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科研方向范文

时间:2023-07-06 09:30: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土木工程科研方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土木工程科研方向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49-02

《岩体力学》是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岩体力学是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岩体力学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岩体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科学。因此,在岩体力学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和加强课程实践环节,体现岩体力学作为基础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的实践性,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地投身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去。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从成立时,一直将《岩体力学》课程作为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并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传统,教材及实验条件都十分充足;且该课程一直作为我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硕士、博士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较好的课程教学经验。但在我校也存在多个专业不同方向都沿用一套教材、一套大纲、一套讲义的教学现状问题,并未结合专业方向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故此结合近几年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专业方向本科生授课经验及感受,介绍面向地建专业方向的岩体力学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措施及效果。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1.教材选择。目前国内岩体力学教材比较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国内其他兄弟院校授课教材调研发现,基本上都是采用本校权威教授所编的教材或者是国家规划教材。结合我校地质学专业特色及课程教学团队经验,采用我校刘佑荣教授所编的,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岩体力学》教材;2009年又再次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审,由北京化工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的《岩体力学》教材,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合并,并增加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方面的成果,例如结构面网络模拟等内容。近2年授课则是以这本修编教材为主,但在部分章节的授课中也兼顾了蔡美峰主编的《岩石力学与工程》教材,供学生课后学习,以满足本专业学生对岩体力学知识的需求。

2.课程内容优化。结合教材的内容编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重点讲解,包括岩体的地质特征,岩体的物理、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在具体内容编排中也适当地增加了部分内容,如在岩体的地质特征章节,补充安排了工程岩体分类等内容;在岩体强度与变形性质方面,增加了地下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及体系的相关介绍;在内容编排上突出地下建筑方向的专业特点及需求。

3.教学学时安排。本课程的课时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总学时为40个学时,2.5个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4个学时,实验课6个学时。本门课程是在系统学习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力学基础课后进行开设的。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围绕专业工程实例展开授课。《岩体力学》课本身就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在进行每一章节的授课时,可以多以工程实例来展开,尤其是国内外比较知名的工程实例,多多采用照片、录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投入其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例如,在讲第五章地应力的时候,可以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中,如锦屏电站的高地应力问题来说明地应力研究的重要性;在讲边坡工程,可以选用大量边坡地质灾害的图片。由问题入手,来追根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

2.结合专业方向特色来授课。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等诸多工程的主干专业课,面对的专业层次不尽相同,在授课的时候尽量能结合专业背景展开。针对地下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要从学生的专业方向特色及专业需求来阐述。作为土木工程地下建筑方向的本科生,《岩体力学》这门学科的发展都与地下工程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本质来讲,纵观岩体力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始阶段诞生的静水压力理论、侧压系数,到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理论阶段出现的普氏理论、太沙基理论,然后在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理论及地质结构理论,这些重大理论及思想的诞生过程就是对地下工程认识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并促进了岩体力学学科向前发展。在授课时,可以将这一发展脉络讲述给学生,并贯穿到后续的课程教学中,不仅大大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自豪感,也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3.结合教师科研工作来授课。讲授这门课的老师,不仅有科研经历丰富的教授博导,也有刚走出校园的博士年轻教师,他们在长期的工作和求学中,完成和参与了大量的科研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科研沉淀。在授课时,可以将这些科研成果进行整理,在每章结束时,抽出专门的时间,做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小型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眼界的同时,也可将岩体力学最新的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介绍给学生。例如,在讲地应力一章,就曾经将参与过的地应力测试及地应力反演分析的课题成果向学生进行介绍;讲地下洞室稳定性时,就将参与的软岩隧道科研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上课时的反响很热烈,大大激发了学生科研的热情,建立了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尤其是对那些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也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科研的窗户;此外,也让学生了解授课老师及其团队的专业方向及特长,为后续研究生报考提供了便利条件。

4.结合学生实践课来展开。我校《岩体力学》课程是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上这门课的学生仅仅经历的与此相关的实践环节就是大二结束时的地质学专业教学实习。虽然是地质实习,但也是与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各类岩体在打交道,例如各种岩石、结构面。在上课时,不妨将课程中提到的各种岩块、结构面等内容与实习中能看到的种类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例如,在谈岩块、结构面和岩体的地质特征时,便可列举实习线路中各类成因、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结构面及岩石;在讲结构面的强度及变形性质时,可以将实习中遇到的各种断层、软弱结构面等现象作为实例来分析其性质上的差异。这些实例学生在实习中都亲自参与过,已经有了部分感性上的认识,重新回到课堂上学习其相关的知识,认识和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岩体力学》课程内容丰富,更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要结合所教学生专业方向的特点以及未来需求,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加强理论基础联系工程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佑荣,唐辉明.岩体力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篇2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鉴定(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制度进行评估的首例。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是随着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立而应运而生的。20世纪90年代初,为建立中国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英、美等国注册师制度进行了考察,认识到专业评估制度是注册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于是从1992年起陆续建立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以及给水排水工程各专业评估制度。桂林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本科教学始于1995年,虽然至今还没有申请过专业评估,但是近些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标准为标杆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建设,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专业发展总体方针

