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5:5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16年6月,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会计实务界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业财融合。基于此,本文以《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将业财融合课程在重庆XX学院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业务的视角学习会计核算,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业财融合的研究现状。为提供当前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新视角,对理解和掌握业财融合发展的未来提供借鉴,2016年11月19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浪潮集团等共同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融合与创新”的高层论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郭永清认为:业财融合涉及财务转型,财务转型是从标准型到智能型、从消极型到积极型、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型;业财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科技挑战和人才挑战。(2)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美国以博比特(J.F.Bobbitt)为代表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研究使课程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围和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研究者批判泰勒原理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汤慧琍认为随着课程开发理论不断完善,其实践也在不断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关系,缺乏充分的理论论述,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比较大。(3)综述。当前实业界对业财融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其本质是要解决科技挑战,更要突破人才挑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财务人员,是职业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有所变革,课程开发应该根据学科中心、社会中心和学生中心关系,反映市场的需求。
(二)概念界定
(1)业财融合。业财融合,是指以业务活动为对象,围绕运营目标和价值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耦合,对业务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等流程进行优化和数据共享,基于价值创造目标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2)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恰当地综合处理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产品的过程。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一)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1)基于业务视角重构课程内容。基于业财融合理念调整《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打破会计课程由“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章节体系,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就是说先通过业务流程和沙盘实践了解企业业务,再学习会计核算,然后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最后进行实务操练。(2)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数字化处理课程内容。按照会计实际工作项目及业务流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知识点进行细分,运用拍摄、后期动画等技术将细小知识点处理成教学小视频,形成整门课程的微视频;并将视频、课前测试等资源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迎合实务界业财融合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实务有机融合,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与竞争力的专业人员的正确路径。同时,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能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会计实务》业财融合课程开发完成后,基于蓝墨云平台,在XX高职学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开展了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试点。经过一学期学习后,对试点班级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分析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幅提高,并且逐渐开始关注专业实务发展态势、业务流程。深入分析原因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具有以下创新点:(1)教学改革思路新。将业财融合理论融入到会计入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社会培养具有业财融合理念的新型财会人才;(2)课程改革内容新。基于业务视角将会计类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3)教育技术手段新。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将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结论
《基础会计实务》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业财融合课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进及实践提供借鉴依据,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业财融合是指公司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整合,将财务的核算与分析方法或工具,贯彻到业务运行流程中。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的运营中,深入理解公司经营现状。业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财务人员对公司业务数据的分析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以提高财务数据核算的精确度。为切实发挥财务融合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及全面性等优势特征,需从优化调整业财融合现状入手,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
一、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通过业财融合可确保财务管理成效,推动企业尽快实现价值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业财融合涉及的内容较多,工作展开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还需业务与财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尤其是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公司的业务工作,明确业务活动中的成本支出与资金流转等情况,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对业务管理工作展开提供价值参照与有效的建议。加强对业务工作的财务管控,能够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可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价值的数据信息支持,在精准经营决策的推动下,尽快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二)加大财务监督的力度。企业通过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能够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切实发挥财务监督等职能,监管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财务工作,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的问题。业务管理部门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财务等数据信息,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分析数据信息,能够明确掌握业务活动的施行情况,对所发现的存在与潜在的风险及时管控,实现了风险事件的事前预防与事中有效控制。通过对未发生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确保风险应对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将财务指标纳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范畴内,在业财融合的支持下,强化财务指标的利用价值,精准预警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推动企业稳中求进的发展。(三)加强内部控制。企业施行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对加强内部控制有着积极意义。业务管理部门在展开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数据分析方式与财务管理方式等。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时向财务管理部门反馈,经过财务管理部门分析与给出指导意见后,可作为业务管理部门调整与改进内部控制管理的依据。在业务与财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得到了持续改进[1]。
二、企业推进业财融合中的问题
(一)目标不统一。企业的业务部门受业务限制等因素影响,在工作中对市场与生产及利润等要素更加重视。而财务部门对收益与成本等要素更加关注,两部门的工作目标普遍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直接影响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成效。企业的决策层更注重财务信息,会将更多的投入在财务信息整理等方面,对企业的业财融合重要性的认识片面,直接影响业财融合的推进与财务工作的优化进度。(二)信息采集共享的进程缓慢。信息共享是影响业财融合推进的重要因素,是财务部门充分监督业务部门的重要前提,也是财务部门充分考虑自身问题,根据财务状况业务侧重点的关键部分。但企业信息采集共享工作的展开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信息设备的版本老旧。虽然企业的企业信息技术越发成熟,可满足基本工作的智能化处理需求,但信息设备的更新进度缓慢,大部分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更新相对忽视,导致信息设备的功能发挥受限,难以有效整合信息,甚至存在各信息设备间的版本不同问题,转移的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展开[2]。(三)参与度不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但实际上,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业财融合工作的认识片面,参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片面,在业财融合中无法对业务工作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决策,从而影响各部门间的关系与发展。二是在业财融合工作中,需要改进传统的方式,加强思想观念与职责理念的转变。(四)监管机制不完善。受专业人才数量缺失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都未做到绩效管理的细化工作,无法量化评定项目,导致绩效管理中的反映不够直接,促使绩效管理工作形式化,作用价值发挥受限。
三、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对策
