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09:30: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利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408
国内刊号:11-4655/TV
邮发代号:2-7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工业及轻工业均得到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相应的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得到不断的发展,防洪等大坝工程的建设技术接近于国际的先进水平。当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虽为我国经济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生活、工作条件,但隐藏在成就背后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略的。如对大气、对水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带来的诸多问题。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地质的影响
在新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技术不够硬,修建水利工程以后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就可能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该地区就有可能出现塌岸和地震等地质灾害。如果水体的压力过大,就会早知地壳应力急剧增加,对于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由于出水量比较大,地壳的应力会更加大,从而可能会出发地震灾害,在水库蓄水以后,水库周围的环境的土地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修建水利工程以后,会造成水库周围的环境浸没化。土壤中的通气状况会下降,空气也会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就随着减少,从而导致土壤营养成分过少,直接影响到了农作物的生长。第二,水库周围的土壤还有可能出现沼泽化。随着水库水位的升高,水库周边的水位也会随着升高,当水库中的水溢出来以后,侵湿周围的土壤,使得土壤中植物的根系衰败。第三,会造成周围土壤出现盐碱化。当水库中的水位上升之后,就会渗透到土壤中,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蒸发的过程中,地表水中的盐分主要集中在土壤上面,就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后影响到天然河流的水温,进而影响到河流的生态环境。首先,从水质上来说,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影响到了水汽界面交互的速度、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使得污染物的沉降作用不断增加,水体中重金属的沉降速度也会随之加快,水质中的重金属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了水质的自净能力。其次,从水温上来说,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水库因其的面积大、水体宽以及水流缓慢的特点,在受到太阳光的辐射以后,水温会逐渐的升高。当水库蓄满水以后,陆地对阳光的反射率大于水库水面对阳光的反射率,使得水库的水温不断的增高,影响河流下流鱼类的产卵,最终影响到渔业的发展。最后,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影响到自然天气。在大型水利工程中,水库的面积是相当大的,会加大水汽的蒸发量,使得该地的原始气候得以改变,产生暴雨等天气,进而诱发各类泥石流灾害。
3.水利工程建设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在水利工程修建好以后,当水库蓄满水以后,就会溢出来,从而浸湿周围的土地,土地变得湿润以后,就会使得蚊虫不断增加,繁衍出各种细菌和病菌,这些病菌通过蚊虫会传染到人,从而造成周围的人出现伤寒、细菌性疾病。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好以后,会减慢水流速度,容易使得钉螺等有害水生物繁衍到水库,造成更多的环境问题。
三、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对水利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和检测,并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和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在完成评估以后,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拟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实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就是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建设的结合。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水利、生态环境以及经济。通过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结合水利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预算评估,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又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起科学合理的方法措施应对。在进行综合的评估以后,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水利工程建设选址问题,避免水利工程因为布局结构不合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2.做好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
要做好树立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首先,在水利工程施工承包的合同里,就要限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污染物,把施工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其次,还要加强对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对施工阶段的大气、噪音以及水质进行检测,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就要及时的制止,对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准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以后再让施工单位继续施工;再次,在施工人员施工的过中,还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建立卫生防疫机构,防止疫病产生和传播。最后,在工程建设中,还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建设好以后,还要对破坏的植被进行修复。
3.实施生态补偿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要做好生态补偿措施,以“谁破坏、谁来修”为原则。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当地的经济、生态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后,单纯的依靠当地力量是很难维持生态发展平衡的。因此,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给生态环境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就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远志,廖鸿志.荷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讨[J].水利水电快报,2011,(16):7-9,18.
[2] 孙西振.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384.
