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05 15:59: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档案管理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档案管理概念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同样,档案工作也在不断地分化细化。因此,有必要对档案工作概念进一步细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事业”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事务”是指人们“所做的或要做的事情”(指单纯而琐碎的具体工作)。“业务”是指“个人或某个机构的专业工作”。“技术”是指“操作方面的技巧”。[3]将档案事业、档案事务、档案业务、档案技术的概念引入档案工作概念中有助于对档案工作的重新认识。

就整体档案工作而言档案工作是事业性的,所涵盖的内容是档案事业中的各项工作,所以,档案工作是指档案事业管理工作(也可称之为“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而具体到一个单位时,档案工作则是单位机关工作的一部分,它和单位的人事、财务工作一样都是单位机关内部事务,属事务性的,档案工作又是指档案事务工作。如果对专业档案机构即档案馆或档案室而言,档案工作是其专业工作,档案工作又是指档案业务工作。如果档案工作具体到档案管理的某一个环节而言(如文件材料的归档、档案的保管等),因每一个具体工作都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档案工作又是指档案技术工作。档案工作既可以指档案事业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也可指档案事务工作、档案业务工作、档案技术工作。因而,原有的档案工作概念已不能涵盖所有的档案管理活动,如不逐一厘清将无法指导现实工作。

2 档案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档案是档案管理活动的物质对象。”[4]这一物质对象流程一般是从档案的形成——单位档案机构——档案馆。依据这个流程,档案管理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对档案形成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阶段;二是对单位的档案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阶段;三是对一定区域内的档案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阶段。这个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责任主体、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是不同的,如果不分工作对象、内容、性质都统称为“档案工作”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有必要对每个阶段的档案管理活动根据其责任主体、工作对象、内容、性质赋予相对应的工作名称和含义。为了不和原有的理论、概念相冲突,保持其连续性,需对原理论中的档案事业所包含的档案工作概念和名称进行重新定位。对未能包含的赋予新的含义和名称。

3 对相应阶段的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

3.1 对档案形成阶段管理活动的定位。关于档案的形成,主流观点认为: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转化来的。文件转化为档案是需要归档整理的。这表明,档案在形成的过程中是有要求和规范的,执行这些要求和规范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属技术层面的工作。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是机关内部的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工作对象是文件材料,内容是立卷归档,性质是技术性的。档案形成阶段的档案管理活动定位应是档案技术工作。

3.2 对单位的档案实施管理活动的定位。对于单位的档案实施管理活动,档案界大都将其整体档案工作等同于单位的档案机构(档案室)工作。但现实的具体情况是,绝大多数单位的档案机构不是在编的独立机构,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单位内部档案机构(档案室)的工作,就是按规定和要求管理好本单位的全部档案,为其他各项工作提供利用服务。而其他的档案工作职能,则需要依靠其所隶属的机构办公室或以单位名义去行使。因而,有必要将其划分为两项工作:一是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室)对档案实施管理的活动;二是机关单位对档案实施管理的活动。

3.2.1 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室)对档案实施管理活动的定位。单位内设的档案机构(档案室)具体承担的是本单位的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八项工作(虽然,档案馆也有这些工作,但其具体内容不同,下文详述)。工作对象是单位的全部实体档案,内容是按门类管理,性质是业务性的。对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室)对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应该是档案室业务工作。档案室业务工作八个环节中的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则是档案技术工作。

3.2.2 机关单位对档案实施管理活动的定位。机关单位对档案实施管理的活动,除单位档案机构(档案室)承担的档案室业务工作外,根据《档案法》第七条规定,还需要承担档案管理方面的建章立制、指导文书业务部门立卷归档、监督指导所属机构档案工作和为单位开展档案管理活动提供人财物等方面支持与保障等。这些工作都属于机关单位的内部事务,其责任主体是本机关单位、工作对象是本单位的所有部门和机构、内容是保障支持、性质是事务性的。机关单位对档案实施管理活动定位是单位档案事务工作。

3.3 对一定区域内的档案实施管理活动的定位。一定区域内的档案管理活动不仅是档案馆和档案局的工作,还包括区域内其他涉及档案管理活动的机构和单位应承担的工作。

3.3.1 对档案馆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档案馆是一个在一定的区域内对档案实体按全宗实施统一的集约式集中保存、管理的专门机构。其责任主体是档案馆,它的工作对象虽然仍是档案实体,但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涵盖的是区域内属进馆范围的单位所有实体档案,内容主要是按全宗进行管理,性质是业务性的。对档案馆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应该是档案馆业务工作。档案馆业务工作中所涉及的每项具体的工作则是档案技术工作。

3.3.2 对社会机构为档案管理提供服务活动的定位。围绕档案室和档案馆的业务工作,不仅需要一些社会机构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如设施、设备、装具等,还需要提供一些如科学研究、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软件支持。其责任主体是与档案事务相关的社会机构,工作对象是与档案相关的产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是软硬件方面的支持,性质是服务性的。对社会机构为档案管理提供服务活动的定位应该是档案服务工作。

3.3.3 对档案局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的工作是依法行使档案行政管理权的工作,责任主体是档案局,工作对象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馆、社会服务机构和其他能形成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社会组织、法人单位和个人,内容主要是依法行政,性质是管理性的,对档案局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应该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3.3.4 对地方各级政府应承担的与档案管理活动相关工作的定位。根据《档案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承担着关系当地档案事业发展的档案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其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和政府的相关机构,工作对象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档案馆,内容是保障支持,性质既是行政管理性的又是政府内部事务性的。对地方各级政府应承担的与档案管理活动相关工作的定位应是档案行政事务工作。另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承担的为发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而组织、指导开展的档案科研、教育、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等工作,也同样属于档案行政事务工作。

4 对档案工作的新认识

通过以上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实施档案管理活动或承担与档案管理活动相关工作的定位分析,可以看出,“档案工作”概念是复合性的概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机构承担的档案工作因责任主体不同,其工作对象、内容、性质也不相同,目标、任务、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更不相同。要做好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就必须厘清各项档案工作的准确含义,不能将档案工作既等同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又等同于档案技术工作或档案室、档案馆业务工作。应当根据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管理对象、工作性质和内容分别将其明确为档案技术工作、档案室业务工作、单位档案事务工作、档案馆业务工作、档案服务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行政事务工作。

准确地把握各项档案工作的含义,可基本明确各级政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所属单位、档案馆、档案室、档案产品生产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在整个档案事业中,各自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不排除某些具体工作方面的交叉)。既有助于依法行政,又有助于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同时,也希望能对解决一些实际档案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指导现实的档案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DA/T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2]国家档案局教育处.档案管理学概要[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17.

