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4: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平安银行现状和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P2P模式主要依托于互联网,作为中间方促成借款人和投资人进行交易的方式,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完全是线下民间小额借贷的线上表现。P2P借贷在我国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需求。一是因为传统的金融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资金需求的日益膨胀,另外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也成就P2P行业的发展。在风险可控以及平台与国内权威担保合作担保的情况下,P2P投资理财平台门槛低、收益高并且稳定等特性。
一、纯线上的网络借贷
民间借贷的互联网化―纯线上的网络借贷。纯线上的模式运作,P2P网贷平台身不参与借款,只是实施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务等功能。民间借贷搬到互联网上来运营的模式,是P2P网贷平台最原始的运作模式,是我国P2P网贷借贷的雏形。纯线上模式,意味着获得客户的渠道、信用风控、交易、放款等全部流程都在互联网上完成。这一模式的“鼻祖”是美国的Lendingclub。较早在这个行业内的是拍拍贷。纯信用无担保的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开始与“淘宝网”的竞拍类似。不同的是,后者交易商品,竞拍原则是“价高者得”,而前者交易借贷,竞拍原则是“利低者得”。P2P网贷平台负责审核借款人的真实身份、职业、动产、不动产、收入支出等个人信息,评定并公布其信用等级。同时,借贷网站开立第三方账户,用于放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资金的中转(即放款和还款)。P2P网贷平台上的借贷无需担保或抵押,投标前,放款人需存入投标资金到网站账户作为保证金。风险非常大。
1、前景发展岌岌可危
P2P网贷平台只充当“牵线人”,披露信息,不担保。目前国内这种模式的平台已经很少。因为不提供资金担保,极其容易出现逾期、提现困难等问题,很难让投资者接受。目前拍拍贷是这种模式的孤独坚守着,拍拍贷调用的是借款人的网络社交圈数据,其认为网络社区、用户网上的朋友圈也是其信用等级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有业内人士纷纷质疑,“拍拍贷这种模式到底还能够走多远”、“这种模式居然还在存活”。
2、大数据不够,挑战性大
美国P2P上市公司LendingClub采用的线上模式,借助的是美国完善的大数据信用体系。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远不如美国,如宜人贷等平台“十分钟极速模式”据称是通过大数据模型来信用审核借款人,这也引起业内人深度质疑。因为获得个人或企业的征信数据对于P2P网贷公司来说是一大难题,目前信用环境下,暂时缺乏专业全面的信用评级机构,个人信用数据相对缺失和封闭,P2P平台在个人信用借款领域的风险控制管理上面临很大的挑战。
总结来讲,纯线上模式的P2P网贷平台的优势在于规范透明、交易成本低,但其也存在着数据获取难度大以及坏账率高的缺陷,正是这种缺陷制约了纯线上模式的快速发展。
二、线上+线下――中国本土化模型
目前大多数中国P2P网贷公司正在与Lending Club模式渐行渐远,纷纷放弃独立的、提供撮合服务的纯线上第三方平台模式,转向为线上+线下结合、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或资金兜底保障的模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是指P2P网贷公司在线上主攻理财端,吸引出借人,并公开借款人的信息以及相关法律服务流程,线下强化风险控制、开发贷款端客户,P2P网贷平台自己或者联合合作机构(如小贷公司)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
现状及发展前景评价:
1、无抵押+债权转让+担保
用贷款由于无抵押无担保,很多P2P网贷平台主打小额、分散等特点,越来越多的P2P网贷平台将线下获得的债权进行拆分组合,打包为“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线上销售给理财投资者。在有些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模式像是一个资金池。透明度不高,开拓较为大胆,靠不断增加的新规模稀释坏账率,风险控制能力一般。2015年将有更多平台加入此类产品。
2、联合并争夺小贷公司等合作机构
优质债权端,不少P2P网贷平台选择找寻合作机构寻找借款人,如有利网联合小贷公司、翼龙贷同城借贷O2O模式,还有P2P网贷公司与房地产中介、便利店等合作。但是终归要谈到风险问题,如果P2P网贷平台自己没有资产源,完全依靠合作机构,容易产生被牵制的后果。线上+线下的模式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P2P网贷公司的选择,是最被看好的一种模式,也将会是未来的主流模式。
三、担保公司担保模式
2014年,互联网金融迎来分工监管,P2P网贷行业归银监会监管。监管层的意见是去“担保”,因平台自身担保的模式遭到监管层的质疑。P2P网贷公司去自身担保后,目前担保主要有四种,一是引入第三方担保,二是风险准备金担保,三是抵押担保,四是引入保险公司。
引入第三方担保主要是担保公司担保,比如陆金所。担保公司类型分为一般担保公司担保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一般担保公司担保的保障又分一般责任和连带责任。总结就是很多P2P网贷平台合作的都是一般担保公司,而且一般责任担保存在和不存在几乎无差别。连带责任担保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市场上的连带责任担保不多。
融资性担保比第三方担保更上档次。首先是注册资金,融资性担保要靠谱些,一般性担保公司50万以上即可。其次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受10倍杠杆限制,随着P2P公司的规模上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可保规模也需要提升,例如P2P网贷平台陆金所采用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即其担保极限是20亿元,据数据统计,陆金所贷款余额早就已经超过20亿元,陆金所的担保公司已经严重超出这个值,存在巨大风险。第三,目前国内融资性担保公司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无论P2P公司还是投资者在鉴别优劣时也存在难度。第四,担保模式存在费率问题,增加了P2P的交易环节和流程,也意味着交易的成本在增加,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借款人身上,举例来说,如果一家P2P公司的风险程度是2%,但是融资性担保公司费率可能达到5%。在实际费率收取中,这一比例甚至达到1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陆金所的收益率很低的原因。
