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范文

时间:2023-07-09 08:23: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水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所以,急需对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及配置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及观赏性。

一、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介绍

(一)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

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有氧的传输吸收、吸附和富集营养盐以及有机物的积累作用等。不同种类植物对水质净化有很好的作用,更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为许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多种多样,通过合理的选择植物和科学的配置,并依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法则,构建了小型的生态系统,有效地发挥了生态环境对自然环境的调节和实用价值。

(二)植物的景观功能

人工湿地由水生-湿生-陆生多种植物构成,在视觉效果上多种植物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由于湿地的特殊环境,配以或是挺水或是浮水的观花植物,更能体现其湿地特有的景观特点,植物主体隔水相望,或在沿岸栽植宿根花卉等,互为补充,增加景观效果。

二、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一)水体植物景观设计

一是,在进行水体景观的色彩设计中,要把握整体感,以绿色为主要基调,点缀以其他色彩,使整个景观空间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人工湿地水景设计,应注重选择并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并运用色彩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观赏者的需求,营建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景观,使人们能够身心愉悦。

二是,人工湿地水体景观设计时,宜采用自然式构图,以突出湿地景观的特色。一般来说,植物配置时主体植物可丛植与水面,周围可零星散植一些搭配植物,以突出主体景观特色,但是水面要部分留白,以便形成优美的倒影景观,丰富水体景观层次。此外,介于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应创造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水环境条件,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适应水深不同,合理配置,才能使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

(二)岸带植物景观设计

一是,岸带植物景观比较容易产生韵律感,岸带植物景观效果也影响了人工湿地的整体景观形象。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色彩,及其季相效果。合理利用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利用不同色彩的植物,营建不同的景观特色。如利用互补造景,颜色鲜明,活泼极具感染力;利用邻补色造景,它的对比虽不如对比色强烈,但整体感强,还可增添温和感;而类似色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变化较缓和,更为融洽。如将陆生植物和湿地植物搭配种植,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垂柳和荷花的搭配,垂柳枝条柔软细长,荷花碧绿浑圆,相得益彰。岸边植物景观设计应讲究艺术构图,应考虑植物线条和环境的融合。二是,岸边植物的线条和形态,可以丰富景观。同时还要考虑林冠线的设计,高低起伏具有变化的林冠线可以丰富整天管线景观。

(三)岛屿与滩涂植物景观设计

一是,堤、岛植物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划分水面空间,增加水体景观层次,还可以以为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首先要考虑堤岛的功能作用,总体布局。一般来说,岛是鸟类的栖息地,在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为鸟类的生活、生存保留一定空间,并为其栖息繁衍创造幽静的环境。其次,要考虑堤岛的观赏效果。如北方湿地植物冬季不宜存活,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可以选择一些开花植物如黄花莺尾、千屈菜等,还可以以选择一些彩色叶植物。此外,还应合理配置春夏秋三季开花植物,使四季有景。

二是,滩涂、沼泽植物景观设计,对这两个区域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针对两种区域的特点,合理选择植物,增加景观的多样性,以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以选择一些浅水性草本湿地植物,如莎草、扁秆蕉草、问荆、慈姑等,营造野生野趣的湿地景观。

(四)湿地植物意境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不能直接的创造意境,但可以借积累的传统文化,寄情于景,以物传情。在对人工湿地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也应继承发扬传统精华,利用植物表达不同的意境,提升景观的文化层次。首先,模仿自然湿地,营建景观时就要抓住自然湿地的主要特点,突出视觉景观效果,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模仿典型的湿地景观“草甸湿地”等等。其次,在人工湿地景观中描绘古诗词中的场景,使景观具有诗情画意,渲染景观的文化性,使意境得到升华。如景观中的“曲径通幽”的表现等等。景点的命名也可以提升景观意境,如杭州西湖景观“苏堤春晓”等都简练的点出景题,借物写意,内涵丰富,意境得到最好的展现。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植物景观的设计者不仅要了解植物具备的特质,还要结合人工湿地的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实现植物景观的优化设计,遵循“实用性、节约型”等原则,灌输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立完善的湿地处理系统,实现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与景观功能的有机结合。

篇2

园林植物景观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充实了更多的内涵。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园林植物景观之美,是多形态、多成分和多层次的。当前,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园林植物景观美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景观建设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时间上的景观、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同时,营造视觉景观、提供生活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构筑审美意境也是种植设计的四项最基本而主要的功能。因此,本文将园林植物景观美,分别概括为形式美、时空美、生态美和意境美等4个层次,通过园林植物景观美的创造手段来表现和实现。

1 形式美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艺术门类,它要遵循形式美原则。对于设计者来说,为了满足审美者的感官享受,调动审美者的联想和想象,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时代审美观点,以技术为主导,并运用一系列的设计方法来体现设计者的构思,从而对人的感官形成刺激。视觉体验到的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美是人们体验美的起点。

2 时空美

园林植物因为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之与其它建筑材料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空间表现的主要材料,可见,园林植物景观是一门三维空间的艺术。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园林植物空间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景观便具有了四维性。这主要体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方面,从幼苗成长为大树,从发芽展叶到花开花落,春华秋实、寒来暑往,不同的季相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同时用植物构成的流动空间,使人们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植物空间有大小、明暗、开合等变化。所以,园林植物景观又是存在于时间之中的艺术。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的实质是植物空间的组织过程,从而营造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和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序列。因此,园林植物景观是时间与空间兼具的造型艺术,具备时空美。