篇2

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录和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它蕴藏着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什么是科技档案价值?如何衡量?怎样实现?以下从科技档案的价值研究、科技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两方面做一综述。

1 科技档案价值研究

1.1 科技档案价值概念和价值观

科技档案价值概念是科技档案价值理论的元概念,是构建科技档案价值理论体系的基石。对科技档案价值概念理解和认识不同,从而导致科技档案价值观的不同。

我国档案界根据研究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对档案价值概念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是传统的档案价值观。这种观点认为,“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实践中,通常所说的档案价值,指的是档案的“利用价值”。这种档案价值观,主要是从档案的属性以及从鉴定工作的角度认识档案价值。

二是从价值哲学角度来研究档案价值。这种观点认为,档案价值是档案与主体对它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是指档案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是否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这种观点可称为主体价值观,从哲学角度使档案价值的研究更具一般性,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也有指导意义。

三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档案价值。这种观点认为,档案价值就是凝结在档案中的人类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结晶”,为档案价值的实体。它反映的不是档案的属性与人类利用需求的关系,而是档案价值的创造者和利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的、历史的“交互关系”。从商品价值角度研究档案价值是一种新的视角,为档案信息交流,特别是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商品化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但是,它无法全面、本质地反映档案价值这一概念的内涵,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也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为档案价值鉴定时并不是以档案商品价值的大小为依据的。

科技档案价值概念上的不同认识,说明了科技档案价值内涵的丰富性和结构层次的多维性。孤立地将科技档案价值看作只是某一种价值形态,是不可取的。而三种不同的科技档案价值观实质上是构成了科技档案价值体系的不同层次或侧面,相互之间并非完全排斥,经过调整、补充可以组成完整、丰富的科技档案价值体系,科技档案价值研究应走向对科技档案价值体系的研究。

1.2科技档案价值因素和价值量化

科技档案的价值量与科技档案价值因素是紧密相联的。一般认为,科技档案的价值量是由几种重要的相关的价值因素规定或制约的。对科技档案价值进行量化计算,使鉴定工作实现定量化,虽然实践中还缺少普遍运用和检验,但其探索方向是可取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以价值因素为基础。科技档案价值的综合评判,离不开对科技档案价值因素的具体分析,价值因素是综合评判的依据和基础。鉴定工作不仅要分析和确定影响科技档案价值量大小的价值因素,而且要把它们在构成科技档案价值中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即确定不同价值因素的权重,从而设立评判因素集。二是经验和判断仍具有重要作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实践经验和在此基础上的分析判断,定量计算必须建立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之上。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考察,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四是可以而且必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模糊综合评判法较复杂,单凭人力手工计算有很大局限,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工作,才能提高其适用性。

1.3 关于科技档案价值与其商品化

科技档案商品化的理论前提,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科技档案商品价值观。关于科技档案能否成为商品存在着三种认识:一是科技档案具有商品性或商品价值,可以成为商品;二是科技档案复制品可以成为商品;三是科技档案不能成为商品。

科技档案商品化问题实质上是科技档案中所记载和反映的科学技术商品化。应该承认,在科技档案商品化研讨中,一开始就走进一个误区。即“科技档案商品化”概念提法不够严密。没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忽略了科技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不同及其可分离性。那些认为科技档案可以成为商品的学者,在强调科技档案信息是商品的同时,忽视了科技档案实体对形成者作为历史记录物的价值,科技档案仍应由形成者保存;那些认为科技档案不能成为商品的学者,在强调科技档案是形成者应保存的历史记录物的同时,却忽视了科技档案信息的商品属性。因此,对这一概念的准确提法应为“科技档案信息商品化”,也就是说,上述第二种观点是比较恰当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技术市场日益成熟和发展,为科技档案信息商品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科技档案信息商品化,是实现科技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

2 科技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推进,档案管理队伍由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构成已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复合型科技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篇3

一、新形势对民政档案管理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开发经济建设,国家政策和经济体制的支持也侧重于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民政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迎合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新形势下的民政档案管理工作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和要求。只有正确把握民政档案管理的核心方向,有效落实民政工作建设、管理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利用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手段推动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创新发展。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的形势下,利用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民政档案实施高校管理,利用创新思想改善民政档案管理队伍的面貌,有效利用科学手段和新思想观念解决民政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更适合现阶段形势发展的民政档案管理方法,在发展中不断进行创新,以保证我国民政事业持续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方针,以新思想、新面貌、新态度、新方法落实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

二、民政档案管理的核心要求

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侧重于发展完善经济体制,民政工作作为国家基础工作的一部分,结合着民政工作利民为民的特点,民政工作中涉及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尤为重要。民政档案体现了综合性较强、涉及范围较广、类型较复杂等因素,并且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民政档案的管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关注。进一步做好民政管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民政档案管理的档案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实及实施。在以科学和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的核心要素体现在管理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上。

(一)民政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是民政档案管理核心的重要部分。民政档案可以从宏观定义上分为专业、文书、实物、电子、声像和科技档案等。民政档案管理是民政部门中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政档案管理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要求更加多样化,档案资料类型复杂,涉及范围较广。所以,民政工作更需要与时俱进,利用新型信息化技术完善管理方法,确保民政档案的基础性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利用科学方法收集真正具有保存意义的文档资料,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公正性,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推进信息化收集和管理,进而提升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民政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也在核心概念上占有重要成分。民政档案管理相对于其他档案管理较为复杂多样化,管理人员和管理资料需要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质量。民政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体现在档案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员工职责等方面。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体制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型管理型人才,利用更具专业性的人才改善现有的管理机制,对工作权责进行合理分配,并物尽其用,达到对民政档案以及相关人员的合理性管理。

(三)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的管理理念也在改变,传统的民政档案管理通常存在很多懒散的、不作为、不规范等现象。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体制给民政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管理观念的基础上,更需要有协调合作的管理理念。民政档案管理部门不再是一个单独行动的主体,而是需要和其他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国家和政府的任务,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摒弃错误的封建思想和管理概念,努力形成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数字化管理概念。

三、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政工作也由原来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了现代化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对于加强经济建设,以及对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国家大力推行各种福利救助、民主政治建设、消防建设、社会事务管理政策等。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发展方向不仅决定着民生的发展,更将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所以,在新形势下,找到推动民政档案管理发展的要素极为重要。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新时代的产物,在多个领域应用中发挥其重大作用。所以,在民政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以及创新管理理念也将成为民政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样化的政策实施给民政档案的基础性收集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新形势下的民政档案管理迫切需要改善核心要求和明确发展方向。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信息化高科技技术已经成为各领域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民政档案管理更需要条理性强、专业性强、协调性强的数字化管理。所以,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将顺应时代的发展,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管理方法进行完善,利用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民政档案管理的发展。

作者:袁振 单位:洮南市民政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模式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quickly, and the work of the municipal files in urbaniz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it has important position, both between can coordinate development, decide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success. So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shall establish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 makes the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had reduced,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quickly, and the work of the municipal files in urbaniz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it has important position, both between can coordinate development, decide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success. So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shall establish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 makes the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had reduced,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Keywords: of the municipal files; Modern management mode

Keywords: of the municipal files; Modern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一、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1.现代化管理的内涵

1.现代化管理的内涵

档案管理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从过程的角度理解,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档案部门来说是新的挑战,为了实现社会现代化而对传统的档案归展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现代档案管理的模式。它的主要内涵在现阶段包括:确保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的水平、确保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观念、确保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的装备、确保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从过程的角度理解,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档案部门来说是新的挑战,为了实现社会现代化而对传统的档案归展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现代档案管理的模式。它的主要内涵在现阶段包括:确保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的水平、确保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观念、确保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的装备、确保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人员。

