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方式范文

时间:2023-07-06 09:30: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森林经营方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森林经营方式

篇1

收稿日期:20120401

作者简介:邢莉莎(1978—),女,山东威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资源调查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05602

1引言

德国是世界上科学经营森林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是林业科学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德国以“近自然林业”为理念的森林经营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在营造和培育混交“近自然”林方面,既有系统完整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借鉴这些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目前森林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2德国森林经营的特点

2.1森林功能定位的多元化

在德国,森林经营不单纯强调经济或生态价值,而是二者兼有。德国目前90%以上的森林已成为自然公园(或叫天然公园),做到了林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三者的有机结合,多功能林业不但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供旅游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能稳定、持续生产木材[1]。

2.2近自然林业经营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德国提出“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强调森林经营回归自然,以当地原始森林群落树种组成为依据选择树种,培育健康、稳定的近自然状态的混交林。如今,“近自然林业”已成为欧洲一些国家森林经营的方向。

2.3先进的森林资源监督模式

德国具有健全的林业法制,有效的监督机制,为森林的科学持续经营提供了保障。德国法律规定,国有林、公有林和大面积私有林都需定期编制森林经营方案,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并以多样化的管理模式稳定林权。

2.4坚持科学的经营方法

德国森林经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即使二战期间也未停止森林经营活动和小班调查记载工作。德国林班和小班区划一般保持长期稳定不变,既有利于生产管理,又便于档案资料的历史对比。此外,德国每15年要进行一次全国规模的森林土壤调查,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航片资料,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由联邦政府统一编绘制成立地类型图、林权分布图、森林经营目的图和地质土壤图,下发给林业生产部门,供森林科学经营管理使用[2]。

3森林经营的启示分析

德国经过200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林业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林业已进入了以环境保护和木材产出协调的多功能发展时期,可持续的近自然经营思想在德国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所谓近自然经营,即森林经营应该回归自然,遵从自然法则,充分利用自然的综合生产力,最终使现有人工林逐步恢复为天然林,并逐渐符合自然的演替进程[3]。

3.1森林功能的定位

森林具有多样的功能,包括生态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同样一片森林,其功能定位不应只局限于一种。如经济林也应兼顾生态效益,不顾及生态效益的经济林是不能可持续经营的。关于这一点人们已有普遍的认识,而对于正在我国形成的另一种理念恐怕多数人并未注意。即以生态效益为主要功能定位的森林,尤其人工林,几乎完全不考虑其经济效益。但如果经营得当,一片森林完全可以在实现生态保护功能的同时产出可观的木材。

所以,我国对森林功能的定位,从而对森林经营目标的定位,应该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从生态上扭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局面,逐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经济上,要依靠森林稳定地获得各种林木产品,实现木材需求的自给。

3.2落实林权改革

要尽快将林权证发放到林主(国营、集体或私有者)手中,稳定林权,保护林主利益,这既有利于加强森林的经营管理,杜绝或减少林地林权纠纷,同时可增加各主体尤其私有者的积极性,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打下产权基础。

3.3重视森林资源清查及经营规划工作

我国已开展了7次全国性的森林资源清查工作,这

样的工作要持续不断更高质量地做下去。但同时由于森林经营规划工作却严重滞后。因此应确定每一块地的功能定位,然后才是更为细致的详细规划,最后是确保规划的执行。宏观的功能定位即是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这是全局性的问题,是整个国家长远战略规划的一部分,确定了之后就要长期坚持。有了全局的功能定位,才能有科学合理的经营规划,具体实施才能长期持续。林业本身就是长周期的行业,只有长期持续才能见到效益,才能良性循环。

3.4完善森林资源管理

除国有的森林坚持长期可持续的经营外,还应鼓励、劝说、引导集体所有及私营者的森林也树立可持续的经营理念。如南方杉木林确定十几年一个轮伐期只能收获椽材,1m3木材售价不过200~300元,确立了林权及长期可持续的经营理念之后,可想象很长一段时间内收获的木材会很少,但是择伐后的林地可补植混交树种,如楠木或其它珍稀材种,既增加生态效益,又可望在将来生产更多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径材,从而在那个时候使我国林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3.5实施林业资助政策

吸取德国经验,依靠国家各项政策加大对林业的反哺和投入,同时,实施具有我国特色的林业资助政策。如改变义务植树政策的运作方式,改为按人头收取绿化税,同时仍鼓励人们义务植树。

3.6转变国营林场及林业管理机构的经营方式

在我国,林业工程的规划、施工、检查验收都由各级林业管理机构及国营林场来实施完成,甚至监理机构工作人员都曾在各级机构中长期任职,难免造成效率低下及舞弊行为的发生。应转变管理方式,在资源调查及工程施工方面培育竞争性的私营企业来做,既提高效率,又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P4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140-01

一、造林措施

1、全面造林

大面积植树造林可提高森林系统的稳定性,从抵抗病虫害等多个角度分析,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连片生长的树木能更好的遮挡阳光,根据调查显示,火灾发生地点多处于树木稀少杂草较多的偏远户外,日照强烈的季节树林内由于缺少有效的遮挡措施温度急剧升高,地面一些枯死的杂草是很好的燃料,且相比之下燃点较低,很容易自然,起火之后烤干树干中的水分,从而引发了大面积的森林火灾。针对这一起火原因,大面积植树造林是有效的治理措施。树木的光合作用可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在森林内部也不会感觉到燥热,将起火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2、通过种植不易燃烧的植被提高森林的抗火性

在造林前期准备阶段可在品种选择工作中进行方案优化,分析森林火灾数据,对树木品种进行研究,对比得出最不容易起火的树木。树木自身水分大可降低起火率,给森林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气候环境,将多种树木进行搭配种植,可增强森林的防御能力。

