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09:21: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生物的重难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素材的滞后,教学内容的抽象,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文本的反复训练,使得部分生物课堂索然无味,课堂教学呈现出高耗低效的不良态势。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灵活简易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形成能力、开掘智力潜能,是构建高效课堂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了比喻、比较、联想、感知、归纳等简易教学方法,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立体化、生活化、趣味化和系统化,教学化繁为易,突破重难点。
一、比喻,知识形象化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恰当地引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具有一“喻”道破“天机”之神奇功效。如讲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时,把血液比作运输车,心脏比作动力机关,血管比作车路,毛细血管比作货物交换站,这样就使复杂的过程和现象变得形象直观,便于记忆,容易掌握。
二、比较,知识立体化
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通过概念对比,使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概念,深化和活化概念,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一章时,需涉及相似的概念:呼吸、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混淆,我则把它们搬到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得知: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呼吸运动则仅仅指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它的结果只是完成呼吸的第一个环节;呼吸作用则是指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分解有机物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它们,而且还充分理解了这些概念间的区别,不再张冠李戴了。
三、联想,知识趣味化
生物学中许多知识理论性强、抽象、枯燥而且需要识记,单凭教师语言传授,初中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记牢或透彻理解。概念掌握不到位,就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中对生物现象的分析,伤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启发学生联想身边的生活情景,却容易理解、掌握、运用生物学知识。如在讲人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时,通过呼吸肌收缩,使胸廓容积扩大,肺被迫扩张,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大气压,从而完成吸气。而这一知识就非常抽象的,理解记忆起来非常难。于是我就让学生联想生活场景,吸气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好比我们去要别人的东西,自己得去拿,去劳动,对于肌肉劳动工作就是“收缩”;要来了一些东西,得有地方放,所以空间得变大,而这里就是指容纳气体的肺要扩张;又因为肺是在胸廓中,所以胸廓容积也是变大的。这一联想使学生在趣味中很容易就把这一过程记准记牢了。
四、感知,知识生活化
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于生物学中的许多内容,他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早有感知,这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发现并利用,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蒸腾作用时,由于相应的物理学知识没有学到,学生难以理解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动力,我就利用学生生活中用管喝奶的例子做类比;在学习血压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回忆浇地时,水管上有时有小洞,冒水时因水管内部水压的不同而冒水的表现。学生在对这些知识的回忆与感知中豁然开朗,达成教学目标。
2以教学重难点解决作为有效的切入点
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讲,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利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很难深入到初中生物的知识世界中。这就使得初中生物教学具有更多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突破是当代初中生物教师的一个工作困难点。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初中生物教师找到了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新方法。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片以及动画等进行有效地结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趣味性地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初中学生的多个感官得到同时调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的初中生物体系,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以及难点的突破。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加强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
3以模拟实验的实施作为有效的切入点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科学性,生物知识的基本属性就是科学性与自然性。这就使得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实验的支持,在初中生物中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明白生物知识的来源,加强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真实的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实验不能在初中生物教室中开展。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学生开展一场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对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的步骤与注意点讲解给学生,利用多媒体的中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演示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使生物教学的效率在信息技术的配合中得到提高。
4以开放学习环境创设作为有效切入点
初中学生的思维培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对学生的生物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只有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促进自己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创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初中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的生物知识进行整合,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件。将这个课件放在一个师生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对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所以说,教学环境的创设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5以复习高效模式打造作为有效切入点
复习对于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复习,提高生物知识复习的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对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完整地理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复习课堂中,可以使课堂的资源得到扩展,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关注。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将知识网络体系进行展示,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更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水平出发,对自己认为的重点进行再次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所以,初中生物复习课堂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1.具有直观性
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化繁为简,即通过简单的图形呈现复杂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不仅涵盖了生物知识内容,还能通过一定的联系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生物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十分直观,能够将知识体系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学习质量。思维导图能够简化复杂的知识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
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学生需要对初中生物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网络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基础为生物概念,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以一定的联系将各个概念进行连接便形成了初步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高效学习的主要途径。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灵感。
3.发散学生的思?S
初中生物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连接是思维导图的核心,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对知识进行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开阔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4.耗费较多的精力
