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2-06-30 22:16: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区工作方案

篇1

提高全民城市意识、人人参与城市管理

二、组织机构

成立城市管理宣讲团

团 长:喻XX

成 员:XX XX 高XX XX 李XX 姜XX

何XX 周XX 颜XX 文XX XX 李XX

肖XX 黄XX XX 张XX 郭XX

三、主要任务

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通过与社区携手共建,阵地延伸,整合社会资源。以发放服务手册、除四害药品,与居民群众开展面对面、互动式的宣传活动等为主要形式服务社区。以创建门前三包示范社区和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小区标准为要求,大力开展城市管理知识、法规和除四害常识的宣传,促进社区居民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构建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筹备

1、宣讲活动的组织,联系社区。 责任人:XX

2、活动方案及宣传资料制定、准备。 责任人:李益民、XX

3、讲课教案准备。 责任人:XX

4、负责宣讲活动物资的购买、装袋准备、发放。 责任人:XX

5、媒体记者联系、拍照。 责任人:XX

五、活动组织

1、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责任人:XX

①签名展板制作、运输、摆放、回收。 责任人:XX

②市民签名引导。 责任人:XX

2、免费发放除四害药物、纪念品、宣传资料活动。负责人:XX;工作人员:XX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宣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和法制意识。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迅速将宣讲活动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城管进社区工作方案模板二: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执法工作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经研究决定,现就我局组织开展XX年度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思想,全面履行城管综合执法职责,动员社区管理部门、广大群众和驻德化各单位,共同加强社区管理和建设,切实解决城市管理社区层面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坚定不移地执行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旅游宜居城市的工作目标,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成立德化县行政执法局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周XX

副组长:涂XX

成 员:潘XX 陈XX 刘XX 黄XX 苏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潘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进社区各项活动的工作协调等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宣传进社区。大力宣传城市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增进社区居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支持,局法宣股负责做好本次进社区活动的宣传工作指导。

(二)管理进社区。协助社区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发动社区做好辖区内的门前三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重点做好:

1、指导、协助、督促社区及小区物业及时清扫道路,清运生活垃圾,清除小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宣传栏、楼道等设施上乱涂、乱画、乱张贴等;

2、协助社区管理部门及时取缔小区内擅自设置的摊群点;

3、指导协助社区和物业管理加强小区出入口管理,履行门前三包职责,及时查处小区出入口前乱摆摊点、车辆违规占道行为;

4、及时查处社区内违法建设、擅自砍伐树木、侵占绿地、损坏市政设施等违法行为;

(三)服务进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协助组织社区文化娱乐、法制教育、美化绿化、扶贫帮困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巡查进社区。建立城管执法队伍定点联系社区制度,定期巡查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

四、工作措施

(一)制定责任联系制度。以执法中队为责任单位,每个中队负责联系25个社区,并确定专门执法队员作为联系社区的直接责任人,与社区建立日常联系制度,向社区居民发放便民联系卡。

(二)落实巡查服务机制。联系社区的直接责任队员,每周至少巡查和走访一次责任社区,做好巡查记录、社区签到制度,及时处理并反馈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每半年在社区开展一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或便民服务活动;定期向社区通报城管执法工作情况,以中队为单位做好城管执法进社区年终总结工作。

(三)建立工作台帐。各中队要建立统一的工作台帐,台帐内容包括社区的基本情况、联系社区直接责任人和工作动态,台帐记录做到及时、准确、真实。

(四)定期检查考评。局督查股每季度要对执法中队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检查考评一次,及时掌握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考评结果。

五、工作要求

篇2

二、目标任务

以乡、镇(街)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依托,将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延伸到乡、镇(街)和社区,做到“一个明确”、“三个建立”。即:明确乡、镇(街)和社区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基层组织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基础数据库,对劳动用工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基层组织网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工作职责

乡、镇(街)劳动保障机构主要职责是开展用工备案、摸清用工底数、宣传法律法规、协调执法、调处劳动争议。

(一)全面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用人单位数量、单位性质、行业类别、经济类型等。

