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范文

时间:2023-07-09 08:23: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

篇1

一、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向我们的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发展具有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和高比容量的可充电锂电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用现实情境及问题来激活教材知识,并借此指导学生查阅文献,了解有关科学前沿问题,并且联系实际,自主提出申报课题,并积极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培养其化学信息素养

作为活性炭的主要原料,以木材和秸秆等为代表的生物质材料是典型的可再生资源。以稻壳为例,全国每年可产生4000万吨,资源相当丰富。稻壳碳化后的产物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达30wt%),且多为纳米级别,因此具有很高的电化学活性和吸附能力。有研究表明,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纳米氧化物可以有效地提高硫的电化学活性,有利于提高其充放电可逆性。将高含硅量的稻壳加工成具有优异电化学活性的锂硫电池正极载体材料,无疑是一种变废为宝、一举两得的方法。基于此,本课题拟以生物质废料为原料,开发具有一定二氧化硅含量的高比表面积稻壳活性炭,用于锂硫二次电池正极的载体并优化硫/碳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为低成本、高容量的锂硫电池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它是贯彻新课改思想,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进行上述课题过程中,学生通过文献数据与资料,交流确定进行实验的材料及实验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究,课题的实验过程如下:

(一)稻壳的碳化过程

稻壳碳经过水洗,除去表面黏附物,在100℃烘箱中烘干。将其放入管式电阻炉中,通氩气,以每分钟升温6℃的速率升至450℃,然后维持2小时后降温。

(二)稻壳的活化过程

活化剂选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钾与碳化产物的质量比为3:1,加入10毫升水,搅拌充分溶解混匀后,在60℃烘箱中干燥。干燥后在450度预活化30分钟,然后在700度活化1小时,升温速率在6度每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稀盐酸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稻壳活性炭载体。

(三)制备硫/碳复合材料,组装锂硫二次电池正极

制备硫/碳复合材料:将稻壳活性炭与升华硫以3:1混合,研磨30分钟后均匀后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155℃保温24小时,使硫充分渗入到稻壳活性炭的孔洞之中,从而获得一定负载量的硫/碳复合材料。

电极制作:将稻壳炭材料、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PVDF)黏结剂按质量比7:2:1 混合,在N,N二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搅拌成均匀的浆状物,将其均匀地涂在铝箔上,然后在60℃下真空干燥24 h。

组装电池:在手套箱中进行电池组装成锂硫电池,并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性能测试。

三、分析数据,深入思考

学生通过化学概念原理和化学事实来对实验现象与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与概括,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可得到一系列的实验数据与图表,再对其进行分析:

(一)SEM表征

硫/碳复合材料的SEM图表面看不出有很多孔,说明S很可能嵌入活性炭的孔里面了。

活性稻壳炭TEM的图上有许多黑白的点,它们代表的是小孔。这说明活性稻壳炭表面有许多小孔。

(二)热重分析

由图2可知,升华硫在250摄氏度左右因加热开始质量减小,在350摄氏度失去全部质量。而硫/碳复合材料也在250摄氏度左右开始质量减小,但在600摄氏度左右质量不再下降,此时剩余碳的质量分数约为32%。因此,我们得出硫/碳复合材料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68%。

(三)稻壳炭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图3是稻壳炭锂硫电池在电流密度0.1C时,循环50次的充放电性能测试。该电池初始放电比容量为780mAh/g,循环50圈之后为250mAh/g,充放电的库伦效率为95%左右。

为了锂硫电池的碳材料开发,本课题选择稻壳炭将其制成电化学性能良好的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该材料具有如下优点:

(1)活化的稻壳炭具有多孔性。(2)硫/碳复合材料中硫含量高达68%,且硫很好地嵌入孔内,提高了硫的利用率。

篇2

一.引言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新任务,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为以后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当下,核心素养引发了新一股研究热潮,不过,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培养途径、评价体系等,学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认识。

“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①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学习成长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基于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着重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以期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二.关于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比较丰富,理论框架也比较成熟,我国有不少研究者都介绍了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重要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核心素养模拟建构的启示。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先前所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后又把核心素养划分为身体健康、社会和情感、文化和艺术、语言和交流、学习方法和认知、算和数学、科学和技术七个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SeCo)项目,认为:“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它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总体参照框很具有代表性,是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参考依据。在这项目中,她们提出了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一级素养,以及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等九个二级素养。欧盟则进一步提出母语交往、外语交往、数学素养和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会学习、主动创新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等终身学素养体系。其后,有许多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参照以上三项核心素养体系,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的属于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这些都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比如,美国于2002年制订,2007年更新的《“21世纪素养”框架》,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分别是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要素要求。

国内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也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提出了自己见解。比如:成尚荣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核心”即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他还强调了核心素养是发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可以表述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褚宏启则具体描绘了21世纪核心素养所应包含的三大类素养,分别是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辛涛、姜宇、刘霞则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这三个原则”②。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多借鉴国外成熟研究成果的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背景,提出自己观点,虽然表述不同,但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核心素养主要是个体适应社会需要、获得全面发展、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备素养,是满足终身学习的基本能条件,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保障。”③