思维导图虽然在初中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的绘制要求较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思维导图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储备知识不够,思维导图则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也会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内容较多,但受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也存在一定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
1.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与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是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不断巩固记忆和课后复习。笔记的质量与学习效率息息相关,整洁、逻辑清楚的笔记往往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而思维导图是一种良好的做笔记的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所有知识点,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工作、学习、计划、演讲等更加清晰明了,提高效率。
2.思维导图的设计步骤
思维导图虽然能够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思维导图的设计难度较大。思维导图设计具有特定的步骤,师生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绘制,以提高思维导图的质量。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时,首先需要对知识的各个章节内容进行了解,确定中心点,从中间进行知识发散,即先确定主干,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现出来。其次,在主干分支处标明相应核心词,以一个小节的知识为主进行分支内容的确定。最后,通过联想,将主干与分支相连接,并对分支进行补充,从而形成整体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覆盖率应该涉及初中生物教材的重难点知识,以便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
3.思维导图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学生需要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在每节课后对知识进行整理,防止内容堆积而造成思维导图设计的困难。第二,学生应每周进行一次思维导图绘制,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便于课后复习。一周进行一次思维导图绘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提高大脑对知识的敏感性。第三,在月末,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加强知识的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联系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主要是以生物概念知识点为核心,需要通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生物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旦发生知识遗忘、遗漏的现象,可以通过知识链进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树状图、金字塔图两种形式,将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刺激学生对知识的再记忆。思维导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进行不断补充与更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创建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量使用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几乎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到制作课件视频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钻研,忽视了教学重难点与疑点的分析,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同时,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使学生分不清主次,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其教学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用[3]。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生物课堂使用多媒体应用表面化,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现为,在视频播放、音频播放、文本呈现、动画效果展现等方面应用不到位,以致初中生物的新课导入、知识解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结合,重点分析实验步骤
初中生物虽然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初阶知识,但其仍具备生物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及逻辑性,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包含着许多实验课程[4]。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既无法亲自体验实验操作,也无法直观看到实际操作过程,对实验的步骤与现象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针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寻找相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自己讲解、自己录制视频,教师可以在实验视频中重点强调实验步骤的分解部分,细化实验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实验内容[5]。以初中生物教材中“血液”方面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本章节教学内容为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观察血细胞、血浆”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视频,并且在视频中重点强调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说明做此实验的教学原因与目的;其次,在课堂上播放此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实验操作,遇到重点部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暂停”“重放”等功能,让学生重复观看重点操作部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
(二)转化生物抽象知识,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化的知识,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的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一个生物知识仅仅需要利用教材、黑板就可以开展教学,学生无法从片面、不立体的讲解中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原理。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较为复杂的知识通过简单的逻辑结构图或视频呈现出来,简化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生物现象通过视频及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些关于真菌与细菌作用于物质的视频短片及图片,让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的作用产生直观的印象,避免学生对真菌及细菌对物质的作用产生认知混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视频中“腐乳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中制作腐乳的等待的时间部分剪除,直接让学生观看制作之后5天、10天、15天之后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明显地看到腐乳原料的变化,从而对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疑难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应用分析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只有掌握了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才能知道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是否合适、有效,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W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文件的颁布和落实,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也成为现阶段一线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以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为例,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仍旧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则负责听和记,即便是有一些自主探究的活动也是受到了教师的约束和控制,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教师自己讲得累,学生听得也很累,教师和学生都容易产生倦怠心理,长此以往,很难确保学生成绩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改变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研究出一套更适合当代学生需求和新课改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案是我们一线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建构主义理论研究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在此基础上,柯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之后,斯腾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等人都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说,这些专家和学者对其的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建构主义理论。