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4: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十世纪伊始,世界古典管理学鼻祖泰勒便倡导把科学管理规划进人事管理之中,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忱,促进社会飞跃式前行及工作绩效大幅提升先进管理观念。可口可乐公司对人才管理方面,足可以称得上知人善任,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给他任君驰骋的疆土,同时为其补齐草料,让他们可以后顾无忧。也正是因为这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工作作风,让可口可乐人才辈出,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添油助力。如今公司管理当中,更多重视人本理念植入,因而凡事也开始本着人权为出发点,人本管理同时也可视作人力资源管理源泉,也是实施战略人才管理的着手点。
一、可口可乐公司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
现如今,可口可乐公司(以下简称可口可乐)已然越发看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重要性,但是因为多种历史原因导致,可口可乐绩效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高,实践过程中也仍然有一定欠缺。具体表现成如下几点内容:首先,如今企业仍不清楚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差异所在,容易将二者混淆。可口可乐并未区别企业绩效考核与管理间额关系,将绩效管理视作绩效考核处理,未能由战略角度对绩效管理给予分析,只将绩效管理视作对员工绩效控制过程,明显忽略凭借计划与组织等管理举措促使员工绩效提升,绩效考核更侧重于上下级间控制。事实上,绩效管理当中包括绩效考核,但又不仅仅限于绩效考核。其次,当前可口可乐绩效管理效果并不理想。通常来讲,企业会依据员工业绩予以评估考核,但上下级间关系也只是上级与下属关系,关系不亲密欠缺有效交流,容易导致领导和员工间对工作目标存在不同理解,部分领导只讲求控制力,把员工当机械人使,只要他们服从命令即可,致使企业整体缺少创新力,这种管理措施是缺少必要指导与反馈的,使得企业整体效益不高。再次,进行绩效管理时,可口可乐仍然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企业绩效管理欠缺整体性,过度重视个体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考核结果反馈机制不完善;绩效管理和必要沟通缺失,存在很多漏洞。其四,当前可口可乐绩效管理管理指标不够清晰。一边企业战略目标为企业指路明灯,企业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存在密切关联。但是目前可口可乐在进行绩效管理时管理指标不够明确。致使管理层没办法由战略角度对绩效管理的指标有效解读,加上缺少先进技术,对管理指标没办法确切设置,甚至进行实际操作时,企业对指标也未弄清,致使绩效评估能力不够,考核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二、可口可乐公司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解决措施
可口可乐公司应当主要从下述几方面加强自身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首先,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绩效管理相关制度为管理核心内容,还能为企业实际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从这个角度讲进行管理时对部分基础工作加以贯彻落实,给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对相关制度要给予补充完善,同时要严格贯彻执行,各岗位设置应当联系企业真实所需,对岗位制度进行相应完善。员工要清楚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及其深意,还要参照工作流程、义务等对工作予以规范,以此同员工达成共识[3]。其次,设置科学考核指标。企业需要参照员工和企业特征,拟定人性化并且满足企业与员工长期发展指标。在进行制定时应当对各种因素综合考量,如员工工作内容、能力和特点等综合考评。具体评定时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完善考评流程应当包括:合理考核内容和标准,对考核时间与对象予以明确,恰当考核方法与人员,程序也要科学合理,包括申诉流程等。另外,要培养良好竞争观念,参考按岗取薪现代薪酬制度,让员工养成团结友爱,互助共进意识,帮他们树立高定位与高标准理念。可以说,成熟考核指标和考核流程定会推动绩效管理可持续发展下去。再次,更新理念,提高相关认识。管理层对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可以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下去。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打破传统局限,树立科学先进管理理念,同时对管理目标把握得当。应当定期组织培训,使员工明白绩效工作紧迫性和必要性,促使绩效工作顺利展开。还要做到奖惩分明,对优秀员工给予相应奖励,表现较差的则给予适当惩处。用激励举措实现监督考核目的,促进整体绩效管理氛围形成。
在可口可乐等大批先进企业带头下,当代企业管理层逐渐了解绩效管理在促进企业提升业绩与竞争力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将这种先进管理模式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为一类庞杂先进系统工程,企业人资部门进行工作时,务必通过不断完善,矫枉过正,促使绩效管理框架与目标不断走向成熟,才能对问题正确分析,最终将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上去。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针对这方面管理仍有所欠缺,比如像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体系不健全,绩效考评体系不成熟,缺少企业文化等。所以,企业亟待加强重视程度,凭借对绩效管理内容了解,建立健全相应机制,通过企业文化营造加强凝聚力等有力手段,提高综合管理能力,让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
1990年,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外包”(outsourciing)这个词汇,英文直译为“外部寻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业知识的企业。根据外包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属于bpo中的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库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招聘人员规模、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企业一方面希望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地方在劳动合同关系、保险等很多政策方面有着巨大差异性,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可能完全处理,特别是现在很多企业在中国各地甚至国外都有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原本属于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被切割出来成为一门专业的生意。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业务有选择性的外包给有更优资质的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型公司,以达到优化成本,提高效率,激发企业的核心业务,使企业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的目的。
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概念及使命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
三、长沙高新区的具体情况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长沙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105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16位,综合创新能力名列第9位,在中部11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经济实力名列第2位,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9年以来,长沙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级首批9个创新型科技园区之一,国家三个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高新区之一,国家15个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之一和湖南省首个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长沙高新区已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和长沙创新型城市建设核心区。
“十一五”期间,园区基本保持技工贸总收入三年翻一番、财税收入两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截止2012年底,入园企业共5000多家。2012年长沙高新区最新财报显示,麓谷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760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238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8亿元,同比增长21%。“十一五”期间,长沙高新区各主导产业规模工业产值最高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累计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2855亿元,实现利税33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90亿元,占全市90%以上,全省30%以上。
四、长沙高新区企业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条件分析
1.高新区的使命决定了企业必须降低成本。国家兴建高新区的目的是为了让部分企业在财政、税收的优惠措施下,能够集
