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09:42: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络用语的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校园里网络语言暗潮涌动。到底什么是网络语言?它有怎样的构成与特点?校园里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怎样?该怎样应对这个不速之客?就这些问题我试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网络语言及其构成与特点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网络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专有词语及网络交际用语。狭义的仅指网络交际用语。本文指的是网络交际用语,从其诞生那刻起,它搞笑滑稽来路不明,却独具一格又有章可循。
网络语言主要由符号、谐音、缩略、混搭、借喻等手法构成,例如7456(气死我了)、IS(I see 我明白) 、+U(加油)、土豪(网络上无脑消费的人)……就是这些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网络语言,却别有风味。
网络语言以其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风格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形象生动。网民通过键盘创造出一些如“^_^”(微笑)、∧(挤眉弄眼)等符号来表达人的情感,形象、生动、活泼、传神,让虚拟的网络顿生几分调皮和真实。
2. 幽默诙谐。网络语言五彩缤纷、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又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3. 简洁明了。网民为了便捷高速交流信息,常创造出一些喜闻乐见、言简意赅的新字新词,如网蝶(女网民)、网蜂(男网民),让网络充满愉悦,也满足了网民猎奇的心理。
4. 标新立异。在确保交流通畅的情况下,拼音、汉字、数字、英语、符号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标新立异,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是对网络语言最好的诠释。
5. 轻佻粗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网络上骂人的、粗俗的、轻佻的语言随处可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网络污染。
二、校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生通过网络聊天、阅读、游戏以及影视作品、流行杂志认识并使用网络语言。
很多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幽默、潮人,或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个性,在课余交谈、收发短信、日记作文以及课堂上都爱使用到网络语言。比如,课堂提问,学生们爱异口同声:“元芳,你怎么看”。有事向他们了解,就表情夸张:“老师,我是打酱油的(路过的,什么都不知道)。”在一次课堂提问中,一同学开小差,站起来支吾半天说不出来,另一同学大声说:“老师,他286(智力低下)一个,别理他。”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个男生有点尴尬但也瞧着你笑了。这些莫名其妙的火星文让老师家长云里来雾里去,甚至有些恼火,而孩子们却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静心想想,孩子们使用网络语言很多时候是为了追追风,赶赶时髦,显示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罢了。如昨天流行“神马”(什么),挂在嘴上的就是“神马”,而今天流行“土豪”,就寻找机会说“土豪”,跟着流行走,并不太深究其意。网络语言只不过是他们学习之余的调味品,并不当作一回事,被调侃的同学很多也只是一笑而过。多数校园网络语言流行一阵,便销声匿迹,所以我们用不着如临大敌。
三、网络语言应用的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的出现极大彰显了青少年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创造欲和被认同感,所以得到他们的青睐。家长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一新生事物,不是顶与不顶那样简单,作为一名中职语文老师,我朝夕与学生们相处,深有感触,家长老师的所谓权威不能滥用在这上面,而应该:
第一,有一颗理解包容之心。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老师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可给孩子们上纲上线贴标签。网络语言确实不如传统语言那样规范、典雅、语意明确,但是它生动活泼、清新自然,有一定的亲和力及生命力,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如一句“美眉”、一个“GG”给予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一声“吃大户了”,调侃嬉笑,学会分享加深友谊。正是这些真实的活生生的网络语言,让青少年少了一份束缚,多了一份自由,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宣泄情绪,减缓压力。因此,老师、家长们应多理解孩子们的Q言Q语,多些包容,少点指责。另外,有些网络语言流传广了、久了,自然而然补充进现代汉语中来,如“给力”“”等。因此,对待网络语言不能一棍子打死,应用包容理解之心,搭建一座通向孩子们的桥梁。
一、 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
1.认同感有所欠缺
目前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大量涌现, 很多问题不断显现。不少教师难以接受网络教学平台的教育模式, 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 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严抓严管就能取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某些已经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也是浮于形式, 纸上谈兵。在教学过程中刻板地按学校要求进行操作, 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网络课堂的依赖性增加
教师在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模式时, 存在课件制作过于浮夸的问题, 且对应该展现的内容没有充分重视。有些教师在网络课堂中, 对教案任意翻动查阅, 导致学生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花俏的教案上, 却忽略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3.网络课堂教学不够严谨
不少教师对网络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中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 教师只是简单地查询网络资源归为已用, 根本没有考虑到网络相关资源是否对学生适合。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不够完善、 有所欠缺, 因此导致了不良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的意义就不存在了。上述现象充分证明, 不少教师仍未对网络教学产生足够的认知。网络教学平台刚推出时, 教师们的热情很高, 但由于接触时间不长导致专业性比较缺乏, 在专业知识不足的基础上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者, 目前很多教师日常教学的工作量较大, 在学校既要备课讲课, 又要按学校的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各项学习活动, 因此很难抽出时间制作网络教学课件, 但仍然需要按学校的要求完成网络教学的要求, 因此造成网络教学费时费力, 却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 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的改进措施
1.教师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应当对初中语文网络课堂平台有科学的认知, 要充分明确该 平台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要充分利用好语文网络课堂平台, 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语文素养, 要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 对学生在课堂的重要作用有充分重视, 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再依赖语文网络课堂, 在教案中切实融入网络课堂内容。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目前的网络平台非常发达, 教师应当借助这些平台优势,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可创建教师博客, 与学生在博客上共同交流语文知识。也可将班级小课堂开设在网络课堂上, 帮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另外, 还可定期按学生的爱好, 通过网络课堂为学生们展示与语文相关的一些视频, 让学生们既能感受到视频的趣味, 也能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作业要科学
网络教学平台还能够帮助教师留作业, 使学生们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设置电子作业本, 并且做到随做随批, 网络可将结果迅速提供给学生, 学生可及时弥补自身的缺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 巩固知识,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教师与学生自由交流和沟通
教师要在讲课结束后的课余时间里, 与学生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尽管授课过程主要通过电脑完成, 不过, 在视频当中看见教师, 学生们仍然感觉比较轻松。在网络课堂上,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 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网络平台使学生们实现自主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既张扬了自己的情感, 又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
5.学校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一、网络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虽然初中语文网络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其中的不足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正因为网络资源信息丰富,所以其中也混杂着大量不健康的信息。这对于自制力和判断力极其薄弱的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隐患。这种不健康的资讯不仅会对初中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甚至会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运用不专业的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不能灵活的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会使得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反之,有些教师则过分地依赖网络资源而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使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止步于形式。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是指通过互联网手段将语文教学从课堂进一步拓展到网络平台。在网络教学的平台中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动员学生课外主动在网络平台中收罗、整合课堂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课堂上让学生表述这些信息并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即将所学的内容有了整体认知,也能增加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网络平台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推动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同时新鲜的教学活力也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深度探索的动力。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帮助初中学生产生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形成是学生多角度、全方面思考和总结的最终产物。初中语文教材中包罗很多优秀的名家之作,大多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然而相同的是他们的创作手法、风格都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自身所处环境有关,但对于当代初中生来说这些却是无法靠凭空想象就能理解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放映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一下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然后让学生通过这些事迹来想象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初中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三、增加平台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局限在狭窄语文课堂以及单一的语文书本内容中,而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启使得初中生能够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自由地汲取更多最新的时代知识,为广大的初中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造了一个更为便捷地获取知识的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会占据上风,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也因此得到极大地提高。网络教学模式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板书等形式而浪费掉的教学时间,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同时网络平台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使得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初中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自信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新鲜的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师生之间能够更频繁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升的目的。要想真正使网络平台得到充分利用,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从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该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且不定时的对教师网络技术水平进行考核。积极开展丰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评比活动,让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生动形象的网络课程让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吸引他们继续积极参与到探索语文世界的奥秘中去。因此这就需要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群体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增强自身素质,然后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王秀枫.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及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现状;对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也开始猛烈地冲击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深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网络化工具。随着网络进程的推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方式、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更好地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越来越趋于成熟。在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成果
