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5:59: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通信的可靠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于以上对当前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供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综合策略
优化建设光纤网,将单光缆建成环,以此来提高光纤网络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对于那些投运时间相对较长、服役时间比较久的光缆而言,可用冗余度之所以会比较,其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电力通信网络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综合数据网等很多的网络建设过程中耗掉了大量的纤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光缆建设之前,应当对各部门纤芯需求量进行综合考虑,而且在光缆实际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该区域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以确保纤芯有适量的冗余度。针对当前已经非常少的纤心可用光缆,可适当地改造、扩容大心数光缆。部分区域网络管控手段以及分析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应当加快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分析水平。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快SDH光传输B网的接入,当B网接入完成后,就会有解决部分地区,尤其是110千伏厂站光传输设备没有双重配置问题。对于小部分110kV厂站SDH光设备关键部件没有冗余配置问题,笔者建议应当在技改项目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关键部件冗余配置,而且新建机械设备关键位置应当真正满足冗余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投产和运行。
2.2全过程管理
1设计阶段。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运行状况来设计系统可靠性标准、规程等;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具体通信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案和指标。对通信设备中的可靠性要求进行明确,在讨论、决定系统组织过程中,应当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2建设阶段。在此过程中,引导组织和采取多元化的可靠性保障措施,对建设结果加强监督和评价。3运行和维护期间。应当对系统的可靠性质量予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要做好评价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形成一套与维护、管理通信系统相关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维护管理目标;在此过程中,还要研判故障发生的规律,对可靠性措施进行设计和验证。若真正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异常安全故障问题,则应当在已经制定好了的应急通信机制和保障措施下,切实履行流程,对所执行的机制和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在电力通信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切实运行、管理通信系统,而且对其进行全程管理,以保证其可靠性。这一全过程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设定可靠性目标,保证实现系统建设的可靠性;在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过程中,要切实维护以及提升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水平。为了确保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运行,不断提升运行水平,要切实做好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构建行之有效的可靠性反馈机制,这样就具备了系统的可靠性管理机制,还能够定期地跟踪评价通信网络的运行情况。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21-01
随着通信设备越来越先进,集成度越来越高,其对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为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便需要了解影响卫星通信设备正常稳定运行的环境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的影响,提高卫星通信设备的可靠性。
1 卫星通信设备的可靠性
卫星通信作为现在应用相对广泛的信号传输方式,它具有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质量优、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由于卫星通信突出的通信特性,其近些年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成为我国现代远距离通信不可替代的一种通信方式。不少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安装了卫星通信设备,一些个人用户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卫星通信设备越来越普遍。不同的环境对卫星通信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巨大。对卫星通信设备的主要维护在于系统中的地球站。地球站也叫上行站,是卫星通信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向卫星发送信号和接收卫星发回的信号。地球站的核心设备是大功率发射机,是卫星信号传输和发射设备,保障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是整个工作的中心。高功放就是一种高频、高压、高能量设备,自身散热大,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控,并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才能确保其运行稳定可靠,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些卫星通信设备,如电力互投柜、服务器、交换机和其它辅助设备,种类多,性能差异大,因而对机房环境要求格外严格,不仅要严格遵守卫星通信机房选址要求,还要对机房内部运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以便保障设备运行可靠稳定。
2 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的影响因素
2.1 温度对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所有通信设备根据自身特性都有其适合的运行温度,温度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衡量环境的参数。由于卫星通信设备的多样性,各个设备最佳运行温度不一样,取其都适合的温度,所以对机房温度要求比较高。设备运行环境温度较高时容易造成设备散热缓慢,部件老化加快,从而造成设备运行负荷变大,性能降低,影响电路的运行,造成元器件的不稳定或者损坏。
2.2 湿度对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湿度是设备运行的又一个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的重要参数。设备运行于高湿度环境,空气中水汽大,容易造成设备金属部件锈蚀,降低电路板和线缆的绝缘性,出现结露等现象时还会造成设备打火或电路短路等。设备运行于低湿度环境,空气中水汽小,容易产生尘土,从而形成静电浮尘,严重时会造成电路短路。
2.3 气压对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气压同样对卫星通信设备运行有很大影响。例如机房中的主要设备为高功率发射机(高功放),其设计本身自带风机冷却。但机房由于洁净度以及其他的要求,机房设计通常处于密封的状态下,同时自带新风系统为室内更换空气,保障室内有新鲜空气进入。经济成本设计,采用小功率空调又不能完全实现室内温度改善,所以高功放出口热风通过排风管道直接排到室外,这就形成了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新风系统的进风和高功放的出风要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才能维持通信设备运行环境的稳定,保障高功放的可靠运行,这时气压的数据值便十分重要了。
3 维持卫星通信设备运行可靠性
3.1 对卫星通信设备的温度控制
