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业务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09 08:23: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银行的业务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银行的业务发展

篇1

二、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电子银行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产生的,不同的客户(消费者)存在不同的消费倾向,对电子银行的产品提出了不同要求。因此,发展电子银行首先要科学细分市场,了解市场需求。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由过去单一的储蓄业务需求发展为集银行、基金、证券、信托、保险等为一体的一揽子理财服务需求,要求银行为其提供范围更加广泛、品种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二是要求银行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并将安全、快捷、方便作为对银行服务渠道选择的基本前提;三是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要求银行为其提供差异化的个。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银行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将在客观上推动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环境日渐成熟。

(二)逐步提高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兼容度

电子银行业务涉及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而涉及企业及个人的对外交易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支付、结算和税务等对外的财务往来业务,势必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直接的转账、对账、代收费等业务往来,而支付结算业务绝大多数是由金融专用网络完成的。把电子交易和电子支付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过程。商业银行只有增强与外部系统的对接能力,才能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竞争能力。

(三)完善内部机制,切实控制风险

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子银行业务普及、发展的一大瓶颈。《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用户网银比例为30.7%;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8.9%,在对手机银行安全调查中发现,46%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是安全的。武汉中南社会调查研究所首席研究总监陈少君认为,安全性问题依然是人们认为电子银行需要改进的主要方面。人们对于电子银行的安全需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上的“安全”,更多是要通过使用方式、规则及技术手段让人们对电子银行综合“感觉”安全才是关键。为此,各家商业银行都针对电子银行的安全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例如:在网上银行系统设置多道防火墙,以有效防范对网上银行系统的非法入侵;建立了一支专业的信息安全防护队伍,对网络进行24小时安全监控;先后推出安全控件、U盾、动态密码、校验信息、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登陆、交易金额限制措施等。与此同时,宅经济使网上购物成为潮流,不仅网上购物,还有网上缴费、网上订票等,这些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当前商业银行通过电子银行服务平台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商业银行除了关注本机构电子银行的风险,还需要面对来自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风险传递[2]。

三、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银行品牌建设

近年来,电子银行追求品牌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比如工商银行的“金融e通道”、农业银行推出的“金e顺”、交通银行“金融快线”等。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进电子银行的品牌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现今可供客户选择的银行越来越多,电子银行品牌建设,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商业银行提供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持续打造特色电子银行品牌,在内部树立良好的质量和服务理念,建立持续提升和改进的机制,给客户带来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满足居民及社会的金融需求。

(二)电子银行业务变革,实现全方位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范围包括:现金储蓄及管理、债务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保险计划、投资组合管理、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制定及达成财务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债务重整,可以是子女教育经费,可以是购买汽车或房屋,也可以是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通过财富管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投资收入,而且更可以累积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大保障,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处身于信息科技发达的社会,人们的时空地域距离不断地拉近,事物变化的速度加快,人们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越加迫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快节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的资金安排,更要为人们实现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提供帮助。电子银行今后将从账户为中心管理向客户全面财富管理发展,并且愈发个性化和智能化。

(三)研制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产品的设想,或将成为未来数字虚拟银行的遥控器

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孟樸认为,已经有越来越多完全不像手机又同样使用无线技术的新型终端在不断涌现(比如iPad),Apple的应用商店在这一领域开创了先河,其应用程序下载次数迄今已超过20亿次,而An-droid、BlackBerry和Palm的应用商店同样也在飞速发展,3G移动终端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遥控器。现在全球已经有9亿3G用户和将近超过40亿的无线用户,终端的出货量将超过个人电脑,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平台。最个人化的通讯、计算、娱乐等功能都有望集成在智能终端中,只要你置身无线的环境时,智能终端将成为人们的数字第六感,告诉你是否能够在一个特定的场所获得内容或服务,变成数字生活的遥控器。随着3G技术的发展,银行业务网络化、宽带化、随身化和高私密化已成为锐不可挡的趋势。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若与通讯公司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强强联手,发挥双方网络、应用平台、营销渠道、客户服务等资源互补的优势,基于网络技术,研制为高端客户定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产品,将充分发挥网络的核心优势,满足银行客户对移动终端速度快、稳定和安全的需求,或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里程碑。举例来说,当你早上起床后,将信息通过智能终端发送至某一接收设备,在墙上的大屏幕上将会数字显示早上最新的财经资讯;通过它可以调整温控装置,控制室内温度;驾驶汽车行驶时,将告诉你离你最近的加油站在什么方位,哪条路是通畅的。当你随身携带的终端完全联网时,这一切都会发生。你将保持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你将获得信息并为其他人提供你希望共享的信息渠道。虽然这一切现在还是幻想,但是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产品,或许能将这一切成为可能。那时的电子银行,将成为真正的虚拟银行[3]。

设想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能够提供的服务:

(1)智能终端能够提供包括账户查询、转账、信用卡服务、理财、基金、证券、黄金、保险、外汇、银期等金融业务。账户查询不仅能查询用户账户信息、交易明细等,还应能查询关联账户的相关信息;转账业务不仅能实现卡卡转账、跨行转账,而且能提供银联转账等快速汇款业务;理财服务能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了解现有的所有产品信息,并设有收益计算器,只要客户选中相应的产品和输入相应的金额,能够计算出总共的收益情况;基金服务包括基金买卖、基金定投、基金咨询等,同时提供最新的基金收益排名,显示各个基金公司的最新公告;证券服务提供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资金互转;黄金业务提供黄金的买卖、黄金延期、黄金提货等基本的服务,同时提供黄金市场的最新资讯;保险业务主要包括保险购买、保险产品的撤销、已购买产品的查询、理赔申请等;外汇不仅包括结售汇业务,还包括外汇宝等外汇买卖服务。除此以外,无卡取款、无卡消费等这些功能大部分是手机银行的服务功能,手机银行为智能终端的一种,手机银行提供的服务,智能终端都能提供。

(2)提供证券、外汇、期权期货、黄金等产品的客户端交易软件。这些交易软件的设立主要是帮助用户实时了解各类信息,能够通过各种技术分析手段,帮助自己了解行情,并做出判断,同时这些客户端软件应能提供模拟交易系统,帮助客户降低风险。

