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

时间:2023-07-03 09:42: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篇1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浪潮爆发以来,FDI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作用早已为各国所认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认为FDI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FDI不仅为东道国带来金融资本,而且对于东道国存在着技术溢出效应。FDI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其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通过某些非自愿的溢出途径,渗透到当地的其他企业,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刺激该国的经济增长。技术溢出是一个正外部性的特定情况,它一般表现为技术领先者对相关企业及其他企业技术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二十一世纪以前国内外学者对于FDI和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强调技术差距(Findlay,1978;Kokko,1994;Sjoholm,1999;Girma,2000)、人力资本(Borensztein等,1998)、贸易开放度(Olfsdotter,1998)、基础设施(stem,1991)以及产权制度(Smarzynska,1999)等因素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而普遍忽视了金融因素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二十一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金融因素在FDI和东道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或金融因素对FDI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研究已成为当前FDI理论的一个前沿。中国是全球引进FDI较多的国家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效率相对低下,因此,金融市场并没有起到强化FDI技术外溢效应的作用(阳小晓、赖明勇,2006;胡立法、唐海燕,2006;赵奇伟、张诚,2007;张建斌、张卫,2008)。因此,中国面临着如何提高FDI使用效率、充分发挥FDI溢出效应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重大课题。

二、金融市场、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在金融市场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问题上,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各自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Bailliu(2000)较早地研究了私人净资本流动(包括FDI)和经济增长这一问题。他建立了一个包含私人资本流动和金融中介部门变量的简单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认为许多国外私人资本是通过国内金融中介流入东道国的,而发达的金融体系具有实现储蓄向投资有效转化和提高投资效率的功能。在两个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中,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因为能将外部流入资本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并将其分配到边际产出高的投资项目上,因而,该国将有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Bailliu进一步指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是国内金融一体化的结果,同时也与政府在金融领域实施的政策措施有关,政府对金融领域过分干预将阻碍、扭曲金融部门的发展,进而导致国内金融体系缺乏效率。

在实证研究中,Bailliu对1975~1995年间40个发展中国家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跨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银行部门发达国家,净私人资本流入(含FDI)对经济增长有着正效应;反之,银行部门欠发达国家的净资本流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则为负。

Alfaro等(2003)在其构建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将东道国企业分为本国私人企业和FDI企业两个部分,假定每个本国私人企业产出有赖于借入固定资本投入和企业家本身能力的大小,并认为东道国金融市场效率决定着私人企业固定资本投入大小或固定资本投入获得的可能性。在该条件下,他们证明,如果东道国金融市场富有效率,则国内企业家能够有效地从本国金融市场借入固定资本投入所需要的资金,这将导致东道国企业(家)数量增多。这些国内企业(家)通过学习、借鉴、模仿FDI生产部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能促进自身产量的提高,因此,企业(家)数量的增多将导致东道国产出的增长。

随后,Alfaro等(2003)建立了一个以金融市场为渠道的作用机制模型,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选用5个指标衡量,即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负债(LYL=M2/GDP)、商业银行资产(BTOT=商业银行资产/商业银行资产与央行资产之和)、私人部门贷款(PRVCR=金融中介对私人部门的贷款/GDP)、银行贷款(BANKCR=储蓄存款货币银行对私人部门的贷款/GDP)和“股票成交额/GDP”。他们利用1975~1995年7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把样本国家划分为两组,一组是只有信贷市场的国家,一组是既有信贷市场又有证券市场的国家。通过对两组面板回归的对比研究发现,不考虑金融市场的差异,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明确的。考虑了金融市场差异后发现,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能从FDI中获得显著正效应;反之,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FDI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率小甚至为负。

Hermes和Lensink(2003)建立了一个直接包含金融部门变量的简单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够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这将有利于一国与FDI有关的吸收能力提高,特别重要的是,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还有利于FDI的技术扩散,这两点都将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在实证研究中,他们运用了最小二乘法,以“银行贷款额/GDP”指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选用了1970~1995年间亚洲、拉美和非洲共计67个国家的数据,对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强烈地依赖于东道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东道国金融体系富有效率的国家,FDI对经济增长有着正的贡献率,东道国金融体系缺乏效率而且非常脆弱的国家,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甚至是负数。

Omrna和Bolbol(2003)认为,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取决于一国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可获得性,在诸多的吸收能力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一国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健全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限度和金融发展。Omrna和Bolbol选用了1975~1999年间11个阿拉伯国家的有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金融体系在FDI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也选择了类似于Alfaro等采用的代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4个指标,即商业银行资产/(商业银行资产+央行资产)、商业银行对私人部门信贷/GDP、股市交易额/GDP和股市交易额比率,分析了每一个指标与FDI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达的金融市场能使FDI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特别是对于金融体系是以银行部门为主的阿拉伯

国家来说,当一国的“商业银行资产/(商业银行资产+央行资产)”、“商业银行对私人部门信贷/GDP”分别达到最低13.8%和47%水平时,金融发展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Choong,Yusop和Choo(2004)则强调,金融部门的发展不仅能引导资金在短缺和盈余部门之间的流动、加快资本积累、提高资源分配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东道国对FDI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的吸收能力,这些都将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他们以“贷款额/GDP”指标表示金融部门发展水平,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以日本、英国和美国为例)和发展中国家(以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为例)的国内金融体系在FDI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取决于东道国吸收FDI的先进技术、管理能力的大小,而这一能力主要取决于东道国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他们进一步指出,要使FDI促进经济增长,东道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至少应达到一个最低水平,在此基础上,金融体系越发达,东道国与FDI有关的吸收能力就越强,从而FDI的技术、管理等扩散效应就越大,FDI就越能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三、金融市场影响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机制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是FDI能否充分促进该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上,这种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本效应