3 生态美

当代科学的生态化趋势,促使生态学与美学结合,催生了生态美学。所谓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一种有机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学,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将美学思考的重心落实在人类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关系这一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上,追求“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审美境界。生态审美意识不仅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也不只是对外在自然审美价值的发现,而且是生命的共感。生命的共感既体现了生命之间的共通性,也反映出生命之间的共命运感,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和弦,而并非自然的独奏曲。从生态意义看待美,美不是美在个体的生命上,而是美在生态平衡上。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生态性是园林植物景观的一个基础特性,也是植物景观之所以能形成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园林植物景观最本质的功能是发挥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美也是园林植物景观美的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美要从健康与安全状况、吸引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等方面来展现。

4 意境美

篇3

1 前言

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探讨。

2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述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

3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3.1 以人为本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

3.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2.1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3.2.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

3.2.3 师法自然

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从科学性上获得成功。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主要包括寄生关系、共生关系、附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化学关系和机械关系。在实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考虑这些种间关系,有利于提高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例如,温带地区的苔藓、地衣常附生在树干上(见图一),不但形成了各种美丽的植物景观,而且改善了环境的生态效应;而白桦与松、松与云杉之间具有对抗性,核桃叶分泌的核桃醌对苹果有毒害作用。

图一 茶树地衣

3.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4],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例如,北京耗巨资沿四环和五环修建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蔓延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在规划中由于缺乏对北京区域环境、自然系统和城市空间扩展格局的分析,采用均匀环绕北京城市周围的布局方式,不但不能真正防止北京城市无序扩张,而且可能拉动和强化这种扩张模式。

3.5 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

3.6 经济性原则

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4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逐渐开始摆脱原先的萧条和单调局面,植物的种类也逐渐开始从少到多发展,在园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些设计师单纯追求大手笔和大尺度的设计,很少栽植乔木树种,采用的通常都是由低矮的植物以及草坪所组成的不同的图像,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植物绿化园林逐渐成为展览品,违背了其生态发展的原则,也不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途径。生态化是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应当将园林植物的适应性生态发展当做植物种植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特点,真正体现出现代景观的整体风貌,遵循当地植被生长的一般规律,充分应用已有的植物特性,构造出城市绿化发展的多层次格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遵循其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多些客观分析,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状态,从而为人们创造出美观、舒适的生存环境。

篇4

居住小区植物景观是居住小区楼盘的“形象代言人”,其视觉效果是人们衡量居住小区宜居环境水平高低的重要因子,并且直接影响楼盘的品位。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融合以人为本、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体现出富有艺术魅力视觉景观效果和集美化实用功能于一体,通过点与面、直线与曲线、方与圆、实与空的对比穿插配植技术,实现了形态和空间的浪漫情愫,以简单的几何语言,突出了景观的艺术内涵。优秀的植物景观应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植物,以协调包容和谐为基调,紧紧围绕宜居环境这个主题,突显异彩纷呈,风格多样的视觉效果,达到居住区间有功能区、植物景观中有园林小品,以构成一幅幅梦幻浪漫的现实图景,达到楼房、通道、山水、植物、地形合围,景步移,明快轻松且综合体现绿色功能空间的居住小区的效果。

1 植物景观能改善居住小区宜居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1.1植物能协调和改善居住小区环境植物树冠能遮荫防晒,减弱有害射线对人的危害,较好降低气温。树体能防风抗风,调节湿度。植物的叶能滞尘净化空气、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居住小区空气质量。植物群体能形成绿色屏障,改变声波传递方式,减弱噪音,营造安静详和的宜居环境。

1.2植物景观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优秀的居住小区具有多功能的活动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与功能区相协调,科学配植植物,以点、线、面、方、圆、虚、实、隐、现、图案形成功能区空间,体现独特风格和功能标志,减少功能区使用功能的相互间影响,提高活动效果。合理配植植物 ,注重植物生物学某些特征在节令气候的变化,营造“春华、夏荫、秋果、冬形”的温馨而诗意的四季景异的植物景观,让居民从植物景观的变化领略到节令气候的变化,感悟到自然生态的魅力,愉悦居民的身心。

2 营造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应遵循的主要理念。

2.1 自然景观社会属性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充分展示大自然植物丰富多彩的内含,汇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富有观赏性强的视觉景观和实用性强、功能完美的当代自然生态文明园林景观。

2.2 统盘考虑协调布局居住小区绿地按其存在和功能可分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等,空间是居住小区环境的基本空间。在进行绿化营造时,应结合居住小区构筑物,如:楼宅、凉亭、人造水景、山石等外形外貌和绿地整体形态以及视觉位置,并根据绿地大小注重功能区提高使用功能为基本点,以包容协调的理念、布置植物类型品种,并通过修剪成为景观视点,较好体现植物的综合功能,各功能区的配植在考虑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应按功能区的不同有所明显变化,营造由一个个独具风格情趣的园林小品,汇集成涵盖精神、自然、生态、协调软化完整的园林景观体系。

2.3 因地制宜科学创新所谓因地制宜科学创新,一是从居住小区绿地的实际出发,科学配植共生植物群体,以创新的理念,最大限度规划出与建筑物和地形地貌相融的植物景观。二是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并依据原有树木规划出与其相容协调相配的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植物景观。三是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科学搭配外地适地植物,构建开放性格局,使传统情调与外来情愫相得益彰,既丰富了植物种类,又优化了景观结构,提高了景观特性和气质,形成异地风情,外向型景观和开放包容的胸怀空间,营造友善氛围,让本地居民以新鲜感,外地居民以亲切感。

