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4: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德育教育的途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使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应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过程重点又在课堂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的习惯。在上课过程中,我对课堂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视,通过和学生的双边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谈出来,让学生知道高尚的思想和做人的道理,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向善之心、仁慈之心、友爱之心、感恩之心、爱国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在国际主义问题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主持正义、不畏、热爱和平,并把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在我国和日本争端中,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把精力用到学习中,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而不是不理智、不冷静的对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倡导“看百部电影,读百本图书,知百名人物,唱百首歌曲”等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完善,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例如组织书画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创建文明宿舍、“爱班、爱校、爱国”等系列活动开展有自己特色的德育教育。通过周一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在国旗下演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德育教育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德育意识,把德育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三、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榜样有远距离的,如历史人物、当前名人等。一般来说,远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远景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大的方面的德育教育,重在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并不是去模仿他们的行动。例如通过、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小立大志的做法,教育学生要树雄心,立大志,不要虚度光阴。
目前的中职德育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职德育教育管理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想要在中职德育教育管理之中实现社会价值,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针对其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针这些问题,在探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在理论的层面上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性的开展。
一、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其工作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因为中职院校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侧重于实用性,但是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教育偏差。另外,如果从学生本身的特性角度上进行探究,许多中职学生存在不文明的行为。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较为松散,所以学生处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基础之上,收到了较多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其次,中职院校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没有认识到中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如何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是所有中职院校必须进行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教育部分,能够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以中职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德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对于学生未来的成才与发展有指导作用。从宏观角度上看,中职院校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顺应教育的改革要求,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先进性人才,所以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完善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另外,学生也应该重视德育,认真进行德育学习,只有从内心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健全的人格。
2.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想要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从德育环境与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完善德育环境。因为德育环境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很大,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文化熏陶。中职学校要对其环境进行优化与管理,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德育环境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明等方式实现。此外,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规章制度的完善,才能够提升其相应的执行能力。给予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明确的管理标准与管理准则,不仅仅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在德育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培养的过程之中,要尽量实现个性化教育。这里的个性化教育并不是指不同标准的道德准则,因为道德准则是一致的,不一样的是对不同学生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对症下药。所以在德育进行之中,要尽量做到个性化教育,基于对于不同学生的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自身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也不仅仅是理论层面上的教育活动,同时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职院校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校内可以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在校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拜访养老院、做社区义工等多种活动,以此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并且促进其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目前中职德育教育也在随着教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依然在理论体系、实际操作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中职学校需要在认识到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工作规范性、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及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文林.关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提高的有效途径探析[J].时代教育,2014(18):105.