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技术转移,即外资企业中东道国的本地雇员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培训等方式积累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后,流动到国内生产部门。这种流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外资部门转向现有国内企业,另一种则是通过建立新的企业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当先进技术通过人力资本的流动转移到内资企业时,内资企业若要吸收利用FDI的先进技术,必须改变原有经营方式、结构重组、购置新设备、聘用高级管理者及高技术员工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企业可以通过内源融资来筹集资金,但原有技术与新技术间差距越大,所需资金就越多,其进行外源融资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源融资需要在国内金融市场进行,即依赖于国内的金融体系。这样,国内金融市场发达与否就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即由FDI带来的技术溢出会受到国内金融市场的限制。

人力资本流动也可以通过建立新的企业,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条件是其必须支付大笔初始的固定创业成本(包括学习费用、谈判成本、购买关键技术以及设备的费用等),这也需要在国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因此东道国金融市场运作效率将决定创业者能否在有效时期内获得贷款以支付这笔固定成本。特别是对于那些高技术含量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来说,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及金融效率就非常重要,因此金融市场在FDI技术溢出当中起着重要作用,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将直接影响到FDI溢出效应的大小。金融市场越发达,融资成本越低,人力资本从外资企业转向国内企业就越容易,而且建立新企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金融体系能通过人力资本扩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大大促进一国的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二)产业关联效应

所谓链接效应是指处于产业下游的跨国客户与上游的国内供应商之间的后向链接,或处于产业上游的国外供应商与下游的国内客户之间的前向链接。

国内中间产品或上游产品供应商为满足跨国公司中间产品质量和标准要求而学习新技术、建立生产设施、提高产品质量等,这些都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一国金融市场不完善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过高时,将会阻碍国内企业生产改革。反之,当东道国金融市场发达时,FDI将会通过链接效应对东道国经济产生正向溢出。因为,东道国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为FDI后向关联企业的创立和运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东道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减少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为国内的中间产品供应商提供信贷;东道国的金融市场越发达,越容易为受到资金约束的中间产品企业提供信贷。总之,东道国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通过提高产业后向关联,增加FDI对东道国经济的正向溢出。

(三)技术创新效应

FDI先进技术的溢出在相当程度上是指推动东道国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而这种技术创新需要借助金融市场这个渠道发挥作用,即金融市场影响着FDI的技术创新效应。

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进入和存在,在东道国市场引进竞争,迫使国内同类企业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和管理手段。同时,由于外商投资企业采用的现代商业模式和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从而对本土企业产生了示范效应,但是先进技术在经济中大规模采用和充分实施却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而金融市场能为投资者提供长期融资,并使得对这种技术的投资成为可能,特别是当一项对该国而言完全是全新的技术引进时,金融市场是否完善就变得十分重要。

四、对中国的启示

要充分发挥FDI技术溢出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必须不断地深化金融改革,取得重点突破。

(一)在促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大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对内开放

为促进FDI溢出效应的发挥,提高FDI的使用效率,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深化金融改革,逐步放松政府对金融的过分干预或限制,逐步建立公平竞争的、开放的金融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要促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同时还应促进金融市场的对内开放(即对国内民营企业及国内的创业者开放),为内资企业及国内创业者创造融资上的便利条件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为国内新企业或创业者充分吸收及利用FDI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技术提供融资支持,从而扩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并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二)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

鉴于中小企业在吸收FDI技术溢出中的重要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体系一向是重国有企业轻民营企业,偏爱大型企业而冷淡中小企业,这既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并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利于充分吸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吸收FDI技术溢出中的重要作用,并创造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还应大力发展能够为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且资金需求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型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较大等难题,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充分扩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三)成立科技开发银行,扩大FDI的产业关联效应及技术创新效应

篇2

Shibor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简称,是我国推行的一套新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率作为联系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的重要变量,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Shibor利率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推动下产生的,成为了一个国家利率体系中主导型利率,是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指标。

一、Shibor的含义、作用

1、Shibor的含义

Shibor的产生受到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缺失的推动,虽然我国的货币市场中包含有短期国债利率、债券购利率、商业票据利率等,但是基准利率的缺失使得我国的利率市场存在明显的缺陷,Shibor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具有了价格中枢,并且为我国的金融资产定价以定价基准,进而达到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快速发展的目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16 家商业银行共同组成的报价银行团,自主的爆出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这里的报价银行团主要是由一些信用级别较高,具有较高利率定价能力的一级交易商等组成,其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人民币交易量较多,对分类信息的对比分析也较准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是Shibor的权威者,定期剔除每一期限品种的拆除利率数据中的最高、最低各两家报价,最后得出每一期限品种的Shibor。

2、Shibor的作用

首先,Shibor与货币市场良性循环,促进了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在Shibor实施以来,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总量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并且在不同的关键期限点都有了成交,补充了货币市场上的交易空白。其次,Shibor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并且为存贷款利率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与此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内外部定价的透明度,推动了银行的不断向前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逐渐向利率定价机制方向转变。最后,Shibor使得我国的货币政政策向价格型方向转变,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人民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也通过Shibor去限制和影响金融市场上的各类微观主体的行为,推动国家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转变为价格调控。

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产物,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比利率市场化,传统的金融体制又被称之为金融抑制,相关研究者将金融抑制作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的重要因素,为此主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金融自由化发展,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强制管理,利用市场的作用优化金融市场中的各类资源,减少金融市场上存在的结构单一和市场分割问题,实行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匮乏的问题。我国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质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实行利率机制改革,但是,从其他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来看,利率市场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渐进向前发展的过程,为此,人民银行沿着先从农村后城镇,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改革路线,在我国建立了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的利率形成机制。

