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7-07 09:21: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力施工法律法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力施工法律法规

篇1

变电工程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工农业生产的供电和提供安全、优质、稳定可靠的电力能源给城乡居民这一方面,另一方面变电工程使供电企业完善电网结构,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经济地运行,扩大供电范围,优化整个电网系统,同时也是供电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当然,如此意义重大的变电工程必然是供电企业的一项复杂的生产活动,它关乎供电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安监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在变电工程的实际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科学、标准化地管理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效率、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建设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变电工程优化升级的必要之举。下面,笔者将着重阐述一下变电工程施工时的管理策略和相关的标准。

一、变电工程应严格执行法规标准。这是保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变电站内进行任何一项施工首先必须保障的是安全第一。所谓安全第一,是指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这两个方面。变电站内的所有施工活动必须有安全法规和章程的保证,并依此在施工前进行交底。

1、变电工程是一项安全性要求很强,专业理论性强,技术难度较高,施工现场条件局限性大,涉及专业面广的复杂工程。无论是在变电工程的前期准备还是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直到整个变电系统的竣工投运的整个过程中无不贯穿着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规程。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和违背法律法规的操作都会给变电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不同的变电工程的性质和所需执行内容的不同,对实际变电施工的操作标准和规范的设定及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我国,国家及各个部委已经颁发了各种不同的施工标准,电力工程应该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操作与管理。当没有完全符合标准的法律法规时应执行国家或电力行业相近标准。

二、变电工程应该进行科学的组织施工

随着变电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不断进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也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朝着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而在整个变电工程中,各个专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也日趋加深,参与施工的各单位及专业之间必须统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要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理变电工程的相关项目工作。近年来,施工组织设计这一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将技术与经济紧密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性文件,它是变电工程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以此为依据,可以实现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 可以保证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优化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那么,在施工组织设计这一环节中,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又给怎样进行组织设计呢?在这里,笔者将重点探讨这一部分。

首先,在任何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法是设计环节的首要步骤。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一方面节约工期,减少施工上的人力和物理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使工程朝着简单科学的方向推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将介绍以下施工方法。

顺序施工法:它是指将总工程分成若干段,每个段也许只包括一道工序,也许是包括若干工序,在这一情况下, 就可以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施工操作。在顺序上,后一段施工必须在前一段全部完工后才能开始进行施工。其优点是劳力损耗少, 使用范围的规模小,工期上并无严格要求,技术简单。但缺点是施工工期长,周期性起伏大,对劳力调配、 施工管理的服务性投资较大,不利于分工操作,易造成窝工造成资源的浪费。

平行施工法:将工程分段后各段同时进行施工的一种施工方法。优点:工期短,节约劳力物力,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缺点:劳力、机械集中且起伏不平衡,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工程成本都有不利影响,规模小,突击性的安装工程,通常不宜使用.。

流水施工法:它是指将工程分段后分别由几个固定的专业班组依次在各段工程上完成同一内容或相近内容的安装工作。固定的某一专业班组按照一定的工艺方向循序渐进(简称流水)地作业。优缺点:所需劳力基本是随着各专业班组相继投入施工而逐渐增长的,直到所有专业组全面进入流水后劳力才趋于基本稳定,然后随着各专业工序的逐步完成,各专业班组也相继从中撤除,劳力也相继逐渐减少.。在这一作业方式中,工期虽然比平行施工要长,但它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专业班组安装工作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劳力使用合理有效, 克服了窝工和劳力过度集中不宜管理的缺点。另一方面专业班组施工从技术熟练程度、质量控制、原材料的使用、物资的供应、施工的安全度各方面而言,流水施工法都比前两种方法优越。尤其在大中型的变电工程中,是经常使用的施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在组织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情况而定,特别要考虑与其他专业的配合。工序安排一般按工程的工艺顺序,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施工现场管理:布置合理科学的施工现场可便于施工、减少施工混乱和窝工、减少二次搬运、减少临时设施的设置、节约财物资金和减少资源的浪费、加快工程进度。同时还可以体现文明施工,在实际施工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是指:按照施工组织安排、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要求,对现场施工用的道路、临时设施、设备、材料、机械车辆的存放和加工现场等,进行合理规划的布置,以指导现场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原则:

篇2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legal risks; precautions; legal awareness

1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作用

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电力企业产生巨大变革。为了对市场经济环境进行适应,明确社会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要不断完善和调整自身的经营和管理体制。近些年来,电力企业纷纷致力于提升职工素质和能力,但是却忽视了法律风险防范,很多电力企业均采取传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没有获得改善,导致电力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因此,必须要充分意识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通过落实具体措施,对环境变化进行适应,对自身检验工作进行强化,进而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造可靠、稳定、积极的环境。在当今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加强风险防范工作,已经成为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渠道和内容,风险防范工作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电力企业管理以及风险防范工作的对象均为人,电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目标实现的渠道也是教育和组织防范人员,防范人员是电力企业风险防范工作的中心。电力企业风险防范人员通过实施具体的工作和任务,进而实现风险控制。

伴随着当前我国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若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实施风险防范。在我国加入到世贸组织之后,电力企业加强风险防范便更加紧急和迫切,我国在逐渐走向国际市场以后,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和环境之下,电力企业不仅要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对自身自主创新意识进行强化,还要注重防范法律风险,增加自身市场份额。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培养协作精神,提升全体职工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处于不败之地。加强对电力企业职工进行防范风险宣传,培养防范人员,加强塑造劳动人员以及防范人员责任意识。将电力企业职工观念陈旧、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等现状改变,从本质上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使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迎接挑战和困难,取得稳定、长远发展。

2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法律风险

2.1 设立和解散风险

电力企业设立风险是最为首要的法律风险,在电力企业设立的过程中,若企业存在不规范行为,将会为电力企业日后健康运行埋下法律隐患。若此时电力企业无法正确防范法律风险,将会导致企业成立之后,电力企业内部频繁出现纠纷。如电力企业发起人出资不足、违反出资义务等纠纷。此外,在电力企业解散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大量的纠纷,纠纷涉及债务承担、清算等诸多方面。

2.2 权益纠纷风险

在电力企业成立以后,企业管理和治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内部纠纷问题。伴随着新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新类型纠纷层出不穷,致使电力企业内部纠纷成为重要问题。比如电力企业股东和董事会、股东和股东等之间的股权转让、股权确认、股东权益诉讼等问题。又如股东请求撤销诉讼、企业对管理人员或股东提起诉讼等问题。

2.3 兼并、改制、融投资风险

电力企业改制安检中,改制双方纠纷十分常见,这也是电力企业主要的法律风险。如债权转股权纠纷、分立纠纷、合作制改造纠纷、兼并合同纠纷等。除此之外,在电力企业融资、投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纠纷,这些纠纷是电力企业法律风险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4 合同风险

在电力企业经营行为中,合同是最为基本和最为常见的法律文本,电力企业最为常见的纠纷就是合同纠纷。在电力企业法律风险中,合同风险是重要的内容。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方方面面均会涉及到合同风险,不管是电力企业成立,还是电力企业解散,亦或是电力企业对外经营,合同风险在每一个环节和阶段中均存在,并且合同风险和其他法律风险之间交叉存在。

2.5 知识产权风险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知识。纵观我国诸多电力企业,不难发现,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知识产权观念和意识淡薄这一问题,电力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差,并且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措施并不完善。比如轻专利而重发明,轻保护而重运用等,这些问题从本质上对电力企业发展产生了制约。电力企业保护机制不完善、自有知识产权申请机制不完善等,均是主要的知识产权风险。

2.6 人力资源风险

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从人员招聘,到人员面试、人员录用、人员使用、签订合同、待遇,一直到职工离职,均会存在劳动纠纷,人力资源风险会为电力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在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纠纷对企业产生了制约,不仅是电力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电力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重点。常见的劳动争议有劳务派遣、工资、工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开除职工、辞退职工、保险等。

3 电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策略

3.1 建设防范队伍

企业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商业风险以及自然风险,法律风险和商业风险、自然风险不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市场经济自身属于法制经济,电力企业属于市场经济的主体,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开展经营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法规来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最为基本的前提和要求。所以,从电力企业成立,到电力企业解散,以至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均会存在法律风险。如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并购重组、企业改制、企业产销行为、企业契约合同等。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注重建设防范风险的队伍,对法律风险防范人员实施培训,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为电力企业提供有力保障。

3.2 注重宣传教育

电力企业应注重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企业网站等形式来开展宣传工作,将法律知识宣传作为重要的内容。此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会议来实施宣传,为电力设备安全性提供保障,将职工施工风险有效降低,促使职工更加直观的意识到加强法律风险所具有的重要性。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在职工工作和培训过程中,加强法律风险的宣传,将法律风险防范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任务,促使职工从本质上提升法律风险的意识。此外,电力企业还要进行对外宣传。加强居委会、公司、学校等场所的宣传力度,为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相关知识,提升人民群众安全用电的意识。同时,电力企业加强对不安全用电、破坏电力设备等行为的惩罚力度。

