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06 09:30: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篇1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涛美 单位:安义万埠镇大团前小学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篇2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3-0094-04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不断地推动着传统的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是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教育与相关学科领域的迫切课题。

一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

2002年,基于“欧盟数字化项目合作行动计划”而成立的“欧盟文化艺术与教育科学信息资源数字化部长级网络(Minerva)”设计统一欧盟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2003年,Minerva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库。

2003-2007年美国博物馆和美国教育图书馆服务研究所两次发表长编研究报告《档案馆与图书应用技术与数字化现状》,对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理论探讨方面:

(1)项目规划与管理:2002年Minerva第六工作组为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制订了4个范畴17个指标;2004年美国教育图书馆学会(ALA)构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管理模型。(2)内容选择: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为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制订了一套包括5个大类49个细目的指标体系。(3)生产流程:2003年英国数字化技术咨询服务公司(TASI)对信息资源数字化产生所需的软硬件性能进行了详细探讨;法国国家数字化工程评析了现行各种元数据方案;Minerva第四工作组构建了生产过程管理的模型。(4)知识产权管理:2004年,Charles Duncan等人对英国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解决知识产权的法律依据及实践进行了全面调查,给出了大量案例;同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全面考察了数字技术对美国现行版权制度的挑战,探讨了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5)数字资源保存:国际组织“数字保存联盟”(DPC)每年举办一次数字资源保存的学术年会,至今已有11届;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制订了2002-2005年英国图书馆数字保存战略;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也制订了数字保存指导性框架;2002年初创刊的网络期刊《数字文献保存季刊》是研究该主题的一种专业期刊。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有大量且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

实践项目方面:

(1)咨询与培训:Minerva中心及各成员国分中心均提供完善的咨询培训业务;英国TASI公司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泊尔希尔分校图书情报学院都是著名的图书信息资源数字化咨询培训机构。(2)生产系统:欧盟每个成员国都建立了分工合理且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系统,据资料显示,丹麦有12个机构从事不同类型文献的数字资源数字化生产,澳大利亚有15个,法国有10个。(3)项目:美国教育图书馆的“美利坚记忆工程(1989年)、美国科罗拉多数字化工程(2001年)”和目前实施的欧盟文化遗产与科学技术信息资源数字化工程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历程中影响教大。2005年,Google宣布同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五个著名大学签定协议,将对他们的所有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上网通过Google实行全文检索。

总之国外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理论实践都比较丰厚,跨国合作模式成功,生产系统比较完善,实践项目众多。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相关立项课题有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关系及价值实现途径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等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与共享机制研究”等。

2007年5月辽宁省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共同举办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研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环境对课程改革及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支持作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信息化时代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等问题。

2007年10月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年会暨“十一五”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研讨会围绕主题“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热点”和国家“十一五”课题“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论坛”以“网格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搭建基础教育网格平台,促进学校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探索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在广东省电教馆和珠岛宾馆召开“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计划”研讨会就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交流,就如何实现互联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加快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

2007年11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杨晓宏主编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图书,向广大读者系统介绍了教育信息资源的选择、搜索、整合、收集、加工处理、设计、制作、组织、管理和教育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实践方面:

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和西南信息中心都拥有大型生产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有:全军院校图书馆已经数字化图书100多万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完成6TB信息资源数字化;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建成总量达200TB的数字资源;中国学术期刊在2007年前完成了国内外200万种图书的数字化。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平台有:TRS、清华同方、成都国图、北大方正、北京义华和杭州麦达等,其中后四家产品已取得Calis认证。

理论方面:

通过对国内有关数据库检索,切题论文有100余篇,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

和问题与对策、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九个方面。其中对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数字产权论述较多且颇具深度,代表性的有胡小勇、祝智庭、刘启、刘春、雷淑霞、王学东、贾晋、詹斌等;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徐林、邹霞等;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共建共享模式、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问题与对策有系统的探讨;而对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三个方面研究涉猎甚浅。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的提出是在项目负责人前期研究成果――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城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与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功经验,来研究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内容选择、项目规划配置、生产流程与管理、数字资源保存与利用等内容是一项非常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二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目标是:首先将教育信息资源中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后通过因特网向公共用户读者提供浏览,已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本身的教育传播价值,也即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存取;其次是保护易碎载体资源,即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该课题目标对数字化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直接关系。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有: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目标确定、项目成本解析、项目成本节约方法、产权许可方式、项目实施方式选择、项目实施原则等。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规范框架研究

首先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中采用规范的含义和等级,然后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生命周期中所包括的主要阶段(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等)应采用的规范和指导原则进行研究。

3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研究

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项目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研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是整个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准备、资源数字化转换以及文本资源的抓取,详细地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

4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内容选择

内容选择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步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以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探讨其理论和实践,并对其选择原则进行分析。其包括: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因、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则。

5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

数字资源保存体系的基本价值在于提供用户可信任的数字资源的存取能力,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并有利于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运用网络知识理论的原则方法设计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基础模型、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数字迁移与数字仿真比较研究、教育数字迁移风险管理、保存性元数据等,并从数字资源获取模块、数字教育保存模块、资源数据管理模块、教育系统管理模块、保存计划模块和数字资源访问模块等的角度,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保护与存取的基础模型进行研究。

6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系统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标准框架(包括:管理质量标准框架、性能质量标准框架、用户服务质量标准框架、技术支持质量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认证等。

7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面向用户教育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数字资源平台――网站的质量控制途径。

8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应用与管理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应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结合教育系统论原理来分析和总结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从最初的课件设计应用到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以多媒体课件、知识平台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为三个截面,对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验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

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存储与管理规范框架中,以教育理论为依据,探讨文档格式、存储介质的选择、保存策略等方面的规范;分析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特性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的作用机理,并针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有效开发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三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是:

(1)通过以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为主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规范框架、生产流程,改变知识资源工程中教育资源数字化生产的数字主文档以及由该主文档所派生的各种完整副本是原始教育信息资源的复制,理论上讲保留了原始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中所有重要信息,并可以对它们的存储介质和文档格式进行适当的迁移和对他们的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备份,就可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进而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目标、项目成本、生产流程、产权许可、项目实施方式、项目实施原则、人力资源组合和项目实施管理等。

(2)在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学教育网络理论为依据,分析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探讨每个周期阶段涉及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现阶段一些可以解决方案。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课题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课题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

(3)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时,除了应用教育学、逻辑学、信息学、传播学的理论外,还应以系统论所提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原则作为指导思路。从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与网络知识理论、数字化教育思想相结合的角度,以数字教育理论为指导、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实验、实施等实践技术为目标定位,由此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站

在数字化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社会价值。

(4)从社会需求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要求,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运用数字时代教育理论的变革与方法研究教育信息资源,从面向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标准;研究工作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数字时代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特点相结合等原则。

(5)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类成本高昂的项目,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本项目解决的首要问题。将采用减少人力成本、项目外包、自动化、优化生产流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6)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系统是实施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工具,构建质量保证标准并以此对其进行认证是实现其可信任的保证,也是确保教育用户长期有效访问的关键。

(7)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站是公共教育用户实现数字存取的平台,其质量高低对教育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有重要影响,这类网站的质量控制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的关键之一。

(8)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的选择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因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如何从产权保护、原始文献知识价值、用户保障、原始文献物理特性、数字保存、避免重复数字化、技术条件限制和成本效益等方面来探讨是项目实施的重点。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深入实地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网上调研、信函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掌握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等实际情况,供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参考借鉴,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2)通过专家会议,系统分析设计与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对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提出的创新理论框架结构和内容结构方法、原理、概念等相互关系进行科学评价和预测。通过INTERNET网络检索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时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3)大量借鉴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图书情报学、传播学、信息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原理或方法。向国内外有长期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和信息机构咨询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收集、传递和整理信息。

四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

篇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83-05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迅速成为个人、国家乃至社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信息爆炸,知识高速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目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存在无序、冗余、效率低、更新慢等问题,不能满足终身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而终身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具有丰富性、可共享、个性化、动态更新等特征,这与教育生态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资深教育史家、教育评论家劳伦斯・A・克雷明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美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开辟了教育史研究的新时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onnie Nardi,Vicki O'Day,Davenpoa都对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其中Davenport在1997年首先正式提出了信息生态的概念Ⅲ。在国内,台湾学者方炳林、吴鼎福基于教育与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出版了《教育生态学》一书,开创了教育生态学的先河。华东师范大学吴永和、祝智庭一直在教育生态学领域进行研究,在《基础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白皮书》中对基础教育信息生态系统进行较深入地分析,并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开发的新挑战报告中提到学习生态。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陈莉(2006)提出利用信息生态理论研究教育信息化。在资源建设方面黄荣怀(2001)、何克抗(2003)、祝智庭(2003)、丁新(2003)、余胜泉(2003)、黎加厚(2003)、杨改学(2005)、顾小清(2005)等人分别从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宏观策略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离散、共享性差、重复建设、缺乏符合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结构等问题,指出了系统开放化、基础主题化、共享规模化、管理门户化和知识化等策略及趋势。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与教育学的理论融合,很少有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服务及整合整个环节进行系统研究,也没有提出一套构建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该模式融合教育生态学与本体理论,将其应用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组织、生长,进化与演变各阶段中,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序化组织,自我生长,优胜劣汰的进化以及生命周期的演变,以满足终身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二、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界定

