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5:59: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海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据上海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显示,1994年上海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089元/平方米,2006年为7196元/平方米,年平均增长率为10.86%。与此同时,1994年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吸收金额为24.73亿美元,到2006年实际吸收金额达到了71.0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9.20%。在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的影响下,境外资本大量流入国内市场,本文试图对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与房地产价格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变结构协整分析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计量方法,能更准确及时地反映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本文将利用这一统计方法研究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与房地产价格的变结构协整关系。
二、理论与方法
1.变结构协整的概念与分类
变结构协整分为:参数变结构协整,部分变结构协整,机理变结构协整。参数变结构协整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协整参数发生了变化,但序列间的协整关系依然存在,只是序列分量间的均衡参数发生了变化;部分变结构协整的情况是指时间序列在某一时点以后或以前存在协整关系,而另外的时序集合里协整关系不复存在;机理变结构协整关系表明已有的协整关系,可能由于新的变量进入系统而使得原来系统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形成另一种新的均衡关系。
2.参数变结构协整建模
(1)检验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假设标量时间序列维向量时间序列,设标准协整回归的静态模型为:,当时,称间存在协整关系。
(2)确定结构突变点。为了寻找结构突变点,引入虚拟变量:当时,;当时,。其中未知,表示取整,T表示观察值数目。
模型的结构变化可以考虑以下3种形式:
(1)水平漂移的协整关系变化,,这里表示漂移以前的常数项,表示漂移量。
(2)常数项与趋势项漂移的变结构协整,。
(3)状态开关型的变结构协整,。
3.检验参数变结构协整关系是否存在
对引入虚拟变量的模型进行静态回归,得到回归残差,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是否存在参数变结构协整关系。对于三种不同情况,分别令,或。然后,将误差修正项分别代入误差修正模型,然后估计误差修正模型。
三、实证分析
1.变量设定及数据来源
设变量FDIt表示第t年的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额,变量HPt表示第t年的上海市房地产价格,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使用了1994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变量进行了缩减,且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额(FDIt)按当年美元与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为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对两序列均做了对数处理,变量lnFDIt和lnHPt分别表示取自然对数以后的新序列。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上海市统计年鉴》,数据区间为1994年~2006年。
2.检验序列间的协整关系
协整检验的前提要求一阶差分后的被检序列平稳,本文使用扩充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方法对此性质进行检验,lnFDIt与lnHPt水平值序列的ADF值分别为-2.36和-1.25,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0%的临界值-3.41,是不平稳的,lnFDIt与lnHPt的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分别为-2.58和-3.92,均小于显著性水平10%的临界值-1.63,是平稳的,因此,两变量满足具有协整关系的前提,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对变量lnFDIt与lnHPt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显示lnFDIt与lnHPt存在惟一的协整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做变结构协整分析。
3.检验序列间的变结构协整关系
本文选取结构突变检验范围,即变结构协整检验的范围为1994年~2004年,检验期间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估计结构突变时机的模型设定如下:
(I)
(II)
(III)
采用EVIEWS3.0计算,得到检验的结果如表所示:
表 参数的变结构检验
由表可知,lnFDIt与lnHPt的协整关系在1998年后发生了水平漂移变化。
4.建立变结构协整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在1998年后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与房地产价格的协整关系发生了水平漂移变化,由此本文设定模型,用来描述lnFDIt与lnHPt的变结构协整关系。采用EVIEWS3.0计算,估计得到的模型结果为:。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1,表明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007,表明回归模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各个变量系数的t统计量均表明回归模型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残差序列的ADF统计量为-4.07,小于5%的临界值-1.98,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两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项为:
误差修正模型为:
由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短期变化将引起外商直接投资发生同方向变化,误差修正项ECMt-1系数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其系数估计值表明本期对均衡的偏离在下一期将得到较有力的调整,该模型能较好解释变量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结论
本文采用了基于参数变结构协整理论的方法探讨了1994年~2006年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和房地产价格的协整问题,首先通过设定虚拟变量确定了结构突变时机,发现在1998年后,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和房地产价格的协整关系发生了负的水平漂移变化,然后建立了长期均衡关系式和误差修正模型,模型显示: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短期变化将引起外商直接投资发生同方向变化,外商直接投资本期对均衡的偏离在下一期将得到较有力的调整。纵观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1998年前后处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调整期,房地产业开发领域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下滑,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对房地产等不动产投资的外资相应减少;在经过了一段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期后,政府进一步对外商投资加以引导,注重引资质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加以梳理整顿,限制了外商直接投资。因此,本文建立的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与房地产价格的变结构协整模型,较好的体现了经济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变化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梁立俊:FDI对中国商品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2007,(3)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方式也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促进各国开放经济实现国内外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了这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到今天的规模比重占主体,从原来的弱不禁风到如今在海外市场争夺贸易利益的力量强大,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挖掘自身体制优势,已经逐步变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同时,也悄然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渐渐形成了既有国有经济和也有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我国的民营企业也随着在国内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加快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脚步,并且海外投资收益成效显著,而且在民营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促进下,今天的我国已经不仅仅是外国直接投资接收国,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国而民营企业也渐渐成为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新增主力军,具有较强的对外直接投资潜力。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特点分析