3.3 聘用法律顾问

聘用专业的法律顾问能够从本质上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进行防范,电力企业设置法律顾问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根本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化,各个行业均在不断调整自身,目的在于与社会市场需求相适应。因此,电力企业聘用专业的法律顾问,能够为电力企业运营提供根本保障。聘用法律顾问不仅可以为电力企业节省法律方面的成本,更可以促使电力企业落实法律顾问责任,通过责任制度来实现所聘用的法律顾问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作用。

3.4 坚持定期回访

篇3

第一条 工程项目:

第二条 施工地址:

第三条 甲方安全责任

1、开工前甲方对乙方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书面记录或相关资料。

2、甲方有权对乙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的抽考。

3、乙方在施工中发生的甲方电网、设备事故,甲方有责任负责调查、统计上报。乙方在施工中如发生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规定的特大事故,甲方有权督促乙方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要求派人保护现场;并有权要求乙方提供事故调查书面结论及处理意见。

4、甲方不得要求乙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操作、施工。因甲方原因导致的事故由甲方承担责任。

5、发生以下情况停工整顿,因停工造成的违约责任由乙方承担:

(1)人身伤亡事故;

(2)发生施工机械、生产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

(3)发生厂内火灾、坍塌事故;

(4)发生违章作业、冒险作业不听劝告的;

(5)施工现场脏、乱、差,不能满足安全和文明施工要求的。

第四条 乙方安全责任

乙方作为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事故承担安全责任。乙方应切实履行以下安全责任:

1、乙方所提供的承包工程要求的相关资质证明材料应真实、合法、有效。

2、乙方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等有关电力生产规程和甲方关于工作票制度及其他安全生产规定、制度。

3、现场施工应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劳动安全,劳务用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证其用工的合法性。乙方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为施工人员缴纳工伤保险,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用具。

4、乙方一切施工活动,必须编制安全施工措施,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培训交底,并在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有序的执行,无措施或未交底严禁布置施工。

6、乙方用于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具的数量和质量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并经有资质检验单位检验符合安全规定,乙方对因使用工器具不当所造成的人员伤害及设备损坏负责。

7、乙方应在施工范围装设临时围栏或警告标志,不得超越指定的施工范围进行施工,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擅自使用与施工无关的甲方设施设备;不得擅自拆除、变更甲方防护设施及标示。

10、乙方施工过程中需使用电、水源,应事先与甲方取得联系,不得私拉乱接。中断作业或遇故障应立即切断有关开关。

11、乙方施工过程中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12、乙方必须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对甲方提出的安全整改意见必须及时整改。

13、乙方施工过程中发生人生伤亡、电网和设备事故或危及生产运行的不安全情况,应立即报告甲方,并积极配合调查。

第五条 违约责任

1、合同履行中,发现乙方提供的有关资质材料无效,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由乙方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2、发现乙方现场作业人员有违章行为的,比照甲方有关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对甲方职工相类似的违章行为应扣款数额,承担相应的违约金。

3、乙方未设置安监人员;未能正确、全面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未掌握本工程项目特点及施工安全措施;用于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不满足施工需要,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立即停工整改,由此引起的后果及损失由乙方承担。

4、乙方使用甲方提供的设施设备、工器具等造成损坏的,应照价赔偿。

5、乙方人员无故到其他生产区域或擅自动用甲方的设施设备等。

第六条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调解解决;若经协商、调解不能解决争议的,任何一方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甲乙双方必须严格执行本协议,本协议的法律效力独立于主合同。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建筑安全施工合同范文2发包单位(甲方):

分包单位(乙方): 工程名称:

分包内容简述: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明确双方在施工生产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义务和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法规。经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本合同。

一:总则

1、 双方应严格遵守合同的要求,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2、 双方有责任和义务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二、发包方的责任

1、审查分包方入场人员,对老弱病残、未成年人、没有身份证及不适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不得录用。

2、对分包方入场人员进行入场教育,传达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和要求。

3、对分包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随时纠正“三违”行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及工序纪律)

4、对屡次违章作业指挥或作业不服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人员,有权进行经济处罚、停工处理或予以清场处理。

5、发包方必须对分包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三、分包方责任和义务

1、分包方必须遵守国家、地方和建筑行业各项安全法规、标准规范及发包方安全管理的要求,保证安全生产为目的的其它安全施工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2、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3、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建立有效的安全保护体系,施工人员50人以下的配备1名专职安全员,50—100人的,配备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接收发包方、业主、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及参加项目上的各项安全活动。

5、分包方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统一合格有效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

6、分包方不服从发包方管理,违章指挥、强令作业人员冒险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由分包方承担责任。

7、分包方必须为进场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8、分包方不得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的工艺、设备。

四、事故处理

本工程为工程分包,事故发生后,由分包方自行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伤亡人员或家属进行经济补偿,发包方应积极配合分包方做好善后工作。

五、其它事宜

1、本合同及安全交底作为建筑分包合同的附件合同。

2、双方就合同文本内容发生争执,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协商解决。

3、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4、本合同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建筑安全施工合同范文3总包单位(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_

分包单位(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本协议书。甲方和乙方均严格遵守本协议书规定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一、甲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1、贯彻落实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法规和管理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

2、严格审查乙方施工资质,不得与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与承包内容不相符的分包单位签订合同。

3、提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安全防护设施由甲方提供的,交付使用前双方要办理交接手续,由甲方按照北京市有关安全标准对乙方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4、提供施工用电,并保证符合安全标准。负责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施工用电电源到B级配电箱。按照有关安全用电标准对乙方的施工用电设施设备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隐患责成乙方予以整改。

5、督促乙方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建立档案并在甲方备案。

6、对乙方施工区域进行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及时纠正乙方施工人员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对乙方施工区域内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应开具隐患通知单。

7、要求乙方提供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9、对乙方的安全生产培训、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和危险预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监督落实情况。

10、对乙方提出的安全生产要求积极提供帮助。

11、提供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通道和消防设备、设施。

12、乙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提供协助救援服务。

13、对乙方开展的安全生产活动提供帮助。

14、由于甲方责任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导致乙方人员伤亡时,由甲方承担事故责任和经济责任。

15、由于乙方责任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时,甲方有义务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16、由于双方责任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划分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和经济责任。

二、乙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1、贯彻落实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法规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分承包施工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负全面责任。

2、接受甲方的施工资质审查,并负责提供有关资料。严格按照施工资质范围施工,不得承接超资质范围的施工任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北京市有关规定,不得将分承包项目再次转包。

3、服从甲方安全生产管理,有权拒绝总承包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指令。

4、对管辖范围由甲方交付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如脚手架、洞口、临边等)的搭设、拆除、维护和改造负有全部责任。必须符合北京市有关安全标准并符合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整体安全防护的要求;在搭设、拆除和改造前,必须向总承包单位报告。

5、对管辖范围的施工用电负有全部管理责任。B级配电箱以下部分必须符合有关安全用电标准,有权拒绝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用电设备从所辖线路中拉接电源。

6、对自行携带和使用的机械设备负有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的责任,并符合北京市有关安全标准。使(租)用大型机械设备时,应在使用前向甲方备案。

7、为本单位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进行危险预知的教育。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保证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负责建立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档案,并向甲方备案。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及时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甲方备案。

9、按照北京市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定期组织对所辖施工区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甲方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应向甲方及时报告。

10、按照北京市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安全生产活动。在安全教育或安全活动中如需要可要求甲方提供帮助。

11、使用甲方提供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前,应与甲方办理相关手续,并负责使用期间的安全维护。对在使用期间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负责。

12、服从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并负责所辖施工区域内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保证所辖区域消防通道畅通。

13、由于乙方责任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甲方或第三方人员伤亡时,由乙方承担事故责任和经济责任。甲方或第三方有义务负责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14、于甲方责任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乙方有义务负责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15、由于双方责任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划分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和经济责任。

16、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必须在1小时内向甲方报告,并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迟报或者隐瞒不报生产安全事故,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三、补充条款:

补充条款如下:

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保存一份。

本协议与双方经济合同时效相同。签定经济合同的同时,签定本协议。经济合同到期后,本协议同时终止。

篇4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1、安全施工意识有待加强。企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差,甚至部分人员未经安全培训就盲目上岗,不能认真执行安全施工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安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电力工程行业虽已制定相关安全规章制度,但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原有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及时完善。

3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虽然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但个别流于形式,没有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仅限于纸上谈兵。

