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09:3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71―01
开发本土资源并实施教育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让大自然成为幼儿的学习课堂。山丹地处河西走廊,蕴涵着许多丰富的民俗资源、旅游资源、地方资源、特产资源,在如何有效选择利用这些本土资源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选择自然资源,拓展主题教学内容
幼儿园选择教学内容必须以幼儿生活实践为基础,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例外,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以幼儿为主体,以让幼儿获得发展为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在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大自然、从家乡的乡土特色中,挑选一些课程资源来拓展主题活动内容,充分体现本土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生活性。如,对于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叶子”,我们的做法是:确定目标――丰富幼儿有关叶子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体验各种叶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让幼儿运用各种叶子造型进行艺术想象和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收集素材――收集各种形状的叶子、有关叶子的图片与文字介绍,以及一些树叶拼贴的艺术品。生发内容――去公园或在校园采集叶子、对叶子分类、参观茶叶店、进行叶子创意拼贴等。这样的活动,由于幼儿、家长参与了,幼儿的兴趣颇高。
二、涉取节日资源,充实本土课程内容
教师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以一些重要节日为载体,选择有效教学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有机调整充实到课程中,让幼儿在节日的氛围中感知、体验本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充分体验节日的热闹氛围,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如,在寒假开学的第一天,大班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晨间谈话,让他们谈一谈春节里的开心事,孩子们个个眉飞色舞地说着正月里的开心事。教师抓住幼儿的开心经历和深刻体验,以“家乡的年味”为主题,开展了“放焰火――压岁钱――拜年――美丽的服饰――做元宵――做灯笼――亲子灯谜会”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节日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学习到了“感知”、“实践”和“体验”的知识。
三、引领体验情境,拓宽幼儿活动空间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可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这也是《纲要》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在“认识色彩”这一社会活动中,教师带幼儿走出“课堂”,去广阔的大自然开展教育活动。孩子们会兴奋地发现“金黄的油菜花开了!”“有好几种颜色,白的、黄的、粉的,真漂亮”、“苹果、杏子和梨树的叶子是不一样的”……在亲自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抓住教育契机,丰富词汇,引导幼儿说出感受,让幼儿真正认识“斑斓的色彩”。
四、充实动手资源,丰富幼儿区域活动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区角活动的操作材料,创设多样化的有效区角,有助于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幸福山丹”中,教师是这样创设区角的:创设了美工区――利用各种美工材料表现山丹的风景,制作五彩山丹明信片;创设了语言区――投放景点、特产图片,让幼儿创编“夸山丹”的儿歌,或做小导游介绍山丹景点;创设了音乐区――提供“太湖美”的伴奏旋律,让幼儿创编歌曲“山丹美”;创设了建构区――用各种积木和废旧材料仿建山丹新区、大什字天桥、南湖公园等景点的造型。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科学构建幼儿德育的目标体系
我园的德育目标就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阐述的内容。这是我园德育的一级目标。在一级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又把它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等四大方面的二级目标,然后我们再把二级目标按小、中、大年龄段制订了相应的德育目标,使各级目标既呈现出一个整体状态,但它又是层层推进的。
二、精心选择幼儿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选择的恰当与否,是关系到幼儿德育工作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园在选择幼儿德育内容时注重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三、努力拓宽幼儿德育工作的渠道
1.课程教学是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渗透于教学,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一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了德育是教学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园在实施五大领域的课程中,始终坚持在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机渗透德育。
2.专题教育使认识深化
结合时事组织德育专题教育,目的性、计划性更强,内容更集中、系统、直接,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我园每年都开展一些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如:“争做环保小卫士”系列教育活动;“爱家乡、爱祖国”系列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教育活动等等。
3.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德育需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才能取得“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晨间接待可巩固礼貌教育;晨间活动不仅可让幼儿强身健体,还可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克服困难的精神;生活活动让幼儿懂得要提高自理能力,学会节约,而且还要不挑食;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学习交往、合作、分享、遵守游戏规则和废物利用……
4.建好幼儿德育主阵地
幼儿品德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要有基本的阵地。我园通过组织教师反复讨论并结合我园的实践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确立了“晨间谈话”“国旗下讲话”“家园共育栏”“区角活动”“自然角”“种植园”等发挥德育效能的教育阵地,以便让幼儿了解更多的道德常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5.有机整合多方面的德育力量
幼儿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不仅接受幼儿园有目的的教育,还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园注重调动多方力量,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学习材料进行家访、参观、散步、春游、秋游等方法,取得家长、社会的支持。
四、大力加强幼儿德育科研工作
功能主义方法在分析社会问题时,重视研究社会秩序,关注长期支撑社会聚合的社会结构,如价值观(竞争、诚实等)、身份地位(职业、阶层、性别等)和制度(家庭、教育、经济等)在维持整个社会运作中的作用,即重视分析各种社会基本因素对整个社会的机能。使功能主义作为一种定型的社会学方法的罗伯特•默登认为,可以通过分离各种社会结构对维持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来理解一切社会安排,如果一种社会安排具有破坏作用,就说明它的机能失调。机能失调的社会因素会导致该社会中的某些人发生与自身品性无关的异常。这种异常行为往往会持续很久,因为它满足了这些人的某种正常的需求,这种正常的需求是因为这种机能失调的社会因素而无法通过正常的、反映社会主导文化的途径满足的。如他假设,所有美国人都重视成功,而被广泛认可的(也是反映社会主导文化的)方式就是接受教育和努力地工作,但由于种族或阶级等原因,有些人无法通过这种“正常”的途径满足这种“正常的”需要,因此往往采取不合法的途径。可以说,这种社会习惯的机能在这种特定的社会中是失调的,对维持整个社会运作和社会稳定具有破坏作用。同时,他还提出了社会制度不仅具有可见功能(4.$,5&0+51)$*6+,-$)0,还有潜在功能(/.+&$+57)$*+,-)$,即在预期目的之外,往往有不可预料的副作用。如严格秩序的可见功能是个人社会行为趋于规范,但往往具有压制个人创造性的潜在功能(副作用)。83启示功能主义方法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首先,如果把幼儿园德育当作相对独立的、整合的系统,那么它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或制度(如课程内容、方法、评价体系、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常规要求等)构成的一种整体结构。我们应该重视分析在特定环境中每种因素对幼儿园德育系统的作用的性质,即分析它的机能,并考察这种机能对幼儿园德育实施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正负影响。我们应注意机能失调的因素或制度的破坏作用,并把它与幼儿或教师自身的品性区别开来。