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发展方针是以培养高级专业实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学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思想指导下,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专业评估为契机,通过“以评促建,以建迎评,评建结合”的方针,详细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对比专业教学计划,寻差距、找不足,并深层次探索问题根源,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二、加强建设的途径及成效

1.加强平台建设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围绕土木工程专业,相继建设了一批较高水平的专业平台,并依托平台取得了一批成果。目前拥有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以及广西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重点实验室、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广西建筑新能源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广西地区拥有重点实验室最多的二级学院,拥有广西区土木工程重点学科,以及“八桂学者”团队、“土木工程建筑健康检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各1个。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近些年相应获得了各种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奖励,目前承担国家“973”前期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6项,其中“裂土在多雨炎热环境下的工程性状与灾变机理”获得2010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工程结构安全分析的新型数值理论及方法”获得2007年度广西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现有省级土木工程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获得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坚持“人才兴院”原则,在学校人才引进的基础上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先后制订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规划,明确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分层次、分学科制订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具体计划。建立人才引进、成长的配套机制,在通过“以老带新”模式加快年青教师成长的同时,依托目前所拥有的各个平台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教学等便利条件,改革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岗位上脱颖而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支持青年教师继续深造,鼓励其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出国留学,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工程界和国外先进水平的了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近几年,经过学校和学院的努力工作,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优秀博士毕业生5人以及其他一些年青业务骨干,极大地优化了教师队伍,为科研、教学水平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选派了3名优秀教师赴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访问学习,且均已如期回国。这些教师经过国外的学习生活,学术水平、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已成为各个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骨干教师,且具有一定的双语教学的能力。学院要求并鼓励教师讲好课,将讲课效果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在学院的评奖、评优方面重点向其倾斜。目前,已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八桂名师”称号。

3.优化培养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大不同之处,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土木工程属于应用型学科,是工科的典型代表,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专业培养的特点,也就是怎么样在解决好教育“脑”的同时也要教育好“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工程技术、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学院根据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指导思想,参照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对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广基础、深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案,建立了基础学习模块、专业技术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三个构成体,在具体实施上表现为:加强实践环节学习时间,实践环节的时间较以前增加了8周;将学生分方向时间提前,保证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拓宽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计算机、英语四年不断线计划;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以及教师相关的科研项目将科研引入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由于教学培养计划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满足广大企业的人才要求,近5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是桂林理工大学就业最好的几个专业之一。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周培源力学竞赛”、“挑战杯”、“建筑节能设计比赛”以及学校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体现了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专业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虽然我校是二本院校,但是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招生平均分数达到并超过了一本分数线,且逐年提高,说明广大考生对专业建设的认可程度不断攀升。

4.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平台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从事各类实践和创新活动的场所,通过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放实验室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根据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设备配置上要达到先进水平,与企业现有先进设备一致,在设备数量上要满足实际“需求”。学校新建了“建筑节能实验室”并购置了大量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先进仪器,可以满足目前建筑节能减排方面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也重点引进了道路工程模拟与仿真实训项目,充分发挥仿真实训功能,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室就能了解和掌握复杂的系统或工程配套设备等操作。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外实习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未来的从业能力。通过学校及学院领导的重视,广大教工的积极努力拓宽了实习基地的范围和数量;通过让学生义务参与到现场工作,教师主动解决施工企业面临的技术等难题,与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实习与“产、学、研”一体化的结合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新建了“OVM 柳州建筑机械总厂”、“深圳恒义建筑加固有限公司”、“西部中大建设集团”、“桂林市金辉建设发展有限工程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动态管理机制保证了学生校外实习的顺利进行。

5.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目前市场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增加了土木工程检测与试验课程(分方向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实际操做技能训练等课程,并专门建设了施工实训场地,购置了相应的施工设备以及工具。开设土木工程检测与试验课程主要是适应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新变化,以满足目前房屋鉴定以及各类加固公司对房屋鉴定人才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开设土木工程施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的认识,并结合课程后续的施工实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各个施工工序,切实掌握施工理论与实践知识,提高学生一线管理能力,以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参与现场施工管理。另外,还开设了土木工程新理论、新技术课程(分方向进行),课程通过教师讲授以及邀请知名专家讲座的形式介绍目前不断出现的新的知识和技术,可极大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和创新精神。通过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推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十一五”期间出版教材7部,获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个;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

6.拓宽培养渠道

篇3

一、前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能够对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1]。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解析

土木工程虽然是很古老的一个专业,但是仍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在我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和木材,而现今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更多的是钢筋和混凝土,土木工程的得名也就是从此出而来。我们的祖先们能够利用朴素的木头和石头等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比如我国的故宫建筑群、长城和古希腊的各种神庙教堂等。这些不朽的著作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典范代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前辈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念已经焕然一新,现今已经有很多举世瞩目的作品。比如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宏伟的钢结构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薄膜结构等,都代表土木工程这个古老专业的现代化方向。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如果没有土木工程,我们日常生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可想而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居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城市轨道的交通,南水北调等重要项目都是与土木工程专业挂钩的,这些建筑设施的实施,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研究结果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工作,就业方向很好[3]。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更加宽广,属于乐观型的就业专业[2]。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其中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未来几年里的就业形式非常乐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探讨