3、对易燃林进行改造

在造林过程中,结合地区环境特点对已有的成片森林进行改造,这份工作在现实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完成后效果显著。我国北方一些针叶树木比例大的森林起火率最低,针对这一研究,在森林改造工作中可以借鉴。在原有的树木中适当种植一些针叶品种,条件特殊的林场也可在原森林外部进行种植,将易燃的树种包裹起来,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其内部温度和湿度都可得到相应的改善。这一举措不但能提高防火能力,搭配种植还可带来经济效益,丰富了森林植物的品种,在抵抗病虫害能力上有大幅度提高。

4、防火隔离带的营造

在面积造林工作中,应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充分烤炉到其中,在树木组成中进行设计。在容易发生火灾隐患的区域周围建设隔离带,一旦出现险情可以起到控制作用,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为消防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树木的硬度以及含水量决定了燃点的不同,隔离区域森林地面要做好杂草清理工作,避免火势延地面扩散。防火带的尺寸需结合整体森林面积进行计算,育苗期经过严格的筛选流程,避免出现过高遮挡阳光影响其余树木生长。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极难的自然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近年来全世界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都呈上升趋势。利用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选择防火能力强的树种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林缘、林内形成阻隔带,可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割块划片,一旦发生火情,能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

二、建设初期措施

1、在整地造林时,同步设计防火线和防火通道

对面积较大的幼林地,在整地造林时同步设计防火阻隔线和防火通道,防火阻隔线的宽度以30-50m为准,根据地形和地势设计相应的宽度,防火阻隔线长度以能覆盖幼林地最长的边为原则,阻隔线设置面向人为活动多的方向进行,以达到保护幼林地为目的。防火通道的设置主要是为经营森林和发生火灾后进行扑火所设计的,宽度不小于6m,长度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而定。

2、在造林后要及时的进行割灌处理

对幼林地割灌能够有效提高苗木透光性,且通过割灌能够有效降低该类地区的可燃物数量,通过可燃物载量的下降提高林区对火灾的抗性。这也是由于幼林区由于刚刚营造因而杂草繁茂,容易在干枯后变为易燃物,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清除。

3、清理时间以及清理方式

割灌需要由营林部门进行专业的方案设计,对幼林区域的割灌应当以可燃物的清除为目的,以促进幼苗生长为基础,以经营性理念为指导进行作业。一般割灌作业在八月中旬以及下旬进行,若是在此之前进行割灌则杂草会再次生长,而若是晚于该时间,则割灌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割灌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最常用的则是带状割灌,通过在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边缘割出带状的隔离区,保证隔离区中不存在可燃物,以此阻隔火势蔓延;而全面割灌在防火效果上虽然较好,但是由于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因而并不常用。

4、树种防火性能的综合评价

涉及树种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抗火特性、经济性状与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在学习参考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本试验仅选用11个指标,综合评价38个树种防火能力,评价指标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完善。同时,由于样品的采摘时间不同、样地生境和小气候的差异,对树种燃烧性理化指标测定有一定的影响。后续研究者分析测定树种理化特性时,建议应尽可能将所研究的树种苗木栽培在同一苗圃地进行试验,以尽可能减少不同生境给测定结果带来的影响。

三、幼林郁闭后采取的营林措施

幼林培育8-10a后相继郁闭成林,生长枝比较茂盛,秋冬落叶后,枝条干枯,同时达不到自然整枝的状况,林分可燃物载量增多,存在着火患的危险。因此,要进行人工修枝。技术要求是,将幼树的侧枝修掉,清出林外,修枝高度树龄小于8a的应当为树高的13/,8a以上的可以达到12/。这样就减少了林内的可燃物,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林木的高生长。

修枝的主要方法。以实际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对修枝的方式进行选择,修枝主要有两种方式,带状修枝以及全面修枝。虽然全面修枝在防火效果上优于带状修枝,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带状修枝较为适用。同时,带状修枝的方式对于火灾的预防作用也十分显著,其主要是通过设置一条带状修枝带,将该区域中所有可燃物以及枝条予以清除,保证阻隔带处于闭合状态。

四、抚育成林

1、高位修枝

对于人工林需要适当提高修枝高度用以减小对树木生长点的影响,主要的修枝对象为干枝以及自然整枝不完全和低位轮枝予以清除,并将修剪掉的枝桠清除林外。此外在修枝的过程中还应当清除林区中的杂草以及灌木,以此提高林区的防火性能。

2、高度以及方式

高位修枝的高度一般在树高的1/2以上,而具体的高度则需要根据树高进行调整,修枝的基本原则便是不能影响树木生长,而主要的修枝方式有带状修枝以及全面修枝,结合上述幼林修枝的方法,这里推荐使用带状修枝,主要还是需要考虑到成本以及效率问题。

五、抚育幼龄林

全面清除。相对比人造林,天然林由于可燃物较多,因而容易发生火灾,所以针对接近人类活动区域或者距离人类活动频繁区域较近的天然林区必须进行抚育。根据营林部门的抚育方案,对天然林区中平均胸径不大于4cm的干枯木、灌木以及林木和杂草进行清除,将易燃物、可燃物予以清理,以此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

小结:有效的森林经营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森林自身的防火性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理森林火灾的目的。且在实践中,该类方式往往效果显著,因而林业工作者应当加强森林经营工作,并深刻认识到其同森林防火工作之间的有效联系。文章在此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希望能够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篇3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森林覆盖区的土地资源不仅重要,而且土地营养丰富,保护好现有林区不仅可以使我国资源土地被更好的保护,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农业、林业、建筑等的相关经济产业也有良好的推进、维系作用。