[2]丁海青.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86-87.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笔者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师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准确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二是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古往今来,我国一直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任。我国高职院校也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教育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问题。高职院校没有抓住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本质,一味注重德育知识、道德规范的传授,忽视了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缺乏实践锻炼。
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历来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事物不断出现,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已经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有必要把德育教育生活化。
其次,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因此,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我们不能一味遵循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采取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最后,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各方面欠缺自信心。为此我们要积极引导,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高职德育教育生活化,时时刻刻深化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易于接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教育生活化认识不足
当今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本质。虽然开展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但还是以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为主,依旧是传授式的教学,以告诫为主,不能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不能使学生真正提高道德素养。因此,要改变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内在道德素养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保守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对今后学生的道德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高职教师不敢采取新的教学方法,虽然有课外德育活动的开展,但没有德育生活化的观念,往往是离开了课堂还是恢复了原样,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本身对德育教育没有兴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
3.高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偏低
高职院校的招生要求一降再降,生源质量一再下降,阻碍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开展。大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不利于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对德育教育产生了反感,一直处于一种压抑和刻意逃避的状态。
4.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但高职院校往往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过分依靠课堂德育知识的传授。
三、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的改革措施
1.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水平
首先,从校方出发,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一个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生活的教育模式。其次,从教师出发,在德育教育开展时降低姿态,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在这种亦师亦友的状态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逐步理解父母的艰辛及亲人朋友对自己的付出。再次,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2.提高生源质量,从细微之处做起
在高职院校招生要求中加入对学生德育基础的考察,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以便德育教育生活化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从小事做起逐步改变自己。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动的同时付诸于行动,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意义。不断反省自我,从自身出发提升道德素养。带动学校的德育教育氛围,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实践
注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强调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保持一种回报社会的工作姿态。
德育教育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只有把德育教育生活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带动社会专业性人才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要正视现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早日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一.在高校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等学校所有的管理岗位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风化雨的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
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等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多方面问题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
1.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
2.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关键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做到不蛮横、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离开家到学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师,在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的时候会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就像无声的教育一样,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放下戒备,提高教学的成效。
1.2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离不开道德教育,教师也只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逐渐融合在知识载体当中,才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个学科中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的相关道德行为,学科内容的不同也渗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情趣,而小学数学则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相关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我们的小学历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爱国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也就会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1.3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家庭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度过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家庭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就没有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教师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先了解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家庭和学校互相了解之后,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18-02