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温度的高低与恒定,会影响卫星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就目前来说,安装空调是一种效果好且普遍的环境调节方法。而具体的温度值控制,是随着季节变更、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通常在监控卫星通信设备的温度时,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敏感元件表面的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空调和新风系统,外部环境对室内温度影响不明显。卫星通信机房的应该加强空调和新风系统的监控和调节,保障室内温度正常稳定。另外,室内空调的温度设置很重要,一般设定一个适当值,并使处于自动模式,便于自动调节冷热, 保持良好环境,利于室内设备运行。
3.2 对卫星通信设备的湿度控制
保持机房适当的湿度非常重要,通常采用在机房内部增加加湿器或抽湿机的方法来实现卫星通信机房的相对湿度保持标准恒定。在保持卫星通信设备的湿度控制的同时,也要重视机房洁净度的维持,否则保持机房适当湿度的功效便会大打折扣。这是由于机房中的灰尘太多,容易在通信设备内部电路板上积蓄,电路板上积蓄灰尘容易降低电子元器件的绝缘性,严重时还会形成静电浮尘,造成器件击穿或电路短路。保持机房洁净度的常见做法便是密封机房,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维护。湿度受室外气候影响巨大,这是由于小室为半内循环模式,既有一部分空气通过外部新风系统提供,另一部分自我循环。机房内部需设置湿度调节装置,保持室内湿度恒定,减小室外影响,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另外,湿度作为卫星机房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需要设置告警门限。这个需要根据机房地理位置调节,最好经过长时间观察记录和总结分析,得到本地机房运行环境的平均值,根据这个平均值和设备环境来设置告警门限,并且在恶劣天气时要加强温湿度监控,适当手动调节门限,协调告警。
3.3 对卫星通信设备的气压控制
气压在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中也有一定要求。气压的高低直接反应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的正负压状态。气压作用于设备风冷效率的高低,散热能力的大小,间接影响着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控制卫星通信设备的气压时,通常使用气压传感器测量气体的绝对压强。气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对于卫星通信设备来说,掌握每天的气压变化和全年的气压变化有利于调节室内逊风量和改善设备运行环境。不然,室内空气流量少、气压低或环境温度过高都会导致设备故障报警。这就要求保障环境温湿度的同时,空气的流通量也就是室内气压也要有一定要求。
4. 结语
卫星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主要是针对环境因素。本文主要分析温度、湿度和气压因素对卫星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以及增强设备可靠性的措施。但除了温度、湿度和气压的监测外,还可以扩展到对所有辅助设备的监测,这需要建立卫星通信设备运行环境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来维持卫星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可靠性。
参考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电力通信网络已建设成多数地区覆盖的电力专用光纤网络。在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电力通信网络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同时还需要通信网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建设与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光纤通信网络概述
光纤通信网络传输的媒介与载波分别为光纤与光波,其中,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可将光信号加以传送,由一处传送到另一处。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光发送机、中继器、光纤光缆、光接收机等设备。相较于其他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网具有很多显著优势,在电力通信中,其主要优势有:光纤不惧高温;光缆具有较轻自重,尺寸较小;光纤的传输带宽极大,可承载较大通信容量;光纤在传输中衰耗较低,中继距离相对较长;光纤不受电磁、雷电及强电的干扰等。
二、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建立
2.1建立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
在电力光纤通信网络中进行可靠性评估,首先需要建立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从抗毁性、网络有效性与生存性三方面对其安全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在多指标综合评估体系中,对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评估结果。一般情况下,在确定权重系数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可对评估专家主观权重及实际运行客观权重进行取值,或是可在对大规模系统进行研究应用时,利用群决策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2.2可靠度评估模型
根据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估的原理,对模型内的因素权重及评估指标因素集进行确定,从而建立其光线通信网的加权安全评估模型。该模型为:
S=αS1+βS2+γS3
其中,S是光纤通信网中的安全加权指数,S1、S2、S3分别是网络中的有效性能指数、生存性能指数与抗毁性能指数;α、β、γ是权重系数,且三者之和为1。
三、提高光纤通信网可靠性的相关措施
在提高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过程中,要从软件方面、硬件方面与维护人员素质的提高三方面展开工作。
3.1从软件方面加以提高
在光纤通信网软件建设方面,首要工作就是保证网管系统的功能齐全。这是因为网管系统对光传输网而言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对通信网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视,如有必要时还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通信网的正常运行。之后,还要对通信监测系统的功能加以完善,建立并完善通信监测的管理数据库,为通信网的可靠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3.2从硬件方面加以提高
在光纤通信网硬件建设方面,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对光纤传输网络进行合理设计;在光纤线路中保留备用光芯;采取一定措施对传输电路可靠性加以保障;对某些部件加以定期更换;准备必备的一些备品备件;对通信电源安全性加以保证;对维护用的工具、仪器和仪表进行合理配置等。
3.3提高维护人员业务素质
维护人员过硬的业务技能与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运行的重要支撑。在光纤通信网建设中,应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每个维护人员都应对维护设备和电路运行方式加以熟练掌握,对各种仪表、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对光纤通信系统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发出的各种警报及警报产生的相应原因进行准确把握,以便在光纤通信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光纤通信网络传输的媒介与载波分别为光纤与光波,其中,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可将光信号加以传送,由一处传送到另一处。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光发送机、中继器、光纤光缆、光接收机等设备。相较于其他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网具有很多显著优势,在电力通信中,其主要优势有:光纤不惧高温;光缆具有较轻自重,尺寸较小;光纤的传输带宽极大,可承载较大通信容量;光纤在传输中衰耗较低,中继距离相对较长;光纤不受电磁、雷电及强电的干扰等。
二、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建立
2.1建立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
在电力光纤通信网络中进行可靠性评估,首先需要建立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从抗毁性、网络有效性与生存性三方面对其安全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在多指标综合评估体系中,对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评估结果。一般情况下,在确定权重系数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可对评估专家主观权重及实际运行客观权重进行取值,或是可在对大规模系统进行研究应用时,利用群决策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2.2可靠度评估模型