2.4 以人为本和谐相容绿化的目的是美化优化环境,宗旨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所以植物景观的营造要充分考虑居住小区的通风透光,特别是低楼层居室受冠大浓密乔木影响较大的客观实际,因此在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要配植成局部荫蔽,整体阳光充足的开阔空间格局的园林景观,既让居民能在休闲散步、交流聚会等活动置身于植物景观中沐浴着阳光,又能在盛夏炎热的时段生活在遮阳防晒、环境优雅中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魅力。在楼宅周边,特别是有窗户的绿地,规划成层式绿化,底层可植灌木,草坪或地被等植物,控制其生长高度在30cm以下,中层可植修剪易定型的常绿灌木,控制其生长高度在100cm以下。上层可用高杆叶疏的植物,如:蒲葵、槟榔、大王椰等错开窗户定植,这样能较好解决低层居室的通风透光和绿化树木对光线阻隔作用这一矛盾。在假山、凉亭、水景等要注重协调相融,互为衬托,达到互相映衬、生趣盎然,形成完美的视觉园林景观。

2.5 自然和技术兼容的理念所谓自然和技术兼容就是要注重自然界植物的生存形式。以“时空一体,技艺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配植理念,使配植植物景观自然、协调有创意,形成有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等有机渗透的园林景观,营造以凝聚的空间,广泛协调包容的氛围,配植时可在较大绿地构建曲折起伏的地形,要运用起伏地形与植物乔、灌木生物学特征和空间功能、美学功能,以及防护功能造景,充分利用植物软化功能,均衡协调建筑物的艺术手法,营造自然界植物复式生存群落结。适度利用藤本攀爬植物与架筑物如抬栅、亭等造景,增加空间绿化和优化休闲散步空间,提高美化景观效果。屋顶花园是探索城市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反映出行业技术兼容渗透的理念,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屋顶板面的厚度和水泥板结构,以承受植物根系对板面的影响和承载绿化园土的重量及防渗功能等。园林配植要尽量选用矮化防风、根系生长穿插力弱且耐旱植物等。

3 营造居住小区优美植物景观的措施

3.1 展示植物景观语言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就是在居住小区的建筑物间的绿地上科学配植自然化、生态化的植物群体,以势、形、韵体现静、雅、美,含蓄地表达和谐的人文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配植可以市树、市花营造人文精神,以乔、灌木的自然林缘线与通过修剪植物成不同几何体形态,而形成空间效果。

3.2 遵循自然界植物的自然生态形式植物生命活动是在基础代谢活动的基础上表现出物种的生长活动过程,这些性命活动相互联系、依赖、制约。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某些生理性状如水和CO2的利用和对光的要求等有所不同。通过对乔、灌木,阴、阳生植物的合理配植,以大、中型为基本结构,灌木和矮乔木为视线焦点,以地被植物作为衬托,营造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空间,形成适应不同类型植物生长湿度、温度、光照等空间。总之,配植要注重植物的个性和共性,形成共生的生态群落。

3.3 把握植物生物学特征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充分利用植物各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如粗、细、高、低及花、果、叶相等进行科学搭配,以不同高度色彩、体形冠缘体现异彩纷呈、形态多变、凸出层次的植物景观,营造完美发挥植物美学功能效果,突显艺术内涵和植物生物学特征的视觉效果。

3.4 强化植物景观艺术效果植物景观要充分利用植物体外部形态结合绿地空间、地形配植,用矮灌木修剪成冠、球、柱、面等形式多样的图案,来强化林缘线条和树冠的高低变化形成景观韵律,为配植序列注入艺术生命。

3.5 突出居住小区景观眼景观眼一般指住宅小区的入口处和开阔绿地中心等重点地带,景观眼要得位、得体、大气、包容以纳四时之瑞气,迎八方之嘉宾。景观眼配植的植物体形要优美,色彩要鲜艳且有乡属意韵、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的植物,以点睛灵化园林景观,突显活力和生机的活动空间。通常在主视点后面配植多层次植物,营造渲染着深远的空间感觉,形成韵味深,地域风情浓烈且梦幻的意象,衬托其景观眼的视觉效果和居住小区整体魅力。树冠宽阔的大乔木是主景树,形式多种多样的灌木图案能形成宽敞通透的视觉效果。

3.6 协调小区形成自然层次居住小区绿地空间受楼宅的制约,有形状不一的绿地和配套完整的功能活动区,利用笔直乔木导引视线,如大王椰、大头葵、普葵等,利用大叶榄仁等高大层式分叉乔木与灌木、地被营造深邃景观,利用花卉围植植物球、柱等,成亮丽多变的景观,利用叶相明显不同的灌木配植形成醒目图案等,通过对乔灌木、攀爬藤本、草本、植物的合理配植,能较好的协调区域,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居住小区活动功能的整体要求,科学搭配高、中、低及攀爬植物构成多层次视点,软化其不同空间提高园林视觉效果和单位生态绿量。

3.7 构设节约型植物景观经受过生物繁诞淘汰的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生命力强,速生,易成活,和种苗易找,病虫害少,苗木易培育且生产流程简单易管理,生产成本低,有良好的经济性。中小龄树木生命力强,移栽成活率高,“起苗”栽种技术简单,运输方便,且植后存活其长,生长快,易成林,因此节约型植物景观要优先配植本土中小龄植物为原则。百年古老高大树木虽有震撼的气势,但移栽成活率低存活期短,原有生态被破坏,移栽技术要求严格,运输难,成本高。故百年古老树木客植小区绿地,既不是经济型绿化,又不是生态型绿化。