现状及发展前景评价
去担保的平台如陆金所、红岭创投都在强调去担保。2014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宣布逐步取消陆金所的担保,将来要建立资产风险标准,用五星、四星、三星这种方式标注,供投资者作判断和选择。对于交易者,也会建立相似的信用标准。“担保模式”的开山鼻祖――红岭创投也选择“去担保”,取消担保公司的模式改由风险准备金模式。
四、风险准备金担保
风险准备金模式,指的是P2P网贷平台建立一个资金账户,当借贷出现逾期或违约时,网贷平台会用资金账户里的资金来归还投资人的资金,以此来保护投资人利益。但是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一些P2P网贷平台资金与风险准备金没有实现根本上的分离,风险准备金极有可能被挪用,形同虚设。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风险保障金的提取比例较小,不足以弥补P2P网贷投资人的亏损风险。
现状及发展前景评价:
该模式会升级为银行、第三方支付托管。风险准备金账户有被挪用的风险,很多平台会和商业银行合作,专用资金账户交给银行托管。红岭创投是和平安银行在风险备付金方面存管合作,人人贷与招商银行在“风险备用金账户”托管合作。目前,与平安银行合作的P2P平台已超过20家;投哪网与交通银行深圳分行签订了资金监管协议等。除了与银行合作之外,P2P公司还选择与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与汇付天下合作的P2P平台已超过100家。对于此类保障,第一,风险准备金额度本来就不高,仅是由银行存管风险准备金,意义不大;另一方面,银行明确表示,“不承担资金来源及投资安全的审核责任,P2P平台与基础业务相对对方产生的经济纠纷由贵公司自行协商解决,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引入银行后,对分担P2P平台风险实际上作用不大;第三,目前与P2P网贷合作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等,针对P2P网贷资金存管系统都未上线,模式还有待开发。
五、抵押担保模式
2014年,P2P网贷平台抵押担保模式盛行。抵押担保模式指的是借款人以房产、汽车等作为抵押来借款,如果发生逾期或者坏账时,P2P网贷平台和投资者有权处理抵押物来收回资金。
抵押贷无疑是最安全的,因为房地产无疑是最具保值价值的财产,其变现也相对容易,而且2015年初全国40多个城市取消限购,房地产行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房地产抵押的P2P网贷安全原因很简单,房屋看得见摸得着,如果出现违约,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变卖房产减少损失。但是不足之处,就是万一风险问题出现时,房屋处置过程就繁琐,有些P2P平台是房屋的二抵押、三抵押,在风险出现清偿时,首次抵押是排在前面的。
房产抵押在传统金融机构里也是最受认可的,大城市的房价稳定,变现也相对容易。在当前的中国,拥有一套大城市的房产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保值增值的价值,并且容易变现,将一线城市的房产作为抵押物,是所有抵押物中最为安全有效的。P2P网贷平台中,91金融旗下的91旺财就是专注于北京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抵押贷,强调安全保障,模式相对安全,是安全平台及模式的榜样。抵押担保的P2P网贷平台做好抵押物的风控,尤其房产和车辆,投资者也需要注意相关细节,保障资金安全。
毫无无疑,目前市场上的P2P平台已经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可是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像李华一样找到财雨网这样可靠可信的平台。这就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擦亮眼睛,找到一个又有实力、又合规范的P2P平台。而且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的进步,中国未来P2P借贷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经济。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树杰.美国小企业如何获得普通担保贷款和特种贷款[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05)
[2]王继晖,李成.网络借贷模式下洗钱风险分析及应对[J].金融与经济.2011(09)
[3]刘文雅,晏钢.我国发展P2P网络信贷问题探究[J].北方经济.2011(14)
[4]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04)
[5]张宏光,谢勇模.P2P网络借贷平台与内生金融发展[J].银行家.2011(03)
交易结束后,深发展总胆本将扩充至51.24亿股,平安集团将控股深发展52.4%的股份,直接和间接持有总计26.84亿股。
以保险起家的平安集团,得以实现业务重心向银行金融的迁移。这令其金控集团塑构下的综合金融战略实至名归。
据分析师估算,控股深发展后,平安集团今年银行板块净利润占比可从去年的7.46%提升至15%以上。银行板块的资产占比,更提升至集团总资产的40%以上。
尽管业界对此项交易已有预期,但正式公告依然令金融业人士神经兴奋。此次关乎深发展绝对控股权的交易,不仅创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间资产并购的先例,也开启了中国金融业保险公司控股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先河。中国摸索多年的金控模式,有了一个做大的本土样本。
震撼交易
平安集团为控股深发展所涉交易金额总计522.7亿元人民币 相关交易在资金规模、监管边界、业务模式上屡有突破
作为中国综合金融试水者,平安集团此度出手控股深发展,可谓步步为营,且耗时颇长、耗资不菲。
从2009年6月12日,宣布将接受新桥所持深发展股份开始,平安集团为控股深发展所涉交易金额总计522.7亿元人民币。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相关交易在资金规模、监管边界、业务模式上屡有突破。
2009年6月12日,平安宣布接盘新桥所持深发展16.76%股权,并由平安寿险认购深发展定向增发的股份。两项交易合计金额高达230亿元,已构成中国金融业最大宗的并购交易。后因属跨界交易,涉及多个监管部门,两项交易廷至今年6月28日才先后完成。
今年6月30日,平安和深发展再度双双公告,因“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停牌。
此后几度传出复牌消息、皆因监管层“需就交易细节研究”的审慎态度而廷后,直至停牌长达两个月。
平安集团的魄力来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及其高管团队,对金融控股塑构下综合金融业务模式的执着。这已然成为平安集团的一个标签,一度为资本市场看好。
然而,从复牌后两只股票的市场表现看,投资者似乎对平安控股深发展的前景,尚存疑虑。
