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09 08:23: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篇1

青杨天牛以幼虫蛀食幼干或枝梢后,被害部位形成纺锤状瘤(即虫瘿),这是最明显的危害症状。

1、预防措施:要严格履行苗木检疫,在造林购苗时发现有虫瘿的苗木要及时选出、杀死越冬幼虫,杜绝其传播蔓延。

2、防治方法:秋冬季剪除有越冬幼虫的枝条,集中烧毁消灭虫源。在5月中旬成虫出现初期,喷洒绿色威雷药剂100~150倍液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涂白: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牛胶(预气热水融化)0.2份,水30~40份,加敌百虫0.2份,凋成涂门剂。涂在树干下部离地2米范围内,不涂漏。

二、黄刺蛾虫害防治法

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食性较杂,七月中旬幼虫出现,小幼虫只吃叶肉,4龄幼虫取食全叶,严重时仅剩叶柄和主脉。

1、预防措施:造林要选择无病虫害苗木和良种壮苗,购苗造林时发现有带虫茧的苗木,及时将虫茧摘掉击碎,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2、防治方法:黄刺蛾以虫茧越冬,越冬期长达7个月,根据越冬时间长的生活习性,可采取利用秋冬季采虫茧深埋或现场击碎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虫口密度,在幼虫期(七月下旬)可使用1.2%苦,烟乳油稀释800~1000倍喷雾防治。

三、黑绒金龟等食叶害虫防治法

杨树截干苗秋季造林是目前林业生产中效果较好的要领,但是由于正在春季萌芽期受黑绒金龟等食叶害虫为害,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防治要领:正在春季苗木萌动前4月上旬左右,用东西把新植苗相近培土撤失,露出2厘米左右的根部,把预制的长14厘米、径7厘米左右的塑料袋套上,袋口覆土压实。待相近草木变绿时,害虫可取食动物添加,杨树幼树长出2~3片叶子后,及时撤去套袋。这种要领基本上可以躲过害虫集中危害。

四、病害防治法

1、发生原因

近几年,周边地区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严重,成活率较低,有的地块甚至全军覆灭。通过对近20余个苗圃近10万株杨树苗和部分新造林的调查发现,造成杨树新造林发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过大。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按标准化育苗操作规程育苗。由于近几年杨树苗木价格持高不下,一些苗圃和育苗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加大育苗密度,扦插密度超过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达9.0~10.5万株/hm2,有的甚至还多,造成苗木抗病性降低。

(2)未选择优良种条。大部分苗户没有按照要求选择良种壮苗作为种条来繁殖苗木,而是采用留床苗和买剩下的瘦弱苗,以及平茬剪下的插条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再加上苗圃管理粗放,没有按照育苗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施肥、灌水、除草、治病除虫等,使苗圃内病原菌微生物长期积累、存活,这样一旦苗木的抵抗性降低,极易发生病害。

2、防治对策

(1)最好在冬季将圃地深翻晾晒,春季育苗前(2月份)施土杂肥75m3/hm2、甲拌磷120kg/hm2、硫酸亚铁150~225kg/hm2,整地作床后育苗。

(2)避免重茬。对同-苗圃地最好不要连年培育同一品种的树苗,将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每隔2年相互轮作1次。

(3)应选择优良粗壮的插条作为种条,避免使用瘦弱苗、带病虫种苗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这样可以培育出健壮的苗木,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4)苗木密度要合理,培育苗木技术要规范。

(5)插穗在扦插前,要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40%拌种双1 000倍液浸泡2h后再行扦插。在生长季节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d喷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退菌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连喷3遍,可起到防病、治病效果。

3、例:青杨叶锈病的防治法

篇2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71-01

有机蔬菜是有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它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高温消毒、合理的肥水管理、轮作、间作、套种、保护天敌等防治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利用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

1.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适合当地的气候、消费者习惯的品种。

2.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规律,适当调整播种和移栽的日期,回避害虫发生的高峰期,使蔬菜在病虫害少的条件下生长。

3.使用嫁接、轮作、间套作技术,防止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嫁接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蔬菜和粮食作物套种、普通蔬菜和韭菜、洋葱、芹菜、胡萝卜等有特殊气味的蔬菜间作可防止和驱避一些蚜虫虫害的发生,葱蒜类能减轻白菜软腐病的发生,番茄与甘蓝搭配,有利于减轻蚜虫的发生。

4.合理的肥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消除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侵染源等,将病残体清扫干净,集中深埋或烧毁,破坏某些病虫害的栖息地,减少病原菌基数,从而控制病虫害。

5.深耕松土,秋翻土可将越冬害虫或虫卵翻至土表面,由于日光直射及低温,可将其杀死或冻死。夏季高温期间在畦面上覆薄膜,利用太阳能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

6.采用人工和机械方法除草,或通过采用限制杂草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如轮作、休耕等)控制杂草,如白菜、甘蓝等长势强,抑制杂草力强,胡萝卜、芹菜等生长慢,抑制杂草能力弱,将这两类蔬菜轮作,有利于消灭杂草。

7.科学管理。培育适龄壮苗,加强土壤的田间肥水管理,防治高温高湿出现,促使蔬菜健壮生长,提高其抗逆性。设施栽培要适时通风换气,控制设施内的温湿度,以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8.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减少种子带菌造成的危害。

9.在主栽作物的周边种上有害昆虫更喜爱的作物,这样在虫害发生的时候,昆虫则先危害周边作物,从而使主栽作物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的方法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

1.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除杂处理和消毒处理,用水洗、风选等办法去除杂物,用热力处理、温汤浸种和干热处理的方法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2.利用日晒、土壤蒸汽、烧土、烘土、热水浇灌等热力消毒方法进行土壤灭菌。目前只应用于苗床或小规模地块,大田应用较少。