(二)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具体负责办理辖区内城镇个体工商业户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建立劳动关系基础台账,并及时将有关数据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督促指导辖区内其他用人单位及时到所属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站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对劳动用工实行动态管理。

(三)负责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帮助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负责对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掌握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督促用人单位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对拒不纠正的,及时报告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并协调其做好案件调查、证据收集等查处工作。

(五)及时掌握辖区内劳动争议及案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积极督促指导并协助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予以调节,对调节不成的争议案件,指导其到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对可能发生的上访案件,要及时报告市劳动保障部门。

四、方法步骤

此项工作从20*年4月1日开始,至7月30日结束,共分为准备启动、组织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一)准备启动阶段(4月1日-4月30日)

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动员部署。

1.制定方案。各乡、镇(街)和社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

2.动员部署。各乡、镇(街)和社区要召开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动员大会,对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1日-7月15日)

主要任务是配备人员、搞好培训、摸底调查、建立台帐。

1.配备专职人员。按照省里要求,市政府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将为每个乡、镇(街)和社区配备1名专职劳动关系协调员。由于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可以先从乡、镇(街)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现有人员中选配1名素质较高的人员专职从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待今年开发公益性岗位工作开始时,再为每个社区招收人员进行补充。

2.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每个乡、镇(街)和社区从现有人员中选配2名劳动保障兼职监察员(其中1名由劳动关系协调员兼任),我市对拟选配的劳动保障兼职监察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劳动保障兼职监察员证书,为其深入用人单位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3.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按照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乡、镇(街)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要全面摸清用人单位情况,逐户进行登记。具体负责办理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并督促辖区内其他用人单位及时到所属劳动用工备案管理部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

4.建立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省里统一编制劳动用工备案系统管理软件,规范业务处理流程,统一业务指标体系。各乡、镇(街)和社区要按照全省统一制定的表格,对用人单位采集劳动用工信息,并及时将有关数据录入到劳动用工备案系统,对劳动用工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劳动关系基础台账。

5.构建监察网络。将劳动保障工作延伸到乡、镇(街)和社区,扩大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建立指导、监督、检查、处罚完整的工作体系。

6.完善协调机制。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延伸到乡、镇(街)和社区,探索在乡、镇(街)和社区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掌握劳动关系双方可能或将要发生的纠纷,并及时解决。对难以解决的纠纷,上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妥善解决,有效控制和减少辖区内用人单位劳动争议和案件的发生。

7.整改提高。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对劳动用工备案系统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各种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总结验收阶段(7月16日-7月31日)

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完善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1.总结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的经验,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进行提炼和规范,将其提升为政策和制度层面。努力做到延伸触角、组建队伍、夯实基础、规范服务、综合治理,为逐步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2.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长效机制。研究调整和优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协调劳动关系组织体系,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组织建立和制度建设,加强协作、探索模式、合力推进。努力实现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创新管理,完善机构,提升能力。

3.对全市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进行总结,并形成报告上报市政府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工资科,各乡、镇(街)和社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和组织实施。

六、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要教育和督促用人单位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积极配合乡、镇(街)和社区有关工作人员做好劳动关系情况普查备案工作,主动提供有关情况和数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无理阻挠、妨碍调查、提供虚假信息。

(二)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

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市劳动保障部门及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分析和研究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劳动关系进社区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指导,定期调度通报

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工作中,要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和用人单位,实施面对面指导,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调度通报制度,定期调度和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

(四)完善机构,打牢工作基础

篇3

(一)疾病控制进社区内容

1、社区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登记、传染病报告、结核病转诊与管理;

2、社区计划免疫接种:建立健全辖区计免档案,保持冷链正常运转;

3、社区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

4、社区开展健康教育。

(二)妇幼保健进社区内容

1、妇女保健:掌握辖区妇女基本情况并分类建档,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并正常运转,协助或做好产前诊断。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及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等防治知识的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

2、儿童保健:掌握辖区适龄儿童基本情况并分类建档,做好婴幼儿系统管理和“四二一”体检工作,做好儿童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及健教活动。

