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常规范文

时间:2023-07-06 09:30: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音乐教学常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

篇1

1、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灵活而具体地设计音乐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

2、课时安排:参考教师用书,根据音乐课时恰当安排,对教师用书中不合理的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的情况,搭配本课内的教学内容。

3、音乐教学技能:突出音乐备课特点,教师要在课前把教材中的歌曲、乐曲、律动、舞蹈等内容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表现出来,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4、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步骤):首先要对教学有一个总的设计思路或框架,在框架内要对教学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根据新课程理念,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法,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要活跃课堂气氛,还要激发创造性思维等等。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

二、上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在音乐教学法的不同方面和领域有计划,有层次地作好教学安排,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并对每一节课以什么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来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和效果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

(二)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1、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2、音乐教学必须强调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

3、音乐教育必须强调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音乐教学领域包括:“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各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五)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七)创造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也应积极地挖掘教学的空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将课本、教师、学生、环境四大要素紧密结合,创设自己的教学特色,使自己的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更喜欢上音乐课。

三、教学评价

1、音乐教学评价中强调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发展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3、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总之,音乐评价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方法,才能使评价活动更有效,评价更具可行性,这对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篇2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习惯可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有效互动,认真听讲,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是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课课堂常规的训练

每年新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都要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常规的训练。音乐课堂常规的训练包括学生站、立、坐以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同时教师要注意这些相关的训练要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随时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用上下音节表示师生互相问好,用某一个固定的和弦音响学生表示要“安静”。随着训练的深入,随着动作、音乐性的深入音乐课课堂常规就建立起来了。

二、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当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时,就会对游戏产生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聆听,大胆创造。当学生在游戏中积极表现的时候,学生音乐习惯的培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三、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倾听”

小学音乐课堂需要学生养成聆听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起学生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1.静态地听

在音乐课欣赏音乐的时候,从学习习惯的角度教师就要对学生提出要聆听音乐的方法。如,要学会做音乐的好朋友,用自己的耳、眼、口、手等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以便在其他教学环节能够表现和创作音乐。此时可以闭上眼睛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音乐的不同风格。通过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觉。

2.动态地听

篇3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实施高效美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革纲要再次将小学音乐教育定位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将音乐学习的常规纳入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给学生以基础性的习惯率先在学生的生命质态中树立音乐学习的意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强抓常规意识,为保证音乐课堂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利用无限大的空间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一、率先垂范,常规在言行中呈现 

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自身的习惯、常规意识已经逐步淡化,包括在校的表达有转向家庭的趋势。而且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双方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很多时候,学生并非不愿意向善,而是无法向善,他们没有学习的榜样,没有赶超的目标。学生常常误认为自身的实践行为就是标准化的。此时,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在音乐展示中为学生树立标尺。笔者在课堂中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得出色。用歌声与学生交流,就是我做出的表率之一。教师的率先垂范,不仅是给学生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水到渠成的音乐熏陶,更是用自身的言行力量激发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我的一种示范。 

二、关注细节,常规在细微处闪亮 

音乐课堂的养成教育以及常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历经常态的恒久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细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常规习惯,在细节中磨合常规执行,在细节中强化常规意识。只有在积少成多的细节中点滴渗透,才能聚沙成塔,逐步养成常规意识。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学唱歌曲时开始并没有随手打节拍的习惯,在教师三令五申下,学生的这项常规意识也并没有能够养成,这给学生准备掌握歌曲节奏、提升节奏感带来很大的弊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抓住细节不断提出要求,并自身作示范,给予学生友情提醒。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这项常规已经逐步养成,节奏感也随之提升。 

三、强化聆听,常规在互动中凸显 

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有效聆听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尤其在音乐课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只有静心聆听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冲击力,才能在音乐的艺术感染中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精妙,从而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可以说,有效聆听是音乐课堂的生命。 

为了提升充分展现音乐本身的精彩,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创音乐的魅力,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现名家名作。其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将直接注入学生的心灵,自我倾听的形成将学生聆听常规落到实处;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练唱,聆听他人也是课堂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聆听他人过程中进行比较,增添艺术敏感度,于微妙中习得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聆听,在聆听自我的声音中,反思得失,从而提升自我,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 

