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5: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多元化课堂的训练是教学的主阵地
学会打字对现代人来说好比写字、吃饭一样普通,但学会正确的打字方法、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异常重要,信息技术课堂是师生进行打字教学的主阵地,然而在如今的打字教学中,学生由于过早地利用电脑,有点先入为主的感觉,反正我会打就行了,至于规范的动作,太麻烦了,不愿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让学生重新改掉坏习惯,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了解键盘的区位划分,为打字奠定基础
在入门中,我利用《破解五星阵》的教学设计,课堂中首先鼓励学生,“你们都是天才,无师自通,就会使用键盘了,真棒!”做导语。学生也觉得自己很厉害,从而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随后我就会利用键盘分区的各种疑问请学生帮助,由浅到深一系列的问题,刚开始学生还是很快地回答,但随着问题的加深,回答的人数会越来越少,也觉得自己有不懂的地方了,开始能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最后教师将肯定学生懂得的知识和学生不知道的知识做总结点评,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其实教师的适当示弱,给予学生发挥的机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正确的姿势不容忽视
在教学中,我悟出一个道理,教师管学生还不如学生管学生,自己管自己更有效,小组内相互监督,评比最美姿势奖,更重要的是我会随身带上一台小的数码相机,在学生练习时边指导边照,将优美正确的学生拍下来,将不正确的姿势也拍下来,及时给学生观看、评价,当学生看到姿势好的不断赞叹,看到不良的姿势觉得不好,其他小学生的心里都是想被教师表扬的,引导学生的赞扬,通过几节课的训练,自然而然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这种以学生管学生,自我约束的方法,比老师天天在唠叨更有效率。
三、素材来源于生活,巧妙地融入学习中
加入生活元素,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学习中文输入时,我将学习的校园环境拍下来,做成电子相册,特别是把本班有些活动的过程作为引入,当学生看到熟悉的校园环境,再看到自己或班级的活动照片,感觉特别有意义。
{1} 争取主动。一旦打开书本,尖子生绝大多数都能做到电视不看、电话不接、零食不吃。精力高度集中,有一种投入其中、自得其乐的状态。他们目标高远,思想单纯,不胡思乱想。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
{2} 分秒必争。尖子生学习十分自觉,有的在夜深人静时勤奋学习,有的鸡鸣时即起刻苦用功,有的放学回家就趁热复习。能够闹中求静,不会太多地受环境干扰。他们坚持不懈,做事专一,始终如故,绝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琐事上,显示出独特的处事方法。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很可观。
{3} 阅读有方。学会了速读和精读,阅读前先看目录、图表及插图,先初步了解后再阅读正文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地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是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一有空时间,就广泛涉猎课外其他领域的知识。
{4} 合理安排。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做事有主见、有策略,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请教老师,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总之做好学习、工作、生活的“司令员”,从容做事。
{5} 勇于提问。课堂上勇于提问是尖子生渴望和追求知识的表现,他们知道高分是来自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提问,通过爱问,达到深入研究、仔细体会的目的。所以在学生群体中间,好问的学生占有老师大量的资源,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不爱问的学生,就主动放弃了别人的帮助,让自己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6} 善做笔记。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而是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对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在他的笔记本里都应该能找到。有位尖子生在自己笔记中间画一条线,一边记老师的重点,一边写课文里的注释,复习一举两得。能及时整理自己平时细心积累的笔记本和错题集,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么问题。
{7} 勤于思考。这一条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他们会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又如:学习时不仅将课本中各知识点记住,还通过思考,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注意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8} 书写整洁。通常,书写整洁的解答比潦草乱画的得分高。大家都有体会,乳白的鲜牛奶装在脏兮兮的杯子里,谁喜欢喝?其实不是老师在试卷评判过程中有多大的随意性,工整地书写便于让老师判断解题的过程,也是培养一种很好的书写习惯。尖子生作业规范,审题认真,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高考,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9} 自我调整。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通过努力,去想了,去做了,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心情变得非常急躁时,就暂时停止学习,一个人静静地思索,进行心态的调整,不断地告诫自己――“宁可不打仗,绝不打乱仗”。备考阶段与前期一样,每一天都努力学习,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
{10} 学习互助。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面面俱到,教师恐怕遗漏某個知识点,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结果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要改变这一现状,要实现精讲,就要求我们教师落实好“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和易混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多数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一节复习课,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要放在学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复习中,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动手动脑就显得非常重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成为有效复习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课前动,做好预习;在课中动,做好笔记;在课后动,做好巩固、矫正。
