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4: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技精细化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过去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模式,使科技项目经费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这也正是精细化管理得到有效发展的原因。纵观科技项目经费中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的应用,可以发现项目费用精细化管理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科技项经费管理体系,是十分紧迫也是企业不可避免的问题。
1.当下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
1.1科技项目经费预算中缺乏预算的标准或预算标准可执行性不强
企业在进行科技项目预算时并没有相关的预算标准,只是单纯的通过经验的评估和历史统计的数据,所以在实际的科技项目预算中,往往会会造成预算费用不合理,这就说明在项目经费预算中预算的经费缺乏科学性和精确性,这也是预算粗略的一种表现。在项目经费进行预算时,是可以根据相应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预测评估,但对于一些科技项目来说,并没有足够的数据和相应资料,那么只能根据靠主观经验去判定。
1.2项目经费预算时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
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本应是一个需要谨慎进行的工作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人能做到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在项目经费预算中主要是根据经验进行主观的评估,并没有对预算的经费进行严格的探究,看其预算的费用是否符合理,是否符合相关的程序。如果在预算时不严格按照相关的预算程序进行,就会造成项目经费预算浮夸的现象,在一些项目上,就会有意地夸大预算的经费,从而造成项目资金的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在项目经费预算中,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编制预算,是项目费用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的有力保障。
1.3财务管理观念淡薄,相对保留着传统粗放管理
企业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还是相对地停留在传统的“报账式”的管理模式。在科研项目上主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策略,由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协调管理并实行相应的监督。也正是由于这种管理模式,导致财务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之间对经费管理的认识存在差别,再加上财务部对经费管理的不重视以及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的不足,财务部门在面对项目经费管理时,重点关注经费的收支。在项目管理上并没有过多地在意科研项目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要求,致使对整个科研项目不熟悉,从而就无法对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了解费用的去向以及执行的情况。
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进行时并不侧重了解经费的使用率是否达到最大化以及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合理,只是单纯的对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关注,忽略了经费管理过程。由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的不协调发展,导致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还是停留在相对传统的模式中,没有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1.4管理不规范,监控力度不够
在当下的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着项目负责人将项目经费转换为个人所有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项目经费管理中不规范和监控的力度不够造成的。在运行中并没有对项目经费进行严格的要求,也没有对项目经费的去向进行阶段性的了解以及调查,因此给项目负责人制造有了有机可乘的机会。在项目进行中,报销不真实、虚假票据和随意增加科技项目费用等不正当行为时有发生。这也与财务部门的监管不够和缺乏相关管理理念有关。一个完整的监控体系,应包括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这样才能将监管贯彻于整个过程,有效地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2.精细化管理的含义以及在科技项目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提出的,正所谓“细节决定胜负”。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而降低营运成本和资源的占有率,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科技项目费用精细化也就是说在科技项目管理中,有效地引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从而应用精益的思维建立起健全的项目经费管理流程及相关的管理机制。
3.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要摒弃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必须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来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发展,使项目的经费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而且全面推进财政经费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当下管理模式改革的趋势。
4.精细化管理在科技项目经费中应用和带来的效果
4.1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经费的利用率
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管理上规范业务的流程和预算执行的相关标准。在传统粗放管理中就是因为没有想过的规定和健全的体系,才会造成项目经费浪费和私有化的现象。当在预算中有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完善的体系,在项目经费预算中就不会频繁地出现预算费用浮夸或者是虚报票据等现象。在业务流程上得到规范,从申报到使用再到决算,在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关的规定和人员负责。这样就会使得项目经费得到有效地进行,并井井有条,也不会出现混乱。也使得项目经费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不造成浪费。
4.2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财务人员改变观念
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助于财务人员改变的观念,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完善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意识较为淡薄,对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相关的知识,只是更多的是注重财务的收支情况。因此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完善对项目经费管理的知识和改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并建立严格细致、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4.3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实施预算精细化管理,有利于预算管理的落实和有效执行,保证预算的合理化,将预算管理责任化。在项目经费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编制符合规定、科学的项目预算,有利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一同参与管理,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切实了解项目费用使用的情况。从而促进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管理,认识自身的知识含量,为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
综上所述,为最大的限度地使用科技项目经费,规范企业的科技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企业财务部门应及时掌握和整理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的执行。财务部门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中,应加以重视并在管理中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水平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得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协调发展,为企业赢得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钟荣丙.科技经费的监管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02)90-9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17-02
精细化管理产生于工业化时代,起源于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引入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体现了管理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体现了一种管理文化。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规范、细致”为特征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管理成本,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1]。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为高校科研管理指明方向,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也面临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冲击,高校间为了获得科技资源展开激烈的竞争,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挑战,急需高校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科研竞争力。
