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市场化范文

时间:2023-07-05 15:59: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力系统市场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力系统市场化

篇1

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现在的技术进行入手,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进行衡量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及时找出改革的办法和策略,进行电力系统的细节探究,使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市场能够在我国不断进行完善,使其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做贡献。

一、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市场发展特征

(一)全面系统的建设发展战略

我国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在进行电网铺设建设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根据各个区域存在的不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诸多问题会不断呈现出来,所以在进行全国性的电力系统建设中应该用全面发展的眼观来对待,进行局域性的建设,然后进行参考性的铺设整改。

进行全面性的电力系统改善,使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在进行电力服务时,按照社区的规划,改变现有建设思路,呈现多方位、全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使系统性的电力工程施工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整改。进行全面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即必须按照这个要求进行发展,逐步排查各项设施的完善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有困难,不断进行大规模的电力自动化建设。并且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发展观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不断创新,把竞争力放在首要位置,使整个系统的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进行有力的整改。

并且按照国家对全面的电力自动化建设的需求,逐步实现自动化的实践应用,进行新型技术研发,并且按照经济发展战略,使大规模的实用性、适用性的电力系统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

(二)电力企业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进行全面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同时,国家政府对电力企业不断进行高标准的要求,用科学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把企业内部管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将最大限度的电力服务技术能够带到千家万户中去。

这样的要求是必须的,也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应对方案,自动化市场将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和机遇,电力企业会不断进行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更加科学的方法能够得到应用,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内部人员的创新,就是为人民的使用需求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当前的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不断把更新更好的技术进行实践作业,将城乡的配电设施进行有力的改革,为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使城乡用电需求差异不断减小,保证自动化市场的全面落实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科学发展探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增设对信息技术工程的应用是相当有必要的,首先,要实现自动化,必须对计算机的控制情况有较好的了解,其次,对于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实施中各项电子设备的情况应该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全面监控,保证其有力地进行正常作业。

进行自动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发展中,是一个比较大的战略规划,同时,其中也有各种细小的问题不断出现,因为各区域的情况不同,所以存在问题的种类也是不同的,进行计算机高级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分析,在计算机的应用数据推算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有效地帮助人去进行计算与研究,真正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作。

进行电力系统的云计算,更加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并且在进行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要发现自身的技术不足,不断进行改变,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做后盾。

(二)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

电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来说,必须加强对电力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加强全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打好这一战略的实际基础。实现全面自动化,不是说就不依靠人来控制了,相反,它的实现更能够体现施工及服务人员各项技术的能力大小,把握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全面的施工作业,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养,保证在出现新型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电力系统前面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在电力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以人为本,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求管理者对员工的各项素质不断的加强与提高,将电力系统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进行实践结合,使员工意识到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各项素质,就是使员工在遇到各项新型的电力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及时整改,勇于承担责任,使自己真正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承担起重要的工作义务来。

并且对于内部员工的素质的提升就是保证内部科学管理的不断提升,进行大规模的电力建设施工就要加大对员工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整改,加强内部管理能够很好地将其企业精神渗透到施工建设与电力服务中去。把员工进行科学归类,并且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系统管理,使员工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能够做好自己的整体工作的良性发展,这是企业进步发展的大前提。

(三)市场科学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并且在电力系统中不断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电子电力设备全面实行自动化控制,使人民群众在整体上能够感受到科学的先进性,使电力系统的建设完全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指导。同时,电力系统不再是单一性的发展,而是全面的整合发展,将区域性的电力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将施工铺设的电网能够建立整体的系统进行控制,不断进行中央控制和地方控制的结合,实行电网一体化发展、整体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战略。

这样庞大的电力系统是世界是鲜有的一体化系统,通过对其进行整体性控制,能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发展。但是,这样的系统更要靠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支持,电力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应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行不断科学研究分析,将最有效的高科技技术进行不断应用,使电力系统发展在科学带动下能够稳步发展。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研究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的实施,省网及地方性电力网络体系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普及率将要提高很大的比例。在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调度过程中,将要不断转变调度方向,在检测方面主要是向着动态监测不断进行改革,根据需要还要对GPS技术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电力企业的调度工作进行使用,全面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调度技术,加强对电力硬件设施的优化,将先进的技术进行不断渗透,对于调度机械设施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同时,在进行电力调度过程中,进行市场化的研究,不断发现更新的技术设备,勇于进行实践应用,对于遥控系统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不断深化,把自动合闸、电能质量分析、故障监测、断路监测等等功能进行不断提高,使智能化的技术不断进行施工应用。对用户电力技术和载波技术的创新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社会化的关注度提升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政府会不断加强对其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电力系统的投资力度,同时,政府还要加深对自动化建设的了解,开展各方面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电力系统全面自动化的益处,并且进行有效的政府规划,将电力系统的发展真正当成是国家的大事来抓。政府将会对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的提升,不断帮助电力系统的发展进行技术革新,扶持大量的先进技术人员,进行有效地创新,在迎接新的技术挑战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二)人民群众的关注度提升

全面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施,就是使老百姓的用电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帮助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困难进行不断的改善,所以,在进行自动化建设的同时,人民群众会不断加入进来,并且不断进言献策,帮助电力企业的电力建设有更好的进步。

人民群众才是电力系统建设的最终归宿,在实行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的同时,有他们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提出各项问题,使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整改,确保电力工作的正确有效的进行。另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带给人民群众全新的技术体验,帮助他们进行技术的全面认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个人的家庭电力操作技巧,为社会整体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 结

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建设,正在稳步提升,在先进技术指导下,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强对新兴技术管理的力度,使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真正能够为国家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小慧.谈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J].电力建设,2010(7)

篇2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化学补给水处理系统(以下简称化水系统)是电厂的一项重要附属工程,承担着为锅炉提供合格除盐水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设单位和激烈竞争的市场促使着化水系统施工技术不断的提高。通过对崇信电厂化水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对嘉兴、兰溪、玉环等电厂同类工程积累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高效、快速、高品质、低成本的电厂化水系统施工技术,为以后更好的开拓和立足化水系统工程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化水系统简介

国内电厂化水系统目前主要采用 “机械过滤+超滤+反渗透+离子二级除盐”工艺。

机械过滤主要是利用填料来降低水中浊度,截留除去水中悬浮物、有机物、胶质颗粒、微生物、氯嗅味及部分重金属离子。超滤以筛分为分离原理,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过滤精度在0.005-0.01μm范围内, 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热源及高分子有机物质。反渗透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对水进行预脱盐。离子交换设备,进行深度脱盐处理,依靠离子交换剂(树脂)所具有的某种离子和预处理水中同电性的离子相互交换而达到软化、除碱、除盐等功能。最终制备合格除盐水,满足锅炉补水需要。

制水工艺系统流程如下:

清水双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清水泵精密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淡水箱淡水泵阳床除二氧化碳器阴床混床除盐水箱除盐水泵凝结水箱。

总体施工方案

化水系统工程的特点是:工程开工早、结束早,新建机组一般是锅炉水压前出合格除盐水满足锅炉水压的水源要求。工期较紧,需制定详细的施工可行方案,满足工期和安装工艺的需要。

崇信电厂项目部组织人员对以前施工中碰到的难题进行攻克,得出如下优化方案:化水车间设备吊装作业工序安排在土建设备基础完成并未回填地面之前进行吊装,即省事,又省时,节省费用。水箱采用倒链倒装法施工,节省机械费用,使作业完全地面化,安全可靠。衬里管安装时预留调整段,可以确保衬里管道安装后横平竖直、工艺美观。

罐类设备施工

化水厂房均为典型设计。车间设计比较紧凑,罐类设备较多,受场地限制,吊装难度大。每个电厂吊装都费劲周折,不是厂房高度不够,吊臂伸展不开,就是中间通道两边有排水沟,道宽不够,吊装车辆无法通行。

在对车间及设备图纸和现有吊装机械分析之后,我们崇信电厂化水设备吊装同样面临着上述两个问题,化水车间厂房高度比吊臂短1米,吊机轮胎刚好在两边沟道位置上。若厂房地面降低1.5米,即室内地面尚未回填,排水沟尚未施工,不仅吊装的高度满足要求,吊装车辆的通道也没问题。