中图分类号:F523 文献标识码:A
1 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而建设的水利事业。它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的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生产减少损失,为农业高产服务。主要是通过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灌溉、排水、除涝等防治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的高产稳产。
2 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山区水利存在的问题,人们的思想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水利的建设。归结起来就是人们的侥幸心理,认为有些事情就是天注定的,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缺少带头人,人们的积极性不高,不知道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山区强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投入的资金不足,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够;后期维护存在问题,由于农民自身收入就不高,难以满足维修所需要的资金,农民不愿意支付费用。
3 干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干旱区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困境是水的存储问题。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把节水潜力作为实现农田灌溉节水的重要方式。选择高效型的作物,提高单位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低耗水、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还有管水领导意识,提高领导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在我国,干旱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的困境就是水利设施建设不健全,有的地方就是无法建设水利设施。
4 南方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南方地区是我国的湿润地区,这几年来旱涝灾害频发,而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区,面对这样的情况,南方目前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主要是:土地分散,不能统一的进行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的建设;灌溉系统,发生涝灾时水的存储和旱灾时水的发放。所以说水利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5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措施
5.1 建立多元化模式,加大资金的投入建设
要构建多元化的模式,国家、各省、市、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财政支持,地方部分支持,积极引诱更多的企业参与水利的建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完善相应的法规和鼓励机制。比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国家负担,对于小的工程农民负担。要多方面集资金,充足的资金是保证。由于政府的资金不足以支持,所以必须多渠道的积累资金。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和政策法规来认真的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努力的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农民利益最大化,激励农民建设。要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格局,以此来保证水利设施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5.2 认真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要进行创新,虽然存在天灾,但是有些也是人为因素,所以要实行问责制,要严格落实政府责任,要保证地方政府的重视力度。要重视和农民的合作,不断强化地方各级领导考察和监督。明确各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地方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部门领导抓具体的事务,积极引导规划的编制工作把任务落实每个农村、每个人。
5.3 以农为本
要始终以农为本,保证农民的利益。听取农民的意见,真实了解人民的心愿,保证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组织力度,给农民最大的优惠,降低农民的风险。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加快高标准高质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措施和主要内容,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基准,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最终目标,是解决山区农业发展和农村发展的非常重要举措。围绕农业不断增产、农民不断增收、农村不断发展建设水利工程。
5.4 加强农民学习和人才的培养
要组织农民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水利服务队伍,充分了解我国的气候,然后再这个大背景下了解我国水利实施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深化农村水利设施改革,农村水利改革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明显。按照适应各地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着力构建制度十分完善、监管有力度、市场比较规范的水利工程建设机制。培养农业水利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他们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
5.5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设施
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注意节约水资源也是必要的,将节水灌溉设施利用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当中,积极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样也在节约水利建设成本。
未来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国家将提出更加有利的政策、制度保障。水利建设的投资将不断增加,未来将把农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相推进。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始终要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切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调动起一切积极的因素,带动起可以带动起来的力量。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李伟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09).
[2] 钟玉秀,陈奇,刘宝勤.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水利发展研究,2008(08).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天然分布状况,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开始主动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除害兴利而修建水利工程,以便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调节,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1、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2.1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
2.1.1 尊重自然的理念
自然河流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形态是河流长期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也是河流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平衡状态。河流地貌与河流形态的外在稳定,保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尽量保持河流地貌和形态的自然状态,2O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及“亲近自然河流”的提法、“多自然河川计划”,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拆除以前在河床上人工铺设的硬质材料,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重塑河流生态环境,使受损的河流生态得以修复。
2.1.2 人类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
水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态要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和动植物的依存关系不言而喻,要维持人类的生存,就要维护好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立与生物共享水资源、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维护生态健康用水量。
2.1.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87年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人类在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之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就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可提供的服务前提下,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包括保护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即水资源的开发不能超过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就是指水资源总量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水质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情况下的水资源开发;有限的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实现最佳分配,使水资源本身、生产结构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互动和协调,最终达到一种大体上的平衡;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2.1.4 依靠自然恢复能力的理念