(1)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信息覆盖量大、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时事政治、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等各种信息,可称为百科全书。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延伸了企业员工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网络这个无形的课堂能够使员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网上冲浪”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大大延伸了企业员工的学习时间。
(3)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拓宽了企业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渠道。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通过局域网开辟专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的管理理念、改革发展方向;提高设立“员工论坛”、“总经理信箱”,开展网上调查、收集员工建议、反映员工内心的呼声,拓宽了企业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渠道,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也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存在问题
(1)多数企业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是在网络上抢先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与西方信息殖民主义和各种敌对势力开展一场争夺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的无硝烟战争。我们积极呼吁各类企业充分认识并足够重视这一点,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水平。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在占领企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技术障碍。例如,一些企业缺乏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没有能力在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或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再如,由于信息化知识普及宣传不够,网络应用、计算机使用技能培训滞后,影响了部分员工利用计算机上网,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例如,滋生出一些网络犯罪问题。网络犯罪是行为主体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为犯罪行为的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典型的网络犯罪现象有网络行骗,蓄意破坏计算机程序、数据、信息,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侵犯知识产权及个人隐私等犯罪行为。
(4)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内容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尽管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网络化,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相对滞后,与社会、企业的发展不同步,难以及时传达政府的声音,导致与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相脱节。
(5)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方法缺乏艺术性和互动性。多数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基本沿袭的是传统的单向性、正面灌输的模式。很少采用深受大众欢迎的娱乐性教育、生动活泼的网上互动等方式,大大削弱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6)企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力匮乏,缺乏警觉性和敏锐性。当今企业员工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年龄轻;二是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三是视野宽阔;四是不盲从和被动地接受教育。因此,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者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知识、年龄和专业结构,应及时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网络工作能力,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育企业员工,以免陷于被动局面。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对策
针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战略地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们高度重视其重要性
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企业员工主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要方法和手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并重视互联网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好处,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传输信息的快捷性、便利性和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以信息化为起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现代化进程。
2.加大技术投入,建立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平台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政府、社会、企业应合力加大技术投入,加紧研究和应用企业网上“防火墙”监控与屏蔽技术等,确保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正常进行。另外,应积极建立企业“党建信息港”,将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经验材料和数据资料等信息输入网络,利用网络开展形势政策和法律教育、国情党史教育、先进典型宣传、调查研究等;开办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立交谈室,实现业务公开,促进领导作风、管理作风的转变,为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各类企业必须以中央为龙头,以各级党委为依托,尽快建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内部网络系统,加强与党和政府的联系,统一协调发展步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网络成为开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3.加强企业网络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和企业网络伦理教育,规范企业网络行为
针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要加强企业内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以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调整企业员工的网络行为。例如,建立网上信息规范、信息审查与监管法规、破坏网络安全处置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法等,并随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修订和完善。同时,应积极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教育企业员工积极了解、认同和遵守网络道德行为规范,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精神污染和网络犯罪,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
4.积极主动更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内容,提高其针对性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工作者必须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状态,有针对性地更新教育内容,不断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效果。
5.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方式方法的艺术性,增强互动性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快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争取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通过专门的企业电子信箱、电子刊物、网络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企业员工充分传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给企业员工以持久的影响,大大增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此外,还应当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工作中注重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常见的心理问题,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室,积极分析和解决企业员工的网络心理问题。
6.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企业发展的政治品牌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企业在一个长远的系统规划下,通过多岗位实践锻练、全程考评淘汰和优中选优的方式进行选拔和储备,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开拓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培育一部分“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企业干部职工队伍。为推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打造企业发展的政治品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大利益倾斜,对于从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的专业人才给予不断的关心和支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展现企业以人为本、人才至上的经营管理理念,真正调动企业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群策群力之势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人才队伍的选拔标准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首先,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还要反应敏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和宣导能力。
在当今信息争夺战如火如荼的时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应未雨绸缪,清醒地认识当前的现实需要,加紧研究并解决网络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惟有如此,才能占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阵地的“制高点”,使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应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目标,更好地发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赵新华网.网络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企业导报.,2010(03).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而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实践,因此,教学效果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人教育过程中教学的传统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为成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科技信息化时代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推动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学方法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学生的结构和层次上去思考,应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去教学,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网络教学的发展现状
1.1网络教学的国际情况
在亚洲,网络教学已成为亚洲许多开放大学的发展重点,马来西亚正在建设该国第一所虚拟大学;韩国放送通讯大学于1997年就开始进行网络教学的实验;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大学采用的视频会议教学系统在1998年已经扩展到18个地区,建成145个学习中心;香港公开大学已发展了40多门网络课程[1]。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网络教学,除了教材、课程表、作业上网外,将整个学校运作环境建置在网上,使学生不必踏入校园半步,仍有身在校园的感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网络学习中心已推广到40多个。
1.2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
CNNIC公布中国互联网络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6月30日为止,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002万台,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2650万人。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网上教育的11.8%,用户在网上获得科技、教育信息的占31.4%,用户希望网络能更多地提供教育学习服务的占33.6%,用户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是网上学校的占54.7%。这些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开展网络教育已经被认同[2]。
2.网络教学的特点
2.1丰富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链接方式通向世界各地,囊括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这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2互动式的教与学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网络教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网络提供了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可以为每个使用者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放在网上,也可以将部分教学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可以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也可以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因此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其他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3培养个性和创造力
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3]。网络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交流,在学习进程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按照要求调整个人的学习计划。
3.网络教学的主要形式
3.1利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
