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09:30: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民宿经营的风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86-2
1 问题的提出
民宿这种小微住宿形态在最近两年以迅雷之势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且喜欢上这种住宿形态。民宿在旅游产业体系里开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各地民宿遍地开花,各种类型的民宿受到旅游者和投资者的热捧。在民宿井喷式发展的情形下,困惑和纠结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是民宿是美梦情怀,还是噩梦破财?民宿创业真的可以赚钱吗?乡村民宿经营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和研究。目前,国内学者都是从满足游客需求角度来研究民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而从经营者角度研究的相关资料较少,且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对风险的感知研究,探讨影响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风险的因素,提出防范经营风险的对策。
2 研究假设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在对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问卷的具体设计参考了赵越、黎霞的调查问卷,并结合浙江省乡村民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本文提出影响乡村民宿经营者风险感知关键因素的假设模型,由利益相关者、设施设备和外部环境3个维度的18个具体因素组成。(见图1)
3 实证结果分析
浙江省是我国民宿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民宿发展相对集中和成熟的省份,浙江省民宿经营者的风险感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笔者在2016年6月27日―8月22日期间,利用为宁波市民宿业主培训的机会和温州地区暑期送教下乡培训的机会,当面访谈了42位民宿业主,并当面发放问卷42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 4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1 样本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反映了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多是具有高中学历,年龄在36-60岁的中年男性利用自家房屋改造而成,且有26.2%的经营户是租借别人土地经营的民宿;绝大多数民宿经营者拥有做生意经验,这符合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现象,且近一半民宿经营者拥有相应的管理经验;大部分民宿经营年限在1-2年左右,说明越来越多的民宿爱好者加入民宿投资、改造的群体中,民宿涌现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访谈中,得知多数业主的“经营业务”除住宿餐饮外,均兼做其他业务,如有28.6%业主的经营业务靠出售旅游纪念品,有23.8%业主还提供出售简单客用品的业务,有42.9%的民宿业以副业为主,如提供采摘、禅修、举办画展、贩卖玉器、马卡等旅游产品为生。从侧面乡村民宿业主仅仅有乡愁情怀是不够的,要靠民宿赚钱创业实现美梦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3.2 经营风险感知因素分析
3.2.1 效度检验
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选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两种方法对数据的适合性进行检验,同时使用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在本研究中,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同时,因子荷重大于或等于0.50的变量才能纳入因子分析范畴。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KMO值为0.713,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2 经营风险维度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民宿的餐饮住宿价格比别家高”“民宿的对外宣传不足”、“当地无行业协会规范民宿的经营活动”、“当地政府没有提供帮助”、“经济形势不景气”、“物价上涨”、“当地社会治安不好”、“国家旅游政策出现修改变动”、“旅游淡季来临”9个因子在每个主成分中的因子负荷均未达到0.5以上,予以剔除,对剔该项目后的关键影响因素量表作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最终确定为3个公共因子。
3个公共因子可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71.026%的变异,说明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将SPSS分析结果与假设模型比较,因子分析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归为3类,与原假设的民宿经营风险感知因素基本一致,假设模型得到验证。
观察表1可以看出乡村民宿经营者对利益相关者这个维度的风险感知水平最高,方差贡献率达到38.310%。现在各地办民宿,多是引进有实力的财团来整体开发,将本地村民排斥在外,曾发生某山顶民宿的游客被山下民宿拦截堵路的冲突发生,故应特别关注浙江省乡村民宿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均衡处理关系。其次,设施设备也是民宿经营者风险感知水平较高的因素,利用自家房屋经营的民宿业主担心其住宿设施的装修和物品配备比不上外来投资者的精装修,面临较大的改造财务压力。另外,当地发生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给民宿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在访谈时得知,2016年7月份杭州受台风影响导致某民宿所在区域发生泥石流,数间客房被泥浆冲击,民宿经营者财务损失严重;另外有些民宿选择在“人间稀少”的好山好水的地点,需要游客费些周章才能到达,且客人外出就餐极不方便,民宿的对外交通不便因素也是民宿经营者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2.3 经营风险感知总体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的经营者人数分别占69%和31%,说明目前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的经营风险总体感知水平为中等。表1反映出经营者对民宿与食品原料供应商、民宿与同村其他村民、民宿与其他民宿矛盾与冲突、民宿员工对游客服务不到位这4个题项的感知是最强烈的。
因此,浙江省需构建科学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模式,提高员工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浙江省乡村民宿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
4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多是具有高中学历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中老年群体,拥有生意经验和一定的管理经验且民宿经营年限在1-2年左右,经营业务多为住宿餐饮加其他业务。乡村民宿经营者风险感知等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经营者的风险感知水平主要受利益相关者、设施设备、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大。
4.2 对策建议
4.2.1 改善乡村民宿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根据研究结论,民宿利益相关者是影响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最主要的一类因素。它关系到民宿业主跟供货商、村民、同行和内部员工四个层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需要改善乡村民宿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此,民宿经营者要与村民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推动民宿发展的热情。台湾优质民宿联盟执行长也是台湾著名的八番坑民宿的主人吕人凤“我刚到山村的时候,我会带给山民各种小礼物,请他们喝下午茶,主动融入他们的生活。随着和村民关系的融洽,村民逐渐认同了自己的产业。”的做法值得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仿效。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社区民宿领军人物的传、帮、带效应,加强民宿业主间的内部交流,共同促进风险管理。其次,加强对民宿员工的对客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业务培训,减少由于员工对客服务不到位导致的游客入住率下滑现象。
4.2.2 提高设施设备的舒适感
设施设备是民宿经营者向游客提供服务品质的物质基础,也是民宿经营获利的基础,包括房屋建筑、所有设备及低值易耗品等。有些民宿利用老建筑和古民居改造,其隔音、上下水等基础设施装潢不到位,严重影响顾客的睡眠质量。为此,要提高民宿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和舒适感,建议民宿业主自己要当一回“民宿体验师”,住一晚自己家的客房,只有自己入住体验过了才能观察出民宿装潢设计存在的缺陷,才能明白顾客流失的原因。
4.2.3 重视风险认知及风险管理的培训
民宿经营者为了自由和情怀,为了乡愁梦想的动机开民宿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美梦情怀而失去对风险的客观评判是不明智。应理性对待美梦情怀和现实经营风险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随民宿投资热潮中。民宿位置的选择成功与否对民宿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极大影响。加强民宿经营者风险认知及风险管理的培训。民宿行业协会应经常举办民宿风险经营管理培训班,同时帮助投资者降低法律风险,以及与政府沟通的成本。
综上所述,影响民宿经营风险感知是一个多维度和很复杂的事,有太多的影响因素,任何一个因素的脱节都有能导导致不良的后果,希望从事和即将从事民宿的经营业主保持理性思考,通过对民宿经营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曾磊,段艳丽,汪永萍.台湾民宿产业对大陆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507-513.
[2] 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9(22):64-69.
一、民宿酒店化的基本认识
民宿源自于日本的Minshuku,在日本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民宿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省,21世纪初,台湾颁布《民宿管理办法》,将民宿定义为“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1]。王显成(2009)认为民宿是民宿主将一部分的住宅出租给游客,部分民宿在提供住宿服务之外,还提供基本的餐饮和导览服务,为游客提供温馨体贴的家庭式服务[2]。尽管对于民宿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民宿最基本的概念应该立足于把自家空余的房间整修后能够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随着现在的沙发客、短租等特色住宿方式的流行,我们不应该再将民宿的概念局限于乡村,城市中的民宿业也是民宿中的一项重要的产业类型。
民宿的发展有些是由于本土的文化氛围浓厚,然而更多的是依赖于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或当地景区。邹益民、董艳琳(2006)的研究指出游客选择民宿的动机有 5 个,分别是寻求特色体验、追寻人文环境、体验服务口碑、享受自然环境和追求实质效益[3]。陈春燕(2015)提出民宿吸引游客的4个要素,即文化主题性、服务温情性、主客互动性、体验参与性。民宿的核心资源就在于在这样的环境和服务中与主人的互动和深层次的体验,时刻向游客传递人文情怀。民宿不需要豪华的设施,只需要有干净整洁的房间和温馨的家庭式服务,客房的布置和装饰上,向客人展示着家庭的故事和主人对人生的态度。
随着民宿业的蓬勃发展,很多的酒店品牌也开始注意到这一强劲的产业形态。尝试在民宿中引入专业化酒店管理品牌进行连锁化管理,将传统民宿和酒店经营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民宿酒店化的概念是指将酒店管理模式融入到传统民宿,追求服务的标准化和经营的规模化,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于农家乐等传统的民宿或酒店,通过保留原有的乡土外部风貌、配套标准化内部设施的方式,将当地民居改造成标准化酒店,并以此为特色吸引游客入住。但民宿酒店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做精品酒店,牵涉到很多方面,因而就有很多的利弊问题。
二、民宿酒店化的优势
首旅酒店与山里寒舍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首旅寒舍,成立“山里寒舍”和“山里逸居”品牌酒店,截至2015年2月中旬,已经开业项目有3家,分别为北京密云干峪沟项目、北京密云黄崖口项目、苏州吴江黎里项目,计划未来3年打造300个这样的项目结合当地特色做出差异化的产品。首旅这样的尝试是在民宿中引入专业化酒店管理品牌进行连锁化管理,将传统民宿和酒店经营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游客想要住宿不需再费心在村子里选择农家乐,而是进村后直接找到该村乡村酒店的前台去订房间,或是之前就在网站上进行预定。民宿统一运营,降低成本和费用,发展精品民宿、开发高端产品,能够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民宿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虽然因为它的独特的文化特性受到很多游客的推崇,但在服务、卫生、管理和餐饮等方面受到游客诟病。民宿酒店化将酒店的标准化服务引入传统民宿,注重服务质量,规范民宿的发展。保证客房安全,给游客一个卫生舒适的住宿环境,在服务标准、卫生等方面起引导作用。
借用酒店的管理经验和平台,实现民宿的连锁化经营。民宿的所有者是当地居民,缺乏专业的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单体化的经营形成的效应有限,民宿酒店化借助酒店的管理经验和平台,实现民宿的连锁化经营,以规模化经营的方式面向游客统一运营,连锁化经营资源共享,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共用预定系统,节省成本和费用,提升经济效益。
提升民宿的精品化程度,建立中高档民宿。当下的民宿经营投入少,入行门槛低,大多的民宿还停留在低端水平,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程度严重,产品质量不高,价格也上不去,除去经营成本,利润空间所剩无几。另一方面,随着游客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精品高端的民宿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所追寻。因此,打造精品是很多地区乡村民宿发展突破的关键,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创意向精致化、高端服务化方向发展,满足多元需求,提升民宿促进乡村居民创收的能力。
