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09:21: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47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音乐对于学生来说作用不仅于此,学生通过音乐还可以获得知识,吸纳艺术的气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 中职音乐教育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中职院校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成为了中职院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的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新课改倡导的是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转变教师的角色,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 中职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学生对于音乐有着很高的热情,但对于音乐教学却呈现出排斥状态,新课改让音乐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又重新活跃起来,学生不再喜乐而厌乐教。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相比较,角色已经转换,让学生主动地感悟和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主题。
2.1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大多是说教式教学,但是,新课改摒弃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新课改下倡导课程共建,对于好的建议都会积极吸纳,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课程。教师传统的说教方式在新课改下变为了引导,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把重点放在纠正音的准确与否上,而是更多的放在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质,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创造性上。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从音乐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朋友成为朋友,并进行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倡导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现,必须要有科学、新型的教学方法做指导。中职音乐教育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其中有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中职音乐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即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对于中职音乐教育来说,研究型学习可以开启学生的音乐之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得当,一定要选用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的选题。合作式学习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即参与和指导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中职音乐教学的课堂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
2.3 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多媒体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某一首歌曲的时候,不妨放一下有关这首歌曲的电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所呈现的社会影响力,相信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更感兴趣,也会学得更快更好。
3 中职音乐教学的发展策略
3.1 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也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新教学方法运用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音乐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新课改的时代要求。
3.2 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在新课改条件下,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还加入“歌唱”与“音乐与学生专业方面的综合”这两个模块。另外,考虑到流行音乐对现代学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浓厚兴趣,将流行音乐视为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模块之一,最终形成以音乐鉴赏为主,其他模块为辅的内容[1]。因此,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音乐教育真正做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3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应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学生适时地作出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职音乐院校真正做到适应新课改时代要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及时评价、阶段评价、综合评价,其中,及时评价要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通过及时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阶段性评价就是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做出小结汇报,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综合评价就是学期末评价,对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使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的成绩和不足。评价体系的建立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4 结语
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相信中职音乐教学一定会迎来一片新天地。
新课改理念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各
种教学方式得以产生,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下音乐教学模式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促进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笔者对此提出了两点看法:
第一,初中音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传统音乐课被认为是唱歌课,这主要是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引起的。新课改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策略,让新课改中的各种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中得以实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性,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文化和情感,进而实现新课改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目标。例如,在学习《亚洲之声》时,教师应该先从亚洲在地球中的地理定位出发,然后从几个亚洲国家的代表性节日或者风俗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再进入亚洲之声的学习,整个教学活动就显得比较精彩了。
第二,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音乐情感世界,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强烈认知,强化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艺术的感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力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措施