现阶段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倡导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以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为出发点,自主探究和学习,进而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都有所提高,促进其更快更好地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新青年。由此可见,以建构主义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对初中生物概念性教学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建构主义确实能够为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贡献力量,也是当代比较重视和推崇的一种理论,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而如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根基,切实地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有效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新概念的获得离不开前概念的铺垫,所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来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首先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前概念向科学概念实现有效的转变。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见所闻或者自身实践得到的概念,这些概念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有些是完整的,有些是不完整的。例如,植物地下的部分叫做“根”,认为无花果不开花就能结果,鸟都是会飞的等等。这些概念的存在会对一系列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鲜活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观察材料等方法来纠正学生这些错误的前概念,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发展,进而为学生掌握更多科学、正确的概念,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奠定有效的基础。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概念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展开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生命体验、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专业的生物概念,并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帮助其能够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生物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就能够呈现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经验背景之上的,所以,只能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理解得比较清晰,并不能全面地理解。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验背景,因此,在学习一些重难点生物概念时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研究,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对既定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能够使得自己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素质有所提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总之,基于建构主义来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可行的,但是要想确保其实现价值最大化就需要一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出更好的方法和建议,不断地研究和贡献力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改革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新课程改革目标以及当前生物教学现状三个方面所决定的。
1、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实施探究模式教学。
初中生大多处于13至17岁年龄段,正属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在这一发展时期,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渴望以及要求参与的意识更为强烈,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一味地采取单向传授的应试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和教学成效提升。由此可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探究欲望强烈这一思想特点对探究式模式教学提出了渴望。
2、新课程改革目标任务要求实施探究模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目标任务的体现,是以往单纯的灌输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必须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角,依靠自身的思考探究、分析讨论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探究模式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
3、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要求实施探究模式教学。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成效不高等困境,出现这一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程度不足,教师过于注重单向讲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活动之中,探究式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二、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施意义
1、让初中生物课堂更加互动。运用探究模式教学,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独自进行讲解,而是转变成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互动这样的模式,整个课堂氛围会因为教学模式的转变而变得更加热烈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又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参与热情得到提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参与积极性较为低下,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角,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每一项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互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得到进一步激发。
3、让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立体目标中,对学生强化学习能力培养是重要方面,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被动等待教师给予知识,而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快发展。
4、让学生创造意识充分提升。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没有进行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是让学生天马行空、自主思维,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这样拓展与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意识也能够同步发展。
三、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主要原则
1、教师应当体现主导作用。无论哪一学科的探究模式教学,教师都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设计拟定探究提纲,让其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掌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频率、进度,对重难点进行妥善处置,并创设相互交流的平台,主导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2、学生应当体现主体作用。学生是整个探究式模式教学中的主角,所有的知识点的获取、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主动出击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同学的相互帮助来实现学习目标。
3、提纲应当体现线索作用。每一组提纲都是一节课的框架,对整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线索引领作用。教师在教学研究提纲的设计中,要注重全面体现教学目标,要紧扣住教学目标的重点与难点,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让其成为自主探究模式教学中的一条鲜明线索。
4、小组应当体现载体作用。在这一模式的教学中,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并不是学习个体,而是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中都分布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明确一名牵头学生组织其他学习共同学习研究,从而集中大家的智慧,体现重难点突破效果。
四、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施要点