一、企业对中职生的德育要求
近年来中职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主要是因为中职生以技能学习为主,动手能力强,能很快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到企业马上就能上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所以就业率居高不下。我们也走访了一些企业调研,了解他们对中职生的素质要求。这些企业的观点基本相同,他们认为中职生动手能力强,能马上就上岗,但是在职业素质方面有待加强。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眼高手低,娇生惯养,对住宿条件、工作环境要求过高,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够,经常抱怨,不能吃苦耐劳,不够稳重。归纳起来就是企业对中职生的要求:敬业、稳重踏实、谦虚好学、懂得做人、能吃苦耐劳、与人沟通的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根据企业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把
专业技能学好,更重要的是将职业素质培养好,要先学会做人。近年来我们觉得学生的“质”大不如从前,感觉一界不如一界,教师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虽然有部分学生有自己的目标和希望,想在职校学点知识,学点技能,为自己将来能自食其力奠定一定基础。但也有部分中职生道德情感现状不是很理想。
1、学生不爱学习
主要原因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有些学生选择职校是因为父母的意愿,他们根本就不想继续读书,不爱学习;有些学生觉得学了也没有用,出去也是要从基层做起,工资低又辛苦;由于现在正值用工荒,就业门槛低,即使没有高学历也很容易找到工作,因此有些学生觉得学不学都一样。
2、行为规范及自律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打架斗殴、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不参加劳动,缺乏责任感。他们明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有时候就没办法控制自己,自律能力差。
3、心理承受能力差
部分学生到企业见习,初到企业有时候在工作岗位上还不够熟练,难免会被主管领导、老员工批评,学生就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有时候工作量大一些,学生就受不了。
4、意志力差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庭环境比较好,父母比较宠爱,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什么事情都让家长来解决,物质给予多,精神给予少;有些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苦,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娇生惯养使孩子们形成懒惰的行为。当学生见习的时候,嫌工作累,跟家长诉苦之后家长就让学生回家不同意继续见习了。这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遇到困难,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
三、中职生德育教育培养的途径
中职生是经济发展第一线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技能,还应该要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传统德育教育偏重说教,缺乏交流和融入生活,没有注重德育实践,忽略了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效果不明显。在此我们突破德育教育单一的说教方式,引入全心的体验式德育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力求自主参与、积极体验、内省感悟、思想升华、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都不大好,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一技之长,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表现自己,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有一个能够站在领奖台上的机会,去感受成功者的喜悦心情,体验成功。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感和责任感。例如:技能比赛、文艺汇演等。我校每年都举行技能大比武,学生都踊跃参加一显身手,而且技能比武是采用小组为单位,因此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齐心协力,只要有一个掉队,那整个小组就有被淘汰的可能。通过技能大比武,学生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感和责任感。
2、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在实践中获得体验
让学生到企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实践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上,更多的是他们接触到社会就会领悟、体验到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要学习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例如:耐挫能力 、与别人的沟通能力、与别人的合作意识、独立工作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遵纪守法的自控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等等。例如:我校09旅游班的同学,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有部分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可是到了企业参加见习工作,在工作岗位上的要求是和正式员工一样的,是不能迟到的、旷工的,否则就要扣工资,情节严重也是要开除的,学生通过这次实践工作体验到了要遵守纪律按时上班,回学校后在纪律方面也表现的好多了。还有些同学刚到企业就哭了,吵着要回家,经过老师的了解学生是觉得住宿条件差、工作辛苦,后来经过老师的开导和鼓励这些学生都能坚持到见习结束,学生也从这次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提高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平日里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什么都是父母包办,到了企业什么都是靠自己了,工作是独立完成,而且还要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协调、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到企业实践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比老师的传统说教更有效,对于其良好的道德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合已有的道德体验,有助于他们妥善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
3、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
我们也对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查,其中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工作不是很了解,有部分学生知道是做什么但是觉得毕业出去不能马上做管理层,要从基层做起就觉得学了也没什么用。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稳重踏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是很有必要的。要培养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热情,我们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专业历史教育,让他们了解本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他们对本专业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样,他们对于专业的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对于专业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变得主动。我们也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培训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工作岗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此为目标。我们也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来学校给同学们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在校生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工作都是要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走上成功,有利于培养现实化,培养学生稳重踏实。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引入全心的体验式德育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力求自主参与、积极体验、内省感悟、思想升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德育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心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在其他学科教育上,要求每个教师深入分析和挖掘本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切实加强学科教学渗透工作,探索出了在学科中渗透、在生活中熏陶、在阅读中领悟、在生活中体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在廉洁文化进学校活动中,通过开展演讲、主体班队会、古诗文诵读、歌咏比赛以及参观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让廉洁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