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自我设计与自我完善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反馈机制,也就是使生态系统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并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此保’汪生态系统功能发生最低程度的变化。生态水利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工程,和传统的水利设计相比,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设计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的动机,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2.2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水循环与生态系统:利用水文学和生态学的原理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分析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变之问的内在规律;确定水环境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模拟水资源与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2)生态水利规划与设计: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最大承载力,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符合生态安全的水利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生态水利规划涉及水资源、环境、生态和水利等多个学科,在规划过程中,强调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实现水资源的持久利用。
(3)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在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经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累积生态学效应的评估和预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工程方案。生态水利强调以预防和保护为目标,采用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流域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经济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它的效益具有双重性既有经济盈利性又有社会公益性,前者是市场行为后者是社会行为,水利关系国家的命脉应该以社会性为主经济性为辅,只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水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才能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水价政策策略
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我国的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中国这种状况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这解决水资源浪费这个问题中水价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应该发挥水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导向作用,以经济的手段建立节水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1供水价值
在水利行业中,供水价值的函数表达式是:W=C+V+m 其中,W是指供水价值,C是指以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是指生活资料消费费用,m是指价值的增值部分也可以称为新创造的价值,这个公式是水利经济的基本公式,是水利在理论上发展的基础。
2.2供水价格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水价格也遵循这个原理,水的价值是水价的基础,围绕水的价值上下波动。从这个原理我们推断水的价格由水的生产成本和水的平均利润组成。水的价格在降水正常的年份,由于人员、投入、管理变化不大,所以成本变化的幅度不大;但在降水颇丰或者颇枯的年份,由于工作的难度加大,所以其成本变化幅度比较大,新的供水价格函数式则变为:P=C+f(cb)+p 在这个公式中P表示供水价格,C表示一个固定成本,也就是在正常年份也必须支付的成本,cb表示一个变动成本也就是随着降水年份的变化成本的变化部分
3.水利经济发展的策略
既然水利经济的社会性大于其经济性,所以在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3.1增加财政对水利经济的投入
政府应对水利引起高度的重视,确定政府对水利支出的合理比例并且政府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工程不能挪用水利资金。只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水利经济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后盾。对于水利行业自身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保障民生的公益性行业,不仅要确保健康、充足的饮用水,还要保证合理的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要做到这两方面没有资金的投入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省市县乡应在财政上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水利经济,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给予其适当的补贴。第二,政府应在支出方式上建立引导机制,扩大资金来源,鼓励企业兴修水利,引导民间资金流入水利行业,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制定多方投资方案。第三,要做到专款专用没有监督机制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相关机构为保证水利经济的健康合理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监督和审计制度,避免资金的浪费和非法挪用,为水利经济的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3.2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
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是确定供水及其供水产品与服务的基础环境水价。工程水价的核算。运行成本和费用、税金、归还贷款和获得合理利润是工程水价制定的原则。原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要根据国家水价政策和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的原则。区别不同用途调整到位,而且要根据供水成本变化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一般来说,农业用水以供水成本作为定价标准:工业用水价格以供水成本加供水投资4%-6%的盈余核定:生活用水价格以供水成本和微利的限度核定。
在水价的制定方面,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同时也为杜绝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国家可以按不同的用途实行有区别的水价,对于工业用水可以对其加收污水处理费用,从而让企业提高对污水治理的认识。对于民用水可以采用若用水量超过某一水量要加收费用,从而鼓励民间节约用水。为便于操作可以把实施细则形成规范,使水价的征收有章可循。
3.3实行水利产业集团化
经有关部门研究,水利经济发展的有效运营方式是实行集团化运营,集团化运营主要有几点优点:第一,实行集团化运行可以从宏观角度分配水资源,整体上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分配水资源单位之间的矛盾。第二,水力资源实行集团化运营规模生产,可以利用剩余的生产效益重新投资,从而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第三,依托产业规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从而提高水利行业的管理效率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提高知名度。
3.4大力发展农村供水事业
当前城市中的供水事业还是比较完备的,在农村则存在着供水困难问题,所以政府应大力兴修农村供水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还要保证足够的灌溉用水同时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在这一方面可以建立大型水厂、河道工程、完善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用水问题还可以提高水利经济的收入。
3.5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在利用水资源方面一方面提倡节约用水一方面还必须保证足够的防灾减灾用水,全面提升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在水利建设工程中,要保证防灾减灾工程的质量,因为质量是防灾减灾工程发挥作用的基础,如果质量不能保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极大的浪费,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6着力建设生态水利
生态平衡是任何建设都必须依靠的基础,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是不可以正常运行的。所以在兴修水利方面必须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建设水利,优化环境,严格管理水资源保护水源,加快引用水源的综合治理。大力扶持无污染养殖业、无污染工业对这些行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补贴。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3.7实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
实行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有一下方法:第一,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扩大有力时机,重视企业的融资能力,充分利用有关政策将水利行业所贷款额转换为银行对水利的投资,减少水利企业的负担。第二,加快水利企业的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手段之一,水利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提高资产的规模效益。可以选择若干供水、水电大中型企业通过兼并采取剥离不良资产的方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股份改造,提高水利行业的发展能力。
4.结语
水利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合力才能更好的推动其发展,从而为提高水利行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楼红麟.义乌水利经济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1(6).