二、尝试“知识习题化”、“问题考题化”的课堂复习方式
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上,一遍又一遍地简单重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影响复习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结合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把每個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和考点编成一道道习题,化无形的知识为有形的习题,在课堂上进行训练,让学生充分体验课堂上解题的愉悦以及解题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可以说,没有把知识习题化的课堂就不是有效的课堂,不能将问题考题化的教师就不是优秀的教师。
三、摒弃“大一统”的课堂复习方法,落实分层备考
现在的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是: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讲的内容完全一致,平时月考试卷的内容也完全一致,即使是只有考中大、华工的学生才能做的题目,也要求所有学生做。这样势必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复习兴趣和效果。一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处于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有其共性,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又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差异,如认识水平、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二是因为高考试题也是分层设计的。高考试题一般按照四個层次设计,第一层次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送分题,这类试题主要为淘汰那些基础极差的学生设计的。第二层次是以方法、技巧为主的中等难度题,这类试题要求上线的学生都能完成。第三层次是以思维、综合、创新为主的高等难度题,这类试题的目的在于拉开上线学生之间的距离。第四层次是以压轴题为主的爬坡题,这类试题主要是为那些极有潜能、思维极其灵活的学生设计的。因此,既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高考试题的设计也存在差异,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摒弃“大一统”的复习方法。
四、解除对尖子生的束缚
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尖子生都非常重视,不惜花费人力、财力,但往往得不偿失。我们知道,尖子生的培养是有其特殊规律的,需要特殊的“浇灌”、特殊的关注、特殊的激发,没有特殊的安排,尖子生是很难脱颖而出的。但是,对尖子生的学习,教师又不能完全包办。如有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40多分钟的时间里一直讲,弄得他们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我们要清楚,尖子生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他们时间去做他们自己想做、需要做的事情。
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复习理念决定了复习效果。优化高三政治教育教学的关键就看达成目标过程的有效性和师生所用学习时间的合理性,另外在此条件下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指导,教师无法达到以上的教学优化效果,也不可能使复习走向高效。高三教师要明确教学最优化需要达到的要求。首先是学习时间优化。师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和巩固复习时间达到有效合理分配。其次是教学效果优化,在学习某项知识能保证在当时条件下取得的成效最大。依据这一理念,在复习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避免平均用力。
二、依据教材实质精要备课
备课质量是影响高效复习的关键因素。高三政治教师要依据教材实质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出发,有主有次、重点突出地安排每课复习内容,做到备课精要,考虑全面,抓住要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
三、因材施教适度强化训练
1.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政治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时,要以历年高考大纲的要求为方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个性差异,做到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以学生学习个性、爱好、意愿等差异为分类标准,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种。首先是尖子生,此类学生成绩突出、学习劲头足、理想远大;其次是中等生,这类学生有提高成绩的愿望,但由于不愿扎实努力或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一般化;最后一类是落后生,此类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意志软弱,学习效果较低。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紧抓中等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侧重地指导尖子生加大难度,并及时帮助落后生强化重点基础知识。复习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针对尖子生多留一些挑战性大的难题,拓展他们的知识广度和延伸深度,对中等生和落后生应该注重必学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批改要尽量面批,多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丰富积累。
2.适度训练提高能力
高三政治教师组织综合复习要注意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政治题的解题技巧、审题注意事项等策略,加上适度的训练,就能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模拟测试一般每两周进行一次为宜,便于学生针对此次测试有效分析、反思不足、有效完善。平时强化训练适宜采用边练边讲的形式,以学生训练为重点,教师则及时解答疑难、分析旨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更好地复习政治知识,把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师生互动有效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有效互动,生生之间要有效交流合作。在复习政治相关知识时,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以提高复习效率。
五、研究命题方向优化策略
1.试题考点要明确
全国卷背景下,高三政治教师要善于研究并明确试题的考点。高中政治学习内容中,有一些内容一般不考,可谓是“冷考点”;有一部分知识不重复考,把这类知识称之为“选考点”;很多知识非常重要,在历年高考中频繁出现,比如市场经济以及政府职能等相关知识,这类知识称之为“核心考点”。教师要依据考试大纲有计划地组织复习。
2.试题考法应辨清
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便捷途径就是辨清高考试题的考法。教师应善于观察、分析、总结高考的考法,用考法去指导学生复习。
