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09:21: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中学男生的发声特点
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和所受训练的不同,所以人自身的声音条件也出现巨大的差异。所以,男生基本声乐技能的训练,对于自身声乐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中学男生来说,其声乐训练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没有声乐基础的男生对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模仿,在此阶段,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男生往往基于自身理解,对歌曲进行演唱。(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学习,教师在充分了解男生的先天条件和演唱情况后,对其问题进行指出。(3)在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后,男生开始逐渐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和训练手段,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2.声乐高考教学的特殊训练
一般来说,对于男生的声乐训练需要在了解其声音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以下训练,如歌唱姿势、歌唱呼吸调节、歌唱的共鸣、歌曲的艺术处理手段、声音的位置等等。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高考声乐考生有一定的时间性,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歌唱知识。
二、声乐高考男生的训练策略分析
从声乐高考男生的歌唱姿势、歌唱呼吸、歌唱发声等方面的训练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探讨:
1.歌唱仪态和歌唱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形成呼吸的基础,更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良好的歌唱姿势和歌唱仪态,才能使发声器官达到协调的状态,而男生在歌唱状态当中,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面部表情自然,身体达到舒展状态,两眼平视前方,下巴微收,双手自然下垂,双肩微微向后展开,小腹收缩,两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2)身体各个部分的状态要达到协调,既不能紧张,更不能松垮,注重声带、呼吸、肌肉等方面的调节。
2.男生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调节
男生在初学阶段,往往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过程当中,一般是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式。但是在训练当中,我们发现,许多男生在唱歌呼吸的调节时,仅仅重视呼吸的调节,却不重视唱歌的姿势等与呼吸有关的方面,因此在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将呼吸、发声、气息等方面紧密结合,在舒服、自然、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演唱,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歌唱的发声
在对男生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当中,要让男生在训练过程当中,充分体会到喉咙打开、放下气息、运用身体的共鸣等手段,帮助男生达到最好的发声效果,而在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后,男生往往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唱出美好的声音。
4.歌唱过程
声乐教学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发音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正处于重要的变声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对嗓音保护不好,将会给以后发音带来遗憾,不仅不利于歌唱,对讲话也会有影响,损失很大。变声时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如何在变声时期保护好嗓音,做好声乐教学是每个声音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变声期及其特征
1.初期变声:这个时期声带变得比较厚,一般会有较少分泌物,并轻微充血。在唱歌的时候会感到费力,并且容易疲劳。男生青少年声音一般比较粗糙并伴有略微沙哑,女生青少年声音一般比较涩滞,当经历过变声一段时间之后,声音会逐渐丰满。
2.中期变声:这个时期声带变化比较剧烈,严重的会出现水肿,沙哑较严重,分泌物较多,充血严重。男生声带变得更厚,声音低沉,并且喉头逐渐增大,不容易控制发声,在唱歌的时候会出现失声或者破音现象。女生声音变化没有男生变化大,但是在这个时期仍然要做好保护工作,消除影响声音发展的障碍。
3.后期变声:这个时期上述所讲的症状会得到一定缓解,喉咙部位一般发育完成。声音基本定型,男生喉结比较突出,声音接近成人。女生和男生声音差别比较明显,但是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变声基本已经过去,女生声音比较丰满,男生声音比较低沉,音色厚重。
二、变声期的声乐教学方法分析
1.首先要建立科学正确的歌唱呼吸状态。呼吸是在唱歌中最重要的艺术,歌唱声音的变化需要得到呼吸的支持。在歌唱中进行呼吸是人体有意识的行为,可以通过呼吸控制声音强弱、长短、高低、速度以及吐字情况等等。所以,对变声时期青少年的声乐教学要进行强制性训练,通过反复练习获得流畅的呼吸,把声带负荷减轻,移动声音支点到小腹部,使声音共鸣体和声带处于放松状态,促进发声。
2.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青少年声带变化特点选择合适的声乐教材。虽然在教材中歌曲音域并不宽广,但是对于变声期青少年来说唱好歌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学习之前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变声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最好选择音域不宽的歌曲教材,并且力度和音量也不适宜太大,一般歌曲旋律要适中不可以过大。例如可以选择这样的曲子。男生可以选择F调《小白杨》和c调《雨花石》的练习。女生可以进行G调《小背篓》的练习和降B调《绣红旗》等歌曲的练习。
3.训练方法要科学。第一,教导学生在平时的唱歌中最好用轻声,并且练唱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保护嗓子,防止声带疲劳导致损伤。同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从最基本,最适合的自然声音练起。第二,对传统声乐教学进行了解,把“咽音练声法”运用到变声青少年的教学中。研究提高变声时期发音能力的办法,通过各种矫正方法提高青少年歌唱声效。第三,利用正确方法教导青少年在变声时期保护嗓子。在唱歌之外的时间尽量较少说话,让嗓子得到充分休息。第四,教学环节安排要合理。变声时期唱歌时间要有一个度,所以要合理安排唱歌时间。
4.运用科学的方法适度进行中高音训练,声乐老师在进行这一训练时,要把握好科学教学方法,要用高位置轻音开头,用轻声引入头声的方法进行清唱,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气息来控制机能,可以让发音更加准确而且富有美感。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头声可以用假声来代替,这样可以提高声带的振动幅度,开始前要深吸一口气,因为这种科学练习方法需要有深气息作为支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落于底,声发于顶”。在这个引入的过程中,关键是需要形成比较长的通气时间和可变共鸣腔,要把喉头放低,抬高软腭的位置。当呼吸的气多了,气压也就大,发声的时间也就长,可以有效地放松喉头软骨肌肉,减少发声部位的负担,可以有效地省力护嗓。这一高位轻声引入头声的方法在科学的实验方法中是十分有效的。
