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4: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德育教育的途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使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应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过程重点又在课堂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的习惯。在上课过程中,我对课堂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视,通过和学生的双边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谈出来,让学生知道高尚的思想和做人的道理,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向善之心、仁慈之心、友爱之心、感恩之心、爱国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在国际主义问题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主持正义、不畏、热爱和平,并把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在我国和日本争端中,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把精力用到学习中,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而不是不理智、不冷静的对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倡导“看百部电影,读百本图书,知百名人物,唱百首歌曲”等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完善,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例如组织书画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创建文明宿舍、“爱班、爱校、爱国”等系列活动开展有自己特色的德育教育。通过周一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在国旗下演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德育教育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德育意识,把德育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三、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榜样有远距离的,如历史人物、当前名人等。一般来说,远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远景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大的方面的德育教育,重在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并不是去模仿他们的行动。例如通过、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小立大志的做法,教育学生要树雄心,立大志,不要虚度光阴。
目前的中职德育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职德育教育管理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想要在中职德育教育管理之中实现社会价值,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针对其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针这些问题,在探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在理论的层面上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性的开展。
一、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其工作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因为中职院校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侧重于实用性,但是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教育偏差。另外,如果从学生本身的特性角度上进行探究,许多中职学生存在不文明的行为。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较为松散,所以学生处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基础之上,收到了较多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其次,中职院校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没有认识到中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如何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是所有中职院校必须进行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教育部分,能够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以中职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德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对于学生未来的成才与发展有指导作用。从宏观角度上看,中职院校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顺应教育的改革要求,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先进性人才,所以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完善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另外,学生也应该重视德育,认真进行德育学习,只有从内心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健全的人格。
2.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想要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从德育环境与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完善德育环境。因为德育环境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很大,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文化熏陶。中职学校要对其环境进行优化与管理,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德育环境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明等方式实现。此外,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规章制度的完善,才能够提升其相应的执行能力。给予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明确的管理标准与管理准则,不仅仅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在德育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培养的过程之中,要尽量实现个性化教育。这里的个性化教育并不是指不同标准的道德准则,因为道德准则是一致的,不一样的是对不同学生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对症下药。所以在德育进行之中,要尽量做到个性化教育,基于对于不同学生的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自身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也不仅仅是理论层面上的教育活动,同时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职院校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校内可以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在校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拜访养老院、做社区义工等多种活动,以此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并且促进其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目前中职德育教育也在随着教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依然在理论体系、实际操作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中职学校需要在认识到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工作规范性、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及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文林.关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提高的有效途径探析[J].时代教育,2014(18):105.
[2]丁海青.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86-87.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笔者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师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准确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二是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古往今来,我国一直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任。我国高职院校也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教育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问题。高职院校没有抓住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本质,一味注重德育知识、道德规范的传授,忽视了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缺乏实践锻炼。
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历来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事物不断出现,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已经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有必要把德育教育生活化。
其次,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因此,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我们不能一味遵循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采取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最后,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各方面欠缺自信心。为此我们要积极引导,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高职德育教育生活化,时时刻刻深化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易于接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教育生活化认识不足
当今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本质。虽然开展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但还是以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为主,依旧是传授式的教学,以告诫为主,不能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不能使学生真正提高道德素养。因此,要改变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内在道德素养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保守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对今后学生的道德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高职教师不敢采取新的教学方法,虽然有课外德育活动的开展,但没有德育生活化的观念,往往是离开了课堂还是恢复了原样,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本身对德育教育没有兴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
3.高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偏低
高职院校的招生要求一降再降,生源质量一再下降,阻碍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开展。大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不利于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对德育教育产生了反感,一直处于一种压抑和刻意逃避的状态。
4.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但高职院校往往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过分依靠课堂德育知识的传授。
三、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的改革措施
1.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水平
首先,从校方出发,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一个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生活的教育模式。其次,从教师出发,在德育教育开展时降低姿态,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在这种亦师亦友的状态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逐步理解父母的艰辛及亲人朋友对自己的付出。再次,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2.提高生源质量,从细微之处做起
在高职院校招生要求中加入对学生德育基础的考察,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以便德育教育生活化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从小事做起逐步改变自己。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动的同时付诸于行动,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意义。不断反省自我,从自身出发提升道德素养。带动学校的德育教育氛围,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实践
注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强调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保持一种回报社会的工作姿态。
德育教育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只有把德育教育生活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带动社会专业性人才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要正视现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早日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