二、电力工程施工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任何施工都不是绝对安全的,电力工程的施工尤其如此,假如一个工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无安全施工方案,将注定这个项目是不安全的。电力生产的最大效益是安全,而许多企业管理者往往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安全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却看不到做好安全工作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只是主观判断项目的安全性,从而导致对安全工作认识片面,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必然是过分自信,盲目乐观,认为事情不一定会发生,结果酿成大错。

2、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不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在电力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责任不到位,管理手段落后;安全意识不强,说一套、做一套;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存在心理惰性及侥幸心理;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投入不到位。

3、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机制,事故发生后不总结经验教训,主要原因是对安全不重视、态度不正确,平时不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方面入手,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4、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首先要控制机械设备的操作安全。任何电力机械设备都有寿命,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施工过程中只要掌握其规律,加强检查、维护、保养,就能有效避免其不安全状态。在电力生产中尽量使用自动保护装置,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在设备有缺陷的情况下也要保证避免事故的发生。

5、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充分利用有利的施工环境。任何先进的施工技术都有其特殊的安全要求,选择先进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要考虑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等因素对人心理的影响,保证操作者能够安全有效的劳动。

三、电力工程施工中应对的安全管理措施

1、借鉴国际对电力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地方政府部门及业主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各国对于建设工程实施中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视,对于这些国家在建筑工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条款范本、安全管理方法和经验,国内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改进我们在这方面的立法和管理工作。

2、在国家和部门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公司有完善的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对安全监督实行标准化管理,按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改进三个环节的要求,完善各级安监人员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项目部加大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严格监督执行“两票”作业,督促现场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和规范安全防护设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事故的事前控制。

3、设置项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设置安全专项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使安全工作朝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施工项目部必须严格遵守电力操作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管理制度,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健全和细化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奖惩措施。

4、提高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根本上是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是电力施工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了解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并把安全教育培训与思想教育、岗位专业培训有机结合,将提高安全意识和加强自我防护能力同提高业务能力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对现场施工人员,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与安全检查,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细致了解到施工中安全注意事项,并及时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安全管理与安全意识。

5、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各单位和部门签订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议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协议要求追究违章、违约责任。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和奖惩。把治理安全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对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做出显著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职责履行不好,安全生产目标不能实现的要进行处罚;对因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必须严肃查处。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技术过硬、有责任感的员工或资深的管理人员担任培训员,并创造各种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专业知识、行业标准和企业规章制度来提高素质与技能,重点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明确项目经理是该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从源头上增强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感,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要认真细致查处,坚持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等原则,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四、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中应当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项目安全管理应进行全过程、全员管理,施工中更应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真正将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反思有机的结合起来,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使安全目标同其他管理目标一样得到全员的认可,通过管理者的自身行为和管理实践而逐步实现。只有重视了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企业得以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生.浅谈电力安全风险工作的重点[J].价值工程,2010.

篇5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改善,为了跟上时展的要求,必须要使传统的建筑物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其具有服务性的特点。现阶段,智能化和自动化逐渐在建筑行业普及,建筑物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这也给智能建筑物的电气施工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为了保证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应该在智能建筑物的电气施工管理中,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控制和改善。

2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简述

智能建筑是为了满足不同住户的不同要求来优化调整建筑的综合管理的建筑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有自己的个人想法,因此在智能建筑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利用科学的电子通电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现代建筑观念,创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令住户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的不同要求,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日常居住环境。虽然智能建筑以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给电力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指工作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建筑物电力施工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建筑的电力系统进行施工,以保证住户的不同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实现人性化的居住环境目的,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因此,在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中不但工程的技术工作实施到位,还要对其进行管理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监控。

3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管理的现状

3.1智能建筑电力施工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技术发展相对发展比较缓慢,加上区域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整体上我国智能建筑电力技术水平低下,由于人们对于智能建筑电力施工技术的产业化的观念意识薄弱,导致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产品,同时部分技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条件。部分建设单位对我国智能建筑电力技术的整体水平不是很了解,要求高、期望大,但是由于相关的施工人员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智能建筑施工技术,致使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应用效果不理想。

3.2施工规范不完善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在近段时间才逐渐采用电能建筑电力技术,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工程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其有关设备并不完善,相应的系统要求并不规范,对于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没有针对性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来指导,以致于在验收电力设备时工作人员在大部分的情况中只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从客观条件上缺乏相应的测试和标准要求。

3.3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低

一般情况下,在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中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部门负责,整体上智能建筑的电力设计由设计院承担,具体的实施过程由施工队伍负责,在目前条件下,二者之间普遍会有不协调的情况的发生,甚至会出现脱节的现象,电力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部分施工团队的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职业素养低,施工质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某些施工团队过重的讲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导致电力工程在完工之后并不能达到预期质量的要求。

4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在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管理过程中,不但要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要求,同时不同的施工阶段,因为工程的施工内容的差异和工程完成情况的不同,施工管理和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方式都不一样,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如图1所示,可以清楚的认识不同施工阶段的具体状况。

4.1施工前完善准备工作

施工人员在施工工程开展之前,应该掌握好相关的技术要求,同时齐全相应的施工材料,以此保证施工之前准备工作到位。技术人员应在充分的了解设计方案的条件下安排前期技术工作,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准备好可实行的解决措施。电力施工人员要熟悉施工进度,以保证所需要的物资材料能够准备到位,并在材料的保管过程中,要做好防腐工作。

4.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目前,在我国针对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管理中有着严谨的质量规范。因此施工方应该严格的依据提前设计的并通过的图纸开展施工工程,并保证施工工程能够满足相应的建筑施工法律法规,同时对施工队伍进行纪律规范的约束。如果对施工图纸有疑惑或者是发现施工图纸有错误,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单位进行汇报以便及时的修改图纸。要严格的建立和健全质量规范机制和检查监督机制,质量规范机制不仅要明确严谨的质量规范标准,还要在施工之前严格的验收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工程的质量,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坚决不验收,质量不过关的工程要强制的进行修改,从根本上防止工程出现失误的情况。检查监督机制则是对施工队伍建立监控机制同时要保证奖惩分明,并在一定的周期内有效的检查工程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严格的按照有关的规范标准处理没有在工程进度内完工的或者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不同的施工阶段由于不同的工程进度有着不一样的质量控制要求。施工的基础阶段,需要对土建和电气施工进行预留和配合;施工的主体阶段要从整体工程的角度安排工程的重难点和进度,合理的分配工作并保证工作逐步的实施到位;在装修阶段,在各个专业有质量的完成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质量检查,工程结束后需要全面的检查电力系统的质量是否达标,尤其要留意装修的死角部分,同时在各装修的收口也要保证墙面的光滑无痕。根据以上所述,在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监控中涉及到许多细小的环节,其监控过程复杂,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负责认真的态度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监控工作落实到位,如果发现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及时的让施工方修改,即使遇到电力工程完工的情况,也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将监控工作执行到位,如果遇到施工方的态度敷衍或者反抗,即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具体的监控过程可见图2。

4.3施工过程中做好协调工作

对施工现场要进行监控,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行。在施工现场应该有专门负责人人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这不但可以监督和管理施工方的工作,还可以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效率得到提高。要保证施工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的施工团队,如果不同的专业团队在工程开展之前,没有及时的沟通交流,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误会,导致施工进度受影响。为了确保各个专业的施工团队之间的协调工作,各个施工团队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工作范围,相关单位要预先分配好交叉领域的工作,已明确交叉领域的岗位负责人,同时要提前安排工程进度,确保各个施工团队能够根据施工安排和施工进度进行合作。

4.4严格进行工程的验收

在施工方结束工程后,要确保在规范的标准下完成验收工作,以使工程在交付之后能够顺利的应用,验收过程中纪要检查各个设备的基础功能,也要检查电力设备的施工情况是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或者与图纸的设计不相符的工程,要及时的汇报并提出可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交付。

5结语

总而言之,因为我国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出现的相对其较晚,目前阶段,在电力施工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要明确的清楚电力工程的不足,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施工工程的管理机制,同时做好质量监控的工作,以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朝着先进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俊杰.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筑,2016(27):135.

[2]刘国卿.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100~101.

