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5:59: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前电商模式是整个时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电商模式应用过程中,无论其实施理念,还是其应用模式都较不成熟,因此对茶叶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茶叶企业来说,有着相应的难度和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电商模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要素,无论是具体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还是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都是当前电商模式应用推广的主要背景。
1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内涵分析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成熟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系统发展下的营销模式改革,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应用,其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与消费理念之间的趋同化融合,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内容更加多元,而且选购过程也更加便捷,同时消费者成本和企业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所以,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与突破的动力。随着人们消费习惯更加成熟,如今电商模式在整个婴儿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其对消费者的具体应用需求也实现了进一步融合,比如其经营理念更为成熟,消费者可以完全通过自身的判断,结合客户的评价模式,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所以,通过对电商模式的具体交易状况,可以看到,电商模式在整个产品效果中的比重日益加大。通过使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不仅是产品价格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选购产品时,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多数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商模式,其整体营销压力进一步降低,无论是其具体的运行成本,还是其分销渠道建设的力度,都可以稍微减弱。因此,无论是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还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客观需要,互联网电商模式都是实现其有效应用的基础,也是两者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要素。而对于当前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体来说,多数中青年更喜欢选择电商模式来选购自身的产品,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当前正处于从传统经营模式中,处于转变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电商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客观要求,通过系统化融入价值需要,构建合理完善的发展模式。但是客观的来说,我国电商茶叶企业,无论自身经营实力,还是经营理念都较为匮乏,相对于其他大型茶叶企业来说,不少中小型茶叶企业,未能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不管其成熟度,还是其经营效果,都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子商务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中小型茶叶企业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构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的具体理念。
2当前中小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茶叶营销过程中,依赖的都是渠道加盟店的营销模式。对于大型茶叶企业来说,其具备完善的营销渠道,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其茶叶产品的营销难度压力就较大。因此,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应用日益成熟,中小型茶叶企业如果能够借助这一网络媒介,便能够实现自身产品的有效营销,但是对于整个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在使用电商模式时,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其整体运行理念构建上,存在一定差别,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来说,其要求茶叶企业在使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注重产品经销、产品客服和产品贸易等多个体系内容,而中小型茶叶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实力较为有限,加上其经营实力和经营经验不足,因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其很难对茶叶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察觉。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运行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运输模式,而完善的物流运输,是实现整个电商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当前整个物流状况来看,多数中小茶叶企业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对产品品牌的保护理念,所以整个茶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其市场口碑和成熟消费者的满意度。最后,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营模式构建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多数茶叶企业缺乏选择合适平台的经验。通过对当前茶叶营销电商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商城、淘宝和天猫都是可以都是当前最适合消费者选择的营销模式,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是企业经营实力和产品销量要求相一致的。选择的合适平台,就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
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构建的具体要求
事实上,茶叶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在于对环节上的优化和简化,所以说,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突破点和创新点。对于中小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是其最重要的创新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在运行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茶叶产品的特点内涵及具体的参数状况以及相应信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相关网页上进行传输,从而使得消费者更为便捷地了解该产品的具体特点和内涵。使用电商模式,是消费者和中小型茶叶企业之间的双赢过程。所以,合理探究经营管理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就极为必要。在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其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渠道建设的压力和难度,同时也使得整个产品销售活动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当然很少人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因此其必须及时快速的了解整个茶叶市场的选择的具体需求和消费动态,只有系统化了解整个市场的特点,才能够实现电商模式与茶叶企业经营的合理融合。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其想要真正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认识到电商模式的运行,不仅仅是该企业营销模式的变化,更是整个企业运营理念的创新与完善,因此,选择茶叶企业要将自身发展与模式运行结构相结合,通过将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和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相融合,从而构建满足茶叶企业发展运行的具体模式。
4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
通过不断优化该模式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而想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完善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充分做到:首先,中小型茶叶企业要具备产品品牌意识,确保自身产品的独立性和品牌化意识,在进行产品品牌注册过程中,必须将自身企业经营理念和茶叶产品的特点与品牌的设计相结合,通过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立品牌,才能够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和选择该产品。当然,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丰富品牌内涵,还要注重对自身品牌的益维护。在电商模式中,品牌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也是产品的象征。其次,茶叶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特点,通过了解市场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茶叶产品的生产理念,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生产过程较为迅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为便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厂家要直接面对市场及消费者,在构建该模式运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有效评估,不能使得其超过自身运行能力,从而限制了发展质量,在互联网电商时代,其要求茶叶企业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所以,中小型茶叶企业必须注重构建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此外,茶叶企业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时,需要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进行有效了解,结合具体的市场调研状况,从而打造和包装满足自身产品营销的具体模式和理念,当前在整个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要结合适合自身的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或者结合自身状况,构建属于自身独立的门户网站。中小型茶叶企业要通过互相抱团,从而构建具有经营实力的运行平台。最后,在中小型茶叶企业运行模式中,其不能使用单一或者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运行,其需要在结合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具体发展状况来不断调整企业的运行模式,通过认知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实现自身产品的经营效果。在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内部的运行模式建设,还要注重选择与企业自身相关联的各个元素,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入。比如适合中小型茶叶企业产品的运输机制,客户服务机制等等,通过融入市场化元素,提升电商模式运行的效果与质量,在坚持以消费者和客户为导向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最佳效果。
5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实力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必须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可以说,电商模式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的核心,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应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探究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对于这一模式的内涵进行准确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郑焕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5(3):163-165.
关键词:
市场调查;企业;方法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无计划状态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在社会生产的科学化发展道路中,市场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充分显示出来。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企业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视市场调查,其市场调查的方法与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市场问题的分析研究上。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目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与整理有关市场营销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为了解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有效、正确的信息。
1市场调查对企业的重要性
1.1为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负责人提供决策依据。任何一个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对市场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只有充分地了解过后才能针对性制定市场营销手段和企业发展策略。在企业中,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要针对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等问题进行决策时,需考虑多种问题,如:产品在什么市场需求量大,产品应该如何定价,如何提高产品的销量,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都需要通过具体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得到最终答案。如果决策者盲目的决策可能会导致产品在市场上发生巨大损失。
1.2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商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情况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促使市场发生改变的原因,主要受产品、价格、广告、分销等市场因素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环境因素。这两种主要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断地发生变化。针对此现象,企业为了产品能够更好地在市场形成竞争力,就只有通过市场调查,进行全面且及时地了解市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变化。