1、课前充分准备,为探究式教学奠定基础。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生物教材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要求,要求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素材,教师在教学前也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做好资料、图片、实验工具的准备,对教学流程进行周密的设计,准备好各种所多媒体课件等,通过师生共同准备的方式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2、课堂充分互动,为探究式教学搭建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将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来,结合教师拟定的预习提纲进行分组讨论研究。每一小组之间在学习探究活动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汇报交流,在对教材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探究提纲,还要对学生进行难点点拨,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对于小组中出现的个别错误问题进行纠正,对于共性问题还要予以集中提示,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对本节课出现的错误之处也进行总结分析,将需要注意的地方筛选出来,予以强调,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生物实验进行设计,将其设计为探究式实验,以开放性探究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动手操作,验证课堂所学,也能够发挥较好作用。
3、课后充分拓展,为探究式教学巩固深化。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增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容量
1.合理引入课外观察活动内容,增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的限制,很多教师并没有机会组织学生去观察,这样便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内容通过录像导入到课堂课件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生物知识。例如,在讲授“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节内容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到野外池塘去采集标本,再进行模拟实验观察。而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草履虫的生活习性、体型状态,以及生活排泄、消化、呼吸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制作成丰富的Flas课件,然后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播放演示,最后再提出问题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加大生物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兴趣,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应用互联网技术,丰富生物教学内容目前,初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全面了解人体结构、生物习性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不断丰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通过多方比较选择、组合并加以利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生物学、生物细胞相关的生物信息,然后将其制作成动画或者PPT,从而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直接将网上的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中狮子的日常生活,然后再对学生讲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性;或者安排学生去网上搜集各种动物的捕食画面并观看,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因此,合理应用多媒体,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广与普及,“高效课堂”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追求与实现的教学目标。以下,笔者仅从教学实践出发,将自身关于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的反思与点滴感悟总结、归纳如下。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的具体内容形成了足够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发挥,更好地展开知识点的讲解工作。而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积极、认真地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因为这将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因素。
特别需要指出一点,单纯照抄照搬他人的教案、教学设计,或者大致阅读教学内容不是真正意义的备课。备课要求教师必须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在认真研读教材、揣摩教学重难点、预测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等的基础上制定、设计出既符合主观实际,又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才是真正的“备教材”“备学生”,也才称得上真正做好了课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保证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意识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
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更侧重于学生实践运用意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我个人认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想真正构建起高效率、高质量的高效课堂,就不能将教学目标局限于“教会学生基本生物理论知识”的层面,而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生物实践运用水平的提升与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生物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向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生物知识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遇与可能。如此,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之前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其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以此实践活动为契机,着重发展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是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
更高追求。
以上两点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感悟,旨在以此
促进初中生物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不当之处,还请广大教学同仁多多指正、多多帮助。
当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效提高不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薄弱环节,对于生物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产生了消极影响。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当重视这些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整合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过程,多措并举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成效。笔者长期从事初中生物教学,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了探究与尝试,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形象导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一步,这一环节运用恰当,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怀着探究欲望,这种积极情感对于课堂教学的成效开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枯燥无味的导入无法让学生提振精神,出现萎靡不振,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形象化的导入,让整个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一天》内容时,笔者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挂图、投影等方式入手,而是将一盆绿色植物搬进了教室,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纷纷盯着教师。笔者从这一盆植物入手进行形象导入,向学生介绍绿色植物的相关知识,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样的教学导入,比起单纯言语式导入不仅提高了生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教学内容理解,效果非常明显。
二、提升设备,有效增强教学成效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设备使用状况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师在教学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还是停留于教学挂图这样原始、静态的教学手段上,学生理解效果并不明显。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起来,尤其是多媒体演示设备,在教学课件中采取运用成品课件和自主设计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丰富。例如,在教学有关遗传和变异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影响遗传变异的因素、染色体排列组合等方面内容,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了动画模拟演示,学生脑海中难以理解的方面在模拟演示中得到了形象展示,这样的效果有助于准确把握和理解教学知识难点。同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了大量的与教材相关的信息,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生物,以及当今生物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成果,有效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对于加深学生理解效果方面作用明显。