2.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本质

2.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本质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指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由传统模式到现代化模式的转变,在当今社会中,主要特征为民主化、自由化、人文化、多元化、本土化、科技化、未来化、国际化,所以,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应积极超这些方向努力。第一,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又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它是系统的工作而不能从局部进行工作,在规划过程中注重整体的效应。第二,它是长期性的工作,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思想;第三,它是前瞻性的工作,城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第四,它固然要探讨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但应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根据价值的成分来对来目标进行选择。第五,它不是单纯以国外社会发展作为衡量指标,应充分结合国内的实际状况对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判断。所以,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一个创新、改革、发展的整体过程,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的努力,再对社会进行顺应的同时又要超越社会的发展。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指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由传统模式到现代化模式的转变,在当今社会中,主要特征为民主化、自由化、人文化、多元化、本土化、科技化、未来化、国际化,所以,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应积极超这些方向努力。第一,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又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它是系统的工作而不能从局部进行工作,在规划过程中注重整体的效应。第二,它是长期性的工作,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思想;第三,它是前瞻性的工作,城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第四,它固然要探讨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但应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根据价值的成分来对来目标进行选择。第五,它不是单纯以国外社会发展作为衡量指标,应充分结合国内的实际状况对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判断。所以,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一个创新、改革、发展的整体过程,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的努力,再对社会进行顺应的同时又要超越社会的发展。

3.档案管理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3.档案管理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现代化在本质上属于发展性、动态的概念,是一个过程。因此,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应紧密联系着社会的各个部分。通过对人的培养,来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服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是相互信赖、互为条件。首先,如果没有社会的构成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的方面现代化,就不可能在档案管理中实现现代化;其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社会的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在本质上属于发展性、动态的概念,是一个过程。因此,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应紧密联系着社会的各个部分。通过对人的培养,来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服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是相互信赖、互为条件。首先,如果没有社会的构成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的方面现代化,就不可能在档案管理中实现现代化;其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社会的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城建档案现代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城建档案现代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存在于软件方面的主要问题。具有通风性城建档案管理的系统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共性以及个性的问题,缺乏调查研究档案的馆实际情况,从而使得基础工作不能随着系统的改革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质量。同时,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会存在复杂的问题比如功能死板、重复工作、没有修改的期限、非常繁琐等,并且经常因为不稳定的扫描格式而影响正常的扫描,普遍存在着系统应用落后于基础设施建设。

1.存在于软件方面的主要问题。具有通风性城建档案管理的系统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共性以及个性的问题,缺乏调查研究档案的馆实际情况,从而使得基础工作不能随着系统的改革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质量。同时,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会存在复杂的问题比如功能死板、重复工作、没有修改的期限、非常繁琐等,并且经常因为不稳定的扫描格式而影响正常的扫描,普遍存在着系统应用落后于基础设施建设。

2.存在于创新理念方面的问题。创新能够激发档案馆以及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其具有活力和生机,城建档案在现代化的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进行思路的扩展、领域的拓展,质量的提高,条件的改进,要想实现上述目的就需要档案工作者进行及时的观念更新和创新。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经常在封闭、半封闭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因此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没有现代化的意识,这也是影响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的因素之一。

2.存在于创新理念方面的问题。创新能够激发档案馆以及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其具有活力和生机,城建档案在现代化的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进行思路的扩展、领域的拓展,质量的提高,条件的改进,要想实现上述目的就需要档案工作者进行及时的观念更新和创新。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经常在封闭、半封闭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因此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没有现代化的意识,这也是影响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的因素之一。

3.没有专门的信息化人才。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然而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人才发展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人才短缺的严重问题。

3.没有专门的信息化人才。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然而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人才发展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人才短缺的严重问题。

三、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模式

三、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模式

(一)针对城建档案中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对前端进行控制,建立安全、可靠、完整的城建档案收集归档体系,在责任的分配和落实方面能够有效进行安排。

(一)针对城建档案中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对前端进行控制,建立安全、可靠、完整的城建档案收集归档体系,在责任的分配和落实方面能够有效进行安排。

各级城乡规划、管理、建设部门应对城建档案归档管理工作进行落实。根据开展电子政务的不同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方面,采取不同的前端控制方法,完成其档案的归档。第一,是对于那些纯传统型的纸质档案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按照规范的标准按期进行科学的收集和移交。第二,是对于部分业务已经采用计算机管理模式的部门,并建立部分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的管理部门,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档案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有效模式对城建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这样可以使得传统档案整理、录入环节所用时间得到有效减少。第三,对于那些已经完全实现无纸化办公的部门,所有信息、文件都由互联网或政府的局域网来加以传递,在电子文件生成、归档、运转过程中,城市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部门应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积极采用可靠介质,实现城建档案的安全收集和有效管理。

各级城乡规划、管理、建设部门应对城建档案归档管理工作进行落实。根据开展电子政务的不同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方面,采取不同的前端控制方法,完成其档案的归档。第一,是对于那些纯传统型的纸质档案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按照规范的标准按期进行科学的收集和移交。第二,是对于部分业务已经采用计算机管理模式的部门,并建立部分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的管理部门,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档案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有效模式对城建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这样可以使得传统档案整理、录入环节所用时间得到有效减少。第三,对于那些已经完全实现无纸化办公的部门,所有信息、文件都由互联网或政府的局域网来加以传递,在电子文件生成、归档、运转过程中,城市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部门应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积极采用可靠介质,实现城建档案的安全收集和有效管理。

(二)应对高效率、多元化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建立,从而提供给社会公众更多周到、科学的服务。

(二)应对高效率、多元化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建立,从而提供给社会公众更多周到、科学的服务。

对公众档案管理意识应不断加以增强,从而加大在城建档案方面的开放力度,确保城建档案在社会需求的方面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所以,当前的城建档案管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体保管的模式,而是更强调在知识、概念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满意服务。

对公众档案管理意识应不断加以增强,从而加大在城建档案方面的开放力度,确保城建档案在社会需求的方面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所以,当前的城建档案管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体保管的模式,而是更强调在知识、概念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满意服务。

(三)城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应在以下方面做到转变。

(三)城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应在以下方面做到转变。

第一,对观念进行转变。在新的模式下,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深刻的冲击。市场经济要求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应该看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对社会职责的有效履行,换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从社会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动力。因此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城建档案馆自身的社会使命,才能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第二,对工作的内容、目标进行转变。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我们应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从过去管理单一的传统纸质档案,转变为建立多元化的、适应现展需求的数字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具备信息、档案管理能力,信息传输能力的高水平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系统,这也是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的一项主要任务。第三,使得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升级,在信息查询、数据存储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开发业务办公、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馆藏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一体化、保管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服务现代化等。通过合理配置档案馆内的档案资源和对其进行有序高效开发,能够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满足。

第一,对观念进行转变。在新的模式下,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深刻的冲击。市场经济要求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应该看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对社会职责的有效履行,换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从社会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动力。因此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城建档案馆自身的社会使命,才能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第二,对工作的内容、目标进行转变。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我们应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从过去管理单一的传统纸质档案,转变为建立多元化的、适应现展需求的数字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具备信息、档案管理能力,信息传输能力的高水平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系统,这也是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的一项主要任务。第三,使得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升级,在信息查询、数据存储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开发业务办公、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馆藏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一体化、保管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服务现代化等。通过合理配置档案馆内的档案资源和对其进行有序高效开发,能够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满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大伟.关于城建档案现代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其对策研究[J].档案科技与现代化,113.

[1]张大伟.关于城建档案现代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其对策研究[J].档案科技与现代化,113.