四、多方配合,常规在立体中彰显 

音乐常规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孤立存在,还牵扯到学生生命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常规引导之外,还应该在与学生经历的各个方面取得有效联系,运用合力,帮助学生共同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常规。 

篇4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实施高效美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革纲要再次将小学音乐教育定位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将音乐学习的常规纳入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给学生以基础性的习惯率先在学生的生命质态中树立音乐学习的意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强抓常规意识,为保证音乐课堂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利用无限大的空间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一、率先垂范,常规在言行中呈现

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自身的习惯、常规意识已经逐步淡化,包括在校的表达有转向家庭的趋势。而且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双方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很多时候,学生并非不愿意向善,而是无法向善,他们没有学习的榜样,没有赶超的目标。学生常常误认为自身的实践行为就是标准化的。此时,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在音乐展示中为学生树立标尺。笔者在课堂中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得出色。用歌声与学生交流,就是我做出的表率之一。教师的率先垂范,不仅是给学生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水到渠成的音乐熏陶,更是用自身的言行力量激发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我的一种示范。

二、关注细节,常规在细微处闪亮

音乐课堂的养成教育以及常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历经常态的恒久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细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常规习惯,在细节中磨合常规执行,在细节中强化常规意识。只有在积少成多的细节中点滴渗透,才能聚沙成塔,逐步养成常规意识。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学唱歌曲时开始并没有随手打节拍的习惯,在教师三令五申下,学生的这项常规意识也并没有能够养成,这给学生准备掌握歌曲节奏、提升节奏感带来很大的弊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抓住细节不断提出要求,并自身作示范,给予学生友情提醒。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这项常规已经逐步养成,节奏感也随之提升。

三、强化聆听,常规在互动中凸显

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有效聆听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尤其在音乐课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只有静心聆听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冲击力,才能在音乐的艺术感染中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精妙,从而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可以说,有效聆听是音乐课堂的生命。

为了提升充分展现音乐本身的精彩,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创音乐的魅力,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现名家名作。其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将直接注入学生的心灵,自我倾听的形成将学生聆听常规落到实处;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练唱,聆听他人也是课堂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聆听他人过程中进行比较,增添艺术敏感度,于微妙中习得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聆听,在聆听自我的声音中,反思得失,从而提升自我,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

四、多方配合,常规在立体中彰显

音乐常规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孤立存在,还牵扯到学生生命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常规引导之外,还应该在与学生经历的各个方面取得有效联系,运用合力,帮助学生共同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常规。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一、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的视、听能力较差,对于老师授受的知识并不容易引起很大的注意,时间久了还出现分心 、坐不住等现象,甚至烦躁情绪也会出现;有些神经发展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也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大声怪叫、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课堂问题。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有的老师教学方法简单,没有引起足够的兴趣听课,学生不积极配合。例如: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或过少,讲课的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欠佳;缺乏活力等,有些教师则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处处设防,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压抑,甚至害怕,这样一来,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尤其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因害怕老师而实际效果并未见好的现象。课堂常规是每位老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训练 ,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有序学习,但音乐课是一门审美性、灵活性、活动性都很强的课程 ,有其独特的特征。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中严格的学习常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虽不再崇尚传统教学中那一味求静、求齐的课堂模式,但也绝不能不顾课堂教学实效而追求“参与、互动、共鸣”,在这个基础上,有效地发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势,打造新型课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就非常重要。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课前准备要充分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控力较差,老师的那种恐吓式的说教对他们无动于衷,在他们的印象里不知道什么是上课准备,只有老师告诉他们才会知道,一开始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的准备习惯是不会很好地养成的。所以,我从新生开始的第一堂课就提出要求,在音乐课前5分钟,我就来到教室,在讲台上我把所有的音乐用具整齐地放好,做好示范,然后逐一检查学生。开始检查时,发现不好的,我尽量避开批评,教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并指导学生具体的做法,然后检查。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手势、形体语言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个让人 身心愉悦的事物,所 以音乐学习也要 给学生以享受的美感。音乐课堂一定要营造出轻松 ,快乐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就拥有音乐是美的这种意识。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动机和意识的产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语言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学生 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活动氖围和环境,音乐教师便是音乐活动心理氛围的营造者。