(一)新形势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提炼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这个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做了很高的保障。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会影响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就会直接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下滑。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我国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但是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

这种应用形式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工具。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3]。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土木工程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其产生厌恶感。但是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明显的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主体转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打造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工作,能够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当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浪费的时间与精力,能够让毕业生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宏观上的掌控。还有利于给毕业生提供自己发挥能力的一个空间。

2.增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根据我国目前的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款全新的教学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让教育能够教有所用,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说其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给学校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加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摆正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施工单位,虽然施工单位的h境很艰苦,要求技能高,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敢进行尝试。但是,只要在施工单位坚持下来,可以看出毕业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在施工单位实习过后,能够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能够让毕业生熟练掌握各个工程的环节,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在施工当中。毕业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前景广阔,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8-29.

篇4

0.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状况调查,地方性院校交通土建人才到施工及管理单位基本上从事现场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大量的实验技术人员[1]。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旨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为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与实践。

1.明确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在于通过试验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梁检测的基本内容,试验操作技术及技巧,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解决道路、桥梁检测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以路基路面工程及桥梁工程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试验规程为依据,主要介绍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试验检测的方法[2]。通过该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路基路面工程及桥梁工程的基本理论解决路基路面及桥梁检测技术的能力。掌握工程质量现场试验检测方法,试验检测技术以及试验数据处理能力。

本专业实验课有两大特点:一是其不同于其它单纯验证性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是实际工程中必做的项目,其实验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二是每个实验项目虽有其各自的独立性,但从总体上看又是环环相扣、密切相关的。

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实验教学内容主提要包括了土木工程中常用原材料实验及公路桥梁结构检测如砂石原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与砂浆、基层稳定材料、沥青材料、沥青混合料、路基路面现场测试、桥梁检测试验等。实验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但现行的教学中各门课程自成体系,实验内容多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单一,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不能适应专业合并的教学要求,影响了学生知识面和相关知识的积累[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系统的学习。为此,本文对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图1为路面基层材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设计图,图2为路基路面现场测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设计图。

3.注重开放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是高等学校培养适应新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4]。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和环境,给予学生选择、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实验课程的特点符合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设计、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由于学时限制,目前本科院校的实验课往往成为理论课的附属,学时短,学生对于实验的深入不够,开放实验的增加会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

图1 路面基层材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设计图

图2 路基路面现场测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设计图

实验课程应该加大开放实验的学时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实验课程中,基本以常规实验为主,学生对深层次的实验接触较少。例如,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往往只进行马歇尔实验、车辙实验这些普通的实验,而操作较为复杂的小梁弯曲实验、疲劳试验却没有参与。那么,这些实验完全可以在开放实验中进行,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性,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目前,高校实验室除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以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正是该学科领域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在真实的研究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实现学生多方位的发展。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学生在科研能力上有明显的提高具有一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适应新岗位的能力要明显高于没有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在岗位上的发展也相对顺利。对于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本科生来说,参与教师的各种科研活动,有助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不仅增强了理论基础,提高了适应能力,而且积累了实践经验。例如,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本科生往往只参与常规实验,对于公路、桥梁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实验操作的比较少,但是这些都可以从科研实验中获取,并且进行一定的深入、总结。这也要求教师在吸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知识背景分配合适的任务,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让学生在科研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5]。

5.加强校企联合教学,增强学生现场试验的操作能力

当前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性人才[6]。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的培养目标正符合这一要求,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因此,选择经济实力强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显得尤为必要。目前,由于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局限性,实验仪器的数量、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种类还相对缺乏,尤其体现在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的现场检测设备。同时,现场试验环境真实,保证了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培养了学生的业务能力。

6.结语

本文根据我国公路铁路、市政企事业单位对交通土建人才要求,对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将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基础课、专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验环节教学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符合我国交通土建事业发展,受企事业单位欢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燕,肖鹏,樊华.从毕业生就业谈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进[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126-128.

[2]李宇峙,邵腊庚. 路基路面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黄世斌,黄柳云.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27-29.

篇5

一、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统一、全面、科学、客观的复试评价体系

许多招生单位当前的研究生复试评价指标体系都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对从事该专业研究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没有进行有效的考察[3]115。同时,选取的评价指标也没有依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及考察重点进行拟定。现有的复试评价体系中,对于同一指标,缺乏一个便于量化操作的复试评价标准或量化标准并不明确,而参加面试的主考教师绝大部分是相关专业的导师,专业水平高,但普遍缺乏专业性的面试技术和评价技巧[4]173,难以在有限的面试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和评价考生,从而造成面试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实际面试中,对于同一个考评对象,由于部分评价指标(如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定义太过笼统,同时缺乏便于量化操作的面试标准,考官从自身价值观出发进行判断,从而导致不同的考官之间的考评结果相差较大。

