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无机化学范文

时间:2023-07-06 09:30: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级无机化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级无机化学

篇1

如针对我校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我们通过教学研究和大讨论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去掉一些单纯理论推导,保留了最基本的、基础的、原则的内容.对于无机化学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这些难度较大,而在工厂、企业等实际应用中用途不大的内容知识,适度减少了其部分教学内容,着重讲授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其应用.在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会在学习有关内容时,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吸收进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和启迪性,如在讲解配合物相关知识时,会向学生介绍配合物在光、电、磁学以及吸附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在讲解“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会向学生介绍有关重金属污染、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的新颖性、趣味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难点.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满堂灌”,给学生留有一定思维的空间、自学的空间.如在讲解完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在将两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完后,以相关习题作为依据,让学生分组讨论两种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们发言后,教师再作总结,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将优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既涉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又涉及琐碎、繁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相应CAI课件,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增加教学容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无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经常涉及分子和原子模型平面和立体图形等,可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使微观的现象得以生动地描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将抽象的行为形象化,便于学生轻松掌握原本非常抽象的理论.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参考书籍等教学资料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3注重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开设实验课,加强实践内容,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实践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实验的基本操作,如选择溶解、蒸发、结晶、溶液的配制、试剂的取用等实验,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制备性、综合性实验.如删减了实验教材中元素锡、铅、锑、铋、银和汞等的性质实验,增加了硝酸钾的制备与提纯、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等制备性、综合性实验,特别是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实验是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然后再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并进行草酸根离子及铁离子含量测定实验的(该综合性实验含3个实验,共时),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在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4科学设定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评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做出正确评估.目前我校无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均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对于无机化学理论课,平时成绩可通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撰写小论文、无机化学知识竞赛成绩、章节测试成绩、出勤等几方面的考查给出成绩;对于实验课,则可通过对预习报告、出勤情况、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考查,综合求出平时成绩.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以笔试为主,内容强调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实验课的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实验课考试前,我们将考试所需的仪器和试剂置于实验台上,由学生随机抽取内容不同的考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考题,运用所学知识在已有的仪器和试剂中选择所需仪器和试剂,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现场操作.监考老师根据实际操作现场打分,这样的考核可更科学、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篇2

《无机化学》是高职化学、化工、制药及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审视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问题的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一、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的主旨是积累化学知识和科学素质,培养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由于受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长期影响,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定位不明,与课程标准和人才市场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教学理念落后,拘泥于传统人才培养规格,对教育部强调的“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方针认识不够透彻,忽视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对接。第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中过多关注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体系主要是围绕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本原理、化学“四大平衡”计算等展开,对化学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化学原理与方法在化工领域的应用等涉及较少。第三,教学方法僵化。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思维都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完成,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特别是缺乏高职教育必需的实践性教学,无法让学生了解企业和社会,严重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和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学评价单一。以书面笔试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对应性和激励性不足,难以很好地体现评价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三维”要求。

二、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针对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学生就业导向为指南,积极探讨富有建设性的有效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使学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必须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研究社会职业岗位要求,明确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这一大前提,积极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他们的主要就业竞争优势。只有摒弃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不过分追求课程理论的高深性,重视校内学习与未来实际工作的对应性,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2.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无机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性课程,要让学生获得未来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通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处理上打破统编教材的设置与结构,以少、精、新为原则实施教学内容的调整。具体内涵包括:①以介绍《无机化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适当增删组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针对性。如将原子、分子结构、化学键和配位键理论放在一起讲;介绍热力学平衡理论时,删掉高中学习过的平衡移动内容;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整合在一起。③增加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无机化学》研究新成果,确保学生专业素质与岗位新需要的有效对接。

3.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动地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学习课程知识,形成职业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剖析无机化学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项目教学法(师生共同以某一生产项目为依托,将教学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等教学方法,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培养。