实现串联营销,降低营销成本。传统民宿因为资金、技术有限,没有办法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民宿酒店化实现了串联营销,降低营销风险和营销成本,充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统一对外公布信息进行促销和形象的认知推广,打造民宿整体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塑造良好形象,吸引人们的消费关注度和消费热情。
三、民宿酒店化中的存在的问题
民宿酒店化难免会与当地居民之间产生利益矛盾,一方面,民宿酒店化会对周边没有加入规模化经营的民宿主产生重大的影响,会更加挤压个体民宿主的生存经营空间,导致个体的民宿业主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另一方面是民宿酒店的经营业主和民宿主之间的矛盾,农户把他们的承包经营权分离出来,分离给第三方,也就是一些民宿酒店经营业主等,让他们去经营,这就很容易产生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矛盾,各自的利益要求不同。旅游经营者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想方设法在承包或租赁期内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很可能会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不惜损坏当地的资源,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获得短期利益,使得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当地的民俗风情受到损害。此外,当地农户在民俗酒店化中由于缺少法律、经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势单力薄往往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民宿酒店化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惠民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酒店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资本化,资本都是一味的趋利的,很少有经营业主会自觉地去关注非经济效益,过分的趋利就会损害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得经济增长变成一次性的,不能很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商业化在民宿中加入的都市文化,破坏了乡土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规模化下生产的产品雷同、单一,没有特色,也就失去了民宿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服务的标准化使得民宿的服务不再温馨,没有了和民宿主之间的互动,感觉服务不再温馨,缺乏人情味,民宿本来更多的是向客人传达民宿主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感悟,民宿的酒店化的服务将不再有这样的生活的气息,反而更像精品酒店,标准利落却死气沉沉,原来温馨亲切充满人情味的民宿变得冰冷。
因此,在民宿酒店化的经营过程中,应当在保持原有的民宿状态下,保留各自的特色,共用部分的资源,如预订平台,营销平台等,注重文化的原真性,富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保证服务质量的状态下追求服务的个性化。打造精品民宿,并不是简单的标准化而应该是精致化和高端化,结合当地文化的特色做出产品的差异性来,使得民宿的创收功能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智慧旅游 民宿业 网络行销
1.台湾民宿业发展现状
自从风险投资人John Doerr在2011年2月提出“SoLoMo(SociaI+Local+Mobile)”概念以及同年11月北美创投家FredWilson提出“SoLoCIoGIo(Social+Local+Cloud+Global)”概念,两者迅速成为数字化媒介社会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新标杆。智慧旅游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民宿业作为旅游业的核心之一,自然要紧跟潮流。台湾地区《民宿管理办法》(2001年出台)规定:“民宿,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截至2015年4月,台湾观光局登记台湾民宿户数共5847家(含393家未合法民宿),民宿近三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快速增加的部分除台湾居民自家房屋出租外,很多是专门购置房屋经营民宿的“专业房东”,以及国际注资经商者。民宿发展逐渐趋向专业化、大型化、精品化、商业化,见图1所示。
台湾民宿业源于人烟稀少、风景秀丽的东部、南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近年来赴台旅游人数增多,民宿业主要客源由岛内转移至岛外,预订方式也趋于网络化。台湾民宿业的网络品牌推广对促进台湾智慧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现“SoLoCIoGIo”概念如下:
(1)Social(社交性),台湾民宿业者在接待观光客中热忱真挚的表现,能够满足消费者在陌生城市的社交欲望;(2)Local(本地化),民宿业者普遍是当地住民,可以为住客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游客可以细微地深入当地;(3)Mobile(移动性),选择入住当地民宿的多以青壮年游客为主,该类人群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比例较高,民宿业针对消费者特点加紧进驻移动客户端具有重要意义;(4)Cloud(云端服务),即网络服务网络,民宿业网络平台与国外相关平台通过网络串联,允许第三方平台进驻,吸引海外客源;(5)Global(全球化),目前台湾观光业主要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伴随近几年对大陆众多城市自由行的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数量急速上升。
2.台湾民宿业品牌的网络推广
2.1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优势和劣势
(1)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优势
其1:网络基础建设完备,4G发展空间广阔。据台湾网络资讯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TWNIC)2014年编制《台湾网络基础建设概要》统计结果,截至2014年11月底止,台湾域名注册总量已达到712,771。岛内各联机单位互连带宽方面,于2014年10月公布的相关数据呈现增长状态。4G开台五个月之后已有11%受访民众开始使用4G连网,预估2015年10月4G使用人口可达507万人。
台湾网络资讯中心2014年《台湾无线网络使用调查》结果,2014年台湾居民12岁以上曾经使用网络的行动上网率达72.8%,曾使用行动上网的受访者,主要使用3G或3.5G上网,94%使用智能手机联网。民众曾经无线区域上网率为54.7%。无论行动上网还是无线区域上网,智能手机使用均占据榜首。
其2:台湾旅游国际化程度高。民宿业者注重国际推广。台北的店家和花莲等旅游景区的民宿,有很大一部分的客人都来自台湾以外地区,客源主要构成为香港、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相对大陆民宿客源几乎都是境内或当地游客的封闭状况,台湾民宿网络推广是以全球为据点起步的。
(2)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劣势
其1:法律完善迟滞。台湾2001年出台的《民宿管理办法》,第六条“民宿之经营规模,以客房数五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下为原则……特色民宿,得以客房数十五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二百平方公尺以下之规模经营之。”此条例“家庭副业”定义,在许多业主以家庭主业的形式经营民宿的现状下已脱离时代。条例中对民宿房间数的限制,以及“特色民宿”认证困难,导致一些业主钻法律的空子“走钢丝”;而当地政府为了本区经济,对此类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问题发生后再去处理。部分民宿网络平台由此处于灰色地带。
其2:淡旺季客流量遽变、民宿宣传策略匮乏。
台湾观光业存在起伏很大的淡季和旺季,民宿旺季供不应求,淡季门可罗雀,巨大的反差冲击着民宿业经营状况。
民宿业应对淡旺季的主要策略是应季调整价格,淡季联合举办特色活动等吸引有特殊需要的游客,效果颇佳。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淡旺季客流问题。有人提出效仿欧美,实行Timeshare制度来节省成本,可售卖使用权、推广会员制等需要有相当大的规模的民宿商业运作。但是这违背了现行的台湾民宿法规,再者,有能力实行的民宿寥寥无几,目前只是美好的期望。
2.2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渠道
目前,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渠道大致分为三类:
(1)专业化销售平台。此类专业民宿平台既有国际化品牌Airbnb、Agoda、Booking等;也有台湾本土品牌“E研”、“TRAIWAN出来玩”、“冰河森林Tourwoods”等;另外,随着近年来大陆赴台观光游客数量激增,大陆客商投资的网络销售平台也与日俱增,如台湾自由行、度假客等。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民宿数量多、家庭出租多、第三方平台性质以及注重信息流通反馈。以Airbnb为例,其中登录的台湾民宿超过3000家,几乎涵括整个台湾,多是台湾居民自家闲置房屋出租,旅客可以一享家庭氛围。房东大多仅提供住宿服务即可;Airbnb作为线上支付的第三方平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诈骗问题;实行互评制度,加强旅客与房东沟通,有效增大了民宿咨询透明度和咨询信息量。
(2)地方民宿联盟。此类联盟平台有台湾民宿联盟、台东优质民宿联盟,花莲民宿联名网,宜兰民宿联名网等。台湾民宿发展源头之一是台湾政府为了补助农村村民收入,挽回农村人口流失。因此台湾东部、南部,如花莲、南投、台东等及北部部分地区,民宿经营时间较早,民宿规模较大,尤其是农村地区多以联盟形式发展至今。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民宿开发时间长,专业经营民宿多,地方特色浓厚以及信息平台性质。以台东优质民宿联盟为例,其中登录的仅十几家民宿,经营特色化、内部风格高度统一;由于开发历史原因,这些民宿往往地靠温泉、农场、果园等,具有山原乡土的独特风情;点击一个民宿链接,会进入到该民宿的独家网站,方便浏览者进一步了解民宿的状况并增强消费欲望;网站不提供线上预订与付款服务,但其本身成为了消费者与房东之间的信息桥梁。
(3)个体推广品牌。例如“花莲云山水”、“阿里山四季星空”、“澎湖蓝海天晴”等。此类网站是专业经营民宿者为所有民宿所打造的专门网站。业者购置大片土地,耗费巨资,构划庭院,整修自然。民宿注重建筑风格和环境特色,除了住宿之外,还提供餐饮和“加值服务”,本身就是游览中的一环。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商业化经营,精致化经营,口碑化经营以及推广加值服务。以“花莲云山水”为例:其地甚大,绿荫遍地,引水成河,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其后有-^工森林,时人置水坝于其中,又置青石为桥,阳光下射,穿叶过林,影影烁烁。五幢欧式洋房置于其中、红墙黑瓦,宛若童话仙境。“加值服务”,是指民宿为住客提供代租机车、提供餐饮、代购门票等便利游览之相关服务。此类民宿往往靠近当地有名游览地,占据地利,顺势推出此类收费项目。“云山水”坐落在台湾名胜景区“花东纵谷”的中段,故借此推出多项游览路线。
此类个体推广平台虽然也附有知名民宿推荐网址链接,但并不靠挂后者。业者通过商业开发,已经使它们自成品牌并发展成熟,独立网站独立宣传,自然成其选择。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所介绍三类民宿网络推广平台,绝不仅限于传统网站,web6.0B寸代下的社区化与交互化趋势同样影响到了台湾民宿的网络推广形式。房东在相关论坛上大力推广房源,顾客在脸书上撰写住宿心得,民宿联盟定期举办网络征文、摄影等创意活动……台湾民宿网络推广不是静态的、分离的,而是动态的、联动的,网站与网站互动,网站与个人互动,个人与个人互动,并从管理者、经营者到消费者,各个部分的良性沟通组合成为整体,打响了台湾民宿的国际品牌形象。
3.台湾民宿业品牌网络推广建议改进方法
(1)串联网络平台,进驻第三方移动客户端
淘宝旅行2014年下半年宣布已完成3000余家台湾民宿的接入,目前淘宝旅行上覆盖全台湾的酒店、客栈、民宿已有近六千家,并陆续完成了与“度假客”、“百酷”、“EZ订”等知名台湾民宿预订商的技术接入,成为国内最大的台湾住宿预订平台。除了与大陆本土知名旅游网站合作外,也有陆台合资开发的销售平台,如“度假客”的推出。与客源地本土的成熟旅行品牌合作,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消减陌生感提升安全感,增强消费欲望。
伴随着移动4G网络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外出旅行越来越依靠智能手机,民宿业加快速度进驻移动客户端的步伐。一些民宿主动建立与电子导航地图的合作关系,例如google map与ISO自带地图等,方便游客寻找民宿地址,提高重复消费几率与人际网络内宣传效应。
(2)提炼核心竞争力,多方位宣传策略
在台湾民宿业整体数量飞速增长的现状下,避免同质化,树立品牌口碑成为民宿业者最重要的目标。台湾民宿以“文创”成名,已经脱离了传统的B&B式家庭旅馆,转而提供独特的创新型文化感受。常见的废弃铁桶、钢筋,巧妙组合后就成为独一无二的“水牛”、“轮船”,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台湾民宿业只要继续保持发展“文创”特色,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同质化问题。移动网络的便利性则提供了多样化的宣传手段,除了传统的文字与图片解说,业者也利用现行的庞大社交网络平台去推广自己的产品。例如利用facebook组建民宿的粉丝团,定期民宿最新的更新状况与活动讯息,拍摄民宿活动视频录像等,增强与潜在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与民宿的曝光度等。
(3)健全民宿相关法规,迎合民宿业发展潮流
目前台湾民宿业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民宿房间数不得超过5间的硬性要求,对以经营民宿为家庭主业的从业者十分不便。虽有特色民宿,但其申请难度之高让人望而却步;同时旅馆业者表示,一些主营民宿业者个人购买多家民宿,不直接经营,房数可达15间以上,又不需要像旅馆一样硬性规定做消防安检、排污水、营业订金等,损害了合法经营的旅馆业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的公平正义。
笔者建议,短时间内,暂时放宽对特色民宿申请之门槛;同时大面积严厉清查违法行为。长远来看,尽快修订《民宿管理办法》,在“民宿”与“旅馆”之间增加一项类似“家庭旅馆”的经营实体,并依照对待小型旅馆的方式检查消防、征收税金等。“堵不如疏”,此举既可以解决主营民宿业合法化问题,又能治理民宿业市场违法乱纪现象。
4.台湾民宿业品牌网络推广对上海的借鉴
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宝山“桃花节”、崇明前卫村、南汇农家乐等享誉长三角地区,为上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然而,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经营户数增多,经营理念陈旧等缘故,上海郊区农家乐旅游吸引力有所下降。“农家乐”并不等于“民宿”。“农家乐”在定义上属于乡村旅游,在地域上也限制为乡村地区。然而由于上海发展的特殊性,上海周边地区已不属于“乡村”,统称为“郊区”。因此传统农家乐的粗放式经营已不适合上海地区农家乐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上海还存在发展模式更接近于台湾民宿业的日租或月租型房屋以及独门独户的家庭旅馆。前者多位于繁华的上海市内,后者多设于知名景点附近;前者多是由老式建筑改建或独家设计打造的文化沙龙,例如位于《新华日报》旧址的“热岛”、老石库门建筑的“后窗”。后者由多方投资建设完成,风格独特的休闲别馆,例如浙江莫干山知名的“洋家乐”。这两种形式的民宿发展时间不长,但更接近于台湾民宿的模式。无论是传统的“农家乐”,还是新兴的“民宿”,都处于类台湾民宿发展的初期阶段。学习台湾民宿网络推广的经验,能进一步推动上海地区民宿业的成熟,大致几点借鉴如下:
(1)创意为核,文化先驱。台湾“天晴民宿”有―项特殊的规矩,“以艺换宿”。只要旅客能献上高超的音乐表演,就可以免费入住民宿,在夜晚开办热闹的音乐会,载歌载舞,宾主尽欢。房东们还定期义演,为弱势群体筹集善款。以上行为录制成视频或撰写为文章在网络流传,为民宿增色不少。台湾民宿―直以“文创”为核心价值观推广一家民宿致力发展一项及以上独特内容,差异分明。上海民宿业急需学习这一特点:传统农家乐深度挖掘乡村或自然特色,新兴民宿业凸显文化气息、设计性质,以独特性持续吸引客源。
一、引言
(一)民宿
民宿是私人将其一部分居室出租给游客,以“副业方式”经营的住宿设施,通常只有较少的住宿容量,产权所有人自行经营。民宿作为新型旅游吸引物,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而国内起步晚,发展薄弱。民宿的出现不仅迎合了休闲经济的需求,也缓解了旅游旺季住宿紧张的压力。
(二)层次分析法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AHP评价过程大体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一准则或指标一方案或对象)。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法,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3、计算单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每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w1,w2,…,wn)T,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
其中CI是给定的,当CR
4、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利用总排序一致性比率进行检验。若通过,则可按照总排序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CR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
二、武汉市民宿体验影响因素分析评价的意义
采用AHP方法分析影响武汉市民宿体验的因素对影响武汉市民俗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排序,找到最能影响武汉市民宿体验的因素,从而快速高效的提高武汉市民宿体验的整体水平。同时,该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在武汉市民宿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和引导各民宿产权所有人的建设行为和发展方向,促进其和谐发展。
三、民宿体验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建立影响因素模型
层次确定与因子设置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将民宿影响因素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层次,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准确。本研究中,根据对民宿旅游的文献研究与总结,并结合武汉市民宿旅游旅游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将民宿体验的影响因素分解为“基础设施”、“服务与体验”、“资源特色”“与当地联系”四项4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方面分别提取其评价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同时与“民宿体验”“乡村旅游”这两个理论紧密联系,最终得到“评价目标层――评价准则层――因子层”的分析层次结构,以下是根据武汉民宿旅游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的决策模型。
(二)_定各层次因素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设评价目标层权重为1.0,评价层次权重采用九度标度定义、判断矩阵法确定,运用本征向量法求解各层权重。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中“基础设施”、“服务与体验”、“资源特色”“与当地联系”是4大评价准则。这4个评价准则对应民宿旅游的主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状况的核心要素。
根据专家打分,对准则层以及子准则层各个因素进行赋值,通过本征向量法计算特征向量和权重。
(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解读
首先要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的计算,对单排序权向量和总排序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得出所有的一致性指标都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
最终决策层的比重等于四个准则层分别于子准则层的比重相乘后加和,结果如下:
综合因子层得分和决策层得分可以得出,汉口民宿旅游资源各方面体验因子的得分相对来说较高,汉口旅游资源发展较为均衡,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资源特色较为突出。武昌当地居民素质以及周边风景特色为武昌民宿旅游的发展加分,居民与游客,民宿与游客的互动进一步提高了武昌民宿旅游体验因子得分,说明游客越来越注重与当地互动,游客体验很大程度也取决于与当地的联系。
最后结果表明,汉口的民宿旅游更有其优势所在,汉口民宿旅游的发展好于武昌和汉阳,具体来说,汉口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同时,汉口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为其旅游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食、住、游等方面的得分较高。另外,民宿旅游最重要的一点,特色与文化,汉口相对其他两镇是得分较高的,汉口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地方特色展现的很好,使得民宿旅游的发展情况良好。
四、结论与讨论
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三镇民宿发展现状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最能影响武汉三镇民宿旅游体验的因子,将复杂问题数学化。层次分析法对民宿旅游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能够避免一些描述性评价的缺陷,得到比较科学、客观、准确的分析结果,从而对武汉三镇民宿旅游未来的发展提出更可靠的指导意见。
基础设施和民宿特色是地区民宿旅游良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武汉市在开发民宿旅游市场时,应该牢牢抓紧已有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独具武汉文化和历史特色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武汉市民宿旅游的民宿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 汪芳,郝小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乡村旅游地社区参与状况评价――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雕窝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8):52-57.
[2] 梁圣蓉.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评估――以武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10):76-81.
[3] 邓念梅,詹丽,黄进.鄂西南民族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现状、风险及对策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7):880-882.
此次双台风过境带来如此大的影响,给厦门政府、旅游企业、居民以及潜在游客都带来较大困扰,应如何尽快恢复美丽鹭岛的昔日风光和海上花园的旅游城市品牌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政府角度
首先,旅游部门统一部署,完善旅游安全预警。完善预警胜过灾后补救,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政府应更加重视气象预报与预警工作,将预防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系统。预报和预警工作主要由国家气象局和地质调查局负责,前者主要负责天气预报和主要河流的流量水位监控,后者则通过密集的水文站网检测并分析水文数据。之后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实时向公众传达。专门的气象服务电视频道和专业气象网站都要24小时提供有关服务;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旅游景区、建筑企业,分别从财政、税收、金融方面对相关受灾企业给予扶持,助力相关旅游企业快速恢复灾后生产经营;再次,政府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恢复力。建立社区伙伴关系,使政府、社区工作人员、学校等力量形成合力,以推动社区防灾减灾的进行。对于一个经常受灾害困扰的社区,建立社区伙伴关系,将为长期落实社区防灾计划创造良好的基础;同时,利用政府的防灾救灾专家进行咨询评估,以社区内的灾害评估为依据进行计划制定和策略安排;推动建立“防灾型”社区,充分宣传,切实推广(可参考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管理办法),加强社区防灾救灾功能建设;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推动建立相关法律,完善有关灾害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二、旅游企业加强合作,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旅游企业之间要强化旅游安全预警和安全防范工作,加强气象、国土、通信等部分的合作,进一步畅通旅游安全预警和安全防范信息渠道,建立旅游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引导游客出行,完善旅游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游客满足度;组织相关商家、企业协会加入灾后重建,共同承担责任。譬如积极组织企业员工到辖区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住所及相应物资接纳受灾群众等;旅游企业积极做好灾后恢复工作,抓紧修复受损的设施设备,确保市场经营规范有序,同时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准备,认真贯彻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的要求,根据自身接待能力的实际情况,优化接待、服务方案并认真实施,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三、市民角度
灾害发生前,市民要提高对灾害预警的重视程度。很多人并不知道各种颜色所代表的级别,或者即使知道级别,也并不知道这个级别意味着怎样的危险性。因此,个人应急意识、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演练,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公共教育提高人民的备灾危害知识,训练基本自救能力、安全消防、救援、医疗业务等,做到理论与实践将结合,加深个人对防灾减灾的认识,提高个人应急素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市民要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远离树木、围墙、地势低洼处,检查门窗、阳台,备好水和干粮等。灾害发生后,疫病防治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市民应该配合做好自我防护和环境修复,减少患病风险。牢记吃熟食、喝开水和洗净手九字口诀,平时多关注这方面的科普宣传,来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四、旅游者
CDN产业快速扩张
近年来随着国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CDN服务作为互联网内容传递的重要一环,显得越发重要。CDN是将源站内容分发至全国所有的节点,缩短用户查看对象的延迟,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与网站的可用性,解决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问题,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
当前,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多媒体视频业务以及互联网电视服务需求增长迅速,CDN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传输结构,通过整合内容资源,优化网络性能,大大提高互联网传输视频等内容与应用服务的效率。
CDN已逐渐成为承载互联网创新应用的战略性基础平台以及网络提速主力军,成为互联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的,明确将CDN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加快发展CDN产业的要求,将优化部署CDN与发展光纤和4G网络等一起作为提升网络带宽能力、改善用户体验的重要任务。
2015年起,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以及“宽带中国”专项行动的落地,不可或缺的应用基础设施,CDN注定进入更快的发展阶段。
2015年起,我国CDN产业迅猛发展。实际上,我国CDN产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据IDC统计,2015 年,中国CDN服务市场整体就达到47.2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3%。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CDN市场规模仅为7亿元,2015年增长至47.2亿元,增速显著。
根据预测,2017年,全球CDN产业的规模将达到46亿美元,我国无疑将成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复杂市场格局引发监管需求
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CDN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巨大转变,从最初的CDN专业服务提供商,到现在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进军CDN行业。
目前,国内CDN市场的主要玩家包括五种类型:以蓝汛通讯、网宿科技和帝联科技等为代表的专业CDN提供商;以阿里云、腾讯云、UPYUN为代表的云CDN提供商;以UCloud、七牛为代表的CDN厂商;互联网企业自建的CDN平台;以迅雷为代表的创新型CDN提供商。CDN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竞争的新领地,如此多类型的市场参与者与服务使得CDN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市场环境更是日益复杂。
CDN市场多企业多模式运营的格局也逐渐暴露出了问题。随着CDN产业规模的扩大,CDN将面临不同层面的互操作标准化需求,不同厂商之间的互联互通、优化分发与路由决策等问题的解决都缺乏一致性的标准。
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一般通过自建的方式来实现CDN服务,但是技术参差不齐,自建的CDN在稳定性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此外国内CDN服务收费混乱且专业CDN服务价格较高,国内CDN服务的收费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些问题都在市场迅速扩张中越来越明显。
