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03 09:42: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34-01

一、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的有无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来讲,明白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意义是十分关键的。广播电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创新也不是一反生活常态,创造一些广大群众难以接受的作品,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在编辑实践过程中,只有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统一起来进行创作,才能够让观众时时感受到陌生化与间离化的审美体验。

二、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表现特征

广播电视制作在今天所采用的传统制作方法,一层不变的创作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在21世纪,广播电视制作,必须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表现特征。创新并不是单存意义上的改变广播电视作品的内容和创作模式,而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或是精神产品。其中创新性是广播电视编导创新的标志,观点的新、理念的新、表现手法的新能够使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新”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而不是单存意义上的一反常态的创作模式。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是要创作出在创作主题上有所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等的艺术作品。

三、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影响因素

由于广播电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扎实的知识是基础,创造性思维则是关键。因此,在广播电视作品创作中,影响创新思维发挥的也无外乎这两个因素。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是群体创作,群体创作既对成员产生促进作用又能产生促退作用,所以导致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缺乏创新还有体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而且由于只是在意创作的目的,一味的追求收视率和吸引观众。

1、找准节目定位,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类型的创新素材,树立编辑意识对于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对于广播电视栏目进行定位。栏目的定位,对于如何对于栏目进行创新具有指导性意义,是获取作品生命力的基础,定位越准,对于创新的程度就越容易把握。其次要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最佳的创新素材,它是一个知识储量丰富的大课堂。在创作过程中,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使得作品游离和脱轨。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走出线性思维的定式,注意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

2、注重每一个细节,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进行创作。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满足时代的要求,然后在这一基础进行合理的创新创作。由于思维的习惯性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活动中逐渐养成的、经常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习惯性的思维都是单向的,思路狭窄,方向或者角度单一,这种习惯性对思维的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关键就在于能否与创造性的思维相结合。

3、经验理论与直觉灵感相结合,激发创新动机,运用新型的编辑方法一切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经验理性与直接灵感的有效结合。其中与非顺向性思维直接相关的直觉与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电视节目创新,直觉与灵感不可或缺,直觉是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规律,未经过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的一种思维创新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的飞跃、升华或突变。然而灵感是人通过大脑的潜意识对经过显意识收集的信息再加工而得到的结果。

四、总结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120―01

在我国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被公认为培养学生创造力行之有效的美术学科,是完成该项使命的一个良好的绿色通道。在当今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死板,总是以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产生思维定势。因此,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进行研究,就很有必要。

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是一门讲究个性与特点的学科,美术作品的创作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通过让学生对物体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的仔细观察,系统完整锻炼学生的手、脑,帮助学生养成灵活的思维方式。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前提是保证学生的大脑发育良好,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初中美术教学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再造的广阔天地。随着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考和解决整个问题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以及学生自我意识这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的体现。因此,应在培养学生充分感悟美术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对于美术创作过程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

二、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 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学习欲望的动力和源泉。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推动学生个人自发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事物,以寻求解决事物问题的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初中美术教育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本来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一直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再加上倘若学生自身又对美术学科不感兴趣,缺乏美术学习的学习动力,那么再多的教学手段也难以保证学生以后能够自发地主动学习,所以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篇3

卓别林曾说过,一个在作品创作中可以不遵循常规,不局限于套路,依照自我的创造思维的艺术家,往往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打破常规,学会创新对于一个艺术家如此,而对于在校学生亦然。数学,可以说是整个自然学科的奠基石,是进修所有理工科的理论基础,而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范围早已从传统的物理学、理论力学拓宽到信息、经济、医学、建筑等各个学科,从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绝对性的地位对将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数学修养提出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将来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不但具备必要的数学逻辑思维、推导和演算能力,还要加强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如:能够使用相应的专业软件(比如MATLAB、SAS、SIMULINK等),在自己所涉猎的专业,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定量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过程。有学者曾提出,任何学科都要求逻辑推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绝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是用数学解决问题,包括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和其他学科中的专业问题。