[2]张志载,高宏山,王淑珍.再论数字城建档案馆及其建设问题[J].城建档案,2003.(5).

[2]张志载,高宏山,王淑珍.再论数字城建档案馆及其建设问题[J].城建档案,2003.(5).

[3]周建志.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档案,2009(1).

[3]周建志.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档案,2009(1).

[4]钟俊花.运用现代化新技术加强城建档案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科技博览,2010.(30).

[4]钟俊花.运用现代化新技术加强城建档案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科技博览,2010.(30).

篇5

社会化本是社会学的专业名词,目前社会学家普遍认同的社会化概念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学的社会化概念是指人作为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

目前社会化一词被人们广泛提及,如生产社会化,社会化分工,社会化营销等,社会化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个人,而是延伸到各个领域,由此可见社会化已经不再局限原有内涵,已经被人们赋予广阔的外延。现如今档案管理社会化在档案界已经形成共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虽然目前众多学者对档案管理社会化都给出了定义,但是笔者认为最为详细和具体的解释应为――所谓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协作就是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将某一部分档案的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外部特定的组织机构(如档案事务所、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档案寄存中心等),由这些机构利用其专业优势,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有偿地管理和开发利用。

二、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是当今档案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就目前来看,虽然这种模式的提出时间不长,却已经逐步在各大城市开始实行,许多档案管理中介机构不断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笔者认为档案管理社会化发展如此迅速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模式有着深刻的社会、市场和技术原因:

(一)社会根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机构的发展也日益专业化。而原先企业中相对完整的职能机构势必会造成企业的成本过高,负担过重,影响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取消企业一部分职能机构,把这部分业务投放到社会专门机构中,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社会根源之一。另外,目前国家对档案管理加大了重视力度,近期出台了许多关于档案中介机构的政策和规定,为档案中介服务市场营造出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也为档案中介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市场需求

首先,企业为了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急需把自身内部的档案管理机构精简掉,把档案业务外包出去,由此催生了档案管理中介机构。其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产权,企业人事等信息对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对自身档案没有能力进行专业化管理,因此需要专业的档案服务机构能够代替其进行管理。最后,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重组、兼并和破产已经屡见不鲜。但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无人管理的档案文件,这些档案的保管不利会给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正是这些迫切的需求的驱动下,使得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实现有了实践动力,成为了可能。

(三)技术支持

当今社会是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自然也为档案管理社会化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支持。当企业内部档案管理机构无法满足档案管理需求的情况下,依靠外界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这些社会机构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一方面能够保证高效的管理水平,形成企业内外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协作,降低企业档案管理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随时与企业进行交流,保证了企业能够及时的掌握其档案信息及最新动态,提高工作效率。

三、措施及建议

通过上文可知,档案管理社会化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各项职能,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能够有力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而且已经投入档案的社会化管理中去,档案管理的社会机构也开始遍地开花的运行起来。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就成为目前档案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中介机构,加强管理规范

首先加强对档案中介机构的行政管理。目前我国的档案中介结构包括档案事务所、咨询服务中心、事务服务中心等。虽然目前我国对于这些机构有一些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但是档案中介服务市场比较庞大,秩序还是比较混乱,不排除一些机构为了个人私利,损害客户权益的行为。因此,要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规范,不仅需要政府的法律法规的约束,还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的监督指导。其次要加强中介机构自身建设。档案中介机构作为一个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是机构的战略核心,只有提高了服务质量,健全了机构业务,才能使企业放心的把档案管理的职能委托给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除了加强管理,积极拓展业务外,还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篇6

通常来说,建筑工程档案主要记录的是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中期和竣工验收。而每一阶段和过程的工作内容都应当记录在案。具体来说,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建筑工程档案主要记录的是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工程预算、招投标情况以及审批情况等。而在施工中期建筑工程档案主要记录的则是消防设施安装、材料使用情况、人工使用情况。同时,针对性记录暖通、通风等具体设施和数据。这样便能将施工中期各项情况反映出来,展现建设质量和标准。第三,竣工验收阶段的建筑工程档案主要记录了工程移交、工程检查以及竣工文件等。

(二)建筑工程档案的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工程,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更是收集、整理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各项生产环节文件资料的重要方式方法。建筑工程档案不仅能够涵盖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建设流程,还能真实客观反映建筑工程的基本内容。一份完整科学的建筑工程档案不仅对往后扩建改建有着重要参考作用,也是城市建设的凭据。而且,建筑工程档案还能在火灾等突发事故防范、重大灾害险情预防上发挥作用。

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存在问题

(一)管理意识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档案的概念和作用等依然不了解,档案管理意识相当落后,甚至还出现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不了解。此外,当下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依然运用传统收工方式方法,无论是档案的收集、储存等都停留在传统模式,完全没有实现建筑工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二)管理资金缺乏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资金的缺乏也是当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问题。管理资金的缺乏将直接导致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落后。而且,加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意识的落后,也会使得建筑工程档案形同虚设。

(三)管理人才缺乏

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建筑档案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但是,现阶段部分建筑档案管理人员依然没有掌握新的技术手段,甚至有的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是一个兼职而已,这就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弊端。究其本质而言,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档案管理过程缺乏应有的技能,科学化的建筑档案管理更是无从说起。

三、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革新管理意识

革新建筑档案管理意识首先需要加强建筑企业领导的认识,提升企业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只有建筑企业领导认识到建筑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逐步进行改善。所以,各建筑企业应当建立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档案管理小组,加强建筑档案管理重视,重新构建档案管理意识。其次,各部门应当就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意识强化和管理思想的培训。另一方面,科学合理构建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制度,确保建筑档案管理能够在既定标准和制度之下进行。

(二)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加强重视变革建筑工程档案理念之后,企业应当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逐步将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放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位置。所以,需要将建筑工程档案划入一个单独部门,与项目建设同步发展和建设。同时,保障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针对档案管理也应发放专项资金,避免方案管理经费不足。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购买诸如计算机、扫描仪、传真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

(三)优化管理人员素质

优化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主要涵盖档案管理知识、相关法律知识、信息技术等。其次,增强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凭借档案管理机构职能强化强化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健身,进而实现管理人员素质的优化。第三,将档案管理作为一种专职部门进行之后,管理人员还应当树立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教育强化和档案管理相关重要性知识的传递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安心档案事业,为档案管理服好务。

四、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

(一)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应按照企业档案管理者所发的制度或细则或交底的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二)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应自主去学习档案相关的知识,工作中碰到不太清楚的及时请教企业档案管理者或其他人员。

篇7

“公共管理”一词对档案管理的涵义,主要体现它是一种管理实践。管理活动具有一种基本模式,这种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与组织发展目标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符合规范的工作流程,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同样地,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也应遵循这种一般模式。值得重视的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思维,对于应对时代变革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积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档案管理目标和策略,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公共管理思维下的档案管理意涵还体现在“公共性”这一概念当中。行为目标的公共价值和公共责任问题是“公共性”概念所关注的内容。所谓“公共”,涵盖了最广大的人民和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对于一项与社会大众关系密切的事业来说,它所承担的公共职责即为它的公共产品,也就是这一事业“公共性”的直接体现。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公共性,主要是指为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医疗实践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利于公民维护其切身利益的医疗档案、医学参考信息和医疗咨询服务等。公共管理的思维体现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就是解决医院档案资源的全面性问题。这就需要以更开放和宽广的视野扩建医院档案资源,“把体现了文明价值变迁、社会结构和功能变化和人民自身各方面建设等成果的档案资源囊括到医院档案管理中来,以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对储备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1];”转变医疗档案管理理念,从医疗档案管理扩大至医疗档案服务,开通更多医疗档案信息和资源获取的通道和途径,丰富医院档案管理功能的多元性,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另外,应该从“公共性”这一概念出发去设计医院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机制这些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公共管理思维的模式决定了档案管理活动最基本的特性和使命是追求“公共性”,根据公众的需求决定档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以实现公共组织档案管理应有的价值。作为最典型的一类公共组织,医院档案管理的机制选择也应遵循“公共性”这一出发点。