为适应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2015年12月,工信部了《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代替13年前的2003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目录》中对CDN、云计算等热点业务进行了明确定义和描述,并明确提出CDN业务要纳入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对完善增值电信业务监管、促进信息通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推进测评开启牌照时代
据了解,今年3月1日《目录》正式实施后,为了应对CDN业务给传统信息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工信部相关部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组织开展CDN信息安全技术管控手段建设。
在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内容分发网络业务信息安全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了多维度试点与验证,国内多家CDN业务企业率先参与测评。
通过大量测试验证工作后,本次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获得了“内容分发网络业务”许可。
此外,阿里云还获得了“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存储转发类业务”许可,成为业内拥有相当全面资质的云服务提供商,而网宿科技也在测试中通过了CDN接入系统、信安系统及备案管理系统共三项主要测试。
两家公司此次获得牌照,将在CDN行业获得相当一段时间的话语权。业内专家指出,国家既然发放了牌照,未来肯定希望将其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对于其他CDN服务商来说,尽快申请牌照势在必行。
完善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
近日,工信部《关于开展互联网基础管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加强网站备案、IP地址、域名等互联网基础管理,严格落实实名制的同时,还重点提及了对CDN业务(内容分发网络业务)的规范清理,再次强调将CDN及IP地址的管理列为互联网基础管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重点任务。
《通知》指出,各地通信管理局应依据《目录》,开展CDN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和清理CDN业务市场,同时指导属地从事CDN的企业完成企业侧系统和部、省“备案系统”的联调和对接工作。
大理旅游客栈的现状
发展历程。大理旅游客栈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20世纪90年代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大理客栈的性质很简单,只是作为一种对早期发展起来的旅游地纯住宿的补充而存在着。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1998年底,大理州只有84家旅游接待单位,其中旅游定点饭店64家,然而在当时的统计数据中并没有旅游客栈的数据,可见旅游客栈在当时是微不足道的。第二,21世纪初期的发展阶段。新世纪开始之后,客栈渐渐开始用各种特色体验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此时,大理旅游客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有的客栈价格稳步上升,甚至超过了五星级酒店的价格,如2008年开业的喜洲古镇喜林苑客栈的套房价格就超过了当时星级酒店苍山饭店套房的价格。第三,2010年以后的拓展升级阶段。特别是随着环洱海路的开通,大理出现了客栈群体成为目的地吸引物的现象,部分单体客栈开始走向高端精品化。如杨丽萍的太阳宫、粉四客栈等高端精品客栈的出现,使大理旅游客N琶海内外。
规模数量。自1995年四季客栈在大理古城建成以来,各种形式的客栈在大理古城及环洱海周边悄然兴起,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如青年旅舍、喜林苑、半岛63、廊桥客栈、海地生活、太阳宫、粉四、璞素、澜庭别院和云渡客栈等等,特别是特色客栈的旅游宣传在2015年把大理的旅游推向了火爆,2017年春节期间又迎来了旅游高峰。目前,据有关媒体报道大理旅游客栈大约有4000多家,其中大约有1500家特色鲜明、拥有自主客源与品牌的旅游客栈群,接纳总量为房间数31230间,床位数60870个,多数客栈房间数在10~20间房之间。
区域分布。大理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除苍山洱海区域之外,还有州属各县的地域风光。如巍山古城、宾川鸡足山、剑川沙溪古镇、洱源温泉、祥云水目山、云龙诺邓等等,然而旅游客栈的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环洱海周围的海东和海西。以古城、双廊为中心沿苍山脚、洱海边展开,分布在环洱海周边地区的各个村镇。目前,比较典型的有九大片区:大理古城、双廊镇、才村码头、马久邑村、桃源码头、龙龛码头、挖色镇、喜洲古镇、下关洱海公园旁等。当然剑川沙溪古镇、巍山古城、洱源西湖和宾川鸡足山的旅游客栈也有一定规模的发展。
客栈特色。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大理旅游客栈依托大理苍洱风光、民族风情为背景,融入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在大理旅游休闲项目中做出了特色,甚至做到了精致,也形成了满足各种需求层次的高、中、低档旅游客栈或民宿。综观这些旅游客栈有如下特色:一是客栈大多由白族民居改造而成,包含浓郁的白族文化和民族风情,融大理文化与民族风情为一炉;二是依山傍水,占尽大理苍洱风光,尤其是环洱海的临海客栈,一窗海景备受游客青睐;三是专业化程度高,接待群体相对固定,比如有专门接待户外运动者的海地生活客栈,有专门接待影视明星的古城人家客栈;四是注重交流,几乎每个客栈都拥有酒吧、书吧和电脑、网线,住宿的同时,方便客人之间的学习交流,在如画的风景中尚可保持与原来的生活不相脱节;五是网络营销,几乎所有的客栈都有自己的网站,直接撇开了旅行社,在网上宣传、营销、订房,直接介入E时代人们的网络生活,方便又时尚;六是在价格上有高、中、低不同的价位,来适应不同需求,比如有海地生活30块钱一个床位的低价,也有太阳宫3500元一晚的套房。
大理旅游客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2016年旅游旺季期间,大理旅游客栈从流量、入住率以及单房价格等方面在全国客栈民宿市场中虽名列前茅,但较之2015年的火爆形势有所下降。淡季入住率也只有少数客栈能达70%,而大多数客栈都只在40-60%间徘徊,客栈的发展明显出现了下滑趋势。只要认真分析,不难看出这与大理旅游客栈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密不可分,同时也与大理旅游客栈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有关。
环境污染严重。2009年前后,客栈行业大批兴建,由于当时的基建和规划都跟不上形势,所有客栈和居民的生活污水大都直排洱海,直至2013年,洱海大面积出现了蓝藻现象,之后政府不断加大对洱海环保的整治力度,环洱海的乡镇铺设了排污管道,建起了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排洱海的情况才有所改善,洱海水至今才得以维持Ⅱ类或Ⅲ类水质。伴随着游客数量增长带来的住宿需求的增加,大理逐渐形成的环洱海客栈群的排污问题长期存在,洱海环保十分严峻。针对洱海污染,政府有关部门对重点区域的客栈进行了多次的严查。如2016年10月,双廊镇旅游地标性客栈海地生活被勒令停业整顿,同时22家客栈餐饮经营户因排污问题被依法查封。2017年1月4日至7日,双廊镇查封未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和未办理排污证的25家客栈。2017年1月7日,凤仪镇对波罗江、白塔河沿岸餐饮客栈无证经营户19户进行关停。2017年1月9日和10日,大理市古城开展联动执法,27家无证经营客栈遭到封停等等。大力整治下,大理客栈行业形势错综复杂,而客栈与保护洱海之间的关系也极其微妙。洱海的自然风光是客栈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之一,所以,对洱海水质造成污染的部分从业者,既是洱海环境污染的施害者,又是环境污染这一结果的被害者。事实上,对洱海的保护措施和力度只会越来越强,随着大理洱海环湖截污工程(PPP)的启动和建设,洱海保护与治理将日趋规范与严格,旅游客栈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建立在环境保护的轨道上,旅游客栈才能稳步健康发展。
发展规划缺失。从现状看,大理旅游客栈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无序状况,严重缺乏统筹规划布局。而且客栈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也很低,经营者处于各自为战的散乱状态,即便出现一些类似“组织化”的经营模式,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章和利益风险共担等基本的制度性保障。这样的状况既影响大理旅游客栈的整体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又会埋下利益冲突的隐患。事实上,当一个产业陷入无序发展时,它便会面临被扼杀的危险。目前,为了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政府不得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禁环洱海周边再建旅游客栈或其他建筑物。
监督管理滞后。大理旅游客栈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尴尬的局面。起初,刚出现的私家客栈在行政上就面临着监管空白,从而游走在法律边缘。一边是私家客栈的高速发展,另一边却是行政上由于无法可依没有纳入监管,让大量私家客栈在大理真实存在着,并享受着大理旅游快速发展的成果。之后随着客栈民宿的合法化,加之大理旅游客栈出现井喷式的发展,监督管理体系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节奏,检查也不可能完全到位,致使一些旅游客栈没有办理诸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消防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证件,无证经营时时发生,处于灰色经营地带,游走于法律边缘。这些旅游客栈,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规避检查,偷税漏税谋取利益,给大理旅游客栈行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处于偷偷摸摸被动经营的尴尬地位,由此也陷入不利境地。①和客人、房东等发生纠纷时,正当利益很难受到保护,导致利益受损。②证件不全或者其他问题,受到行政机关的处罚,直接导致经济上的损失。③遇到有关部门、机关检查,只能关门歇业,不能接待客人,在此期间也受到一定损失。以上这些严重地影响到大理旅游客栈可持续、正常、健康的发展。
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客栈行业其实是一个资金回报周期比较长的行业,随着房租、材料费、人工成本、软装用品、人员管理等费用的增长,以及中高端的定位,客栈行业的投Y成本越来越高,动辄百万千万。在高成本的投资下,经营好的最快也得五年左右才可回本甚至更长。但是受市场环境、淡旺季明显、行业竞争激烈等外部因素及管理水平有限、产品模式单一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下,回报周期漫长。轻则收支平衡、利润空间小,重则导致赔本、转让、关门歇业等。特别是在2015年市场利好的情况下,部分商家大力炒作了大理旅游客栈,客栈运营快钱模式不断发生。例如:把到手的酒店精装修后高价转让,以求快速回本或盈利,致使大理旅游客栈的经营恶性循环。
人才信息稀缺,客栈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大理旅游客栈这几年发展速度相当快,但是相关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由于和酒店的业态存在差别,酒店科班出身的经营管理人员也不一定能适应旅游客栈的经营管理。客栈经营业主在经营管理中,大部分处于试探摸索的过程,一边经营一边学习积累相关经验。另外,客栈的相关资料相对宾馆酒店来说较少。在网上搜索宾馆酒店的相关资料,有专业酒店的交流平台、有专业的网站,很容易找到想要的知识信息。而对于旅游客栈,网络上相关信息少之又少,特别是有效信息更少。不仅获取相关信息难度大。而且缺乏专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如交流、招聘、易耗品购买、转让、投资、维修等信息。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大理旅游客栈服务水平的提高。
大理旅游客栈发展策略探究
大理旅游业要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旅游客栈的统筹规划管理是关键点。如此看来,针对大理旅游客栈发展中种种不良倾向和突出问题,急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进行专题调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确保其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完善政策体系。大理旅游客栈主要是以个体零散经营为主,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关较大组织或者团体,缺少行业间的沟通交流与指导。针对这一现象,大理地方政府应该投入资金,设立科研项目,吸引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主要研究力量,深入对大理旅游客栈的基本情况、游客心理、客栈规划、国内外经验借鉴等方面的研究,由此来制定相应的旅游客栈管理措施及政策,从而确保管理体系合理完善。
编制旅游客栈发展规划,引导客栈健康发展。大理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旅游客栈现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制定乡镇客栈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城镇发展规划,不仅要出台相关的环境保护和限制开发的措施,而且还要出台扶持发展的政策,以确保洱海得到保护的同时,旅游客栈也得到良性发展,从而保障大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1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到2011年,全州香梨总面积约4.9万hm2(含农二师),总产量49万kg,产值20亿元。元公害生产基地1万hm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0.33万hm2,出口注册果园86个0.34万hm2,有机食品果园正在认证当中,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1.2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全州从事香梨生产、贮藏、加工的较大规模企业40余家,大型冷藏库近百个,贮藏保鲜能力40万t。全州香梨贮藏保鲜率达到80%以上。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占年产量的85%,已在北京、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上海等70个内地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在国际市场上有“中华蜜梨”、“梨中珍品”、“果中之王”、“梨后”、“梨中王子”的美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是巴州出口最早的果品之一。
1.3技术创新取得一定成果