优势资源,甩掉包袱,在某一项目或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功,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新区的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是他们必须具备的部门,但是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却并非他们所擅长,如果动用企业太多的资源保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运行则会得不偿失。反之,如果企业将部分不熟悉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实施外包,一方面能够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高效运行,由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另一方面在外包公司选择得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节约成本,尤其在外包市场成熟的地方,这样企业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
2.高新科技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必然行。高新区的企业群主要由高新科技企业组成,管委会只提供政策方面的扶持,具体的业务还需要由企业自己解决,高新科技企业面临的环境是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市场变化快,创新压力大,企业只有在短期、高效的情况下迅速打破常规,项目获得决定性的突破,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否则会被迅速淘汰。而人力资源管理部分业务的外包,一方面能减少常规业务对企业精力的消耗,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办好某一件事;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的人力资源支持,毕竟,今天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是企业战略实现不可或缺的环节。
3.区域集中是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行性条件。第一,高新区企业群数量庞大,就以长沙高新区来说,截止2012年底,入园企业达到5000家,这样大的企业群,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业务量必然是庞大的,在这样的地方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是有市场的;第二,企业办公地点相对集中,都聚集于政府划定的相对范围之内,这一条件为外包商实施外包项目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节约了运营成本,更有利于企业与外包商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企业对外包项目的监督。 4.长沙高新区具有较好的外包氛围与条件。长沙高新区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核心示范区,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早,依托政策、人才、环境和软件产业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已经聚集了一批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200余家。为提升整体形象、扩大园区影响力,长沙高新区兴建了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项目位于长沙高新区麓谷科技新城中心区域,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设成为服务外包产业专业园区,聚集一批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外包(ito),及业务流程外包(bpo)方面,在前面的论证中,我们已经提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隶属于业务流程外包,这为人力资源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5.人力资源优势。长沙市是中国重点高等教育及科研基地之一,有以“211工程”重点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9所和76家专业培训机构。在2009年度“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最佳排行榜”上,长沙的劳动力素质获得该排行榜“单项冠军”,这也是从2004年到2009年第六次连续获得该项排名第一,而对于高级人才指数的评比,长沙也位居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南京。这样的评比,无论是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还是对于人力资源外包商来说,都是获得优质人力资源的有效保障。
6.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与人力资源外包业务量不成正比,发展潜力大。根据外部调查资料结果显示,2008年全球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规模达到800亿美元,2009年为1134亿美元,从2004年到2009年期间,这个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9.6%。此外,欧美企业中大约有60%-80%的企业将人力资源外包,从事人力资源外包的公司仅上市的就有8家,包括知名的adp、paychex等。而中国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则与欧美差距巨大,规模相对较小,201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市值达到15亿美元,年增长20%。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力外包服务的认可,相应需求也日益增长,而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真正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还不到10%,未来中国本土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必将呈现几何级的增长。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缩影的长沙高新区,目前运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机构只有长沙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该机构成立于2000年,是隶属于长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事业单位,是湖南省、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是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他所取得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仅有该公司一家,就想要承揽高新区的5000
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北京紫锐世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起点――源自于清华体系,高规格――公司研发团队、解决方案团队、实施顾问团队均为HR行业资深人士,高速稳定发展――自成立伊始,便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三高”企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速度、销售业绩、客户数量均逐年增长,已经成长为中国人力资源软件行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年轻而追求理想,智慧而永不满足,敏锐而不随波逐流”。北京紫锐世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中国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平台,提供私人医生式的信息化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助力企业高速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39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70- 02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于一个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实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目标至关重要。因此,绝不能忽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意识不强,对人才不够重视
目前,仍旧存在着不少的公司对人才不够重视,意识不强。虽然公司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但对于人才的使用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许多公司往往认为员工就是个打工的,只要他能干活,我给他发工资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其他的关怀或者管理,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想。员工缺少公司的人文关怀,在公司里感受不到温暖,过不了多长时间,员工便会离去。长此以往,公司的长远发展便会受到影响。
1.2 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不足,缺乏投入
企业能够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许多企业中,公司都设有专项的资金以用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后期的培训,这样无论是对于刚入职员工还是老员工,定期的培训都能让他们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无论是对于他们的将来还是公司的未来都是比较好的。但在现实情况中,也的确存在不少公司吝啬投入,担心公司出钱培训,员工培训完走了,岂不是白培训了吗?出于这种短期的经济效益考虑,公司不注重公司员工的相关培训和知识的再教育,往往导致员工进步较慢,素质偏低,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节奏[2]。这样,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1.3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结构不协调
目前,许多公司仍旧依靠传统的人才管理机制,人才的晋升不是看员工实力、贡献,而是依据行政任命,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干好干不好都不可能获得提升。这样会埋没人才,造成人力资源流失和人浮于事的局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 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管理的普遍化和广泛化
