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4: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关爱弱势群体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弱势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较少的社会阶层。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调研的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农村中人均收入很低、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温饱问题、需要社会关爱和救助的特困户,包括鳏寡孤独、家庭主要成员死亡或残废致贫、家庭中有人生大病致贫、因自然灾害致贫以及其它因素致贫的农村特困户。
(一)我市农村弱势群体构成及产生的原因
全市农村共有个113个乡镇,2614个村委会,1162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6.73万户,总人口270.03万人,目前,共有各类弱势困难群体8.54万户、30.38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5.05%、11.25%。
农村弱势群体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或残废致贫,全市共有2.94万户、10.46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30.91%、34.43%;二是因为家庭中有人生大病致贫,共有2.53万户、8.98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29.63%、29.55%;三是因为自然灾害致贫,共有1.8万户、6.87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21.08%、22。61%;四是因为鳏寡孤独和其它因素致贫,全市共有1.27万户、4.52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14.87%、14.88%。
从我市农村弱势群体情况看,农村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造成农村弱势群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农村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导致其不愿意或者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同时,农村弱势群体家庭又普遍存在劳动力缺乏、劳动力质量不高、发展生产的资金缺乏等困难,这又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村弱势群体自力更生,自我发展。
2、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村弱势群体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出务工难,家庭经营开展难,只能从事效益低下的种植业和零星养殖业,使其弱势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由于资金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形成贫困--辍学--再贫困的恶性循环,使弱势群体家庭难以摆脱弱势地位。
3、偶然因素成为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全市农村弱势群体中,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残废、生大病和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致贫的有5.43万户、25.86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63.58%和85.20%。
(二)在扶持农村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几年来,我市在扶持农村弱势群体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大量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工作。目前已有8.74万户36.3万人享受了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
二是不断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全市共有敬老院73所,五保户6535户、6954人,其中360户、374人实现了敬老院集中供养,5308户、5614人实行分散供养和亲属包养。以敬老院为依托,分散供养和亲属包养相结合的五保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较好地发挥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以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不断加大救灾投入,确保因灾致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每年投入救灾的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用于解决困难群众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和灾后倒房重建。同时,多渠道、多措施、多形式开展救灾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的水喝、学生有学上、有病能医治”的救灾工作目标。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对临时困难对象及时进行生活救助,努力构筑由星光计划、老年公寓、康复医院、便民服务等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暧万家心”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完善弱势群体子女的奖学金计划、助学贷款计划,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真正使弱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农村没有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缺乏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特困户救助和五保供养制度由于经费来源不足而难以覆盖全市所有的农村弱势群体。二是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偏低,覆盖面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执行的特困户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他们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难以实现自我发展。目前,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的约有4万多户、18万多人,覆盖面仅达到全市农业人口的7.05%和6.6%。三是五保供养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农村老龄人口增多,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财力有限,难以做到应保尽保。目前,全市已有5614人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没有享受到五保供养政策。四是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全市因家庭成员生大病致贫的农户达到2.53万户、8.98万人,分别占农村弱势群体总数的29.63%和29.55%,而因病致贫的农户由于需要资金较多,难以得到民政部门的救助。
(四)扶持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对策和建议
从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应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入手,标本兼治。
1、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弱势群体的大环境。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关爱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氛围;要制定和落实扶持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政策,使他们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要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与农村弱势群体结对帮扶活动,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地解决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2、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根本出路。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降低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和信息保障;要加大对农民的劳动技能、生产技术的培训,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提高非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债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的机遇,积极策划和组织实施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道路、能源、教育、卫生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要确保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用于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制定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就业扶持政策。对农村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帮扶,要改单一的“输血”为帮助恢复“造血”功能,从治表转向治本。采取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像对待下岗职工一样,对农村弱势群体自谋职业的,要积极鼓励并给予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40-03