开展了库尔勒香梨品种选育,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新梨1号、新梨6号、新梨7号、香酥梨、新香梨等优良品种;运用芽变育种方法,选育出沙01、新梨2号、芽变6号、芽变9号等品系。开展了矮化砧木选用研究,密植栽培研究,树形研究;同时开展了苹果蠹蛾、介壳虫、叶螨、春尺蠖、梨木虱、树干腐烂病、梨叶黄化病等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制定了《库尔勒香梨标准体系》。这些科研成果对提高香梨品质和综合生产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1.4品牌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1996年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库尔勒香梨原产地商标;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中国香梨之乡”。曾连续获“昆明世界博览会”金奖、“优质产品”奖、第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中华名果、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最佳果形奖”、“优质产品奖”、第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名优果品、中国驰名商标、有机食品认证等多项认证及荣誉称号,创出了“沙依东”、“艾丽蔓”、“2+8”、“东方圣果”、“天梨之乡”等10余个名牌产品。
1.5香梨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据调查,香梨主栽区香梨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36.6%,香梨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库尔勒市阿瓦提乡4大队果农司马义种植的5.3hm2香梨园,2008年667m2产量达到2.8t,667m2经济效益7200元,总收入57.6万元,去除生产成本纯收入达到39万元,较2007年增收7万元。
2 巴州香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产管理不到位,品质和效益下降
一是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差。大风、沙尘、低温冻害、花期高温、霜冻频发,造成果树减产或绝收。农民种植香梨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冻害造成的损失。据研究资料记载:自1967年以来,库尔勒香梨产区发生过7次较大冻害,每一次冻害后均会引发腐烂病大流行,致使果树死亡、伤残,难以恢复,产量效益下降。农民在应对这些自然灾害过程中,缺少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预防措施不到位。
二是间作、施肥、灌水不合理。氮肥施入量大、施入时间晚,磷钾肥比例低,造成果树徒长,木质化水平低,抗冻性下降。在香梨生产实际中,梨农为了增加前期收入,普遍采用“棉梨间作模式”,这种模式对香梨生长非常不利,香梨水肥需求规律是“前促后控”,而棉花后期大肥大水,造成枝条贪青旺长,冬季和早春很容易遭受冻害。
三是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虫害、病害逐年增加,仅从20世纪80年代后,库尔勒产区香梨上就增加了5种害虫,如香梨优斑螟、梨小食心虫、梨喀木虱等。与此同时,腐烂病、黄化病、药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造成树势衰弱、果品质量降低,甚至使果品丧失商品性,造成极大损失。
四是果园防护林网建设不完善。由于片面追求土地效益,香梨产区农田防护林体系落后于基地建设,大多数果园防护林面积占农田面积低于要求的12%,林相不齐,防风效果较差。库尔勒地区春秋两季5级以上大风频率较高,灾害性8级及以上大风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对香梨的生产危害较为严重。花期遇干热大风,降低授粉率。采前大风,造成落果减产,重者绝收。而目前果园林网化程度较低,小网格、窄林带模式还不健全,小气候还未完全形成,对香梨抵御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五是种植区域布局有待调整。从历年冻害分析,除北四县种植香梨风险大外,库尔勒周边的兰干乡、上户镇、28团、29团、30团、绿宝农场种植带,每逢冻害年份,重灾区均分布在这一区域.因此种植应慎重,有待调整。
六是采摘抢青造成品质下降。香梨总体产量小,销售企业为竞争产品。不到成熟季节就提前收购。部分果农为提高产量,在采摘期灌水施尿素,造成果实耐贮性变差,黑心比例增大,品质下降,风味变淡,影响了品牌信誉。
2.2科技支撑薄弱,制约香梨发展的技术瓶颈尚未得到真正解决
由于研究机构人员、手段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发展中许多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品种退化、品质下降,龟背果、宿萼果、畸形果多,石细胞多.果心大,贮藏期黑心病等问题,新品种选育、配方施肥以及香梨有机果品生产技术尚未成熟,深加工开发等问题有待突破。
2.3产业链不完善,转化增值能力低
一是产后处理落后。产后果品清洗、分级、打蜡、包装跟不上,果品参差不齐,缺少精包装,没能体现出优质优价,始终没有跳出“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也影响了香梨的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形象。
二是物流基础薄弱。远离国内消费市场,导致出疆果品运输成本非常高。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果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现代化冷藏贮运基础设施滞后,特色果品冷链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全疆还不到10%的鲜果在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鲜果在运输过程中腐损率较高。
三是果品监测体系不健全。缺少果品监测机构,林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低,出疆林果产品因食品安全原因遭拒现象屡屡发生,难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是缺少深加工。发达地区一般果品加工比例在60%以上,而巴州在四大林果产业中,唯有香梨基本只有鲜食,缺少深加工,加工增值效益未得到体现,每年采收期有5%~25%的等外品、残次品被浪费,梨农收入减少。
2.4行业服务不到位,组织化程度低
当前,香梨协会和香梨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运作水平低,在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等方面服务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不及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香梨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经营模式与现代化大市场极不适应。
2.5规模化发展不到位,产业基础薄弱
“十一五”期间巴州就提出了发展6.7万hm2香梨的建设目标,而目前全州香梨面积只有4.9万hm2.近几年又呈下降趋势。就一个产业而言,香梨规模太小,产业基础不牢,发展空间和潜力远未得到发掘。
3做大做强库尔勒香梨产业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3.1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增强驱动能力
香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前期投人大,单靠农民个体的力量,发展困难较大,近几年又出现滑坡现象,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引导力和驱动力,充分调动农民发展香梨的积极性。一是对香梨种植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补贴。二是为避免间作对香梨造成的危害,对1~5年幼龄果园结果前期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停止间作棉花。三是香梨从采收到贮藏,时间短、资金用量大,应为收购贮藏企业流动资金的贷款提供方便。四是对绿色果品基地、有机果品基地建设、出口注册果园给予补贴,促进果品上档升级。五是探索启动林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利用政策性保险制度优势,降低香梨生产中大风、冻害、高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3.2优化产业布局,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做大做强香梨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基础。根据库尔勒香梨不同区域多年栽培的表现情况,香梨产业以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适生区为重点,以国家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为依托,按照巴州林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力争使总面积达到6.7万hm2,无公害面积达到90%,其中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占20%以上,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10%,出口注册果园认证面积达到20%,总产量达到60万t,扩大产业规模。
3.3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贡献水平
一是要完善科技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州、县、乡、村四级科技服务机构,巴州林业局成立林果管理科,市县林业局成立林果科技推广中心,乡级成立科技推广站,村村都有农民技术人员,户户都有技术能手。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重点要增加在科技项目组装配套、科技培训与科技推广、科技人员奖励等方面的投入,真正把科技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科技协作与联合攻关。以市场化利益机制为纽带,政府部门积极搭建平台,支持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之间的联合攻关,形成合力,力求在香梨产业中带有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技术方面形成重大突破。四是对香梨生产瓶颈问题持续不断开展研究。在新品种选育和香梨石细胞多、果心大、宿萼果、畸形・果问题及在配方施肥、有机生产、生态果园建设、果品贮藏保鲜等主要难题上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力争形成有效的、成熟的技术成果。
3.4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果品质量
一是加强基地认证工作。以优质、安全、营养栽培为理念,推广生态安全健康果园栽培技术,加大绿色果品、有机果品基地建设认证工作力度。二是大力推广香梨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目前香梨生产管理水平,邀请有关香梨栽培、植保等方面专家举办培训班,搞好对技术人员和果农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香梨产业经营管理水平。
3.5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
一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引进培育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指导思想,积极发展以果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增加残次果的处理能力,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对龙头企业扶持的广度和深度,在技改、税收、贷款、用地、用电等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与扶持政策;给予龙头企业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加快发展速度。二是搞好果品产后处理。加快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包装现代生产线建设,重点搞好果品分级、小包装、精包装,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提高果品商品化水平。三是加快现代物流建设。以搭建物流快速通道为目标,依托现有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加强果品的贮藏设施、流通加工、理货操作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的交易功能基础上向物流配送、加工包装、综合服务等多项功能转型,实现市场功能的延展和扩大。同时,大力推动交易方式的创新,引入电子商务等新型现代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四是建好产地市场。鼓励和支持四大林果产业带建设和改造一批特色林果专业批发市场,使其成为果品流通主渠道。对于果品批发市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用地、用水和用电等方面要给予优惠。五是建立安全监测机制。成立果品安全监测机构,逐步建立健全果品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索证索票、溯源和不合格产品退市制度;着眼于果品全过程可追溯,加强果品包装识别制度建设。
3.6完善社会化服务,提高组织化水平
一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农场、大户牵头,组建一批香梨产业协会和专业营销组织,吸引更多农民进入组织,搞好行业服务和行业自律。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进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采摘、统一分类、统一收购、统一包装标识、统一检验检测及分户经营管理的“六统一分”模式。二是鼓励企业、农户和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要在合同契约明确规范生产、加工、销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果品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通过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方式与果农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三是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加快果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既能为果农提供果品交易服务又能为呆农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信息平台。
3.7强化风险意识,努力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1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现状
根据休闲农业的结构、功能、投资主体和空间分布,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开发模式、经营模式和空间分布模式。
1.1开发模式
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类型多样,通过笔者调研,可根据休闲农业的结构、功能来分,主要分为三类:
1.1.1农业观赏型开发模式
(1)自然景观观赏型。这类开发模式是以当地的原生态的农业自然资源为主要开发内容,属于观赏型休闲农业,经营主题以农业景观和当地特产为主。郑州市北临黄河,有丰富的沙滩和较好的湿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休闲农业旅游景区,如雁鸣湖生态风景区、黄河生态游览区等,这些景区由于具有自然、原生态的景观,得到了市民的青睐。
(2)畜牧养殖观赏型。具有观光性的养殖场、牧场、森林动物园以及有关畜牧养殖场所等给游人提供观光、娱乐及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乐趣。此种观光类型开发较好的有位于郑州市南郊管城区的南曹金鹭鸵鸟观赏园,还有位于郑州市南郊的新郑野生动物散养园等。
(3)现代农业观赏型。这一类型主要是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和农业的最新成果。如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金水区庙李镇的蔬菜科技示范园、河南绿色中原食品公司等。