化水车间室内设备吊装采用16T吊机进行吊装作业,并按由里向外的吊装顺序依次退出。酸碱储存间门洞尺寸偏小,高位酸碱罐需从侧墙吊装就位,在吊装未完时侧墙暂不能封闭。

设备到货安装前应与业主、监理部门进行设备开箱验收,并做好书面记录。

设备吊装前应进行基础验收,验收合格后划出中心线及标高基准线,标高偏差不大于10mm。

吊装顺序:四台双介质过滤器两台混床两台阴床一台中间水箱及除CO2器两台阳床两台超滤装置及两台保安过滤器一台阴树脂存罐一台阳树脂存罐一台清洗溶液箱清洗过滤器两台精密过滤器及两台反渗透装置。先将16T吊机停放在化水室内中间通道上,然后由载重汽车将设备倒运至室内,由吊机将设备分别吊装至各设备基础上。

设备吊装至基础之上后,利用撬棍、千斤顶、吊线锤等工具将设备精调到位,将吊线锤置于罐体中心部位,将罐体中线与基础基准线调整至偏差不大于1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设备高度的2.5‰。

离子交换器及酸碱贮罐及酸碱计量箱等内壁防腐设备在装料前应对其进行电火花检查,试验电压为3KV/mm。试验时所有衬胶层应无漏电现象,如发现漏电点,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联系厂家进行处理。

设备内部的各个螺栓都应紧固,确保不松动,各配水支管丝扣应拧紧,不松动,并检查尼龙丝网是否有破损或松动,对出现的缺陷要及时进行处理。

离子交换器的集、排水装置与筒体中心线的装配偏差不大于5毫米,其水平偏差不大于4毫米。离子交换器内部集、排水管其支管水平偏差不大于4毫米,支管与母管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毫米,相邻支管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毫米。

在装填树脂前应检查水帽间隙是否符合设备厂家技术要求,特别要仔细检查水帽与底板之间的接触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泵类设备施工

1)安装前检查基础、划出中心线及标高基准线,地脚螺栓孔清理干净。并检查水泵设备。

2) 配置垫铁。要求地脚螺栓孔两侧各1组,每组螺栓垫铁数不大于3块,平垫尺寸:75×120,斜垫铁坡度1:10,斜垫铁薄边厚度大于5mm。

3)水泵就位找正(以水泵进出口法兰为准),要求纵横向水平小于2mm,标高、中心偏差小于10mm。地脚螺栓应保证无偏斜,调好后垫铁应点死。

4) 靠背轮找中心

在设备找平和找正后,开始进行靠背轮一次找中心,以泵侧对轮为基准,用2只同一规格的百分表分别找正靠背轮径向及端面中心。径向偏差控制在0.06mm之内,端面偏差控制在0.04mm之内,关于具体的验收标准见第6节质量标准。

5) 基础灌浆

完成以上工作后,开始进行设备基础的第一次灌浆,第一次灌浆只对地脚螺栓孔灌浆,灌浆高度与基础地面齐平。在基础一次灌浆之前,地脚螺栓孔应清洁无杂物,地脚螺栓与其孔壁四周应有间隙,临时固定,保证垂直,基础地面需要清理干净。

6)与泵连接管道安装

基础灌浆一次完成并保养一周后,紧固地脚螺栓。与泵连接的相关管道可以开始连接。管道连接时,要自然连接,不得用强力对口、加偏垫或加多层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斜、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水箱制作施工

500—3000m3水箱采用倒链倒装法施工。在施工现场附近对顶板、底板、壁板及配件进行预制,用专用胎具车载至现场,组装由16T汽车吊配合。

(1)倒链倒装法的原理及特点

1)原理:先组装水箱底板,再组装顶圈水箱壁和水箱顶。上层壁板的提升采用涨圈,涨圈按塔内径分为若干段,每两段间用千斤顶涨紧在水箱壁上,并焊接筋板来保证涨圈向水箱壁传力,提升机构提升涨圈,将上层壁板升起,下层壁板对接组焊后再将涨圈装到下层壁板上,重复上述工作,直至完成全部壁板施工。提升机构由立柱、手动葫芦组成。

2)特点:倒链提升倒装法具有罐体在提升过程中受力合理,上升平稳、安全可靠,中途可停顿,施工人员地面操作,节省脚手架,节省机械台班,节省机械费用,降低施工成本,适应性强,只要增减提升装置(即立柱、葫芦等)的数量就可适用于不同容积,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等特点。

(2)水箱组装

1)水箱底板组装

底板铺设前应在基础上按坐标方向,放出四等分线并做出明显标记。

罐底板铺设前应在底板下表面涂刷两遍防腐漆,边缘50mm范围不刷。

底板的铺设一般中央向边缘进行,铺设只能由卡具定位。

罐底边缘板对接接头,宜采用不等间隙,内侧间隙比外侧间隙稍大,罐底板铺设完毕,垫板应与对接的两块底板贴紧,其间隙不得大于1mm,中幅板搭接宽度的偏差为±5mm。垫板在环墙上开槽,开槽深度5mm。

底板的焊接按规定顺序与方法进行,先焊短缝,后焊长缝,焊接长缝时,焊工均匀对称分布,由中心向外分段退焊。

2)顶圈罐壁组装

在罐底板上放出(0o、90o、180o、270o、罐壁内外圆周)基准线并点焊好定位挡块。

顶圈壁板组装,并垫起400mm高,供施工人员出入。(以后拆除垫块)。

接《罐壁排板图》组对壁板,调好纵缝间隙,垂直度,卡固、点焊,安上胀圈,检查上口水平度,壁板生垂直度,然后焊接。

壁板的焊接按《焊接工艺方案》、《焊接工艺》规定的顺序与方法进行,一般先焊立缝,后焊横缝。焊工均布,长缝分段焊。壁板的组对与焊接必须严格控制几何尺寸及外形偏差符合要求。

包边角钢圈安装:包边角钢圈组对前在壁板上放出基准线,并按排板图进行组对与点固。

3)罐顶组对

罐顶安装前必须先安装中心支承架,支承架在顶板安装后拆除。

在包边角钢圈和中心支承圈上划出等分线。

按《罐顶排板图》对称地搭设顶板。

搭设完后进行检查与调整,顶板位置偏差控制在±5mm内。然后卡固,点焊牢固后进行焊接。

顶板的焊接时焊工要均匀分布,由中心向周边方向分段退焊。

(3)顶圈壁板提升

提升装置安装,倒链提升装置至少8个沿罐壁内侧均布于整个圆周。要求安装垂直,牢固可靠。

第二圈壁板围板:沿顶圈壁板外侧圆周,按《罐壁排板图》围上第2圈壁板,留上两道活口。调整好纵缝间隙、垂直度,卡固、点焊后先进行纵缝外侧焊接。

第一次提升:用倒链提升装置进行顶圈壁板的提升。在提升过程中严格监视罐体各方位上升同步与稳定性,。

第2圈壁板组装:当顶圈壁板提升到位后,收拢第2圈壁板活口,与顶圈壁板组对,调整好垂直度(3mm以内),横缝间隙(3mm)。卡固后点焊牢实,保证点焊的横缝对上部罐体有足够支承力(自重与风荷),以免发生事故和返工。纵缝焊完焊横缝。焊接表面质量合格后进行X射线探伤。

(4)其余壁板组装提升

其余直至底圈壁板组装与第第2圈壁板组装相同。即围板提升组对焊接探伤围板依次循环到底圈壁板组装完成。

每圈壁板组对必须保证罐的内表面平齐,控制垂直度偏差3mm以内,横缝间隙3mm。

底圈壁板与罐底板角缝组对焊接。角缝焊接由数名焊工等分,内外焊缝沿同一方向旋转施焊,内圈焊工比外圈焊工提前300-500mm施焊。

衬塑管道施工

化水系统管道主要采用衬塑管,设备安装前应委托外加工,衬塑厚度3mm。衬塑管道因为设备就位及管道制作等误差的积累,若直接按照图纸制作衬里管道,则无法保证管道横平竖直、工艺美观,甚至某些管道错口太大无法连接;若全部预制一遍再卸下衬里,则增加工作量和运输成本。为即减少成本又保证工艺美观,引入调整段和活法兰设置原则。采取施工前将某些弯头处及长管段某段留作调整段、调整段在整体管路接通时连接并作调整、确保工艺美观后再拆下调整段返厂衬里,衬里后复装。活法兰选择原则:每个弯头处设置一个活法兰,较长直管段为便于安装采用多个活法兰,与设备接口采用活法兰,阀门、流量孔板前后采用活法兰,三通可采用二个活法兰。才能确保安装后衬里管道横平竖直、工艺美观。