三、Shibor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金融市场的主体去自主决定利率,进而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主导,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据顶金融资产利率的金融机制。而且在这一市场体制下,Shibor利率的制定是由各大报价银行依照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自主报价所得,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可以通过面谈、招标等方式反复讨论权衡。与此同时,利率的数量、期限结构以及风险结构等都是由市场自发选择的。在市场化利率体制环境下,政府对金融资产利率的管理主要采取间接的宏观调控,比如通过对公开市场管理影响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和需求。Shibor利率是基准利率,是一种基于市场变化的报价,是无担保、单利、批发性利率,标志着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全面启动,对维护和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权利,完善货币政策引导体制。Shibor利率体系为票据业务、商业银行、债券市场产品等提供了基准,并确定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政府利用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为此,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Shibor利率本身就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产物,而Shibor的实行也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促进因素,提高了很多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并指导了货币市场的市场定价,完善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四、结语

Shibor对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具有重要作用,Shibor的推出有效的推动了我国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应该完善金融更加权威的市场信用评级,提高各大微观经营主体对基准利率的反应能力,提高拆借市场的流动性,增强拆借交易品种的交易性、

参考文献:

篇3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与改革历程

1.1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

利率市场化的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利率放松管制,是让市场自主决定利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但中央银行并非完全将权力放开,而是通过间接调控,形成资金利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由此反映的机制。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水平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市场化是政府加大了市场决定的比重,并不是利率完全市场化,它仍然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指导,其基础利率仍为金融市场的同业拆借利率。

利率市场化应包含3个方面:

(1)利率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手中。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市场化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金融市场,所以它的价格机制是影响整个资源配置效率最重要的因素。商业银行是一种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而没有定价权,会使商业银行无法改善经营成效,不能提高经营效率。商业银行是传导我国货币政策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定价权,商业银行不能很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这会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不能高效执行。

(2)利率决定方式的市场化。中央银行不再直接决定利率,而是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按价值规律进行自发调节,让市场决定利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够准确计算出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而市场却能够合理地确定利率的数量、期限、风险结构。

(3)利率管理方式的市场化。利率的管理不再是由中央银行的规定去实现,而是中央银行根据前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运用一定金融资源调节基准利率来管理调控市场利率水平。简言之,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来间接地调控利率水平,只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这三者是货币当局所能直接决定的。中央银行不再像以往直接干预利率水平,而是间接地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调控利率水平,将利率的管理交给市场,让市场依据供求关系直接作用于利率水平。

1.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历程

2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的机遇和挑战

2.1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重大影响,它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利率市场化既能够给商业银行充满活力,又能够让商业银行面临诸多困难。其中,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包括:

2.2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让利率能够更加合理地根据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下来,这是商业银行在资金市场上不断竞争的结果。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

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加剧,利润减少。利率市场化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这迫使银行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以此在市场增强自身竞争力,这会大大减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挑战银行的经营能力。

利率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而且可能会引发一些金融腐败。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不断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不断变动,这会使得利率的期限结构更加复杂,利率的不确定性会让商业银行的盈亏与预期值偏差过大。同时,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制定存贷款利率这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平等的利率价格,会导致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的稳定。

3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应采取的对策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我国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只有采用正确的经营策略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快速发展。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采取的措施应包括这几个方面:

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专业人才团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只有商业银行内有足够的人才,银行才能有足够力量开发探索科学的发展道路。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吸收和培养人才,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参考文献:

[1]吴富林.中国市场化达到什么程度.经济学家,2012(4):70-76.

[2]易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研究,2009(1):1-14.

(上接第173页)这就使得我国的对外汇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种制约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我国对对外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主要的发展态势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我国金融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越来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金融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例如增加了兑换业务等,为金融创新也带来了条件,而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也意识到了这一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金融业务创新,尽量满足用户的金融需求,以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的范围,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金融市场相关体制改革的力度,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自身金融的创新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可以说,金融市场制度的改革是推动商业银行不断进行进入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因。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是当下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要求,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对其金融业务进行创新,以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今后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对国内外金融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查分析,为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提供科学的保障。因此,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只有加大对自身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才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进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改变了当前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促进市场结构改革,提升人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大力开展市场化改革,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贡献巨大的力量,以便促进进入机构的良好发展,提升金融盈利水平,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充分展现出利率市场化优势,解决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结构发展形式进行调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改善利率结构体系

利率结构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形式,对强化市场发展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利率化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现有市场的特殊性,加强对利率市场的控制,明确利率市场发展结构,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合理构建利率市场发展渠道,确保利率市场运行的合理性,强化利率市场发展,提升利率市场应用价值。在传统的理论市场存款中,通常会出现利率为零或者利率倒挂现象的出现,造成利率发展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影响着货币市场政策应用结构,无法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对利率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针对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利率市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加强对利率市场的控制能力,为利率市场的发展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加强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对促进货币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发展机制进行了解,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要求,对货币形式进行积极调整,强化资本市场应用能力,对资本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充分展现出利率化市场的发展优势,强化对利率市场的控制化智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控制作用。由于拆借市场存在主体不明确和市场交易规模小等情况,需要对价格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市场发展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现有资金进行合理调整,充分发挥银行资金调节的重要作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

(三)调整货币政策形式

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为了确保利率化市场的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对市场发展形式进行不断调整,强化市场控制能力,完善市场发展形势,展现出货币市场的发展特征。利率市场化的出现,给货币市场的正常效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利率化市场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出现延迟货币政策,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展现出后续干扰形式的作用,了解更多货币决策环节,延长货币政策的时间,降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体制合理运行