3.试题设置深分析
设置高考试题要针对近几年试题进行调整变化,所以既要重视对宏观知识的把握,更应该重视微观知识,特别是对细微观知识的分析。
在后期复习中我们要学会预测,把握趋势,高效科学备考。按部就班,扎实推进,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最有用的事情,学生要加强重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应试能力,做到心中有线条,线条在心中。复习中要牢牢把住三大主线:
词汇线―――重视词汇学习,积累基础句型;
语法线―――加强系统的语法专项复习;
技巧线―――摸清命题规律,提高解题技能,扎扎实实抓基础,才能“一看就会,一做就对”。
从适应性考试的改卷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学生包括重点班的学生,词汇题失分较大,有的还是尖子生。所以,建议我们的学生在后面阶段尤其要注意对词汇的复习。
那么最后的这一阶段重点应该记忆什么样的词汇呢?(1)高频词;(2)写作热门词汇;(3)回归基础挖掘考纲中的常用词。考纲中词汇的熟词多义、生义现象也要特别注意,考纲中的高级词汇、重点短语、新鲜词汇、容易写错的单词,全方位、多角度地复习。
1.单选题
高考单选题的命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突出语境,强化知识的运用;(2)侧重语境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加难度;(3)语法考查面宽;(4)常见的句型反复考;(5)“陷阱题”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改变句式结构;②利用思维定式;③利用汉英差异;④利用题干惯性。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的设空分为:句子层次;句组层次;语篇层次,三个层次的难度依次增加。从近年的高考题来看,语篇层次的题目有所增加,反映出“突出语篇”的命题思路。设空主要有:
(1)前置性设空。答题信息在空白前;(较容易)
(2)后置性设空。答题信息在空白后;(较难)
(3)语篇性设空。答题信息在空白前后。(最难)
3.阅读理解
(1)E篇综合症;
(2)尖子生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3)心理策略:文难题易,文易题难,我能行,深呼吸给自己打气;
(4)推理判断题注意:imply(暗示),infer(推理),suggest(暗示),conclude(得出结论)。
4.短文改错
设错类型:语法错误(词法和句法)一般8个,行文逻辑错误一般1个。
注意表现在:(1)动词时态;(2)非谓语动词的形式;(3)习语和固定搭配的词组是否完整;(4)代词尤其注意做形式主语和宾语的it;(5)冠词错误;(6)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混用;(7)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8)名词的单复数;(9)主谓是否一致;(10)连词是否正确。
可以总结为下面的歌谣:
动词形式名词数,还要注意形和副。代词格细领悟,介词短语需关注。习惯用法要记住,冠词连词常光顾。
二、备考策略
1.回归基础
高考命题有纲可依,但是考点灵活,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很难得到高分的。
2.活学活用
我们要侧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切勿死学、死记、死练,而要抓住语境、语篇、语感。
3.狠抓读写训练和专题能力训练
1.重知识归纳,轻自主梳理
课堂复习的模式是教师复习、归纳章节内容,温故知新,巩固消化旧知,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强化正确的认识和纠正错误的认识,目标是达成知识的整合、拓展、应用和延伸。因为教师对于知识考点已经轻车熟路,熟烂于心,对于知识归纳已经井井有条,面面俱到。所以,自认为完全驾驭主宰高三复习备考的课堂,面对一黑板的知识、公式、结论、解法而感到自豪。那么学生的状况是怎样呢?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始终处于一种跟随的状态,知识的接受是碎片式的,不具有整体性,对上一个知识还没有想清楚就已经进入下一个知识的复习,虽然记录了教师讲解的内容那只是体现在笔记上,而不是植入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所以就出现讲了就忘,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教师归纳的知识再系统、再全面,那只是教师的系统,而不是学生的。
2.重习题讲解,轻消化理解
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充分依赖以往的解题经验,不能完全站在学生角度理解问题,就不能把握好学生解题过程中暴露出现的要害,总是按照自己的角度去讲解。还有在习题讲解过程中自己处于一言堂,相当于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学生参与,很少倾听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使学生处于一种赶火车的状态中,还是一种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地思考。而老师也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只是表面上完成,效果可想而知。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我们面对教学的主体对象是谁?尖子生对于很多题目不用老师的讲解就已经水落石出,而学困生在急行军的讲解过程中很难豁然开朗,只有中等生的群体才可能是受益的群体,可是再考虑到学生的课堂状态、专注程度,真正受益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即使听懂的学生,也是在老师的分析、铺垫、启发、推导下仅是听明白,而明白不是透彻,会做不是做对,所以就出现了明明是老师讲过的习题,学生在考试中还是出错,甚至还是不会。
3.重规律应用,轻过程方法
在大量习题战术下,可以使学生产生条件反射,形成模型化的解题模式,尤其是解题规律的应用,显现出直接、高效。可是解题结论、规律的应用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模式化的解题会带来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会带来思想僵化,能力缺失,如果学生在陌生的考题中不能获取有效信息时,不能对接自己的解题系统,见题想不到型,想不到型就想不到法。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规律结论的直接应用,忽视物理结论的来龙去脉,忽视规律结论的适用条件,学生在理解不深刻、不清晰、不透彻的情况下,形成思维定式,胡乱套用公式解题,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解决措施
新课程理念是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注重自主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新课标高考是注重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过程与方法和科学素养。所以,要想学生获得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就要在一轮复习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达成。
1.精编复习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生重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学生在“课前自主梳理”中,通过自主学习,明确已知、半知、未知,发现自己的真问题;在“课堂交流合作”中学会与同学、老师合作,在合作中解决自行探究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课后训练反馈”中巩固已学内容,发现新的疑惑。对老师重在“导学”,在课堂上重在指导学生学习,体现在“精讲,讲在关键;精练,练在要点”。形成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扎实高效的复习模式。复习学案的基本内容:(1)课题名称;(2)考纲要求;(3)知识梳理;(4)类型归纳;(5)反思总结;(6)巩固训练。知识梳理可以是完成填空式的知识清单,可以是针对单元知识,建立知识树,形成结构网络。类型归纳要突出重点,常规常见,彻底删除偏难怪,有的放矢,而不是面面俱到。反思总结是对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学案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巩固训练要对合作中解决自行探究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的训练,要分层次,要满足尖子生和学困生的需要。