1)安装前施工现场应做100%电火花检测应无漏电现象,并及时办理签证手续。目测衬塑面应无起泡、裂痕等不良现象,法兰衬塑面应磨平整,并无径向沟槽。根据分段编号核实衬塑管件长度、角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2)衬塑管在搬运时注意轻堆轻放,避免强烈振动和碰撞,防止法兰及内衬损坏,且不得在管子上加热、焊接、钻孔、敲打,高空连接的管道应单根吊起,不允许将几根管子连接后吊起,泵进出口管子安装时,支吊架应同时装上,以防泵体受力。

3)支吊架可在加工场预制,并列支吊架安装应平齐,同管线同标高支吊架标高偏差应控制在2mm内。车间内架空管支吊架安装后可进行管道集中临抛并临时固定。

篇3

主变压器是发电厂的重要设备,是向社会输电的第一环节,主变压器安全与否决定着发电厂的命运。

1.1 主变压器应有足够的防火间距

在发电厂设计中,对于防火间距人们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以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对电厂的检查中发现,主变压器与主厂房及其它建筑物、主变压器与厂用变压器的距离太近,有的只有2—3米。如黄台发电厂、辛店发电厂等。对于主变压器与主厂房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是:变压器的变压器油在5—10吨时,防火间距是12米;变压器油在10—50吨时,防火间距是15米;变压器油大于50吨时,防火间距是20米。《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除有上述规定外,又注明“当变压器安装在主厂房或其他建筑物墙外时,变压器与主厂房或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限,但当建筑物外墙距变压器外廓小于10米时,应结合防火、采光、通风的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上述两个规范,对主变压器与厂用变压器的防火间距都没有明确规定。

由于主变压器处于重要的地位,在设计中,就要对主变压器的防火间距严格要求。鉴于《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是部颁标准,在这一问题设计上应按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J16—87)执行,严格按照变压器油的多少确定防火间距。

对于主变压器与厂用变压器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都没有规定,然而如果距离太近,厂用变压器一旦起火就会蔓延到主变压器。为绝对保证主变压器的安全,应对防火间距作出规定。因此,建议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3、10条中变压器与丙类液体储罐(5—250m∧3)的防火间距规定,主变压器与厂用变压器的防火间距应为25米为妥。

另外主变压器的备用变压器应与主变压器有一定的防火间距,否则主变压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距离太近,不能保证备用变压器的安全,就不能起到备用的目的。同样防火间距可规定为25米。

1.2 变压器应设自动灭火设施

现绝大多数的变压器没有自动灭火设施。如山东132座发电厂除两座发电厂外,其余均未有自动灭火设施。《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虽对此没有规定,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此已有明确规定:单台储油量超过5吨的电力变压器在室外应设小喷雾灭火设备,在室内,可采用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灭火设备。因此,在新建电厂中,应严格按照《建规》的要求执行。

在已建成的电厂中,特别是不符合防火间距的要求时,为防止火灾事故的蔓延扩大和有效迅速的扑救火灾,增设火灾自动灭火设备显的尤为重要。“”中建成的发电厂有一部分主变压器是“薄绝缘”型的,这样的变压器在全国已发生数起火灾,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山东淄博魏庄变电站在1987年6月8日发生这样一起变压器大火,教训是深刻的。对于这类变压器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电力紧张而不能更换的情况下,应下决心安装自动灭火设备。现国内上海消防器材总厂生产的水喷雾灭火设备,上海震旦消防器材厂生产的“1301”自动灭火设备,南京消防器材厂生产的“1211”自动灭火设备都比较适用。

2 消火栓灭火系统

2.1 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防1次用水量取决于建筑物的性质和体积(参见相关规范),另外有特殊规定,如变压器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10l/s;贮煤场的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当建筑物内有自动喷水、水喷雾、消火栓及其它消防用水设备时,1次灭火用水量应为上述室内需要同时使用设备的全部水量加上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的50%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相关规范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但在主厂房、贮煤场、点火油罐区周围应布置成环状;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在道路交叉或转弯处的地上式消火栓附近,应设置防撞设施。

2.2 室内消火栓

电厂的主厂房、集中控制楼、网络控制楼、继电器室、碎煤机室、转运站、室内贮煤场、生产办公楼、材料库等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取决于建筑物的性质、高度和体积(参见相关规范)。

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内消防管道至少应有2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连接,并应将室内管道连成环状管网,与室外管网连接的进水管道,每条应按满足全部用水量设计。主厂房内应设置水平环状管网,消防竖管应引自水平环状管网成枝状布置。室内消防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段,对于单层厂房、库房,当某段损坏时,停止使用的消火栓不应超过5个;对于办公楼、其他厂房、库房,消防管道上阀门的布置,当超过3条竖管时,可按关闭2条设计。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管网应在报警阀或雨淋阀前分开设置。室内消火栓若设在寒冷地区非采暖的建筑物内,可采用干式消火栓给水系统,但在进水管上应安装快速启闭阀,在室内消火栓给水管路最高处应设自动排气阀。

3 建立专职消防队

据调查了解,发电厂建有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发电厂为数不多。山东这种情况更差,132座发电厂,没有一个专职消防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火灾危险性大、距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大中型企业,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根据这个规定,一些大型发电厂应建立专职消防队。具体原因是:

3.1 发电厂火灾危险性大

在发电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油、煤、天然气等燃料,还有透平油、变压器油和危险性极大的氢气。这些原料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3.2 一般发电厂距公安消防队较远

发电厂的占地面积大,有一定噪音和污染,所以大都建在市郊,造成了距离城市公安消防队较远的现实。如山东省邹县发电厂距公安消防队约20公里,消防队需20分钟到达,石横发电厂距公安消防队30公里,需30多分钟到达。按照国家规定,公安消防队应在接到报警后5分钟内到达起火地点,而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又不可能建很多的公安消防队,所以发电厂应建专职消防队。

篇4

随着大型火电机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化学水处理系统生产工艺日趋复杂化,相应的控制系统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种类较多的化学水系统,重复的运行管理机构,化学水处理系统相对集中的综合化控制模式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它将是电厂实现减人增效,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当今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

1.设备呈现集中化布置

传统的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都存在着占地的面积大、生产的岗位普遍分散、管理复杂等问题。当前,从优化整个水处理的流程的目的考虑,设备的布置应该考虑用紧凑、集中、立体的整体构型来替代原先的松散、分布、平面的整体的构型。这样既可以减少厂房的占地的面积及空间,又可以提高全厂设备的整体的利用率,给运行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2.生产呈现集中化控制

所谓的集中化控制就是将整个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所有的子系统整合为一套系统,取消原先的模拟盘,使用PLC加上位机构成的两级控制结构,PLC分别对水处理的各个子系统的设备进行数据的监控和采集,PLC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通过数据通讯接口进行。各个子系统通过局域网的总线形式集中的连接在主控制室内的上位机上,进而实现水处理系统的相对集中的监视、操作以及自动化控制。

3.工艺呈现多元化

在电厂水处理的传统的工艺中,主要是以混凝过滤、离子交换以及酸碱处理为特征。现今,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伴随着化工材料在技术方面的逐渐的进步,加上膜处理技术—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等在水质处理中开始被广泛的应用,而离子交换树脂在种类、使用的条件以及范围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新型粉末树脂在凝结水的处理中正起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当然最为吸引人眼球的还得属在水处理领域中微生物技术的使用,该技术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以环保和节能为导向

随着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的提高,尽量的减少在水处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型的污染,尽可能的使用那些那些无毒、无污染的化学水处理的药品或者少用乃至不用化学药品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环保”的概念己经渐渐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如今,化学水处理正朝着“少污染、零污染”的方向积极发展。随着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的积极开展,合理的使用水资源以及提高其重复的利用率已经成为耗水大户电厂水处理当前工作的重点任务。依靠管理体制以及科技的进步,来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己经变得至关重要。废水“零排放”一仅从水源取水而不向水源及周围的环境中排放污水的目标已经在部分电厂中得以实现。

5.检测的方法日趋科学化

诊断及检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其方式和方法越来越科学化。诊断从观念上实现了从事后的分析向事前的防范转变;从手段上逐步实现从人工的分析向在线的诊断转变;从级别上实现从微量的向宏量的分析的转变。这些所有的转变都是以预先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为目的。