二、工作职责

(一)市、区(东风公司)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1、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级负责社区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统一使用预防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证、疫情报告卡,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有计划、高质量地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2、根据工作需要,分级开展培训,市疾病控制中心培训到区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负责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必要时,市疾病控制中心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集中开展培训。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对每名专业人员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天。

3、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等业务工作规范,定期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市级要指导到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要时指导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级要指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具体内容包括:制订工作计划,提供所管辖业务工作所需的表、卡、册、报表等,坚持例会制度,深入中心、站开展业务指导,开展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和接种率调查,分半年、全年业务工作检查评比。

(二)市妇幼保健院和区(东风公司)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1、市妇幼保健院和区(东风公司)妇幼保健机构分级负责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使用孕产妇、婴儿系统管理手册(卡),按照两个系统管理运转方案统一管理,对筛选的高危孕产妇实行统一管理,接受住院分娩。

2、根据工作需要,分级开展培训,市妇幼保健院培训到区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负责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必要时,市妇幼保健院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统一开展培训。市、区妇幼保健院每年对每名专业人员培训都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天。

3、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按照两个系统管理要求,定期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市级要指导到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要时指导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级要指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具体内容包括:制订工作计划,提供所管辖业务工作所需的表、卡、册、报表等,坚持例会制度,深入中心站开展业务指导,分半年、全年业务工作检查评比。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掌握本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现、登记和向区疾病控制机构上报传染病疫情;督促结核病人转诊和化疗;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以向居民讲课为主要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实行日接种门诊制度。

2、掌握辖区孕产妇、儿童基本情况,为辖区孕产妇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督促其定期到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督促产妇进行42天检查,筛选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促进住院分娩,开展产后访视。

3、开展婴幼儿系统管理,实行“四二一”体检,对筛选出的高危儿、肥胖儿、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做好儿童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认真做好辖区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积极宣传母乳喂养,提供母乳喂养技术指导。

4、及时向区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所上报相关报表。

5、指导和督促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

1、掌握本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现登记和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传染病疫情;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以向居民日常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为主要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建立接种站,每月定期开展预防接种;不承担接种任务的,要负责社区内接种对象的管理和免疫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2、掌握社区内孕产妇、婴幼儿基本情况(包括流动儿童);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孕产妇、婴幼儿系统管理。建立辖区7岁以下儿童花名册,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督促其进行“四二一”体检。对怀孕妇女登记造册,督促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做好儿童营养、儿童疾病防治、儿童安全防护等知识的宣教活动。做好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

三、运转程序

1、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接种运转程序不变;

2、儿童系统管理按有权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并建卡的管理运转程序不变;

3、孕产妇系统管理—“围保册”的建立及运转作如下调整:

第一,市妇幼保健院、东风公司妇幼保健所、两区妇幼保健所分辖区负责围保册的管理及运转。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东风公司妇幼保健所负责本系统(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区妇幼保健所负责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二,经费由上述四家分别管理,单独结算。

第三,各种报表上报运转,按以前规定不变。

四、工作方法与步骤

(一)5月上旬,三区及东风公司提出免疫接种点设置意见,市卫生局根据意见进行免疫接种机构调整,确定设立免疫接种门诊(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5月中下旬,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妇幼保健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分两批进行培训。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免疫接种机构建设,市卫生局根据培训和建设情况进行资格准入。

(三)5月份,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妇幼保健院制定各种工作制度和规范,确定工作程序,并下发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开展业务指导。

(四)5月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本辖区基本情况的摸底和宣传工作。同时,按照市区疾控机构的要求,规范传染病管理程序和要求,制订健康教育内容,正式开展传染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督导。

(五)6月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建立围保册(卡),正式开展两个系统管理,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加强督导,协调地段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关系。

(六)7月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第一轮次预防接种,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督导,协调其与地段医院的业务关系。

(七)XX年底进行检查评价,总结表彰。XX年进一步调整巩固提高。XX年实现规范管理,确保绝大多数预防接种任务和所有孕产妇、婴幼儿系统管理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保持较高的工作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市卫生局将妇幼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要求纳入对三区卫生局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纳入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年底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级评审制度,将妇幼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级评审的主要内容之一,年度进行专项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奖惩。