(二)复试占比小、内容少

据调研结果显示,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复试权重分布在30%左右,换言之,大部分的复试比例远远小于初试。复试成绩相对初始成绩来说相对权重较小,而初试复习的任务重、周期长,初试成绩区分度明显,也直接导致了“重初始,轻复试”等现象的产生,初试权重大极大地冲击了本科教学,不少学生对于与初试无关的科目通通视而不见,而这些被牺牲掉的很多重要专业课如岩石力学、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重要课程都未能考查到,这些知识对于考生在录取后进行科研甚至日后工作都至关重要,最终造成了考生整体素质降低,本科教学被严重冲击的现状。

(三)复试工作不重视,存在形式主义

许多招生单位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在对于复试的认知和执行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形式主义十分严重。复试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紧张。面试时,理论上平均每人20~30分钟,但实际上却只有1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面试官无法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面试时常常参考考生出身背景和初试成绩,结果导致复试成绩往往取决于考生背景“硬不硬”和初试排名,复试成为走过场。

(四)复试模式单一

最近几年出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应该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所区别,更加注重其“职业背景”“应用型”等方面,从而与“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有所区别[6]165。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专业性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无论是在复试选拔上还是培养模式上都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甚至很多高校将其统一进行复试,仅排名时区分开来。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科,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差异更大,在复试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五)复试考评内容有待完善

复试考核几乎完全凭借考生的现场表现,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对考生的真实情况无法佐证。有部分招生单位在复试资格审查时要求考生提供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获奖情况,以此来评价考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复试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招生单位根本无法核实材料的真实性[7],同时,复试中的考题题库难度和数量有待完善,需要斟酌以加大或补充,无论是专业课笔试还是面试题库,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几套题循环使用,考生做到原题的概率很大,使得复试成绩很难做到像初试那样具有实质性、参考性意义。

二、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

(一)针对土木工程特点构建复试评价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应以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为依据,以招生单位拟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细则为指导,参考国外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评价体系,依据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背景,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前期收集与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背景资料、设计实验、分析与统计等研究方式对土木工程复试考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遴选出能够客观公正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试指标(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复试指标),提高复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复试工作要建立一个统一、全面、科学、客观的复试评价体系,采用“三步走”战略,即拟定科学全面的复试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指标权重;制定便于量化的复试评价标准,全面提高选拔决策的合理性及正确性,增加复试工作的效率。

(二)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复试的权重和周期

当前研究生招生体系中,大部分复试成绩总成绩小于50%,历年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初试复试比例为6∶4,复试占比小,考生对于复试的积极性相较初试不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考生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便显现出来。因此,招生单位应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权重占比具体取值,根据考评标准,建立科学的模型分析来确定,复试比例不应低于现国家最低要求30%。加大复试所占权重,对于提高考生与招生单位对复试的重视程度起重要推进作用,为完善复试考评内容奠定了基础。复试考核难度大,很多时候是由于复试时间紧、任务重,考查要素多而结构化程度低导致。招生单位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安排,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延长复试周期,彻底贯彻复试细则,杜绝考生面试环节缩水,使复试流程走向科学化、正规化、公平化,丰富复试内容与评价指标,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对考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考评,可以避免面试里面所谓的形式主义发生。

(三)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指定不同的复试模式

在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招生单位应针对学生报考类型,建立多样化的复试模式。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要求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应重点考核其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和水平[6]166。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对于参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招生单位应针对其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相关的考核,强调创造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科研能力及研究兴趣、所选科研方向的兴趣、了解程度和研究潜力。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招生单位则应注重其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的考查,强调知识运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重点考查考生的工程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其对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考查。

(四)完善和丰富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考评内容

篇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高校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的过程中,越来越把关注度聚焦在如何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上。近年来,大学生赴国外学习、考察、实习和科研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参加文体交流、文化考察、语言学习、科学研究、课程修读等活动。高校对外交流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高校在通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国际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在学习借鉴外国的同时,扩大影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已经异常激烈,规模扩大的同时利润降低。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已进入稳定期,乐观估计维持在5年左右。近年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考虑,国内各大承包商纷纷走出海外,并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境外经营人才必须既懂商务,又懂技术,既要懂管理,又要有语言能力,但既懂工程又会外语懂涉外管理的人才严重匮乏。

1.合作学校简介

北方工业大学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高等学府。现有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1个学院,各类学生15000多人。土木工程学院教师6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余人,在职研究生45名;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工程管理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学院近年来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技术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事业课题百余项;近年来,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千余篇。?