根据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估的原理,对模型内的因素权重及评估指标因素集进行确定,从而建立其光线通信网的加权安全评估模型。该模型为:
S=αS1+βS2+γS3
其中,S是光纤通信网中的安全加权指数,S1、S2、S3分别是网络中的有效性能指数、生存性能指数与抗毁性能指数;α、β、γ是权重系数,且三者之和为1。
三、提高光纤通信网可靠性的相关措施
在提高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过程中,要从软件方面、硬件方面与维护人员素质的提高三方面展开工作。
3.1从软件方面加以提高
在光纤通信网软件建设方面,首要工作就是保证网管系统的功能齐全。这是因为网管系统对光传输网而言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对通信网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视,如有必要时还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通信网的正常运行。之后,还要对通信监测系统的功能加以完善,建立并完善通信监测的管理数据库,为通信网的可靠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3.2从硬件方面加以提高
在光纤通信网硬件建设方面,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对光纤传输网络进行合理设计;在光纤线路中保留备用光芯;采取一定措施对传输电路可靠性加以保障;对某些部件加以定期更换;准备必备的一些备品备件;对通信电源安全性加以保证;对维护用的工具、仪器和仪表进行合理配置等。
3.3提高维护人员业务素质
维护人员过硬的业务技能与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运行的重要支撑。在光纤通信网建设中,应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每个维护人员都应对维护设备和电路运行方式加以熟练掌握,对各种仪表、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对光纤通信系统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发出的各种警报及警报产生的相应原因进行准确把握,以便在光纤通信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时下正是信息化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的时代,通信网也越来越普及,而民航空管通信网属于通信网的小型专用通信网,其主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铺设通信路线。主要受到民航空管通信行业的特性影响,对其可靠性也需要重视和加强
一、民航空管通信网的特性
在我国,由于民用航空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初期。民用航空只是作为航空公司内部专用的网络,用来传输机密信息或者对内部活动进行调控和管理。所以我国通信网的公网起步较晚,使得民航的发展需求远远大于公网的功能性,也就导致了民航空管通信网是航空公司自行铺设的专网。到了建设的初期,又收到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民航空管多余通信专网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所以过度专注于专网的自主性方面,希望通过这一方面的发展获得社会收益。所以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通信网的可靠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重视如何提高通信网的可靠性,确保民航事业的发展稳固而扎实。
二、民航空管通信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通信网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有着它独有的特性和结构。所谓可靠性,是指通信网在实际运行时保证用户正常通信的能力,主要侧重用户的角度。所以影响民航空管通信网的可靠性的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通信网络及其他通信设备所依存的环境条件,又可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多指突发事件、紧急事件、自然灾害等,而可控因素多指通信网运行时的工作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内部因素则多指通信网的可靠性、管维护等,由于通信网的可靠性主要通过抗毁性、生存性、有效性三个指标评估,所以即使在通信网的建设过程中,具备独立的备份系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通信网的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重视和研究
三、民航空管通信网可靠性的提高的措施
3.1优化拓扑结构
民航空管通信网与常规的通信网相比在结构上更为复杂,其影响因素更多,因此在民航空管通信网的可靠性设计上应该考虑更过的方面。一是,通信网各部件自身的可靠性,通信网是由多个通信系统及设备和部件共同构成的,需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则需要对各个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做出控制,才能降低部件在运行中出现问题的故障率。比如,在通信网络设计时可以采用MTTF较小的产品,降低部件之间的串接;二是,对于拓扑结构的选择和优化。拓扑结构在通信网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环形和网状的拓扑结构更具有优势,所以在民航空管通信网络的结构进行设计时,应该选择这两种拓扑结构,尽可能的提高通信网的可靠性。在实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拓扑结构的选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需要具备实用和经济的特点,确保可行性。因此,在使用网状或者环形的拓扑结构时,还需要选择链型或树形的结构构成复合型的结构,才能更好的保证通信网的可靠性,并且何以降低成本;三是路由的选择。路由作为交换网络的核心,在选择方式和技术上也影响着通信网的可靠运行。
3.2提升通信网备份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民航空管通信网的实际评估对象包括许多方面,有网络通信设备、附件等, 起评价的基本思路为通过平均故障间隔、平均运行、平均修复的参数进行评估。所以对于通信网的可靠性的评估实际上是对真个通信系统和子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近几年采取的拓扑系统则大大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可靠性等级。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在空管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通信网的使用量大大增加,业务量也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对于通信网的可靠性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由此出现了备用系统,即在主要系统的创建中保留多个模块或原件使得在系统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的切断故障源头,使得备用的部件能够继续投入到运行中,从而保证了通信网的正常运行,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了故障率,并且提高了通信网的可靠性。所以民航空管通信网为了保证可靠性,采用了“两地一空”的体系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共享。这样一来就大大提升了通信网的可靠性,相比常规的通信网,如果投入相同的元件,则已经无法满足空管通信网的使用了。
四、结束语
综上作者所说,对于空管通信网有着有别于常规通信网的特性核结构,所以对于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也需要更多的考虑和反应,本文就对当下的民航空管通信网的特性做出分析,分析了影响空管通信网的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可靠性的措施,希望为建设者提供可行性的一些建议,保证空管通信网的畅通运行。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层次化通信网有三层结构。第一层是接入层,它是用户访问通信资源的中介。访问用户只需借助交换机或集线器便可顺利连接到通信网络中。第二层是分布层。分布层处在接入层、核心层两层的中间位置,起着协调的作用。第三层是核心层。核心层具备消除单点故障、保障传输速度和调用备份资源的核心作用。
1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的影响因素
首先,从通信网本身来寻找影响因素可知,影响因素主要是内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侧重于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可控环境及不可控环境两种。可控环境指代的是可以控制的环境,例如:温度和湿度。不可控环境指难控制的环境,例如:人为因素及自然灾害。内部因素则取决于通信网在实际维护管理中是否全面、到位。
其次,从通信效果来寻找影响因素可知,可靠性影响因素则集中于下列几方面因素:(1)设备是否可靠;(2)网络设计是否可靠;(3)管理维护是否有效;(4)用户对性能的具体需求。
再次,从智能技术方面来寻找影响因素可知,通信可靠性与智能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有利的方面来看,智能技术逐步提升,这对通信可靠性必然是有利的。但从不利的方面来看,智能技术的更新让通信网变得更复杂,一旦故障发生,故障所涉及的范围将更广,而故障维护及日常管理较以往却更加困难。