篇4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履行科学发展观,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为契机,以社区为依托,以劳动保障平台为载体,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强化就业服务手段,加大困难群体援助力度,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大力挖掘社区就业岗位,拓展社区就业门路,提升社区就业服务水平,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为争创我镇全国文明镇、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基础。

二、目标内容

从年1月1日起,我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启动,力争把我镇创建成第一批充分就业社区,必须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创建内容有:

1、建立促进就业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社区内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切实落实政府促进就业第一责任。

2、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消除现有零就业家庭,在一个月内实现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援助一户、解决一户”。

3、“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率100%。拓展“双困”人员就业基地,开发公益型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双困”人员,通过岗位工资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确保社区内“双困”人员100%就业。

4、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种就业资源,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使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劳动者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优化,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5、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功能齐全,所有求职人员和需要就业援助的人员都能得到优质、高效的各项就业服务。社区内居民对公共就业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三、工作步骤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3月):准备阶段。成立镇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出台创建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4-9月):实施阶段。4-5月广泛宣传,形成创建氛围,同时对各指标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分解目标,逐步建立创建工作台账,稳步推进创建工作,6月中旬,对各项创建指标落实情况进行小结。7-9月开展2-3次座谈会,专题研究创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突破,形成系统的社区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10-11月):自评阶段。组织模拟检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创建指标落实的成效,对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并形成书面报告送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12月):迎评阶段。制定迎评方案,做好迎评各项准备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区就业的重要性,根据区创建工作协调小组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决定成立“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具体成员名单附后)。我镇的促进就业政策措施由协调小组研究制定,由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各村、居委要高度重视,在村、居委成立相应的以村支部书记或居委主任为组长的“促进充分就业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建立全覆盖的基层就业服务机构。

(二)资金保障,确保政策实施

镇财政建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资金投入为全镇可用财力的0.5%,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实行资金专项管理、独立核算。实施推荐就业服务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分解表附后)。

(三)广泛宣传,形成创建氛围

一方面加强创建宣传,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通过新闻媒体、广场大屏幕、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另一方面加强法制宣传,重点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宣传进社区、进企业,为我镇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多管齐下,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制定“零就业家庭”和“双困”人员调查排摸及援助方案,经常走访、定期排摸,并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形成登记(摸底调查)——指导(指导转变观念)——推荐(推荐就业)——跟踪(就业后的跟踪服务)的良性循环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的为创业者筑桥铺路。同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将举办两场区域联合招聘会,多渠道扩大就业,让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享受到推荐就业和就业帮扶服务。宣传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参加职业见习,组织居民开展择业就业指导讲座,对失业人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就业择业指导,使居民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积极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将利用网络建立劳动保障社区居民论坛,通过信息公开、政策解答、所长在线、互动社区等模块畅通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建立实现镇劳动力信息资源与就业扶持服务相互衔接的管理体制,为求职者、用人单位双方搭建完善的交流平台。

五、工作要求

篇5

去年12月湖北武汉市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因传染源尚未确定,传染途径还不明确,呈现局部暴发态势,加之正值春节,人员流动处在高峰期,传染机率高,风险隐患多,防控形势严峻。各社区要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批示和总理批示精神,按照全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要求,坚持依法依规、属地管理、完善机制、合理应对、依靠科学、有序有效、公开透明、实事求是的原则,落实“将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要求,严阵以待,严防死守,严格筛查,严密管控,建立台账,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集中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强化正面宣传,营造正确舆论导向

各社区要充分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推送正确的个人防护、家庭防护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有效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答疑解惑工作,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居民群众科学防控,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在居民巷道、小区楼院、广场等人员聚集区域张贴发放《如何预防病毒感染的肺炎》《给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等相关资料,线上线下双向推动,引导广大城区居民科学防控,消除社会恐慌,营造正确舆论导向。严明工作纪律,对恶意炒作、夸大事实、不实言论的个人将依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置。