1.1.2参与体验型开发模式
(1)农园采摘型。主要是开放成熟期的瓜果园、菜园等,供游客入园观赏、摘果品尝和购买,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乐的果农生活和享受田园风光等。这一类型开发比较成功的有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的樱桃和葡萄采摘园,以及新郑大枣观光园等。
(2)渔场垂钓型。利用水库、池塘、河流等水体进行观光、垂钓、驾船和水上娱乐活动,游人除享受观光休闲外,还可以学习有关渔业养殖及捕捞技术,并品尝水鲜。郑州市可供观光休闲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市区内就建有尖岗、常庄、金海、龙岗等水库,还有西流湖,其不但是郑州市的城市供水源地,而且还可以供人们休闲垂钓。
1.1.3综合型开发模式
主要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为主,兼顾餐饮、休闲度假、农业观赏体验、休闲娱乐、企业培训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园区。园区内规划比较合理,分区明确,有农业观光体验区、儿童游乐区、现代化餐饮区、烧烤区等,受到郑州市民的青睐。这一类型主要有:丰乐园农庄、富景生态游乐世界、黄河生态游览区、雁鸣湖生态风景区等。目前这些园区已成为郑州近郊的旅游热点,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园内的游客平均每天可达2万人,门票收入近百万元。由于园内服务设施相对齐全、环境优美,现已成为企业培训、生意洽谈的理想场所。这种类型一般由企业投资,发展比较平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此类园区多为旅游景点式开发,往往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不大,有的甚至还会侵害农民的利益。此外,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园区人工化严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1.2经营模式
郑州市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经营模式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模仿性,从投资经营主体来看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见表1):一是以分散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如在城市近郊的旅游点及鱼塘附近,由农户组织兴建以农家风情和吃乡村饭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园,富有特色和灵活的吃住形式,深受都市人的欢迎,如金水区黄河渔场休闲垂钓园。农家乐园在满足城市各种层次消费者休闲、娱乐的同时,让很多农民能以离土不离乡的便捷方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城乡互动,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以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一些企业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投资、自主开发、自主经营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项目。如丰乐园农庄、富景生态游乐世界、金鹭鸵鸟游乐园等。三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主要是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在原国有资源(如林场、湿地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如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
1.3空间发展模式
从郑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地域布局来看,主要分布在以中原区、管城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上街区6区为主的郑州市近郊,均属于依托大城市来开发的近郊型模式,距市中心大多只有30-40min的车程距离,不少园区已有公交线路直达,交通条件较为方便。郑州市的休闲农业分布极具地域特点(见图1),可表现为“两圈、一带”:以郑州市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金水区、上街区为主的近郊休闲农业圈;以中牟、新郑、巩义、荥阳、登封、新密6县市为主的中远休闲农业圈;以黄河为依托的休闲农业带。由于郑州紧临黄河,形成了特有的黄河滩地、湿地,是休闲农业观光的好地方,因此许多休闲农业园区都建于此,形成了特有的空间分布模式。
2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知,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初步成型,但由于尚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模式的选择还需进一步探究。参照国内外的经验,结合目前郑州市休闲农业所处发展阶段及郑州市各区、县市的现状,今后一段时间郑州市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模式的选择思路如下:
2.1以观赏性、体验性休闲农业开发为重点
目前郑州市休闲农业开发模式比较单一,制约了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保持优势项目的条件下,应开发更多的项目类型:
(1)农业科普教育型。目前,郑州市休闲农业园区不少,但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型园区却不多,因此,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发展。农业科普教育型园区应兼顾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的功能,在建设上注重知识性、科技性、趣味性的挖掘。
(2)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型。这种类型一般是依托生产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兴建起来的,本身隐含着较高的观光游览价值。游客不仅可以体验优美的田园风光,还可以购买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同时,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是对农业企业的宣传、产品的推广,二者相得益彰。这类园区在郑州市发展得比较成功,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发展应注意以农业生产为主,以旅游活动促进农业生产,同时要增加农业生产过程的观赏性。
(3)特色农业基地型。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目的,依据地域特色、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围绕市场需求,集中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而形成的适当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基本点就是要满足游客求“特”、求“奇”的心理需求。这类休闲农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因此,该模式应得到大力开发,更加注重突出特色,延长产业链,增加游客的安全度。
(4)农家游型。最经典的农家游是城市人到农村去与农民“三同”——同吃农家饭、同住农民屋、同干农家活,是由农民提供或出租耕地,让市民参与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参与家庭养殖的农业休闲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享受由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农作乐趣,在此过程中农民得到一定的收入。农家游现已成为许多城市人双休日消除身心疲劳、远离都市喧嚣的一个常设旅游项目。目前郑州市农家游型模式开发的深度不够,游客的重游率较低,今后应注重保持淳朴特色,维护农家原本的“绿色生活”,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2.2适当发展综合型休闲农业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人的需求层次会随着环境的改善而不断提高。休闲农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需求变化,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休闲农业品质的需求层次也会不断提高。因此,郑州市休闲农业应立足于社会经济环境,在满足中低收入消费者需求的同时,适当发展高级综合休闲农业,以适应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
目前,郑州是休闲农业的开发呈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传统农业休闲项目开发不足,另一方面,已有的项目偏向于城市游乐公园,偏离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郑州市不宜开发较多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否则,会造成客源不足,效益低下。
2.3经营模式的选择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投资经营主体不同,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可分为三种:以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而其中以政府为主导的经营模式由于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能作为长期的发展模式来考虑。因此,鉴于郑州是休闲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并考虑综合条件,笔者认为今后郑州市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选择如下:
首先,在政府引导下,发展以分散农户为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即可以在不破坏农业环境的前提条件下,由政府引导,在有条件的农户自有农业资源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开发。这样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符合休闲农业的开发原则。但在我国,分散经营的模式使农户没有能力进行休闲农业的开发,在此情况下,可以按照农业产业化这种组织制度的创新,来增强分散农户的投资开发。如可以引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这样不仅避免了农户交易的市场风险,还降低了农户交易频率,减少信息成本和农户经营的交易风险损失。从而使以分散农户为主体的投资经营模式,最终向以“农民经济组织+农户”为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转变,农民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真正主体。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酒店集团”)长期以来都是国内酒店业的领头羊,2016年7月公布的“中国饭店集团60强”锦江酒店集团蝉联榜首。近五年来,集团以国际化带动国资国企改革,从“走出去”升级为全球化企业,接连并购美国州际集团、法国卢浮集团、美国Keystone公司和维也纳酒店集团等多家海内外优质资源,成为业界公认的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典范。
一、锦江酒店集团海外扩张的背景与现状
(一)背景
锦江酒店集团是本土酒店“走出去”的先行者,美国酒店权威杂志《HOTELS》公布2015年度“全球酒店集团300强”的排名,锦江酒店集团位列第5(亚洲排名最高的酒店集团)。旗下酒店品牌众多:J.Hotel、锦江(JinJiang)、锦江都城(Metropolo)、锦江之星(JinJiangInn)等系列,还包括法国卢浮酒店集团旗下7大系列品牌、铂涛集团旗下的7天、IU、π等系列品牌以及维也纳集团旗下的维也纳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或管理的酒店超过6,000家,客房总数超65万间,分布于全球60多个国家,覆盖高、中、低端全系列品牌酒店。2016年9月上海酒店业高峰论坛上,锦江酒店集团CEO俞敏亮提出三年内酒店数量突破1万家,进入全球前三的目标。实践证明,锦江围绕“全球布局,跨国经营”战略,实施并购、加快发展是完全正确的。
锦江酒店集团进行海外扩张首先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局面,当前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高度相连,去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180亿美元,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井喷式增长,2016年1-6月我国出境游客59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出境游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蓝海”国内酒店企业觊觎已久;三是国内酒店业市场竞争激烈,国际酒店品牌纷纷抢驻,一二线城市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则不景气;四是全球酒店市场价值被低估,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全球物价水平增速下行,导致国外许多优质酒店物业或品牌低价抛售,为中国酒店企业海外“抄底”铺平道路。
(二)现状
锦江酒店集团是国内酒店企业中最早涉足跨国经营的,从2010年的收购美国州际公司(美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酒店管理公司,不是IHG洲际酒店集团)开始至2016年增持法国雅高酒店集团(欧洲最大的酒店集团)15%股权为止,锦江酒店集团共进行了9次海外扩张,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一跃成为全球前5的跨国酒店集团。这9次海外扩张,基本上可划分为三种方式,即松散合作联盟、授权特许经营和收购股权或公司。
1.松散合作联盟。2011年11月,锦江之星与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在上海举行品牌联盟签约仪式,卢浮酒店集团是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根据联盟计划,锦江之星的LOGO将在卢浮酒店旗下的巴黎、尼斯、里昂、马赛、普罗旺斯、波尔多等6大城市15家酒店同时亮相;2015年5月上海锦江都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锦江酒店集团子公司,下称锦江都城公司)与荷兰Postillion酒店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互相贴牌、共享预定网络等方式,形成品牌联盟。
2.授权特许经营。2011年9月,锦江之星与菲律宾上好佳(国际)正式签约。按照协议,上好佳(国际)通过品牌授权经营方式,锦江之星在菲律宾的酒店业务,独立发展直营店或加盟店。双方合作期限为15年,此期间上好佳(际)在菲律宾将至少开出30家锦江之星连锁店;2014年1月锦江都城公司与印度尼西亚金峰集团签约,在印尼境内用15年的时间发展不少于100家锦江之星酒店,其中自营店与加盟店按照至少2:8的比例开设;2014年11月锦江之星境外首家特许经营店在韩国首尔明洞开业,该店是由锦江之星韩国特许经营商SANG WON HOUSING CO.LTD公司按照锦江之星海外标准投资建造的。