1.3有助于更好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如今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日月新异。产品技术的进步自然会在商品市场上表现出来。进行市场调查,能够得到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市场经济变动和新技术信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情报和技术生产情报,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学习和吸取相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科技,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以至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保障企业能够不被淘汰。
2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
2.1观察法。观察法是市场调查的最基础的方法。它是通过调查人员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直接感官的方式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首先市场调查人员到达被访问者的销售场所去,在销售场所能够直接且直观地观察到商品品牌以及商品包装情况。这种调查能够充分地反应出产品在销售场所的实际情况。
2.2实验法。采用实验的方式,根据调查人员的要求不断跟进,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中,通过观察其发生的情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其可以控制多种因素,如:产品的价格、品质、包装等,在可控的条件下观察市场现象,寻找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的市场规律,从而针对产品进行相应的营销手段,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场销售实验和消费者使用实验。
2.3访问法。访问法顾名思义为调查人员对被访问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主要分为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和集体访问。结构式访问是指调查人员通过已经设计好且具有一定结构的调查表进行访问,同时需要用相同的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进行访问。无结构式访问是指调查人员与被访问者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进行自由沟通,了解访问者对产品的看法。集体访问是座谈会的方式听取被访者的想法,能够有效地收集到产品在广大消费群众中的地位与消费者对产品的看法。2.4问卷法。调查人员针对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给群众并让群众填写,通过所填内容获得调查对象所需内容。一般实地调查中,问答卷采用最广,由于网络的广泛性,网上调查问卷运用较为普遍。
3市场调查现状和未来
如今市场调查能够精准预测市场情况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今后市场调查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需研究的数量大量加大,成本也随之增加。在此基础上,市场调查的方法会不断改进,也只有更高级的方法才能得到采用。基于扫描仪的调研、数据库营销和顾客满意度调研将会越来越受重视。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市场调查活动范围将越来越大,可能会扩展到许多非盈利性组织和政府服务部门等领域。从那以后,社会可能不存在没有市场调查部门的公司。随着网络地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调查或许可能跟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
4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中,面对着如此大的企业竞争压力下,市场调查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为企业决策提供了直接有效的信息。对市场中存在的竞争对手与客户消费行为等诸多因素做出相应评价,促使企业在面对决策时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如今企业现代化管理,离不开市场调查所提供的依据。在经营上充分利用市场调查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有效地预测企业在未来产品销售的道路中发展情况,有助于企业家在管理与运营上得心应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让企业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充分利用市场调查,可以让企业家充分了解市场变化情况,更好的操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参考文献:
[1]刘玉玲.市场调查[M].科学出版社,2004,28
一、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由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型时期,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于这样的前提与背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进一步被理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将发挥更大作用,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我国经济的转型、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剧,既给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资源共享机会,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掌握主动权和控制力。铁路勘察设计企业亦是如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化,我国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严峻。一方面,铁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其他行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建设铁路战略,2007年制定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由此2002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额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加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铁路建设更是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面对铁路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利润空间,地方中小企业与央企的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从2007年开始逐步开放和国际化,一些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国外工程咨询公司、专业设计事务所等进入我国铁路市场的力度日趋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铁路勘察设计的市场竞争。我国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问题在于,目前实力雄厚、权威性高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多数是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管理思维、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或多或少带来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面对诸多新的竞争主体进入市场、原来竞争主体的战略集结和多元的竞争格局,铁路勘察设计企业传统的市场空间、业务空间无疑会受到挤压和冲击,必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业务范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转型的现实困境
1.经营管理理念滞后于市场竞争发展需要
对于大型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而言,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业务拓展等方面的“计划经济色彩”还比较浓厚,加上铁路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其他行业勘察设计院进入并参与竞争难度较大,它们仍然是国内大型铁路勘察项目的承接主体,该类型企业部分管理层和干部职工虽然在管理理念层面已经有较大转变,但仍残留有“唯我独大”、“等靠要”的思想,对市场竞争、企业市场地位变化等仍认识不足,没有树立与市场竞争、全球竞争相适应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全球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都是与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的,在这种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既缺乏推动经营管理创新的主动性,更不可能在新的业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机制体制缺陷制约经营管理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参与市场竞争的实质就在于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这其中,知识、技术和资本是不可或缺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而这些要素作用的发挥又往往与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分配机制和市场经营机制等密切相关,要创新经营管理体制,与市场竞争要求相适应,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理顺上述机制体制。铁路勘察设计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公司后都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产权结构,人才引进与培养、薪酬分配等方面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的“思想束缚”,旧有体制严重制约了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的发挥,经营业务和市场空间的拓展明显受挫。
3.经营发展战略亟待优化
在市场竞争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科学的长期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包括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在内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长期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问题。在现实中,很多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在这点上普遍重视不足,更多的是注重短期或中长期的经营发展,长期的发展战略相对缺乏。对于这些企业,固然存在短期内发展势头强劲的可能,但终究无法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三、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转型的路径
1.明确企业市场定位,优化企业发展战略
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转型实质上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问题。只有明确了市场定位,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按照既定目标开拓市场空间和扩大业务范围。在确定企业市场定位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特色及优势、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区域或国家产业发展的态势等。就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特别是大型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考虑到铁路勘察设计业务在企业中的优势、铁路市场的有限性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基本发展方向应定位于以铁路业务为核心,并向其他行业设计市场拓展。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兼顾好企业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的需要,集中优势,把握好重点,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传统铁路市场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地铁等轨道交通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这也就意味着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实现业务发展的转型,加大对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业务市场的拓展力度,积极抢占市场空间,拓宽业务范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完善现代企业经营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搞好水电勘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我们必须从企业的人才、技术与生产活动、财务活动、营销活动、管理活动及综合安全活动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相应工作。其中管理活动是企业经营与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人才、技术与生产活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组织好技术与生产活动将为企业创收、生存、发展及稳定职工队伍提供有力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单位在转企改制后,作为内部管理,还需要作大量的调整、补充和完善工作,但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本企业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重视技术组织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拓竟作业领域,认真组织好技术与生产活动,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企业的技术生产活动、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以人的工作成果来体现的。人才是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本中的重要人力资本。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是一种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企业要开展好技术与生产活动,首先,应创造条件留住人才、留住需要的人,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为企业增强人才技术实力和凝聚力。其次,应发挥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重视和搞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先进技术引进,加强技术组织力量,健全技术管理机构,重视作业范围拓宽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增强技术实力。第三,应制定和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技术人员重视技术水平的提高、技术创新、多出成果,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进一步宣传自己,增进了解和交流,汲取他人之长。这样,才能为提高企业信誉、知名度和参与市场竞争起到积极作用,并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