要想促进经济市场发展,需要强化利率改革,将利率改革作为利率改革作为重要的应用基础,充分展现出经济机构体系和利率发展形式之间的重要作用,强化金融市场的应用能力,确保金融市场和资金市场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金融市场发展为基准,加强对价格形势的控制和发展。利率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整体干预,确保市场发展形式的规范性,强化货币政策应用能力,对利率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解决资本化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的发展和设计效果。

(二)强化宏观控制能力

通货膨胀是经济市场发展中的一种状态,影响着利率的发展形式和管理制度,需要强化对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控制能力,制定出合理的利率管制结构,确保利率市场的持续发展。但是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管控不当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利率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和上升情况。因此,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强化市场主体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市场利率的平稳,需要强化宏观控制职能,对现有的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和优化,展现出设计形式的优越性。

(三)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在现有的利率市场发展中,没有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及时合理的控制,导致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给资源的合理应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基础控制和应用功能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利率市场发展形式进行进一步调整,展现出利率市场对经济市场发展的引导性作用,对利率市场整个发展阶段进行控制,发挥货币政策的最大化作用,对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满足经济结构发展要求,促进结构体系产业升级。

三、结论

利率化市场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发展形式。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现有的应用形式呈现出较多的问题,为了确保利率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发展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经济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强化应用职能,展现出经济结构形式对应用介质造成的影响,加强对经济体系的合理化控制。

参考文献:

[1]兰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

[2]刘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有效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篇5

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决定一国货币能否实现其作为国际货币所具备的各项职能的基础之一。当一国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也由维持内部经济平衡转变为同时兼顾内外经济的平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冲突是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

根据三元悖论,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之间,最多只能舍一求二,不可兼得。货币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那么一国只能在独立的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中择其一。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维持手段相类似,但应该看到,浮动汇率制是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最终取向,即中国的最终选择组合将是:资本的自由流动、浮动汇率制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根据蒙代尔- 弗来明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财政政策是失效的。这样,从发展的角度看,货币政策调控在维持国民经济均衡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现。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是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与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是紧密相连的。首先,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前提。其次,公开市场业务要达到调控的效果,对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尤其是对短期国债市场的流动性要求较高。以美国为例,其国库券市场流动性极高,交易极其活跃,因而成为美联储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场所。美联储能很容易地通过在国库券市场上的买卖操作影响银行的准备金,进而影响其派生存款的能力,最终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起到调控作用。再次,国债市场的持有者结构也是影响公开市场操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国债市场作为一座重要的桥梁,将中央银行及其最重要的调控对象―商业银行联系起来。商业银行持有国债,一方面可以保证取得无风险收益,另一方面则形成其应对流动性变化的二级准备,这使得商业银行成为国债最重要的持有主体之一。而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考虑,商业银行持有占其总资产一定比重的国债,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商业银行才会根据中央银行发出的市场信号对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

此外,国债市场的期限结构必须合理,长、中、短期国债数量间的比例要适当。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收益率曲线,成为中央银行了解资金供求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商业银行与国债市场的关系

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资金调度的枢纽,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微观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货币的国际化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因为货币在境外的存放、流通和转换均需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主体。而商业银行只有具备了稳健经营及良好的盈利能力才能为国际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从而为货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遵循的主要原则。安全性是银行发展的前提要求,流动性是银行操作性的要求,盈利性是银行经营的目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就是要根据经济周期变化及银行经营状况的变化,在“三性”的搭配中寻找均衡点。

国债作为金融资产所具备的特征,较好地满足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性”原则。在安全性方面,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的,因而素有“金边债券”之美称。在流动性方面,国债因风险低,发行量大,因而较其他金融产品市场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同时,国债市场中的国债回购市场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供了除银行间同业拆借外的又一种选择:当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可以国债作为抵押进行回购交易,国债因在金融产品中信用等级最高,回购利率通常低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因此可以降低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成本。在收益率方面,低风险、高流动性对应的收益率自然相对较低。但在我国,国债投资收益虽然不高,但是由于没有坏帐风险,而且所需人才和设备成本极大地低于贷款,因此,其实际收益是客观的。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债因其高流动性、稳定的收益和几乎零风险,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中举足轻重,未来国债市场的发展应进一步服务于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金融市场深化与国债市场的关系

篇6

电力市场包括电力现货市场以及电力金融市场两个部分,因为大规模的存储电能是不太现实的,又加上实时平衡的电能供需要求,导致电力的价格波动很大,给电力现货市场的参与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找到新的交易模式来有效的规避风险,电力金融市场便应运而生。

一、电力金融市场的架构

电力金融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短期的市场活动,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期货和远期等金融衍生品来进行电力的储备以及价格的调控,能够有效的减少风险。电力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能够减少电力市场的价格波动,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对于电力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金融市场的实现离不开电力合约的实行,不同电力合约的合理使用,能够促进电力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一)电力远期合约市场

所谓电力远期合约,就是在未来的特定时间以合约规定的方式和价格来进行一定数量的电力商品的交易,合约主要包含交易数量、交易时间以及交易价格和地点。远期合约属于场外交易的产品,对于规避现货市场的交易风险有重要作用,在电力市场中是一种比较稳定和直接的贸易方式,尤其是对电力需求较大或者有特殊需求的工业用户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远期合约具有形式简单和操作容易的特点,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