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口管理的意见》,2013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这三个文件分别对加强科研项目管和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还具体规定了要建立配套的监督检查机制,对科研管理工作从制度上进行了明确规范,强化了责任追究[2]。由此可见,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制度管理和科研系统的提升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本文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献的调查研究,同时将精细化管理引入此四个方面内容中加以阐述。
一、提升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保证科研经费健康使用
从目前来看,我校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如教育部、教委、规划办和部属委办局等下拨的科研经费;第二,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第三,学校财政拨款的配套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给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缺乏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规定,这势必带来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以及核算方面的特殊性和差别性。高校科研经费所涉及的部门较多,沟通协调较困难,加大了精细化管理的难度,由此造成的科研经费管理势必难上加难,而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割裂使得各部门间缺乏系统的配合、沟通和协调,科研信息也未能在各部门之间做到全面共享,造成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
在这方面北京工商大学科研处对各学院进行深入调研后,处里领导又走访了其他市属高校,结合我校自身实际情况,修订了《北京工商大学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暂行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学术出版资助审查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学术交流基金资助管理办法》等。这些科研经费制度的修订,一方面督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对于科研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执行上级相关的项目管理办法,特别是在审批和支付环节中实行分类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审批权限。在制度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针对各院系在科研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和论证,联系财务管理部门,协同资产管理部门、审计和监察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过程中最大化发挥作用,按要求执行科研经费批复预算,杜绝滥用行政权力干预经费使用方向和具体用途,杜绝项目负责人超范围报销、超标准报销的行为,杜绝科研管理部门截留科研经费为本部门使用的行为,故意拖延经费拨款等行为。我校针对不同的科研计划项目、科研基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建立的一批规章制度,覆盖了项目立项、经费使用与绩效评价全过程,有力保证了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绩效。
中图分类号:F2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076-02
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因素存在于科研规划、科研立项、项目执行、项目验收和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之中。目前,科研工作者、科技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不良行为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因此,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对于保障科技计划管理中的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国内文献简述
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渐渐增多。葛平(2010)分析认为,项目审批是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存在着人员风险、程序风险以及体制机制风险,应该从排查确定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责任落实等方面加以防控。张臻(2011)认为,虽然系统内部评估对于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有积极意义,但是透明度和监督力度不够,难以达到外部监督的效果。王江(2012)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时间节点风险、项目过程管理风险、经费的预算和管理风险等四个方面,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管理中的风险类型进行了分析。张东(2013)提出,要加强科技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实行科技计划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模式。逐步加强中期检查,从执行质量、进度、财务支出等方面跟踪控制,尽可能地降低财政风险。孔庆深(2013)提出,要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预警管理制度建设。以提升抗风险能力为基础,强化廉政思想教育的制度;以甄别廉政风险等级为重点,强化廉政风险区域的制度;以规范风险监控为关键,强化从严从实的制度;以考核修正廉政风险等级为手段,强化等级转化的制度。
二、国外经验借鉴
1.健全的制度和法规保障。美国从科技计划的管理程序到相关机构,都有法律法规或制度约束,保证了科技计划实施管理的规范性。科技预算、科技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评估、知识产权管理都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德国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项目审批制度,由政府提出研究框架,经过申报、审查、评估等环节,政府组织专家委员会研究审批,期间大量的工作由中介组织负责。
2.美国重视科技评估工作。美国科技评估机构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会科技评估机构,二是州政府科技评估机构,三是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评估机构。在美国的科技评估工作中,对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都很受重视,但不同评估机构的职能不同、评估的对象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评估结果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评估的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承担人的评价结果不好将影响所在单位日后申报项目的机会。
3.欧盟注重监控、评估与审计。欧盟从1984年开始实行科技框架计划,从项目立项生效开始,项目委员会就启动对项目的监控,整个监控覆盖了项目团队的分工、变更到项目进程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善的监控机制。欧盟已形成较完善的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评估机制,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予以规范化。欧盟主要是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完成科技计划的审计管理工作,第三方机构的行为受到法律约束,出具的审计报告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4.发达国家重视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政府如果是资助或出资者,则不直接组织验收工作,一般由社会咨询评估机构(独立的中介机构)来实施。在验收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研究内容,其评价目的及方法有所不同,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结题评价科学、严谨、可靠。
三、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作者认为,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由防控主体、防控运行体系、防控机制建设、防控结点四大要素构成的(见下表)。
1.防控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为代表的科技计划管理机构和人员等。政府是资金下达和监管部门,涉及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和科技管理人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是科研最重要的主体,涉及到直接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间接为科研服务的管理人员、监督和管理科研经费的财务、监查人员等;中介机构是指由中介组织进行的科技计划的立项、监管、评估的科技中介机构。
2.防控运行体系。即五个子体系:第一,查找识别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科技管理人员发生腐败行为的各种可能性的一种分析和推理。第二,分权防范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关键,建立分权制权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权力规范、安全运行。第三,监督控制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重要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内部制衡。第四,预警处置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重点环节,通过对腐败迹象的及时提醒、严肃处置,把腐败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五,保护激励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重要工作。是保护和激励科研及管理人员勤政廉政,规范权力行使,树立正确导向。
3.防控机制建设。即加强与完善五个机制建设:包括监督管理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纠错整改机制、责任追究机制、预防教育机制。这五个机制与五个运行体系相互作用与配合,以其达到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最终目的。
4.防控结点,即建立“三道防线”:前期制定预防措施、中期加强监督管理、后期处置风险等。采用阶段性的防控理念及思路,将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四、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实施途径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制度建设在科技计划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科技腐败风险的查找、防范和预警处置等都要通过制度来实现和促进,离开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就不可能建立起科学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包括对科技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系列的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如科研人员和单位信誉制度,科学家信誉制度等。在建立制度时要注意:一是要增强制度的完备性,使各项规定形成完整的体系,使之无隙可乘,真正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二是要增强制度的操作性,设计时要对可能出现的违背制度的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约束办法;三是要增强制度的实效性。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令不止的,及时严肃查处,维护制度的权威。