格拉茨技术大学成立于1811年,位于奥地利格拉茨市,是奥地利仅有的两所工业技术大学之一,中国教育部认可的18所奥地利公立大学之一,拥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经济科学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技术数学与技术物理学院、技术化学、化学处理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七所学院,共104个研究系所。2007年项目合同金额约4.25亿欧元。大学员工总计2118人,其中科研人员1293人,学生12,000人,其中14.9%为留学生。土木工程学院有15个研究所(系)、1个结构工程试验室、20全职教授、1200余名学生,该学院是奥地利乃至整个欧洲较大的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之一。该土木学院杰出校友有土力学之父泰沙基,发明了现代隧道施工法新奥法。

对比两校可知两校教学规模基本相当,格拉茨技术大学土木学院专业齐全,尤其岩土专业和结构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优势明显。

2.两校合作

由于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国际交流项目量少,目前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学院实现了3+2本硕连读项目(两校学士学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学院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极为迫切。格拉茨工业大学与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但没有和北京高校合作。此校土木学院2015年起开设岩土和水利工程英语硕士课程,为研究生合作办学提供条件。

经过一年的交流,首先需对以下几个科研、青年教师交流方面寻求合作增加对土木工程学院的了解:邀请国外高校教师定期来我学院讲座;我校土木学院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德国洪堡基金的形式去国外高校访学;我学院教授与国外高校教授联合申请项目,开展科学研究;联合举办国际会议。在与国外高校建立信任和交流后,拟对如下几个教学方面建立合作:我院选派优秀本科生攻读土木工程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双学位培养;博士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由于语言问题,在寻求合适国外高校方面,需调研教学规模和科研水平相匹配的国外高校和以英语授课课程为主的土木专业。关于国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方面,了解学院管理模式,系、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与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所合作,学习对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并引进技术用于实际工程。达成合作意向后,给出具体方案确保对外交流项目实施与强化对外交流项目效果,如解决语言适应的障碍、扩大研究生阶段的对外交流项目、完善出国留学渠道和服务。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的研究,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发展土木工程学院,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路,加强人才培养、学生流动、语言学习、联合科研等方面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魏华颖.提高高校对外交流项目效果的途径探讨[J].求实,2013.

[2]黄兴.地方高校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2,(7).

[3]颜顺秋.高校对外交流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09,(4).

篇7

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核心,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以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最重要的实践综合性环节。毕业设计选题科学与否、时间安排合理与否、管理模式妥当与否、成绩评定真实与否,都会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影响。结合我院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进行综合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高校持续扩招及增设新专业,学生数量激增,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出现滞后现象。新增加教师大部分是青年教师,不少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的训练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因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再者,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竞争激烈,学生外出参加“双选会”等分散了学生许多精力,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在毕业设计中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放出去,收回来”的方针,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也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减少上岗培训时间,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健全毕业设计教学文件。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毕业设计大纲。大纲的原则,除力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外,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实际,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倡学生参加与实际工程设计的毕业设计,加强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的管理。毕业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答辩要求要认真制定,以重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2.导师制促进毕业设计过程。我院自2004年开始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导师要求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从思想、学习、生活和生理上全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行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指导老师不仅全面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另外,指导教师通过多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渠道,精心培育,建立了相对稳定、机制灵活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3.“双师”制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开始摸索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的固有模式,尝试把学生放到生产实践单位去做毕业设计或论文,实际效果不错。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采用“双师”共同指导的办法,即同时聘请土木工程建设单位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教师和工程师联合指导实践教学的举措,显著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科学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合适与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立足于学院的发展定位,即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建筑市场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设计、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能在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鉴于此,我们在毕业设计题目选择上重点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科研方面的训练。毕业设计选题提倡“真题真做”,取材工程建设的实际课题设计,使选题能真正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使学生真正了解工程设计,参与工程设计。同时,题目应做到难易程度适中,增加学生的设计兴趣,使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向工作岗位过渡的重要阶段。

5.把好毕业答辩关。采用开放式的答辩方式,让同级或低年级的学生参加旁听。公开答辩可以扩大毕业设计的影响,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给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初步了解,学习对问题的思考方法、解决办法。答辩中的公平、公正性,对答辩者有直接影响,对到场者也有影响,还关系到学风的建设。所以,在建立答辩小组、确定答辩成员时,我们依据课题内容,按照指导教师与非指导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组成答辩小组。要求答辩小组成员一定要事先仔细阅读毕业设计,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边听边看边提问,以克服随意性,增加针对性,并对答辩者的回答做出正确评价。评分时要遵照评分标准评分,力求客观正确,减少和消除个人感情和感觉评分因素,以确保成绩的真实性。

三、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该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单调性和设计内容的人为性,完成了由单一学校培养向学校与社会结合培养的转变,建立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动态渠道。毕业设计内容的实际性必将有利地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毕业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将促成学生工作性质的针对性;毕业设计方式的灵活性将开拓学生发展空间,加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使其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减少再培训时间。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谢飞鸿.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的学生素质与个性化培养[J]. 理工高教研究,2007,(3).

