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09:30: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风险投资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0前言
风险投资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85年,国务院就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为中创公司,CVIC)。这是一个国家投资成立、以支持高新技术创业发展为初衷的风险投资公司。国家科委和财政部分别拥有40%和23%的股份。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特别批准了中创公司广泛的金融业务经营权。即便拥有如此之多的优势和特权,由于权、责、利的不明确以及监管措施的缺位等许多历史性的原因,成立以后运营效果一直不甚理想。1998年6月22日,国家宣布了中创公司的正式破产,导致破产的直接原因据说是由在房地产项目投资上的失败引起的。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当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风险投资对我国快速成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
1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分析
1.1我国本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群体
中创公司成立以后,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火炬”计划的鼓舞下,一些较为发达的省、市等地区也开始尝试着成立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其资金也大多由当地政府机关(科委)提供。
1.2风险投资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发展
由于经济实力和科技基础的差异,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平衡的。资料显示,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项目以及投资额都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等沿海开放地区。它们一方面纷纷制定了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种种条例、法规,一方面加紧营造各种交易市场以加快风险投资业的市场支持环境建设。1997年9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宣布组建深圳市科技风险投资顾问公司,同时,深圳将科技风险投资体系分为三大系统(即项目系统、资金系统和股权交易系统)和八个子系统。上海和北京自然也不甘落后,针对深圳市风险投资的蓬勃发展之势,北京市政府推出了6项改革措施,用以推动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上海市则依托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立足国际化、高起点发展风险投资,并建立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市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1月12日,上海市技术产权交易额已经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呈进一步扩大之势,但进入2008年后,现在上海市每月的技术产权交易额就超过10亿元,一年的交易额超过截止2002年的累计交易额。近几年来,上海逐步建立起由产权交易、企业兼并、上市、资产重组等组成的股权转让机制,为风险投资资金多渠道进入和退出的良性循环创造了条件。而上海自1998年推出鼓励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一揽子政策以来,着眼于风险投资的培育与发展,不断强化对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政策性支持,使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气候。据清科公司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经有一批境外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上海现有的50多家风险投资管理公司中,中外合资的也已经超过20%,至此,京、沪、深三地的风险投资公司几乎占据着全国总量的70%。
1.3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在内的大量海外风险资本快速进入我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扩大,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在内的大量海外风险资本正大量进入我国。1992年,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成立,这是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投资成立的中国第一只风险投资基金,成立伊始就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分公司,着手发展在华业务。1996年,该基金首先进驻北京科利华有限公司。这是家以善于经营教育软件而享誉国内的高科技软件公司,至今发展非常成功。几年之后,在IDG的直接操作下,科利华通过入股上市公司“阿城钢铁”成功实现了在我国主板市场上的买壳上市,IDG也由此得以成功退出,获得了不俗的投资回报率。接着,国际风险投资业的巨头华平投资、INTEL投资、华登国际、日本软银亚洲信息基础设施基金等也纷纷进入中国,2002年以来更是有凯雷投资、祥峰投资、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德丰杰投资、JAFCO集团投资等著名外资风险投资的接踵而至,一时之间,中国俨然成为了国际风险资本的冒险乐园。尤其应该着重关注的是华平投资,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有着30多年的历史,直接投资遍布29个国家和地区,涉及450多家公司,旗下先后管理10只风险基金,其管理的直接投资基金高达190亿美元。更可贵的是,与一般过分强调退出的风险资本不同,华平的投资理念中更加提倡创立承受千锤百炼的创新企业,尤其能够经受最严峻的时间考验,其平均投资期达到5年~7年。进入中国以后,华平投资成功地演绎了国内几个经典案例,发挥了应有的示范效应,其中包括:1999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鹰牌控股、提供银行和金融机构应用软件与集成服务的上海华腾软件,2000年3月在纳斯达克市场IPO的亚信,2002年1月在香港创业板公开发行的媒体世纪以及最近追加3700万美元投资的港湾网络等等。而后者更是迄今为止国内创新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
2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比较单调与匮乏,风险投资基金运作方面极不成熟
“2006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中期调研”的数据显示:考察25家机构新筹集的133亿元风险资本,其中,来源于中国大陆的风险资本有34.83亿元,包括中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资本(政府和国有独资公司依然是风险资本的重要来源和主要推动力),占26.19%;来源于海外的风险资本高达98.18亿元,包括大型企业、大学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等机构及战略投资者等,占73.81%,是国内资本额的28倍多。可见,随着外资机构的大量进入以及海外风险资本的冲击,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却面临着融资渠道的单调与不畅,长远的发展受到阻碍。此外,投资主体倾向于政府也给风险基金的运作带来很多弊端。一是政企不分的弊病延续到风险投资公司,使其不可避免地受到行政干预;二是落后的经营机制某种程度上在风险投资公司中复制;三是导致风险投资短期化。