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融合教育生态学动态平衡、优胜劣汰、生命周期等原则与本体理论层级关系鲜明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组织、生长,进化与演变各阶段中,在资源的组织阶段应用本体理论与SCORM 2.0标准组织资源,实现资源的标准化和有序化;在资源的生长阶段采用协同编辑方式丰富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进化阶段应用生态学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资源的动态更新;在演变阶段实现资源的版本升级与消亡,见图1。

三、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设计

该模式是在教育生态学指导下建立的基于本体的学习资源发展模式,基于本体理论组织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捕捉到与该资源相关的更多的上下位数字化学习资源,从而提供更全更相关的检索结果,体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生态方面的有序化分布,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汇聚。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生长阶段采用协同编辑方式补充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进化阶段应用生态学优胜劣汰机制,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动态更新;在演变阶段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版本变更。

1.学习资源的组织阶段

终身学习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它是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的总和,实现了人一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无论性别、年龄、贫富、种族等方面的差别,每个人都可以是终身学军中的一员。在终身学习环境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可以说,终身学习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范围,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资源的来源有两部分组成,即:自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者创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共建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者上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体如图2所示。

自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即开发者在开发时创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由于终身学习涉及领域繁杂,内容丰富,所以,在开发者创建资源时可以利用网络现有教育资源库。共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即使用者上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无论是哪种资源,由于开发标准不同存在异构性,需要进行标准间转换,标准化转化参考“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元数据参考规范”(基于SCORM 2.0),具体如表1所示。由于分布不同存在无序性。要通过所属概念属性定位到领域本体的相应位置,实现资源的有序化。同样,用户上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首先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核,审核通过进入到标准化转换步骤,未通过审核的资源即被删除。

2.学习资源的生长阶段

终身学习要求学习资源要不断地丰富,迅速的更新。因此,我们采用协同编辑方式,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自生长。生长趋势要受到领域模型制约。所谓协同编辑,即以Web2.0集体智慧为理念,当某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经过审核,并根据领域模型找到相应位置后,就进入到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生长阶段。多个学习者可以对该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编辑。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习者对现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后,上传编辑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审核后显示。此时,原资源和用户编辑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显示,均可被学习者使用。此时数字化学习资源11被拓展成数字化学习资源12、数字化学习资源13、数字化学习资源14、…、数字化学习资源In,数字化学习资源得以生长拓展,具体如图3所示。

3.学习资源的进化阶段

经过组织和生长阶段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生态学中的“优胜劣汰”原则,导致有些数字化学习资源被淘汰,有些数字化学习资源被保留,并在不断进化中进化为数字化学资源,成为关键物种。

对于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指标,可以将学习者划分等级。等级具体划分详见课题组前期成果“面向终身学习的能力导向个性化推荐系统中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分为初级用户、中级用户和高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下载数量和综合评价分数的二维指标综合判定。

定义综合评价得分为S;初级用户评价得分为a1,所占权重为b1;中级用户的评价得分为a2,所占权重为b2:高级用户的评价得分为a3,所占权重为b3;则该数字化学习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S=a1*b1+a2*b2+a3*b3。在某一领域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环境中,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下载次数为N,评价次数为n,每次评价得分为St(i=1,2,3…n),则评价平均得分为S=n(i=1,2,3…,n

将初始时间记为t0,结束时间记为tn,则记录间隔时间为t=tn-t0。若超过时间间隔t下载次数N小于某个值Nmin,则该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很少被下载,则判定该数字化学习资源属于不佳资源,处于待淘汰状态;若超过时间间隔t,下载次数N大于某个值Nmax,且平均分s大于某个值smax,说明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关注度高、利用率大、评价好,则该判定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最佳资源(关键物种),则处于优先推荐状态;若超过时间间隔t,下载次数N大于某个值Nmax,但评价平均分S小于某个值Smin,说明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关注度高、利用率大、但资源质量欠佳,需要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则该判定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欠佳资源,处于待修改状态。具体见表2所示。

在推荐过程中,最佳的资源被推荐给用户;不佳的资源被淘汰;欠佳的资源进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演化阶段可能实现版本升级,也可能被淘汰。

4.学习资源的演变阶段

从生态渐进演化的观点看,每个数字化学习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都有其自身演化的过程,或者演化淘汰,或者演化出优异物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生态渐进演化过程正是体现资源的多样性和优胜劣汰过程。

经过进化阶段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被界定为不佳资源,欠佳资源,最佳佳资源三种状态。其中,不佳资源为通过下载量及综合评价得分指标筛选,筛选评价差、下载量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将此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状态标记为淘汰,则此数字化学习资源生命周期结束;欠佳资源为通过下载量及评价得分指标筛选,筛选出关注度高、利用率大、但资源质量欠佳,需要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得到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将此数字化学习资源版本进行更新升级,从而使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循环演变,得到第n个版本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最后演化成同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中的最佳资源。通过这样不断循环演化发展,以版本方式体现生态多样性,以关键物种方式选择最佳资源。

四、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实现

该模式包括四个阶段,即学习资源的组织阶段、学习资源的生长阶段、学习资源的进化阶段和学习资源的演化阶段。在学习资源的组织阶段实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序化、标准化;在学习资源的生长阶段采用协同编辑方式补充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学习资源进化阶段应用生态学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资源的动态更新;学习演变阶段实现资源的版本变更。

1.学习资源的组织阶段

学习资源的组织阶段主要实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序化、标准化。相关界面如4所示。

2.学习资源的生长阶段

学习资源的生长阶段主要实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补充和完善。相关界面如图5所示。

3.学习资源的进化阶段

学习资源的进化阶段应用生态学优胜劣汰机制,将学习资源划分最佳资源、欠佳资源、不佳资源三种类型,实现资源的动态更新。

4.学习资源的演变阶段

学习资源的演变阶段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版本变更。版本变更即版本升级与版本淘汰。

五、结束语

为了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离散、未充分共享、重复建设、缺乏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资源组织结构等问题,本文基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式研究”的前期成果,以终身学习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套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该模式融合教育生态学与本体理论,将其应用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组织、生长,进化与演变各阶段中,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序化组织,自我生长,优胜劣汰的进化以及生命周期的演变,以满足终身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本项目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开发个性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将该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应用其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该模式。从而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支持服务,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篇4

Xiong Xiaoli; Hou Yongguang

(①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a Engineering,Weinan 714000,China;

②Publicity Depart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地方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各个层面。但目前地方高校的资源建设还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premise condition and core content of local colleges digital construction, which can influence all levels of school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such as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imperfection overall planning and big difficulty i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etc. Aiming at these issu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 教育资源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91-02

0引言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2%[1],这一绝对性的数据决定着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地方性高校资源建设存在着重复性建设、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本文意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1地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备受关注,鉴于地方高校的特殊性,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水平。近年来,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网络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校园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等。但是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仍然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致使资源建设的总体质量不高。综合来讲,地方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畅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对此至今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在中国知网搜索栏中输入“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相关的检索,仅查阅到9篇相关的文献。可见我们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探讨相当匮乏。基础性研究尚未做好,研究的深度也不够,这是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管理体制不顺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面,管理体制不健全。地方性高校部门配置不完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机构的参与,没有能够将本校的教育技术方面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挥和挖掘出来。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明显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了解甚少, 管理人员是整个资源建设中的重用领导角色,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1.2 资源建设的标准缺乏统一性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3],但从对十几所地方性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调查来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混乱、缺少规划的现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只是从技术功能层面上作出指导、参考,但在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执行度和可行性有多少,仍然有待实践的检验。另外,地方性高校的显著特点就是带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其自身的特色。如何处理资源建设的标准与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一旦处理不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可能导致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中出现重复性建设的现象。再者,常年以来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如何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效,目前仍然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

1.3 缺乏交流合作的经验这里所指的合作,包括与国外的合作、国内高校间的合作以及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目前,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甚少,都是孤军奋战,仅仅依靠自身的薄弱力量建设所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这种现象势必会造成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如聊城大学与天空教师合作开发出来一系列的网络课程,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借鉴。但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往往忽略了其自身作为教育部门的重要优势,高校应注意将其自身的教育资源设计的优势与企业公司的技术有事相结合,打造真正的“双赢”。