2.健全网络平台,规范工作流程。通过网络平台建设,规范工作流程。科技计划管理部门要运用网络平台技术、规范操作。具体包括:一是严格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管理。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专家评审,形成专家评审把关、行风监督员和纪检组双重监督的管理机制。二是严格项目立项管理。除了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外,还需要签订项目廉政合同书。三是严格项目经费管理。利用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平台,对所有在研项目的进展进行跟踪、查询和全程监控。四是严格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对科技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实行进展评估;在项目验收过程中,由高校院所的专家,以及科技、财政、纪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验收组,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组织验收评审会,对项目进行验收。
3.开展诚信教育,严守职业操守。加强对科研人员的道德教育和信誉管理,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措施督促他们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对于那些不遵守科研伦理道德、违背科研诚信的单位和人员,通过严格的惩处措施和舆论监督,使其难以在学术界立足。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无论是科研人员、科技管理者,还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加强法制观念,加强诚信教育,严守职业操守。
4.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积累经验。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没有以往经验可循、没有固定模式可依,这就要求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所以,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来破解难题。一是在工作载体上创新。在把握廉政风险防控的总体要求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工作载体,形成各自特色。二是在方式方法上创新。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控腐败风险,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实现网络监督、快速预警、流程监控、刚性约束。三是在落实措施上创新。按照内部防范与外部监控、事前防范与预警处置、专防专控与社会参与、科研主体统一管理与部门垂直管理、纪委组织协调与部门具体实施相结合的要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因素存在各个科研主体和科研环节之中。需要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基于系统角度从制度、技术、方法等多层面加强防控运行体系、防控机制建设,建立“三道防线”,有效遏制科技计划管理中的各种腐败行为,进而提高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本文为2014年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研究”、2014年沈阳市事业经费项目“沈阳市科技人员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葛平.项目审批环节廉政风险分析及治理[J].中国监察,2010(4):44-45
[2] 张臻.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3] 王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J].中国基础科学,2012(01):33-36
[4] 张东.辽宁省科技计划管理创新思路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7):34
[5] 孔庆深.浅谈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3(4):40
[6] 潘慧.部分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科技,2011(11):91-93
[7] 黄宝中,李莲靖等.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36-138
关键词:
企业计划管理;短期行为;经营性计划;计划目标
由于现阶段企业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为计划管理,在当前高速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企业理解计划管理粗浅,甚至将其当成市场经济对立面。这也就使得企业计划管理不善,各项经营活动管理缺乏方向感与预测性,势必会对经营战略决策正确性造成影响,提升企业效益特别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企业计划管理面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1现阶段企业计划管理面临问题
一是理解不到位,关注度较低。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政府出于计划经济阶段企业下达的各项命令性计划属于企业计划。要想达到政府计划目标,做好管控计划,层级分解计划目标,严格管控,以便可以实现命令性计划。可是实施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并不下发命令性计划,绝对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需求产品。另外还在变化的市场背景下,在变化的形势下,计划根本跟不上,那么计划制订意义比较小,受到这样含糊理念,使得关注计划管理程度较低,计划管理相对松散。二是忽视长远计划,关注短期行为。一些企业往往关注眼前利益,往往关注短期行为。这主要是长远市场环境具备的不可预测性与变化项,部分企业关注长远计划比较低,即便部分企业确立长远计划目标,然而根本没有明确的手段确保实时长远计划,更多流于形式,使得短期行为脱离或者偏离长远计划,无谓消耗企业战略资源,威胁企业发展甚至生存。三是忽视经营性计划,关注生产性计划。由于相对容易管控生产性计划,部分企业可以轻松管控生产性计划。可是经营性计划存在着外部特别难预测的市场环境与特别高的运营资本要求,还有的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延续的思维定位,特别多的企业忽视经营性计划,关注生产性计划,阻碍企业效益的稳定与提高。四是忽视管控计划,重视编制计划。一些企业特别关注计划编制,然而一些企业监督、管控、检查执行计划不到位。尤其是受到时间跨度大的影响,长远计划存在特别多的不可预知元素,部分企业初期计划效果比较差就失去自信,尚未积极调控,使得长远计划没有很好执行,使得短期行为引导功能丧失。企业编制特别关注短期行为,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应该周详,编制通常耗费几个月时间。另外管控考评方式联系不密切,使得考评指标偏差计划指标特别大,计划管控缺乏相应措施。五是计划系统不全面。基于时间不符企业长远计划延续性比较差,远景目标模糊。基于计划部分企业总体计划系统不全面,脱离企业总体计划,还有企业设计产品、开发新产品计划与技术革新计划作为相关专业部门计划执行,阻碍优化整合企业总体资源。六是计划脱离实际,计划目标指导功能尚未充分体现。根据不确定市场环境,各种资讯有复杂来源,可靠性比较差,导致比较容易在计划遇见与决策环节出现偏离,一些企业不关注调控计划,使得实际与计划存在更大偏差。还有一些企业计划编制太保守,这也就导致计划脱离实际,尚未将计划目标指导功能充分体现,严重阻碍企业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2现阶段企业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一是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确立计划管理理念,市场经济阶段计划管控着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在当前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当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计划,根本就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氛围下处于有利位置,全部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必须条件就是强化计划管理。二是构建完备计划管理体系,确立全面计划管理组织架构。各个企业必须确立全面系统企业计划管理组织架构,构建完备计划管理体系,切实保障企业计划管理的实施。三是做好企业计划管理,将依据提供给计划制定,还发挥计划的落实、组织、管控、协调、监督等正面作用,基本上计划管理根本工作有计量、定额管理、统计数据、原始材料等。四是树立大局观念,为计划的严谨性提供保证。计划管理工作应该牢固树立个人服务集体、小局服务大局。企业内部的所有单位目标服务企业大目标,这也就是各个分厂、部门目标服务全厂目标,各个车间目标服务分厂目标,各个班组目标服务车间目标,各个专业目标服务总体目标。与全局观相互关联,应该严谨计划,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部门应该对待整个企业计划目标。更改目标应该让之前编制单位根据规定管理制度办理,根本不会出现越权更改、执行。五是计划管理必须效益优先。企业计划管理必须按照效益优先要求,计划决策错误肯定会出现严重损失,再好执行也会发挥不了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计划管理应该根据效益优先。另外计划管理存在着资本运营理念,应该在计划管理范畴内纳入企业的流动资本、货币资本、商业资本、固定资本、别的非物力资本,统一的安排与运行,以便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够最好提心出企业经营效益。六是运用好计划综合平衡。计划管理人员必须实施细致详尽调查研究工作,凭借着调查工作来做好大量一手数据的掌握,基于此研究分析所掌握的技术以及经济学理论,对比若干个方案。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应该广泛的征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以便让职工讨论制定计划与现实施行环节当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使得制定出来的方案可操作性更强。除此之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完成计划,计划指标必须积极可靠与合理科学,如果太保守的计划比较难将职工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出来。计划的制定过程当中还必须预留一定空间,使得可以将存在的意外情况考虑进来,安排计划进度与部门任务应该做到全盘性考量。七是有效的将企业计划决策与预测能力提升。计划管理人员在计划制定之前必须对企业现阶段所处的外部环境全面评估判断,比如市场实际需求、同行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必须将企业内在的优势与劣势考虑,基于此基础所完成计划方案才可以将能够依赖依据提供给决策。
参考文献
[1]梁昌娟.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生产运营中实施计划管理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05):40-42.