2 层次化通信网的优势
计算机通信网是层次化结构。这种通信网的实质是:将一个本身较为复杂的通信网简化成不同的层次模块,每个层次模块有着特定的功能,这对于通信网运行及后期维护都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
层次化通信网在可靠性设计上有如下优势:(1)通信网在进行了层次化划分后,每层都能充分利用带宽资源,网络成本在无形中被降低;(2)通信网在进行了层次化划分后,管理人员可进行分层次的维护管理,管理的效果得到了提升;(3)如果需要进行业务上的扩展,管理人员只需根据业务的特性,将其增加到特定的层次中,而不需要进行整个网络的调整,这使得业务扩展十分简便;(4)管理人员可分层次进行针对性的差错,检查准确度更高。
总的来说,通信网在运用了层次化模块运行后,除了上述几点优势外,还能明显地看出:其可靠性能更有保障,这也是层次化通信网如此普及的根本原因。
3 层次化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的几个要点
3.1接入层及其可靠性设计
接入层是用户访问通信网的中介平台。访问用户只需借助交换机或集线器便可顺利连接到通信网络中。
OSI模型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体系,共7个层次,具体如下:(1)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传输;(2)数据链路层,负责链路管理与介质访问工作;(3)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和寻址工作;(4)传输层,负责主机与端之间的连接工作;(5)会话层,负责创建管理维护会话工作;(6)表示层,负责数据加密和格式处理工作;(7)应用层,负责程序通信工作。
在OSI模型中,集线器处在第一层。换句话说,凡是与集线器相连接的设备,都可与其共享带宽资源。交换机处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将交换机和集线器比较可知:交换机比集线器更占优势。究其原因是:在单播流量的转发过程中,集线器所完成的是无差别发送工作,也就是集线器会给每个端口发送,而不进行端口识别工作,相对而言,交换机则能进行端口识别工作,它会选择那些通过了认证识别的端口来进行发送。
交换机种类颇多。为了保障通信网的高效,本文建议交换机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依据端口数量来选择;二是依据速率要求来选择;三是依据端口种类来选择。这样,交换机的性能发挥到最佳,接入层的可靠性也能得到提升。
3.2分布层及其可靠性设计
分布层处在接入层及核心层的中间位置。该层次功能如下:(1)对于从接入层中传来的访问请求,分布层会进行逐一过滤,一方面会拒绝一些请求,另一方面会将接受的访问请求依照优先级的顺序加以排列,从而一一接入网络实现访问;(2)当核心层、接入层间的路由协议有所不同甚至出现冲突的时候,分布层会在中间起到协调作用,对路由信息进行重新,保障网络的顺利连通;(3)通信网中存在许多细节化的路由,分布层会将这些路由汇总,并形成一个汇总路由,汇总路由对宽带占有率的降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分布层有着它独特的功能特性,这些功能特性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分布层的可靠性。
3.3核心层及其可靠性设计
核心层是整个通信网的核心位置。该层次功能如下:(1)核心层可提供速度更快的数据链路,高速数据链路可以保障数据在实际传输的整个过程中更加快捷;(2)假如遇到网络故障的情况下,核心层中的路由协议可将负载模式进行一定调整,从而将已经备份好的网络资源进行顺利的调用;(3)为了使整个通信网的可靠性得到保障,核心层能将通信网中的一些单点故障逐步消除。
在核心层中,其设备往往选用的是背板结构。所以,设备在具体的选型中要尤其注意带宽、结构的选择,确保核心层在实际的处理工作中速率更高、性能更全面、可靠性更强。
4结语
综上,本文首先论述了通信网在实际进行可靠性设计中所受的各类影响因素,既论述了外因的影响也论述了内因的影响。其次,本文论述了将通信网设计为层次化结构的具体优势和可靠性保障。再次,本文论述了通信网设计为层次化结构的几个要点,主要论述了接入层、分布层及和核心层的可靠性设计。希望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可给相关人士一些有利的借鉴,设计出更可靠有效的通信网。
参考文献
[1]罗俊星.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2012.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与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关系,同时也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网络体验。就目前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整体网络还不够系统化,使得计算机通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这对整个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沟通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信的安全性,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一方面是要保证使用中的安全问题,还要保证使用过程中有足够的处理效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主要包括不被破坏性、不预性、隐私保密性、稳定运行性,系统各组成部分协调统一保证网络运行的生命力,首要前提就是用户在使用通信网络时要能够获得可靠的网络连接,不会无故中断也不会无故拥堵,以此来提高网络的整体运行可靠性。
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可以具体分为网络的可靠性和网络的可靠度。网络可靠性主要是指通信网络持续连通,用户随时使用都能满足网络通信功能,主要在信息通信网络设计时对使用要求进行规划。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度指的是通信网络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效率,用户在使用通信网络在进行沟通的时候能够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因素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是网络综合实力的关键技术指标,目前我国对于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何优化并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成为技术研发的核心,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有着健康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的优化计算机通信网络,首先要对影响网络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找到问题所在,再确定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应当如何优化,向着怎样的方向进行发展,有序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的实现。
(一)用户端与可靠性的关系。用户用于接入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设备是整个网络关系的重要组成,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安全和稳定。如何确保健康的计算机用健康的方式接入网络很关键,存在安全隐患的计算机在接入计算机网络中时会对同一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产生威胁,正确的接入策略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互联效率。计算机通信网络运行服务器的日常工作,确保用户计算机接入的正常使用,用户端与服务器的连接交互能力越高,整个网络的连通性也越好。
(二)传输设备与可靠性的关系。计算机网络在构建过程中负责全网沟通的设备也很重要,传输设备的速度、安全性、畅通性和容错性都与网络工作效率有关系,在设计和选择传输设备时更要考虑其自身的可发展性,先进实现并行工作。传输设备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通路,如果设备故障会使得连接中断,十分影响网络的运行效率,如果采用多路并行,故障自查,一条线路出现问题,及时通过其他路线继续工作,取保网络稳定连通,这样大大的增加全网的运行效率。另外,传输设备还具备将多个用户设备集中接入网络,并与其他无关网络进行隔离,为用户在使用通信网络是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可靠环境。
(三)网络管理与可靠性的关系。计算机通信网络结构复杂,用户庞大,如果不加以管理很容易出现网络混乱,链路拥堵,丢包错包等问题。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对全网的运行信息进行统筹管理,降低连接故障发生率,实时监管网络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网络始终处于一个稳定运行状态。
(四)网络结构与可靠性的关系。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构建的主要参考,从根本上决定着通信网络的运行关系。因为拓扑关系不确定,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对拓扑关系进行调整,所以科学合理的拓扑关系与网络稳定性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建立过程中,通信有效性和准确性是比较重要的指标,有效和准确则与网络拓扑的连通度和连接直径有关。目前针对优化网络拓扑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不断提出新的网络拓扑结构,也运用更多网络图论等新概念优化整个网络的容错性和运行可靠性。