二、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和应用

1.锅炉给水处理

目前用氨和联氨的挥发性处理在炉水处理运用上较为广泛,但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较适用在新建机组,待水质稳定后转为中性、联合处理。在合理运用加氧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除氧器、除氧剂的处理,提供了氧化还原的气氛,使得低温状态下就能够生成保护膜,抑制腐蚀。

2.锅炉炉内水处理

以近几年人们提出低磷酸盐处理、平衡磷酸盐处理。低磷酸盐处理下限控制在0.3~0.5mg/L的范围,上限不超过2~3mg/L。平衡磷酸盐处理基本原理:使炉水磷酸盐含量减少到仅能和硬度成分反应所需的最低浓度,同时,允许炉水中含有小于1mg/L的游离的NaOH,以确保炉水pH值在9.0~9.6。

3.凝结水处理

随着发展目前绝大多说高参数机组设有凝结水精处理装置,这些装置多以进口为主,其中再生系统是高塔分离装置、锥底分离装置。但真的实现长周期氨化运行的目的的精处理装置屈指可数。实现氨化运行从环保、经济角度出发将成为今后精处理系统发展方向。现在的运用考虑需注意设备投资、设备布置、工艺优化方面,应注重原有的公用系统的利用率,例如减少树脂再生用风机、混床再循环泵等。

三、化学水系统控制发展的趋势

随着大型电厂生产规模的不断的扩大以及化学水处理系统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的日渐复杂化,相对应的控制系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面对各种各样的化学水系统以及重复的运行和管理机构,一种相对集中的综合控制模式出现了,就是化学水处理系统综合控制,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集中化控制。化学水综合控制由于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化学水系统控制的发展趋势。

1.可以达到完善的工艺

化学水系统综合控制是建立在工艺系统的合理性的基础上的。前提是需要工艺系统尽量的简单且合理以及设备可控性能要好。下面从控制的工艺,加药的工艺和参数的监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控制的工艺:原先的各个子系统采用的均是不同的控制工艺,各系统间联系比较少,对于可控设备的设计也不合理,因此要从工艺的改造上出发,增加相对应的阀门,调整部分管道的流径,使所有子系统相互间的功能和联系尽可能的完善并合理化。加药的工艺:改进原先的各个子系统加药的点以及加药的方式和加药的管道,取消传统的一些单回路的自动加药的装置,统一由PLC来对加药进行控制,采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及加药装置来提高加药的自动化水平,经济合理的控制生产药耗,降低生产的成本。参数的监测:按综合系统的要求重新考虑各系统的监测点己及被监测的参数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优化国内外仪表的使用,使得正系统在线监测的参数经济而可靠。

2.强大的软硬件功能

目前电厂使用的主要有SIEMENS、AB、OMRON、GE等品牌的PLC,这些产品在电厂化学水的各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比较丰富成熟的经验和相当不错的业绩。功能都比较完备,能够满足化学水系统的要求。工控机也有ICS、研华等品牌,技术指标都随着最新配置的潮流,监控软件有WINCC、取TOUCH、IFIX等HIM界面极佳的上位机软件。通过有经验、信誉好的承包商进行成套系统的组装和设计,编程调试,都可达到甚至超过进口的先进控制系统的水平。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性能高、人机接口好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等一些优点。

3.通信网络的适用性

各个PLC厂商为了适应将来的联网需要,研发出具有多种类解决方案的网络模式,能够根据电厂各个化学水子系统的控制要求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配置的方案的综合化的控制。对于各个子系统所使用的不同厂家的PLC及相对应的通讯协议,可采用网关技术或者专用以太网卡(比如西门子的CP1613网卡)进行联网,将化学水系统集中化控制;如果各子系统采用同一家厂家的PLC,则可采用厂家的局域网来使各子系统集中化控制,不同层的网络均具备连接其它的管理网或者控制网的接口。

4.系统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合控制系统由于全部使用PLC,使得硬件的平均故障率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同时由于运算功能和控制功能的模块化,这样就消除了由于接触不良或者连线的不当所引发的事故。综合系统的完备的自诊断的功能可以使现场的维护人员尽早的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早的进行修复,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5.较高的性价比

化学水综合控制系统比原先任何单个的系统控制装置都要先进,这一点己经得到了业内专家们的认可。它利用现有的各个子系统的资源,合理的优化仪表和控制设备,对所有仪表和设备进行集中的监视和控制,降低运行的成本以及改造的前期资金投入,缩减现场运行和维护人员的数量。实践证明,化学水综合控制系统的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加上比较先进全面的功能,与一个电厂具有数套的化学水控制子系统的分散且独立零乱的功能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相比,具有极佳的性价比指标。于此同时,综合化控制实现了分散的PLC以及远程的FO再加上局域网通讯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花费在电缆及安装铺设上等基础建设投资的费用。

参考文献

[1]王晶. 反渗透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25) .

篇5

1 引言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作为电厂重要的辅助车间和辅助系统,特别是大型火电厂利和供热电厂的化水处理车间处理量大,工艺复杂,水质要求高,其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厂的安全运行及可靠性。本文以笔者负责完成的通辽盛发热电厂化学水处理程控系统项目,分析化学水处理程控系统的自动控制。

2 化学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通辽盛发热电厂作为新建热电厂新建4台机组(4×135MW,分两期完成),化学水处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软化水处理系统、反渗透系统和除盐水系统,系统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系统主工艺流程为:工业水曝气塔曝气水箱升压水泵叠加式过滤器阳离子交换器除二氧化碳器软化水箱碱计量泵加碱软化水泵升压(软化水,可作为厂内生活用水)加热器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箱反渗透水泵升压一级混合离子交换器二级混合离子交换器除盐水箱除盐水泵升压主厂房。

3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3.1 PLC控制系统

根据装置工作要求,选用性价高的AB公司的Controllogix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构建冗余的控制系统。PLC中CPU采用两套1756-L55 ControlLogix5555 Controller,设置1个主站(CPU模件),5个分站(IO模件),主站CPU与分站I/O通过ControlNet网络通讯,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件选用32点,模拟量输入模件选用16点,模拟量输出选用8点。PLC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监控站

监控站选用两台研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高性能工业监控软件RSView32(视窗控制中心),与PLC控制单元之间采用工业以太网进行通讯。完成整个系统的工艺流程、设备运行状态的显示和监控、实现曲线的显示、历史数据的保存、权限管理、操作查询、报警、打印等功能。

3.3 仪表系统

仪表系统由压力及温度变送器、流量计、液位计、PH值表、酸度计、碱度计、硅酸根检测仪、导电度检测仪、压力及压差开关等构成,主要完成水箱液位、管道压力、进出水流量、水温度、水质检测,并通过检测值,进行工艺自动控制与调节。

3.4 现场控制设备

现场控制设备由水泵、风机、气动阀门、电动门、调节阀等构成,其中水泵、风机由电机控制,气动门由电磁阀控制。

转贴于 4自动化软件设计

化学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包括上位机、下位机两部分。

4.1 上位机软件设计

上位机软件采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组态平台为RSView32。上位机实现的功能为:数字显示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水箱液位、管道压力、进出水流量实时值与累积值、水温度、水质检测,记录这些参数的历史变化,在设定的上限与下限值发出语音报警、记录到报警历史以便查询。各设备的运行、故障等状态显示,各设备的启动、停止操作,并进行操作记录,以便查询;出现每个设备故障时发出声音报警并记录故障情况(故障时刻、故障类型等),方便进行事故分析。重要参数、报警、故障都可以报表打印。

化学水程控系统上位机监视画面由参数画面、弱酸阳离子交换主画面、曝气水箱系统画面、过滤器A和B画面、弱酸离子交换画面、软化水系统画面、反渗透主画面、反渗透装置画面、反渗透水箱画面、反渗透辅助系统画面、除盐水主画面、一级混床系统画面、二级混床系统画面、酸系统画面、碱系统画面、中和池系统画面、树脂存贮画面、除盐水箱画面、手操器画面、启动方式画面、检修设置画面、历史趋势画面、报警汇总画面、数据汇总画面、记录画面、登录画面和管理员画面组成。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下位机采用AB公司开发的RSLogix 5000软件对PLC进行编程和对PLC配置进行维护。编制的软件主要包括信号获取处理、流量的累积、运行时间的累积,传到上位机显示,接受上位机的操作、判断自动控制条件对水泵风机、气动阀门进行逻辑控制,完成化学水处理过程。