(一)统一目标。首先建立共同愿景。企业推进业财融合工作,需要领导者创建明确的目标,根据企业情况科学制定策略,加大宣传与传导的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使其朝着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以企业的经营策略与经营目标为理论,做好财务与业务人员的未来发展引导工作。其次加强企业业财融合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指导企业的工作展开。但企业文化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规章制度与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等,加强业财融合与企业文化的整合,能够让各部门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从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目标统一上,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大业财融合的宣传力度,让各部门深入了解业财融合,以此夯实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二是积极展开集体活动,打破业务与财务部门间的隔阂,统一两部门对业财融合的思想认识。三是完善业财融合制度,从硬性方面引导各部门间的协作,以此强化业财融合的价值意义。四是作为企业的高层,应当定期了解业财融合效果,纠正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部门与战略不符的部门,以此提供业财融合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紧跟网络时展步伐的有效手段,俨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企业业财融合的信息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强企业各部门信息设备的更新配置,统一信息设备及其版本,缩短各部门沟通交流的转移处理时间。为确保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化的、标准化的作业管理模式,并且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发展,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完成企业的优化,找到最佳的运行管理模式,确保业财融合质量得到提升,展现出其运营模式的积极性。要求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人员需要深度分析、了解各种不同的业务,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以及业务收支管理、资金控制等不同的内容,统计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在业务的财务流程中,业务与财务部门应当相互配合,打通业务系统,将公司业务数据传输至财务系统中,防止出现核算错误的情况,以强化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在业财融合下进行数据处理,可统一企业的业务运行标准,提出企业实际业务运行情况的工作重点,在统一标准下确保财务核算工作顺利展开。二是在企业系统中引入业财融合软件,通过网络的开放性与时效性等特征,拓展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以此夯实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基础。随着企业财务系统的逐渐完善,领导应当分配专业的财务人员应用财务系统内的基础功能,在以往的财务系统上进行需求配置,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是企业数据流转的基础系统,应当加强对财务与业务系统的融合管理,清理各系统数据逻辑对应关系,加大数据传输软件的开发力度,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与智能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以往的人工传输,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强度,提升数据传输质量。三是加强各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对信息化设备的掌握程度,确保其能够在业财融合中直接便利的操作信息系统,从而推动企业的业财融合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综合实力。(三)加强团队建设。为提高工作人员参与业财融合工作的积极性,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调整:一是拓展工作人员的晋升渠道。完善与执行奖惩制度,通过奖励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通过阶段奖励与现金奖励等措施,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主性。从基础管理会计岗位工作人员中提拔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活力。在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的工作中,为满足企业一体化的需求,应当注重综合性管理人员的吸收,培养更多具备丰富经验与扎实理论的财务会计人员。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应当根据财务岗位工作的要求,聘请具备实际业务能力与专业财务水平及懂得专业业务核算流程的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管理会计思维与管理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以全局性的眼光处理各项工作,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的高效落实,从而有效推进业财融合。二是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强化企业的氛围,发挥工作人员的示范榜样带动作用,从而推动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团队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各方主体的需求,共同商讨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快资金流动速度,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到业财融合的价值意义。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让财务人员轮流驻守在业务部门,以端正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更新其专业的知识技能,得心应手地展开工作任务。通过每周例会或户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间的沟通,让其了解彼此接待客户与供应商的方式。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交流,彼此交换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四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教育力度。业财融合工作展开复杂烦琐,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引进新的财务人员时,可以让其在业务部门中夯实知识技能的基础,熟悉业务工作,从而为财务工作与业财融合展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企业应当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活动,请专家介入指导,将准则与规则制作成手册,并向工作人员发放,以此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业务工作情况,可以将财务语言翻译成营运语言,向运营人员简单明了的介绍财务知识,以此夯实业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基础。五是完善业财融合的绩效考核制度。找到财务与业务绩效管理的平衡点,对双方展开规范性与统一性的考核。考核的过程中,应当细化双方的任务,以提高监督效果。在业财融合中注意量化处理考核目标,直观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合理设置部门指导,在财务部门中设置业务指导,业务部门中设置财务指导,以及时发现与解决绩效中的问题,从而加速企业业财融合的进程。由此可见,通过合理选拔财务人员与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及注重人员素质考核等措施,更利于弥补业财融合团队人员的不足,从而提升业财融合团队的专业能力水平。(四)参与项目管理。企业在施行业财融合时,应当加强业务与财务人员间的沟通交流,确保财务人员充分掌握业务开展的情况。只有财务人员全面管理业务的运营项目,才能确保财务在项目应用中有效贯穿,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科学管控。企业应当尽快完善业财融合的管理机制与方案,实现资金合理配置,以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不良情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参与业务工作的主动性,使其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以确保业务分析研究工作顺利展开。财务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在项目设计与研究与预算等环节,充分了解业务运作流程与业务资金的去向,实现业务发展资金的合理分配。根据业务运行环节的实际情况,合理执行财务核算与财务分析方法,加大监管业务资金流转的情况与过程,确保业务得以规范的展开。丰富财务分析方法,制定出详细的工作程序与报告内容,从全面检视到详细分析,再到方案改进。聚焦问题并掌握问题关键,追根溯源建议向业务最前端延伸,从而实现问题有效解决。落实业财融合的全过程管控工作,包括事前准备与事中监督及事后评价等工作。在业财融合运行期间,财务人员应当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业务规范展开,从而降低业务的展开风险与成本。财务人员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专业的财务判断,跟踪项目宣传中的数据信息与资金流动等情况,做出项目履行与风险分析及合同的决策等工作,切实规避风险,预防出现公司经济损失等情况。财务人员应当总结分析项目的整体运行状况,检查与规避运营中的问题,分析项目产生的效益与成本。尤其是在业财融合流程的再造环节,首先应当加强事前审核。在业务活动开展前,充分评估业务流程,以尽快发现潜在的风险,确保业务活动制定环节更加高效准确。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工作进行,对业务活动进行营销资源与账务落地及风险防控等全方位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的意见想法,并且深入到企业发展的内部,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不同项目业务的实际需求,做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并且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配置质量较差,资源配置不够高效,在进行预算评估的过程中其出现了违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其次,应该加大在监督管理中的管控力度,以及监督力度,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切实的了解所有的业务的内部工作流程,切实地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责,对业务活动的规范性与开展效果及资源实用情况等方面做出严格的监督,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业务部门及时改进。尤其是对于业财融合中的重要业务,需采取定期抽查及实地检查或报表跟踪等方式进行跟踪分析,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沟通与汇报制度。最后做好事后评估工作。根据重要程度合理分级业务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评估各级别的业务活动。用专题分析的方式评估新开展或资源用量大的业务。用数据效果分析的方式,评估延续性与资源占用小的业务。根据该企业的发展、业务活动等内容进行事后的评估、分析,可以充分地了解不同企业发展中其业务活动本身含有的价值、意义,结合项目中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对其效益进行深度分析,可以作为业务活动是否继续进行与优化改进的有力依据。
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整合,是企业在新时期环境下加强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公司通过业财融合,可加强对业务与业务数据的整合,通过数据分析,可为企业的业务规划与流程建设等工作展开提供价值的参照。企业应当尽快从信息系统建设与流程再造及人才培育等方式,确保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都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快速占领市场,企业财务与业务必要的整改和统一迫在眉睫。外资企业重视财务管理,注重风险管控,既要在中国境内长期稳定发展,又要把财务数据分析和美国本土相统一,陆续在中国境内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广义的业财融合是业务与财务融合的简称,是指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业务和财务融为一体,从企业的整体去思考业务开展是否符合集团发展的目标方向。YMX供应商平台是中国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信息技术“三位一体”下的产物。其产生动机源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由于有美国先例,可以认为这是一个较成熟的业财融合的平台。然而,中国供应商平台的“筹备—上线—运行”等融合过程中也受诸多因素影响。
二、YMX供应商平台业财融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现状
外资企业的业财融合往往是先基于一个已经成熟的数据库基础上,由本公司技术开发或者外包给第三方开发一个可以依托的平台进行后续融合。YMX在中国先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典型的ERP系统———兼容性强大的Oracle数据库。经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协商,在满足双方需求的基础上,经过近半年的数据统计、软件开发后,把线下供应商的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搬到了线上。所有数据集成汇总于“供应商平台”。同时在Oracle系统财务模块里建立会计总账和业务明细的勾稽关系:总账=明细账之和。按照供应商分类,供应商平台会自动汇总交易额,以合同中的约定时间为限做收入总账,并通过供应商平台将订单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供应商进行检查确认。供应商应在YMX发出订单后24小时内对订单进行反馈,包括确认或拒绝订单。确认好的数据直接按照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方式关联到财务软件里“应付账款”等对应的会计科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等待财务人员收到发票后进一步确认该凭证的正确性。