如果把幼儿园德育这个系统仍然看作由价值观(如幼儿园德育内容及幼儿园教师等对它的特殊诠释)、社会地位(如幼儿园德育实施主体和发展主体之间的关系及与这个微系统之外各种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制度(幼儿园德育过程中人、信息、物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制度,如课程)构成的一个结构,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因素在特定幼儿园德育环境中的理论建设机能。比如,分析德育课程、德育实施主体和发展主体之间的关系、国家德育纲领性要求与地方或具体幼儿园的关系、幼儿园德育评价体系等的机能正常或失调;同时,分析它对具体教师和个人的影响,如不同德育课程、课程实施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不同关系之于幼儿园德育整体的作用,以及对幼儿的不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论提供给我们一个研究幼儿园德育问题的视角,即从制度或环境(尤其是主导环境)原因入手分析个人问题,而不是从个人入手分析个人原因,如分析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制度原因。其次,尤其要重视分析幼儿园德育工作过程中及幼儿道德品质发展过程中困扰我们的、长期存在的问题后面所隐藏着的机能失调的因素或制度,并加以矫正或改革,如为什么有些地方幼儿园德育长期以说教为主、内容空洞、教师在评价中是绝对权威(可能是与教师本身素质无关的教育体制、传统观念、流行的课程观念、评价体系等因素机能失调);为什么有些幼儿常常说谎,为什么有些幼儿常常会选择标准要求之外的行为(如不喜欢教师组织的游戏而专心致志于畅想),或者为什么乖巧的幼儿更受欢迎等等(可能是教师存在某种不恰当的即机能失调的教育理念、行为或要求,幼儿不能通过这种“正常”的途径满足这种需要,而这些与幼儿自身的品性无关)。第三,我们还应该辩证地看待具体的幼儿园德育措施、制度和方法,重视分析它的可见功能后面隐藏的潜在功能,对它们的有效性与副作用都做到理性的认识与批判,并扬其长而避其短。如惩罚的可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幼儿某种不适行为,但可能存在着一种潜在功能(副作用)———使幼儿基于情感的道德认同发展迟缓;严格的常规要求具有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游戏、学习习惯的可见功能,但可能存在着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忽视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和不利于培育幼儿园创造性教育氛围和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潜在功能(副作用)。
二、冲突论取向
2、注重教育渗透,将道德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它是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开展道德礼仪教育,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地进行随机教育。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和导之以行的方法,让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
3、组织教育活动,将道德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课程之中。首先,我们注重将道德礼仪教育与各领域活动有机结合,让道德礼仪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次,我们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道德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更便于幼儿接受。
4、重视教育整合,加强幼儿道德礼仪实践活动。首先,我们围绕节日主题,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道德礼仪活动,有效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我们利用重大活动对幼儿进行道德礼仪教育。
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等各个环节,引导幼儿去关注、感受、学习与体验,突出活动与渗透,随时随地随机进行教育。如用餐时,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讲究卫生的道德教育;幼儿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抓住时机随机表扬;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此外,利用传统的节日或时事新闻,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教师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让幼儿接受感恩教育,了解教师、妈妈的辛苦,从而萌发热爱教师、热爱妈妈的情感;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入航天的重大新闻,让幼儿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集体教育与游戏中的渗透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贯穿于幼儿德育的始终。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内容贯穿于各领域教学当中,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和游戏,如设计活动《朋友的脸》,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游戏活动中,了解朋友间要友好相处,愿意帮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语言活动《孔融让梨》,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谦让的美德,形成初步的道德标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乐于助人、与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自立、自信和成功的欢乐,养成独立、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让德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游戏当中,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玩玩乐乐的同时,从情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教育
家庭是进行幼儿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可见,幼儿园德育要与家庭教育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利用家长座谈会、家长园地、家园宣传栏等不同形式,向家长介绍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使家长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幼儿德育教育,让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走进幼儿的生活中,并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社区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全面实施品德教育,让幼儿感受德育教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各处,例如,与社区的敬老院联系,让幼儿与老人们共同联欢,表演节目,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因此,幼儿园、家庭、社区要相互联系,保持一致,教师、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共同努力,让幼儿感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在幼儿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各个幼儿园更加关注幼儿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性格的引导,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启蒙教育时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养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如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生存能力等等,这不仅仅是幼儿们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需求。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出发,重视孩子们的德育教育。
一、开展德育实践,丰富幼儿经验
1.将德育贯穿在幼儿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幼儿们学习到尊老爱幼、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宽容谅解等等道德品质,就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幼儿教育的每一环节,让他们通过教育实践,老师反复教,幼儿反复练习,养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和品德习惯。例如:在每天上学时,让孩子们自己背着自己的小书包,培養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让他们给送自己上学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鞠躬送别,培养孩子们基本的礼仪规范和懂得感恩的情感;教给幼儿学习简单的礼貌用语,例如,早上好、老师好、谢谢、注意安全、再见等等。在排队打水时,让他们明白要遵守社会规则,并且懂得谦让,爱护集体;在校园的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们和平相处,懂得互帮互助;在水房里要求孩子们不打闹,不玩水,洗完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有针对性地创设活动区域和组织活动