3.在夏季利用防虫网覆盖栽培蔬菜,可阻止多种害虫的侵入和产卵,可以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加盖遮阳网降温。

4.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进行有色黏板诱杀。悬挂黄色粘板诱杀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和蚜虫;蓝板诱杀蓟马等。

5.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害虫。

6.利用黑色地膜或秸秆覆盖,抑制杂草生长。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及生物技术获得的生物产物来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在农事活动中,注重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或人工繁殖、释放、引进捕食性天敌来防治害虫。捕食性天敌有赤眼蜂、瓢虫、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土蜂、线虫、小蜂等。

2.利用活体微生物农药进行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有细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线虫制剂等。

3.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蚜霉等病原真菌的利用;各种多角体病毒的利用;苏云金杆菌细菌性杀虫剂防治鳞、鞘、直、双、膜翅目害虫等。

4.有些植物含有生物碱、鱼藤酮、类黄酮等物质,经提取后,就可作为植物源杀虫剂进行防治。如浓度为0.3%的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可防蚜虫,用苦楝油稀释液防治潜叶蝇等。

四、其他

1.可用高锰酸钾稀释液消毒土壤,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

2.苏打水与乳化植物油按一定比例混合,稀释后可防治白粉病、锈病。

3.在蔬菜白粉病、霜霉病发病前或初期叶面喷施2—3次木醋液可有效防治。

4.沼液或堆肥提取液能减少枯萎病的发生,也可用来防治蚜虫。

5.叶面喷施浓度0.5%的辣椒水可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发病后喷施没有效果。

6.干辣椒粉50克加l升水,混合制成药剂,可防治螨虫和蚜虫。

7.200-500倍液肥皂水可防治蚜虫、白粉虱、蚧壳虫。

8.地面撒施草木灰可防治葱、韭的根蛆,草木灰浸泡后的滤液叶喷可防治蚜虫。

9.地面喷施4%-10%的酿造食醋,既可消除杂草,还可对土壤进行消毒。

篇3

1.1 叶斑病

①症状。桂花叶斑病多由木犀生叶点霉真菌从叶缘或叶尖侵入引起,病斑最初为淡黄绿色,后呈灰褐色,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和叶尖明显。后期病斑上能产生黑色小点,树冠下部光照不足之处危害较重。严重时,叶片斑点密集,树叶发黄,落叶。②病原、及发生规律。该病原菌是一种交链孢菌病原菌一般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被害叶上越冬,待来年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年初的1月份开始发病,随气温升高,病情逐渐加重,雨季湿度增大。③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苗圃抚育管理、增施有机肥;(2)截断病原,将病叶集中烧毁等;(3)2月下旬和8月下旬喷施1:1:160倍的波尔多液或0.3~0.5°Be的石硫合剂有显著效果。

1.2 缺铁症

①症状。病通常发生在偏碱性土壤上,碱性土壤中的铁难溶解的氢氧化铁形态存在,导致桂花不易吸收利用。桂花缺铁首先影响叶片叶绿素的形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初期表现为出现绿色叶脉组织,而叶脉间组织变为黄色;重度缺铁后整片树叶出现黄褐色坏死斑老叶,并提前脱落。②此病无病原体,生产中由于土壤中铁漓子不溶水所至。③防治方法。(1)对于轻度缺铁,每隔半个月向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缺铁严重时,在桂花根际周围的土壤中施入20~40g的螯合铁,同时用0.1%的螯合铁溶液进行叶面施肥;春季新梢生长季节,每半个月向叶面喷洒0.2%的硫酸亚铁溶液。(2)建苗圃时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块、苗木感病后增施有机肥。

2 几种常见虫害及防治

2.1 蛾类

①形态特征及习性。蛾类 为害桂花的有黄刺蛾、绿刺蛾、青刺蛾、扁刺蛾等。以幼虫取食桂花叶片为害,幼虫绿或黄绿色,背线白色,最容易在叶片背面发生,取食叶肉,留下皮层。严重影响桂花生长,故需及时防治。幼虫毒刺和茧外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引起红肿和灼热剧痛,成虫具有驱光性。②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虫囊或利用鸟类、寄生蜂、白僵菌等生物防治。(2)用90%敌白虫1000倍液喷射,效果很好。

2.2桂花叶蜂

①形态特征及习性。 桂花叶蜂是危害桂花的专食性害虫。叶蜂幼虫取食叶片,大量聚集时会危及桂花新梢、新叶,严重时能在短时间内将整株桂花的叶片及嫩梢吃光,对桂花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叶蜂灾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虫雌体长8mm防翅展18mm体粗状黑褐色,触角栉齿状二十一节渐向末端尖细。②防治方法。(1)利用幼虫的群居性人工捕杀,并收集地面枯枝落叶层中的虫茧集中烧毁。(2)加强苗圃地抚育措施。利用天敌和抑制虫害发生的云金杆菌菌液喷洒。(3)用90%敌白虫晶体1:3000倍液或敌杀死1:1000液喷雾均有效果。

3 桂花综合防治原则

桂花病虫、害的防治的方法很多,但我们在防治病、虫害时应考虑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适时开展化学防治是降低病虫灾害发生的首选途径。防治时药剂应首选安全环保的生物农药或仿生物制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应避免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建园时做好桂花苗木检疫制度,发现有虫带病的桂花苗消毁,发现疫情及时防治。生产中对桂花整形修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发现病叶及时摘除消毁,冬季深翻土壤,消灭越冬的病菌、害虫卵等浸染源;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选育抗病树种和良种以提高抗病虫能力。