[2]赵敏.西南地区水利经济发展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6).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量大,投资流向复杂,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投资目标将难以实现,甚至会产生腐败行为。有鉴于此,为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前言
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效之关键,而工程造价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投资方都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但长期以来,普遍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预结算上,算细账,结果是事倍功半,控制的目的没达到,“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造成工程造价“三超”的基本原因
(一)一些匆忙上马的新建工程,由于在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标准估计不足,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随着工程进展经常发生,从而导致投资不足,造成资金缺口,使工程投资一增再增。同时,也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工程的竣工日期一拖再拖,造成恶性循环,投资方和承包方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设计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有2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有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有5%~35%。很显然,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目前,设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很多水利工程没有推行限额设计。设计部门较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对经济上和合理性重视不够,特别是某些设计人员经济意识较淡薄,存在设计保守现象,采用加大梁柱截面、增加钢筋含量、随意提高安全系数等现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有些承包方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虚报、多报工程价款时有发生。监理方对项目的质量、工期予以高度重视,但有些监理单位对造价的控制相对薄弱,这也是工程造价超计划的一个原因。
三、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等各个环节,作为投资方要加强管理,力求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技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造价工程师应对拟建项目的各建设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确定高质量的投资估算,它是工程建设中在各阶段预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依据。在投资决策阶段,合理选择建设地点,科学确定建设标准水平,以及选择适当的工艺设备,必须做好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对其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公正的评价。
(二)设计阶段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采用优化设计,经济设计,以降低工程造价,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审查设计概算。看它是否在批准的投资估算内,如发现超估算,应找出原因,修改设计,调整概算,力争科学经济合理。推行设计收费与工程设计成本节约相结合办法,制定设计奖惩制度,对节约成本设计者给予一定比例分成,从而鼓励设计者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防止不顾成本,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现象。
2.进行设计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多种方案的竞标,优选出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的最佳设计方案。为了克服一些设计人员不精心计算,增大概算基数,增加投资,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在设计中对每个设计阶段进行经济核算。
一、目前我国中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硬件设施不完善,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导致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是当前我国中型水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监测硬件不足,比如拦水坝、灌溉渠等监测不到位,水库的管理水平较低,即使有的水库有监测设备,也同样存在监测不完全的情况,而且也没有自动监测和控制的设备,另外,许多中型水库在管理建设过程当中没有建立相应的抗旱应急措施,使得水库的应急人员无法做到应急等。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中型水库的建立主要还是以兴利避害为主,大部分还是以公益性为主,这就导致水库管理环节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管理费用短缺,没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水库就得不到正常的管理,久而久之,水库也就因为无法正常使用而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二)单位内部管理混乱
中型水库中单位内部管理问题影响着整个水库的发展,因为水库不同地方的具体操作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不同地方的管理方式也应该不同。整个中型水库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政府的直接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私企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虽然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当前我国中型水库的管理仍存在单位职责混乱,单位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用于水库维修方面的费用少之又少,严重缺失,这样的管理方式最终导致水库工程中维修费用不足,水库的建设成本增加,最终导致水库的管理效率低下,水库也难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三)水库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从当前我国中型水库的管理层面整体来看,我国水库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为普通技术人员,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比例整体偏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都无法满足水库管理对他们的需求,另外,一些管理人员是从基层员工走向管理岗位,缺乏实践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而且自身的岗位角色转换也需要一定时间,做到与时俱进,尽快融入角色,是他们所缺乏的东西。最后,我国中型水库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够,学习能力不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管理层这一步就足够了,其实不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拿出比基层员工更大的勇气和学习态度来对待,缺乏危机意识是管理者存在的根本问题。
二、如何提高水利工程中中型水库的发展能力
(一)落实责任,加强培训
要想进行水库的有效管理,加强水库的安全管理是第一步。(1)建立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领导带头,员工落实,安全问题,人人有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责任就要落实到人,赏罚分明,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从客观上来加强水库员工的安全意识。(2)加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培训,多开展安全主题的讲堂,让水库员工明白安全责任大于天,使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都明确安全管理的措施和责任,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本身的安全意识,这是从员工的主观思想上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协调管理水资源的分配
水库一方面要保证农业干旱时期的用水,另一方面还要与周边的用户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农业灌溉用水和用户生活用水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有限的水资源的分配上,从大局出发,保证用水的同时,还要保证水库的蓄水,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对水库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配,保证水库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提高水库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想提高水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无疑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水库高层要在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知识技能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要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行强化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本身的思想态度进行调整,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为员工制定一个培训体系和制度,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知识、作风和品行。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建设具有长期性的特征。之所以要进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得我国的农业实现增产,因为由于地区的差异及水文条件的差异,许多地区的环境可能并不适宜于发展农业,所以要想在这些地方将农业生产发展起来,就必须利用农业水利工程来改善当地的土质和水利条件。通过农业水利工程的兴建,还可以使农田能够有效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由此可见,农业水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农业的产量,而农业产量的高低又依赖于农业水利的发展程度。所以,建设好农业水利工程,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发展了农村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依然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想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