三、变声时期声带的保护
变声时期对声带的保护非常重要,青少年要保护好声带,才能为以后更好地发声做准备。
中专学校声乐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5—17周岁,有些学过一点发声方法,有些一点也没学过。入学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声乐技巧、技能训练,他们基本能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但到了舞台演出和考试汇报时,却出现了声音“假、大、空”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15—17周岁的学生都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乐器相当困难。首先用“鼓励”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然后从“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开始时可用“哼鸣”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深呼吸支、头腔位置等。建立了声乐的歌唱通道后,就可运用哼鸣状态来带动汉语音韵的十三辙,进行扩张声音练习,用“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代表汉语音韵十三辙训练头腔、咽腔共鸣和胸腔联合式呼吸,最后,带动全身心去歌唱。对于尚未度过“变声区”的学生就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童声来训练。因为他们是童声,自然上高音就困难,教师可找一些音域相对适度的歌曲训练,避免拉伤声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变声区。如何解决男生的男高音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男生唱到小字二组e2—f2(即“换声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男生从“w”母音拢着唱,闭口音开着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歌唱,忘记换声点“高”音的存在。这样就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达到字、声、情、表、形统一,声音乐耳之目的。
四、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一位好的声乐教师会有很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简单、灵活、有效地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声音训练的角度看,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要求教师的听觉是平衡的,思想方法是辩证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在训练中,如果过分强调声音的靠前和高位置而忽略了与他们成反向的声音垂直“拉伸”和气息的深度,就会失去歌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位置时,始终要注意与它反向的气息的运用;反过来,在提示气息放下来时,又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提示声音靠前时,要注意声音的垂直状态;在提示喉咙打开时,要注意声音的集中或加强声带的张力;当强调吐字清楚时,要注意科学歌唱方法的运用等。此外,歌唱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在科学唱法的共性之中,而科学唱法中的每一个字,又有它本身的个性体现;歌唱的姿势既要放松又要积极等。
中专学校声乐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5—17周岁,有些学过一点发声方法,有些一点也没学过。入学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声乐技巧、技能训练,他们基本能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但到了舞台演出和考试汇报时,却出现了声音“假、大、空”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15—17周岁的学生都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乐器相当困难。首先用“鼓励”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然后从“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开始时可用“哼鸣”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深呼吸支、头腔位置等。建立了声乐的歌唱通道后,就可运用哼鸣状态来带动汉语音韵的十三辙,进行扩张声音练习,用“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代表汉语音韵十三辙训练头腔、咽腔共鸣和胸腔联合式呼吸,最后,带动全身心去歌唱。对于尚未度过“变声区”的学生就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童声来训练。因为他们是童声,自然上高音就困难,教师可找一些音域相对适度的歌曲训练,避免拉伤声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变声区。如何解决男生的男高音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男生唱到小字二组e2—f2(即“换声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男生从“w”母音拢着唱,闭口音开着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歌唱,忘记换声点“高”音的存在。这样就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达到字、声、情、表、形统一,声音乐耳之目的。
四、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一位好的声乐教师会有很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简单、灵活、有效地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声音训练的角度看,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要求教师的听觉是平衡的,思想方法是辩证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在训练中,如果过分强调声音的靠前和高位置而忽略了与他们成反向的声音垂直“拉伸”和气息的深度,就会失去歌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位置时,始终要注意与它反向的气息的运用;反过来,在提示气息放下来时,又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提示声音靠前时,要注意声音的垂直状态;在提示喉咙打开时,要注意声音的集中或加强声带的张力;当强调吐字清楚时,要注意科学歌唱方法的运用等。此外,歌唱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在科学唱法的共性之中,而科学唱法中的每一个字,又有它本身的个性体现;歌唱的姿势既要放松又要积极等。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三、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15—17周岁的学生都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乐器相当困难。首先用“鼓励”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然后从“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开始时可用“哼鸣”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深呼吸支、头腔位置等。建立了声乐的歌唱通道后,就可运用哼鸣状态来带动汉语音韵的十三辙,进行扩张声音练习,用“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代表汉语音韵十三辙训练头腔、咽腔共鸣和胸腔联合式呼吸,最后,带动全身心去歌唱。