财务活动是企业发展的资金动力
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和会计活动。其中会计活动又包含资产目录、存货盘点、会计报表及成本核算等工作内容。
水电勘察企业要进入市场开展工作,面对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可承担的项目一般资金到位率较低,往往需要预投入、垫资和准备足够的流动资金,需提供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工程预付款保证金,这就更需要企业财务部门总揽统筹企业各方面资金需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企业经营和组织生产活动提供资金保证和动力。一个企业只要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资金运作和企业在开户银行良好的信誉,企业财务部就可向开户银行申请办理“AAA”级信誉证书。获得此证的企业,银行为企业向项目法人或招标人提供投标保函或履约保函时,不会用企业的存款抵押担保,并可提高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信誉,这就为企业资金的灵活运用创造了条件,避免了资金占用。
总之,财务活动是企业发展的资金动力,其中的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三、营销活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营销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内容。水电勘察企业的营销活动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专业范围和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范围,通过参与市场活动,不断承揽工程勘察及其经营范围内的工程施工项目,为企业的技术、生产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并向用户提供合格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以不断促进企业发展。
水电勘察企业只有贴近市场、依据市场和参与工程项目,适时调整,推销自己,大力开展工程招投标活动,切实加大经营公关力度,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力争承担更多的工程目,才能为企业生产活动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企业应在内部管理机构成立经营开发部,专门从事企业的营销活动。在营销活动中,制定相应的规定办法,把经营性投入、风险和经营者的利益联系起来,实行经营的责、权、利相结合,可极大地调动经营者的工作积板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企业员工参与经营活动、支持经营工作、为经营工作服务的热情,以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营销活动健康发展。
四、搞好企业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
管理是生产力,是生产的第四要素,它把生产力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可看成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企业的生产力要素都只是一种资源,只有通过管理和优化配置,才能转化为效益,企业才能发展。
企业的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种要素。计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纲,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围绕的中心,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策划。组织是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指挥是组织实施计划的导向;协调是管理活动总体实施的需要;控制是管理要素活动的关键所在。作好控制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的计划有组织的、协调统一的、有机的实现。
水电勘察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面对水电市场的不景气,企业的管理问题十分突出。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工作。要严格实行经理负责制,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并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在企业第一责任人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有机协调地开展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借鉴现代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狠抓企业管理,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市场需要,这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
五、综合安全活动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企业的综合安全活动包括:保护财产、设备和人员,固定资产、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预防偷盗、水灾和火灾,防止和消除企业内部极端事件的发生。
企业的作业及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保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施工作业点多、面广、线长,人员流动性大,工程机械、设备仪器通过长途运输抵达施工现场,且机械设备交叉调用较频繁。因此,保护财产、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十分重要,应加强各种安全预防措施的落实和检查,对员工重视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训练;在较大工程项目上设置专门安全机构,负责安全检查和安全防范工作。对于人员、设备可办理保险事宜,以减少企业和个人损失。
近几年,随着县级供电企业在营销软硬件设施方面投入资金的不断增加,各县级供电企业营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相继投运了营销业务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等多个营销自动化系统,在系统实际应用中,规范了营销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行为,但也暴露出了营销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县级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进行规范。
1 电力营销稽查在供电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电力营销工作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与经营命脉,承担着保障公司经营成果、展示公司良好形象的重大责任,是体现供电企业价值的最终业务环节。而营销稽查工作是近年来供电企业新开展起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电力营销工作有序、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营销稽查是供电企业为了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经营流失,健全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营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营销系统正常运作而对电力销售环节、经营管理工作实施的监督、检查行为。营销稽查对本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全过程进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核查、管理和监督。有效地开展营销稽查,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升营销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服务水平。
加强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可以减少电力企业营业差错,快速高效的解决客户投诉,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是提升电力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从维护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效益,维护客户权益,从而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使得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的积极进取方向去考虑;还是从防漏补缺,纠错归正,甚至保护职工,防止犯罪的消极防范方向去考虑,营销稽查对整个电力营销事业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2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受传统电力营销运营管理理念制约,当前县级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方面没有形成营销稽查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制度,稽查人员大多综合技能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常常导致营销稽查工作不能高效的展开。
2.1稽查线索不清晰
为了保证营销稽查的综合力度,营销稽查工作需要以稽查线索为切入点。县级供电企业目前大多采用手工复查工作,不仅需要稽查人员花较多的时间,且较大的受到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技能等影响,同时整个稽查工作延续时间较长,在实时性、可靠性等众多方面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智能营销发展的需求。
2.2没有高效的稽查手段
由于没有完善的稽查制度和技术手段,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存在走形式的现象,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企业形象。目前很多县级供电企业的营销稽查工作通常采取抽查或彻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对报表、台账、业务详单时,往往凭借稽查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不仅实时性较差,而且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面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效率一般较低,误差也较大。
2.3营销稽查工作闭环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对某个单位的稽查结束后,未对存在的问题限定整改期限、跟踪复查;二是对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未能举一反三,要求其他单位进行专项稽查,并对各单位稽查、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三是未制定操作性强的营销工作质量考核制度,既不奖优、也不罚劣,无法对在营销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起不到惩戒作用,造成同样的差错重复出现。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对营销稽查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
3 构建精细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系统
县级供电企业传统的电力营销稽查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电力管理系统的需求。因此,应用先进的电力稽查技术,完善电力营销稽查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已逐步成为供电可靠性与高效性的保障基础。
3.1实时在线稽查
实时在线稽查功能主要包括电能营业业务受理、电费电价数据核查、用电分析量等综合服务、统计分析模块。
(1)业务受理稽查
为保障整个营销信息的准确可靠性,可通过计算机对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分析比对,及时找出存在错误的数据和信息。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计算机通过相应的程序自动校核电能用户所填写的基本资料是否齐全,并通过内部数据库自动分析客户所报容量和电压等级与输电线路分支点是否匹配
(2)实时电费电价信息稽查
在精细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实时电费电价信息稽查模块,首先通过历史数据库与当月的用电数据进行比较,实时分析用户用电是否正常:同时在电费计算过程中,自动与历史数据库进行比较,核查是否有突增、突减现象,并实时通知营销稽查人员相应的异常数据,防止由于系统错误造成错收客户电费总量,减少企业营销风险。
(3)用电检查稽查
检查违约用电、窃电处理的电子传票内容是否正确,处理程序及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规定;检查下厂检查超周期情况;检查是否及时录入当天下厂检查情况;检查高配客户电工档案是否真实等。
(4)线损稽查实时监测
供电系统的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检查录入的固定损耗是否符合要求、可变损耗是否满足历史运行规律,对有明显波动的月计量电能数据、配电设备参数进行实时分析,并及时通知营销稽查人员进行相关点检查,减少配电系统的线损量,杜绝配电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单位电能的综合运营成本。
3.2用电控制管理稽查
用电自动控制是供电企业人性化服务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系统自动监测用户的用电信息,实时显示用电量和预存电费信息,对于快要欠费的用户系统会自动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提示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缴费时间。当用电欠费时,系统会通过远程抄表系统自动控制用户入户开关,减少供电企业的供电损失。对于需要进行改造或扩装的用户,系统会自动调出用户的用电信息便于营销人员进行相应数据更新,对于实际供电信息与用户所填报的信息(如:电压等级、用电负荷容量、功率因素)等不匹配时,系统会自动提示营销稽查人员进行相关点检查,加大用电控制管理力度,减少或杜绝偷电、漏电等非正常用电行为的发生。
3.3供电服务质量水平稽查
精细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客户反馈的实时业务服务水平进行,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表格,对业务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当业务人员所受到的投诉信息较多时,就会自动提醒营销稽查人员进行相关人员审核。系统还配备业务处理水平和综合供电维护水平统计分析模块,实时监控业务办理员工的业务办理效率和质量、运行管理人员的到岗情况、电力抢修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数据,为供电企业考核员工的综合工作质量提供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
4 结论
构建精细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稽查人员的综合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对整个营销流程数据信息进行在线监测分析,通过对业务人员的综合服务质量、线损稽查、供用电自动分析控制等功能,有效杜绝营销错误的发生,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服务质量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减少营销风险,保障供电企业高效稳定的运行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064-04