4 结语

随着桂花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对抗药性种类的不断增多,经济投资不断增大,桂花病虫害防治应引起重视。我们只有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理论联系实践,撑握各种防治方法,减少植株病虫害发生,保证桂花正常生长,确保经济效益。

篇4

关键词草莓;病虫害;防治

目前我国草莓生产面积约7万hm2,面积居世界第1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草莓的无公害化管理,首先应该解放传统的见病治病、以药治病的观念,立足于看环境、看天气、看营养、看长势、看侵染期防病,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1-4];以诱抗为伴的生理、物理、生态管理手段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

1草莓白粉病

病原菌为单囊壳属,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发病最适温25~30℃,病原菌会感染多种作物,已经普遍对三唑酮类农药产生了抗性。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均易发病。露地栽培关键预防期为花前花茎抽生期,预防用药:百泰1 500倍液、25%使百克1 000~1 500倍液、龙克菌500~600倍液喷雾,7~10d喷1次。小弓棚栽培预防期为12月前后及第2年5月前后,发病初期预防和防治用武夷菌素1 000倍液、翠贝3 000倍液、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凯泽2 000倍液与成标500倍液混用、龙克菌500~600倍液。要注意药剂的轮用,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2次以上。如遇到半阴半晴天、湿度大、无对流风的天气,可及时向叶面喷雾王夷菌素,或依天绿800倍液+土精1粒对水15kg,或0.36%全中600倍液+腈菌唑1 0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

2草莓灰霉病

病菌在潮湿和25℃左右时最容易发病,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发病最为严重。以预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1花序20%以上开花和第2花序刚开花时。可用凯泽1 200倍液,或农利灵1 000倍液,或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或龙克菌500~600倍液,连续防治2次,交替用药。病害较重时,可选择凯泽1 200倍液加百泰1 500倍液,或凯泽1 200倍液,或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或龙克菌500~600倍液,现混现用效果更好。在现果下垂茎后,及时用鲜稻草垫果,以防侵染。注意排湿增温,遇有阴天及时全株喷施活性菌生物药特立克600倍液+红300倍液。在已发生情况下,早上摘除病叶、果,傍晚用速克灵1 000倍液,或农利灵6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或稀施美500倍液+基因活化剂1 000倍液混合喷雾。

3草莓红钟柱病

该病为土传病害,应在定株后,普遍浇定根水之前,向株根浇益威800倍液,或事先向床土表面5cm深拌全益威生物菌;在未用活性生物菌情况下,可在定根水中加入甲覆灵800倍液+根复特800倍液。待水渗净后覆土到苗心基部。

4草莓叶斑病

主要与品种抗性有关,以诱导抗性为主,发现叶片长势偏旺,及时在傍晚用OS-施特灵400倍液,或低聚根素300倍液+若尔斯1粒对水15kg,或消素立1 000倍液+基因活化剂1 000倍液,或用无菌地带1 500倍液+诺尔1 000倍液,间隔5~7d喷1次,视天气环境条件定喷雾次数。

5草莓褐斑病

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湿度大、光照不足时易发生。 拭棚膜,增高温度,叶面喷施金霉唑1 000倍液+光合促进剂500倍液+摩尔蛋白肥600倍液。如果冲肥,则以丹阳有机蛋白肥为主。

6草莓枯萎病、根腐病

这2种病均为土传病害,应立足避免重茬栽培观点进行防治。用益成活性菌500~800倍液全程拌土或随水浇根。改善土壤微环境,用菌肥拌农家肥进行底施。早期发现病株及时用好友7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浇根,或用益威800倍液浇根。病株周围多浇,其他健株正常浇。

7草莓病毒病

用嘧呔酶素300倍液治根,或定植时浇根。用消毒分1 000倍液栽植或苗期喷雾。病毒病主要注意在掐匍匐茎或摘病叶后,及时喷2种防病毒药。一要注意干旱裂伤;二要注意磨擦破伤;三要注意害虫传播。建议选择种苗时,以组培苗为主。

8草莓虫害

防治的最佳方法,在沈阳地区根据常规季节发生的某种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用印栋1 000倍液提前5~7d喷雾(不影响蜜蜂授粉),2~3次就可全防,而且促进果实膨大。见蚜虫为害株,用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发现红蜘蛛为害株,即进行全田喷雾苦参碱800倍液,或印栋1 000倍液,或来福灵2 000倍液+印栋1 500倍液,或5%速杀威500倍液+印栋素1 500倍液。根腐线虫用15%菌线威0.3~0.5g/m2土壤消毒(用3 500倍液),或用3 500~7 000倍液浇根。

9参考文献

[1] 张敏杰.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166.

篇5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1.025

玉米广泛种植在世界各个地区,在世界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新型的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以及推广,化学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玉米的病虫害对化学农药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严重地影响玉米的生产质量。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玉米的生产情况出发,并对玉米的病虫害做好调查以了解其生长发展规律,从而从多方面开展符合我国玉米的综合治理病害虫的措施,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信息素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

1我国玉米主要的病虫害

1.1大斑病

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

1.2病毒病

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环境的影响,玉米容易感染病毒,导致病毒病的发生。当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生长颜色不均匀或者矮小,容易弯曲,则可怀疑是否患有病毒病,提前做好病毒感染防治措施。

1.3丝黑穗病

由于芽穗受到影响,玉米发生丝黑穗病,其果穗比正常玉米果穗更短,也可能在开花期无花穗。玉米容易枯萎,幼芽难以生长。

1.4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寄生在玉米叶背和嫩芽上,能够大量繁殖。当其数量达到规模后,会导致玉米叶卷起、叶背枯黄,甚至还将导致整个玉米叶株死亡。必须在短时间内对蚜虫进行消灭,以抑制玉米蚜虫的大量繁殖,降低蚜虫对玉米叶片的损害,避免玉米死亡。因为蚜虫周期较长,容易对玉米雄穗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玉米授粉质量,导致玉米生长缓慢。