(3)提供风险收益对比图。高风险能够换取高收益,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将各类产品给予一个风险的评分,风险收益对比图主要包括几个要素:购买哪些产品,每种产品购买的金额,预计持有的时间。客户将这些信息输入在相应的表格中,系统会自动反映出客户此次投资组合的收益区间和所面临的风险系数,帮助客户进行决策。

(4)与客户经理视频工具。各种软件始终不能代替人的作用,与客户经理的沟通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视频工具更加紧密的联系客户与客户经理,并帮助客户经理及时了解客户的情况。

篇2

一、电子支付的概念、特征、形式及发展现状

(一)电子支付的概念

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转,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一种支付方式。它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经济贸易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后,才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二)电子支付的特征

1、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来完成款项支付的。

2、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即互联网);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

3、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Internet、Extranet,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电子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而传统支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4、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三)电子支付的形式

电子支付的业务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按支付方式可分为智能卡、电子现金和电子支票三大类。

(四)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即线上交易)总规模达到7255亿元,到2010年底,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为10858亿元,而预计今年交易额将突破1.2万亿元。在过去两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速度保持在50%至60%左右,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而现在中国的网民数已突破2亿,中国电子商务基础已相对成熟,这对我国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起步较晚、网上支付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电子支付业务的支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虚拟”商务所蕴含的信用风险时时威胁着银行安全等等,使得我国电子支付业务发展中存在诸多风险亟待解决。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控制约束力不足。

随着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迅速,现行的支付业务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实用性矛盾日渐凸显。一是管理法规不完善。二是行业规章制度不系统。三是规章制度不能协调统一。

(二)业务操作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一是风险提示作用不强。二是协议管理不全面。银行与客户、中介等部门电子支付协议不全面,对各方的权力、义务不明晰,随意性较大。三是资料审查不严格。四是档案管理不严密。有的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身份信息、交易资料档案管理有漏洞,造成客户信息外传或被利用,出现失、泄密问题。

(三)技术应用专业化,增加了运营管理风险。

在网络技术高度知识化、专业化的今天,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借助外部市场的服务支持解决内部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在此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新的运行管理风险。一是研发中的风险。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的支付网络技术是由上级部门指定的技术部门研制、开发的,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基层工作实践经验,在交易制度、技术路线和技术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导致业务交易的风险。如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知名的系统连接不畅、信息传输接收较慢的情况。二是软硬件系统的风险。由于信息系统缺陷或问题,在与客户的信息传导中,如果与客户终端软件互不相容或出现故障,就会有传输中断或信息丢失的可能,进而造成各种不同的损失,这种情况在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时常出现。如,基层金融机构经常对系统进行升级或多次打补丁,以弥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缺憾。三是技术支持上的风险。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支付业务开展,特别需要外部电力、通讯和技术部门的全方位支持,保证系统连续工作和信息的持续传递。如果出现技术断接,或者问题不能及时化解,则往往会造成损失或形成风险。据调查,南阳市辖内65%的乡镇所在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出现这种问题的情况较为严重。

(四)信息处理网络化,加大风险防范难度。

一是各种电脑病毒的侵扰。在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信息的处理中,受到严重电脑黑客攻击的机会并不多,但存在着接触面较大、传染源多等因素。如,南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理电子支付业务的微机设备2500余台,每年都会出现感染病毒的机会,少则2-3次,多则5-6次,且有时感染的病毒会在行业、区域迅速传播,需要科技部门下达力气杀毒,才能消除。二是各种网上诈骗较多。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客户信息,进行诈骗活动。三是电子扒手频繁出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在ATM机上安装微型照相、摄像设备,或提供虚假的操作方法,俟机获取客户身份信息,盗用客户资金。

(五)监督管理不到位,制约手段落后。

一是监督职责不明晰。如《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各级人民银行具有“维护支付、清算系统运行”的职责,但在其它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明细的职能界定,即使基层人民银行及有关监管部门愿意承担监管责任,也由于政策依据不具体而不知道如何履职。二是监管内容不确定。面对新的业务,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监管部门该监管什么?如何监管?三是监督管理手段落后。电子支付业务是高科技的现代化支付业务,而一些基层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手段仍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状态,不能适应现代化业务监管需要。

三、防范电子支付业务风险的意见及建议

(一)结合业务实际,完善法规制度。

一是相关金融法规要根据支付结算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的具体状况迅速进行改进、完善,形成

系统化的管理法规制度,并上升为法律性的条文,为电子支付业务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在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统一建立起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用制度来规范业务、来规避风险。三是要建立起以人民银行牵头、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介、技术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以规范的法律形式明确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约束各部门工作和业务行为,及时解决具体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操作管理,严格制度执行。

一是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受理时必须披露应公开的信息,提示客户应注意防范的风险和采取的措施。二是要规范与客户、中介、技术等部门业务往来的协议,明细内容,准确界定各方的权力和义务。三是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机制作用,防止人为的电子支付信息失真。四是要加强业务档案和客户交易信息管理,安全开展信息使用和传递,消除各种失泄密隐患。

(三)增强技术合作,改进业务环境。

一是各部门在设计制作各项电子支付业务系统技术和程序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的业务需求和可能出现支付问题,在设计的技术路线、交易制度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实用性,能够解决和预防出现的风险问题或者通过改进设备和技术,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及时总结业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与中介、技术部门进行沟通、联系,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介、技术部门要定期对网络、设备、程序进行维修维护,清理消除技术漏洞和风险隐患,维护系统的正常良性运行。四是要经常与电力、通讯部门沟通协调,制定各种风险预警制度,及时应对各种突发因素。

(四)关注信息管理,防范安全隐患。

一是要管理好内部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各项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来确保电子支付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如防火墙,滤波和加密技术等,使正确的信息及时准确传出和接收。二是要管理好外来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业务接收外部信息的部门、岗位较多,安全管理和技术处理部门对每一个接收外部信息渠道和环节要全面掌控,对于可能出现风险信息和安全隐患的岗位和管道应当有预见、有对策,能够及时处理、化解和上报。

(五)明晰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果。

一是要在相关金融法规中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银行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中的管理、监督职责,对基层人民银行在支付结算和电子支付业务中的监管作用予以准确定位。二是要制定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和电子支付业务检查监督工作规程,规范业务监管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把分散的检查监督转变为日常业务行为。三是在基层人民银行设立支付结算监督部门或监督岗位,明确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职责,提高监督的专业性,增强监督处罚力度。四是积极改进监督方法,研究探索各种现代化的监督技术和程序,提高监督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