利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采用完全的网络教学,其包括教学、作业、答疑和考试等教学过程都在网上进行,这也是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模式。该模式将教师、学生、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教师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或录制的教学视频放到教学平台上,学生经过注册登记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站上访问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通常不在同一地点,学生也不在同一教室,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课。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教师的教学视频,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跳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避免重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听课,还可以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发言、开展课堂讨论,而这些问题又能透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得到及时解决。
3.1.1实时学习
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登陆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在远程授课透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等手段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学生所在的远程教室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平台允许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检查。
3.1.2即时学习
需要借助于网络和流媒体技术实现,流媒体技术可以在 互联网上实现教师授课过程中音频和视频的即时播放。即时学习模式是学生通过访问放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事先已经编制好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所在的网页左边为树型目录结构,右边显示相应的章节内容,能方便的浏览课程内容,同时也能听到教师的讲授[4]。学生在树型目录中选择要学习的章节进行学习,完成学习后通过教师在每章节末尾布置得教学测验进行自我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在线论坛组织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或向教师发送 E-mail 进行咨询。
3.2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
讨论式网络教学的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教学需要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共同学习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在讨论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某一共同任务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利用网络对学习任务进行网上谈论,进行相互帮助或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由小组来共同完成任务。在互教互学下,使得传统教学上的学习伙伴能在网络教学中同样得到延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2.1成立学习小组
将班上的同学 5-6 人组成协作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互助学习。为促进协作学习小组的学习工作,教师可以经常引导性的向学习小组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找到答案。
3.2.2个人学习
这种学习模式与成立学习小组不同,学生以个人身份登录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可以自由的组织谈论组,在网上可以与他人就同一问题或学习目标进行讨论,为节省时间可以与其他人就同一目标进行分工查找资料,最后再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总之,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网络教学这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模式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把教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网络教学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可供师生使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相互反馈信息,使教师能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因人施教。网络教学模式在我国作为新兴事物,无论在观念、理论还是技术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但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使之将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模式。 [科]
【参考文献】
[1]张珠龙.网络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未来教育的影响,2000,5(网络版).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脑的价格普遍下调,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电脑的运用在大学生中已经达到了普及。因此,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问题上,更多的关注网络招聘。
一、 网络招聘较招聘会的优势所在
前不久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将招聘工作的重点放到了网络招聘上来,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招聘会形式仅占了五分之一的比例,企业和高校毕业生越来越认可这一招聘模式。参加校园招聘会和社会上举办的各种现场招聘会,过去一直是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受招聘企业数量、招聘人数、时间、场地等各种限制,许多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乘兴而去,悻悻而归。而且,经常是音讯渺茫,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花费很多钱,这就无形中增添了找工作期间的大学生的经济负担;而对于企业来说,面对众多的应聘者,不少招聘机构应接不暇,求职者的简历成筐成箧,他们根本没时间细看。致使很多求职者心灰意冷。 大约六七年前,网络招聘开始跃上地平线。与现场招聘会、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等传统招聘模式相比,网络招聘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无区域和时间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今的网络时代,博客成为大学生推销自己的有利平台,很多学生开通了自己的求职博客,以便更好地“推销”自己。不少企业在这些博客中发现线索,延揽人才,使网络招聘呈现一片红火景象。
二、 高校毕业生有效利用网络招聘平台
高校毕业生一改传统的求职方式,在学校上学期间,就随时关注着网络上的各方面招聘信息,综合考虑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并根据自己的求职方向规划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我国大学生可利用的网络招聘平台众多,其中也是鱼龙混杂,因此,很多大学生首先要对这些网站进行筛选,并咨询前几届的师兄师姐,做到合理高效利用网络招聘平台。高校毕业生利用网络求职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
(一) 登陆招聘网站
现在很多的知名招聘网站,大学生在注册登陆并投递简历的全过程都是免费的,这种做法吸引了很多的高校毕业生的关注,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期,将利用招聘网站进行求职作为首选,因为这些网站包括了各行各业的招聘信息,企业用人单位规模和质量都比较高,信息量大,更新的快,而且,对企业的诚信度方面也做了严格的验证,安全、放心、省时省力。许多即将毕业的学生根据自己想找的地区进行区域化搜索,这样更具有针对性;另外一些毕业生本着哪有好的发展就去哪的原则,这样就可以将范围扩大的全国,海量的招聘信息,总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其实,这种做法,不只是高校毕业生,很多工作的社会人员,也随时关注着企业的招聘信息,这样可以通过比较,了解自己的工作行情,在和老板要求加薪的时候,提供有力的凭证。如果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可以随时准备跳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网络招聘,很多企业也爱上了这种高效、省钱的招聘平台。
(二) 微博招聘
微博对于经常上网的网民来说,可不是一件新鲜事物,许多人爱在自己的微博上抒发一下自己的心情,感受一下自己的生活,评论一下网上热点的问题,转发一下自己喜欢的新闻,这些早就被认为所熟知。随着微博的普遍应用,利用微博进行招聘和应聘已经成为了求职的另一种时尚,微博的特点就是随写随发,更新及时,可以互相分享,传播速度快等,很多人在自己的微博上建立简历,这样就会被很多人看到,如果遇到赏识的伯乐,那么自己的推销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有人说,“微简历”将是招聘行业的一项新的革命。不光是求职的高校毕业生这样做,很多企业都争相建立自己的企业官方微博网站,很多关注该企业的个人,在企业的微博上,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向和用人需求,企业和求职人员在微博上的互动,大大促进了双方的合作进程。微博招聘这样招聘形式,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但是,随着微博招聘的逐渐发展,人们越来越频繁的听到某些大学生在建立自己的微博之后,用人单位通过微博与其联系,最终找到心满意足的理想工作的事情。这种形式也将是这个时展的必然产物。
(三) 高校网络联盟
高校对于本校学生就业情况是相当关注的,为了增加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很多高校的网站都有就业信息,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精心的筛选,将符合本校学生需求的企业用人信息到校园网站上面,这样学生在进行浏览的时候,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并且,为本校的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互动平台,使得企业和学生对于彼此信息更加的清楚明确,有利于双方都能达到好的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利用网络与用人单位联系,使用人单位来学校进行现场招聘,学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应聘,方便,快捷。
三、 学习应聘技巧
很多招聘网站,不单单是为人们提供相关的招聘信息,还会帮助求职人员解决一下不清楚的问题,很多高校毕业生,由于是刚刚走出校门,对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技巧,薪酬保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很迷茫,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这方面的指导工作做的也不是十分的到位,所以迫切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这项艰巨的任务,很多招聘网站承担了下来,并且做得非常的好。以上的这些问题不仅在这些招聘网站上都能找到最佳的答案,并且还能够学会许多东西,比如说,如何在面试中做好沟通工作,自己的专业和性格适合什么样的职位,哪些职位都是什么样的薪资待遇,简直是举不胜举。
参考文献:
一、调查背景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语言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势所趋。科技的发展,我们已进入移动网络时代,移动技术支持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移动技术辅助语言学习,在扩展学习时间和空间、丰富学习交互、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移动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无线电的双向无线电通讯或广播,基于蜂窝电话的移动语音服务、SMS、WAP、GPRS等,基于移动设备(主要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DA等)的GPS、蓝牙技术、RFID,以及基于网络的WiFi。在移动通讯设备广为普及的今天,如何利用越来越便利的移动网络促进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成为教育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调查对象及目的
问卷调查随机选择本校在校二年级大学生的自然班级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有3个目的:一是通过调查学生拥有移动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的现状,了解移动学习的设备基础;二是通过调查智能手机进行在学习中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的态度,了解移动学习的需求;三是通过调查学生使用移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现状,确定开展移动网络自主学习的应用策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6份,回收率为97.6%,最终有效问卷66份。
1.移动设备利用情况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智能手机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电子产品,其次是笔记本电脑,这是因为手机应用有局限性,不具备某些功能,比如制图、编程等。台式电脑因笨拙,不便携带,受到冷落。Mp3播放器作为价格相对低廉的电子产品,仍然有一定市场。
调查还发现,以上产品中,作为英语学习辅助工具,使用最多的是手机,占到了90%,其次是笔记本电脑,占10%,可见目前具备了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移动学习,离不开网络环境。学生开通的流量包中,53%的介于101~500M,23%的介于501M~1G,这说明学生的移动网络基本可满足文字的浏览,声音视频网站耗费流量,极少访问。
2.移动设备应用现状
首先调查的是手机在英语学习中的使用频率,41%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使用,44%有时使用,可见手机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辅助工具。
“手机用途”一项是按常用性排序选择,“安装软件”是多选题。从表2和表3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手机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要作用是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其次是倾向娱乐化的应用,学生极少通过网络进行英语自主学习。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72.7%的学生选择网上搜索答案,网络已经成为英语学习中答疑解惑的主要工具。在网络应用上,比如QQ、微博、微信等,关注英语内容方面,71.2%的选择是“有,但是内容极少”,“完全没有”的占14%,仅有4%选择“有,而且内容丰富”。这说明学生没有充分利用社交类软件进行英语的学习,距离移动网络自主学习相差甚远。
3.移动学习态度
首先,调查数据表明,有93.8%的学生支持教师利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支持者和反对者的理由从下列图中对比。
从图1中可以看出,支持者正是看中了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相结合带来的多方面优势,更便于辅助英语的学习。反对者的主观色彩更强烈,“学习效果不好”占了上风。同时反映出了智能手机在学习上的局限性。
最后一项是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中,影响学习效果因素的认知,“容易分心”得到了37%的认可,这一项看来是学生的经验之谈。智能手机功能繁多,如果学生的自制力差,就会使学习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其次是上网流量问题,流量资费偏高也会影响到网络学习的效果。此外,移动网络学习资源也是学生担心的问题,所以在进行移动网络英语学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
三、结语
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基本具备了移动学习的硬件(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和软件(开通流量,安装了基本的学习应用)环境,但是还没有充分发挥设备的功用进行自主有效的英语学习。他们对移动网络学习持肯定态度,有着强烈需求。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加以引导,增强大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程小柳,李新平.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探究[J].软件导刊,2013(1):20-22.
