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范文

时间:2023-07-05 15:59: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篇1

植物配置要建立在能够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并根据美学要求,讲究艺术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融合与创造,使其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美学效果。人们对植物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栽植植物还要通过植物美化环境营造景观效果。植物就像画家手中的色调,如何运用这些颜色,创造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景观环境,兼顾科学性、艺术性、社会性,这是园林设计者不断追求的目标[1]。

1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

1.1 生态功能

指植物景观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向不良方向发展)的功能。包括防护、改善、治理功能等。防护功能:保护环境免受或减小外来因素的侵害或干扰,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防火、防雪、指示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改善功能:对轻度污染或不良环境进行调节,如维持CO2平衡、滞尘、杀菌、吸收有毒气体、调节温度、改善光照、降低噪音等;治理功能:对遭受严重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如固定沙丘、控制扬尘、净化水源(如人工湿地)等。

1.2 美学功能

指植物景观营造良好视觉、增加环境的可观赏性的功能。包括园林植物的个体、群体、衬托美化功能等。个体美化功能指由园林植物个体孤植于一定时空背景下(构成孤植景观)所具有的美化功能,如形体、枝、叶、花、果等所表现出的视觉观赏价值;群体美化功能指由单种或多种植物经自然或人工造景在一定时空背景下配植而成的植物景观所具有的美化功能,如片林、树丛、树篱、草坪、稀树草坪、藤架等所表现出的视觉观赏价值;衬托美化功能指植物与建筑、水域、假山、道路等自然或人工地貌在一定时空背景下自然或人工配置形成的园林景观所产生的视觉观赏价值,如利用植物联系景物、组织空间、遮挡视线等参与形成的优良整体视觉效果。这里,强调在一定时空背景是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如不同季节)、不同环境背景下植物观赏价值的有无、高低是有显著差异的[2]。

1.3 社会功能

指植物景观具有益于人类文化生活、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等功能。其中,文化功能包括纪念、教育、学习、科学研究功能等;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功能包括游憩(休闲、观光)、保健、治疗功能等。游憩功能不能列入生产功能之中,因为游憩虽然能为管理部门带来效益,但属于次生功能,其直接功能是为参与者身心健康服务。

1.4 生产功能

指植物景观用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产品的功能。包括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用、工艺品素材用功能等,如提供果品、中药、油料、胶质、脂类、素类、木栓、饲料、肥料、淀粉、纤维、枝叶工艺产品等。

2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评价

2. 1气候生态型

按气候生态型可将植物划分为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暖温带植物、温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热带气候型植物要求高温高湿环境条件,处于我国热量最高、降水最多的湿润地带(年平均温度一般在21℃以上,最冷月气温在12~21℃,绝对最低温度大多不低于- 1℃,年降水量最大达2 000 mm)常用园林植物有:银杏、苏铁、南亚松、湿地松、马尾松、日本黑松、资源冷杉、加勒比松、金冠柏、水松、杉木、池杉、水杉、落羽松、南方铁杉、滇柳杉、秃杉、竹柏、罗汉松、三尖杉、广玉兰、白玉兰、火力楠、木莲、黄兰、山玉兰、含笑、鹅掌楸、红花木莲、黄心夜合、南五味子、肉桂、红楠、月桂、红皮木姜子、南天竹、石榴、红杏、木通、山茶花、茶梅、金花茶、木荷、茶、云南山茶、吊钟花等。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热带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寒带绝对最低温度- 59℃,年平均温度- 5. 6~- 2. 2℃,长冬9个月以上。寒带气候型主要园林植物有红松、兴安落叶松、黄花松、樟子松、朝鲜柳、偃松、杜松、兴安松、黑桦、山杨、胡桃楸、光叶春榆、香杨、矮桦、沼柳、越橘、柳、赤杨、榛子、兴安杜鹃等[3]。

2. 2光照强度生态型

2. 2. 1喜光植物

喜光而不耐阴的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如木本植物中的银杏、水杉、柽柳、合欢、相思属、杨属、柳属、木瓜、石榴、鹅掌楸、贴梗海棠、紫薇、紫荆、梅花、刺槐、白兰花、含笑、一品红、迎春、连翘、木槿、玫瑰、月季、侧柏等;草木植物中的芍药、瓜叶菊、、五色椒、三叶草、天冬草、吉祥草、千日红、鹤望兰、太阳花、香石竹、向日葵、唐菖蒲、翠菊等。

2. 2. 2 耐阴植物

具有较强的耐阴能力。阴性植物多生长在背阴地。如木本植物中的云杉、罗汉松、三桠绣球、粗榧、杜鹃花、枸骨、雪柳、瑞香、八仙花、六月雪、蚊母树、海桐、箬竹、棕竹等;草木植物中的蜈蚣草、椒草、万年青、文竹、一叶兰、吊兰、龟背竹、玉簪、石蒜等。

2. 3光照长度生态型

2. 3. 1 长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是指只有在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也就是日照长度必须大于某一时数(这个时数称为“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苹果、梅花、碧桃、山桃、榆叶梅、丁香、连翘、天竺葵、大岩桐、兰花、令箭荷花、倒挂金钟、唐菖蒲、紫茉莉、风铃草类、蒲包花等[4]。

2. 3. 2 短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是指只有在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一品红、、蟹爪兰、落地生根、一串红、木芙蓉、叶子花、君子兰等。

2. 4温度生态型

2. 4. 1 广温植物

广温植物能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幅,如松、桦、栎能在- 5~55℃温度范围内生活。

2. 4. 2 窄温植物

窄温植物对温度要求严格,生活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窄温植物又分为高温窄温植物和低温窄温植物,前者仅能在高温条件下生长发育而最怕低温,如椰子、可可等;后者仅能在低温范围内生长发育而最怕高温,如偃松、兴安落叶松等。