1.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

第三方支付?I务最开始的业务范围是小规模的资金交易,客户群体主要是个人,大规模的资金交易主要还是依托商业银行业务完成。

自2010年起,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的增速放缓,但其市场占比仍然不可小觑。2015年,市场交易规模已达31.2万亿元。预计至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可高达48.27万亿元。

2.第三方支付的业务发展

2013年,第三方支付平台进入金融领域,通过其强大的数据、用户数量和技术的支持将互联网带入金融领域,使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业造成的冲击不言而喻。并且,随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经营的合法化,第三方支付业务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如生活日常费用的缴纳、学生卡充值、校园网充值等便民服务都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完成。

3.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商业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一开始采取了宽容的应对政策,因为第三方支付带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并且为了促进新兴的业务发展,国家监管也较为宽松。

而最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态势让商业银行感受到了威胁,出现了来自各监管部门各方面对于第三方支付合规经营的管理制度要求,然而并没有撼动其前景。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特点

1.操作便捷,节省成本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支付中介,它可以将多家银行的金融支付服务同时管理,让交易者不用去多家银行开卡办理业务,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

2.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

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经营模式较为灵活,利用大量客户数据,掌握客户需求与喜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是大型的商业银行很难以做到的,而这种能够适应客户情况、满足其业务需要的服务是被客户青睐的。

3.提供交易担保,信用有保证

如今的第三方支付管理规范,平台会设立虚拟的账户,一般买方在购买所需物品后将款项汇入虚拟账户中,这笔交易在得到买卖双方的认同后方可通过买方确认汇入卖方账户。这一举措使得买卖双方之间出现不良风险的可能性降低的同时还提升了买卖双方的信用度。

而且很少发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很少向不良信用者提供支付服务的情况,平台只向合法的企业提供关联支付服务,这样的业务模式增强了客户使用的信心,极大程度避免了非法交易出现的可能性。

三、第三方支付业务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1.第三方支付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类似

第三方支付业务在结算、支付、零售、转账业务与商业银行类似,这些业务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收入来源也同时是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在这些业务上,商业银行选择同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使得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完成在不同银行之间零手续费转账的服务。随着第三方平台日益蓬勃的发展,已经能实现绕开商业银行直接转账的服务,这给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2.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多元化业务更吸引客户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框架固定,顾客通常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业务,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业务。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大量的客户数据能够迅速抓住客户偏好,制定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业务。并且利用网络的便利和活动等能快速发展新业务。相较之下,由于商业银行很难推出新业务而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的新兴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

3.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不利,商业银行业务开展受到影响

现在,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自己创建的模拟网关,直接获取客户资料而不需要通过传统商业银行的渠道,这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户数量悄然增加,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地位。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息监管不是特别到位,可能发生洗钱套现的非法行为,风险极大且易于对银行造成风险传递,最终干扰银行业务的开展。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加强网上银行建设和金融创新力度

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包括很多,而实际客户使用得频繁的只有转账汇款,很显然网上银行的业务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并且相较与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登陆更为便捷,业务更丰富,所以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户数量远多于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

在银行网络基础建设完成的当下,各银行应在原有的网上银行业务基础上,拓展各种支付渠道和网上的运营范围。

2.挖掘大量潜在客户

篇4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growth, especially in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s, 2011 countries adjust macroeconomic policy, regulation of the JinSuXing intensified. For commercial Banks, it is to properly deal with JinSuXing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to ensu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ry in control policy at the same time, realiz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business management, ensure shareholder returns.

Key words: the commercial bank macro-control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宏观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

2011年是中国经济错综复杂的一年。各种自然灾情、资本市场低迷、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等诸多因素,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上半年中国一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资金面从紧提高了银行业的“议价”能力,使得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走高,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创新能力和营销力度也不断加大,致使整个银行业依然延续了业绩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宏观调控对银行业造成的影响

银行业业绩的持续增长表明,在从紧货币政策下,虽然大多数银行不能依靠扩张贷款规模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但是贷款资源变得更加稀缺,银行的议价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资金定价走高增大了存贷款利差,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信贷规模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2、存贷利差缩小,积压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

存款利率不断上调,使银行刚性的利息支出增加,抬高了银行的付息成本。由于存款的增长远大于贷款,因而上调利率给银行收益的负面影响很大;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存款利率上调幅度,缩小了银行的利润空间,这也迫使银行须主动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才能保持相对高的利差水平。

中间业务发展遭遇瓶颈

由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当前的资本市场走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经历漫长的调整期,这会在很长时间内限制银行相关中间业务的拓展。为了弥补资本市场低迷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不利影响,银行加强了其他金融产品的销售力度,主要是银保产品和理财产品的销售等。总体来看,当前中间业务的扩张仍然以传统的业务为依托,或以模仿、借鉴为主,缺乏技术含量和独创性。从长远看不利于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二、宏观调控政策下银行的应对策略

1、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贯彻落实好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面对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银行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分析政府背景项目的财政同步投入资金比例和财政负债容忍度,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对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具有资源优势和垄断特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大项目以及交通、能源、环保、民生安居、新农村建设等基础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并在授信额度、期限配制、贷款方式、产品创新、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达到控制风险、增加银行贷款资金的沉淀时间等目的,提升银行的存款和综合效益。

2、大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在信贷规模紧缩,存贷利差下降的形式面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私人财富的增加与现代消费观念的兴起都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经过多年来的金融改革,我国在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外汇等领域从无到有,不断完善,银行系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已经成立,基本形成了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整体框架,再加上电子银行的飞速发展,在制度上、体制上、实现手段上为银行各类服务型中间业务提供了保证。

3、推广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覆盖率。进一步统一和强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产品创新体系和产品信息管理工作平台,不断完善产品创新流程,形成前中后台良性互动、市场反应敏锐的产品创新机制,抢占发展制高点。通过细化产品分类,深化产品研究,对现有产品再造和组合创新,加大产品优化与整合力度,提高已有产品灵活性和便利程度,适应市场与客户的变化,以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吸引客户,以增加客户的综合回报来赢得市场;根据客户行业特点,推广风险防范能力更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用以替代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推广银团贷款,促进同业合作,避免恶性竞争;积极跟进新型融资产品的研发进程,及时推广使用,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