篇6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

历史经验证明,杰出而成功的企业大都有健全的企业文化,塑造有利于创新的价值观念与心理因素相匹配的整合文化,对企业常青和发展起着潜在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整合而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过程中积淀沉蕴所形成的、共同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内容的综合体系,体现为企业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集合,在企业长期经营中作用不可估量。

对于快速发展、竞争格局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的电力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尚存观念认识和建设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当前,在不断完善的建筑行业市场规范化运作环境下,我国电力建筑施工行业通过做大做强、行业内合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得到长足发展。电力建筑施工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合并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企业文化建设特色选择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某电力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进行探析,以期为建筑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企业诚信文化内涵与表现

(一)企业诚信内涵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表现为一种品行、责任、道义、准则,更重要的是一种声誉资源。企业诚信资源通过高尚人格化力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为企业经营带来经济利益,即收益增加或降低交易成本。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一方面,诚信作为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本身需要诚信文化作为运行基础,企业作为市场参与基本单位,需要具备诚信的基本条件,方能长久经营成百年老店,因此,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持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追求诚信企业文化内涵应包括,首先,要以诚信的态度处理和对待企业各方面事务关系,包括对内处理企业各项事务诚信、以契约为基础对外的信守承诺以及社会责任承担;其次,要追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第三,要追求双赢角度考虑当事者利益的诚信,即不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另一方当事者的利益诉求。

(二)企业失信原因

近年来,中国企业内外部出现大量失信事件,导致企业巨额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诚信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主要与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与诚信文化匹配发展有关:

首先,中国市场信用国家管理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现行信用市场管理体系存在多头管理、信息不共享的孤岛现象,对外不公开等资源割据问题,导致失信人约束成本低,限制了信用市场的完善,不利于诚信经济的建立;同时,企业诚信建设缺乏统一引导,缺少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标准,我国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在探索之中。

其次,企业诚信管理与企业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意识薄弱,内部专业信用人才培养起步晚,信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缺少专业诚信管理人员甚至没有,更多的是对外信用调查人员,用于对外授信,更勿论企业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的落实,诚信管理体系根本无法形成。同时,信用服务市场既包括企业信用评级和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服务两个方面,我国信用服务市场供给严重不足,提供权威信用评级服务机构较少,同时在市场上也难觅提供企业信用服务建设产品机构,诚信管理服务相对滞后。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导致诚信理念缺失。中国历史诚信文化内涵丰富,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等大量积淀深厚的诚信文化,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外来理性经济人观念冲击以及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便利条件,造成对原有文化观念体系的冲击,新主流文化观尚未得到认同,社会大众对快速变化观念出现应对失措,在利益诉求、技术防范不够以及法律规范不完善导致成本约束较低时,必然产生短时期失信增多现象。

(三)电力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需求

在我国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电力建设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建设施工市场通过合并重组形成了以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等特大型电建单位为主、众多中小型电力建设企业共存的格局,并将进一步趋于集中,而特大型电建集团几乎包揽了电建市场大部份额。同时,行业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行业利润微利,企业经营由劳动技术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尤其是大型火、水电站以及设计、施工与采购总承包模式建设项目,启动铺垫资金巨大。另外,电建市场具有“企随市场、人随项目”、经营项目遍布全国世界各地、地点较为偏僻条件艰苦等特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迅速发展变化也带来一系列诚信问题,从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深层次角度看,是诸如企业重组诚信文化融合、诚信文化建设选择立足点以及诚信文化建设滞后造成的。

首先,企业合并重组诚信文化建设处于融合阶段。近年来,不仅大型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进行联合重组,众多中小型电力建设公司为了生存也在走向地区强强联合,各企业联合重组前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特点企业文化,对诚信理念的态度、认识、实现方式和诚信企业文化建设渠道等问题均有不同,需经较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方能融合出得到市场认可的诚信声誉;另外,由于企业文化的特殊性,往往造成合并重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合并重组时并未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导致诚信文化认同与执行混乱,因此,在此阶段冲突造成失信以及诚信标准矛盾现象也属必然现象。

其次,工程质量信誉诚信要求立足点不同。电力建设施工主体由于技术经济实力不同,其自身对工程质量要求不同。大型电力施工企业技术力量强,施工技术手段先进,建设优质工程、样板工程愿望强烈,通过资金与技术实力缩短工期减低施工成本,具有强烈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需要;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实力限制,往往以工程质量合格为基准,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成本,甚至部分电建施工企业出现短视行为,对诚信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导致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第三,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本质内涵缺失,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外流现象突出,表面看主要是因为:施工企业建设项目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与高福利待遇期望不一致造成;或者把企业作为培养跳板;或因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种种弊端,发展前途渺茫;或工作地点流动频繁造成无法安家、耽搁婚姻等问题离职。但从深层次诚信角度看,则是社会与企业一系列诚信文化制度的缺失。劳资用工双方充分沟通,意思表达一致、诚信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企业获得员工贡献并支付薪酬,员工提供长期稳定劳务,获得满意(非最优)薪酬、被有计划培养、关心和爱护,获得自我价值实现和归属感。显然,双方良好互动效果需要在理解认同基础上付出不懈诚信努力方能达到。然而,当前电力施工企业,部分企业不仅对内诚信流于形式,诚信意识淡薄,相关承诺待遇条件不到位,对内失去诚信基础,最终导致骨干优秀人才流失、市场流失。

可见,对电力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信誉可谓获得市场的基石,要想取得信誉,必须打造企业诚信文化。

二、电力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内容

从以上电力施工行业市场格局、企业失信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诚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当前一项紧迫而长远的战略性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建设企业诚信文化。

一是对内建立以人为本诚信文化。企业员工只有对自己所在的团队诚信,团队才是一个诚信的团队,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施工行业尤其是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对工程项目部诚信,对自己的组织诚信,才能形成信任团结的具有凝聚力的建设团队,才能创造工程建设质量优、人才素质高、市场信誉好的企业生存环境。

二是对顾客建立质量责任诚信文化。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其重要性涉及很多潜在顾客内涵,修建各种电力设施不仅涉及投资方利益,更是涉及投资项目未来使用受益顾客群体,他们才是最终评价者,因此企业必须对工程讲质量,对顾客讲责任,树立对顾客诚信文化。

三是对业主建立密切合作诚信文化。电力施工企业要靠市场求生存、谋发展,必须与项目业主方密切合作,通过优质的品牌、高质量的工程、良好的沟通、密切的合作取得业主的信任,为获得业主后续投资项目建设打下基础。

四是对监理建立信任至上诚信文化。监理对业主负责,但监理通过施工单位工程完成情况来体现业绩,双方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在严格规范施工上高度一致的统一,因此取得监理信任,利用好监理技术优势,对促进施工进度、质量和改善施工技术都是有利的。

五是对分包商建立合作共赢诚信文化。电力施工企业大都有长期合作的外协劳务组织,共同组成系统管理的施工产业链,作为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对其诚信文化建设值得注意,企业应在管理上内部化,内外队伍统一协调管理、关心保护,获得彼此之间的诚信,实现合作共赢。

总而言之,电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应以利益相关者诚信服务为对象,最终目的都将体现在提高企业工程项目营销和履约的综合竞争力上,诚信文化建设应以“以人为本”的内部诚实守信为基础,以诚信守约的外部长期战略合作为手段,建立内外结合的诚信文化体系。

三、诚信文化建设案例简析

某电力建设施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电建公司)多年市场实践中,坚持走“诚信”之路,树“诚信”美名,不断地赢得市场,短短5年时间,市场中标份额从2006年的2亿元,发展到目前产值30亿元,项目70余个,多次获省、部、行业协会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其中诚信文化建设作用可谓功不可没,我们总结其诚信经营内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培育诚信意识与文化

电建公司在多年经营中清醒地认识到,经营既要靠企业综合硬实力,企业诚信软实力也不可少,在经营过程中注重诚信意识和诚信文化培育,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全员法律法规教育。只有懂法才能守法,只有守法才谈得上诚信经营。多年来,企业坚持实施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员工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培养了一支专业管理队伍,为生产经营提供法律保障,为诚信文化建设工作奠定意识基础。

二是培育企业诚信文化。通过“诚架连心线,精创一流业”企业精神、“诚信第一”经营理念、“诚信守约,追求卓越”质量方针,始终将用户利益放在首位,建立“恪守诚信,依法经营”的企业道德观,将诚信意识升华到全员职业道德高度来恪守,总结出“优质铸精品,精诚创未来”的深刻诚信意识,形成一套以诚信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理念。

(二)注重建立诚信制度与体系

电建公司以工程产品质量诚信为基点,展开对内部人、顾客、业主、监理、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诚信体系建设,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胜赢得了市场和品牌形象。

一是落实诚信能力与动力基础。首先是每年制定培训计划,狠抓工程技术管理培训,严禁流于形式,提高工程建设的诚信能力。其次是完善并严格质量考核奖惩制度,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落实诚信动力。第三是强化审核重点,定期认证质量体系,全项目经营内审,落实诚信动力的客观基础。

二是建立合同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完善了合同实施、评审、工程项目管理、法人委托书管理、证照管理、印章管理、档案管理办法等十多项保障合同履行制度,在合同洽谈、签订、项目实施、工程竣工验收以及保障服务的过程中都严格执行制度,保证里合同执行力度,确保诚信履行合同。