4.创新教学评价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表现、学习态度、情感意识、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科学的判断。要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就应有所创新。要本着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运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教学评价有针对性、贴近学生心灵,在教学评价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的完美发挥中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立足于求职就业导向的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认识和发现这一规律是每个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明确教学中业已存在的问题,瞄准市场需求,本着够用为度、应用为主、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鲜活、精彩、灵动,切实推动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53-02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践性课程,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后续实践课程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实验教材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普遍性较高,无针对性。凡是与化学有关的专业如工业分析、冶炼、化工、药学、生物等都适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但实验内容跟后续的实践课程缺乏紧密的连贯性。二是实验类型单一。实验过程过度依赖教材机械性操作,缺少充分想象环节,实验过程一般都是老师根据实验内容给学生讲解一遍后就由学生参照教材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虽然实验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却忽略了化学实验所包含的科学性、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达不到真正意义的实验目的。因此,要使实验实践达到预期的目标,实验过程的开设就必须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仔细分析无机化学实验与后续实践课程的之间关联环节,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课时,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应用化工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本文以培养本专业人才目的为背景,结合笔者多年来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及未来的发展形势,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培养目标等几个方面来思考应用化工专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一、优化实验项目的内容

优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实践环节。一是坚持“必需”原则来开设实验项目。化工类专业很多,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针对化工类所有专业开设的。而无机化学实验实践课程一般为一至两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不仅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开发学生潜力,而且又要保证实验项目的开设跟后续实践有所关联的教学目的。因此,优化实验内容首先考虑哪些实验是“必须”开设的,删减那些与未来本专业其他课程无关或者关联很少的实验项目,增加一些与其他课程有连贯性的实验项目,对实验课程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实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二是坚持“可实行”原则来遴选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必须根据本校所提供实验设备和条件来设定,根据实验条件对实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又能使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二、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虽然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所学到知识是被动的,思维往往被教师课堂上所讲的东西束缚,因为验证性实验整个实验原理、药品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都是由教师详细讲解。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则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任务,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收集各种相关知识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出合理是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过程基本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中只对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对实验方案审阅,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摆脱对实验讲义的依赖,培养自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知识上,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化教学的引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完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结合起来编辑出来的课件进行实践性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可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很形象地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起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投影视频对实验过程的扩大化更能方便学生观察,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二,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危险性操作和某些注意事项,教师不能做演示,只能通过在实验前反复强调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为什么只能浓硫酸倒入水中稀释而不能反过来操作?反过来操作后果会怎样?会出现什么危险?通过利用多媒体动作制作来演示反过来操作出现危险后果整个模拟过程,更能让学生理解和认知水倒入浓硫酸中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从而增强学生安全操作意识。第三,能提高教学过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解一个复杂或反应时间长的验证性实验中,那些比较抽象理论知识用语言形式来描述的教学方式对空间思维较差的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另外,反应时间长的实验由于实践课时的限制,做一个演示实验室不现实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和认知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实验过程中抽象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实验已经证实:人类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只有11%,而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则高达83%。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四、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环境污染中很多情况下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一是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及实验结束后的液体、固体废弃物;二是化工生产及冶金行业的废气、废液、废渣;三是城市垃圾中比如废旧电池、荧光灯等物质;四是矿山选厂的废液。这些物质的排放和处理将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向化工生产部门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是整个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从工厂“三废”的排放、城市垃圾、日常生活用品、实验室药品和废液等各方面分析了解造成污染的原因,来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其次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节约使用药品,利用最少药品达到减少废弃物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完毕后的废弃物,使学生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断更新,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将会或多或少地接触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参与到新的工艺流程改良活动中,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高职教育既然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也就变得很重要。教师在传授学生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设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一至两个由教师给出课题让学生自主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相关的知识和材料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独立对某个实验的实验条件或实验方法进行改良,设计出可行的实验过程;并通过实践总结出最佳实验条件。以培养学生如何把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时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实行无机化学实验考核评价机制

实验考核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和实验报告占20%相结合来进行的办法。实验考核目的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基本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验考核评价除了看实验结果外,还应该从实验素养、操作能力、实验过程、仪器使用、问题处理能力、环保意识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评价方法,使考核成绩能全面反映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每个专业必须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社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伶.浅谈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4)

[2]王公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J].价值工程,2010(10)

[3]庞秀言,穆晓楠,孙汉文.改革“化工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化学创新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2005(5)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77-02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学会运用基本仪器测量数据和处理数据,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如何才能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没有真正做过实验,一些高中实验是通过教师讲授完成的,学生没有实验基础;二是许多学生不会看书,因为高中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不够;三是学生本身不重视实验,由于在高等教育阶段之前的应试教育,只看理论成绩,不考核实验操作能力,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因材施教,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实验课前考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实验预习效果