4、强化风险管理、有效规避调控紧缩产生的负效应。要做好重点调控行业的信贷退出,注重研究国家调控政策对行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结合客户的风险控制能力,分别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在调整客户结构的同时,注重贷款期限、信贷品种的匹配,大力发展短期限、流动性强的信贷产品,强化贷款的回收能力;加大贷后管理力度,提升风险反应与处置能力,一旦发生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

参考文献:[1]郭志芳、胡文剑:《宏观调控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金融市场

篇5

一、私人银行业务理论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涵义

私人银行业务是伴随着个人财富集中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产生和发展的。一般来说没有确切的定义,通俗的讲它是一种金融化服务,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要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要对富人及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的服务。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特征

①进入门槛高。从已有的资料看,开户”门槛”最低为50万美元,最高为500万美元,且有些银行在不同地区的规定不同。②服务个性化。为满足顶级富裕阶层的各种需求,私人银行业务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强调产品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③服务私密性。私人银行面对的客户,大多坐拥亿万财富,协助管理如此庞大的财富,自然要求保证其私密性。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兴起

根据2007年凯捷顾问公司和美林集团的研究,中国富裕人士财富总量为1.59万亿美元,1%的家庭拥70%的国民财富,其富裕程度居亚太地区第二位。2009年4月,招商银行我国首份私人银行业相关报告,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客户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这批逐渐增长的富裕人群,为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悄然兴起。

(二)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开端于2005年,刚开始由外资银行引入。2005和2006年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向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开放,国际知名银行如瑞士友邦、花旗等纷纷在中国成立私人银行机构,拉开了中国大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2007年,中国银行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式进入私人银行领域。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业务发展面对的机遇和障碍

(一)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在崛起的中高收入阶层的家庭财产迫切需要管理,这就需要国内商业银行认准当前形式,把我时下的机遇,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满足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的理财需要。

(二)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①政策方面的限制。虽然中国金融业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策及监管方面的限制,外资私人银行目前能提供的服务仍有局限。另外,私人银行在中国所受到的政策限制还与我国的外汇制度密切相关;但中国目前对外汇的自由流动实行控制,所以,一些较高层级的服务目前在内地仍缺乏外部环境。②专业人才的缺乏。从事私人银行的一般都是资深银行业人士,但由于国内银行业仍处在转型改革之中,精通银行业的本土专业人士的储备还处在积累阶段,专业人才的匮乏给私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③灰色资金风险。灰色的资金来源加大了私人银行的风险,中国处在转轨时期,腐败、走私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大量黑钱,非常希望借助私人银行的网络渠道流向国外。这种情况为私人银行设下了陷阱,稍不留意,就会成为非法资金外逃的帮凶。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1)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私人银行业务组织架构。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资组建私人银行,作为国内银行的子公司(或子银行)从事私人银行业务;即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战略伙伴,借鉴外资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发展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二是在总行设立私人银行部,在资源丰富的部分城市设立支行,独立开办私人银行业务。

(2)进一步宽松政策和法律环境。早在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正式《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针对个人高端客户推出理财产品,这只能算是私人银行的雏形。之后,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政府鼓励并有意规范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逐步宽松化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良好起步创造了外部环境,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是私人银行加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加快专业人士的培养。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理财专家。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抢占私人银行业务的人才高地。

(4)灰色资金的有效监控。联合国曾发表的全球研究报告中专门提到:“私人银行业务是构成不透明障碍的另一个例证。这种服务对腐败收益的洗钱是有特殊意义的。私人银行业务给洗钱活动提供了易于利用之处会被腐败的官员所利用。”如何在保证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有效地监控和杜绝灰色资金是影响私人银行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反洗钱的同时还要解决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五、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收入阶层的人群不断增多,私人银行业务的开通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银行的其他业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增加理财产品的类型,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量身定做理财产品,尽量把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来弥补现在诸多的法律空缺,从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6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 企业 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 网络 ,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 计算 ,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 ,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 工业 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 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 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 经济 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

 (二)物流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目前我国的仓单质押处于起步阶段,单项融资额过低导致银行、物流 企业 的操作成本升高,影响了银行和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苏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的 发展 ,仓单质押的利润率肯定会提高,随着融资额的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效益将会逐步增加。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对于这项业务的贷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当前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难以利用,所以质押监管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愿意为仓单质押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在该业务的起步阶段去撇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要以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市场平台,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则是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重视的问题,银行还必须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山东省临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银行”业务融资2000万美元的出现就是在于银行做好了客户市场的拓展工作,和邻近地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必须设立 科学 的业务审批制度,广发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强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为有效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审批相对严格”。但是这种审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对中小客户带有歧视性,审批要求和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业务审批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一刀切的作风。 

 (三)拓展的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种类。限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目前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授信、保兑仓等,因此,银行打破传统思想,吸收海外经验,根据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不断的开拓新的产品,围绕物流、资金流和物权的转移实现服务创新。在较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在尽可能的和谐 金融 生态环境下提供给企业量身定做的产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创新中打出我行的品牌效应。 

 (四)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①.对物流银行业务开展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融资企业和担保物流企业的风险识别上。我国目前的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 因此“物流银行业务” 业务在执行时还有注意警惕道德风险的出现。在进行项目筛选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物流银行业务”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二是商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如果中小型制造企业申请该项业务,则还要求它的产品销售比较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拥有比较成熟的分销 网络 。只有符合上述条件,银行才有可能为其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服务。比如在广东佛山的家电、布匹、原材料、钢材和塑料等市场上有一大批竞争力强、产品销售顺畅、价格比较稳定的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 这些企业的特性都是“物流银行业务”选择的方向。据了解,目前广发行佛山分行已经和保力得物流有限公司、志高空调、一家纺织企业、一家陶瓷企业和一些贸易、进出口公司等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合作,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都比较畅销、价格比较稳定。同时,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为控制好信贷风险。②.注意对物流公司和企业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虽然在物流银行业务过程中往往有了物流企业在中间做担保后,生产企业直接从银行手中获得信用,但购进的原材料必须存放在由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仓库里,这样才能真正控制抵押资产的灭失风险。此外,我国目前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缺乏,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物流银行业务中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因此,银行在注意加强对抵押资产实控性的同时,还有注意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其一是物流银行业务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其二是商贸企业做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其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是实力比较雄厚、管理规范的物流公司。 