(二)当前YMX供应商平台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1.融合意识尚未确立YMX供应商平台的建立基础虽然是在组织架构与人员岗位、制度与流程、系统与数据、方法与功能融合的前提下,但并不意味着财务、业务、信息三大部门的人员意识上产生了业财融合的理念和动力。在传统的企业分工合作中,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各个部门都是分裂开来,各司其职。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业务部门钻研经营,一心关注业务量指标的完成情况。认为帮助财务人员学习相应的业务知识,会让自己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浪费了时间;财务部门则看重资金安全,费用控制和潜在风险。自身不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不了解业务领域,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信息技术部门关注日常数据维护和负责项目的跟进与完成,平台的建设应用了大量信息化技术,容易陷入到财务部门IT化的范畴,导致业财信息共享沦为使用会计语言的信息系统工具。各方都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没有清晰了解和概念,导致了平台筹备时提不出有效建议,上线过程中出现错误,后期运行时遇到问题时,各个部门相互推诿,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2.平台数据的准确性不高作为电商平台,每一家供应商根据提品的不同,签订的合同必然有所差别。由于企业类型的不同,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涉及的税率也不相同。如果基础数据出错,将直接影响到每一笔订单的付款时间和税金计算的准确性。付款时间和税金计算的准确与否,还会涉及到公司的资金成本和纳税问题。外资企业大多处在成熟阶段,非常关注利润表,注意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和偏重当前盈利与风险的协调。一个企业的利润,不是单纯地来自经营利润,还有一部分来自现金利润和税务利润。虽然后期供应商在核对订单时可以提出异议,相关的财务人员也可以在系统里进行操作更正。但是,此类错误无论是对供应商造成的恶劣影响还是对财务人员额外增加的工作量而言,容错率都是零。但线下数据上传至线上,此类错误虽然出现率极低,却又在所难免。对税务利润在当期纳税时就可以发现,但对现金利润则体现为积少成多。3.平台数据的及时性不够数据来源于库房收发货数据的录入与上传,存在了部分人工录入和系统上传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失误和系统错误。数据流向和对接的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数据的不及时,将导致库房成本和公司信用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之所以要考虑控制合理的存货,就是因为存货本来就是一种对资金的占用,资金本身就有机会成本,大量的存货会导致利润的下降。除此以外,存货还得考虑它的储存成本和损耗,也就造成了费用,间接减少了利润。这也是很多企业都要求零库存的动机之一。但是如果存货太少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会发生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的可能。所以线上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于库存成本的控制。另外,企业有效的利用应付账款的方式之一就是对应付账款的按时支付。应付账款的按时支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好的信用。企业信用度的提高,带来供应商更愿意赊销货物给企业,甚至会给企业享受一定程度的现金折扣。应付账款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可以视为一项短期融资。在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之间,企业所拥有的充足资金,既可以存入银行赚取利息,也可以进行短期投资。
三、加强YMX供应商平台业财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维方式和培养专业团队树立业财融合意识
1.思维变革现代企业经营有两大目标,即实现价值最大化和满足客户需求。在YMX,管理层(尤其是美国投资方)已经对业财融合有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但在中国实行起来并形成业财融合的企业文化还需进一步推进和宣传。需要充分落实的是本地工作人员意识的转变,营造良好的融合氛围并形成融合文化。本文主要强调财务人员的意识转变。首先,财务人员要认识到财务数据只有跟业务联系起来,才拥有存在的意义。财务要懂业务,了解市场,并不是要财务去做业务,而是要知道公司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驱动因素,公司在该行业中的位置,主要竞争对手,客户、产品优劣的简单对比;了解销售模式、采购模式、渠道特点、营销方式;尤其是风险在什么地方,如何进行有效防范及处理。有效监控将公司各个业务环节持续改进,规范运营才是提升效率之本。其次,财务人员要理解“共享服务”的真正含义。所谓“服务”不是无底线完全服务于业务或其他部门,而是需要财务主动嵌入业务前端,服务于业务,加强业财协同,有序衔接。这种可以称作嵌入式财务机制,具体操作是财务深入业务流程,以加强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其工作的重心是财务往管理方向开展,用业务的思维方式展开财务工作。2.培养专业人员财务人员思维转变,理解“共享服务”的真正含义之后,首先要尽快确定自身职业规划。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意义的会计职能必将被逐渐淘汰,财务人员必须向管理会计,财务分析或者财务BP(BusinessPartner)转型,成为业财融合型的财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参与到业务中,提供财务“服务”,分析数据背后的业务。将财务分析和结果充分反馈给业务,为业务提供更多经营思路。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沟通提升和自我营销的专门讲座,促进财务人员学习更多的商业语言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通俗易懂的商业语言向业务人员讲明白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知识。再次,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或有奖问答,激发财务人员不断学习的兴趣。最后,形成专业财务团队,提高整体财务团队的专业知识、业务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水平及综合素质,包括对宏观经济、行业发展、企业战略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把这些转化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从而达到高效率的业财融合。
(二)通过有效沟通和组织培训来加强平台数据准确性
财务人员在供应商平台上判断数据的准确程度,建立在清楚知晓数据来源的前提下。如何获知数据来源准确度,要通过和业务部门及技术部门的有效沟通以及和供应商的定期培训。1.有效沟通建立快速反馈制度首先,通过会议方式来加强内控建设,针对供应商平台后续运行情况更新公司原有内控制度。通过和负责不同产品的业务分别开例会沟通,进一步了解平台上线后对于业务目标达成的优势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其次,通过日常交流方式来促进业财融合的顺利进行,无论是与业务部门还是与技术部门。整个平台内嵌一套系统完善的规避风险体系,但如果系统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反馈解决。所谓有效沟通,是一种顺畅高效的沟通,不是用财务语言向业务或技术阐述问题,而是把财务语言转化成其他部门能够理解的商业语言进行沟通。其中包括每天向技术部门反馈平台运行情况和每周向业务部门反馈业务数据情况,根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电话、聊天软件等多种方式进行双方或多方会议,做到“平时记录问题—会上提出问题—会后尽快解决”。开启良性沟通的循环模式。2.组织培训消除信息不对称培训采用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互相了解增加信任。内部培训主要是指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例如,供应商平台上有多种可供业务人员选择的付款方式:现货现款、预付货款、订金货款、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财务人员要在从业务部门处了解供应商的偏向后,根据公司现金流的要求,向业务人员推荐最利于本公司现金流需要的结算方式及备选方式。然后由业务人员再和各个供应商洽谈合同,敲定具体合同细节及付款方式。双方确认后的合同扫描件需要上传至供应商平台留档。外部培训主要是指对供应商的培训。在可供选择的日期里,财务部门举行专项培训会,由专门的培训讲师面对面向供应商讲授供应商平台的意义及具体操作方法。阐明平台上线的必要性同时,更着重解释平台上线能给供求双方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经过PPT及实际平台操作演示等方式逐步讲解,给使用者带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从而了解一体化平台带来的快捷。进而加强交易双方的信任度。
(三)通过优化操作页面和定期盘点库房来增强平台数据及时性
1.平台操作页面友好化企业业财融合的实现,都必须依托于一个平台来完成交易,订单、资金与财务的同步,便于财务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对于“供应商平台”的接受和使用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供应商平台操作起来“越简单,越友好”,人们的接受速度就会越快。所以以供应商平台为例实现业财融合,除了上述所列的思维变革、培养团队、有效沟通、组织培训之外。向技术部门定期描述平台使用感受,以便技术部门改进和开发出更“友好”的操作也是加速业财融合实现的手段之一。2.出入库单据线上流转盘点是指定期或临时对库存商品实际数量进行清查、清点的一种作业。真实准确的出入库数据直接影响到平台数据更新的及时性。电商企业的库房,产品种类繁多,出入库数量巨大。传统上的企业仓库,由于工作量太大,很难做到日清月结,每张单据的收集都会产生流转时间。供应商平台的上线,就是把传统的出入库单据由线下利用扫描枪,数据库等技术手段转入线上,以缩短每张单据产生的时间堆积。平台可以自动生产出入库单据,并按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供应商和业务部、财务部。同时数据流入oracle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匹配。财务人员可以随时在平台上进行审核,从而大大缩短了日常盘点的时间。进而提高平台数据的及时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YMX以供应商平台为依托,将经营决策落实到财务数据上,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追踪和分析,从中发现经营中的机会或漏洞,把传统的核算分析和监督逐步过渡到在业务过程中全程监督存在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加强财务管理,追求更多的企业利润,给业务部门和公司管理层及时提供准确的建议,这正是业财融合良性循环的体现,扩大了市场份额,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业财融合归根到底是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加强企业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更快更好更准地提出建议,以此促进业绩提升和增加企业利润。借鉴这种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内各电商企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海鸣.浅析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J].中国集体经济,2021(09):67-68.
[2]叶子豪.业财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山西农经,2021(05):128-129.
[3]陈文景.企业业财融合实施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3):82-83.
一、公司管理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部署营财一体化建设工作,实现了营销系统应收、实收电费账务数据及应收电费到户明细数据集成,初步满足了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互要求,打破了财务与营销的信息孤岛局面。但是,由于企业体制不同,公司所属各县公司一直未能实现营财一体化贯通,县公司仍处于财务管理的短板和末端环节,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管理的理念
随着国家层面输配电价改革加快推进,公司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公司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成本监审,这对抢抓机遇,优化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夯实会计核算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公司提出了“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更统筹、更注重基层”,把握专业集约、末端融合的集约化理念。
三、主要做法
1.着眼管理提升,明确营财一体化建设目标
(1)实现营销财务数据信息一体化,实现“财务管总账,营销管明细账”的管理目标,确保营销财务数据口径一致。
(2)建立营销与财务目录电价的同步更新机制,实现财务信息系统中标识并审核新增、变动及停用的电价码信息,及时了解营销系统目录电价的变动情况。
(3)建立财务系统与营销系统关于银行承兑票据信息集成,完成票据“收支两条线”的闭环运作,提高票据业务处理的效率以及票据运作的效益,实现票据业务与财务的高度融合。
2. 统筹规划,稳妥推进营财一体化建设
电力公司以“统一部署、平稳过渡”为指导思想,遵循“方案制定―试点上线―总结改进―评审验收”的演进路线,积极稳妥地构建县公司营财一体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进一步规范电费核算业务,完善部门间工作流程、相关制度、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确保所有一体化业务操作有章可循,提升管理效率。
3.完善营财数据集成内容
一是应收电费数据集成:主要包括电费发行数据集成、电费发行差错的处理。二是实收电费数据集成,主要包括现金缴费、应收票据、退费管理、违约金、追补电费、呆坏账核销、坏账回收等业务数据的集成。
四、特色亮点
1.历史数据全面清理
理清营销和财务之间历史数据的差异,完成期初赋值,是系统如期上线运行的关键。为此,电力公司严密组织、持续督导,强化县公司数据核对清理力度。
2.核算规则统一同质
统一的营财科目核算体系。确定客户管理对象明细、现金流量分类、税率税项等辅助核算对应规则,建立起涵盖电费发行与回收、业务费管理、电费及业务费退费、预收电费管理等营销全业务、全流程核算集成体系。
3.营财系统贯通融合
全面梳理电费及其他营业收费项目共八类,区分不同业务类型进行科目配置、分类测试,在营销系统逐笔逐户确认收入的同时,实现价、税、基金分离,并实时传递至财务系统。。
五、主要成效
1.夯实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营财一体化建设完成后,公司营财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准确性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电费相关业务的差错率逐渐下降,公司营销口径的数据与财务口径的数据基本达到完全一致,实现了财务账务与报表、营销报表与财务报表的无差异化。
2.深度优化,提高营财数据传输效率
营财一体化实现营销、ERP和财务管控3个系统间的凭证实时传递和数据联动,中间涉及到ESB和XI集成系统,对保障接口的高效稳定运行和在线监控,实现日常运维的快速响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市县一体,提升财务集约化水平
“组织结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县公司营财一体化建设旨在明确县公司在营销和财务的功能定位,规范机构设置,压缩数据传递层级,重组和规范了核心业务流程,在前期营财集成基础上,构建营财一体化运作体系。实现营销与财务的深度业务融合和流程贯通。
参考文献:
[1]卢宁.电力企业财务业务数据治理探析,《经济师》,2015.