[2]叶成林,徐福荫,许俊.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3]付星.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08):148-149.
[4]李顺玉,马丁.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信息技术教育,2008(03).
一、现状研究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需求和移动网络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决定了发展尤线通信网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 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网络下的通信技术。
1.WiMAX通信技术
WiMAX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技术之一,利用天线或无线发射塔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它采用了一种自调编码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其输出频率,使输出信号稳定,可有效抵抗外界干扰。它的传输距离远,一般情况下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0km,速率可达75Mbps,可以应用在移动、固定、便携等场景,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同时,WiMAX通信技术安全性强,在MAC层上添加了一个私密子层,可以保护用户隐私,防止非法用户侵入损害客户利益。此外WiMAX通信技术具有多样的服务方式,使得多媒体通信服务更加完善。
2.3G通信技术
3G通信技术一般情况下其传输速度可达144kbps,静态下可以支持2Mbps。3G通信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WCDMA
WCDMA标准是基于GSM网络系统开发出来的3G技术规范,同时也是欧洲提出来的宽带CDMA技术执行标准。。随着世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的移动通信业迅猛发展,3G通信技术更是备受关注。我国的3G通信业务随着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3G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一场移动通信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在政策、服务、业务、需求等层面上为各大通信运营商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
2.2 CDMA2000
CDMA2000标准提出了CDMAIS95(2G)-CDMA20001x(2.5G)-CDMA20003x(3G)演变的策略,是由美国主推的一个宽带CDMA技术执行标准,CDMA20003x采用多路载波技术,以此提高了总的接入速度。
2.3 TD-SCDMA
TD-SCDMA标准是直接没有2.5代的过渡,直接到3G,完全适应了GSM系统向3G系统升级的过程,TD-SCDMA通信技术也是3G标准之一。
3.IEEE802.15.4/ZigBee通信技术
3.1 IEEE802.15.4
IEEE802.15.4技术具有网络适应性强,可以实现多个设备的共享,在网络状态下完全满足上百个网络设备的动态寻址。此外,IEEE802.15.4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很强,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使得其传输路径很安全,进而保护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3.2 ZigBee
ZigBee是建立在IEEE802.15.4标准之上的应用协议,它是一种新型的低消耗、低数据传输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个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讯。采用AES-128加密算法,有效的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性强;传输速率低,ZigBee的传输速率在10-250kbps之间;ZigBee的覆盖范围可达10-75m之间。
二、应用分析
移动与宽带无线技术在互补和竞争中走向融合。移动通信的成功发展、宽带业务的迅速增长以及Wi―Fi的成功,促成了WiMAX、Flash―OFDM等多种宽带无线技术的诞生。另一方面,WiMAX的出现又推动了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两者将在互补和相互竞争中发展,最终在4G时代实现融合。
从技术角度来看,3G已经非常成熟。WCDMA和CDMA200正在全球呈现可喜局面,用户不断增加,带宽不断升级对于中国来说,更牵动人心的是TD―SCDMA的发展,可喜的是TD―SCDMA的商用进程很顺利,并在逐步打开国外市场。总的说来,当前的3G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商用网络部署。
移动通信技术是在不断演进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传输的速率越来越高。比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国际电信联盟对3G速率的最低要求是384kbps, CDMA2000、WCDMA、T D―SCDMA等3G标准都不低于这一速率。在这个基础上,电信的技术组织提出了LTE,而真正的4G可能是在LTE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已经有6个提案入围4G备选标准,我国提出的TD―LTE Advanced 也是备选方案之一。
三、结束语
目前社会与互联网的关系非常密切,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生活都需要都需要网络通讯的辅助,无线网络通信不仅满足于人们的交流,现在已经发展进入多个领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无线技术互补发展,各尽所长,向接人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无线网络发展,并逐步实现和宽带同定网络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自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网民人数不断增加,并由此催生了一种新的语言体系——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从其产生至今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从最初的“菜鸟”“大虾”,到现在的“潜水”“沙发”,从原先单一的汉字组合到现在的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多种形式并用,从过去的严格限于网络传播到现在的经常在大众传媒亮相,真可以说是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
网络语言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创造性颠覆了人们的语言观念,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让语言学家猝不及防,其中非文字类成分的应用与发展尤其受到人们的争议与关注。
网络语言中的非文字类成分是指作为网络语言体系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运用非文字类方式进行表达的语言形式,由于这类语言形式形象、生动、活泼、含义丰富、表达灵活快捷,一经推出,就广受追捧,并随着网民强大的智慧,不断创造、拓展,呈现大面积的不可遏止的弥漫扩散之势。作为一种社会方言,非文字类成分的存在与发展是网络语言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无须漠视、害怕和排斥它。但由于网络语言中的非文字类成分发展速度过快,涉及的人群越来越广,从单一的青少年群体向不同年龄阶段蔓延,这不免引起社会的文化恐慌和是非争议。
基于此,我们组织了课题组对网络语言中非文字类成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其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向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语言中的非文字类成分的使用有所裨益。
一、网络语言中非文字类成分使用现状
(一)基本类型
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会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网络语言因网络的独特色彩而具有很强的娱乐色彩,带有诙谐、戏谑的风格。现在网络上热门的非文字类成分的主要类型有:
1.字母词、数字谐音。具有快捷、迅速的特征。快餐式的经济社会需要快餐式的语言,字母词、数字谐音常被用来表达人们想说的话,如常用的有“886”表示“拜拜喽”;“7456”表示“气死我了”。“GG”“DD”“JJ”指的是“哥哥”“弟弟”“姐姐”。
2.符号网语。具有形象、含蓄的特性。为求有趣和好玩,网民们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由键盘中现有的特殊符号、数字和字母组成。如“:-)”表示的是一张最普通的笑脸,“^-^”的意思是快乐的人儿,“:-p”表示吐舌头。
3.QQ表情、图片。具有生动、含蓄的特性。像、、等是QQ本身附带的,使用更方便快捷。图片也是众多网民的选择,有静态图片和动态图片之分。图1这种加解释的图片是最常见的,为求有趣、好玩常选此类图片来聊天,使得聊天的氛围更加诙谐,气氛更加活跃。而动态图片的选择也不在少数,flash动态图使对话更具情境性,对方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具体形象。比如在你觉得疲惫时,朋友用QQ给你发来一张笑脸让你感到放松。
4.视屏,语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现在已不局限于打字发图,通过视频装置既能看、又能说、又能听,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
5.各类形式的组合。具有以上综合特性。现在单一的语言形式在网络交流中已经很少见了,网民喜欢几种形式一起用,情感表达比较真切。
(二)使用情况
根据问卷统计分析,青少年群体在网络交流中都使用过非文字类网络语言,其中48.9%的人经常使用,42.6%的人偶尔使用,只有8.5%的人很少使用。虽然我们调查的人员都使用过非文字类成分,但是他们中93%的成员向我们反映在平常的聊天中即便常常使用非文字类成分,也还是以文字为主。由此,可以说非文字类成分已经是网络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它还不能撼动文字的主体地位。
表1:非文字类网络语言使用情况
选项 比例
经常 48.9%
偶尔 42.6%
很少 8.5%
从没用过 0%
QQ表情因其方便快捷、种类多、表情丰富而广受青睐,有72.3%的被调查人员在日常聊天、空间和博客中主要使用QQ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思绪。QQ表情有如此庞大的粉丝的原因是它本身就是QQ附带的,无需下载,无需寻找,方便快捷,有flash动态效果,形象生动,形状可爱,集多种优点于一身,满足了人们表达的需要,使得其使用率居高不下。青少年群体中很多是在校学生,在学校上网并不方便,因此手机QQ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手机QQ在非文字类成分方面只支持QQ表情,其他的形式无法接收,这也是QQ表情的使用量相较于其他形式高出那么多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图片、符号占19.1%,再次是语音和视频。可能是重视隐私的原因,除了亲朋好友外,人们较少使用视频。
表2:各类非语言成分的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99―04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日益成为一种成熟和正规的教育形式,它在学历教育领域的成功发展必然也将导致其在企业培训领域的普及应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要“发展远程与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实际上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一种政策导向,即:把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把远程教育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但从企业实践来看,开展继续教育不是制定培训规划并实施规划这样一个简单流程,实际上总有大量的培训规划未能付诸实施。那么,远程教育,尤其是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形式的网络教育,在解决企业培训的突出问题时是否真的发挥作用了呢?它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发展策略又当如何呢?借助于面向广播电视行业的一项调查研究,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虽然只有50年发展历程,但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文化领域一个最重要的行业。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发展与媒体技术的变革息息相关。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揭开了产业升级改造的序幕――从传统模拟电视向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卫星直播电视、移动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多种电视媒体发展。对于这样一个不断变革求新的行业,培训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由于它与新媒体技术的紧密相关性,其使用新技术变革管理与培训的可能性也更显著。因此,以广播电视行业为案例,借以分析整个企业培训领域的发展现状,具有典型意义。