在2011年,双胞蘑菇经由山西大友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并推广之后,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就开始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到2014年,和顺县的食用菌总产量已达到7826t,销售收入约7043.4万元,农民获利有3000多万元。2015年,和顺县为了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基础设施、和顺县将种植和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一条走廊、两大片区、五大基地的食用菌种植模式,形成了以双胞蘑菇为主要种类,平菇、香菇、木耳、虫草、猪苓和羊肚菌等全面发展的局面。现在,全县食用菌种植总面积约为30.5万m2,其中双孢蘑菇为14.8万m2、香菇为10.8万m2、木耳为1.6万m2、猪苓为2.1万m2,其他种类为1.2万左右m2。目前有9个乡镇、57个行政村、千户农户参与,从业劳动力达到3000多个[1]。为了摸清和顺县食用菌的产业现状,明确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思路,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步入持续良性的发展轨道,笔者对全县主要的食用菌种植户、生产企业和合作社进行了生产规模、技术服务、经营方式、质量管理以及市场销售等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对和顺县食用菌产业的未来以及对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质量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和顺县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调查方法 本调查是我们的研究项目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设施食用菌高效碳循环研究与示范之一“食用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研究(编号:FT2014-03-08)”的一部分,根据项目计划要求,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方式与质量管理理念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调查方法。(1)访谈调查:课题组下乡,在指导企业、农户生产的同时,与一些实际生产的企业负责人、种植农户、技术人员、采收人员等会谈,交流,收集一些相关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2)问卷调查:以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回收问卷并统计相关数据。问卷调查形式有2种,网上问卷调查,纸质问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从一些网站和及电子邮件,纸质调查问卷主要是发放问卷。(3)市场调查:本课题组还进行了食用菌销售市场调查,在对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个体摊贩的一些负责人员及消费者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对和顺县生产的蘑菇进行了一些调查。(4)资料调查:查阅了有关和顺县的食用菌企业发展状况的报道资料,如有关和顺县食用菌的报纸报道以及网站等。
1.2 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和顺县食用菌企业的生产现状,经营方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存在优劣势以及食用菌产品质量对经营效益的影响等等。同时也调查了一些关于食用菌发展中盲目跟风、资源浪费、布局不合理的现实问题,为今后更加合理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规模和种类积累了基础资料。
2 和顺县食用菌企业生产者的基本情况
横岭镇、义兴镇是和顺县的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其中许多企业是和顺县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如我们调查的企业,和顺金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顺县军绿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和顺县平松乡沙佛陀村的个体户,和顺县太行白双孢菇专业合作社、和顺县岭上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晋中市消源食用菌种植加工合作社、晋中市碧海星园农业有限公司、山西大友农牧业有限公司、和顺县永健r业发展有限公司、顺宇蕻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青城镇双孢菇片区、横岭镇的双孢菇片区、东关村的平菇种植园区、华新村香菇种植园区仪村的双孢菇园区等等。这次主要是集中对这些企业进行调查和分析。
2.1 生产资金来源 和顺县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家筹款、银行贷款、自家筹款和银行贷款相结合,还有部分企业是自家现款与政府扶持资金相结合。投资金额在5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其中在30万元到50万元的居多,基本上占调查企业数的50%。企业雇佣的的从业人数也是不定的,依据生产季节或者是在不同的作业时间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忙时可能会多用几个人,在淡季可能就不会用到人手,但一般都需要的5人以上的劳动力。
2.2 食用菌产业的经营形式 目前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经营形式主要是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户经营占主导。还有一些农业企业,个体户等等。其中农业合作社大约占40%,家庭农场占30%左右,而企业型的农业公司只占不到10%。这几种模式有的是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打消农民销售食用菌的后顾之忧,又可调动农户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
2.3 食用菌企业生产食用菌的种类 近年来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以双孢菇占主流地位。2012年时双孢菇总产量高达300多万kg,产值约2300万元,占全部食用菌产品总量的80%以上。2015年全县食用菌种植总面积约为30.5万m2,其中双孢蘑菇为14.8万m2、香菇为10.8万m2、木耳为1.6万m2、猪苓为2.1万m2,其他种类为1.2万左右m2,双孢菇占50%左右,香菇占30%左右,其他各食用菌种类只占20%弱。虽然近年来已经打破了这种双孢菇单独菌种发展的局面,一些企业开始因地制宜的种植其他菌类,例如以和顺金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猪苓,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引进了黑木耳栽培,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比例失调的现象。目前,在我所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和顺县有很多农户和合作社,还有一些企业开始生产猪苓和黑木耳,未来有希望形成“白(白色双孢菇)+黑(黑木耳,猪苓)”种植模式[2-4]。
2.4 食用菌的销售方式 和县的食用菌生产者中,有40%左右的生产者是个人直接销售,30%的企业是个人直接销售和送超市销售相结合的,还有20%左右的企业送往农贸市场销售或批发给经济人销售。虽然有30%的生产者将自己生产的食用菌产品送往超市销售,但是送往超市的份额却很少。我们调查中的一家企业提到他们和山西省清徐县的某家美特好有合作,发现超市的负责人在对食用菌产品的品质以及产品分级,并不了解,不懂得什么样的蘑菇是好蘑菇,也分不清蘑菇的种类,而只是一般地认为大的、新鲜蘑菇是好蘑菇,而不知蘑菇开伞后,个头虽然很大,其营养成分和味感就降低了。还有20%左右的企业送往农贸市场销售或批发给经纪人销售,一般批发给经纪人销售的食用菌企业采取的是临时性批发,很少有签合同销售的企业,甚至有的经纪人即使是签了合同,也不是诚信地遵守。
2.5 食用菌生产数量与质量的季节变动 和顺县食用菌栽培的产菇时期和生产数量来看,每年主要是集中在2个时期,一是5月到6月,二是9月到10月或延长到11月上旬。7-8月份出菇量相对较少。不同月份出菇数不同,主要是由于夏季炎热,出菇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山西或者说和顺夏季比较凉爽,是作为全国双孢菇以及其他食用菌种类的生产淡季补充的重要基地,但高温影响出菇质量和数量,仍然是和顺县双孢菇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2.6 关于食用菌生产的经营效益 我们就和顺县的一些生产双孢菇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根据企业生产负责人介绍的资料,在2016年,大约750m2左右的双孢菇生产大棚,经济效益较好的,可以收入3万元到4万元人民币,如果经营不好的话,一般只能收入1万元到2万元人民币。2016年和顺县周围的产地的双孢菇价格基本上是,质量优良的,即不开伞的、没病菌、没有黑斑的产品,可以卖到6~9元/kg,这类质量好的优等产品如果能达到总产量的80%以上,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如果是质量差的产品,一般就只能卖到1.6~3元/kg左右。上面所述的经济收入只是农民生产者所认为的收入,而与正规的经营核算是有所不同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在计算利润时往往只计算收到多少钱,而对于生产投入的计算,特别是正规的经营核算是不太了解的,甚至是完全的不懂。他们很多情况下不把自己的劳动计算到投资里面,很多自家的原材料,例如木屑,玉米芯、牛粪,也没有计算到投资里面,所以,我们认为农业经营以及经济核算在一定的时期内还是这些企业、合作社应该加强的重点,也是我们农业技术工作者应该加以认识的重要课题。
2.7 关于食用菌产品质量观念与质量管理
2.7.1 关于质量认证方面 关于农产品质量认证方面,被访问的企业和生产户都表示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也有一定的信息了解,但是没有加入质量认证体系。他们表示没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件事,企业没有专人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在产品收货时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也没有外部管理人员来向企业和农户宣传或是帮助管理这些业务。当问到这些企业和农户是否愿意加入质量认证体系时,他们表示愿意参加,因为这样不仅对消费者有了保障,加大了产品诚信度,而且还能扩大了产品销路,使销售得到保障,从而增加经营收入。
2.7.2 企业及生产者对质量管理与主动执行标准的认识 发挥食用菌产业从业者的主动性,调动所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行政、商业、技术部门,甚至是消费者的互动整合积极性,形成一个主动型的质量安全管理执行效应,是解决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有力措施。对于我们提出的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理论[5],即以食用菌产业链的实际从业者为主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使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流通、销售、消费、服务等全过程的从业者自愿参加,以自身诚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法规标准,保证提供责任分明、安全卫生的优质产品,这些企业和生产者都是十分赞赏的,并表示愿意参加这样的自己为自己的产业创造的质量保证体系。
3 和顺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3.1 和顺县的地理气候优势 和顺县是山西省晋中市的下辖县。它位于山西省的东部,太行山脉的西边,其东边接壤着邢台市,西边直通省会太原,北边连接着太旧高速,南边与长治晋城等城市相接。和顺县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天干燥多风,夏天炎热暂短,秋天凉爽多雨,冬天寒冷漫长。全年的平均气温约6.3℃,全年的降水约593mm,霜冻期为9月15日至翌年的5月15日左右,无霜期约124d。这种气候很是适宜食用菌的生长,并且从全国食用菌产业布局来讲,是很好的盛夏生产淡季的补充基地。
3.2 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优势 和顺县的牧业、林业发达,资源丰富,放牧的场地广阔,水资源丰富,草地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27%,在生产食用菌的原材料上,提供了廉价的牛粪和废木枝叶,特别适合于生产双孢菇。此外由于和顺县的林果业,种植业发展较好,也为食用菌种植提供了玉米芯、玉米秸秆、高粱秸秆作为原料。
3.3 信息和物流方面的优势 随着和顺县电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顺县加强了无线移动通信,无线联通通信等基础通信设施;同时为了提高食用菌产业方面的信息交流,建立了一系列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例如:山西晋中碧海食用菌交易网等。物流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壮大,例如建立了一批商贸物流基地,各类信息通畅,为广大企业和生产者及时了解食用菌市场行情及行业走势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4 和顺县政府的政策、资金和物力的支持优势 和顺县委县政府响应国家“十二五计划”,为增加经济收入和加快经济转型,加快了和顺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和顺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因此加大了对食用菌产业资金的扶持力度。例如,2014年和顺县在农业主导产业上,财政扶持资金约1800万元,其中设施蔬菜及食用菌产业发展达到了800万元。另外,和顺农委积极为食用菌企业提供了贷款贴息并在2014年和顺县列入了“晋中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担保贷款项目”范围中。还有中国福利彩票在该县投资了约4934万元的彩票公益金发展双孢菇产业项目。2014年,全县有32个行政村开始了以双孢菇为主的生产大棚建设,投资达到2303万元左右。
3.5 先进科技的支持优势 和顺县与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中心签订了食用菌合作协议,结合和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在食用菌产业的相关项目上进行深入合作,高度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和顺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和顺县食用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据我们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感到,整体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重生产,轻经营;重技术,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重收益,轻信誉;重投入,轻效益的倾向,导致了整体食用菌产业发展不扎实,经济效益不高,生产者收入不多,社会效益不明显,消费者缺乏安心感。
4.1 食用菌产业链的组织化程度不够 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多是以生产环节为重点,生产模式是以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发展的,并没有组成以食用菌产业特征为核心的产业链体系,因此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甚至造成很多生产者开始产生了打退堂鼓,退出生产的念想。主要表现在销售渠道不畅通。因此经常发生企业及生产者间为抢市场而低价销售、不注重质量等无序竞争的情况。还有相关部门以及龙头企业无力引导生产者与产业链其他环节形成订单农业体系,致使生产者的产品不得不销售给零散的中介人,并受到中介人的销售限制,不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4.2 菌种生产与管理环节短缺 菌种生产和管理是食用菌生产栽培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出菇的质量和产量。目前,和顺县内的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是可以自己制备菌种,或者购买菌种专业企业的原种,然后制备栽培种,而小型企业以及普通生产农户就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就食用菌菌种来说,其母种、原种的真伪,质量好坏,产能性状等,一般的企业和农户是无法用普通方法来识别的,特别是许多生产企业和农户根本就不问菌种的真伪与质量,而肉眼鉴别不了的菌种质量,却会给生产和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或者是毁灭性的打击。
4.3 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鲜技术不足 食用菌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质量是产品的根本,很多食用菌种类其产品的保质期只有1~2d功夫,特别是双孢菇产品,不能及时出售,就会变黑腐烂。和顺县目前缺乏食用菌深加工和保鲜方面的龙头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小的企业根本没有加工和保鲜的设备,大的企业即使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大量的、质量好的食用菌产品却不能及时地销售出去,而导致腐烂变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使得食用菌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5 和顺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