音乐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综合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也需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领会音乐的魅力。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自我情绪调整,努力在课堂上营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对音乐的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打好基础。教师作为作为课堂情绪的引导者和主宰者,教师的行为、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学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充分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进入青春期阶段,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随着分组合作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普遍应用,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也成为教师的全新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需分析和整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可保持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实力的平均,不至于差别太大。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大部分时间交还给学生,由其自由支配,以此锻炼学生的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在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时,教师可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分配给具体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听歌、看书、查资料、讨论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这首歌所讲的具体内容,并学习当年不怕苦不怕难的英勇精神,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可在课堂上表演这首歌,最终教师可对学生的表扬进行评价,鼓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提出不足和值得学习之处。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授课,学生对音乐会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和认识,会更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另外,教师也可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最好趣味性强一些,加强对学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从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能更顺利地开展。
三、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音乐本身就充满想象,所以当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大胆创新时,音乐教师需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听音乐,其实听的是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听的是创作者所讲述的故事。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给学生留出发挥想象力的自主空间。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大胆创新和想法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要尽量使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讲述抽象的知识,这样才能化枯燥为有趣,化繁杂为简单。
四、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就目前的初中音乐教材来说,教材中所展示的大多是经典老歌,这些歌与流行歌曲相比,学生大多了解不多,并且可能在学生看来是老古董,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这些歌曲的内容,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很难理解歌词,很难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将教材灵活使用,选取学生容易接受,并可能产生共鸣的相关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前的流行音乐来势凶猛,在学生中流传度极高,这会对音乐教学形成冲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教师应认真分析流行音乐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点到底是什么,尤其要注意分析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哪些内容不适合学生,并有选择性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欣赏高雅音乐,也能欣赏流行音乐。教师可针对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的某个歌手,挑其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在课堂上分析其歌曲的风格、写作特点以及歌手的演唱技巧,教师这样做吗,不但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能改变学生一味紧跟潮流追歌星的态度,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和学习,老师和学生,本应是相辅相成、互帮互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关系,因此,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关系,才能做到师生共长,教学相辅相长。比如,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有的学生就爱说话,或者做一些小动作,这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用眼神或者某种小动作来提醒学生注意,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的眼神和眼色应该能起到很大的警醒作用,这样学生马上就能意识到错误,重新开始认真上课。如果教师能这样做,那么不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尊重老师。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优秀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引导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也需创新,也需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徐艳.刍议音乐课堂中师生的和谐互动[J].才智,2013,(06).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是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学校以前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那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总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儿,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而中学音乐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阵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靠几门学科来完成。通过生动、优美、感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展示了自由、广阔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空间。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把生活贯穿到对音乐赏析中
音乐欣赏是一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音乐教育不是让他们以后成为音乐工作者,更不是成为音乐家,是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品味。初中教育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所有老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通力配合,音乐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寓教于乐。比如流行音乐作品通俗易懂,大多反映个人情感和都市生活,风格多样,易让学生接受。在欣赏此类音乐时,教师要掌握主动权,引导初中学生如何辨别哪些是好的流行音乐,价值何在,如何去欣赏它,不好的音乐表现在哪儿,也就是说,要学会辨证的看待流行音乐。
二、通过广泛灵活的渠道,加强对音乐知识学习
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另外还有大众的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初中学生平时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导入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头开不好的话,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所以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经常会酝酿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产生使学生眼前一亮的效果。由于方法得当,每一次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在讲一些比较传统且不好理解的曲目时,笔者会采用一些新奇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开始。如在讲授《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时,笔者就运用了这样的开头方式:大家知道同志的诗词吗?学生们齐生答:知道。能朗诵一下吗?于是请儿位同学来朗诵一下他们熟知的诗词。笔者对每个学生加以点评,并适时地给予鼓励。接着笔者就通过放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了儿首诗词,让其充分体会诗词本身的美,从而为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埋下了伏笔。这一次课上,学生的兴趣很高涨,一节课下来,都能感受到这首诗词的情感并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很好。笔者认为,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学生巧妙地带到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你的课堂,享受你的课堂之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可以说,一个精彩的导入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走入课堂学习,使你的课堂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积累和归纳,为每一节音乐课都设计一个出色的开头方式。