1.5红蜘蛛

红蜘蛛一般寄生在玉米叶或者雄穗上,对玉米叶进行啃食,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难以获得充分的营养和水分,致使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2玉米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技术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应当把预防病害虫放在第一位。在玉米的病虫害农业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生态控害以及生物防治的核心,通过对化学防治技术的合理利用,从而有效地降低由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玉米的生产质量。主要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了以下几种。

2.1农业防治技术

2.1.1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更强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首选方法,也是最为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选择具有适应性较强、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对于晚疫病发病严重的区域,可以减少容易感染病虫害的品种,增加抗病品种。在播种之前精心挑选健康的玉米种子,剔除带毒、带病虫的玉米。栏窦忧考煲呒煅椋避免疫区或病区品种进入健康的区域。

2.1.2加强田间管理 在收获和播种之前,对耕地进行深翻,能够发挥蓄水保墒、消灭地下害虫的作用,有利于降低田地害虫的基数。根据配方进行施肥,合理调配各种化肥成分,增加有机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对田间的杂草进行清除,避免虫卵和病菌寄生在杂草中。如果发现病株,必须把病株拔除,然后烧毁或者深埋,使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成虫盛发时,进行人工捕杀,并摘除卵块。

2.2物理防治技术

白天利用蚜虫趋黄色的特性,在黄板上涂机油或农药粘杀蚜虫,也可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特性,在有蚜虫的地方挂银灰色或覆盖银灰膜驱蚜。夜间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地趋光性害虫。可降低田间病虫基数,减少病虫为害。

2.3生物防治技术

保护病害虫的天敌及人工饲养天敌。对病害虫的天敌进行保护,可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次数与用量的目的,通过对天敌的保护利用,来有效控制玉米病害虫的繁殖。

2.4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对化学防治指标的实行,以及对病害虫预测警报的加强,从而充分对病害虫发生的动态进行了解以及掌握,根据相关的防治指标来对玉米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实施对症下药。在利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时,应当避免过量使用毒性高、残留率高的农药,应当科学合理利用毒性比较低、残留率较低以及防虫效率高的农药,与此同时在使用农药来防治病害虫。要注意轮换使用农药,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玉米的生产实践中,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强对我国玉米病虫害的控制,在防治技术上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合理科学的应用药剂,从而达到稳产、优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针对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对有害生物的认识逐渐发生了转变,植物保护的策略从对有害生物的“斩尽杀绝”转变为“适度容忍”,在防治过程中通过对害虫天敌的研究、引进、释放和保护,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治理有害生物,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将其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合理水平之下,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生物防治法是经实践证明了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最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方法,通过生物防治法来防治病虫害不污染环境,病虫害也不容易产生抗性,而且还具有经常、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优点,这种防治方法非常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值得提倡并有很大发展前途的防治措施,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最重要的一环。

应该说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本身及环境带来许多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各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它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

而改变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则为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单一手段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害虫的目的。自从50多年前有机氯农药发明后,以它空前的杀虫效力,有人就盲目认为彻底解决害虫问题已为时不远。多年来有机氯农药的连续大量施用,固然在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但害虫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些害虫反而更加严重。越防范越多,越多越加药量,可越加药量,病虫害的抗药性就越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农药引起的副作用也更显突出。单靠一项技术措施如利用天敌防治,也无法令人满意。所以在今天综合防治的概念已经更加丰富了。

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相辅相成,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其内容包括: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篇7

前言:在城市中,园林树木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于园林树木进行细致的统一管理。在管理员林数目众多的方面当中,对于病虫害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难的方面。因为病虫害具有反复性、季节性等诸多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园林树木的病虫害进行系统的探讨,主要是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消灭病虫害。比如说药物方法、天敌方法以及物理方法等等诸多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药物方法和物理方面,目的是可以将园林树木的害虫得以消灭,使园林树木得到有效的保护,增加城市的绿色环境资源。

1.对于农药埋施法的探讨

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且药效持久。如呋喃丹,药效可达3个月,1年只需埋施2次药剂即可。在实际的施药过程中,可以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围树挖3―4个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内放50克一80克呋喃丹后。将坑(孔)填平灌水,药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两次施药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如与复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药效更高、更快,治虫补肥一举两得。

2.对于树干注药法的探讨

注药法是在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都会中毒死亡。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煤污病等病害。注药的时期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以进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药的效果最好。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农药应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药剂。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50%久效磷乳油等。具体选择适宜的农药因不同害虫、树种而异。操作步骤是采取先钻孔后注药的方式,用直径0,8厘米一1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在距地面15厘米一50厘米的树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钻8厘米一10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大树可钻3―5个孔,中树可钻2―3个孔,小树可钻1个孔,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注药完毕后,孔口要用蜡、泥巴或胶布封闭,注药孔两个月左右即可愈合。要根据树木大小确定注药量。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每株注药6毫升一10毫升:胸径在10厘米一14厘米的中等树,每株注药4毫升一6毫升: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每株注药2毫升一4毫升。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注药的稀释浓度。气温不高时,可注射稀释1倍一2倍的药液,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倍一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3.对于树干涂胶法的探讨

篇8

前言

林业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然而最近几年该资源却被病虫害干扰,产值明显变少,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每年因为此类灾害而导致的林业损失超过十亿元,而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干扰更是无法确定。其带来的负面意义明显大于别的灾害,导致资源品质急剧下降,目前已然成为了干扰林业永续发展的关键制约要素。所以在造林的时候,必须做好灾害防治活动。

1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1.1 现阶段我国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