[2]高晶.“营财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
[3]龚廷志,徐斌,李超文.营财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践,《大众用电》,2016.
[4]费韫婷,汪延德,陶风霞.供电企业“营财一体化”环境下全过程风险管理实践,《经营管理者》,2015.
[5]欧阳凤.基于县级供电企业”营财一体化”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实践,《低碳世界》,2015.
作者简介:
一、引言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餐饮行业的收入总额也逐年提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2018年餐饮业收入达42715.9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就已达到了21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8.4%)一个百分点。有数据显示餐饮行业中快餐占比将近30%。肯德基作为众多快餐行业之一的品牌,从劣势转为优势,是管理会计的运用起到了作用。管理会计具有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方法论体系,通过财务信息贯穿企业战略、内部价值链,并将业财融合的理念有效传输于各行业。对肯德基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启示,不仅可以了解该类型的跨国企业管理会计运用,更能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意义相结合,为国内相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业财融合下肯德基管理会计运用的现状
(一)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战略层面
肯德基对于基本的经营活动有着明确的战略导向,这也使得业务与财务部门必须服务于该目标,达到一致。餐饮连锁企业是指通过同样的形象、活动和管理,经营同种餐饮服务的若干个独立企业,组合为规模化经营以此盈利。再通过特许经营,可运用品牌的名声快速打开市场,发展业务不受阻碍,更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肯德基更是采取了无须加盟者选址培训等的前期工作,将已经在运营且盈利的店面转手出去。在供应链管理上肯德基采用星级系统对供应商实施了一套标准化的评估体系,现今肯德基食物原料与包装原料大都来自国内,对供应源本地化肯德基不仅使国内供应商与各农商户联系整合规模经济,而且还带入一批国外供应商在国内发展产业种植原料。这些供应商基本都由总公司确定,如鸡肉、调味品等,保证了品控。
(二)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战术层面
战术层面更注重方法的调节,细化了方法的运用。肯德基在一开始没有太大的优势,作为一个快餐品牌,讲究便宜与便捷。然而肯德基的定价使得一顿要二十多元,与普通的炸鸡和快餐店的十几元套餐价格有着明显的差距。为了打破局面肯德基通过价值链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稳步发展。其中一套CHAMPS冠军计划,正是价值链优化的体现,C指整洁美观的餐厅,肯德基的形象深入人心,店内常有工作人员清扫,H指热情友好的接待,与“微笑服务”相关联,A指准确无误的供应,M指优良维护设备,资源合理配置,P指高稳定供应,S指快捷服务,无论是堂食或外送都体现了该点。肯德基所属公司也有很多其他品牌,在某些材料供应上体现出多品牌的组合的协同效应。以及肯德基的顾客满意链分析,是对经济业务的分析,种种措施体现出财务与业务人员都需了解对方数据才能比较分析问题。
三、业财融合下肯德基管理会计运用的启示
肯德基在经营中使用的方法,可分为战略与战术两大块。从战略层面切入,成本动因分析为着重点,价值链与经营预测体系则是战术层面细分下的有效工具,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讨论。
(一)成本动因分析
从战略驱动因素中的结构性成本动因下分析,肯德基这类快餐连锁企业运用扩大生产规模使单位成本下降,在实际经营中又有学习曲线的推动,达到规模经济的现象。再者企业无论是为了成本还是宣传,从资源获取、食材源头进行整合。还有自我的定位,店铺的选址,常常可以看到肯德基与麦当劳总是相邻而建,作为定位相同的企业麦当劳在前期会做大量的市场调查,肯德基实行跟进策略从而省去这些成本。
(二)内部价值链优化
财务是企业内部的重心,负责对价值的信息传输,管理会计中内部价值链分析是对企业中有无增值行为的排查,或实施产品差异化增加吸引力提高竞争和附加值。餐饮连锁企业从采购开始,再至验收到进入库存开始生产继而销售,这五大环节最能体现内部分析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在采购环节执行分级定价方案,对采购计划预先控制,了解市场知道价格走向。确定验收标准,要求责任人如货物数量质量的检查等。仓储对餐饮企业尤为重要,良好的盘存制度可反馈给使用者合理的报损率,从供货程度上分析供应速度,侧面反映市场的走向。做到更规范化的存储。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作业来决定发放、加工的运作,控制成本支出,算出净料率废品率再进行比例调整。针对各个季节原材料价格的区别调整出品价格以稳定毛利率。销售环节中对菜品畅销与否进行调整或停售,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对收款和每日账单严格审核提供更为标准详尽的财务依据。
(三)应用经营预测体系
管理会计善用情景分析,5C分析法被广为关注。5C为公司、竞争对手、客户、合作者和业务氛围的缩写,这里我们分析顾客条件下的量与消费预测。在快餐行业下,顾客量是决定成败的第一指标,成熟的快餐企业会每年进行估算,从成长期到成熟期到衰退期,增长比例会有不同。顾客的平均消费也是如此,消费者年消费水平的递增,导致人均消费额的增长,融入理性成本控制合理预测人均消费额,决策也应根据变量调整。从而设定未来期限的目标,下达给业务部门,更为合理人性化。
四、总结: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2014年10月至今,财政部相继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企事业单位实践管理会计提供了依据。对电信企业而言,如何充分利用并贯彻财政部文件精神,在现有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由点及面,自上而下,构建具有电信行业特色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意义深远。
一、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搭建的政策背景及内在需求
(一)政策背景
2014年10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指导意见》在阐述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并明确了体系建设应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四个方面加以开展(见图1)。其中,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
2015年12月,财政部下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时隔半年,2016年6月,财政部正式下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指引的角色定位: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指导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见图2)
(二)内在需求
从行业发展看,收入方面,网络质量提升、高流量业务快速发展,电信业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语音业务方面,语音收入降幅逐渐放缓,但是仍有刚性需求。成本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升级换代,网络成本逐步下降,电信业提速降费成为常态。用户需求方面,高带宽需求越来越大,移动数据流量也将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发面,中移动在4G业务中取得了先发优势,但伴随中国电信和联通大力发展4G业务,行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从内在需求看,随着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化,资源投入压力日益增大,原有相对粗放的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电信运营商需要以精益化管理为抓手,搭建低成本高效率的\营体系,而精益化管理的实施则需要管理会计数据作支撑,从量化的角度客观地衡量价值和风险。
以中移动为例,“十三五”战略规划下,中移动以“十大重点工程”(见图3)为抓手,推行“战略―资源配置―行动计划―考核―反馈调整”的闭环管理,通过集团总部牵头、上下联动的有效执行,将“大连接”战略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明确资源保障,建立战略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战略落实的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战略执行的端到端闭环管理体系。那么,财务部门如何融入业务一线,发挥自己在闭环管理中的作用,值得深思。
二、电信业管理会计职能与目标
(一)管理会计职能
(1)决策信息的融合职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接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多式多样,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预算、收入、成本、内控、风险等),也包括宏观政策、行业政策、财税政策、市场经营情况、消费习惯等非财务信息。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组织层级复杂,部门职责清晰,岗位分工明确,如果分头汇报,各部门仅仅从单一角度向上传递信息,出发点不同,势必将管理层置于信息的海洋中。管理会计则能够有效融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多角度、多维度展现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为管理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有效避免管中窥豹的情形。
(2)决策信息的支持职能。除了信息的碎片化特征外,信息本身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也对管理层的决策至关重要。管理会计通过全流程的信息的分析、删选和融合,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支撑管理层了解企业全貌,掌握市场动向,明晰政策动态,进而基于可靠的信息做出决策。
(3)经营活动的管理职能。管理会计是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但是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仍然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督。电信运营商目前涉足的业务领域极具多样性,如何通过政企、市场、投资、维护的角度或者从产品、客户、营销和网络运维的角度去做好信息归集与使用,管理会计的经营管理职能有待发挥作用。
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前置到业务一线,通过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资源投放与预计目标之间的差异,提出改善经营活动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