2.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质疑思考
高效的复习课不是老师重题目讲解,急行军式地完成教学计划,为了完成而完成,完成只是在表层,学生在深层的理解上则是问题百出,老师理解不是学生的理解,老师的讲解也不是学生的理解。高效的课堂复习强调的是学生的广泛参与,是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均有所得,最好的教是听,最好的学是说,让学生表达感受、想法,甚至是错误、疑惑,让学生和学生、让学生和老师发生知识理解上的冲突,习题解法上的冲突,在冲突消化的过程中就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虽然课堂解决的习题是少量的,但是学生获得的是大量的,不是数量的体现而是质量的体现。可以通过解法擂台,解题板眼,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改全面推行至今,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预实验》课题研究中,我校建构起了“三段六步”的高效教学模式,强调学教案的自主编制和使用。学教案的编制是我校强势推进新课改的重要举措,在高三年级中如何编制和使用学教案,在其中既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要能使之切合高三复习很高的合目的性,对学教案检测阶段检测案的编制就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检测案要针对不同阶段进行设置
高三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终极目标的高考,还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使系统化的高三复习与新课程改革接轨,有效使用学教案,对生物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我校“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下的检测反馈环节,生物教师更需悉心琢磨,联系学情和教情,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发展学生各方面潜能,助其理性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实现生物学科有效复习,助推高考取得更佳成绩,为此本阶段制订相应复习检测案成为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系统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高三教师应认真研读当年的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充分研讨,根据考纲和课程纲要以及考试动向,并据此分三个轮次阶段制订相应的检测案。
首轮复习的侧重点是基础知识,为学生构建起单元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脉络。第二轮复习,教师要根据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教材十四个单元的不同专题,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总结、综合和深化,明确重点、难点。第三轮复习,检测案应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注重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多一些矫正性的检测和纠错习题的辨析演练,提升学生能力。例如,DNA复制的内容很多学生在做题时总是想成全复制,而DNA却是进行半保留复制。要想纠正这个问题,一是要老师讲清楚,最好是边画图边讲;二是要设置几个题有意识地让学生来练习,让学生达到一看到有关DNA复制的问题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那样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二、检测案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
学教案中的检测案实质上是一种微型随堂测试,故在设计检测案的时候,要注意不同学段的差异,关注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阶梯分布合理的检测要求和相应的检测题。
因此,教师设计检测案要在数量不多的习题中精心设置多层次的知识点,适度拓展知识,将设置问题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之成为变式练习,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满足提升高考应试技能水平的需要。例如,在讲微生物发酵时就可以很多家庭煮醪糟的过程为背景提出问题:(1)蒸煮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冷却?(3)接种酵母后为什么不密封?(4)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在上面有些水?(5)在转入容器内后为什么不必密封?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关注的目的,就是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中补充、夯实基础性知识,提高基本解题技能,使之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基础性试题和中等难度的试题能不失分,同时让他们在不断强化训练中,加深记忆和理解,不断提高能力。
复习中检测案的设置还要关注对普通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使之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又有一定合理的难度与梯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性更高。检测案在注重检测基础性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和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学生能解答但又不能完全解答清楚而又迫切想了解的挑战性习题,诱发学生的钻研动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在炎热夏天中午为什么给植物浇水只能浇温水而不能用冷水,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其中既与生活联系,又贯穿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细胞呼吸渗透原理,影响植物根细胞的温度因素、蒸腾作用等。
当然,检测案编制不仅要关注普通学生,还要充分关注尖子生,这样才能让尖子生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检测案中还要设计一些具有延伸性的难度较大的习题,让尖子生进一步合作探究,获得解题技巧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拓展,从而促进优生的大范围的形成。例如,就高三选修的一个内容——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对差生可通过讲来让学生记忆、理解;对中等生可通过一些事例、图形再配合适当的说明就能明白;但对优生就应该要求他们通过教材的阅读再配合一定的提示去解决。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让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碱基序列;二是要要在这段特定DNA序列上找准特定的切割位点。