2. 5水分生态类型

2. 5. 1 旱生植物

适应在干旱环境中生长,能忍受较长时间干旱,在形态和生理上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如台湾相思、珊瑚树、柽柳、木麻黄的叶片退化成鳞片状或毛状;羽茅的叶片卷曲成筒状;仙人掌的叶片变成针状;这些变化有利于减弱蒸腾作用。芦荟、仙人掌、景天等植物有大量薄壁组织,能贮存许多水分[5]。在特别干旱的季节里,猪毛菜能靠休眠度过逆境,待到降雨后又重新生长。有的叶片上有蜡膜;有的茎叶上具白色表皮毛,利于反射阳光;有的细胞内渗透压高,有的根系十分发达,有利于主动吸水。在沙漠、岩壁、冻土、酸沼和盐渍化土壤里都有那里特有的旱生植物。

2. 5. 2水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水分不足。根据湿生植物生存的环境特点又可将其分为两类:阴生湿生植物如海芋、观音座莲、森林中各种附生蕨类和附生兰科植物等。一般生长在空气潮湿的林中树上(附生);阳生湿生植物如莎草科、蓼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类。一般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或湖边。

结论

功能景观的应用,将从根本上理顺园林植物各类功用的关系,明确园林建设的具体目标,增强对植物功能应用的主动性,必将在城市各类专项功能景观的建设、景观设计方案筛选以及对现实景观评价及最终在城市环境生态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功能景观的概念还属刚刚提出,还需要广大园林科研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其理论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人类在认识到植物景观的功能之前,已对植物景观进行了大量的破坏,因此,人类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或恢复功能景观。

参考文献:

[1]田紫倩,刘青林.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和多样性对生态园林建设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1:25-32.

[2]代色平,熊咏梅. 广州市8种常用园林植物生态特性比较[J]. 福建林业科技,2013,01:59-62.

篇2

1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功能。

①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的作用;园林植物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园林植物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②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的景色,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2 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

2.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使城市景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

2.3 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实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景观效果。

3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应用

3.1 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的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3.2 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椐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3 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3.4 园林植物与其它景观要素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喷泉等园林景观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4 结语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栽培种植上,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景观。园林植物的应用要从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文化、场地功能、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水平,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园林植物景观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充实了更多的内涵。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园林植物景观之美,是多形态、多成分和多层次的。当前,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园林植物景观美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景观建设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时间上的景观、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同时,营造视觉景观、提供生活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构筑审美意境也是种植设计的四项最基本而主要的功能。因此,本文将园林植物景观美,分别概括为形式美、时空美、生态美和意境美等4个层次,通过园林植物景观美的创造手段来表现和实现。

1 形式美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艺术门类,它要遵循形式美原则。对于设计者来说,为了满足审美者的感官享受,调动审美者的联想和想象,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时代审美观点,以技术为主导,并运用一系列的设计方法来体现设计者的构思,从而对人的感官形成刺激。视觉体验到的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美是人们体验美的起点。

2 时空美

园林植物因为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之与其它建筑材料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空间表现的主要材料,可见,园林植物景观是一门三维空间的艺术。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园林植物空间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景观便具有了四维性。这主要体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方面,从幼苗成长为大树,从发芽展叶到花开花落,春华秋实、寒来暑往,不同的季相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同时用植物构成的流动空间,使人们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植物空间有大小、明暗、开合等变化。所以,园林植物景观又是存在于时间之中的艺术。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的实质是植物空间的组织过程,从而营造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和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序列。因此,园林植物景观是时间与空间兼具的造型艺术,具备时空美。

3 生态美

当代科学的生态化趋势,促使生态学与美学结合,催生了生态美学。所谓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一种有机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学,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将美学思考的重心落实在人类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关系这一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上,追求“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审美境界。生态审美意识不仅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也不只是对外在自然审美价值的发现,而且是生命的共感。生命的共感既体现了生命之间的共通性,也反映出生命之间的共命运感,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和弦,而并非自然的独奏曲。从生态意义看待美,美不是美在个体的生命上,而是美在生态平衡上。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生态性是园林植物景观的一个基础特性,也是植物景观之所以能形成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园林植物景观最本质的功能是发挥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美也是园林植物景观美的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美要从健康与安全状况、吸引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等方面来展现。

4 意境美

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garden plants in the role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garden plant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an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of garden plants in sever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arden plants;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作用。

1.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空气净化器”(1)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2)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评价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CO、HF、Cl2等有害气体,同时还可以应用部分园林植物对部分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来评价监测环境质量。(3)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此外,城市园林植物还是天然的“消声器”,能有效减弱交通工具、人等产生的噪声。

1.1.2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等。

1.2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2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方案。种植设计方案应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当地园林植物。

2.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使城市景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就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如果城市景观中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失衡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多种乔、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形成区域性植物群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2.3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2.4经济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城市景观设计时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从种植成本和后期管理费用双重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应用

3.1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2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3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3.4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喷泉等园林景观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3.4.1园林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组合景观建筑属于城市景观中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而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大自然的美,是城市景观构景中的主体。园林植物不仅能使建筑产生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根据景观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等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能使植物对景观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能软化景观建筑单调、平直、生硬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丰富景观建筑物构图,使景观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

不同风格的景观建筑应选用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比如,寺院、陵园建筑配置的园林植物要能体现其庄严肃穆的场景,多用松、柏等植物,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或孤置于院内;亭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和其造型和功能取得协调和统一。从亭的结构、造型、主题上考虑,植物选择应和其取得一致;茶室周围园林植物配置应选择色彩较浓艳的桂花等花灌木;水榭前植物配置多选择耐水湿的水杉、池杉、垂柳等。

3.4.2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的组合山石水体虽然是自然式园林景观的骨架,但也要有园林植物的装点陪衬。在城市景观中,植物材料对假山石的重要性,不能忽视。的假山石没有生机和季相变化,如点缀一些苔藓、小草、松等园林植物,可增添假山石的生气;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王莲、梭鱼草等。

3.4.3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园路旁通常要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小路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曲折的道路旁种植园林树木可作为必要的视线遮挡,进行空间划分。