 

篇7

 

关键字:物流银行 融资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 ,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 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 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篇8

1.引言

随着2013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我国银行业面临日益刚性的监管约束,资本约束压力逐步加大;同时政府推动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也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覆盖。优秀的城市商业银行愈来愈重视对自身战略定位的研究,其中电子银行的发展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发展是进步的,但是不能盲目。电子银行业务繁多,纵然是强大的国有银行业也不能平均使力,将每一项业务做得至善至美,更何况弱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为能顺利解决这一发展策略问题,我们不妨建立一个指标评价体系,规定评价原则,选择合理指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将这定性问题用定量的方法优化处理。

2.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AHP模型的构建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最根本的是需要资金,如果没有资金的供给,要发展业务,特别是与电子银行相关的业务则更是无从谈起。但是资金的使用是有机会成本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的各项子业务具有替代性,不可能对每一项都花费相同的成本而同时发展,而是需要分轻重缓急,分别对待。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资金需求原则

保证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能够满足发展的资金需求。这一目标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电子银行业务启动时的基本建设资金需求,电子银行日常运营所需费用,保证电子银行业务正常维护的资金需求。

(2)低风险原则

电子银行各项子业务的资金数量不尽相同,其所带来的成本和回报也不同,因此风险不可能相同。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在选择发展策略时,不能仅仅只关注资金成本,而是要同时兼顾发展的风险,这是两个方向不一致的目标,因此,综合考虑两个目标是能够给银行带来最大效益的路径,也是选择最后策略的有力支撑。

(3)效用原则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市场份额,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得增强所开展业务的效用,能够赢得持续的竞争力,而增强竞争力也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中间业务比重的扩大需要电子银行业务的贡献。

(4)技术可行性原则

通过调查,城市商业银行中从事电子银行业务的员工人数和质量不如国有银行,设备也无法媲美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在技术含量要求极高的电子银行业务中,能否满足技术性的要求,能否给目标群体一个满意的服务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故在发展中必须保障技术的可行性和完备性。

(5)市场需求原则

市场的需求是引领银行创新开展业务的路标。在任何一项业务开战前需要调查市场对于业务的预期和反应,市场的预期越高,反应越强烈,全新的业务投入市场的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使用。

3.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选择的模型分析

(1)层次分析结构的确立

本文分析了基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最优策略。最优策略的选择关键在于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的指标因素,而APH层次分析法的评级是根据指标的相对强弱由小到大排列而得出结果的,本文层级分为1-9等。城商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策略的评价体系如下:

目标层A:电子银行发展策略目标A

准则层B:业务成本B1;建设成本C1;运营成本C1;维护成本C3;业务效用B2;盈利能力C4;宣传效用C5;替代效用C6;市场状况B3;市场门槛C7;市场需求C8;市场竞争程度C9;银行资源B4;人力资源C10;技术资源C11;机器设备C12;风险控制B5;操作风险C13;声誉风险C14;内部管理风险C15

待选方案P:网上银行P1;电话银行P2;手机银行P3;自助银行P4

(2)选择AHP模型的准则层的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了AHP分析方法,对有关专家,教授和银行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向他们请教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观点,征询了最优发展策略的层次分析结构的意见及建议,最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所列的各级指标按照1-9等打分。本文的问卷共计发出100份,并最终收回80份有效调查问卷。本文通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的软件,对各层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权重,所得结果即权重分别为:自助银行0.3444;手机银行0.1564;电话银行0.2064;网上银行0.2928。

4.结论

从上面的权重可以判断,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四项子业务的排序结果依次为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在选择电子银行发展策略时首先发展网上银行,其次展开自助银行的布局,再次开展电话银行业务,最后完成手机银行的建设。但随着科技的飞跃和客户需求的丰富,电子银行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子业务,譬如现在在讨论的远程银行就是一个典型针对企业级客户的电子银行新概念,故发展策略也会略有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

83-84.

[2]周虹.电子银行发展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5:54-58.

篇9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银行业务的有效开展带来了相当大挑战与机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逐渐成为传统柜台营业强有力的补充与运营手段。银行改变了传统以靠机构扩张来发展私人银行的模式,将多渠道服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

(二)具体业务发展

上世纪末,金融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具体业务涉及证券、基金以及保险行业等等领域。相应地,银行逐渐推出各种能够有效满足客户要求的特色金融相关的服务产品以及业务,产品业务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不光有委托理财、咨询以及财务管理等等产品业务,还包含着健康、运动以及娱乐相关的社会服务。有些银行甚至推出了全人生的一条龙服务,来有效应对用户在不同人生阶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用户的婚丧嫁娶、财产理财、健康医疗以退休计划等等方面的一条龙式的业务服务。因此,私人银行逐渐从以前的单纯的金融产品柜面销售模式转变成为了真正的用户可以有效自取金融产品的“金融超市”。

二、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产品机制创新不完善,产品结构单一

对客户不同的个性化理财需求的满足使私人银行最核心的内容,近几年来,我国与保险、证券和之间合作日益密切,在国内也出现了很多家金融控股集团,但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范围上都与国外的混业经营模式相差甚远。因为创新意识的却反,使得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这就使得无法跨市场进行个性产品的设计,导致我国的许多私人银行的同质化现象的出现,既不能满足高端消费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个性需求,也无法为客户分散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我国私人银行的进程。

(二)银行电子化应用渠道程度低,银行系统落后陈旧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的普及度越来越广,但是还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国内很多银行正在逐步更新私人银行系统的核心项目内容,经过有效的系统信息化发展模式的迅速形成来加快银行在经济市场中的相关竞争力。私人银行就很充分对这种模式的建立进行展现。我国私人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业务,其伴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有效实施了与全球银行直接的互动,这就提高了对国内私人银行的要求,必须超越时空利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对金融资源进行配置、交换与共享,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优化产业信息体系,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对我国私人银行来说既是挑战又是一份可贵的机遇。

