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3: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杨天牛以幼虫蛀食幼干或枝梢后,被害部位形成纺锤状瘤(即虫瘿),这是最明显的危害症状。
1、预防措施:要严格履行苗木检疫,在造林购苗时发现有虫瘿的苗木要及时选出、杀死越冬幼虫,杜绝其传播蔓延。
2、防治方法:秋冬季剪除有越冬幼虫的枝条,集中烧毁消灭虫源。在5月中旬成虫出现初期,喷洒绿色威雷药剂100~150倍液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涂白: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牛胶(预气热水融化)0.2份,水30~40份,加敌百虫0.2份,凋成涂门剂。涂在树干下部离地2米范围内,不涂漏。
二、黄刺蛾虫害防治法
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食性较杂,七月中旬幼虫出现,小幼虫只吃叶肉,4龄幼虫取食全叶,严重时仅剩叶柄和主脉。
1、预防措施:造林要选择无病虫害苗木和良种壮苗,购苗造林时发现有带虫茧的苗木,及时将虫茧摘掉击碎,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2、防治方法:黄刺蛾以虫茧越冬,越冬期长达7个月,根据越冬时间长的生活习性,可采取利用秋冬季采虫茧深埋或现场击碎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虫口密度,在幼虫期(七月下旬)可使用1.2%苦,烟乳油稀释800~1000倍喷雾防治。
三、黑绒金龟等食叶害虫防治法
杨树截干苗秋季造林是目前林业生产中效果较好的要领,但是由于正在春季萌芽期受黑绒金龟等食叶害虫为害,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防治要领:正在春季苗木萌动前4月上旬左右,用东西把新植苗相近培土撤失,露出2厘米左右的根部,把预制的长14厘米、径7厘米左右的塑料袋套上,袋口覆土压实。待相近草木变绿时,害虫可取食动物添加,杨树幼树长出2~3片叶子后,及时撤去套袋。这种要领基本上可以躲过害虫集中危害。
四、病害防治法
1、发生原因
近几年,周边地区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严重,成活率较低,有的地块甚至全军覆灭。通过对近20余个苗圃近10万株杨树苗和部分新造林的调查发现,造成杨树新造林发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过大。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按标准化育苗操作规程育苗。由于近几年杨树苗木价格持高不下,一些苗圃和育苗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加大育苗密度,扦插密度超过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达9.0~10.5万株/hm2,有的甚至还多,造成苗木抗病性降低。
(2)未选择优良种条。大部分苗户没有按照要求选择良种壮苗作为种条来繁殖苗木,而是采用留床苗和买剩下的瘦弱苗,以及平茬剪下的插条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再加上苗圃管理粗放,没有按照育苗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施肥、灌水、除草、治病除虫等,使苗圃内病原菌微生物长期积累、存活,这样一旦苗木的抵抗性降低,极易发生病害。
2、防治对策
(1)最好在冬季将圃地深翻晾晒,春季育苗前(2月份)施土杂肥75m3/hm2、甲拌磷120kg/hm2、硫酸亚铁150~225kg/hm2,整地作床后育苗。
(2)避免重茬。对同-苗圃地最好不要连年培育同一品种的树苗,将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每隔2年相互轮作1次。
(3)应选择优良粗壮的插条作为种条,避免使用瘦弱苗、带病虫种苗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这样可以培育出健壮的苗木,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4)苗木密度要合理,培育苗木技术要规范。
(5)插穗在扦插前,要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40%拌种双1 000倍液浸泡2h后再行扦插。在生长季节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d喷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退菌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连喷3遍,可起到防病、治病效果。
3、例:青杨叶锈病的防治法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71-01