1.4 追求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4]但是这些硬件资源的功能却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各校对外宣传中,校方人员通常以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作为评测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标准,这些硬件设施可以从直观上展示该校的雄厚实力,但是硬件资源却不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全部,信息化资源还有一个重要部分――软件资源,不少高校在资源建设时忽视了软件资源的建设。他们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上文提到人力资源是通过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标志的,忽视软件资源建设就是削弱对人的潜能的挖掘,严重影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5 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受关注,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处理资源的开放共享与著作权之间的关系,做好既实现资源的共享,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又尊重开发者的原创权,避免侵权事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也令人担忧,虽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但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漏洞仍然令人担忧。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2.1 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同样如此,没有标准化的约束,就难看到资源建设的整齐和谐。我国2000年出台的《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它标志着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巨大进步,其为各高校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有利于资源建设的规划、共享与整合。在高校进行资源建设时,首先要分析规范中所提出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最好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培训,做好资源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目前,高校提供教育资源多是一些文字型的文件、课件、网络课程等,只是将书本上的东西呆板生硬转变成电子文档,缺乏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全然无法体现。开发人员就是要开发多种形式的资源,充分发挥视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素材的表现形式,调动学习者的多重感官,让学习具有趣味性。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性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库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避免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

个性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要兼顾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它有双层内涵:一是要兼顾学校的特色,在统一的标准下,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自身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二是要兼顾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个性化可以使开发人员灵活地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至于缩手缩脚、生搬硬套。

2.2 强自身、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强自身是指挖掘本校的潜力资源,充分挖掘本校人力资源,调动不同岗位教学和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到资源建设中,实行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资源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教学人员主要负责资源的收集,并且参与技术性开发,在技术性开发中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技术人员则根据教学人员提出的要求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规范,进行自主研发。管理人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要对资源建设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把握资源建设前进的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在资源建设完成后,要注意不断更新完善与维护。为了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设置相关的措施来激发和鼓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引进来是指加强对外合作,吸收校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各个渠道吸收外来投资,与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社会上的开发公司可以为学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吸收、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走出去是指将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广出去,树立开放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好的共享机制,增加可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方便招商引资。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教育是可以不断扩展接触信息的途径,并不断通过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来得到发展的。”[5]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需要不同人的积极参与,参与者在自己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这才是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地方高校应树立一种“共享文化”,开放意识。

2.3 加强理论研究,组建专业团队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鉴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地方高校应抓住时机组建团队,争取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理论研究的提升,在应用中就能更好的指导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实力,同时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做出贡献。注意,理论研究应从实际问题出发,避免脱离实际需要。另外,鼓励教师参与,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给予嘉奖从而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4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信息安全在政策上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侵权现象,要给予严肃处理,以规范网络行为。在思想上要加强版权保护的意识,尊重他人的原创权。网上教育资源是开放性的,树立开放的态度是正确的,但要注意保护原创人的利益,使用他人的成果要注明出处。随着新技术的更新,其将为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机制。地方高校要及时做好查找漏洞、更新防护软件、备份文件资源等安全措施,尤其要注意数据库的安全防范,防止网络攻击。

3结束语

地方高校要建设具有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就必须解决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的设计开发和后期的更新维护等工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仅能为我国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new_web/keyan/xdycjygf.doc.

[4]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

[5]邢红宇,杨庚宇,钱辉镜.美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digi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WANG Fengl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s at realizing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maintenance costs,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use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to put forward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the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education scheme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lement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therefore enhance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digit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ource management

0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捷更新与长足进步,许多在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领域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信息用户需求和社会信 息量日益增加的巨大压 力,传统的教 育管理已难以适应目前高校的规模升级与开拓发展。而时下的各类研究实践均已表明,可以借助云计算来创新实现高校数 字化教育管理,从而全面满足当下及未来高校中不断增长的用户信息与大量数 据存储的强大需求。为此,展开此类研究,即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现实意义。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互 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 供动 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 源的计算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利用、且通过网络 以 便利、且按需的方式获 取计算资源的技术模式。云计算融合发 展了分 布式计算、网络存储、并行计算 、虚拟化、效用计算、负载均衡等传统计 算方式与网络技术。

1.2 云计算的特点

1.2.1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使用虚 拟化技术来最佳配 置存储、应用软件、服务器、网络、服务等各 种资源,使用户能够获得比以往更趋丰 富的服务与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类资 源实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能力对用 户来说是相对透明的。

1.2.2 网络安全的可靠性

云计算将数 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本地PC机无需存 放数据,云端上服务 器都是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 维护,对于用户来说,免除了对计算及存 储方面安全的分配与投入。

1.2.3稳定性

由于云 计算将海 量的数据 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统一优化整合存储在虚 拟资源池中,用户尽可将各类数字资 源存 储在云平台中,数据的安全 性也随即得到了提升完善。云计算还提供良 好的容 错功能,一旦某个节 点 发生故障,云管理系 统会迅 速查证与高速恢复,保障了云计 算环 境的稳定性。

1.2.4 具有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在云计算架 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新增的用户需求,可以根据需 求资 源类型,针对性地优化各类 资 源能力,提升服务处理级别,云计算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 力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

1.2. 5 运行成本低

云计算的自动化管 理使数 据中心管理成本大幅度 降低,云计算的特殊容 错措 施使得可以用优质廉价的节 点来构建云体系。

1.2.6 网络成本的可控性

只需提供有接入终端,用户将只需专 注自身业务,而无需再分散兼顾网络的复杂 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用架 构网络所需要的资源[1]。

1.2.7个性定制

根据不同用 户的使用需求来部署相应的资源,以最大限 度地贴近用户研究模态,云计算平台具有良 好的伸缩性。

1.2.8 可扩展性

云计 算的规 模可以动态扩展和 伸缩,满足用户规 模的 增长和需要。

2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

目前,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 理存在着诸如组织 架构混乱、信息化 建设整 体性不高、IT建设成本有 限等多 重因素影响。具体阐释分析如下。

2.1 硬件设备的更新成本高

随着硬 件任务对教育资源的新增需求,同时由于高校数字化教 育资源管理的整体性不高 ,各类软、硬件设备在内容、数量上的补充更新,使得网络在构造设计上也需要 陆续拓展增加,且价 值不菲。

2.2 网络维护成本高

由于网络维护在水平层次上高低不齐,使得整体网络的安全防 护提升了保障难度。同时,每个独立的IT网络都需要特别专门维护,这对维护人员和资 源投入均呈现更高要求。

2.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由于高校中各部门之间工 作职 责相对离散,各部门开发的信息管 理系 统大多是围绕解决本部门的某 一具体业 务或具体问题而设计建立的。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源,包括软、硬件资 源以及人才优势等在分布上并不均衡,这就给数字化教育管理工 作形成诸多掣肘。结果就是高校各项资源在低水平重 复建设中日渐消耗殆尽。

2.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度低

不同院校、职能部门间资 源共 享手段单一,效率 不高,跨学院、跨部门的教学、科研合作将更多受制 于时下的资源管理水平[2]。

2.5 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与便利难以兼顾

为了强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安全管理,大多高校都采用C/S(客 户机/服务器)结构 系统设计模式。C/S设计模式要求用 户只能在安装客户端的特定主 机上使 用管理系统,一旦使用环 境发生变化,则将无法使 用系统。这种设计模式虽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风险,但在用户操作上却受到诸多限制。

2.6 基础设施的闲置

在许多基础设 施购入以后,由于多方 面的原因,大多数时间均会处于一种闲 置状态,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的运 行成本,而且对设备本身也形成一种浪费,从而给电 力资源和基础资金带来重大的虚耗损失。

3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借助云计算技术来实 现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能够满足用户信 息 需求与大量数据存储的要求。本次即从理论可行性、经济成本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这3个方面对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 育管 理给出可行性分析。研究可得,分析论述内容如下。

3.1 理论可行性

近些年来,云计算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 家的高度密切关注,云计算的理 论已较为成熟,并已涌现可观的文献对云计 算理论进行介绍,这就为云计算 理论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先期积淀。首先,云计算能够让 计 算机的计算能力成为一 种商品在网络上实现流通。其次,云计算在整体上具备了 管理 集中化、功能开放化 、处理规模化、客户 端轻量化和存储 海量化等特点。因此,利用云计算可将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进一步整 合

为储容量大、地域宽 广的分布式网络。

3.2 经济成本可行性

由于不需要花费高昂的建 设费用,就能够构建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平台,而在其成功运行后还能够减少管 理成本,并且相关技术和软 件更新均是由平台专业技 术人员担负完成,各高校不必再额外支付费用,节约了大 量的时 间成本,使数字化教育的服 务和管理更加优化科学。

3.3 技术可行性

随着云 计算技术体系的逐步形成,基于云计算的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使得各家高校均可利 用现有的服务平台将数字化信息部分或全部上传至云空间,并由云数据中心来统一组 织、规范调度,不仅能够实现海量数据存储,而且还能够使海 量资源在统一标 准模式 下构建完善互补链接,使各类资 源实现按序存储和使用,服务更 趋