对于尚未度过“变声区”的学生就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童声来训练。因为他们是童声,自然上高音就困难,教师可找一些音域相对适度的歌曲训练,避免拉伤声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变声区。如何解决男生的男高音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男生唱到小字二组e2—f2(即“换声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男生从“w”母音拢着唱,闭口音开着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歌唱,忘记换声点“高”音的存在。这样就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达到字、声、情、表、形统一,声音乐耳之目的。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而在于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先进的艺术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西洋唱法”也有其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滕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
二、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展现他们的才华。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女生齐唱一、二乐句,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室变为舞台,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愿望。
三、培养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要做到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是总原则。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
三 、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做引导性、示范性的剖析音乐元素及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这样,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音响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并有助于丰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假设根据四种三和弦的音响色彩差异,将四种三和弦比喻为四季,以便于学生对于三和弦的感知从抽象到具象,最终到达“想象”的境界。对于高中生来说,带着这样的“想象”来进行音乐学习、表演甚至创作等行为,较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使用这四种三和弦。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秩序渐进。
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地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僵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
五、结语
总之,音乐学习能力有了发展之后,学生便会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成功体验,有了这种成功体验,将会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对音乐学习充满自信心。这个时候,便会不自觉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学习成功的原因,并且进一步追求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美育在中小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日渐得以重视,而唱歌教学则是中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是陶冶儿童性情,培养情操,表达感情的最初的、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中,中学生及一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变声期。因此,如何充分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安全、顺利地度过这一关,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变声,是人从少年向成人发育成长过程中表现在发声器官上的生理现象,呈现这种生理现象,就意味着该少年已步入青春期。所谓变声期,就是发声器官发音、变化、成长的全过程。以科学的眼光看,“变声期”应当包括歌唱声音变化的一年半至三年,而不是仅限于普通说话声音变化的六个月或一年。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变声期少年的唱歌卫生、方法及心态加以引导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的过程。
一、由少年变声期的生理原因而引发的教学问题
12岁以前,喉头的大小男女基本相同,他们的发音器官非常脆弱、柔嫩,发出的声音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清脆、明亮的,这时都叫“童声”,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童声合唱往往男女音色是基本一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其躯体及各生理器官都开始迅速地发育成长。表现在发声器官上则是喉头、声带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男孩子要比女孩子更为显著。由此,男女声立即显示出各自的特色。而这种变化的开始,就是“变声”期的开始。女孩大约从12岁开始,男孩约从14岁开始。女孩的变声期一般要比男孩来得早些,变声过程也较短,生理变化较为缓和。相反,男孩的变声期比女孩来得晚,变声过程也比较长,其表现是:喉头增大,喉结突出,咽部及声带增大、加厚。
整个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即变声的旺盛期)和变声后期三个阶段。
变声初期的少年,生理变化尚不太明显,但声带已有了轻度的充血现象。主要表现为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感到很费力。男生在这个时期喉部及甲状软骨没有明显的变化,声音仍为童声,只是有些沙哑、粗糙。女生在变声初期往往会感到声音涩滞,大约1-3个月以后,声音才逐渐变得丰满,假声也逐渐明显。
变声中期的少年,生理变化十分明显,声带呈弥漫性充血及水肿状态。声带后端闭合不全,故发声不易控制,音色也变暗变哑,歌唱时容易产生嘶哑和破音,甚至出现失声现象。所以这时期特别要注意歌唱的用嗓卫生。男生在这个时期喉头迅速增大,声带增长(约比女生声带长出近三分之一)、变厚,胸声增多,声音也逐渐变得低沉。女生在这个时期由变声所引起的症状虽然没有男生明显,但声带、口鼻、咽腔黏膜均有分泌物,也应细心照顾,尽量消除其变声的障碍。
变声后期的少年,生理变化趋于缓和,声带充血等一系列症状逐步消失并基本定型,其声音已基本上接近成人的声音,男女之间的音色差别很大,通常表现为八度距离,声部的特点也非常明显。此时喉部组织结构的发育逐渐完成,男生的喉结明显突出。
了解上述变声的过程与特点后,就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唱歌教学了。
(一)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应选用合适的声乐教材。歌曲的音域不能过宽,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流畅优美,切忌“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另外,要根据儿童的变声情况,选用适当的曲调确定歌曲的音高。如果遇到与此相悖而又必须教唱的教材,就务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适当的措施。总之,一切以能顺利地歌唱为前提。