(二)管理会计目标
根据管理职责,管理会计分为面向公司战略的管理会计和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
(1)面向公司战略的管理会计。围绕公司战略,制定经营业绩规划,对企业发展所需资源进行筹划,优化资源配置,并以经营绩效考评为抓手,确保公司战略规划的达成。
(2)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业财融合是把传统的相对割裂的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体系,通过业财驱动关系,依托业财系统自动对接,实现业务、财务信息的超细颗粒、超细匹配的业财信息归集和融合管理体系,支撑管理会计信息需求。通过以具体的业务活动为管理对象,通过深入业务前端,细化整合业务和财务信息,为业务活动在价值提升、风险管控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的全流程支撑。
就中移动而言,“十三五”规划下的“大连接”战略对资源配置、战略落实、绩效考评等已有清晰的规划和指向。因此,本文考虑,利用业务与财务数据信息之间的驱动关系、因果关系以及丰富内涵信息,通过加工、计算和整理等,形成满足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和数据报表,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支撑依据,进而推动十大工程的顺利完结更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所指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促进业财融合,助力业务发展,实现持续财务支撑和动态业务优化的统一。其中,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和前提,管理会计是业财融合的产出和应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思路
本文笔者认为,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理论学习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如要在财政部指引体系的政策背景下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前期的理论学习必不可少。
管理会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缺乏理论基础必定无法长远,也无法带来预想的经济效益。电信运营商如要缩短在实践中探索的时间,势必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管理会计的实践活动以扎实的理论体系为前提,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才能将其核心思想、方法工具等与电信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
(二)政策研习
从《指导意见》到《基本指引》,财政部作为我国主管会计工作的政府部门,近几年大力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为企事业单位践行落实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尤其是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三大运营商来说,应当与时俱进,将政策学习作为构建具有电信业特色管理会计体系的路径指引。
(三)体系建设
如何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体系下,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是摆在电信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基本指引》出台后,电信运营商应考虑结合当前财务工作的架构体系,搭建自己的基本指引,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将指引体系建设作为推行管理会计的先行者,一方面可以形成向心力,明确管理会计工作落实的目标和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基本指引的统领作用、应用指引的指导作用,规划工作开展路径,同时做好管理会计实践和应用的推广工作,以点带面,从下至上输送优秀成果。
(四)系统构建
相比一般中小企业,电信运营商在客户关系管理、业务受理平台、网络运维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税务管理系统等方面均较为完善,且形成了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集成。电信运营商应该考虑如何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互通,更好地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融合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五)人才培养
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综合型人才的加入。一方面,需要有一般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了解电信运营商在财务核算方面的基本常识并对业务知识和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将管理会计理论和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进行结合。考虑,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复杂性以及收入、成本的独特性,因此,电信运营商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优先从内部培养入手,通过CMA考试、定期培训等形式提高有志于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四、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目前企业会计工作依然将重心放在财务会计,财务人员并未及时转变角色和思想,仍将核算和报账(审核)作为财务工作的全部。财务人员极少运用管理会计的思维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将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后置。因为出发点不同,对于业务和方案等理解上势必存在不同,在业务和财务的交叉点上,因财务人员的滞后评价(或因为业务部门的滞后协商)极有可能造成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矛盾且容易错失决策的最佳方案。在基本指引的基础上,搭建应用指引并形成可共享的实际案例,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不失为可行之举。
(二)应用方向
以中移动为例,基于前期对多维度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全过程标杆体系等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可在调研及试点推行基础上,对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对标管理、价值链背景下的成本控制与部门间合作等工具方法进行预判和评价,制定具有中国移动所属电信行业的行业特色的应用指引。面向关键管理应用专题与场景,做到嵌入业务运营的端到端全过程。
实践案例方面,可在基本指引的框架范围内,在应用指引的具体指导下,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结合IDC、ICT、电子渠道、营销案等业务活动的管理特点和实践工作需求,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提炼、总结具有电信业特色的管理会计应用案例,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三)应用案例
IDC(International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具备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Internet接入能力的电信级数据机房,以丰富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应用资源向各类客户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主机托管、网络接入及增值业务等一整套信息服务。在宽带中国、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IDC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为更好地以业财融合为基础进行管理会计应用的理念,本文未考虑前期的投资建设期,而以IDC项目的业务流程为例,结合财务作用进行阐释。IDC项目的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
在当前的业务流程下,责任人基本为政企客户部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等。即使在收入确认环节,也是依托于ESOP系统,根据报表进行入账确认;如存在录入滞后、错误等情况,收入确认势必存在问题。尤其在营改增情况下,在业务洽谈、合同签署和业务受理等环节,如忽视税务风险,在后期计缴税金、专票开具等工作中将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基于业务流程,财务可在以下业务流程中进行融合和前置,做好风险管理、价值评估的工作。
(1)业务洽谈。根据洽谈环节客户的需求(产品/服务、数量、金额等),运用价值评估模型,做好效益评估,避免业务部门单从收入视角考虑效益的情况。
(2)合同签署。在合同管理员的审核基础上,嵌入经办会计(政企会计、税务会计等)的审核环节。
(3)业务受理、收入确认。在业务受理或收入确认的环节,经办会计应对录入的准确性和收入分摊的及时性负责,做好系统数据与合同内容的稽核匹配工作。
(4)资金回收、欠费催缴。借助系统平台,对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进行提示,从资金的时间价值角度出发,做好资金回收和欠费催缴的通报考核。
(5)坏账确认。IDC主要面向政企客户,即使账面已确认坏账,仍应做好资金的追踪回收工作;同时,针对产生坏账的客户,建立全集团信用库,纳入后续业务关系的考核之中。
五、结语
本文在政策背景、内在需求、职能与目标的阐述基础之上,引出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思路,并以中移动为例,提出后续可能的应用方向。如前所述,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作为始终走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前沿的国有大型企业,电信运营商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角色转变,从而更好地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反哺财务的协同精细化管理模式,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谭洪益.新常态下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12).
[2]季光伟.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5(1).
[3]李晓燕.关于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5).