便捷和理想个性化[3]。

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研究

4.1云计算应用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优势

1)实现随时随地满足高校各项教育资源的需求。云计算模 式能满足用户对资源随时随地的接入需求,对终端要 求低,网络的健壮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极大增强,对实 现教育资源信 息化,并降低成本,具有重 要意义。

2)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高校存储、计算、业务服务平台。只需一个与网络架构无 关的终端设备,通过云计算模 式整合后的高校教学、教务、科研、管理资源,优势设计并展示在 统一平台,就可以依据各校资源需求,实现高校 资源的统一调度、集中展现、全面整合。

3)可以保障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数据的安全性。高校资源数据覆盖面广,甚至包括一些学术、教学、科研、财务等保护性敏感信息,这就对安全性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较高要求。云计算模式中,这些资源都保存在安 全级别 较高的集群服务器中,不会因为个体疏 忽而导致重 要数据的丢 失和损坏。

4)降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综合管理成本。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整合方案可将日 常的软硬件设施购置、网络维护等需求集中交付 给云端服务器管辖与实现,从而减少本地服务 器的需求与交互,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网络建设 缺因 乏 整体性而带来的附加资金投入,综合提升整 体的资源利用水平[4]。

4.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 源服务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方向,数据 种类众多,数据量庞大。数据管理时既要具有足 够的存储设备,又要建立安全科学的存 储和管理机制,如此才能满足对数 据检索、备份等操作功能的设计需要。

通常,大型高端 服务 器可选作为云中心的核心装备,海量存储设备择用于给云存 储 提供存储支持,而高密度的刀片服 务 器用于承接众多的普通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 字化教育资源管理要综合考虑云存储、云安全、核心基础设备、虚拟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全面整 合,协同部署,最终实现高校资源综合管理[5]。

云安全除了立足于虑 云存储安全外,还要深入探讨基于虚拟化的云 中心的内 部安全,涉及到的技术包括访问控制、私有云、身份验证等。

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机 的资源 根据二级部门的IT业务需 求进行切割,实现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的随 机分配。随着高校信息化工 作的开展,应用和业务不断增加,IT系统规模日渐庞大 ,也随即带来了数据中心 空间紧张、高能耗、IT系统总体 拥有成 本过高等问题[6]。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再结合高 校教育 资源管理现状,本文提出基于 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 资源管理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迄今为止,对于云计算的研 究日趋热烈,在某些领域收获了一定的智能成果。目前,各种高性能的服务器及网络 架构即已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数据处理能力提升较快,性能呈现稳定优良。同时,高校自身人才 优势明显,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资源整合应用提供了实际优越条件。因此,为云计算在高校资源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运 用能够有效的整合高校数字化 教育资源的管理,高校通过各类资源整合实 现资源统一规划、应用和维护,降低数字化教 育资源成本消耗,提高数字化教育资 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云计算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比如,现有资源的理性整合优化问题、高校政策层面问题、不同种类资源数据的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问题及深度挖掘 问题,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则为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 管理的深入发展提出 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惠娟.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05-107.

[2] 王丽颖.浅析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151-153.

[3]程娟娟.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资源管理方案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7):6214-6216.

篇6

依托云技术,打造综合应用大平台

本次展会中,各大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不约而同地推出“云”平台新技术应用。对此专家做了如下解读:“云”为打造跨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心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所购置设备的运算能力,从而大幅降低了设备运营成本,并有效突破了构建资源中心的区域限制。“云”能够成为一个热门概念不是空穴来风。

作为教育私有云的先行者,大唐高鸿将“云”技术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其相关展品引起多方关注,如:基于云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EC-Cloud教育云管理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云端数字媒体系统以及可应用于平台上的英语单词通、教育舆情分析系统、全自动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等,其云平台解决方案的特点是集上层应用与基础支撑平台于一体,可各自独立运行,也可以有机无缝整合,还能够按不同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系统独有的自动化调整与优化功能,可协助实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谈及“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空间,“EC-Cloud教育云”的开发总监颜峰说,“云技术有效引领并撑起了未来数字化教育体系发展的天空。我们正着力打造一个依托云技术的多应用、多体系的大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满足教学管理、资源共享、风险控制等各方面需求,且能够形成资源优化体系,促进数字教育良性发展。”

采旧纳新,激活数字校园生命力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分散,无法做到共建共享”、“系统重复建设,运维成本太高”……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各种深层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教育云的兴起,无疑为那些头疼于繁杂系统的管理者们找到了应对的良方。

EC-Cloud教育云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个分散的IT设备资源如主机、网络、存储等汇聚起来,形成一个共享的云资源池,然后再按需分配给用户。用户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一体化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家校互动等系统,即只需要登录一个系统,全部功能就可以随心掌控。此外, EC-Cloud还预留了丰富的接口,能够迅速地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无限扩展,让用户无忧未来技术变迁。

云技术使得IT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顺应了未来教育跨区资源无限共享的趋势。

未来式数字教育体系:在线、互通、智能

在云技术数字化校园的蓝图中,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学生就可通过手机、PAD、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调用平台上的丰富资源,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在线学习、自主学习、游戏式教学将开启一种全新的教学时代,由计算机代替老师处理繁重的备课阅卷,更多精力则将用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信息互联让学校、家长、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全方位关注孩子成长。

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6-0072-08

一、研究背景

(一)实施“班班通”工程的紧迫性

随着“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步完成,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巨大进步,逐渐实现了校际互通。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提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继续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要求。由此可见。国家已将实施中小学“班班通”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班班通”工程的建设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班班通”主要是借助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因此,如何保障有效资源能够通到班级。这就需要重点考虑资源供给和共享问题。目前,虽然很多西部农村中小学已经被纳入远程教育工程,但可供学校应用的数字化资源却严重不足,使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难以有效实现。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各学校顺利使用“班班通”开展教学,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云计算解决教育资源问题的优势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超级计算模型和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其实质是为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网络环境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云计算的业务资源应该支持通过简洁的管理或交互过程快速地部署和释放。从这一定义可以得出云计算具有按需使用、快速、安全和便捷等优点。有学者认为,“云”体现了一种整合资源、集中服务、应用共享的系统思想,以它高智能的计算进化能力。完全颠覆了获取信息资源、接受计算服务与人际沟通的既有方式,标志着整合一切信息资源智能服务于个性化需求的泛在学习时代的来临。而结合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将其应用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领域,这对于实现各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各地区、各学校都可以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将各自建设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统一存储于“云端服务器”,再由指定的教育部门对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分类,最终建成大型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从而能够顺利实现所有地区的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这种“共建共享模式”建设的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汇集的资源都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而成,资源的质量相对较高。各地区不必重复建设大量的教育资源,可以直接选用资源库中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因而有利于降低教育投资成本。而且。学习者只要具备任一款能够联网的云终端设备,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就可以随时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服务,便于学习者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总之,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一方面能够满足各地学校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对推动“班班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和提升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所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口也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而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必然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撑。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各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的数字资源建设非常重视。然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我们仍然不得不面临教育资源建设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希望能够引起相关研究部门与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数字资源建设规模大,质量偏低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提出,各地区纷纷加大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力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很多地方教育部门热情高涨地建设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库,以期待能够加快推动本地的教育发展。但是,往往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考虑、未遵循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过度关注资源建设的“数量”,而忽视了资源的“质量”。例如,制作的大量课件质量较低、缺乏规范性,与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脱节等。类似现象在我国各地的教育资源建设中均有出现,但相对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地方数字教育资源质量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有些地区甚至没有本地的教育资源库。

(二)数字资源重复建设多,创新较少

各地在开展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时。通常是在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当地的一些优秀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技术工作者参与资源建设,他们所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是现行中小学各年级的课程资源,其中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资源居多。由于缺乏与其它地区教育部门的交流和合作,致使各地建设的教育资源比较类似,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库都成了“信息孤岛”,无法同其它地方的教育资源库实现交互与共享,导致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笔者通过浏览分析现有部分地区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发现这些教育资源库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资源库结构过于简单、缺乏一定创新,资源库内容多数无法进行智能检索、更新速度慢,难以体现当地的基础教育特色。

(三)教育资源内容单一,利用率低

纵观各地的基础教育资源库或者教育资源网,主要内容是中小学主干课程的辅助教学资料,如教师备课资料、课件和教学素材,以及供学生使用的习题库和试题库等。它们主要以教材和知识为中心,多数内容是教材和辅导资料的“网络版”,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有些内容由于缺乏有效教学设计、未遵循一定的标准与规范,难以满足授课教师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很少使用这些资源。其实。这些所谓的教育资源库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库,教师若利用它们来开展教学,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

(一)班班通的概念

“班班通”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后形成的产物,其实施是一项包括硬件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及教师应用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从“校校通”工程到“班班通”工程,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由“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转向“推进与保障教学应用”,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带来了新的解决途径。概括地说。班班通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定义

