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5:59: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公司绩效审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审计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传统业务,也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同时随着企业的需求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模式多元化,非审计服务日益也日益增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收入在逐年增长,而全球的审计业务收入增长陷入停滞。虽然咨询业务虽然整体规模略低于审计,但是增长率较高。高管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其经营决策越来越依赖于会计信息,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仅能够提供公共产品性质的审计业务,而且能提供可供高管决策的会计信息的增值服务,如管理咨询、税务等。高管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因此有必要从外部寻求决策依据和帮助。虽然有很多能提供咨询业务的机构,但公司往往更愿意向现任会计师事务所购买非审计服务,因此这样做一是节约了寻找其他中介机构的成本,二是会计师事务所更熟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服务效果,三是双方已有过合作,彼此都比较了解和信息。同时,审计市场逐渐饱和,竞争的会计师事务所较多,因此传统审计业务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已不能满足,会计师事务所有必要开拓新的产品线从而创造更多利润。
非审计服务一般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付出的工作量较小,而且利润丰厚,所用时间较短,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十分重要,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领域。但是国内外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服务的研究多集中在审计业务上,多研究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而对于非审计服务产生的正面积极作用较少。本文将对会计师事务所给上市公司提供非审计服务业务对公司产生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二、文献综述
会计师事务所的传统审计业务的目标是审计质量,而新兴的非审计服务的目标是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企业业绩。而目前关于非审计服务的文献多研究非审计服务于审计师独立性、审计质量的关系,而没有关注非审计服务的其它经济后果。
(一)非审计服务与独立性
在相关国外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减弱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他们主要有Simunic(1984)、Venable(1993)和Nelson(2002)等。他们认为,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服务收入的增长,使得会计师事务所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同管理层进行管理咨询服务,导致会由于自身利益、过分依赖、自我评价等原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产生严重不利影响。部分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水平,他们主要有Antleetc(1997)、Pittand Birenbaum(1997)和Axelson(1963)。他们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计单位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增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并且管理的最终决策者是企业的管理层,并非注册会计师。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可以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水平,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可以起到制衡作用。美国科恩委员会(Cohen Commission,1978)在其研究中发现,在非审计服务和不合格的审计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而且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还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会降低客户搜寻咨询师的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在国内研究中,叶少琴、刘峰(2005)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影响审计独立性,他认为应该通过符合市场规律的自由竞争来解决此问题。刘星、陈丽蓉等(2006)认为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不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陈丽蓉(2009)从寻租理论角度研究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他们认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寻租活动会危害审计独立性。
(二)非审计服务与公司绩效
Ciconte,Knechel和Mayberry(2014)运用了杜邦分析法,探讨企业向现任会计师事务所购买非审计服务的积极影响,结果发现非审计服务与企业的运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证明了非审计服务能给企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和其他组织资源。研究表明非审计服务能显著降低公司的风险水平,因为非审计服务能提高公司高管的风险管理水平,同时非审计服务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会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三、理论分析
市场经济学认为,市场会自发的调节需求和供给。由于市场中公司高管层在实际经营决策中需要咨询机构的帮助,因此会对咨询服务产生需求。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提供鉴证业务,它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充分独立,以保持会计师事务所在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会受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还是盈利性组织,它要为股东赚取利润,同时,公司也需要咨询服务从而加强公司管理水平和治理效果,会计师事务所常年接触管理层,并且有能力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因此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两种属性截然不同的产品,需要分别研究其需求和价值。非审计服务作为市场中的商品,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那就是非审计服务会给市场带来价值。全面理解非审计服务的存在和发展对市场的作用,不仅需要研究其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而且需要研究它的积极作用。
知识溢出理论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同时,会增强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信息,这种优势会向审计鉴定业务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从而在进行审计鉴定业务时,能更好的发现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注册会计师实际上是在提供非审计服务所导致的成本即损害独立性,和所产生的收益即效率的提高之间进行嗪狻T诓挥跋焐蠹剖Χ懒⑿缘那疤嵯拢通过知识溢出,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规模经济效应,不仅节省了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而且还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完善了服务效果。同时,审计鉴证业务也会对非审计服务产生溢出效果,二者相互补充。因此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的同时提供,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业绩,同时也能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盈利水平和审计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企业中不论是委托人还是人,其追求的都是自身财富最大化,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很有可能为了个人利益利用他们对企业资源的了解和经营权,做出损害股东甚至是整个公司利益的行为。因此企业必须要设置有效的约束制衡机制,内部审计机制则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总样本,研究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别探讨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两个小样本公司关于内部审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进行差异分析。
2 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比国有控股公司更强;国有控股公司的独立董事中连锁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没有相关性;非国有控股公司独立董事中连锁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中财会专家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变量主要包括公司绩效(被解释变量)、盈余质量和独立董事特征变量(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三部分。为了控制其他公司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选取了公司规模、资本结构、公司成长性和行业变量等公司特征作为控制变量。