1、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更要求建模结论的结论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性”。然而现在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题目有答案,已知条件、求证问题也都清楚,题目最后也一定是能够做得出的,这样也只是停留在提升数学逻辑能力、掌握理论知识的层面,但是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所要解决的的问题往往是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存不存在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求的不仅仅是完整理论知识框架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更需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和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利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即定量的去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首先是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在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实际问题,并进行研究并得到相应的结论。数学模型是对事物(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质特征的数学表达或是定量描述,是对部分实际事物的一个抽象数学结构。也可以定义数学建模过程为提出合理的假设,舍掉没有显著相关的因素,简化实际问题并抽象出一个理论上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逻辑思维和算法找到精确的数值解,再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将所得到的模型解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部过程。由此可知,数学建模特点是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搭建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之间的纽带。对于数学模型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性、适用性的现成的准则,它需要模型构建者丰富的经验、合理的假设和犀利的洞察力。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开放性,能够完全反映出模型构建者的创新思维。所以,数学建模不像其他课程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一门实践课程,更重要的是在数学过程中着重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目前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建模不但是数学理论学习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数学应用能力提升的创新。从而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学数学的框架,促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

2、当前高校教学存在的不足

总的来看,目前大学毕业生身上露出来的问题往往是能够扎实的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但是缺乏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块。但对数学教学这一方面,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第一,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知识的传授环节,而没有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即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使用教材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所涵盖的现代数学信息比较少,习题和案例涉及的其他专业领域太少。第三,教学观念一直是理论学习至上,轻视实践应用。教材以外的各种参考书和习题解析材料等无非是围绕着教材中的某知识点、定理或公式来展开分析和讲解的,虽然部分教材中会有一系列的案例和应用练习题,也都是进行简易化、理想化而抽象出来的远离实际问题而更贴近教材中某原理和定理的练习内容。第四,数学中的近似值的求解(包括解析近似和数值近似)相对更贴近实际生活,然而教材中对这部分都有删减和简化,作为了解内容并列入非考试范围。第五,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数学中很多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专门软件进行运算和求解的部分内容也只是在讲台上简述一下。第六,教学模式陈旧,还是传统的讲台上灌输知识,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而造成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3、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极速发展对知识的需求。传统的教学过于陈旧老套,遇到问题就套用公式,套用方法,一点创新的意识都没有而不是真正的去分析问题,发现联系,寻找解决思路和方法。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而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提出合理的假设,简化实际问题并抽象出一个理论上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逻辑思维,再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将所得到的模型解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便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的机会。数学建模还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数学创新的良好平台和浓厚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在构建数学模型之前,需要对实际的问题进行抽象,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如数学概念、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等)去描述问题中的各种关系。比如著名的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面对复杂的七桥问题,首先就是需要将问题抽象成一个几何问题,将里面的陆地,桥抽象成数学中点和线等简单的几何概念,从而进一步抽象了脉络的概念。对大部分学生,学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原有的理论知识框架进行问题的抽象,对于抽象思维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2)通过数学模型,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触类旁通,在学习中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构建不同的模型,而同一个模型有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当中。通过对事物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从而获得多样性的结果。

3)通过数学建模,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法国作家雨果曾有过对想象力的评价:想象就是深度。想象力能够自我深化,能够深入到实际的问题当中。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只有对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演绎,总结和应用,遇上类似的问题的才会去进行抽象、假设并构建出数学模型。

4)在数学模型,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主要在于个人思维的独特和新颖,甚至打破常规思维,如常规的时空顺序,把问题的发生、发展顺序颠倒,把原因、结果,颠倒,沿着相反的思路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分析。而数学建模是打破常规,培养逆向思维,改变学习模式的突破口,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充分的反映出模型构建者的思维特征。因此培学生创新思维,一定要利用好数学建模这个平台,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J].科技与管理,2010,12(2):141-144.

[2]陈智勇. 学分制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40-142.

篇4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篇5

就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而言,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因此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课程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将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数学学科教育的开展也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精神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将起到十分有效的提升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具备很多方面的必要性。

(一)学生思维个性化缺失导致小学数学教育得不到发展

学生个性化的缺失也是现代数学教育得不到有效发展的重要原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由于传统教育中长期认为教师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个性更是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和展示,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并在教学制度的压制下,沦为分数和考试的机器[1]。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学生的自利得不到充分发挥,想要让其进行创新必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二)教师话语权的独断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了不良影响

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权威性是学生创新意识缺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话语往往不容挑战,具有绝对性,没有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行重视和关注,这也是传统教育理念的落后性。这种思想导致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着不平等的关系和话语约束,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长期在这种环境进行学习,学生的才智也将得不到有效发展,个性化将被扼杀,所以创新意识的发展更是难以得到完善[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教育体制的形成是一项比较漫长、复杂的工作,因此想要对其进行有效改善和发展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那么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怎样扬长避短,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发挥呢?