(2)大力加强德育科研建设。为提高学校德育科研水平,我们在坚持每年开展德育论文评比活动的基上,进行了创新德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去年组织召开了“创新德育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德育课题开题会,邀请德育专家实地指导。目前,申报参加了“十一五”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各实验学校已从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体系着手,认真开展了学校和谐德育模式研究。
(3)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了“五小”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家庭争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中争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中争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敬他人的“小伙伴”;在自我环境中争做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另外,我们在各小学广泛开展了“学规范、讲文明、争十星、做主人”和“拒绝、健康成长、远离、自我保护”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4)全面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了现代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做到了与学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研究部署、同步考核评估、同步总结奖励。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家长学校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典型引路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通过创办家庭论坛、举办报告会、建立学校通讯网站、开办家教咨询室等多元化的办学形式。采取启发、讨论、提问、咨询、互帮互学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家长学员听得懂、记得牢、做得好。
(5)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在各小学成立了“红领巾护绿小分队”、“红领巾监督小分队”、“红领巾交警小分队”,三支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深入街头打扫公共场所卫生,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据统计,各小学“三支小分队”成立以后的十年里,出勤人数达二十多万人。另外,在各学校坚持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雏鹰争章”、“成像少年手拉手”以及社会调查、志愿者义务服务等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促进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教育内容
(1)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行为实际,结合各年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按照“分层实施、逐级推进、全程监控、循环提高”的工作宗旨,开展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学校通过评选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班”“示范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规范、宣传规范、遵守规范的积极性。目前有90%以上的学生获得“日常行为达标生”称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星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
(2)强化民族精神教育。根据《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先后组织了三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3)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中心校统一部署下,各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网络等宣传工具,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主体班队会等形势、迅速掀起了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
(4)扎实推进“三理”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三理”教育相关课程,设立“三理”教育活动室和咨询室、开展“三理”教育工作骨干培训,聘请专家开展教育、咨询等活动,把“三理”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充分发挥各学校关心一下代工作小组的作用,广泛吸收“五老”、医生、社区工作者、家长等参与“三理”教育工作,组织他们当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辅导员、监督员、宣传员,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体验:“校园标语”学生拟就
过去,学校墙面的用语都是由老师选自名人名言或学校统一选购布置墙上,虽然内容深刻、形式精美,但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难以领悟,而且学生司空见惯,教育效果甚微。
如何利用校园文化用语,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校长们思考着、探求着,不经意间,身为语文老师的李校长从学生的周记中读到一句广告词,突发灵感: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写劝学格言等一类的广告词?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全校开展了向学生征集校园文化用语的活动。全校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很高,创作了许多鲜活生动富有学生特点的妙言佳句。这些句子朗朗上口,寓意明白,贴近生活,语气亲切,主题明确,富有较强的教育性和感染力。有的励志上进:“每个人都是自己前途最权威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只有失败的事,没有失败的人”、“把微笑送给别人,把自信留给自己”;有的劝学求知:“荣誉存在于勤奋而诚实的学习之中”、“一步一个台阶,我们每天都要进步”;有的关注公德:“花草有生命,手下请留情”“随手一扔,你丢下的是自己的素质;轻轻一弯,你捡起的是自己的道德”。
学校对这些应征的广告词作品进行了认真的评选,组织各班制作班级宣传展板,并将10条情真意切的广告词作品“定格”在校园里,旁边注上学生的姓名。这些校园广告词,由于是学生自己编写的,对学生自省自律起到了很好的提示、警醒作用。特别是被选用的学生,内心更是激动,他们看到学校把他们的“作品”制作得这么好看,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备受鼓舞。这样,在走廊里,在墙壁前,常有一大群学生围着精美的学生“校园广告词”标牌,驻足品读,赏心悦目,耳濡目染,构成了校园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可见,校园标语,由学生拟就,能减少说教的味道,能增加自主教育的分量,能达到老师教育难以达到的效果。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加以挖掘和利用,多多推行体验教育,以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体验:爱心捐款刻骨铭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捐款济困的热潮之中,学生也纷纷慷慨解囊。但中小学生是消费者,他们要表达爱心,自然少不了要向家里讨要。有的说:“妈妈给我多少钱,我就捐多少钱。”有的说:“我向家里要了50元。”有的说:“我要100元,捐款80元,剩下的20元归我自己用了。”有的说:“我是趁机向爸妈敲了一记竹杠,捐款意思一下,自己就大大实惠了。”笔者听后,感慨万分。我们认为,中小学生参加捐款活动,数目多少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的品质。如果这点捐款不是出自孩子可以支配的钱,而是由家长掏腰包,甚至孩子利用捐款的形式“实惠”一回,那么这种捐款的教育效果基本等于零,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事实上,你50元我100元他80元,这样的捐款对学生来说,还容易造成他们攀比的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而另一所学校在活动中,则向学生发出了“省下平时零花钱,支援同学一片情”的号召,要求学生少买一回零食、少吃一次冷饮、少看一场电影,将省下的钱捐给困难的同龄人。这种做法就值得提倡,很有教育意义。因为,学生的这个款项、这点爱心,是出自他自己平常的计划开支花费之中。学生从平常的花费中勤俭节约一点,或贡献出平时攒下的零用钱,或拿出属于自己支配的压岁钱,以此来表达他自己的爱心情感。这种爱心捐款,是出于学生力所能及地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参加的,是出于内心的真实行为,这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这就是一种体验的教育。这样的活动,可能会使捐献的钱少一点,但表达的爱心却是真挚而浓厚的,对学生来说必将是永志难忘的。