本文主要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绩效;采用可操控应计量AAi.t作为盈余质量的变量;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公司规模SIZE;采用资产负债率衡量资本结构LEV;采用本年收入增长额/上年度收入净额衡量公司成长性GROWTH;行业变量IND采用行业哑变量,即若公司属于制造业(制造业比较有代表性),则取1;否则,取0。
本论文采用线性回归来研究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回归模型为:
ROEj=a1AAj+a2INTEj+a3FINAj+?茁1SIZEj+?茁2LEVj
+?茁3GROWTHj+?茁4INDj+?着j,t
本文先对总样本进行回归,而后将总样本分为两个小样本: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进而回归来研究公司绩效和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特征、效率的关系,并探讨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之间的差异。
本文从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深市所有A股,共893家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剔除金融行业8家上市公司与76家ST公司,及数据不全的336家公司,拟以剩余的473家公司2006~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
4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将使用spss13.0进行多元回归,得出结果。
4.1 总样本回归结果与分析
在用总样本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后,得出结果即表1。
说明:ADR2为调整后的R2。***,**,*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通过表1,可以看出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显著正相关,即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假设一不成立。从回归结果还可以看出公司绩效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而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但不显著。
4.2 子样本回归结果与比较分析
通过对所有样本公司按企业是否国有控股分为两组子样本(国有控股企业191家,非国有控股企业282家)之后,将其分别代入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得到以下结果即表2。
说明:ADR2为调整后的R2。***,**,*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样本分别回归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国有控股企业中,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无显著关系,而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控股样本的回归结果的解释力度更强一些,原因可能是国有股股东没有动机去操纵盈余,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非国有控股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公司绩效与独立董事中连锁董事比例显著负相关而国有控股样本无显著关系,这说明在非国有控公司中独立董事所起的作用要大一些,因此连锁董事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公司绩效相应变差。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了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分析了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公司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
①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显著正相关,即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粉饰利润,提升公司声誉和股价,产生操纵盈余的动机,而本文选取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很可能为操控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因为较低的内部审计效率源于较低的内部审计成本,成本与效率之间的抵消效应导致经营业绩的增加。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学习,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认真学习、领悟党和国家的重要思想、重要精神,把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与角色,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认真做好工作规划,适应社会发展和公司经营的客观要求。
二、勤奋干事,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自我激励,自我鞭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腿勤、口勤,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事务性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认真按照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协助部门完成绩效考核工作
2018年公司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改革考核方式。我及时对新的考核制度进行了认真地学习,针对部门具体负责的经营管理和物资管理考核工作,重点研究各项考核细则在实际考核中的落实方式,确保考核工作做到全面,详细。考核过程中,通过翻阅资料、实地查看和询问等方式,对被考核单位的经营管理或物资管理情况进行多方位了解,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并根据检查结果,对被考核单位合理评分。对做得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全部都记录下来,作为部门编写公司经营分析通报的原始资料。
2、及时汇总欠款清收情况,确保公司清欠有序开展。
今年以来,公司仍然将加快清欠工作进度,作为一项长期性、重要性的工作常抓不懈,继续对各清欠责任人执行停发工资、停班等一系列措施,要求各清欠责任人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力争尽快完成清欠任务。我根据公司清欠工作要求,每月对各清欠人逐一询问,及时了解清欠金额、清收进展和涉诉欠款推进情况,详细整理汇总,形成公司清欠完成情况表。同时,根据公司和部门工作安排,参与组织召开清欠专题会,详细记录会议要求和决定,会后及时完成清欠会议纪要,并向相关单位和各清欠责任人下发。
3、根据公司和部门工作要求,积极完成各项审计工作。
作为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参与者之一,不我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和知识储备,努力提高自己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2018年6月份参与完成部门对煤业公司、润中能源公司库存物资情况的专项审计,9月份完成对尹润生、胡建军同志的离任审计,11月份完成对上海华彬国心公司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涉诉事项及风险控制进行了专项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工作要求,及时与被审计单位协调联系,向有关人员询问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工作的推进打下基础;及时完成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工作,根据审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认真组织审计资料,合理得出审计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以审计通报的形式下发。
4、及时完成部门其他工作
除了部门日常工作外,我还负责泰德投资公司的会计工作。根据会计核算制度和税务部门要求,及时收集各项会计原始资料,完成会计报表编制工作;每月根据报税时间安排,按时完成报税工作;积极与陕煤化公司、高盛公司会计人员联系沟通,做到银行存款足额到账,现金收款妥善存入公司账户,承兑汇报及时转交集团财务部,确保往来款项及时回款和资金安全。同时,根据部门领导要求,及时完成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虽然在工作开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必须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正视自己的问题,敢于纠正自己的问题,才能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进步。
一、工作能力方面,专业知识还比较欠缺,业务技能还不够全面。
这些年,虽然通过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业务知识的学习还是不深不透,浮在面上。主要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习的内动力不够足,学习的持续力不够长。对本职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个人思想方面,满足于现状,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1、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缺乏进取精神。日常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有时存在自我放松的思想和“自扫门前雪”的思想;与同事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协作、合作的意识不够足。