(一)创设更为宽松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创新热情进行激发

要想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绝对不能忽视。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教师要尽可能的将课堂教学变得更为丰富、有趣,从而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课堂背景下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在对数学思想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体验到追求真理的快乐,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进行完善。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抛出问题,让学生在经过充分思考后对其进行解答[3]。当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可以适当的开展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身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将会大大减少,对于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将起到重要的强化作用。

(二)通过提出相应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不仅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起到有效激发。在这个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应该具备强烈的目的性和探究性,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问题的情境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以便对学生的质疑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激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能力[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因此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课程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将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数学学科教育的开展也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笛Ы淌ξ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也是民族的希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创新精神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雪娟.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4,35(4):359-359.

篇6

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深化,尤其需要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及作用。美术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美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下面主要分析了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含义以及加强对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含义以及重要性分析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思维具有独创性,是思维上进行创新。在创新思维的实际运用中,不仅要注重问题发现,更需要注重分析和思考问题,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决,将学生思维过程作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环节。创造性思维特点主要包括新颖性、独特性。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学生发展的最主要形式是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为美术教育。关于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艺术作品和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感想象能力、直觉思维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二、小W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其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就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因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其内容主要有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培养了创新思维,其培养的方式也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生硬。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相应疑问,并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努。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可以不采用一些固化的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找到线条表现的方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创新方式完成作业。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为本的思想是当前主流教育思想,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意识,而不是使用教师灌输教学、学生单纯模仿教师、死记硬背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展创新思维,不能束缚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其工作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是教学生如何模仿图画或教师的画作,而需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引导学生改进和落实自身的想法,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去观察一件艺术作品,只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规定好观察任务,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进而产生不同的观点,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如果只是单单灌输成人理念给学生,那么学生自身的思维必须会遭到抹杀,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降低学生创造性的直觉以及创造热情,致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创新能力不足。

(三)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

联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为有效的方法,因而,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应约束学生联想,需要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想象,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联想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创新,以联想的方式逐渐得到个性化思维设计。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探索与主动搜索方式来找到相应的美术创新的方法,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引发学生联想。如,教师在进行关于“春天印象”的教学时,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多的春天印象,但学生在具体的创作中,却难以把思维中的印象应用于创作上。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构思、选择、组织画面上展开,但不能过多地去为学生设计出具体的构图,要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这样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想象和想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就必须赋予学生创新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创新,并产生创新的兴趣和激情。教师有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是赋予学生创新动力的主要方法。因而,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尽量找到闪光点,而不只是发现学生的缺陷。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进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创作的热情。在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评价不能太过笼统,注重个体的独特的意见与见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创作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并由学生互相评论,教师在旁边指导,有效发掘学生的亮点,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于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多联想、需要让学生产生创新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成为优秀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

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70.

[2]陆晔.开发心智培养创新――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22:22.

[3]芮鹏媛.学生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学习的

动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164.

[4]许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

篇7

一、了解创新思维在烹饪教学中的必行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出现了厨师职业分化现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因较少而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低水平大众化的较多反而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厨师的水平分为技术水平高低和总体素质不同,因此,应该顺应新课标改革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注重职业素质培养。

1.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过于片面重视技术培养,简单地把技术放在至上位置,忽视其他重要方面,因此无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烹饪的最大优点是有广阔的市场,但是培养目标不全面,反而造成学生因为一味追求技术缺乏文化修养,限制求职以后更好地发展。

2.新世纪,酒店餐饮业向享受型转变已完成,需要的劳动者素质要相应提高,技能要求更精进,文化素养也相应提高。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冲击着市场,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做到长立不倒。厨师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只有不断创新,提供别人没有的最精巧、最完善的服务才能留住客人。

3.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学校里的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引导和教学,教师主要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教授创新内容。现代烹饪时代的来临,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考验和宝贵机遇,只有将创新思维合理充分应用到烹饪教学中,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思维是行动的先导”,新颖的创新思维可以指导实践顺利完成。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烹饪教学中的体现