3.8 因地制宜巧配植物小区绿地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空间小的角落宜使用外貌文雅和冠幅小的植物 ,使植物与空间相协调,给人以舒适和顺的感觉。开阔的场地宜配植高大挺拔植物,如重阳木,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势,以物言志,让居者以意气动业为美的崇高精神或配植色调明显的植物群,以小型灌木、花卉配植明快景观展示奇花异卉,姹紫嫣红、争妍斗艳,突显勃勃生机和图腾。为营造开阔地的景观效果,一般开阔地中心以高大树木配植时,周边则用低矮树木或者修剪定型景观树配植;中心以低矮树木或者修剪定型景观树配植配植时,周边以高杆树木配植,以形成高、低、浓、密、形体明星鲜明对比,衬托其开阔空间。道路两旁宜植形式多样的矮灌木,形成宽敞通透视觉景观。

3.9 科学能动配植格式配植格式要明快,居住小区绿地随着通道、功能区等的规划定位,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各种几何图形组合体。营造配植时可结合地貌引入几何图形并在简单几何图形上定位,通过点、线、面、曲线的连接和实与虚的插入、重叠、包含实现了图中出景,景中有意,从规律的林缘轮廓中透出自然,以景观风格突显艺术内涵。适量的随机配植,增添了植物景观的浪漫情调。

参考文献:

[1]彭应运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及景观细部[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郭淑芬田震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苏雪痕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王意成郭忠仁景观植物百科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

[6]王静城市广场设计中国园林景观营造的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

[7]李扬汉植物学[M] 上海出版社1986.4

篇5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cit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ity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rea is also increasing, problem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residential area, plant landscape design i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plant landscape and role of design in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planning, to discuss the principles of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then talk about the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means of plant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植物景观的存在是为了带给小区居民美的感受与心灵的休息,在住宅小区中的自然景观包括植物,水体与山石。其中植物是带着生命气息的个体,植物的四季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美与色彩,优秀的住宅小区植物景观能够充分利用植物的布局来构造植物造型景观。而水体与山石则代表着大自然界的素淡与坚硬,水体可以通过灯光与光源的演绎来达到色彩洋溢的效果。在植物景观中的山石代表了刚毅强进的生活态度,对人们的生活态度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小区居民在工作之余能观赏美丽的植物景观,三者配合的植物景观能促进人们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

一、住宅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要求

因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且人口密度大,导致居民住宅小区建筑密度过大,人均绿地减少。工业的过度发展,带给我们的是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工业污染,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植物的过滤功能可以有效地遮蔽工业污染造成的灰尘,净化空气,隔绝高分贝的噪音,能有效的改善小区中居民的居住条件。但是现在很多小区规划中并不重视植物绿地景观的设计与布局,植物景观设计专业性不强,简单地认为绿化率高就是最好的景观设计,不重视植物景观与小区建筑之间的配合与升华,所谓的绿地通常都是指草丛及少量的树木,没考虑到植物不同种类间互相美化的效果,生态绿地构成模式单一,破坏了植物物种本该有的平衡,更容易造成小区内生态植物的虫害,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给小区的整体环境造成了负面效果。

随着知识信息化的到来,居民知识量的提高,居民对小区优质居住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绿地的配置已经成为了评判住宅小区环境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我们从小区的规划到小区的服务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于住宅小区的植物景观,居民的需求是在工作生活之余能够进行放松休息,得到美的享受,愉悦心情,缓解工作带来的思想精神压力。所以我们在小区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与组合,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与色彩进行配比,使小区内部的整体生态环境达到美的欣赏标准,但是这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管理工程,怎样利用有限的资金去创造最好的住宅小区植物景观,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是我们需要去仔细考虑的问题。

二、住宅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实施步骤

确定植物景观设计的总原则

首先,要保证植物景观与小区建筑风格相符,烘托小区主体建筑的宏伟与大气。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期调查中,要了解到本住宅小区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特征,应根据小区住宅建筑的具体风格及特点,确定不同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对于高层住宅区,可以采用立体景观和集中景观布局形式。高层住区的景观总体布局可适当图案化,既要满足属民在近处观赏的审美要求,又需注重居民在居室中向下俯瞰时的景观效果。其次,要了解小区建筑的总体布局,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配置效应的植物。最后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着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植物是生命体,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化的,我们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周期与成长尺度,使小区生态环境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而优化。

2、住宅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依据

景观生态学是我们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那么什么是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与人类之间关系的相互转化和影响,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改造和优化,这就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协调性和循环性,通过大自然里的再生作用,改善人类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环保型社会发展。在小区植物景观设计中,景观生态学的任务就是将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尽可能的融入植物绿地景观中,配合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城市总体绿地景观划分,达到绿地植物景观的合理规划与组织,最大化的促进居民小区内部生态平衡协调,实现建设可持续发展小区的要求。使小区的生态环境达到适宜人类生活的最高标准,让小区居民更接近自然环境。

3、住宅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段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要选择形态最优美的植物与树木,要保持常绿性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达到4:6,这是最标准的植物景观设计比例,使小区内部生态环境与配置达到最优,四季的小区植物景观都有美的享受。

注意进行植物景观的分层设计。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分配布局上要积极利用空间地势落差来造成视觉上的美感,以林子,草丛,单独种植等不同的搭配手段来做到植物景观层次分明,交相辉映,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使小区居民感受到四季交替不同的美。要按照大自然的设计手法,利用大面积的绿地与植被景观,为小区居民开辟出安静优美的绿色空间,创造出一种“小区森林”的植物景观效果。

三、住宅小区植物景观设计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合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