9月2日,复牌当天,平安集团、深发展开盘冲击涨停,随后股价回落。截至收盘,平安收于48.61元,涨幅4.52%。深发展在复牌当日上涨3.88%后,第二日即随银行股下跌2.36%。而在过去深发展停牌两个月期间,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平均涨幅为8.5%,深发展复牌后未相应补涨。
就公告举行的媒体会上,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强调,预案只是整合的第一步,经过监管部门批准后,再考虑两行后续整合的细节方案。根据公告,未来深发展将在适当之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吸收合并平安银行等适用法律所允许的方式实现两行整合。深发展的公告则将完成两行整合的时司,确定为一年之内。
平安集团银行板块整合大幕开启之时,也是金控战略攻坚战打响的一刻。
“我已经删除了原来议论两行整合的飞信和MSN上的谈话记录。”深发展某中层对原平安银行高层的到来颇为紧张。
平安银行总行的中层干部也有人在计划离职。“两家银行整合后,个人升职空间肯定更小了。”
微观层面,平安集团银行板块再造,涉及两万人职业发展,宏观层面,其成败关乎中国金融业对金控的判断。
马明哲曾说:“受淹的人是会游泳的,但站在岸上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平安金控大考,也是中国金融业的大考。无论结局如何,中国都需要这样的勇者,一试成败。
资产整合
区区9.25%小股东股权将决定平安集团能否达成两家银行吸收合并为家银行的金控大业
以2010年中报数据计算,深发展与平安银行的资产整合交易一旦完成,深发展总资产将由6240亿飙升至8500亿元。尽管在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仍位居末尾,但与第11位华夏银行的差距,迅速缩至900亿元。
这令深发展董事长肖遂宁颇为欣喜。9月2日,在深发展复牌当日的内部讲话中,肖说:“如果两行整合,一夜之司,我们的规模就增加2000多亿资产。2000多亿是什么概念?如果没有这一块注入,我们还得整整干3年,而且还一定要保证不出问题。所以两行整合让我们一举就迈入了中等规模商业银行,并向更大规模迈进的一个新台阶。”
但当前的整合预案,距离监管层要求的两家银行整合成一家,还不尽圆满。
依据9月1日,平安集团公布的《股份认购协议》,平安集团将以所持平安银行90.75%股份,加上26.92亿元的现金,换取深发展16.39亿股的股份。
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承认,现金对价是提供给深发展用于解决平安银行剩余9.25%股份的资金,多余部分将用作补充资本。
平安之所以未能将平安银行100%股权注入深发展,阻力来自该行小股东。
《股权认购协议》称,平安银行100%的股权预估值为291亿元,2009年底平安银行总股本为86.23亿股,折合每股净资产预估值3.37元。
多位分析师认为,这一估值较为合理,对应PB大约为1.9倍,处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2倍区司之内。另外从市盈率指标看,此次对价中平安银行2009年PE达到约16倍,高于上市银行约10.6倍的平均水平。
但平安银行的小股东们对以此估值套现手中股权“非常不满”,将书面抗议信提交银监会和央行等监管机构。
平安银行小股东多为该行2006年所购深圳市商业银行原有股东。他们中的大部分对估值异议不大,最大的不满来自于:“平安银行复杂的并购历程中,历次交易稀释、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小股东的公开信中写道:2006年12月平安银行大股东平安集团以1元/股的价格自行定向增发,由16亿股增至49亿股,而在2006年平安集团入主前,深商行股权经过第三方评估后拍卖价格为5.2元/股以上;2009年8月,平安银行再次以1.58元/股高比例配股,小股东利益被进一步稀释。
就此,平安银行小股东提出,平安集团应就其股份被稀释做出补偿,补偿金额应至少为6.4元/股。
9月1日公布的《股权认购协议》回避了小股东股权问题,也预留了解决空间,但未来结果有极大不确定性。其
中,平安银行小股东极有可能坚持高于每股3.37元的定价,但这将超过平安集团提供给深发展的26.92亿元的现金对价,超出的资金如何筹措?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伍永刚认为,这将形成三方博弈――平安银行小股东、平安集团和深发展股东。如果平安银行小股东股权要价过高,又会影响深发展其他股东权益。
伍永刚表示,究竟平安集团是否会用自己持有的深发展股权向平安银行小股东置换,置换后的平安银行股权是把此前支付给深发展的现金对价换回来,还是由深发展做二次定向增发来置换。这些仍有待二次董事会召开后,看到新披露的数据,才能判断。
对于平安集团来说,问题的棘手之处在于,区区9.25%小股东股权,将决定其能否达成两家银行吸收合并为一家银行的金控大业。
据《财经》记者了解,监管层对此次“史无前例”的交易态度谨慎。8月下旬银监会和证监会就此曾召开审议会“研究细节问题”,交易最终得到更高层认可方才放行。
虽然两行合并刚刚开始,但52.4%的控股权已使平安集团实现对深发展的财务并表。瑞银报告分析,根据2010年半年报数据,这将增加平安集团银行业务净利润38%,增加集团净利润9%。
失而复得
“我买的是管理权。不是一般的股票。孙建一表示,深发展和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匹配,其价值不言而喻。”
“宁可买贵,但是不能买错。”为此,马明哲曾放弃2002年深发展股权转让时的出手机会。
知情人士透露,当年深发展改制启动,在引人战略投资者时,深圳市政府曾倾心平安。平安集团派出200人团队对深发展进行调查,但终因无法摸清风险而选择放弃。 “那时候做深发展这样大的银行有些力不从心。”7月21日,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兼副首席执行官孙建一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回顾平安的银行之路。2002年底平安集团的总资产不过1600多亿。“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做,而且我们没有银行管理的经验。”
随后,以风险控制著称的私募基金TPG入场,而即便是曾经主导该交易的单伟建也向《财经》记者表示,当时这笔交易被认为是“nutcase(疯子)”。
“当时中国整个银行体制存在大量不良资产,深发展又是其中最弱的,国有银行大家认为有政府作最终担保,没有政府作为股东的银行,风险更高。”单伟建说,“这个判断在于,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判断不良资产、能改造这家银行。” 数据显示,2004年底,深发展不良贷款率为11.41%,拨备率低至35%,资本充足率仅为2.3%,净利润为3亿元。但马明哲认为,实际风险远不止这些。
最终,新桥(TPG发起成立专注投资亚洲的基金)以12.35亿元从四家国有股东手里共收购深发展17.89%的股权,折合每股收购价为3.55元,相对于深发展2004年中期每股净资产2.18元溢价60%。
虽然一时放弃了人股深发展,但在随后几年,平安集团不遗余力地拓展银行板块。
2003年12月,平安集团借助旗下平安信托平台,绕过监管层对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股权的禁令,联合汇丰集团,各自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73%和27%的股权,并将其更名为平安银行。