可见,在捐款爱心活动中,中小学生不应单纯地向家长要钱来捐款,学校也不应该单纯地以捐款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爱心,而应该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参加活动。这样的爱心捐款必将刻骨铭心,这样的体验教育活动更能取得一举多得的教育效果。
俗话说: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浃髓沦肌。因此,德育教育要取得效果,就要避免单纯说教式的德育方式,要改变那种教而不实、寡而无味的状况。德育教育,要通过创设种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实践、体验认识、感悟生活,达到让学生扮演一种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的过程,真正达到能唤起学生内心情感的理想目的,取得显著突出的教育效果。
1 德育平台网络化,促时空拓展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网站及栏目,使之成为学生的网上俱乐部,实现了德育平台网络化,有效拓展了德育教育网络空间(见表1)。
以“文明网”为例,通过“文明视窗”采集社会上发生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活动,如《白衣天使为病患献血》《“节约”闹元宵》等,把阳光播撒到孩子的心中;“文明公告”反映学校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文明之星”宣传校园里的文明小榜样;“主题活动”报道学校为传播文明举行的各项活动;“文明故事”给学生们提供典型的文明小故事;“师德建设”把老师们对师德的理解诠释其中。一系列平台的搭建让文明教育时间灵动、空间无限。
2 德育方式网络化,促自主修炼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方式也应该实现自主开放。俗话说,他律不如自律。学生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等事实上很多是在家里自主修炼完成的。
2.1 建立班级网页,培养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对班级主页的维护及更新完全可以托付给同学进行,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公告、班队活动、本班之星、班级荣誉、教师寄语、家长心语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通过建设主页培养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访问主页自主学习“本班之星”的先进事迹,班主任的“每周一信”让学生明白这周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而且通过每年一次的优秀班级主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
2.2 制作个人主页,自主修炼理想信念、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主页中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设置学生日志、个人相册、优秀作品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学生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高,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德育题材网络化,促资源开放
在网络环境下,德育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开放,既共享校内的德育资源,更要利用校外的包括网络上的德育资源。首先,要将德育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德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内,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他们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辨力。
3.1 上传校内德育资源,增强德育活动时效
1)校园主题活动上网。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分年级设立学生德育研究的若干专题,如爱护地球、拒绝、公共空间意识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加工整理,最后做出电子演示稿并上传到“团队活动”栏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学生既学习了相关的德育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原创德育视频上网。
一是制作“校园动态”等特色原创节目,在校园网“专题报道”中播出,“校园动态”报道本月学校大事,弘扬学校精神。专题报道以大型活动报道为主,让一时的德育活动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正能量。如“童心向党”庆六一联欢活动、“励志奖学金首发式”活动、彭成教授大型感恩演讲等视频均已上网。
二是录制优秀德育课例,形成网上德育精品课堂。每学期录制优秀的班队活动、党团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德育课例,让一堂课影响一批人,教育一批人。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批丰富的原创德育课例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三是学校宣传片和毕业生留念光碟在网站“视频点播”栏目播出。宣传片以宣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设备、一流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效果为主线,毕业生纪念光碟则以入学以来的学校重大活动、个人成长足迹、校长寄语、恩师寄语为主题,增强学生的爱校、尊师、感恩、向上的意识。临近毕业的孩子们打开网站的留念光碟,时而因为成功而欢笑,时而因为感动而落泪。有时校园的一处风景、恩师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索、得到无穷的力量。
3.2 引进外部德育资源,积极参加网络主题活动
如组织参加“文明小博客”撰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网上祭奠”活动、杭州文明在线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国文明在线的“向雷锋学习”专栏学习活动,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三维纪念馆、“最美司机”吴斌事迹展等。
如学校组织各班在信息课上网学习“践行我的中国梦,争做最美小公民”倡议书,并结合学习倡议书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文明公共空间行为,争做最美小公民”、学雷锋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通过网上主题德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经受了心灵的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4 德育互动网络化,促进沟通
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引领和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网络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深度沟通。
4.1 建立校长信箱,拓宽信息通道
为了加强学校主要领导与家长、学生的热线联系,我们除了在校园网站上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的联系电话,还在校园网首页设置了校长邮箱,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学生随时反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校长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家长、学生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答疑解惑,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校长信箱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如学生孙晗给校长写信:
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四年级的孙晗,近几天,我为一则小小的新闻而伤心,新闻告诉我们: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照这样下去人类会灭亡。我希望学校能在寒假时做些活动,让同学们多多宣传环保和节约知识,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
校长回复:
一个学生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你很棒!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未来,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再去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建议去做,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争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自己负责的人,欢迎以后再提建议。谢谢!