首先选择的是大型植物,大型乔木,大型常绿植物,如香樟树,国槐树,垂柳等,在小区植物景观中起到支柱作用,使整体景观看起来整齐,壮观。从植物尺度上来说确定了小区最高层次的植物绿化;其次要选择具有明显季节生长开花型的树木,如樱花,梅花,桂花等,这类树木属于形态优美的观赏性树种,通过在小区里种植此类树种,有利于强化整体植物观赏效果的多样性,增强了小区植物景观的季节性,从植物尺度上来说丰富了小区中层的植物绿化;最后要选定小区低层的植物绿化,主要是指选定小型花草灌木,这类植物的特点是花色鲜艳多变,与其它植物可搭配性强,能增强植物景观的愉悦性与观赏性,这类小型花草灌木是细节,小型花草灌木虽然是属于小尺度的绿化植物,但在小区是植物景观设计的点睛之笔,属于基调性种植,并注意水源中的植物景观种植,搭配水体的柔美,升华小区植物景观的美。最重要的是要将植物景观与小区建筑相结合,利用爬山虎,牵牛花等植物的种植,使得住宅小区建筑充满生命力。

植物景观设计多以色彩为主体

植物作为生命体,其本身的色彩对人类的情感与压力缓解都有着良性作用,鲜艳的颜色让人开心让人欢乐,相反的,较暗的颜色给人以低沉的感觉。植物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是景观设计中的主体配置,小区植物景观通过植物本身的构造颜色来设计整体颜色布局,花朵,果实,树皮等都有着自身的色彩,春去秋来,不同季节的植物演绎着不同的颜色,使植物景观的色彩效应发挥的淋漓尽致。专业的色彩学知识指出设计师在设计色彩植物规划的过程中偏重考虑夏季与冬季的色彩植物,很多失败的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例子都表明了秋色植物的存在短暂性,所以冬夏的植物应是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部分。深浅色的选择也影响着小区植物色彩景观的成功。

城市化发展是现今的的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表现之一。在居民住宅小区中产生的植物景观生态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通过优化住宅小区植物景观的布局结构促进小区内部生态环境的调整,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城市内部所有住宅小区功能区与生态绿地进行合理分布与调整,使城市整体的生态系统绿色化,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促进人类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植物景观设计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性与科学性,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宜居小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J].住宅科技,2005(1):3~8

篇6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功能的主要承载者;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在景观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自然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由于设计者和决策者有时会忽视或片面理解园林植物的主导作用,导致现代植物景观无论在观赏性,还是在功能性都存在一定问题。

1.1城市原有植物景观系统的破坏

在城市绿地的建设或改造中,往往有片面强调图形的美观和象征意义,而忽视其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现象;有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其原有的生态系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些林带本来是生态通道,结果被新修的所谓景观大道截断;而大面积的城市广场和硬质铺地中也很少考虑植物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1.2城市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景观生态学上衡量城市景观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由于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有时甚至完全不顾本地的气候和土质状况。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此外,为了街道的整齐和气势的营造,往往整条街栽种单一树种而不维持原始状况下多树种的混种,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是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脆弱而不稳定。

2.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滞后、不合理的观念,导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采用西方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大面积草坪和灌木林修剪成模纹图案的绿化方式,或者在草坪上种植花卉组成色块图案。这种植物景观形式虽然具有草优美、整齐的景观效果,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2.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附属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未能形成特色的城市地域性景观。

2.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2.4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具有最佳的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传承性,代表地方特色。但是由于设计者的观念问题和当地苗圃的种质资源问题,使乡土树种的应用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很难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3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承担着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的功能。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借鉴外国园林建设的优秀经验,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3.2文化性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成为为人们赋予文化信息的载体。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就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3.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3.4实用性

优秀的植物配置景观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黑龙江省北方森林植物园内种植的郁金香每年就会为植物园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年的郁金香花期,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一赏百花盛开的景象;另外,郁金香的切花也可以为植物园带来可观经济收入。

3.5生态性

3.5.1生态位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主要是游憩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3.5.2引入绿量概念

篇7

城市中的园林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文化景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城市景观和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影响到这个城市绿色文化吸引力的大小。

1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日益成为居民选择居住和生活的重要指标,植物作为绿化的主体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用植物景观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植物景观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植物的习性,而且要对它们的功能和观赏效果有充足认识,最终要达到一个既注重植物自身色泽搭配,又注重群落之间和谐的生态系统。植物景观要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发挥出绿色植物景观的最佳作用,让城市更加宜居。

2植物景观布局遵循的原则

2.1生态习性适应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有着不同的设计特点,选择适地性植物做主干景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园林设计风格。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考虑植物在生长方面的需要,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大气等因素。现在的城市由于工业化的大举扩张,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同时土地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高楼群集下的园林景观要作特殊考虑,对植物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有充分地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塑造景观的功能和效果。在种植设计过程中,即要避免单一化和“西化”,也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不宜在大广场中只种植草皮,应适当搭配种植苗木,因此,在设计初始就应该因地制宜。