3.收购股权或公司。2010年3月,锦江酒店集团以3.0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州际集团的收购,成为中国酒店业海外并购第一案。美国州际集团拥有或经营分布于美国、印度、俄罗斯、英国和墨西哥等地的315家酒店,该公司拥有成熟的第三方管理经验,锦江酒店集团计划派100名酒店专业管理人才,前往美国州际公司学习酒店第三方管理模式,以填补国内市场第三方管理酒店的空白。2015年3月,锦江酒店集团结束与法国卢浮酒店集团3年的“恋爱期”,以13亿欧元约合91亿人民币的价格,正式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麾下的郁金香系列等7大品牌,在分布于40多个国家的1100余家酒店都植入“中国元素”。2016年2月,锦江酒店集团又斥资85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Keystone公司81%的股权。该公司2013年与铂涛酒店集团合并,旗下拥有铂涛菲诺、枫酒店、7天酒店、IU酒店等多个品牌,此次并购铂涛集团全球范围内的近3000家酒店,都将刻上锦江的“烙印”,也使锦江一下跃居到全球排名前5的酒店集团。2016年6月,锦江酒店集团增持法国雅高酒店集团股份至15%,成为该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计划于今年内将该比例提高至29%,从而超过希尔顿酒店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酒店集团。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锦江酒店集团海外扩张的战略,先是以轻资产投入的松散品牌联盟或授权特许经营进行的,这主要是为了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的影响,等待时机成熟,则以重资产形式收购股权或公司,与法国卢浮酒店的联姻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理念。
二、锦江酒店集团海外扩张的成功经验
(一)时机选择恰到好处
锦江酒店集团开展“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5年,正是我国出境旅游蓬勃发展时期。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和支出分别为5739万人次和549亿美元,2015年则猛增到1.2亿人次和1030亿美元。由于中外在住宿、食、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国人迫切需要在旅游目的地国家也能够享受到符合中国人习惯的食宿服务,锦江酒店集团与法国卢浮酒店的合作联盟便是如此。2010年债务危机蔓延至整个欧洲,导致欧洲本地游客急剧减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客源却仍旧有两位数的增长率,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入住,法国卢浮集团才向锦江抛去了“橄榄枝”。另一个时机则是近年来国际酒店业市场萎靡不振,2007年美国州际酒店集团进行大规模扩张,接连收购6家酒店并参股经营51家酒店,随后次贷危机爆发,整个资金链断裂,2008年年报显示该集团净亏损额高达1800万美元;到了2009年集团股价跌破3美元,与危机爆发前相比缩水近80%,正当美国州际集团愁眉不展时,锦江酒店集团2010年3月18日以3.07亿美元的低廉价格收购了这一美国最大的第三方管理公司,而仅在2011年上半年,州际集团就为锦江带来了13.82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占比营收总额的23%,此次收购堪称中国酒店业海外并购的完美开端。
(二)注重品牌战略
大型国际饭店集团都会使用多元化的品牌战略、以适应全球不同地区的需要,锦江酒店集团也不例外,旗下拥有高端奢华型品牌:J.Hotel、锦江(Jin Jiang)、铂涛菲诺(Portofino)以及金郁金香(Golden Tulip)系列等;中端商务型品牌:锦江都城(Metropolo)、品乐优选(Lohap)等;经济型品牌:锦江之星(Jin Jiang Inn)、7天(7 Days)等。锦江酒店集团正是依托多元化品牌体系向全球扩张的,如在欧美市场,以中高端品牌输出为主,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以经济型品牌输出为主;另外,锦江酒店集团以品牌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海外扩张也走在我国酒店企业的前列,品牌输出不仅能规避境外投资风险,还能有效提高资金周转率和回报率。2011年菲律宾上好佳(国际)取得锦江之星在菲的特许经营权,并向锦江酒店集团缴纳品牌使用费、管理费、软件费、新开店费用,并提供经营分成。在中国市场,一家经济型酒店的投资回报期约3年,投资额约700―1000万元人民币,而菲律宾市场单店投资额与中国市场基本持平,但由于房价高于中国市场,所以对于锦江酒店集团来说用少量的投入得到了更加快速高效的回报。
(三)“轻资产化”为主的经营策略
锦江酒店集团近年来响应国资国企改革号召,走“轻资产化”道路,逐步减少持有酒店物业,向专业化酒店管理公司转型。集团频繁出售银河宾馆、虹桥宾馆、上海宾馆、静安宾馆等国内“老字号”酒店资产,将现金流更多的投向软实力建设,如建立OTA(在线旅游社)、完善品牌体系、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因此,其海外并购也多是以少量资金投入的“轻资产化”模式开展的,不论是合作联盟还是特许经营,锦江酒店集团的出资比例都是非常小的,就算是收购股权或公司,也基本是以酒店品牌和管理权为主而非酒店物业,此项经营策略,为锦江酒店集团未来的海外并购指明了方向。
(四)坚持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年来锦江酒店集团海外扩张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新的服务思维或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以此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锦江了解到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客人对床上用品的舒适度要求很高,因此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My Bed”计划,旗下酒店为客人提供“软、中、硬”三种床垫选择,并搭配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类型的枕头及床上用品,以使客人的舒适感最大化。时下风头正劲的VR(虚拟现实)技术各行各业都在试图将为己用,锦江酒店集团也拟在其官方手机预订APP中,推出一个360度VR全景视频,让全球用户都能用最直观的视角去了解即将入住的酒店,给客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另外,旗下欧洲地区的金郁金香品牌,即将对忠诚会员用户推出智能入住服务,宾客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代替房卡,办理酒店登记和入住,具体操作为:通过其移动客户端App 提前预定房间,在入住前 24 小时可查看房间号,“下载”电子客房钥匙,抵达酒店后,打开应用程序,直接走向房间门锁,等待绿色灯光与振动蜂鸣即可进入房间,期间不需要与任何人进行接触,这样一来,宾客不必特意到酒店前台办理入住,避免了排队等候。正是由于不断地学习和服务创新,锦江酒店集团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赢得海外市场扩张的契机。
(五)标准化的网络预订系统
酒店预订系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本土酒店的短板,大多使用国内软件供应商开发的适应国内市场的中文预订系统,给本土酒店品牌“走出去”带来障碍。锦江酒店集团早在2005年就与美国德尔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了锦江德尔互动有限公司,并且引进了国际通用标准的GenaRes订房系统,以此来研发锦江酒店集团的中央预订系统(CRS)。通过一年的尝试和运行,CRS预订系统成功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化预订系统的对接,为锦江酒店集团走出国门扫清了障碍,也为发展全球范围的会员奠定基础。
(六)国际化人才储备充足
锦江酒店集团海外扩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坚持国际化人才战略。早在十几年前,锦江就开始从世界各地招揽具备国际化酒店集团工作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分布于集团的品牌运营、市场营销、采供集成等一系列核心岗位,打造了一支能够应对全球化竞争的专业国际管理团队;同时,锦江酒店集团还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2004与瑞士里诺士酒店管理学院(全球排名前三的酒店学院)合作,开办了该学院第三家校区――上海锦江国际里诺士酒店管理学院。该学院全英语或双语授课,遵从瑞士酒店协会专业教育理念,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学员需到瑞士学习两年,合格之后才能毕业;另外,锦江酒店集团还创办了锦江之星旅馆管理学院,志在培养专业的经济型酒店管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上述两所学校每年都能为锦江酒店集团提供百余名具有国际视野的酒店业复合型人才。
三、锦江酒店集团海外扩张的启示
(一)利用中介机构,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近年来,中国酒店企业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攀升,2015年已达到29.92亿美元,约占海外地产投资总额的14%。看似前景广阔,可是由于不熟悉当地法律、文化、政策规定,屡屡有国内酒店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案例。如2014年,万达酒店集团以2.65亿欧元,在西班牙马德里广场收购了西班牙大厦项目。原计划将该大厦拆除改建为酒店和购物中心,但当地政府认为这是历史地标建筑不允许拆除,导致计划搁浅,直接影响万达酒店集团2015年全年业绩,亏损2.62亿元人民币。而锦江酒店集团的海外扩张则较为理性,大都选择了当地的公司作为中介进行并购或特许经营,如2011年收购美国州际集团是与美国德尔集团联手实施的,进驻东南亚市场,则是分别通过菲律宾的上好佳(国际)和印尼的金峰集团,韩国特许经营店也是由当地SANG WON HOUSING CO.LTD公司出资建造的。由此可见,选好中介结构进行海外扩张,能够极大的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二)目标区域市场首选东南亚
锦江酒店集团9次海外扩张,涉及东南亚地区就有2次,分别是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为什么一个版图不大且经济欠发达地区会受到锦江酒店集团如此重视,原由有三:第一,东南亚是中国游客境外旅游最集中的目的地区域,2015年中国游客10大出境旅游目的地中东南亚占到5席(分别是普吉岛、曼谷、新加坡、清迈、巴厘岛),中国酒店品牌在此区域扩张无疑将受到国内游客追捧;第二,东南亚有大量华人,饮食起居及文化风俗习惯与中国大陆相近,国内酒店品牌扩张的壁垒相比于欧美或其他地区要少许多;第三,东南亚地区除了新加坡等个别国家之外,其余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中国落后,有利于凸显我国同级别酒店资源与产品的优势。
(三)软硬件设施彰显“中国元素”
中国本土酒店品牌海外扩张的主要动因,就是国内游客在境外Α爸惺椒务”的迫切需求。多数国人出境旅游,尤其是去欧美国家,头一两天还能忍受面包、牛排、沙拉和冰水,可时间一长就只能靠国内带来的咸菜辣酱度日,让人无不感叹“在家千日好,在外一日难”。锦江酒店集团布局欧洲对“中国元素”十分看重,在法国巴黎街头的一家锦江之星(原属卢浮集团旗下品牌Campanile经济型酒店),早餐就包含中式包子、馒头和白粥等,而且酒店服务手册也有中文解说,客房内也能收看到CCTV中文频道,并且要求外籍服务人员必须学会简单的中文问候语等等,“中国元素”的渗入使得这家店的入住率从之前的65%提升至85%,为我国酒店企业在海外布局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四)经济型品牌先行
1996年开业的锦江之星,是我国内陆地区第一家经济型酒店,该品牌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旗下经济型酒店已达到1000余家的规模,拥有一套成熟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理念。锦江酒店集团以经济型品牌作为海外扩张的先行者,是出于以下三点考虑的:一是经济型酒店建造成本低,投资回报周期短,同高星级酒店动辄上亿的建造成本和十年左右的回报期相比,经济型酒店无疑是境外投资的首选;二是经济型酒店境外扩张多数走的是特许经营模式,既能扩大品牌海外影响力,又可减小投资风险和资金占比,不论是在韩国还是菲律宾或印尼,锦江之星特许经营模式都收到了认可和回报;三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在欠发达地区具有竞争优势,在印度尼西亚,除了香格里拉、希尔顿、凯悦这类高星级的酒店,其余的就只有简陋至极的廉价酒店或民宿,当地廉价酒店房价基本在31万至45万印尼卢比之间(约合157―227元人民币),而锦江之星房价也在此价格区间之内,但其时尚精致而又宽敞的客房是廉价酒店无法比拟的,所以锦江之星在当地的入住率长期维持在85―90%左右。
参考文献:
[1]王雅菡.“锦江系”酒店海外新伙伴[N].新金融观察,2014-11-24(31).
[2]郭欣欣等.出境旅游爆发式增长,酒店巨头海外“截客”忙[N].重庆商报,2015-7-7(13).
[3]刘妍.中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的现状与策略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5(3).
[4]徐虹等.国内经济型酒店服务创新比较研究[J].旅游科学,2013.27(1).
事实上,在网上搜索“进口食品”,关于“假冒伪劣”的指责就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吐槽,这是“康帅傅”要做进口食品的节奏。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3500多批次,约2.4万吨。然 而,市面上能买到的“进口食品”远不止这些,随便登录一个电商网站,就能搜索出多达十万种以上的“进口食品”,每种乘以库存量,其数量远远超过从海关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食品。
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进口食品”是否名副其实? 它们到底通过怎样的渠道流向了消费者手中?
暧昧的商
“来吧,不串味。”刘宇给记者递过来一个巧克力球,一边说着,一边往自己的嘴里也塞了一个。
刘宇的手头,有数十种包装各异的巧克力,据他介绍,生产方还能提供相关的“QS生产许可证”。根据许可证上的文字,包括生产地、制造商,以及保质期和条形码等信息一应俱全。
刘宇所说的巧克力,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而它们的生产地之一则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生产这些巧克力的食品企业既有藏身于郊区乡间、用横幅遮挡厂名的小厂家,也有设置在工业开发区的现代化厂房。
这些厂家并非来者不拒,如果有陌生人到来,厂家经常会问,你是怎么找到我们的?
如果“话不投机”,厂家应付陌生人最好的推辞往往成了,“我们的产品主要用于外贸,不做电商的路子”。
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商王松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据他描述,这些厂家的销售渠道基本由商掌控,但厂家只认可熟悉的商作为生意伙伴。
显然,刘宇和王松都是厂家认可和熟悉的商,而网络则是他们售卖“进口食品”的主要渠道。
刘宇和王松的客户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婚庆市场,特别是江浙一带。凡是订婚和结婚,都要给亲朋好友送一盒喜糖,而那些包装上全是外文的“进口巧克力”就显得特别有档次。
彭方从事婚庆行业已近5年,他说,是不是真的“费列罗”完全视客户的需求而定。若要分辨真假,可以从进货的“价格”上看出来,这在行业里并不算秘密,“比方说预购的5粒装只要20多元,而正宗的‘费列罗’肯定没有这么便宜。”
王松说,这些“进口巧克力”除了由商在网上销售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食品批发市场“集中批发”给买家。
批发市场的秘密
福建省晋江市,就是这些山寨进口食品集中流向的地区之一。
晋江(社店)食品批发市场集中了50多家食品批发商,市场中不仅可以发现“费列罗”巧克力的身影,也能找得到薯片、咖啡、肉条等各种款式和包装的进口食品。
这些“进口商品”往往“价廉物美”。根据该市场的行情价,一盒20粒装的所谓“费列罗“批发价格为60元人民币左右,而“hellokitty”牛奶棒棒糖,其百粒装批发价也不过50元出头。
但顾客想要成功购买这些“进口食品”,一般要先面对商家的两个问题:你想在哪里卖?你是来干什么的?