三、检测案要具有合目的性和高效性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具有很大的选拔功能。新课程要求考试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探究性、开放性,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检测案的设计就必须具有高度的合目的性,即复习检测案要以适应高考为最终目的。
在检测案的设计中,教师必须做好预设,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基本概念不清、实验能力不强、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等问题,并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问题情景、命题形式,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合理安排检测案中习题的难易梯度,让学生在不断与高考碰撞之中,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形成程序性知识,快速达到高考要求的能力。
一、问题导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激发学生物理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启迪。在教学中,要全面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围绕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教学实际展开教学,把握问题技巧,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和研究。但是注意问题的提出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通过一段文字来导入,也可以通过一个小型实验来引导,问题应该有灵性,要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于学生个体培养过程,因此,针对物理课堂特点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中学阶段学生基数大,素质及个人理解力存在差异性
2.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因材施教
应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理解力不同,划分不同任务和要求,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教学内容充实可用,紧密围绕学生来制订,令学生主动参与和具有强烈集体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引领尖子生扩散知识深度和思维广度
在教师引领下突破难题、杂题,引领学生向更深远层次迈进。
4.交互式教学
尖子生将自己的成功心得与体会耐心传授于差异生,即梳理自身方法体会,同时又将成功经验传于差异生,起示范带头作用,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互相心得传授,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因材施教过程中要时刻进行反思,反思是自主构建对物理知识认知能力的过程,能激发人反复思考、深刻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球碰撞”实验时,根据碰撞系数不同、小球质量不同等情形,对各个阶段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以碰撞的次数、碰撞的角度分析,根据碰撞摩擦系数对小球进行影响的难度要求不同,学生作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三、如何做好实验教学设计
1.教师、学生在实验中的正确定位
传统的实验教学设计中,我们常常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地位,这种颠倒主体地位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对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有一个重新定位,明确学生才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在实验中,要学会转化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老师只是起一个示范纠正的作用。在设计中尤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会适当运用多媒体
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会涉及一些宏观的或者是微观的物体,这些是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进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建立起知识框架,会觉得知识点枯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利用Flash软件进行实验的演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巧妙设计物理情境
巧妙地设计物理情境,对加强实验效果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方法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物理情境,采用小故事和小魔术来设计情境,通过高科技或者是热点话题来设计情境。巧妙地创设物理情境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充分把握好物理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强教材研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反思和改进,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初中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由于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显得较为枯燥,因而成为难学的课程之一。素质教育中的初中数学教育旨在为学生打好基础,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在新课标下如何创造出农村初中的高校课堂已成为当前的教学热点。
一、农村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基础不牢固,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教师花费很大精力,但课堂效果仍然不理想,常常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同学们在讲台下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①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些老师依然沿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顾给学生们灌输知识,传授解题技巧等,不注重对数学本质的揭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也仅仅停留在为了考好试而学数学这个层面上,学生对数学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②家长不重视。很多农村地区,家长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重视,认为孩子只有会算个账就够了,没有必要好好学习数学。③学生本身的原因。有些学生比较喜欢玩乐,学习主动性较差,上课喜欢开小差,不认真听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的现状,作为教职人员首先应该从教师本身以及学生身上入手,改变课堂模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一名同学都能学好数学。