四、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合理的评价可以将学生引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可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与问题,改进学习的效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上,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两种状况。一种是缺少评价体系。学校或者部分老师对音乐课重视不足,将其视为其他学科的辅助课程,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另外一种是评价缺乏多样性。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就算完成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出现这样的误区,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评价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学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鼓励、多欣赏,建立学生的自信,并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化,除了传统的试卷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学生成长记录袋”、“自评、互评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达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初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运用一切方法来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如导入激趣,课堂上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灵活多变的教法原则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体悟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
“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鲜明的体现和贯穿起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充分处理好审美能力与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教学角色的转变,把原来教师满堂灌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参与的过程,引起兴趣激活他们内在的原动力,充分挖掘智力潜能,最大限度的去发展。同时还要注意音乐是倾听的艺术,一定让学生多听,然后独立思考充分联想,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以前的音乐课,多数教师先介绍作品名、区域、作者、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一系列程序,还没有听到音乐就已经把学生限制在一个人为的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对音乐本身没了兴趣,不愿意去倾听、放弃了思考想象。
然而新的教学模式下的欣赏课,是让学生多听音乐,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和震撼力,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倾听、思考、联想、体会,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的主体角色最大发挥出来。
其次,转变教师旧有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主体的发挥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把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变成学生先行学,学生相互学、师生互动学。不管是学习基本知识、乐器演奏、欣赏音乐,这些教学内容都要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比如:高中欣赏课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师展现民族风音乐的不同,让学生领悟不同,根据自己的经验展现这种不同,通过他们唱、跳,教师再进一步补充音乐及舞蹈动作的豪放、粗狂不同之处,同时蒙古舞体现在腿上的多一些,而新疆舞体现在肩以上和腰部为多一些,这样结合学生的参与教师点评,学生大部分能掌握便提高了上欣赏课的兴趣和爱好。这种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再次,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
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上音乐课并不是单纯的学生时代有所用,更重要的是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所以说:“观念转变了,方式也要跟着更新。”作为先导作用的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劳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和运用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让学生更好的爱音乐,继续学习的前提。
音乐并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而是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知识的一个多元文化的结晶。因此好的音乐课一定要结合多方面知识,努力扩展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看待音乐的兴趣、了解音乐背后所凝结的更多学科的人文知识。同时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会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真正明白音乐课并不是简单地听一听音乐唱唱歌的简单事情,而是广泛的一个音乐文化的传承。
2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入手、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个性及思想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从而真正融入艺术世界,更好地参与音乐,展现、发挥个性化思维。
2.1 自编律动,让学生展现自己体验创造的乐趣
音乐给人的想象空间非常宽广,不同歌曲甚至不同学生不同的心情都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活跃课堂,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就必须让学生多参与多表现。例如:高中音乐鉴赏《独特民族风》由和新疆民歌的欣赏学生都知道这两个民族是善舞的民族。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个民族舞蹈动作及知识要点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编配舞蹈,分别表演新疆和舞蹈,通过对比这样学生对自己编配的动作就会特别有感情表演起来也会格外认真。从面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2 自填歌词,使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
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李岚清副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
中职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面向是一群学习压力较轻的学生,所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审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中职音乐教育可以完善他们的人格。音乐对中职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当真正的接触到音乐的学习,他们并不是那么喜欢。
有调查显示在中职音乐教学中:1.学生喜欢音乐,但层次较低,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比较简单、浅显,兴趣一般集中在流行歌曲这个单一的方面;2.学生音乐基础较差,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整体音乐素质较低;3.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有一定期望,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对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同时对音乐课寄托着较大的期望的,希望通过音乐课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的学,老师机械的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一、转变教学模式
(1)用多媒体来展示情境
据ISTE调查显示,人们通过听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15%,从视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25%。因此在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能很快的把学生带进紧扣教学内容的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融入教师所预设的情境之中。
(2)用语言来描述情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所构筑的音乐情境之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情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3)用形体来表现音乐情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情境;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歌词来体会音乐情境;最后,让学生边唱边学习手语。音乐情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使情境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
(4)用歌声来赞美情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情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声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所要表达的情景之中,从而引导学生表达发自内心的情感。