2.2风险投资机构本身不完善
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充分证明,有限合伙制是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的治理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承诺出资99%的有限合伙人,将投资管理全权委托给出资1%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普通合伙人,并将承诺自己将基金2%-3%作为管理费支付给普通合伙人,还允许普通合伙人分享基金净利润的20%,但同时保留中断后续出资的权利,尽管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我国的风险投资大多采用的是公司制,这种制度不利于把基金管理人、职业投资人的利益与投资股东的利益作有机的结合,还有公司制机构承担着双重税负,这些都是阻碍风险投资事业成功的关键。
2.3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不完善
目前,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包括法律、资本市场以及相关中介机构体系等各方面)都不完善。如今还没有一部关于风险投资的全国性发案、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法、也没有相关私募基金的规范法律。此外,由于缺乏有力的引导政策,尚未形成对风险投资的政策支持环境。另外,全国性的风险投资协会也迟迟建立不起来,以至于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快速解决,也间接增加了政府管理的负担和阻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关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基金政策以及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政策,仍还在研究制定之中。
2.4外国的风险投资纷纷进入我国,对我国本土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同时还缺少引导他们为我国自主创新型经济作贡献的对策
自从2004年以来,外资的实际投资量已经超过了本土的投资量,而且获得很高的回报。如何利用海外的风险资本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更好地为我国创业创新事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任务与挑战。
3小结
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还非常不成熟,应该深入调研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弄清风险投资在促进高科技健康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风险投资事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与手段,作为政府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尽快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一、山东省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有利条件
(一)经济实力较强,发展风险投资的潜在资本供给较为充裕
2006年山东省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人均GDP逼近3500美元大关;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进出口总值达94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达100亿美元。此外,风险基金的设立、各种公益基金、保险基金沉积的大量资金、国外风险基金的进入和城乡居民稳定的高额储蓄,也为山东省发展风险投资业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二)科研投入逐年增大,科技综合实力有所提升
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是发展风险投资的前提,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近几年来山东省主要科技指标逐年增长,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力度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额以年均28.3%的速度增长,2005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均排在全国第5位。
(三)政府重视投资风险业的发展,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2000年5月,山东省政府出资6亿元建立了风险投资基金,并计划今后逐年增加,3年内达到20亿元,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科技成果转化。2002年10月,为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山东省科技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山东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认定及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确认办法》,对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定条件予以明确,并在投资资金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2006年2月的《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依法依规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开始起步,表现为:由政府注资组建了山东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在现行法规下,采取政府出资为主的方式建立基金,通过风险投资公司来招募基金管理人或管理团队;在项目选择上,严格规范项目标准和投资管理程序,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约束制度和运作机制。
二、山东省风险投资业存在的缺陷
(一)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低,风险投资项目缺失
2005年全国R&D经费投入为2449.97亿元, R&D经费占GDP比重平均为1.34%,而山东省虽然比重虽然逐年增加,但2005年仅为1.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国外研究表明,要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R&D①投资必须占到总产值的5%以上。山东省与之相比更是相去甚远,2004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76%。这说明企业科研与市场脱节,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
(二)风险投资主体单一,风险资本来源错位