2公共管理范式下的医院档案管理理念

2.1公共责任理念

医院这类的公共组织是指被赋予了公共责任的组织。而公共责任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政府善治的关键所在。例如,有学者认为,“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者的公共形象和其管理合法性的前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公共责任的承担是一种对公共管理者的保护,如果公共管理者对公共责任置若罔闻,就会陷入自我逐利的危险。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组织,履行公共责任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内生力量,是医院档案管理具有合法性的前提。现代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公共责任,与医院传统上的档案管理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履行责任的范围上,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履行的是包括社会和人民发展在内的全面的公共责任,主要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而传统档案管理主要履行的是政治责任,主要为政治和行政管理服务[2]。”

2.2全面发展理念

全面发展的理念是指医院的档案管理事业涵盖的方面应该尽可能广泛,应以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摒弃传统上服务于编撰史料、存档研究和行政管理的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服务工作,而是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管理服务的对象上,除了传统档案管理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档案信息研究者之外,还应面向最大的人民群众。因此,现代医院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将服务范围延伸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各项事业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诉求,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2.3公平服务理念

公平服务理念对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与正义。这两个词语,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点之一,被认为是衡量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这一理念所代表的价值是公平正义,这一价值的本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医院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放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时间规定按时开放,并在最大程度上允许各类社会组织和公众按规定利用医疗档案资源。相同的政策、原则和标准是医院在提供档案管理资源时应遵循的规则,切不可差异化对待服务对象,“不允许出现可以优先利用医疗档案信息的特权群体,即便是政府部门也应与普通大众按相同的规则共享资源。档案管理者对各类服务对象的服务标准和限制规定等方面也必须是相同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服务均等化的理念[3]。”对于特殊的档案资源且因国家规定暂时不能开放的档案资源,除国家和政府管理等特殊需求外,对其他各类组织包括中外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同样采取拒绝提供服务的规定,绝不可以差异化对待中外对医疗档案资源有需求的任何组织或个人。

3医院档案管理的机制选择

3.1开放机制

所谓开放,是指医院出于某种公共性的目的对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资源的开放,“即档案管理认识与实践的开放[4]。”总之,也就是档案管理思维的开放,实践的开放即档案管理活动的开放。这种机制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促使医院档案管理理念和实践活动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框架之中审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将医院档案管理纳入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之中。这样一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就可以贴近社会变迁的线索,向更远的方向和更深的层次开拓医院档案管理的视域和落脚点,摒弃传统医院档案管理的僵化体制和思维理念,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促进调整档案管理活动的方法和方式,确立医院档案管理合法化基点。医院的档案管理实践长期以来得不到突破发展的限制因素是它的封闭性,因为封闭性的特征,“在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建设、档案资源信息输送与传播和档案服务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步甚微,这主要源于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自我封锁,直接导致了医院档案管理与社会环境变迁脱节,也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来解决档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5]。”

3.2互动机制

所谓医院档案管理的互动机制,是指医院档案管理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协作部门和档案资源使用者进行经常性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医院形成社会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从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与外部相关者的关系来看,“始终处于传统的档案形成、发送和接收的原始阶段,这不符合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与其他社会实践部门保持良好互动和共同进步的关系才是真正符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6]。”在对互动机制的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共同愿景”的社会共同价值促使人类互动协作去实现他们共同的价值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代表的“共同愿景”为我们互动协作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目标。作为公共组织中的档案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科学地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愿景相结合,确定医院档案管理的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同时,建立与其他社会实践主体良性的互动关系,梳理医院档案管理在这些关系中的责任与价值定位,摒弃传统档案管理封闭性的运作模式和封闭思维,立足社会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和需要,重新审视医院档案管理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医院依据现实需要履行社会责任。这一机制,可以使医院这一类型的公共服务组织挣脱传统管理机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调整医院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和各个环节,补足在档案资源服务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对档案资源管理和服务的重点进行调整,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和提供服务的方式,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3.3公众参与机制

与互动机制相比,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公共管理范式的具体措施。传统的档案管理是没有公众参与的,这一机制之所以应当存在,是因为公众参与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公共性和社会性的本质需要。这主要包括公众对档案管理机制的选择、对档案管理水平的评价和参与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等。公众参与对公共组织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评价,是推动公共服务事业向前发展所必需的手段。医院的公共性,使对其工作的评价必须是开放的且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院档案管理在建立评价标准时,不仅要包括档案资源的丰富性、服务的及时性和充分性以及管理的系统性,还必须包含和体现公众对医院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建设性的意志。另外,医院档案管理活动的评价主体,必须包含具有充分代表性和最充分的社会公众,为医院档案管理实践提供合法性基础和社会动力。“所以,医院档案管理应当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依靠社会力量大力进行全社会医疗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医院档案资源管理体系[7]。”另外,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与信息建设部门、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更广阔地开发资源,实现医疗档案资源信息的网络获得、利用和传播,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源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茂盛.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探究[J].黑河学刊,2016(5):12-13.

[2]浦晓雯,夏开建,张军朝.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医院档案管理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决策[J].山西档案,2016(5):59-60.

[3]刘国能.档案管理上的一次革命——从档案管理到档案信息管理[J].中国档案,2016(11):58-59.

[4]任璐.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7(32):63-64.

篇8

1.1 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办公自动化主要指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办公室工作以及相关信息进行相应处理,能够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发送、存储以及接收。能够将信息的流动速度进行极大提升,并能够显著提升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

1.2 办公自动化的特点

1.2.1 工作效率高。在目前实际的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由于医院各个部门功能以及作用的不同,档案分类为人事、病历、文书、专题以及实物等,涵盖有教学、财务、基础设施等影响医院运作的各个方面相关信息。能够将常规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进行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处理,更好实现信息的检索效果。

1.2.2 存储方式安全可靠。传统的纸质医院档案在实际实施管理过程中,往往无法较好地进行管理。湿度、温度、气候等较多外部原因会对纸质档案造成极大威胁。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形式,能够缩小档案存储空间,也能够更好地让档案管理过程趋于便捷,延长档案实际寿命,这对于档案管理以及使用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1.2.3 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办公自动化在实施档案管理过程中进行计算机技术使用,能够帮助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也能够实现较高的查找率,能够较好地脱离空间限制,更加完善地实现资源共享,增强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在实施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和改善策略

2.1 在实施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档案管理的问题。目前,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档案管理人员自身水平不高,无法较好地进行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另外,档案管理也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出现较多问题,影响到档案管理质量以及效率。在目前的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系统开发不规范,运行水平参差,软件投入较少以及模式并不合理等情况,使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篇9

