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09:21: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中国服务和商品贸易在国外市场的扩展,人民币除了具有本币职能外,还会通过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等等各种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起储藏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的货币职能跨国界在国际范围上得以延伸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非常依赖资金财富。如果人民币能实现国际化,既可以减少我国因为使用外币而引起的财富流失,还能为我国如何合理利用资金开辟新的渠道。但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其中的利弊需谨慎衡量。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从国外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主要能获得以下四方面的好处:
1.获取铸币税收入
一旦我国人民币实现国际化,那么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铸币税收入:首先,人民币的流出将伴随着实物或金融资产的流入,实物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以及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将是我国能得到的国际铸币税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次,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是我国对持有人民币的非居民的负债。当我国发生通货膨胀时,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这时,我国将获得一种国际通货膨胀税,这是构成国际铸币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我国可以以直接投资或者证券投资等形式收回流出的人民币的一部分,这其中获得的投资收入将减少我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的数量。换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后,其将在国际范围内充当流通、支付以及储藏手段,对我国来说意味着获得了一种长期无息的贷款。
2.缓解外汇储备压力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外汇储备已给我国执行货币政策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大多以美元的形式持有,如果美元贬值将直接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实际缩水。同时,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会引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对我国国民经济是有害的。若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就能减少中国对美元等国际货币的需求,从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压力得以缓解。
3.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若人民币能国际化,我国就能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调节权,进而提高我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最终我国的国际地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原因有:(1)人民币国际化能促进我国成为金融和贸易大国;(2)人民币成为一种世界货币,可为国际储备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促进世界货币的多元化。
4.减少汇率风险,弥补结算手段的不足
(1)降低交易的成本。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外贸企业外币债权和债务大量增加,汇率波动会对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外贸和投资行业便可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计价,汇率风险将由交易对手承担,降低了交易成本。
(2)弥补结算手段的不足。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着外汇短缺和结算手段不足等现象。若我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则这些国家和地区可运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对缓解双边经贸往来中结算手段的不足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让我国享受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收益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可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主要可能有:
1.干扰到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若人民币国际化,根据 “三位一体”的假说,在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汇率制度的稳定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大政策目标中,一国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大目标。根据其他世界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可知,若人民币要国际化,为维持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后,其货币需求函数会受国际因素的影响,这样我国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难度就增大了许多。同时,在开放经济下,我国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需要考虑的变量更多,选择一个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相对更难,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增加。
2.面临“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将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由境外国家保留,其他国家保留的人民币越多,我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将越大,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规模越大,我国的责任也就越大,而这种责任是通过削弱我国的国际收支地位来实现的。然而,如果我国一直处于国际收支赤字状态,人民币将可能会出现贬值,这样会降低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可能会放弃人民币资产,从而会形成人民币大量回流,给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3.可能存在逆转风险
一种货币国际化的过程实质上是该种货币被非居民不断持有的过程。当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时,非居民可能放弃该种货币,而更愿意去持有其他国货币。如果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通常有两个理由会对我国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基本面恶化或为了某些特定的经济目标,我国央行可能采取使人民币贬值的措施,这样一来,人民币的非居民持有者将更愿意持有其他币值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而放弃持有人民币。二是当人民币储备国特别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由于其国内经济的需要而减持人民币时,容易引起羊群效应,人民币就会回流到我国,会引起我国货币供给市场异常波动。
参考文献
[1] 黄亭亭.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条件分析:基于风险和责任角度[J]上海金融,2009(04).