1 我国现有森林资源覆盖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现有森林资源覆盖区现状

我国现在的森林资源呈现一大一小两极分化的状态,大是指我国国土面积大,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广。我国森林区域覆盖面积占有量,在国际中也能够排进前5,尤其是我国人工森林面积已经跃居到世界第1位,这是我国森林资源面积的优势――大;另一方面,我国国土面积基数大、人口基数大,也使得我国森林面积的各个平均值均显得过小,平均国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小、人均拥有森林面积小、森林林木的整体质量偏低、林业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偏低。从国际来看,我国和林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土地森林占有量,能拉开1倍的距离,这是我国林业资源的最大弱势――小。这种一大一小的林业现状,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林业的发展,因此,实施有效科学的森林经营制度显得十分紧要。

1.2 我国现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分析我国林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得从林业的经营现状和各地区的不同情况来下手,进行综合分析。我国当下林业资源的经营现状,有的林业资源总量较小,林木的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显示出质量偏低,经营方法制度不科学,我国林业资源的总体经营状态呈现出落后状态。

从总体森林经营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我国森林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1)森林资源占有区面积广,但是毫无分布规律,这就造成了我国森林总体面积大的优势得不到显现,经营管理工作顾及面广,得不到良好的统一经营管理效果。(2)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这主要体现在我国森林优势树种较为单一,全国从南到北,每个地方的优势树种只有4~5种,而且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整体的森林资源质量来看,我国的优势树种缺乏多样性,分布面积不够广,而且森林资源总体情况存在严重的树龄结构不合理,幼龄树木量太多,这样就造成了经济发展用树常常会使用幼年树种,利用方式极为不合理。(3)在我国现有的林业土地利用方法上,仍然存在着问题,生产力不高就是其中最大的问题,我国林业加工行业总体特点,显示出生产技术不先进,生产过程没有创新性,生产工人的素质偏低。(4)由于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对森林的保护、经验、监管、利用力度不够,造成了我国森林经营结果的长年赤字、超限的情况,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将其调整过来,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改变过程。

2 如何完善森林经营方式和体制,解决森林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2.1 建立森林经营监察体制,把握与预测森林经营可能的发展趋势

要想合理制定出一种森林经营方案,完善对森林使用的监控体制是必要的,也是首要的,森林监管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加强森林经营的自制性,给林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施加一定的监管压力,使其完善自我管辖区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结果。另外,监察体制除了要有有效、科学的监管能力外,还要有预防能力,这样才能对森林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2.2 规划全国森林经营区,将各地分散的林区进行统一整合规划

针对我国国土面积大,林业资源区域分散的特点,我国森林经营方式首要做到的改革点就是建立全国性质的森林经营区,以一体式的角度考虑各个地区的发展,而不是把各个地区分化、分别管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我国林业经营统一化,森林的总体面积大的优势就被体现出来。

2.3 完善森管制度,建立森林经理人思想

森林的经营方式说白了就是森林的综合管理,从保护开发到经济供应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顾及,在这其中就不妨借用一下经济管理的方式。首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森林监管站,各个地区的林业管理情况要积极向监管站汇报;其次,要完善各个地方的森林管理制度,并且由总监管站派人进行实时监督,防止出现内部包庇;最后,在各个林区要建立经理人制度,当林业的经营结果出现较大的问题时,能够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不仅能加强林业经营部门人员的自检,而且对各个地区林业管理的细分工作也是一个良好催促作用。

3 总结

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认识到森林经营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森林资源滥用、毫无管理方式的森林经营情况之下,也造成了我国森林经营方式转型难的局面。想要让我国森林的经营方式能够与时俱进,就必须从我国当下的森林经营现状做分析,做长远、有效、科学、统一的经营规划打算。

篇4

可持续林业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生活的人们,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不是对林业进行过度开发,而是合理地对林业的价值进行开发。目前,关于可持续林业发展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5个,即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利益、森林稳定性、水土质量、生产力。而且这些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呈阶段性变化[5-6]。

1.1生物多样性合理地在潜在的森林中对更多的林木进行保留,可保护树种的多样性。目前,在森林潜在生产总量中,森林的保留量为65%左右,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建筑用地与农田等用途。应采取合适、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试验林进行统筹经营,以在森林的经营中实现产出与价值的多样化,促使森林的稳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集中营造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林[7]。

1.2社会经济利益当人们开始对环境的重要性有所意识的时候,即赋予了农田和森林更加丰富的美学意义,其不再是生产型。某些农场不是对产品的产量过分注重,而是更注意绿色产品的生产以及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维持。要实现生活方式达到富于美学意义的目标,应统筹对森林进行经营,这就对农村基础设施与相关技术从事人员有较大地需求,而这些人不是为了生产大量的食品和木材。

1.3森林稳定性森林稳定性是指在森林中生存的生物抵抗力较强,足够对火灾和破坏性的病虫害进行有效地抵御,进而促进环境稳定的标准。在影响森林稳定性的因素中,病虫害的作用比较明显,另外,一些外来植物的入侵也会对森林稳定性造成影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外来植物的入侵,影响了当地植物的生长,进而导致森林密度发生变化,破坏了森林系统的生态平衡[8]。

1.4水土质量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流失面积在地球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达到13%左右。可持续林业的快速发展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通过采取植树造林等方式,可减少土壤侵蚀现象,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减少因耕地及放牧等造成的土壤侵蚀、养分损失等。

1.5生产力目前,人类从森林中获取的主要产品是木材。因此,森林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直接受到木材丰产与否的影响。采取集约栽培等方式进行培育的木材直接与采取统筹经营等方式进行培育的低质量木材进行竞争。采取其他的经营方式,会另外收获一些优良的产品,如桉树林,可收获果实。集约的经营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地区,其他的培育方法只能在适合的地方使用[9]。在一些可以妥善解决统筹管理费的农村地区,若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长期的轮伐和抚育等措施,获得高质量木材,促使收获和消费的平衡。采取统筹经营的方法,可实现木材应用的多样化,逐渐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提高。