(二)在唱歌教学中应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气息支持歌唱。平时练唱时尽可能用轻声,这样既能保护嗓子,又能使学生在轻声演唱时用心感受音乐旋律的动人之处及其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音乐修养逐渐得以提高。此外,教师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可先让学生从合适的、容易发声的自然音区练起。可多以练唱“哼鸣”为主,也可男女生分组练习,以适应各自的声部特点。女生在变声后期练声时,可适当引入假声,进行混合训练,这对于女生今后声音的发展将十分有利。
二、由少年变声期的心理原因而引发的教学问题
变声期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对社会了解的加深,其心理活动的成熟性逐步增强。通过十多年的初中音乐教学,我总结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变声期少年的自主性逐日增强,他们都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应该盲从,而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也不像小学生那样完全依从了。他们开始逐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老师所讲的道理也不轻易相信。因此,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作用,钻研教学,勤恳地工作,形成尊师爱生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学习唱歌有无兴趣是关键,一种是从小对唱歌就有兴趣;一种是经过与歌唱活动的多方面的接触的启发产生了兴趣:一种是由于声乐教师的良好指导后逐步产生兴趣的。而无兴趣者,无论如何都是学不好的。一种良好的心理条件则是通过声乐教师的正确声乐观念,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的。学生能在发音观念上得到良好的发声条件反射,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条件。
总之,由少年变声而引发的问题,不仅有教学上的,还有教育上的。引发问题的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还有许多因素。可以说,这确实是错综复杂的问题,要正确解决它,老师必须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的态度和妥善的方法,排除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克服万难,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健康顺利地渡过变声期这一难关,不仅有一副健康的身躯,更有一颗坚强自信的心灵,从而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明天更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声乐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骨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发声方法,呼吸方法,咬字吐字方法,作品演唱处理方法以及声乐基础理论和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和训练,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最终使学生掌握高规格的发声方法和高水平的演唱能力,掌握比较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并能够具备初步进行声乐教学工作的能力。为了达到,完成和取得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基本教学原则,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灵活多变的教学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其现代意蕴是: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地实施教学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化才能得以有效的挖掘和发展。二千多年来,这一教育教学原则被历代的教育工作者所传承,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因为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所以它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
声乐教学是一项既注重共性又注重个性的系统工程,在某种意义意义上说,突出个性是其终极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声乐课一般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所面临的都是个性差异很强的教学对象,学生的嗓音条件,性格,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千差万别,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十个学生始终用一个方法,用一个练声曲,其教学效果会如何?比如。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就性别来说,或是男生,或是女生,就声部来说,或是男高音,或是女高音,或是男中、低音,或是女中音。个别差异是很明显的。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声音特点是有区别的,罗女高、中、低音的腔体状态、音域音区、发声部位、共鸣运用,音色特点等都有相对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性格,年龄、嗓音条件、学习程度和成长背景方面的不同,你若不分男生和女生,不分高,中,低音,不顾及学生的性格,年龄、嗓音条件、学习程度和成长背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地采用一种手段和方法,采用一个母音,一个练声曲,一个作品,一个教学套路,那么,这肯定是违背科学的,也是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的,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可见,性别、嗓音条件、声部不同,生理与心理状态不同和性格、年龄、学习程度以及成长背景方面的不同,就必须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策略、方式和方法,在练声曲的选择,练声母音的选择和演唱作品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运用上,都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情况,采用最适合他们的练声曲,练声母音、作品,以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实施教学,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教学上的成果。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学习和任何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得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自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声乐教学是对自然原始的人声进行改造、重建的一项系统工程,学习者要经历从门外到入门再深入的过程,要经历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再到自由王国的过程,要经历从低级水平到中级水平再到高级水平的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完成好这项工程,而完成好这项工程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工作,必须从一点一滴打基础开始,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凡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冒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当然,用快捷有效的方法实现声乐教学中有关棘手的问题,在策略上完全是有可能的,关键是科学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的,要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才能实现其科学性的。学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基础好一些,有的基础差一些,但仍然存在一个打基础的问题,声音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稳定到稳定,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日常声乐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学生各种的问题,但往往还是那句老话:欲速则不达。没有走好第一步,就想走好第三步乃至第四步,犯的是违背科学,自然规律的低级错误。