2.2观赏和功能兼顾的原则

在了解植物本身的自然习性后,对植物在形态、颜色、香味、花期等方面都应有所考虑,最终要使植物景观在功能和视觉上和谐。例如,植物的形态和原生长的地形要契合,山顶上的植物生长趋势大都笔直向上,比较细小呈现宝塔形。在丘陵的树木多是树冠面积较大,呈现横向发展趋势。在植物设计时要在视觉上做好点、线、面三者协调一致,构建完美的图画。另外,在植物的枝、叶、花、果上也要做文章,例如,树干的粗糙程度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效果,树冠的冠幅大小直接影响到1楼居民的采光效果。植物是否是单生、花的颜色和香味、果的形状都会给观赏效果带来影响。最后,还要注重不同植物群落的季相性变化,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绿量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是给予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功能环境。空间内主要的景观是绿色植物,植物的绿量一定要满足改善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比较低的环境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光合作用良好的植物,它们可以为城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释放出氧气,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给人以好的心情。绿色植物的绿量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在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种植耐污染适应性强的植物,特别是枝繁叶茂的类型要大力推广,如夹竹桃、复羽叶栾树等,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污染性气体和降低噪音。乔木和灌木也是增加绿量比较适应的植物类型,在后期护理时候尽量地向地面和构筑物开拓,营造乔、灌、草复合立体化景观效果。最终形成上、中、下相适应的绿量植物层次。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对植物多样性给予重点考虑,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形成多品种组合,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创造生态群落稳定的宜居环境。

2.4规划和搭配相适宜的原则

篇8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酒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酒店的基本功能是向旅客提供住宿与膳食,同时借助优美的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来吸引消费者。一个优秀的酒店设计应该是功能完善与审美艺术的结合。使客人感受到酒店对他的热情欢迎,感受到酒店可以为他提供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因此,现在酒店己不再仅仅是短暂留宿的地方,而是一个在工业化的现实条件下,城市居民迫切需求的亲近自然、寻求身心放松的游憩休闲场所。

1 室内植物景观概念

1.1 室内

指被墙面、地面和顶面围合而成的空间。在室内,人们要完成不同的行为,如生活起居、工作、学习、娱乐和商业等,为满足这些行为的需要,人们设计了不同功能的室内空间。本文所探讨的室内是酒店的内部空间。

1.2 室内植物

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室内所生长的植物,任何在室内出现的植物都是室内植物。植物界所包含的植物只要在室内出现或者某一阶段在室内出现,都可以称作室内植物。小到在阴暗潮湿的厨房、卫生间角落自然生长的绿藻和苔醉,大到在一些商场酒店大厅种植的高大乔木以及插花所使用的植物花材,植物的根、茎、叶或者是整株植物都称作室内植物[3]。

1.3 室内植物景观

室内植物景观是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室内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木植物以及草木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和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

2 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

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中,把握基本的营造原则对于设计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几个基本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植物本身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要使它们在酒店内能正常生存就要科学的研究它们的生态习性,让它们与酒店内的小环境相协调,从而创造出生态和谐,返朴归真的环境景观。

(1)原产热带雨林的植物:①如绿萝、龟背竹、蔓绿绒等原产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的生态习性是:在野生的条件下都可以爬上大树的顶部。根据这个习性,在酒店室内空间中,用湿润鹅苔藓柱或架面来辅助造型,让它们攀爬上去。②如蕨类、兰花、以及大都凤梨类原产热带雨林的附生植物的生态习性是:生活在覆盖着苔藓的大树上,喜欢居于森林基层的生物竞争之上。根据这个习性,在酒店室内空间中,可以在树皮上栽培这些植物或悬吊在篮子中,以模仿热带森林的氛围。

(2)原产热带、亚热带干旱或半沙漠植物,如金琥、生石花、佛手掌、绿铃、芦荟、龙舌兰等。它们喜欢炎热、干燥的环境,根据这种生态习性,在酒店室内适宜布置在阳光充足的窗台或是相似的地方。

(3)地中海植物,如风信子、郁金香、仙客来、天竺葵、鹤望兰、唐菖蒲、君子兰、炸酱草以及许多棕榈等,地中海气候是处于热带雨林和半沙漠这两种气候之间,夏季温暖干燥,冬季湿润。所以在酒店室内应为它们提供较为温暖、阳光充足和湿润的环境。

2.2 艺术性原则

(1)构图合理

构图是将不同形状、色泽的物体按照美学的观念组成一个和谐的景观。构图是营造酒店室内植物的关键,要注意二个方面:

①布置均衡

布置均衡能保持稳定感和安定感,它包括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对称均衡的视觉效果简单明了,人们能感觉酒店环境的庄重、高贵,但同时有点严肃和呆板。如在酒店的走廊两边、服务台两侧摆上同样种和同一规格的植物,会显得规则整齐。与对称均衡相反的是非对称的动态均衡,灵活多变,犹如芭蕾舞,有时无法觉察其中心,却让人感到平稳、优美。

②比例合适

比例合适能体现真实感和舒适感,它着重于对大小、份量的比较。自古以来,比例以它的美感法则,广泛应用于美术、建筑和工艺等方面。在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方面就是植物的形态、规格等要与所摆设的场所大小、位置相配套。

(2)色彩协调

酒店内植物应用要讲究色彩的调和及变化,色彩的调和会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色彩的变化对人的精神、心里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讲究植物色彩的变化与环境的调和,以满足宾客的需要。

①酒店室内色彩要和功能空间的性质相适应,如大厅,餐厅在其中活动的时间较短,色彩配置可以对比强烈一些,创造出满堂生辉的华丽环境,如客房、大堂吧、休息厅,由于在这里面的时间较长,要注意色彩淡雅。

②酒店室内植物的色彩还应注意酒店室内空间的大小以及上下色彩的变化,如果功能空间小可用色彩单一的植物,使人有空间扩张的感觉,而在较大的功能空间可用富有变化的色彩。

(3)与中国园林艺术的融合

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建与中国园林艺术有很大的关系。植物作为园林造景主体要素,往往被拟人化,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风等早已是人尽皆知。而中国园林艺术与诗、词、书、画艺术之间又有着很深的联系,园林意境与文学、绘画、书法意境有着许多共性。往往中国园林中的景题、匾额上的诗词、书法为园林意境的产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3 满足酒店室内空间使用功能