只有做好预习,才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实验课效率.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针对学生不会看书,我们在课前讲授阶段,出1~2道题进行考试。考试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同时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考试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比如,在做溶液的配制时,我们会考如何配制100ml 6M NaOH溶液?因为配制方法在书的下角标已说明,很多学生在预习时却没注意。在做气体密度法测定CO2分子量时,我们会考本次实验最少需要称量几次?在做硫酸亚铁铵制备时,我们会考减压过滤时滤纸剪多大合适?在做气体摩尔常数测定时,我们会考气体常数R的国际单位是什么?等等。因为一些学生在预习时不注意细节问题,虽然考试题非常简单,却答不对,得分很低甚至零分。考虑到学生总是得分很低,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也会偶尔考书上的预习题,学生一般都能答对,进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做锡、铅、锑、铋时,我们会考设计分析铅丹(Pb3O4)组成的实验方法。这样做,虽然给教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是,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越来越重视预习,效果也越来越好(见统计表)。有些学生采取集体预习的方式,互相讨论,通过讨论明确了实验原理、过程、影响因素。通过预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深刻理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水平和实验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讲授过程中,针对学生没有实验基础,基本操作我们都是采取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在做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时,我们把蒸发皿放在水浴锅(烧杯)上,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水浴加热蒸发浓缩是怎么回事。在讲减压过滤时,启发学生为什么滤纸要比布什漏斗的内径小。用酒精洗涤晶体时为什么要关闭真空泵?时刻提醒学生不断思考。我们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要用你的大脑去做实验。在学生具体操作时,我们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甚至对个别学生要从划火柴教起。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因学时有限,没有开设玻璃工实验,我们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做一些简单的玻璃工,使他们多掌握一些实验技巧。一些实验,存在个别药品短缺,我们也想方设法让学生把实验进行下去。比如,在做验证PCl5水解产物实验时,实验室没有PCl5,我们就让学生用5滴盐酸1滴磷酸混合物来代替PCl5水解产物,保证了实验的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对设计实验我们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比如,在做氯化铵制备时,学生可以用加热法、冷却法或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经过我们耐心地指导,学生的进步非常快,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我们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除第一周实验数据没有量化要求外,其余实验数据都有误差要求。我们要求学生真实的记录实验结果,并一再告诫学生:你的实验数据做坏了没有关系,找出原因,重做,老师也会一直陪着你,但绝对不允许更改实验数据。事实上,不管学生做实验做得多晚,我们都毫无怨言地进行指导监督,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在实验室处理完毕并登记,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四、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批改实验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即要反映实验结果又要求真实性。由于是大一的学生,学生没有写过实验报告,尽管我们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已经讲授了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但是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在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当面批改实验报告,及时给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改正。最初几周,几乎每个学生都存在问题,随着实验的进行缺点和错误越来越少。(见统计表)这种方法对教师来说很麻烦,但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并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好。

五、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

以前实验课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及实验操作三者综合来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现在实验课成绩是根据实验考试、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及实验操作四者综合来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这样就更加客观和公平了。

多年的实验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对于大一的学生,教师只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他们就会以最大的进步来回报你,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篇5

一、改变教学理念,注重科研素质和思维的培养

高等无机化学的教学和基础无机化学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1]。鉴于课程学时限制与生源等客观原因,我校学生对基础无机化学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深入,所以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有必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提高。但以往的教学只是单纯地注重知识性,其结果使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 认为高等无机化学是更高层次的“无理化学”[2], 也导致了对后续专业课产生较大的排斥情绪。因此我们力图通过高等无机化学的改革,不仅重视课堂的知识性,更是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使其具备初步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切实使本门课程成为培养化学高级工作者的“启蒙课”。