2澜沧县可持续林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森林进行健康经营,首先促使整个林业体系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在对森林保障体系安全性提高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承载能力[10];在所有林场中全面对森林健康措施进行推广,建设不同类型的森林健康经营示范区,促使国有林健康水平和功能的提高;通过对森林进行健康经营,增加区域内的森林面积,调整林种、树种的结构,恢复和有效地保护原有的地带性物种,发挥健康森林的主导地位;减轻水土流失,丰富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大监测与科普宣传的力度,主要包括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林分固定标准地、生态监测点和GIS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建设。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探索,如森林健康评价因子及指标、森林经营模式研讨探索等。

2.1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为巩固主题改革成果,澜沧县配套改革工作围绕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市场、四个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建立了县林业服务中心及信息平台。积极开展林业信息、林权证变更登记、林权证抵押贷款、流转政策咨询,受理委托林地、林木资产评估等[11]。

2.2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澜沧县造林工作重点转移到实施中低产林改造、特色经济林(核桃)建设方向,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不断提高林业产业总产值打好基础。

2.3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积极引导督促退耕还林农户开展造林地抚育管护,按期开展造林成效检查验收,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项目[12]。

2.4加强林区病虫害监测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虫情监测网络,完成了市、县级松毛虫测报点建设,并配置了一批监测设备,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2.5开展采脂培训与监督积极开展松脂采割监督指导,加强技术培训,严格实行《松脂采集上岗证》制度,坚持按规程采脂。加强《松脂采集规程》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利用松林资源。加大采脂检查力度,及时制止、处理违规采脂行为。规范国有林采脂行为,签订松脂采集转让协议,按规定收取采脂权转让费。积极开展采脂资源调查,及时调解采脂纠纷。

篇5

1可持续林业的标准

可持续林业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生活的人们,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不是对林业进行过度开发,而是合理地对林业的价值进行开发。目前,关于可持续林业发展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5个,即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利益、森林稳定性、水土质量、生产力。而且这些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呈阶段性变化[5-6]。

1.1生物多样性

合理地在潜在的森林中对更多的林木进行保留,可保护树种的多样性。目前,在森林潜在生产总量中,森林的保留量为65%左右,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建筑用地与农田等用途。应采取合适、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试验林进行统筹经营,以在森林的经营中实现产出与价值的多样化,促使森林的稳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集中营造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林[7]。

1.2社会经济利益

当人们开始对环境的重要性有所意识的时候,即赋予了农田和森林更加丰富的美学意义,其不再是生产型。某些农场不是对产品的产量过分注重,而是更注意绿色产品的生产以及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维持。要实现生活方式达到富于美学意义的目标,应统筹对森林进行经营,这就对农村基础设施与相关技术从事人员有较大地需求,而这些人不是为了生产大量的食品和木材。

1.3森林稳定性

森林稳定性是指在森林中生存的生物抵抗力较强,足够对火灾和破坏性的病虫害进行有效地抵御,进而促进环境稳定的标准。在影响森林稳定性的因素中,病虫害的作用比较明显,另外,一些外来植物的入侵也会对森林稳定性造成影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外来植物的入侵,影响了当地植物的生长,进而导致森林密度发生变化,破坏了森林系统的生态平衡[8]。

1.4水土质量

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流失面积在地球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达到13%左右。可持续林业的快速发展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通过采取植树造林等方式,可减少土壤侵蚀现象,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减少因耕地及放牧等造成的土壤侵蚀、养分损失等。

1.5生产力

目前,人类从森林中获取的主要产品是木材。因此,森林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直接受到木材丰产与否的影响。采取集约栽培等方式进行培育的木材直接与采取统筹经营等方式进行培育的低质量木材进行竞争。采取其他的经营方式,会另外收获一些优良的产品,如桉树林,可收获果实。集约的经营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地区,其他的培育方法只能在适合的地方使用[9]。在一些可以妥善解决统筹管理费的农村地区,若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长期的轮伐和抚育等措施,获得高质量木材,促使收获和消费的平衡。采取统筹经营的方法,可实现木材应用的多样化,逐渐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提高。

2澜沧县可持续林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森林进行健康经营,首先促使整个林业体系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在对森林保障体系安全性提高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承载能力[10];在所有林场中全面对森林健康措施进行推广,建设不同类型的森林健康经营示范区,促使国有林健康水平和功能的提高;通过对森林进行健康经营,增加区域内的森林面积,调整林种、树种的结构,恢复和有效地保护原有的地带性物种,发挥健康森林的主导地位;减轻水土流失,丰富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大监测与科普宣传的力度,主要包括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林分固定标准地、生态监测点和GIS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建设。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探索,如森林健康评价因子及指标、森林经营模式研讨探索等。

2.1配套改革稳步推进

为巩固主题改革成果,澜沧县配套改革工作围绕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市场、四个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建立了县林业服务中心及信息平台。积极开展林业信息、林权证变更登记、林权证抵押贷款、流转政策咨询,受理委托林地、林木资产评估等[11]。

2.2积极转变发展观念

澜沧县造林工作重点转移到实施中低产林改造、特色经济林(核桃)建设方向,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不断提高林业产业总产值打好基础。

2.3落实退耕还林政策

积极引导督促退耕还林农户开展造林地抚育管护,按期开展造林成效检查验收,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项目[12]。

2.4加强林区病虫害监测

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虫情监测网络,完成了市、县级松毛虫测报点建设,并配置了一批监测设备,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2.5开展采脂培训与监督