4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植物应注意的问题

(1)慎用有毒园林植物。住宅区景观中不宜用有毒园林植物;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地中,忌用有毒、带刺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不能选用有毒的乔灌木和花草。常见的有毒园林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等。(2)注重城市景观规划区原有植物的保留和利用。(3)注意多种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的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应用时可根据地形、面积、建筑物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4)工厂区景观植物应注意部分园林植物对排放气体的抗性和敏感性。(5)从外地引进园林植物时不但要考虑引进成本和植物本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必须通过严格的检疫检验,以防带入新的病虫害。

5杭州市园林植物应用分析

杭州园林由环绕西湖及纵贯西湖山区众多风景优美、意境生动的景色贯穿起来的,景色各具特点。西湖的山麓地带是西湖的绿色屏障,观赏效果要求高,植物配置以观赏为主,以常绿树为基调,大力发展色叶树种,为西湖增添绚丽多彩的背景,其他山区则营造经济与观赏相结合的风景经济林。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制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等的要求。

杭州太子湾公园是一个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是应用乔、灌、藤及草本植物为素材来创作景观的,以及采用多样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不同尺度和风格的植物景观空间。配置时主要树种的确定以及人工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层次结构都积极模拟自然群落的,选用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植物材料,重视色叶及呈现的不同效果。太子湾公园配置疏密结合,配置时多从景观的整体性出发,着重群体美和林冠线的节奏变化。如以体形巨大、树姿优美、树冠浓密的乐昌含笑作为全园的基调树种之一,突出公园柔和饱满的风格,用水杉作为背景树,丰富林冠线的变化,以热情浪漫的樱花作背景,营造出通透性很强的景观空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妙镜意,蕴涵山情野趣与田园风韵的自然山水园。

6浙江省丽水市江滨公园景观带园林植物应用分析

瓯江是全市第一大江,江滨景观带是在瓯江防洪堤坝上建成的,从1999年防洪堤修建投入施工,截止2010年10月,全长19.1km的瓯江景观绿化带主体部分及主要景观分区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后期绿化种植也在近期完成。滨江景观带分为古城墙保护区、城市意象区、滨水公园区、生态景观区等功能区块组成。

由于景观带绿化工程完成时间不长,后期种植的园林植物还未形成预期的绿化效果,下面主要结合应用较为丰富的生态景观区来具体分析其植物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滨江景观带绿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上层结构树种为株形较好的的乔木如白玉兰、棕榈、榔榆、银杏、罗汉松等,种类和数量都较多,中层结构以小乔木和花灌木种类为多,如桂花、山茶、金丝桃、小叶栀子、金边黄杨、金焰绣线菊、大花六道木、木绣球等,形成大片灌木从和花丛。下层结构以草本地被为主,选择一些适宜性较好观赏性强的品种如大吴风草、白三叶、金边玉簪、紫花地丁等。整体来看,该区域植物物种比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但不足的是,上层、中层的乔灌木数量较少,难以形成郁闭的林下空间,对于夏季持续炎热的丽水市来说,在空间开阔没有遮挡的防洪堤上,对于缓解夏季炎热,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的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景观时序: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选择上能够合理搭配四季景象不同的树种,营造不同季节时令的植物景观。如春天开花的玉兰、紫荆、金钟花、海棠、樱花等,夏秋季开花的合欢、木槿、凌霄、木芙蓉等,冬天开花的腊梅、山茶等,以及一些秋色叶植物如枫香、乌桕、银杏、水杉、黄连木等丰富秋冬季节景象。但比较而言,观赏性较强、观赏时间在秋冬季节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多,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在秋冬落叶后有优美的枝干树种,例如榉树、梧桐、银杏、水杉等,或选用一些秋冬季挂果的树种,如柿子树、柚树、珊瑚树、南天竹等植物以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丰富环境景观。

营造特色树林景观:在生态景观区中,根据景观设置的需要,选择一些生长适应性强,林相效果好,在特定季节能形成特鲜明的树种营造特色景观林,例如运用多个品种的樱花形成春花烂漫的樱花林,运用枫香、槭属的树种形成层林尽染效果的枫树林。林下配植耐荫的草本地被植物如鸢尾、麦冬等。

结语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栽培种植上,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景观。园林植物的应用要从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文化、场地功能、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水平,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希亮.现代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与养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相统一,更要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需要,使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体现。本文就目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表己见,希望能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一、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植物配置不科学,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1)大树进城带来的不利后果 “大树进城”就是从农村或山区购买大树,移植到城市。“大树进城”在许多城市至少有 10 多年的历史,把大树搬进城市,或作为景观树配置,或作古桩盆景,塑造“一夜森林”,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建成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其结果多数事与愿违。一是因为移植过程中的断根、锯截、修枝,造成原本华盖浓荫、体量高大的大树伤痕累累,稍有不慎就会死亡,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二是造成大树原产地生态破坏;三是进城大树不仅树木价格和运输成本高,而且栽培养护管理费用也高,造成有限的绿化资金大量浪费。

(2)盲目引用外来植物 乡土植物往往具有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养护管理成本低的特点,本应成为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植物。但为了丰富景观,或者为了推销利润高的植物,目前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限制价廉物美的本地乡土植物,盲目引用外来植物的现象屡见不鲜。盲目引用外来植物,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当地的植物景观,但往往由于未经引种驯化,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完全适应,有的生长不良,有的根本不能成活,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又延缓了生态效应的发挥。

(3)配置密度不合适 在一些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中,由于人们对植物生长预期效果缺乏预见性,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或者以“赢利”为目的的故意炒作,使配置密度出现过大和过小的现象。配置密度过大,定植几年就会拥挤,不仅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成龄后难以形成完美的树形,移植也不易成活,造成植物资源浪费;密度过小,达不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和绿量,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4)园林植物配置结构不合理 目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结构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把本该建绿量大、容纳游人多的开放式休闲绿地的空间,变成封闭式的大观赏草坪、模纹花坛等,从而拒人于绿地之外,不能发挥此类园林绿地应有的功能,造成巨大的地力浪费。二是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和环境负荷而一味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没有因地制宜地按需配置,使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局部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植物群落能有效改善绿地土壤条件,更好地发挥调节气候、稳定水文、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作用,也可使病、虫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抑制病虫害对绿化成果的威胁。同时,植物多样化是园林景观多元化的基础,不同植物其尺度、形态、色彩、质地、季相不同,复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时期可呈现出变化多样的视觉效果,并带来不同的环境空间气氛。然而,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运用的植物种类并不多,大多局限于观赏价值较高、人工栽培的所谓“园林植物”,加之长期以来重视景观视觉效果忽视生态效益,常把自然生长稳定的野生乡土植物视为杂草杂木而斩尽杀绝,造成配置的植物种类单一、植物色彩单一、植物功能单一和空间利用单一,使城市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3.植物配置的生态观具有片面性