首先要向学生灌输学习科学理论的重要性,教学生认清教育理论是如何指导技术实践的,不一味按照老旧的流水线教学法,抛开有复制嫌疑的教育方法,通过内外兼修的教学方法,树立有意义的教育价值观。创新思维的教学重点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思维充分指导行动,突出学生意识的能动性,做到科学教学。创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是有充分广阔的知识境界,落实要创新的知识技术,时刻为厚积薄发的创作累积知识经验。创新思维要求知识面广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灌输理论知识,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铺垫,把创新作为一种技能方法渗透到学习中,避免一味向学生灌输约定俗成的枯燥知识定论,充分培养学生探索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能力。其次在实践中教授理论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收。创新作为一种学习动力,实际上来自于学习之中,需要教师不断牵引。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完善,锻炼他们的创新和发现能力,鼓励他们在原有方法和固有观点上进行突破,从而得到自己的看法。教学中强调学生要有自主思想的创造性,时刻想着创新,以自己的选择支配自己的思考。教师的教学目标包括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素质。思维能力支配着行为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创新,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思维才会灵活发达,才会有好的创新办法。

三、在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职学校是培养大量优秀技术人才的知识技术型学校,创新思维教育实行仍然存在一定的难点。在创新思维应用中,要注意知识的难易程度分配,也要配合学生的兴趣,尽量避免增加难度的平白直叙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指向烹饪专业教育中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作为教学重点贯穿课堂教学。多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将课程充分结合起来,做到一课程多利用,合理优化课程资源。尽量将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社会化,将社会的创新思维实例引入课堂中,从而减少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注意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减小教学阻力,强化教学的效果。要不断强调文化课的基础作用,减少中职学校不注重文化课学习的弊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亲身烹饪学习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优化思维强化技能,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共同进步、相互借鉴。进步往往来自发现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因此,要不断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宣传问问题的重要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是十分灵敏的,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合理的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在烹饪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进行解释,为创新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

四、结语

创新思维在烹饪教学中能否合理应用,就看教师能否合理化把握课堂理论教学。在新时代的现阶段,创新是刻不容缓的,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教导学生找到正确进行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用,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实力,这是创新思维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意义所在。

篇8

创新已成为当前时代的核心主题,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发现创新行为的影子。钢琴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就要求在钢琴实际教学中持续推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切实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因而,在钢琴教学中分析探讨创新思维的应用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必要性

音乐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提出要持续优化钢琴教学手段,持续提升钢琴教学成绩。钢琴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实现思维创新。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重点在于转变传统钢琴教学理念,并应用创新思维知道钢琴教学改革活动,确保钢琴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全方位满足社会发展对钢琴技能及音乐素养的需求。其次,在教学中推动师生互动发展。在钢琴教学中,要努力持续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激发学生学习钢琴弹奏技能的积极性,并尊重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也突出了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二)重要性

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持续创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开展同样离不开创新互动,创新活动已成为推动教育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在钢琴实际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生想要在日益激烈的钢琴音乐行业中得以长足发展并拥有立足之地,就应该注重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在钢琴教学活动中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活动,就能够确保钢琴教学具有相对较高的合理性,并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此外,在钢琴教学中积极培养创新思维,能够开拓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引导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分析钢琴弹奏问题,更为全面地掌握钢琴知识。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以及艺术创造能力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针对原有的钢琴艺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并体现出自身所具备的音乐风格。

二、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培养策略

在钢琴实际教学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突出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转变钢琴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思路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重点在于转变传统钢琴教学思维,创新钢琴教学思路,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钢琴教学课前应该对所要讲解或者训练的钢琴曲目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获悉钢琴曲目的创作背景知识、和声及曲式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同时,还应该对钢琴弹奏指法或踏板的使用是否符合整体音乐风格需求进行分析,并深入了解钢琴曲目的弹奏速度、装饰音的诠释等等。其次,在部分钢琴课程讲解中,钢琴音乐老师应该积极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并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钢琴弹奏技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另外,在钢琴教学课后应该第一时间对学生钢琴弹奏学习的实际进展以及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制定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调整方案,以达到教学与时俱进的效果。

(二)推动钢琴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

不同的学生个体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优势与问题,这也要求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要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持续推动钢琴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观察、分析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所存在的长短处,从技术及艺术等多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钢琴弹奏技能,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钢琴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培养