3、为课堂上引入多元化的辅助教学工具

多元化教学工具的运用能为课堂注入和维持新鲜感,同时辅助教学,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课堂上常见的辅助工具有网络,多媒体等。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网络上的资源丰富且利用方便。所以,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音乐视频资源或者编辑软件给课堂上的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展示给学生,使得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图文声像,给音乐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谜样一来,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客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使小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由抽象走向形象,由枯燥到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加强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上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就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①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②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③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F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深刻把握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小学生理解力较差以及坚持性较差等特点,将抽象、理性的识谱教学转化为生动、感性的识谱游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人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有效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识谱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充分利用音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篇6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展现音乐魅力的课程,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细心感受音乐之美,所以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大多自制能力不强,所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小动作较多等问题,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

一、充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之处,教师可以积极利用音乐课的特点,做好充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如果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流程,便可以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民族的节日”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我国的地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指出不同民族分布的位置,并播放有关不同风土人情的视频片段,比如,教师可以着重对傣族著名的泼水节进行详细的介绍,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泼水节的盛况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傣族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在视频结束的时候,学生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对傣族的兴趣极其浓厚。这时,教师便可以自然地引出“快乐的泼水节”让学生欣赏,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刚刚看到的傣族风情来体会歌词的意境并学习歌曲“快乐的泼水节”。这样一来,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气氛活跃、流畅自然,在教师积极引导下,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加强互动,保证教学效果

音乐课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演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教师的聆听也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和学生进行眼神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于是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得到鼓励,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调整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升。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不断得到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等。于是师生之间便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了良好的课堂常规,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整体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林中的鸟声”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讨论自己见过的小鸟以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模仿一种鸟叫的声音,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模仿自己喜欢的某种小鸟或者小动物的声音,然后,教师便可以按照教学安排自然地引出对教材歌词的介绍,并带着学生一起欣赏“林中的鸟声”和百鸟朝凤,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三、多样教学,开展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打造生动的课堂,完善课堂常规,开展节奏训练。例如,在讲解音符和节奏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画出许多大小不一、位置不同、颜色各异的小方块儿,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意图。在经过讨论之后,教师首先告诉学生,一个是一拍,如果小方块儿里只有一个字,那么这个字就读一拍。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方块儿里如果有两个字,该各读几拍呢?”学生便会回答说:“各读半拍”。教师可以继续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并提问:“如果一个字占了两个小方块儿该读几拍呢?”学生经过思考便会回答说:“两拍”。于是,在课堂常规的指导下,整个课堂教学井然有序,教师一步步地带领学生逐步揭开小方块儿的秘密,学生便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二分音符和四分、八分音符的时值,教师也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耐心地予以指导,并抓住学生爱玩的特点,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总之,让乐趣充分弥漫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时期步入学习时代,难免不习惯,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差,对行为准则的认识相对浅薄,所以课堂常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对学生基本行为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外,笔者经常会用一些音乐形式来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作,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

例如:用童趣的语言让学生聆听音乐进入教室,笔者会对他们说:“好学的小杜鹃来呼唤我们上课了!”笔者还用音乐的问好歌来进行师生问好,比如设计了一些听节奏“我来拍,你来学”的环节,让学生坐好,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这些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进行了常规训练,以及形成音乐课堂的特点。同时,笔者在教学中会给学生奖励:平时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一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单元检测,以此来评定每个月的“音乐之星”,以及每学期的“艺术之星”,并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被评到“艺术之星”的小朋友还会收到关于音乐的小礼物,笔者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保持对课堂的热情,对音乐的热爱。