一、什么是“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指的是财务部同其他业务部门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打破原来部门各司其职的现状,让财务部参与到业务部的数据分析过程,其中涉及业务经营活动内容,以此提及科学的、合理的建议。业财融合,作为财务部门业务延伸,帮助部门价值链重构的一种方式,是财务、业务、信息三者融合的重要表现。就2018年的中国会计研讨会上,便有提及业财融合的概念,目的是帮助指导老师参与到教学创新与教学变革,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业财融合的好处在于,能利用会计实践教学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会计职业定位,并努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工作,以此增强学生的业财融合能力,避免学生在岗位就业中,存在财务不知、业务不懂,无所作为的尴尬处境。[1]
二、为什么要进行“业财融合”
(一)内因: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企业管理扁平化,岗位规模与业务内容的拓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多,管控意识遍地开花,业财融合能帮助企业增加其利润渠道。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寻找到发展契机,就务必要学会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水平,继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财务到业务是日常管理的步骤,只有从源头加强与实现开源节流,方可优化各流程,了解到成本与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方便知道后续工作业务开展的内容。
(二)外因:新技术应用的外在推动
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是现代管理职能改变的关键。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节省企业成本,优化企业系统,特别是企业各类数据工具的使用,使得信息化系统能符合各类标准、各种用途的数据报告。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
(一)强化沟通能力
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不同于业务员是为了公司业务着想。会计人员是实现业务与会计连接的基础,只有强化业务人员的交流,掌握同其交往技巧,方可实现业务与会计之间关系融洽,解读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概念。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将是财务部、业务部掌握实用信息,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基础。
(二)提升专业能力
财务会计隶属于报账型会计。会计人员依据业务内容记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出具会计报表,要完成基本的对账与核算工作。仅对其基本账务处理、财务核算等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管理会计隶属于经营性会计,其主要职责是会计决策、会计考核以及会计控制等,注重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会计人员务必要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精通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管理会计报告和分析、内部控制等管理会计专业知识。业财融合的好处在于,财务是业务晴雨表,业务是财务发展的重要表现。会计人员只有主动参与到管理会计之中,方可了解行业会计的发展情况,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掌握对行业的预测能力、战略定位能力、风险投资能力与管理咨询能力乃至税务筹划能力等。[2]
(三)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业财融合同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紧密联系的。业财融合通常是基于财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符合企业常规的流程,实现数据与信息的整合工作。会计人员只有不断适应行业的发展,方可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一方面,会计工作者加强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技能的工具,而不是被现代技术所淘汰。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便能在技术交融过程中积极进取,让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让自己在会计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
(四)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基于业财融合的角度分析,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销售业务活动范畴,是为了支持业务的有效开展。业务人员能准确应用财务信息,并得到相应的财务支持与帮助。就实际处理来看,财务部与业务部通常是无法互相理解,由此,有必要进行“业财融合”。让财务知识融入到业务管理之中,好处在于:第一,促进财务部与业务部之间的理解,避免各自为政的情况;第二,财务部说服业务部改进工作内容,是其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3]
四、“业财融合”理念在本门课程中的体现
(一)企业经营及会计核算实操训练课程设计
本课程较好地将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融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主动参与其中,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融合。就整个实践来看,学生务必要亲身经历,按照自身的角色扮演,来负责市场营销、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多项管理的职责,并完成相关任务。通过业务运营、财务数据分析、财务决策分析,学生能感知企业管理的流程,比如企业的原材料投入、产品产出与产品销售等。从学生参与培训的角度,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营销状况等。实践过程中,逐步检验学生的财务能力,比如资金运筹帷幄能力、财务账单处理能力,乃至对整体公司的运营掌握能力等。学生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势必能提升其自身的决策能力与风险把控能力,乃至是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本课程主要是实现从教学生学习会计,到学生主动去掌握会计知识,获得会计技能。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业务处理基本流程,实现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引导学生从经营管理层角度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数据。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逐步创设良好的环境,方便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能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熟知业务内容与业务流程,乃至企业的价值链,较好地解决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回归现实工作情境,才能体现“业财融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
(三)学生通过岗位分工,明确相应的责任
通过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企业工作中能担任出纳、总账会计、财务经理等职位,就此类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与了解业财融合的益处,同时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就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将课堂逐步延伸到实训公司。
(四)加强仿真实训,提升业财融合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专设采购部、宣传部、财务部、人事部、资产部等各部门,学生凭借自身的兴趣,参与到工作中去。同时班级成员将依据部门划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各司其职,并在模拟岗位上担任自己的岗位职责,另外岗位实施轮岗制,让本专业所有学生更加全面地关注各部门岗位职责与岗位细节。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能在其岗位工作中,了解到自身职责,并逐步掌握岗位实践技巧与方式。与此同时,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新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知识,解决过去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感受到不同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能力与职场适应力,以此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4]
(五)细化部门教师指导流程
1.采购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采购部经理以及采购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采购部经理制(修)订《采购部岗位职责》、《采购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采购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4)指导采购部人员进行商品询价工作;(5)在资产部对商品进行编号前,指导采购部人员完成商品定价工作;(6)指导采购人员填写费用报销单,做好费用报销工作;(7)对采购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2.销售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销售部经理以及销售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销售部经理制(修)订《销售部岗位职责》、《销售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销售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4)指导销售部经理制定本学期销售计划以及销售实施方案;(5)定期核查销售台账、督促销售人员做好商品入库以及出库登记工作;(6)每月末指导销售人员对存放于销售部商品进行盘点清查,指导销售人员编写盘点报告;(7)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已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3.宣传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宣传部经理以及宣传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宣传部经理制(修)订《宣传部岗位职责》、《宣传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宣传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宣传人员拟定本学期宣传活动方案(包括宣传时间、活动形式、活动具体内容);(5)指导宣传部人员做好宣传活动的实施和总结工作;(6)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4.财务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财务部经理以及财务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财务部经理制(修)订《财务部岗位职责》、《财务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财务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财务人员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以及期末结账、盘点等工作。(5)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5.资产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资产部经理以及资产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资产部经理制(修)订《资产部岗位职责》、《资产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资产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资产部成员对新品进行编码;(5)指导资产部人员对直销组库存商品进行月末盘点,并编制盘点表;(6)提醒资产部人员盘点时注意清查货物的保质期,如发生赔偿责任,协助资产部人员对责任进行划分;(7)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6.人事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人事部经理以及人事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人事部经理制(修)订《人事部岗位职责》、《人事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人事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教师协助人事部人员不断完善岗前培训PPT,并做好实训人员岗前培训工作;(5)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7.监管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监管部经理以及监管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监管部经理制(修)订《监管部岗位职责》、《监管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监管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监管部人员做好监管部相关日常工作;(5)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8.手工账实训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手工账实训部门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教师指导实训部工作人员做好实训人员小组分工(4人一组),并选出每组组长;(3)指导教师负责制作手工账实训PPT、并做好手工账实训培训工作;(4)协助实训部人员做好手工账的检查工作;(5)指导实训部人员做好实训部相关日常工作;(6)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综上所述,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教育将掀起一场革命,高职教育要想在这场革命中把握机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则需要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来实现。在改革的过程中,应与业财融合趋势相结合,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型”队伍,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使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全能型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2]梁庆海,刘桂涛.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人员转型思考[J].财会学习,2018(20):94-95.