三是实施工程动态诚信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要求选配项目管理班子;项目部组建后,确定项目管理班子各成员职责和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效益等各项指标以及质量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办法,明确责、权、利以确保工程质量有保证;施工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检查监督为辅”的方针,做到预防与把关相结合。

篇7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今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仅局限于城市到城市、农村到农村,生活圈有了非常大的拓展,交通运输行业、物流行业等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多。对公路桥梁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

安全管理理念下的公路桥梁施工的重要性

公路桥梁建设事业发展颇为迅速,在公路桥梁施工创造的价值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也存在着由于管理上的疏忽造成的诸多安全隐患,造成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巨大损害。在如今这种国家提倡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各行业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公路桥梁施工安全事故对工程建设企业的长足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和其他各行业的和谐统一发展,因而应当将安全管理贯彻到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去。

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

要想有效地对公路桥梁施工进行安全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施工企业从上到下树立起安全管理的理念,要加强施工建设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发生的公路桥梁施工安全责任事故大多都存在领导者管理者对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构不够充分,使得对发生安全事故的预测能力和解决能力都比较弱。

因此,施工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必须要将安全施工作为管理任务的核心。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当成立对公路桥梁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机构的组成人员不仅要包括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当包括一些具有专门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应当由组成人员来到公路桥梁施工的第一线,对施工工地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研究,在作出具体的施工策略决定前,要对施工工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例如地理地貌、交通运输和风土人情等进行研究,做到每一项决策都有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避免因为盲目决策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导致危险的因素。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则

对公路桥梁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当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和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相关的技术知识制定具体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则,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则必须具有可行性,不可因为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沦为一纸空文。

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则的时候,应当依据现行的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施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安全施工程序和操作规则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并且在实际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不合时宜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则进行调整,使其适应具体工程施工的需要。

加强安全施工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施工人员有关安全施工的培训和教育,是切实落实安全施工的关键。在招聘有关的施工人员的时候,就应当注重对其安全施工意识的考核和培养,应当保证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在施工前后都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法律法规、安全施工程序和操作规则的培训和教育。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在施工场地,要保证具有一定危险的场所设置相应的提醒危险的警示牌等标志,警示牌等标志应当设置在较为明显的地方,并且符合有关安全管理规则所设定的标准,尽量规范化和明确化,同时,在设置之后,应当定期检查警示牌等标志的情况,在标志因自然或者人为原因而出现毁坏或者丢失情况的时候,应当对其进行及时地添置、修复或者更换。

施工的场地路面要较为平坦,方便大型机械设备的正常出入,施工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其他一些设施要摆放整齐,为施工操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一些危险物品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出现爆炸、泄露等危险现象。

公路和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用电管理和防火管理。在进行公路和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对用电技术具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并且对电力技术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虑到电力设备运行系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施工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资格,从而使施工过程的用电安全得以保证。

防火工作也是公路和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其要求施工场地必须要具有充足的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必须要保证能够满足施工场地灭火的需要,并且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测防火设备是否能够正常的使用,对已经老化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正常使用的防火设备要做到及时地更换和维修。

对施工过程的监管要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权限,防止在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时候,因为权责不明而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要选择具有一定责任感的人员参与到监管工作中来,并合理运用奖惩机制激发其监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保证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公路桥梁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当经常到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政策的行为进行坚决的阻止,要及时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并监督其改正,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施工。当然,管理人员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方式方法,以使施工人员能够知错能改,增强其安全生产和施工的积极性,促进双方关系的和谐发展。

公路桥梁施工企业应当定期召开关于安全施工的会议,参加安全施工会议的人员不仅要包括领导者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当有一些施工人员的代表参加,在安全施工会议上,对施工情况进行具体监督的人员应当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还要对自身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进行自我批评,并提出改进的策略,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能力的不断进步。

总结

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的长久性的工程,其不仅要求领导者管理人员带头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的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还要求施工人员自身必须要严守法纪,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这样,才能保障施工工程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常立于市场之林。

参考文献:

[1] 杜昕,张谢东,王小璜等.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J]. 交通科技. 2009(05).

[2] 胡振凤,胡开智,李晶淼.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9(11).

篇8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概述

1、智能建筑概念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这样的人性化设置也因此使得其在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管理方面要求很高。同时,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包含很多方面,如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以相应的,对各专业的知识都需了解清楚。

2、 电气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内容

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内容是指:建筑物在施工完成后,其电气系统应当在符合相应建筑物电气施工法规的前提上,对每个住户的个性化要求都能够尽可能满足,同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对住户的实用性及舒适度,是否达到节能。这些也就要求在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管理方面,一定要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以促使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二、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

1、技术水平低下

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市场也慢慢发展起来,但毕竟我国在智能建筑这块发展比较晚,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水平也有限,施工技术水平整体较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水平较低,相关的技术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当今社会对电气施工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的高,急需高科技的智能建筑电气产品,而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当前的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管理的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缺乏相应的配套管理

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所以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标准和规范跟不上电气技术发展的速度,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规划、设计、管理、质量监督、施工、验收等环节都缺乏完整的施工管理规范准则和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和指导,从而导致智能建筑电气在施工管理中容易出现盲目性、低效性。如许多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在无规范、无测试、无标准的情况下投入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年限,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浪费。同时,现在很多国家的智能建筑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完成了信息与建筑技术的融合,要想使智能建筑的具体功能更加完善,需要建筑、电气、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我国在方面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3、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的设计工作通常由专业的技术部门来负责,从而保证电气设备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对施工队伍也有相应的要求,要具有专业的施工技术和负责的施工态度。然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整体技术水平比较低,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其技术水平与一般建筑的施工队伍差别不大,设备施工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性能及设计方法,队伍水平不适应建筑的需求,出现影响智能电气设备的使用效果的情况。同时还有施工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够高,盲目地追求商业利益,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这些都让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三、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

1、在施工开展前做好准备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盲目开工,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施工人员的准备、技术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对施工人员准备来说,一定要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要求进行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电气人员、安装电工及电焊工要有高的质量意识,职业道德教育高,为业主和用户负责的理念比较清晰,进行过相关的技术培训,操作技能也比较高,同时持有相应的“岗位证书”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技术准备和材料准备方面,在开工前,相关技术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并积极与设计方沟通好,做好前期的技术安排,并为各种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相关施工人员要在了解详细的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对材料的购进、成本等做好预算和监督,在材料购进后做好相应的保管和防腐工作。

2、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管理

(1)现场监督管理。承包商应派相应的负责人到施工现场,以便对施工队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程进行及时的监管和督促,保质保量的完成好这项工程。

(2)各施工队做好磨合、交错施工工作。电气施工包含专业很多,各种专业的队伍在进行施工时,难免会出现分歧和矛盾,因此在施工前各个施工队伍一定要明白各自的施工范畴,在交叉领域,对权责归属和工程进度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并及时沟通好、磨合好,以便保证后续各个施工队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

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管理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前制定好并通过审查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符合相应的建筑施工法律法规和施工队伍的纪律规范。当然,施工图纸也难免出错,当对其发生疑意或发现其重大错误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商量以便及时对图纸做出更改,不影响施工进程及质量。

相应的质量规范、检查监督机制一定要严格。质量规范机制就是对质量制定的严格的规范标准,在施工中对材料的验收、施工工程的质量一定要进行严格把关,把错误从其源头就扼杀掉,对于有的材料、工程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应将其及时退回去进行改善。检查监督机制就是对施工队伍制定相应的监督和奖惩制度,并定期地检查工程的进度和材料的使用情况,出现工程不能及时完工或质量不达标时,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质量规范机制进行。

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划分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各阶段工程进度不同,对质量的控制要求也不同。在基础施工阶段,一定要在土建和电气施工的方面做好配合、预留工作;在主体施工阶段,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同时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即要从大局来控制整个工程的重难点和进度安排,循序渐进、 有序分工; 在后期的装修阶段,一定要注重细节,在工程完成后,按照原先设计好的规划,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各个装修的收口也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各处都装修到位,让住户住的舒心、住的满意。

4、在施工结束后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在施工完成后且交付给用户使用前,一定要把工程验收的工作做好,这一步也是很关键的。在验收时一定要详细的检查各设备的使用性能,同时要按照图纸要求,全面验收各个电气设备的施工情况,若出现有的设备质量不合格、图纸的设计有问题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尽可能拿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在最终的验收达标后才可以交给用户使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应切记安全第一,把所有工作人员和用电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还有,根据工程的自身要求,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都要有严格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安全培训,严格的监管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加大力度做好安装后的服务与检修,从而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彬 论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篇9

中图分类号: TU99文献标识码: A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关乎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人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而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索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所以,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必须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

1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难点

1.1市政道路施工通常场地狭窄,人流控制、交通封闭较困难。另外,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热力和雨污管道等各种管线彼此交织、相互干扰,这样就更使原来狭窄的场地显得更加拥挤,同时也使质量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零散,增加了工程质量控制的难度。