(三)银行培训体系生疏,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我国大部分私人银行会为其专属客户提供秘密的专业个人服务,这就要求私人银行的高层领导必须保持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经验以及优质的综合服务能力。具体要求为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相关合格资质,比如理财规划师以及金融分析师等等,同时其还要精通会计、法律等等领域的学科技能,最好还能够掌握一些高品质的生活技能,像高尔夫以及艺术品鉴赏之类的。私人银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唯有具备了以上能力要求才能够更好地为专属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新需求。因此,发达国家经常把有良好才能的银行高层客户经理称作是私人银行家。到目前为止,我国私人银行才处在起步雏形阶段,理财专员的相关系统认证体系并不成熟,所以我国要满足市场需要的私人银行人才十分缺乏,这成了制约国内私人银行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我国私人银行再继续发展壮大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分业经营形式的改变推动私人银行业务综合化的进程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业的迅猛快速的发展,各行业混也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国私人银行必须设计其发展的长远之计,这就要求我国私人银行也必须打破现今其在国内进行分业经营的约束阻碍,将国内私人银行与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广泛的交流合作,通过灵活地开发满足各阶层消费者的金融业务产品来为客户提供个性优质的私人银行特色服务。

(二)金融业务产品的创新扩大本土化经营范围的优势

私人银行要通过金融业务产品的创新来充分扩大其本土化经营的相关优势,这就到目前为止,我国私人银行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选择。可以从私人银行的国际发展中不难看出,离岸业务的发展远远不如在岸业务的相应发展速度。我国国内自有的私人银行相对于外资发展银行来说有着人文遗迹社会网点渠道多等等重要的优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等发达地区已经逐渐出现理科国内自有的私人银行,很多客户也越来越多地从外资银行转入到了我国自有私人银行。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中资私人银行的重心的发展,充分发挥本土银行的优势,努力创新,积极满足国内客户不断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此来填补分业经营模式造成的产品创新能力的缺失。

(三)私人银行多种金融服务渠道的建立加快系统的完善进程

我们应该积极整合银行各部门之间零散的客户信息,细分银行对客户做出贡献的综合度,加强挖掘客户的有效手段以及营销策略实施,从而加快国内私人银行系统建设的完善进程。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国内私人银行多渠道电子化业务的建设,并将这项项目建设到例如银行IT建设系统体系中去,从而让国内私人银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的金融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我们建设银行从1988年开展个人银行业务以来,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个人银行存款持续增长,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为客户服务的各种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从以往简单的储蓄存款发展到目前的支付结算、贷款融资、综合理财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更需要的是对我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我们的个人银行业务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在经营观念、市场研究水平、市场环境、产品管理和创新能力、营销水平、服务水平、科技应用水平、人力资源和考核制度上,与国外商业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国内的同业相比,与一些商业银行相比也有距离。当然,其中有些是属于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环境是外在的,与国情有关,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内在的差距是可以着手解决的,所以,我行要认真分析差距,思考产生差距的问题所在,找准管理与发展的突破口,制订对策,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尽快缩小这些差距,把我行的个人银行业务做大、做强。

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近年来,我行在基层行推行“二部一室”改革,忽视了在基层行个人银行业务管理队伍的建立,而这种个人银行业务管理部门和队伍的建立在目前来说又是必要的。二级分行的个银部直接面对基层行的网点不切合实际,个人银行业务管理部门和队伍就承担着基层行个人银行业务的日常管理和指导的任务。而在目前,在基层行个人银行业务管理部门和队伍建立工作的苍白和薄弱在日常工作的具体表现为:对个银市场竞争态势的反映不够迅速,产品营销和推广不力,业务指导不及时,信息的上传下达线路不畅。

2.目前我行对个人客户的营销手段还处于浅水平、低层次阶段。比如,不知道营销给谁(找不到目标客户),不知道谁去营销(营销职能定位不清晰),不知道怎么营销(营销变成了推销)等。营销手段严重不足,前台柜员精力集中在交易操作上无暇宣传我行的产品。

3.个人银行业务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服务是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也需要全方位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我们存在的差距表现在:一是对客户细分不够,不能提供差异化服务;二是不能紧跟市场,创新产品;三是前台柜员和客户经理的培训不够,急需提高业务素质;四是加大对基层行的科技投入,硬件设施建设;五是改变对服务的监督检查方式,现在,我们对服务的检查还采用成立检查组的方式,按季或按月抽查,一般收效不大。

4.基础管理还较薄弱,在某些环节还存在风险点。

三、个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

这种状况下,如何实现个银存款的高速增长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细分客户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解一直处于表面状态,不能深入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始终对客户实行无差别的服务策略,不能够抓住真正的赢利客户。银行的数据库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但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挖掘系统进行信息分析,甚至连同一客户的不同账户也无从辨别,更不用说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了。银行的各种数据不能有效结合,形成很多“信息孤岛”,使金融机构很难将各种各样的客户信息统一起来。由于无法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领导决策层很难清楚地掌握银行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运作情况,也不能有效地提供决策帮助。国外银行解决这个问题,依赖的是客户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价值管理等科学方法,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而国内银行一直为这类问题所困扰。我们要做的,首先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再按照自身特点细分客户,然后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由于个人信息量大,信息分散,所以必须采用高科技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

2.紧跟市场,坚持创新发展,重视产品管理

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银行惟有随时做出应对措施方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否则,今天的优势,明天就要失去。为此,必须注重市场研究和分析,要洞察客户的需求、竞争对手的动态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而且不能就市场看市场,要用经济的眼光看问题;同时,分析市场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紧跟市场不代表做市场的追随者,而是要注重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具有竞争力,因此在银行内部要设立创新部门,如市场开发部等,着力于创新研究、产品设计、营销推广。

银行产品较多,必须做好有效管理。银行产品管理主要包括产品开发、产品推广、人员培训、反馈改进等。如果每个产品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不仅产品会逐步完善,销售也会大大提高。在产品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之产品必须有市场需求;(2)对银行能产生效益;(3)银行对产品的风险能够加以控制;(4)有充足合格的专业人员开展推销工作;(5)有关产品的电子化能够得到IT部门的支持等。这些都是设计新产品之必要条件。另外,要做好与同业、相关行业的联盟,特别是与证券、保险、会计师事物所、律师楼等的联盟。因为金融产品跨行业的特点很明显,客户在做投资时,往往要在多个行业之间奔走。如股票买卖时需要银行资金、证券账户;股票质押时(现在只允许法人股)需要律师;客户投资企业时,银行往往需要借助会计师事物所的协助。这都要求银行起到中介作用,将这些客户需要环联起来,通过优势互补,提供整合产品,实现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3.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业务自动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是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依靠高科技开展个人银行业务,才能降低业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目前,我行个人银行业务从业人员众多,且电子化水平不高,已经投产的计算机系统效率不高,这都成为阻碍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大量采用的电子银行设备和软件,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省时、准确地提供优质服务,舒缓人手,改善银行形象,扩大客户网络和提高管理水平。这是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捷径。如果仍然以现在的模式来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将很难达到盈亏平衡。因此,技术进步是国内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对此,我们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个人银行业务的科技含量;要进行富有前瞻性、超前性的新产品、新业务开发;要千方百计提高现有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网络通畅率;增加自助服务设备数量,合理布局,并逐步开发、增添新的服务功能;注重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发展必须采用第四代产品,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