何克抗教授认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含各种学习工具软件)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难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也难以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然而,由于现有的教育资源库存在着内容质量偏低、制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它们难以为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提供有效资源保证。因此。建设优质的班班通教育资源库势在必行。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将多媒体素材的教育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管理,为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提供资源服务支持的系统。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可以通过共享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本文中的班班通教育资源库就是指“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它不仅能够为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提供基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服务。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特点

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能够克服以往教育资源库存在的不足。更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资源丰富、形式多样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资源。包括目前中小学阶段的各类课程资源,既有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的“课程同步教学资源”,也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同步学习资源”、“课外拓展学习资源”等。而且,资源呈现形式多样,既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资源,也有视频资源、动漫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能够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2.内容新颖、富有特色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服务支持系统,它由来自各地区的资源建设者共同设计与管理。资源库中的内容时时刻刻在不断更新,因而资源库能够保持内容的新颖性。而且,各地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往往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教育特色,所以,整个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源特色鲜明,能够充分满足各地学校对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需要。

3.共享面广、使用便捷

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构建的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具有强大的共享能力,可以同时满足全国各地学校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用户只要使用任一种云终端设备。通过联网就可以随时获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方便快捷。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设备获取教育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获取教育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

4.智能检索、互动性强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能提供智能检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任一款云终端设备进入资源库主界面,利用智能检索功能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资源库还具有互动服务功能,如在“网络服务资源”模块中提供BBS和“教育微博”等服务。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之间网上交流的需要。利用这一服务功能,同学之间能够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共同完成某一主题的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内容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日常教学所需要的一系列教学资源,还包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其它类型数字资源,如图1所示:

1.课程同步教学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开发与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同步的各科教学资源,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教学资源,具体内容如课程的备课资料、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以及教学设计案例等。

2.课程同步学习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开发与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同步的各科学习资源。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学习资源,具体内容如名师教学视频资源、习题库和课堂笔记资源等。

3.课外拓展学习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开发与现行各个年级同步的课外拓展学习资源,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要能够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求。具体内容包括与教材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或是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知识,如与“神舟飞船”有关的科技知识、以及关于人文社科方面的热门学习话题。

4.仿真虚拟实验资源

本资源主要为教师开展实验课提供服务,也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实验课程使用。开发与现行各个年级相关学科同步的实验课程资源,内容包括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实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如采用Hash、Virtools、3ds Max等软件来制作高质量的虚拟实验资源。供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使用。

5.德育教育资源

本资源主要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服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或者家长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它包括当前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可以是与德育有关的小故事或者以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为题材的视频资源,如“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故事,也可以将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内容纳入其中,还可以是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动漫、电影等。

6.教育游戏资源

本资源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游戏中接受教育。这些游戏必须具有教育性。通过开发一些励志类教育游戏或者知识类教育游戏来达到这一目标。例如,以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经典传说或者历史故事为题材来开发相应的教育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知识。

7.教师培训资源

本资源的使用对象是教师,主要目的是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内容包括当前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和部分教育发达地区的教改经验总结,也包括国家级名师的示范课、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内容主要以视频资源的形式呈现,以便于教师培训学习使用。

8.网络服务资源

本资源将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开发相应的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例如,可以建立“班班通学习网”。在网上提供各个年级、各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还提供BBS和“教育微博”服务功能,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等多方沟通交流提供便利。

四、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原则、构建模式与平台架构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备课,还要制作教学课件、查找教学资料等。可是,要让每位老师都去认真做这些繁杂的课前准备工作,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况且难以保证教学资源质量,当然也更没有必要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件制作专家”。因此,为了让教师能够顺利使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育教学,就必须先开发班班通教育资源库,然后让他们在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数字教育资源来满足教学需要。

(一)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需要注意的构建原则

1.要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2011年8月18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出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科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虽然,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急需大量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尤其边远落后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是迫切。但我们不能因此只顾教育资源的数量建设,而忽视了教育资源的质量。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应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资源统筹,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资源的质量。因此,作为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必须要对建设的资源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按照一定的资源技术标准来执行,如依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制作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要尽力保证让高质量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进入中小学课堂。

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

教育信息化服务的中心是学生,要让学生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支持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来学习和生活。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情感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他们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建设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要使建设的教育资源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动画、短片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更好地去掌握新知识。要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教育资源库实现它的应有价值,真正满足我国基础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3.要及时更新与维护教育云资源库

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它也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必须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因此,我们不仅要建设好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而且要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完善。同时,要对教育云服务平台进行定期维护与升级,这样才能保证它长期稳定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提供资源服务,也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模式

1.自主构建模式

自主构建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自行建设满足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资源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能够反映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并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利用这种资源构建模式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满足自身教育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为其它受教育群体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指多个单位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且最终共同享用劳动成果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共建”与“共享”,它倡导的是一种互助协作的理念。陈琳教授等人认为,“共建共享”是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建设、共同享用资源,是对自发建设模式的拓展和补充,因为该模式下可真正由具有建设资源能力和水平的人来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建设质量问题。所以相对而言,利用这种模式建设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源的质量,而且能够有效解决较大区域内受教育群体对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能为其它地区受教育群体提供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公建众享模式

“公建众享”是新时期倡导的一种资源建设模式,它具有高的建设标准与应用绩效,对实现大范围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意义更大。“公建众享”是我们根据时展需要提出并着力研究的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即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主导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后的信息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民广为享用,其最大特点是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最为优秀和合适的人士建设资源,从而确保建设质量。因此。这种资源建设模式将能弥补以上两种模式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平台架构

1.教育云服务平台

教育云指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它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它将教育领域需要的软硬件计算资源虚拟化之后,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以计算资源为形式的服务。教育云主要有以下潜在优势:它不仅能够节省投资、提高硬件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管理和运维成本、节约能耗,而且还可以提供集中的网络管理和运行维护服务,以及提供资源共享和教学科研协作等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来完成某一具体任务则通常由云计算平台来实现,它是云计算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把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云计算平台,称为“教育云服务平台”或“教育云平台”,它是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这种云服务平台集教学、学习、管理、交流和娱乐于一体,让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其它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根据各自的权限和需求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在本文中,我们结合“班班通”工程这一名称,将此教育云服务平台命名为“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它的基础架构和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由于云计算的理念主要强调“服务”,因此。本文将重点从云服务层面来探讨如何构建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而对云计算的技术层面具体实现则不作深入探讨。

2.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整合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

由图2可知。教育云服务平台包括教育云管理平台、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交互式学习网站、电子书包系统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部分。而且,该教育云服务平台具备较强的智能性和交互性,便于用户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育云服务平台中。“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交互式学习网站”、“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和“电子书包系统”等都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支撑,将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整合于这些模块,可以方便师生获取教育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教师可以通过“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获取教育云服务平台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的云终端设备。如通过“电子书包系统”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实际上,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学习者只需拥有任一款能够联网的云终端设备。教育云服务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资源支持服务。如图3所示,教师和学生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云终端设备获取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这也是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一大功能优势,能够随时为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或者非正式学习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五、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

结合当前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通过共享多方优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提出“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这一概念,它包括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省级教育云资源库和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其中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一个,其它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均有多个。这四种类型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是由低到高的,其中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处于最低层级,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处于最高层级。实际上。这四种不同层级的教育云资源库。就如同众多的“教育云”。学校建立的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就是“校本教育云”,各市建立的教育云资源库就是“区域教育云”,各省和国家建立的教育云资源库则是“大型公共教育云”。一般而言,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越低。它的地域性就越强,越能反映该地区的教育特点:反之。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越高,它的教育资源质量相对较高。资源的普适性也就越大。其实,这同现有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与“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之间的关系很类似,但是,它们包括的内容要比国家和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多得多,甚至可以将国家和各省的基础教育资源网也包含进来,作为教育云资源库内容的一部分。开发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其目的是为了结合各地的教育发展现状,既能让各地区、各学校合理利用符合本地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又可以利用各省乃至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满足不同地区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全面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构建校本教育云资源库

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结合自身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色,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来建设满足自身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库。图4是以E市A初级中学为例,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来构建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E市A初级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该校一直以英语教育为特色而闻名,英语学科师资实力雄厚。同时,该校还是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和网络环境相对完善,并且该校有多名信息技术教师愿意参与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2.构建目标

A初级中学结合本校英语教育多年来形成的特色。合理整合本校已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建设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来更好地服务于本校英语的教育教学。同时为其它初级中学提供英语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构建过程

(1)A初级中学结合自身实际。以优势学科为基础。聘请校内外优秀英语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成立“校本英语数字资源开发小组”,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2)开发小组先要对校本教育云资源库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同时要对开发任务进行具体分工,如有的老师负责教学设计,有的老师负责英语课程数字资源开发,有的老师负责云计算服务申请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架构设计与技术实现。(3)将初步开发的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多次修改,并由小组内多位专家进行全面审核,然后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再将修改后的数字教育资源投入相关班级试用。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修改,以使其不断完善。(4)将建成的校本英语教育云资源库报送E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若通过审核。则将教育云资源库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从而既能满足A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能服务于其它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需求。(5)要求A初级中学的相关人员做好该资源库的维护工作,并且要不断地对资源库内容进行更新,使之日益完善。