丰富音乐实践

在新课标里,一年级音乐课的内容设计是非常丰富的,一旦教师把握不好,课堂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笔者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音乐课上最好的应用方式。笔者在课堂上贯穿游戏活动,融入他们,同他们一起去学习、去感受,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传递给他们。如学唱一首歌突破难点是关键,因此,笔者为了避免生硬的传统教学,借用了一些“奥尔夫”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节奏教学中,笔者用“杯子游戏”入手,用三种颜色的杯子代表不同的音符,分别是蓝色的杯子代表“四分音符”唱“ta”,躺下来代表它的延长拍;绿色的杯子代表“八分音符”唱“ti”;粉色的杯子代表“附点”。然后进行节奏组合,以此来进行节奏学习,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特别的喜欢,学得也特别扎实。因此,笔者在每节课的开始都和学生玩“杯子游戏”,通过“比一比”“念一念”等环节来巩固节奏。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校还不识谱、不识字,因此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直观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新教材里,笔者经常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简洁明了的图谱来创设轻松活泼、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音乐课不是负担,而是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娱乐、一起学习的课。如一年级第一册《小树叶》中,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采用小树叶的图形,展示音的高低,使歌曲旋律的走向一目了然。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图谱,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体验中感受音乐蕴含的美。

多媒体的介入也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动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参与歌唱活动。

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内,音乐的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如在《堆雪人》中,笔者大量采用意境教学,先从“谈话导入”讨论冬天,然后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下雪,感受雪天的魅力,仿佛置身于其中,使他们自然而然的通过下雪想到堆雪人。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接受知识的同时,笔者也把课本中心思想传递给学生。学生看到洁白无瑕的雪花飘落在地上的时候,歌声也像雪花一样优美轻巧,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歌词教学。不需要过多讲解,只需用音乐告诉他们,从头到尾让学生感受雪天的纯净轻盈。最后,学生很享受这节课,主动地去学习,欣赏水平得到了锻炼,歌唱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创设美好的意境是音乐课的核心。

艺术的启蒙教学对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时间太早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不够,被动的填鸭式接受教学,无法有效地展现成果;时间晚了,学生的习惯养成,吸收知识的方式固定,再去学习会事倍功半,所以,正确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是责任,是挑战,也是荣誉。

篇8

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要素,同时也是美育的关键内容,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阶段中,音乐教育发挥了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推动力。音乐教育是普通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激发青少年自身潜力的良好方法,总体而言,音乐教育自身拥有修身养性,以及提升素质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状况入手,具体罗列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专门性措施和手段。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首先就是音乐课程无法得到落实,常规的教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学校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学生升学进行考虑,进而制定和安排专门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并不属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尤其是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并没有依据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具体实践,一些农村学校甚至直接没有设置这门课程。其次就是音乐教师素质偏低,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很多都是临时由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兼任,但是一些教师可能在音乐上具有一些特长,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教学方面的培训。因此也就使得一些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甚至一些学校将音乐课开设为唱歌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再次就是忽略了音乐教学重要性,音乐教育属于美育构成的关键分支,也是不断落实党教育方针的重要方式。优美的音乐节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唯美。音乐教育的意义是其他学科根本上很难替代的,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从实际生活实践来看,政府以及家长对于音乐的注重程度偏低,觉得音乐课程可有可无,音乐教师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突出。甚至在进行职称晋级等方面没有其他正常升学学科科教师具有同样的资格,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音乐教师的主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最后就是音乐教学相关的设备非常简单。在对一些农村小学音乐器材设备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仅仅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设备符合国家在音乐教学器材方面的相关标准,很多学校音乐教学设备只有不到30%的水平。音乐教学自身所需要的音像资料以及专门的教师更加稀缺,同相关的建设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

二、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措施和方针

首先就是提升认识,改革观念,强化小学音乐教学,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美育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高效措施和方法,所以应该不断的提升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充分认识,更加关心和扶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依据音乐课程相关的标准要求设置音乐课,经常举行相关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注重质量,大多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音乐培训,即便教师具有较高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不过因为自身的经验不充分,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如果无法得到提升的话,奈于学校整体基础设备不健全,领导没有引起高度的注重等,都无法取得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所以,必须要吸纳专门性的人才,对当前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必须要求音乐教师进行规范教学,提升自我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最终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总体质量。再其次加强投入,注重质量,音乐教学基础设施是保障课程标准有效实施的基础。不同地区政府以及学校必须要加强对于音乐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另外还应该加强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的投入力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配套一些设备较好乐器以及教具,条件偏低的学校也应该配置一些乐器以及教具,符合音乐教学的常规需求。学校必须要注重音乐专门性教师建设以及音乐设备的配置力度。学校图书馆和教研组必须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音乐书籍以及音像资料,这样可以让教师进行一定的参考和运用。最后就是深化改革,提升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音乐教育理念,方法以及评价机制已经很难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标准。影响到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限制这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所以必须要更新理念,推广全新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意识,全面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从本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入手,提出具体的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手段和措施。众所周知,音乐教育自身具备了培养创造力的效果,音乐教育还具备了推动学生身体健康的效果等等。因此全面的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农村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不但是社会的呐喊,也是培养出更加综合性人才的社会需求。