5.1 建立菌种审核推广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体制建设 要建立和顺县食用菌优良菌种推广制度,创新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体系,同时加强对食用菌菌种生产厂家资质审核、技术考核和生产监管,以便实现食用菌菌种的优质生产,从而确保广大菇农和食用菌企业的利益。
5.2 开发引进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 加强和顺县的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的开发,积极引进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和优秀人才,利用企业的积极性,在政府的引导下、资金帮助下,打造更多的和顺县食用菌加工的企业,创造提升食用菌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3 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产业链诚信体系 在产业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以自身的诚信,生产高质量和安全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提供健康产品,同时增加食用菌产业从业者的经济收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食用菌产业全方位着眼,探讨与质量相关的节点问题,寻找质量管理关键因素,提出确立一个以实际从业者为主体、自身运营的食用菌产品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在实际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主动地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以诚信赢得社会效应,建设一个使从业者收入高,消费者放心的食用菌产业。
6 结语
发挥和顺县地域优势,建立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大构造,以食用菌产品质量诚信为根本,从生产环节开始,在产品流通,销售以及消费环节等各个领域,全力打造优质产品和绿色农业形象,大力推进像养牛―沼气―双孢菇―有机肥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的模式,继续构建和做扎实像“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等[5-6],根据本地的农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使之真正和顺县的主力农业。
参考文献
[1]晋商农网.晋中三农前沿[OL].http:///Category_98/Index.aspx,2015:1-21.
[2]胡俊_.我国食用菌资源状况及生产对策[J].食用菌,2000(3):3-6.
[3]胡永光,李萍萍,袁俊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探讨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09):05-17.
效能监察是对企业发展的有关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监督,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能够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人员,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够起到预防腐败和经营风险的控制,从而有效地发挥监督和保障作用。
一、效能监察的基本作用
效能监察作为企业内部一项综合性的监督,是加强企业效能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为企业堵塞漏洞,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奠定基础,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调节的作用。首先效能监察是一种监督管理手段,对企业管理有强化作用,能实现从源头治理的效果,可以发现企业管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协助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同时效能监察对企业管理中的效率及效益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例如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设备投资等方面实行效能监察,能降低投资和采购成本,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是监督保障的作用。企业效能监察,主要责任是针对具体目标项目以及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在目标上有“立项”,在组织上有团队,在管理上有专人。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的监督管理团队,这样既对“项目”实施者形成了责任压力,也对监督者形成责任压力,为共同做好目标工作设立了一个闭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目标结束时,该目标项目所有环节都被完整记录在案,该项目何时立项,标的多少,何时参与实施,何人参与监督,实施过程出现或解决了何种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都会一目了然,通过对闭环压力传递,起到了监督保障作用。
三是预防教育的作用。管理上的漏洞是腐败得以产生的直接条件,通过效能监察,把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节点,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人物进行全过程监督,提高监察对象素质,对违章者进行惩戒,使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并且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提高广大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四是质量保证的作用。在开展项目效能监察情形下,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和责任水平,督促他们相应把好了技术关、质量关和安全关。如在开展基建项目材料消耗效能监察过程中,通过对供应商从供货到结束工程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流程中存在的不足。要求供应商供货的依据必须经过供应部或者贸易部授权的才可以送货,并且给供应商的计划最好有纸质订单作为一种凭证,订单上的数量在幅度20%以内的供应商可以供货,如果超过这个幅度,供应商是没有权限直接给施工单位送,并且计划必须经过材料员上报供应部,施工单位无权进行直接要货。通过这一系列的规定,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对材料用量和质量有了明确规定,从而降低经济成本。
二、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的方式
企业开展效能监察,主要是针对企业特点,从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和易发生问题的关键领域以及重要部门的重要岗位入手,围绕企业效益、效率、质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开展监察工作,并于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行工作项目的全过程监察。主要包括:
一是事前预防。在相关部门准备开展某项经营活动初期主动介入,认真了解和掌握该项活动的前期安排和准备工作情况,其中包括市场比较、询价、技术参数要求、特殊产品检验报告、国家或企业标准和规范,以及市场调研、先期考察等情况资料。二是事中跟踪。在该项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连续性跟踪监察。如在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中,投标人的资质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并经过相应的预审;送达标书的时间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规定; 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是否签收、记录并原样保存;评标人是否秉公办事,坚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无私自接触投标人、有意袒护或刁难投标人的行为等。三是事后监督。在经营活动结束后继续进行的一种跟踪监督形式。如物资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招标人和中标人是否按照招标文件及其他有关法定文件的规定签订书面合同,有无签订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等。
三、解决企业效能监察的对策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维护企业利益,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如何开展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领导重视。认识要从上到下,首先要解决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认识问题。如果领导干部心存顾虑,害怕家丑外扬影响单位声誉和个人政绩,害怕引火烧身或者拔出萝卜带出泥,害怕小团体利益受损,都会阻碍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如果效能监察工作不能被正确认识,企业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不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其组织实施就是一句空话。只有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工作,将其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整体部署、有效推进,才能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就企业而言,目前效能监察机制可能还不完善,还没有细化的程序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操作没有依据、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对于“不作为、办事效率低、失职、决策失误等效能方面的问题,没有量化的规定,致使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缺乏依据支持,影响了工作的深化发展,因此必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坚持做到令行禁止。三是规范程序,提高效率。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要在程序上狠下功夫,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某一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企业的利益受损。针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投资等关键环节较容易出现问题,效能监察要以此为工作重点,严格按照《物资采购制度》《工程管理办法》等程序认真开展工作,启动效能、效率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和不足之处,有效的维护企业的利益,提高各项工作效率。四是提高质量,加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纪律严明的队伍,往往能够克服困难、屡战屡胜。效能监察人员不但要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能“看”会“算”,要熟悉企业管理、财务审计、工程建设等专业知识,要善于发现问题。要不然我们翻着厚厚的财务账,怎么知道错在那里,看着工程预算,又什么知道漏洞在何处呢?所以要适应效能监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团结的、稳定的效能监察队伍。
总之,效能监察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效能监察的开展,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企业管理的完善也体现了效能监察的作用。
参考文献
随着当前茶叶企业逐渐进入转型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今创新、优化茶叶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茶叶企业经营理念,就成为当前任何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是从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互联网技术中各个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影响明显超过与其他任何要素,而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健康、成熟发展,就必须充分有效的结合互联网时代要素,通过提升和改造自身经营理念,从而满足时展的具体要求。
1当前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就当前整个时代成熟发展的客观背景以及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状况来看,不难看出整个茶叶产业之间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虽然我国茶叶企业普遍实现了规模化和产品的量化增长,但是更多情况下,由于缺乏统一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茶叶的质量和品质,难以得到有效把控。同时,随着我国茶叶贸易逐渐融入到世界茶叶产品贸易体系中,我国茶叶产品规范化不足这一缺点和不足,就更为突出和明显,而这不仅不利于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化贸易,同时也与茶叶企业转型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影响。所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将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对茶叶企业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要求。而构建全新的经济模式,不仅是经营元素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整体结构的重塑和再造,通过企业体系经营体系的优化和创造,为整个茶叶企业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新的元素和空间。同时,通过对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状况,以及与世界先进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体系来看,我国茶叶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其思维理念仍然较为传统,缺乏对市场发展变化的敏锐度把握,以及对消费者实际要求之间的全面结合,从而大大限制了茶叶企业的体系化和精品化发展,因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实现自身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如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元素支撑,就需要茶叶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实际需求基础上,通过融入多样化元素,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目标。
2新形势下茶叶企业面对的现状分析