篇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属于新办学院的新专业,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届,毕业了5届,每年招生场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为例,仅第一志愿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上二本A线的就有近千人,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仅录取了133人,但也远超过计划名额70人。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情况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专业课未开设,一些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精简,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个年级(12个班级),已远超过每年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今后招生还是扩招的趋势,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这更增加了在农业院校创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难度。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最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农业院校走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生能和重点理工类高校毕业生一样得到社会的肯定,从专业申办至今,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参考一些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以下几方面对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究。

二、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计划表

总学时: 513总学分:33

备注:《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过比较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易发现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安排及学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世界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土木与生态等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建议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分要求:学分:(47 其中必修40.5学分, 选修6.5 学分)

由于房屋的建设和计算离不开力学基础,我们强烈建议在学科基础必修类别里面增加两门重要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32学时,2学分;《结构力学(下册)》,32学时,2学分。学科基础选修类别里面增加:《建筑灾害及其对策》,16学时,1学分;《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前四个学期都可以安排。

四、专业课程平台

学分要求:学分: (46 其中必修32 学分, 选修14 学分)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分方向教学,专业课有点散而不精,建议增加:《混凝土结构:中册》,32学时,2学分;《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4学时,1.5学分。《砌体结构》16学时,可以并入《混凝土结构:中册》后阶段学习,不必单独开设,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后续实践教学平台会再提);去除《道路勘测设计》,对于“大土木”来说,《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

近两年城市建设学院飞速发展,学校对我们学院越来越重视,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各种各样的省级科研项目,随着校区大迁徙,实验室建设也紧跟步伐,随着师资队伍的日益强大,预计未来三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可以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头两年半时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后一年半时间分三个方向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专业得到细化,学生学得更精更细,更有利于毕业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现有“大土木”的笼统教学,还是未来“平台+模块”的教学,建议都必须开展以下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扩宽多方面知识面:《建筑设计》《PKPM结构设计》《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结构可靠度》《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监理》等。

五、实践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学时共38学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德育实践16学时1学分;其余22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入学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在思政部的指导下以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组织完成

课外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

篇9

作者简介:朱昌星(1976-),男,安徽泗县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152-02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大型企业在国外承揽了大量的工程项目,涉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多项基础设施,这就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培养能熟练掌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优秀毕业生是当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应能顺利阅读、正确理解与土木工程相关的书刊和文章,借助相关工具能将英文准确翻译成汉语。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学好基础英语,又要学好专业英语。学好基础英语能熟知国外风俗、习惯,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学好专业英语能熟知本专业研究方向及学术动态,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和学术交流与合作。针对高校目前专业英语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材枯燥无味、教学手段简单等,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教学现状

随着网络资源的普及,学生接触英语多了,水平很高,一些学生刚上大学就过了国家四、六级考试,这为学好专业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2008年以来,笔者积极从事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学习兴趣不高

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之间有一段英语学习盲区,加上繁重的专业课,许多学生放松了基础英语的学习,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除部分学生考研、出国深造以外,一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认识一些单词,没有把就业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认为能大致看懂英语专业书籍、说两句英语就算学好专业英语了,没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作为进一步进行英语综合能力培训的重要环节来对待,加上专业英语考核相对简单,致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对这门课有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很高,但专业英语课和其他专业课基本同时开设,甚至超前,致使学生专业资料的理解程度不足,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范围较广,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掌握,例如合同、法律等相关知识,对该课没有很好地把握,加上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方向性、目的性不明确,学习缺乏能动性,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上不去。

2.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方式简单化

近几年,高校面临扩招,出现师生比不协调,许多专业课由年轻教师和刚引进的博士担任。年轻教师读博士或到国内外做访问学者,造成专业课教师经常换,教学队伍缺乏稳定性。刚来的博士科研能力较强,但上课经验不足,特别是驾驭英语能力。上课内容枯燥无味,把握不住上课重点,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在教学方面,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即采用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讲解专业概念和复杂语句,学生被动接受,这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及教学水平要求较高,这都需要教师经常苦练“内功”。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上述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1.端正学习态度,促进专业英语学习

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学校方针政策、学习态度。方针政策是指导方向,需要多部门紧密配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定期举办英语学术讲座、英语沙龙、英语角及相关对话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另外,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人生规划、就业方向培训,让学生知道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学好专业英语。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学好专业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学好它,学好它对今后学习、工作有什么帮助。在学校开办的双语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要多用英语上课,不能因为学生英语差就用汉语上课,使学生丧失学专业英语的机会。

2.重视教师能力培养,加强教学方法研究

目前,高校都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许多教师忙于科研,忽视基础教学,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高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制定侧重教学的政策,鼓励教师先上好课,在此基础上搞好科研;经常组织上课竞赛,对老师上课进行点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体现以人为本,避免“填鸭式”灌输,应洞察学生学习个性特征,善于了解他们的兴趣,并因材施教。网络信息资源巨大,学生能从中下载自己所需资料,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将动画、视频制作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可以弥补任课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不足,提高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就课堂讨论而言,笔者有自己的看法:课前,教师要布置上课时讨论的内容,内容要多样性,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帮助理解;上课期间,教师可根据教学、讨论内容和学生互动,配合学生展开讨论式教学,并做出相应的点评。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和别人交流,创造融洽的学习气氛和宽松的环境,给每一位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课后,教师让学生翻译一些简单的小短文或最新中文期刊摘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3.重视专业外语教材建设、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普通高校学生培养目标和学习现状,学院应提倡教师自编教材或选用内容较丰富的国外教材,内容可根据教学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教材内容大部分以介绍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很少涉及专业领域最新动态,学生上课感觉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毫无兴趣可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不一定拘泥于教材,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科相对较新的学术期刊或国外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扩大学生的视野。学院通过专业英语的教学,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专业英语又熟悉土木工程专业的优秀大学生,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储备了大量人才。

三、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普通工科院校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写作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大学生为目标。在教材方面,优先选用内容新颖、涉及面广的教材。专业英语教学方式改革重点在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科技文体写作,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及国内外研究热点。学好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0-22.