一 企业培训中的需求与矛盾
这项调查涉及两省六地市(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许昌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8家广播电视台(集团)。这些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实力既有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如湖南省广播电视集团),也有处于全国一般水平的(如许昌市电视台),总体来看,能够代表全国广播电视机构的中等偏上情况。调查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访谈面向单位的主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员工。问卷主要面向电视台主要业务部门的员工,共发放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38份。
在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调查方面,得到以下结果。
在培训认知方面,受调查员工对参加培训持积极态度,期望值较高(如表1所示)。46.7%的员工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个人素质和指导工作非常有帮助,52%的员工认为作用比较大,可以选择性学习,只有1.3%的员工认为培训对个人帮助不大。但受各种条件(如经费、工作时间等)的限制,企业组织的培训至多只覆盖到员工总数的60%,其中很多培训只允许骨干员工参加。另外有40%的员工表示很少或从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如表2所示)。
在经费投入方面,员工期望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经费用于培训。但企业的实际投入是与企业的经济实力相关的。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如省级电视台)每年都会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员工培训。例如,湖南省广播电视集团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派遣骨干员工到国外进修。经济实力较弱的企业(如市级电视台)在培训的投入力度上相差较大,有的市级电视台可以每年投入10万元,有的则几乎没有任何投入。总体来看,不管是实力雄厚的企业,还是实力薄弱的企业,它们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均不能满足员工的期望。
从员工个人来看,个人在培训方面的支出也是大相径庭(如表3所示)。少数员工平均每年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支出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访谈结果证实为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但多数员工是在300元以下,甚至有30%的员工表示个人没有培训支出。
在培训内容方面,员工期望培训可以满足个别化需求,以拓展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培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则习惯于自上而下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或者尽可能组织能够覆盖较多员工的培训(如专家讲座),而这样的培训显然不适宜员工自主选择。因此,受调查员工普遍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对个人帮助不大。于是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员工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但不愿意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企业想尽办法投入了有限的经费,但无法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在培训时间方面,员工期望每年或每几年参加一次较长时间的系统化培训,如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培训,或者半年左右的中期进修(如表4所示,经访谈证实)。员工产生这样的需求是由于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速,知识、技能、理念等更新较快,员工需要通过系统化学习来适应岗位需要;另外,有的员工专业背景与当前岗位不符,也需要通过系统化学习来弥补这种不足。但现实状况是:面向员工的培训多数是为期1-2天的专家讲座或者为期一周的短期培训(如表5所示,经访谈证实)。专家讲座包括两类:一是由企业聘请同行专家开展的讲座;二是由行业主管部门聘请专家学者(来自高校、政府部门等)开展的讲座。由于讲座时间短,内容少,员工对培训效果评价不一。
在培训形式方面,员工期望参加脱产面授学习,包括聘请专家到当地面授,或者被派出到外地面授,其中又以当地面授作为首选。这样的需求显然与现实不符。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在满负荷工作,在一些员工规模不大,经济实力较弱的单位,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如一人承担新闻的采访、撰写和编辑)。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很难抽出一段完整时间去参加脱产学习,即使员工愿意暂时放弃工作,单位也不会放行。
总之,员工对培训的普遍需求是:期望可以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培训内容更加适合个人需要,培训方式是较长时间的脱产学习。但是目前的培训现状不能保障员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在培训需求与培训现状之间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包括:
• 培训投入与培训机会的矛盾。企业投入的培训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员工对高质量培训的需求,而员工的收入水平也不能保障员工自费参加培训,因此,培训经费成为企业面对的最大难题。
• 培训规划与需求分化的矛盾。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难以满足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客观上造成了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培训流于形式。
• 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员工期望较长时间的脱产面授学习,但这与紧张的工作时间形成矛盾。
二 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培训所面临的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网络教育的形式来解决。与传统的面授教育比较,网络教育具有以下优势:教学信息交互性强,学习资源真正丰富,不受时空限制,以学生为中心[1]。根据这些特征,学员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可以实现基于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这就为解决培训规划与需求分化的矛盾,以及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奠定了基础。另外,研究发现,网络教育平均到每个学员身上的费用较低[2]。因此,企业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即使不增加经费投入,也可以扩大培训覆盖面,为员工创造更多培训机会;如果企业致力于实现全员培训,那么也必然可以大幅度降低资金投入水平。总之,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培训方式,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突破培训困境的一个基本途径。
然而,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我们考察了受调查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近三年组织的培训项目,结果发现,没有一项是通过网络教育形式开展的,它们全部采用面授教育形式,包括专家到当地面授,以及员工到外地面授,其中又以后者为主。对员工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员工最期望的培训形式是面授学习,而不是网络学习(如表6所示)。这揭示了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一种应用现状:企业不善于组织网络培训,员工也不习惯于接受网络培训。
这个结果值得深思。众所周知,网络教育在学历教育领域的发展已经为社会所普遍认可,那么它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应当初见端倪。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行业而言,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设施和服务正在向数字化模式过渡,而其培训模式却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这说明,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不会自然形成。
为了弄清楚制约网络教育应用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选择网上学习的员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员工是否选择网上学习与所在单位的经济实力相关性不大,因为各单位选择网上学习的员工数量相当,平均占该单位受调查人数的15%;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大,21-30岁的员工占48%,21-40岁的员工占83%;与工作岗位类别的相关性较大,从事工程技术、采编业务、经营管理的员工占了84%,这些岗位与其他岗位相比,更需要员工经常使用网络。这说明,员工越容易接触网络,越经常使用网络,就越易于接受网络教育的理念和形式。
其次,通过对员工访谈,我们发现,有的员工虽然支持网络学习,但更愿意选择面授学习,他们认为脱产面授学习显得更正规,也更乐于接受。有的员工明确表示不支持网络学习。他们认为网络学习就是观看讲课录像,缺少互动与答疑,不能保障学习质量;同时,他们也不希望利用个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因为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业余学习会造成额外压力,因此没有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他们认为单位许可的脱产面授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形式。这说明:第一,多数员工对网络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优势并不了解,有的员工甚至从来不接触网络。第二,多数员工习惯性认同有组织学习,并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而不习惯于业余自主学习。第三,员工在繁忙工作中普遍形成一种认识,即脱产学习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学习方式,既完成学习又不增加压力;如果业余学习的结果不足以补偿它所造成的压力,那么就不值得参加。但是从企业角度考虑,经常性或全员性的脱产学习是根本不现实的。