[关键词]民族高等院校 理财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大学梦”,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没有经济收入、经济承受能力普遍较低, 家庭经济状况不一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在民族高等院校尤为突出。民族院校具有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贫困生多等特殊性,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各民族学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差异明显,所以针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理财观的研究,正确指导民族院校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对有效地开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理财观的内涵
理财观是指个人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 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大学生理财观是大学生对钱财使用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对其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其价值观、金钱观、劳动观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的理财观念直接决定了家庭、社会的理财导向,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我国百姓的理财观仍处于启蒙期,如何使理财行为成为国民的习惯,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观教育势在必行。
(2)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性质上仍然继承其阶级性的特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此基础上,民族高等院校更加肩负着培养政治可靠、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任。因此,民族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紧紧围绕“维护民族团结、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立校之本,更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统一性和融合性,通过二者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满足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 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1)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学生经济来源单一。根据我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家庭供给占92.32%,国家的奖助贷占5.64%,勤工俭学占10.41%,后几种经济来源途径与家庭供给相互交叉,总体上看,学生的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家庭的供给,“开源”的途径较少。
第二,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更加多元化。据调查,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品等)仍占较大比重,约为60%-80%,人情消费(包括朋友聚会、谈恋爱等)比重有所增加,约占20%-40%,更有甚者达到60%以上,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用于从业、技能考试的费用在逐渐增加,但是在书籍等传统学习用品方面的消费却在逐渐减少。
第三,大学生消费缺乏理性,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消费缺乏理性,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在高科技产品、服饰、化妆品等方面存在攀比消费和浪费消费的现象,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形成冲动消费,导致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成为“月光族”。
第四,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理财知识匮乏。在我校的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会将每笔花销记录在账本上,争取每个月有一定的结余,但当问及如何理解“理财”,却少有人能回答,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知识严重匮乏,理财观念淡薄。
(2)深入探析造成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原因
第一,社会因素。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正处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大,社会上不良的消费观以及价值观,都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形成了大学生扭曲的消费心理。同时,在现行社会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缺乏独立理财的环境。实际上,在大学里打工的学生比例还是比较少的,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很难独立理财,更难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关键词】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对策分析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第三方支付、余额宝理财平台、P2P 网贷、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让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商业银行要充分通过互联网金融来提升资源配置率、简化操作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积极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1 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
1.1 互联网金融运作的主要模式
通过对业内相应商业模式、商业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可以将互联网金融分为如下六大模式:
1.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用户规模增长迅猛
据艾瑞咨询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网民渗透率达61.3%,而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居民收入提高、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制度的完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以余额宝为例,截至2014年6月30日,用户已突破了1亿。
(2)交易规模持续倍增
据艾瑞咨询的消费金融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以余额宝为例,截至2014年6月30日,规模高达5741.60亿元。
(3)产品种类日益完善
2013年互联网金融开启元年,余额宝、阿里小额信贷、比特币和京保贝等金融产品的上线,再加上P2P信贷、移动支付等互联网产品的日益完善,对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延伸,符合用户不同的金融需求。
2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支付收入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 能够进行互联网与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和受理、货币汇兑、银行卡收单等大量业务的支付,严重影响银行中介业务的收入。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达16万亿元,移动互联网支付结算系统正快速蚕食传统银行的垄断地位。
2.2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格局
P2P具有快捷、方便、无需抵押等优势,给投资者与筹资者搭建平台,可以解决当前我国个人、中小微企业贷款等困境,近年来备受外界的关注而迅猛发展。据中国产业洞察网了解,2014年上半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157.2亿美元,贷款余额为77.85亿美元,有1184家平台、18.9万借款人、44.36万投资人。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后起之秀,P2P 正在分流银行的融资业务。
2.3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
首先,对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分流,以脸谱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和P2P网贷平台合作,转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与传递形式,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高等难题,避开银行,符合草根阶层的融资需求。其次,对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格局的改变。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406.6亿,同比增速64.1%。
3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建议
3.1 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互联网理财产品
虽然各种“宝宝产品”短期之内难以撼动银行存款,但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存款额。基金公司与银行联手打造的“类余额宝”产品能够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竞争,迅速争夺用户。依托数据挖掘和信息平台,借助银行自身优势,以客户的实时需求为导向,加强中小额度的理财产品的创新开发,并充分进行线上线下理财渠道的融合,进而降低用户对互联网理财平台的热衷度,进而对银行竞争压力进行有效缓解。
3.2 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拓展多元化的便捷支付渠道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银行应加紧布局网络支付渠道,加大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银行客户端开发、升级和完善,融合移动生活、支付结算、金融服务等多元应用,进一步提升交互式营销水平与客户体验。同时,加强和第三方合作共享资源,如和三大移动运营商、手机厂商合作,推出“手机钱包”等业务。
3.3 打造银行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在线金融服务
打造银行综合服务平台,满足用户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需求,充分利用用户信息资源,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金融超市、在线融资等网络业务,推出基于互联网应用且符合个人、企业需求的创新金融服务。同时,充分分析、挖掘和利用客户信息,更好的开发出针对性强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金融的对接融合。
3.4 加强多方位合作,竞争中求共赢
首先,加强管理银行的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效控制风险,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其次,对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通全流程的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信息流、资金流服务与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再者,联手搭建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发掘新用户群;第四,联合小贷、担保、租赁、基金、证券等金融服务商,汲取淘宝的成功经验,搭建核心商务平台,实现和客户群的联动和融合。
3.5 基于顶层设计重塑银行业务流程
基于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重新塑造业务流程,建立便捷、高效、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形象。以银行业务的网络化、电子化为手段重构服务体系,实现组织扁平化管理,简化业务操作方式,减少贷款、信用卡等业务的审批环节;进而提升组织效率;加强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整合客户存款、贷款、支付、理财等数据信息,对用户的消费习惯、投资偏好等进行总结分析,进而更好地提供针对性的优质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琳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商Business, 2014(19).
[2]张惠.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5).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互联网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市场参与者及金融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消费者也因此取得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与金融业的不断渗透,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互联网活跃用户不断开拓。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7.10亿,上半年新增21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1.7%,比去年年度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类应用持续增长,互联网理财用户和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12.3%和9.3%。各大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对大众理财产品的不断补充,“一站式”服务理念的持续推广,场景化的设计理念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2.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突破传统业务模式,在现阶段主要围绕这六种模式:金融业务网络化、大数据金融服务、第三方支付、P2P、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和众筹,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是第三方支付上,客户通过这个结算方式有了全新选择,不但拓宽了购买渠道,而且不再受限于传统金融机构。与此同时,保险、基金等行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创新结合共同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潜在客户。第二点是P2P网络借贷上,由开始单纯依靠中介服务平台提供各种信息到之后与担保机构的跨界融合,使债权的买卖转让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3.交易成本逐渐减低。就办理银行基本业务而言,现阶段人们越来多的会选择通过网上银行交易,简单易懂的操作程序使人们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完成。这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还能省下一些额外的手续费用。再者,像每个月的水电费人们也无需到营业网点人工缴费,除了直接卡上扣款外,还可以通过小区微信水电费公众服务平台办理即可。银行等金融机构只要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设备上投入一定资金,就可以减少不少的柜台人员压力以及网点的建设投入。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全新的模式深得人心。在此背景下,我??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受到了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理财产品种类多样。现阶段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理财产品发行量和业务范围方面。从产品发行量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需求市场较大。2014年全国银行发行理财产品66512款,2015年发行数量上升至77860款,仅2016年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发行理财产品97636款。从业务范围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业务范围从发展初期到现在已得到很大拓展。现今的产品业务种类不再单一化,而是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分成各类,比如有按投资期限分类的产品、按是否保本分类的产品和按投资渠道分类的产品等。在投资期限方面,中长期理财产品占比持续增加,而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期限相对灵活,这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一定冲击,但与此同时也激励商业银行在投资期限上再作创新。
2.理财业务竞争激烈。随着当下各个商业银行陆续推出各式各样的个人理财产品,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在不断创新理财业务,导致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近些年的发展态势良好,各个银行都希望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加上近几年商业银行受到“降息”政策影响,这又给各商业银行间增添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对于银行业发展理财业务的监管比较严格,相关政策更完善,因此受限程度较高,而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其创新个人理财业务的途径更丰富,这对商业银行而言无疑造成了很大威胁,加剧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压力。
3.理财产品品牌效应明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同一般的产品发展情况相似,会根据产品特色树立品牌效应。品牌效应的影响使得该理财产品辨识度更高,更容易被客户信任,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忠实客户。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效应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中发展较好的产品会削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效应。如余额宝、活期宝、理财通等著名互联网金融企业产品不仅知名度高,而且发展态势良好时收益率较商业银行高,这无疑将削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管制尚不完善,于是不少不法分子钻漏洞欺诈客户资金,相比之下,我国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上的监控更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不安全性增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效应。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得到蓬勃发展,与其发行产品的创新力度有着密切关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种类丰富并且收益高,这些优势建立在其不断优化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更低的业务成本上,再加上互联网发展理财业务限制相对较少,使得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度更高。而纵观目前各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尽管做了创新,但从服务内容、功能等地方都如出一辙,缺少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吸引力,并且含技术量不高,客户难以准确选择针对性的产品。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营销模式滞后