植物的酒店室内景观营造,要以满足酒店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为前提,酒店室内植物设计是酒店室内设计的一部分,酒店室内空间的布局、功能区的划分,交通路线的组织都要最为合理和方便的供人使用,酒店室内植物景观的营造要服从于空间功能,并帮助完善空间功能,当酒店室内植物景观影响到人们对空间的正常使用时,必须对设计进行取舍和调整。

2.4 满足技术要求

施工技术是保证设计想法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如钢结构的玻璃屋顶就能使大多数植物植入酒店室内;还有各种物质环境的技术支持,如人工采光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等;还有植物景观隔离了天然的雨水,需要人工的浇灌系统等;要注意建筑的荷载、柱梁的位置和防水材料的运用和排水的处理,这些与设计中土层的厚度、植物的种类、植株的位置、水体的深度和流向都有密切的关系。

2.5 满足经济性原则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酒店室内植物景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了空间的品位和档次,酒店室内空间的植物景观除了具有物质上的使用功能外,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美化环境上,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好的酒店室内植物景观不是珍贵植物品种和昂贵材料的堆砌场所,而是与整个空间协调的,体现了人们健康的审美要求和文化品位。

3 小结

综上所述,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改善室内生态品质和实现室内总体功能最优、维护成本最低为目标,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和园林艺术设计的景观,满足人们的视觉、行为和生态的需要,实现酒店室内植物景观格局、尺度、功能与生态过程的和谐发展。它涉及到生态、文化、艺术和科技等的综合领域。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及城市建设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发展的速度更是突飞猛进, 而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一部分的城市居住区绿化建设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创造一个生态优美、舒适宜人、富有品味的居住环境越来越重要,作为小区环境评价的标准之一小区园林绿化更是重中之重,提高绿地率的同时,提高小区绿化景观的设计能力,建立小区内园林生态平衡对提高小区内自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虽然植物的观赏特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植物在景观中并非只是装饰物。在景观中,植物的功能作用很多,主要表现为构成室外空间,遮挡不利景观的物体,护坡等。

植物能够表达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是反映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植物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日常使用的功能,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并且能够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强调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使得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植物景观设计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二、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1、发挥植物的综合作用

在进行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时,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配置。植物配置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土壤性质的城市和地区选择不同的树木种类,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例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在植物配置时应先充分考虑树木的防护和净化功能。而在一些以旅游为主的城市,树木的美化绿化功能就应放在首位。此外,住宅绿地与街头绿地,城市广场绿地和校园绿地,等等,根据不同的绿地形式选择不同的植物造景方式。只有通过如此,才能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2、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处理好种间关系

自然界的植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所以,在进行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多种植物合理搭配,使植物群落富于变化。任何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脱离不了环境,同样,环境中的各种因子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园林植物栽植前对其生态环境的预测及种间搭配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掌握好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根据其生长习惯进行合理配置。

3、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配置整体与局部间的关系,使其显得协调统一,且富于变化。同时,由于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设计要素,随着时间的变化,植物体量和形态都会产生变化,所以在权衡园林景观的及时呈现和远期发展时,要注意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此外,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想要充分展现植物景观设计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意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4、 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原则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根据美学要求,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园林形式确立不同的立意方式。例如,烈士陵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以庄严、肃穆为基调,植物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节日广场、街头绿地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植物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特色,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观赏者在观赏和游玩时能产生美的体验。

三、目前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植物景观不符合当地气候环境

目前,一些开发商为了创造卖点,盲目追求新奇高档,在居住区中营造“欧陆风情”、“热带风情”等各式风格,导致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出现两个极端:①大草坪泛滥,虽然大量种植草坪能够使园林小区在短期内尽快见绿,提高视觉效果,但这样也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修剪、浇水、除草、打药,既费工又浪费了资金,造成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浪费。②乔木、灌木、草坪模式的滥用,虽然这是一种生态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模式,然而一味滥用,往往会造成城市园林建设的绿量与环境建设中景观质量的不成比例。

2、缺少植物多样性与群落层次

城市环境的多样性需要以植物的多样性为基础。目前,国内居住区绿化中植物种类普遍偏低,一般为100种左右,仅个别小区超过500种。

3、植物垂直结构不合理,硬质景观比例较高

现实的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中,过度考虑理想状况下的植物生长情况,使得居住区实际情况中,大多数树木的生长体积、生长率都低于同等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植物,致使其造景效果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四、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1、合理应用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的合理应用既可覆盖地表,增加小区植物多样性,又是实现春景秋色的坚强后盾。居住区地被植物的应用也可采用花坛、花境、林下地被、缀花草坪等多种形式,做到“以人为本、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化效果。

2、适地适树

首先,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配置,要根据气候分布、土壤地貌、周围环境等自然状态,结合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进行适宜的选择。其次,应根据居住区绿地人群的年龄需求合理选择树种。注意选择无絮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少花粉、抗污染力强、耐干旱瘠薄的绿化树种,尤以各地乡土树种为主。4.2丰富植物种类,科学配比树种

3、丰富配置模式,增加小区绿量

居住区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生态作用,通过不同树种间的科学配比与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立体绿化配置,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居住区双向绿地系统(即以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为“点”、以沿区内主要道路绿化带为“线”、以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公园为“面”相结合的水平绿地系统。

4、突出“人性化”、“生态化”