(二)电力期货合约市场

期货交易作为电力合约型交易的一种,其发生地点是在指定的交易所内,按照规定的时间和价格来进行指定数量的电力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在欧美等很多国家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电力期货交易能够使电力价格在一定时间内锁定在同一价格水准,有效平衡电力价格的波动。交易所将买卖双方聚集到一起,由人将实时的供求关系和变化趋势的信息集中起来,通过公开叫价的方式完成交易,不仅给买卖双方提供平等的交易机会,还能够促进市场自由竞争的开展。电力期货交易能够对供求状况以及价格形势进行及时的反应。

(三)电力期权合约市场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得定价很难进行。电力期权合约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使它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与其他的合约交易双方享有的义务和权利相当的处理方式不同,期权合约给予持有合约的一方特别的权利的同时,规定其具有不履行合约的权利。也就是说投资者在进行期货和远期交易时没有额外的成本支出,但是如果是期权交易就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电力的期权交易可以应用到现货、期货以及远期的交易中。期权合约是进行电力价格管理的有效工具。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存在阻塞是一个客观的情况,期权交易能够对阻塞的情况起到缓解的作用。

二、电力金融市场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电力金融市场中主要的交易形式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要想建立起一个更加规范和科学的金融市场,就要思考如何把存量资本盘活,怎样才能通过更多渠道吸引投资让电力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充分考量了我国电力金融市场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电力金融市场应该走上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分为电力公司、发电厂以及供电公司等几个主要的类型,它们的在性质、经营范围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它们在进行投资改造时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县级供电公司就可以采用股东多元化的办法,通过收购和兼并来进行独立公司的组建,而省级电力公司或者是电力集团还是应该保持国有的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对电力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应该充分的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上市来进行外资的引入,这样就能够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拥有更多的技术研究资金,不断提升技术资本的分量。同时要针对公司重大行为建设干涉机制,从外部对公司的决策进行规范,保证公司的顺利发展。

电力财务公司作为电力企业的融资中心,要对企业的闲置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引进资金、调节闲散资金以及进行联合集资和信贷支持等方式,来实现财务公司规模的扩大,进而使金融资本与电力产业进一步的结合。投资者的培养也很重要,操作规范并且头脑清醒的投资者能够促进电力金融事业的发展。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其中投资决策时风险的管理最关键,健全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良好的项目评审,通过对还款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来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决策进行后还要注意进行网上协议以及筹资成本的管理工作,通过良好的制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的风险,让投资的收益达到最高。

对企业的资本进行良好的管理离不开基本金制度的建设,对于老企业来说,基本金建设就是修正资本的缺位,对于新企业来说,则是督促资金的到位。通过对投资比例的分析,进行享有权利的划分,还要通过书面文件对所有者的出资比例进行说明,对所有者的资本情况进行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国有资本作为我国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对于电力产业掌控情况的象征。很多企业在进行改组时,单纯追求股份制建设的速度,为了刺激更多的资本入股,盲目的低估国有资产的意义,将国有资产进行转让。因此,企业一定要进行国有资产的核算和重估,特别是很多无形资产一定要充分考虑,杜绝任何对国有资产进行侵蚀的行为。

三、小结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电力金融市场的良好建设,首先要对电力企业进行资本组成以及经营方式的优化和完善,良好的电力企业发展是市场建设的前提。其次,电力金融市场的实现,离不开各种合约方式的良好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我国电力金融市场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国外的建设经验,不断完善电力金融市场的管理模式以及投资机制,让电力金融和现货市场共同为电力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科技创新是实现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在21世纪,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阐述了我国未来15 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成为科技强国奠定基础,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核心。然而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需要一个强大的外部支持体系来确保其顺利进行,在影响科技创新的众多因素中,金融无疑占据着重要位置,金融对科技创新具有促进、拉动和推动的作用。加快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有利于缓解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引导创新向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加注重效率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明显不尽人意,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优化科技资源配备、提高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效率、减少投入资源的浪费。

二、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有重要作用,缺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就无法顺利开展,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偿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分担

科技创新是一项高成本活动,任何一项高新技术的产生都是以大量的人力资本、财力和时间投入为基础,配之精密的实验设备、优越的环境,它是各种昂贵要素的结晶,仅依靠企业自筹资金是难以完成的;同时,科技创新又是一项高风险活动,科技研发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收益,这必然要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来实现,在巨大研发投入后创造的产品如果在市场上没有被接受,企业就会立刻陷入破产境地。科技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在于它是从一个科技概念发展而来,且大多数处于中小企业阶段,资产多呈现“软”性,即固定资产少,缺乏贷款抵押物,资产中大部分是无形资产,以企业品牌和高精尖的人力资源为主,这些资产的价值难以量化,而且极易波动。当市场对企业的科技产品需求过旺时,产品价格上升,企业品牌提升,无形资产迅速增值,高质量人力资源不断流入;当企业的产品需求严重不足时,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品牌崩溃,无形资产顷刻贬值,人力资源加速流出。科技型企业规模的中小型特点,科技创新的高成本与高风险性决定了其需要金融支持对其进行成本补偿与风险分担,而这种补偿与分担是一种正和博弈。科技创新主体在金融的支持下获得必要的发展资金,从而能把握住最佳的契机以发展壮大。众多科技型企业案例表明,对于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的企业,其发展时机如黄金般重要,一旦错过就不可能再拥有,而许多企业因为在这一时点上缺乏充足的外部资金来源而夭折,因此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同时,金融机构也能从投资科技企业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因为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科技创业的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收益,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后,科技产品迅速普及,利润一般将成倍增长,只要金融机构掌握了高效的风险控制技术,就能在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中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二)金融能够筛选科技创新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也不例外。但许多科技创新并不能给社会带来改变也没有什么商业价值,而研发却耗费了巨大的资金,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金融却能有效地筛选科技创新,因为金融资本是追求利润的,无效的科技创新往往得不到金融资本的支持,只有具有商业价值的科技创新才能引起金融资本的兴趣。因此客观上,金融能够筛选科技创新,使社会资本得到有效地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三)金融可以有效监督科技创新的信息

