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09 08:23: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77-01

隐性教育是引进概念,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发展,隐性政治思想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我国的一个概念。进行隐性教育是通过暗示、引导等方式进行的心理意识的教育方法。具体则是指教育者为了能扭转当前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被动和应付态度而进行的,教育者通过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隐藏教育的主题和教育目的,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将教育内容更好的融合到社会实践中去,使受教育者能感受到教育思想的内涵。隐性教育的形成是具有独有特点的,它的出现打破了教育的体制,使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人性化,通过融合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能融入到学生的脑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创新性的,是代表了先进的思想力的,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方式。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隐性教育具有隐蔽性。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思想的形成是最为复杂的,并不能单纯的依照某个理论、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意志顺势而成,思想的成长过程会受到外界生活环境和氛围所影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设定好的环境中,所以,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平时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的,通过隐蔽的方式逐步的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中。

隐性教育具有自主性与开放性。由于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多数情况都是处在隐蔽的环境中,并没有十分明确要求,也没有要求受教育者必须接受的方式呈现,受教育者一直都是处在自发的状态中,所获得的思想教育过程都是主体选择和主动参与的,这个过程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高校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自己在非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摆脱了传统的课堂教育的束缚,更摆脱了教育者对教育因素的控制,这与较为传统的显性教育有着极大的区别。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因素是进行非封闭式的教育,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各个不同因素均能成为受教育者学习的内容。高校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是以课堂的教育方式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示隐性教育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思想意识。

3.进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健康的环境,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思想不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作为育人的地方,更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有效的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起到正面的影响。而一些不良的氛围也会出现在高校中,这就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使学生接受到不健康的思想。例如:当前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网络成为高校学生每天都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纷繁多样,好坏相伴,好的信息内容不但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还能给学生积极正面的思想内容,而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则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思想影响,这时高校的教育者就应该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管,删选出不利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网站,使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的都是健康的信息和正面的思想内容,进而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通过有效的利用环境的变化,来为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隐性政治思想教育环境。高校现阶段进行隐性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在高校中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且富有健康情趣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教育者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环境氛围,让环境熏陶学生和感染学生具有较高效果。例如:高校要多开展关于思想道德主题的研究比赛,为学生多播放正能量的电影。学校还可以进行一些道德模范的评选,让学生们自己发掘身边的道德模范,校学生会及一些社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到不同的社会服务中区,让学生多接触正面的校园团体等。

3.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联系社会实践

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多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在社会实践中高校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获得更多的政治思想内容,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亲身的体验到社会的发展动向,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同时高校的教育者也能通过社会的变化,更好的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高校学生,高校教育者可以通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来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并最终能将这份热情,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这样的社会实践能更好的展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更好的帮助高校学生的思想在无意识中得到升华,进而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才能在步入到社会后,更好为社会服务,成为一个思想健康向上的好青年。例如:高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化身成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基层服务者,不同身份加入到社会实践中,对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会变得更加的宽泛,学生能直观的通过社会实践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思想,更好的武装学生的政治思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利用环境为学生带来一个健康向上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能随时都感受到社会的正面性,使他们能健康的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使高校学生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郑庆昌.高校育人的新探索[N].福建日报.2004年

[2]唐昌惠.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N].贵州日报.2004年

[3]李伟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备素质[N].光明日报.2004年

[4]赵永亮,孟晶.浅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环境[J].职业.2010年03期

篇2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市场环境要求大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具备明辨是非、随机应变、社会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素质能力的最基础和不可缺少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高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来对待,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更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与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是片面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灌输思想政治理论,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的工具,只是将灌输思想当成是一种任务,单纯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而忽视了对人格塑造的个性化的全面自由发展,没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当前,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显落后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不能很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需求和新问题,无法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对接,政治教育内容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都过于空洞宽泛,教育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就业导向关联性不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当前,很多高校缺乏健全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由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较少,在学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方面的活动投入有限,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组织活动由于资金困境而无法开展。不仅如此,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由于活动场所有限且条件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少数的教师与日益增多的生源相矛盾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由于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不平等,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健全的保障机制。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创新思想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存在,要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更新思政教育观念,并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新时期,高校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逐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高校要逐步确立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有机统一的新任务观,改革教育方法,并在提高灌输效果的同时,着力培养人的的能力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适应学生发展要求,拓展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时展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更新教育观念,着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新时期,我们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科学确定并加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3.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才能保证正常运作。首先,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投入。确定合理的投入额度,列入预算,并按时调拨。同时,高校还要注意优化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此外,高校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依靠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经济和文化形式不断变化的今天,高校作为对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思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仲兆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J].徐州师范大