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的5年震荡,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美国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曾经为减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不同程度上均采取了大量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都不可能长期脱离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资金供需的实际水平。因此,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在货币供应量的约束下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随着各国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的退出将使本国及世界各国在危机后的某段时间上产生货币短缺“真空”现象。由于存在汇率联动效应和货币乘数作用,无论各国对财政刺激或货币宽松政策采取渐近式或激进式退出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货币短缺的“真空”。美国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停滞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并加速瓦解传统国际货币体系,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将在世界金融踳驳中逐步清晰。
一、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比较
随着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以58790亿美元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超越了日本54740亿美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经济地位中发生了历史性飞跃。〖BP(〗然而,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经济规模极不相称,“经济大国,货币小国”1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世界金融动荡不定和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有待确立的情况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迫在眉睫,也倍受世界各国关注。〖BP)〗
1.“国际货币”的界定及其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被大多数学者视为非专业性或不确定性概念,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国际货币应该是在一定时期内由各个国家共同认可的在国际间流通并执行国际贸易支付、国际货币储备和国际商品度量的一种货币形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此类单一的货币形式,包括黄金实物货币在内。〖BP(〗更多地是把国际间主要流通的并被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在一定国际货币制度的安排下存在的一系列货币群定义为国际货币体系。然而,纵观世界货币发展史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国际货币制度下在不同国际货币组合群中都存在着一个以信用为基础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货币充当“国际货币”。〖BP)〗
2. 国际货币的历史发展与确立
十七世纪末期(1870~1915年),荷兰设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过国际贸易扩张在阿姆斯特丹构建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使“荷兰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金本位制下的“影子国际货币”;十九世纪初期(1915~1945年),英国利用战争融资和股权购买东印度公司,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在伦敦建立了第二个国际金融中心,英镑成为这一时期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十九世纪中期(1945~1973年)美国凭借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综合实力领导44个国家参与并通过布雷顿森林金融会议决议案,构建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聚合世界资本使华尔街成为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即“国际货币”地位;十九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美元荒”现象和牙买加协定(1975年)一系列金融动荡事件开启了以浮动汇率为标志的 “后美元时代”。美元与黄金的脱钩,完成了以美国信用为基础的脱变,美元向“国际货币”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盟),日元、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扩大,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但是,美国凭借其全球军事战略、石油战略、黄金储备战略和国家综合实力,美元继续独占“国际货币”的地位。可见,“国际货币”是一个国家凭借其在国际中的经济实力强制推行,带有背景并被多数国家认可的某个国家信用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动态组合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货币”在一定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执行国际支付、国际储备和国际清算的货币功能,是货币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是国际货币内在矛盾和汇率矛盾的具体表现。
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基础及其形成条件
纵观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货币的国际化发展历程,美元在国际化方面主要通过国际货币的汇率制度安排使其与黄金挂钩,凭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迫使其它国家与黄金脱钩并与美元挂勾从而使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1973年国际结算实行浮动汇率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崩溃,美元仍然以其存量优势和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继续充当着国际货币。欧元国际化主要通过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欧元国际化的统一资本市场,即欧元首先作为欧元区国家间的转账货币进行流通,并由欧元区国家主导实行统一的国际离岸结算和资本证券市场标价。二是进入21世纪后欧元迅速取代了欧盟区原12种货币,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盟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至此欧盟依靠货币联邦制的强制力在10年内完成了欧元的国际化。欧盟的欧元国际化发展启示是:“让渡货币形成区域共同体单一货币必须以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相近的文化为纽带,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日元国际化则是通过外汇、贸易、经常项目、资本流动等一系列自由化实现的。日元国际化的历程表明,依托国家综合国力和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同样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1. 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国家信誉为基础和货币价值相对持续稳定。我国从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分别升值30.5%和39.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9%,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7%,在BIS监测的61种货币中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居第一。尽管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但人民币价值基本相对稳定,同国民经济增长(GDP)基本相适应,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国民经济和综合实力持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是人民币国际化物质基础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8%左右,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度增长,至2009年7月累计顺差额达到1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海外投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由单一贸易逐步向多样化发展,海外总资产达2万亿人民币。中国外汇资产的迅速增加和对外贸易和长期国际收支顺差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而且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现实角度看是通过两步市场化来完成的,第一步是人民币国际经济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第二步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中国正式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3、4条款的致涵信,标志着中国人民币已经完成了第一步自由兑换的过程。
4. 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健全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安全保障。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金融体系和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金融主体构建完成。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几个方面 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二是金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如中国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商业银行法》,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行为规范和法律保障;三是金融业务不断丰富和市场化发展。如国家外汇的间接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经常项目的人民币可兑换,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等主要外币的即期交易、人民币远期外汇买卖等业务的开拓和发展,表明中国人民币正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实现路径探索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历史性的冲击,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日渐成熟。
1.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仅要借鉴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经验,遵循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当代国际环境的现实和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1)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史与现状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崛起,能够推动该国或本地区的经济、金融、政治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产业形成聚积效应,从而形成金融产业发展的增长极。〖BP(〗从经济发展理论来讲,金融增长极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来说将产生推动力作用,并通过资本聚积和辐射促进和带动一个国有的金融产业和资本市场发展,从而推动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从荷兰的鹿特丹到英国伦敦、从英国伦敦到美国纽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到日本的东京金融中心的发展史都说明了这点。因此,构建中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BP)〗