2004年底,广东发展银行重组启动。平安集团遂与荷兰银行结成竞标团,意图实现控股广发行51%股权的战略并购,希望藉此使集团银行业务跻身全国10强。然而,却遭遇美国花旗集团和法国兴业银行各自牵头的竞标团的强劲竞争。平安最终落败。
当时“外面都看到我们和花旗在斗,实际上,后来我们发现自己不具备条件。”孙建一说。
2006年,一边为争夺广发行酣战,另一边,平安集团已将收购目标悄悄转向深圳市商业银行。确实是有点“暗度陈仓的意思”,孙建一说,虽然对象只是一家城商行,但比起平安银行当时的合资身份,仍然具有更大的平台价值。
2006年7月,平安集团收购深商行90%股权;次年6月,平安银行并入深商行,并整体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2009年1月,深圳平安银行更名平安银行。
四年来,平安银行资产由2006年底的821亿,翻倍增至2300多亿,但依然无法与平安集团庞大的保险业务规模相匹配。在营业网点上,至今不过9家分行。
因此,并购一家全国性银行,依然是平安集团银行业务战略的重点。
随着金融业改革推进,具有控股收购空间的股份制银行已屈指可数。深发展再度进入马明哲的视野,因为财务投资者新桥的退出是迟早的事情。
2006年10月初,平安集团与新桥一度达成合作意向,借股权分置改革的机会,引入平安集团,承担对价,同时就收购新桥所持股份达成一揽子协议。但最终,新桥改变了心意。(详见《财经》2009年第13期封面文章“平安-深发展-TPG震撼交易”)
然而,随着新桥投资深发展五年承诺期临近,新桥开始急切寻找接盘者,平安再度胜出。“谈的时可并不长,一拍即合。”孙建一回忆,“关键问题无非就是价格。”
最终与新桥的换股确定为1.74比1,由于换股比例锁定,中国平安锁定了风险。但11个月之后,深发展股价未有大变,而平安H股的前30日平均价格已由交易签订之初的人民币45.78元上涨至59.94元。
这意味着,新桥股份的收购价格由人民币26.31元/股上涨至34.45元/股,上涨了30.9%,相对深发展2010年5月5日之前30日平均价格21.26元溢价62%。
业界认为,这一收购价格相当昂贵。
重要的是,“我买的是管理权,不是一般的股票。”孙建一表示,深发展和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匹配,其价值不言而喻。
曾经可能以每股几元价格获得深发展的马明哲,对此并不觉得失算,他对身边的人解释:“新桥是风险控制者,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自然要挣更多的钱。我要更稳、更少的风险,就有更平稳的收入。”
而在平安看来,当下的深发展物有所值。
“深发展经营状况处于成立以来的最佳状态”,平安集团在2009年6月《对深圳发展银行的战略投资》演示文档中写道。截至2009年一季度,深发展的不良贷款率由2004年的11.4%降至0.6%,几乎为中国银行业最低;拨备覆盖率则由同期的35.5%上升至130.4%;资本充足率也由2.3%上升至8.5%。新桥管理团队“过去5年来已经成功扭转银行的状况”。
银行再造
资本充足率、融资、分红三环彼此相扣形成死结。平安集团的资本投入将助深发展恢复上市公司融资功能
新桥止血,平安造血。 6月30日,平安集团公告筹划平安银行与深发展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几乎与此同时,来自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麦肯锡的三支团队进驻深发展,前两只团队担任两行资产合并的财务顾问。
麦肯锡则担任两行合并后组织架构、内控管理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顾司。
深发展行长理查德・杰克逊9月6日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两行的整合将由深发展、平安银行双方人员组成的小组来推进。“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这些工作会在下个月开始。”
目前,资产整合预案已公告,麦肯锡的项目则仍在进行中。
但为了稳定军心,来自平安的继任者提前向深发展员工预告光明前景。“5年内规模做到同业排名前十,8年内做到规模排名前八。”理查德6月曾对内表示。
从明年起,“努力确保每年至少开设三家分行”。这是银监会审批的最大限度。此前深发展一直受制于资本充足率不达标,近六年来,仅在2009年于武汉开设了一家省级分行。
平安集团的长期投资,被看作是深发展步入快速扩张的助推器。在完成两行资产整合后,深发展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升至7.94%,资本充足率将升至10.78%,双双达标资本金监管要求。
但在平安集团层面,收购深发展则意味着,集团银行板块资本充足率以及集团偿付能力的双下降。
据2010年中报,平安集团银行业务核心资本充足率为原平安银行的9.9%,资本充足率则为11.8%,而与深发展整合后,上述资本金指标被摊薄至7.94%和10.78%。
安信证券测算,受深发展资本充足率拖累,交易完成后平安集团偿付能力将由原来的218%下降至213%。
瑞银报告认为,合并后平安集团银行业务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本金来实现业务增长,深发展有可能进行募资。
对此,孙建一向《财经》记者表示,其中一条是恢复深发展“上市公司功能”,即融资功能。而理查德则表示,深发展明年可能发债。
此前,因核心资本率低于7%,深发展一直不能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受阻于分红比例不过关,深发展亦无法进行股市再融资。深发展董事会曾出面解释,不能或分红少的原因是,银监会规定资本充足率不达标就不具备分红条件。于是,资本充足率、融资、分红三环彼此相扣形成死结。如今,平安集团的资本投入将打开死结。
要恢复深发展的上市公司功能,还需要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孙建一说。
为此,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深发展将在总行一级设立综合拓展部,增设一位副行长,专职负责交叉销售。而深发展的1T系统将连接平安集团的后援平台,坐享平安5000万保险客户和41万保险销售大军资源。
但在深发展未来战略定位上,马明哲与麦肯锡团队、理查德产生了些许分歧。
知情人士透露,在对公业务上,后二者的思路偏重传统银行,认为应先把资产规模做大,业务重点是做好企业、大企业;但马明哲看重资产收益率,认为小企业信贷业务可带来更高收益,因而倾心微小企业。
这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定位,上述人士评价,“但高风险,可能意味着高收益。”
马明哲的想法并非没有依据。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以专做小企业信贷出名。这家成立17年的小银行,虽然资产只有300亿左右,但2009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32,64%,几乎是中国银行业中回报率最高的。“泰隆模式”为马明哲所看好。
因上述分歧,麦肯锡方案不断磨合修改。最终,各方统一了思想。
“我们的中小企业定位为中型企业。”理查德向《财经》记者解释深发展未来业务重心时说。
在组织架构上,深发展将接受平安集团的集中式管理。
目前,深发展在架构上实施部分集中制,财务、人事权上收总行,其他业务权限则下放分行,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总行分行支行”的架构。而平安银行则实行“总行 区域 分行 支行”的四级机构管理体制。