目前山东省的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是风险投资公司和商业银行,而且风险投资公司占有主导地位,其他的投资主体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个人投资者由于政策法规不允许和投资渠道不畅通等原因都难以投入到风险投资业中来。山东省20余家风险投资公司由于大多是政府独资,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型”,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无法进入。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正式的有关创业投资的法律,各地的风险投资所依据都是一些地方性法规。目前山东省使用的是2002年颁布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和2005年颁布的《山东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带有很大的区域性,而且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法规中捎带着对风险投资业提出了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没有完整、准确的风险投资法规体系。
(四)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完备现象突出,投资额度不高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包括公开上市、股份回购、企业购并三种方式①,根据美国的统计,公开上市占20%,企业购并占35%,股份回购占25%(见表2)。目前山东省主要采用公司收购和企业回购两种方式。对于公开上市方式,由于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完善而无法采用。风险投资退机制的不完备,再加上投资环境、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山东省投资额度不高,风险资本规模有限。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统计,山东省风险投资额度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仅仅是中下水平。
三、山东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一)促进高科技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提供有发展空间的投资项目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和主导力量。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为科技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支持,更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重处理好经济与科技的关系,推动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把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科技发展要自觉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到“十一五”末,山东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要进入全国前列,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5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到2020年,山东省科技综合实力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建成创新型省份。
(二)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从发达国家看,风险投资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其中主要有富裕的家庭和个人、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国家资金和外国资金和大公司的资本。就山东省的情况而言,风险投资业的投融资体制需要按照“多方投入、拓宽渠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风险投资领域的投融资市场化。在当前法律体系对投资主体仍然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应该改变政府投资为主体的状况,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帮助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同时要引进外资,建立项目市场。一旦时机成熟,政府投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的风险投资投融资体制,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完善风险投资业的法律体系,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环境
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风险投资业都需要在若干环节上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是保证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为了适应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立法机构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快风险投资的立法进程,尽快颁布全国性的《风险投资法》、《风险投资基金法》等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法规,将风险投资与常规投资区别开来,规范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山东省在全国性法规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就风险投资机构的创立、运营、风险转移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制订适合山东省风险投资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努力创新宽松的政策环境,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引导各种风险资本进入。
(四)构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一般而言,在投资项目进入成熟阶段以后,风险资本就要考虑退出问题,通过一定的退出机制来实现其风险收益, 然后再可进入风险投资的下一个循环,否则风险投资的持续发展就得不到有效保证。针对山东省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推动建立二板市场,为高新企业上市做好准备。从支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出发,建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势在必行。山东省应该抓住机遇,提早准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培植合乎标准的企业;对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可借鉴国外高科技企业上市的经验,使之从开始就按照规范化标准进行运作,为将来能够上市并使风险资本成功退出做准备。2、完善山东省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在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是实现退出的一个关键因素。山东可以以建立健全产权交易中心为契机,建立公平、透明、高效、有序的交易系统,逐步构造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风险资本选择多样化资本退出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艺,《中国风险投资战略与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李月平、王增业,《风险投资的机制和运作》[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 宿玉海,《培育和发展山东风险投资市场的思考》[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0(10):8-10.