(2)扩大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立足之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中国贸易的繁荣,近些年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高速增长,从2013年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已经占到了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8%左右,虽然比起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额点全球贸易的80%以上微不足到,但中国这一数字的增长速度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经过几年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扩大至全国,至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等15个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1.3万亿左右的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结算功能拓展了发展空间。
(3)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实施的前提条件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新闻会上指出:“一个是人民币稳定,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对于维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非常重要,我想最近这一段时间人民币总体来说是非常稳定的,因为人民币处在一个缓慢升值的态势。第二个是流动性,一个货币要国际化,你要确保这个货币能够很方便流进和流出,确保它的流动性非常充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2当前,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业务不断扩大,2011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结算额为201.5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结算907.2亿元。截至2011年底,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的境外机构已达51家。2011年12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开始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的不断扩大为国际市场对中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2.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突破口探索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实现人民币跨境流通并逐步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三大国际货币的历史比较,特别是欧元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应该以区域化为突破口。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1) 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排斥,特别是美元霸权为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围堵。世界国际货币体系虽然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它是一个慢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环境和国际政治形势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是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
(2) 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从区域化开始。中国地处亚太,周边有中国-日本-韩国经济区、中国-东盟经济区、中-俄-乌经济区、中国-巴-印经济等,中国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扩张,逐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发展是中国突破传统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小阻力路径,符合中国国际环境的现实状况。
(3) 国际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人民币国际化从区域化开始。这是因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具有普遍性。中国人民币区域化发展首先从具有优势,条件较好并且能够以点带的区域优先发展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内在机制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优先从条件完善,潜力较好的经济区域实施,其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比较理想的首选区域,并通过不断扩大的人民币国际结算并向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符合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实际状况。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在世界价值体系中的兼容问题;二是区域性政治和矛盾障碍问题;三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有待实现问题;四是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道路中需要战略措施来完成。(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中国-东盟)前景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KYA010)研究成果之一。
JEL分类号:F4 中图分类号:F8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12-0019-0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条件、收益及路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大量的研究。然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大部分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及稳定。目前已有的文献对货币国际化与国际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国的货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之后的基础上研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然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会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方面的问题;同时,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是促进还是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是本文探讨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收支失衡怪圈的理论阐释
一般来说,当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之后,会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因为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居民可以使用本币购买外国商品及劳务而不需要兑换成外币后再进行支付,这种福利效应会带来本国进口的增加。企业由于本币的国际化可以直接使用本币对外投资从而规避了汇率风险,外汇兑换带来的投资障碍也随之消失,这会使得资本外流增加。然而,对我国来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我国在国际收支双顺差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但不会缓解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反而会使得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并且,随着顺差额的扩大,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从而形成“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失衡”的怪圈,对我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下面本文通过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IS线为商品市场均衡线,LM线为货币市场均衡线,BP线为国际收支均衡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民币对外输出,我国对外债务增加,BP线向右移动至BP。人民币对外输出的同时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减少,LM线向左平移至LM',均衡点由点A移至点B。在新的均衡点B,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但是国际收支为顺差。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不断向外输出,导致LM线不断向左平移,BP线不断向右平移,从而导致顺差规模越来越多,国际收支失衡加剧。在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由于经常项目及资本与金融项目均呈顺差,导致人民币对外输出渠道受到限制。目前,人民币仅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流通,境外人民币流通量不足严重影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也验证了“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失衡”怪圈问题。我国的出口主要面向欧美等发达地区,而进口主要来源地集中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因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发达,素有“世界工厂”之称。我国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然后加工成制成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地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及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并且人民币币值坚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被广泛用于结算及支付等,有“第二美元”之称。