三、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设计要首先考虑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促进网络向着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当下网络环境来看,网络系统化建设有些落后,通信安全问题还是比较突出,这给计算机通信网络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尽管网络构建时可以采用先进的连接设备,可以选择更加优化的网络结构的拓扑关系,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可是安全性问题仍亟待解决。安全问题要从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入手,将网络设备、软硬件安全、安全协议等统筹考虑,设计更好的安全性系统优化方案。
(一)优化选择。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安全策略的多样性和网络稳定性也有着类似的关系。先不提提高网络安全性的专业技术,从网络构建设计开始,安全性设计方案不能过于单一,单一的安全方案存在的漏洞更多更难以发现,单一的安全方案扩展性也比较差,安全技术也相对较小。如果网络建设设计过程中,有足够多的安全方案可选,综合多种安全策略,优先考虑可能的未知隐患,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安全运行策略,漏洞少、技术多、可扩展性强,在未来的运行工作中安全监管更加方便,强化安全技术的扩展工作也有更多的入口。
(二)容错设计。网络安全平稳的运行,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需要时间,解决问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的延迟在通信网络中的表现是很明显的,那为什么不能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规避掉一些可以延后解决的问题来优先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呢?这样我们就需要在通信网络中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容错系统,增强网络系统的容错性,在出现一些小问题时网络可以自行绕过并继续运行,等到空闲时间再进行处理,这极大的增强了网络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可靠性,不至于因为网络要解决一个问题而出现大面积临时中断的问题。多级容错是网络容错策略的新概念,这种容错模式将故障和问题在内部进行智能分析,细化到网络结构中的具体部分,一方面降低了对于网络全面监控和维护的工作量,一方面也增强了网络内部保护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多级容错,每个网络环节都可以允许一定的错误产生,再通过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协同处理,这样网络中断更少,效率更高。
总而言之,面对网络技术普遍使用的今天,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网络运行效率更高,运行成本更低,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积极寻找新的安全策略,探索新的技术和网络模式,推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军.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及优化[J]. 才智. 2009(12)
[2]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05)
作者简介:张永新(1976-),女,山东菏泽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工程师,高级技师;梁素杰(1978-),女,山东临沂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工程师,高级技师。(山东 临沂 276000)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94-0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都为低电平的弱电系统,它们所工作的环境是电磁干扰极其严重的强电场所,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使调度自动化信息无法正确反映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影响监控中心远方监控,在电网一次设备发生故障时,调度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一、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备现状分析
临沂供电公司目前共有变电站78座,其中有60座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为综合自动化设备,18座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为RTU设备。综合自动化设备以南瑞科技NS2000、南瑞继保RCS9700和RCS9000、深圳南瑞ISA300为主,通信方式采用串口式、总线式、网络式三种方式。其中串口式主要为RS485和RS232,总线式为CAN网,网络式为工业以太网。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备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二、综合自动化设备通信故障原因分析
通过对通信问题的统计分析发现,通信问题主要集中在串口通信方面,而于2007年后投运的以太网接口设备,通信稳定性较好。对于采用串口RS485及CAN网通信的设备,主要采用图2的接线方式,该方式在一个节点(装置)出现通信故障时,不影响其他节点(装置)的通信。
2001-2007年间投运的综合自动化设备,大部分采用串口RS485及CAN网通信的方式,占公司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总数的58.3%,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出现的通信问题不容忽视,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抗干扰措施不力
根据设备通信不稳定的原因,笔者发现在干扰源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材料方面:屏柜未使用接地铜排。经排查,有9个站的屏柜未使用接地铜排接地;电缆屏蔽层未接地,对通信不稳定的变电站的接线方式进行了检查,此类变电站大多为无人值守时的改造站,有6个站的电缆未接屏蔽线。
施工方法:屏柜接地方法不正确。根据抗干扰措施要求,二次设备和二次电缆设专用接地铜排构造等电位面,屏柜应与等电位面用专用铜缆相连。经排查,有11个站的屏柜接地不符合要求;通信线屏蔽未接地,对九庄站等10座通信不稳定的变电站的接线方式进行了检查,此类变电站大多为无人值守时的改造站,共有175根通信线,其中35根通信线未接屏蔽线,占总量的20%;通讯缆、控缆与电力缆混排,在电缆敷设时,严格按照施工工作以工艺要求将通讯缆、控缆、电力缆分层布置。
人员培训不够,部分班组成员对二次抗干扰措施不了解,没有系统地掌握二次抗干扰知识,接线或施工工艺不规范。
外部干扰多。变电站本身就是电磁干扰极其严重的强电场所,外部干扰不可避免。
2.装置通信芯片原因
2005年前的综合自动化设备因其通信芯片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无收发数据致使通信中断现象,但该现象不影响装置保护功能,仅影响自动化数据的传输。另有部分设备通信芯片由于通信线接线方式不规范,受到大电压的冲击后损坏。
3.装置程序原因
2005年前的部分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遥测、遥信传输正常,但遥控无法执行的现象。原因为保护测控装置存储的信息量过多,虽然没有达到装置存储信息量最大理论值,但受技术条件限制设备已无法正常运行,对某些请求无法响应。
主机单元在运行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变电站主机在配置时一般均为双机,就是为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引起全站信息中断的现象。但某些设备在双机主备切换过程中,出现均为备机的情况,两台主机均不发送信息导致信息无法传输。
部分变电站由于二次设备品牌众多,通信规约不一致,不可避免地使用通信管理单元,在通信连接方面又增加了一个“中转站”。通信管理机与总控单元之间的通信接口,也容易产生故障。本公司使用的通信管理机一般与总控单元不是同一厂家的产品,由于在通信规约等方面存在差异,设备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通信中断的问题,将影响通信管理机所接待的所有设备的信息传输。
三、对策及实施
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后,笔者发现抗干扰措施不力是造成通信中断的主要原因,为此制订了一系列对策及措施,具体如下:
1.增加屏柜接地铜排并接地
有9个站的屏柜未使用接地铜排接地,在设备屏柜安装60×30×4接地铜排,并将接地铜排用50平方毫米的多股接地线接地。
2.将电缆屏蔽层接地
有6个站的电缆屏蔽层未接地,把电缆重新剥皮露出屏蔽层,将6平方毫米的接地线焊接至屏蔽层,并用绝缘胶布裹好,用热缩管重新做头并将接地线接至屏柜接地铜排,使用正确的接地方法。