二、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全面发展科研能力

(1)在课堂教学手段上,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其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节省下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让教师从容地引导学生思考并锻炼科学思维。例如应用板书讲解金刚石合成章节时,只能简单地介绍传统的制备方法,但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利用多媒体动画,在分子反应层次上形象地展示了钱逸泰院士溶剂热合成金刚石的反应原理,并介绍了此方法的科研思路和取得的成就, 同学们被此简单而又极具创新性的科研思维深深吸引。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不再注重知识的简单记忆,而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客观规律性的理解和深层次的把握,重点解决基础无机化学遗留下来的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症结,使高等无机化学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把教师的科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及时地引入教学,通过讲解前沿科学问题的产生、假设、解决方法、实现途径,使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把他们心目中“遥远的、神秘的”科研工作直接拉到了课桌上,使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在教学方法运用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只有这样, 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领悟而不是教师的灌输。我们对于某些章节采取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在相互讨论中形成科学结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甚至是形成学术争论;邀请名家做报告、讲述教师本人科研中的趣闻和体会等。通过这些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前进,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就感,并养成自觉地锻炼科研素质的习惯,进而树立投身科研事业的远大志向。

篇6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我们采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 (VOCSCUM)开发方法,“通过行业分析,在明确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运用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科目课程设计[1]。”借助教学甘特图设计的课程体系不仅紧跟行业需求而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一、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确定

“就业为导向”的前提必需是了解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才能对课程体系做导向设置进而制定出教学计划。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专业人才需求做了广泛的调查[2],参与方有专业老师、在校本专业学生和第三方行业咨询机构。调查结果结合国际货运流程分析得到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基本岗位为国际货运企业的四大岗位:国际货运揽货员、国际货运操作员、国际货运单证员、国际货运客户服务员;衍生岗位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速递公司、集装箱租赁公司、码头有限公司、海关监管仓库企业、报关单位和报检单位的主要岗位、进出口企业的货运、跟单和报关、报检岗位、负责箱管和拖运的人员等。

二、岗位群素质能力的提炼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简介》中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国际货运管理及报关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3]。本研究同时对该培养目标作修正。

“素质为本位”其实就是职业的养成教育,根据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归纳职业素质要求如下:

(1)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及沟通技巧

(3)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

(4)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

(5)独立思考、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质疑精神

(6)遵纪守法精神,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7)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外语与计算机知识

“能力为核心”表达了作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职业能力是课程设置的中心。笔者认为Murphy&Poist的BLM模型[4]是物流人才能力全谱系的表达方式,它不适合具体物流专业的能力定位,更不适合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能力定位。本研究中笔者不采用问卷调查而是分析招聘广告的岗位要求和物流公司的人才结构。本经验假设借鉴了光学的RGB三基色原理。综合以上提炼出来的岗位群素质能力,笔者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修正为:

培养具有正确就业心态、直面挫折的心理素质、有良好职业操守,适应加入WTO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国对“大通关、大经贸、大物流”的要求,具有实干、创新和创业精神,具备必需的国际商贸基础知识与实务知识,掌握报关、报检技能,熟悉国际货运业务的企业第一线高等职业人才。

三、单元课程的开发

“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意味在课程开发上必然是上图的逆向设计法,课程设计指向是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而不是学科研究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目的不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科研究做准备,而是为学生从事某职业岗位群做准备,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特征。以下结合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对本专业三大职业能力――国际货代、报关、报检职业能力作详细分析来推导专业单元课程。

1.从职业能力要求到专业课程要求

从职业岗位推导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可细分为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从职业能力要求推导出专业任务要求;再从专业任务要求推导出专业课程要求,从而确定整合课程。

2.从职业素质要求到素质课程要求

职业素质要求由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综合素质要求构成。Murphy& Poist在他们的BLM模型中把我们总结的职业素质归为商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一部分[6]。职业关键能力要求和基本素质、综合素质要求有重叠的地方,准确地说这三者要严格区分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在“就业导向”的建设思想下,称之为职业素质课更为合理。

3.课程群的确定

课程体系分为两个课程段:职业素质课、职业能力课。每个课程段又分别分成四个课程群。课程体系确定如下:

职业能力课分成四个课程群

(1)基本能力课程群(灰色):

(2)国际货代课程群(红色):

(3)报关课程群(绿色):

(4)报检课程群(蓝色):

职业素质课分成四个课程群

(1)基本素质课程群(灰色):

(2)语言沟通课程群(红色):

(3)数量统计课程群(绿色):

(4)综合素质课程群(蓝色):