近几年,虽然生态园林的理念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但也只是停留在改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吸尘降噪、吸收有害气体和杀死有害病菌等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更没有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在配置中,多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没有把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全面生态理念加以运用,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不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4.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考虑不全面不同园林植物配置在一起,不但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种间竞争或互助或共生的关系、阴阳性、观赏性、病虫害的交叉感染性及防治难易程度等,还应充分考虑植物高低顺序与游人视线的空间展示序列、植物景观树种的选择问题、植物季相变化与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等因素。但是,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对植物间的关系考虑不够全面,诸如:注重绿化设计的观赏和休闲需求,热衷于配置整齐划一,种类、年龄、层次趋于一致的植物;注重乔木和草本的应用,而不能将乔、灌、藤、草、竹、花并重;以及不考虑种间竞争关系,在茂密的乔木树林下栽植耐阴性差的地被植物等,使配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缺乏文化品味,难觅历史文脉

篇6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2、西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设计方向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园林的演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的功能要求的发展变化,演变发展了丰富的设计手法。现代植物景观在保留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以及建筑材料这7类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功能,设计方向倾向于由一些特点突出的乡土或归化植物与其生境景观组成各类不同的自然景色。例如,他们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立自然保护地,种植当地的一些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以展现沼泽、荒野等自然景观,营造天然的生态园林。

例如,在1937年,詹森和赖特在美国春田城附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养护工作较少,对园林的管理费用投入较低。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林肯纪念园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步稳定下来,各类草原植物得到了生长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草原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此后,法国景观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在《动态花园》中提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克莱芒强调突出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遮荫、营造气氛以及装饰等方面的功能。古代园林设计者凭着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理阐释自然山水,充分把握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特征,并以写意的手法设计每一处植物景观。他们把乔、灌、草等植物高效分布在庭院之中,逼真地模拟了峰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们还善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现手法。

2、中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一方面,我国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园艺式植物景观、盆栽式植物景观和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3个设计方向。美国《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的六重尺度概念是这3重植物景观设置方式的划分标准,即10cm×10cm(器官观赏尺度)、1m×1m(质感尺度)以及10m×10m(形体与空间尺度)。然而,国内有关这3个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在园艺式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国内能充分应用各类观赏植物,使得植物类型和色彩极大地丰富,但是过分强调整形修剪和和装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的管理费用过高,有违生态自然观。而盆栽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但却需要建设苗圃,从而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设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者更加注重遮荫、赏玩、装饰以及组织引导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并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防护和生态功能,而营造山林气氛的功能有所减弱,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材料和生产的景观类型则大大地减少,反映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新转变。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景观设计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结语

分析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园林技术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园林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植物景观的各种功能,其设计手法和造园方式自成系统,赢得了世界的赏析。而中国古典写意的园林设计手法也更趋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设计经验对于建造今天我国的园林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建设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市容,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改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城市的品味和知名度。但是,园林植物的配置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配置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准确把握园林建设的功能需求,尊重园林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园林植物配置原则,才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城市绿地生长环境恶劣,植物生长不良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过程中,需要从生态、安全等角度出发,尊重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确保城市绿地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但有的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性,立地生存环境差、含建筑垃圾多、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容易引起植物病变和生长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1.2 过分追求大树、名贵树种、外来新品种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为城市绿化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表现有差异。不少地方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对乡土树种重视不够,片面追求大树、外来新品种、名贵树种,而这些新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或者养护成本较高,常常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1.3 植物配置缺乏艺术性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选配实际上是一门艺术,会涉及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多方面的内容。有的建设单位,由于受制于资金、设计、施工等因素,未能实现园林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统一,与真正的园林艺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4 过分强调短期效果,忽视了功能作用的准确定位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为了在短期内营造出景观效果,大量使用大树、名贵植物,片面追求园林植物配置的短期效果。也有的地方为了阻止人们损坏绿地,通过围篱等措施进行保护,虽然情有可原,却违背了园林建设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初衷。另外,有些施工单位未能很好地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图上设计的密度、种植方式没有贯彻到位,造成未能充分发挥植物在隔音、防尘、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方面的作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林植物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1.5 过多使用大草坪、鲜花摆放,经济上不合理、养护成本高,生态效益不显著

有的地方刻意模仿其它城市或国外园林的风格,大量使用大草坪和鲜花摆放,观赏效果好,可是需要大量的水和人工去养护,存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高等缺陷。

2 园林植物配置应当坚持的原则

2.1 乔灌草结合、生态稳定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充分考虑植物对光照、水分等因素的不同需求,做到乔灌草有机结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实现植物配置上的层次分明、有序,这样才能在保持生态稳定性的同时,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统一。

2.2 艺术性

与单纯植树造林相比,园林植物配置更加注重景观设计和艺术效果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色彩、芳香、花期、形态等特征,兼顾到园林植物配置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实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给游人以更高的艺术享受。

2.3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原则指的是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避免植物品种单一而导致的景观过于单调等情况,通过配置一定数量的植物来提高群落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增强整个群落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园林的独特景观、视觉效果和生态效果。

2.4 适地适树,多采用乡土树种

选用乡土树种,不仅对当地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出预期的效果,还可以有效避免异地取材、长途运输导致的成活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突出城市园林建设的地方特色,有助于节约投资和实现综合效益。

2.5 经济适用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在初期会投入大量的成本,后期维护成本的投入同样庞大。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必须考虑到“经济适用”的原则,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避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无序浪费。