由于国家最近几年积极的营造人工林,尤其是大量的种植单一的种类,这就在无形之中使得林业病虫害存在区域不断增加。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种植的人工林的树木种类过于单一,此时就会导致生态体系过于脆弱,假如出现了有害物种的话,就会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引发严重的灾害,导致资源受损。除此之外,由于群众对自然林的破怀,导致其负载变高,使得目前的自然林总数以及品质等都变差,林业的总体环境恶化。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结构等都发生了明显的缩减,此类状态必然会使得病害以及虫灾问题变严重。

1.2 由于全球生态变差,导致我们国家的林业灾害加剧

温室效应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面临严重的沙化问题,而且旱灾等变得更加严重,这种现象同样会导致林业灾害变严重。因为整个世界的气候都不正常,导致林业的生长氛围变化,此时存在的暖冬问题导致林业病害的越冬基数变高,最终为病害以及虫害提供了适合的氛围。

1.3 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当前的法规条例不是很健全,加之基础建设工作开展不到位,都使得林业灾害的治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在具体的开展的时候,群众对于还在等灾害的预控工作开展的比较合理,相关机构可以认真处理,但是对于病害以及虫害等,在工作者的内心之中并没有生成正确的认知意识,导致林业损失加剧,由此类灾害导致的损失明显的超过别的灾害导致的损失。

1.4 当前的防治技术不先进

目前的防治技术不是很先进,这就导致了灾害的发生区域逐渐变宽,严重性逐渐加剧。目前广大群众已经意识到种植单一树种的危害性,开始营造混合林。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应对病虫害,将其从源头之处治理好。

1.5 没有做好检疫活动,导致灾害存在区域较广

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灾害防疫系统设置的还不是很到位,不能实现有效监管,不能确保苗木品质良好。最关键的是很多国外的灾害因为入关的时候检疫工作没有开展到位,导致其进入到国内之后迅速扩散,导致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1.6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能很好地多方面结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一旦出现病虫害以后,如果大规模运用农药的话,就会导致其天敌受损,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无法实现防治的意义,效率不高,同时因为大范围的运用药品,还会导致生态变差,最终导致虫害变严重。

2 林业病虫害应对方法汇总

2.1 培育健康森林,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从基础做起,完善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必须彻底解决现阶段人工林树种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的林木育种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抚育间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长量,还可以增强树势,保证其健康成长,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从有病治病、有虫治虫这种工作方法转变为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上来,从治标转为治本。

2.2 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决策信息

建立完备的预测预报系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信息,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森防工作中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所负责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调查监测,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各级部门要加大预测预报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规范制度的健全,尽可能做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务必定期监测情况,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2.3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

当前时期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此时很多区域开始了经济交流活动,这个过程中就使得一些病虫害进入到其他的区域,导致大范围区域发生病虫害问题。所以为了避免负面现象发生,就要积极开展植物检疫活动,切实提升检疫能力,防止病虫害入侵。积极地开展好种苗产地相关的检疫工作,当检疫达标之后才可以开展造林活动。对于那些从外国引入的种苗,必须要对其开展隔离测试活动,一旦发现了病虫的话就要尽快处理。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对检疫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更好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2.4 加大科技森防,努力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所有的机构都应该结合目前防治活动的重点,积极寻找合作者,重点分析防治活动中的难点事项,真正的提升防治的能力,使用合理的防治措施,抛弃过去的不当的治理方法。

2.5 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在开展灾害防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将保证林业生态平衡当成是发展的关键点,在具体防治的时候,要将生物措施当成重点措施。这主要是因为生物措施的使用,能够保护天敌,确保生态健康,保证利益的持续。

3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开展造林管理以及灾害防治工作的时候,我们必须积极的使用各种科技,要有规划有程序的治理。在确保生态健康的前提之下,使用合理的应对方法,确保林业生产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各方的利益得以维护,实现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庆文,杜秀峰.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

篇9

1、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分析

1.1自然因素

通常林业病虫害都具有繁衍能力强的特点,并且传播方式都是主动的,或者是依靠自然攻略能力传播,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一直以来无论采用何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始终都不可能做到根除,外加他们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大,他们自身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所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因此随着遗传特性不断变异,需要林业工作者培养出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1.2人为因素

1.2.1人工林面积的增长。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的作用。但同时,人工造林也存在生态结构单一,自我修复和防御能力较低,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的问题。

1.2.2林区管理方式存在缺陷。林区的管理不完善是病虫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林业工程没有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很多日常的防治工作没有规范具体的执行体系。森林大面积的虫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此外,林业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养护措施,忽视了对病虫害的检测和防护,通常的做法是在发生了问题之后再进行补救,不利于推进病虫害的防治进程。

1.2.3化学农药的不合理利用。我国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普遍做法是利用化学农药杀死有害物,达到林业防治的目的。但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滥用的情况,在⑺篮Τ娴耐时也消除了有利于树木生长的有益生物。并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树木容易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也严重影响了林区的生态平衡,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1.2.4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不足。在新的的发展形势下,应该不断探究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的病虫害防治理论陈旧、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创新程度也不足,所以导致当前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实际情况相互脱离,最终造成病虫害的防治未能发挥出效果,这对当前林业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2、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应对策略

林业的无公害防治主要指通过生物技术实现防病治害、保护生态、维持系统平衡的目的,构建多样化的林区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发挥林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工作

林业病虫害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所以采用科学的方法监测预防是重要的工作,林业所属的各个地方应该加强监测工作,为了防止病虫害突况发生,应该将全面准确的掌握林业病虫害作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目标,再配合专业人员的科学技术,有效做到监测的目的。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监测能力以达到防治的要求,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地区要坚持跟踪治理,截断传播源头,有效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