在制定中的两行整合“操作方案”里,平安银行“区域事业部”制将被引入深发展,以期缩短管理线。目前平安银行拥有东区和南区两大事业部。知情人士表示,深发展未来的规划则包括“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预计下辖8家 12家分行。
平安银行内部人士认为,“这同时可以解决整合后的部分高管的任职问题。”
对此,孙建一表示,“深发展未来是否要实行区域事业部制,应该由银行的管理层来定。”
在具体业务层面的整合上,孙建一认为,产品的整合颇为简单,因为“各行推出的东西大同小异”,关键是流程统一与管理架构相配合,平安银行一直打造“流程银行”,每笔业务被分解为标准步骤,流水线作业。这种流程改造将在未来整合后的深发展中推行,孙建一的看法是“靠人执行就有很多漏洞,很多风险”,只有流程才能保证风险可控、效益可观。
不过“流程银行”在平安银行内部不时遭到质疑。业务上报渠道混乱、环节过多、效率低下等异议不断。
运用类似的流程模式改造三倍体量于平安银行的深发展,平安将面对一个浩大工程,需要若干年才能理顺。
新平安
马明哲当前要做的是以渠道整合、交叉销售为核心的前台融合。这恰是平安集团金控之梦遭遇的最大挑战
“综合金融这条路要继续走,否则投资这个银行没有任何意义。”孙建一说。
银行素有“百业之首”的称号,因具有保险、证券、信托所不具备的柜台网络,对金融客户的接触最为深入、直接。
平安证券董事长杨宇翔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个综合金融集团,没有一个强大的银行是很难想象的。因为银行的账户,比起证券账户、保险账户,是最基础、粘性最强的。
深发展的并入,使平安集团“大保险,小银行”的业务“跛足”现状获得明显改善。平安集团银行资产占比将达到40%以上,净利润占比由2009年底的7.46%,上升为15.6%。
深发展的20家分行和300个营业网点,将平安集团的银行版图扩展到14个新城市,可以更好地与平安集团遍布全国的41万营销团队对接。
一项深度整合银行、保险业务的综合拓展计划已在平安集团内部酝酿。
据《财经》记者了解,该计划有着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万佛朝宗”,其主题是探索“寿险团队做零售银行”。为此,几个月前平安集团从全国保险、银行系统抽调了一批A类、B类干部,组成专项小组,集中在上海进行研究。
目前,该项目已开始在平安银行上海分行试点。与此前人推销信用卡的简单交叉销售不同,该项目将使平安的寿险团队更深入地参与银行业务。
知情人士透露,平安集团有意通过寿险渠道来做存款业务,“通过人介绍客户来吸收存款,同时给付人返回。”
“但这可能面临监管合规障碍。”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十二条明文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也就是说,只有银行机构才可办理存款业务。
此外,这一项目如在上市公司深发
展推行,还将面临关联交易的政策限制。
据了解,平安集团目前正就该项目与监管层进行沟通。
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任汇川向《财经》记者表示,“综合金融是平安集团的重要战略,我们希望借此将产品推广到以往客户覆盖率不高的领域,但至于具体项目属于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曾经一度淡出平安集团视野的银保业务,也将重装上阵。
银保业务为平安集团第一家从境外引进,曾为其贡献大量保费收入。随后,市场各机构纷纷效仿,至今银保业务占据寿险市场50%以上比重。恶性竞争也随之而至,银行佣金高企,产品同质化,业务质量严重下降
平安集团自2004年起收缩银保业务。“银保业绩从来不超过20%。今年可能还会低一些。”孙建一说。
如今,将深发展拥入怀中,令平安集团银保雄心再起。“银行、保险之司同志兄弟的关系是不可靠的。”孙建一总结银保问题的症结所在,但现在“我有一家血缘银行,可以重新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银保业务发展模式。”
“挖潜现有客户,增加客户数量。”马明哲将平安综合金融的战略意图概括为两句话。
他看到,未来的利润空司下降,是中国单一开展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保险业的预定利率市场化,随着7月9日《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已然起步,而这将压缩保险企业的利润;银行利差虽维持在2.5%左右,但境外银行的前车之鉴是会降到1%以下;证券业的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利润空司随着市场波动以及竞争加剧,明显下降。
所以,“真正的竞争核心是成本”,孙建一说。综合金融是把综合成本降下来。例如,交叉销售,一个区域网点,可以相互利用;双边的客户群,可以交叉使用。
以平安银行信用卡为例,一个人推销一张普通信用卡可获得25元回佣,利用平安寿险的资源,客户开发费用不过50元左右。而一般银行要获得信用卡客户的成本约100到200元。
“正因为在成本上节约了费用,公司可以在信用卡销售中附赠全年意外险等保险产品,产品更有竞争力。”平安寿险资深人说。
一张信用卡已体现了平安集团后台管控平台集中、产品集中、前台销售渠道集中的综合金融优势。
2006年,平安在上海张江耗资10亿元的后援中心启动。该中心将平安分散于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后台集中管控,实现了资源数据、操作流程、服务标准的统一。
2009年,“一账通”推出标志着平安集团以产品整合为目标的集中基本完成。
现在,马明哲要做的是以渠道整合、交叉销售为核心的前台整合。这恰是平安集团金控之梦遭遇的最大挑战。
平安倾力十余年搭建起了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支柱,九大业务子公司,成为国内金融牌照最为齐全的综合金融公司。
近年来,平安意图将集团业务架构分为两个模块――产品和销售,即保险、银行、投资各专业子公司为产品设计供应方;平安寿险营销团队负责个人业务,产险团队负责法人业务,电销和网销则归为新渠道公司。
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解释,以前我们是产品为驱动,现在的销售模式是以渠道方作为驱动,这样慢慢形成个人客户经理、团体客户经理的模式。在此渠道上,平安向客户推荐各子公司产品。
知情人士透露,马明哲计划通过寿险团队实现对银行板块的跨越式推进,目标是零售银行8年内超招行,15年超工行。
集团业务架构的愿景则是,五年时司内实现保险业务和非保险业务利润贡献各占50%;然后再用五年左右的时司,实现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支柱平衡发展。
金控之困
控股深发展将有助于平安集团实现业务的进一步多元化但在实现收购的潜在优势之前可能面临众多挑战其中包括整合的风险和凸显的财务风险
收购深发展给平安集团带来的,并非全是利好。
9月3日,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宣布,将平安产险长期交易对手信用评级和保险公司财务实力评级的A级评估,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宝基舜表示:“深发展自身的历史表现较弱,信用质量存在不确定性,因而该交易会对中国平安的资本实力和整体财务灵活性造成影响。该交易不大可能立即耗尽中国平安的现金或者对平安产险在短期内产生实质性的财务影响。然而,我们认为该交易将削弱集团对平安产险和其他子公司提供支持的能力。”