积极开展松脂采割监督指导,加强技术培训,严格实行《松脂采集上岗证》制度,坚持按规程采脂。加强《松脂采集规程》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利用松林资源。加大采脂检查力度,及时制止、处理违规采脂行为。规范国有林采脂行为,签订松脂采集转让协议,按规定收取采脂权转让费。积极开展采脂资源调查,及时调解采脂纠纷。

2.6发展多种林业产业类型

篇6

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缘,县域面积1 180.6 km2,林业用地7万hm2,森林覆盖率51.0%,林木绿化率57.21%,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41万m3。森林经营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的永续利用要求必须把森林经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1-2]。

1森林经营工作的必要性

1.1现有林分经济效益不高

青阳县现有有林地面积5.47万hm2,蓄积量334万m3,平均蓄积量只有60 m3/hm2。在现阶段和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青阳县扩大造林的空间已很小,现有林分中中幼林比例很大,可采资源不多,普遍存在“太密、太纯、太疏”的情况。现有林分的经济效益不高。

1.2森林生态功能不强

由于青阳县现有林中混交林的比重很小,因此就整个森林而言生态功能相对较弱。必须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逐步调整、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发挥森林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林业社会效益不明显

青阳县是全省重点山区县,林业用地7万hm2,占国土面积的61.6%。虽然山清水秀、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等成绩斐然,但全县现有林的经营水平不高,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未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彰显。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生态产业、绿色富民”的目标,必须走科学管理、依靠技术、提高经营水平之路。特别是科学、可持续地经营现有林,提高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2总体构思

2.1科学规划

做好规划是基础,对于选定好的森林经营单位,一定要做好规划。对整个森林经营单位所有的山场进行规划,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区划森林经营小班,同时初步设计林区道路、小班内的作业道。施工前要与农民一起做好作业设计,对各类林分应采取森林经营措施,与农民进行沟通与引导[3]。

2.2加强培训

加强培训是保证,要分林分类型举办各类培训班。不同的林分类型所采取的森林经营方式也不同,即使是一个林分中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立地条件所采取的森林经营方式也不同。因此,分类型地举办培训班,将各类型林分的森林经营方法,不仅传授给林业技术人员,而且教会农民怎样做,尤其是森林经营单位组成的专业施工队里的每个队伍,都要熟练掌握不同的林分类型所采取的森林经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森林经营质量符合要求。

2.3示范推广

选好实施单位是关键。森林经营实施单位既不能选得太大,也不能选得太小,太大实施起来困难很多,太小森林的类型较少,没有代表和推广意义[4]。因此,最好以村为单位进行实施。森林经营示范村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乡镇政府及村级积极性很高;有完善的村级组织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且为自愿参加;有整洁的公共环境和生活环境;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村级能组织10人左右的专业施工队;现有林亟需采取营林措施。

  

3技术路线

3.1杉木林分

六至十年生的杉木林分,主要采取除草、除萌和间伐等措施。间伐采用下层疏伐,间伐后郁闭度要达到0.6~0.7。根据一般经验,立地条件较好,造林密度在3 600~4 500株/hm2,按保存率90%计,第1次间伐强度为30%~40%,间伐后保留株数在1 800~2 400株/hm2,间伐蓄积20%左右。立地条件一般,第1次间伐一般在8~10年进行,保留株数在2 250~2 700株/hm2;杉木10年以上林分,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间伐。立地条件较好,间伐在11~15年进行,保留株数在1 200~1 800株/hm2。立地条件一般,间伐在13~15年进行,保留株数在1 500~2 250株/hm2。

3.2松类林分

长势较好的松类林分,采取修枝、间伐。间伐采取下层疏伐方式,伐除Ⅴ、Ⅳ级木,部分Ⅲ级木以及过密或受害Ⅱ级木、个别Ⅰ级木。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6~0.7;松类残次林分,由于立地条件较差,人工造林受人为或自然破坏保存率不高以及不合理的间伐等导致马尾松残林分,这部分林相差,林木分布不均匀。对此林分经营要利用现有木,伐除不良木,通过补植优质阔叶树木,利用天然更新,形成松阔混交的复层林分。

3.3天然次生林分

天然次生幼龄林分

[1] [2] 

(按照主要阔叶树龄级划分,硬阔年以下,软阔年以下)。天然幼龄林经营采取透光伐。在天然林中清除高大草本植物、灌木、藤蔓与影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萌芽条、霸王树与上层残留木及目的树种生长不良的林木,调节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天然幼龄林抚育后保留 ~ 株/hm幼苗幼树,郁闭度或覆盖度不低于.。根据林分特征、交通、劳力、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天然幼龄林分透光伐可采用全面透光伐,即对需要透光伐的幼林全面伐除有碍保留木生长的乔灌木、藤蔓和草本植物。天然次生中龄林经营采用疏伐,伐除竞争木和价值不高的霸王树、上一世代的残留木以及干形不良的优势木。对从未进行透光伐的天然林,首次疏伐后郁闭度控制在.~.。

.毛竹林分

目前竹林经营一般采取劈山埋清、挖山松土和施肥等措施,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篇7

1 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

林业分类经营是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不同的主导需求,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分别确定经营方向和管理措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关系到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关系到如何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布局,关系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即有利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2 林业分类经营发展趋势

以往森林按林种一般分为五类,即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风景林和薪炭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分法已不适应林业管理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实行林业分类经营。这是一项涉及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经济政策、管理措施和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深层次综合配套改革。新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是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进行分类,以生态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为公益林,以直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为商品林,介于二者之间的划为兼用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的整体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3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必要性

3.1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3.2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生态公益林成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4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措施探讨

4.1 进行林场划类经营。林业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森林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国有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

4.2 进行林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各林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各林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的补偿额。