2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中央财政投入不足
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所以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举步维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农村地区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享受到的政府的支持是少之又少的,目前我国的中央财政部门主要将其投资用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中,而对于农村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小的。虽然国家在近些年开始重视农村的建设,但是在农村水利方面的投资力度却还是远远不够的,使得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2基层投资能力有限
自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财政收入成为了我国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部分,因此中央财政就在我国的财政中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基层的建设大都依赖于中央财政,但是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仅仅依靠中央财政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赖于基层的财政投资。但是由于我国的基层财政常年都是不足的,往往只能满足日常的公共开销,而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的不足,再加上基层的投资能力有限,就使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
3保障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要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就不得不对农村经济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农业生产的产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应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对农村经济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予以积极的扶持。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除了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注意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只有管理人员认真尽责,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农村水利自古以来深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水利建设给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在蓄水、农田灌溉、抗旱、化解涝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国家对水利事业投入的增多,农村水利建设正逐步走向完善化、现代化、多功能化。但是从目前水利管理现状来看,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亟需解决和完善,否则无法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1 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现状
1.1 农村水利管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扶持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但是缺乏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很多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水利建设仍然停止不前,如水利建设资金落实到了农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投入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资金闲置,另一方面给挪用水利资金,贪污受贿提供了机会。事实上我国农村的很多水利设施很脆弱,老化程度严重,亟需重修和翻建,正是由于缺乏了管理机制,造成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失去了农业利用的作用。
1.2 农村水利管理混乱
管理不仅仅要做好水利资金的有效利用,更要谋划水利建设发展,如何挖掘更多的水力资源,提供更多的水利方便和使用价值。但是农村很多水利建设根本不符合建设要求,导致资金白白浪费,水利建设成了豆腐渣工程。首先水利开发建设不合理,有的灌溉水渠直接从村庄穿过,没有考虑水渠对村庄庄基的影响,特别不安全。甚至是明渠修建。其次水渠修建对安全因素考虑的不周到,农村水利不但要发挥支撑农业的作用,而且还要安全,否则水利建设就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如在修建明渠的时候没有加盖盖子,农村孩子喜欢在水渠中游泳玩耍,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1.3 农村水利管理没有深入研究
水利管理任然停留在灌溉、蓄水上面,对水利建设规划,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还很弱。现代水利发展已是集蓄水、发电、灌溉、观光旅游、环境治理的综合服务部门,因此农村水利管理亟需深入研究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更要发挥水利管理的作用来。事实上农村水利管理非常薄弱,就连最基本的水利职能都没能发挥好,就更不用说更深入的研究了。
2 有效提高农村水利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水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在进行农村水利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打破固有的观念,更要积极吸收行业内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水利管理过程中各项管理机制加以完善。要求水利部门管理人员利用多种渠道对人民群众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教育,以此来增强人民群众对水利管理方面的认识,并且水利部门还要积极地调整管理模式,将水管单位按照规格进行科学的划分,确保管理过程中责任明确、产权清晰、管护到位,有效避免管理过程中责任不明以及多头管理的不合理现象。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同时,以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完善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管理需求。沿袭传统管理模式中好的制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水利管理具体目标对其进行改革,使管理模式由过去的单一型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能够同时适应法律、经济需求的综合性管理模式,满足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需求。
2.2 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建设一流的管理队伍
农村水利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如何,重点取决于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大力度提高农村水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是提高农村水利部门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水利部门管理人员必须能够深入了解水利管理全过程,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技术,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意情况都能够做到从容应对。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加大力度,加强行业固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新人才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对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推广定向培养的方法,借以保障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加强管理部门监督力度,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质量