二、注重细摸严排,严防输入性病例发生

(一)持续推进城区外来人员的登记工作。各社区要充分调动辖区在职党员、网格长、信息员、巷长、楼长、院长以及“4050”人员、志愿者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展入户登记摸排工作,详实填写《春节期间来民外来人员信息统计表》和《籍省外(除湖北其他省份)务工人员情况统计表》,坚决做到社区不漏巷道楼院、巷道楼院不漏一户、一户不漏一人。

(二)对武汉来民人员进行严格管控。各社区要对辖区内来自武汉等重点地区的人员进行全面摸排,摸清人员基本信息,详实填写《籍省外(湖北)务工人员情况统计表》,依法做好居家隔离提示和科普宣传工作,并督促其严格执行居家观察14天的要求,每天监测体温,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对出现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者,及时向辖区医疗机构报告和移交。同时,异常临床表现者情况迅速向街道办事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汇报。

三、聚焦疫情防控,加大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控力度

街道办食药所要加强疫情源头控制,对城区活禽宰杀市场或经营门店进行依法关停、休市,严厉打击野生动物交易,抓好可能是疫情源头的控制,及时消除隐患。各社区要持续做好辖区婚丧事自办宴席的登记备案工作,做到“随备随报”。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工作机制。街道办事处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社区党委(支部)书记为成员的街道社区病毒感染肺炎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党委要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社区党委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街道社区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值日、疫情零报告日报告等工作制度,街道社区干部春节期间一律不得请假外出,全面做好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各社区(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下午4:00之前报送疫情防控情况,经同志汇总、同志审核、同志签报后,报全县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精神,按照“重心下移、责权明确、专兼结合、强化考核”的总体要求,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社区为城市管理的网格化单元,将街道社区监管、城监综合执法、环卫作业服务细化到每个单元,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城市管理的强大合力,推进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

二、创新工作机制

(一)建立街道社区监管、城监综合执法、环卫作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体系。街道社区要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管,督促市民遵守市容秩序、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绿化管理、爱国卫生等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好辖区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城监大队以街道为单元,组建中队,明确执法人员的责任区,加强日常巡逻,实行“常规管理与综合整治并举、以常规管理为主”的城监新模式。环境卫生由各作业公司负责,由区建设局统一考核,同时接受街道社区的监督。

(二)人员下移,建立以块为主的责任体系。城监大队根据各单元的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员,在街道设立中队,将执法队员下沉到社区,划定队员的责任区,建立巡查、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街道在社会事务办下设城管爱卫办,由城管爱卫专干、城监队员等人员共同组成。城监中队实行双重管理,日常工作在街道和社区进行,遇重大执法等集中行动,由大队统一安排。

社区要明确一名专职社区工作者专门从事城管爱卫工作,与责任区的城管执法队员共同做好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组建信息员队伍和日常巡查队伍,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大城管的格局。

(三)构建信息传递、处理、反馈平台。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城管信息处理平台,区建设局、街道办事处、社区分别设立城管热线,构成全区城市管理的信息处理系统。区城管热线是全区城市管理的枢纽,负责信息的收集、传递、分办与督办。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信息收集、处理与督办、反馈工作。街道、社区要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迅速逐级上报。城监大队要加强各类城监信息的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进行反馈。要实行责任追究,对不能发现问题或者不能及时上报信息的,追究街道社区的责任;对不能及时处理的,追究城监执法和环卫作业主体的责任。

(四)构建分级负责、交叉考核的监督体系。区建设局统一负责对街道社区监管、城监综合执法、环卫作业服务情况进行考核,分别制定考核办法,将三者的考核内容融为一体。

对街道的考核按照《区城市管理和爱国卫生工作考核办法》进行,每月汇总并及时通报。对社区的考核由各街道负责。

对各环卫作业公司的考核由区建设局负责,街道要将对环卫作业单位的监管考核情况定期通报至区建设局。

对城监大队的考核由区建设局牵头,各街道参与,主要是检查其综合执法情况以及城监队员的日常巡查和处理记载。城监队员实行双重管理,考核由城监大队牵头负责,街道社区参与,其中街道社区对城监队员的评价在考核中所占分值不低于50%。

三、明确工作职责

(一)区建设局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拟定各项创建活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城监大队、环卫作业公司、街办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和考核,按照上级授权行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政处罚权,指导街道城市管理工作。