科技创新涉及到不同的主体,各个主体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在科技创新项目的确定、创业团队的组建、融资方式选择等过程,信息的不对称极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体系由于自身在获取投资项目的信息和监督企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金融市场通过资产价格等信号引导资金投向技术创新项目,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解决科技创新过程中投融资等问题的信息障碍,能够有效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三、金融与科技融合作用的机制

(一)资本形成机制

资本形成始终是科技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健全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能够更加有效地动员社会储蓄向科技企业投资。银行机构能够将闲散的社会资金聚集起来,以贷款的方式向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资本市场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契约将科技企业大额资产分割为份额较小的股权,缓解了科技企业创新对大额、长期性资本的需要与投资者规避流动性风险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科技企业从社会筹集资本金。

(二)风险分担机制

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高,这些资产专用性强、流动性较低,金融体系通过金融契约安排能够提高科技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贷款能够帮助科技企业跨期安排营运资金,弥补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降低经营风险。资本市场能够为科技企业投资者提供变现股份的场所,提供不同种类的金融风险产品,帮助投资者通过资产组合分散和化解创新项目的非系统性风险。

(三)信息披露机制

由于科技创新项目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单个投资者往往缺乏搜集和处理与创新项目相关信息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难以承担评估创新主体或项目的高昂成本,这就造成了创新项目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本难以投向最有价值的创新项目。金融机构通过发挥专业化优势,更加容易获取创新主体或项目的“硬”信息和“软”信息,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和信息,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

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问题

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无疑对企业科技创新有重要作用,但是规模上与企业对科技创新需求相差极大,政府也不能充当企业科技贷款的担保人,不符合市场规律。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风险投资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经费的重要来源,但我国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很多科技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其实际融资需求。

(二)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包括产权交易市场、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投资评估机构等。目前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不但数量少,而且种类不齐全,尤其是与融资密切相关的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等科技中介相当缺乏。缺少行业龙头机构,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与配置,中介机构独立性不强。

(三)资本市场支持不到位

目前,基本以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为主,其它资本市场规模小、功能不健全,不能形成顺畅的“上升通道”与“下降通道”,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我国资本市场以股票市场为主,品种单一,其他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品种很少。

五、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对策

(一)建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

纵观国内外历史和现状,许多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而金融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明显不足,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普通金融资本的青睐。因此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初期往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传统的商业金融对信用低下、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并没有兴趣,因此国家应该建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中小企业科技银行在性质是政策性银行,在地位上是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相同的全国性银行。中小企业科技银行的资金来源除国家出资和金融债券外,还应该允许其吸纳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现有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困境。当然具体的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总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将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从而有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实现。

(二)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鼓励各地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民间聚集了巨大的资金量。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解决民间资金的出路问题,满足其增值保值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满足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目前扬州、天津、南京等地已经纷纷建立了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的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快,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

进行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往往信用低下,其在创立初期,往往是亏损的。这样的信用是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支持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等商业性资本进入科技创新。政府应积极参与其中,并鼓励社会资金参加,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同时还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制约政府的行为。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将有效低降低商业性资本的风险,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四)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五)发达的资本市场

发达国家往往具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渠道和资本退出渠道。例如美国的股票市场既有全国性的市场,又有数目众多的地方性的市场,这极大地降低了科技企业;同时美国还专门建立了纳斯达克市场为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发达的资本市场为也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时美国还具有发达的债券市场。

(六)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六、结束语

积极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相关融资保障机制可以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同时,在进行投融资平台建设时,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及时推出相关优惠政策,并坚持以科技金融的手段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辅导和督导作用,引导科技银行,科技保险,创业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参与科技创新,更好地利用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篇8

一、引言

我国民间借贷产生的时间较早,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开端,而其发展一直存在着规范性问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加快,必须要全面实现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还存在相关制度措施不健全、各项制度执行力度有限、缺乏对民间借贷的有效引导、金融改革环境还未得到全面优化等问题,这将在长期内限制我国民间借贷在金融改革背景下的规范发展。因此,必须要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来全面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进而实现我国金融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金融改革背景下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相关制度措施不健全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借贷的起步和发展时间较早,之后才衍生出我国的金融市场。民间借贷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活跃金融市场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民间借贷一直没有被纳入到正统的金融领域,其规范化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针对于民间借贷发展的相关制度措施不健全,在金融市场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当前,各项政策和制度集中于正统的金融领域,对民间借贷的相关规范不到位,使其发展难以并入正常的轨道,而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其实际的需要较强,缺乏相关制度措施的规范,使得很多地区的民间借贷呈现肆意发展状态,长期下去,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还可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

2.各项制度执行力度有限

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其各项制度的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金融改革浪潮下,我国金融市场势必会迎来新的挑战,而民间借贷在这一过程中则首当其冲。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不仅是由于各项政策措施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对制度措施的执行力度有限。我国民间借贷分布的地域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发展存在一定的隐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使得各项监管措施的实施存在事实上的难度。另外,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很多部门忽视了针对于民间借贷发展而制定的各项规范性措施,相应的执行力度较低,使得民间借贷的发展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规范。

3.缺乏对民间借贷的有效引导

民间借贷的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对其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有效引导民间借贷的发展。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都缺乏对民间借贷的有效引导,一味的限制和打压使得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适得其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国民间借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前,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将使其走向极端,威胁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金融市场改革更是无从谈起。地方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步伐,进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民间借贷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4.金融改革环境还未得到全面优化