为了保障农村水利管理事业的稳步发展,政府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严谨的统筹计划,相关政策逐步出台,资金也逐渐到位。我们在着力发展农村水利管理事业的同时,必须禀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根本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对进入施工场地的所有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监管,保证工程材料质量达标。另外,加强水利部门从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责任心,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培训。在工程检测过程中,保证监督设备质量,提高检测水平,有效地发挥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促进我国农村水利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2.4 加大力度整合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确保我国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长,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整合农业开发投资、以工代赈投资、扶贫资金、农村水利专项投资以及其他土地投资,所有资金的投放必须由相关的管理部门统一规划,保障资金通过正规的管理渠道拨付,最终达到专款专用、各记其功的目的。同时,提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将农村土地管理、高中低产农田改造工程进行整合,在此项工作中,还要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作为整合重点。地方各级管理部门要依照政府主体方针政策,对农村水利事业进行统筹规划,设立农村水利工程中关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逐步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2.5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市场机制同样适合农村水利管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探索国家办水利与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作制股份制。提高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地方构筑投融资平台,成立水利投资公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支持公益性准公益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将水利建设权利下放到投资公司。通过供水、水电等开发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储备土地未来收益权质押等方式向银行融资等。同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相关政策,积极研究探索水利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加大农村集体或个人在对水利工程方面投入。积极使用有效的宣传手段,引导社会各界以及当地农民主动增加当地水利投资,保证农村集体和个人成为农村水利建设中有效的资金来源;推行健全的劳动积累工制度,开发并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使其成为农村水利事业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总之,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和提供保障,各级水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水利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在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把水利管理的重点真正转移到管理上来,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对水利的要求以及水利自身的发展水平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及相应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根据对国家现代化、水利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的研究,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水利建设和近年来一些地区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践,可以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概括为: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建立现代科学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才的现代化。
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具体措施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和发展,建立一个良性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担负起维护公众利益、提供基本水利保障的职责。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就是要
1.1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妥善处理水库公益职能和经营职能的关系。既要承担起公益性水利保障的职责,又必须纳入公共财政支付,保证经费渠道
周转畅通。
1.2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加大水库管理部门内部改革力度,确立一个精干高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水利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定管养经费,实行管养分离,定岗定职,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更好地保障水库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
1.3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水库维修养护体系;在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基础上,水库管理部门内部实行管理与维修养护人员分离,维修人员和养护人员的工资分别按照维修、养护工作量和定额标准计算。同时将维修养护部门与水库管理单位分离,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择维修养护企业。推行工程维修养护规范化管理.水管体制改革。
1.4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1.5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2.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传统经验管理模式弊端的出现和高新水利信息手段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趋势日益显著。只有不断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推广管理新技术、引进先进管理设施、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才能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通常是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测遥控技术以及图文视讯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线路、信息采集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雨情、水情、旱情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上级指挥部门,突破防汛信息和指挥调度的时空限制,使工作人员可以在调度中心及时获取基础信息,从而对防汛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水利调度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
3.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与信息化制订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引进、推广使用管理新技术,引进、研究开发先进管理设施,改善管理手段,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推进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依托信息化重点工程,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改造和替代现有设备,改善水利管理条件;加强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监测自动化程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监测、预报和决策的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阶段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4.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现代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优质的工程建设和良好运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提供可靠的防洪保障和供水保障。树立公平公正的意识.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水利建筑市场规范有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与运行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高度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挥。
5.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水利人才队伍,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
国家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利也要实现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也必须实现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水利现代化水平,今后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治水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充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创建和完善一个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保证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完好,确保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顺利实现,长期高效的发挥水利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浩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现代水利建设[J].水利发展研究,2007(1):4-10.