[2]左敏.浅谈EPC项目的计划管理与进度控制[J].钻采工艺,2011,(06):105-108.
[3]上海市审计局课题组,宋依佳,林忠华.审计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基于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1,(05):35-39+34.
[4]周文略,马毅敏.基于矿业集团化经营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11,(06):32-36.
关键词: 精细化;课堂教学;机制构建
Key words: refined;classroom teaching;mechanis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63-02
0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学校作强作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精细化的管理将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影响学校发展有很多因素,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行业的变化、如何制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创立品牌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应变能力,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将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其重要意义。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和文化,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战略的永远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泰勒科学管理思想。泰勒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劳动的方法和标准化进行研究,然后提出了标准作业的方法,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战后,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技术也变得日趋复杂,不仅大大缩短了产品换代的周期,更大大增强了社会化协作,这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此时,一批专家学者在经济领域引入了严密精细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用来解决企业管理上的种种问题。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为了将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求抓细并量化每一项工作。“精”就是要切中要点以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具体量化、考核以及督促和执行管理标准。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落实以及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2 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构建
企业随着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一大批企业正在积极寻找对策并苦练内功,慢慢的走上了精细化管理的道路,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海尔。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企业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在具体操作层面和个别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原理与内在规律是相通的。为此,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构建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疑也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把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构建起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我们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2.1 精打师资队伍,细化能力标准 著名管理学家汪中求说“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导者,要推进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让教师理念上认同是首先要解决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三个环节进行精心打造:一是严格把关师资引进,引进各行业的能工巧匠;二是加强岗前培训,转变教育理念;三是强化过程控制,及时关注教师平时的教学,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2.2 精理教学内容,细分岗位需求 客户有需求,才有产品生产;岗位有需要,才有学习的必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也是关键的一步。对精细化教学管理,与传统的“推式”原理刚好相反,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来“拉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在教学内容梳理方面把好两个环节:一是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结合行业、专业、岗位调研,汲取行业企业专家、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意见与建议,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岗证”融合;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发挥专兼双师教学团队的作用,做到“两个引入”,即“引入行业标准、引入企业编著委”,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材,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实用性。
2.3 精设教学过程,细备课堂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传统的备课重点是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备课仅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的。精细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为:第一,考虑这堂课程准备安排几个学生活动,每个活动应当如何安排;第二,考虑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当怎样指导学生,怎样与学生产生互动;第三,考虑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或者遇见那些问题,老师应当如何进行控制和评价;第四,将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课堂教师临场发挥且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但是即便准备在充分,在课堂上还是会遇见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课后教师通过反思进行二次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记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闪光点和困惑。我们倡导这样的备课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他不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更是改进课堂教学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2.4 精改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了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无论教师教的多苦都是无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习很苦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那么这也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影响下能否主动的构筑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知识是死的,如何运用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学习的精髓所在。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教学,求新求变,坚持一对一的因材施教。不同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体验式教学”等不同授课方法,做到目中有生,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语言风格的幽默感,课堂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在精细化教学过程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3 结束语