当然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完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茶叶企业更好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点都在于企业经营价值的最大化。所以,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与革新,不仅仅是制度和经营理念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所作出的正确决定。事实上,我国有着诸多茶叶企业,但是更多茶叶企业停留在传统发展阶段,无论是茶叶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经营思维都较为传统。其不仅难以满足时代化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茶叶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弱,因此很难应对市场发展的变化冲击。所以,当前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大。如何优化茶叶企业经营机制,就需要从茶叶企业内部出发,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综合应用满足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各项元素。不仅如此,当前随着互联网媒体应用日益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和经营价值最大化,也需要选择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节省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有效帮助。当然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也从本质上引导茶叶企业构建全新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新形势下茶叶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与社会、大众相关的文化元素,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念,不仅是当前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现阶段我们对该文化资源应用的重要要求。茶文化就是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内容。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茶文化元素内涵,通过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要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良好运营。事实上,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对茶叶产品有着极高的消费热情,而茶叶产业不仅有着浓厚的消费群体,同时也有着日益壮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茶叶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品质化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因此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将消费者的具体需要和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管理创新,从而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需求。当然,在当前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着大批量的茶叶企业,同样在其他国家也有着庞大规模的茶叶企业,而通过对整个茶叶国际贸易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仅仅在绿茶中占有相关优势,红茶产品反而需要依赖进口,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最佳经营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创新茶叶企业经营元素,从而提升茶叶企业发展进程。
4适合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模式
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同时也是传统资源大国,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也能实现对茶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创新。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构建来说,尽管是经济元素的融入和应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重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相关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立足茶叶企业发展实际,凸显经济管理与文化元素融入的价值作用,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可以说,茶文化元素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茶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文化理念与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最佳效果。当然,在对茶文化理念进行全面综合应用过程中,应该从文化理念这一综合概念认知出发,通过具体诠释和综合探究,从而实现对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理想效果。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看,如果将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融入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其不仅能够丰富整个企业管理模式中所具备的各项元素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实现了整个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化与科学化。就以往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开展状况看,其整体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和不足在于未能将企业经营元素、企业经营目标,乃至企业文化等等各项内容相融合,从而限制了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影响了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随着当前茶叶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任何茶叶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创新和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为茶叶企业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5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改革创新的具体思路分析
当然在构建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全新机制过程中,其前提是从消费者自身需要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益。在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互联网资源,无疑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模式的成熟应用,能够帮助产品经营者和企业经营者,及时快速的筛选相关茶叶产品,同时寻找到与自身产品经营相匹配的消费群体。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机制和产品营销平台。从而确保了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运用最大化,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成本。其次,在茶叶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中,通过对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方向和趋势进行了解,从而确保整个经营模式能够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特点,当然在新的经济模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市场的关注度更为提升,尤其是消费者自身消费心态的变化与企业发展要求相融入,从而实现产业企业经营效益与经营成本的有效融入。实际上,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发展优势和空间,就必须充分注重提升产品的内涵。可以说,无论是产品的元素内容应用,还是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等,都可以作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重要元素内容。最后,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由于时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国际先进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元素,也就是将国际化理念成熟应用到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说,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元素日益多样,而对任何茶叶企业经营者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对经营模式结构内容的重视程度,积极应对好市场发展变化状况,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理想效果。
6结语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重新塑造经济模式,不仅仅是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创新和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茶叶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比如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茶叶产品的营销模式,不能再通过传统的门店营销方式来经营,而更多依靠互联网电商的经营模式。因此,就单一的茶叶产品营销来说,就需要结合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模式和货物配送运营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与网络环境的有效融入,尤其是随着当前“互联网+”与各个产业发展的融入程度不断提升。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建设来说,成熟应用网络资源,融入网络环境,构建会计信息共享机制极为必要。而从目前整个茶叶企业建设状况看,其会计信息共享机制较为欠缺,其影响了茶叶企业经营建设的成熟度,尤其是未能为茶叶企业提供相应基础。
1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形势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体系化的文化元素。而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元素,还是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都是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值得被我们深入传承和系统化融入的内容。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全面,如今茶叶企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机遇期,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以及市场发展的具体需求,实际上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命题。从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状况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于企业经营与市场发展需要的融入度不够,尤其是目前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停留在发展的较低阶段,其发展层级与整个市场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茶叶企业相应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就必须对市场需要予以融入,从而使得茶叶企业能够适应整个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而言,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其正处于从发展内涵到发展元素的系统化提升的关键阶段,而互联网建设的成熟发展,决定了整个茶叶企业必须将网络因素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相融合。不仅如此,在网络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和机遇,当然,网络环境也对茶叶企业经营提出了相应要求,相对于传统茶叶的经营管理机制来说,其与互联网+时代的具体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认知不足,弥补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需要,将茶叶企业经营与现代元素相融入,从而必然能够实现茶叶企业现代化机制建设。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果其能够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其能够为自身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尤其是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从而实现自身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其能够让整个茶叶企业内各个经营板块之间互相融入,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最大合力。
2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开展的背景认知
在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其重要元素,现代化的财务机制能够优化茶叶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同时也能够为其茶叶企业适应市场形势,满足自身发展提供了相应基础和前提。当然,在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网络资源的相关信息及应用优势与其相融合,其必然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对于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信息元素,能够为茶叶企业财务体系建设提供前提,同时也能够为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奠定基础。在网络环境影响下,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共享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内涵与价值理念。当然对于茶叶企业会计信息资源来说,只有构建具体的资源共享模式,其资源才能实现最大化发展应用,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优势,构建满足茶叶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当然,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其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建设,需要与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需要相融合,这是该模式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客观的讲,目前多数茶叶企业由于缺乏系统化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因此,企业在应用相关信息时,其缺乏对冗杂信息的有效筛选,因此其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其能够引导茶叶企业形成健康的财务管理机制。实际上,良好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对茶叶企业的影响是内外双向的,其对茶叶企业内部经营来说,其能够为其经营发展,尤其是整个茶叶企业内部各个板块能够形成系统合力,从而提升各个板块之间的最大合力,不仅如此,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也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提供有效支撑。进而为整个茶叶企业实现最大经营效益提供相应基础和保障。而对外来说,通过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其能够引导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尤其充分满足整个网络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3网络环境下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相关要求