4.3 建立与分类经营相适应的资源林政管理制度,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监督。必须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重新制定和调整各类森林的经营方案,实行不同的森林采伐利用政策和管理制度,按照资源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分类管理,管住管好公益林,放开搞活商品林。

篇8

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经营中,大多数地方都是只是加强了对森林资源保护,没有充分合理利用林地、林木这些优势,这样造成了部分有用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公益林划分为几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经营方式。

三、公益林经营类型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源,又能达到充分合理地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以地类、立地质量等级、郁闭度、保护等级、质量评价等因素来进行分类。

封禁保护型:I级公益林都区划在生态比较脆弱、立地条件比较差、大江大河源头及第一层山脊以内、湿地及水库周围、石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和需要重点保护的地方。

封育补植型:Ⅱ、Ⅲ级公益中,立地条件好的疏林地、灌木林地。

抚育间伐型:Ⅱ、Ⅲ级公益中,郁闭度在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植被受光困难。

更新择伐型:Ⅱ级公益中,郁闭度在0.7以上,年龄老化、生态功能衰退。

更新改造型:Ⅱ、Ⅲ级公益中,立地条件好的残次低效灌丛。

四、公益林经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源,又能合理充分的培育和利用资源,既达到保护、培育与利用三赢,又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

封禁保护型的经营:禁止一切不利于林分生长的人畜活动,严格执行封山育林十不准制度,在封周边设立永久性的宣传碑牌和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聘用专职护林员进行巡山管护。

封育补植型的经营:在疏林地、灌木林地的空地中,在按照2米X2米的株行距整地栽植一些与原树种不同的速生乡土树种,增加林分组成,以便形成复层混交林分,而后封山育林,加大管护力度,逐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的防护效果和抗病能力。

抚育间伐型的经营:对林木分化明显或植被受光困难的林分,按照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标准,对其进行抚育间伐,伐除一些霸王树、生长缓慢、遭受自然灾害的林木,让保留木和受光困难的植被正常生长。天然林抚育间伐后林分的郁闭度必须在0.6以上,人工近熟林抚育间伐后郁闭度必须保留在0.5以上。抚育间伐后绝不能形成“天窗”,抚育间伐后栽植一些与原生树种不同的良种壮苗大苗速生乡土树种,通过施肥和加强抚育管理,以改快速成林来变林分组成,以便增加林分的防护效果和防护功能。

更新择伐型的经营:对树龄老化、生态功能衰退的林分,采用沿等高线方向一致的小面积团状择伐,逐次进行改造,每次择伐的强度不能过大,不能超过30%。择伐面积不能超林分小班面积的20%,且择伐地块之间必须保留15-20米的保留带。树苗采用经济价值高、生长快、适应能力强、良种壮苗的大苗乡土树种进行栽植,对新栽植的树苗每年都要按照幼林抚育措施进行集约管理,严禁营造纯林和全垦整地,抚育采用适度扩穴壅蔸除草施肥、割除影响苗木生长藤草的方式,连续抚育5年。

篇9

2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经营中,大多数地方都是只是加强了对森林资源保护,没有充分合理利用林地、林木这些优势,这样造成了部分有用资源的浪费。争对这种情况,笔者将公益林划分为几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经营方式。

3公益林经营类型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源,又能达到充分合理地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以地类、立地质量等级、郁闭度、保护等级、质量评价等因素来进行分类。

封禁保护型:Ⅰ级公益林都区划在生态比较脆弱、立地条件比较差、大江大河源头及第一层山脊以内、湿地及水库周围、石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和需要重点保护的地方。Ⅱ级公益中,郁闭度0.3以上林分质量好,生长状况良好的林分。

封育补植型:Ⅱ、Ⅲ级公益中,立地条件好的疏林地、灌木林地。

抚育间伐型:Ⅱ、Ⅲ级公益中,林分郁闭度在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被受光困难的林分。

更新择伐型:Ⅱ级公益中,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年龄老化、生态功能衰退的林分。

更新改造型:Ⅱ、Ⅲ级公益中,立地条件好的残次低效灌丛林分。

4公益林经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又能合理充分的培育和利用资源,既达到保护、培育与利用三赢,又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

封禁保护型的经营:禁止一切不利于林分生长的人畜活动,严格执行封山育林十不准制度,在封周边设立永久性的宣传碑牌和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聘用专职护林员进行巡山管护。

封育补植型的经营:在疏林地、灌木林地的空地中,在按照2m×2m的株行距整地栽植一些与原树种不同的速生乡土树种,增加林分组成,以便形成复层混交林分,而后封山育林,加大管护力度,逐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的防护效果和抗病能力。

抚育间伐型的经营:对林木分化明显或植被受光困难的林分,按照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标准,对其进行抚育间伐,伐除一些霸王树、生长缓慢、遭受自然灾害的林木,让保留木和受光困难的植被正常生长。天然林抚育间伐后林分的郁闭度必须在0.6以上,人工近熟林抚育间伐后郁闭度必须保留在0.5以上。抚育间伐后绝不能形成“天窗”,抚育间伐后栽植一些与原生树种不同的良种壮苗大苗速生乡土树种,通过施肥和加强抚育管理,以改快速成林来变林分组成,以便增加林分的防护效果和防护功能。

更新择伐型的经营:对树龄老化、生态功能衰退的林分,采用沿等高线方向一致的小面积团状择伐,逐次进行改造,每次择伐的强度不能过大,不能超过30%。择伐面积不能超林分小班面积的20%,且择伐地块之间必须保留15-20米的保留带。树苗采用经济价值高、生长快、适应能力强、良种壮苗的大苗乡土树种进行栽植,对新栽植的树苗每年都要按照幼林抚育措施进行集约管理,严禁营造纯林和全垦整地,抚育采用适度扩穴壅蔸除草施肥、割除影响苗木生长藤草的方式,连续抚育5年。结合封育措施培育林分。