作者:余晴竹 单位:贵州省雷山县望丰小学

篇9

一、音乐课件中多媒体应用的一些误区

现代音乐教学提倡多媒体应用,但往往出现一些盲目生硬的运用多媒体,产生了新问题,如教师讲课“手忙脚乱”,造成学生学习“走马观花”,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媒体课件的使用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以一个新型的、强大的形象性成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调动了学生各个器官,如视觉、听觉等、多媒体音乐教学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教学中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然而,这不代表多媒体课件就是一把万能钥匙。如果多用多媒体授课,则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背离了应知应会的教学目标,将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变成了电影院,学生虽然具有较大的兴趣,但他们只是凑热闹,感到新奇。所以,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音乐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进步产生了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多种优越性,并普遍运用于音乐课堂授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如何规避走进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仍然是音乐教师应深入思索的问题。

二、音乐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1.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求

多媒体音乐教学要借他人之物为己所用。部分教师为了省事,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或课件,然后简单地镶嵌嫁接,非但不考虑个人教学风格,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导致课件粗糙、简单、混乱、重复。音乐多媒体教学要适量、适时运用多媒体。一些教师在了解到多媒体教学优势后,于是将一些课自始至终运用多媒体教学,没有考虑其他常规媒体的作用。然而,所有的教学媒体有优势,也有局限。虽然多媒体比其他常规媒体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多媒体音乐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与帮助者,并不是知识的的灌输者。音乐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那种流水线式的、播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无法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不应跟随软件跑,不能围着屏幕转,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优先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音乐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在建构知识时,是主动的,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也不是感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媒体为学习情境提供支持,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协作、探索并完成知识的构建,不是一味将知识的学习手段与途径灌输给学生。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音乐教师要为学生多营造思考的空间。教师要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指引学生摆脱被动灌输的困境,做学习的主人,启发动脑思考,积极地理输出,和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比起来,多媒体音乐教学获得教学效果与达到教学效率非常有效。

2.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要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认真实践,不断推敲,处理好个人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间的关系。使用的所有教学手段都服务于目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服务与课时、单元、课程等目标,乃至为了实现学生发展这一最终目标。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间的关系。教学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者四个要素。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各司其职,但又彼此联系。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间的关系。音乐课堂教学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应局限于追求形式上的完善,而要使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教学策略。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高效性与先进性,宛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呈现在人们面前。

3.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篇10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篇11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学生入校以后,我不急于上课,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歌唱出来,并就此对音乐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借以了解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自唱每首歌的内容,我把音乐知识渗透入内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一个认真、详细的记录,对基本掌握内容的学生加以肯定及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对那些高声歌唱而跑调、节奏不稳的学生,我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那些音乐基础好的同学上课兴趣十足,注意力高度民主集中,充满自信。一些性格内向基础不好的同学非常胆怯,声音很小,老师一提问便满脸通红,低着头怕老师提问,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一些顽皮的同学东张西望,搞小动作,并会故意发出怪声引同学发笑,通过两周的学习与观察,我初步摸清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为学生划分不同类型,为教学设计和分类指导打下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动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让对音乐似懂非懂的学生进入正规音乐学习的关键,作为音乐教师,要以生动的语言、标准的范唱、熟练的弹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渴望春天》是我教给初中学生其中的一支歌,不仅要求学生会唱,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优美之外,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感染,激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常规

由于以往的农村小学缺乏音乐的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学生的音乐课上得比较随意,担任音乐课的教师,一般是本班班主任或者一些兼课教师,所以音乐课常常被占用或者学唱一首歌曲应付,造成学生在音乐课时也就了然无趣应付了事。针对这样情况,我制定了一些教学常规:

1、听着音乐进教室,在音乐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因为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好动,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我选择了美国影片《音乐之声》里面的插曲哆来咪。在此之前我专门到书店买回这部影片的光盘放给学生看,学生在故事里面感受到了音乐的欢乐与美好,对里面的歌曲哆来咪感受尤其深刻,这样对于教学常规的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这首歌曲基本掌握之后,我引导他们理解歌词加上简单的动作,欢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使学生更是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上课打好了基础。

2、根据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设立练声曲

把以往在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方式改为以音乐的方式师生问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感觉,根据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的特点,我设立了以唱唱名为主的曲子,如C大调的音阶从低至高再由高到低。在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只唱唱名,例如《闪闪的小星星》,在课堂上用约十分钟的时间反复的练习,现在学生已经基本能够掌握唱名了。所以我又新增了F、G、D三个大调的音阶唱名练习,以后我还会按照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设立其它的练声曲。这样会帮助提高学生视唱与音准能力。

3、在学唱C大调的音阶熟练的情况下训练学生的听音能力。

农村的学生从来没有经过听音练习,所以要从最简单开始,并且要避免枯燥,我目前所定的听音目标是以C大调的la为标准音,听辩do与mi两个音,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常规在学生的心理扎下了根,上起音乐课时就会得心应手。

四、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实情,我根据几周上课的摸底情况,分为优、良、中、差四类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与自信,课堂上充分“领头羊”的角色,发挥“骨干”作用,既可以认识自身不足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学习更进一步,对属中等的学生,我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他们原有的基础,设计可行的学习目标,对进步加以肯定表扬,对基础差的学生,关键在于提高其素质,据我观察,学生基础较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帮助,对未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利用他们的好奇与新鲜发展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情境学习,对那些顽皮的学生,通过分组比赛来对他们进行约束,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后,充分发挥好带差的作用,在课上降低评价标准,只要有细微的进步就大力表扬与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对较内向的同学,我设法消除胆怯心理,在课间与他们说话聊天,课堂上注意他们的情绪,给以鼓励的眼神,从而改变他们畏怯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课是美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同于一般知识性、纯理论性的学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给刚入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

篇12

音乐教学不只是传授学生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因此在小学基础教育之中,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而若想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去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配合教师,提升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并且活泼好动,同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师为尊的教学思想,打入到学生内部,与学生真诚的去沟通交流,成为学生最为亲密的朋友,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尊其师、信其道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实现情感方面的升华。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打破以往灌输性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特点,启发性的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乐理发声方面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引用图谱趣味练声,如进行“u”发声,教师就可以画圈,让学生想象刮风的声音,从而让学生调整气息,这种具有互动性的教学,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前,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增加教学中的可预见性,防止教学偏离正常轨迹。而以下几个方面是教师在课前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在课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紧扣教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M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之中做到差异化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在这里笔者举这样的一个例子,例如在进行《梦幻王国》这首歌曲教学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必须要掌握四个乐句的音高变化,从而区分旋律的走向,这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目标,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则要能够通过钢琴、大提琴、小号、长笛乐曲音色的不同,对比聆听乐曲差异,通过音乐分析,发现音乐旋律美。其次要通过课前准备,把握好教学节奏,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察,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调节,这也是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基础。

三、合理进行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物,可以说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状态及时的做出课堂评价,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只是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这种常规手段,如何有效实施,采用哪种手段就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了。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的音乐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从而通过教学评价,及时的进行教学信息反馈,这样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趋于完善,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而合理的运用教学评价,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评价过程中不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一些乐理知识的学习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面对于此,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不直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判断,而是故意采用启发纠正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心理上负面影响。其次是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区分对待学生,注重学生主体,其后才是音乐知识,这样才能从本质上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四、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材内容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但是乐理知识却是无限性的,因此为了更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课外实践时,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活动方案,并且要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以往所学习到音乐知识更加全面的展现出来,从而实现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十一国庆来临之际,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关于国庆主题的音乐晚会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参与了团体合唱《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有的学生乐器演奏了《家乡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充分的展现了自己,同时也内化了以往学过的音乐知识,同时还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一些创新元素,实现了学生音乐学习上的进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