三、自主探究,有效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传统教学模式不一样,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应当向着素质化方向发展,要将以往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整个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讲解一统天下,而是要通过教师的启发性讲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教师的讲解侧重于启发引导,是对重难点的点拨,学生的学习属于自主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通过思考与合作讨论获得学习成果的一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在教学之中出示一组探究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都有一名学生牵头组织,其他成员共同发表见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集体智慧发挥出来。教学中,笔者深知所有的教学重难点并不能被学生全部解决,对此,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动态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各个小组之间无法掌握的难点,要给予单独提示或集中提示,让学生的自主学习顺利深入进行下去,尤其是涉及到遗传学、细胞学等方面的难点,注重给予启发引导。另外,在学生基本完成相关内容的研究学习之后,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体现出来,要求学生自主汇报,集中探讨,最后进行重点点评。在这样的模式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设计好各个环节的要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分析研究问题,集思广益地甄别学习成果,教师在关键节点予以点拨引导并进行点评总结,以提高整个教学成效。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充分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团结协作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组织活动,有效提高掌握效果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阶段。生物作为一门中考必考科目,对初中学生的总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全新的教学方式虽然已经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积极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势在必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在初中阶段,生物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某些学生认为生物科目在中考中占据的分数比重较小,因而不重视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这种错误的认知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必要性。在初中阶段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更重要的是生物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习生物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相应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也是初中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先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加强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采用一些现代教学技术,导致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有效弥补了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图片、音频等资源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繁殖》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植物的育种、病虫害的症状以及防治、施肥等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单方面讲解存在的弊端,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并且还可以及时对知识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突破,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中,“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有关DNA的复制过程以及完整的实验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三)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实验在生物学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应该积极地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才能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的生物实验中,教师首先应该ο嘤Φ氖笛椴呗砸约笆笛榉绞浇行改变。现阶段来说,初中生物教材中都设置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对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对相关的演示实验课程进行改革,设置成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课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来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其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解。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巡视指导,对一些重难点进行有效指导,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内容进行提示,保证生物实验的顺利开展。在操作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剖析,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解析,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生物实验中,从而保证实验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再次,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将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做好课外拓展,这样才能提高生物实验的效率,保证良好的生物教学质量。例如,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演示时间较长,仅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不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将其与实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重点知识进行点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积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推动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还应该积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保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从长远出发,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其次,还应该积极地对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生物知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知识。
三、总结
初中生物虽然在中考中占据的分数比重较少,但是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因此,积极地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研究势在必行。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从学生以及教材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完善的生物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措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及时进行改正,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立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究[J].学周刊,2015(20):111.
[2]张亚菊.对提升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措施的探讨[J].才智,2011(23):124.
摘 要: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的认识和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进多媒体集声、影于一体的优势来辅助知识呈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借助多媒体完美呈现知识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媒体优势;微观呈现;活化教材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和知识呈现的需要,多媒体凭借声、影一体的优势走进课堂,将抽象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师生。鉴于此,笔者特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借助媒体优势,完美呈现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进行探索与讨论:
一、活泼呈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实际上,生物教学就是让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奥秘和本质的过程。从这个知识范畴来讲,只用枯燥的文字和静态的图片来呈现知识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认知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骨感的知识丰富起来,给大家创造一个全面认知生物及其生命多姿多彩的生长过程,以此来“活化”教材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形象的显示,有助于学生更准确、更快捷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这些植物学生大多没有见过,他们缺乏生活认知上的形象感,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将学生带进森林、湖底和苔原带,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从感性上认知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成环境。然后再通过模拟动画,让学生认知这些植物在当地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这样设置将机械的书本知识以生动形象、鲜活直观的方式化静为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不再觉得抽象,有效提升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加大课堂容量,呈现微观知识