【2】刘会民,基于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7-29.
0前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口数量在持续的增多,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增加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庞大,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建设全程都充满了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就必须要仔细深入的研究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和优化,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创造应有的价值。
1我国当前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来看,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管理方式不明确没有体现出时展所要求的科学性,管理模式模糊,现今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企、事业部门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又有相似之处,缺少行业本身的特色。通常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具有功能的综合性,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也涉及到经营性质,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管理活动时,容易造成界限不清的问题。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也存在机构不完善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现象,随之造成管理混乱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1.2资金分配不平衡总结以往的经验发现,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着资金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如,进行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时,往往重视对枢纽工程的资金投入,而对于其它配套工程的资金投入却不能做到充足、合理。而由于以上原因,就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程受益广度的压缩。还有的工程中,对工程维修资金的投入也不能保证,致使一些工程年久失修,甚至发生病害危险时,也不能及时维护、修整。使工程原本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不能完全发挥。1.3日常维护工作缺乏管理重建设轻管理也是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量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工程项目完成施工后,所需进行的维护管理工作得不到保证,造成工程中配套设施或机电设备的破坏性使用或不良运转,配件损坏、丢失后无人负责进行维修,而带病使用。甚至有的地方对一些水利工程的排涝站等不能善加管理,而发生线路或配件丢失等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上原因必然会导致水利工程的功能受到破坏,工程效益大幅降低,并因此而限制了地方农业的发展进度。
2强化水利工程管理2.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在当前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责任明确、权责清析的合理化机构,全面提高管理效能。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协调复杂关系,做到人员精练,行事畅通。同时,也要注重管理人员工作素养的提高,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从技术角度与专业管理角度进行综全性培养和教育。建立建全人员考核机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保持管理机构的能动性。根据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态势,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光电等先进技术武装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形成完整强大的信息网络,使信息和各种知识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源与动力,为水利工程发展服务。2.2合理规划和分配资金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合理分配对水利工程项目各分部工程的投资,水利工程的枢纽工程固然重要,但为了使整个工程都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就一定不能轻视对其配套工程的投资与管理。为保证配套工程的资金投入,在总经费由上级批复总投资控制的基础上,应该实行独立账户、独立核算等手段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截留及挪用。2.3加强日常维护工作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对工程养护工作,制定专项规划,规划的编制要做到高起点、严要求,并且突出重点重视实效性。建立健全人员配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维护工作。有针对性的对各工程进行完善的水利工程养护方案的编制,在方案上要详细体现预算、人工等信息,做到立足实际,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做为总体目标。
3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事业发展,正处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式水利建设转变。总体来看,在今后的运行中,将存在以下几个发展方向。首先,是体现在水利工程的资产管理机制,水利工程主管单位有职责对已经存在的水利工程资产进行良好的管理,建立严密可靠的监督与运行管理体制,与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将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管理,严密监管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其次,农业用水机制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将会正加重视节约用水与计量用水的体系建设,如在水利灌溉工程中,于干渠等重要节点位置进行计量装置的安装,逐渐取缔旧有的以面积收费的形式,从而对超量使用的部分进行特别费用的征收,以此做到节约用水和有效用水。在用水价格上,将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生态环境发展等条件,对工业和农业用水成本进行统一的核定和计算,对已经在实施的标准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整。力求做到用水价格的调整机制和管理机制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更加全面的体现出,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以满足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发展要求。
4结论水利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命脉,水利工程管理也就突显了其重要性。因此,就应该更加深入的、持续的,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目标进行讨论,从而有所依据的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提出更加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从根本上推进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成效,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学文,李焕雅,祖雷鸣.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
[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2,(03):135.