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表现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再主要依靠管理层,而是放权,让广大的员工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共同管理。通过思想教育和共同管理,注重把员工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让员工融入企业,融入集体,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通过尊重、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2.2 人力资源的再培训、再教育
新时期,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再只是简单的入职培训。入职后,公司还会有一系列的后续培训,也就是说企业加强了对员工的再教育,使员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再培训工作对于提高员工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技能水平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通过培训,员工会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会更好地把工作做好。
2.3 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有所创新
新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我公司已通过网络平台与数家化工人才网站建立了联系,并通过网络招聘,完成了公司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招聘计划。利用网络管理的虚拟化技术,还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
3.1 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创新
3.1.1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加强人才意识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要想打败企业的竞争对手,就必须重视人才,加强人才意识的培养。其有效的途径就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念的转变,只有观念转变了,企业才可能重视人才,才可能付诸行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3.1.2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对人的重视不仅要体现在工作中,还要体现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细心关心企业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深入挖掘员工的个人潜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3.2 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创新
3.2.1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迅速作出调整,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2.2 摒弃行政任命的方式,唯才用人
以往的行政任命方式严重损害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浮于事的局面,严重妨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摒弃这种用人方式,才能使真正的人才获得发展,才能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3.3 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企业文化同时能够使员工获得激励,企业员工能够获得精神文化熏陶,把企业真正当作自己的家。这样员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企业之中。
4 结 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只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手段,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共同构成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体系,它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实践教材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实验实训课程以及与其专业技能相对应的专门的社会实践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包括对学生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对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考核等。这种实践考核体系应能训练学生为企业设计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对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各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平台。这种实践教学平台要能使学生实际锻炼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理论模块的实践技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全面体现企业用人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完整模拟企业现实。利用案例教学只能静态地启发学生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模块的局部问题;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在小组中往往缺乏明确的职位分工;理论教学的知识传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教学发展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要。传统的本科实习环节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用人要求。不少本科生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现阶段传统本科实习质量难有严格控制,实习报告不能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用人单位所需能力的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的时间短,不少学生实习报告完成质量堪忧,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要求教师以校内教学为主,缺乏使高校教师广泛深入企业界的管理机制,造成知识学习与企业需要的能力锻炼脱节。另一方面,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对企业导师进入高校授课要求有很高的学历门槛,而一般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学历不高,不能达到某些高校的用人门槛,而且高校严格的课时要求,也限制了公事繁忙的人力资源总监进校授课。专任教师难得走出去,企业专业人员难得进校园,限制了对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艺术的培养。
(四)缺乏完整、独立的实践教材体系。现有的实践教学往往将案例分析作为理论教材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设计往往作为理论教材的思考题、练习题,这种孤立静止的方案设计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脱节,学生不能根据真实市场的竞争中的对手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来优化改进自己的方案设计,限制了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
三、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开设管理实验课,开发管理技能模拟仿真软件,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现代科技的发展,已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带来了新机遇。利用各种模拟仿真软件,可将企业运作所需的人力资源技能通过软件模拟仿真实验来实现。将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背景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软件扮演分工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操作仿真软件,能全方面、动态模拟现实中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过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世界上存在三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有效利用其人力资源而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人员安排、业绩评定、员工激励、管理培训及决定报酬和劳资关系等。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主要的战略目标:降低创造价值所需的成本并通过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来增加价值。从战略的角度上讲,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企业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日本、德国战败后迅速崛起,得益于其人才优势没有丧失。任何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工人。在知识经济浪潮汹涌的今天,相对于人力资本而言,资金、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的有效性正在减弱。人力资源在企业整个资源结构中处于越来越活跃的状态,人力资源及其创造力正在成为价值创造之源,在企业成长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因而人力资源管理自然成了现代管理的焦点,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突出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人力资源管理是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市场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竞争不容企业有丝毫的懈怠,产品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也不是无限的,竞争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成为成本的领先者或者差别化的产品,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开发企业的特殊技能或核心能力。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依赖有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因为他们身上具有一种适应环境发展要求的能动特性。因此,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人力开发。离开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维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己经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并不是人力资源的所有特性都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当这资源和能力被市场认可时,人力资源才可以由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恰恰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密切结合而进行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的基础。