2、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动力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在工作中积极性差,常常是被动的做事情,安排一件做一件,没有很好的做到主动、超前思考。对待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只满足于如何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处理,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探索得不够,在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下,没有加强对自身的要求,没有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缺乏主动的汲取、总结、提高。
3、工作方法不够活。不善于吸取他人建议,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在处理问题上特别是对特殊情况的处理上优柔寡断,方法不够多。
2019年工作计划
经营管理部是一个涉及面广、事无巨细的部门,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多多少少掌握多方面的业务技能,这就要求我必须要永无止境地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2019年,我会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部门的良好形象。
一、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熟悉业务,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2019年,我会继续深化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而且做到有目的,有方向,为自己营造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争当学习型员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向“复合型”人才靠近。
二、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
1、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积极投入到政治教育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重要思想和理念,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
摘要: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绩效评估密不可分。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绩效评估与内部审计的界限将逐渐模糊。利用内部审计强化绩效评估,通过绩效评估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是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的关系;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参与绩效评估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利用公司治理契机,强化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评估的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绩效评估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绩效评估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委托理论认为,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人)之间的委托关系。由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委托人与人各自追求的目标。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人的管理决策不一定会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而有可能是利用不对称或不透明的信息优势谋取个人利益。即在经营者控制公司经营权且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作为受托人的经营者很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并进行“逆向选择”,从而损害委托人即股东的利益。因此,委托人必须加强对人的约束,保证其受托责任的履行。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就是要在委托关系中,以效率和公平为先导和基础,实现对者的有效控制,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对各相关利益者在责权利上的有效制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2年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一个健全的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效治理体系的主要条件协同之上,这些主要条件是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并称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由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工作范围不受管理部门的限制,对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重大问题可以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研究解决,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2003年国际内审协会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应帮助组织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帮助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评价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促进控制的不断改善,以此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评价并改进机构的治理程序,为组织的治理作贡献。可见,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趋于健全完善的保证,公司治理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内部审计。即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监督与评价机制,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审计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并促使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就会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形成权利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公司治理与绩效评估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激励机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取决于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的目标利益函数联系的程度,使报酬具有充分的激励数额与合理的结构(刘燕,2002)。激励机制的实现要依靠绩效评估和报酬契约两个方面,其中绩效评估是评估主体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程序、指标等,对评估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表现做出某种判断的过程,而报酬契约是激励主体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激励客体的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短期收入与长期收入,按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原则形成的一整套报酬制度,让激励客体做出有利于激励主体的行为或决策(周仁俊等,2005)。由此可见,绩效评估是激励机制的前提,是执行报酬契约的依据,公正的绩效评估是报酬契约发挥激励功能的基础;有效的激励机制会促使激励客体的绩效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若公司治理结构不符合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激励机制未能对人的行为产生驱动和约束力量,绩效评估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内,才能成为实现公司价值的重要手段,而公司治理只有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恰当的绩效评估的具体操作下才能形成富有效率的制衡机制。
二、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一)内部审计对绩效评估的影响 首先,内部审计为绩效评估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内部审计具有组织内属性、服务内向性、审查问题及时性和审查职能管理化等特征,这为公司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效益审计,开展自我绩效评估提供了组织、人员、技能等方面有利条件。其次,内部财务审计是绩效评估的基础。如果撇开财务审计而进行单纯的绩效评估,由于缺乏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绩效评估结论的“刚性”不强,评估作用不大。相反,只有以通过了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会计资料为依据进行的绩效评估,才能达到核实盈亏,正确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途径和结果的目的。最后,内部审计通过绩效评估促进经理市场的发展。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能刻意粉饰报表而不一定被注册会计师发现,但通过内部审计鉴证评价则能发现经营决策不当和经营效率不高,但公司财务业绩却表现出虚假高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严重,内部审计就会向董事会或所有者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经营者受到内部审计的压力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经理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经营管理更加有效。