3 园林植物配置的有效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园林建设观念,科学选择树种

针对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园林设计部门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园林建设观念,积极改变盲目引进推广外地植物品种、大树进城、追求高档次等错误的园林建设观念,做好地带l生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驯化工作,做到园林植物配置树种的科学选择,重点采用我国原地品种以及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质品种,对国外品种和高档品种要慎重而有节制的选择。

3.2 充分利用本地树种资源,加强园林特色设计与建设

由于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外地植物品种的引进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加上对外地品种的引进、维护都不可避免地会投入大量的资源,所以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本地的树种资源。同时,要把本地园林植物的配置与城市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进行充分结合,重视城市园林的特色设计与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3 突出植物配置中的景观性和艺术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城市园林建设的水平和品味,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涵,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品种的多样性,突出景观性和艺术性。例如,为了营造更好的园林意境,可以综合运用韵律、对比、动感、衬托、背景等艺术表现手法,更好地展现植物的色彩美、形象美和层次感,给人以更高的艺术享受和情感体验。

3.4 重视园林植物配置的功效性建设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在降噪除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上的作用,并给人们提供功能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实现从观赏性园林到功效性园林的积极转变,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篇8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在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后,全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在我国兴起了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评比活动,所以植物的生态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些都表明园林植物在现代园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 城市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

园林植物在现代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塑造空间,包括形成空间的领域感和在空间内部对空间的强调与界定等。植物是作为一种软质材料进行空间的分隔的。相比于墙体这种硬质分隔材料,植物的好处在于使人感到亲近和可以弱化空间的边界,所以植物是园林中用于分隔空间的最重要材料。在园林的序列形成过程中,园林植物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入口处,高大乔木的对植可以作为入口处的强调,是为起。在承的过程中,植物通常是郁闭的,是要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为了不使承的过程感到单调,可以加入一些配植的手法,比如在道路的转折处或视线的焦点处种植彩叶植物等。在转的部分常常视线开阔,并通过植物的配植着重突出重要节点。而对于尾声的处理,若空间的结尾是直接与外部相连的,则应该植物茂密郁闭,走出空间方觉豁然开朗; 若空间的结尾是需要一定转折再与外部相连的,则应该在视线的结尾处种植高大乔木作为尾声。植物因为可塑性强,易于与环境相融合,在增加景深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内,沿着预定视线方向错落种植植物群落,可以增加可见层次。而近处种植高大乔木,远处种植低矮植物,则增加透视感。

园林植物作为一种生命体,最重要的作用是利用其光合以及水土保持等能力体现生态的作用。除此之外,作为一种生命体还可起到创造动态的观赏景观、衬托;作为区域的观赏主题体现意境、创造随机的效果;通过园艺技术对植物塑形;作为其它设施的模仿对象等作用。园林植物可以用来衬托园林建筑。首先是色彩的衬托,其次是以植物的自然形态和质感来衬托建筑的人工质感和规则的形体。另外,园林植物对园林建筑有自然的显露作用,依照显露出来的比例,可以表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意境。

2 关于园林植物应用的建议

作为园林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 “植物”,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力,为城市园林绿化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景观盛宴,在未来的园林植物应用中,应该合理地发挥不同观赏特性的园林植物,运用好园林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感,在园林植物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发挥其改善环境的生物功能作用和美化环境的景观作用。

2. 1 回归自然,充分利用乡土植物

园林绿化的主要宗旨是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各地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树种,不但节省养护费用,栽培管理较粗放,节省造价外,对于维持地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 2 注重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现代城市中,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频繁出现,钢筋混凝土的硬质景观逐步取代了原始、自然的大面积绿地,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为了增加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在园林绿化中,除了 “见缝插绿”地充分利用空间营造绿地系统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外,还应增加诸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绿化覆盖面积,创造多维的城市植物应用空间。

2. 3 注重彩叶植物的应用

彩叶植物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弥补一般植物在色彩方面的不足,极大的丰富城市色彩。彩叶植物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但如果应用时不注意彩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就会适得其反,失去其应有的观赏效果。因此,建议彩叶植物在应用配置时,应在符合其生态习性和美学原则的前提下,创造出完美的植物景观,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同时,还要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因为彩叶植物通常是作为模纹图案的植物材料,应该经常修剪、定期养护,延长其观赏期。

2. 4 注重芳香植物的应用

相较于彩叶植物,芳香植物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则更不被大众所关注。虽然我国是芳香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大多集中在对其香精的提取和应用上,较少关注其在园林设计方面的应用。在未来的园林植物设计中,若能适当将一些兼有园林植物功能的芳香植物应用到植物配置中,如一二年生草花、地被等,将弥补我国园林植物设计在嗅觉上的欠缺,从而使得植物培植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相融合的多维美感。

3 植物景观的营造与生态美

植物景观的营造还有一种当今社会条件下必须重视的,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生态园林,本文中称其为园林的生态美。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楼大厦林立,硬化面积不断增加,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加之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的汽车尾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基于以上原因,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景观营造仅仅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除满足以上几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让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这样对园林的景观要求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就要求现在的园林不仅要做到形式美、意境美,同时还应做到生态美。生态美的创造就是利用植物的各种生态功能,如: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某些植物的能吸收有害气体的功能;调节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功能及降噪防风滞尘杀菌功能等等。因此园林工作者在对园林绿地进行设计施工时除掌握植物的季相色彩的变化,植物体的形态特点及寓意外,还应掌握植物的各种生态功能。有关资料数据显示:城镇中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数比公园绿地中多7倍以上。夏天悬铃木树荫下的温度要比阳光下的温度低4.3℃。城市绿化与不绿化湿度相差14%。另据调查显示,辽宁省古榆镇通过“三北”防护林建设、126骨干带建设、东辽河护堤林建设等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实践,选择沙棘、旱柳、傅杂2号杨、1号杨等抗旱性强的树种,在古榆镇建成了一条东西宽30千米,南北长27千米的“三北”速生林体系,有效遏制了风沙的侵袭,春季风速减缓了1.7米/秒。从而使被防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未来人类优良生存环境的获得主要靠植物的生态功能对现有的环境进行改善和提高。