二、音乐教学生活化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等都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是校园生活的一大亮点,元旦汇演,合唱比赛,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都让学生有了展示的平台,把舞台从课堂移到平时生活中,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让兴趣主导一切
(一)一切以学生自身为出发点,有目的的实施教学要想清楚的把握中职生对所学音乐鉴赏作品的了解
要做到一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师对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汇总之后初步了解学生对教材中所欣赏作品的熟悉度,第三,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诱发式教学
1.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是成功的一半。
2.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
(三)实施联系式教学,发掘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安排和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充分扩展和调动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能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四)激发学生对音乐探索
为学生创设实践领域普通音乐的教学中的音乐创作,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的音乐教学,而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受音乐和体会音乐,并且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创设学生活动实践的领域。
(五)必不可少的课堂互动环节
给学生一个展示舞台教学活动是教学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成效的好坏。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给学生主体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
音乐课具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是最能培养人、陶冶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同时这也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因此,音乐教育是中职教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体教育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必须摆正音乐教育的地位,发挥音乐教育在中职整体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理念的提出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如今,中国的音乐教育界始终进行着一场关于音乐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音乐界的教育专家,还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问题的焦点之一,就是音乐课堂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生活,远离实际,以至于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
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个现实。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原因。但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较大,存在着种种脱离生活的现象。
1.1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生活。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始终没有打破。甚至有的教师以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使得学生在本该感到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和不良的音乐学习效果。
1.2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翻开现行的音乐教材,经典音乐作品选用得较充分,而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太少,使得朝气蓬勃、追求新奇、幻想未来的中学生对现行教材不满,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神奇的音乐世界的积极探索。
1.3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部分教师总以传统的音乐学习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感受不到轻松愉悦。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的音乐教育,而不关心学生课外的音乐需求,不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堵塞了学校音乐教育向社会生活吸取营养的渠道,也剥夺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音乐生活的权利。
2、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内容
2.1 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2.2 主要内容为:
2.2.1 音乐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树立音乐终身教育思想。
2.2.2 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音乐从生活中来,不是从书本中来。学校音乐教育不应拒绝社会,应该融入社会;不应脱离时代,应该走进时代。将封闭式、学生不喜欢的教材体系转变为开放式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欢迎的教材体系。力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等。
2.2.3 音乐教学方法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要灵活选用先进教学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代社会音乐信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
3、实践与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的提出,使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音乐的综合能力,让音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实现“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目标。
3.1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作用于人,使人终身受益。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是有用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能代替音乐本身。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不通过概念和逻辑(这并不是说音乐本身的构成不包含精妙的逻辑),所以提高人的心灵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应该是我们学习音乐的最重要的目标。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因此也必须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制定。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紧紧围绕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来制定目标是永远的教学前提。
以中学为例: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自己较为独立的音乐审美观,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他们喜欢音乐课,就不能不考虑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音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当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如在流行音乐进课堂这一问题上,我们就不能一味地排斥,有选择地听唱一些流行音乐未尝不可。例如初一年级讲到“节奏型”时,就可以先让他们唱一唱电视热播的《少年包青天》的主题曲,然后叫学生找出主题曲节奏的规律,“节奏型”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又例如讲到拉丁美洲音乐风格时,除了一些拉美民间音乐的欣赏,还可以让学生听听瑞奇.马丁演唱的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歌》,从而将拉美风情得到了更好展现。
的确,教学目标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终生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新课标试用教材出版前,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大都以条条框框的形式和不容置疑的语气记载着一切;学生与学习外的生活有明显的现实隔离,这种隔绝阻碍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明智的做法在于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是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是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同时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就是教材内容、外界要求可略高于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水平,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努力掌握这些内容、达到这些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可行的加工处理:
3.2.1 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任何知识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以致用,这是新课程标准蕴含的理念之一。
3.2.2 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在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3.2.3 深挖教材蕴含的教学思想加工教材。
3.2.4 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主体的地位得以体现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自主的学习。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和生活经验开放,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渗透时展信息材料,从而引进时代活水,为学生将来打好基础。
3.3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应该注重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心,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载体,强调形式、手段方法的生活化,具体表现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生活化??课前预习,多方准备,搜集相关信息,注意积累;课中释放,创设情境,积极探索,开放教学过程;课后延伸,学以致用,体验成功,力求深入提高。具体到各年级又可有所侧重。
由于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大胆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放手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美妙,学习的丰富。
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把课堂的主宰者由教师变成学生,以前的音乐课都是以教师的教唱为主,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这样学生就像一台复印机,只会被动地学习,机械枯燥地训练,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就被磨灭了。但是有人会想音乐课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个问题起初我也困惑过,不过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同样能适应于音乐课的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的课型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三种,在实际教学中课型是灵活多变的,我将预习课放在课前,把展示课和反馈课合二为一,遵循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授为辅的原则,教学生学习音乐。
一、自学、自究,一交流――预习及展示
自学、自究,一交流是指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或预习提纲进行自学,自己钻研与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次预习成果的交流。
如,我在教授学生《唱脸谱》这堂课时,就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几组,选好组长,然后给每个组一个任务,如,第一组搜集关于戏曲剧种及代表人物的资料;第二组搜集关于京剧起源的资料;第三组搜集关于京剧的脸谱及戏曲行当的资料;第四组搜集京剧的其他选段;第五组学唱《唱脸谱》;第六组搜集其他剧种选段并尝试演唱。这样分配好任务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并在本组内进行交流。在一交流时其他组的成员可以随意让展示的那个组的任意一个组员回答关于他们所搜集资料的问题,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评分。刚开始我担心学生的能力是否能够完成任务,结果是超出我的意料,90%以上的任务学生都能够完成,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只起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把预习和课堂导入部分完全交给了学生。
这种预习方法突破了课堂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知识、备教法学法、备学生。要求知识储备要尽量多,以防被学生“将军”。
二、自归、自析,二交流――展示
自归、自析,二交流是指在小组长的带动指挥下,小组内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分析、归纳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并设计好班级交流的方式之后,进行第二次交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如,教《唱脸谱》时,先让学生听3遍歌曲,并要求学生学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听辨音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模唱能力,接下来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演唱,并互相纠正,然后将分组讨论后总结出的歌曲中的难点向教师提问,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重点学习,这样整首歌曲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展示,展示环节也就是让学生随意发挥自我才能的时刻,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大气的气质。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准备,教师可以在各个小组中进行交流、指导,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最后,展示时有的组演唱歌曲,有的组简易地画了几个脸谱进行表演,有的组在短暂的时间内模仿京剧动作并编排了舞蹈,各种形式的表演让我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教学模式中的展示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也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不仅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而温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
三、自练、自评,三交流――反馈
自练、自评,三交流是指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测试,相互评价,用于加深记忆与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巩固性、评价流,交流形式多为自练互测。
这一阶段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构建自己的评价体系,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或由教师通过按教学目标编制的形成性测验来进行,亦可由学生按学习任务的要求来进行自我评价。由于中学课时有限,教师又要面对众多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采用累计积分的评价方法,这个方法来源于学生都很熟悉的QQ升级制度,在QQ上积累一定的时间可以得到一个星星,再到一定的时间可以得到两个星星,然后接着就积累到月亮级别,最后是太阳的级别,到太阳后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群,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所以在最后的评价中我就采用这种制度,告诉学生到什么样的级别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然后再以小组之间自测为过程,使学生积极去练习。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种评价制度,所以在做聆听《欢乐颂》《命运》《黄河大合唱》等作品时,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去听,去体会作品,因为他们知道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问题作为评价内容。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制定的评价表:
■
1.1巧评价激发自信心。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注重音乐知识的教学,突出演奏(唱)技巧,忽视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忽视了教学的“个性化”设计,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陛。这也是造成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点,我改变了上课的组织形式,改变了学习方式,巧用评价,以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入手,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和时间,有时让学生单独展示,有时进行分组展示,从而让学生不仅喜欢音乐,更喜欢上我的音乐课。
1.2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即为兴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其也是评价体系的主体。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起到指引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举行音乐对抗赛。比赛采取按学号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办法,自由组合表演队伍,人数不限,然后指派几名胆大、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任组长,由他们认真组织,使擂台赛成为一种体现集体智慧的比赛。又如可以采取对歌的形式等。这样的擂台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学习内容又进行了评价。班级音乐会既是一个展示学生音乐学习成果的舞台,也是趣味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报节目,选自己最拿手的上台表演。我们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可以举办一次,让学生自己筹备,教师负责监督。