对一些科技设备我们还要动脑筋充分利用其功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例如:在对数字监控设备的利用上,我们除用其防范风险,做好“三防一保”工作的基础上,还能利用其建立科学监督的体系,使其为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服务,对前台柜员的服务让事实说话,改变检查方式,使文明规范服务工作的监督方式更有力、更有效、更公正。从而强力推进我行的文明规范服务标准,使我行的窗口形象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飞跃。

4.营销是发展之保证

实现个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也要注重营销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在营销上,一定要根据不同产品特点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如客户经理直销、类别营销、网络营销、电话销售、整合行销等;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确定采用一对一营销还是一对多营销,这些都决定宣传投向和媒体选择;要做好全辖联动、品牌营销工作,以及将营销工作与产品特点、客户群紧密相联,做好特色产品的营销工作;要转换分行职能,将分行的结算中心、服务中心功能转化为销售中心功能。

5.完善渠道建设,建立服务网络

如果客户购买了银行产品,却发现道路很难走,这等于是赶走客户,前功尽弃。渠道建设属于基础性工作,必须下功夫。为此,必须在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自助式服务终端、多媒体服务终端、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系统、银证转账/银证通等方面逐步完善,做到系统稳定、响应快速、功能完备。

6.大力培养和储备复合型与专业型人才,提高个人银行业务的管理及运作水平

培养大批具有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和经营能力的人才,是个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虽然我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较快,但专业人才比较少,因此必须做好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加大对前台柜员和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个人银行业务管理和经营人才队伍和客户经理队伍,以期提高自身个人银行业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篇11

一、私人银行业务概述

国际上,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被定义为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以投资管理业务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

私人银行业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外银行业务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涌现出一批如瑞银集团、花旗银行、J.P.摩根银行、汇丰银行等提供优秀的私人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占用经济资本少、业务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强、市场潜力大,是体现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顶级业务,所以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与一般的零售银行业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具有进入门槛高,衡量标准多样化、服务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私密性以及具有明显批发性质等特征。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潜力及其对国内银行经营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潜力巨大

从市场需求来看,在改革开放的30年时间里,我国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居民的金融资产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与时同时,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导向下,我国个人财富集中趋势日益明显。国内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张和个人财富的高度聚集为国内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土壤环境。

从客户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富裕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高端客户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财富数量。这部分人对于投资管理、财富增值保值、财富传承等有着广泛的一体化金融需求,简单的零售银行及理财服务显然无法满足这些需求,需要更高层次的私人银行服务。

除此之外,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为私人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不可少的政治保障。

(二)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私人银行业务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国内外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私人银行业务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在2005年,国际上的一些私人银行翘楚已经在国内抢滩登陆,瑞士友邦银行、花旗银行等相继在国内成立私人银行分部或代表处。从这些国际性大银行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的战略部署中可以看到,中外资银行势必要在私人银行业务这一高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2、改善经营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近年来,国内几大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改上市的步伐,并跻身于国际先进银行之列,对自身盈利水平和经营结构改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意义还体现在:一是私人银行服务于高端客户,利润丰厚,且盈利主要来自稳定的手续费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不大;二是私人银行客户资金沉淀,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三是促进银行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四是培养银行的高级专业人才。

3、提升国内银行盈利能力。随着传统业务利润空间大幅缩窄,国内银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私人银行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是其他业务客户的3倍以上,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每年高达35%的平均收益也能证明这一论点:私人银行业务已然成为现代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利润率最高、成长最快的战略核心业务。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4、促进国内银行的品牌建设。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均有建树,私人银行业务从某方面来看已成为银行机构实力和品牌信誉的象征。国内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依托私人银行这一服务于最顶端客户群体、最高端金融服务能力的银行业务,有利于树立更加强势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三、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与在欧洲数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私人银行进入我国是近几年的事情,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内银行对高端客户金融服务的组织形式上倾注了特别多的精力。但是在专家眼里,我国目前仍然没有真正的私人银行服务,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特别是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服务价值链条不完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

目前,国内银行所谓的私人银行服务真正意义上只是“贵宾理财”业务,这种中端的理财服务在提供的产品和业务范围上与真正的私人银行业务仍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在服务价值链条上的不完整、不协调和不快捷,必然导致国内私人银行服务质量往往不高、发展能力较为薄弱,难以摆脱零售银行的色彩,形成重销售轻服务、重形式轻内涵、重创新轻基础的现象。

(二)产品体系有待丰富,创新力度有待加强

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是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载体。国内银行由于分业经营体制性限制、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等因素,推出的产品更多只是简单的业务整合,各家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无法适应私人银行客户的个性化的高端需求。

(三)专业人才匮乏,培训体系尚不成熟

私人银行业务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提供的是私密性极高的专属高端服务,决定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必须具备综合的高素质以及丰富的从业经验。而目前国内理财业务发展尚短,专业认证体制和培训机制还很不成熟。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四)国内分业经营的业务限制,制约业务发展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制度,使得国内银行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领域。这不仅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向其他业务的交叉和延伸、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提供投资产品组合的品种,从而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本身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五)高端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

首先,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刚起步,客户对其还不熟悉和认可,国内银行的全方位、专业理财水平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其次,从国内文化传统看,我国高端客户理财偏保守,风险承受能力不强,以及“藏富”的低调处理个人财富的大环境等等均影响了国内高端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的认识度。

(六)全球金融危机和道德风险案例,严重打击私人银行客户的信心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私人银行尤其是外资私人银行旗下的理财产品遭遇滑铁卢,从香港商人曾裕指控高盛未经授权交易,到新加坡富商黄鸿年与其“老搭档”新加坡花旗集团对簿公堂,这些案例证明了金融危机已经使部分私人银行客户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从另一侧面证明私人银行的客户信心因金融危机遭受较大打击。客户信心的恢复不仅是外资银行同时也是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拓展的难点。