1.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凭借产权清晰、经营灵活等优势,在国内竞争中通过对外的直接投资实现“走出去”战略,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参与了国际的市场竞争合作。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方式,主要集中为以合资企业为主,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后,已经逐步涉及了收购兼并等国际投资方式。但是,一般在对外直接投资初期,受我国企民营业资本资源与防御风险能力及对国外市场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加上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相对西方企业来说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较弱,我国民营企业更愿意采取合资经营的方式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在境外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的销售与管理逐步实现本土化,同时进入经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愈来愈受到国外市场和地区的关注。
2.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分析
我国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表现,并逐步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主力军,究其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几个特点:首先,虽然我国民营企业中家族化管理特点明显,但在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因为产权清晰,而且完全实行自主经营,并且自担风险,就促使民营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意识较强,自负盈亏让企业的激励机制较完善,生命力极强,有很大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其次,我国民营企业在许多产业上有较为充分的技术积累,形成自身独特的产品优势。许多产品都享有非常高的国际声誉,而且具有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特性,体现了民营企业产品开发的差异化优势因此获得比国有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中,民营企业与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不论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方面还是在生产资源配置方面等,都具有很明显的成本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从事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以更充分的通过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从而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二、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1.我国民营企业的直接投资规模小融资难
在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由于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企业规模相比较小,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偏小,自然也就很难在海外市场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更无法与世界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进行竞争。再加上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因为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头子的东道国并不熟悉,同时因为国内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制约等因素使其没有足够资金金融能力通过信贷,给予民营企业在国际海外市场进行融资更多的资金援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我国的民营企业又因为自身资信等原因,很难找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在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海外市场投资中面对风险较大,投入的资本金明显不足,导致民营企业直接投资的规模难以扩大。
2.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技术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
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不足,不但体现在与发达国家相比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连同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国民营企业现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行业中,我们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对商品的加工制造业环节上,而许多产品,特别是那些高端产品核心部件,我们的生产依然依赖从国外进口才能生产。加上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很难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是民营企业的投资赢利空间大幅缩减。
3.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不合理
虽然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已经遍布世界近160多个国家与地区,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结构上不够合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大多数都是集中在港澳台与亚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而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上也不够合理,体现在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过分集中在对初级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几乎没有,还有投资偏重在对消费品的投资上,而对生产资料的投资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与国内生产企业的断割,不连续,加大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方式结构也不合理,在我国近80%以上的民营企业中,几乎都是属于新建的企业,并且投资方式集中为合资方式,而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如跨国收购和兼并方式等,利用得非常少。
4.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
我国民营企业要想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提高对外投资水平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国际上多数海外投资企业,都是从自己企业中选派的优秀管理人员,但因为对海外市场的不了解,因此不具备跨国经营应具有的素质,表现为缺乏国际经贸知识,缺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决策的能力,成为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处在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5.政府及企业在管理和服务体系上尚未健全