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使银行获得更多的销售途径,近几年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量在不断上升,但仍没有突破性进展。一方面,由于缺乏预期收益,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推广理念较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导致销售平平。另一方面,销售团队建设的滞后性,无法一时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很难达到吸引客户注意的目的。据统计,2009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50%以上,2013年突破17万亿元,2014年达23.3万亿元,2015年达31.2万亿元。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理财产品以更低风险,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开来,与互联网金融相比,落后的营销模式使得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客户体验不佳
由于传统的金融业对于资金流动性存在数量和期限上的限制,客户体验不佳,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金融更具透明化和人性化,方便、灵活、快捷,同时,信息的更具对称性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处理业务交易成本更低,从而给予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第三方支付为例,这一业务已经包含甚至于覆盖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学费缴纳、水电费代缴、转账汇款、理财投资等一站式服务使得第三方支付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四)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我国国情、制度、政策与别国不同,在银行业的管控上也大不相同,我国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在发展初期阶段,这与我国整体的金融行业环境离不开关系。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遭遇大大小小的限制,尽管在个人理财产品和业务上不断改革和创新,但纵观当下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存在“行政色彩”。一些银行在趋势引导下忽视了为客户服务的初衷,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在整体金融环境和服务体系背景下,各个银行的分行往往需要根据总行推出的理财计划进行工作,按部就班,更别提在理财业务和服务理念上的创新,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四、对策建议
(一)创新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想要发展好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首先应调整传统理财产品的结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往往风险更大,对普通客户而言门槛较高并且风险承担能力较差,而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对高端客户而言达不到理财的理想目标。因此,银行可以抓住这点多研究保本收益类与高风险类相结合的理财产品。其次是普惠金融的理念创新。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以中小客户群为中心,与基金、保险、投资等金融公司互相合作,打造低风险、较银行更高的预期收益、门槛低、资金流动性高等特点的理财产品,使银行流失了不少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这样的理财思维,努力创造出像“余额宝”、“活期宝”这样适合大众的理财产品。
(二)提升服务
面对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局面,短时间内对产品的多样化发展难以实现,这样银行的服务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尽管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但却缺少了与消费者的正面沟通和服务。因此,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可以在提升服务上多做努力。首先,在业务程序上,商业银行应合理简化操作流程,这既能降低银行额外的成本,又能节省客户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其次,在服?渣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4.html" title="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上?银行应定期对理财专业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和检查,保证理财专业性。最后,在服务宣传上,良好的宣传是成功的一半,银行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线下的各个商店推广自身理财业务,有针对性对不同客户打造不同产品,加深客户认同感,转变客户对银行的服务印象。
(三)调整策略
商业银行应牢牢抓住互联网金融平台已有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借力发展自己的产品品牌。一方面,银行可以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关键还是因为其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和数据整合分析的先进技术。因此,银行应运用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客户服务,缩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压力,设计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并运用到管理监控上。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企业逐渐往互联网金融过渡,特别是中小型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能够在更低成本下,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客户进行投资消费。商业银行应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这些优势,线上线下共同经营,发展自身业务。
(四)加强合作
当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尽管银行推出越来越多创新型理财业务,但同质化严重。互联网金融平台拥有成熟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大量客户资源、优质化服务体系、专业的理财团队、完善的风控机制等优势,是传统商业银行可以紧密合作的对象,通过双方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共赢。当然,商业银行不仅可以与电商合作,也可以发展与线下热门行业的合作。除了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汽车、房地产也都是商业银行可以合作的对象,通过这些机构对于银行拓展个人理财业务,使其更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引言
汽车金融是指汽车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和经销商提供的资金支持,截止到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成长性和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图12008年中国汽车贷款比例与其他国家对比图
如图1所示,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而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贷款购车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金融服务是汽车产品流通和消费的剂,对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大家消费观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汽车金融自身的不断完善、发展,贷款购车的比例将逐年升高。而对车企来说,汽车金融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销量,本身的利润也很可观,再加上经营多元化等方面优势,将被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看好。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相比,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在经营品种的开发方面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对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完善具有积极作用。
2.国内外现状分析
2.1国外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国外汽车金融完整的服务具备三项职能:第一,为厂商整合销售渠道,提供市场咨询;第二,给经销商提供设备、库存等融资;第三,为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
2.2盈利模式现状研究
2.2.1汽车融资租赁式增值盈利模式
汽车租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融资租赁(如图2),另一类是经营租赁,即有“融资”与“融物”之分。
汽车融资租赁在汽车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让消费者先取得汽车的使用权,然后每月付租金,在租赁期满后一般要购买设备的所有权。
2.2.2汽车金融投资理财式增值盈利模式
汽车投资理财业务是以汽车消费为目的专业性投资理财服务(如图3)。
图3 汽车金融投资理财模式操作流程
3. 国内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汽车金融服务是一个规模大、发展成熟的产业,有着多样化的服务类型。如价格浮动式、投资理财式、以旧换新式、公务用车汽车金融服务等与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大众化的金融服务相比,汽车金融服务较为复杂,它是围绕汽车销售而展开的。
当前我国汽车金融业务开展主体包括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 是指: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为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3.1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余额743亿元,股份制银行余额311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余额 318亿元;国内汽车和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短期融资券217亿元,中期票据20亿元;以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已试点发行19.9亿元。上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业务开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仍显欠缺。目前我国汽车贷款比例低于20%,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3.2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
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该业务的主体主要涉及银行、汽车经销商、汽车集团财务公司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图4是我国自1998年到2008年以来的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井喷阶段,冷却阶段,专业化发展阶段。
图4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状况
按照各主体在信贷业务过程中所承担职责及与消费者关联度的不同,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盈利运作模式可以分为3种:以银行为主体的直接模式,以销售商为主体的间接模式和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直接模式,一般性的业务操作流程如图5。
图5 国内汽车金融消费信贷服务操作流程
3.2我国汽车金融资产证券化现状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起步较晚,2005 年 4 月 20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后,才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性质、结构安排、各机构职责、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等各项内容作了初步规定。
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而且资金成本比较高,还不稳定。第二,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第三,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了业务开展和产品开发。第四,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担保问题比较复杂。
4.对策研究
2008年以来,国家已经先后出台《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等政策,给汽车金融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
其次,应鼓励汽车金融与汽车产业进一步融合。
第三,应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汽车金融业务法规,降低贷款成本。
参考文献
[1] 杨波.我国汽车金融盈利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7
[2] 栗勤.汽车信贷市场的问题与出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4, (4)
[3] 周昭雄等.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模式比较分析[J],工业技术 经济,2005,(9)
[4] 王艺明等.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发展与完善的对策[J],农村 金融研究,2004,(6)
一、引言
理财业务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称谓,欧美国家通常叫金融规划服务或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和台湾通常叫财富管理服务。之所以称其为理财业务,主要源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在国内第一家开办这项业务。这里的“理”可以当形容词理解,可以理解为理性地管理财务,不但要办理,还要有理性,理性地防范风险。所以我们把它叫“理财业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理财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因此理财产品的发展也更受人们的关注。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活动。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理财业务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现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客户或者客户群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规划、资金管理、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化、个性化的一种服务方式。它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即针对特定客户群体个性化的金融需求,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与交易方式的组合与创新,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的综合化。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金融时报年报显示,2008年工行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19373亿元,比上年增加8186亿元,增长73.2%。其中,全年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342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7倍,在同业内的表现遥遥领先。中行发售结构性理财和委托理财产品565款,人民币理财积极创新,外币理财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建行发售“利得盈”、“乾图理财”、“建行财富”等各类理财产品共计910期,发行金额4289亿元,较上年增长3636亿元,增幅55.7%;其中全年销售的个人理财产品3838亿元,是上年的5.17倍。
2008年,针对股票市场低迷、客户理财需求变化的趋势,各家银行及时调整银行类理财产品研发策略,收益稳定的避险型理财产品成为主流。工行去年加快了投资于票据、债券、信托贷款等工具的低风险、收益稳定型理财产品推广步伐,适时推出了“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票据投资理财等新产品。中行则推出23期183.40亿元的中银货币市场增值理财计划,重构“中银平稳收益理财计划”。
就银行将理财业务的重点转向风险较低、收益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短期理财产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2008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虽然没有延续2007年的火爆,但是针对资本市场低迷、个人客户理财需求变化的趋势,银行调整了理财产品结构,转向收益稳健型产品,使个人理财业务维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2009年,避险型理财产品仍将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流。
四、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仍然以产品销售为中心,还没有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业务仅停留在产品上,尽管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品牌,也纷纷建立理财中心,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和最初级的咨询服务,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缺乏个性化服务。绝大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出发点,是将其作为优质营销服务的一个手段。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居民现代金融意识不强;
(二)分业经营制约业务发展;
(三)其他机构分流理财业务。
1.证券公司;2.信托投资公司;3.基金公司;4.保险公司。
五、进一步深化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
银行理财业务经营发展过程实质应该是从过去的依靠物理网点资源转变为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方面动态协调和优化平衡的过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用创新思维构建银行的核心业务模式,因此,建议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丰富产品设计,转变经营观念;
(二)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
(三)科学设计理财产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四)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
(五)提高服务质量,分层次细化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