三、坚持灵活多变的教学原则
声乐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这种手段和方法是不是灵活的,多变的,有些手段和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用在每个学生身上,有些手段和方法用在这个学生身上能管用,而用在那个学生身上却不管用,有些手段和方法用在这个阶段能产生效果,而用在另一个阶段却产生不了效果。所以,在运用声乐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时候,要有辩证的发展的思维,不能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声乐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随着声乐科学的不断发展,有些方法陈旧了,有些方法更先进更具有科学性了,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具备超前意识,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方面,需要下很多功夫,一方面,要通过外出进修和学习,获得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探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男高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女中音的教学中,能够通过不同声部灵活运用方法,从而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证明,歌唱发声的咽喉机能及嗓音的声学分析均属于嗓音医学范畴,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其意义在于通过大量的咽喉部x射线摄片、录音采样和声学分析数据,使声乐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双方均能相对形象地、客观地了解到歌唱发声时声带的功能状况及其器质性变化,对于更好地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嗓音与咽喉运动方式的关系分析
发声是喉部功能属性客观体现的一种基本特征。运用喉肌电图、频闪喉镜检测、录音采样、声学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客观地展示咽喉在发元音、清辅音和浊辅音时不同的喉肌表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歌唱的声学原理,在歌唱时更加自如地控制咽部小肌肉群的活动,以求发出更加美妙的歌声。
嗓音是由肺部呼出气流使声带振本文由收集整理动而发出的声音,与咽喉的运动密切相关。咽喉是人类饮食、呼吸、发音的重要器官,上连口鼻,下通肺胃,是连接口腔和肺胃的通路,又为经脉循行的要冲。咽喉不单只是呼吸时气流出入的通道,它对吸入的空气还有温湿度的调节和清洁作用。同时,在大脑的调节下,声门作为空气出入肺部的必经之路,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需氧量的增减而发生宽窄变化,声门在人平稳呼吸时较小,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声门扩张,以便增加肺部气体交换。发声时,先吸入空气,声带内收、拉紧,声门闭合,当气流自肺部呼出冲击声带时,使之振动而发出声音。经过咽腔和口腔改变形状,鼻腔与胸腔参与,产生共鸣,使声音清晰,和谐悦耳,并由软腭、口、舌、唇、齿等协同作用,形成各种语音。声调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长度、张力和呼出气流的力量。
喉肌电图可作为研究发声功能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发声时喉肌机能的检测来揭示发声时喉部肌肉运动轨迹的方法。检测过程如下:
采用配置有记忆系统、示波器和监听装置的肌电记录仪,其两个电极针附着于两侧环杓侧肌,请受检者分别发出元音、清辅音和浊辅音。元音发“咿”,清辅音发“丝”,浊辅音发“日”,观察波形和肌电图直接记录。通过检测发现:受检者在发元音和浊辅音时,声带肌肉有明显的运动痕迹,而在发清辅音时声带肌肉不活动。
频闪喉镜是声带振动检查的最好方法。检测用于观察发声时声带活动动态,借以研究发声生理及检查发声障碍与声带振动异常之间的关系。频闪喉镜是对声门图像的采集,是由“静相”和“动相”许多周期复合而成的连续图像。检查方法如下:
歌唱者正坐,头稍向前伸,检查者正前坐,歌唱人员舌外伸,用小块纱布裹于舌前部,用左手拇指、中指、及无名指牵舌向外,频闪喉镜消毒后伸于口咽部将镜背抵软腭及悬雍垂向后推移,发“啊”或“咿”音,频幕上会显示声带、声门振动图像。从检查中可见,静相时,两声带向内、向外呈对碰式往反方向缓慢移动,声门为三角形,其底边较宽,声带越长、宽、厚的人,所构成的长三角形声门面积越大。动相中,声带振颤速度均匀。振颤为翻转舌状运动。高音振速快,振幅小,低音则相反。
人们发声时的咽喉运动过程可通过声学检测进行观测。作为喉功能检查客观手段之一的声学检测是一个动态观测分析系统。喉动态观测分析系统是一套集喉动态镜实时观察、嗓音声学分析、声门图像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喉疾病辅助诊断系统。系统硬件包括微机、麦克风、闪光及平光光源、ccd摄像头、录像机、监视器或电视屏幕、硬管喉镜或纤维喉镜等。
二、嗓音的声学检测结果分析
歌唱发声与日常用语发声相比,具有不同的声学特征。对于歌唱机能的客观分析可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声乐教学中应用声波图测试,以便对声乐学生的嗓音进行分析。选择经过声乐专业训练3年以上的人群进行检测。受检者在琴室内由声乐教师用钢琴确定其音域,录音发“啊”有效高音和低音。通过声波测试发现:高音波形比较清晰,低音波形规则但不明显。声波测试手段使声乐教师对学生的嗓音在听觉判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视觉观察的手段。
歌唱者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其喉部运动的状态会有所区别。我们对专业演员及学员283名(男124名,女159名,年龄17-40岁),采用咽喉部x射线喉动态进行观察,测试者发“啊”元音的真声、真假声、假声,男生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女生演唱歌曲《珊瑚颂》。从咽喉部x射线侧位片观察,男生主要特点为:垂直喉位低,咽管音及头声颅底共鸣。发高音时男生喉位下降0.3~0.7cm,发低音时下降0.6~1.0cm;女生高音下降0.3~0.5cm,低音下降0.5~0.8cm。由此得出结论,咽管长短的形成,与颈部长短有关,特别是上颈段(从喉结到舌骨体上缘距离)与咽管的长短关系更为紧密。
图1 x线动态摄影 歌唱者发“i”音声道测量根据5名x射线摄片检查及30名成年男女歌唱的测量,上颈段长度值范围,男性为2.63.7cm,女性为2.02.9cm。其平均值男性为3.1cm,女性为2.5cm。(图1)大于平均长度者,咽管为中长型,有利于训练咽管音,对声部的判断有一定关系,同时有利于头声颅底的共鸣。根据观察,鼻咽部分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宽敞的鼻咽部对头声共鸣有利,鼻咽入口宽敞者,气流易冲入鼻咽部,为训练美声歌唱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为美声唱法共鸣位置主要在鼻咽腔、头腔。
在民族唱法中,歌唱者垂直喉位高,发声时喉上肌群(如颏舌骨肌、舌骨甲状肌等)过度收缩,牵拉喉头向上提,以致咽管缩短。我们检测戏曲演员发高音时喉位上升0.5~1.2cm,低音下降0.3~0.5cm。民族声乐男生接近于美声唱法,高音时喉略下降0.3cm左右或稳定于平静位置,发低音时喉位下降0.3~0.5cm,女生高音时喉位平稳或略上提0.3cm左右,发低音时下降0.3cm。另一方面软腭向后上方移位,鼻咽入口变窄或封闭,发声到咽管后向前沿软腭送入口腔,共鸣位置主要在软腭、硬腭、牙齿、口唇,部分经硬腭振动,引起鼻腔、上颌窦共鸣。