首先,政府对整个产业的外投资宏观管理薄弱滞后,对海外投资缺乏宏观管理规划指导,政府的引导缺失,造成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还有就是政府对外投资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而且现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不适应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投资的国际竞争需求。再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政府实施的各项相关政策和法制建设滞后,对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制约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
三、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
1.优化投资结构,实行对外投资的多元一体化
民营企业要及时调整海外投资产业结构,积极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能继续停留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状态。民营企业需要在保持现有投资产业基础上,继续加大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在海外逐步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先导的投资市场体系。加强高新技术的制造产业投资,通过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实现获得发达国家优秀企业产业核心技术能力目的,从而带动我国国内产业的进步;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要继续加强我国在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的投资比重,不但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还可以为我国的制造业在海外市场投资提供优厚的资金支撑。
2.调整技术战略以形成海内外一体化
如今的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主要是研发海外子公司,因此我国的民在海外大量设立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在子公司的经营,将母公司产业的核心技术通过在海外的研发机构研究开发,更好地向外、向国内辐射扩散,实现技术开发成果在母公司和全球其他子公司的有效共享。同时通过海外子公司将海外的科学技术发展转化为规模经济的利益。因为任何技术创新都依赖于相对大规模的市场,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要积极借鉴跨国公司发展的先进经验不断调整技术战略。此外,要注重对企业技术的控制性,倾向推荐于采取独资方式。
3.投资区域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
多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区域一直主要集中分布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及与我国相邻的周边地区,的确积累比较丰富的投资经验和相对扎实的投资基础。因此,未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除了要继续保持在亚洲地区原有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优势以外,还要积极努力扩大对拉美地区以及非洲地区的投资规模,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向发达国家投资获取更多的产业提升机会。同时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向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步伐。尤其是选择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合理适当的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并且通过投资的合作开发方式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压力。通过寻找产业内外的差异,尝试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力度,学习收获到世界领先的产品技术,有利于加速我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4.建立政府对民营企业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体系
通过有利的资金支持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资金瓶颈的难题,尽量运用政策扶持方法来降低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遇的各种障碍。加强对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时加强国内民营企业面向海外投资的人才培训,尽快培养我国的民营企业稳定的对外投资人才队伍。继续引导推进本土化战略,逐步推进我国民营企业成功的实施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学会本土化的经营方式,融入到东道国的经济当中,通过这种跨国公司的当地化经营方式,实现与东道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我国政府要不断加强与民营企业主要投资目标国的沟通与往来,不断积极地推进与各国政府的资源和投资合作机制的完善,并逐步实现在原有合作机制基础上扩大与其他相关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民营企业的所得税、外汇金融管制及贸易补贴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扶持,形成整体的合力,促使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扩大规模,提高海外市场收益。
5.完善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要求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给民营企业发展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出台实施相关政策,并逐步放松对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不必要的体制束缚,减少或取消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干预,适当的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民营企业的资金不足和对外投资成本过高的压力。继续完善有关民营企业经营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保证民营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享受的同时,获得法律的有利保障。从法律上规范和指导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方向、经营主体、投资方式、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有序,促进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合理化,保证我国对外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以外,政府还要积极改进和完善海外投资企业的服务系统,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息提供服务。积极学习借鉴国外跨国企业的发展先进经验,逐步建立针对民营企业实施海外直接投资政策的管理服务系统,对民营企业投资与合作项目数据进行准确及时的动态分析,并配合调整相应的国家政策,帮助民营企业更多了解相关的海外投资政策和法规,为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投资创造机会。
四、结束语
不容置疑,民营企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日益增强,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必将得到更多的市场空间扩展。即使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只要民营企业自身不断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同时政府也能继续在政策上对其积极引导,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并逐步解除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约束,那么未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必然是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必然会成为我国国际市场竞争中最骨干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曹玉书.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J].中国投资,2009(7).
[2]王其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特点与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10(9).