(二)绩效评估在内部审计中的地位 一是绩效评估是内部审计的延伸。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传统财务审计的延伸。通过财务审计,能够确认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而通过绩效审计,则能对公司经营目标、生产技术、成本效益、资金效果、经营决策等作出正确评价,进而帮助经营者分析原因,找出根源,改善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二是绩效评估将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在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职能中,评价职能将逐步上升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绩效评估工作中评价决策的科学性、项目和投资的可行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评价公司经营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评价职能的充分发挥,将使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公司的辅助决策者或管理者,成为公司最高管理层和决策者最忠实的参谋和最得力助手。因而可以说,内审职能是一种辅助决策职能,并且这种辅助决策职能要通过绩效评估工作,依靠评价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三是绩效评估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内部审计以有效性(效率性、效益性、效果性)为主要目标,而绩效评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将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如何使公司决策科学化,如何做到公司资源配置合理化以使其运用效率更高,如何使公司生产(经营)成本最低化,如何实现公司产品(作业或服务)质量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做好以上工作,内部审计就会发挥其作用,进而实现和达到有效性目标。四是绩效评估是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加速使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讲求管
理力度以防范风险。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从全局出发,由过去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公司业务形态、处理流程、贸易程序、资讯分析、绩效评估、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化流程的控制以及风险防范为主的管理效益审计。内部审计的内容将以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环境审计为主,财务审计将降为次要内容。实践证明,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从80年代开始,已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绩效审计或“3E”审计上,财务审计方面投入的人力和时间只占15%左右。
三、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评估的障碍分析
(一)评估主体方面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自上而下的“要求”建立的并非真正考虑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管理者的实际需要,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内部审计机构随意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得不到充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未能真正引起组织中最高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以致内部审计工作的被动、消极和无法有效进行,其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当然就更谈不上参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工作。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公司绩效评估具有相对独立性、广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评估,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否则难以达到开展内部审计的目的。国外内部审计部门不仅是高级人才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摇篮。如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其50%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曾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过。但在我国企业大都不重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低于民间审计人员和政府审计人员。从目前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来看,一方面专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财务审计人员对会计知识比较熟悉,对管理领域不太了解,工程审计人员对自己的专业比较熟悉,对其他专业则很少涉足,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少,提出管理上的建议、撰写大型的专题调查报告明显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不熟悉,对管理上不完善的环节把握不住,这些都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再次,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绩效评估工作的意识不强。很多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只是单位内部的监督机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审查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有无违纪违规现象。这容易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和单位内部的其他职能部门立场上的相互对立,使内部审计的正常工作受到限制,内审的积极性作用很难发挥。另外审计人员在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仍然存在着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财务成果、轻未来价值创造,重有形资产业绩、轻无形资产价值,重财务指标体系,轻非财务指标体系,重局部“分部业绩”、轻整体“组合效益”等问题,影响绩效评估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评估客体方面 一是内部控制弱化。现代公司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而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公司的控制主体,两者为双元控制主体。现代公司双元控制主体的存在,体现了公司中“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特征:一方面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因为所有者拥有对经营者的评价和任免权,同时也决定着其报酬的高低,经营者的经营是在所有者的监督控制之下进行的;另一方面虽然所有者拥有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但在经营过程中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所有者必须依靠经营者“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实现其资本的扩张和公司价值的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者又受到经营者的牵制和控制(阎达伍等,2000)。内部控制本身是所有者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对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一种再监督,但同时又是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很明显,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这种互动控制,容易产生两者在控制地位、控制利益和控制目标方面的不对等、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从而使管理者为了配合报酬合同实现自身利益采用操纵收益的短期行为,最终使公司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使公司绩效评估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经营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不能为所有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二是会计信息失真。绩效评估的首要环节是收集处理进行绩效评估所需的会计信息,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是正确进行绩效评估的前提。近年来,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诚信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监督乏力、内部控制弱化、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会计信息失真治理责任缺失等原因,我国大多数公司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直接影响绩效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评估,虽然是在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部门所提供的会计报告审查无误后开展的(刘正军,2006),但由于其独立性有限和经济利益的特殊性,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使得委托人希望得到客观公正评估结果的愿望无法实现。