对于声带的具体测量主要是艺术类专业嗓音工作者采用刻度的间接喉镜测量。通过观察喉部x线正侧位相摄影显示,喉侧位当音调增高时,环甲距缩小,声带长度增加。随音调的增高,喉部在颈部的位置亦抬高。喉正相位随音调增高而声带变薄,喉室扩大,室带外展,声门上共鸣腔扩大。
关于歌唱共振峰的分析是桑德伯格在嗓音声学领域的伟大建树。他认为共振峰的产生是喉头降低,咽腔扩大,喉和咽腔横断面积为1:6的条件下出现的。然而,我国民族唱法的歌手和演员在歌唱发声时,一般喉头不降低,咽腔不过分扩大,其声谱图同样存在歌唱共振峰。但是,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声谱图上的表现是不同的。从声谱图上的比较可见,采用美声唱法时,谱纹呈匀称的波浪形,各共振峰声能较强,其第三共振峰灰度明显要大于其他共振峰,高频依然可见共振峰的出现。民族唱法谱纹呈直线条,共振峰分布均匀,第一、二共振峰灰度明显强于其他共振峰,共振峰带较窄,高频共振峰消失。
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咽喉机能及声学分析看,美声唱法由于“保持声区统一”,在唱高音时,喉位下降,声道增长,共鸣腔加大,以致声谱图呈波浪形,与自然唱法完全不同。民族唱法中戏曲演员部分基本属于自然唱法,喉位随音调高低而升降;而民族声乐演员则由于借鉴吸收了美声唱法的一些技巧方法,歌唱时,喉位相对稳定。但是,它们之间的共鸣点不同。美声唱法的共鸣点在面罩咽喉腔里,咽喉腔开度较大而略圆,声音听起来上下通畅。民族唱法共鸣点在中部口咽腔,口腔开度较小,唇形也没那么圆,共鸣较少,声纹呈直线形。正如歌唱家吴雁泽所言:“继承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华,结合西洋科学发声方法,走一条既是中国民族特色,又有科学发声依据,能被世界上其他语系人种接受的——中国式美声唱法之路。”
三、歌唱呼吸声学原理分析
歌唱呼吸主要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而日常生活中的呼吸运动主要是胸式呼吸。因为歌唱呼吸需要最大的肺活量,就需要加上腹式呼吸,所谓“丹田之气”,就是腹肌放松,膈肌收缩使横膈下降的感觉。初学者在演唱时容易发生脸红脖子粗的现象,那是因为他们在歌唱时用力呼气,冲击紧闭的声门,企图以此提高声调,结果使肺内压剧增,头颈部血液回流,出现“脸红筋涨”的情况。
要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发声方法,就要教会他们稳定地控制呼气,即吸气肌(主要为膈肌)要保持一定的张力,慢慢放松,和呼气肌(主要为腹肌)互相对抗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支撑点要稳”,使气流平稳呼出。其次要帮助他们了解声区和共鸣的关系,如胸声区主要是通过胸部共鸣管腔的作用,发出低沉、泛音丰富、音色丰满宏亮的歌声,头声区主要是声带拉紧时边缘振动的假声,因泛音成分较少,歌声缺乏金属性色彩。美声唱法的“打哈欠训练法”就是通过把咽腔扩大成喇叭口样,使会厌竖起,喉部稍下降,从而扩大了喉咽腔,使大的胸部共鸣器与小的头部共鸣器联为一体,既加强了基音又丰富了泛音。而采用民族唱法和传统戏曲唱法时,声音听起来比较“靠前”,开朗和明亮,其主要原因是演唱民族歌曲和传统戏曲时,是通过声音撞击硬腭前部,使头腔产生的共鸣。
四、学术结论与现实意义综述
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稳定和腔体打开是声乐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叹气哼鸣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哼鸣练习,通过不断的摸索体会,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一旦正确掌握这种哼鸣练习的方法,声音在较短的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提高。从而缩短声乐训练的路程,寻找到歌唱发声中发声器官正确的协调运作状态,达到整体歌唱的效果。
一、叹气哼鸣是启蒙学习的基础
叹气哼鸣是一种声乐基础训练的手段。对初学者来说它是达到学习控制、支配嗓音器官高效、快捷的训练方法。只要方法科学,练习得当,就会有很好的收效。声乐大师兰培尔蒂曾说:“如果你不能闭着口唱好,你就不能张开口唱好。”笔者认为这样讲是很有道理的,其实闭口哼鸣练习就是在为张口歌唱做准备。正确的哼唱是最有价值的练习,它能够将声音引导到正确的发声上来。哼鸣练习只要得当,对于声带的负担是非常小的。因此学习唱歌的人要尽可能多地练习哼唱。
二、叹气哼鸣能使喉头保持向下
叹气哼鸣是声乐基础训练的重要环节。它并不是简单地闭口用鼻子哼,掌握它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先以单项叹气哼鸣稳定各个发声器官的状态。在站立好的基础上,头微微低一些,嘴张开(以一个鸡蛋大小的形态为宜)。双唇稍向前伸,上唇用力稍大些,舌头放平,注意下巴一定要放松,这一点很重要。这时,口、鼻同时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吸气(以听不到声音的深吸气为佳)。气息吸至腰腹,以“hèn”或“èn”的呼气(或叹气)方式哼出声音,动作要自然放松,干净利索。感觉到声音沿后咽壁进入头腔内。这时的喉头也会自然,松弛,处于一个最佳位置。以这种状态进入下面的叹气哼鸣练习。
1.叹气哼鸣的状态。将嘴唇轻轻闭上(应注意的是嘴唇不要用力,颌关节是打开的状态,里面的腔体打开的状态也要保持不变)。在开始哼唱之前,喉要先挡一下气,用向下叹气的方法把第一个音叹到横膈膜之处,并要保持住这个喉头所处的位置,不要有任何精神负担,再开始哼唱。这种方法为打开鼻腔、咽腔,稳定喉头、拉紧声带以及在横膈的支持力上提供了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为美好的歌唱艺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此哼鸣练习要求声音轻松明亮,位置高,喉头稳定向下,喉咙保持打开,舌根放松。
2.喉头向下的叹气状态。用第一个音往下,然后带下面一个音的方法去哼(如:上行1带3,3带5,下行5带3,3带1),练习时要注意连贯,音与音之间不能出现任何断、卡、不均匀等现象。换音时要精神集中,稍不留意,喉头就容易往上跑。在哼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始终保持一种喉头向下的叹气状态。如果一开始不能完成这种三度练习的话,也可以用1带2,2带3,下行3带2,2带1的方式进行练习,等适应后再加大难度也可以。
练声曲:2
此练习由低向高进行,易找到与气息搭配的起始音,保持气压及喉位稳定,促成声区的平衡统一,练唱前运用正确的无声呼吸方法,在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住横膈膜和两肋的张力,一直往下叹着唱,并抓住起始音气息控制的状态,喉位稳定,使每个音都搭在气息上,要求声音连贯、灵活、匀称,一气呵成。
三、叹气哼鸣练习能锻炼声带的张力
1.练习声带拉紧的感觉。在歌唱中声带始终要保持一种绷紧的状态,并感觉到声带上有一个拉紧闭合的着力点在不断地向下、向后(后咽壁)带着用力。随着音阶的上升,这种力要逐渐加强(但要注意整个腔体要保持打开、放松的状态,这样声音听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在向下走的低声区时,声带的下压力相对减弱,但声带并不是就可以松懈了,而应该继续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时可以用上胸腔共鸣,让声音处于丰满、统一的状态。同时声音的位置要保持住,不能掉下来。声带收紧的同时,喉咙张开,状态是里收外展。喉两边的肌肉是向外、向下用力扩张的,并不是向里用力。每一个音都要感觉是从身体的深处发出,千万不要用力去压迫喉头。注意气息流动要均匀、舒畅,整个哼唱过程要始终保持在横膈膜和两肋的支持状态下,有气息吸到腰腹的扩张感,并保持在这里,使整个状态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共鸣通道。
2.面罩共鸣练习,高位置的共鸣效果。学生在充分建立起口咽腔、胸腔的整体共鸣后就可以加入头腔面罩共鸣练习,可以用哼鸣和半打哈欠等状态送气,感受从眉心向面部发射出的一种高频率声波;混声练习,注意男女生在声音练习中换声点的不同,让学生寻找最舒适的发声练习,在混声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中声区处于稳定状态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鼻腔、咽腔、喉要始终保持一种打开的状态,同时感到后鼻咽腔处有一个着力点,使咽腔处于一种拉长、绷紧的状态并向深处用力,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紧贴咽壁、直上面罩的气流感,同时发出明亮、集中、结实、高位置的富于穿透性的共鸣音响效果。如这种哼鸣效果与艺术歌唱的整体共振声道紧密配合形成一体。在进行艺术歌唱时,只需把嘴唇张开,保持里面腔体的状态,即可发出一种美好、动人的音色、音质、音量来。这也正是歌唱者们渴望寻求的那种演唱状态和歌唱技能。