在钢琴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钢琴作品创作能力,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首先,钢琴老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乐感,比如可以在钢琴区分中情感分析中,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钢琴曲目中所蕴含的音乐情感,以达到持续提升学生分析及提取的能力。其次,在钢琴知识教学中应积极推动师生间的交流探讨,以培养学生钢琴音乐情感表达方式并掌握钢琴弹奏技能,在持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形成自身的判断标准。另外,在钢琴实际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钢琴音乐形成相对较为准确的理解与认识,并尊重学生在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创造性与演奏风险,也要求钢琴音乐老师不应该安装自身的喜好就轻易地对学生的艺术创作加以否定,而应该针对学生在音乐创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指导,以持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思维,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钢琴艺术创作中的天赋。

三、结语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师生转变传统钢琴教学理念与方法,丰富当前钢琴实际教学中的方法与内容,并持续提升学生的钢琴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创新实际教学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钢琴教学创新手段,从而持续提升钢琴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艺术.探析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17-218.

篇9

二、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在软装饰设计课程中的意义

首先,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将软装饰课程中的实践性内容与市场理论相结合,有利于教学环节与市场环节的更好接轨,形成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的无缝对接。其次,引入创新思维培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有利于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激增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课题设计与主体设计能够真实有效地创造出符合自然规律和人自身需求的设计成果,让设计产品具有前瞻性的概念设计目标。创新型思维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在充分了解专业市场运作和市场发展动向的前提下,为其自主创业打开了合理的未来发展平台,而不是让创业成为不切实际的一种空想和冲动。

篇10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适应民族进步和发展需要。而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任。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摒除以往机械化的教学模式,积极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创造,以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本文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思维培养途径和方法,希望对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2.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机械化教学思维,容易导致“万人同画”的现象,对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及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创新思维和能力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将创新思维培养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去思考和创新,并形成个性化的美术创作风格,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

2.2扩展学生思维空间

从现阶段我国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以往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课堂教学统一性,并盲目要求学生追求高超的绘画技术。从而对学生创新思维过于忽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意识,改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美术任务,让学生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得到扩展,并积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创作思维模式及习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去思考和创造,以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再者,要求美术课堂教学目的及设计,必须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符合,以充分发掘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潜能,并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开发。

3.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途径和方法

学生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不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和旧事物的约束,能够自主去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想象去发现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向着艺术创造方向发展,并尊重学生创造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

3.1注重个性发展,挣脱传统思维束缚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基础绘画课,还是工艺制作课,都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其能够挣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美术教师在教授基础绘画课时,必须摒除以往示范性教学方法,以避免学生创新思维受到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例如:人物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指定学生采用统一的绘画工具,让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如木炭条、铅笔及炭笔等均可。其次,不在强调素描线条的画法和形式,而是注重素描创造规律,如形体、结构及比例等,使学生在掌握素描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风格独特的人物素描。总之,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规律,然后再激励学生大胆去思考和创新,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表现形式,以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

3.2尊重学生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信心

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其对于美术教育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对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给予肯定,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创新信心得到有效提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绘画对象[3]。采用不同的示范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方法的转换,调动学生去不断创新,使学生树立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并激励学生将自己创新想法及能力充分开展出来。再者,将创新与美术创作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绘画技能上得到创新,并挣脱固定思维模式的约束,将自身学习个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能够将传统单一性的绘画技能,转变为各种各样的绘画技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3.3开展课外活动,扩展创新思维空间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必须开展开展丰富的课外时间活动,以突破传统课内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得到有效的扩展。在美术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整个美术教学的主体,并围绕美术教学主体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创新思维空间扩展中,教师必须积极开发学生智力,跳出课内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4]。例如,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书画展览,或者参与社会上举行的美术创作竞赛,而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实际创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又如,组织学生去观看国内外著名的美术作品,并学生美术审美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并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启发,并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美术创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3.4巧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起到启发性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美术创作作品,并从客观角度了解到美术创作规律和表现过程,尤其在美色彩绘画、学生现代绘画、抽象绘画及印象绘画等教学中,能够对学生创新思维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5]。例如,在抽象绘画教学中,学生对抽象绘画作品及其与生活实际间的联系认识较为模糊,导致抽象绘画变得神秘和不可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春意盎然、百花开放、色彩缤纷的风景图片输入到计算机中的 Photoshop修图软件内,并通过其“马赛克效果”功能对这样风景图进行处理,这时风景图将成为一幅以多种几何色块构成的抽象图,没有任何具体的想象和事物,只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能够让学生掌握抽象绘画要点和规律,并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5建立互评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避免教师在评估学生美术作品时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必须建立良好的互评机制,一方面可以对美术课堂教学评估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布置的美术作业,还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并通过互评机制,以获得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形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再者,通过建立互评,能够让学生在评估美术作品时,散发创新性思维,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疑问和间接,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3.6培养学生观察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观察作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绘画质量。教师在素描课程教学中,主要依靠形体、比例、明暗、透视及线条等因素来体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距离和角度观察对道路两边树木进行观察,并了解素描存在的远低而近高、远密而近疏、远大而近小的透视效果,为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再者,在素描写生过程中,必须掌握静物素描造型和透视之间的关系。例如,画一个静止不动且透明的花瓶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前,必须先观察和理清花瓶各个角度的透视关系,并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以保证绘画的质量。