该机构进而分析,持有深发展多数股权将有助于平安集团实现业务的进一步多元化。但在实现收购的潜在优势之前,该集团可能将面临众多挑战,其中包括整合风险和凸显的财务风险。
“银保交叉销售,这是一个危险的假设。”时任埃森哲北美与亚太区保险业执行总裁的约翰戴尔桑托也曾向《财经》记者表达类似观点。
基于20多年的保险咨询经验,桑托认为,“保险产品销售方面的技能比储蓄、投资类产品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更多培训且要对激励计划进行调整。这样做是不容易的。”
“还需要教育客户,为什么要购买这个公司所销售的捆绑产品,而不是单独地从不同公司进行购买。同时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价值。”
平安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在当前分业经营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是割裂的,金融产品之司存在壁垒,资金也很难在不同领域间流动。这对于平安集团,“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多种服务”的目标,是很难逾越的障碍。
孙建一坦承,平安目前的综合金融处于初级阶段,只是想把同一客户原本分割的金融需求拢在一起,产品层面实现初步联通,比如信用卡可以交保费、有效保单可以银行抵押来换取贷款。“然后逐步提升产品的打通面,但这绝对需要时间。”
控股深发展还将打破平安集团整体上市的原有金控架构,使其综合金融受到更多关联交易等监管限制。
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战略是在“特批”语境中逐步实现的。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为三家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平安明确了“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的金控架构。
在此金融控股模式下,集团把金融作为主业,但本身不经营具体业务,只控股经营保险、银行、信托、证券等子公司,通过整体上市,从外部获取资源,分配给内部子公司,自上而下配置资源。
这一架构下,由于集团旗下子公司为非上市公司,使得平安集团的交叉销售得以在集团内部自由组合。孙建一表示,“旗下九家子公司,资源可以实现高度共享,并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交叉销售的尝试和探索。”
如今,同为上市公司的深发展悬于集团上市架构之外,使得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不能像以往那样自如。
“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把我们看作是综合金融试点而能够在很多方面给予豁
免,或者给我们一个尝试的机会。”孙建一说。“比如交叉销售,是不是就涉及到关联交易问题。”
此外,平安以往对旗下子公司的强势态度,势必在深发展这家上市公司面前有所改变。孙建一表示,“集团的管理方式就不能像现在对待我们九个非上市公司那样管理。我们要尊重上市公司,更多地通过董事会,通过结构的完善和建立去实施下一步。”
深发展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兰克纽曼在卸任前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言语意味深长,“深发展有很多机会与平安合作。但同时,银行还会尊重除了平安以外其他股东的利益。”
随着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战略渐入深水区,对“分业监管”的挑战也日深。
在现行的监管格局下,平安旗下子公司按业务性质分别接受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平安集团依据主要业务性质归属保监会监管。
虽然“一行三会”自2003年就确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但监管协作比较松散,通常只是部门对部门的合作,没有更高层面的法规法条的限制。某监管层人士表示,“合作好的话大家就合作,合作不好就不做,关系并不稳固,也没有形成制度。”
此中蕴含的潜在风险,令业界颇为担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曾带领项目组就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进行研究,并撰文表示,“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尚没有对应的监管部门。没有为金融控股公司制定统一的监管法规,容易出现对部分金融交叉产品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难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
进入综拓狂飙阶段的平安集团,显然已经碰触到分业监管最敏感的神经。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平安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13.6%由交叉销售贡献。交叉销售同时贡献了公司业务存款的22%、公司业务贷款的17%,以及67.9万张信用卡,占信用卡当年总发卡数的61.9%。
随着平安整合深发展、光大集团重组的逐步推进、以及诸多金控公司由虚做实,对金控公司的监管需求愈发迫切。今年上半年,国务院部署15项重大金融课题,“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位列其中。
就企业自身发展来说,平安目前的强势发展能够说明其综合经营的理念和管理是有效的,但未来究竟如何尚难下定论。上述监管层人士认为,国际上很多跨国金融公司都曾尝试过类似平安的路,但成功的并不多。
1998年,美国花旗公司与保险巨头旅行者集团合并,成立“花旗集团”,一时被誉为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典范。但仅四年后,花旗就开始陆续出售旅行者的财险业务、寿险业务、年金业务以及国际保险业务(墨西哥除外),宣告整合失败,重新回归银行业务。
在本轮金融危机中,花旗进一步分拆令华尔街分析人士认为,交叉销售的协同效应得不到实际证据的支持,反而会令各业务之司的风险渗透畅通无阻。
曾在花旗集团任职20年的理查德却认为,花旗集团并不具有可借鉴性,因为平安集团所面临的金融环境与花旗截然不同。
1.关于私人银行的定义以及内涵相关方面的研究
较早对私人银行业务具体定义的是国外学者Lyn Bicker,他在《Private Banking in Europe》(1996)一文中指出私人银行是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维护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的银行业务。
在私人银行的服务内容上,Lassar(2000)认为私人银行业务不仅是银行服务,还是包括保险、资产管理、财产计划与商业计划等各项金融服务的全方位集合。