传统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教师往往特别注重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忽视研究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忽视研究如何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将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精心地组织教学,精细地实施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减少讲授,注重过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起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二、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开展本土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学术研究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虽然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日趋本土化,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在研究过程中以及相关研究内容上不需要涉及国外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国内的管理者通过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能够与从中获取到很多有价值的借鉴,并以国外成熟和完善的方法来解决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性问题。就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士而言,他们在对国外先进的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了解从国外学者如何从相关的管理实践当中提炼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在这一基础之上构建相关的管理理论,进而发展出相应的分支学科。在对国外的研究实践进行关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理论导向,要尽可能熟悉经济与管理学科现有的分支学科,并了解这些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总之,对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并将其引为己用,借此来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持续发展。
(二)建构均衡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经济与管理学科包含多个分支学科以及边缘分支学科,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我国应当建构起均衡化发展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首先,树立“大学科”意识,将所有涉及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研究对象的学科都纳入到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视域,使经济和管理学科涉及公共、教育、科学技术、军事等方方面面。经济与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结构复杂的学科门类,必须建立起联系各分支和各边缘学科的交汇点,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者应从工商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公共经济与管理等角度向普通经济与管理学这个交汇点聚焦,力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其次,合理创建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缺位”学科。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者既要促进哲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同经济与管理学科之间的交汇融合,又要根据研究成果积极创建管理思维学、管理美学、管理教育学等“缺位”学科。再次,加强经济与管理分支学科的相互交融,如可利用管理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的边缘杂交优势,促进这些学科与公共经济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等分支学科相互交融。
(三)培育精锐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队伍
关键词 模板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 精细化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财政对科研的投入增多,高校科研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越来越多,一些“211工程”高校的科研经费已经达到了学校总经费的45%左右。如何在管理和和使用科研经费中,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校〈2012〉1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25号文件(简称“三个文件”)的精神,需要创新管理方法,树立、推广实行全过程的科研经费管理,以进一步达到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一、 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 预算意识淡泊。一些课题立项入帐时没有预算,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有时为了使用报销时图方便,随意性大;或是有了预算,科研经费立项、入帐时没有提供,经费报销时电脑帐上无法反映,没有真正控制起来,预算形同虚设。
(二)网络服务系统没有跟进。有了预算,没有实时反映,课题负责人不能动态掌握经费的使用进度、预算的执行情况、经费的结余状况,只有到了结题、审计时汇总实际发生数才发现超支或未按预算执行,需要调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预算的有效性也没有发挥作用。
(三)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容易。课题负责人认为如果没有按预算执行,到时一次性申请经费调帐,审批也很方便,轻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结题后经费的后续管理不严。目前一些非国库项目,课题经费经审计结题后,有些院校结余额大部分按横向经费使用范围管理,政策导向促使有些课题负责人为了报销使用宽松些,尽量多留结余数,出现了结题不结帐的现象,管理的缺失造成课题负责人在结题时尽量多留结余款项的结果。
二、运用科研经费模板管理,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的对策
科研经费模板,就是根椐不同来源类别的科研经费,设置了不同项目内容的框架,然后填入相应的预算进行控制使用。运用科研经费模板管理,可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率,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精细化。
(一)加强宣传、推广运用科研经费模板管理
管理精细化实质是一种理念,即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细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模板管理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推广科研经费模板管理,首先要让师生了解实行科研经费模板管理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结题等各环节的好处。其次是大力宣传,纠正误区。长期以来,有的师生认为到财务部门来,就是算帐、报帐,即发票换现金这样一个过程,没有把财务部门如何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协助课题负责人管理使用好科研经费联系起来。应通过宣传栏、讲座、培训、校园高级财务管理平台等各种载体,宣传培训科研经费模板管理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结题审计中的优势,培养一种全民科研经费预算模板管理的理念。
(二)引入科研经费预算控制模板,实行全过程的预算控制
多年来,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着重预算的执行,轻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计及预算后续部分的管理现象,即重中间轻两头的倾向。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分为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项目的结题验收审计、结余经费的使用管理等四个部分,应引入科研经费预算控制模板,实行预算的全过程管理。
1. 正确指导,事前控制
(1)正确引导课题负责人编制预算。一些课题负责人在其编制预算时,对部分经济内容与会计核算科目、预算项目归类不了解,或在理解上有偏差,如委托协作费与测试加工费、交通费与差旅费等内容理解的误区,造成了预算与使用的差别,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及时与课题负责人沟通,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在课题负责人编制预算前,协助他们解读有关经济内容与预算项目和会计核算科目的含义、用途,在预算的起点事先引导控制,提高预算的前瞻性和准确性,编制正确的预算。
(2)借助科研委派财务人员,合理、合规地编制预算。实行科研财务助理委托工作制度的院校,对财务助理实行先招聘后培训制度,经财务部门招聘培训合格后,委派至各大研究院、重点重大项目组,协助课题负责人按照财务核算要求和科研预算口径,正确合理、合规地编制、执行、管理科研经费等。
(3)正确选择科研经费管理模板。财务人员根椐不同科研经费来源类别,在科研经费立项入帐时,正确选择不同的管理模板,因为不同的控制模板即控制方式、项目内容是不同的,除对纵向经费进行模板管理控制,横向经费也是按模板粗线条地管理,如横向经费管理模板图1,输入相应项目的预算,通过模板管理对所有科研经费进行了事前的规范控制。模板管理还在科研经费输入预算入帐时,以间接费的方式分配好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课题负责人应得利益,从源头界定了各方应享有的权利与利益配比关系,真正实行了科研经费全方位的模板管理。
2、网络管理,事中控制
(1)财务信息一体化。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财务信息化,通过科研经费模板管理,将预算数、执行数、预算调整数、网上预约冻结数、项目可用余额数、项目浮动百分比、浮动数、项目控制方式(禁止超支或浮动限额)等一目了然地反映在模板上,实现了科研经费在执行时的事中控制,如按预算、项目进行横向控制,也可授权课题组、合伙人子项目,通过模板进行纵向控制。在科研经费执行中,财务人员也可借助科研经费管理的各种模板,根椐课题负责人的实际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上下浮动有关项目,达到及时掌握科研经费进度,正确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避免预算在执行中有的项目超支,有的项目不够用等问题。科研经费模板管理,按项目预算使用科研经费,规范了课题负责人的科研行为,使经费在执行中更加合规、有序。