[2]李红兵,李蕾.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改革探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2):121-122.

[3]胡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之我见[J].今日科苑,2007,(18):233-234.

[4]姜玉松.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3-76.

[5]吴小萍,陈秀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4(3):56-58.

[6]何敏娟,王少曼.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34-36.

篇10

作者简介:王丽艳(1980-),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薛荣秋(1988-),男,江苏徐州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23-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格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程序、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涉及到两个关键点:学校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学校该怎么样培养。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涵盖的方向非常广泛,比如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所以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培养。而且学校还必须根据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土木专业结构的特性以及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明确地对各个专业进行定位并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等方面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社会实践、实验培养、设计培养三大方面来阐述如何基于卓越计划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实践应用对科技的进步起关键性作用,从而引发了社会迫切的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与操作能力。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证明,构造“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注重工程素质教育”的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张家港校区是教学型或教学为主、研究为辅的综合型大学,由于成立不久,在各个方面与别的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校区的办学经验不足、专业方向不明确、培养方法固定、教师资源不足、实习基地少等,所以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创新开发素质和整体素质等方面与实际岗位的要求具有相当的差距。总体来说,校区办学历史较短,土木工程专业师资不足,实习基地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的,课程与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学生质量难以保证,上述诸多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进一步解决。因此,校区需要努力制订一套针对本土木工程专业的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努力发现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是从事技术应用和开发等为主的工程技术人才,要与当地的沙工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区分开。它的目标应是培养从事土木工程技能操作和建造等为主的工程技能人才。

为了培养校区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张家港校区土木工程教育应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宗旨,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为了实现培养工程师的目标,整个培养环节应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包括重要学科的实验、重要学科的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独立实验操作、实际工程操作、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参观等。下面就以社会实践、实验培养、设计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

1.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做进一步的深化加强,是学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5]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现在所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学校在实践教育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实践性教学仍然是目前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学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与企业实践机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学体制,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重视社会实践与企业实践并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精心安排实习,让学生积极与建筑工地技术人员施工工人进行交流,从而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本上的知识。

(2)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资源保障。

(3)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水平,尽快落实安排年轻教师到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挂职学习,与本部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交流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4)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了解,加深对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习现场看到的实际生产技术,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又能提高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6)将校外企业的工程师或行业资深土木工程师请进来。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有一定资历的现场工程师请到学校兼课,或举办系列讲座,定期与专业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取长补短。

(7)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合理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比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开展一些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竞赛、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关注并积极参加建设部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专业认证考试,努力学习知识,参加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2.加强实验培养与管理

近两年船建学院岩土工程实验室购置了土木工程专业各学科所需的常规实验教学设备,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了课程教学的基本实验要求,成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实验基地,实验设备利用率很高。课程组编写了各类试验指导书与讲义,实验过程均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做好以下几点:

(1)图书馆要有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种书籍,学生可以通过借阅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老师上课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3)学院要积极组织各种建模比赛,老师要配合指导,通过自己动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坚持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鼓励部分本科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实验研究工作,提高能力,得到锻炼。

(5)采用常规试验和创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试验内容选用实际工程业务进行试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严格实验报告的撰写。

3.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船建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多台计算机机房,满足课程设计上课要求,并配置了服务于本专业各类课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所需的AutoCAD绘图软件、北京理正系列岩土工程设计软件和国家建研总院推广的PKPM网络版系列工程设计软件。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学校应该做好下面几点:

(1)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设计,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试验完成效果好的小组要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型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2)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软件的教学和应用。对于像AutoCAD、天正建筑设计、PKPM、鲁班预算等学生工作以后所应用到的软件,学校应该加大力度组织安排学习,建立专门的机房供学生学习应用。通过这些软件来完成基础课程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学校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教学培养的主体是学生,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如学院可以开展课程设计大赛、建模大赛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体验设计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4)在各门课程学习完之后各专业课程设计之前,应先安排半周时间让学生到基地实习工程施工现场观摩。

(5)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

(6)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应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等形式。

(7)优化课程设计考评机制,保证土力学考核的合理性。

三、结束语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它涉及面非常广泛,所以学校应该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进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虽然是一个成立不久的综合性高校,但是学校以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制订了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完善计划体制,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先华.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付秀艳,韩建强,张玉敏.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思路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42-143.