[3]赵伟.中国企业“走出去”―政府政策取向与典型案例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加速增长的势头。2012年全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为746.5亿美元。而当前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特点有: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稳步增长,且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截止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可达4247.8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3.9%。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一国净国际直接投资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流量与存量在未来还将继续有所增长。
2.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跨国并购成为最主要方式。2011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72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36.4%。可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由早期成立合资公司和新设立海外子公司为主逐渐变为跨国并购,并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3.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仍集中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但非国有企业比例有上升趋势。虽然国企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但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2011年末,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比为62.7%,较10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4.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及拉美地区。截至2011年底,我国有超过1.35万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企业1.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4247.8亿美元,遍布177个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72%,其中亚洲和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所占比重最高,可达76.9%。
5.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海外投资集中于租赁,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据商务部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商务服务业和租赁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占到全年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的70.8%。
二、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问题是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大,存量小。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只占到世界对外直接总投资的2%。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整体规模明显偏小。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海外投资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非国有企业等民营企业实力明显不足。因国企在投资经营活动中的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在海外市场竞争中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经验等,其在海外直接投资中竞争力低下且经济效益不高。而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全球竞争意识,加上政府的扶持鼓励不到位,阻碍其海外扩张的步伐。
2.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区域结构存在不合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密集,而欧洲,大洋洲及北美洲的对外直接投资比例少,仅达到18.8%。对外直接投资分布过于集中会造成我国境外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不断加剧,不利于企业长足发展。
3.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行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过度偏于初级产业,其投资领域多集中于附加值低,科学技术含量不高的能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对高附加值以及高科技含量领域的海外投资,致使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益不高。
4.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政府职能缺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规划,目前海外直接投资多是自发行为,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集中和投资结构初级化。另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体制滞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审批制度存在不规范弊端,管理部门审批效率低,且对外直接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海外投资管理监督工作的现象。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抑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长足发展的政策措施
虽然我国境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明显成效,但企业在海外投资扩张道路上面临着重重障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平稳较快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
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为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结构,使境内企业真正参与海外投资扩张的竞争中,政府必须加强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管理的统一管理,给予其税收支持和资金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扩张,引导海外投资商会等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等。
企业树立全球竞争观念,积极“走出去”
从境内企业自身来看,在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下,企业应树立全球化竞争意识,加快走出去步伐,最大化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努力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改变传统的竞争观念,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实现企业长足发展。
结束语
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平稳较快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与企业自身发展也密不可分,也与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黄云.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改革与开放.2012(3).
[2]刘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与对策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2(3).