0引言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网络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档案管理也是现代信息化时代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大数据是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更多的信息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模式,这样就给我们查询相关的信息带来了更大的方便,我们可以运用手机或者计算机调阅相关的信息,即:信息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基于这一背景条件下,档案管理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多需要基于计算机电子化、数字化的虚拟网络之中,实现档案数据更广泛的共享。

1大数据对于档案管理的意义分析

1.1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性

大数据的概念就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将相关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共享。这样思想运用到档案管理之中,可以实现不同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查阅档案的时候,调阅者可以得到更多全面的信息,相关的数据参考更多。大数据的概念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开放性,使得更多的资源可以向调阅者开放,帮助他们更加高效的查阅相关信息。

1.2实现信息的可靠性

由于大数据是将更多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一个庞大的虚拟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中,我们可以更多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在调阅的过程中,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我们可以更加放心的信任自己调阅的档案资料。

1.3强化了自动分析能力

在大数据的理念中,我们还加入了数据分析的环节。更多的大数据在被调阅之后,很多人都是难以有效看完这种档案资料。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依靠计算机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不断拓展自动化的分析,由于这种自动分析是计算机事前设计好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自动分析的结果具有更加可靠的属性。因此,这种自动分析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在大量的档案数据中得到最为准确、科学的结论。

2提升大数据在档案管理价值的具体措施

2.1系统开展信息化建设

由于大数据需要基于当前的不同档案部门之间相互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因此,实现所有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改造是前提,不断提升档案部门标准化的信息技术改造。例如:使用同一个数据库系统,使得他们在档案信息电子化改造过程中,最终可以实现相关信息共享。这一点十分关键,只要有一个部门信息化系统改造不彻底或者是数据库系统不一致,都可能造成最终的数据共享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所有的部门需要相互协作,加强沟通,顶层部门需要进行信息化系统的统一采购和安装,同时针对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得他们充分掌握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日常问题处理。在信息系统建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联调联试,查找数据共享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2.2加快纸质档案的电子化进程

现代的大数据概念是基于网络计算机的电子化数据信息。然而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所有的档案都是纸质的,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要想实现档案的大数据共享,第一步就是需要实现这种珍贵的纸质档案资料的电子化转换。将相关的纸质档案扫描、拍照,形成一系列系统化的电子档案,这样才能进一步输入电脑,实现与网上数据对接。在纸质档案的电子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术,做好更多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保证那些珍贵纸质档案的完整性。

2.3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统一标准

档案在进行电子化改造过程中,我们的操作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不同的选择,我们需要进一步构建统一化的标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统一标准,最终形成的电子档案才能在相互比较中具有一定的对等性。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规范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需要具备的基本材料,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材料,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数据。同时,我们在档案的电子化处理过程中,进一步统一处理手段和方式,这样处理出来的电子档案才能进一步统一,差异性才能降到最低。

2.4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升

信息化技术、大数据理念都是近年来最新的思想。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是单地了解过相关概念,对其应用和操作知之甚少。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素养提升。因为档案管理需要有人员进行操作,同样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大数据的建立都是需要人员去实施,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操作、实施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引入一批专业化的信息人才,他们的进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档案管理队伍的优化,进一步帮助在岗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信息化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自学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都是可行的。培训的时间可以集中在工作相对轻松的时间段,采用集中和分散教学相结合。

3 结语

档案管理借助大数据的理念将实现质的飞跃,其高效性、准确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大数据改造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注重系统改造的统一性,加快纸质档案的电子化,构建管理标准,强化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从而为档案管理价值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1 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

1.1 科研课题的概念

科研课题是指针对未来型号研制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课题。一般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验证三个阶段。基础研究是为解决装备研制的技术问题而进行探索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原理而进行的研究活动。应用研究是应用基础研究或其他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新思想、新概念和新原理应用于装备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确定其主要参数的研究活动。先期技术验证是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通过部件和分系统原型的研制、试验、测试或计算机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的技术开发活动。在笔者单位,按照经费来源分两类,一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研究课题(包括横向签订合同的科研课题);二是由研究院自行立项的研究课题。

1.2 科研课题档案的概念

科研档案是指在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依据《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我院对科研课题档案的定义是:科研课题档案是指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一定要求归档的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科研课题文件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科研活动的文字图表等科研文件的总称。

1.3 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

《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科研档案是航空工业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其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同时明确,科研档案管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科研课题(项目)方案论证、进度考核、鉴定验收、成果评审和推广应用等活动时,应有档案部门人员参加。

1.4 研究院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

1.4.1 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科研课题档案管理规定

1997年按照《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结合研究院实际情况制订了《科研课题档案管理规定》纳入院管理标准,于2003年6月进行第一次修订,2011年又按照2008年新颁布的《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第二次修订并颁布实施。

1.4.2 注重科研课题档案归档计划制定,严格执行归档要求

从“十五”开始,每年初科研课题计划随院里的科研计划由科技部一同下达,在科研课题计划中对科研课题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提出要求;在检查计划进度时,检查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在验收鉴定科研成果时,验收鉴定科研课题文件材料完整性、准确性。

1.4.3 注重科研课题档案归档检查,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齐全

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各阶段形成的主要文档由任务书、论证报告、计算文件、试验文件、设计文件、说明书、技术总结、科研报告、研究工作总结、试验结论性的文件、分析与仿真报告、图纸等。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科研课题档案在结题前应全部归档,纸质文件应为原件,文件的审核、校对、批准、标检签署齐全,字迹工整、图样清晰。档案主管在接收归档检查时要认真检查,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齐全。

2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课题档案形成过程问题

按照《科研课题档案管理规定》,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形成的资料在结题时应全部归档。要求各单位或课题组从接受任务开始,就明确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责任人,由归档责任人负责收集、积累该课题所形成的全部科研课题文件材料。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科研课题没有分阶段审核归档,往往是在结题审核后集中归档的,这样就造成后期资料过多堆积,既是档案管理人员抓紧时间整理,更新《兰台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也要一定时间,会影响科研技术人员的借阅查看,不利于科研课题档案资料的利用。

2.2 科研课题档案滞留问题

按照《科研课题档案管理规定》要求,科技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课题计划时,提出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检查计划进度时,检查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验收鉴定科研成果时,验收检定科研课题文件材料;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以及科技人员提职考核,都需档案室档案主管签字。在五年规划结束时,各单位应将各科研课题的资料向档案部门归档,并由档案主管签字,方可完成验收。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相当部分资料存留在个人手中,往往是在申报科技成果时候才归档,而此时这些课题已经结题,这反映了这些课题在结题验收的支撑材料中有未经过档案主管审核签字的课题档案,相关人员在结题验收审查时把关不严格造成的。

2.3 科研课题档案资料文件编号问题

科技管理部门下达科研课题计划,每个课题都有唯一的课题编号,但在研制过程中形成的科研课题资料的文件编号由各单位自行编制,并没有统一的依据可循。因此造成一个课题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文件编号不一致,给归档分类、整理带来难度。由于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没有制定详细的要求。新档案人员对工作内容的了解,基本靠老档案员与新档案员的工作交接,并在此后的工作中逐步摸索、熟悉,对未经过正规编号的档案资料的归属类别很难进行确认,造成档案资料滞留,为后续工作造成不便。另外,随着时间延长,有些档案资料封面签墨迹褪色,辨认不清,致使档案资料的归属类别难以确认,给档案库房人员的工作增加难度。