篇10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经营,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林业资源能够有效利用重要措施,科学经营包括重新造林、森林的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伐区管理。只有全面的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

1 森林科学经营的目标

森林科学经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科学经营的目标主要表现在能够塑造出良好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命周期的全部过程,模拟自然的生长发育过程,重视森林经营计划的作用。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可以在生态系统中进行自然发展,按照相关森林的科学经营可以从模拟生态系统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建立这样的生态系统,要求研究森林资源的生长情况,科学经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同时,科学的森林经营可以培育出更为优质的林业资源,保护各种生态资源和植物种类;在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中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可以是商品资源还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实现了资源的多功能经济效益。

2 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性

对森林的经营采用科学的方式,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资源的不足。针对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并没有减缓,还是一味的过量砍伐,毁林开荒,造成我国森林资源的过度浪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稀有动物濒临灭绝,一些成熟的树木面积逐渐减少,我国市场中林木产品的供应量不足。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经营。

3 我国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

采用了森林科学经营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得到了稳步提升,对各个地区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发现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科学经营方式,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科学经营模式,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对各地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科学经营的意识不强,很多经营者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科学经营,没有采用很好的科学经营方式,经营的效果不明显;森林科学经营的法制不健全,在很多地区,没有相关的法律对这方面进行规定,没有国家的法律限制,对森林资源进行整改之后相关的政策也没有进行全面落实。森林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没有进行完善,现阶段我国都在实行边砍伐边栽种的方式,这项政策实行以后没有研究森林资源物种的多样性,造成植物生长状态不好;在林业产权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产权激励机制,没有专业的人才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同样都制约这森林科学化管理的发展。

4 实现森林科学经营的途径

科学经营森林资源,需要从根本上稳定森林资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森林资源带动林业的发展,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研究了很多森林资源管理的资料,总结了森林资源科学经营的途径。

4.1 加强森林经营的定向化

森林资源的经营转向比较低,也不全面,相关的林业生产部门,没有弄清目标,其中的结构化观念不强,很多地方的经济效益不强,效益低的。进行定向经营处于一种水平的状态,实现森林的科学经营,这样能够加强森林的经营定向化的发展。

4.2 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

针对森林的特点以及构成等方面。要具有统一的经营目标,把林业的采伐和更新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按照总体的林业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实现了砍伐作业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解决森林作业系统化、科学化的问题,加大经营人才的招聘力度,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另外很多林业技术人员工作的地点都很偏僻,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培训,可以利用远程的模式进行培训,解决一些相关的技术问题,实现对林业作业人员的科学化管理。

4.3 增加森林经营的技术储备

进行科学化经营这方面需要进行技术储备,生态林中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天然林没有相关的工作基础,商品林中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珍稀、名贵大径级商品林也没有研究基础。需要对这方面的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在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中、环境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都还不健全。此外,在需要全面加强森林管理,对森林进行管理,要加强理论和实际结合,除了需要高技术人才,还需要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森林科学经营的投入。对于那些工作人员,要培养科学管理的意识,做到科学管理和实践结合,保证森林资源科学经营能够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对现存的森林资源进行结构的优化,提高林业生产的动力,保证了森林资源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实现了森林物种的多样性,为那些珍惜的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栖息环境;能够给经营管理人员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改善森林周边地区的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加强森林资源的科学性经营,需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细致的划分森林,对于每一个划分的地区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经营,实现了管理的全面监督,保证森林资源能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S71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3102

1引言

一直以来,社会、科学、经济的影响改变着森林经营的环境,其变化的趋势形成了森林经营观念和模式的更替。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最早是美国提出的。这一森林经营范式的转变,是世界林业发展变化总的趋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其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和森林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建设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所谓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就是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客观规律,通过一条生态途径去建造一个人类所期望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实质就是“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别是输入和输出,以实现社会所期望的状态”。

2森林经营发展概述

从全球林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森林经营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传统的森林永续利用阶段,以德国的经典林业(以法正林理论为支撑)为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森林多用途永续利用阶段,以1960年第5届世界林业大会主题森林多功能利用为标志;森林可持续经营阶段,以1992年首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中提出“森林应当以可持续的方式经营”为标志。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会编的《世界森林资源状况1997》,我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排在第5位;森林蓄积量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扎伊尔、印尼之后,排在第7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全球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天然林区,如何有效地将保护和经营结合起来实施可持续经营,值得探讨。

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生态途径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森林资源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其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它实际上也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条途径。

这一基于生态系统的经营途径,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基于木材永续利用的森林经营。

(1)社会方面定义的目标。其目标强调可持续性及未来世代,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森林的全部价值,满足社会广泛的目标,并确保森林的健康。

(2)整体、综合的科学。过去关于生态系统的研究,一直集中在系统的部分,而不是综合的整体。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虽然必要但显然远远不够,它需要在不同时空规模下进行的多学科间的综合研究来补充,并将社会科学综合进来。

(3)其经营方式是把经营置于自然干扰的背景内,仿效自然干扰的模式,但不是回到自然状态。因此,它要求符合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演替规律,根据变化的规律进行森林动态管理。

(4)公众参与与合作决策。生态系统经营的一个主要挑战是需要所有者之间的合作计划和协调,以确保生态系统生产力在景观水平得以维持。

4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对林业提出的挑战

(1)从一个共同的土地基础上,以一种综合、协调的方式提供森林产品和状况。

(2)制定能促进自愿行动的最优的激励和补偿方式,如有必要,则制定能公正地保护公众价值和私有财产权的条例。一方面要实现公众和私人的经营目标,同时也要维护公众价值和私有权。