4 植物景观的营造与植物生态习性的关系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把握的到不到位对所营造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的稳定性及其相关功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植物的生态习性把握的好,植物景观的营造就能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植物的生态习性把握的不好,那么营造的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及其相关功能的发挥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可能是所有功能的丧失。因此在设计时,应做到充分了解所选用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做到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这样才能使栽植的植物得到健康的生长,使所营造的植物景观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使植物各方面的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植物景观的营造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材料的应用不是在园林绿地中杂乱无章的简单堆砌,应该是利用园林的审美规律和植物造景手法,在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生态功能等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结合用地环境准确的选择园林植物进行设计施工。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是将植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于植物材料是有生命的建设材料,因此其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要想使一件园林作品做到完美,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各个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设计到施工及以后一定时期内的养护管理都应做到全程跟进。在城市的建设中尽可能的将每一块园林绿地都建设成美观、舒适、宜人的生态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峰.园林种植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54.

篇9

城市绿化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显现,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北方城市,由于地域、气候、植物种群结构分布和科技、经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制约,给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树木品种的利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在植物色彩的表现上也显得比较苍白。因此,加强我国北方城市植物配置的研究,积极推进科学种植,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 什么是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及其功能

1.1 园林植物配置的含义

通常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1]

1.2 园林植物配置的功能

1.2.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植物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园林植物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能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局部小气候[2]。同时也兼有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和安全。如夹竹桃、大叶黄杨具有抗SO2的作用;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可吸收细菌和有毒物质,具备净化水源的功能。

1.2.2 美化城市市容市貌。首先,植物配置过程通常按照形式美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节奏、韵律、艳丽及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林植等手段使配置具有形式美属性的植物,形成形式美。其次,植物本身也具有美感,形态之美和季相之美。例如竹子具有盘根错节的根,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中空有节的杆、“个”字形状的叶,潇洒飘逸,倩影娑娑;银杏树一年四季的季相更迭变化,使周围环境仿佛有了生命,形成美感引人入胜。

1.2.3 烘托城市文化底蕴。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形、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而且还追求要具有画意,与意境上的“深远”“含蓄”“内秀”来达到曲径通幽、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诗情画意般的景点布置[3]。而市花市树、乡土植物的应用及古树名木的保护,能大大烘托城市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2 北方小城镇植物配置的具体方法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得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具体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2.1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而不必盲目引进推广外地特别是南方园林植物。

2.2 重视生物多样性。植物配置要符合自然规律和区域风貌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

2.3 遵循美学原理。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4]。

3 小城镇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植物配置不够合理。莒县隶属山东,因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冬季漫长,常绿树种资源有限,在冬季缺少绿色,因此比较注重常绿树种的引进。但由于不了解常绿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加之该类植物对本地的适应性有限,许多引进树种进来后都处于濒死边缘,而且管理成本高,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不利的[5]。相比之下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和安全,但城市绿化也就因此缺少了变化和新意.因此这两者都应该受到重视,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

3.2 配置结构模式化。由于受日益流行的国际化思潮影响,莒县也效仿其他城市的成功园林设计,致使园林绿化较为模式化,如灌木的种植为大色块、大拼搭、大修剪等。特别是近年来在北方城市绿化中兴起的草坪热,城区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6]。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不同地域、气候、水土的城市,都有最适合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而莒县作为北方小城镇,广场上大面积的草坪,生长状态欠佳,公园、广场跟风的大草坪热缺乏理性。

3.3 植物配置缺乏文化品味。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近来绿化建设偏离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自身的历史文脉,使人们很难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难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从而使城市丧失了自身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莒县作为鲁南文化名镇,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充分考虑其莒国故都的历史背景。

4 植物配置方法改进建议

4.1 坚持生态原则,发挥植物群落效益。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原则,根据物种的生态原则,参照自然植物群落,选择各种类型植物群落如针叶型、阔叶型、混交型等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一个长期稳定立体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4.2 坚持多样原则,丰富植物景观。利用品种丰富的植物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包括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植物色彩、姿态的多样性,植物功能的多样性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并打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4.3 坚持乡土原则,体现当地绿化特色。城市绿化中构建人工植物群落不仅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选择与当地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营造出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充分展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城市绿化成为一个城市的主要特色。如莒县银杏树、椿树、黑松等树种的运用等。

5 结语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种以植物栽植为基础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技术手段。莒县作为一个鲁南文化小城镇,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丰富的人文景观。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设计、因地制宜,以地域内原有植物群落为基础,结合自然地理、人文特征、文化内涵,科学进行植物配置,构建生态适宜、物种丰富、景观独特、人文内涵深厚的别具特色的城镇绿地系统。

参考文献

[1] 汪菊渊.我国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Ⅱ.中国园林,1992.8(1):20一24

[2] 张庆进.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7(1)134-36.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10

引言:园林建设离不开植物设计,植物为园林增添了生命氛围,创造了优美的生态景观,又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气息,这是因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情,这些都能够从园林植物中得到反映和呈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园林文明历史的国家,园林植物在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意境打造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而重要的作用,能够正确赏析园林植物文化,并做好植物多样性保护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我国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分析

1.1强调植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和谐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歌颂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建设还是社会的建设,都本着“和谐”这一思想理念,园林植物规划建设方面也不例外,我国园林植物的栽种与规划都注重与客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一致,力争在规模、形态、涵义上同客观环境和谐共生。体现出了园林植物的生长与培育同环境和谐共生的功能和作用。

1.2渗透着地域风情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拥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与思想文化,这一点也能在园林植物上反映出来,由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园林植物表现形式。我国各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征,一些少数民族依然聚集分布于我国的边远地带,他们由于自身特殊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民族文化信仰,使得其园林植物景观也显得独具特色、与众不同。