5系统实现功能

水处理程控系统具有:运行方式选择;设备故障自动报警;实现了现场信息采集、处理、操作显示等完善的功能。并且保留了就地控制功能。在控制室,运行人员通过控制系统能对整个工艺系统进行集中监视、管理和顺序控制,并可实现远方手操。提供就地手操、远方手动操作、自动顺序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工艺系统中被控对象的状态在CRT上显示。

5.1 就地手操控制

所有气动阀、电动门、水泵和风机都保留就地控制方式,即使在程控系统完全故障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就地控制实现手动水处理,保证机组锅炉的可靠用水。

5.1 远方手操控制

在选择远控方式时,操作人员可以在操作员站远程一对一操作气动阀、电动门、水泵和风机。

5.2 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

水处理程控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主要运行在自动控制方式。按照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要求,水处理过程程序自动控制包括:除铁与弱酸离子交换过程自动控制,反渗透装置自动控制过程,混合离子交换过程自动控制。在除铁与弱酸离子交换过程自动控制过程中,当过滤器已经运行了24小时、或进出水压差达到0.1Mpa、或入口累积流量达到2880吨,就自动进行反洗,备用的过滤器投入运行;当阳离子交换器运行48小时、或入口累积流量达到6240吨,就自动进行再生。在反渗透装置停止自动控制过程时,自动完成反渗透冲洗过程。在混合离子交换过程自动控制中,当混合离子交换器运行1200小时、或入口水流量累积达到18000吨、或出口水导电度高于0.2us/cm、或出口硅酸根高于0.02ug/L,就自动进行再生,备用的混床投入运行。

5.2其它功能

通过PLC内部程序设定报警及联锁保护,一旦出现故障,立即停止相应的操作,并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自动启动备用的设备。

实时参数超限报警、阀门开超时/关超时故障报警、阀门位置信号故障报警、水泵/风机启动/停止超时故障报警、水泵/风机控保装置事故跳闸/失电报警等。

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工艺参数和的累积参数都归档,可以通过历史趋势画面对所有运行参数查看、打印,并按照电厂要求打印成报表。

系统还通过交换机与全厂的辅助控制网络系统相联,实现了远程运行参数监视与管理。

6 结论

通辽盛发热电厂化学水处理程控系统于2006年9月正式投运,自动化控制水平明显提高,产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平均每小时180至200吨,完全保证了设计4台发电机组的用水需要。由于控制水平的提高,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明显减少,起到了一定环保节能效果。系统高度的可靠性和直观简易的操作性减少了运行人员劳动量。该系统建成后运行可靠,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因此受到用户的好评,并成为其它电厂同行参观效仿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火力发电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编委会 《电厂化学设备运行》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年

[2] 关丽 《电厂化学分册——中小型火电机组运行技术丛书》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年

篇6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火力发电厂作为电力能源的发送基地,要想实现其健康、可持续运营,就必须掌握先进的节能优化技术,提高其内部热动系统的节能运行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达到节能优化的目标。

一、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的重要意义

1.有效控制成本

通过对热动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能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例如:煤炭、石油等的过分依赖,减少资源进口,从而控制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节能优化的最终成效就是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增加经济利润,节省了更多的资料和能源,全面提升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有效控制成本。

2.技术创新的大势所趋

新时期,人们进入节能环保新时代,节能环保需要创新性技术的支持,通过对热动系统进行节能升级、优化改造,逐渐研发出适应时展的节能型技术,充分依赖并利用这一技术来推动热动系统从粗放式运转向集约型运行转变,通过积极、大胆的技术创造与创新来不断研发出新型技术、高端节能科技,从而实现火电厂热动系统的节能化升级与改造,这是迎合时展的需要,是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大势所趋。

3.生态环保的需要

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热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多项污染,加剧空气污染危机,甚至酿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对热动系统进行节能化改造,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环保、生态的运行环境,利用先进的节能化技术达到对该系统的节能化改造,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少不良污染的排放,从而营造出一个安全、环保的环境,实现热动系统的低碳、节能运行。通过节能优化与改造,火电厂周围环境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环境污染指数能够达到规定的合格指标,缓解了环境压力,从整体上提高了热动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4.发电厂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电厂作为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企业,已经成为国家污染整治的重要对象之一,要想真正实现发电厂的健康、可持续运营,就要积极控制电厂的能耗、减少能源、资源等的浪费,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科学协调好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确保环境生态、健康的基础上来控制不合理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火力发电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减少资源的不合理浪费,维护火电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其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火力发电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现阶段,火力发电厂整体上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下,热动系统实际运行无法支持高强度的电力生产,而且加剧了相关生产设备的能耗,实际运行中能耗较大,增加了热动系统运行成本,影响了发电厂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势必需要对热动系统实施节能化改造,提高发电厂热动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其环保水平,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浪费。

所谓的热动系统节能优化与改造就是在深入剖析热动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基础上来得出各项技术参数,通过分析、计算、统计相关参数来综合评价热动系统的运行状态,明确该系统的节能水平,得出系统内部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对问题所在位置加以改造来达到节能优化的目标,实现对能耗的科学控制。

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是主要的能耗系统,对其进行节能优化与改造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热动系统运行效率,减少对有限的资源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一大目标。

电厂热动系统的节能优化势必需要特定技术的支持,这就涉及到系统节能优化技术可行性问题,当前来看,已经研究发明了多种节能技术,电力生产系统的节能优化技术也日趋完善、完美,随着技术的日臻成熟,热动系统的节能优化只需要对发电机组的局部部件进行节能化改造,无需整体上的调换与更新,有限的技术与工艺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现阶段,发电机组实际研发过程中,已经将节能、减排、降耗纳入了重点考虑范围,实际的发电机组局部零件的设计已经融入了节能降耗的思想,基本上达到了节能目标,特别是新型发电机组的发明与利用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由此可见技术上的可行性成为发电厂热动系统运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三、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措施探究

1.积极优化系统运行方式

为了达到系统节能优化的目标,就必须先对机组的运行模式实施节能化改造,调整传统的系统运行方式,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运行方式,例如:将一年分成若干个阶段,年初若干月选择单阀运行模式,随之的若干月则可以尝试顺序阀运行模式,同时,积极调试机组,使其逐渐走向最为合理、最为合适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时刻观察并深入分析机组运行中的参数变化,并对各个参数状态下的相关设计数值进行动态调整,以此来优化机组运行模式,使其逐渐走向最佳运行状态,提高机组安全运行系数。同时,要重点密切关注机组真空系统,特别是汽轮凝结器的真空大小,通常会从整体上影响机组的运行状态,相关的技术改造人员需要动态观察、时刻检查相关设备的真空度,并对真空度做出科学调节,确保其达到最佳状态。

2.锅炉排污系统的运用

锅炉排污水是支持热动系统节能优化的必要条件,实际发电操作中难免涉及到一定的污染物排除工作,在这期间势必会出现一定的水体浪费,同时伴随着一定的能耗,要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就应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源、资源,例如:充分利用水资源、加大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对这些非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对此可以选择采用连续排污扩容设备,积极回收污染物排除中所损耗的能量,将冷却器安装在排污系统的末尾处,从而达到对系统中热量的高效率回收,而且也能达到有效冷却污水的目标,也为深层次的水资源良性循环创造有利条件,锅炉排污系统的利用可以充分提高热量的使用效率,推动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控制水体污染。

3.锅炉排烟余热的深入利用

热动系统运行中势必要出现一定量的废气,其中夹杂着一定的热量,通过特定的方式来回收这些热量,并再次深入、持续运用这些热量才能有效地控制能量浪费,达到节能优化的目的,对此需要采取先进合理的热量回收措施:

首先,降压省气。一般来说,为了实现对锅炉排烟余热的充分利用可以尝试将降压设备安装于锅炉末端,也可以将凝结水循环系统配设于锅炉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来回收排烟中的余热,实现能源的充分使用。或者引进节能设备,依靠该项设备达到热量交换的目标,依靠此设备来从废气内部吸收更多的热量,同时将其再次传输至热动循环系统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经济运行的目标。

4.蒸汽系统的节能化改造

蒸汽系统作为一项关键的热动系统,其节能水平会从整体上影响到热动系统的节能效果,要想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有必要对蒸汽系统进行节能化改造,对此可以尝试该环保传统的低压蒸汽系统,而是采用蒸汽冷凝水,用来催生蒸汽,从而最大程度上节省了低压蒸汽,也能实现对冷凝水余热的高效率利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5.节能化改造供热系统