风险因素是指,风险对于项目而言,究其原因,较为复杂,难以总结出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规律,项目因各自的具体建设条件不同隐含的不确定性也就不一。尽管如此,大量统计结果仍然表明,有许多共同的原因常常是导致风险问题的根源,我们称之为风险因素或风险源。随着我军军革的逐步深入,国防工程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国防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特征,从而导致国防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发生的后果与预期后果产生某种程度的背离。因此,必须对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进行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避免风险对国防工程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
一、 国防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风险管理环境尚不成熟
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即使是到目前为止,从业人员还是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风险认识,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很少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我国,虽然风险意识在逐步提高但军队和政府的相关人员风险意识较为淡薄,不利于我军风险管理的发展进步。
(二)军队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风险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开始由单一的企业风险研究转向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多主体、多角度的风险研究。而我军风险管理水平还有较大滞后性,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
(三)决策者的风险管理知识缺乏
社会中介服务不健全,监督管理工作滞后,没有专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无法提供详尽的风险评估报告。决策者的风险管理知识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真实反应客观情况,缺乏项目监理,投资工作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相关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四)项目周期管理不完善
投资项目周期管理就是对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和协调。项目周期管理不完善,就会使项目在建设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本可以避免的风险,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真实反应客观情况;项目设计管理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项目监理制度尚未完全推广,制约了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项目后评估工作刚刚起步,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行风险管理基础工作缺乏相关人才,在职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在我军,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并提供详尽的研究报告,也没有哪个单位总结过已完成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新建项目若要进行风险管理,只能从头开始识别风险事件与风险因素,研究费用必将增大,风险管理的成本也必然随之提高。
二、防范国防工程投资风险的对策
(一)军队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回避
对国防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全面的风险识别、估计与评价。运用相关的风险识别方法总结影响具体的军事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并用相应的风险估计方法确定所识别风险的权重,对权重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如果得出相关风险太大的结论,则考虑放弃此国防工程项目的投资,选取其他等效低风险的军事项目进行投资达到符合军事要求,节省军费,减少损失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转移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对于承包给地方单位施工的项目在签订合同时通过合同条款,将合同中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财务负担和法律责任转嫁给合同对方承担。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开发过程中,可采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等转移风险。这样就形成了风险摊销,把风险转移出去,降低了国防工程建设投资的风险。
(三)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决策阶段风险的对策
充分估计风险,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合理地确定国防工程的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水平、建设规模以及选择适当的建设施工手段和技术,确立战术指标要求,明确建设部队的未来编制动向。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资料,调查、了解地块的自然属性、使用属性以及地下埋藏物情况;妥善处理与地方部门的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问题;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的进行军事效用分析。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编制投资估算,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增强合同意识,认真签订各种建筑工程合同,尽量避免合同歧义、漏洞、陷阱。
2.设计阶段风险的对策
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投资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中去。在实施中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
3.招投标阶段风险的对策
一、引言
我国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开始探索风险投资业的发展,1985年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官方性的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通过投资、贷款、租赁、财务担保和咨询等方式为高新技术风险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1998年成思危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全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议案,该提案受到了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被列为《一号提案》。这一提案在理论界、经济学界、各级政府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风险投资成为热门话题,唤起了创业的热情,中国风险投资事业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二、我国风险投资现状
随着我国风险资本市场不断成熟和完善,我国风险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到2002年6月,我国已成立了296家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注册资金达580亿元,分布于25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以来,风险投资迎来了“第二春”,随着外资的加速注入,我国区域内的资金募集规模、投资规模、专业投资机构都呈现出逐年加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我国风险投资业呈现爆发性的发展,政府、民间资本扎堆进入,合伙企业渐成趋势。
(一)风险投资机构总量分析。从1985年9月第一家风险投资企业的成立至今二十年间,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到2006年增加到了336家,较1994年增加了近17倍,年均增长率约为26.5%。(图1)
(二)风险资本分析
1、风险资本总量。中国风险投资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几次兴衰和多次的调整,近年来,其总量规模逐年递增,截至2007年底,内外资风险投资机构所管理的可投资中国内地的风险资本总额高达1,205.85亿元人民币,超过2006年度管理资本总额的1倍以上。
2、风险资本来源分析。截至2007年底,在能够获得来源信息的727.56亿元的风险资本中,来自海外的资本比例为55.63%,与前两年相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对来源于中国内地的风险资本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来源于企业的资金额最高,占本土风险资本总额的53.53%;其次是政府资金,占24.13%;另外,个人资金所占比例较往年有较大提高,由2006年的5.7%上升到了10.46%。
三、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风险投资在总量上虽然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出现了一批依靠风险投资成长起来的高技术企业,如联想、方正、四通。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仍没有形成一个产业,没有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融资渠道,因此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探讨。