有11个站的屏柜接地方法不符合要求。本公司将这些变电站的屏柜用50平方毫米的铜缆相连,并将其中一个屏用50平方毫米的铜缆与变电站二次接地网相连。
3.将通信线屏蔽层接地
2004年前投运或改造的变电站,大部分通信线没有屏蔽层,有的有屏蔽层但并未使用。本公司将原先不带屏蔽层的通信线更换为带屏蔽层的通信线并重新布线,将通信线穿PVC管进行了外部防护,统一使用了带屏蔽的双绞线,RS485、CAN网、LON网信号线使用其中的一对双绞线,两条线绞在一起,对通讯各种分布参数耦合过来的干扰信号平均地分配到这两条线上,提高了通信网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将RS485、CAN网、LON网的通信线屏蔽层利用端子排空端子进行等电位连接,并在总控单元处进行单端接地,如图3所示。
4.严格制定并执行通信线施工工艺标准
为严格施工工艺,本公司制定了标准的接线方法,并写入《自动化分站施工作业指导书》;同时要求新建变电站在施工过程中,为减少干扰通信线在敷设时必须外加PVC管,与控制电缆分开布置,分层排放。
5.完善通信芯片质量和通信程序
对早期的南瑞继保公司RCS960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结合检修停电计划,对通信芯片进行了更换,升级了装置程序。对通信接口不稳定的RCS9692设备,除对通信线接线方式整改外,同时对设备接地、通信芯片、二次隔离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6.增加二次抗干扰措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184-02
在整个移动通信电源系统之中,通信电源系统运行质量又直接关系着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对于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为此具体地探讨了提高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现报告如下。
1 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典型配置
移动通信电源系统主要是为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安全、稳定、可靠、不间断的供电保障。移动通信电源高低压系统主要包括高压配电系统设备、燃油贮存、供给系统、变压器、油机/市电切换设备、应急油机接入/切换设备、低压配电系统设备、固定备用发电机组等,其相关设备的典型配置如下。
1.1 高压配电系统典型配置
采用两路10 kV市电供电方式,两路市电取自不同的变电所,采用两路独立的引入路由;高压配电系统具备两段独立母线,配置母联开关;同一低压配电系统中两台变压器分别从两段母线取电。
1.2 备用发电机组典型配置
备用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局楼保证用电设备运行的最大负荷;多台备用发电机组应根据低压配电系统配置,采用分段运行方式或并联运行方式。
1.3 低压配电系统典型配置
采用低压母线分段供电方式;低压供电系统应满足当任一主要输出开关故障中断,都不应影响其承担负载的正常运行;固定柴油发电机组输出与变压器输出采用自动转换开关切换;开关电源系统、UPS系统、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供电,应分别从两段低压母线各取一路,形成主备用供电输入模式。
1.4 变压器典型配置
省际枢纽楼变压器的配置应按不少于2台设置;地市级以上移动通信局变压器应采用2台或多余2台的变压器,在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其余的变压器可满足保证负荷用电。
2 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要求
2.1 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也促使了移动电源的产生,并迅速得到了发展。消费者对移动电源认知与需求的提高,是对市场上所有移动电源产品的考验,更是促进移动电源行业发展的助推剂。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实时满足通信控制安全数据传输业务和安全监控数据业务需求,确保通信系统满足实时的可测性、可控性、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安全性、保密性等需要。因鉴于移动通信电源系统控制所需的通信系统从提供的业务种类和现有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公网首先可进行一些如远程视频监控等特色业务的探索,然后通过高带宽、高冗余来保障移动通信的安全性的业务需求。而3G系统中的安全防范技术是在2G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G系统提供了双向认证机制,而且在改进算法的同时把密钥长度增加到128bit,还把3GPP接入链路数据加密延伸至无线接入控制器(RNC),既提供了接入链路信令数据的完整性保护,还向用户提供了可随时查看自己所用的安全模式及安全级别的安全可视性操作。
2.2 可靠性
在通信网络中,电源设备是通信设备的心脏和枢纽,尤其对于核心交换和长途传输设备而言,电源设备的可靠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比如对于通信基站而言,电源产品除了要稳定可靠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需求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正逐渐从“注重用户数量增长”向“业务种类与业务结构并举、用户数量与服务质量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变。至于系统间的无线干扰问题,低频段800 MHz的系统频段由于系统发的频段据GSM-R较近,而2000 MHz频段的3G系统由于距GSM-R较远,其干扰不大,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忽略。
3 提高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措施―智能化
3.1 休眠功能
比如中移动公司的某某分公司大多数通信设备采用开关电源直流供电方式,造成整流模块长期处于低负载率工作,转换效率低下;并且出于对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考虑,开关电源系统容量采取整流模块冗余配置,且预留的蓄电池充电容量在正常工作时并不使用,极大地浪费了能源。为提高电源设备的转换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某某分公司应用了开关电源整流模块休眠节能技术。某某分公司计划部技术专家介绍,开关电源整流模块休眠技术是根据负载电流大小,通过智能休眠技术,与系统的实配模块数量和容量相比较,来自动调整工作整流模块的数量,把整流模块调整到最佳负载率下工作,从而降低系统的带载损耗和空载损耗,使部分模块处于休眠状态,实现节能目的。基于以上,某某分公司2012年投入资金200万元,对全省首批1664套基站开关电源进行节电改造,当年底完成全网5038套开关电源改造,该项共节电1612.8万度。
3.2 充放电管理功能
某某电信经过对各能耗的调研分析,得出机房和基站耗电占总耗电的85%左右,而基站耗电中以主设备耗电和空调耗电为主,机房耗电中以空调耗电和机房设备耗电为主。因此,通过空调改造、引入自然冷源降低空调能耗,成为某某电信重点采用的技术之一。在确保基站运行环境正常的前提下,某某电信根据对基站室内外温、湿度的监测和逻辑判别来控制基站智能通风设备,直接引入室外冷空气对基站进行自然冷却,并联动控制基站原有空调设备的启停,该系统为“智能通风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基站空调的运行时间或替代基站空调设备,达到了利用自然风对基站通风散热、降低基站电能消耗的目的。从201年起,某某电信通过总结基站智能通风/换热系统在运行维护过程中的经验,以及环境因素对通风/换热系统的节电效率影响,连续通过一期、二期工程完成了全网可改造基站三分之二以上的智能通风系统改造。至2012年底,累计投资1100万元改造完成智能通风基站2121个,占全网可改造基站数量的67%,共节电1094.6万度。
3.3 谐波治理
通信电源系统谐波治理不仅能降低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能耗,有效节约电费,还能较大地提高供电系统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柴油发电机组的有效利用率、延长供电系统的使用寿命,从而很大程度的节约了通信电源系统的一次性投入,有效的节约了投资成本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比如H 局配电系统的总容量为5800 kVA,在采取了各种谐波综合治理措施后,整个系统运行的电流降低了600 A,相当于整个配电系统有效容量提高了416KVA,即系统容量提升了7.17%,节约了一次投资430万元。另一方面通过谐波治理后,通信电源系统的谐波得到有效抑制,提升了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消除了供电系统中谐波对通信设备的影响,改善了因电流过大引起电缆及设备开关发热严重问题,因此,进行通信电源系统谐波综合治理意义重大。
总之,在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中,安全性与可靠性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概述了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典型配置,分析了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提出了提高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措施―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潘润东.节能型直流电源产品的应用简析[J].通信电源技术,2008,25(5):65-66.