[3]商务部.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一、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共批准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6960家,中外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金额93.4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420家,中方企业投资额11.22亿美元。2002年当中,经原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350家,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4.46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金额9.83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75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67亿美元。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可以转移国内过剩的生产和技术能力,不断开发国外优势资源,学习国外最新的技术、管理、信息和营销经验,锻炼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促进和带动商品出口,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构建企业的全球生产、研发和营销网络,加快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应对国外反倾销,享受入世后中国所应享受的权利。
二、利用海外投资应对反倾销的理论分析
1.投资替代贸易理论
从理论上讲,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投资能够完全替代国际贸易,按照传统理论的分析,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从而使国际贸易的基础(要素价格的国别差异)消失,所以投资和贸易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因此,在不存在任何国际投资壁垒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实施跨国直接投资,那么这种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在最高的效率或最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基础上,实现对商品贸易的完全替代。
但在现实中,由于投资壁垒、市场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既体现出替代关系,又表现出互补关系,还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表明,贸易与投资究竟是替代还是互补主要取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按照投资动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Market-Oriented FDI),指的是跨国企业为了逃避东道国严厉的贸易保护壁垒,或者出于占领当地市场的需要,通过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第二种是生产导向型直接投资(Production-Oriented FDI),指的是跨国企业受到低成本生产区位的吸引,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而进行的直接投资。第三种是贸易促进型直接投资(Trade-facilitating FDI),是指跨国企业为了更好地配合本身的出口贸易活动,为企业的出口提供各种服务而进行的直接投资。在这些来源于不同投资动机的直接投资形式中,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容易成为贸易的替代,应对反倾销的作用明显;生产导向型直接投资应对反倾销的作用几乎没有;贸易促进型直接投资可以增加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贸易量,不仅起不到应对反倾销的作用,有时反而会增加遭遇反倾销的可能。
然而,我国目前直接投资有近一半是属于贸易促进型的,这些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内企业的出口,而跨越贸易壁垒的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例很小,未能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应对反倾销的作用。
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欧盟和美国的直接投资流量受到了两国反倾销案数量增加的正面影响,投资流量相应增加。例如:从1980年到1995年期间,美国共发起791起反倾销诉讼,其中有126讼中的被诉公司在诉讼后采取了绕过反倾销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美国投资,其中绝大部分是采取新建方式,还有一些企业是采取并购当地企业或者扩大原直接投资企业规模的方式。其他各国实践经验也表明,东道国严厉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最终会助长直接投资替代贸易的经济活动。可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绕过反倾销已经是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策略。
2.行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既可以用来解释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也可以用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维农把产品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并把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3个阶段,每个阶段中的贸易和投资特征与策略各不相同。根据维农的理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都存在着企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绕过贸易壁垒,替代出口的行为。
受该理论的启发,可以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观点:即行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某些行业在发展中,存在一个更大范围的行业发展生命周期,即由开始的完全进口阶段一直发展到最后大部分在海外生产海外销售阶段,这一生命周期具体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进口阶段;第二阶段是进口替代阶段;第三阶段是出口导向阶段;第四阶段是出口贸易与海外投资并行阶段;第五阶段是主要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阶段。日本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对外贸易与海外投资的发展轨迹以及中国家电、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一理论。可以发现,频繁受到反倾销威胁的产品一般都处于第三个阶段。因此,为了彻底解决反倾销问题,企业必须努力迈向第四和第五阶段,即必须借助对外直接投资化解反倾销困局。
3.区位特定优势可变理论
有国外学者认为,只有当一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全部或部分是公司特定型并且可以转移到国外时,企业才会进行以绕过反倾销壁垒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而对于那些只具有本国区位特定优势的企业来说,无论东道国采取怎样的反倾销措施,这些企业只会选择出口而不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国内一些企业也认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属于本国区位特定优势,无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出去,而且在国外总体经营成本高,因此只能选择出口而不是对外直接投资,如果遭遇反倾销,只能放弃目标市场,无法保持国外市场份额。
这种认识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环境下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区位特定优势是相对的,可变的。虽然,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普遍较高,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于我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劳动力成本高的损失,并且使用高素质的劳动力还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次品率,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第二,虽然对外直接投资导致产品成本上升,但海外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也相应提高,价格高的产品一般不会受到反倾销调查。第三,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相当完善,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也能减少一部分必须支出的交易费用。
三、通过海外投资应对反倾销的案例分析
1.中国TCL集团案例
1988年6月,欧盟开始对中国彩电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彩电被迫退出欧盟市场。后来2002年8月,欧盟虽然同意在我国7家彩电厂家严格履行价格和数量承诺的基础上,对限量内的彩电免除反倾销税,但是欧盟给予中国7家彩电企业的配额仅占欧盟彩电的年销售量的1.6%,中国彩电企业从总体上讲实际上还是被排斥在欧盟市场之外。此外,作为世界重要彩电市场的美国在2003年5月也开始对中国彩电发起反倾销调查。为了彻底绕过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壁垒,获得巨大的欧盟和美国市场,TCL集团采用了海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应对反倾销。