四、叹气哼鸣能锻炼呼吸控制
叹气哼鸣对一些声音空、散、共鸣薄弱、咽肌无力、下巴僵硬等歌唱方面的毛病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和解决。在逐渐掌握这条哼鸣要领以后,音域会较快地获得拓展,把这种哼鸣歌唱的方法正确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训练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克服。
1.练习前的准备要充分
在练习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但应注意的是,一定要从低声区向高声区以半音高的递增进行练习。每个环节都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忌出现局部过分用力的现象。喉头必须要自然向下(即保持叹气的状态),喉外肌肉不能紧张,注意下巴一定不能僵硬,要以自然放松、被动的状态为佳。要注意不要急于拓展音域而是以自然声区为主,将自然声区的基础巩固好,再向两边扩展。在练习时还应该注意男生女生练习上的区别,以“男生不求太高,女生不要太低”为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因为男生大多在高音时比较困难,在此练习没有巩固的时候不要盲目拔高音,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而女生也不要练得过低,这样会对女生声带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2.呼吸控制的基础练习
(1)重视深呼吸练习。先将嘴唇闭上,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深吸气,闻花时要自然放松,不用猛吸,练习时感觉花的“香味”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从而解决吸气的误区。在这种感觉获得后,再用张开嘴巴的办法吸气,但气深的部位与闭口闻花的一样。注意开口时胸一定不要上提。
(2)训练快吸快呼。要求练习者迅速地将气息正确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缩并迅速返回的状态,横膈膜要保持扩张。在这个正确呼吸下,保持住气息的控制,就是气不能松,横膈膜保持扩张状态。以此循环地把每个音唱完。在吸气练习时,让学生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和腰腹的扩张来体验歌唱中吸气的感觉,在呼气练习中,以母音的练声曲和叹气的感觉加以练习。
3.起音的练习
(1)软起音。声乐学习中的“打哈欠、叹气”是有效解决错误呼吸方法的途径。首先练习模仿“打哈欠”的动作,做好“打开喉咙”的准备,把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当成有意识的体验,可使我们较容易找到建立在气息支持上且位置较高的起始音。相反,“打哈欠、叹气”的动作可使学生感觉气息抚摸声带发声的软起始,感觉呼吸往下走的力量,这有助于改善声带滞重、声带逼紧的歌唱不良状态。
(2)硬起音。在训练中可针对声音的虚、漏,声带机能差的学生练习硬起始。发音前先将声门紧闭、喉头向下挡气,再由弹性的支持力量,将气息冲开声门振动声带发声,以此激起的力量使声音清晰集中,并延续于歌唱之中,硬起始也可通过生活中“打喷嚏”的自然状态来体会,这也是下意识地将气、声良好配合的结果。正符合一刹那吸气状态时腔体的打开、快速吸气的动作要领。
(3)断音练习。断音练习速度较快,主要是训练快吸快呼,要求练习者迅速地将气息正确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缩并迅速返回的状态,横膈膜要保持扩张。在这个正确呼吸下,保持住气息的控制,就是说气不能松,横膈膜还需要扩张。以此循环地把每个音唱完。
练声曲:3
mimi mi ma mama
练习3在练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呼吸的支点和呼吸的弹跳,做到声断气不断。同时找到叹气哼鸣的面罩位置,使声音音色纯美而动听。
综上所述,叹气哼鸣对于初学者或是在声音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使他们尽量减少甚至是杜绝走弯路的可能。对于在练习中盲目喊叫的练习者来说,也有很好的养护声带的作用。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注意叹气哼鸣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方能使学生在声乐技巧学习和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学生在技巧学习上盲目求高求大,而掉入歌唱学习的误区,使学生在歌唱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因此声乐启蒙教学要首先强调叹气哼鸣的基础训练,这是一种有效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同行对此进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并能推广运用,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王如湘.美声唱法卷[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学校开展音乐高考声乐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歌曲演唱技能技巧,帮助更多的考生取得优异成绩,考入理想的音乐院校。
(1)声乐是高考音乐特长生的主项科目。声乐在音乐院校招考科目范畴内是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必须参加高考的科目,声乐成绩是自主招生的重要衡量条件。作为主项科目,声乐学科对音乐高考特长生来说非常重要,这门科目的成绩所占比例极大。对于音乐高考特长生来说,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重视声乐课程学习,通过声乐学习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嗓音保护的有关知识,提高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增强歌唱和表现能力。
(2)便于通过考试。对于在高中就接受正规声乐训练的学生而言,报考音乐院校相对比较顺利。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尽如人意的。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声乐基础知识,在考试中面临困难。因此,学校要重视声乐教学,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辅导,帮助更多的考生取得优异成绩,考入理想的音乐院校。
二、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策略
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声乐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够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1)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声乐是用人声表现的音乐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开端预示已取得一半的成功,声乐教学的开展也要有良好的开端。一些学生音乐基础较差,教师需要在开始阶段详细讲解声音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往往与未能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相关。因此,要让学生形成对正确、规范的歌唱声音形态的审美认知,正确理解科学的歌唱方法和自然发声的基本原理。教师平时要让学生多多欣赏名家名作,让学生细心感悟歌曲的思想感情,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使欣赏能力得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灵敏的听觉,让学生能够分辨正确与不正确的发音,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2)开展有效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歌曲演唱技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处于有利地位,顺利考取理想的学校,教师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声乐教学。