在上述整体课程体系结构框架确定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将结构框架中的学习课程按照单元课程范型进行分类。课程范型的依据是课程分析的结果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

四、课程体系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负荷的均衡

教学甘特图把课程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横轴表示课程的长度,除第一学期为17周外,其余都为18周;纵轴表示课程的宽度,表示其周课时数。经过学生学习负荷平衡,我们得到如下的结果,其中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每学期课程门数为8门,周课时分别为26、26、27;第四学期到第五学期每学期课程门数为6门,周课时分别为24、10。

整体课程框架体现出横向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过程和纵向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链路分布数目,并清楚地通过三基域变化标示出专业有几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链路。

五、教学媒体(教学包)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师资配套

教学计划的实施有赖于教学环境分析,内部教学环境分析即是分析可供使用的教学资源如:物流专业老师、物流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课程建设的现状、学生的知识基础等等。内部教学环境现状分析有利预测教学计划实施遇到的困难,为下一步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的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外部教学环境分析是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要分析专业职业岗位群所服务广东省地区经济、岗位需求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综合教学环境的动态分析则是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教学改革、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提出要求。总之,物流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环境分析和执行试错的过程,是动态的纠偏过程,是滚动发展的过程。

作者单位:南华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5].鲍洁.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EB/OL].jwc.省略/xtuploadfile/3.ppt.

篇7

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85-02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也是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科学研究的工具学科。该学科对于培养农林医药院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学科非常抽象,主要是阐述体内蛋白质、DNA和RNA以及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导致学生很难理解,使得生物化学课程成为农林医药院校最难学、不及格比例最高的学科之一。尽管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以PBL为主导的理学教学方式[1]和以任务驱动型教学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2]对于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讲授法授课模式仍然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能够深入浅出的将复杂的机制通俗化,一直是生化教学老师不懈的追求。本文以较抽象的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乳糖操纵子为例,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阐述如何进行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1 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乳糖操纵子内容非常枯燥,而且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现象(给出一张细菌生长曲线图):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的生长曲线不是大家熟悉的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而是出现了2个对数生长期,中间有一个迟缓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接着给出一张细菌培养基中糖消耗曲线图,学生就会分析发现第一个对数生长期主要是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被消耗了,而第二个对数期是乳糖被消耗了。那么为什么葡萄糖和乳糖分别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细菌生长对数期会被消耗呢?学生通过前面代谢部分的学习,一般都明白代谢葡萄糖和乳糖都需要酶,而且需要的酶不同,第一个对数期细菌体内有分解葡萄糖的酶,第二个对数期有分解乳糖的酶。也就是说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最后给出细菌生长过程中lac mRNA、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此时学生会发现乳糖代谢的基因――lac mRNA并没有表达,而且对应的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含量也很低,所以第一对数期不能分解乳糖,只有第二对数期才能分解乳糖。那么细菌体内如何实现这一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呢?通过4次层层设疑,抽丝剥茧,引出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大部分学生会好奇细菌是如何实现这一复杂调控过程的。

2 始终围绕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现象进行授课

通过前面3张图片的讲解,学生发现当培养基中只含有乳糖时,乳糖代谢相关的2个酶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产生了,而且编码这2个酶的lac mRNA也表达了。由此就引入了诱导表达和操纵子这两个概念。诱导表达就是加入代谢物后基因才开始表达;而操纵子就是一个lac mRNA产生2个以上的蛋白质。接着详细讲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操纵子中每个元件的功能。而且指出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模型在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中具有普遍性,并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后讲述为什么培养基中含有乳糖时该操纵子才开始表达主要是由于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作用被乳糖诱导后解除。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蛋白质和酶的变构效应,讲解阻遏蛋白与乳糖结合后结构改变不能与操纵序列结合,这样学生与前面学习到的知识融汇贯通,方便学生理解。乳糖操纵子阻遏蛋白的负调控机制只解释了只有在乳糖存在是乳糖代谢相关酶才开始表达,因而此时接着抛出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培养基培养基中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时,乳糖代谢的酶并没有被诱导呢?是不是还存在其他调控机制呢?由该疑问引出CAP蛋白的正调控机制,同样的CAP蛋白存在与cAMP结合后的变构效应导致功能改变的现象。最后总结过程中强调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蛋白的正调控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的表达过程,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在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中心问题。