为了真正的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老师应该有效的创设各种活动区域和组织活动。例如在生活区域,为了锻炼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展开穿衣裤、系鞋带、系纽扣的活动,并且组织“看谁穿的快”的竞赛游戏,既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又能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在益智区,科学区等等的,的教育过程中,让孩子们一同收拾玩具,并将用具归类摆书桌,打扫屋子,锻炼他们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增强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例如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运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增强他们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重视国学经典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学习中,传承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能够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净化孩子们的心灵,约束孩子们的个人行为,使得他们品德高尚,人格健全。
3.立足节日活动,实施爱的教育
为了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老师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各种节日,萌发幼儿爱的情感。例如在三八妇女节,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母亲画一幅画或是写一句贴心的话、送一件节日礼物,在献爱心中增强幼儿们的感恩之心,又能够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4.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进行德育教育中,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因此,老师应该立足于我国的重大节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展开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丰富幼儿们的品德经验,增强更多的情感体验。例如:国庆节的时候,在班级的墙面上进行有关爱国的环境创设,展示英雄人物的图片并且开展向英雄学习的活动,引导幼儿们在家长的辅助下收集有关国家、家乡的图片,并且在教室里布置热爱伟大祖国的黑板板面,潜移默化的增强幼儿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二、加强家园配合,增强德育效果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园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幼儿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大事,也是我们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怎样培养幼儿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1利用一切日常活动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幼儿都是在两代人的爱中生活,他们自小就享受到了无边无际的爱,这样极容易导致他们的自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学会关心他人,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基础内容。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爱护身边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入手,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心。比如我们建立的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种植小植物,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在关心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爱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受到幼儿的爱护,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这样长久的坚持,那么幼儿的爱心自然会形成。比如在三八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展“我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幼儿还小,他们甚至要妈妈为他们洗脚,但是我们针对中、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爱父母的习惯和品质,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父亲节到来时,我们开展“给爸爸写一张爱心贺卡”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父爱的。、幼儿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样认真,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很多家长都反映看到孩子给自己写的贺卡,都感动的掉泪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孝心,促进他们学会爱父母,关心父母。再比如,我们提倡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小手帕、自己的小袜子,都要自己洗。为此,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以上这些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可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自立能力。
3实施家园共建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
家园共建是幼儿成长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幼儿的教育要实施家园共建的形式,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家长的支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提高教学的效果。建立家园联系卡,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在园的情况互相交流,使孩子的成长过程透明化,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矫正幼儿的德育问题。这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作者:周卫卫 单位:浙江省建德市乾潭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一、幼儿园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地在公民中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意识,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意识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1.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地区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南北世界的差异与不协调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中,还潜藏着战争的危险。中国的国力日益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也日益增强,国际敌对势力不甘心看到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正想方设法破坏中国和平建设的大环境。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幼儿为独生子女,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看到的多是城市的繁华似锦,在个性品质、独立性、坚强性格、牺牲精神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难以真正接受建设国防,保卫祖国的思想。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国防教育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着重树立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也是进行国家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通过实施国防教育,选择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向幼儿进行国防史、国防知识与国防意识、精神教育,能够树立幼儿的国防意识,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意志品质。因此,可以说国防教育是实现幼儿园德育目标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上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世界大国――美国突出表现为用法律手段来保证国防教育的实施,注重从幼儿时期开展寓国防教育于各种教育之中,让学生学习各种航海野外的训练,参观各种军事基地和军事武器,组织童子军,意在激发他们对现代国防的兴趣,培养有责任感并愿意为国牺牲的未来公民。日本针对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制作了漫画版形式的日本防卫白皮书,设计了让娃娃喜欢的电子国防游戏、玩具和影视剧等。根据2008年日本自卫队对1500名成年人问卷调查来看,表明日本国民对自卫队的印象好的比例由1991年的67.5%上升到如今的84.9%,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的国防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与他们精密打造国防文化是分不开的。