(2)数据查询便捷化。借助高级财务管理平台端口,课题负责人实时掌握科研经费各有关项目的期初数、发生数和结余数,网络互动实行动态管理,课题负责人可足不出户,随时了解科研经费的执行进度,及时、准确地使用科研经费,避免有的科研经费到期未使用完上交国库的被动情况
3、模板管理,事后控制
科研经费管理模板解决了课题结题审计工作比较繁锁的状况,因为原先要打印课题自立项入帐以来的所有明细帐,按科目进行汇总,对照已批复的预算及其报销金额和摘要,计算结余数,预算的执行情况,各项目是否超支或未使用完,事先并不清楚。运用科研经费管理模板后,不用手工计算,课题负责人只要进入高级管理平台中的项目管理菜单,鼠标一点,项目预算数、执行数及结余数跃然屏幕,明了、方便、准确性高。
(三)预警信息自动化,减少预算调整。采用模板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经费实际使用与预算的差异,提高经费的合理程度和预算的执行率,预算、调整审批按电子化程序逐级报批,减少预算的调整,维护了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发挥科研模板作用,做好经费的后续管理工作。现行的模板管理,在有些模板的设置时已引入激励机制,按照不同课题扣除各种应上交学校、院系、职能部门的间接费用外,核定不同的奖励比例,在专门的激励费栏目中进行核算,这就激励科研人员更合理、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总之,科研经费的合理、合规使用、管理,是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将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常处于绿色生态环境之中。高校运用科研经费模板管理这项工作还处在不断探索、总结、完善中,这将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这也使得在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事业单位中,传统的粗放式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导致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和滞后性越来越突出。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达到科学化、精细化已亟不可待。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概念
科学化是指在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模式,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精细化是指精益求精、精确定位、明确职责、求真务实,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必须通过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来建立,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总的来说,财务管理精细化是科学化实现的手段,财务管理科学化是精细化的目的。
财务管理有三个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一是专业化,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精细化所需要的,只有专业了,才能够减小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中的阻力,才能够随机应变,让单位的利益尽量不受损;二是系统化,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众多内容并且环环相扣,任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是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颇,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整个的工作分为一个个小的环节,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信息化,它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大量的数据管理量化,才能保证其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要想实现实现管理的的高效化、实时化和条理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因为它可以将海量的数据管理量化,提高管理要求,实现纸质管理向信息化的转变。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意识
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做法,因此要对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其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洗脑,消除他们政府大树下好乘凉的依赖心理,加强对他们灌输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想法,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和经验式的管理观念,让财务管理真正的发挥作用。领导要在财务管理中以身作则并对员工灌输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观念。对于那些没有把这些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甚至破坏阻碍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员工,要进行严厉的批评,而对于那些促进了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员工给予奖励。同时,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向他们灌输主人翁意识,自发的维护单位利益,做好监督工作,真正的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进行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有巨大的帮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改善财务行为,使得每笔帐都清清楚楚。而且要让专门的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实行业务流程精细化,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尤其对于资金使用,更要严格按照规定来。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任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管理,从而让各个环节相互协作 ,提高精细化管理。
(三)完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精细化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是财务管理精细化非常重要的一环。事业单位在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让了解市场动态、调研市场、勘测施工场地等这样的变化因素都能在掌握之中,不打无准备之战。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预算并让专门的单位对预算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得到一个精细、准确、科学的预算结果。
尽量让全员根据下年度的工作计划,结合业务的工作开展情况参与并共同讨论预算的编制,让预算深入基层,使预算体系能真正的反映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日常公用费用按人员测算人均定额,确保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预算过程,让预算真正的发挥作用。还要制定相关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并让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使预算能真正的贯彻落实。
(四)让信息技术来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程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如果事业单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后记录,更能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想办法让单位的财务状况全程处于一种监督状态下,可以更高效合理的让单位财务运行。同时提高财务人员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能力,让他们及时的掌握经济方面的信息,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为完善的形势下,让财务管理达到科学化、精细化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必走的轨道。只有科学化、精细化了,事业单位的资金才能被高效的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事业单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像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二、艺术与科学
科学以抽象的语言概括并表现广袤宇宙的客观规律,艺术则用形象语言描绘人类对于大千世界的情感体悟。二者虽同以揭示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为目的,但又存在不同的特质,科学揭示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艺术则揭示主观世界的情感规律。
(一)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科学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并且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自然科学有极大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以及伽利略的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创造发明,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许多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但为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出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等。在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科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三、景观规划设计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艺术与科学的和谐