3 侧重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应该注重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加强调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在讲解完乳糖操纵子结构后,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可以从GenBank中查询下载到该序列,如何找到乳糖操纵子结构中的各个调控元件和结构基因。学生一看非常直观,而且会有许多新发现:调控序列实际上很短,只有几十个碱基,而结构基因很长,有几千个碱基;阻遏蛋白结合的操纵序列和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序列实际上是重叠的;lac Z、lac Y和lac A基因之间实际上有间隔序列;阻遏蛋白基因不隶属于乳糖操纵子,是独立转录的。通过教会学生如何使用GenBank查询下载序列,既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又可以“做中学”,有不少新发现,而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就会查找文献,更深入地了解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机制。同时在知识拓展时还要强调新进展,强调这个领域中目前的创新性的成果。如我们讲述了Bhogale等2014年发现在大肠杆菌中,乳糖操纵子有非诱导状态转化为诱导状态,不仅与阻遏蛋白在操纵序列的解聚相关,同时与阻遏蛋白与操纵序列解聚的周期相关。学生会发现这样一个经典的模型,直到今天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有力于培养学生学无止境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4 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大学的教学课堂要不要进行强化训练,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过去在高中阶段长期深受“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毒害。但是我们认为课堂上适当的强化训练还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校教师赴美国犹他大学访学后发现,国外的医学院考试是非常多的,生物化学部分内容每2周考试一次,学生学习基础医学部分内容一年后就参加类似于国内执业医师的全国性统一考试,2次机会,没考过直接退学了。因此,我们针对乳糖操纵子正负调控机制和历年来考试中学生多选题失分较多,安排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先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在问卷网回答,然后教师现场直接在问卷网查询学生答题结果,查看学生掌握情况,与学生一起分析回答错误的原因。

5 提纲挈领进行小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小结是对一堂课内容的简要概述,也是对一堂重难点内容的再次强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掌握。在进行乳糖操纵子讲述过程中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概述乳糖操纵子结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和CAP蛋白的正调控作用。这样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然后可以提出一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研究性学习:“人体中是否有乳糖代谢相关的酶?该基因在东亚人群和欧美人群中的表达调控特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不少同学喝牛奶后有轻微的腹泻呢?”这个问题既和本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后有什么用?”的疑惑。

6 结语

上好一堂生物化学课,授课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查阅大量文献,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S定式,一般课堂教学设计时以教材中的章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往往涵盖3~5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感觉非常凌乱、不系统,无法感受到那些内容是重点内容,往往老师在讲课时常常强调这里是重点啊,但是几分钟就讲完了,学生根本没有听明白。因而我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节课作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进行“深雕细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层层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本节内容为例,我们先后设计了5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且问题一环扣一环。此外,要充分利用小结的机会,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最后,再提出与本教学内容和大家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和大家的生活其实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抽象的、无用的。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87-02

前言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的引导之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促进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在现在的高中物理学习中,许多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目标,更不能利用正确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学计划的实现。在这样的现状下,笔者选择高中教学实践计划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的。

1、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正确认识与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基础性的课程,与物理、科学等学科相关联,其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与提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教学来引导高中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认识与分析,使高中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能力。

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多种多样,多元化的要求包括当代人力的形象与外表,态度与能力、责任感与理想等等。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人才的整体能力培养具有直接作用,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加强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对于学科积极作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高中物理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要加强学科本位思想的弱化。物理学科教学通过物理知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基本技能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三年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社会的需求。

2、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计划分析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的明晰,使得课程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得以发挥。教学活动要对先进的课程改革信息进行传递,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计划的实施来提高当代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方法与态度进行培养。下面,我们就来对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计划进行分析:

2.1加强主体教学模式计划的实施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传统的方法,认为课本知识是其教学的重点。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不能积极地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的发挥。因此,在当代高中物理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利用启发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学习思维进行培养,大大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质量。加强高中物理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及时的反馈,得到有效的评价。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物理知识讨论,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主何,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中物理课堂上的研究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利用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制定。

比如在讲解《重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进行引导,比如“什么是重力?重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融入到高中物理学习当中来。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2.2加强探究教学计划的实施