十提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弱势群体是社会成员的一个层面,关注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共图书馆应履行的职责。
1弱势群体
1.1 弱势群体的概念与范围
弱势群体是指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生活的困难者群体。广义上的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中的弱者即需要人们给予特殊关怀和援助的人群;狭义上指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或是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的一部分劳动者所构成的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先进水平要求的人群共同体。
目前我国的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和失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群体等;生理性弱势群体主要是孤寡老人和残疾人。
1.2 县级图书馆弱势群体的文化状况调查
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也有着对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而基于资源合理配置的信息平等似乎越来越远,获取信息的机会不均衡问题日益凸现。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象宁蒗县属于西部偏远地区,位于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地区、全县总人口2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7%,区位偏僻,交通闭塞,农村人口较多,经济生活处于贫困化,弱势群体的收入一般都处于社会平均线下,只能维持生存和生活需要,生活质量较低。生活来源是靠国家接济或家人抚养,生活十分困难。象这样贫困地区的弱势人群获得信息的机会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困难的,更有不少人被排除在图书馆服务之外。因此,关注弱势群体的特性,研究其心理特点,了解、掌握其知识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
1.3 图书馆应在服务和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是在服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的关怀,体现人的价值。重塑自我形象,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真正体现“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已被确认为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弱势读者与其他读者一样,享有读书学习的权力。知识援助并不是施舍,只是履行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职责。关爱弱势读者,不是由于怜悯,而是人性自我完善的需要。图书馆的服务不仅要有板有眼,更要有情有义,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弱势读者需要。
2县级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举措
2.1针对残疾人特点开展助残服务
本人觉得县级图书馆应该开辟“盲人读物中心”、“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等专门的服务窗口。还应该成立 “弱势群体服务部”,专门为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在一个县内只有一座,图书馆门前应设轮椅专用坡道,馆内必须建设轮椅专用通道,一个县城只有一座图书馆向他们提供服务,没有适合轮椅通行的专用通道,图书馆几乎是把他们排斥在外啦。至于安装电梯目前绝大多数县级馆限于经费捉襟见肘可能基本上都没有建设打算,倘若能够开通筹措经费的渠道,特别是现在图书馆也是越建越高,加之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高频率,到图书馆一趟不容易,人人都渴望图书借阅的方便快捷,县级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通过设计,在保证方便坐轮椅读者使用的同时,也为一般读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捷服务。还有残疾人座便器,一座图书馆至少要为男女读者各建一个蹲位,这也是既保证有最低限的设施配备,又不因设施数量超过实际需求,导致利用率低下而造成浪费。
2.2电子阅览室应为盲人设专座
作为县级图书馆,电脑应装配专门的盲文操作系统,座椅也要充分考虑盲人的生理习惯,尽可能选择没有突起和尖锐部件的软座,避免盲人在摸索的过程中受到伤害。还要考虑到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桌应全部采购棱角经过磨圆的,电线也经过PVC塑料管包装,座椅为皮革软座,镀铬的弯曲钢管扶手光洁平滑,最大限度减小儿童和盲人受伤害的可能。图书馆的楼梯栏杆扶手不留突出部件,消防栓门也不采用玻璃门,避免盲人和小读者不注意挂住衣服,打碎玻璃而伤着自己。
2.3活跃残疾人的各种文化生活
弘扬独特的聋哑文化,活跃聋哑人的文化生活,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县级图书馆应联合残疾人联合会举办了针对聋哑人的“手语世界”活动。其目的在于消除聋哑人与正常人之间的交流障碍,促进互相了解和沟通。我个人觉得为了活跃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还应该适时举办一些“残疾人电影展播”活动,免费为残疾人放映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的优秀影片。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为残疾人提供专项服务;为听障者安排字幕电影,用手语做影片故事情节、任务关系介绍;为视障者安排中文对白影片,对无声场景、任务表情、动作、场景切换等进行现场解说。
3县级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方向
3.1 目前现状
国际图联已经成立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部”专门为有困难的人群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各类型图书馆中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确保那些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得到主流服务的少数群众也能够平等地享受各种服务。失业、贫困、残疾、行动不便等原因造成弱势群体获取知识障碍。为方便残疾读者获取信息,本人觉得县图书馆应该有针对性地为弱势群体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报告会、培训班。
我觉得象我们县级图书馆还应常年设立的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咨询辅导活动经常走进社区与学校,并在附近的中学设立一些心理辅导站点;让处于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享受同等的阅读快乐;应该组织馆员进行手语培训,邀请聋哑学校的专业老师讲解基本手语,通过学习以更好地帮助聋哑朋友,与他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与老年大学合作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如2009年至今,宁蒗县图书馆与宁蒗县书法协会联合举办了4次书画作品展,展出作品均体现老同志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追求,非常具有意义,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群众的好评。
3.2 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县级图书馆和大城市的图书馆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例如,如何更好地为盲人服务,为残疾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如何与有心理障碍的人流等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
本人认为,基于县级图书馆的自身条件,作出如下建议供参考和探讨:为老年人在看书的同时配备舒适的桌椅;针对老年人视力差的特点,在阅览室备有不同度数的老花镜。为方便视障者利用图书馆,可以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对坚持来馆的视障者可以派专人接送;针对盲人读者,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盲人阅览室,在阅览桌面中间放置木雕水杯托,以避免盲人读者碰翻水杯烫伤,并设专门引导员,安排志愿者进行对面朗读服务等;引导残疾读者利用电子阅览室,让这些读者利用网络更好地获取信息资源。