3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3.1 加强职能管理,严格执行科研课题档案分阶段审核验收的规定

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职能管理,督促检查科研课题计划的执行,按阶段进行科研课题的审核验收,档案主管部门加强职能管理,档案主管人员督促科研课题文件资料形成归档,严格执行文件资料归档签字的规定,确保文件资料有顺序的归档,及时进行文件资料的整理,随时录入《兰台档案管理系统》,为科研人员查阅提供方便。

3.2 加强相关部门协调,切实落实验收规定

在五年规划结束时,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各单位、科研课题组负责人督促课题资料的归档,档案管理人员按归档要求严格验收,并履行签字手续。

3.3 加强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的编号管理,显现文件资料特性

标准化作为研究院标准的职能部门应该负责科研课题的标准化管理,建议标准化对科研课题文件资料进行标准化审查,其中包括文件编号审查,科研课题负责人在审查文件资料时审查编号,保证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3.4 制定编号规则,规范无课题号文件资料的管理

一般归档人员不需要知道资料归属类别,归档资料类别本身应由档案人员裁决,裁决的依据也是档案的文件编号,所以无编码的资料或者单位自行编号的资料应取缔,应按照时间、程序、内容的顺序排列文件材料,对文件资料进行编号。档案管理部门与标准化协商,共同制定编号规则,以院标的形式颁布执行。

4 结束语

科研课题档案作为一种可储备的重要信息资源,成为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依据。科学规范的管好科研课题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科研课题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俊.武器装备预研的若干问题讨论[J].国防技术基础, 2007 (12): 48-50;

篇11

一、树立全面的地质档案工作效益观

传统的地质档案工作,虽然也重视档案的利用,把档案的利用作为地质档案工作根本目的来认识和对待,但仅从“效益”观点出发追求最佳效益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第一,档案在利用上多是被动的,即是以档案实体为提供形式与手段的被动服务,而主动服务即以档案信息为单元的传递、利用和发展不够。这实际上是不注重效果,或者说没有注重获得最佳的利用效果。第二,档案的利用并不核算成本。传统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没有档案利用成本的概念,更没有从产出与投入比的角度去分析地质档案工作或地质科技档案工作的效益。显然这样的地质科技档案工作是建立在不讲消耗、不讲效果、一切由国家承包的计划经济模式之下的。第三,没有把优质档案的增加看做是地质档案工作的效益,导致“效益观”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地质档案工作全面效益的提高。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社会中,地质档案工作更要讲究系统功能的完善,而其完善程度最终要以地质档案工作的输出――档案管理工作效益为标准进行衡量。当然,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具体衡量的,但是树立地质档案工作效益观的概念,产出尽可能增多、消耗尽可能减少的观念,却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效益明显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与支持。讲究效益,树立全面的效益观,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从根本上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树立全面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益观,还必须处理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的关系、现实效益和历史效益的关系。

二、明确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的特点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都附着和渗透在科技工作和有关的工作当中,而它本身不能独立表现出来。第一,地质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益附着和渗透在利用者的劳动之中,人们看到的是利用者的工作产生效益,而忽略了档案人员的贡献因素。第二,由于科技人员利用的档案,均产生于一定的形成者,给人的印象是地质科技档案的形成者给了利用者的效益;对馆藏的增量也认为是别人移交的,忽略了地质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其实,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六个重要环节,经过前四个环节所形成的科技档案虽然储存在内部单位,但它和已发表的论文、著作一样,也存在“著作权”问题。如果没有地质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有关档案文件材料就可能不存在,或是残缺不全,科技人员也无法利用。第三,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均附着和渗透在科技人员的劳动对象之中,使它总是不能独立显现,而隐含在科技人员的劳动和总体效益之中,难免人们往往忽略地质档案工作者的效益贡献。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有些情况下是不明显的,例如地质科技成果的利用,以及地质储量报告的利用、图件文件的应用等,在为地质工作服务中,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更多的是隐含的,由于档案价值的潜在性,档案利用效益的缓释性,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短期内不能集中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漫长的岁月才能实现。如果地质档案工作者认识不到这一特点,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或者能够在眼下显示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但这是不能持久的,也是有害的。

三、区分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和档案利用效益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与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是有区别的。构成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的因素包括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因素,档案利用者的智能劳动因素和档案形成者的劳动因素。这里谈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是指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贡献。区分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和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问题。历来人们把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等同于档案利用效益,所以追求的目标基本是现实的利用效益,其中又主要是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更是如此。表现在档案学术理论的研究中,多以档案利用为主题,甚至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档案利用畸形观点。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效益理论告诉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取得现实最大利用效益,同时还要取得档案潜在价值、潜在效益的增量上,也就是地质档案的增量上。

四、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地质档案工作要讲经济效益,但还必须讲社会效益,二者并重,不能偏废。不论是基层档案室在为本单位科技工作服务中取得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还是档案馆在为历史研究服务中取得的社会效益,都同等重要,都是对社会的贡献。这两利,效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不讲社会效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是有害的。

篇12

Abstract:Since the early 1990s, on th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debate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Practic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has been recognized to varying degrees, and the phys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very impressive.In such cases, I try to reflect through th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of nature and the impact of work on the archives, initiate, try to promote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archives building, maintain archives of academic authority and seriousness.

Keywords:Physical archives ;Reflect;Nature

1“实物档案”概念界定及其本质

1.1概念溯源及界定。“实物档案”的提法在20世纪80年代已出现,《档案时空》1988年第4期就刊载了《陶瓷实物档案的功能与特点》的文章。对“实物档案”概念的具体探讨发端于《天津档案》1991年1期的《实物档案初探》一文,至今已有20年。关于“实物档案”概念,基本上有两种表述:一种是外延的罗列,如“实物档案是指诸如奖杯、锦旗、牌匾等不同形体的档案”。[1]另一种是内涵揭示,如“实物档案是指以物质实体为载体,能够反映单位历史真实面貌的特定物品”、“以实物为载体的档案”。[2]总的来说,迄今所见关于“实物档案”的提法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未触及其核心本质,且在逻辑上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

笔者以为,实物与档案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实物”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传统的档案(以实体存在,与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档案相对应)都必定是实物,并非一切实物都可以成为档案。即使那些确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实物,其转化为档案也是有条件的。所谓“实物档案”必须具有“档案”的内涵,即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以图记、文字或声像为载体的一种原始记录,且具有凭证、参考价值。但“实物档案”不具备这些属性,“实物档案”只是档案的附属物,只有附加文字说明,有保存价值的实物才能称作“档案”。

1.2本质追溯:为实物,非档案。纵观目前出现的各种研究成果,关于“实物档案”的争论至少可分为三种:肯定、否定和折中。肯定者认为:“实物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门类应加以收集、管理;否定者认为:“实物档案”在概念、性质及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应该坚决否定;折中者认为:不应该简单否定或者接受,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从实践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实物档案”概念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档案管理部门重视“实物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并制定了系列相关制度,档案学术界也以开放姿态接受其存在。