[2]章异辉,刘衡.论直流开关电源节能降耗的工程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08,25(5):51-53.
[3]宋福全.大力推进节能工作促进节约型企业建设[J].电信技术,2008(7):25-27.
[4]王蓓蓓,唐为民,王丽.移动通信机房电源系统节能潜力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07,24(5):75-78.
[5]陈璞,刘宾.一种快速高精度脉冲输出DC/DC变换器的设计[J].微电子学,2011(03).
[6]马瑞,陈晨.基于DSP控制的智能电表设计[J];机电信息,2011(21).
[7]郑锡楚,黄赞能,何洪强.舰艇模块化开关电源的研究及检修[J].中国修船,2011(04).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评估
电力通信的可靠性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具有最直接的关联,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密切的关系到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程度以及整个电网安全的水平。电力调度通信网络对大大小小的电力部门都有着连接和沟通的作用,是电网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其的安全可靠性作了深刻的研究分析。
二、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影响因素
电力通信网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通信系统,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从网络本身的角度可以将可靠性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通信设备和网络周围的环境,外部因素又能够进一步分为可控制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可控制因素是指通信设备周边的自然条件,比如温度、湿度、防震和防尘等;不可控制因素是指通信设备周边的突发外部事件,比如自然灾害、人为故障和突发事件等。内部因素是指通信设备可靠性、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的组织和维护管理等,内部因素主要受通信技术发展的影响,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地会有新设备和新技术投入使用,从而对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一方面,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网络运行和管理维护的效率,对电力通信网可靠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新设备和新技术会提高网络的复杂度,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必定会给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一旦发生故障,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从网络运行的角度可以将可靠性影响因素分为固有因素和性能因素。固有因素主要取决于通信设备可靠性和网络拓扑可靠性,不论网络本身多么复杂,网络单元(节点和链路)发生故障是造成电力通信网性能下降的根本原因,网络单元故障往往是因为设备本身老化(偶发故障)和设备运行环境的变化(异常故障),设备寿命的概率分布可以通过根据统计学原理研究得到,设备由于运行环境变化导致的故障往往原因复杂,缺乏基础数据,难以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一般采用定性描述;网络拓扑结构也是影响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当网络拓扑可靠性足够高时,通信网络中任意2点通信的可靠性才能够高于通信设备可靠性决定的单链路通信可靠性,比如网状或者环形的拓扑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整体的可靠性。性能因素主要体现在网络维护有效性和用户需求2个方面,高效的网络维护管理体系可以减少网络故障发生次数和故障持续时间,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从而满足用户对于通信业务的需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一个高可靠性的电力通信网需要有符合技术标准的通信设备、光缆线路和电源系统,要有合理的、具有自愈能力的网络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全面完善的网络维护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只单纯提高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网络可靠运行,还需要对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进行定期的故障检测和排查,在网络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水平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进而实现电力通信网的建设以及运行目标。
三、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工程的研究
1、要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从细致分析来说,通信网络可以分成基础网络、业务网络和支持网络,如果要从更加的等级上来划分,还可以分为长途网和本地网。面向大众用户的应用层面是最基本的业务网,大众用户通过对业务网的使用情况,最后可以总结反映出通信网的可靠性以及服务质量的好坏,所以,将业务网为中心进行研究,可以对基础网和支撑网的可靠性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对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展开全面深刻的研究。
2、要对通信网络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总结。通常,通信网的破坏性作用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分别是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例如像设备出现正常的使用故障,这种情况称之为正常状态。而异常状态指的是人为的或者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因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我们应该深入的研究通信网的可靠性,提高其运行和质量水平。
四、保障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1、控制好电力通信网周围的环境,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说很难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预测到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暴雨、台风。我们可以在这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工作,做好防护工作,这样电力通信网就不会R到在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了。至于人为的影响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的安全保扫来解决。对于是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影响,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减少工作失误的情况。对于人为的蓄意破坏,则需要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保护,加强人员在电力通信网周围巡逻,避免出现人为的蓄意破坏电力通信网络。
2、注重管理和维护电力通信网的通信设备,引进先进的设备。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可以保持通信设备的性能和延长通信设备的工作年限。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的性能的维持才能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心术,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地运行。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扩大,电力通信网络对通信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要及时更新,确保能够跟上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速度,这样才能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
3、提高电力通信网的通信技术。现阶段,电力通信网络处于发展阶段,电力通信网络在壮大和发展,这样电力通信网络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会相刊提高。提高通信技术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国家针对国家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发f}合自己国家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情况的通信技术;另一个就是向其他的国家引进通信技术。不管是自己国家研发还是向国外引进,通信技术都要符合我们国家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障好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案数。
4、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他们的技能水平。电力通信网络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高低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此,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就必须要加强通信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对通信工作人员的培训,是一个很有效的提高通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方法。
5、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的网络维护,进行定期维护。电力通信网络的网络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网络维护可以降低电力通信网络在运营的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定期的网络维护,可以及时更新电力通信网络的信息,不仅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还可以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就能很好有效地进行维修。因此,在进行定期维护的时候要附上记录本,这样电力通信网络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保存,也方便以后的故障维修和责任承担。
结束语
电力调度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是当今社会所要研究的重点,伴随着当今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可靠性的问题也将更加的突出,我们要更加完善的整理出一套管理、运行的体系,才能更好的维护和发展电力通信网络,才能更好的为我们自己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剑涛.全国电力通信网络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建立[J].电力系统通信,2002(8).
