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06 09:30: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篇1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予以正确的引导,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的精力主要都是放在语、数、外这三门主要的学科上,而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成绩,没有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做老实人反而会吃亏,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素质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单一的教育方法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单一,集中体现在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设置,而是仅仅根据教材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教育课堂非常枯燥,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更加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良的教育环境

当前中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不怎么理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未形成合力来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现在很多中学生经常会到网吧去上网,网络上有很多负能量以及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违背的内容,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识别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一些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不能很好地转换现实中的角色和游戏里的角色,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成绩。学生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如果你要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就要拥有好的成绩,通过中考和高考。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德育的失衡,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方法的欠缺

对于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造成教育方法欠缺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手段,而学生也没有独立的时间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完全就是被教师灌输到脑海中的,根本不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获得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培养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律、荣辱以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二的学生,由于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叛逆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法制等方面的意识。

(二)改进教育方法

中学生生性好动,思维非常活跃,求知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贯穿在每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语文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音乐课陶冶学生情操,历史课教育学生报效祖国等。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教育环境的构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所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掌握学生的思想,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家庭要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给他们树立榜样;社会要建立绿色网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再不受到虚拟网络的侵害。综上所述,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适应当前的形势,与时俱进,根据中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战娟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篇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希望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工程”“实事工程”。面对这样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结合我校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规划以及笔者自身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行动策略。

立足行为习惯教育,行为塑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在传授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基础上,从学生外显的行为习惯培养出发,落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通过演讲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学校与每个教师签订“一岗双责”承诺书,重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责任,让教书育人成为每个老师的自觉行动。

重视自我保护教育,自主立人。初中生处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学会自我管理能力相对重要。我们学校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21世纪初倡导和建立“警校共建”制度,每个学期都要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警察律师到学校开办专题讲座,让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心理教育与辅导,心理强人。帮助教师初步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干预手段,提升教育的效度。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要求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与相关学生个别谈话,每周至少一人次,做好谈话记录,学校心理咨询室存档。建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营造舒适的谈心空间,激励学生主动谈论成长的烦恼。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

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境界育人。利用“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机会,我校联合省内5地市40多所中小学校,领衔申报了“关于5・12地震灾区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省级重点课题。重点推进了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学校社团活动,开展助你成才献爱心活动、科技创新暑期实践活动、体育艺术节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活动为平台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篇3

(二)空有理想,难与社会实际相符。人们总说,宏伟的蓝图不符合社会实际都是一纸空谈,就中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才是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才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所在,所以,对于升学便抱有太大的得失心,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以及发展方向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同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

(三)思维活泛,参与积极,但没有组织性。灵活的社会氛围,造就了中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他们思想独立,昭示个性,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甚至相关社会活动,这是这个时代下他们的优秀品质。但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和阅历,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完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没有一定的组织观念,容易在冲动时与集体或者组织对立。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当代中学生有民族荣誉感、乐观积极,奋发努力,这些都是乐观向上的表现。但是,我们不应该只注意良好的方向,而应该乐于接受并努力改进缺陷和问题,比如其学习兴趣不浓厚,对未来处于迷茫的认识,缺少社会实践,自主能动性偏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等,这都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相符的。这些问题如若想要解决,就需要从中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根源性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一)从学校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教育机制,落实素质教育。学校应该以培养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德育运行机制,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比如在进行考评时,不仅注重学业成绩,而且也需要对德育表现进行综合考评,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主要目标,此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技巧性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建立民族荣誉感和个人信念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建立优良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校园板报或者校园广播,进行道德文化环境的创建,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管理意识。此外,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最佳验证,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郊游或者野营活动,让学生在感悟大自然美好的同时,增加民族荣誉感。还可以组织社会活动,让他们去了解社会现实,并在走访的过程中建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团结凝聚力,同时达到道德层面的升华。

篇4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 。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进行思品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就是“以生为本”。为此,必须创建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人格平等。课堂上,学生有权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愿望,可以直接与老师平等对话。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学生对问题的争辩,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对学生的心声,尽量做到多一些接纳少一点排斥;对学生的评价,尽量做到多几分表扬少几分批评;对学生的引导,多一些激励少一些责备。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第二,用爱心营造爱的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鼓励每个学生的进步,帮助每个学生改正缺点,支持每个学生的创新行为,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欲“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延伸扩展为对所学知识和学习活动的热爱,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调动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主导,是为了达到“不教”也能学的目的。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唤起学生活动热情。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要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刺激,为学生创设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确定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启发积极性活动主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2.1 动脑“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2.2 开口“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七大的精神,结合当地鼎盛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可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3 动手“多做”。通过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们能自觉做到课前自己预习,课堂互相督促做笔记,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适当练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

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晚自习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作业是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例如,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很多不适应,自从上“学习新天地后”,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4 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备课、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曾经我就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开学前两个星期,我在一个班级,每次上完课后都没有给学生安排作业,也没要求学生自己课下去复习。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调查,就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趁热打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没有生机。因此,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6 教后反思,完善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