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和发展较晚,整个金融体系目前还不健全,在这种背景下,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势必会受到诸多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速,但是经济社会各方面还没有实现金融理念方面的变革,因此使得金融改革的环境还没有得到全面的优化,依然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发展是建立在整个金融市场基础上的,一旦金融市场发生动荡,会引起民间借贷的激烈反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民间借贷之所以在规范化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环境还未得到全面优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金融改革背景下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民间借贷相关制度措施

篇9

本书统中国资本、货币、债市之大势,论金融创新、改革、治理之思路,并引绿色融资、产业、城市之新潮。危机之后的反思,全球环境的恶化,各国政策的溢出效应与我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绿色金融的振翅高飞引来新的东风。

篇10

    考察世界金融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金融发展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初始走向发达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多样化与多层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种类丰富的金融工具体系。一个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结构走向成熟与完善的重要条件与标志。一方面,功能不同、主营业务各异的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种类更多、数量更大的金融商品与服务,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的经济主体对储蓄、投资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管制的放松,各类金融机构间业务交叉化的发展趋势加剧了彼此间的竞争,竞争是效率的催化剂,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由此提升。

    金融市场体系则相对复杂。一个多样化与多层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既增加了筹资者与投资者选择的余地,使他们很容易实现自己满意的效率组合,顺畅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但同时也使金融市场的发展日益虚拟化、脆弱化,容易导致金融泡沫、引发过度投机,增加金融运行的不稳定性。因此不能独断地将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层次越多作为结构越合理的标志,毕竟不同国家金融监管水平不同,金融运作的规范程度不同,不切实际地发展一些与经济实力和监管水平不符的市场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但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的经济主体投融资和规避风险的需求,从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看,多样化、多层化也是一个共同的发展取向,只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其金融市场的多样化与多层化的进度与程度不一。鉴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

    规律与要求,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宜盲目模仿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结构,不宜超前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而首先应该扎实地构建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的原生金融工具市场,并将此作为金融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表象特征。金融工具是所有金融交易的合法凭证。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越多,金融市场的交易类型越广,金融工具的种类就越丰富,因此,种类丰富的金融工具既是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具体体现,也是机构与市场功能和作用发挥的现实载体。这样,一个种类丰富的金融工具体系便也合乎逻辑地成为金融结构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篇11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金融危机是其必须最为重视的发展问题。金融危机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市场发展的意义。经济法价值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而这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1.经济法及其价值功能

1.1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主要是指国家用来调控经济发展和干预经济过程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经济法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早在1775年,《自然法典》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法”的概念。到了20世纪,经济法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了定义。综合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经济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其本质上属于法律的范畴,经济法与其他法律有着一定的联系。二是经济法的重点在于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其重点在于调节国内经济发展,因此属于国内法律,而不是国际法。三是经济法与行政法等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国家干预。

1.2经济法的价值功能

经济法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干预主义和协调主义两个方面。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经济学占有重要地位。凯恩斯经济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在解决资本主义危机中的效果使得西方国家开始重视这种经济思想。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是市场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市场失灵的问题也是可能出现的。而一旦市场失灵,经济危机的爆发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能发挥作用。所以,经济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功能就在于干预主义,也就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干预经济过程,来调整经济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从这个角度看,经济法就是国家用来干预经济关系的法律依据。因此,经济法的功能在于其能够促进市场公平、健康发展,保持市场环境中的公平竞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不仅不会促进市场发展,反而还可能会因为限制企业自由发展和妨碍市场机制发挥,导致经济出现更多问题。因此,经济法的干预主义,强调的是国家的适当干预和谨慎干预,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经济自主的条件下,干预主义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法的价值功能还体现在协调主义方面。经济法区别其他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具有新型的调整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功能。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经济关系非常复杂,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业很多。对于社会关系而言,调节这种经济关系非常重要,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经济法的价值,就在于岂能帮助国家调整经济关系,协调不同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利益,从而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协调。二是经济法的综合系统调整功能。经济关系必然是存在一定的系统中的,因此,法律就必要对系统进行分段调整。而从社会发展来看,其都是沿着分化和综合两个方向发展。这样,法律也有必要调整经济关系的全过程。对经济法而言,其反映的就是经济关系的分化和综合发展情况,这就要求其能对综合系统进行调整。一方面,经济法通过制度规范,可以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另一方面,经济法也需要从更高层面,综合、系统调整经济关系。这也是经济法现展的必然要求。

2.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

2.1金融风险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金融安全是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决定整个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经济安全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无论是对国家和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高度活跃,使得金融安全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将金融市场的稳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是资金最活跃的部分,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得金融的风险增高。

2.2金融监管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学家最关心的问题。而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实施对金融的有效管制。这里强调的是有效控制,因为过多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会导致金融市场自身功能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创造性和自由性,这样反而会束缚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了金融竞争力。而放任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因为资产泡沫和不正当竞争等情况,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威胁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金融安全的关键,在于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而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金融监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其爆发的原因关键在于缺少对金融机构那些不正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无法预防金融风险,进而使得风险爆发,严重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3.经济法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价值分析

经济法主要用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因此也属于社会性质的法律。这样,经济法同样关注利益的协调问题,也就需要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其在市场环境中,需要关注运营成本、自身的创造性、自主性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经济法的价值在金融市场的体现,就在于其能够协调政府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保障两者关系协调发展,为政府的活动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同时保证两种关系处理的效率化。经济法存在的价值,或者说是其本身追求的价值,都是在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基础上。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而言,维护市场稳定,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对金融市场而言同样使用。金融安全问题是各界关心的重点问题,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的价值之一,就是为国家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帮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我国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维护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经济利益,就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强对经济领域的管理和调控。而经济法就可以为国家的这些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进而对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法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法、市场制度法、社会保障法等来稳定经济的发展,也能保障弱小群体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都是经济法在社会关系处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但金融风险问题也日益严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也不是很强。如何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是我国政府历年来工作的重点。