(二)街道社区主要职责:

街道要严格按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做好本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城市管理工作任务。指导协调社区抓好城市管理工作,对社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和考核。加强对城监中队的管理与考核。对辖区环卫作业情况进行监管。

社区居委会要全面掌握所辖区域的地理位置、社区内重点单位等基本信息,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城市管理宣传活动,让群众全面了解城管工作。加强对违法建设、市容秩序、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爱国卫生等全方位的综合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切实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城监大队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区行政执法分局授权,对辖区内的城市管理进行综合执法。加强日常监管,宣传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劝阻制止违法行为,关口前移,精细管理。

(四)环卫作业公司主要职责:负责由区管辖范围的环卫作业,做好清扫、保洁及清运工作。

篇7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中心的安全社区标准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积极推进全市安全社区建设,预防和减少社区内各类伤害,共享安全和健康,并通过持续改进,创造安全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到2009年底,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及其评定管理办法、评定指标,在7个县(市)区选择8个单位启动创建国家安全社区试点工作,其中双塔区2个,其他县(市)区各一个,今年底1个通过国家安全社区验收。到2010年,全市建成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国家级社区8个。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安全社区建设组织机构。安全社区建设包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涉及到安全监管、综合治理、公安(消防、交通安全、社会治安)、民政、劳动保障、建设、交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教育、人口计生等部门及工会,创建工作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城市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创建工作;相对独立的大型企业,建设企业主导型社区。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跨部门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构,制定本地安全社区创建目标和计划,精心组织,分类指导,落实责任,科学创建,实现《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广泛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

(二)加强安全宣传与培训。试点街道和乡(镇)政府要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本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工作。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学习安全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社区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与伤害的能力。

(三)开展危险源辨识、事故与伤害隐患排查等工作。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计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事故与伤害监测机制,规范生产、交通、消防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事故与伤害记录和统计工作。

(四)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针对社区潜在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制定具体的应急响应预案或计划,配备应急器材和设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五)强化社区安全基础工作。试点街道、乡(镇)要建立安全社区创建档案,掌握社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的信息,建立通报和分析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监控和防范措施。

(六)加强信息交流。各试点街道、乡(镇)建立通畅的外部信息交流和内部信息交流渠道。对隐患排查和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确保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全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抓好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支持、配合试点街道、乡(镇)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并制定本地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二)加大安全社区建设投入。各县(市)区、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重点用于完善社区安全基础设施、改造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宣传培训及对试点街道、乡(镇)适当补助和奖励等。对取得“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各县(市)区政府要从本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和奖励。

篇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这一主要任务,积极推进社区计生管理工作新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切实解决难点问题,努力把社区计生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工作目标

所有社区计生队伍稳定,人员编制合理,网络管理规范,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所有从事计生工作人员业务熟练,辖区情况明,底子清;工作经费保障有力;选择两个社区建立关爱“最美女性”基金会。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根据社区的人口数量及分布状况合理编制管理人员,一是社区二级网络按每百育龄妇女配备1名二级网络员;二是社区计生服务员按每社区常住人口4000户以上配备2名。确保管理人员精力到位,同时原则上明确社区计生服务从事本岗位工作年限为5年,以保证队伍稳定。

(二)进一步规范网格化管理。因地制宜划分网格,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分工,落实责任,做到服务对象底子清,情况明。

(三)加大从业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外聘内联等形式,加强对从事计生工作的服务员及二级网络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她们的沟通能力、工作能力等业务水平,建设成一支班子强,业务精的团队。

(四)强化计生服务管理水平。选择兴圃、怡惠两个社区先走一步试点,建立关爱“最美女性”基金会,通过建立基金会来强化对计生管理对象的服务工作,以这种新形式吸引育龄妇女们参与计生工作,扭转被动局面。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宣传发动(2月27日~3月9日)

召开社区书记、主任、计生服务员及计生专干会议,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措施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动员部署到位。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狠抓落实(3月10日~3月25日)