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要求,增加区绿量,满足使用功能的综合要求。植物景观设计要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在植物配置时要重视季相变化,并结合城市的主导风向进行设计,以有效地阻挡冬季风和引人夏季风,减弱气候不利因素对小区环境造成的影响,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宜多采用生态型配置(即以常绿树为基调树种,以乔木为骨干树种,以片植、丛植、群植为主,并注意地被植物及草坪的覆盖,创造生态型植物景观),努力实现“生态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小区内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相协调,做到园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在城市小区园林植物配制时,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参考文献

篇10

1.植物景观配置概念

所谓植物景观配置就是结合原有的景观来添加不同种类的植物所映衬出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配置首先要从基础要素(颜色、大小、质地、形态等)出发,利用编织结合的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使之具有真实的美感。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但不局限于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有许多工具来描述和解释颜色的功能应用,比如调色盘,调色盘上红、绿、蓝为三基色,橘红色、黄色与紫色为次等色;次等色是两种基色的混合色,三等色是基色与次色的混合色。调色盘上相邻的颜色为补充色,调色盘上交叉相对的颜色为对比色。

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手法

(1)对称:在景观轴线,两边采用相同的植物配置方式。(2)重复:反复使用同一种元素或同一种植物景观配置方式即为重复。重复手法可以使得创造的景观保持某种稳定的结构,这种稳定的结构就是所谓景观秩序,它能使景观前后形成一个整体。(3)变化:变化是相对重复手法而言的。任何元素或植物景观配置方式乃至创作手法重复过多必定会导致单调,要避免单调,必须采用变化手法。

4.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

4.1简单原则

简单原则要求植物景观配置主题鲜明突出,配置形式简练,脉络清晰连贯,元素一致性高。简单能带来宁静感,简洁明了的东西能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简单能够显现大气。

4.2平衡原则

平衡是一种哲学的东西,如同中国的阴阳平衡哲学,任何创作离不开平衡原则,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平衡原则是景观创作的精华。

4.3重点变化原则

变化产生趣味,作品要活泼有趣,就必须有变化。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作品将会非常单调沉闷。并且暗变比明变更有趣味,更能从变化中达到统一原则。

4.4比例与尺度原则

由于具有空间三维特性,植物要素之间以及植物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形成美感,确定什么是好的相关比例是比较困难的,只能去感觉。

5.创造意境美

植物不仅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多彩、寓意深长的内容美。景观规划是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应用绿化树种,以发挥它们的绿化功能和观赏特性。(1)因势利导,合理安排空间。巧妙地利用地形特点,以达到平衡的地步。(2)合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具有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在变化中求得统一。(3)保持植物景观的均衡韵律和优美轮廓。植物应具有优美的林冠、林缘线,植物空间的轮廓,要有平有直,有弯有曲,行道树以整齐为美,而风景林以自然为美。(4)植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环境与植物景观相得益彰。

6.用各类园林植物构建植物景观

篇11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 2. 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 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白蜡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2. 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免费论文。

2. 3. 1 形式美法则。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 大原则。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是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以吸引游人,供人们欣赏。

2. 3. 2 时空四维原则。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2. 3. 3 景意交融。免费论文。

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略到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意境。免费论文。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即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如松竹梅被人们喻为三君子,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 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2. 5  经济性原则

节约为本,共建和谐社会。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3  景观设计展望

篇12

1 城市广场分类及植物配置

城市广场按照功能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市政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如图1。

图1 城市广场分类

不同类型的广场需要不同的植物配置,一般依据广场的特点、文化属性、功能实现等加以选择。市政广场是政府沟通和举行仪式的场所,该类广场的植物主要呈周边式配置,中央以硬质铺装或软质的耐踏草坪铺装作会场,广场内视线通透。纪念广场一般用以纪念某一特殊事件或人物,供人们瞻仰、纪念,植物在选择时可以采取硬质铺装与软质绿化景观相结合,可观、可游、可休憩。商业广场更多的体现城市商业繁华,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现商业的繁荣景象。交通交通广场一般位于交通枢纽,人流量大,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植物可以见缝插景,同时配以当地植物,体现城市的独特风格。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分布较多,绿地面积大,广场风格多异,植被配备时主要考虑广场功能和景观需要。

2 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一般原则

2.1 突出广场主题

前面讲到,城市中的广场分多个种类,不同广场体现的主题不同,所需的植被配置类型也不同。植物景观在选择时要充分体现广场主题,如果选择不当就失去了广场体现的文化形态,比如在一些革命纪念广场放置大红大紫的植物就显得轻浮,应该放置庄重的植被体现肃穆的氛围,例如种植松柏等。另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层次,广场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 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才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色, 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2 地域性植物的使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植被景观特点不同,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树种,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名片是展示城市特点的一个很好的窗口,种植当地树种就很好地传达了这一思想。除此之外,当地植物种源多,对地区气候适应性好,也更易于存活和生长。

2.3 遵循艺术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在植物的选择设计时除了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外,还要满足艺术性的要求。赋予艺术美的植物更能展现出植物的活力,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植物艺术表现上,可以从植物形态、布置层次、植物组合、颜色搭配、形状拼图等方面着手,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广场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

2.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也是我们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达到广场的渲染效果,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很珍贵的植物,但如果其他廉价的植物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应该从成本方面考虑选择后者。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景观设计原则。

2.5 其他原则

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原则外,我们还要重视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构思与定位、科学性原则、景观生态性原则、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等。多角度审视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3 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有不同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使植物景观设计服务于广场预期效果,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广场植物景观的设计中,有很多行而有效的原则,如果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时能够根据需要兼顾不同的设计原则,找到最优的搭配方案,将给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温亚利,李和平,赵敏.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中山广场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09(2)

2 陈蓉.浅论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配置[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