三.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很重要,尤其在我国,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不过,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相较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研究来说,是比较少的,在我国,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则更为单一,偏重理科。自《意见》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的也有不多学者对语文核心素养展开了论述,主要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定义的探讨;二是结合教学,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1.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姜树华从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思维力、阅读力、表达力,三者之间,思维力又是核心。顾之川从宏观角度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具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人文素养等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孙双金认为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其中人文修养的内涵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底蕴三个维度;语言能力包含说写表达的维度和听读吸收的维度,孙双金老师的分类主要依据传统的语文能力分类方法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规定。也有不少学者从2011版课程标准所颁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出于基础和主体地位的知识与能力。

2.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基于某种教学形式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关于第一个方面有林嵘春、刘仁增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这四大要素,并且基于此着重分析了应该构建怎样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秦艳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了语文助学课堂的教学主张,并分析通过三种学习方式与四种教学策略来构建语文助学课堂。还有张伟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王超群、韦冬余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这些研究多是依据学科特点从而提出语文核心养的内涵,基于此分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意义,但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少结合实践深入展开。另一方面,丁文静、韦冬余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接受语文教育,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通过梳理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肖芸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为我们如何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经验,但是只从单一的教学形式出发,难以全面把握语文核心素养。

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语文教学顺应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教育改革确立新方向;同时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只浅略探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基础,以期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3.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4.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

5.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6(6).

6.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7).

7.辛涛,姜宇,王烨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8.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4).

9.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10.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J].中国教育报,2015(4).

11.张贤志.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 教育视界,2015(9).

12.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1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14.姜树华.对语文核心素养认识有三[J].七彩语文,2016(4).

15.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 中学语文教学,2016(3).

16.孙双金.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七彩语文,2016(5).

17.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

18.林嵘春,刘增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19.秦艳.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助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

20.肖芸.基于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四川教育,2016(2).

21.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教学研究,2016(6).

22.张伟.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看小说教什么[J].语文建设,2016(1).

注 释

①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篇3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篇4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业研究;培养方法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培养,因此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除在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力量上相抗衡外,还包括软实力上如未来人才的培养上的竞争,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自然也就离不开核心素养的研究,到底应该培养具有那种素质的人才,怎样去培养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也就成为了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今后课程改革会有积极有利的推动作用。

一、引言

核心素养,这一词汇从最初提出来就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讨论,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每个人对该词都有着不同深度和不同角度的理解。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是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人才发展的基本战略要求,要与全球化的大背景符合,这样才能顺应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其次在核心素养中要体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占据立足之地。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素质的培养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包括时代背景、历史传统和教育现状和教育目标等。

二、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的关系

改革是教育中永恒的话题,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各个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学科也会根据学科特点和目标确定不同的素养,这也就是教育中所谓的各有分工。但是核心素养往往是这些不同课程累积出来的,各个课程有着不同,但是又具备相同的培养目标,这一共同的培养目标恰恰也就是我们强调的核心素养。但是,这一核心素养是否和我们对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相关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正视和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反之则会弱化整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这一理念,而将重点偏移到各个学科的特色教育上去。

三、核心素养与学业标准之间的关系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通过考试考查其对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还可以通过竞赛了解到学生是否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技能和领悟。当然,学业成果验收标准的建立也必须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因为该核心素养是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也是他们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一把利器,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这其中可以肯定的是学业标准和学科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在具体的学科中领悟到。因为毕竟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落实还要在具体的学科教育中,这就需要老师们针对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们的接收能力和实际的道德品质进行权衡,最终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根据上面的基本分析,核心素养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可以起到诸多的启示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教师制定并修改出明确的教育目标,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掌握能力,在实践上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既能够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学以致用,根据已经掌握的和可能涉及到的理论知R去指导自己的动手实践。其次,有助于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毕竟核心素养是抽象的,要将其放至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得到检验和反馈。第三,还可以帮助老师们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方便业界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水平,帮助其不断完善。最后是教育的成果启示作用,因为在经过教育后学生们会给出相应的反馈,需要保证他们达到基本的水平,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根据上文中分析出的和核心素养相关的几个关键的教育问题,需要逐一解决,寻求核心素养教育上的突破。首先是寻求当代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大众可以接收到精神品质制定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基础上的学业质量标准。从基础教育入手,中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须要从该阶段开始,只有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而且为了巩固理论的学习效果,还要为学生们创造走出课堂,走进实际的机会,亲密地接触现实问题,既能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满足他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五、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该问题是从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中提出的,并且针对于核心素养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教学学科目标的不同,验收标准的影响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几个重点问题展开为今后的素质教育培养给出了一些建议,指出核心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并且复杂的教育过程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完善和补充,并且在大众可以接收的范围内。学生们不但能在课本中感受到核心素质的号召力,还能根据实际的情景检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