1.3体现着生态文明气息

生态建设、环保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流,在园林植物建设方面也必不可少。我国当前的园林植物体现出浓厚的生态文化气息,也是一种新文化、新内涵,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来,人们加大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城市园林植物也在朝着有利于生态方向建设与发展。我国一些经济发展、发展程度高的大城市重点加强了对园林植物生态特征的研究。例如:上海在自身的园林植物规划与布局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生态价值和意义,植物结构规划切实参照地域环境、地理条件等进行,体现出积极的生态意义,也就是群落下层植物的布局要接受上层植物的领导,植物类型较为复杂、多样,体现出彼此和谐共生,也创造出了良好的生态性效果。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园林植物规划也体现出广泛的生态学意义,那就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噪音、美化绿化城市环境等等。

1.4民族文化的展示

在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中,有很多是可以应用于绿化美化的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指人为种植的、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植物.园林植物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植物与文化的关联性,因为园林植物的选择必然是文化审美的结果.中国园林植物的历史几乎与社会历史同步.宋代虞汝明的《古琴疏》中记有:“帝相元年(公元前1936),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令武罗伯植芍于后苑.”虽然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可以证明此说,但也表明园林植物栽植的历史久远.在周代园林植物已经应用广泛,《诗经》中提到的100多种

植物,很多可以被用于园林,如桃、棣棠、兰、松、竹等.比较有代表性是《诗经・郑风》中的《溱洧》,讲到春日男女共同秉兰出游,离别时互赠芍药.屈原的长诗《离骚》中说到自己在园中种植兰花、香蕙、芍药、揭车、杜衡和香芷,身上佩带江离、白芷、秋兰等香草,诗中还提到木兰、冬青、花椒、玉桂、、芙蓉等园林植物.秦汉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秦代上林苑中有奇花异草300多种,到汉代的上林苑有花木

2000多种.经过魏晋隋唐宋元各朝,到明清园林植物栽培业已成为了独立的产业.中国园林植物对于世界的意义非常重大,大量的植物被引种到国外,为世界的园林贡献了植物材料,仅威尔逊就引种了1000多种,因此他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

2、中国城市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的主要框架

2.1保护预警的对象

一直以来,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概念,是构建在实物的特性(设计、材料、技术和位置)基础上,1994年在日本奈良举行了关于遗产真实性的讨论,在原有的真实性涉及的四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为七个方面(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以及其他内在、外在的因素),超越了对遗产个体的评价,将遗产作为传达有形和无形信息的总和来评价。中国城市古典园林的真实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特例,其形成期与鼎盛期往往分属不同年代,也就是说享有如今盛誉的古典园林不是某一特定历史年代所建成,它是时光雕刻和岁月凝聚的结果。传统的古典园林遗产保护将园林作为用于观赏的艺术品,在这种理论研究的态度下往往将古典园林进行博物馆式冷冻保存,然而古典园林并不是独立于城市人居环境而存在的个体文物,在城市发展史中,园林自身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并且往往和城市的生活、生产活动保持着某种联系,具有某种城市功能。在当代城市建设中,也不应将园林隔离在城市生活之外。如何将古典园林这一宝贵空间转化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资源,并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古典园林的保护中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2保护预警的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的资源和优势,更是遗产地城市的城市特色。文化遗产作为建成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即传统文化以相当强烈而清晰的图式透过建成环境而表现出来。中国城市古典园林有自己生存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离开了其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它本身所包含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就会被大大地削弱,它蕴藏着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也就会逐渐丧失。对于城市古典园林的保护与预警不仅仅局限于在园林内部的景观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应向园林周边和城市进行扩展,延续其与城市的关系和空间格局,使得园林景致与城市空间环境和谐共融,成为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保护预警的方法

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包含了多方面的目标和内容,相应的指标体系通常覆盖到多种类型的数据,来源多样,量大庞杂,需对这些古典园林遗产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存、管理和分析,工作难度较高,工作量庞大。在进行保护预警工作时应科学地制定计划,合理地理顺工作流程,在选择具体方法时应当适应不同对象和任务的要求,根据现有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选择。

结束语

我国园林植物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彰显出了一定的文化特色,我国必须意识到园林植物的文化特色,深刻理解并领悟这些文化特色与文化风情,维护我国园林植物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园林文化多样性保护,提高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速度,使我国的园林植物文化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与传承。

篇11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87-01

一、引言

城市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不仅帮助广大群众舒展身心,缓解压力,同时对美化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本身的线条、纹理、色彩等配置成一副完美的植物景观,达到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性,整体艺术沟通简单文雅,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浙江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给植物生长体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二、园林植物概述

园林植物是指一切适用于园林建设的植物材料。涵盖范围广,主要包括:花草、观叶、观姿等植物,以及各种防护植物和经济植物。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中重要的材料,其作用广泛。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空气质量也不断下降,噪声污染、水污染、气体污染等多种污染物严重威胁城市的整体发展,为了改善城市当前的发展现状,必须种植大面积的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具有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声,吸收各种有害气体的功能。其次园林植物在园林保护地和原理湿地中有重要的作用,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等多种功能。[1]

三、城市园林配置方法

园林植物配置方法要严格遵循生态化管理理念,以植物学理论为指导,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为出发点,最终实现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浙江省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夏季炎热多雨,动地低温少雨于,全年雨量丰沛,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下将针对浙江省的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对其配置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1.重视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

当前生态科学建设理念在城市建设中逐渐被采用,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很多人将园林植物景观建设认为是美化环境的装饰品,忽视了植物作为栖息地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的首要理念就是在科学的生态观下进行植物配置。掌握每个植物的习性和生活状态,重视植物的内在功能,将植物美化环境和观赏的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园林植物和周围的其他建筑物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与鸟类、昆虫、等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促进整体协调发展,保证植物、人类、环境和谐共生,共筑美好园林。[2]

2.注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园林植物建设最重要的是注意配置的科学性。在自然界中,每个生物都有自身存在的固定环境,有其适宜的生理条件。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据周围环境和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规律,科学的选择植物。要将因地制宜的生长种植历练贯彻到实际中,将乔木、灌木、花草等其他植物有机联合起来,注意配置的合理性。