在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上,维基百科将私人银行定义为一种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银行服务,为其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并结合了信托、投资、银行、税务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
David Maude(2006)在其经典著作《Global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 The New Realities》一书中指出现代私人银行竞争在加剧,带来了私人银行业务的新的特征,产品上,产品的覆盖面越来越大,银行业者在不断修正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定价上,为了减少给予客户折扣带来的收入流失,私人银行采取了多元化的定价策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5 年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也提到了私人银行业务是为客户投资和进行资金管理的综合服务业务。这是我国官方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通过对比,官方定义与学术界所作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前景研究
在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行性的研究上,蔡粤屏(2000)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一直维持很高的储蓄率,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银行市场,高额净值人群的增加推动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康承东(2007)认为我国庞大的市场有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巨大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的富裕阶层的人口基数不断变大,而且富裕阶层比较密集,这都具备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外部市场条件。梁兴远(2005)同样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不良资产比率高、受外资银行冲击等不利因素,指出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可行性和紧迫性。
虽然我国有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充分理由和条件,但是不少学者对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前景应当保持理性认识。李怡(2004)在《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启示》一文中认为,由于中国的富裕阶层大多利用转轨过程中体制不完善致富的,决定了私人银行业务以离岸方式为主。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离成熟尚早。
3.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只有几年时间,和国外私人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时,学者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外部因素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时,学者王君丽、徐颖丽(2006)指出我国金融产品单一、人力资源匾乏制约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出可以通过准确的目标客户定位、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等途径积极开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
在分析外部因素存在的问题时,代涛,肖红建(2007)认为束缚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因素如下: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力度不足,私密性差;金融分业经营,投资品种单一;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尚未放开,外汇管制严格。陆磊(2008)认为我国现有监管体系存在问题是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针对私人银行监管规定,监管主体多元化,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缺乏风险监管,监管能力和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4.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战略选择以及对策研究
对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应当采取的发展模式,连建辉,孙焕民(2007)在《走进私人银行》一书中提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要采取总分结合的方式,即在集团内部设立单独的私人银行分部,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方针,同时在银行的各个分行建立相应的私人银行服务中心,负责具体的业务。卜银伟(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成熟经验,建立符合国情和地域特征的私人银行发展模式:构建以目标客户群为核心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明确目标客户定位,拓展目标客户渠道;选择适宜的私人银行营销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这些措施迅速做大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私人银行金融服务机构。龙安芳、温波能(2010)将金融危机后中资私人银行进行了比较,并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私人银行发展思路:立足本土人才建设,借鉴中信、平安、光大等集团管理模式,探索与外资银行进行合作或合资。
参考文献:
[1]Lyn Bicker,Private Banking in Europe: Serious Wealth [M].Routledge, 2002
[2]史其禄;喻军, 汇丰如何开展私人银行业务[J].中国城市金融,2003,8: 022.
[3]朱军林,卢森堡金融业发展的若干经验及启示[J].南方金融, 2005, 9: 021.