二、如何创造高效数学课堂
1 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生好好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考好试,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做到:
(1)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
为了使学生对某个抽象概念理解更全面,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层引导。比如在教授“正负数”时,学生们刚刚接触可能感觉很不可思议,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实际,抓住正、负数的基本特征——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用“+”和“-”来表示,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刻度、汽车的南北方向行驶、费用的收入与支出等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更好掌握这一概念。
(2)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先不讲授知识概念,而是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学习,比如在教授“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章时,可设置一定的问题,或者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让同学们讲出这一章讲了哪些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用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相互启发,使他们养成阅读、讨论、启发、再阅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注重建立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教师课堂教学中应从建立思想方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们提炼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观点,这样可以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想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更重要,只有数学知识与思想协同发展,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以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如在教授“旋转”这一章时,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精美的旋转对称图形,使学生不但可以更直观了解旋转的概率,同时也领略到对称之美。这样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必然会很感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
3 分层式教学,确保每一名学生的进步
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对数学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教师首先要对每一名学生都有信心,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在课堂教授时不能只注重对学习尖子生的关注,也要多关心后进一些的学生。对数学尖子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而对后进生提问时,可以问略简单一些的问题,通过这种分层的教学方式,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的成就感,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数学。
随着义务教育以及新课改的发展,大部分人都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这也使小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广泛,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那么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班额的问题,几乎每个班级中的学生人数都在40人以上,导致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需要,教学效率也趋于低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按照科学的分组依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这就降低了教师的管理难度,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课堂之中,是解决大班额与高效教学之间的矛盾的有效策略。下面,笔者从将学生分层,组建科学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注重小组展示三个方面,讨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将学生分层,组建科学小组
实际上,很多教师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数学教育活动,但是他们总是采用就近原则,或者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参与讨论。这种不科学的分组使得一部分中等生以及后进生无法参与,小组合作教学效率也比较低下。因此,教师必须先将学生进行分层,组建科学小组,使每个小组内包含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组建小组时,我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历年数学成绩,并简单据此将学生分为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三个层次。然后,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两两一组,一组尖子生选出一组中等生、一组后进生,然后中等生与后进生进行反选,最终构建科学小组。这样分组不仅考虑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同学关系,这是保证小组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
在组建科学小组之后,教师就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数学探究活动。然而,在这之前,教师也要让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允许小学生在小组内保留不同的意见。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在小组探究内都必须有明确的分工,负责不同的问题。教师也要在班级中进行巡视,检查是否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在“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中,我先用一句话导入课堂:“同学们都知道,在跑步比赛中,用时最短的同学获得跑步冠军。那么,你们知道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吗?”由于学生都参加过跑步比赛,他们能够大致推测出路程一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他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小组内可以自行测试,学生内部有两名同学进行比赛,一名同学负责计时,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数据。然后,小组内部可以根据自己的测试结果,将其延伸到生活中的路程问题上,比如汽车的行驶路程与速度关系等,重新进行验证。这个探究过程遵循由具体到一般的客观规律,更便于学生探究与理解数学概念。