3.合理配置,因地制宜

根据浙江的环境特点和气候特点,要求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种植不同的植物。在公路附近要种植吸收污染物能力强的植物,例如樟树、朴树、凤凰木。在医院附近种植具有消毒功能的植物,例如天竺桂、香樟、白玉兰等植物。在工厂附近重视密集度高,具有吸收减少噪声的植物,如枇杷、罗汉松、龙柏等植物。因地制宜的布局理念既有利于发挥植物本身功能,同时对城市绿化有重要的影响。[3]

4.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园林配置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因素、人文资源、地方特色。园林植物景观要注重融合地方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浙江省代表的植物是银杏树、香樟、兰花、桂花等,为了提升城市品位,要求结合浙江省的地理特点,将各种植物有机搭配起来,保证园林充满诗情画意,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5.倡导以“以人文本”的理念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生态理念的协调作用。以人的基础活动为基础,注重保健型植物群的配置,将芳香型植物、保健型植物、听觉类植物进行统一的整合,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注重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同时尽量使用均衡配置原则,色彩浓重、数量多的植物给人的印象是厚重踏实的感觉。色彩暗淡、体量小的植物给人轻巧的感觉。要求结合周围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化设置。

四、结束语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气候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植物,提升植物的质量。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配置理念,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为出发点,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目的,同时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上的压力,为广大人们提供更多的健康舒适的场所,激发人们对城市的热爱,提高城市居住幸福感。

参考文献

篇12

关 键 词: 植物造景 构筑空间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环境条件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宜,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的活动。

2周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功能

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功能有生态功能、构筑空间的功能、美化功能、美化功能、实用功能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说:科教功能、商业功能、情感功能等。

2.1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功能

第一,改善小气候。因为植物可以通过调节气温,比如,树木的叶片会拦截、反射、传送和吸收太阳的辐射。控制强光与反光、防风、抑制风蚀等作用,比如:树木可以遮挡或柔化直射光和反射光。有效地改善小气候。第二,对环境净化。植物可用通过降低噪音和控制污染的作用有效地净化环境。

2.2林植物造景的构筑空间的功能

景观设计师在园林植物造景中使用单株或成丛的园林植物来创造绿墙、拱门、棚架和拥有茂密植被的地面等的构筑空间。植物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造景构造空间的主要成分。植物就像山水和建筑一样,就有分割空间、构成空间和引起空间变化的作用。植物造景的变化可以通过人们的视线、视点和视镜的变化而产生空间景观的变换。所以可以利用植物来组合或划分空间,制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通常是根据树木的多少、种类、姿态以及空间的大小和造景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

2.3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化功能

美化功能包括: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造,利用园林植物起到烘托柔化建筑雕塑的作用、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利用园林植物能够起到同意和联系的作用、利用园林植物能够起到强调和标示作用。

2.4园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

植物还有许多实用的功能,比如,植物可以起到阻挡视线、防止水土流失、组织交通等问题,在适当的地方使用适当的植物可以创造优美的环境,改善交通的安全性等。像树

叶、松针叶或其他有机物可增加土壤吸收水分的速度。种植带刺的多茎的植物是引导步行方向的极好方式。用植物影响车辆交通,依赖于选择的植物种类和车辆速度。

3植物在不同空间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3.1植物在社区广场园林造景的应用

在植物造景中有些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是要遵循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有功能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景观生态性原则。

社区等共享空间的植物选择也是要慎重的,比如说,乔木是空间里竖向构图的重要元素,它构成了共享空间的竖向骨架,并且像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控制着共享空间的轮廓。在共享空间使用灌木时,应当考虑灌木的叶子、枝干的形状、形态等,以便使空间变得更美。地被植物可以像地毯一样覆盖在地上,不需要经常修剪,而且生长迅速,外形美观长在坡地上还可以防止水土侵蚀。

3.2植物在庭院空间园林造景的应用

3.2.1植物在公共庭院园林造景的应用

公共庭院的园林植物造景的规划要注重长远、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的科学规划,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亲密和谐、优美自然、生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公共庭院应该是一个具有私密性、娱乐性、休闲性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时,在满足庭院的功能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进行不同风格的景观植物设计。做到因地制宜,与大环境协调。在自然似的庭院中应该多运用自然的姿态进行自然是规划。在规则的庭院就要多运用对植、行列植景观。而在自然山水的水池边缘,草坪上则要采用自然式的规划。总之,要有植物景观的总体远近、大小、高低层次效果景观与优美的植物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园林构图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要有缓慢的过度,相互间又要形成对比,以利观赏。进行庭院设计时还要注意的是,要以生态为基础,对于植物栽植的密度也要保持合理。在进行庭院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必须要先了解植物的生态条件,通过施工技术尽量排除不利因素,尽量给庭院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植物生长时所需的光照、风力、土壤肥力、排水等条件都要满足。植物植株密度也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绿化景观和绿地功能的发挥。应该以成年树冠大小作为株行距,保持一个合理密度,注意近期与远期效果都要考虑到。了解不同植物随季节的变换而产生不同效果及生态功能。庭院植物景观设计时还要注意人文内涵,创造庭院景观特色。植物景观不仅是美观的观赏对

象,而且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趣。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内涵不同。造景时要利用小品和植物的搭配引入文化。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熏陶。

3.2.2植物在住宅类庭院园林造景的应用

住宅庭院的道路植物景观断面的布置形式与道路的横断面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构成道路的景观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绿地、建筑、道路、广场、车和人等,在这些元素中,建筑物、道路、广场等均为建筑材料组成的硬质景观,而绿地中的植物则是自然的软材料,植物的品种繁多,而且有观花、观姿、观果、观叶等多种的自然景观形态,由于它的存在将自然的气息带入了居住环境,因此植物所形成的景观是其他任何元素都不能被替代的。在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道路的性质、功能和周围环境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其次,还要满足植物的生态学特性,统一布局,多种搭配,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还有,要符合使用者的行为规律。最后社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4现代园林造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造景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造景带有着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主要体现在:植物造景强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植物造景注重科学性,师法自然;植物造景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强调人性化设计;植物造景应大胆采用新品种,创建主题花园。

我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有着博大精深的植物物种资源,园林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应用和推广新品种的作用,在丰富城市物种、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

结 束 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