首先,教师要对高中生的嗓音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在高中时期,大多数女生刚刚度过变声期,嗓音趋于成熟,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而高中男生处在变声的中期,声带弹性不是很好,长期处于充血与难以闭合的状态,有时声音比较沙哑;只有到变声后期嗓音才有所好转,音色、音域、音质各方面条件有所改善,形成独有的音色。其次,依据男女生特有的嗓音特点,结合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高中阶段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抱以谨慎的态度,注重保护好学生的嗓子,既要使学生的嗓音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又要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教师要立即请医生检查,使学生安全地度过变声期。值得注意的是,对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练习时应控制好音量,音域不要超过九度,这样才能轻松地歌唱。
众所周知,男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都会迅速发育,其中声带、咽、喉等器官都在短期内迅速增长,说话、唱歌时的声音都与孩提时代不同,这种嗓音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称为变声期。变声期一般发生在七年级左右,即12―14岁期间,在这段时期内,由于男生的喉头变大、声带增长,从而导致男生的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声音嘶哑等。在歌唱中表现尤为明显,往往只能唱一些比较简单的音调变化,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嗓子容易疲劳、不稳定等等。除了声音上明显的变化以外,男生在变声期内的心理变化也不容忽视。因此,对于一个合唱指导教师而言,了解其声音和心理变化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来自纽约的专家卡洛琳为了了解男生在变声期内声音及心理的一些变化,对曾经参加过合唱队的七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这七位学生的音乐学习背景和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喜欢唱歌,都参加过各种不同的合唱团体,且在变声期内的声音变化较为明显。以下是他们的访谈记录。
阿尔博托,现在大学学习音乐专业。阿尔博托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妈妈是一位声乐教师,一直以来他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和学校的合唱团。他的变声期开始得非常晚,直到九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有些变化,表现为既不能唱得太高也不能唱得太低,而且他的声音在c1和d1中存在着漏洞,f到c1这段音域也存在着困难,阿尔博托对此感到非常困惑。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十年级。
鲍勃,音乐专业学生,接受访问时是在大学期间。他的变声发生在七年级时,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演唱和校内合唱团,但是由于他在变声期间音域变窄,对歌唱时音调的把握不准确,所以他在八年级的时候不得不退出了合唱团。
查理,13岁,正处于变声期间,现在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查理感觉到以前能够唱得很准确的变化音在这段期间变得不容易把握,这使他感到困惑、焦虑。
达斯哈恩,音乐专业学生,接受访问时在大学期间,在此之前一直参加学校合唱团,他变声是在七年级的时候。达斯哈恩在变声期间,一位声乐教师为他树立一个很好的歌唱典范,这让他变得更有自信,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唱得更好。
埃里加,八年级,六七年级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接受访问时变声期刚刚结束。他的变声期持续了两年,变化非常缓慢,他说在变声期内唱歌时从高音滑向低音非常困难,而且随着低音的变化,他的高音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弗瑞克,17岁,现在是车库乐队成员,他在学校从来没有参加过合唱团。在变声期以前,弗瑞克非常自信,他一直梦想着成为一位音乐剧院的领唱歌手,但是在七至九年级变声期间,他对唱歌失去了信心,虽然他很努力地完成音调的变化,但是真正想唱出来却很困难。
里米,19岁,现在家里学习吉他弹唱。他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是七八年级的时候,正是他变声期的开始,对此,他觉得唱歌很难,从心理上产生排斥,并感到非常沮丧。
通过访谈,卡洛琳发现,虽然他们的变声时间各不相同,但大都遵循了库博的阶段性原理,库博把从四年级到十二年级男生的声音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没有变化的声音;第二阶段是有变化的声音,大多发生在七年级时;第三阶段是男中音,比较典型地发生在八年级时;第四阶段是定音,即形成固定的男高音或男低音。通过访谈,卡洛琳还了解到某些合唱教师虽然掌握了他们变声期的时间,但却没有教会他们在变声期内的歌唱技巧,并且还经常要求男生要大声唱,这对处于变声期的男生而言,心理上难免产生阴影。
二、变声期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访谈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大部分男生都在12―13岁,七年级的时候经历变声,显然这是一个普遍的年龄段。变声期持续的时间以及声音的变化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几乎所有的男生回想起他们在变声期时的心理,都用尴尬、厌恶、沮丧、自卑、精神受到损害等词语来形容,除了一位学生在变声期内对自己的声音感到失望而放弃了歌唱以外,其他学生多是因为在歌唱时不能够很好地驾驭声音而感到自卑,这对于那些梦想成为音乐家的人来说无疑是很大的精神打击,所以,他们非常羡慕那些在经历了变声期后还坚持唱歌的人。那么,作为一名合唱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平稳地度过变声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平稳度过变声期的建议
1 阶段性地评价声音
因为声音一直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管在初中还是高中阶段,坚持不懈地对声音做一个周期性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合唱教师对男生声音变化的评价更富有逻辑性。
2 挑选合适的曲目
合唱教师应注意选择曲调流畅、音域跨度不大的曲目。克里斯教授认为男生在变声期内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这种类型的音乐可以帮助男生解决变声期发声位置偏低的问题。
3 提供科学的演唱技巧
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用轻声和假声去歌唱,在变声期内不要要求以前的声音高度和亮度,尽量不要扩展音域,多练习下行音阶,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嗓音特点从而学会自己纠正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必对处于变声期阶段的学生停止训练,适当持续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音调,要注意控制每天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声带受到损伤,对于只唱部分音的男生来说,在做假声练习时唱的音高和女生相同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帮助。
4 提供男生发声示范
对于变声期的男生来说,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照,让他们多听唱片、多观摩音乐会、多参加声乐教师的讲学等音乐活动;男性声乐教师应该坚持给学生们做示范,以帮助处于变声期的男生找到正确的方向。
5 正确面对变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