第一个问题的实质在于,商家希望卖到福建省以外的地方,并且青睐于来自网络的客户;第二个问题的原因,则是商家试图规避自身的法律风险,因为之前曾多次发生正品的食品生产企业派遣法务人员“卧底”并在市场取证。
但在顾客表达出想要购买的想法时,更多的商家愿意让你相信,店内商品陈列柜上的“进口食品”来自于“原产地”。
该市场一家名为“壹加壹”的商铺中不仅陈列了多种款式各异的进口食品,其中还出现了我国对核辐射管控地区的食品。
根据外包装上的图文字样,这些重量为50克的薯片生产地为日本茨城县,而制造商则位于东京新宿。外包装上的制造商、名称和原料均为全日文标注,就连“保质期”也采用日文的通常用法,即“赏味期限”来描述。
商家坚称,该薯片完全采用了日本的 原料,而且“全进口”。不仅如此,商品柜台上还陈列了原产于“韩国”的乐天扁桃仁巧克力豆。与前者不同的是,“乐天巧克力豆”被贴上了“中文标签”。
该商家表示,如果进货量达到一定规模,又用作网络销售,可以在薯片的外包装上贴上类似的中文标签。
事实上,市场上四处可见缺少中文标签的“进口商品”。即便如此,商家也能在零售的过程中,现场提供在外包装上贴“中文标签”的服务。
一包标注为“产地泰国”的“黄油饼干”也因此拥有了进口食品的“中文注释”。而在商家内部甚至发明了一套基于言辞的“解释体系”,用来应付各种检查。
比方,“样品”一词就会频频出现在商家的口中。
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显示为“饼干”的进口食品包装盒为什么是空的;至于散装的“进口糖果”,之所以既没有袋包装,也无中文标签,那是因为仅仅用来给顾客品尝的。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口食品必须贴上中文标识,并注明原产国或地区名称以及依法登记注册的商、进口商或经销商信息。如果没有按照规定贴上中文标识,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假冒伪劣食品,另一种是走私或者个人私自带进来的。
化装术与造假产业链
事实上,除合法渠道外,通过走私和个人私自带进内地的进口食品数量毕竟有限,因此很多打着“进口食品”旗号的实际上是山寨和高仿的。
“贴标”是高仿“进口食品”最常见的“化装术”。
王松透露,要想完成“普通巧克力”到“费列罗”的变身,可以更换“普通巧克力”的外包装,以及商品标签等。
如果是真品的费列罗巧克力,每一粒都是用金色纸质包装,并且包装上还印有“FERREROROCHER”商标的椭圆形金边标签。但对于这些要求,王松表示其“化装术”不仅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加之口感接近,“可以当作真品来用”。
除了“贴标”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厂家出货时,在外包装上不贴任何商标和LOGO,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贴标,“想贴哪种牌子都可以”。
按照其他几名商的说法,他们经营的巧克力产品,在生产地,包装盒、外观标志物已经形成了“生产链”,因此不用担心到手的不是完整的货物。
王松称,还有一个“自助生产”的办法。那就是可以向厂家批发散装的、有包装纸的巧克力球,购买后可以自行组装,至于盒子、商标之类的“原料”,则完全可以在网上找到卖家。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一款知名巧克力的组装。
一名在批发市场中经营进口食品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家有能力实现多样的生产渠道。比如,进口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其实在当地都能生产,其包装模板在设计上并不困难,只要提供真货,基本上可以由生产厂家直接依葫芦画瓢,生产链较为完整。不论是在福建晋江,还是广东江门,均能找到这样的“产业链”。而与正规渠道的同类型进口商品相比,假冒进口食品的利润至少在一倍以上。
至于发票和财务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直接从厂家拿货,一般不开具发票,因为货品在物流过程中一旦被查扣,厂家就能规避相应的责任。“在这些高仿进口食品进入网络销售渠道后,你或许可以明白,为什么商家要询问陌生顾客所谓的‘销售区域’。”该“业内人士”说,完全是为了规避被查获的风险。
2008年4月,日本两大著名百货公司三越百货和伊势丹百货正式合并,进而成为日本第一大百货集团。合并前的伊势丹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零售集团,主要以百货业作为业务中心,尤其以高质量时装见长,已经成为日本时尚圈的风向标。伊势丹曾经成功运作的“绅士馆”,打破了日本百货业男性服装销售状况不佳的传统。除了核心的百货业,伊势丹旗下另有消费金融、金融、零售等四个事业部门。另外,伊势丹还具有超过二十年的海外扩展经验,在全世界已有多家百货公司,在日本关东、中国和东南亚等地设有分店。而三越百货则是日本最古老的百货公司之一,迄今已拥有超过330 年历史,1914 年三越就开出日本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家百货店――三越百货日本桥店。三越百货是第一家引入欧美百货店模式,并定下日本百货店经营风格的百货公司,定位高档豪华,主要面向中产阶级,为目标消费者提供化妆品、服装、首饰、箱包等商品,并提供优雅高档的购物环境、高品质贴心服务。
三越伊势丹的合并只是当时日本百货并购狂潮的案例之一,为了应对百货行业多年低迷的行业窘境,很多百货公司都采取了合并的策略。日本曾经是现代百货业的引领者,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造就了日本百货的昔日辉煌。从某种程度上看,日本堪称是中国百货业的“导师”。但是进入上个世纪90 年代,日本百货业一直处于低迷阶段,1992到2010 年,其中17 年都是连续的负增长。除了经济低迷、电商冲击和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百货店的经营模式也暴露出很高的内在结构性风险。日本百货店几乎每天都在打折,不打折就不会有顾客上门,但打折后必然影响到百货店的利润。与高昂的租金相比,利润和顾客的减少,无疑使很多百货店难以为继。
2009年11月,合并后居于百货业首位的三越伊势丹集团发表了2010年到2012年三年规划,在这份公开的声明中,三越伊势丹分析百货店的症结有以下四条:首先,顾客消费价值观大变革,网络文化环境下多样化的需求让百货店营销习惯行为落伍了,百货店不敢再说自己是时尚领军者;第二,品牌组合能力越来越弱,无法自主创造商品的时尚性与新需求,急需改进商品和品牌上游渠道政策;第三,其它邻近业态强力发展,百货店的存在价值明显下降,已经不再是巅峰时代的旗帜角色了。第四,百货店的市场,从主动选择细分市场到被迫缩小市场份额,高成本运行机制下已经难以实施中长期成长战略。尽管这些问题都已经是业界的共识,但是三越伊势丹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能够以战略报告形式发表这些行业的问题,还是显示了公司非凡的勇气与决心。
当时,三越伊势丹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一要强化顾客接触点的服务质量,掌握卖场主导权。改革百货店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在商品和品牌组合渠道方面的改革,在2012年形成新的企业品牌运营模式;第二要整合下属分支机构,压缩规模,减少成本,提高收益;第三要培育事业成长点,包括扩大亚洲事业,摆脱低迷市场区域,特别是准备在中国大陆成立股份公司;扩大会员卡规模,与旅行和金融行业合作,争取达到300万人;强化商业情报系统,跟踪分析当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特点。四年过去了,这些对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企业在本土市场的低迷状态,而海外市场成为三越伊势丹扭转困局的希望所在。
寄望在中国突围
面对多灾多难的日本本土市场,百货业选择在海外市场突围。实际上,伊势丹百货从1993年开始进驻中国,而其在中国市场十多年一路沉浮,开拓市场严格谨慎,执着于自己的品味,也专注于“顾客第一”。合并后的三越伊势丹依然对中国市场的充满信心,但是发展至今,其门店数量却一直未能突破5家,这样的速度与其他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相比,确实显得有些缓慢。
此前,日本百货企业在中国开店,虽然落户的城市不同,但基本以合资形式为主。这与中国国内政策有极大关系,但也不排除日本企业降低风险、整合资源的因素。实际上,即便是市场已经足够开放的今天,日本零售企业仍然希望能找到本土的合作者。2010年,三越伊势丹集团与天津本地企业谈判合营开店,结果双方条件不一致,以谈判失败收场。几番权衡之下,三越伊势丹集团才决定,通过当地子公司独立开设店铺。
伊势丹在中国选址开店主要看重当地的地段价值、升值潜力、租售成本和消费人群等几大因素,一般会选择购买和租赁的方式来取得物业;采用新宿本店或其他成熟门店培养的日本籍干部出任分店的管理人员,底层人员从当地招聘,招商品牌来自伊势丹原有门店;主要以欧美品牌为主,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优秀品牌近年也是选择对象;管理体系全部出自日本公司。
随着沈阳店的关闭,在退出沈阳市场后,伊势丹在华项目仅限于上海、天津及成都三座城市。伊势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寒河江功一曾经向媒体透露,三越伊势丹计划在2014年前增开5家新店,将中国店铺数量增至10家,使销售网络扩大一倍。与本土市场不断萎缩的销售额相比,2009年上半年伊势丹在中国实现了两位数的销售增长,成为伊势丹对中国市场锲而不舍的主要动力。尽管遭遇了中日政治的寒冰以及中国民众“抵制日货”的艰难困境,伊势丹仍然在中国加大了投资力度。
败走沈阳
对于沈阳分店黯然退场的原因,伊势丹的公司公告做出了这样的描述:自2008年3月份开业以来,公司的200多名员工都非常努力,但一直没达成目标的预算,截至目前始终是赤字经营。为了扭转亏损的局面,伊势丹百货曾进行过很多尝试,但效果并不太理想。
公开资料显示,沈阳伊势丹百货商场位于太原街步行街上,是伊势丹集团在海外的第14家店,目前拥有众多大品牌商品和数万名会员顾客。不过,伊势丹百货在沈阳的分店只存活了5年。分析人士称,伊势丹退出沈阳市场,除去自身的经营因素外,与外部环境也有关系。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沈阳的百货业整体出现闭店风潮,世茂百货五里河、先先百货和华联百货文萃路店先后转型、转租或停业闭店。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沈阳目前包括在建、在售的商业中心,总供应量达到了2000万平方米,沈阳人均商业购物面积近30平方米。
RET睿意德董事兼副总经理梁炜骅认为,从周边环境的硬件与自身经营的软件来看,伊势丹终将走向闭店。“作为沈阳的核心商圈,太原街的改造工程一直在断断续续,门店前面常年环境很差,一部分影响了门店的购物环境。”。
除了当地市场混乱而激烈的竞争之外,导致沈阳伊势丹连续亏损最终撤离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沈阳伊势丹百货的一名行政人员说,自2008年开业以来,伊势丹每年亏损额平均在2000万至3000万元人民币之间。对于主营日本品牌的伊势丹来说,其招商压力本已很大,其门店中大部分的品牌又不能为大部分消费者熟知与认可,其亏损在预料之内。另一方面,其保守的营销思路也是其败走原因之一。沈阳伊势丹的商品很少如竞争对手那般做折扣销售,而是强调在店面管理与会员服务方面入手。“最终价格等因素远比硬件店面环境重要。”梁炜骅表示。“虽然中国的百货业态经营从根本上学习日本的比较多,但日本那套营销方式在中国已经不适用了,不改变只能闭店。”
而2008年底关闭的华亭伊势丹也有着类似原因。此前,华亭店负责人曾经对媒体表示:“日方有他们自己的理念,但这在中国就不一定适用了。”
成都成为新战场
沈阳伊势丹负责人公开表态,公司认为这些经营改善企划难以改变现状实现扭亏为盈。伊势丹撤出在沈的百货业务,是公司一次正常的经营战略调整。实际上,沈阳分店的关闭并不影响三越伊势丹在中国继续战斗的计划。
三越伊势丹集团2013年早些时候的公告宣称,成都二号店项目计划于2014年底开张,店铺将坐落于成都高新区的环球时代中心,伊势丹集团的投资额为数十亿日元左右(超过6000万人民币)。成都二号店的总营业面积为6万3千平方米,其中2万1千平方米为百货店,将招募大约100-150家商户入驻。“位置应该是在高新区的环球时代中心,是一个综合体的项目,投资和规模都将是目前春熙店的数倍。”成都伊势丹的工作人员透露。
伊势丹的成都春熙店是伊势丹集团在中国的第五家店,整个卖场的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是其在海外最大的百货商场。2007年5月开店的成都伊势丹,一直面临着严峻的发展,但成都伊势丹百货董事兼总经理松元公博认为,成都伊势丹一直在比较顺利地发展,“2009年与2010年预算比都非常高,而且超出预想,总部要求的实际业绩已经达成。”2009年,伊势丹销售业绩同比增长30%,2010年为22%,2011年因受下半年经济大环境影响增速变缓,销售业绩同比减少为8%。 2012年,成都伊势丹拥有10万名会员,活跃度达到40%,同时拥有3000名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