有机蔬菜是有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它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高温消毒、合理的肥水管理、轮作、间作、套种、保护天敌等防治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利用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
1.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适合当地的气候、消费者习惯的品种。
2.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规律,适当调整播种和移栽的日期,回避害虫发生的高峰期,使蔬菜在病虫害少的条件下生长。
3.使用嫁接、轮作、间套作技术,防止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嫁接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蔬菜和粮食作物套种、普通蔬菜和韭菜、洋葱、芹菜、胡萝卜等有特殊气味的蔬菜间作可防止和驱避一些蚜虫虫害的发生,葱蒜类能减轻白菜软腐病的发生,番茄与甘蓝搭配,有利于减轻蚜虫的发生。
4.合理的肥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消除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侵染源等,将病残体清扫干净,集中深埋或烧毁,破坏某些病虫害的栖息地,减少病原菌基数,从而控制病虫害。
5.深耕松土,秋翻土可将越冬害虫或虫卵翻至土表面,由于日光直射及低温,可将其杀死或冻死。夏季高温期间在畦面上覆薄膜,利用太阳能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
6.采用人工和机械方法除草,或通过采用限制杂草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如轮作、休耕等)控制杂草,如白菜、甘蓝等长势强,抑制杂草力强,胡萝卜、芹菜等生长慢,抑制杂草能力弱,将这两类蔬菜轮作,有利于消灭杂草。
7.科学管理。培育适龄壮苗,加强土壤的田间肥水管理,防治高温高湿出现,促使蔬菜健壮生长,提高其抗逆性。设施栽培要适时通风换气,控制设施内的温湿度,以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8.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减少种子带菌造成的危害。
9.在主栽作物的周边种上有害昆虫更喜爱的作物,这样在虫害发生的时候,昆虫则先危害周边作物,从而使主栽作物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的方法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
1.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除杂处理和消毒处理,用水洗、风选等办法去除杂物,用热力处理、温汤浸种和干热处理的方法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2.利用日晒、土壤蒸汽、烧土、烘土、热水浇灌等热力消毒方法进行土壤灭菌。目前只应用于苗床或小规模地块,大田应用较少。
3.在夏季利用防虫网覆盖栽培蔬菜,可阻止多种害虫的侵入和产卵,可以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加盖遮阳网降温。
4.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进行有色黏板诱杀。悬挂黄色粘板诱杀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和蚜虫;蓝板诱杀蓟马等。
5.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害虫。
6.利用黑色地膜或秸秆覆盖,抑制杂草生长。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及生物技术获得的生物产物来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在农事活动中,注重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或人工繁殖、释放、引进捕食性天敌来防治害虫。捕食性天敌有赤眼蜂、瓢虫、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土蜂、线虫、小蜂等。
2.利用活体微生物农药进行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有细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线虫制剂等。
3.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蚜霉等病原真菌的利用;各种多角体病毒的利用;苏云金杆菌细菌性杀虫剂防治鳞、鞘、直、双、膜翅目害虫等。
4.有些植物含有生物碱、鱼藤酮、类黄酮等物质,经提取后,就可作为植物源杀虫剂进行防治。如浓度为0.3%的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可防蚜虫,用苦楝油稀释液防治潜叶蝇等。
四、其他
1.可用高锰酸钾稀释液消毒土壤,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