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当我国企业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时,外国出口商乐于以人民币计值和结算。而我国的主要出口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美元及欧元为国际货币,我国出口商收到的付款主要是美元及欧元。这就形成了我国进口支付以人民币为主,而出口收入主要是美元及欧元,从图2也可以看出,在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分布中,我国人民币收款金额比人民币付款金额要高很多。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我国正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且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人民币币值坚挺,周边国家愿意接受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及支付。但是由于欧美等发达地区的货币为国际货币,所以当地进口商为规避汇率风险,采用当地货币进行结算及支付。长期如此,会使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收款金额与付款金额扩大,导致我国外汇盈余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使得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收支存在一个怪圈,即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会加剧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反过来又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二、实证分析
为深入研究国际收支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下面说明变量的选择过程及数据来源,并结合协整检验设定本文的实证模型。
1、解释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际收支差额(CKA)作为被解释变量,国际收支差额包括经常项目差额(CA)及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KA),即CKA=CA+KA。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故选择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EER)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度(RMBL)作为解释变量。样本选择1982年至2007年的年度数据,其中,名义有效汇率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IFS数据库,国际收支差额(CKA)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stats.省略)。
至于本文定义的人民币国际化度(RMBL),是基于李瑶(2003)构建的货币国际度指数,即根据一国货币境外流通范围和数量以及该货币占国际官方货币储备比重计算得出的指数。一国的货币国际化程度可以表示为货币国际度指数,即RMBL=λ1I1+λ2I2+λ3I3,式中λ1、λ2、λ3分别为各指数的权重,其中I1为本币境外流通范围指数,I1=流通和持有本币的国家数/与本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总数;I2为本币境外流量指数,I2=本币在境外的流通规模/本币的发行量;I3为本币储备
占比指数,I3=以本币作为官方外汇储备的数量/本国拥有的外汇储备。
本文通过测算得到1982年至2007年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度(RMBL),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度从1982年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提高的。我国于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近年来又不断推进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进程。由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资本流入额及流出额在2008年及2009年出现了下降,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我国从2008年7月份和10月份开始分别对预收货款和预付货款实行登记管理,并且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进出口下降从而贸易信贷下降;二是外国投资者由于流动性困难导致直接投资等资本流入减少。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样本数据选择1982年至2007年这个时间段,从而排除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干扰。
2、实证模型。
在研究时间序列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的方法中,协整检验方法较为实用。根据Sims(1980)的方法,将VAR模型设定为:Yt=II1Yt-1+II2Yt-2+…+IIpYt-p+φXt+Ut其中,Y=(LCKA,LEER,LRMBL)'是3维时间序列列向量,LCKA、LEER、LRMBL分别表示取自然对数后国际收支差额、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人民币国际化度。Xt是d维外生列向量,代表趋势项、常数项等确定性趋势。Ut是3维列向量,代表扰动项,Ut~IND(0,Ω)。Ⅱ和φ分别为3×3矩阵和3×d矩阵,p为滞后期。
3、实证过程与结果。
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协整检验,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度与国际收支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1)单位根检验。通过自然对数变换后的各时间序列之间仍然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协整关系,而且有利于消除原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对国际收支差额、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人民币国际化度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CKA、LEER、LRMBL。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各变量必须满足1阶单整条件,故本文采取ADF检验对各时间序列:LCKA、LEER、LRMBL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水平ADF值均大于1%~10%的任何临界值,为非平稳序列。而所有变量一阶差分处理后都是平稳的,所以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即服从I(1)过程,从而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Johansen协整检验。为确定协整方程的个数并得出具体的方程式,本文采取Johansen协整检验,以判断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人民币国际化度与国际收支差额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根据AIC和SC准则确定了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4,即VAR(4),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
由表3可得,在5%的显著水平上,国际收支差额与其他两个变量间存在着3个协整关系,本文选择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协整方程,并对其进行正则化,得到方程的具体形式,即本文需要研究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括号内为t值):
LCKA=14.91984LEER+2.531533LRMBL
(5.5587) (5.8152)
由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与国际收支差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民币国际化度与国际收支差额也长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在长期中,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度的增加,国际收支差额也存在上升的趋势。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国际收支差额与人民币国际化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为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关系,本文进行对两者进行格兰杰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度的提高是引起国际收支差额扩大的格兰杰原因。
(4)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用来分析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系统的动态影响(高铁梅,2005)。本文主要分析国际收支差额与人民币国际化度之间的动态影响。从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可知,人民币国际化度在受到国际收支差额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之后,冲击效应为负,说明国际收支差额的加大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度的提高形成阻滞作用:而国际收支差额在受到人民币国际化度的冲击之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在长期又上升的响应,说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度的提高使得国际收支差额在长期有加大的趋势。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理论及实证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失衡”之间不良循环的怪圈,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又会加剧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严重及外部平衡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不协调。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和利用外资发展战略,即使在国内流动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多年来仍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积累越来越多,受制度惯性的影响,这一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国主要实行人民币区域化战略和分层推进战略。即从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发展到国际投资货币,最后发展到国际储备货币,加上人民币的国际可接受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低而集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使得进口中过多使用人民币,而在出口中难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造成国际收支失衡更加严重。进而形成“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人民币支出增加、外汇支出减少,外汇供给增加-国际收支顺差增大-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怪圈。
本文认为,要走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失衡”怪圈,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
日本作为亚洲最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其日元国际化也是先人民币一步。日元的国际化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这个时期日本经济处于顶峰。当时日本对日元国际化有着迫切的需求,在日元国际化之前,日本同样面临着日元和日本国际地位不符的困境。就在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景气的持续,日元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这个时期的日本和日元,和今天的中国和人民币有着十分相似之处。但是时到今日,日元国际化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成功。有道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为我们今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选择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一、日元国际化失败的教训
日元的国际化走过了几十年,但就结果来说,日元的国际化水平依然非常低。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如下图所示,日元似乎在国际上从来没有进入主流。
图1各种货币占官方外汇持有的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IMF Statistics Department COFER database.