从来源上看,“实物档案”的提法源于实际工作。实践中,所谓“实物档案”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实物必须具有查考价值并为了特定目的而保存下来;其次,实物必须处在一个有机联系的群体之中才能转化为档案,单一零散的实物无论其价值如何高,都不能视为档案;最后,实物要加注必要文字说明,因为实物所包含的信息,大多是由其自身的外部形态和内在含蕴来记录和表达的,且是对其来源、背景和形成过程等情况的记载。除了形成者之外,实物一般不为他人所知,因此,必须由形成者附有文字说明,才能转化为档案。从这个角度讲,实物是有条件的具有档案属性,即固化的、清晰的原始记录性,但不能称作“档案”。属性不等同内涵,正如机器人不是人一样。因此,从根本上说,实践部门所谓的“实物档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具有附注说明文字的实物。其本质是实物,而非档案。

2“实物档案”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实物档案”提法的出现与流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反映了档案部门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是档案外延拓展、档案类型丰富的具体表征,对档案实践工作和档案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2.1对档案实践工作的影响

2.1.1积极影响: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推进档案工作积极开展。“实物档案”提法固然不宜提倡,但其源于实践部门出现的新情况,是档案实务部门对档案管理的新探索及其积极扩展职能的具体表现。基于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外延认识的深化和档案工作业务范围的扩大,“实物档案”有益弥补了档案工作内容单一、资源紧缺等不足,丰富了馆(室)藏档案结构,推进了档案工作的积极开展。对于拓展档案馆(室)职能,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工作创新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2.1.2消极影响:“实物档案”概念为实践工作带来不便。若承认“实物档案”概念,则实际工作中,就应收集和管理它。但实物遍地皆是、处处都有,其结果必然导致遍地皆档案,处处都有档案,由此导致档案收集工作的“”而湮没真正的档案,增加档案工作的压力和成本。[4]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文件将成为档案管理实践的主体,“实物档案”数字化后,其信息价值将为由其转化的电子文件(档案)所取代,其仅显示实物价值。同时,“实物档案”混淆文物和档案的概念,有悖于《档案法》和《文物法》精神。基于发展需要,档案部门势必会把属于文物、纪念品等实物纳入档案工作范畴,混淆了职能分工,由此,使档案馆与博物馆、纪念馆等部门工作产生重叠、引发混乱,将误导档案工作方向。[5]

“实物档案”的属性特征使其在分类管理上存有诸多不便,因其价值难以评定,难以界定其保管期限。其次,所谓“实物档案”轻内容,重形式,载体材料千差万别,有诸如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甲骨档案等,其保护工作相当繁杂。从实践来看,“实物档案”在档案工作中实际数量并不多,仅占档案类型很小一部分,若再单列保管,势必会增加档案部门负担。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在于满足社会需求,所谓“实物档案”,其具体价值和社会作用大小不一,开发利用要求参差不齐,给档案利用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消耗,社会需求难以体现。

2.2对档案学术研究的影响

2.2.1积极影响:“实物档案”推进档案学术争鸣,深化档案学术研究。“实物档案”概念虽不规范、不科学或不成立,但围绕“实物档案”的争鸣此起彼伏,为档案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档案学界和实践部门对“实物档案”表象及其本质的深入探讨,不仅能促进档案学术交流与争鸣,澄清认识误区,丰富档案内涵、扩展档案外延,完善、提升档案学理论研究,也能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衔接,促使档案学术研究密切联系档案实践工作,及时跟踪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档案理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更好地规范、指导和推进档案工作,加速档案部门的职能拓展和工作模式创新。

2.2.2消极影响:“实物档案”概念不利于档案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术语概念的作用,从宏观上看,在于表示每一学科研究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人们是怎样运用这些术语概念来研究问题。在实际工作和国际档案交往中,都会涉及档案术语,离不开档案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微观上看,档案术语是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和发展,将进一步规范档案术语,进一步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必然有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术语。故而,术语概念是档案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基础及开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每个国家档案业务研究的重要内容。档案术语研究贯穿于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成为档案学者、档案工作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业务和学术交流的必要手段。[6]

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其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科学性、规范性。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生存、发展都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档案术语体系,同时,作为实践工作最经常遇到的概念也必须要求规范化。在档案术语中,已出现诸如“文书档案”、“历史档案”、“档案载体”、“档案文件”、“虚拟档案”等专指性不强、文字不简洁、词语形式不规范的概念。“实物档案”这一概念本身同样存在上述缺陷。其把实物与档案随便糅合,语意宽泛,逻辑性不强。假如,可以承认“实物档案”这个概念,就会出现档案实物等诸多不合认识规律和逻辑的概念。“实物档案”过于笼统和随意,且易使人产生误解,这些都不利于档案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给档案实践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不利于档案研究工作的进行,妨碍了档案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将迟滞档案学科的整体发展。

3透过“实物档案”概念的反思

3.1对档案实践工作的反思。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档案工作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正在被“边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档案工作地位需要提升,档案工作模式需要创新,档案价值需要凸显。“实物档案”应否定,但其反映了档案实践工作中新情况。其一,“实物档案”的出现与管理实践是档案管理部门积极转变思路、拓展职能,创新档案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其二,“实物档案”工作,反映了档案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走出档案资源建设困境,不断丰富档案资源的探索与努力。实践中,档案资源匮乏、单一是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具有一定信息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实物收藏在档案部门,有助于档案资源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延展档案工作领域。这突出表明,档案实践工作探索要在遵循档案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档案工作模式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推进档案工作开展,提升档案工作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促进档案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不能违反创新的内在规律,甚至误入歧途。

3.2对档案学术研究的反思。创新是档案学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学术与实践的角度来看,“实物档案”提法,可能是档案学术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但其只是档案管理部门职能拓展的一种尝试,需要实践检验是否具备理论的生命力;从检验结果和事物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档案工作的推进,技术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实物档案”像“机读档案”等将逐渐淡出档案理论研究的视野,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注脚。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档案学在发展中必然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纵观档案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长期存在下述问题:档案界对档案实践工作的研究,功利化、实用性特征突出。学术论证不够严谨,易赶时髦,缺乏理论性。容易追求新概念(理论)等表象,却往往忽视对不少概念(理论)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其本质内涵作深入研究和探析,概念(理论)易流于形式,严谨性、科学性不够,缺乏生命力,致使档案学理论研究深度和高度都落后于相邻的姊妹学科。正如胡鸿杰所言:从中国档案学界目前的状况看,的确存在一些学术功利化甚至学术异化的倾向。比如,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等。要解决此类问题,最主要的是规范档案学研究主体研究行为,同时,要在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建立或实施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学术规范;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7]

4结语

尽管,应该否定“实物档案”这个概念,但我们需要有一种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实物档案”概念不成立,有其内在的科学依据,不能靠主观臆断。透过对“实物档案”概念的剖析和讨论,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领域将会出现许多新概念。其中,必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我们必须本着科学、反思的精神,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明晰其本质涵义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唯此,才能构建严密、完善档案专业术语和理论体系,维护档案学术的严肃与权威,也才能保证档案理论研究与档案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推进档案学术创新与实践工作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强.“实物档案”概念辨析[J]文献工作研究,1997(5):27.

[2]仇壮丽.“实物档案”概念辨析[J]湖北档案,2006(1):43.

[3]陈国泳.实物档案研究综述 [J] 档案与建设,1996(6):34~35.

[4]向全福. 关于“实物档案”的争论及其启示[J]档案,1995(1):14~17.

[5]张仕君. 档案在文 文物在物――论“实物档案”概念应该否定[J]档案学研究,2004(1):17~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