当前,我国自身的金融行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行业的规范和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金融安全保障的需要。因此,国家就需要在经济法的保障下,不断完善金融制度,加强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样,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需要强调有效性,既不能放任不正当竞争的存在,也不能过度干预而导致金融市场缺少创新性和自主性。因此,我国也要不断加强金融市场的改革力度,通过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深化改革,提高我国金融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经济法可以为我国金融改革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保障金融改革的有序进行。我们可以万婵金融行业内部的防范机制,改善立法环境,建立不同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此外,国家通过完善与宏观调控有关的法律体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从而能够有效促进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不强,基础薄弱,金融风险大。一旦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经济安全产生致命的影响。经济法的价值功能,包括干预主义和协调主义两个方面,可以为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对于国家而言,我们也要不断完善立法环境,深化金融改革,保障政府对经济调控的有序进行,从而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

参考文献:

篇12

引言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发挥金融功能,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村安定团结、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作用。另外,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可以有效刺激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资金的投入,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失灵内涵

市场失灵是指在多少比较满意的理想价格市场制度中不能达到“合意”的活动(巴托所说的活动是指广义上的生产与消费的活动),或指不能阻止“不合意”的活动。反过来讲,它与对一项活动的“合意性”的评价有关系,与一些若明若暗的“最大福利函数”问题的价值解释的评价有关系。

二、金融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不完全市场

对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合理的解释:信息是不完全的,而且获取信息需要花费成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意味着在某些市场上交易成本如此之高以致限制了交易的进行或者导致这些市场的消失。

(二)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以信息为基础,在获得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做出决策。然而这种信息是不完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财务安排是有限的或者是不存在的。具体可以表现为:(1)逆向选择。如果银行很难获得有关公司面临风险的准确信息,那么提高利率就可能导致拥有最安全项目的公司退出借贷市场,结果需要贷款的公司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的发放量相比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使得信贷的发放量变得更少。(2)道德风险。如果对公司活动全面控制不能实现,那么提高利率就可能会导致项目经理们改变他们的计划,转而选择更具风险性的项目。为了缓解这种道德风险,银行可以保持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这个利率可以比使借贷市场给出的利率低得多。这样,也产生了一个公司对贷款的过量需求。(3)股权分配。如果公司内部人比外部人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的信息,那么内部人控制新股发行就会作为一个反面信号而被外部人察觉到,即内部人希望以高价将股票卖给外部人。在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存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通过股权分配来阻止资本的筹集,由此股票市场筹资与分散风险的功能就会减弱。

所以,政府可以通过运用有效的法律制度,快速确认和处理抵押品等有效手段,功能良好准确的财产注明制度、标准化以及有效的财务和会计准则等来尽可能地缩小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通过提供最好的法律基础,政府不仅能够帮助金融体系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也可以直接地进入到能够被觉察到不完全市场中。

三、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成因分析

(一) 竞争不充分

在金融体制转型过程中,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收缩农业信贷业务。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要供给者,小额农贷更是基本由农村信用社垄断。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并非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一一规模经济,而是由于政府对民间金融以及农村资金利率的限制。监管部门对农村资金利率的管制政策限制了竞争。目前对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执行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贷款利率。利率浮动区间较小,既不利于农村信用社进行合理的风险定价,也不利于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

(二)信息不对称

由于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低,农户的经济活动信息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反映,关于农户的市场交易信息记录缺失。而农村企业大多属于小型甚至微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不规范,同时缺乏获取信用信息的渠道,所以银行难以掌握贷款申请人的真实资信状态,信息不对称表现得更加突出。不过,即便可以在事前审查中全而掌握贷款申请人资信状况,银行还面临道德风险,即借款人不按照批准用途使用贷款或者故意违约。在小额农贷以及企业贷款中,悬空、逃废或者拖欠、延期偿付银行债务的现象比较多,导致金融机构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

(三)系统性风险大

我国农业生产的系统性风险比较严重。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首先,农业生产面临市场风险。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出售的生产周期较长,市场价格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其次,农业生产面临自然风险。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经营农村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较为单一,在国内衍生金融市场不发达、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系统性风险必然传递给农村金融机构,使其面临的贷款风险增大。因此商业金融机构被迫退出农村金融市场,而出于政策约束被迫留下来的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也大量收缩农村信贷规模。

四、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解决之道

(一)开放融市场

首先要放弃对民间金融的歧视性、限制性做法,给予民间资本国民待遇,在机构准入和业务准入方面取消限制性条款,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建立小额信贷组织,利用其自身的信息优势和契约的实施优势来补充农村金融供给。目前农村金融改革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进展。

其次要实现农村资金利率市场化,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给予农村信用社以及民间金融组织完全的贷款定价权,增强竞争能力,进而扩大农村信贷的有效供给。同时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农户获得贷款。而且,农户可以承担较高贷款利率。农户是自雇佣的,人力资本投入只是一项机会成本而非货币成本支出,这样产出中用于货币支出的部分比较小,因而可以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

(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1 .完善农村合作金融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关国和日本都有合作制农村金融存在,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合作金融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整个农村金融改革的核。

2.发展政策性金融

政策性金融存在的依据是市场“失灵”体现了国家农村发展政策,是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干预方式之一。

3.引导商业性金融进入农村地区

农村商业金融的发展关键在两点,一是农业银行的改革。口前农行改革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服务“三农”和商业化运作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增加农村信贷供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