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的节能优化也可以积极优化改造供热系统,充分有效地使用蒸汽能量,现阶段,多数活力发电厂都是对蒸汽实施降温处理,采用此种方法不仅会伴随着大量蒸汽能量的损耗,不利于节能降耗,对此可以调整蒸汽处理方式,让蒸汽进入特定的设备系统,依靠蒸汽来制动汽轮机,发挥蒸汽能量的作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为了从根本上优化改造热动系统,应该加大对节能降耗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研究出适合热动系统降耗运行的技术,加快热动系统的节能化改造,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从整体上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热动系统。

结语

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动力系统,为了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标,就要注重对该系统的节能化改造,要善于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选择与系统相适应的环保科技,达到对热动系统的节能化改造,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实现热动系统的节能化运转,从整体上打造出一个节能降耗减排的热动系统。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特征展望十一五、面向十二五,我国电力系统市场的自动化发展一直是电网建设、改造及实践应用中的主体目标,目前我国电网公司已启动了近百项重点城市的基础电网建设及全面改造工程,为夯实供电基础、强化安全供电,加快电网城市化、自动化、可靠性、持续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全面启动,我国城乡的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渐完善,为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各类升级网电力市场的完善建立,我国电力市场对自动化发展的相关需求日益丰富,甚至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因此,为了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与适应力我们必须继续深入研究、充分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征,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案才能最终令电力企业站稳脚跟,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全面、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二、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现场总线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板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

2、无线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

3、信息化技术。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4、安全技术。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像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

5、传动技术。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损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

三、数据共享能力

(一)数据共享能力。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系统埃模型一般集中在对地理空间属性的描述上,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电力系统的控制对象往往具有更加复杂的电力物理结构,因此,建立一个电力系统特有的空间属性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二)数据整合能力。(1)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化。这种融合多种信息和技术于一体的企业级信息系统,从可行性和经济性角度来看,都需要实行一种具体的运行方案。采用工业标准开放统一的对象组件作为其公共的技术基础,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和应用功能程序无须改动面平滑地进行,从而充分保护用户和开发商的前期投资和工作,保证系统的分步实施不会因平台的提升和系统规模及功能需求的扩展而陷入困境。(2)加强电力企业的功能性。电力企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空间分布性。客观上要求电力系统平台提供分布应用服务。每个地方所管辖的区域不同,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的方式也不同,各个地方可以自己管理和维护所管辖区域内的数据。不同级别的数据库之间可以构成分布式的数据库,并可通过网络调用共享其它地方的数据,并在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通过分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实时效,安全性。(3)完善数据库。运用各种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它的安全机制,数据备份机制等都是其它文件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目前新开发的系统多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利用它强大的管理优势和能够建立多级索引的检索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负载,迅速定位到查询目标,在多用户并发访问时大大提高访问效率。

(三)安全稳定能力。电力应用可以说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它是一个实时运行系统,它的安全稳定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能力应该着眼于电力设备及其运行安全,网络操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

篇8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02

我国电力系统虽然在最近20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电网依然薄弱,还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在市场参与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安全性风险更大,因此更要把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也是电力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大的方面讲,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短期运行安全性和长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在传统的电力系统工业中,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通常指短期运行安全性,而长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通常没有问题。因为电力公司有责任通过输配电系统的扩展来保证之,而政府和监管机构保证电力公司能够回收有关的成本。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长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因为输电公司和发电公司都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承担这样的责任。因而研究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就需要考虑长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对于调度机构来讲,其调度的目标应该为:①维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②容纳尽可能多的交易;③识别合同间潜在的冲突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行可用输电容量(ATC)的计算,且需要满足下述要求:计算结果必须可靠,要合理计及系统运行条件的不确定性,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1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短期运行安全性问题

风靡全球的电力工业改革和互联电网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和环境的约束,电力系统将运行在更接近安全稳定极限的条件下,电力工业的市场化运行和新技术的采用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复杂性。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在承担了传统的技术任务以外,还增加了很多与电力市场和交易有关的工作,其在运行和控制中所担当的角色和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电力系统运行人员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更少的选择性。

电力工业市场化后,电力系统的物理功能仍保持不变,但电力市场的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和商业利益。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会有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图1

1.1 降低成本的压力

输电系统开放和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削减成本的压力,包括设备、维修和人工成本。这对发电公司和输电公司都适用。发电公司为了增加利润,自然会尽可能降低成本。随着基于绩效的管制(Performance Based Regulation,简称PBR)的逐步推广应用,输电公司虽然仍为严格管制下的机构,但在PBR管制模式下,输电公司的允许利润要与其运营效率和成本挂钩。

1.2 潮流增加

基于报价的调度使得潮流模式频繁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经常出现意料之外的调度模式。由于调度员对这些运行模式不熟悉,增加了发生安全性事故的机会。输电系统开放导致系统中潮流增加,即便不超过线路的额定容量,潮流增加也会引起问题。如:输电富裕容量减少,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此外,由于相邻系统间的潮流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其他系统的依赖性增加,邻近系统发生故障对本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的影响也增加了。

1.3 合作和协调关系削弱的影响

电气上同步的系统,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行。输电系统开放和电力工业的市场化运行使得系统的潮流增加,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角度看,按同一个模式对系统进行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增加了,与其他电力公司合作、协调变得更加重要了;另一方面,由于发电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及发电与输电的分离,引起了很多问题,难以按一个模式统一管理。

2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系统调度

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后,市场化运营与电力系统统一调度的关系需要从机制上明确和理顺,既要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主体,又要保证电网继续垄断运行,保证满足负荷需求情况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是引入竞争、开展竞争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电力在确保重大经济目标方面继续发挥基础工业的重要作用,电网集中统一调度对确保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促进发电企业竞争和电网统一运行和管理需要统筹考虑。在电力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后,虽然电力系统调度机构仍垄断运行,并成立相应的电网公司,其原有作用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调度机构在以下两方面的职能仍有较大的变化:①市场化后,调度机构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调度机构的公用性决定了它有必要独立于电力交易实体,以保持中立公正的地位;②市场化后,调度实现原有功能的方法会发生重大变化。

3 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的阻塞管理

前已述及,市场化以后,电力系统的运行更接近于其运行极限,电力交易涉及的范围也更大。这样,用于解决设备和系统运行约束限制的阻塞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阻塞管理是伴随着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而被引入的新术语,其涉及面很广,包括静态和动态安全分析,以及预防和紧急控制。

在传统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管理的电力系统的运行中也存在阻塞问题,但可以比较方便地采用发电再调度(预防性调度或校正调度)来解决,因为改变发电机的出力不牵涉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电力工业市场化以后,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分离,各个发电公司有着自己的、相互冲突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由于发电再调度会影响各个发电公司的利益,阻塞管理除了要保证运行安全性外,还必须考虑公平性,这比传统电力系统中的阻塞管理问题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此外,由于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调度是基于发电公司的报价而非可变生产成本,而发电公司的报价可能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如:负荷的升降和系统中发电富裕容量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和市场化改革前会有很大的不同,变化也更为频繁。由于输电系统是基于传统的发电系统规划和调度模式而规划的,在新的调度模式下,阻塞发生的机会要大得多。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竞争的压力和对降低成本的关心会引起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调度员倾向于采用保守的、充裕的备用容量,而参与交易的各方则希望更充分地利用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的联络线的容量,备用裕度越小越好。安全分析中采用的支路容量极限大都是线路或设备的热极限。

4 多区域阻塞管理

在由隶属于不同控制区域的几个子网络所组成的互联网络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调度:一种是对整个网络采用集中调度;另一种是采用两层调度,即在上一层设立系统调度机构,而在下一层的每个控制区域也设立调度机构。PJM电力市场采用了集中调度的方式。当采用两层调度机构进行阻塞管理时,这种方法则可称为多区域阻塞管理。对于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从实时安全分析计算和实现的角度看,采用多区域阻塞管理方法更为合适。

采用多区域阻塞管理时,下层的调度机构主要负责其属下的调度机构的阻塞管理问题,而上层的调度机构则负责整个系统的阻塞管理问题。主要过程为:

1)在周前和日前调度中,整个网络的阻塞管理将由上层的调度机构负责。

2)对于小时前市场或10 min前的平衡市场调度,阻塞管理将由下述步骤完成:①每个下层的调度机构完成其控制区域的阻塞管理;②如果这样无法解决所有的阻塞问题,则由上层的调度机构对整个网络进行阻塞管理。