探究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提高,使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得到充分地调动。教师要加强探究学习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下开展探究学习。所谓的探究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努力方向,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一种亲历学习体验。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得到培养,在高中物理学习方面的质疑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到提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去实践,与探索。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高中物理知识结构。比如在讲解《新能源的开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像我国现在成功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利用的方法是什么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小组讨论的话题。在自由开放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高中物理教学计划的实施会更加顺利。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计划的研究,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合理性与科学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高中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度,是当代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希望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计划进行实施,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促进学生高中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章志仪.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下).2013(02)

[2]. 潘学飞.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方法教育[J].成功(教育).2011(08)

篇9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1高二生物备课组由组长林英组员叶锋、高晓燕、陈佳佳组成,本学期我们将以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务、教科处等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质量为目标,以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以生物教学大纲和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为依据,认真开展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加强教学模式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使高二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高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教学任务是人教版选修本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及进行必修一的实验复习,如果时间允许还将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章)

教学进度安排要非常紧凑,课堂教学一定要提高效率。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制订。本届学生高一时由于特殊原因,学生的生物学的基础比较薄弱,落后面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积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发展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导学生建立错题簿,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在辅差方面,用鼓励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对月考、期中考及平时测验进行评价分析,认真分析情况,找到改进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力争达到教学相长。

2.贯彻教学常规,加强备课组职能,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年级教学的核心作用,健全集体备课措施,提高备课效率。我们将把每周的周一上午定为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时我们将完成以下的事情:

①将教材划分,确定出重点与难点以及备课内容。

②将内容分配给各教师,并确定好主讲人。

③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典型例证、同步训练、跟踪测试作出统一的规定。

④在教学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教案和学案,每人按计划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教案和学案,由全组讨论后共同使用。

3.深入开展教学科研

我们备课组每位老师都将参与学校的高中少教多学提质减负”教研课题的研究,计划每两周安排一位老师开一节课题观摩课.

组织老师相互听课评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反馈给上课老师,及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促进教师的成长。另外鼓励每位老师按时完成每学期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4.组织学生参加4月1日的生物奥赛初赛

在上学期辅导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组织好竞赛辅导,把竞赛辅导与培优活动结合起来,制订生物科竞赛辅导工作计划,落实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辅导学生,争取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各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竞赛辅导工作。

5.研究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方向,组织高二备课组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2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3这篇关于《高二生物教学计划》,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课是高级中学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生物课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

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64、166、169、170四个班级,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

四、教学进度安排

高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又有别于初中生物的学习。高中生物的学习注重于理解,所以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强,本学期的任务是完成第二册的学习,也就是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的学习。同时完成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好生物课程的学习方法。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范文4新的学期咱们将以丰满的作业热情,端正的教育态度,卓有成效的教育手法,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执行教育进度,以进步生物学科的教育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规划新的讲堂教育形式

讲堂教育的根本原则:大讲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加、三讲三不讲(讲要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现已把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常识结构和往后开展没有太大的效果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真正使生物课成为高效讲堂;

讲堂教育的形式:预习检测——情景引入——方针展现——学案导读——自主学习——考虑体会——合作探求——迁移使用及反应;

二、强化基础常识教育

高一学生所学生物常识应以基础常识、根本技能的把握程度为教育方针,适当进步学生生物常识的剖析、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因而,在教育进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化理解所学常识,清晰地熟悉某个常识与其他常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常识的条件和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常识处理实践问题。

三.加强学法辅导,培育学生杰出的学习习气和学习爱好

教师在教育进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辅导,以进步学生的学习功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把握生命科学的实质规则,促进学生构成适合本身开展的学习习气。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要结合生产、日子实践进行教育和开展各项活动,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常识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让生物讲堂教育充溢热情和活力。

篇10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3课时(未计入可安排的选修课一课时)计算,共51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时数为:

第一章 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6课时

第二章 直线运动 9课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6课时

第四章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6课时

期复习与练习

第五章 物体的平衡 4课时

第六章圆周运动 6课时

第七章 万有引力 6课时

第八章 功 动能定理 5课时

学生实验 7课时

期末复习与练习

三、几点说明:

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四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习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篇11