(二)利用“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

市级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由该市教育局结合当地的教育特色,通过“共建共享模式”来建设符合本市教育发展需要的地方教育资源库。在本文中,“共建”指由该市各学校和各区县教育部门共同参与教育云资源库建设,“共享”指该市范围内各学校都可以利用该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同时也可以为其它地区学校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由于考虑到教育经费有限,因此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重在教育资源的整合。首先由该市各学校、各区县教育部门精选各自已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然后再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同时也可以适度开发其它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建设“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途径来达到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图5是以F市为例,利用“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F市已有一定数量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如有多个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或者其它数字教育资源等。同时要为建设市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资金保障,可以成立“市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库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本市电教馆负责这项任务。

2.构建目标

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资源服务的优势,通过整合该市各区县、各学校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同时建设其它类型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建成本市教育云资源库,从而更好地满足本市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促进本地教育快速发展,而且可以为其它地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构建过程

(1)结合本市的教育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同各学校、各区县一起参与市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首先,让本市各区县、各学校精选各自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如选取各校本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各区县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2)将精选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开发部分适合本地教育特点的其它数字教育资源,共同构建成F市教育云资源库。(3)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中的部分步骤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方法基本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4)将建好的F市教育云资源库报送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核,若通过审核,则将该教育云资源库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以满足本市所有学校和其它地区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5)同样,F市相关教育部门要对该资源库进行定期维护,不断更新完善资源库的内容,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三)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

省级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由该省教育厅结合本省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来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本省学校开展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服务。这里的“公建”指由该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建设,“众享”指该省各地区师生共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图6是以M省为例,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M省要为建立省级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资金支持,可以成立“省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本省电教馆负责这项工作。

2.构建目标

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资源服务的优势,通过组织相关人员来建设三类数字教育资源,依次是基础教育普适资源、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和大学预备课程资源,然后整合形成省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服务于本省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本省教育的发展。

3.构建过程

(1)结合本省的教育发展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建设基础教育普适资源、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和大学预备课程资源等三类资源。(2)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的基本流程同构建市级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类似。只是在资源建设上要求质量更高,类似步骤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3)M省教育云资源库必须要先通过该省教育厅的审核批准,才能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并且要组织相关人员负责资源库的维护和内容更新工作,使之长期、高效地服务于该省和其它地区的教育教学需求。

(四)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

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由于考虑到各省、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异,很多省市采用不同的教材来开展教学,因此,在国家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中,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将来自各地区不同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将根据用户访问量和用户评价来精选各省市教育云资源库中最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如图7所示,简要介绍了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过程。

1.构建条件

国家要为建设教育云资源库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可以成立“国家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库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中央电教馆负责这项工作。

2.构建目标

结合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整合各省、市、校级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补充开发其它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建成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为全国各地的学校提供优质数字资源服务。

3.构建过程

(1)首先要对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对各项具体建设任务进行明确分工。(2)安排专业人员为资源库开发相关智能检索功能,如引入智能Agent技术和内容图像检索技术等,通过智能检索各省、市、校级教育云资源库中所有类型资源的访问量和用户评价来提取优秀教育资源,如自动提取相关优质数字资源的IP地址等。(3)然后。将获取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归类。如按照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来划分,建设成“学科优质数字资源库”,同时补充建设其它类型的教育资源库,再共同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而建成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育教学。(4)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必须要先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才能正式公开,并且要求不断对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更新与完善,同时要做好资源库的运行维护工作。

篇8

二、我国通识教育现状

回顾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初众多学者就提出了通识教育理念,如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沟通文理”;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更明确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办学理念以及“诸育并进”的教学内容观。然而,迫于中国国情及特殊国际环境,我国高等教育复制前苏联模式,所进行的是典型的“专才教育”。由于对专业教育的过分追求,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等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随着社会发展,创新不足、人文素养缺失、社会能力不足等专业教育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从20世纪9O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一些高等院校也逐渐把通识教育理念渗透到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部分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已取得一定的进步,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分高职院校也逐渐开展了通识教育。这些高校把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专业面,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与通识教育目标相比,大部分院校只是对原来专业教育式培养目标的一种修补,没有全面反映出通识教育的思想,强调政治素质,从适应工作需要的角度来拓宽专业课程,忽略了对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培养。缺少基础通识能力的培养,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学艺术修养及职业素养等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都很少,与健全的通识教育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未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相对统一、制度化的通识教育方式;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三、数字图书馆在实施通识教育中的优势

1.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文献信息保障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数字图书馆正提供了提升综合素质所需的各类资源“养分”。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存储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资源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其构成呈现多样化特征。从横向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专业;从纵向看,囊括了各种水平、各种深度的读物;从资源类型看,包含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文献、视听资源、资讯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由于通识教育的教育对象个体差异,其信息需求也多种多样,数字图书馆多层次、多角度的数字化资源,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求知需求,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实施通识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

2.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数字图书馆开发时间为24小时,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网络访问,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当前上网方式、设备的发展,通过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无线接入,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更加便利。学习、研究时遇有信息需求,即时搜索、利用数字化资源满足需求,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3.拓展了通识教育的教育形式笔者通过梳理近几年国内有关通识教育的文章发现,现在国内大学通识教育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优化,其他辅以讲座、课外阅读引导、社会实践等通识教育方式,部分学校设立了网上通识教育讲堂,使用音像教学方式等。尚未发现有学校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以数字图书馆为教育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通识教育,实行被动式通识教育与主动式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数字图书馆探索开发通识教育功能,可以有效拓展通识教育形式。

四、数字图书馆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

1.创建通识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引导用户开展自我教育

数字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各种类型数字化资源,如何获取通识教育资源,笔者认为可以探索创建通识教育资源目录,建立资源导航系统,应用搜索技术建立资源检索平台。对数字化通识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引,并给与推荐热度。用户在使用该平台时可通过目录系统、导航系统、条件筛选或者直接搜索来获取相关资源。资源目录或者导航系统通过推荐热度评分“隐性引导”用户阅读资源的种类、类型。资源检索平台的功能,可直接通过关键词、分类、条件筛选等途径来帮助用户获取相关资源,或者在检索过程中发现兴趣点,进一步指向相关资源。同时,可考虑添加书评功能,引导其他用户使用资源或开展互动交流。资源平台功能,既“隐形指导”了用户利用资源,又给予了用户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书评、互动交流等功能从用户层面对其进行了相互影响,有利于用户开展自我通识教育。

2.通识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创建

“十五”期间CALIS高校特色数据库项目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国掀起了建设特色数据库浪潮。笔者通过检索数据库建设方面论文发现,特色数据库建设技术比较成熟。通识教育专家学者依托数字图书馆资源,选择一定数量的通识教育资源,成熟技术加上科学挑选的资源,组织人力建设通识教育资源数据库,在数字图书馆上帮助用户高效率获取通识教育资源。

3.开设网络课堂

目前,很多高校设计了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限于时间、安排等因素学生一般只修满学分,仅能学习必修课程和兴趣更高的课程。数字图书馆完全可以建设网络课堂,存储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录像资料、其他高校课程视听资料或者购买人文社科类的视听资料供用户利用,还可以开展网络授课、网络作业、bbs等方式进行通识教育。网络课堂依托丰富的通识教育资源,开展灵活多变的交流互动方式,有利于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充分汲取各类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4.基于PUSH技术的信息服务

PUSH技术,指的是数字图书馆通过一定的协议,从服务器上的信息源或信息制作商那里获取信息,再通过固定的频道向用户信息的技术。它是根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将用户所需信息主动送达用户。通识教育中,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相关的通识教育资源主动推送给用户,用户获取资源更加简单、便利,且针对性强,满意度高。

5.虚拟参考咨询

用户在利用数字图书馆各种通识教育资源或应用系统时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网络的方式得到解答与指导。基于网络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使用户这种需求得以满足,主要有异步、实时和合作化3种数字参考咨询类型。异步参考咨询服务是指用户的咨询与专家的解答在时间响应上是非即时的,主要包括E-mail、WebForm、BBS、留言板、FAQ等方式。实时参考咨询服务,又称为同步参考咨询服务。它是一种在虚拟环境中用户直接“面对”专家的在线式服务。主要通过网络聊天(Chat)、视频会议(VideoConference)、网络白板(WhiteBoard)、网络呼叫中心(WebCallCenter)等形式来实现用户与咨询专家的适时交流。合作化数字参考咨询,是指咨询服务的主体是由许多成员机构一起组成的一个分布式的虚拟DRS网络,以解决单一图书馆或信息机构因种种原因而不能解决的咨询问题。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使用户在利用数字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时可通过多种方式得到专家的指导,为更好的学习提供帮助。