再次,根据对企业领导的访谈,我们发现,企业领导对实施网络教育表示高度认可和支持。领导者看重的是网络形式所能达到的员工覆盖面和不受时间限制的灵活性。不过他们也有担心:一是目前培训市场上鲜有基于网络形式的培训项目,二是企业自身缺乏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因此,他们建议专业的培训机构能够承担起这些职责。
综上所述,在企业培训中,制约网络教育应用和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 培训市场缺乏基于网络的培训项目;
• 企业没有能力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 员工缺乏接触和应用网络的环境;
• 员工缺乏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 员工缺乏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 员工缺乏业余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这些原因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因素。客观因素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网络课程资源、网络培训项目;主观因素包括:网络学习理念、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动力。实际上,这些因素恰好是实施网络教育所需的基础条件。也就是说,网络教育在企业中的发展瓶颈是由于这些基础条件缺失了。这个结论可以通过与网络学历教育的对比来进一步证明。网络学历教育的发展一开始便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网络教育学院的推动,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例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网络教育学院自主设置网络教育专业(项目),网络教育学院提供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资源),校外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基础设施(设施),网络学习者接受了网络教育理念(理念),适应了网络学习方式(习惯),还要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对学历、学位、专业能力的诉求(动力)。
因此,网络教育的发展瓶颈,不是由于网络教育本身不适应企业培训的需要,而是由于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还没有建立起来,网络学习的理念和形式还没有真正进入企业和员工的视野。因此,要想改善这种现状,使网络教育的理论优势转变成现实优势,首要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这些基础条件。
三 促进网络培训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设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要牵涉到参与企业培训的各个主体,包括: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即提供培训课程和服务的机构,如学校、培训公司等)。如果从学习型行业建设的角度分析,参与主体还应包括行业主管部门。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来共同建设。
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行业的监管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战略引导和政策保障。例如,可以参照教育部建设数字化学习港的理念[3],引导建设面向本行业的数字化学习港,作为行业继续教育的资源中心和培训中心,把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面向行业内各企业和部门共享。在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初期,行业主管部门应负责建设基础硬件和软件,后期运营费用(资源建设、服务提供、维护管理等)则可以由数字化学习港的使用者(企业)共同分担。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必要的政策或法规,鼓励各企业、各部门通过数字化学习港开展培训,并努力保障数字化学习港的公益性质,做到共建、共享、共赢。
企业作为培训的投资者、组织者和间接受益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例如,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环境,逐步增加对培训的经费投入,基于数字化学习港制定灵活的培训规划,建立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机制,建立应用所学开展工作创新的机制,等等。
员工作为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应当主动适应网络教育的理念和形式。例如,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化生存的理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学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摆脱对有组织学习的依赖,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开展工作创新,等等。
培训机构作为培训课程和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例如,树立与行业共同发展的信念,开发基于网络学习的培训项目,面向企业定制培训课程资源和服务,等等。
以上提出了在企业培训中建设网络教育基础条件的原则性建议,在这些基本原则之上,还应当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分类号]G250
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和电子图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阅读图书、报纸、杂志和各种文档,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这种随时阅读、方便检索且高效低耗的数字化阅读方式,适时地迎合了追求效率和简洁的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承载介质的改变并不足以改变人们阅读的习惯,而大众阅读需求的改变才是这种变革的源动力。面对这种阅读需求的改变,国内外公益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相继创建了以智能手机为阅读终端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这在不同方面和程度满足了人们的移动数字阅读需求。本文将通过多重视角分析现有模式下国内外“移动数字图书馆”实践现状和移动数字阅读用户的需求特征,探讨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
1. 国内外移动电子阅读用户的需求特征
美国IDC公司的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2.7亿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5%,其中北美州和欧洲地区已成为智能手机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全球知名互联网统计公司comScore近期的调查发现,75%的日本人都会通过手机来上网浏览或是将内容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美国和欧洲的比例同样高达44%和39%。截至201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已达2.77亿,通过手机阅读的用户规模达1.18亿。根据第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我国人们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是“文献获取便利”,其次是“方便信息检索”。由此可见,这种通过手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已逐渐被各国大众接受和选择。
1.1 碎片化的阅读特征
人们选择在资料室或图书馆等固定场所,花上一整块时间通过深度阅读和专业学习获取知识的阅读方式,目前正逐渐的被旅途中或等候时基于各种移动电子设备的“浅阅读”、“浏览式阅读”、“非线性阅读”和“互动式阅读”所取代。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移动式数字阅读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第三代无线移动通讯技术与高度智能化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加速了移动数字阅读的普及和应用。移动数字阅读不仅适应了当代多元化的人群结构、快速的生活节奏及变幻的生活场景,而且还营造了一个真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学习氛围。
1.2 开放式的知识构建过程
传统阅读方式由于时间地点相对固定,人们往往先是在巩固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出待解决的问题后,通过现有知识的深化整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再去查找固定体系结构的知识和信息。可见传统阅读方式的知识构建过程是建立在“一步到位”式的心理动机上的,而移动式数字阅读往往是建立在点滴知识、零碎时间和多种多样的阅读场景下,阅读的目的比较随意,而且常常伴随阅读者的“灵感”闪现而迅速转变。人们面对无序的信息,纷乱的知识碎片,通过大量零散时间逐渐积攒进而完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构建。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式的心理动机引发了移动数字阅读行为,知识构建过程中随着大量信息的摄取,人们完成自有知识拼图的心理预期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极大的扩展阅读者的信息获取面积与意愿。
1.3 智能化的移动数字阅读终端
手机,特别是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第三方程序来不断扩充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由于运算效能的提升、用户界面的友善化、价格持续降低、显示屏幕面积增大、支持高速3G网络、可浏览多媒体网页等特性,正在逐渐成为移动数字阅读的首选。甲骨文公司2010年10月的“移动通信的未来”报告中,已明确指出“22%的人希望其手机在5年内可当作电子阅读器使用”。而且,“移动互联网市场未来的增长势头必会超过桌面互联网市场,其增长速度也将快于大多数人想象的程度。未来5年,手机上网用户将超过个人电脑上网用户”。
2. 国内外移动数字图书馆实践现状
移动数字图书馆将无线通信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结合起来,利用普及率飞速增长的智能手机作为移动数字阅读终端,补充和延伸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它在具备数字图书馆一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可移动”的特征,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2.1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结合移动通讯技术开展服务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tant,PDA)面世的初期,美国的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就推出了“无屋顶的图书馆项目”,意为测试使用PDA检索图书馆资源的可行性,然而,受当时移动终端功能与普及率限制以及通讯传输技术不成熟等因素,该项目几年后就终结了。2000年9月,日本的富士山大学图书馆开发出了基于I―mode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首个手机书目查询系统――“I-Book Service”。芬兰的赫尔辛基科技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11月开始使用该国Portalify公司开发的Liblet TM系统,以短信息方式为读者提供到期通知、馆藏查询、预约等服务。
如今移动通讯已进入3G时代,利用支持3G网络的智能手机上网浏览图片、听音乐、看视频等,现今的无线传输速率均可满足,借此国外已有几百家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开始提供3G网络下多样化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例如:美国的耶鲁大学、杜克大学、伊利诺大学,加拿大的莱尔森大学、丹麦的奥尔堡大学,西班牙的加地斯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德国的科隆大学图书馆等。