2.我国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我国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表现为培养国防意识的淡薄,教师主要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组织相关的国防教育活动,停留在对国防教育认识的表层上,系统地目标性强地进行国防教育教学还没有提到议事的日程。由此看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幼儿园国防教育的现状如何?幼儿眼中的国防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幼儿对国防教育中的经验有多少?为了了解这一问题,使幼儿园的国防教育更有针对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6位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
(2)幼儿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儿在国防意识、德育、个性品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①对军人牺牲精神的淡漠。对于军人的牺牲精神不了解,幼儿知道当兵苦、累,但不知道军人更需要具备为国牺牲的精神。②对祖国的知识欠缺。对祖国的了解显得单薄,在社会领域中爱祖国的教育主要局限在情感上,从科学领域中挖掘祖国的内涵严重不足,例如祖国有哪些邻国,祖国有着怎样悠久的文化历史等内容缺少了解。③对意志品质锻炼的缺失。锻炼壮实的体魄,增强不怕困难的精神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培养渗透。由问卷得知,有56%的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有待加强,幼儿觉得当叔叔很神气,就是太苦了,有畏难的情绪。④对于现代兵器的认识基本是处于零点的状态。幼儿对兵器的认识是属于科学的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应在体验发现的乐趣中培养对兵器的兴趣。
从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看来,与世界国防教育的距离相差甚远,为此,教师应当多一些紧迫感,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幼儿国防意识的培养,善于挖掘多种教育资源,为进行深层次的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三、幼儿园开展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
1.幼儿园国防教育内容及选择的原则。
(1)幼儿园国防教育的内容。
第一,针对国防需要可以选择这些内容:中国国防史的教育,包括八年抗战、抗美援朝和建国以后保卫祖国的著名战斗等,兵器知识的教育,国防人物的教育,国防制度的教育,了解我国一些粗浅的现有国防制度(如兵役制度、民兵制度、边防制度等),明确国防的重要性,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国防教育经验。
第二,针对德育需要可以选择这些内容:祖国伟大的历史和文化,著名的战斗英雄事迹,不怕困难的事迹等。
(2)幼儿园国防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适宜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发展水平。
趣味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并注意内容蕴含教育目标以及具有可操作、可感受,能引发经验的迁移等特点。
情景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以能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内容为主;在情景中让幼儿注意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通过语言与形象思维的联结与互动,促进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的取得。
整合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国防意识和爱国意识,要注意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的合理整合。
2.幼儿园国防教育的方法。单调的教学方法会使幼儿失去接受国防教育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精心挑选并运用适合幼儿天性的教学方法。
(1)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以调动师幼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抽象的事物情景化、具体化。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一般在选择故事的内容上,首先要采用选择已有的现成故事,其次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加工,大量删减幼儿不能理解的情节,并使成人化的语言童趣化。
(2)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的实质是从情感教育入手向幼儿进行德育,在此过程中,情理交融,情到理达,使幼儿产生正确的国防意识,并使幼儿练习积极的行动方式。作为学龄前的幼儿,应主要选择角色扮演法进行移情训练。移情角色的扮演对于抽象的国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对于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
(3)情景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走进军营”就是再现军队真实情景的情景学习法:军队为幼儿组织了阅兵式、操炮表演、在登陆艇上观看升旗、军事体能训练、参观军队内务、军体拳表演、军乐队表演。这样,坐在空旷的军营的野战训练场里,聆听着激扬的军歌,看着一个个战士勇猛的搏击术,闻到实弹演习后空气中弥漫着的火药味,就会产生一种被带回战场的感觉,老师与幼儿就会被军人的使命感强烈的感染着。
(4)游戏学习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国防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会让幼儿获得快乐和主动的教育。比如结构游戏的“兵工厂”:幼儿将各种结构材料拼接成自己想象的各种兵器;角色游戏“军营一角”:幼儿通过布置军营,扮演战士、班长等角色表达他们对军营的理解;体育游戏中,幼儿身体的训练在游戏中实现增强幼儿体能的目标;每日的体育活动,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加以组织实施,如晨间户外的“插红旗”、“攻碉堡”、“钻地道”、“跨壕沟”、“走独木桥”、“送军粮”,早操中的“武术操”等与国防教育相呼应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练习走、跑、跳、平衡等军事基本动作和竞赛中,使军事体能得到锻炼。
3.幼儿园国防教育的途径。
(1)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国防教育。教师利用活动这个途径渗透国防教育的具体方式有:
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活动。周一国旗下谈话,可以围绕国防教育的课题内容进行,例如系列谈话《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解放后的《珍宝岛战役》、《抗美援朝》以及《兵种介绍》和《兵器介绍》等。
时事评论活动。这是一种提高幼儿对国际形势分析能力的方法。每天的值日生播报新闻,报道有关国防方面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了解相关情况,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就是将国防教育与幼儿的基本动作的训练结合起来:投掷活动设置“炸碉堡”;爬的活动设置军队训练中使用的“迷彩网”,练习匍匐前进;平衡动作设置过“封锁线”;早操活动以军队系列歌曲、武术操作为主旋律。
特色日周末活动。就是对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可以增加“兵器家族”、“最可爱的人”、“英雄在我心中”、“认识海陆空”等主题活动内容。
娱乐活动。结合春游到炮团看大炮、到团队看叔叔训练、与叔叔联欢、参观叔叔的生活区、听叔叔讲故事、小歌手军歌赛。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教师利用学科教学这个途径渗透国防教育的具体方式有:
区域活动。创建国防区域,提供幼儿阅读军事图书,以便了解武器玩具、国防标志符号、军装、各种兵器等等;幼儿还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活动。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模拟的生活;表演游戏赞美叔叔的军营生活;结构游戏建构各种兵器的兵工厂、军舰、坦克、阵地、飞机场等,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个性化地表现国防世界。
艺术活动。即通过绘画和名画欣赏,渗透国防教育的精神;通过音乐活动,学唱歌、学表演和欣赏与有关的歌曲,激发幼儿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及对军队的热爱。
综合活动。把和国防教育有关的参观、看录像、语言、数学、想象、绘画、手工、体能等活动整合在一起,贯穿对国防教育经验的体验。
科学活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邻国的发展情况,悠久的中华文化,保卫祖国的各种战役等。
主题活动。开展“飞扬的军事”主题活动,多方面挖掘国防教育资源,收集兵器资料,创设汶川赈灾中各兵种救护环境、奥运会军营区域环境、海陆空三军兵种特色的环境……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国地域辽阔,边界漫长,更需要一个稳固的安全形势,更需要我们教师继续探索一条适合幼儿进行国防教育的路子。只要教师不断努力,幼儿园实施国防教育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宁.皮亚杰的游戏理论[J].学前教育研究,1994,(1).
[2]雷杰能.打造国防教育的大课堂[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7,(7).