3.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建立内部品牌优势的关键
当一个企业获得稳步发展,欣欣向荣时,你一定能够发现,这个企业的内部,进入了和谐、协调的合作状态,这种内聚力使一个企业兴旺、发达。当我们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职能时,常常强化了她的硬功能,而忽略了她的软功能。实际上,硬功能诸如招聘、培训、报酬、奖惩、晋升等,每个企业都充分重视,因为她们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而人办资源管理的软功能,例如沟通、冲突、矛盾、协调等,常被某些企业领导所忽视。而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剂,良好的职能运作能使企业获得最宝贵的东西:内聚力和向心力,这种软的而非硬的功能产生的结果更是硬的生产力的提高和企业利润的提高。学者廖泉文在企业内部协调系统:包括正向协调;倾听与沟通,对抱怨和不满的管理、发展内部人际关系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正向协调的方法,即倾听与沟通的方法消除彼此的矛盾,同时还研究了对矛盾和不满的管理,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善于倾听和沟通,又充分地重视了矛盾和冲突,那内部的协调系统必能进入良性循环,一个充满和谐、有凝聚力和有竞争力的组织必能为每个员工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和给员工最好的回报,而心情舒畅的员工也必能为组织创造更多的利润和更多的财富。
在公司内部品牌建立中更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建立员工形象,使之关心社会大众、遵守社会道德,更好的热情的投入工作,这是公司内部品牌建设的过程,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内部品牌建设的先锋。很多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市场活动、广告宣传、却忽视了内部品牌,以及员工内部的培养,最终导致失败,比如安然事件,失败不是因为广告、或者市场推广做得不好,而是内部员工操守出现问题,这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成为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利剑,帮助公司加强竞争能力,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总结
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科技的发明创造者,是先进科技的运用者和传播者。人才不仅是再生型资源、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才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资本,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人才作为资源进行开发于管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企业只有依靠人才智力因素的创新与变革,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有计划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把人的智慧能力作为一种巨大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才能达到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一个适合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凭德才上岗、凭业绩取酬、按需要培训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满足企业经济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管理[J].管理方略,2003
一、ERP的内涵
ERP的全称是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它的中文意思是指企业资源规划。它的内涵就是整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重新规划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这一系列的过程,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企业中的主要三个管理内容包括生产控制、物流管理及财务管理。ERP的宗旨就是将这三个方面设计的内容全部集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计划、采购及销售进行全面集中管理。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逐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业已成为ERP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力资源模块的组成及其在供电企业中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模块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时间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绩效管理及员工发展等子模块。由于供电企业是我国的战略资源垄断企业,因此该企业继续的是一个完善的人才梯队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这个以科技和知识为主要生产力的社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战略资源优势已经不再是金融资本了,而是具有把握新知识和方法,并且具备创造力及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已经出现新的重要指标,即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决定因素就是人。人力资源管理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合理,那么就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使管理层对于各个层级的员工具有动态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高效及最大程度地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再次,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还体现在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并且让职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后,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发展是确保企业能够具备可持续性优势的核心因素。
三、ERP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的根本,一直以来人力资源始终是一个孤立的系统独立于整个企业核心管理系统之外。随着其地位的逐步上升,以及ERP产生的集成趋势,推动了ERP与人力资源的进一步结合,从而成为ERP核心的模块之一。通过这种集成,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将其产生的成果放大,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价值。
四、电力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电力公司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电力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电力公司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的集约化管理,为企业的决策层在进行整合组织层次、人员配置等相关管理活动时,提供必备的科学依据。
五、宁夏电力公司ERP系统的设计
第一,结合人力资源核心业务的需求特征,ERP-HR系统考虑应覆盖组织管理、人事管理、时间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等模块,这样充分满足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以及相关信息的需求。第二,以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为导向,ERP-HR系统覆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管理角色,结合每一个核心角色,系统都给予该角色相应的操作权限,并且构建了管理职责与其相对应角色之间的合理分配关系。第三,实现公司不同职能部门、业务流程之间、管理角色之间的全面集成和协同运作,从而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孤岛”现象。
在实现ERP-HR系统功能时主要是以电力公司战略为导向,立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需求,覆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流程,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时间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六个模块,确保能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业务和信息需求。实践充分证明了,依托ERP的企业集成功能,真正实现了宁夏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集成与业务协作。