篇3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206

1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缺乏整体性的科学规划

国家虽然已经制订了管理干部的建设规划,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规划,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整体性规划,目前尚处于空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目前多由教学队伍建设、科研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所替代。近年来,对于中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我国各高校采取的是选拔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走上中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岗位。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干部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的统一;另一方面,普遍认为教学科研才是“根本”,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明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在理论政策水平、宏观控制能力、领导艺术等方面存在欠缺,致使我国高校目前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理论明显缺乏。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整体作战能力与承载任务不相协调

(1)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个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素质与肩负的责任不相适应。

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作风浮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不够,存在着和形式主义;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虽然专业好,但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知识和经验,工作方式方法、组织管理水平与工作责任不相适应。

(2)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整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专职队伍人心不稳,后继人才匮乏。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干部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职称晋升较难,学习进修机会较少;同时,工作难度、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很强的失落和失衡的心理。近年来,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毕业生到高校,愿意从事教学科研而不愿意从事管理工作,愿意从事行政管理而不愿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3)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专业化程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具体表现为:

其一,专业化不强。一项调查表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学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只占34%,专业知识结构比例失调。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的相应比例,学历层次不高。

其二,职业意识不强。在所做的调查中表明,只有不足70%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工作。有不少管理者有改变职业或者岗位的想法。

(4)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培训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教育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管理干部的培训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制度,但有些培训内容看似系统丰富,实际上是大而空,脱离实际,缺乏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有些培训缺乏考核,学多学少无关紧要,导致参加培训的人员,思想不重视,认为参加培训只是走个形式,完成任务,人到心不到。这些都使得管理干部的培训打了不少的折扣,因此,培训的质量即培训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正面形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缺乏学历和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和更新的机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与时俱进,对新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素质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低下。同时,在现行的用人制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办事效率不高,人浮于事。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仅不可能高效优质,更不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2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发展的培育机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相关的制度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制度建设的不平衡性。从我国高校二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制度建设的情况来看,就地区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制度建设相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要搞得更好。对于不同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制度建设也走过了一个不平衡发展的过程。其次,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制度,有着不适应或者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的方面,以致不能完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各项任务,不能够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制度建设的虚拟化。很多高校在制度建设上也作了种种规定,可是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实行或者不去实行,缺乏实效性。制度仅仅停留在纸上,形同虚设。

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因素,又有群体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制度因素,又有模式因素等。我们只有对问题从本质上进行成因分析,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31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人的私欲膨胀,各种不良思想蔓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会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32个人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问题,一方面是受不良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自身主观原因。有些管理者自身放松了要求,放松了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产生各种问题的思想根源。

33管理因素

由于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管理和后勤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科研第一线,使得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地位不高,权威不够,管理对象的认同感有限,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干部在工作中缺乏自信心,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34工作模式因素

高校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干部是由教学科研骨干兼任的,属于“双肩挑”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好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由于仍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对管理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时,本身缺少实际管理经验,即使有良好的愿望把工作做好,但效果时常不佳。

35发展模式因素

篇4

了解云南高校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004年,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会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云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调查,对云南省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多维度的问卷客观描述和科学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

本次调查选取了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选用的样本调查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及各个学年、学业层次。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558人,占调查总数的59.3%,女生2442人,占调查总数的40.7%;从专业上看,文史经济类学生3534人,占58.9%,理工农林类2466人,占41.1%;从学习层次看,本科生94.7%(其中大一17.8%,大二29.5%,大三27.7%,大四(大五)19.7%)、研究生3.2%、专科生2.1%。总体来看,呈现出男生所占比例略多于女生、文史经济类略多于理工农林类,样本人选呈现以本科及二三年级为主的态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样本调查问卷6000份,回收5808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5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由于所选样本全面充分,调查方法选择恰当,因此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研究云南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

2.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所用计算机分析软件为VisualFoxPro6.0。考虑到调查数据量较大、涉及面较广,因此这次问卷调查采用了计算机数理统计与结果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寻找规律性的总体特征。调查中所有的数据均是通过有效问卷数量计算得出;在部分选项中,各项数据之和不等于100%是因为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合理的多项选择,使这部分调查者被进行了重复统计,但这符合我们的问卷统计要求。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云南省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及频率调查