校长的及时回复让学生看到了学校认真育人的态度。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建议在假期组织了“保护母亲河”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组成假日小队,有的发问卷,有的搞宣传,有的写调查报告,用各种形式宣传节水、环保意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深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运用“家校通”等,促进和谐沟通
在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孩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校通”成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好帮手。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家校通’短信,得到老师“激励赏识”、安全教育得到老师“温馨提示”、节假日得到老师与家长“沟通传情”。随着网络的普及,QQ等交流成为很多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德育导师加学生为“好友”,进行网上辅导。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和谐沟通。
4.3 网络心理辅导,开一把把心锁
在“健康网”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有“心灵互动”与“心理信箱”两个版块,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版主,提供在线咨询及邮件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网上心理咨询外,还编辑网络心理杂志,供学生阅读。“学海心苑”杂志由学校心理组老师主编,每两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如“直面竞争、复习心理、如何训练自信心”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心苑寄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类文章,介绍“减压”的办法等。通过网络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结,又使心理咨询工作摆脱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德育中恰当地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善于网上学习,自觉、健康地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公民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德育工作寻求更加富有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在受教育者增加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德育教育理应成为化学教学中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将德育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化学教学当中去呢?由于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均有其本身的知识体系,要在化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找出二者的结合点。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得到生动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善于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备课时,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善于把握住不同时间、场合、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这里教师头脑中的“应试教育”观念要坚决、彻底地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避免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活动因为与升学考试无“多大关系”而被人为的删除或者一言以蔽之。比如课本中介绍了我国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天然气来熬制井盐,中国的瓷器享誉世界,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及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化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到了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在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了脱氧核糖核酸及结晶牛胰岛素,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独树一帜,这些真实典型的化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这些事例使学生受到一次较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报效祖国的热情就油然而生。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觉获取,这是能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如教材中提到的舍勒、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等许多中外化学家的事迹,而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如果教师只停留在向学生简介,就容易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觉参与。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使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化学教学的素质观。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在做铁丝燃烧的条件;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高温下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内外因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学习物质微观结构知识(分子和原子)时,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立、统一的规律的典型例子;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O和CO2的分子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异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材的载体作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未来发展的重任,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应成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多数高中学校都开设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但整体效果欠佳。高中学生本身承担了巨大的学业任务,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在加速,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将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地理学科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保护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与德育教育的目标极为相似。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一、立足课堂,关注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有意识地将智育、德育融为一体,下意识地触发学生的美好心灵。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在课前多收集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地理素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比如在讲解有关“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高速公路上太阳能路灯的太阳能接收板的倾斜角度在讲到旅游地理中各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旅游宣传片和精美的图片等方式。地理知识源于生活,也忠于生活,地理素材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传统的说教课堂方式很难适应德育教育的渗透,地理教师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运用幻灯片、图片、电影、录像等教学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二、课外活动,地理实践
课堂上的教学是有限的,要辅之以适当地地理课外活动。地理课外活动灵活性、丰富性、有趣性和易操作性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地理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7]。地理教师既可以组织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地理知识竞赛、影视观看、出黑板报等室内活动也可以组织社会调查、实地参观、小组走访和野外实习等室外活动。
秋季本校组织了一场高二年级全体师生的远足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以“走进自然,拥抱绿色,超越自我”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全程往返26公里。一方面地理教师向学生发放了此次远足的地图和路线图,引导学生会看地图、会用指南针、会算实际距离。另一方面,在路途中,教师让学生观察路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提示学生相同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大致相同,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和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并熟记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将理论是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外活动这一教学形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乡土地理,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