篇11

1.引言

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土木工程专业口径的拓宽,高等工程教育在继续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越来越把工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1]。而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更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涵盖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在这多个专业方向的教育中,实践相教学环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约达25%左右[2]。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观念陈旧,重课堂、轻实践的现象;制度上仍沿用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三段制,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的融合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4]。从近几年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也可看出,受聘于设计单位的越来越少,而受聘于施工企业的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大多分布在生产和管理一线。此外用人单位一般均要求新进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很快上岗工作,而刚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5]。如何加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2.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兴起,需要大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近几年就业情况良好,造成了很多高校盲目扩招,由此带来了诸如由于教学资源有限,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践能力差,不能胜任相关工作等问题。实践教学的缺位,其主要原因如下:1)学生人数多,实验设备少,实践场所容量小;2)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校外实践难度大;3)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4)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上述的问题的存在,使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克服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弊端,根据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新的实践教学的研究十分必要。

3.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实力、办学质量等方面远不能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院校相比,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面向施工生产一线,为本地区工程施工企业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1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能施工,会设计,懂管理。

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趋势来看,大多数学生到施工企业就业,因此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需强调施工能力,将施工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工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概念和工程能力,这些也是一名合格施工工程师所必需的。其次,考虑未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未来的毕业生有可能从事中小型结构设计工作。因此,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从事常见结构形式的设计能力,“会设计”不强调建筑设计,而强调结构设计,不强调结构计算的难度、结构形式的新颖,而应强调设计过程的完整性、设计深度是否能达到“施工图深度”。

根据毕业生跟踪反馈,几年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本地区建筑业担任了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施工企业的经理、项目经理、施工工长等领导职务。考虑本专业毕业生的任职和发展后劲,懂管理也应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3.2踏实敬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踏实敬业向来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必备的优良品质,毕业生只有安心施工一线,虚心好学,吃苦耐劳,才能在建筑工程业有所建树。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不能丢掉这一优良传统,不能因为所培养人才的知识技术层次提高了,而放松思想道德的培养,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不要盲目与科研型、教学科研型院校相比,注重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正确定位,也是今后一定时期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4.提高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造就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和管理人才,即具有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宽口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相对应地,就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从实践教学改革入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土木工程领域中的设计,尤其是施工、管理等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也正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最好体现。

加强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的洽谈并与他们进行多方面合作,建立了一批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基地,充分利用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地。

让学生参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使之对施工的全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在施工现场,给学生布置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定期完成实习和研究报告。所有这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及早期的工作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工程适应能力增强。

5.结语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必然遇到诸多的困难,特别是实习需求不断扩张而实习资源相对短缺的困难。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丽婷,熊世树,李黎.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6):44-47.

[2]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4):46.

篇12

(一)教材编写

2013年,南昌大学与其他兄弟院校编写出版了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新编教材充分考虑到现有教材的不足,强化混凝土章节内容,增加了轻质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弱化部分章节,将石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章节内容进行相应删减;紧跟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增加建筑节能材料章节;设置案例,在各章节中多设案例,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实践相结合。

(二)授课内容编排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突出重点内容,授课时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为主要重点,以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建筑钢材、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材料为次要重点,同时兼顾建筑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砂浆、石材、木材等;体现专业特点,注意授课内容与不同专业方向的有机融合,土木工程工民建方向专业重点突出水泥与混凝土的内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专业则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则要求详细讲解大体积混凝土及其施工;紧跟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时将土木工程新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新技术(如隧道盾构技术、大型混凝土构件预制技术)以及教师自身科研课题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工程应用,将国内外典型工程(如新型混凝土技术在三峡大坝、杭州湾跨海大桥应用)融入课堂教学中。

(三)课时分配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实验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学时有限,在教学中合理分配课时是保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南昌大学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共4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32学时,实践2学时,实验14学时。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笔者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除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外,还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

(一)理论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工艺、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此,有必要将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组为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生产与工艺、性能与应用三大块进行统一讲授。同时可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缩减课时、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现有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时,除了开展水泥实验、砂石实验、普通混凝土实验、沥青实验等验证性实验外,还设计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在设定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坍落度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创新性实验是让学生自选材料和自行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前先将学生分为3~4个组并确定实验题目,要求小组同学查阅资料、集中讨论后完成创新性实验,比如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实验、缓凝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实验、不同等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实验等。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组织学生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了解混凝土的生产运输过程,认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或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见识混凝土的浇注养护,了解建筑钢材的性能和加工,实现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鉴于这一缺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环节,提供了网络辅助教学,完善考核方法。

(一)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

为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笔者充分利用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优势,特别制作了一段50分钟左右关于材料在仿生、智能领域研究和发展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提前自行观看,同时在课堂上也组织学生利用1个学时观看视频资料,之后用1个学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观后感想。

(二)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辅助教学是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可将很多相关的文档、幻灯片、视频资料上传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自行下载。学生也可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向教师提问,教师可定期查看和回答学生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网络辅助教学是对课堂授课方式的一种补充。

(三)考核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考勤与课堂讨论、实验实践(报告)、期中考试(开卷)、期末考试(闭卷)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其中四种形式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15%、15%、20%和50%。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分阶段检验教学效果、改革考试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经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课内容

教师讲课内容有主次之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仅简单轻松,而且也更有针对性。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实践。

(2)上课形式

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发言,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验实践环节

除了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之外,还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见识到各种不同要求的混凝土,创新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4)考核方法

采用上述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学习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