2.2 3G网络下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两种联接模式
目前3G网络下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数字图书馆联接模式,一种是“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互联网上的移动数字图书馆网页,这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是“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特定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采用统一的网络协议直接读写数据库,开启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2010年夏季由Axidl公司和丹麦的Gladsaxe公共图书馆共同研发的“Gladsaxe Bibliotekerne”,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现已推出了支持iOS和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两个版本。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华盛顿公共图书馆和加州圣克拉拉郡图书馆也都以
这种模式开展了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比利时的Ghent大学图书馆推出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不但可以安装在支持各种移动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还可以安装在支持Java程序的非智能手机上。
2.3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目前移动数字图书馆开通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3.1 OPAC移动书目检索 这是目前移动数字图书馆开通的最主要的服务,多数图书馆都在采用Innova-tive公司所研发的移动OPAC-AirPAC,检索查询图书馆的OPAC。系统可为读者提供馆藏详细目录、读者已借书籍到期日、预约图书和续借等服务。
2.3.2 短消息通知服务 读者只需通过发送不同预定格式的短信息到图书馆提供的号码,即可完成查询借阅记录、馆藏、期刊目次,办理预约、付款、续借或简单参考咨询等操作。这项在2G通讯时代被广泛采用的服务方式,至今一直被众多国内外图书馆延续使用。
2.3.3 移动馆藏 提供在移动终端上使用馆藏电子资源,包括有声书、电子书、电子期刊、有声在线课程、音乐和影像资料等。例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和Overdrive Dig-ital Media Services公司合作,为读者提供有声书、电子书、影片及音乐文件等资源下载服务;读者可以从杜克大学移动数字图书馆下载多达20个主题的32000多张图片;维吉尼亚大学的师生可从该校移动数字图书馆下载上千种电子教科书在智能手机上阅读;耶鲁大学法学院移动图书馆提供了教学影片的下载服务。
2.3.4 移动图书馆导览 将移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图片、音频或视频文件下载到手机上,读者就能通过手机收听或观看整个图书馆的概况、到馆路线、服务内容、各种网络数据库教程和最新活动信息等。
2.3.5 QR二维条码应用 巴斯大学图书馆将馆藏文献的题名、作者、来源、索书号、所在楼层和书架号等信息制作成QR二维条码显示在书目查询结果里,读者只需在具备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上安装QR二维条码读取软件,经扫描译码后通过手机屏幕显示的馆内路径便可定位到文献的具置。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图书馆先将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通过QR二维条码关联,读者用手机对纸本期刊架上贴的QR二维条码扫描译码后查询是否有该刊物的电子版馆藏,如果有便会显示网址,方便读者直接用手机上网查询。
2.4 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情况
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早期研究比国外晚,但是发展很快。朱海峰在2002年提出了将无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实现“无线图书馆”的构想,为移动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做了充分的铺垫。从黄群庆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意义、实现模式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的论述,到胡振华、蔡新探讨将移动通讯技术和数字化图书馆结合起来实现其功能和技术构架,再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图书馆开通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虽然短短几年我国图书馆界就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全过程,但是大多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都是属于单一的短信息服务模式,多元化程度不够,据国外先进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实践项目还存在明显差距。
3.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现状与反思
通过对国内外移动数字图书馆实践项目的调研,发现目前几乎所有项目都是将图书馆的OPAC系统简单的移植到面向移动设备的专有网站上,再配以包括图书馆新闻、简介、到馆路线和预约服务等内容的读者指南类栏目。图书馆手机短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与人工语音咨询相比交流的信息量相差太多,而且读者承担的通讯费用会更高,现阶段根本无法拓展深层次的咨询服务。要实现移动数字图书馆完整的应用服务,就是要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快速、便捷、低成本的检索到所要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正文的需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彻底解决在构建公益服务体系下移动数字图书馆内容、技术和读者费用这三方面的难题。
3.1 内容的选择
图书馆文献最大的价值在于内容而非文献承载介质的表现形式,数字资源的内容能否满足读者需求才是其应用价值的核心。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群不同,专业图书馆和综合性图书馆的读者群也不同,只有在仔细调研读者群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的提供相应的数字资源内容。不能盲目的将所有数字图书馆资源全盘移动化,而且现阶段实现这一目标在技术上也存在不少困难。
3.2 技术的突破
公益服务体系下移动数字图书馆产业链由数字资源内容供应、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无线传输服务平台以及终端阅读器产品这4大环节组成。只有突破以下技术瓶颈才有可能彻底打通整条移动数字图书馆产业链:①现有数字化资源应重新思考移动访问接口问题,目前图书馆大量的电子书、电子期刊和网络版数据库平台都不一样,没有通用的接口供访问;②不同数字资源的数据存储格式不同,各自的文献加工标准以及数字版权保护的办法也不一样,必须考虑到待选数字资源的版面表现力、信息表现效率、安全性、标准性、对不同智能手机移动操作系统的适应能力等种种因素;③面向桌面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为相应IP地址范围的用户免费开放,以智能手机为阅读终端,游离在特定IP地址段外的用户如何获取这些数字资源的使用权限,是通过手机号码、SIM卡信息还是手机IMEI码注册认证获取使用权限,还是其他方式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以上认证方式如使用不当会造成用户信息外泄,增加读者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顾虑。
3.3 读者费用的降低
这里所说的读者费用是指读者在获取数字内容过程中向移动运营商缴纳的数据流量费。虽然目前数据流量费较3G服务推出时有所下调,但已经习惯于工作中免费上网享受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读者来说,如果移动数字图书馆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文献正文获取或更深层次参考咨询需求,当前的3G资费标准肯定尚未达到普通读者向移动数字图书馆用户转变的心理价位。
4. 推动移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切入点
创建成熟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模式,是一个从理念创新到研发测试再到实践运行反复历练的过程。目前数字图书馆处在基于互联网的桌面化向移动化发展的阶段,其目标定位与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创新密不可分。为使移动数字图书馆突破现有瓶颈,能被更广大的移动数字阅读用户所接受,以下几方面可成为推动移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切入点。
4.1 扩展OR二维条码应用
将馆藏书籍的目录和部分内容转换成几个QR二维条码,再将条码添加到OPAC移动书目检索结果中。读者通过智能手机安装的条码读取软件将检索结果中的QR二维条码转换成文字后再展开阅读。以上应用一则方便读者迅速了解书籍内容和结构,符合移动数字阅读的碎片化特征;二则大大减少了网络数据流量,节省了读者费用。
4.2 开展多元化的移动数字图书馆联接模式
B/S模式对智能手机硬件性能的要求低,各种数
字图书馆资源不会因为手机系统的不同而导致操作结果的差异,但缺点是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据流量较C/S模式要大且加载速度慢。在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时要充分考虑到本馆的资源状况和读者的具体需求再搭建移动数字图书馆架构,也可以两种联接模式都采用,这样既可以满足一般读者的基本需求,也可以通过安装多种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为高级读者或活跃读者定制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两种方式兼而有之、取长补短能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
4.3 以微博客的形式深化学科馆员服务
微博客是一种结合即时消息和博客特点的消息系统,它的出现充分发挥了智能手机作为阅读终端的互动性和及时性特征。移动数字图书馆可开通微博客项目,方便学科馆员们开展多个专业领域更专、深、精的信息推送服务。学科馆员利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导读报告、自己日常的导读服务工作感悟、心得、设计、导读课件等上传发表,在第一时间向跟随浏览的读者群组进行信息推送服务,加强读者跟馆员的交流,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达到相互激发的导读目的。
4.4 智能提示与文献分享功能
高校,自然以教学为根本。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大举措。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评出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明确要求: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名校名师和名课的示范作用,以期对全国各高等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起到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其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及其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拟对目前药理学的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做一分析,以期能为药理学的课程教学提供更为优化的方案。
1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可及性调查