1.2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干扰,所以施工作业的周期安排显得格外重要,只能按照计划提前完成施工作业,避免拖延滞后。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期,安排工程进度计划且要有周密性。

1.3市政道路施工经常遇到与光缆、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的施工,就极有可能损坏管线,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道路工程施工进度。

1.4市政道路工程也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到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深井降水等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可以组织开挖,保证施工正常,这同时也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2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2.1技术准备。审查设计图纸,熟悉有关资料,检查图纸是否齐全、图纸本身有无错误和矛盾、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能否一致、各工种之间搭接配合有否问题等。同时应熟悉有关设计数据、结构特点及土层、地质、水文、工期要求等资料;搜集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料和技术经验资料;深入实地摸清施工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

2.2施工现场准备。建立测量控制网点 按照总平面图要求布置测量点,设置永久性的坐标桩及水准桩,组成测量控制网。搞好“三通一平”(路通、电通、水通、平整场地);修通场区主要运输干道,接通场地用电线路;布置生产生活供水管网和现场排水系统。

2.3物资准备。做好建筑材料需要量计划和货源安排。对国家调拨材料都统配物资应及早办理计划指标的申请;对地方材料要落实货源办理订购手续对特殊材料要组织人员提早采购;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构件、铁件、门窗等做好加工委托或生产安排。

2.4机械设备的准备。目前路基施工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

2.5施工材料的检测。在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中,监管工程师要严格控制好材料的供应来源,必须加强对材料的抽检工作,把好原材料、管构件的质量关。

3  加强市政道路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合理编制施工计划。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资质。从事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认真学习并执行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施工单位应组织有经验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认真调查,掌握现场的基本情况,根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照管理程序进行审批,按不同的层次分解工程任务,制订出一个合理的明确的施工质量计划。工程质量计划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项目质量管理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的事前规划。工程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基础上提出目标及其分解;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项目各级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项目质量控制依据的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项目质量控制程序;奖罚规定等

3.2强化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作业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缺乏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缺乏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缺乏对市政工程施工工艺的掌握。从项目经理到每个施工人员,工程开工前质量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问题要重点解决。项目质量管理应建立质量责任制和自检体系,明确施工管理体制,选择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树立好的典范。并开展互助互学活动,做好各项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向全项目推广好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模式,以此提高施工队伍各方面素质及技术管理水平。

3.3坚持质量检测日常化。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也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检查发现的。这种情况下,应该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法规,采取严格的尺度执行管理职能和评价工程各个目标因素的优劣。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定期开展质量检查评比及奖罚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每个项目都应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提高责任人的责任心,不断促进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以确保工程质量。对出现质量问题、造成质量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给予处罚,无质量问题的给予奖励,使其与经济挂钩。

3.4质量管理体系要强硬有力。在项目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岗位职责,且责任到人,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和法律法规,按相关制度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工作,认真分析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检查结果评比采用打分制,划出奖罚分数线,根据评比得分情况予以奖罚,对多次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重罚以至清退出场。质量管理者要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工作,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3.5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要严。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须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必须达到的规范标准,符合发包方的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要求,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在每一个施工项目完工后,质量管理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是要进行考核与奖惩。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完工后,施工单位要进行自检、进行竣工审计,以目标责任合同中确定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客观的进行审计评价。质量检验人员要求思想好、业务精、素质高,必要时还要进行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质检过程中,若有不规范行为,应当及时提出改正措施和改进意见,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 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不同性质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故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强化质量意识,从技术交底到原材料、到监督检测,通过科学管理,使建设项目精心施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建良,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质量控制,《建设监理》,2008 年第2 期

篇10

二、建设“建筑强县”,增创企业品牌优势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认真研判经济形势、产业导向和市场走向,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潜力和动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支持实力强、人才多、品牌好的企业,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发展一批资质等级高、资产规模大、发展活力强的建筑企业集团。放大企业品牌优势。品牌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把每一项工程都作为打造企业品牌、提升整体实力的平台和载体,以创建“鲁班奖”、国优工程奖为目标,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力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项目在更高层次上“创优夺佳”,进一步提升“建筑之乡”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建设“建筑强县”,增创市场拓展优势

发展新兴市场板块。积极参与天津滨海新区、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规划区建设,开拓以西安为中心的陕甘宁地区及内蒙古等西北市场,争取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大发展,逐步扩大外省新兴市场规模。拓展境外市场板块。加强对境外市场的研究,通过与国际知名承包商、大型央企合作或独立承包工程等方式,积极参与境外市场施工,提高境外市场规模和效益。

四、建设“建筑强县”,增创人才、科技优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企业内部分配向高级管理层、一线项目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倾斜,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实践中干等方式,重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出更多的专利、工法、标准和专有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和机械化施工水平,提升建设工程科技含量。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重点发展建筑智能化、电子工程、信息系统集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市场需求量大的产业。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建设“建筑强县”,增创建筑工业化优势

篇11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63-02

商法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法制逐渐健全,企业经营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在实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统计,从各业务领域高、中、低三级风险的分布情况看,规划与建设领域及物流管理领域的高风险占风险的比例最高。一般而言,如果法律风险在事前预测及事中控制阶段得不到有效预防或控制,将有可能演变成法律案件。

从所在的行业来看,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调整和规范电力企业行为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显著加强,电力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给公司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法治环境带来了很大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必须适应国家法治进程,更加注重在法律框架内,规范决策、经营和管理行为,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建设法治化企业,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审视电力体制改革是公司外部法律风险的源头的基础上,基于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对电网企业依法经营提出的更高要求,新的风险与高发地带的定位,提出立足现状、认清形势,提高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关键、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企等路径。

一、电力体制改革是公司外部法律风险的源头

电力体制改革给电网企业创造了快速发展机遇,但在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不断暴露出许多深层次问题。在电力行业“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改革后,潜伏多年的法律风险于近年陆续爆发。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正是在电力行业“政企分开”改革中产生的典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复杂的体制改革,通常标的额较大,处理难度大,并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此外,电价改革时隐藏的部分法律风险也逐渐演变为法律纠纷源之一。电力体制改革引发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企业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点。客户欠缴电费法律纠纷,窃电法律纠纷逐渐增多,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此类问题的重视与解决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影响重大。从所在的行业来看,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调整和规范电力企业行为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显著加强,电力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给公司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法治环境带来了很大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必须适应国家法治进程,更加注重在法律框架内,规范决策、经营和管理行为,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建设法治化企业,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

二、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对电网企业依法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私有财产和生命安全保障要求逐步加强。近年来电网企业产权纠纷、电磁辐射纠纷就是例证。公用事业企业是联系千家万户的公共服务型企业,社会整体法律意识的提高给公司依法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媒体监督力量增强。在当前网络快速发展时期,媒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大,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公众对关系公共利益事件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依法经营的能力必须增强,对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的媒体曝光事件需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行政处罚及监管力度加大。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下,调整和规范电力企业的法律日益健全,监管部门对电力企业的监督力度逐步加大,面临行政处罚的风险也逐渐增加。生产经营等各环节需进一步掌握相关法律规定,并严格依法办事,否则,面临行政处罚的风险将越来越大。从所在的行业来看,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调整和规范电力企业行为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显著加强,电力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给公司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法治环境带来了很大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必须适应国家法治进程,更加注重在法律框架内,规范决策、经营和管理行为,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建设法治化企业,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根据统计,从各业务领域高、中、低三级风险的分布情况看,规划与建设领域及物流管理领域的高风险占风险的比例最高。一般而言,如果法律风险在事前预测及事中控制阶段得不到有效预防或控制,将有可能演变成法律案件。

三、电网企业新业务蓬勃发展给电网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电动汽车的推广在为电网企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法律风险防控提出了新要求。从电力行业发展态势来看,新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加快发展,电源结构将明显改变,这对电网安全控制技术提出了新要求;电动汽车的推广,可能给电价机制、电力运营模式带来深刻变化。这些新业务在给电网公司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新的法律风险。随着国家出台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电网投资的不断加大和建设规模的扩大,近期媒体又报道国家正在酝酿新一期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见电网企业投资将持续扩大,其法律风险也将持续存在。工程施工法律纠纷呈增长趋势,尽管工程建设中不规范的做法尚未形成法律纠纷,但若不即时纠正,将来极有可能形成法律纠纷。征地补偿或青苗补偿纠纷处理难度增大。此类纠纷数量很多,协调难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电网建设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行政审批手续不完备,权属证明不齐全,在新的政策下容易导致诸多法律纠纷等都是电网企业新业务蓬勃发展给电网企业带来的新的风险。