“幼儿园品德教育不但对幼儿个体一生品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全社会的幼儿德育具有示范、引领、辐射的重要作用”。然而,资料和现状调查表明,传统的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是说教,导致我国“幼儿园德育低效性问题”普遍存在。解决幼儿园德育低效性问题成为事关提高我国幼儿德育整体水平的重要课题。本人对所搜文献资料梳理以后,发现关于品德教育的研究更多的是笼统的概述,忽视家长的作用,教师和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目前的“道德缺失”现象。所以,我通过对“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的建设来进行家长的角色探讨,从家长方面、幼儿教师方面、幼儿园管理者方面着手,了解目前家长的角色定位,从而比较这三种观点之间存在的差距,对家长在幼儿园品德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所谓叙事品德课程是以德育叙事的方式建构的课程,即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品德故事建构主题网络课程以为幼儿提供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课程是以故事为切入点,以品德教育为主线,以叙事的方式建构主题网络,同时以家园共育为特色,以情境教育为基本途径的幼儿园课程。
一、目前幼儿家长在家园德育建设中的缺席成因
1.幼儿园教育目标“假、大、空”,家庭教育目标现实功利
目前幼儿园教师所依据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它是“完人”的教育,是超越平民的教育。它要求“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但目前幼儿园教育目标出现“假、大、空”的现象,教育就像一朵浮于半空的云,飘不到宇宙成为星宿,也落不得地上生根发芽。
而幼儿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则立足于在残酷现实中获得生存的资本。家长对于幼儿的发展,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过于急功近利,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片面地追求孩子知识能力的提高。纵观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教育目标,二者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必然导致双方的合作出现问题,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缺席。家长和教师的共同问题是说教过多,导致目标形式化、目标内容片面化。
2.家园合作中家长缺乏主动性,教师缺少引导,导致家园教育内容脱节
出现教育内容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和幼儿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要点,家长仅仅局限于孩子的知识能力、生活卫生。家长普遍关注“书面知识”,回家以后家长会帮助孩子复习,教师和家长交流的无非也就是“孩子的画怎么样?”“孩子讲故事进步了”等等。然而,教师在一天的生活中渗透给幼儿的远不止这些内容,包括情感、道德、秩序、习惯的渲染(幼儿抢凳子、推人、乱丢垃圾、抓饲养角的小鱼等事件处理)。对于一些潜在的道德规则教师在幼儿园能够给予幼儿一个正面的榜样师范,而回到家以后,家长却往往忽视这些,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延续、深化下去,导致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内容出现脱节,幼儿在园和在家处于两种标准之中,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观、道德行为。
3.家长言行不一,导致“道德缺失”
家长言行不一,就会缺乏榜样作用。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反映72.73%的家长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以说教为主,14.29%的家长会在说教时辅以榜样示范,另外11.69%的家长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以讲故事、情感诱导的方式教育孩子,还有1.3%的家长会任其发展。相比较笔者统计家长方面反映的数据家长在意识层面认为说教的同时要做出榜样示范的占58.52%,二者反映的数据存在44.53%的差距。所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言行不一,不能够给幼儿一个好的榜样示范。同时,家长也缺乏教育情境,难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质。
二、家园合作实现幼儿德育新突破
1.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合作者,实现家园教育目标一致
达到教育目标一致的首要条件是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提供者。我认为应该“转变家长的观念”。家长蕴含的教育资源是丰厚的,转变家长观念有利于使家长成为幼儿园信息的提供者,将家长纳入到构建道德教育情境、保持教育情境、运用教育情境的合作活动中。强调在儿童、教师、家长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目标,并采用“目标”的表述方式,它的目的是实现幼儿传统的课程观认为的课程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或者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各门学科的总和,并注重“心智和身体”的“共同”发展,培养人的基本人格。柏拉图说:“心智和身体决不能一个得到训练,而另一个没有训练,两者同样需要指导,好像两匹马配合起来合力拉车一般。”
2.家长成为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参与者,实现家园教育内容衔接
不同的目标取向下的课程内容不同。家长将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现和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有没有效果的直接标准,这必然导致家长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局限于教材书本知识,而这又是与叙事品德课程的内容选择相冲突的。叙事品德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它的课程内容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学习经验,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即“根基性”,它应解决人生及发展最基本的问题。最大的特色是将家长的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中,注重通过家庭环境、家庭生活方式、家长自己的言行影响幼儿,“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全部力量和全部素质”,以培养幼儿热爱学习的精神,提高幼儿获得知识、吸收知识的能力,具备健全健康的心理,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对于儿童来说,自己的家庭生活本身成为一种与自己生活不同的外界生活,并成为他的生活楷模”“父母必须始终注意到这一事实”。所以应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在家庭中延伸,将课程内容渗透到家庭中去,使家长成为幼儿活动的督促者、课程材料的提供者、幼儿经验的提供者、课程活动的参与者,以达到家园同步教育。
3.家长成为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实施者,实现家园教育方式科学化
在叙事品德课程的实施中,幼儿教师是以故事为切入点的,采用叙事的方式,使幼儿建立道德意识,利用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诸如对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对他人的责任、诚实、公平等)。3~6岁幼儿道德认知不守恒,即同样的行为规则出现在父母身上就愿意遵守,而出现在其他人身上则不能够遵守。纵观目前家长的教育方式,普遍以传统的说教、放纵的方式进行品德灌输,或偏重于道德,或偏重于知识技能。作为幼儿服从的权威,家长的这种做法与叙事品德课程的道德教育的方式要求不相符合,教师应帮助家长运用“叙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行为习惯,提高家长的道德践行能力,应引导家长将幼儿园课程内容连续的、整合的、言行一致的实施下去,以达到行为习惯化。
(1)创设一定情境。幼儿园的任务是筛选好合适的故事,帮助家长叙述、剖析、解读故事,通过对偶故事、两难问题的解决引导出一个情感主线贯穿于幼儿活动的各个领域,引起幼儿的换位思考,以使幼儿从内心深处接受道德价值,形成道德信念。家长的角色就是将幼儿园的教育情境迁移到家庭中去,具体地实施情境。
(2)榜样、道德行为习惯化。为达到道德行为的习惯化,家长的实施者身份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利用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正面榜样来进行道德的内化熏陶。家长的榜样意识应时刻铭记于心,达到榜样行为习惯化以后,才有可能给幼儿以权威正确的示范,纠正幼儿的道德认知不守恒。
(3)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在故事情境、榜样均已具备的条件下,要对幼儿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以达到道德行为的习惯化。
参考文献:
[1]郑富兴.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2]丁锦宏.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
[3]周勇.论道德教育的叙事方式[J].专题研究:德育叙事,2004(01).
[4]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5]陶金玲,鞠庆平.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中主题故事的筛选[J].山东教育,2009(05).
[6]陶金玲.教育戏剧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教师,2012(06).