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务信息平台(http://www.jpkcnet.conr)提供的链接进行统计,笔者发现隶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体系中的药学类国家精品课程总数有l0门。其中药理学有6门,另外还有动物药理、临床药理、麻醉药理和兽医药理各1门(此4门本文暂不做研究)。加上军队院校本教研室的2008年通过的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总共是7门,分别属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那么,针对这7门药理学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现状,笔者首先进行了“可及性”的研究。可及性的英文名为“Accessibility”,顾名思义,即指能够顺畅地访问网络,并通过点击进入,从而有效地获得网站上的资源的过程。国际上较早并且比较完善地开展了网站可及性的研究及其标准制定。
但国内关于网站资源和内容可及性的研究和实践正在慢慢起步,而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关于可及性则鲜有考虑…。可及性是网络资源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没有可及性,一切的教育作用及后续的功效都是空谈。笔者从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务信息平台进入,根据该网站提供的链接尝试访问各课程。经过测试,这7门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课程中,共有3家无法进入,显示网络无法连接。通过Google搜索引擎,笔者找到了其中1家的网络课程,但网络地址有所改变。因此,从目前的情况看,已经获批的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课程的可及性不是十分理想,有近一半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无法访问。估计原因和这些网络资源的服务器并非独立、托管式的服务器有关。这其中,属中山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站可及性建设做得最好,表现在其将全校所有的精品课程都综合起来,放在一个独立的服务器上,保证了访问的顺畅性。总体上来说,药理学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可及性并不理想,它们的情况也可以从侧面或者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网站的可及性设计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只代表其在可及性方面的结果,不代表精品课程及网站总体建设水平。
2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知晓度调查
知晓度的英文名为“Awareness”,意思为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知晓程度,也叫认知程度。知名度可用两种方法来测试:①有提示知晓(AidedAwareness或Prompted Awareness);②无提示知晓(UnaidedAwareness)或自然式(Spontaneous)。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作为药理学教学方面的优秀示范,必须要让更多的学生甚至公众能够知晓,并访问之,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构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能够更好体现出精品课程的意义,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价值,让学生可以找到提高自己知识的地方,并能便利快捷地获取网上课程资源,让精品课程更好地作用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对10名本教研室的低年级硕士、博士生进行了知晓度的测试。向他(她)们提出两个问题:①你是否知道我们教研室的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②你是否知道我们教研室的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可供学习、利用。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拥有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本教研室,对于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知晓度推广工作比较好。知道的人数达到7人,而不知道或不清楚只有3人。但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知道的人数为零。这一调查结果凸显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在学生中的知晓度之低。那么,实现“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在线免费共享,充分发挥名校、名师和名课的教学示范与辐射推广作用”这一国家精品课程的重要目的就很难保证。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实验课还是理论课上,笔者建议应当多宣传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比方说,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教员可以提示学生课后若有疑问或者没有听明白的,可以上网通过网络教学课程来重新学习或梳理知识。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的复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教学示范与辐射推广作用。
3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资源调查
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课程资源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大项来评价,这两项分值一直占很大比重,是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学信息设计、组织与呈现等教学设计思想的具体化表现。众所周知,网络课程资源作为一个小型的“网上知识超市”,资源要充实,类型也要丰富。国家精品课程也要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强大功能,采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教学信息,如图片、PowerPoint、Word、Flash等等。笔者对可以访问的5门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进行了仔细的查看,发现绝大多数课程均有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授课录像和试卷习题等,尤其是以授课录像为主,但实验/实践、资源拓展稍差,学习/教学指导和素材库等仍较薄弱。通常,课程资源类型可分为演示型、过程型、交互型、知识管理型和评价型5种。在所分析的课程中,课程资源类型分布从图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课程都以演示型课件呈现教学信息,过程型资源也较少,基本忽略交互型、知识管理型和评价型资源的建设。在网络资源多元化的今天,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资源建设确实需要进一步增强。
4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学习管理、互动交流调查
在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学习管理过程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的管理,包括注册用户信息、互动交流、课程作品以及学生学习跟踪等四个部分的管理维护。而互动交流则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指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一般而言,网络上的互动交流的方式比较多样,包括BBS、email、Blog(博客)等,当然电话也是交流方法之一。笔者对于可进入访问的5门药理学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这些课程的学习管理环节做得都不佳,没有一个统一的登录窗口,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程作业做到网上检查、网上解决。而对于互动交流方式,各家都比较重视,较多的是采用了email或电话联系,BBS使用也比较常见。总而言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学习管理,各家的网络教学平台做得还有欠缺,而互动交流基本都可以做到。注册功能课程偏少的话,将不利于管理员分析学习群体特征,也难以开展师生、学生间的学术交流,从而导致对学生课程作品管理力度不够。这样不仅无法记录学生成长过程,而且不利于过程性资源的积累,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无法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因此,这种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情况掌握的现状可能是今后网络教育资源值得关注的改进方向。
5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调查
在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教师如何利用好网络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对目前本教研室的5位教师针对在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位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到过网络课程,并给出了网址。其他几位均没有向学生提及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因此,在利用方面,教师们对药学类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宣讲需要投人一定的注意。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有可能在课后去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加强、补充作用。
6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化调查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综合,笔者反思总结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药理学精品课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6.1继续加强药学类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应当大力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宣传,拓展网络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一个网站的内容是其最基础的资源,它关系着能否吸引人的注意力、能否让人有兴趣停留在网站上甚至将来继续访问该网站。因此,对于日新月异的教学内容,必须保持一定的更新,保持网站内容的及时性。
6.2学校统一建立精品课程资源中心 可以统一负责对所有申请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评比的课程资源进行统一制作和网站的管理,这样便于按照要求制作出统一格式的资源文件,便于以后资源的交流和重用。同时,可以对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网络维护,做到网络的集中化管理。最后,还可以进行网络调研,统计资源的使用率,对学生使用率不高的资源,将信息反馈给课程负责教师。从而改进教学资源以及课程存在的教学过程问题.最大限度的从课程本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3课程平台的选择 在课程平台架设上,开发者是选用专业的CMS系统如天空教室、eYouCT、方正奥思等这些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是自己搭建平台,值得慎重考虑。从性价比上看,选用稳定且功能完整的CMS平台较为明智。其功能多样,操作简单,设计精巧,专业化程度高,应当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最好选择。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CMS是Moo—dle,作为免费的开源软件,不仅技术门槛低、易于操作,而且是一款相当不错的网络课程平台。而在国内使用最多的可能是天空教室网络平台。与其他学科如工科类相比,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几乎没有采用这类平台的。原因可能与药理学从业人员不熟悉此类网络平台和软件等有关。笔者还是建议今后可以更多地采用此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