初中生物知识面涵盖比较广,其中包括许多难以观察的微观现象,这些内容只靠二维的教材图片和文字描述根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束缚了课堂发挥的空间,无法扩大知识容量,不能形成动态的良性知识循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适时跟进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集合声、影于一体的优势来模仿微观世界,给学生呈现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如此才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简化知识难点。比如,在教学“细胞分裂”时,学生无法跟进文字描述来想象微观生物现象,笔者就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了细胞分裂的模拟动画资料,有动画,有讲解,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很快就进入了知识情境中。
我们的视觉对思维有一定的制约,而多媒体恰恰能满足我们视觉的盲点,将不可见的微观生物现象宏观化、形象化,无疑会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利于扩充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呈现,阐述重点知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有助于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优化重难点内容。遇到重难点知识,我们可以以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方式给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利于大家理解吸收。比如,在讲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内容时,笔者针对大家掌握内部显微结构存在困难,用传统实验方法不利于观察,口头讲解又往往不能奏效,这时笔者就采用了板书与显微画面投影相结合的办法展开解说。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到银幕上,然后一边讲解再加上灵活的板书,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注意合理运用,杜绝喧宾夺主
毋庸置疑,多媒体确实能促进课堂提升效率。但是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而一味地代之以多媒体展示,那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会造成师生对多媒体的依赖心理,导致没有形象展示就不能想象,因此我们用多媒体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
1.内容及时间
不要事事都用多媒体展示,就初中生物来说,笔者认为多媒体展示的重点在微观知识形象化及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认知。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有严格的时间把控,要以知识生成为主设置相应的启发式问题,而不要让学生看热闹。
2.方式得当
多媒体的展示方式多姿多彩,我们不能拘泥于动画视频,统计图、图片、声频材料等也是我们的展示方式,如何抉择就要看展示内容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全部设置动画教学。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巧用多媒体上好生物课堂的心得体会。概而括之,信息时代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将课堂知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只有善于将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互相完善和补充,才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 合作学习 组织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7-02
初中生物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初步探究生物发展以及发育的规律,通过对奇妙生物环境的探究,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对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那么怎样将合作学习活动妥善的实施在生物教学进程中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合理的组织安排。
一、一问一答合作学习互动模式的构建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这一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形式大体上是这样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互相探讨等方式完成对问题解答这一学习任务,可以说,这一合作学习活动所建立起的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是较为传统的,这就需要教师将生物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梳理清楚,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此时学生之间就会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了解生物圈》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出这样一段话:“已知生态系统由生物与环境两大部分构成的,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所产生的行为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而环境也会反向的作用于生物,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那么请同学们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存有怎样的关系呢?”为构建良好的一问一答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使学生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在本节课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举手回答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此时这一观点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拥护。教师还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探究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了,他们从微生物、植物、动物这三个方面作答,大肠杆菌与人体存在寄生的关系;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氧气,人类为它们提供二氧化碳,他们是互惠的关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合作学习活动在师生、生生之间顺利的展开了,此时教师在开展“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教学课程时就会更加顺利。当然这种一问一答的互动模式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师提出生物问题,此时学生就会更有学习知识的劲头,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二、借助生物实验教学组织学习合作模式
例如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参与进这一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以及口腔上表皮的细胞形态,学生之间互相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在该实验课程中,教师明确实验的六大步骤,即为玻片清洁、滴水、取材、展材、盖片以及染色,教师为每一位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机会,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将显微镜正确的调焦,临时装片制作以及染色等一系列程序都安排学生小组完成。此时初中生参与生物实验教学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借鉴,完善自身的操作技能,与此同时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情谊,这是合作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更大成效。
三、群策群力小组式的构建,使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合二为一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应该遵从以下的要求,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观念;二是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是合作学习小组得以构建的基础,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结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生物学习任务;三是提升教师的引导意识,这是保证合作学习小组顺利吸收生物知识的有效保障,教师对小组成员发挥引导以及启发的作用。
四、探究在信息技术的导入下,是怎样完善合作学习活动
1.难点突破性合作。这是建立在生物学科微观性以及抽象性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神经系统的组成”的合作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难以真实突破的结构示意图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通过对不同细胞以及神经系统的模式图进行观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自己对神经元结构的理解程度。
2.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的召唤下,计算机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利用计算机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新型技术的配合下有更大的学习乐趣,此时合作学习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慰的。
五、结束语
通过阅读全篇文章,我们知道,在日后的初中生物教学进程中,合作学习活动仍然是课堂上开展频率最高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它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它可以协助学生在初中时期树立合作意识,这对他们正确人格的养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构建,是对教育改革脚步的追随,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程度,辅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方.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