在网络环境建设发展不断成熟过程中,信息技术为企业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帮助,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与企业现代化机制建设提供了基础。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看,应用网络环境资源,构建会计信息机制,是整个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但是从当前多数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上看,多数茶叶企业目前尚且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其整体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思想落后,同时其在经营机制建设上也较为落后,更为重要的是多数茶叶企业未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其企业管理相融入。而在信息化机制建设日益成熟的今天,由于缺乏成熟的信息管理机制,企业信息机制建设的不足大大影响了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效果,尤其是企业内部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信息资源应用机制,从而使得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未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与共享,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建设不断成熟,茶叶企业必须结合网络资源的成熟应用,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目标。事实上,当前整个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实现其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机制,可以说,该共享机制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中,其指的是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资源,整合企业资源,通过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各个板块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4基于网络环境的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叶大国,完善的茶叶产业发展体系中,茶叶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但是我国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处于传统发展状态,无论是企业的经营内涵,还是其发展成熟度,均与时代的成熟度之间有着重要差别。从当前整个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看,受到委托关系的相关影响,加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专业第三方机构很难为茶叶企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决策帮助和依据,尤其是其很难对茶叶企业成本管控和茶叶资源预算管理机制实施有效开展。尤其是受报税和会计报账等因素影响,其很难确保茶叶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必须借助多种要素,提升茶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比如通过充分应用网络环境和资源优势,构建完善的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等等。客观的讲,在网络环境发展过程中,构建和应用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其实际上是从动态化机制发展状态下,所构建的数据机制,其将为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实质性决策依据和内涵。当然在这一机制中,其能够实现会计核算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功能,通过该共享机制建设,其能够实现财务运行状况的及时有效控制,同时其相对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来说。该机制更具开放性和实时性,不仅如此,其通过电子化应用,从而实现整个机制的高效运用,并且也大大丰富和优化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功能应用,而这一机制建设,实际上也有效解决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时间性,尤其是其能够及时获得数据,从而实现整个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生成,从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在应用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时,如果只是对茶叶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调整和修补,那么其只能是较低程度的完善与解决,其很难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和应用价值。对于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状况及其具体内涵来说。想要实现最佳经营效果,必须从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化要求分析入手,通过创新茶叶企业的管理机制,优化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元素,从而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5结语
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建设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利用市场理念和时代元素,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要求。相对于我国极具优势的茶叶产业体系来说,当前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经营状态,整个企业与市场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才能实现茶叶企业最佳经营效果就极为必要。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融入和借鉴互联网元素,已经成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因此通过融入网络要素,构建满足茶叶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就是其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京伦.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的IT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兼述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的经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5):215-217.
[2]冉秋红.基于会计信息共享的组织间成本管理框架及实施路径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62-165.
[3]卢相君.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共享质量的整体评价———会计信息流动性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5(4):303-306.
一、差异化传播沟通,增进社会和公众对福建联通的认识
通信企业的一个特点,是许多一线的员工,比如话务员、营业员、业务员,在其工作过程中要同公众直接交往。他们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往往是人们评价通信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福建联通可以通过公共关系,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公众最关心、需求数量最大的业务及其满足程度;制订公共关系计划时,应把基层员工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加强基层员工的公共关系意识教育。要向基层员工介绍各方面情况,使他们知道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怎样代表企业做好对外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积极主动去争取用户满意和信任。
通过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可以增进社会和公众对福建联通的了解。具体的传播方式,可以采取与主要竞争对手福建移动不同的沟通形式,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演讲会、报告会,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事业,鼓励员工以企业的名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举办展览会等。
二、利用产品差异化优势,有目的地开展政府和媒介公关活动
稍作市场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党政领导、司法机关干警移动电话的普及率相当高,而且这部分客户的ARPU值也相当高。如果我们有目的地多宣传CDMA的保密特性,再通过横向的攻关和促销活动,在这部分消费者中转网的客户就会比较多。利用CDMA和GSM不同的差异特性,要善于运用差异特性,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攻关和促销宣传,这比一般的广告宣传效果要明显得多。特别是市一级分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既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又要有灵活的经营头脑,要善于利用政治为企业营销服务。顺应政策导向来促进企业营销服务的发展。
在与媒介的公关传播中,还可以根据产品推出的市场定位,利用传播途径对公众进行有效定位。如金融人士、IT人士、青少年、教育者等,通过围绕市场和用户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核心突破,以达到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进行市场定位与细分等目的。
三、针对行业客户特点,实施差异化捆绑方案
众所周知,通信消费存在“二八原则”(20%的用户创造80%的利润),各通信运营商对高端消费群体的争夺日趋激烈。而高端消费群体中的集团客户更成为争夺的焦点,如何开展差异化业务服务,实施错位公关是摆在福建联通的一个重大问题。福建联通应从竞争对手、集团客户信息需求、集团客户购买行为分析着手,做好相应的差异化服务。
首先,要对竞争对手在每个行业市场内有个全面的了解。当前,信息流通很快,每个通信企业都知道竞争者的很多情况,但信息主要从二手资料获得,零散而缺乏系统性。要真正做好竞争对手的分析,应该为每一个竞争对手建立一份档案,建立起来的竞争对手数据库要及时的更新。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从其服务的集团客户入手,着重分析市场份额(静态、动态)、业务特色、市场策略、发展趋势、客户的认知度、客户的不满意点、客户满意点。
茶叶企业的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才能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然而当前茶叶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了各种问题,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
1茶叶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茶叶企业的最大经营特点在于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茶叶产品的开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这些与企业经营情况有最直接关系的管理任务往往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特别关注,企业员工也同样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这些事务的管理上。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言,由于其与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不存在直接影响,所以往往大部分茶叶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都极其淡薄。茶叶企业的生产者一般也担任着经营者的职责,其长期从事茶叶的生产工作,对财务管理的专业认识明显不足,同样也意识不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所以当前茶叶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意识的淡薄。
1.2财务监管力度不足
财务监管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来看,由于茶叶企业处于农业生产行业,因此受农业有关部门的管理更加直接,相关部门对其农业的发展及农业生产行为的关注度也更高,故而将更多的监管力度放在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的企业管理环节,专门的财务监管力度明显不足。茶叶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不足,一方面是由其自身对财务管理的忽视造成的,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较弱也成为了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加大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才能促进茶叶企业实现工作上的优化、增加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1.3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茶叶企业由于将更多的人力资源用于与产品和经营直接相关的工作上,因此在财务人员的选配方面有所忽视,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专业性财务管理知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会计人员培训,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另外,在财务人员的配备上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如会计、出纳择一人担任这种现象,在茶叶企业中屡见不鲜。
1.4财务制度不健全
财务制度主要是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条理、规范。目前茶叶企业针对财务制度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大部分企业尚未对自身的财务制度进行系统整理与规划,因此大部分财务管理工作都是会计人员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与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展开的。这种财务工作状态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必然是不利的,各种制度上的不健全会使得会计基本工作都无法正常有效的完成。例如在单据的记录与制作上,会计凭证的记录、留存上,这些工作中的问题都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最基础性会计信息出现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1.5公司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在当前茶叶企业中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茶叶企业要扩大生产、拓展业务都要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来实现企业的发展与扩大极为常见,同时也是有效缓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财务管理困境的重要手段。然而虽然茶叶企业的财务管理困境急需有效的融资手段进行缓解,但却由于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水平有限,无法开发出有效的融资渠道,进而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困境更加严重。