1改造背景
扬州地区电力通信网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光纤通信和微波通信为主要通信方式的一个综合数据传输平台,承载着信息管理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保护安控系统、可视会议系统、行政、调度交换机系统等多种业务。担负着扬州辖区内三级以上的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以及扬州地区市到县通信网和城区网的运维工作。
图1为早期的通信机房电源系统框图,从中可以看出,直流负载由于有蓄电池组作为后备电源,在市电供电异常的情况下,能保持稳定工作。但交流负载却会有断电情况的发生,因为不管是自动还是手动切换,只要是机械切换方式,交流无输出的时间段足以引起交流负载复位。好在时间比较短,通信设备恢复起来也比较快,而且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比较偶然,所以也能接受。
通过增加1套并联式逆变电源系统,可有效避免了交流负载断电情况的发生,做到了同直流负载一样不受市电输入切换的影响。
该逆变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正常情况下有-48V直流供电,逆变后产生220V交流电,经配电后供交流负载。当-48V直流供电异常或需要检修时,可通过静态开关自动或手动切换到交流供电,正常后可手动恢复到逆变工作状态。在切换过程中,交流输出不会中断。
整流通信电源的负载率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必要切断逆变电源的供电,这样才能使整流通信电源的负载率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也是考虑到当发生断电时,按当初负载容量配置的后备蓄电池组同时供不断增大的交流负载和直流负载持续稳定的供电时间会大打折扣,出现严重问题的概率有明显的上升,这些不得不防范。
原有的的逆变系统设计容量偏小,只能负载容量为40A以下的通信设备,随着公司的电网的大力发展,负载容量已接近极限,扩容势在必行。
交流负载接线有待完善,先有不少具有双交流输入电源模块的服务器设备,虽然有了冗余功能,但却是单电源引入,万一该路断电,还是造成设备停止工作,没有更好地发挥该设备的双电源冗余功能。
2改造方案
在STS屏内采用了3只单相输入的STS静态切换装置,而不是采用1只三相静态切换装置来实现两路三相输入电源的切换。这样进一步缩小了因STS故障对负载影响的范围。为完全避免此类问题,今后随着技术发展,可采用模块化的带热插拔功能的STS装置进行STS分配电源系统设计。
3改造过程
3.1UPS交流分配屏安装
直接拆除原先的-48V直流输入,220交流输出的逆变电源系统,利用大容量UPS电源系统作为主备输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理论的概述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是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根本要求,反映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规定时间及范围内所能完成指定功能的概率和能力。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系统应用的有效性,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前提。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抗破坏性、生存性以及系统部件在多模式下工作的有效性,要求计算机通信网络部件和基础结点必须为各用户终端提供可靠的链路,从而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正常工作。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理论包含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可靠度两方面内容。可靠性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保持连通并满足通信要求的能力,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规划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和参数之一。而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度是指计算机通信网络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涉及到二终端可靠度λ 终端可靠度以及全终端可靠度三种类型。
二、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因素
1.用户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用户终端设备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设备,其可靠性至关重要,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与否的关键所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主要就是确保用户终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用户终端的交互能力越高,网络的可靠性也越高。
2.传输交换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建设、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以及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必需考虑有一定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布线时最好布置为双线,以便网络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切换。网络集线器将若干个用户终端集中起来接入网络,通过它可将所连设备的问题与通信网络其它部分隔开,构成保证网络可靠性的第一道防线。集线器是一种单点失效设备,若它发生故障,则与其相连接的用户就无法工作,可见集线器在提高网络可靠性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网络管理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对于大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来说,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的复杂性一般来源于不同设备供应商的不同网络产品和设备的规模庞大和复杂度高。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过程中,为确保信息传输的完整性,降低故障发生率、信息丢失率、差错率,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提高的目的,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实时采集网络运行参数并统计网络信息,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4.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决定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有自身特点的影响,网络拓扑结构在不同行业领域及规模层次中的应用也有所不同,对于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有着关键作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建设初期,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有效性和容错性的评价标准通常由网络拓扑结构的直径和连通度来决定。
三、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的原则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设计的优化是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可靠性的提高,能够有效避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损失。
(1)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采用开放式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体系架构,从而能支持异构系统和异种设备的有效互联,具备较强的扩展与升级能力。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选择先进而成熟的网络技术,选择实用和通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2)计算机通信网络要具有较强的互联能力,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安全性和可靠性要高,具有较强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应选择较好的网络链路介质,保证主干网络具有足够的带宽,使整个网络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3)在制定必要的网络管理条例的同时,加强相关应用人员的定期培训,同时对运行中的网络进行自动检查和维护,养成良好的维护和应用的职业习惯。
四、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分析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所有设备、软件、硬件、网络协议以及各分层的可靠性进行全面系统化设计,计算机通信网络通常有以下三种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1)最优选择方法。该方法就是研究出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并进行比较,在几个方案中甄选出最优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求精和优化。此外,在费用充足的条件下,还可以通过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从而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扩容和升级的顺利进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2)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络的容错系统可保证网络继续正常运行。多级容错技术使网络具有一定的自保和自愈能力,即便网络出现多种故障,容错技术使网络仍能正常工作,故障单元无需立即修复或更换,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降低了维护成本。
(3)分层处理方法。分层处理法的应用对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络所面临的此类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分层的方式,分别定义系统层、服务层、物理层及逻辑层等不同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度量指标,从而制定针对性方案措施,以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设计的最优化。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