篇9

一、我国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系统的发展状态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入学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由于其没有设置严格的规定且职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系统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对中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对于现在的中职学校来说,均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交流共享系统设计上投入大量力度,并不断开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交流系统的新模式,对此也获得了相应的成绩。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核心概念界定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能够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形态,主要包括音视频、动画、多媒体软件、数字试题、网站、计算机模拟、网络课程等。以下的研究主要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关于教和学设计出来的,支持教师和学生学习用的软件资源。

三、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建设主体分类可分为:教育信息资源类网站、远程教育类网站、政府和教育科研机构的网站、商业类教育网站等四类。其中,教育信息资源类网站大多数是以独立运作的形式而存在的,主要是提供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资源,例如:中国教育热线是以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教育网站作为基础而存在的,现在的发展方向是网上职业培训。远程网站是提供远程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例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等。政府和教育科研机构网站都涵盖了各个地区教育的信息网、各个职业学院中的学校网站等。商业模式的教育类网站关系到了企业追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利用高科技,把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普及作为目的,从而建设商业模式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网站。

根据教育教学资源的分布形式分为:资源中心类资源平台系统、分布式资源平台系统、学科资源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四类。对于资源中心类平台来说其不仅是由一个网站组成,而是由很多个不同级别的网站组成的,成为一个地域性范围的教育资源网,例如:国家电教馆网站和各省级市电教馆网站,其中,每一个级别较低的电教馆都要向上一级电教馆提供资源和服务需求,需要经过一层层的管理在省级层面来形成资源中心。

四、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种类日益丰富

目前,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已具有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约2万所,成人教育的机构约有64万所。现在,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很多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交流共享系统。对于已经形成的国家职业教育专门网站主要有:中国职业教育网、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等。对于学校来说,也有把学校作为机构建立的中等职业学院、高等职业学院网站,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中对于系统设计投入很大的力度,即使信息资源交流体系所提供的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种类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青睐,从而让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趋势。

五、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概述

1.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础建设和资源环境建设

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平台设计的基础运用条件来说,要求学校要建设与之相对应的设施条件和资源环境,这样才能让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有效地在校园内展开使用。若缺少了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就不可以有效地利用软件资源。如:英国教育通信技术上的投资,从1998―2004年共投资了18亿英镑,从而让教育通信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来参与进学校数字化硬件设备的建设中,通过适当的途径向政府部门审批专项公款投入教育信息化资源交流共享系统中。

2.做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

(1)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整理信息化资源。例如:将网上可用的资源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包括精品课程、媒体素材等相关的资料。学校也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开发,把一些早期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大力向学校老师进行宣传,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教学资源、PPT,以及学生自制作品进行上传。

(2)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例如,老师可以把自己认为有价值且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适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并将其进行分类、整合利用,这样就在共享资源上增添了免费信息。

(3)建立满足实际需求的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库。一方面,增加资源内容,接近学生的学习与老师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库,如,“政府主导、校校合作、校企合作”。

根据以上对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共享系统设计的研究分析,对于建立网上教学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有利于为学生和教学建设出有层次、立体的交流共享系统,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老师可以及时做出一些日常教学反馈,这样做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58-02

一、引 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以及其他教育部门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了大量的设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同时,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各个教育部门不得不增加教育经费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如何减少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硬件设备的更新维护成本,提高既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每一个教育信息化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云计算新技术,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解决之道。本文对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做了详细介绍,对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对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启发。

二、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

云计算中最基本的处理单元就是一片片的“云”,这种云是指各种各样的虚拟计算资源,如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以及带宽资源等,并且这些“云”能够通过相应的技术实现自我维护和管理,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1]云计算就是把这些互不相干的众多“云”联系起来,实现“云”与“云”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并且通过相应的接口给用户提供某一特定的计算、存储或其他的功能,应用者无需关注其中的技术细节,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云计算由众多的服务器组成,小型的“云”有成百上千台,大型的“云”能达到几百万台,规模相当庞大。存储在云端的数据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管理,并采用相关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云计算以服务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应用,用户可通过任何网络终端按需所取,这种过程就像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等资源一样方便快捷。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实用计算、互联网整合等是云计算主要的应用形式。[2]

三、云计算在教育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云计算应用到教育领域,能够对教育成本、资源共建共享、资源使用效益以及资源安全保障等方面带来变革。

1.云计算可以节约教育成本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学校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需求,需要购买大量的硬件设备以及应用软件,但高投入并未带来高回报,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另一方面,在网络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大部分学校也在投入巨资进行网络教育平台的开发,并安排大量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学科教师进行平台的管理与维护,这势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云计算服务后,学校只需要连入互联网即可享受云所带来的超值服务。比如利用SIMtone的“通用云计算服务”平台,学校通过任意配置的网络终端就可连接到云端获取资源,价格非常低廉,从而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3]

2.云计算可帮助学校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效益。

学校购买了大量的设备,而很多设备因为运行速度慢、存储容量小被淘汰,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浪费。学校可以采用开源云计算项目,布署云计算服务,[4]把学校中淘汰计算机等设备的内存、硬盘以及计算能力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然后通过网络提供实用计算服务。10Gen、AppDrop、Enomalism平台、Euclyptus项目等都是一些非常好用的开源云计算平台。[5]

3.云计算为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网络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的安全存储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传统的做法是把资源库放置在实体服务器上,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保障其安全。但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即使服务器端的安全机制做的再好,也存在病毒入侵等安全隐患。如果把资源库建设在云端,安全将得到可靠保障,因为在云端采用了非常先进的数据纠错技术,并且有最专业的团队帮助管理信息,[6]用户就不必再为数据安全问题而担心。

4.云计算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更为方便、快捷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7]。但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分布不平衡。云计算能够实现虚拟化、动态的资源共享平台,借助此平台,实现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的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

四、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挖掘与展望

1.云计算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中的应用

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代表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并且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与专家的高度关注。[8]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要获得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构建所需要的技术环境;二是数字化资源建设。云计算在这两个问题解决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云计算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共建搭建良好的平台,并有相关技术保证资源的安全可靠;其次,云计算的存储与计算任务都在云端,对终端设备要求很低,只需要用户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即可,云计算的虚拟技术还可以实现不同学习设备间的数据共享,这些都对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技术环境的构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2.云计算在网络教育协作平台中的应用

在网络教育中,协作学习非常重要,它不仅对学习者之间知识的交流,而且对学习者情感的培养、交际的锻炼、人格的塑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云计算可以很方便的为学习者搭建良好的协作平台,比如Google Sites,它是Google提供的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协作平台,师生可以通过它协作开展一个课题的研究;老师通过它提供的在线测验系统实现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调查与反馈,并通过论坛系统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交流,从而实现良好的互动功能。[9]

3.云计算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

对教育信息化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资源建设是核心,高效利用是目的。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对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还存在着重视新技术的引用而忽视内容的建设,重视初次建设而忽视二次开发和深入整合,重视建设而忽略了建设的实用性,[10]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强的局面。导致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各个教育系统各自为政,每个系统内部都有一个“小而全”的数据中心,但彼此之间互不通融,致使资源的流动与整合太少。云计算的出现,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契机,它利用存储和虚拟化技术,将数据、存储和服务器整合到一个通用、高效、可靠的环境中,通过统一的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可以把来自不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进行分类管理,并且为使用者提供统一的入口通道,这无疑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4.云计算在数字化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学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在大力实施数字化教学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方面,如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公共资源服务系统建设等;二是管理方面,如校园公共平台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等。购买如此功能的一套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对一些财政不太好的学校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是如果通过使用云计算套件,则可以完全免费或只需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实现全面的教学管理。

五、结束语

云计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科学技术、方法的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注重对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要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应用探索。作为未来网络发展的潮流,云计算一定会在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构建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体系、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相互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刘鹏.云计算的定义和特点[DB/OL].省略/

2 郑运起、黎加厚.“云服务”的成功案例对中国教育技术的启示[J].科技风,2009(7):81~82

3 张渝江.Web2.0时代的创新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5):82~83

4 杨光雨.浅谈云计算技术[J].福建电脑,2010(1):44~45

5 张渝江、岳伟.云计算叩开学校大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2):93~94

6 中国云计算网.云计算的四大好处[DB/OL].省略/

7 张媛媛、赵广宇等.云计算与高校教学教育资源整合[J].今日科苑,2009(4):23

篇11

新课程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如何凸显师生在课堂上的双主地位,已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参与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体现,也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显著标志[1]。21世纪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缺乏也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影响,当前我国课堂仍存在诸如环节老套、学生参与低、扩展补充少等问题[2],致使学生兴趣不足、动手能力低下,难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充分交互与反馈等。因而研究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化资源教学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一、学习参与

1.学习参与和学习参与度

学习参与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行为[3],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表现。而学习参与度为学生学习参与的程度。学习参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其主动地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4]。对教师而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方法;研究学习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2.学习参与的影响因素