2财务管理在茶叶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2.1财务管理为企业经营状况的准确评价提供依据
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掌握当前的企业经营信息,而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各种信息正是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对于这种需求来说,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使企业经营评价无法准确有效的反映出真正的经营状态,进而也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准确决策。财务管理工作中涉及企业的基本资金流动情况,涉及企业经营的各项基本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计算、分析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在财务方面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只有准确掌握了这些能力,企业才能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说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2.2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寻找自身的发展弱势
茶叶企业在当前市场化的背景下同样面临着各种激烈的竞争,要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了解竞争形势与自身的发展弱势极为必要。企业只有在了解到自身的弱势与不足,并通过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才能掌握自身需要调整和提高的方向。财务管理所涉及的经济效益管理、企业经营资料等,都是反映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准确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企业可以挖掘出具有较大可开发空间的市场潜力,同时也有效强化发展薄弱环节,实现企业最终的发展强盛。
2.3帮助企业实现理财目标
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基本的经营管理之外,采用一定的理财手段,也是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其经营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理财手段在企业经营中来看,是需要以财务管理作为主要手段方可实现。企业理财要依赖于财务管理的基本账务状况分析,通过与同行业的发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差距,为企业制定出合理的理财目标,并且根据企业现有资源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最终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来落实。
3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突破策略
3.1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茶叶企业作为一种生产型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其管理水平直接相关。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确,其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当前财务管理发展困境的有效改善,只有通过大力宣传,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地位深入到每一位职工与领导意识中,并且对各部门和领导提出相应的要求,所有的工作都要加强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强大的支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应当明确在实施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中的意识正确性。首先,应当明确财务管理只有在规范化、法制化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其对企业管理及发展的最大化作用。其次,要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基本作用有正确认识,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手段,其作用的发挥和实现应当符合基本条件。最后要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任务,使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准确化、全面化、规范化、条理化的运行状态。
3.2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的财务监管力度
财务监管力度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茶叶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能够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监管极其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是否能够与本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同步。一方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提供各茶叶企业建立起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但同时也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在茶叶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中发挥出主导作用,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发提供有效支持。例如,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或者在财务监管工作上进行大力创新,根据茶叶企业的特殊发展情况,以及财务管理发展的困境,实施有效的指导帮助,以及有力的监管。
3.3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支撑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与提高的动力,在茶叶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对于人员培养,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建立起科学的规划。首先应当保证财务人员从专业财务知识上进行全面培训,使其专业水平得到保证。其次结合茶叶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在财务工作中进行专门性会计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明确茶叶行业与其它行业在财务工作上的主要差别。再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使财务人员拥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增加财务工作的责任心,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促进。最后,提高财务管理中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以专业的财务知识达到公正、客观的财务监管成效。
3.4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茶叶企业自身的财务工作特点与其它行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对于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账、钱、物管理权交叉、人员聘用机制有效性差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与财务工作及工作人员安排的各个方面,按照财务工作规范标准,做到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首先要保证各项财务工作流程的合理、规范。其次要全面控制财务工作中审批工作的标准化。最后要制定一定的财务公开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民主管理目标。此外,还应当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实现企业融资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市场化经济环境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几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成败。茶叶企业所处行业的传统性使得其财务管理工作也充满着各种传统特点,而这些特点却恰恰成为影响其管理水平及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只有从财务管理制度、态度、人员素质、监管力度、融资等多方面实施改进,才能推动茶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实现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林佩瑶.四川省雅安市茶叶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
“战略联盟”概念从提出至今,还未有统一定义,分歧较大。一种观点认为,战略联盟是由实力强大的、平时是竞争对手的公司组成的企业或伙伴关系,是竞争性联盟。[1]该观点是基于企业规模实力相当而形成合作的关系。综合已提出的观点,我们认为: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把资源和能力结合在一起,创造共同的竞争优势,它是企业间的一种合作关系。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复杂化,企业在市场中的成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自身资源及能力的限制,因此,采用战略联盟形式将有助于整合自身有限资源,提升竞争力,实现共赢发展。
二、福建茶叶企业经营现状
福建是我国茶叶大省,在茶叶出口、种植面积、茶叶企业数量等方面均名列前茅。在“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福建省有32家企业入围,入围数量再居全国第一。[2]在品牌整合营销方面,福建茶企不落人后。福建拥有众多茶叶品种,涉及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等类,细分茶叶品种主要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白毫银针和福州茉莉花茶等。众多茶叶企业的苦心经营共同构筑了福建茶叶的优良品质,长时间以来在市场中占据极为有利的竞争地位。以福建安溪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安溪品牌茶叶企业已超千家,安溪在县外茶商超二十万人,茶店不下五万铺。可想而知,福建全省的茶企、茶商以及茶店的总量是庞大的。福建茶企需牢牢把握住此次机遇,结合一切可用资源,努力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影响实现福建茶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核心点在于产地和市场,即如何进一步做好茶叶产地与在外茶商之间“产销”供应链的有效对接。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福建茶企正面临着多重挑战。第一,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导致政企改革迫在眉睫,致使某些主打商政市场的茶叶迅速萎缩。第二,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与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观念不同,现代企业非常注重品牌传播和整合营销。因此,众多企业不遗余力地在各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向消费者市场推广自身品牌。但福建茶企“一哄而上”的做法不断压缩利润空间,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行业领导品牌之外,众多茶叶企业付出巨额广告费用的同时,没有收到良好传播效果,最终埋没于泛泛商海。第三,消费者消费偏好发生转变。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消费者在对茶叶的口味、口感、外观、包装、精神享受等都发生一定变化,茶叶企业没有形成战略联盟,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满足需要的消费品,必将被市场淘汰。第四,企业危机或品牌危机的影响。对消费者来说,做出购买决策时,很大原因在于对企业或品牌的信任。选择知名度或美誉度较高的品牌有助于缩短购买决策过程,减少购买后的风险。但如今,福建茶叶企业或品牌时常不断曝出有违企业发展或品牌发展的重大事件,如茶叶农残超标、茶叶炒作等。因此,如何在面临机遇的情况下迎接挑战,成了福建茶叶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茶产业目前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同时,又恰逢“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福建自贸区”核心区建设以及“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机遇,意味着福建茶叶企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福建茶叶企业战略联盟实施对策
当前,福建各产茶区经过多年的“抱团”发展,福建数千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且数十万茶农、合作社在茶园经营管理、茶叶质量监控以及做茶技术等方面正在不断地提升。特别在茶叶质量安全方面,已形成“铁观音茶产业质量安全战略联盟”,对茶产业质量安全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福建茶叶的区域产业集群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市场方面,由于茶叶专业合作社属于农民合作组织,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及时掌握、对市场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尽管质量优质的茶叶,却没有茶企茶商前来采购;部分合作社为了尽快回收资金,就会造成优质茶叶贱卖,甚至出现滞销的现象。此外,由于货币市场中的“格雷欣法则”在茶叶生产和销售中同样存在,一些通过优质手工艺生产出的茶叶在价格上无法和通过普通甚至低等手段制造出来的茶叶实现良好区分,一些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同业不良竞争的情况,为了单个茶叶企业自身利益,弃整个茶叶产业和广大茶叶企业的集体利益于不顾,不断降低茶叶销售价格,甚至为了实现非理性的市场占有率,茶叶的销售价格低于成本。最终,品质好的茶叶和生产条件良好的茶叶企业不断被劣等品质的茶叶和以个体利益为重的茶叶企业挤出市场。
综上所述,在“产销”两环节,必须寻求最佳契合点,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茶产业持续发展链条,是当前福建茶产业持续发展进程中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建立“福建茶企茶商茶农战略联盟”模式,将有利于实现福建茶叶“产销”良性循环、有利于扩大茶企茶商茶农的收入。此外,可以有效解决福建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据此寻求最佳发展途径。
1.整合茶叶专业合作社资源,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福建地域辽阔,茶叶品种颇多。茶叶品种的差异导致生产经营上无法形成大范围产业集群。福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分散在各个乡镇、村庄等,不利于统一管理。在提倡整体协作的今天,福建茶叶企业可以进行精耕细作,对区域内的相关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可以通过入股、土地流转或现金支付等方式整合为一个或几个大型合作社或品牌企业,据此形成统一的茶叶合作社茶园基地,以方便统一管理,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或企业组织,促进茶农和茶叶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收益。
2.整合在外茶商资源,建立茶商群体组织通过整合分散在各地的在外茶商群体,以区域为单位,建立区域性小规模茶商群体组织。目前,福建茶叶企业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各地建立一些与茶产业有关的商会或行业协会,有助于利用集体资源为福建茶叶打造新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