三、注重小组展示
很多教师虽然会展开小组讨论,但是在展示探究结果的时候,没有正确区分小组与个人,让学生依然以个人形式回答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教师也习惯评价学生个人的学习思路,如“你的思路很好”等。学生无法树立集体意识,他们不懂得团队合作的技巧,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组展示,任何评价或点拨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图形的分类”一课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总结出常见的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选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发言。在某些情况下,我也会随机抽选出一个同学,让他代表小组进行回答。在评价小组活动的时候,我会说:“你们小组总结得十分全面,但是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图形分类变得更加细化。”“还有其他小组需要补充吗?”不仅如此,我会根据每一次的展示结果评选出“最佳小组”,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加积极。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让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解决大班额下学生不好管、老师不好教;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的问题。教师要将学生分层,组建科学小组,保证组际的公平性与组内的差异性;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教师要注重小组展示,保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育效用。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
2. 构建有效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以往有些语文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或过于夸大语文课的作用,教师求全、急燥的心理过于严重,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构建好有效的课堂氛围,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课堂氛围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教学的否有效。用快不快乐来区别课的好坏和有效程度,主要是考虑到我们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否以人为本。一堂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是学生表现出来的课堂氛围。
3. 构建有效练习,深化有效课堂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必须把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引入最近发展区。只有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等,沿着学生思路启发引导,才能较为顺利地引入最近发展区。
1. 教学目标。
(1)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综合运用知识为辅,设计知识板块,注重横向联系。
(2)在主干、核心知识初步形成网络的阶段,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的关键阶段,要引导同学们跨越第一个台阶。
2.相应策略。
(1)高度重视基础:高考明确规定以考中等难度题为主,主要精力应放在易题、中等难度题的两个层次上,注意控制难度。
(2)初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3)突出能力的培养:围绕高考的几种能力要求做文章,实现精讲、精练、务实、高效。
(4)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做好专题归纳阶段的教学工作
1.教学目标。
(1)突出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的复习,围绕提高学生解决学科综合性问题能力展开。
(2)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均衡掌握应试的基本技巧。
2.相应策略。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考纲中规定的知识、技能、思想,以学科思想突破问题;帮助学生揭示规律。
(2)注重横纵联系,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注重破题和转化问题的思想,进一步促成知识的迁移。
(3)专题讲评课方式要精心思考,避免就题论题的低效行为。
(4)强化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体会解题的速度与准度的关系。
三、做好综合素质训练、自主归纳、应考适应阶段的教学工作
1.教学目标。
(1)针对前两阶段学生所暴露的问题,针对最新的考试信息进行专项突破。
(2)每一个专项都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尤其要对这一专项进行理性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三个台阶的跨越是稳定学生心态的关键。
(3)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计划。在班级中营建一个学生自主复习的良好氛围。
2.相应策略。
(1)全体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情绪调节,清除高原期对学生的影响。
(2)答题技巧、时间分配,使学生懂得放弃。
(3)学科整体素质是知识与心理的集中体现。
(4)树立信心,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准备和考试状态的最优化。
四、全力做好备考工作
1.充分发挥学科组集体功效,增强教师本人的内功。
(1)在集体备课中做文章,发挥个人的专长和集体的力量,在教学策略上、重点上突破上、精选习题上、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2)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缩短试验过程,提升授课水平。
(3)深入研究近几年的和我省相近的高考试题、考纲、考试说明,更好地把握高考,研究考试方向。
2.加强学科组特色建设,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1)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建立经典题本,积累素材,形成纸介或电子文稿,聚集自己的学识。
3.开好班级教学质量分析会,加强交流,工作有针对性。
(1)每次月考结束都要召开班级质量分析会,采取任课老师参加、不同成绩的学生参加、特殊学生参加等形式。
(2)班级学情分析、尖子生全方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