2.苏打水与乳化植物油按一定比例混合,稀释后可防治白粉病、锈病。
3.在蔬菜白粉病、霜霉病发病前或初期叶面喷施2—3次木醋液可有效防治。
4.沼液或堆肥提取液能减少枯萎病的发生,也可用来防治蚜虫。
5.叶面喷施浓度0.5%的辣椒水可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发病后喷施没有效果。
6.干辣椒粉50克加l升水,混合制成药剂,可防治螨虫和蚜虫。
7.200-500倍液肥皂水可防治蚜虫、白粉虱、蚧壳虫。
8.地面撒施草木灰可防治葱、韭的根蛆,草木灰浸泡后的滤液叶喷可防治蚜虫。
9.地面喷施4%-10%的酿造食醋,既可消除杂草,还可对土壤进行消毒。
1.1 叶斑病
①症状。桂花叶斑病多由木犀生叶点霉真菌从叶缘或叶尖侵入引起,病斑最初为淡黄绿色,后呈灰褐色,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和叶尖明显。后期病斑上能产生黑色小点,树冠下部光照不足之处危害较重。严重时,叶片斑点密集,树叶发黄,落叶。②病原、及发生规律。该病原菌是一种交链孢菌病原菌一般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被害叶上越冬,待来年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年初的1月份开始发病,随气温升高,病情逐渐加重,雨季湿度增大。③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苗圃抚育管理、增施有机肥;(2)截断病原,将病叶集中烧毁等;(3)2月下旬和8月下旬喷施1:1:160倍的波尔多液或0.3~0.5°Be的石硫合剂有显著效果。
1.2 缺铁症
①症状。病通常发生在偏碱性土壤上,碱性土壤中的铁难溶解的氢氧化铁形态存在,导致桂花不易吸收利用。桂花缺铁首先影响叶片叶绿素的形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初期表现为出现绿色叶脉组织,而叶脉间组织变为黄色;重度缺铁后整片树叶出现黄褐色坏死斑老叶,并提前脱落。②此病无病原体,生产中由于土壤中铁漓子不溶水所至。③防治方法。(1)对于轻度缺铁,每隔半个月向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缺铁严重时,在桂花根际周围的土壤中施入20~40g的螯合铁,同时用0.1%的螯合铁溶液进行叶面施肥;春季新梢生长季节,每半个月向叶面喷洒0.2%的硫酸亚铁溶液。(2)建苗圃时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块、苗木感病后增施有机肥。
2 几种常见虫害及防治
2.1 蛾类
①形态特征及习性。蛾类 为害桂花的有黄刺蛾、绿刺蛾、青刺蛾、扁刺蛾等。以幼虫取食桂花叶片为害,幼虫绿或黄绿色,背线白色,最容易在叶片背面发生,取食叶肉,留下皮层。严重影响桂花生长,故需及时防治。幼虫毒刺和茧外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引起红肿和灼热剧痛,成虫具有驱光性。②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虫囊或利用鸟类、寄生蜂、白僵菌等生物防治。(2)用90%敌白虫1000倍液喷射,效果很好。
2.2桂花叶蜂
①形态特征及习性。 桂花叶蜂是危害桂花的专食性害虫。叶蜂幼虫取食叶片,大量聚集时会危及桂花新梢、新叶,严重时能在短时间内将整株桂花的叶片及嫩梢吃光,对桂花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叶蜂灾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虫雌体长8mm防翅展18mm体粗状黑褐色,触角栉齿状二十一节渐向末端尖细。②防治方法。(1)利用幼虫的群居性人工捕杀,并收集地面枯枝落叶层中的虫茧集中烧毁。(2)加强苗圃地抚育措施。利用天敌和抑制虫害发生的云金杆菌菌液喷洒。(3)用90%敌白虫晶体1:3000倍液或敌杀死1:1000液喷雾均有效果。
3 桂花综合防治原则
桂花病虫、害的防治的方法很多,但我们在防治病、虫害时应考虑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适时开展化学防治是降低病虫灾害发生的首选途径。防治时药剂应首选安全环保的生物农药或仿生物制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应避免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建园时做好桂花苗木检疫制度,发现有虫带病的桂花苗消毁,发现疫情及时防治。生产中对桂花整形修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发现病叶及时摘除消毁,冬季深翻土壤,消灭越冬的病菌、害虫卵等浸染源;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选育抗病树种和良种以提高抗病虫能力。
4 结语
随着桂花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对抗药性种类的不断增多,经济投资不断增大,桂花病虫害防治应引起重视。我们只有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理论联系实践,撑握各种防治方法,减少植株病虫害发生,保证桂花正常生长,确保经济效益。