(一)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要素分析。2007年我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进行了一项调研,通过对国内159家风险投资机构有效样本的调查,得到了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因素所占比例。
(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受到六大因素的制约,这也是我国目前风险投资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府对风险投资事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国外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政府的扶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虽然对高技术企业有税收优惠及鼓励政策,但从力度上看远不及风险投资发达国家。比如,增值税,由于高技术企业产品的附加值高,销项税额也就高,消耗的原材料少,允许其抵扣的进项税就少,从而使高技术企业承担的增值税比一般企业高。这些都从客观上抑制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2、风险投资人才匮乏。在我国,由于受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造成风险投资机构人员素质和管理经验都很欠缺,懂技术的往往不懂管理和金融,而懂管理和金融的又往往不懂技术,大部分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跟不上,无法与国际上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相竞争。
3、项目源头不足。风险投资需要具有创新性和市场性强的技术项目来进行投资以获取高额利润。据统计,前些年我国每年仅在省部一级登记的技术成果就有2~3万项,但真正能够批量生产、取得一定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只有10%,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项目只有5%;我国从事科研的人员数量虽然名列世界第四,但在专利等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却在三十几位;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一直在30%~35%之间,发达国家均在60%~80%。
4、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通。风险投资区别于一般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所投资的企业开始步入成熟稳定阶段时,通过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协议转让等方式将其所拥有的已经升值的权益资本变现,以实现丰厚的回报。但在我国,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建立时间短,许多机制尚不健全,企业上市门槛高;另一方面由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脱胎于科研机构与原单位的产权关系模糊,加上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使得高新技术企业不能自由地转让产权。上市发行股票难、产权不能自由流动,风险资本金只能滞留在企业,使风险投资很难适时退出。
四、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基本思路
风险投资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上文内容提出的我国风险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经验,应采取以下相关思路来推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一)正确界定政府角色,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政府的扶持作用关系到风险投资的兴衰成败。美国、日本政府在政策、法律、经济等各方面都对风险投资予以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我国要发展风险投资,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多种方式有力支持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二)培育一批优秀的风险投资家。由表3可知,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最大的难点就是缺乏专业人才,优秀风险投资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筹集资金和投资,参加他们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并负责重大的财务和人事决策。因此,当前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最迫切任务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一是要通过实践,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二是要有计划地把国内一些有一定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送到国外培训,吸取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的成熟经验;三是聘用在国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回国工作;四是建立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机制。
(三)拓宽风险资本来源,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目前,我国风险投资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风险资金相对于国际风险资金还是很少,我们要结
合政府资金以及民间私人或者海外资金的风险投资基金,既依赖国家政府机构良好的信誉,又可以通过私人投资者的监督投资的决策和管理过程来发展风险投资。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经济成为国际资本看好的主要市场。中国经济的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仍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国际资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争取国外风险投资主体在国内设立风险投资分支机构。另外,民间资本也是风险投资资金的一个重大来源,因此我们要继续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拉动民间资本,发展成以民间资本、外资为主,政府资金为辅的风险投资格局。
(四)突出重点,引导我国风险投资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虽然是一个科技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科技强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投向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技术企业,每年有数千个高技术企业项目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而我国风险资金投向比较分散,如2007年的旅游餐饮业吸收的风险资本有明显上升趋势。成思危认为,当前我国还是应该引导风险投资重点支持高技术企业项目的开发。因此,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一定要突出重点,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建立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追求高回报率和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的投资动机,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能使风险投资者“进可攻、退可守”的市场环境。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1)建立二板市场,完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我国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证监会的《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这为我国风险投资二板市场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2)建立规范化的收购兼并市场。因为股份转让是风险投资资本退出的另一途径,因此要建立规范的收购兼并市场,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以清算方式退出市场。有相当大比例的风险投资项目是不成功的,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一旦确认风险项目失去了发展的可能就应该果断地采取撤出投资的决定,不及时退出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要完善破产清理方面的法规,给风险投资提供一个顺畅的退出通道。 002.2.
[2]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形成发展的战略思考[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3]郭占力.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评价研究[J].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5.
[4]成思危等主编.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年鉴[C].中国风险投资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