(一)合理制定并实施好工作人员编制方案

(二)规范划分并实施好网格管理方案

(三)科学安排好从业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

(四)精心设计关爱“最美女性”基金会方案并开始运作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完善提高(3月26日~3月31日)

按照工作目标任务与要求,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并完善提高。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切实加强社区计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的领导,专门成立由徐旭东同志担任组长,同志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社区书记、主任及社会事务科和社区管理科相关同志组成。领导小组成员要参与、帮助、指导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精心组织,严密布置

篇9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强化住宅小区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社区长治久安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公共服务,确保我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和谐、稳定、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

二、管理体系和职能职责

为保证社会服务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不打破原有层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在启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动员一切皆可参与的部门和社员共同来完成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

(一)成立镇社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维稳工作的副县级领导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镇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2—3名负责社区管理工作(公益性岗位人员),办公室设在镇政府,由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镇分管维稳工作副书记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主要职责:领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安排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外来人口管理,落实重点人员的管控措施和收集整理核实社区上报的情报信息等工作。解决下级管理部门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惠民政策的贯彻执行工作。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社区办公室、网格员、安保人员进行目标考核。

主要责任人:镇党委书记、镇长。

(二)成立社区服务管理站,配备工作人员1-2名,由社区干部兼任。其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本辖区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和网格员的管理指导,负责解决网格内群众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组织“网格员”和各机关单位信息人员开展工作,负责指导“网格员”和机关单位信息人员的开展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各项安保工作。

成立县镇保安公司,主要负责社区各单位和居民居住区保安人员的招录、培训和管理。

主要责任人:两个社区大党委书记、社区主任

(三)网格化建设所划分的17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27名(公益性岗位),“网格员”在社区服务管理站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对各个网格的巡查巡逻工作,外来人员的登记和情报信息的收集上报、群众临时事务的处突工作。

每个社区配备片警2名,共4名干警。配合网格员开展治安巡逻和治安执法工作。

主要责任人:公安局负责人、网格员

(四)小区管理

1、单位门卫制度。各单位按照需求,由保安公司派出保安人员,保安人员负责本单位进出人员、车辆的登记、夜间巡逻等工作。负责向单位报告安全隐患,积极提出整改意见。

各单位主要领导是该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主要责任人,单位信息员配合门卫向本网格人员报告本单位的相关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责任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安公司。

2、居民居住区。小区按照单位管理,实现门卫制度;其他居民居住区,划分为17个居民自治小组,选配小组长17名,承担本小组的治安巡逻、社情民意收集上报和外来人员登记等工作,实现居民自治。

主要责任人:社区居委会、保安公司

三、工作目标

通过关注民生、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及时掌握人口情况、治安情况、维稳情况、生活质量等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带领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维护本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四、工作要求

各综治成员单位、派出所、社区和业务公司要充分认识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社区管理工作作为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工作来抓,把解决严重影响居民安全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有针对性的制定近期整改措施和长期工作规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社区大党委在镇党委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辖区各支部,安排部署本网格的社区管理工作;组织党员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法律、医疗卫生、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五、经费保障

为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整合公益性资金和其他资金,适当提高“网格员”补助标准,配齐社区管理队伍所需的服装和装备等必需品,要做好经费预算,严格把关,确保社区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六、强化监督考核

篇10

夯实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基础,提高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形成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镇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工作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居、社区、部门负责本辖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和调处工作,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的原则,根据不同矛盾纠纷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等组织的作用,明确责任,把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制度纳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工作程序

1、摸底排查。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采取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辖区排查与部门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综治维稳中心及维稳工作站的作用,坚持村居、社区每周排查一次;每月25日前汇总排查摸底情况,由挂点领导、包村干部、支部书记或主任、综治管理员签字后报镇综治维稳中心,由中心分类筛选后报镇党委、政府。

2、分解任务。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采取“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的“四定”要求,由镇主要领导签批分流,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3、逐案化解。采取“四个一”的解决办法(“一起纠纷、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区分情况,逐件研究,制定方案,限期解决。对涉及群体利益、久诉不息的疑难矛盾纠纷问题要实行领导包案制,做到包调查、包处理、包督办、包结案、包息诉息访、包稳定,坚决把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问题处置在基层。