关键词草莓;病虫害;防治
目前我国草莓生产面积约7万hm2,面积居世界第1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草莓的无公害化管理,首先应该解放传统的见病治病、以药治病的观念,立足于看环境、看天气、看营养、看长势、看侵染期防病,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1-4];以诱抗为伴的生理、物理、生态管理手段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
1草莓白粉病
病原菌为单囊壳属,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发病最适温25~30℃,病原菌会感染多种作物,已经普遍对三唑酮类农药产生了抗性。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均易发病。露地栽培关键预防期为花前花茎抽生期,预防用药:百泰1 500倍液、25%使百克1 000~1 500倍液、龙克菌500~600倍液喷雾,7~10d喷1次。小弓棚栽培预防期为12月前后及第2年5月前后,发病初期预防和防治用武夷菌素1 000倍液、翠贝3 000倍液、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凯泽2 000倍液与成标500倍液混用、龙克菌500~600倍液。要注意药剂的轮用,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2次以上。如遇到半阴半晴天、湿度大、无对流风的天气,可及时向叶面喷雾王夷菌素,或依天绿800倍液+土精1粒对水15kg,或0.36%全中600倍液+腈菌唑1 0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
2草莓灰霉病
病菌在潮湿和25℃左右时最容易发病,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发病最为严重。以预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1花序20%以上开花和第2花序刚开花时。可用凯泽1 200倍液,或农利灵1 000倍液,或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或龙克菌500~600倍液,连续防治2次,交替用药。病害较重时,可选择凯泽1 200倍液加百泰1 500倍液,或凯泽1 200倍液,或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或龙克菌500~600倍液,现混现用效果更好。在现果下垂茎后,及时用鲜稻草垫果,以防侵染。注意排湿增温,遇有阴天及时全株喷施活性菌生物药特立克600倍液+红300倍液。在已发生情况下,早上摘除病叶、果,傍晚用速克灵1 000倍液,或农利灵6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或稀施美500倍液+基因活化剂1 000倍液混合喷雾。
3草莓红钟柱病
该病为土传病害,应在定株后,普遍浇定根水之前,向株根浇益威800倍液,或事先向床土表面5cm深拌全益威生物菌;在未用活性生物菌情况下,可在定根水中加入甲覆灵800倍液+根复特800倍液。待水渗净后覆土到苗心基部。
4草莓叶斑病
主要与品种抗性有关,以诱导抗性为主,发现叶片长势偏旺,及时在傍晚用OS-施特灵400倍液,或低聚根素300倍液+若尔斯1粒对水15kg,或消素立1 000倍液+基因活化剂1 000倍液,或用无菌地带1 500倍液+诺尔1 000倍液,间隔5~7d喷1次,视天气环境条件定喷雾次数。
5草莓褐斑病
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湿度大、光照不足时易发生。 拭棚膜,增高温度,叶面喷施金霉唑1 000倍液+光合促进剂500倍液+摩尔蛋白肥600倍液。如果冲肥,则以丹阳有机蛋白肥为主。
6草莓枯萎病、根腐病
这2种病均为土传病害,应立足避免重茬栽培观点进行防治。用益成活性菌500~800倍液全程拌土或随水浇根。改善土壤微环境,用菌肥拌农家肥进行底施。早期发现病株及时用好友7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浇根,或用益威800倍液浇根。病株周围多浇,其他健株正常浇。
7草莓病毒病
用嘧呔酶素300倍液治根,或定植时浇根。用消毒分1 000倍液栽植或苗期喷雾。病毒病主要注意在掐匍匐茎或摘病叶后,及时喷2种防病毒药。一要注意干旱裂伤;二要注意磨擦破伤;三要注意害虫传播。建议选择种苗时,以组培苗为主。
8草莓虫害
防治的最佳方法,在沈阳地区根据常规季节发生的某种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用印栋1 000倍液提前5~7d喷雾(不影响蜜蜂授粉),2~3次就可全防,而且促进果实膨大。见蚜虫为害株,用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发现红蜘蛛为害株,即进行全田喷雾苦参碱800倍液,或印栋1 000倍液,或来福灵2 000倍液+印栋1 500倍液,或5%速杀威500倍液+印栋素1 500倍液。根腐线虫用15%菌线威0.3~0.5g/m2土壤消毒(用3 500倍液),或用3 500~7 000倍液浇根。
9参考文献
[1] 张敏杰.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