四、国有企业管理转型经营过程导致内部法律问题突出

国有企业管理转型经营过程导致内部法律问题突出,具体有客户欠缴电费法律纠纷,窃电法律纠纷逐渐增多,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此类问题的重视与解决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影响重大。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供电客户不断增多,客户服务也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在扩大电力营销、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双重压力下,客户服务法律风险增大。传统的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客户欠缴电费法律纠纷。二是窃电法律纠纷逐渐增多,这将是长期困扰公司的法律风险之一。内部劳动争议案件仍然存在。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原有的某些劳动用工形式在当前劳动法律的规定下需要修改,部分在改革过程中未妥善处理的问题有可能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三是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这是电网企业难以避免的法律风险,并且随着对人身权利保护越来越严格,赔偿的金额将越来越高,即使没有法律责任的情况下,社会舆论都基于公平原则倾向于要求公司给予适当的人道主义补偿。还有与用户的配电房等供电设施产权、维护责任纠纷等。总之,国有企业管理转型经营过程引发的内部法律问题如客户欠缴电费法律纠纷,窃电法律纠纷逐渐增多,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都成为日益突出的重点。

五、电网投资建设法律风险成为电网企业经营法律风险中的高发地带

随着国家出台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电网投资的不断加大和建设规模的扩大,近期媒体又报道国家正在酝酿新一期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见电网企业投资将持续扩大,其法律风险也将持续存在。

电力建设法律风险进一步提高,一是工程施工法律纠纷呈增长趋势,尽管工程建设中不规范的做法尚未形成法律纠纷,但若不即时纠正,将来极有可能形成法律纠纷。二是征地补偿或青苗补偿纠纷处理难度增大。此类纠纷数量很多,协调难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电网建设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部分行政审批手续不完备,权属证明不齐全,在新的政策下容易导致诸多法律纠纷。

六、风险管控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法律风险在事前预测及事中控制阶段得不到有效预防或控制,将有可能演变成法律案件。为了做好法律风险控制,电网企业将重点做好立足现状、认清形势,提高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关键、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完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法治意识上台阶等工作。

1.立足现状、认清形势,提高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

公用事业企业的行业特点、体制关系和社会影响决定了电网企业违规风险高,防控难度大。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力企业正日益成为政府监管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立足现状,认清形势,提高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是首要之举。

2.把握关键、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第一,必须强调领导干部是依法治企的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干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也是依法治企的领导者。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治企意识和能力,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制和机制建设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第二,必须强调法律风险防范是依法治企的核心。法律风险管理要融入管理、融入制度、融入规范,要建立依法经营、制度建设与执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以确保企业制度的执行水平和约束力的传递到位、发挥之前效。

第三,必须强调法律制度体系是依法治企的关键。法律制度体系对于法律制度的深化、法律体系的运转、法律的规范、法律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确保法律制度体系是依法治企的关键。

3.完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法治意识上台阶

队伍建设主要落实在队伍法治意识上,使相关的法律能入心、入脑,以法治意识为本推进企业的法制化与规范化。队伍建设是依法治企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完善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法治意识上台阶的重要步骤。

这些年来,国有企业高度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已经收到初步成效,但与国内国际先进企业对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营管理和法律工作,一个是着眼现在,谋划未来;一个是良法善治,保驾护航,两个相得益彰。随着国家出台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电网投资的不断加大和建设规模的扩大,近期媒体又报道国家正在酝酿新一期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见电网企业投资将持续扩大,其法律风险也将持续存在。因此需要立足现状、认清形势,提高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关键、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完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法治意识上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志忠.电网企业常用法律文书及案例精选[G].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篇12

人才属地化

企业文化属地化

文/陈惠君 宁少晨

作为海外企业管理核心的属地化管理,是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手段,更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课题。所谓企业属地化管理,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初期及过程中,以企业自身的战略及文化为依托,按照国际惯例和当地法律制度对海外企业进行改造,使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规范化,巩固和提高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在当地长远和健康的发展。属地化经营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管理、实现最终利润、增强竞争力及达到可持续发展。中国香港地区的建筑市场因其市场的完善、法制的健全、竞争的激烈、资源的受限以及体制的不同,使中资建筑企业自进入香港市场之初起即受到较大的属地化压力,也因香港地区建筑市场受外围及内在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项目管理严格精细等特点,对中资建筑企业的属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香港地区中资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也是香港地区中资建筑企业不断适应当地市场,不断尝试属地化经营的历史。

经营战略属地化

分析。经营战略属地化是指香港地区中资企业在总公司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结合中国香港当地的特点及特殊性,制订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以此开展经营活动。经营战略属地化是企业在当地发展的立足点,是实施各项属地化管理的基本前提。

措施。中资建筑企业打入香港市场之初,根据中国香港公司法,都是总公司以海外公司名义在香港开设营业地并在香港注册处登记,并按中国香港建筑市场的规律及中国香港政府对承包商的管理和要求而开展自身业务的。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中资建筑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及总公司的战略,进行了不同的经营战略属地化的研究和尝试,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属地化道路。

部分公司在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市场最新动态、实施精细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属地化项目管理模式,把承包市场做实、做强,并相应做大。也有中资企业立足承包市场的同时,根据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的特点,大力开发房地产业务,把投资及开发房地产作为公司经营的龙头产业,带动承包、贸易、服务等其他产业。有的中资建筑企业利用中国香港地域及市场的优势,将香港公司作为区域经营的桥头堡,管理和经营包括澳门、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全面业务。也有的公司在经历了香港地区承包市场的洗礼,认清了市场的严峻和风险之后,主动调整经营思路、收缩承包业务,利用香港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将香港公司作为总部的金融调度中心及信息资源中心。更有的公司经过多年香港地区经营和属地化尝试,在中国香港当地注册成立了属地建筑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培育,利用分包、海外工程等形式积累经验,使香港当地成立的建筑有限公司同样执有当地建筑牌照,从而成功地将总公司本身的工程经营风险逐步解除,使公司进入更健康更规范的经营之路。八仙过海、百花齐放,只有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属地化经营战略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本公司来说才是成功的属地化经营战略。

总结。经营战略的属地化研究,既取决于总公司全球战略中对香港地区的定位,也必须参考香港公司自身摸索的经验。只有不断摸索出既符合总公司对香港地区的发展要求,又适合香港公司在当地发展的属地化经营战略,才能使香港地区公司在当地健康发展,保持公司在属地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和业务的属地化

分析。管理和业务的属地化是指公司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处理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资产运营、财务管理、业务处理等组织问题和管理问题。

管理和业务的属地化并非指中资建筑企业要完全照搬和套用当地建筑企业的制度模式和业务处理方式,而是根据公司自身实际,参考总公司的现有制度、当地的法律法规,尽量选择采纳一种最有效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中资建筑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总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在经营上,要受总公司的管理约束和业务指导,但由于地区的特点,又要受到当地法律法规的约束,受到当地业务处理的惯性影响,这就决定了香港地区中资建筑企业在管理和业务处理上的特殊性。总公司必须真正认识到香港地区管理和业务的特殊性,在组织机构、制度管理、业务处理等各方面,在大原则、大方针的指引下,对香港地区实行相对特殊和独立的政策,在实施目标管理,加强过程监控的同时,给香港地区充分的属地化管理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不断地在香港地区推行管理和业务的属地化。

瓶颈。在中国香港,中资建筑企业管理属地化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香港地区健全的企业制度、法律法规,来自于中国香港政府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公司在当地经营必须严格遵守香港地区的法律法规、企业制度、劳工制度、财税制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业务的属地化压力主要来自于中国香港地区承包市场中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来自于香港地区发展局工务科对承包商严格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来自于香港地区建筑行业完善高效的分包体制。中资建筑企业要想在香港地区激烈的承包市场杀出 条血路,开拓一片天地,就必须在相当程度上实现管理和业务的属地化。