[7]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1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园___年的德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完成,为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本年度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开学初各班根据实际,对幼儿进行遵守班级常规及文明行为的教育。多数幼儿能主动有礼貌地称呼自己所接近的人,并主动热情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园,小朋友能主动地遵守本班和幼儿园的各项规则,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公共场所能够遵守的秩序和卫生。
二、从小养成对长辈有礼貌习惯。
“三八”节,发动全园小朋友做朵小红花送给老师、妈妈、奶奶、外婆、阿姨等。大部分小朋友基本知道父母的工作及其对社会有意义。许多家长反映,小朋友在家愿意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尊敬老师,帮助老师,听从老师教导。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
三、向他们进行了革命历史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萌芽。
四月初,组织小朋友到罗浮山参观---东江纵队纪纪念馆,让幼儿了解先烈事迹,初步懂得学先进、爱模范。同时给他们讲解祖国物产、民族、革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通过图片指导他们观察祖国的河山,认识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北京。有初步的爱国观念和爱国情感。
四、培养幼儿具有积极情绪、主动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刚入园的小朋友,通常出现哭闹现象,胆小怕事,情绪不稳定。通过老师的耐心引导,他们能积极主动和小朋友交往,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愉快参加班内、园内的各项活动。平时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幼儿学会了能原谅别的小朋友的缺点的错误,不耻笑别人。
总之,我园以多种形式向幼儿进行礼貌待人、尊敬长辈、对同伴友爱、富有同情心,积极主动、遵守纪律、诚实、文明、爱劳动、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习惯的教育。培养了幼儿最基本的思想行为习惯,使幼儿的品德和性格形成有个良好的开端。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2经过20__学年的德育渗透,我班的孩子已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能判断日常事件的对与错,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懂得谦让和尊重劳动者等等。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班安排的系列活动和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随机的品德行为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化。
(1)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二、把德育渗透到幼儿家庭教育中去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如家访、、电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待家长来访等,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情况,向幼儿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点,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尽管,我们已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探索点滴,今后将更深层次地研究幼儿德育的问题,继续寻求幼儿教育整体优化的途径。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3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学期晚期,是由学期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诚实有礼、敢作敢为、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将德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把品德教育安排在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之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日常生活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进餐、入厕、洗手、睡觉,整理等要占去一半时间,我们充分捕捉各种教育时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例如:早晨来园时,注意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培养幼儿遵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来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及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自由活动中我们同样注重幼儿与同伴的友好合作交往能力。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东西的时候小椅子摆正,不掉面包渣、饼干渣等;午睡时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父母来接。
总之,"生活即学习",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老师们在密切配合中始终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二、把德育贯穿在各种教育活动中。
注重品德教育的系统化,在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成为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三、结合节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结合各种节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主要以游戏化为主,中间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如"感恩"节,我们提议幼儿每人做一张卡片送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并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教育幼儿要感恩周围的人,孝顺父母,尊敬爷爷奶奶。
四、开展家园同步教育,将德育延伸到家庭。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长会议、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谊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进行"五爱"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求家长们不给幼儿看内容不健康的电视、电影、书刊、画片,不给他们穿奇装异服,不烫发,不带项链、戒指、耳环、不染指甲,不涂口红等等。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
2、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
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3、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
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4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我班幼儿有些个性活泼开朗,但个性鲜明,透过一学期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小班幼儿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回首所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
一、我思想工作
本人能用心参加政治学习,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爱群众,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用心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用心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年级组教研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用心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在教学中我深知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备好每一节课。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图和教学用具。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教育,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产我生愉快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看对业务有帮忙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资料注入新的活力。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带给充足的操作材料。
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
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潜力与写作潜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认真填写周、月计划及各种表格。
5、认真做好特殊儿童的个案记录,做到有分析、有目标、有记录、有反馈。
6、根据制定的活动目标、资料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一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带给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潜力。
三、保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让幼儿明白自己是群众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群众活动。
教育幼儿关心群众,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齐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1、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必须的发展。
2、做好了班级园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到地上无灰尘、纸屑,窗明几净,被褥整洁舒适。
3、严格卫生保健制度,按制度要求给各种玩、用具认真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保证了玩、用具的卫生、安全使用。
用心配合幼儿园保健医生做好疾病防治和预防接种工作。
4、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情绪愉快。
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5、勤为幼儿剪指甲,避免抓伤的安全事故发生。
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破坏性行为,教师给予及时的制止,并进行随机教育。
6、我加强了幼儿午睡的管理及巡视,保证午睡时室内的空气质量。
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进入午睡室后,不吵闹,尽快入睡,会整理床铺,衣服折叠整齐放好。
7、经过班级教师的共同配合,幼儿的身体及健康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
四、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保障每一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和职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我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潜力。
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2、我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了人到心到,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我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班资料。
五、家长工作
1、我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加强家园沟通。
教师与家长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班级经营的成效,家园沟通,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职责。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
2、我用心的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这天谁吃饭有进步,睡觉也乖了,自己睡着的;
这天谁情绪不太好,情绪有些浮躁等等,让家长在第一时间明白孩子在园的状况。
3、我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生活,让家长更亲近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和我园需要家长配合工作。
使用家园联系册、电话多种形式进行访问,及时与家长联系,收集家长的意见和推荐,持续家园一致教育。
4、做好多数幼儿的家访工作,随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并制定了适宜的教育措施,并记录家访状况。
更好地做到家园同步教育。
5、与家长进行了密切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保教任务和科学育儿知识,提高了家长、社会对幼教工作的了解与认识,配合幼儿园做好保教工作。