为了实现多区域阻塞管理,需要的技术支撑有:分层状态估计、实时等值模拟和潮流分解。

4.1 分层状态估计

对于有成千上万个节点的大规模电力系统,采用集中式状态估计是不现实的。这主要不是因为问题的维数太高,而是效率问题。如果采用集中式状态估计,则需要把从整个网络各处的RTU获得的原始量测(粗数据)送到调度机构,进行坏数据检测和校正,处理丢失的量测量,这样做工作量太大。如果采用分层状态估计,则送到上层调度机构的是已经校正过的和完整的数据。分层状态估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状态估计分别由下层和上层的调度机构完成。在第一层的状态估计完成以后,各个下层调度机构将估计的状态向量送到上层的调度机构,之后,上层调度机构基于由第一层状态估计得到的边界节点的估计电压和联络线的功率测量,进行第二层状态估计。第一层状态估计的结果可以在每5 s向上层调度机构发送一次,更新

结果。

4.2 实时等值模拟

在多区域阻塞管理中,上层调度机构有责任为每一个下层调度机构发展网络等值模型,这可以在每5~10 min进行一次。每一个下层调度机构可以基于网络等值模型进行本区域的阻塞管理。静态等值已经比较成熟,大多数商业化的EMS软件都具备这个功能。至于动态等值,则还需要对现有方法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

4.3 潮流分解

对于上万个节点的电力系统,有时难以求得潮流解。这时可以采用分解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过程是:对每一个子网络分别进行潮流计算,之后对这些子网络的潮流结果进行协调以获得整个网络的潮流解。总之,对于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如果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阻塞管理,计算量会很大。如果考虑了动态安全约束情况会尤为严重,实现起来也比较困难。采用多区域阻塞管理方法可以明显减少计算量,对于我国将来要实现的国家和大区分层电力市场,建议采用该方法。

5 结语

大量的研究分析和国际上改革后的电力工业发展状况表明,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会对长期电力供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的影响,加州发生的电力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电和输电投资不足引起的容量短缺、进而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市场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在我国的电力工业改革中必须对此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至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短期安全性,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发生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直接相关的严重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但由于改革带来的竞争压力所导致的削减成本、进而造成的电力系统安全事故则已经多次发生,必须引以

为鉴。

篇9

电力资源是重要的基础性资源,而电力行业基础性行业,关系着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合理的贯彻和实施,电力体制也应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更为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从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电力体制,实现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一、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资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能源,保障完善而系统的电力供应是影响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然而目前我国电力的发展面临着矛盾和机遇的挑战:电力体制发展的矛盾主要是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电力系统供应的依赖和电力工业发展的材料资源的障碍,包括资源、环境、资本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障碍。

我国的电力系统虽在总量上能在世界的前列,但电力系统的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具有较大的距离。电力体制的粗放经营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结构不够合理,能源的消耗程度较高,电力供应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旧无法忽视,电力系统的投资效率还应进一步提高。电力供应与社会需求关系密切,关系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性资源,然而我国目前电力供应的总量偏小。

电力系统发展的障碍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电力行业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电力供应的重要性,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社会应建立相对超前的电力供应系统。其次,电力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各阶段的电力需求也不相同。电力的供应总处于波动的阶段,难以实现刚好的满足电力需求的状况,而处于电力需求不足和需求过剩的过渡阶段,从而对电力系统的电力供应和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总量偏小,尤其是人均装机容量较小,不到0.4千瓦,而相对而言,发达国家人均装机容量4千瓦左右。由此,我国的电力体制应进行深化的改革以求获得快速的发展体制。

三、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措施

1、加快培育电力市场

电力体制搞个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走向是市场化,也就是实现电力供应的市场发展化发展。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发展,电力供应系统已形成了厂网分离的新的电力供应体制,从而为电力供应系统的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初步发展基础。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后则能建立、运营和监管电力系统的市场,而在电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应对电网的建设进行充分重视,从而突破地区间的市场隔断和壁垒,从而实现更广市场的资源管理和配置。

2、建立层次分明的电力体制模式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应建立层次分明的电力体制模式,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市场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也应借鉴国际发展的基础,建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输配分开、主辅分开、社企分开的层次分明的电力体制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电力体制的改革应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从而建立输配分离的电力供应模式,从而形成电力的生产和消费两个不同形式的电力市场,给予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权利。目前而言,我国的电网建设还相对薄弱,灵活程度不够,电网的潮流方向也相对单一,难以建立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电力体制模式。

3、建立有效的电力监测管理机制

篇10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电力系统一直都是由国家投资管理,直到1985年,电力体系引进银行贷款的政策,开始了电力系统的改革之路。

(一)集资办电阶段

在1985年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明显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为保证居民的用电需求,中央指出要借助银行贷款的形式进行电力投资。为鼓励其他资金参与到电力工业建设中,颁布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 ,允许地方电厂集资经营,并可以采取多种电价的形式。但在政策实施的十年里,电力短缺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善。1996年,国家又提出了新的方针,提出了引入外商投资的政策,多种渠道的资金都可参与到电力建设中。

集资办电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地方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用电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这一政策也造成了电价混乱、电厂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阻碍了电力行业改革的进度。

(二)政企分开改革阶段

1997年初,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开启了电力行业政企分离的改革之路。取消原来的电力工业部,并将各省电力公司的行政管理权转移到地方政府部门,到2001年,陆续实现了政企分离的改革目标。这一阶段的改革目标主要以“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为主要内容,改革的效果是培育和强化了电力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1]但这种方式依旧是变相的国家垄断,要想真正实现电力系统的改革,必须改变省与省隔绝的“省为实体”的方式。

(三)市场改革阶段

2002年我国成立了电力体系改革小组,开始正式进行电力体系改革。年底,我国新组建的五家发电集团、两家电网公司、四家电力辅业集团正式成立,标志了电力改革市场化的开始。这种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电力改革的问题

(一)计划用电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

我国的电力改革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如今已开始实现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但政府部门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并没有完全放手,各地区的用电分配依然是由政府决定。政治决定企业的电量分配,不论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平均分配电量,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这与市场化的模式是相悖的。

另一方面,计划用电的政策又鼓励高耗能耗电量的煤电机组的发展,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倡的节能减排的方针恰恰相反。计划电量制度在具体执行中,按“计划内”与“计划外”采用了不同的电价,计划内电量由电网公司按国家规定支付上网电价;超计划发电量部分,电网公司要求发电企业降价上网,而销售电价实际上没有变化,电网企业利用垄断地位侵占发电企业的利益。[2]

(二)电力价格受政府控制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电力,电力已成为经济生活不可缺的商品。但电力的价格并没有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标准进行确定,至今为止依然由政府进行控制。电力不能随便买卖,电力公司不能把握电力价格,其利润和收益无法得到准确的计算。

(三)电力监管滞后

在实施电力体系改革后,我国专业的电力法规并没有得到完善。现行的《电力法》不适应电力改革的市场化要求,对于垄断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照顾,忽略了对竞争企业的保护。在电监会改革整合后,新的部门如何实施更有效率的管理,也是当前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推进电力改革的建议

自我国的电力系统开始实施改革以来,厂网分离基本完成,电力市场的结构也逐渐转向市场化的模式。电力是国家的基本产业,电力系统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大电网建设的投资,鼓励市场竞争

电力市场化实施以来,发电量已经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但电网建设没有考虑市场模式下的竞争和市场运作问题,制度跟不上需求。开启市场化具有竞争性的电力制度,促进了用电量的增加,这就要求电网要具备储备量更大的输电容量体系。输电量的不足会阻塞更大的电力竞争者进入市场,影响电力市场的发展。对于当前电网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投资,给予电网企业一定的优惠,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电网的建设中,共同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二)补充现行的电力法律法规,健全监管体系

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并没有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支持,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进行。我国的《电力法》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随着20年来经济的发展,许多内容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电力体系。其中规定供电企业在供电专营区内向用户供电,且一个供电专营区内只设一个供电营业机构。这些法律条款必然导致供电区内供电的垄断。[3]对于各个发电厂、发电、销售电的企业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他们经营的范围也缺乏明确界定。政府部门制定价格,各发电公司没有自主定价权,违背了市场竞争的要求。电力监督部门的规定条款又缺乏一定的权威,导致电监会不能对电力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4]