对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及频率进行调查,将有助于进一步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据调查,网络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普遍行为,91.6%的大学生有过上网经历,其中上网学生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学生由于经济状况、心理成熟程度及大学经历短等原因,对网络了解程度还不够。此外,有90%以上的同学认识到了网络给大学生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带来的机遇。

关于大学生通常的上网时间、地点,大部分被调查者的随意性都比较大,40.2%的同学表示具体上网时间不确定,选择在周末、晚上、计算机课堂上上网的同学则分别为:37.7%、21.6%、8.2%;从上网地点分布来看,宿舍(家里)、学校机房、校外网吧都是同学们的主要选择,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0.7%、29%、38.2%。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更多的同学能够在校园内上网,将有助于网络化建设及学校对网络的统一管理,同时也将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从云南省大学生网络使用量来看,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43.9%)平均每周上网都在1~5小时,少于1小时和大于5小时的分别为28%和28.1%。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们有限的上网时间,吸引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这对思想政治网站的构思和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日趋成熟的机会,加快校园网络化建设。

2.云南省大学生上网主要内容选取的调查

互联网以其大量的信息、快捷的速度和独特的传播方式迅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通过互联网不但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自由地参与学习和讨论。然而,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隐藏在互联网里的各种有害信息也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大学生对于网络内容的选取,49%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相关信息,选择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同学分别占了10.9%和14.5%,无明确目的的占了24.5%。我们同时看到,男女同学对于网络内容的偏好是不尽相同的,女生(11.1%)较男生(9.4%)喜欢聊天,而男生(21.8%,女生同比仅为8%)则更偏向于玩网络游戏。从总体上看,在网络游戏如此流行的今天,云南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对此有较清晰的“度”的把握,能正确对待网络的信息获取功能和网络的消遣功能,但仍然不乏极少数沉溺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大学生。

虽然互联网已经被大学生所广泛利用,但云南省大学生在获取社会信息的时候,更倾向于通过传统渠道。大多数同学(71.2%)表示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量占所获取的社会信息总量的30%以内,只有5.8%的同学通过网络所获得的信息占全部所获信息50%以上。从云南省大学生所常用的网络服务来看,电子邮件(51.3%)、BBS电子公告及论坛(30%)、搜索引擎(27.4)、网络通讯及聊天(22.5%)都经常为大学生们使用,其中BBS服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0%的同学经常使用BBS服务。随着云南省高校网络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通过论坛获取相关信息和发表言论的大学生比例将会同比增长。

互联网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否都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所急需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依次为就业信息(66.1%)、考研信息(32.3%)和专业相关知识(34.7%)。由于网络的特性,互联网自然成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的快捷途径。对于“专业知识”,目前很多同学经常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专业资料,对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既要肯定其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扩展知识面的优点,又要注意杜绝学生全盘抄袭,防止学术上的弄虚作假。

3.云南省大学生对待网络行为及网络文化的态度

网络作为虚拟化、数字化存在,具有无国界性和相对自由性。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上网者在网上能够自由地相互交流、融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网络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广泛利用,网络文化也随之在当代大学生中发展壮大。

在有关网络行为是否应该受到约束的问题上,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互联网中,各种信息言论和网络行为都应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约束;而当被问道自己在上网过程是否遵守这些约束时,表示不会遵守的只有5.6%。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在上网过程中是理智的,仍然保持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当被问到对网络有害信息的看法时,只有极少数的同学(6.2%)表示他们热衷于浏览,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传统说教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时候显然显得力不从心,而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就相对凸现出来了。

调查发现,近一半被调查者认可了网络文化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49.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影响比较大,甚至非常大;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问题上,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认为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意识,网络文化虽然发展迅速、传播广泛,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内容也较为混杂,并且仅仅局限于网民之间,所以它和传统文化相比较还缺乏内涵,要想真正成为主流文化,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4.云南省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帮助大学生抵御网络有害信息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趋势。对此,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必要的。这说明大学生本身已经认识到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以及网络本身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并且主动希望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不仅是社会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管制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观要求。

然而在调查中,经常浏览思想政治类网站,并希望通过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同学却并不多。80%的被调查者都只是“有时候去看看”或者“有去看看的意愿”;同时有54.4%的同学表示当遇到有关思想政治问题时可以考虑求助思想政治网,但不抱太大希望。由此看来,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还没有达到建站的预期目的,我们的很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