总之本学期十分忙也十分累,收获当然也不小。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我思想及业务素质,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幼儿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幼儿常规教育,注重幼儿自身潜力的培养。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实现家园同步。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及业务素质,用心地进行专题研究,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5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不经意中,又一个学期接近了尾声,这意味着我们和孩子们要给“小班”画上句号了。和孩子们在一齐的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他们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醒我们的完美童心,可完美的时光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走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禁回想起一学期来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收获的点点滴滴……“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在一学期中,我们竭尽自己的努力,倾注的热情,踏实、勤奋地完成了一学期的工作。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上主动跟老师说“早上好”回去说“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礼貌意识。
1、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忙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资料;
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齐玩。[由整理]
2、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
3、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4、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优化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
在开展幼儿园德育活动时,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德育活动要改变形式化、单打一的现状,与各科活动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活动,要走到儿童生活中去,重感悟、体验,并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幼儿探究性研究、终身发展的潜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处世。我们不是透过灌输让幼儿掌握道德知识,而在于幼儿的实践和亲身体验。我们采用日常渗透、游戏、情境表演、幼儿主体参与的方式进行,鼓励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如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德育资料:给老奶奶让座、帮小弟弟穿衣。组织幼儿参加自助餐、玩具大家玩等活动,从中幼儿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一个个故事的表演则让幼儿体会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园德育活动不枯燥乏味,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之间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是幼儿模仿、认同的主要对象。透过与家长的直接交谈、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等资料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效应,会更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
四、注重幼儿园德育的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7-0014-04
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当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大部分人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而相对忽视了学龄前的留守幼儿。所谓“农村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是随祖辈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6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幼儿德育是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和形成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系统工程的第一环,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启蒙阶段。维果茨基认为,学前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关键期,促进幼儿良好道德的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村留守幼儿德育却面临一些困境,本文试图对当前农村留守幼儿德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并为农村幼儿德育理论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当前农村留守幼儿德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家庭德育功能失调
家庭是儿童德育的第一课堂,儿童良好的品德首先是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萌芽并发展的。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是导致家庭德育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首先,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幼儿道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常以直接的形式向儿童传递道德知识和价值观,[2]然而留守幼儿与父母长期分离,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就易产生焦虑、孤僻、自卑等性格特征,因而难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另外,农村留守幼儿大部分由祖辈家长代为教养,而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因此,他们在幼儿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等方面往往不够重视或是不懂得教育方法。加之祖辈往往对幼小的孩子十分溺爱,即使发现幼儿的一些不良品行,也多是持宽容或放任的态度。这些就容易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品德行为,助长他们过分依赖、独立性差等不良习气。
(二)幼儿园德育效果弱化
对于留守幼儿来说,幼儿园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幼儿教师首先要足够重视德育。当前,在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德育往往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德育为时过早,意义不大;或是单纯注重五大领域层面的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实现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培养目标。一些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中也不够科学有效,要么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要么就是在其他教育活动环节中附带而过。另外,德育内容和方法贫乏单调。由于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的制约以及德育理论的相对滞后,农村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不够全面完整,教条性强,没有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加之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应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等,德育更多的是言语说教,而缺少行为层面的榜样示范。从而使幼小的孩子对德育课程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是难以体会其价值和意义所在,甚至过多的道德说教可能会让一些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三)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者互动机制缺失
提及德育,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教育机构的事情,而忽视了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互动对孩子德育养成的重要性,这也大大制约了幼儿德育的效果。在农村,大部分留守幼儿都是由文化水平不高的祖辈照顾,他们把幼儿园当作“万能保险箱”,认为孩子的教育应当由教师全权负责,他们照顾好孩子的吃穿就够了。因此,他们在家园合作共育活动中往往不予积极配合,甚至有些祖辈家长由于传统守旧观念的存在,对幼儿园的一些品德教育行为提出质疑和反对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当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教育未形成教育合力,或是产生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对立时,就会导致幼儿不知所措,容易在品德行为方面滋生出一些问题。加之现在的信息环境包罗万象,一些大众传媒也充斥着幼儿的生活。就拿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来说,其内容繁多,有积极健康的,也有一些充斥着暴力、自私等负面的内容。幼儿一般辨别能力差,但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无人监督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们极易习得这些不良品行。
二、加强农村留守幼儿德育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家庭在幼儿德育中的基础作用
第一,注重亲子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道德品性等对儿童的示范是最好的德育素材,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天然的影响力。[3]留守幼儿的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不能把孩子交给长辈就“万事大吉”,要能够意识到将子女托付给长辈教养的不利因素,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加以弥补和消除。留守幼儿父母往往认为自己长期离家,亏欠了孩子,于是会通过给孩子买衣服、玩具、零食等来进行弥补,但再多的物质给予都不能替代亲情的传递。特别是处在这样一个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爱的缺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留守幼儿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重视与关爱。比如经常与孩子通通电话、利用网络与孩子视频聊天或是节假日抽时间回家多陪陪孩子等。总之,让关爱来温暖孩子的心灵,从而为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重视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影响。首先,隔代教养中祖孙之间的关系本身就蕴含了独特的教育价值。幼小的儿童往往对祖辈充满敬爱之情,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他们更是依赖祖辈家长以获取温暖与关爱。正因如此,祖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起到模范作用,做好长辈的榜样示范。比如尊重村子里的每一个村民,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人大方和善,不说脏话粗话等,特别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尊重。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给予他们教导或约束。只有在这种良好的环境熏陶下成长,幼儿才会潜移默化地习得这些道德品质和行为。其次,要发挥其他监护人或亲属对幼儿的教育影响作用。父母不在身边,与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监护人,他们的品德行为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父母对孩子监护人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把孩子托付给放心可靠、素质较高的亲属照管。当然,作为监护人也应当切实尽到看护、教育孩子的职责。再者,家庭中同辈的兄弟姐妹也对幼儿的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善于发挥同辈兄弟姐妹的促进作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心理认同感比较强烈,特别是年龄较大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幼儿的同辈群体若能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也能促进幼儿品德行为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幼儿园在幼儿德育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幼儿来说,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幼儿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并从思想上重视幼儿德育。首先,幼儿教师要善于创造充满爱和尊重的环境,关爱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善于去发现留守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和培养;要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和孩子一起游戏等,在平等的关系中和孩子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要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其次,幼儿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榜样示范和引导带头作用。