(三)评估指标方面 首先,权重设置不合理。现行公司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权重设计上采用的是固定权重的方法,这不符合企业绩效评估主体的具体要求。根据受托责任理论,绩效评估主体应当包括国家管理机构、资产所有者、重大利益相关方及企业自身。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对公司所有者而言,最关注公司资本金的保值增值,将资本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对公司债权方而言,最关注公司偿债能力,将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视为最重要指标;对公司自身而言,则更为关注公司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能力。由此可见,采用固定权重值根本无法满足绩效评估工作中各利益主体的实际需要。另外,指标体系在设计固定权重时,未能考虑公司的行业及经营环境的差异。由于不同的行业或不同的经营环境,其盈利水平及合理的偿债指标、盈利率等各不相同,所以采用不区分行业及经营环境的固定权重值同样不能满足绩效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其次,评估公司发展能力状况指标的不合理性。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反映公司发展能力状况的基本指标有两个,即销售(营业)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修正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基本指标设计恰当,能够比较简明且准确地反映公司发展能力状况。修正指标中除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设计较为合理外,其余指标均存在较大缺陷。再次,未能充分考虑对“虚拟”资产和非经营性损益的剔除。资产总额是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以及评判公司规模的基础数据。为了准确分析公司的真实偿债能力,资产总额指标应该仅指可变现的(或是有实际价值的)资产,即不应包括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积压商品物资、已淘汰生产线及设备、长期无收益的不良对外投资、长短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损失等,虚拟的、已形成实际损失的、已无法变现的以及仅有账面价值而无实际价值的资产,而现行指标体系未能考虑这些“虚拟”资产的影响。盈利水平高低是反映公司绩效好坏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在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国有企业面临业绩考核压力,上市公司面临信息公开披露及配股、增发新股的业绩要求,公司为了提高盈利水平,往往采用调整会计政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获得政府税收优惠、利润补贴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很明显这些非经营性损益项目是不能真正反映公司实际盈利水平的。而现行指标体系的计算没
有考虑扣除上述影响,也没有在指标体系中建立相应的修正指标。最后,对非财务指标的关注不够。现行公司绩效评估是通过以财务指标(如利润、投资回报率等)为主的指标体系来完成的。虽然这种建立在会计数据基础上的财务指标能与公司的主要目标直接联系、能较好地反映公司业绩、并容易为公司管理者和股东接受,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公司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这种以历史数据为依据计算的财务指标、以静态分析法进行评估的方法难以正确反映公司的动态经营状况、社会环境问题对公司未来财务业绩的影响、公司自身形象的美化、优良信誉树立以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此外,现行指标体系还有没有突出风险指标、不够重视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等问题。
四、基于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估
(一)主体方面: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立符合公司绩效评估要求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其所审计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评价,这对于正确地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的”。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目前,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存在多种模式。主要有:隶属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隶属于监事会;隶属于总经理;隶属于财务部门;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我们认为隶属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模式最为科学、有效。理由是:第一,董事会领导层次最高,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师和非公司董事(外聘)等组成,在这种模式下,内审机构开展审计业务,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第二,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要求相一致。准则在其绪言部分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吴红,2000),而内审所要协助的“管理成员”包括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内审机构是“根据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规定的政策来执行其职能”,其宗旨、权力和责任说明(章程)是“由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得到董事会认可的”(李利,2000)。第三,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现代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都是由传统的强调和偏重监督转移到评价、鉴证和建设的发挥。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审机构作为审计业务,主要发挥监督职能;作为行政内容,则承担评价、服务等职能,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职能的发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绩效评估的质量,关系到绩效评估事业的成败。
(二)客体方面: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制定有效的经理激励机制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的,一是确保生成真实、正确的会计信息,使其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二是通过会计工作与会计信息影响和控制公司的经营过程和获利情况。但是在双元控制主体的现代公司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双方“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公司所有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但是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通过会计信息“间接”控制;经营者“直接”控制公司经营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方式,希望由此解脱受托经济责任并获得期望报酬。绩效评估和报酬确定是实现激励机制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激励机制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管理人员的日常经营管理业绩,甚至影响经理人员为获取相应报酬而对绩效评估所采取的支持配合方式。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采取年薪制作为激励手段,由于经理人员的年薪与公司的本期和上期业绩挂钩,与公司的未来关系不大,公司价值的变动与经理人员的当前收入几乎不存在相关性,上市公司经理就会产生短期行为。以持股或股票期权形式的激励方式通常能有效地激励经理致力于提高公司的长远绩效,使经理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以便降低成本和平衡人与所有者的利益,使人的收益依赖于公司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收益,人就会注重长远利益而非短期行为。这样,人员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有效遏制人的道德风险。然而,只有在公司股价能够基本反映公司长远绩效的情况下,这种形式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待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刚刚起步,尚不健全,股价并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经营业绩,股价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系数很小。所以,持股或股票期权还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经理的主要激励方式,而应与公司经理人员的基础年薪、效益薪金、补充养老金等方式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