[2]王仁钟,章为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63-1
传统的水利工程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社会需要,天气的恶化以及水土流失都为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对传统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1水利工程的施工现状
虽然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较之于以前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受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制约,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依旧比较落后,设备的老化以及施工技术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总体进度,施工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为此,做好水利工程技术的创新性研究,研发出先进的机械设备,从而改善我国水利施工的不良状况。
2水利工程新技术的应用
2.1基于“绿化”的混凝土技术
2.1.1技术原理
这种技术是将防止水土流失技术与混凝土防护技术相结合,通过绿色植物对水土的保护作用,达到稳固堤防的效果。改善了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耗费量大、施工质量不明显的状况,不仅在施工中添加了保护环境的生态因素,而且还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基于“绿化”型的混凝土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把混凝土浇灌到模具之中,然后作风干处理。等到混凝土凝固之后,就可以对块状混凝土打孔。通常情况下,大坝护坡施工中的混凝土都是由采矿留下的矿渣制成的,强度较水泥混凝土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刚度,需要在材料之中掺杂一些化学材料,以保证其强度能够符合要求。在打孔之后的模块上添加土壤,然后将需要种植的植物种子埋入土壤之中,施肥浇水即可[1]。
2.1.2优点
混凝土防护与绿色植物相结合,既能吸收混凝土硬性防护的优势,同时也将绿色植物保护水土的优点也容纳了进来,很好的做到了将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生态技术的融合。
由于在混凝土结构之中加入了绿色植物,相当于无形之中引入了一台空气交换的机器,保证了混凝土结构中的湿度始终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空气,同时也为混凝土构件做了防潮处理,减少了水分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
绿色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延伸到混凝土结构之中,会对混凝土的强度起到一定的加持作用,弥补了混凝土强度的不足。遇到大雨冲刷时,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抓地力,从而防止了水土流失。
用绿色植物对混凝土进行加固,避免了水泥混凝土的使用,节约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另外,技术操作较为简单,不存在重难点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工程进度,有助于缩短工期。
2.1.3技术应用
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全新的理念,做到了生态与施工的无缝连接。由于这种技术还处在完善的阶段,所以技术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但是,从技术原理和实际反馈来看,基于“绿化”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2.2防水毯技术
2.2.1防水毯技术原理
防水毯技术是水利施工中一项新兴的领域,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织物之上覆盖防水颗粒,然后用针织的方式,将织物与防水颗粒连接起来,达到防水的效果。防水颗粒的选择比较重要,目前,防水施工经常采用的是膨润土,其防水效果比较好。
2.2.2优点
防水毯的构建全程采用的原材料都是天然物质,不存在污染环境或者影响人体健康的状况,再加上组成材料的投资较为低廉,能够很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效益的最大化[2]。
防水毯施工与传统的施工工序相比,流程非常简单,容易上手,不存在难点问题,只需要保证施工流程的完整,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最终的防水质量。工艺的简单化,提升了企业生产的效率,有助于缩短施工所需的时间。
施工操作的不规范,常常会使防水毯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破损的状况。由于防水材料的特殊性,使技术修复工作变得比较简单易行。为了进一步开发防水毯的功效,施工单位通常会在防水毯的底部铺设沙质土层,以增加防水毯的渗透效果。
2.2.3技术应用
防水毯技术其实就是一种防水卷材,应用之初主要是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在地下通道的建设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现在开始更多的应用到了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投资成本也比较低,所以防水毯防水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2.3振冲技术
2.3.1技术原理
振冲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地基加固施工中,通过振冲设备对地基表面的软性土层进行震动碾压,使较为松散的土层变得紧实,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对于一些粘性较强的土质,设备可以通过打孔的方式,将碎石填充到深孔之中,碎石与粘土的结合,提升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2.3.2优点
振冲设备的使用改善了土质的使用状况,提高了土层的承载能力;石料的填充极大的提升了土层的刚度,使地基承载重物时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施工全程采用的主要是砂石材料,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投入,节约了生产的成本[3]。
2.3.3技术应用
振冲技术在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其低廉的价格、简单的操作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
3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上述新技术的应用来看,水利工程技术将朝着生态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生态与施工的融合、材料的优化以及技术设备的创新,都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企业做好施工中的技术优化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提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企业收益。
4结束语
在未来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采用将渗透到施工的每个环节之中。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