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最有权威的人,他们将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各方面的榜样,如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积极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利用榜样进行德育,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认识具体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运用鼓励和赞美等方式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等,有效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第二,专门的德育活动和生活中的德育相融合。幼儿品德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其品德行为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和处事当中。日常生活为幼儿品德行为的反复练习与实践提供了机会,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时时处处渗透着德育的内容。幼儿教师应在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帮助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乐于分享与合作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另外,可以抓住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来体验并逐步养成分享、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除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外,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门的品德教育活动,例如讲故事、谈话和讨论、情境表演、参观等。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形式应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切忌成人化和简单说教。也就是说,幼儿园德育工作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并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德育活动。幼儿园可以专门为留守幼儿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记录并关注这些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及学习状况,及时主动地与他们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幼儿的在园情况;或者围绕某一个德育主题定期召开专家讲座和家长座谈交流会等,帮助留守幼儿的监护人提升他们在家庭中实施幼儿德育的知识与能力。针对部分留守幼儿的品德行为偏差,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情感教育,给这部分幼儿以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比如开展对这类幼儿的扶持帮教活动,通过与幼儿谈心、说悄悄话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不仅如此,幼儿教师还应该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帮助他们取长补短。[4]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等方面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社会因素在幼儿德育中的补充作用
第一,社会应高度关注留守幼儿的德育问题。农村留守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社会应该给予关注。首先,政府要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并注重开发幼儿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教育因素,让留守幼儿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其次,乡镇、村委会以及妇联等政府部门要形成合作机制,为留守幼儿服务,通过广播宣传、监护人培训讲座以及深入留守幼儿家庭实际指导等途径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以及监护水平。最后,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幼儿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让孩子不再留守,而是在父母双亲的关爱下充分享受他们的美好童年。
第二,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信息环境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外部环境,如图书、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外界的各种信息传媒等,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其品德的发展也是利弊共存。例如动画片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中行为模式的刺激,进而喜欢模仿动画片中人物及行为。研究表明,那些观看过动画片中表现助人为乐、合作共享行为的幼儿,要比没有看过的幼儿产生更多的良好行为。[5]因此,家长及社会各界要对幼儿周围的信息媒介加以控制和甄选,特别是加强对幼儿喜爱的文学读物、动画片等的监管和审核,并善于挖掘大众传媒中有利于幼儿品德健康发展的各种信息。
第三,坚持各方面德育要求的一致性。幼儿可塑性强,但控制力弱,坚持性、稳定性较差,这就决定了幼儿的品德教育决非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由于幼儿容易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幼儿品德行为的培养必须重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即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以及政府四位一体共同长期的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保持教育上的一致和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多方携手、持之以恒,才能有助于幼儿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方可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蔡迎旗,王清华,杨慧玲.黄冈革命老区“留守幼儿”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2] 王小果.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问题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7(7).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道德是极其重要的。而幼儿期又是幼儿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把幼儿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幼儿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良好发展,为幼儿一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1.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陶冶幼儿情操
陈鹤琴先生曾在《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提出“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但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是坏,都是因为环境的关系。”在幼儿园,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陶冶幼儿情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1.1 精神环境。如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园长、值班的教师、保健医生都会站在大门口迎接幼儿,主动向幼儿问好并引导幼儿间相互问好;组织幼儿为有困难、残疾人等献爱心;参加植树、环保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小班、宝宝班的幼儿刚入园时,可请大班小朋友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们搬小椅子、扶着他们上下楼梯;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入园与同伴分享等等。
1.2 物质环境。为了让物质环境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让幼儿时刻沉浸在健康的环境中,我们幼儿园在草坪中设立爱护花草的小牌子;在走廊的墙面上贴了关于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的名人名言;在区角中与幼儿一同制定区角规则以并图文并茂的形式粘贴于各个区角;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认养园内的树木、花卉,督促他们定期给小树浇水、给花园锄草,关注它们的成长,让幼儿在具体的照顾与付出行动中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与习惯;创设“讲文明,懂礼貌”、“文明宝宝”的礼仪墙,将幼儿的礼仪行为以照片的形式再现出来,引导幼儿进行观看讲述,时刻提醒幼儿尽力做到一些简单的文明行为;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参与活动室小环境的布置,让幼儿在与“我是中国人”“好朋友”“妈妈我爱你”等主题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礼仪之道与做人之本;让孩子们在各班图书角或阅览室都能通过随时自由地翻阅、欣赏《孔融让梨》《狼来了》《白雪公主》等经典故事,学习谦让,辨别真、善、美。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2.1 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如:自由活动时幼儿互相挣抢玩具,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得好的,及时表扬,解决不了的,老师再出面调解;盥洗时,我提醒幼儿要排队,不推也不挤,节约用水等;幼儿每日的午餐,我们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碗里干净、桌上干净、身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道德教育;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礼貌的交往,“老师好、小朋友好”成为彼此见面的第一句话。当幼儿有礼貌的和同伴交谈时,教师及时表扬,对出现幼儿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2.2 渗透到集中活动中。
根据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一些相关德育教育的集中教育活动。如有关德育内容的主题谈话、参观、讨论、情景表演、木偶戏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具体的实例,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例如:看图讲述《雪孩子》中,幼儿深深体会到了雪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日常活动中也能以此为榜样,帮助同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儿歌《好孩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孩子们中间也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平时不喜欢劳动的孩子在欣赏、学习这首儿歌后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平时的劳动之中。
2.3 渗透到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这种方式不仅幼儿乐于接受,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游戏“找朋友”“文明我知道”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反复的游戏中,幼儿便习得了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相关的角色,在老师及同伴的带领下,也能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你好、麻烦、对不起、没关系等)与同伴进行交往,进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幼儿也能自然的注意自己的文明礼仪了。
2.4 渗透到实践活动中。
围绕节日主题,组织幼儿参加一些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的德育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如“三八妇女节”时,我们请幼儿动手制作一份小礼物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贴心的话有效地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九九重阳节”时,我们开展“我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精心制作礼物、准备节目,为社区的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擦桌子等),让幼儿学会如何尊敬老人;在感恩节时,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为自己的亲人洗脚等,促进了幼儿的感恩情感;在助残日,组织幼儿进行“义卖”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
3.家园合作,提升幼儿德育品质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教园地、微信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建议并支持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大声喧哗等行为规范;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爱心家庭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园品德教育内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互动中,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相关的文明礼仪行为,为幼儿创设具有良好品德教育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环境中树立良好的品德,同时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总之,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应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