2002年9月,中国TCL集团下属的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其新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与德国施耐德电子股份公司的破产管理人达成收购资产协议,收购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资产,包括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及多个品牌。其中包括“施耐德”及“杜阿尔”等著名品牌的商标权益。同时协议租用施耐德位于土尔克海姆的2.4万平方米的土地,作为在欧洲的高端电视机生产基地,总共出资约820万欧元。施耐德是一家具有113年历史的家电生产厂家,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是德国家喻户晓的企业。2002年年初,这家老牌企业正式宣布破产,5月底完全停止生产。2001年,施耐德在欧洲市场有高达2亿欧元的销售额和多于41万台彩电的市场份额,超过了欧盟于2002年给予中国7家彩电企业的配额总和。
TCL通过对这家家电名牌老企业的收购,TCL一方面可以避开反倾销壁垒,成功进入欧盟市场,另一方面,施耐德在德国和欧洲有着广泛的经营基础,可以帮助TCL快速进入欧洲市场。在2003年8月29日至9月3日于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国际电子展上,施耐德电子及TCL集团有关事业部共接待来自欧洲、美洲、非洲、亚洲20多个国家近500个客户,签订本年内供货合同超过3000万欧元。TCL与施耐德展区的门庭若市,表明TCL借助欧洲当地品牌进入市场的海外战略首战告捷。
另外,继收购德国施耐德之后,TCL集团又于2003年7月花费数万美元收购了美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戈维迪奥公司,这次收购是一次全资收购。戈维迪奥公司是一个做录像机、DVD等视像产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有2亿多美元。并购美国戈维迪奥公司后,TCL集团仍计划借外国品牌打开海外市场,在美国市场继续使用戈维迪奥品牌销电、碟机等产品,努力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借外国品牌打海外市场已经成为TCL绕过反倾销壁垒的重要手段。应该说,对于相对广阔的市场,通过收购当地一个有基础的知名品牌,快速切入这个市场,绕过反倾销壁垒,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大胆尝试。
2.中国创维集团案例
创维是我国四大彩电巨头之一,近年来,创维一直是中国彩电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为了绕过高关税和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创维选择了在当地设立工厂的方法,同时也采取了在第三国投资设立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方式。创维在墨西哥、俄罗斯和土耳其都拥有自己的控股生产基地。由于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所以在墨西哥设厂有助于创维开拓美国市场,降低遭受反倾销的可能;土耳其在整个欧洲地区成本相对较低,对于下一步重点进军西欧市场也具有地理优势,所以在土耳其设立生产和销售机构;而俄罗斯工厂则是创维面向俄罗斯及欧洲市场的桥头堡。由于以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加速发展,相信创维这种方式的海外直接投资会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3.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案例
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是它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出口贸易也是日本外贸的重要支柱。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随着日本汽车对美国出口的日益增多,日美之间的汽车贸易摩擦不断,日本汽车受到了美国大量的反倾销诉讼。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特别是1981年的自动出口限额协议签订后,大量日本公司开始转而向美国直接投资,当地生产,就地销售,以绕开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丰田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1996年丰田公司投资1亿美元与通用建立了其在美国的第一家合资工厂,其后遭遇的两次反倾销诉讼加快了其在美国投资的步伐。1987年4月丰田公司遭到反倾销诉讼,1988年6月被判倾销成立,为了避免再次遭到反倾销,丰田扩大了在美国的投资,1997年丰田建立了丰田肯塔基州汽车制造公司。到目前为止,它在美国投资建有8家汽车制造公司,还拥有4家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从1991年之后,丰田再没有受到美国的任何反倾销诉讼。2002年丰田在美国销售了150万辆汽车,其中有110万辆是在北美洲地区生产制造的。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看出,无论是并购当地企业还是在海外直接投资,都不失为规避反倾销的一个好方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海外投资应对反倾销进行分析。
四、利用海外投资应对反倾销的建议
1.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5097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拍名位列第6位。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427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可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条件。
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加显著,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与此同时我国机电产品频频遭遇反倾销诉讼,不仅丢了现在的市场,而且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无法进入对方市场。我国加入WTO后,利用我们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成为世界上的加工大国,而加工行业是发达国家的夕阳行业,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他们将更多的利用反倾销工具阻止我们的加工出口,反倾销对我们的威胁将越来越大。在存在贸易障碍威胁的条件下,有些投资是为了化解这些贸易障碍,经济学上称之为“补偿投资”。我国每年存在的巨大的贸易顺差和我国频频遭受反倾销有很大的关系。很好的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贸易壁垒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2.应对反倾销的海外投资方式
(1)在东道国投资设立企业。设立企业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绿地投资新建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并购一家当地企业。新建方式比较适合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并购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进入目标市场,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相关资源提高竞争力,但并购方式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目标企业的选择能力和整合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前例中丰田公司的做法就属于在国外新建一个企业,仍然使用自己的品牌,也成功的绕过了美国的贸易壁垒。
(2)在东道国购并知名品牌。即购并当地知名企业及品牌,借鸡下蛋,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使用这些品牌生产产品在当地销售。这种方式需要购并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品牌管理能力,它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原有知名品牌的营销渠道和忠诚的消费群体,从而获得重要客户关系,迅速开拓市场。前例中TCL集团的做法就是购并外国知名品牌,利用原知名品牌的营销渠道和客户基础迅速进入海外市场,并且节约了时间成本。
(3)在第三国投资设立企业应对反倾销。到与主要目标市场国家有某种贸易协定关系(如自由贸易区协定等)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创办企业,然后利用第三国与主要目标市场国家之间存在的贸易优惠将产品销往主要目标市场国家。前例中创维在墨西哥设厂的做法就是利用了墨西哥在北美自由区的特殊地位,采取了在第三国墨西哥设立企业的方式应对反倾销。
3.利用海外投资应对反倾销要注意的问题
采用第一种方法规避反倾销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使产品的新增价值达到一定比例,因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法中都有反倾销规避和反规避的内容,如果所设立的海外企业仅仅是简单组装产品的低成本“改锥工厂”,一旦被裁定存在规避反倾销的行为,则同样会被征收反倾销税。同样,采取第三种方式在第三国建立据点,迂回出口时,也要考虑反规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世春王琴华张汉林:名家论坛――反倾销应对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