4、信息研判。各村、部门要定期对矛盾纠纷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在畅通信息渠道,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信息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准确判断事件的发展走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增强化解纠纷工作的前瞻性。

5、建立台帐。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台帐管理,按时间、地点、单位、涉及人数、重点人员、事态发展预测等要素登记建档,逐案、逐人、逐项按相应的排查时限建立台账,特别是热点事件及涉法涉诉类矛盾纠纷需重点掌握。

6、督查督办。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采取联合督办的方式,对矛盾纠纷突出的地区、重点矛盾纠纷进行专项督查,促使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和有效处置。

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村居(社区)、部门要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对涉及到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总扎口,并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的矛盾纠纷信息的汇总部门,统一进行上报,从而对矛盾纠纷排查真正进行全方位的覆盖。

篇11

(一)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涵盖全区所有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镇(街)、村(社)。

(二)项目实施内容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由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等部分组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

(三)项目进度

按照省市要求及我区实际情况,确保在汛前(4月15日前)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在年底前完成项目的建设。

二、项目组织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区政府已成立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林水局。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开展,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区林水局:牵头做好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与落实全区山洪灾害普查和危险区划定工作,并负责《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落实工作,全面把好技术关,同时积极做好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工作;

区城管办:充分发挥防汛办职能,协助做好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根据区防汛工作的实际,结合已建的基层防汛体系,牵头做好《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建设、管理、运行等相关工作。

国土分局、之江国土分局:提供地质隐患点、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等相关详细资料,并对相关镇街的普查内容做好技术指导;同时配合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审核及项目建设的协调工作;

区财政局: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本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同时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政府采购事宜。

区信息中心: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要求,为山洪灾害监控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有关镇、街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做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编制相关原始资料(山洪灾害普查和危险区划定)的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填报工作;同时配合区城管办做好相关措施建设工作。

三、项目流程

(一)方案编制单位的确定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为节省时间尽快落实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方案编制单位。

(二)实施方案编制及申报

实施方案由区林水局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后由林水、财政、国土等部门联合行文,于4月1日前报市林水局初审,4月15日前报省级审核。实施方案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省防办制定的《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等。

为确保实施方案的及时编制和项目的顺利申报,亟需完成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等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1、山洪灾害普查和危险区划定:具体由各镇街按要求组织完成,方案编制单位全程参与,区林水局、区城管办、国土局、等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资料。

2、镇街和小流域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确定:由林水局牵头,国土局、区城管办配合,由方案编制单位组织实施,在普查的基础上确定。

3、时间要求:要求3月20日前完成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等工作。

(三)建设与运行管理

实施方案批复后,由区城管办牵头,区林水局配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并在2012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项目建成后,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运行管理制度,通过落实运行管理制度、经费、人员,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四)项目验收

篇12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社区安全状况,提高社区人员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保障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三、基本任务

试点镇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本方案组织开展工作,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工作网络。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涉及各行各业,镇政府要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充分调动各种优势,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协调的运行机制,形成统一的工作网络。

(二)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工作。要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各专项工作的岗位职责;建立定期例会、宣传教育与培训、信息交流、安全巡视与隐患检查、事故应急管理、安全奖惩等制度,并严格落实。

(三)加强危险辩识与监控,做好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危险辩识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各类单位、环境及公用设施,通过辩识确定容易引发事故的各种危险源,并设置安全标志,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同时,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和计划,并针对社区内危险源的特征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排查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宣传与培训,营造良好的社区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安全宣传栏、板报、挂图、广播、向居民发放社区安全知识手册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种安全知识。同时,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卫生防疫、生产安全、居家安全、学校安全、旅游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专业安全培训。

(五)建立“三库”,完备安全信息资源。“三库”即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社会单位综合信息数据库、环境和基础设施数据库。通过对这些安全信息数据的分析,确定高风险环境、部位和人群,并采取有效的监控和防范措施。

(六)积极参加安全社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安全社区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总结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交流建设成果,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运用,提高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柳城镇党委书记、安监局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试点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开展交通、生产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学校、机关、家居、治安稳定等专项安全工作,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