2.2保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林业的发展非常关键,也是减少病虫害的一大有效途径。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可以为森林的多种类的树木提供安全和有效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强森林中动植物的抗病害能力。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生态系统的有害物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病虫的滋生的传播速度得到有效的遏制,减少了产生病虫害的可能,为整个林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有利于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创新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方法

无论在哪个领域创新的思想都应该是支持其长远发展所必备的,我们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时不应该只是单一的采用一种手段处理,尤其是针对我国的林业情况而言,环境具有多样性并且植物种类繁多,只是单一的应用一种防治手段不会取得较好的防治方法,甚至是在对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治方面甚至是无用的。所以防治工作必须要进行思想与方法上的创新改革。

2.4完善林区病虫害的检测和防御机制

利用完善的检测及防御机制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预测。一旦树木的生长发生异常情况, 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记录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则需要林业管理部门重视林区的检测和预防工作,摒弃以往只有在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问题时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的做法。加强对林区的灾情预防,对理念的林区树木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全方位掌握林区的病虫害动态情况。制定严格高效的林区管理措施,林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条例,加强信息交流。

2.5采用科学手段进行防治

科学防治病虫害既能够保护林区树木正常生长,又不对环境产生危害。可续防治病虫害主要采取物理机械防治的做法,在我国已使用多年,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例如,在一些具有假死性和群居性害虫的林区,林业管理人员可以在害虫越冬、产卵和化蛹阶段,利用收集害虫虫卵、剪断病虫树枝的做法进行人工捕杀害虫,并对已经清理过的病虫枝进行抗虫保护。在一些新砍伐的树木上,害虫容易产卵繁殖。林业管理人员可利用害虫的这一特点,在林间搁置一些木段诱使害虫在新木上产卵,然后进行集中处理。在消灭了新木上的虫卵后,要及时在林间栽种抗虫性的树木,形成合理混交林,并设置障碍,阻隔害虫的传播路径。

结束语:林业病虫害对于林业资源整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有时候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方式不适用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这就要求林业工作者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兰.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271.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关于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的分析

1.1 人工林面积与病虫害同步增长

人工林生态结构单一,自身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 年,上饶地区森林总面积为2102.4万亩,人工林面积为854.3万亩,占40.6%。在过去的20 年内人工林面积增加了3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30%。可见,二者大致为同步增长。病虫害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 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被人们肆意地砍伐、破坏。滥采滥伐影响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林分结构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大幅减少,为病虫害的生长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3]。

1.3 营林方式不科学

在营林过程中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木管理方式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不抚育导致林间通风不畅,透光与透气性差,致使病虫害大幅度上升。

1.4 滥用化学农药,缺乏健全的防治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利用农药来治理森林病虫。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上饶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创新,未跟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当地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经费限制,使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

2 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和谐、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不会伤害害虫的天敌,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森林抚育与管理

首先,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造林工作,挑选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栽植。林间生物应保证多样性,如配置乔、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应挑选适宜的场所作为苗圃,避开那些低湿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还需对苗圃实施轮流作业,防止引起病虫害,并及时进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时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将部分病枝及时除去,避免虫害进一步蔓延。尽量降低人、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并适当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以起到防控害虫的目的[6]。重点保护害虫天敌及现有的天然林,不准随意砍伐树木,禁止所有破坏林木生态系统的行为。

3.2 重点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首先必须把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要针对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防治的目标。同时,要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

3.3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综合治理

为实现上饶地区林业生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强化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农药等进行无公害防治。一是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鸟巢等办法吸引益鸟前来,消灭病虫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杀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无毒性、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借助各种生物物理技术、光、电、温度、器械等方式实施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总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林业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及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上饶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12):207.

[2]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205-206.

[3] 张毅,孙兴全.上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7):145―146

篇11

1.辣椒的特性

辣椒根系不发达,主要表现为主根粗,根量少,根系生长缓慢,直到2~3片真叶时才二次侧根。露地栽培时植株高多为40~60cm。辣椒花为雌雄同花的两性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在10%左右。果实为浆果,圆锥形,辣椒种子呈扁平状,微皱,肾状,淡黄或乳白色。种子寿命一般为5~7年,但使用年限仅为2~3年。

2.育苗

2.1种子处理

每亩用种40~50g,需在阳光下晒种2~3天,放入5~6倍的清水中浸3~4小时,然后按比例用根腐消或农用链霉素浸种,漂洗干净后即可播种。

2.2营养土的配制

用3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和马铃薯的肥沃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圈肥破碎过筛后,按7:3的比例混合均匀,同时每m3营养土中均匀加入磷酸二铵1kg和50%多菌灵100g。

2.3播种

播种前一天,苗床浇透水,水渗透完后,床面铺一层薄薄的细土,然后撒施2/3的药土(每m2用50%多菌灵8~10g混细土3kg),播种完毕再撒施剩下的1/3药土,然后覆盖营养土0.5~0.8cm,用喷雾器喷透水再盖上稻草及薄膜。

2.4育苗时间

春季栽培在2月份育苗;秋季栽培在6月中旬~7月10日育苗。

2.5播后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不通风,尽量提高温度,注意夜间保温,使地温保持在20℃为宜,促进早出苗。苗出齐后,揭掉地膜。从齐苗到真叶顶心,要增加光照时间,适当通风降温,昼温最高不超过30℃,夜间保持室温15℃左右,地温控制在20℃左右以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地上部徒长。

3.定植

在温暖的晴天,选脚短、茎粗壮、节间短、直立而不弯曲、叶色深绿的健壮幼苗进行大田定植。在定植前一天,将床土充分淋湿,取苗时尽量多带点泥土,以减少根部的损伤,栽植深度以幼苗子叶齐土为宜,定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