艺术与科学自古以来便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复合体,而且有着互动的独特功能。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在李政道看来,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同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艺术与科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形态,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根本对立的,但它们都是人类研究活动的成果,都要深入探究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追求对人类生活的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和创新性的描述,它们在本质上又存在统一的可能。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与艺术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大量史前文化遗迹的发现,人们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科学与艺术具有同源性,在人类出现以后并且在相当的一段时期,科学与艺术是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与科学都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在描述的语言上经常使用类似的词汇,诸如体积、空间、力、光、色、张力、关系等。譬如乔托的绘画之于牛顿的古典力学,库尔贝、马奈的绘画之于德国数学家黎曼的非欧几里得几何,莫奈、塞尚的绘画之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难看出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图形与寓意,与科学家们的研究有着惊人的相似,虽然很难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但是可以看出这些先知先觉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跨越了时空和学科领域的界限,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倾向。
1.引言: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开发过剩,房地产的开发面积开始逐步减少,建筑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建设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中国的建筑市场正在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开始着手精细化管理的试点,但由于其积累时间尚浅,与国外的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而BIM技术的出现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2.BIM技术的简介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最早是在1975年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查克伊士曼博士提出了BIM理念,BIM一词的提出是在2002年,由Autodesk公司 的 Phil Bernstein 在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上提出此概念和这个词,之后在美国建设行业发展应用,并得到了广泛得的行业认可,进而在全球范围推广应用。
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从 2003 年开始引进 BIM 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单位、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企业、甚至高校、政府机关等建设相关单位都设立了BIM研究部门,同时也衍生了一大批的培训咨询企业。国家和各地方的BIM政策不断颁布,各种BIM大赛进行的如火如荼,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3.基于BIM的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很少把BIM与精细化施工管理联合使用起来,但从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把BIM理念和精细化施工管理同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是有可能的。
(一)BIM技术与精细化施工管理有共同的目标
它们都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浪费,靠实施高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施工技术获得最大效益,都反对通过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得到回报。精细化施工则是从管理的角度,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达到降低费用、获得最大利润的目的。而BIM技术则是从技术方面,通过信息化、可视化等手段将任务按阶段进行准确划分,对施工过程的每个细节进行精确控制,各种操作进行标准化管理,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效益,由此可见,两者的目标一致,都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二)精细化施工管理与BIM都需要相关组织之间的合作
BIM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种专业和各个阶段,它不是施工单位一方的事情,BIM需要其他组织如业主、设计单位、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而精细化施工管理也非常强调这一点,精细化施工管理注重流程管理,组织密切相关的企业,以整个系统优化为目标,提倡整条供应链上企业交流和合作。精细化施工管理中利用一种集成的面向过程的团队组织,提倡一种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精神是精细化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保证。在精细化施工管理中使用BIM技术,能将整个建筑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到精细化施工管理中,完成精细化施工管理的任务。
(三) 精细化施工管理可以从管理上弥补BIM的不足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关于BIM的研究应用都是集中在图纸深化设计、场地动态布置、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工艺模拟、BIM算量、管线综合优化等技术层面上的研究,缺少了基于BIM技术的管理模式的研究,要真正的使用好BIM,不仅需要先进的软件和单节点的技术应用,还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案与之配套,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BIM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施工的目标,使得资源浪费最小化,确保施工目标的完成。通过精细化施工管理弥补BIM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从管理模式上彻底清除阻碍BIM发展的障碍,从根源上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管理体制,才可能有效推行BIM的发展。
(四)BIM反过来推动了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发展
BIM为精细化施工管理注入了“信息”元素,反过来又推动了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发展。建筑的各种数据在BIM中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的,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为项目各专业施工提供精确真实的数据,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五)把BIM与精细化施工管理联合起来实施使得BIM更具有操作性
把BIM应用于精细化施工管理中,使得减少资源浪费、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减少成本等目标更容易实现,施工企业也会为了提高自身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而主动去实施精细化施工,因此就提高了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采用BIM技术会加大管理的难度,把精细化施工管理应用于BIM中,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BIM的发展,使BIM更具有可操作性。
4.总结与展望
BIM技术的出现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除了缺少必要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还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BIM技术是建筑业信息的整合,带来的更多的是工作方法的改变。BIM技术与精细化施工管理有着较高的契合性,两者相结合可以切实有效的为我国建筑业服务。
参考文献
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1~68岁。自行拔管7例,插管意外脱出5例,插管堵塞及气囊漏气拔管各2例。
2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
2.1 患者舒适程度的改变
气管插管导致舒适程度下降,患者难以忍受,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2],同时因导管对咽喉壁粘膜的刺激压迫,患者疼痛难忍,导致意外拔管。本组4例患者,即为醒后不能耐受而自行拔管。