另外,很多农民对政策法规知之甚少,不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自身合法利益受侵犯时,不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还有很多人存在治病难的情况,享受不到公费医疗福利,得不到疾病防治、卫生保健、药品和医疗机构的信息。所以,可以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众多的检索途径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文献资料,供其参考;向受害者提供法律咨询、为失学者提供免费学习机会、为病者提供医疗咨询、为生活失足者指出正确生活之路,等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弱势群体服务既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是其服务内容之一,在信息时代这个问题更是日趋重要。作为社会知识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图书馆应大力弘扬和坚持公共性、公益性、读者至上、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为广大的青少年、老年人、农民和残疾人以及其他的弱势群体服务。关爱每位读者,不以社会地位、财富、权力划分读者,真正把人是社会发展目的的神圣原则落实到工作上,为每位读者提供人文意义上的帮助。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独特的职能,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长治久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参考文献
1程鹏. 弱势群体——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4).
2余杏安.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云南省图书馆,2007(3).
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内容正由理论向实践转变,服务对象走向多元化。该研究很好地揭示了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界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开展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必要性
(一)开展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和义务
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宣言》宣称:“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还必须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服务和资料的人,如语言上处于少数的人、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 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知识援助.最大限度地增加他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机会,努力使弱势群体享有与普通人一样的阅读权利,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否则,就是对《公共图书馆宣言》原则的背离,进而是对公共图书馆精神的背叛。
(二)开展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如何认识与对待弱势群体问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尊重、理解、支持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知识援助,消除他们与普通人之间的知识鸿沟.使他们通过知识援助,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使他们在成长中具备更多的发展机会.尽快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开展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它的公益性特点及其平等、开放、宽松的教育职能决定了它在改善弱势群体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图书馆适应新形势要求,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自身优势,自觉主动地关怀、帮助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充满人性化的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实施弱势群体知识援助可以使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达到图书馆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是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渠道,也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同时,对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可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注,使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社会投入,从而实现为弱势群体解困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双赢。
二、实施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意识
要从促进社会和谐和弘扬图书馆精神的高度认识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吸引更多弱势到图书馆来,并采取主动服务的方式走近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更便捷的图书馆服务。加强馆员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服务过程中充分尊重、善待弱势读者,树立“关爱弱者,从我做起”的服务理念。既不能对弱势有歧视心理.也不能居高临下把自己当作施舍者,而要换位思考,摆正心态,学会与他们平等相处,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
(二)加快弱势群体服务人员的培养和引进
图书馆馆员大多有系统的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了解图书馆学、管理学、教育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善于沟通。但要实现为弱势群体深化服务的效果,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专门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技能.如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手语技能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在弱势群体的阅读指导和读书活动开展中与弱势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建立长效机制.使弱势群体服务能切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与一般读者服务相比,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更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服务态度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要摒弃做秀、走过场等蜻蜓点水式的服务,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持久知识援助的制度保障。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管理和开展服务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如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了弱势群体服务部.在弱势群体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图书馆既可成立专门部门,也可以将弱势群体读者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归口给某一特定部门,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这项工作的客观规律.也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长抓不,懈,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在具体工作中,要把为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申请专项服务经费,安排专人负责,每年制定面向弱势群体开展的服务项目.并向社会公示,吸引他们到馆参加,年终总结表彰,确保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四)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弱势群体不同于普通读者,图书馆应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加强硬件建设.最大限度地方便他们到馆利用文献资源。首先从服务设施方面,图书馆应根据弱势群体的生理特点,设置残疾人专用座席、无障碍通道、专用视听设备等便利设施。完备的设施有利于消弱势群体自由利用图书馆的生理障碍,体现了图书馆充分服务的人文精神:其次在文献保障方面,建议根据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选购专题文献,如残障儿童康复文献、盲文图书、视听资料、特殊教育辅导资料、励志图书等。可根据馆舍情况开设视障阅览室配备专门听读设备,或在阅览室、借书处配备特殊教育专题图书推荐架等以达到指导阅读、方便读者查询的目的。
三、总结