日元并不是像美元这样的垄断性质的国际货币,所以日元在寻求铸币税方面的能力十分的有限,可以说在铸币税方面取得收益的可能性比较小。日本实行日元国际化的动力和初衷就是为了减少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而造成的损失。而这个初衷贯穿了整个日元国际化的过程。
当然利与弊是日元国际化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日元国际化的失败也让日本付出许多代价。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将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归纳为:
1.日本对外贸易的基础薄弱。
日本在海外的贸易额巨大,但是相对于国内来说日本的海外市场的结构并不合理。日本长时间为出口导向性国家。并且进出口贸易构成比较固定。
2.国内的金融市场的不健全。
达尔文在卡拉帕格斯岛上发现了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生物,就是由于天然的屏障使得卡拉帕格斯岛上的生物只能与世隔绝独自进化。一旦外来物种入侵,岛上的动物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同样,作为岛国的日本,一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就是日本人整天所说的“日本卡拉帕格斯化”。美元对于日元的影响之巨大,也是日元汇率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
3.国内经济老大难问题
我们通过上图图1可以看出来,日本所占官方外汇储备比例较高的年份,都是日本经济最景气或者是经济泡沫最多的时期。而自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所占官方外汇储备的比例就年年下降。
4.地区金融合作和联合程度不高
虽然日本作为东亚地区最先步入“先进国”行列的国家,但是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即溶合作和联合程度依然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准备和路径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币国际化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的正式议程。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弊,选择一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路径呢。我们可以从日元国际化失败的例子上学习到很多。利弊大体上来说有: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分析:
1. 人民币国际化完成后,能得到铸币税收益。2.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对境外的人民币资产进行金融运作而得到巨额的净收益。3. 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4. 提高中国抵御金融冲击的能力、节省外汇储备。5. 有利于本土企业走出去做强做大。6. 有利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壮大。7. 为中国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理财渠道,促进居民财富增长。
人民币的成本分析:
1. 人民币缺乏成熟的全球性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即缺乏一个开放、自由、监管有效的金融市场。2. 中国目前还缺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强大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3.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需要通过结构性的转型改善这种不利的地位。4. 人民币目前不能自由兑换,而且利率市场化仍然在起步摸索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的日程可能已经迫近,日元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例证。
1. 首先要夯实国内经济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内经济规模首先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正所谓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如此巨大的经济规模对外贸易的硬性需求必然十分巨大,这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所在。但中国与日本都偏向于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出口对外依存度很高。①
2. 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我国的一个战略性选择。必须使得金融强国的概念深入人心,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整个社会中创造一种金融创新的氛围,在产业技术升级转型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期进行诸如银行利率市场化等等的重要改革。鼓励金融业的创新,变短处为长处,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打好金融基础。
3. 完善汇率制度。中国和日本一样都偏向于出口导向性贸易政策。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中国的汇率制度受到外币的直接制约。比如人民币和美元的问题,中国目前的有指导的汇率浮动,以及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如下图所示,如果中国选择浮动汇率制的话,那么将会带来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增大的风险。
图2政策和工具的单边选择
可见,人民币的市场化进程并不能重蹈日元覆辙。客观来看,今天的日本尚不具备强大而开放的国内金融市场,缺乏国内市场的支持的同时,日本的汇率制度改革也不尽人意。虽然日本在几十年的日元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总体上日元想通过国际化战略挑战现有的“美元霸权”甚至后来者欧元都是失败的。日元国际化的初衷十分的简单,功能上比较单一,未来规划上又十分短视。这些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该极力避免的,中国拥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13亿人口的市场规模是日本怎么也不能相比的。中国应该要以更加长远和理性的思考方式,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②
(作者单位:河北省省委党校邢台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