四、国内银行加快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我国私人财富市场空间巨大,私人银行业发展势在必行。对国内银行来说,私人银行服务是一种新鲜事物,过去并没有实践经验。不同的国家、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外私人银行的模式不可能完全复制。在之前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明确战略目标,科学搭建组织架构,制定有效战略

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首先要明确目标。以市场份额为首要目标,还是以盈利性为首要目标,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业务战略、运营战略和后台体系设计等的不同。其次要重点考虑组织架构的选择,过渡阶段的设定以及组织架构的长期发展和渐变等。再次要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并进行客户群的细分,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和需求量身订制产品服务组合。

(二)完善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形成自营为主的扁平化管理

目前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一般只是作为总行一级部门,既要行使私人银行业务线的管理职能,又要类似于经营单位,完成总行下达的各项业务经营指标。这种双重职能定位的经营模式存在着诸多体制障碍。纵观国际先进私人银行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国内银行一级法人和分总支行管理的体制现状,建立依附于商业银行母体的分行级专营机构应该是私人银行组织模式的最佳选择。只有形成以私人银行机构自营为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打造品牌优势,巩固和扩充客户资源

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向高净值客户提供的是优质的专业化金融服务,这里所谓的优质的专业化服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可供选择的多元化金融产品;高水平的专业金融人士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中资银行应以持续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投资顾问质量,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作为打造品牌优势的重要途径,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充客户资源,充分发挥国内银行的本土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

(四)加快私人银行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并推出适合高净值客所需要的跨市场、复合性、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是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首要工作。同时,也应注意全方位把握私人银行服务的内涵,根据客户需求打造完整的服务价值链条。

(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专业服务团队

私人银行业务最大的挑战就是聘请、培训并留住人才,从国际经验来看,私人银行的财务顾问大多担任过跨国银行的分行经理,具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对于国内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一批具有现代管理意识、负有责任感,同时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具有较强市场研究和客户开发能力的客户经理人才。另外尝试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加强国际交流。

(六)加强与外资银行的战略合作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先进管理经验、优化的组织机构设置、发达的金融市场工具和独特的产品创新模式等将逐渐引入国内市场,加快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在人才培养、市场培育等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国内私人银行的成长过程,应当是中外资银行同台竞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过程。

(七)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未来国内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尚未开放之前,开展银证、银保、银期等方面的合作,将可以提升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水平。私人银行业务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因此国内银行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丰富银行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加全面的金融信息,提升私人银行服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2、戴维・莫德.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贝恩观点――私人银行业发展战略思维框架[Z].贝恩管理顾问公司,2009.

篇12

一、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1.银行零售业务产品日益丰富。目前私人银行零售业务提供的产品已经涵盖了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等领域,其中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产品的种类更是越来越多。私人银行零售产品中的资产业务品种有:住房按揭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商铺抵押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留学贷款和信用卡透支等。中间业务品种有:个人理财产品、基金、国债、保险、咨询和各种代收费等。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我国私人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品种越来越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不断提高。各项中间业务中基金、保险等业务的手续费比例相对较高,基金的手续费比例一般为1%―2%,而保险产品则更高。伴随着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必将会成国内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3.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个人资产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私人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私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个人消费信贷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业务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比重最大,其他各项消费信贷业务也在迅速发展。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4.个人理财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居民理财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迅速增加,人们对于理财的需求也不断增强,理财市场将更为兴旺。

5.电子银行发展迅速。为了降低银行零售业务的成本,提高利润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成为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发展的重点。相对于传统零售业务的操作模式,电子银行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零售业务的成本,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提升了整个零售业务的服务水平。

二、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多样化,但仍“以产品为中心”

目前,除了原有的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等业务以外,我国私人银行负债产品也不断的增加,w系不断丰富。其储蓄业务包括境外汇款、个人通知存款、个人支票、境内汇款、同城转赃、自助转账、存单、个人结汇购汇业务等。但是私人银行储蓄产品更新滞后,账户功能性不强,业务管理松散。如果不能创新产品和账户功能,将很快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

2.渠道多样化,但技术力量薄弱

近年来,各家私人银行加大对零售业务渠道的建设,不仅限于物理网点的渠道,诸如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新的业务渠道相比物理网点来说,可以大大降低业务成本,减轻柜面的业务压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但是由于电子渠道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私人银行由于科技力量薄弱,渠道的创新和研发并不是轻而易举,受到其成本影响,其完善性和安全性还要受到考验。

3.服务水平改善,但没有深入细分市场

优质的服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私人银行较早的开始重视银行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一些私人银行打出了亲情牌,用站立服务、微笑服务、面对面服务和上门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改变了许多银行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是我国私人银行还没有普遍建立起完善的客户细分服务体系,服务管理比较粗放,客户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三、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

随着互联网在零售银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运用和普及,各大银行间很容易相互效仿彼此产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产品同质化,而且中端客户对新技术的高度接受性决定了客户可以十分便捷地在各家银行间对零售产品、服务及价格等条件做出很直观的比较。因此,必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变并不断更新观念,对现有的业务产品进行拆分再整合,形成“1+1>2”的整体优势。例如,银行可以与证券、基金、私募、信托等领域的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多种跨渠道的个性化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服务。

2.渠道策略。

虽然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新兴服务渠道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是传统的物理分支网点在银行零售业务渠道方面仍然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并且在渠道组合中发挥着许多关键性的功能。所以在物理分支网点建设方面还应加快步伐,同时不断丰富分支网点的客户服务功能设置贵宾理财区、理财咨询室等部门,增强分支网点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支机构建设和重塑与电子化并重,并逐渐向电子化服务转变。所以,银行应对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使之各尽其能,互为补充。

3.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银行首先应该加强零售业务客户经理的专业化分工,成立高素质的专司负债项业务的客户经理队伍,做到各项业务专职化,并且壮大专司从事客户理财咨询和维护高端客户理财的客户经理队伍。

总之,我国私人银行可以发挥自身特点,挖掘优势,广泛收集行业经验,设计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格局,在零售业务领域做精做深,寻找外资和大型银行未涉及或没有注意的边缘市场,做出特色,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段震.N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