图书馆应主动接近残疾人用户,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提供他们所需信息资源总之,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应当提供相应的图书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鼓励他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无障碍通道”,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弱势群体获取知识的信息中心,特殊教育的又一个阵地。
参考文献:
1.前言
在体育教育范围内谈及的“弱势群体”,是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是单纯指那些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体质发育不是很健康的那一类群体,其共性就是大多在体育运动项目测验中处于劣势地位。高校学生的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与否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中开展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试探性地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2.高校弱势群体体育开展现状
2.1体育兴趣偏低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这就足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体育兴趣就是指人们本能的、自愿的想去参加体育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表明,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对于体育健身的兴趣普遍偏低,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行为方式就是上体育课,课后能够继续坚持锻炼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主要是他们心理上的自卑在作祟。他们偏执的认为自己远不如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能像他们一样出色的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因而对体育锻炼产生了恐惧,也不愿意加入到班级或团队中来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2.2被动参加体育活动
被动的进行体育锻炼,是体育弱势群体的一大显著特征。大部分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除了正常的、不得不进行的体育课程之外,很少有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更不用说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对于他们而言,离开体育课堂也就意味着体育活动的彻底结束。其实,他们中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愿意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健身锻炼中来,他们希望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原本的身体素质状况,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来获得自我挑战的快乐体验。这一小部分人是值得所有弱势群体学生学习的。
2.3高校重视程度低
无论是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软件设施上大部分高校都未能给予体育弱势群体足够的重视。所谓的“硬件设施”就是指“物”,即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等。所谓的“软件设施”就是指“人”,即“教师”。高校的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没有广泛的照顾到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没有为其提供专门的场地和器材,而是主要面向普通高校学生设计的,使得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客观环境去进行锻炼。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自身的素质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呆板等严重影响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此外,部分教师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不够重视,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让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感觉不到关爱,发自内心的抵制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
3.关于高校弱势群体开展体育活动的思考
3.1引导弱势群体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体育教师要努力挖掘弱势群体学生的兴趣、爱好、取向,并不断培养他们形成新的、切实可行、符合自身条件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树立体育锻炼意识,进而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改革教学体制,为体育弱势群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应抓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化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的给予弱势群体学生一些鼓励、表扬和关爱的话语,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自信。
3.3高度关注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各界较为广泛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高校体育又是学生情商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因而,高校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适时的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与关爱,让他们体育会到与人交往的快乐,逐渐的融入到集体中来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4提高师资质量
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溶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的。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课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4.高校开展弱势群体体育的展望
4.1融入休闲体育
弱势群体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投入到集体体育锻炼中来,最主要是因为体育运动剧烈对抗这一显著特征使得他们对体育运动敬而远之,休闲体育恰好弥补了体育运动项目的这一大不足。休闲体育既能满足弱势群体学生的锻炼需求,又能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还便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情感,真可谓一举数得。因此说,休闲体育是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途径。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活动,有利于扩大交友范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2实施交叉型体育教学模式
交叉型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交叉的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针对学生学习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交叉型教学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各种教学模式的最优项,帮助学生达到健身锻炼的效果。教师在帮助其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帮助弱势群体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标准人才。
4.3实施情感教育
体育教师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最佳载体。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爱的力量并学会关爱别人。
5.结语
“弱势群体”这一概念自提出之日起,正不断被丰富、发展和完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弱势群体的出现,改进了以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进了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高校体育阳光、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谊,周挺进,彭立刚.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4)
[2]李秀华,刘成.近年来我国体制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科研进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