5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策略

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实现国家森林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有新的策略,包括相互联系的三方面:森林资源的经营策略;发展新知识研究的策略,特别是关于整个系统的知识以及学科的综合与整合,并将研究扩展到更大规模;教育的策略,包括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公众教育等。通过这三方面的策略,形成经营—研究—教育的伙伴关系。

森林资源的经营策略主要体现为生态系统经营计划策略和方法,不同于实现永续利用的策略计划。生态系统经营的计划策略和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经营效果。从生态系统经营角度,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需要更好地体现基本的生态过程和期望的森林状况,以能够评价对物种和生态功能的经营效果。

(2)在经营方案中反映自然干扰。

(3)为对整个生态系统开展经营,需要发展涉及不同所有者的计划及合作方法。

(4)在经营方案中纳入适应性管理,以克服不确定性,促进新知识的发展和应用。

(5)应用营林措施,有助于实现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经营目标。

6我国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思考

6.1以木材为基础的经营转向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

经营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仍在加剧。在这一新的时期,国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并对林业进行重新定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随着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我国林业正经历着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一历史性转变,也表明我国的森林经营要从以木材为基础的经营,转向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经营。

6.2以林业分类经营为基本构架

以林业分类经营为基本构架,明确主导功能和实现多种功能利用,有利于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在我国的顺利实施。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1)林业分类经营要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基础,明确森林的功能性目标。

(2)林业分类经营的区划要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更体现为一种功能性区划。

(3)林业分类经营要重视不同所有权之间的差异,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重视公众参与,以进行有效的合作,特别是在决策中的合作;既要尊重公众价值,也要尊重林权。

6.3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培育、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抚育改造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地位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抚育采伐与主伐的融合、抚育与改造的结合,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体系的发展趋势。抚育改造要注意抚育间伐的开始期、抚育间伐的强度、采伐木的选择原则、抚育间伐的间隔期,等等。

培育、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已经从木材生产为主逐步向森林管护、培育为主转移。因此,必须在坚持生态效益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加大培育、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力度。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增强林业企业发展活力。传统经营方式的落后、体制和机制的僵化是当前制约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因此,面对林业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对林业企业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深入改革,以此激发林业企业发展活力。一要大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构造多元化产权结构。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林业企业,可以通过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的出售、租赁、兼并、拍卖、破产,采取诸如独资个体经营、租赁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改制为国家控股或国家参股,乃至完全变成个人经营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二要大力进行劳动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则和要求,培养引导和锻炼职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独闯市场的能力。资源管护、主伐、营林、运输、公路养护等内部劳动组织结构都要以专业户的形式出现,使之与市场对接。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以“治危兴林”为主攻方向,以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为重点,以引进、推广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为主要内容,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一要加强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要加大技术引进和改造力度,三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7结语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环境保护和社会需要迫切的资源,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就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做到森林生态经营的正常稳步发展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为森林生态支撑一片美丽的天空。

参考文献:

篇12

前言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林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净化自然环境保护。进入新世纪以来,林业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出来。国家已经逐渐认识到发展林业的重要意义。开始从资金上和政策上给予林业较大的扶持与倾斜,这给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上佳机遇。当前,虽然我国的营林工作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森林覆盖率有所提升,实现了森林蓄积量和面积的双项增长,但是其中亦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林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明确营林工作意义,制定营林工作完善策略,并积极地落实就显得十分必要。

1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

1.1对自然的保护作用

由于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制约,我国整体生态调节能力差。土壤沙漠化较为严重水土流失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植树造林工作对于保持水土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水土流失的现象,增加植被覆盖率,同时能够有效阻止土壤沙漠化。森林对于地下水的水源的净化和空气的净化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干旱的侵害,因此,植树造林对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1.2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营林工作的开展可以获取许多的额外价值,林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家具制造、化工等行业。除树林的巨大用处之外,不少的药材、水果都属于林产品,新碳、橡胶、茶叶、树木的根、叶花、果皮等也成为医药、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料。有些地区还大力发展了特色经济林、花卉及林业观光旅游等林业项目。这些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并有效地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难题。

1.3可以有效清除安全污染

相关统计表明,1年中,667 m2树林可以吸收2万~6万kg的灰尘,可吸收一氧化碳67 kg/d,并释放氧气48 kg。一个月吸收的二氧化碳有毒气体4 kg。且两昼夜中,667 m2地的松柏可以分泌杀毒菌2kg,可以将痢疾、白喉、伤寒、肺结核等病菌杀死。对于保持空气结晶,清除安全污染的贡献巨大。

1.4服务于人类生活环境

营林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减少城市噪音,美化生活环境,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理想场所。更好地满足人们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要求。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完善措施

2.1做好种苗的育种工作

要重视种苗的生产情况,质量好的种苗才能保证树木的生长速度,种苗质量不好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情况。要严把种苗选择的质量关。重视种苗的繁育速度。充分利用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加快种苗的繁育过程,解决我国种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林业种苗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良种,可通过奖励措施提高人们选择良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根据林业生长的需求,建设种苗繁育基地。保证种苗的质量与基地的规范化发展,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种苗。

2.2强化森林保护严格遵守选聘程序,择优选聘重点林区护林员和监管人员。实行一岗多责,护林、营造林和防火、防盗、防牧、防虫等有机结合,并通过GPS定位管理督促,有效发挥森林管护队伍的作用,切实提高造林绿化成果。将天然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生态工程区全面纳入林木保护范围,划定森林管护范围、国家公益林保护认定范围,并且还要加大幼林抚育范围,筑起生态保护第一道防线。

2.3人才队伍的建设想要提高营林造林的工作效率,确切落实营林造林的管理生产工作,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支优秀的营林造林专业人才队伍。故此,林业相关部门一定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重视起来。努力在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打造一支强大优秀的人才队伍,为营林造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4对营林造林的经营方式进行优化和完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