[4]康承东,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潜力及其发展策略[J].济南金融,2007, 10:45-47.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23-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行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银行业对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总体情况来看,银行业的发展势头是好的,都能按照国家宏观要求和行业部署,紧紧围绕“保平安,争份额”的总体工作目标,全力应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和风险压力,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制度执行,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稳定”,有效防范和处置了案件、事故和各类突发事件,努力为员工和客户提供了安全的工作、服务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为银行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筑牢安全防线,保障银行业务健康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把握主动,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定
针对频发的抢劫款包、侵害客户存款、各类诈骗等治安刑事案件和业内面临的风险事项,银行应围绕“筑防线,保平安”的工作目标,以案件和事故防范作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积极措施,全力应对。
1.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通过风险联席会制、专题会议制、行长责任区制、部门与网点挂钩制等工作制度,有效运行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2.结合防范形势,把握工作主动
针对严峻的形势,适时召开安全稳定、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和“防风险、防案件”等专题工作会议,全力把握安全防范工作的主动权。
3.弹好“部署、检查、通报、整改”四步曲
专项整治与安全检查相结合,强化检查整改责任,加强督促指导,狠抓执行力度,确保工作措施的落实。
4.重视和完善应急事务管理工作
健全预警机制,加强处置管理,有效防范各类外部侵害案件,及时处置风险事项和事故,保障营业、办公秩序稳定,促进各项业务健康有序的开展,全力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定的大局。
二、突出重点,细化管理,保障银行业安全生产
保障银行业安全生产,应做到“七要”:一要通过远程监控或配备执勤保安,实行全辖营业场所24小时有人值守,落实并加强自助银行、自助设备夜间巡查和支行级办公楼夜间值班、巡查制度,有效加强营业、办公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二要突出抓好办公楼内机要印章、现金出纳、档案室和计算机房数据中心等重要部位安全管理;着重抓好支行级办公楼的出入管理、停车场管理和值班巡查制度落实,将检查整改的重点进一步延伸到城区网点办公楼和乡镇网点楼房、院落。实现银行办公楼安全综合治理的阶段性目标;三要做好季节变换和自然灾害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完善、落实装修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四要通过检查、督导等手段加大对各级机构消防责任区和员工消防安全教育,义务消防队教育演练,办公楼疏散演练等制度的落实力度,重点抓好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落实;五要突出抓好夏季高温暴雨和冬季雾雪等恶劣天气安全行车,春、秋季车辆换季保养等工作。围绕安全管理责任制,车管、驾驶人员教育管理,应急处置流程和预案,车辆维保、检测,停放管理,公务用车审批,档案记录台账及处置报告等内容,积极推进交通和车辆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六要以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审核、粮食和食用油等用品的存放,燃油、燃气容器的管理为重点,抓好卫生、食物配送环节的管理,督促完善各类预案,切实加强对食堂和饮食安全的管理;七要以持证上岗和维保落实为重点,落实对日常值守和按规定维保的督查。
三、积极应对,强化处置,维持正常营业办公秩序和各类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1.完善应急处置网络建设
以责任制落实为主线,通过指导、培训、演练、检查监督等手段,加强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营业场所(部门)安全员、各操作岗位员工和行内各类应急队伍等内部工作网络建设;安全保卫部在与公安、消防等管理部门和委托公司、技防设施保障单位加强协调的同时,逐步完善联席会议、监督反馈、应急处置响应等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外部响应网络建设。
2.完善细化基层预案
根据“第一线、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直接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依照应急处置要点,组织对基层营业机构应急处置工作细化分工、衔接操作预案修订。加强防抢劫、消防灭火和办公楼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3.完善预警机制
坚持发挥银行专刊、特刊等内部资料的作用,服务一线、快速覆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对客户的抢劫抢夺案、票据诈骗案、网银诈骗案、电信诈骗案、夏季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等进行“安全提示”及时传达到基层一线。迅速处置银行网银客户的互联网诈骗案、利用自助设备盗取信用卡客户资金案等案件风险,进一步完善各级机构的预警响应管理。
4.完善处置响应机制
以控制事态恶化,减少案件事故发生后人员和资产损失为目标,在逐步规范后台应急响应队伍建设和灾备建设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启动预案、现场处置、协助调查、统计报告、恢复秩序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探索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常态化管理方式,不断强化响应处置机制建设,全力维护工作秩序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探索创新,加强安保部门职能建设和基础建设
安保部门要结合安全防范形势和管理工作实际,在完成工作职责的同时,要加强职能建设和基础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1.通过参与“四个专项调研”工作,明晰当前形势下安保部门管理、监督、处置、建设和研究指导职能,理顺直接管理操作、归口管理、监督管理的工作内容,明确教育培训、检查整改、技防应用和委托监管等工作手段,加强安保部门职能建设。
2.结合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报告,上级行和牵头部门提出的要求,安保部门应主动理顺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工作关系,明确“日常管防”与“应急处置”工作重点,做好机关与基层、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应急响应工作流程的衔接,加强对基层的指导、保障。在完善应急处置网络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安保部门“处置”职能建设。
3.完善委托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安保部与营运管理部、个人金融部协调,将安保委托事务与提解、大堂协理等委托事务分别归口,从委托合同“源头”抓起,进一步明晰安保委托事务的归口管理职责;二是区分守护、押运与物管、驻点、巡查、值守等不同保安岗位,进一步细化保安职责内容,推进委托合同条款的统一规范,为委托事务的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三是狠抓保安人员使用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及时整改保安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保安人员按合同履行职责;四是指导使用单位区分管理处置责任和内容,衔接行内员工与保安安全管理和处置预案;五是完善与受托公司联席会议制、联合检查制、整改情况反馈制等,把好保安人员入门关,加强对保安人员履岗情况的监督,委托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4.加强安防设施建设管理。加强对银行营业场所、自助设备、金库、计算机中心、监控中心、办公楼安防设施、消防设施管理,同时要按规定通过公安、消防等部门的验收,力争达到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标准。
五、面临的现状与建议
1.面临的现状
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安全防范形势、业务发展和安全稳定的要求及基层员工的安全需求,仍然存在部分机构对于风险隐患的敏感性不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控制和处置能力不足。反映出部分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思路、“管防”和“处置”体系建设、应急响应机制与当前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尚有差距;三是以往发生的盗窃、破坏事件和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告诉我们,银行办公楼和基层网点的安全管理,特别是抵御外部侵害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早期建成的远程联网监控的技术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内控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技防设施已经陈旧,设备工作状态不稳定,需要持续投入;五是安全稳定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培训和充实一支事业心、责任心强,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发现、解决问题和控制处置能力强的安全管理队伍。安全保卫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尚需不断提高。
2.讨论与建议
一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安全防范形势,必须从维护安全稳定大局的高度认识和加强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和投入,努力掌握安全防范的主动;二是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同时,必须注重教育管理的成果向员工自觉行动转化,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三是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基层机构安全管理和防范能力,必须持续加强基层的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在加强管理、防范的同时,必须同步加强对应急处置管理体系的整体构建,不断提高整体应对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五是安保部门要认真学习新业务、掌握新知识、适应新形势,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才能有效地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
目前银行业的工作重点应在“加快发展,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上下工夫,要通过改革创新、精细管理、流程再造,激发组织活力,增强竞争实力。要坚持依法治行、从严管理,继续保持对案件和违规违纪违章的“零容忍”,坚决遏制各类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发生,为银行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按照国家的宏观要求和行业部署,牢固树立“平安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平安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安全保卫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提升案件防控能力、技术防范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切实筑牢安全防线,为银行业各项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韩雪萌.切实提高风险管理主动性和前瞻性 努力构建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N].金融时报,201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