2.2 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
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如未及时给予有效的肢体约束,很容易导致自行拔管。而一些清醒患者,虽然无意识障碍,但因认知角色的改变及插管导致的不适,也会变得烦躁不安,不予肢体约束也会将导管拔出。本组3例自行拔管者,均为清醒而未进行肢体约束者。
2.3 插管固定不牢
由于插管固定不牢固,牙垫刺激出现吐管和导管脱出时有发生,这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之一。固定方式的不妥,呕吐物、分泌物对固定胶布的污染,都可造成固定的松动,导管脱出。本组共发生3例固定不牢拔管。
2.4 医疗护理操作不当
本组2例患者由于护理人员翻身过猛造成插管脱出。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医疗操作,如口腔护理,治疗性变换时,由于操作不规范,用力过猛,都可使导管过度牵拉而脱出。
2.5 插管堵塞及气囊漏气
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不及时进行吸引和有效的气道湿化,痰液干结,不易吸出,甚至阻塞气管插管。而气囊漏气,一方面可造成插管松动,另一方面易使呕吐物、分泌物等返流入气管,难于吸引。同时由于气管壁的塌陷也会使气管阻塞,这些都是导致不得已拔管的重要原因。本组2例出现插管阻塞拔管,2例因气囊漏气拔管。
2.6 插管方式的选择
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前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气管插管容易被患者接受,维持时间长。
2.7 沟通交流欠缺
气管插管后导致的暂时性失语,使患者难以表达需求,医护人员如忙于治疗、抢救,疏忽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当患者需求不能满足,处于无助境地时,也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3 护理对策
3.1 气管插管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手术前做好宣教,向清醒患者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及自行拔管的危害性;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并与家属沟通,发挥亲属的支持作用。
3.1.2 指导沟通方式:指导患者使用沟通示意图片,如有需要只需指认某张图片即可;教会患者使用手语,如大拇指表示大便、小指表示小便、食指表示需要吸痰、拍床栏表示要翻身等。
3.2 气管插管后护理
气管插管固定确定深度后用胶带在导管外露的刻度作一标记。对于气管插管比较实用的固定方法是在胶布固定的基础上另加一条系带,长度依据患者头颅大小,绕过枕后沿乳突或耳廓上在插管上系紧,再环绕1~2圈打结,松紧可以容纳一指左右,推动插管不滑动为宜,采用此方法可降低意外脱管率。
3.2.1 一般护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吸痰动作轻柔;经常湿润患者口唇,胶布每天更换;更换胶布或口腔护理时操作者一手要扶持插管,躁动患者需2人配合完成;随时观察插管深度,尤在咳嗽、吸痰、翻身、更换胶布或口腔护理后更需注意。
3.2.2 肢体约束 王军等[3]建议患者清醒时解除约束,但本组有3例清醒未进行肢体约束者自拔气管插管。因此,在充分评估置管患者耐受程度的基础上,对有拔管倾向或曾有拔管行为的患者给予肢体约束,并经常检查其有效和安全性。
3.2.3 适当使用镇静剂 镇静剂使用方法有持续静脉滴注和间断静脉注射,要使患者的镇静评分在3~4分。本院常用的地西泮持续静脉滴注,达到Ramsay镇静评分[4]3~4分;或间断静脉注射直至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
3.2.4 加强气道湿化 防止插管阻塞掌握气道湿化标准,定时或间断地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使痰液稀释。对于痰液高度粘稠的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100 mL+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10 mg直接气管内滴注,2~3 h/次,也可以用2%的碳酸氢钠直接滴入。吸痰时,若导管下端有阻力不易插入吸痰管,则提示气道有阻塞,可能为痰痂。此时,须反复湿化,反复彻底吸痰,直至痰液变稀薄。吸痰时动作轻快、准确,吸痰管要插到有效的深度,以便将导管下开口的痰液充分吸净。每次吸痰前后向气管插管内滴药,吸痰时间不可过长。同时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检查插管气囊是否漏气,留置插管过程中,也应定时检查气囊充气情况,防止气囊漏气塌陷后吸附大量痰液堵塞插管口而不得已拔管。
3.2.5插管方式的选择 经口插管比经鼻插管较易发生拔管。尽可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经鼻插管容易固定,口腔护理容易进行,而且经鼻插管管径细,对咽喉部刺激小,又不影响进食、进水,患者可耐受较长时间,相对不易拔管。
3.2.6规范护理操作,强化流程管理 加强夜班护理力量在执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按流程操作。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护士的护龄没有关系,主要是患者与护士的比例不当。我科在病人多时实行弹性排班,以加强夜班力量。
4 小结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气管管道维持着患者的生命,一旦发生UEX事件,可导致患者的窒息,气道损伤,再感染肺炎,再气管插管困难,甚至死亡;还可造成患者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因此,探究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康晓凤,刘宇,吴晓英;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病人术前教育的初探[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3期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roup) I party committee of the existing global arrangements restricting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deeply thinking, and research on the project. Now just do fine management, make the fir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foundation, do research report as follows.
Keywords: fine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建(集团)公司按照乌鲁木齐市委总体安排部署,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批单位,在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军同志大会动员后已全面展开工作。我们公司第一段的学习中,在注重理论文件学习的同时,着重围绕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难点,展开了大讨论,应该说,第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明显。由于这次活动主要是学习时间,有强调以实践为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按照(集团)党委全局性安排对当前存在的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反复思考,并专题进行了调研。现就做好精细化管理,打牢公司可持续发展基础为题,做调研报告如下。
公司概况
我公司创立前是市政市容管理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于2006年有成见(集团)和国资委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该职位城建(集团)下属子公司,总资产4470万元,职工80人。主要经营乏味是市政道路工程所需的沥青混泥土、彩色花砖、路缘石、水泥稳定土和二灰土等。公司位于乌市南郊,占地7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工具有:1999年由市政府出资2700万元引进的德国全自动路面花砖设备,当时生产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路面砖生产厂家;2005年,城建(集团)出资3000多万元购入了意大利3000型沥青混泥土拌合设备,工艺和规模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此外,我厂原有的二灰水泥稳定土拌合站在上述两设备引进前是单位的生产工具。花砖设备和沥青混泥土设备的先后引进投产,为我单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单位生产规模。
生产经营状况
在调研中,我对2006年以来三年和改制前三年生产经营状况做了排列比较。(见二表)
表二(改之前3年同后3年销售量平均比较)
上述两表显示:近三年沥青混泥土销售量相比前三年均增加12.5%,2008年沥青混泥土销售量比当年计划的10万吨超额9.11%(未包括洒铺的改性沥青359368平方米)。近三年彩砖、路缘石、路界石销售相比前三年年均减少为:彩砖9.04%;路缘石3.38%;路界石37.52%。2008年这三种产品完成当年计划的情况是:彩砖销售量计划的10万平发米超额56.5%;;路缘石比计划60公里少完成44%;路界石比计划的30公里少完成9.82%。近三年水泥稳定土销售量比前三年年均增加20.81%,比2008年计划的12万吨超额17.52%(未包括在外加工水温聊19858立方);二灰土销售比前三年均减少75.76%,比2008年计划的1万吨少完成14.83%。
对经营状况剖析
从公司近年经营状况看,主要产品沥青混泥土、彩色花砖、水泥稳定土的生产都达到或超计划完成了生产销售,尤其是在设备老化的情况下保证了重点工程如新华路、友好路、开发区等工程;为拓宽销售渠道,争取到了乌-水、乌-板公路工料合同,增加收入2000多万平发米,所增收入一收回成本;将水稳拌合站设立在工程现场工料等,这些都是公司为参与市场金正而采取的举措。
但从几年经营效果看,公司发展的步伐迈的还不大,虽然收入增加,但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利润水平很低,资产收益率低。其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开拓有限,沥青拌合设备“吃不饱”,未能发挥最大产能;二是成本高,部分抵消了效益。由于我公司是事业单位改制过来,不少人市场意识不足,以往事业单位几乎税收少,不提折旧,收益水平高,工资福利有保障,而改制为企业后,尽管税收、折旧进入成本,但由于近几年经营状况还行,大家还没有收到利益上的冲突。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观念,做好精细化管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