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大力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大力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的作用,探讨与研究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以各类学科评优和竞赛活动为契机,尽快促成青年教师成长。充分挖掘本学科资源,参与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着重加强《生物课程标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以及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更新观念,指导实践。

健全队伍建设。师徒结对,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要求青年教师先听课后上课,写出备课详案。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开展评课,给予切实的指导。开设新教师的汇报课、年青教师的研究课、老教师的示范课。三是组建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练组,强化竞赛意识,加强学科知识培训。并要求全组同志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网络优势,扩大我校生物组的影响。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年青教师的十足干劲,高质高效地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紧抓学科教学。高三必须在认真学习20xx届高三生物班取得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大纲,搜集高考信息,确定高考目标。针对本届高三学生选修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加强训练,努力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的斗志,给每个学生以希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加强和班主任的配合,有情况及时通报,及早解决。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想方设法,争取在最后的高考中完成预期目标,不拖学校后腿。

篇12

(1)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对于学习的新知识,理解只是表面的和片面的,并不能完全理解它们的实质和意义。只有通过适当的具体习题的解答、与广泛的实际材料结合,从多方面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才不会片面化。如学生初次接触牛顿运动定律时,总有不少学生有一种误解,即只有合外力才能产生加速度,而每个力不能产生加速度。这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进行练习,加深认识,理解每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理解力的独立性原理。

(2)深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由于综合题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多且较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要灵活运用概念、规律,把所学的知识变活,这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的一个过程。例如,在图1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370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kg和mB=0.2kg ,B所带电荷量q=+4×10-6C ,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处在弹簧限度内,B电荷量不变。取g=10m/s2、sin370=0.6 cos370=0.8. ①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②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Ep =0.06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间功率。

思考:①题眼突破:1)“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光滑斜面”说明静止状态A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拉力平衡。2)“使A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隐含内容: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AB间绳上的拉力为恒力。3)“B的电势能增加了EP=0.06J”隐含内容:MN的长度。②解题工具: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速度、牛顿第二定律、速度-位移公式、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③解题关键:由M到N的过程对B:qEs=EP;由M到N的过程对A:v2=2as;对A、B受力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组可得拉力F。

总结方法:如题中出现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物体用绳杆之类物体连接时,要特别注意找出各物体的位移大小、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关系,这些关系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培养学生运用教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①物理定律和公式多用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表示,而物理习题一般以物理规律为指导,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通过解题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了解物理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否则学生可能对公式或函数关系理解不清,忽视物理事实的限制,而将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简单地数学化。如果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就可理解实质。②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做好两个转化,即先将物理问题根据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将数学问题按表达式各量的物理意义转化为物理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解答练习,才能掌握这种“转化”方法,而只有这种方法掌握了,才能谈得上具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库仑定律的理解,F=KQq/r2 ,当r0时,F∞是否正确?在数学中是正确的,但在物理学中是不正确,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运用条件。

(4)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主渠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习题的解答,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准确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症结,之后对症下药,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牢牢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如图2,一粗糙斜面AB与圆心角为370的光滑圆弧BC相切,经过C点的切线方向水平。已知圆弧的半径为R=1.25m,斜面AB的长度为L=1m,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外力F=1N作用下,从斜面顶端A点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当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物块沿圆弧滑至C点抛出。若落地点E与C点间的水平距离为x=1.2m,C点距离地面高度为h=0.8m (sin370=0.6, cos370=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 物块经C点时对圆弧弧面的压力。2) 物块滑至B点时的速度。3)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这道题是多过程问题,实际是多种运动规律的组合,根据题意学生应知道这题隐含条件。如“斜面AB与圆心角370的光滑圆弧BC相切”说明AB与OB垂直,C点相切水平说明OC为竖直方向,可推知斜面倾角为370,又知物块由C点开始做平抛运动,进而推知物块在C点的速度。应用的知识,有平抛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圆周运动的规律。本题主要考查运动过程的分析,要把转折点的速度作为分析重点,能够考查学生对这些重要知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习题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面。①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知哪些量值、求什么量值上,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包含在哪个公式中,将已知量带入公式中求得结果,而没有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和受力情况认真分析,只要结果不要过程。②缺乏正确的解题思维习惯。正确的思维过程,是应从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入手,分析物理过程和受力特点,在此基础上列方程求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