4.肥水管理

4.1追肥

辣椒苗期需肥量不大,主要集中在结果期。门椒采收之前,不仅植株不断增长,而且第二、三层果实(对椒和四门斗)也在膨大生长,上面陆续开花坐果,这是追肥的关键时期。当门椒长到3cm左右时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追肥,肥料应以氮、钾肥为主,亩追施量为尿素10kg/次,钾肥10kg/次(或磷酸二氢钾5kg、或硫酸钾5~10kg),也可浇灌充分腐熟稀粪2000kg左右。

4.2浇水

定植前浇坐底水,定植时浇缓苗水,随后每天在叶面适当喷雾可加快缓苗,初冬定植时,底墒好的缓苗可不浇水,直接进行蹲苗;春季前定植的,缓苗后在膜下浅沟暗浇1~2次水,再行蹲苗,直到门椒膨大生长后与追肥配合选择晴天正式浇第一次水,以后根据生长和天气变化,采取小水勤浇的方法进行浇灌。

5.辣椒病虫害防治

在辣椒的病虫害中,根腐病占8%左右,疫病占很大的成分占80%左右,其他病类占10%左右,近年来对辣椒发病的考察,青枯病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可以看到在辣椒的茎基以上,有明显的水渍病病斑,随着病毒的恶化逐渐扩展为5-8厘米的大型病斑,直到辣椒表面的皮层腐烂。不同的病害的发生部位一般不同,比如根腐病就是辣椒的地表以下或者地表层。发病症状是在植株的表面会出现腐烂,表层容易脱落;而青枯病是发生在植株的根尖,最后的病斑会成为为黑褐色。辣椒的根部病虫防治要从育苗开始,对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把握,适当的用药。疫病与70%的乙磷锰锌,根腐病选取45%的多菌灵,青枯病用70%的dt,要做好病虫的防治首先是在定植的时候要将药物喷洒在土穴里,然后进行栽苗灌水,如果预防效果不好就要在土壤中增加有机肥的含量,使植株的抗性增强。

每年3、4月份的辣椒根部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然后将上述三种药物按照剂量的500倍去稀释,根据植株病情的情况,再有点片的植株要按照每棵0.5公斤的

的药量灌入根部,其他不严重的按照0.3-04公斤灌入植株的根部。每天浇灌两次,十天为一周期,注意用药物灌完根部后不浇水,这样会稀释药物的作用。在土壤的处理中要按照苗床的面积进行混合药剂,同时还要添加细土一公斤左右,然后撒到苗床上,进行浇水、播种、盖土等。辣椒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烟草中以及棉铃虫等,对于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药物,棉铃虫和烟草中要用50%的锌硫磷乳油稀释2000-3000倍;螨虫类要用40%左右的水胺硫磷乳油稀释1000倍;蚜虫要用40%的乐果溶剂稀释1000倍进行喷治。

6.总而言之,辣椒的种植期间要对幼苗的生长细心的养护,定期的进行追肥,同时还要加强田间管理的力度,还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辣椒最后采收阶段要根据植株生长的情况适当的采取措施。比如生长缓慢的植株,就要提前采收青果,而对于生长速度快、植株旺盛的的辣椒苗可以延迟采收的时间,门椒要提前摘收完成。辣椒的种植虽然是很容易操作,但是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特别是成熟期病虫害的防治,只有不断的提高种植技术,做好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证辣椒的快速生长和高产量。

【参考文献】

[1]郭智勇,于海培,桑爱云,王莎.辣椒根部病害的识别和防治[j].中国果菜,2010(01).

[2]沈彦刚,王海峰,肖正璐.大棚春萝卜/西瓜—辣椒高效栽培[j].中国蔬菜,2010(03).

篇12

中图分类号 S43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14-02

葡萄结果期早,经济效益高,但葡萄容易遭受病虫害侵害,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对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介绍,并提出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葡萄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1 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葡萄黑痘病

1.1.1 发病症状。该病在葡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以春末和夏初危害最重。被害叶片产生红褐至黑褐色圆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后逐渐扩大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边缘近紫褐色;叶脉及果穗轴、果梗受害病菌斑近梭形,稍下陷;表现在果实上的病斑呈圆形,边缘紫褐色,中央灰白色,直径可达3~8 mm,后期病斑硬化、龟裂,潮湿时病斑出现乳白色黏质即病菌分生孢子团[1]。

1.1.2 发生条件。葡萄黑痘病在高温、高湿、多雨季节易流行发生。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势衰弱和病残组织多的果园发病也较严重,发病盛期在7—9月。

1.2 葡萄霜霉病

1.2.1 发病症状。叶片发病,初期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黄色至褐色的多角形病斑,病斑往往扩展相连成大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卷缩,导致早期脱落;幼果发病,病部初呈灰白色或黄色变硬并下陷,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病果易脱落,病部黄褐色软腐,有的不久即干缩早落;嫩梢、叶柄、果梗及卷须等部位发病,病部初期为水渍状半透明淡黄色病斑,以后呈黄色至褐色,潮湿时病斑上面也生白色霜状霉层,被害新梢生长停滞、扭曲以致枯死。

1.2.2 发生条件。高温、高湿、多雨季节有利于该病发生。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势衰弱和病残体多的果园发病也较严重,发病盛期在7—9月。

1.3 葡萄白腐病

1.3.1 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侵害葡萄的果穗、枝蔓、叶片,初在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果梗上呈现不规则的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蔓延到果粒。果粒发病后约1周,果实软腐,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有灰白色的分生孢子器着生于果皮下,后逐渐失水干缩成僵果。