为了使电力公司更有竞争力,保护电力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改变对电力垄断的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赋予电监会更多地职能,使电监会能够有权威的保护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电价机制,合理制定用电价格

我国输电网的建设十分落后,对于输电网的定价,不应该采取统一价格的方式,要考虑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合适的输电价格。对于电力价格的制定,也要改革政府垄断定价的政策,要根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做出合理的调整,鼓励企业和用户尽量采用低峰期用电,减少高峰期用电的政策。

(四)增加购电企业,推行多种购电制度

当前单一购买模式下的竞价上网,只是电力市场的初级形态。[3]单一的购电主体不能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需要增加购电企业,鼓励更多的大企业加入到电力销售中。引进多家企业进行买卖,可以增加更多的选择,真实地反映市场用电需求的价格关系,促进市场的竞争,逐步由初级形态转为高级形态。

篇11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简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近一段时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就我国应用情况而言,目前处于广泛试用阶段。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运行,需要依托计算机技术,借助数据通信这一工具,最终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实现专家系统,将有效解决调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这一技术先后经历了全集中式阶段、大RTU阶段、分层分布式阶段等三个阶段。实质上就是通过对电子技术、科技信息、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方面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组合,进而与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一步融合,从而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现整个变电自由交换信息,从而达到有效监测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并能够统一对电力技术调度运行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协调。

2.2实现数据库的最优化应用与信息数据共享

通过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内核中使用VisualBasic软件,建立实时保存、全面系统化的数据库。同时在这一数据库工作过程中,实现操作的同时,及时保存,从而确保整个数据工作的安全稳定。而在这一过程中,电力调度工作人员,通过自身的管理权限管理整个电力技术调度运行过程。而这一过程,通过借助高科技工具,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工作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保障,同时也有效减轻了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数据和信息是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合理高效利用这一资源、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就成为关键,通过在开关设备处安装数据采集装置,结合通信网络的有效连接,从而实现整个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信息数据共享。如通讯网络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监控机和控制台,那么整个信息数据就能够在整个变电站应用。信息数据的充分共享能够使整个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更加灵活可靠,从而使整个电力调度系统运转状态更容易掌握,在故障接受和处理上,速度进一步加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转。2.3对调度运行工作的要求因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在电力应用和电力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一系列特点也对整个调度运行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庞大且复杂的电力技术调度运行工作,就需要我们在主设备的运行监视方面、调度运行调整操作、紧急故障事处理等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变电站的做法不同,而这也将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

3雷电定位技术对电力调度运行的应用

雷雨天气往往使得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据不完全统计超过70%的电力系统故障都是由于雷电天气影响,雷电天气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产生了巨大危害,也对整个电力运行调度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而雷电定位技术则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而有效解决雷电灾害,在目前的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有着极大影响力。在雷雨天气,雷电击中输电线,都容易使整个电路系统跳闸。如果能够及时找出线路故障并及时有效排除这些故障,将能够减少雷电天气带来的损失,同时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在未使用雷电定位技术前,查找故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同时也不能够有效发现故障所在,不仅浪费时间长、投入大、效率低,同时不能够有效挽回损失,及时供电。而雷电定位技术利用之后,通过跳闸时间就能够有效确定故障产生的具体地点,从而节省了故障寻找时间,减轻了整个电力调度系统的负担和投入。并不是在所有雷电天气产生的线路跳闸问题都是雷电所致,如果没有高效的雷电定位技术,那么在整个线路原因排查过程中,分析不仅不准确,而且往往容易误导整个调查过程。而雷电定位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有效应用也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在雷电天气的经济损失,确保整个电力调度运行系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4电力调度运行系统对电力系统市场化的应用

毋庸置疑,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市场化将是整个电力调度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想提升利用率,就必须走市场化运营的发展道路。首先,要实现供电企业市场化运行,通过市场竞争,最终选择安全稳定的电力控制系统。其次,通过人才的自由流动,最终全面提升电力调度运行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而有效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在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实现整个电力系统市场化。

篇12

关键词: 电力市场;节能调度;安全问题

Key words: electricity market;energy-saving scheduling;security issue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073-02

0 引言

电力系统调节作为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运行的质量。随着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对系统调度影响的不断深入,相关部分对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满足企业对电力系统调度的诸多需求,加强电力系统调度与安全问题的思考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只有将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效果从根本上提升,才能够对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1 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对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产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节能调度观念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其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负荷预测 在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系统负荷的预报结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不仅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资料,而且还是企业确定运营策略的重要依据。在电力工业市场化之前,负荷预报结果只是单纯的应用于发电调度的确定,并不涉及经济问题,也不需要对外公布。然而随着电力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负荷预报的结果也逐渐表现出相关的经济性,比如说当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出现问题的时候,对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就涉及到了购买成本问题,电力企业就会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

1.2 调节 在传统电力工业中,电力系统的运行一旦出现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直接对系统进行调节,而且在调节的过程中,能够将系统中所有的资源加以利用,既不需要考虑所需的调节容量,也不需要考虑容量调节的定价问题,因此也就不需要对其进行对外公布。但是在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下,系统调度机构一般必须要提前对调度所需要的容量进行估计,并对外公布,并采取相应的方式从发电公司购买所需的调节容量。与此同时,对于系统资源的利用也必须要严格按照电力市场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对调度员的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

1.3 价格问题 在传统的电力工业环境中,调度员对能量、输电、调节和运行备用等一般都不存在“价格概念”。虽然调度员一般对使用OPF有一些经验,但对由OPF提供的价格信息并不了解。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调度员必需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而对其素质要求更高。

1.4 输电容量分配 在传统电力工业中,并不存在输电容量分配的概念,调度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全部的系统资源进行分配。然而,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节能调度思想在人们心中的不断深化,输电容量分配也成为了电力企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我国目前电力企业对输电容量分配工作所采取的方法来看,主要采取的拍卖分配和合同分配的方式,也有些企业采用的物理输电权和金融输电权。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金融输电权。同时,输电容量的分配也给调度员的工作增加了工作负担。

1.5 发电计划的实时调整 由于传统的电力工业市场中很少涉及经济问题,调度人员在对调度计划进行制定的时候,不需要过多考虑经济原因,因此,计划的制定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节能调度环境下,为了充分满足调度的节能要求,每个发电公司、供电商要根据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发电调度、购电计划,当市场参与者在实时运行中要求改变在日前市场的发电计划时,调度员必须快速响应,修改运行调度以容纳这些变化,或者需要清楚地向市场参与者解释为什么他们不能这么做。

2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调度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调度工作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经济利益问题 在我国传统电力工业中,相关机组的上网电价相对来说较低,不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经济上的危机,而在电力市场节能调度的环境下,企业需要购进节能环保的大容量机组,以便更好的实现节能调度的需要,但是由于大容量机组的上网电价较高,实施节能调度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在购进大容量机组之后,电力企业小火电机组就会面临生存危机,为了能够对小火电机组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置,企业也会面临相应的经济补偿问题。

2.2 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结合问题 节能、环保和经济已经成为了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下电力系统调度工作开展的三个主要标准。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不同,对这三相指标准确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2.3 技术支持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单纯的采用传统的技术实现电力调度,那么不仅会将目标顺利完成,而且对工作的安全开展也会带来很大的威胁。目前,相关部门对电力调度工作的开展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目标,但是就目前工作中所采取的技术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思考

3.1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建立电力工业的长效节能机制 从对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优化过程,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电力市场化改革环境下的协调规划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节能是电力系统长期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安排节能优化调度计划时,要考虑长短期协调优化,即年度、月度、日前优化的协调问题。

3.2 电力系统节能、环保、经济运行的评价 为了充分了解节能发电调度的实施效果如何,在调度办法实施之后,企业必然要根据相关标准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根本评价结果找出办法实施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加以改善。那么,如何才能展开有效的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应用哪些指标进行评价?便成为了评价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电力系统节能、环保、经济运行评价的指标体系、理论含义、评价方法和模型都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3.3 综合耗能问题的分析 节能发电调度办法有效实施的直接成果是电厂发电燃煤量的减少,可以算出每千瓦小时的发电量减少了多少煤耗,却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燃料运输成本等因素。能源消耗是全过程的,是否真正节能应基于单位GDP能耗从全生命周期来考察发电的综合能耗,而综合能耗的概念和测定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调度的工作效果对系统运行的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调度人员必须要对目前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并结合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给系统调度工作带来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严格控制,以此来确保电力系统调度工作能够满足当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