措施。中资建筑企业在香港地区管理属地化的核心是要在总公司授权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公司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要吸收香港当地企业多年来在组织和管理上的优点,逐步形成适应当地业务发展的公司组织机构。在设置组织机构时,既要充分考虑内派人员在中资企业中的作用,也要根据市场规律,吸收和用好当地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同时,公司要在实际经营中不断积累和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司制度。中资企业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制订和完善既能够按内部纪律约束和指导内派人员,又能按现代企业制度有效管理所有雇员(包括当地雇员)的管理制度。香港地区管理的属地化,一定要始终如一坚持以健康的组织和制度来作为公司管理运行的基石,从根本上杜绝公司“人制”现象。避免中资公司在中国香港地区发展前期出现的“一任老板一种做法,一任班子一套制度”。每一届班子都要注意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既要考虑公司体制和制度的延续性,又要根据当前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在公司属地化经营战略的指引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对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不断进行总结、完善、提高,不断地积累和完善适合公司发展的健康的组织和制度体系,以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业务属地化对于中资建筑公司来说是指市场开拓和项目经营的属地化。在市场开拓阶段,要熟悉和了解香港地区建筑市场的资讯体系,能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市场信息,也要分析和研究香港地区经济情况和政府发展规划,确定业务发展的方向及重点。如房地产业务和香港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及政府公屋计划密切相关,香港地区与内地联动发展计划产生了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大型基建工程等等。在投标阶段,一般香港地区工程投标均由香港当地员工和内派人员在香港地区独立完成。香港地区中资建筑公司需充分了解香港当地行情,投标前,要对香港地区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包括香港地区的经济情况、基础材料价格、税率利率基数、市场工资水平、竞争对手信息等。在收集整理市场信息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公司的属地化资源,注意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正确指导工程的投标报价、成本管理。在投标的现场考察阶段,更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利用当地雇员对现场环境、周边资源的.了解,为投标提供第一手资料。在投标过程中,通过与当地咨询公司的合作、聘请专业人士或利用自有资源,对项目本身的特点、工程技术难点、施工总体布置和组织、临时工程等进行详细分析,一方面形成完整科学的施工方案,另方面以达到工程分解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了解工程分解后的工作搭接。施工方案是投标技术评分的重要内容,一般要求精练、准确、实用。工程的分解是获得总投标价的重要步骤。只有了解和熟悉香港地区特有的工程分判制度和相应资源,才能对工程内容进行合理分解。通过对专业分包资源的选择和询价获得所需要的各部分报价,在平时与专业分包商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谈判获得最新最优惠的分包报价,并结合其他自营内容组成完整的对外报价。投标工作的属地化,并非完全排除内地和其他地区的经验和资源,而是在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投标。形成技术方案时,应特别注意和考虑香港合同条款的特殊性,香港当地的技术规范、标准,测量结算方式,安全环保特殊要求,部分资源进出的限制、语言文字的习惯和组织等等。过程中,应与当地咨询公司或有经验的工程师充分交流。最终形成的文件,应由当地工程师最终审核和把关。这些同样是投标业务属地化的重要环节。

中资建筑企业业务属地化最核心的环节是项目经营的属地化。香港地区劳工管理及项目经营特点决定了香港地区的项目经营不可能像有些第三世界国家的项目那样,照搬国内的项目组织模式,实行半封闭式的内部项目管理,而只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项目经营的属地化管理。项目管理的属地化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香港地区中资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和在香港地区项目经营能力的标志。香港地区合同中对项目经理或地盘经理,以及重要的施工经理都有当地工程师学会背景、当地经验的要求。在项目之初,利用公司现有的当地人才资源或以当地招聘为主,确定项目的经营管理班子,是最为有效实用的途径。另外,还要根据公司现有的管理机制,合理确定内派管理人员在香港地区项目经管班子中的定位和作用。

单纯地照搬国内或其他国家的项目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应结合当地法律法规,按照香港地区公司IS09000质量管理的要求,结合合同中各项规定,建立和完善符合项目实际的项目管理制度。注意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程序和文件体系的建立,做好各类文件,包括方案、材料的递交、审批、记录等工作。

中资企业在项目属地化管理中应充分利用香港地区市场成熟的专业分判体系和资源,选择、管理好各类专业分包商、技术顾问公司、材料供应商。充分利用专业分判体系实现设备和资源的属地化,加强属地化协作队伍的管理。特别关注香港地区合同中对环保、安全的要求,充分利用香港地区雇员长期形成的环保、安全理念,适应香港地区工地在这方面的习惯做法。

总结。项目管理的属地化过程是将公司的项目管理理念融入当地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是不断适应香港地区项目经营的特点以及合同要求的过程,是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经营体制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公司属地化项目管理队伍人才的过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通过属地化的公司文化、适应当地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当地项目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经过项目经营的检验,挑选和积累当地优秀的管理人才,优化和完善属地项目管理制度和经验,形成公司项目属地化经营的核心力量和基石。在项目具体经营的过程中,在把握项目整体经营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当地项目经营班子意见,尊重当地项目管理中的惯例作法,在项目内部各个层级的架构中尽量采用“用香港人管好香港人”的管理模式,为真正实现项目经营过程的属地化创造条件。

人才的属地化

分析。香港地区是人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地区,人才的属地化不是项目经营成本控制的要求,而是由香港地区人才的高素质、政府对劳工的保护性条例、建筑合同中对人员的具体要求决定的。香港地区具备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类高素质管理人才和绝大部分技术人才,政府合同中也对这些人员有一些相关资质要求。同时,为保护当地建筑就业市场,香港地区政府对建筑企业引进外地人才或劳工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对以公司经营需要进入香港地区的高级项目管理人员有着人数的限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香港地区缺少的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可通过内地专才方式引进,但审核程序复杂、要求较高、历时较长、批复数量有限。对项目需要的一般劳务人员原则上可通过劳工处补充劳工计划引进,但此类引进的各项审核更为严格,要通过诸多部门的共同审查,往往历时半年以上,对项目经营影响较大。同时,香港地区各界对此计划反响较大,造成了此计划实际实施的难度。以上这些决定了人才的属地化是香港地区中资建筑企业的大势所趋,不解决公司和项目管理人才属地化的问题,建筑公司的业务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的制约。

措施。利用一些当地雇员从事公司基层业务,从事项目实施中的具体技术、劳务工作,这是中资企业属地化人员管理的第一步,是中资建筑企业进入香港地区前期都经历的阶段。大部分中资企业已经逐步根据当地劳工法的要求积累了较多的当地基层雇员管理的经验,基本上都逐渐形成了招聘、用工、离职、保险、奖惩等一系列完整的制度。然而,中资建筑企业人员属地化管理的更高层次是如何吸引当地高级管理人才加入项目核心管理班子,甚至加入公司层高级管理。在公司管理层引进当地高级人才有助于借助香港地区当地成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习惯做法.有助于为管理层开拓视野,扩展经营思路,同时也有助于管理好香港地区当地雇员队伍。形成以当地高级人才组成的项目管理核心队伍,更有效地利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的机制,利用天生的语言和文化优势加强项目本身的管理,更有助于真正意义上实现项目管理的属地化。

香港地区人才的属地化管理应注意尊重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惯,促进内派和当地员工间的文化融合。必须做到人格上的相互尊重,文化上的互相包容,提高香港地区员工对我们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司长期的健康发展。

香港地区中资建筑企业人才属地化的另一层含义是对内派人员的属地化管理。中资企业所处国情和自身体制决定了在现阶段,内派人员在香港地区公司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和具备重要的管理职能。内派人员是总公司和香港地区公司之间的桥梁,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总公司的管理意图和香港地区的属地化经营战略。从公司层面上,耍合理安排内派人员在公司和项目上的定位和职能,避免内派人员和当地雇员在岗位、职责、任务等方面的交叉等造成的工作影响,同时应注意协调各种关系,尽量避免矛盾的产生。公司要从属地化人才管理的制度和公司人才发展的长远需求出发,为内派人员尽快进入香港地区公司的角色创造条件,必要时参加当地相关的各类培训。内派人员自身需尽快地了解香港、熟悉香港、融入香港,应尽快地适应公司对自身的定位,从当地法律法规、行业规范、语言交流、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入手,尽快地发挥自身在香港地区公司中的作用。内派员工要凡事以身作则,在各方面要起到带头作用,工作中要多方位地与香港地区雇员一起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增强双方信任度,加深香港地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真正实现香港地区公司人才的全方位属地化管理。

企业文化的属地化

分析。企业文化的属地化是指公司应该高度关注地区、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给公司经营和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措施。企业文化的属地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挥和发扬母公司文化中适合和适应当地的精髓,推广本企业文化中易被当地接受的价值和观点,宣扬国际承包商的企业使命感和责任感,释放温和、友好、人性化的信号,形成公司属地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特色。如中资建筑企业文化中最根本的信守合同的理念,在香港地区仍被诸多公司坚持,经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在香港地区政府和当地民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不管中资建筑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困难、加强沟通、加强管理,最终按合同的要求完成项目。如作为三峡总公司的子公司,中水电公司奉行的清洁能源理念,是与香港地区当地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应坚持推广。坚持这种企业文化中原有的精华部分,也能为公司在属地的发展打上鲜明的文化烙印。

企业文化属地化的另一层意思是公司根据当地的情况,吸收当地文化的特点,入乡随俗,入国问禁,研究文化的差异,发现潜在的问题,在属地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入当地元素,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推动员工间的文化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地吸引当地人才,更容易被当地政府及民众接受,使企业快速融入当地建筑市场领域,逐步形成属地公司长期发展的生命力。

总结。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工程所在地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竞争筹码和发展模式。在众多项尖竞争对手云集的中国香港,要想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必须要将社会责任属地化提高到一定高度,并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动力来积极履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