1.3.2 发生条件。该病流行性强,而且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最易发病,特别是暴风雨或雹灾后,造成大量伤口更易发病,病菌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结果部位过低、管理粗放、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由于白腐病菌是从伤口侵入的,所以一切造成伤口的条件都有利于发病。如风害、虫害及摘心、疏果等农事操作,均可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特别是风害的影响更大,每次暴风雨后常会引起白腐病的严重发生,发病盛期在6—9月[2-3]。

1.4 绿盲蝽

1.4.1 危害症状。绿盲蝽虫体较小,昼伏夜出,发生初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常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影响葡萄正常生长。其以刺吸式口器串食葡萄嫩芽和嫩叶,有红褐色坏死斑点着生于叶片上,随着叶片的伸展长大,被害处形成撕裂或不规则的孔洞。

1.4.2 形态特征。成虫长5 mm左右,呈长椭圆形,虫体浅绿色,足和触角褐色,有小黑点密布于前胸背板上;若虫密生黑色绒毛,头、胸、腹均为浅绿色,翅芽顶部黑绿色。

1.4.3 生活习性。该虫以卵在老树皮缝及芽眼间越冬,次年4月中旬,当平均气温上升至10 ℃以上时孵化为若虫,之后变为成虫,5月上旬葡萄新梢展叶期进入危害高峰,直接影响葡萄正常生长。

2 葡萄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休眠期防治技术(11月至次年3月)

2.1.1 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梢。结合冬季修剪,将遭受病虫危害的枝蔓剪下,并带出果园进行集中处理。

2.1.2 刮除老粗树皮。由于葡萄短须螨的雌成螨在翘皮中越冬,因此需在葡萄出土后及时将老翘皮刮除销毁,同时喷施害立平1 000倍液+3~5 °Bé石硫合剂,若发现斑衣蜡蝉的卵块也要刮除。

2.1.3 进行果园翻耕,消灭越冬虫态。主要针对葡萄天蛾、葡萄虎蛾、雀纹天蛾、葡萄斑蛾等害虫,在冬季埋土和春季出土时进行果园翻耕。

2.2 开花期防治技术(4—5月)

4—5月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越冬害虫开始迁移至新梢或叶片上进行危害,此期危害的害虫种类主要有葡萄二星叶蝉、绿盲蝽、葡萄长须卷蛾、斑衣蜡蝉、葡萄短须螨等。有些害虫喜在叶背及幼嫩部位进行危害,防治时一定要注意周到细致。

2.2.1 杀虫灯。杀虫灯是利用害虫趋光、趋波、趋色、趋味的特性,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色和味引诱害虫成虫扑灯,来控制和捕杀害虫的方法,这种杀虫灯技术能长期有效控制杀灭害虫,不产生抗性,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药残留,是一种很好的无公害防治害虫物理技术。

2.2.2 摘叶杀虫。利用葡萄十星叶甲初孵幼虫基本在下部叶片的特点,摘除有虫叶片,集中处理。

2.2.3 人工捕杀。利用杨叶甲、苹毛金龟子及小青花金龟等成虫具假死性特点,震落集中杀灭。

2.2.4 糖醋液诱杀。糖醋液可以诱杀对糖、醋、酒等气味有一定敏感性的昆虫,如金龟子、卷叶蛾等。配方为红糖∶醋∶酒∶水=1∶4∶1∶16,将配好的糖醋液置于容器内(瓶和盆),进行诱杀[4-5]。

2.3 膨果期防治技术(6—7月)

此时葡萄子房开始膨大发育成浆果,也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2.3.1 选用抗病虫品种。利用葡萄品种和砧木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虫能力,如巨峰群品种抗黑痘病和霜霉病,SO4、5BB均抗根瘤和根结线虫。

2.3.2 清洁果园。发芽前认真清理病叶、病僵果、病虫枝条,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葡萄果园初侵染源。在植株萌动期可喷3 °Bé石硫合剂。

2.3.3 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架面,通风透光,及时整枝、打杈、摘心,尽量减少伤口,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湿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此外,在葡萄行间覆盖地膜或覆草,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并明显降低果园的空气湿度,抑制病害孢子的萌发,也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3.4 果实套袋。果实套袋可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及外观,保持果粉完整,保护果实免受药物污染和病虫害入侵,已成为葡萄无公害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

2.3.5 化学药剂防治。防治病害,在葡萄展叶后至套袋前,可用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喷防,每隔7~10 d喷1次。果实套袋后,用75%百敌清500~600倍液、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40%福星5 000~6 0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防,每隔7~10 d喷1次,若干旱少雨可以适当延长喷施间隔期,并可兼治其他叶果病害[6-8]。

防治虫害,用20%吡虫啉乳油4 000~5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5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700~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除喷嫩梢叶片、枝蔓外,对地面杂草也要喷洒药液,以消灭潜伏的绿盲蝽蟓、虎蛾、白粉虱等害虫。

2.4 果实采收期(8—10月)

此期,不同品种的葡萄均相继进入采收期,害虫仍处于危害期,应通过不同措施加以防治,但要注意保证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采收前20 d不使用高毒高残留药剂,以防发生药剂中毒事故。果实采收期主要采取剪除虫枝或刺杀害虫的措施,即剪除被葡萄透翅蛾幼虫的危害枝,若被害枝较多,可用铁丝从蛀孔刺入杀死幼虫,同时捕杀葡萄天蛾2代幼虫。

3 参考文献

[1] 张建萍,朱朝磊,董阳辉,等.葡萄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5):214-218.

[2] 顾沫英,汤铎,吴建康.试论葡萄病虫无公害防治的策略与措施[J].植物医生,1998(3):41-42.

[3] 杨素玲.浅述无公害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05(6):8-9.

[4] 刘会娟.浅谈无公害葡萄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2(19):34.

[5] 郭亚辉,段孝卿.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5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