1.3巧评价激活学生情感。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核心的目标。它包括“丰富情感的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是晴感的艺术,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体验、感染等情感层面上,所以,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例如《七子之歌》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曲式结构AB二段。A段旋律平稳,在中音区,力度中弱,学生用平稳,柔和的声音表现对母亲的依恋之晴。B段旋律走向高音区,力度较强,用呼唤性的音调表达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感情。这时,根据自己的表现,学生自己、学生之间、教师根据音乐情感评价表对学生的演唱给出评价,学生兴趣很大,有的学生反复的进行表现,最后得到最好的成绩。通过这种评价机制,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而有效、主动而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4巧评价激活学生思维。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绘画、文学有着直接的联系。一首同样的曲子,由于受到阅历和文学的影响,从而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例如,在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时,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内容,而是鼓励学生,让他们讲一讲他们知道的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内容,再比一比谁的故事讲得精彩。然后评选出的几个故事由学生为《山歌好比春江水》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那些异同。通过这样评价鼓励,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2.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0-02
音乐,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智力的发展;音乐还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音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音乐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身心成长。在新课改下,我们要通过以下几个改进措施来推动中职音乐教学创新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天性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其长处和优点,扬长避短,使其最大化地发挥主动性和个性。鼓励其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探索精神等,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探索、求真、求新,在困难中寻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与习惯定势的束缚,发挥其创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态度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其即兴创编能力。如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节的声音故事,进而尝试为所学的有关诗歌或故事进行简易的配乐表演;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龙,即兴创编节奏;也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还可以尝试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故事、美术作品等编配音乐;等等。
二、充分运用兴趣教学法。
兴趣就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追求会激发人们去创造美。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和自主创造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更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音乐,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激情上课,用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共同享受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在提高和发展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在课前设计表演的动作,并请学生合作,边唱歌边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很自然地积极地投入到歌曲学习中去。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欣赏一首作品,让学生自己想象、联想,学生会得出多种答案。以往的教育教学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忽视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培养。求异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探索多种方法、答案,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如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如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四、充分运用情境、情感教学方法。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努力挖掘歌曲的内在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进而使学生用声音、表情、动作、表演等方法表现美、创造美。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音乐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情感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激发、调动的。也就是说教师既是音乐的欣赏者,又是音乐作品的艺术情感传播者。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首先根据自己的见解、素养,把握作品的情感,产生自我的独特的理解和共鸣,然后再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师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感染力,为学生演唱、演奏、指挥、创作,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情感艺术的真谛;同时善于组织学生充分投入、参与音乐实践,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中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情感和魅力,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五、结合美术进行教学。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是审美教育的任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美、找到美,并将美表现出来、创造出来。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颜色在音乐中的作用:红色表示热烈、欢快的情绪;天蓝色表示抒情、优美的情绪;深蓝色表示忧愁、悲伤的情绪;黑色表示紧张、恐怖的情绪……学生听了一首歌曲或乐曲后,就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选择适当的颜色表现音乐的情绪,用美丽的图画表现音乐的意境。所以说,美术能促使学生更深的理解音乐,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六、结束语。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热爱音乐艺术,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音乐教学,启发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和丰富情感,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的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看法:
一、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还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
2、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3、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新课程提出加强综合的理念,反映了音乐教育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穆塞尔提出两点融合,一是内部的相互一致,二是外部的相互联系。如欣赏课就必须同其他音乐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应把它渗透到一切音乐创作和演出计划里去;而声乐和器乐的教学工作必须融合成一个密切而有效的统一体。对外部联系,他认为,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互相交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互相增强活力。否则,音乐教学将是贫乏的。雷莫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是以音乐学科为切入点的综合。从音乐学科导入,与多种学科交融,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主题突出、手段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性、外延性、创新性与文化性。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