4.结语

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个性发展,挣脱传统思想束缚;尊重学生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信心;开展课外活动,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巧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建立互动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创新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子林.简论高师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8(34):87-88.

[2]尹卫东.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04):65-68.

[3]张霞.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考高职院校美术课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11,32(04):65-66.

篇11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现在常说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联想和融会贯通,其实就是想象力匮乏的结果。而创新思维正是想象力的一个表现,一个拥有创新思维的人一定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 培养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就是指使用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利用这种独到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传统思维的窠臼,引导我们通过一条崭新的路径到达真理的彼岸。同时,这种思维方法在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备受推崇,因为它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因此,高中数学的教育不能仅仅将目标定位在繁琐的题目解答上,更应该看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条条大路通罗马”,培养创新思维就是通往成功数学教学这一“罗马”的“大路”。

二、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要想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更不要轻易否定,因为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更是学生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开端。例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在讲授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后,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在这三种曲线中,只有双曲线有渐近线,我们可以利用渐近线画图,那么,能否利用渐近线去解决一些问题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借机启发学生,渐近线是两条直线,且在直线中斜率是很重要的,同时,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双曲线的开口大小是随着渐近线的斜率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可以利用渐近线的斜率来判断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这样不仅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么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若悬河,学生课桌上听得昏昏欲睡,这就是不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个失败案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关键处常常问一个“为什么?”多提几句“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启发学生,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以共同“释疑”的过程使其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为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坚固的阶石。比如,探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我们知道圆与圆有“相隔”“相切”“相交”“相离”,这些除了可以通过图形直接判断,也可以通过判断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半径之和的大小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当d(圆心距)>R +r(半径之和)时,两圆的位置表现为外离;当Rr(半径之差)

(三)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创新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在,许多学校的高中生的课后作业可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针对这一点,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可以改变原来的课后作业布置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请班上几个基础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同学们出思考题;

2.同桌或邻桌之间互出思考题;

3.同学之间互相批阅思考题。

如此一来,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资料,第二天给出参考答案;有的学生自己编写题目。这样就把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既培养和锻炼了他们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避免了教师思维的限制,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结语

创新思维不仅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不能仅片面地要求学会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不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更是他们能够熟练解题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周丽.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5)

2.杨祀国.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

篇12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门兼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听课与练习显然不能够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在地理知识与理论的学习中,必须不断思考。对于以下考试常考的知识点而言,除了需要对常识性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计算中还需要灵活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地方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反应能力的提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并在教学中使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以扩展,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具有广泛性,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并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理要素又决定了地理环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旦某种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对其他因素的变化产生影响,进而使整体景观的变化受到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这是提高学生立体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宽度的扩展,能够促使学生对不同地理要素的关系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海洋环境与整体自然环境的特点进行学习,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此才能够使学习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3.强化生活认知体验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各个领域的特征包括地理特征、经济结构都有所不同,学生需要对每个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解,并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特点进行学习与研究,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使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得以强化。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地区的人文环境与特点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并使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得以强化,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城乡建设与生活》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城乡居住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解,并运用实际知识,加强生活体验。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饱满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师应予以鼓励与支持,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使其自身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求知欲得以激发,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最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加强教学方法创新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与讲课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真实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同时可以据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如此才能够使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

3.加强基础知识巩固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基础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鼓励学生对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客观规律有一个正确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从而培养与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强化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