学生的学习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智力因素承担着信息的加工、处理等,非智力因素指兴趣、动机、性格和意志等心理因素。前者属于认识活动,影响学习的快慢、学习的效果;后者是意向活动,决定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也是影响学习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

在非智力影响因素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意志力、感知到的教学水平、课程满意度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参与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动机越强、自我效能感越高,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态度越端正、积极,参与度越高;而意志力越高,则表现为越能克服一切外界的困难,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满意度越高,也越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度。此外,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参与度。

3.学习参与的提升策略

学习参与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完善专业指导、展示教师和课程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行挫折教育,使其正确对待课堂学习;其次,知识呈现要情境化,个性化、情境化、有针对性的乡土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参与热情,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的认知参与;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流程科学、实施可控、互动有效,通过及时的作业反馈、小组成果公开、同伴评论和讨论等一系列措施,营造参与氛围,提高参与意识;第四,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巧妙的评价设计可以激发学习热情,进而实现以评促学,提升参与度。

二、底只资源

1.数字化资源的内涵及优势

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设计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深入落实、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技术处理即可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资源[5],按类型可划分为文字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体现为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视音频动画资源、教育网站数据库等。

数字化资源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共建共享,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改变传统“语言+板书”形式,利于课堂组织管理;教学内容媒体化、多样化、交互链接式呈现,不仅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通过数字化资源设计开发,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加快其专业化成长。

2.优质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与应用原则

优质数字化资源的设计,需在教学系统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握教学适用性、科学性、开放性、直观性、便携性、经济性等原则,与传统资源相结合,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自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数字化生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三、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化资源设计

1.学习参与对资源设计的重要性

目前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出现海量资源但又贫乏的现状,主要是由于建设机制不合理、交互性差、参与性低、不支持个性化教学等。此外,在进行资源设计时,参与式学习环境的建立也至关重要。因此,参与式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营造真实的问题解决和知识探究情境,学生将通过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对知识的建构和发展,对促进课堂教学、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实现个性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2.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资源设计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交互的发生是学习参与的本质表现,因此学习参与可体现为人机互动、人际互动、认知互动三个层面。

(1)强化人机互动,提升资源的人性化、情境化设计。人机互动指人通过与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对话的一种互动方式,包括计算机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信息和提示、人通过输入设备给计算机输入有关信息及回答问题等。在资源设计中体现在人性化的用户界面、结构化的资源组织、情境化的资源呈现等。

(2)强化人际互动,提高资源的协作学习设计。人际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强化原有知识体系,也可能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形成新的知识内容。数字化资源应将人机交互进行拓展,强化人际互动,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数字化资源设计,可以增加交流讨论区、分工合作等,强化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强化认知互动,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设计。认知互动属于深层次的参与互动,也是影响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设计数字化资源时,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主动性基础上,要强化对学习者的认知互动,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表现在强化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深化课堂训练与测试等。

四、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

1.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在设计策略指导下,以多媒体课件为例,展示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开发与教学应用。基于学习参与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在完善多媒体课件开发一般模式的基础上,即需求分析、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制作、调试运行及评价与修改,强化学习过程中参与而成,如图1。

笔者以小学英语为例,选取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In a Nature Park》部分内容,利用Adobe Flash CS6、Photoshop CC等软件,结合小学英语特点,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如图2。该课件可打包为可执行文件,在脱离编辑环境下能够良好顺畅地运行。

该课件分为单词学习、课文内容、情境模拟、巩固练习、课外拓展五个模块。单词学习模块介绍了需要掌握的单词、拼写、音标、读音及形象化的图片展示,加上单机交互操作,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单词;课文内容模块呈现了全文拼写及对话,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协作对话,强化人际交互;情境模拟模块,通过“动画+拼写+朗读”方式,强化认知交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巩固练习模块分为连线题、选择题、想一想三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配合即时反馈技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提高参与度;课外拓展模块,通过一首歌曲、配合动画呈现,激发兴趣,同时拓展英语学习。“说明”模块,用于在网络等渠道进行传播时对资源总体介绍、保护版权等。

2. 教学案例应用及讨论

笔者在所在单位附属小学进行实践,并作为该节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辅助者,参与了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实施情况。

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可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界面简单、画面友好、导航清晰、操作便捷、提示到位,交互性强、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动画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其次,教师也可将课件发给家长,O督学生温习。由于该课件可作教学辅助型课件,也可作自主学习型课件,所以可让家长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家校沟通。

为深入检验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策略及多媒体课件的实践应用,笔者深入一线课堂观察、访谈。结果显示,通过实践,学习者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学习参与度也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或限制,如受环境条件限制,课堂上教师讲解、操作仍较多,学生主体性提升不够等,需后续做进一步研究。

在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人机、人际、认知三个交互层面构建了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策略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式,并进行实践。应用表明,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参与度,同时“双主”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丰富了优质教学资源库,从而深化了新课程改革。

――――――――――

参考文献

[1] 赵秋锦,王帆.教学应用型微博社群中的学习参与实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 邓敏杰,马源颖.基于VRP的三维学习课件设计与开发[J].软件导刊,2015(8).

[3] 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篇12

1.2 信息化教学中教学设计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育更为重视学习者的作用,要求通过种种有效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合理配置资源,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1.3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推动信息产业不断升级,深化信息化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信息教育化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国于2012年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其目的在于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2 “三通两平台”

2.1 “三通两平台”的提出。要说三通两平台的出身,那就是2012年9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的概念,这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一点。其后不久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推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2 “三通”

2.2.1 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宽带网络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保障校园网络安全,优化网络管理,增进对外交流,学校还要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及保养,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学校要扎实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通过教学应用和学生实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2.2.2 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想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及时输送到每个班级,就必须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即:专递课堂(各类新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组织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个人空间和相应工具,开设学科重点难点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汇聚若干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的优质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名校网络课堂,修高中网络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提供服务。

2.2.3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要积极打造一个实名制网上学习空间,为学校师生开展网络学习,进行跨区域网络协作科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当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按照“教师优先、发达地区优先、职业教育优先”的原则,先试先行,有序推动。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程,加快研发推广与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相配套、适合学校课堂网络化教学需要的数字互动教材、教辅材料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和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听课、远程协作以及互动听课等活动,积极推动城乡学校网络一体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的“远程培训”及其他培训项目。

2.3 “两平台”

2.3.1 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要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其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大力服务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大力服务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创建师生共享共用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紧紧依托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断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共享程度。大力服务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工程,形成一批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要求相适应、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继续完善网上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区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3.2 加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做到家家用。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教育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发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加快终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强化终身教育资源规范标准、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研究,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推动,逐步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资源体系。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三通”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校校通”是基础,“班班通”是近期工作的一个关键,而“人人通”才是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是本质的核心点。这一点既然是本质的核心要求,它代表的是方向,代表的是创新。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具体要求可概括为:其一是要体现国家和地方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统筹部署;其二要立足现实,加大落实力度,使广大基层学校与师生能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成效、并努力形成阶段亮点;其三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有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2.4 三大主要任务

2.4.1 硬件升级改造

网络物理接入云平台建设(终端、云眼等)

数字化网络教室建设(投影、白板等)

2.4.2 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推广数字化学习模式,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建成学校“数字化社区”,重点做好三个“空间”建设:即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学生空间。

2.4.3 教师应用培训。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

3 “三通两平台”的实现

当国家首先提出一个政策方针时,从上到下落实这样的政策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所以,在这样的时间段中,政策里面的内容要落实必然会有先后顺序。结合“三通两平台”的政策,笔者认为,①宽带网络校校通的落实,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硬件基础的完善是最基本的工作,因此,让尽量多的学校完成网络覆盖也是推进后两个通的基础;②关于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落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研究员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这项工作是国家正在做的,也是需要科研与市场相结合的一项工作,从其口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层面的意思。

3.1 国家可以从物质和政策两方面鼓励企业做班班通,这对企业来说,必然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据其介绍,去年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有两万亿,其中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约占到2千亿的比例,可见,这样的政策环境是教育装备市场前所未有的局面,教育装备企业若能顺势而上,必然收获颇丰。

3.2 国家要和企业一起做优质资源的班班通,换句话说,哪一个企业班班通做得好,国家就联合哪个企业做,也就出现了各大教育装备企业竞相参与到诸如《中国教育技术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中来一样,笔者认为,在当下,如果国家还未出台某些项目的建设标准的话,企业在研发产品的另外空隙,参与到国家制定相关标准的过程中,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至少不会偏离国家轨道。

3.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一通的实现,是三通工程的核心,也是未来需要大力做的事情,笔者为什么说是未来呢?因为就目前看来,将教与学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不是说硬件设施具备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就通了,而是从意识上引导其这样的观念。所以,硬件设施的完善需要靠企业,意识上的引导需要靠国家,因而,企业在生产相关产品时,从学生和老师这些用户的角度考虑进行研发,就会很好地适应整个趋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