参 考 文 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都采用人力资源外包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促进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外包,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然而,作为先进管理方式的人力资源外包在促进小型企业带发展的同时,也带了一些风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概述
人力资源外包即是企业为了节约管理成本,把一些人力资源的职能或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给其他服务机构,让其他外包机构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实行人力资源外包能够使企业把优势集中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绩效;能够为有效地帮助企业完成招聘、培训业务,企业可以裁减相关招聘、培训人员,节约管理成本;企业可以获得更加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不断提高职员的满意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特有的环境和核心竞争力,在进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时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导致人力资源外包存在一定的风险,达不到人力资源外包的预期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往往具有特定的根源,存着普遍性和多样性,并且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整个过程中。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外包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以及资金的限制等原因,往往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中小企业直接没有人事管理制度,无法为就职员工提供完善的业务培训机会和良好的福利待遇,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导致人事管理混乱,企业员工满意度不高,企业核心员工不断流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形成原因
(一)外包商选择不合理
我国现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商主要有国内外包商和国外外包商。我国的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虽然比较了解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运营实际情况,但其规模往往都比较小,缺乏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虽然具备较大的规模以及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然而却又不了解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现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时,选择既具备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又了解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外包商十分困难。
(二)企业内部沟通不到位
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往往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流程,涉及到一些利益再分配问题,有的企业甚至会辞退部分人事部门的员工或者直接关闭人事部门。企业的一系列流程的重新构建,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引起员工恐慌,大大降低员工业绩。此外,一些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政策比较陌生,可能误解企业的经营计划,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三)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沟通不到位
现目前,我国很多的外包商在与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合作时,往往存在沟通协调不当的现象,很难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要求,导致合作的失败。此外,一些人力资源外包商为了降低成本,缺乏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无法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要求,无法制定符合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市场发展仍未成熟,在规范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运作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运作混乱,无章可循,给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发展。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应对措施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应当尽量规避各类风险,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更好地规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只能解决中小型企业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若将企业的全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外包,不仅外包成本非常高,而且会泄露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经营信息,此外,还会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缺乏存在意义。因此,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应当合理选择外包业务,把一些不涉及企业的核心职能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出去,将精力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及战略制定中来,在保证企业核心技术和经营信息安全的同时,尽量规避一些人力资源风险。
(二)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外包计划
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前应当制定合理的外包计划,计划内用应当包括以下几点:①对企业员工做好人力资源外包的宣传工作,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企业预期的人力资源外包效果。②企业应当优化自身内部流程,现实与人力资源外包的有效衔接。③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管理监督方案,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正常进行。
(三)合理选择人力资源外包商
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应当合理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企业应当首先考虑外包商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格,其次是了解外包公司的整体实力,考察外包商是否具备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能力。此外还应当考虑外包商的客户口碑。企业可以通过与外包商曾经合作过的客户进行交流,客观了解外包商的整体实力、是否具备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能力以及信誉程度。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成为一些中小型企业适应激烈的竞争市场和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成为现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也会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泄露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经营业务,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规避,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正常开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刘清华,徐枞巍.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风险识别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2):141-146.
【2】李志红,和金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仿真研究[J].软科学,2010,24(10):102-105.
【3】郑彤彤,唐文伟,王谦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2):85-87.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083-0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快速变革,对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也必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突出表现为: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量弱化。例如,人力资源部门只负责所招聘岗位人才的筛选工作,笔试、面试、录用考核、薪资标准、绩效等直接由人才录用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对各部门人力资源整体把握,综合管理。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人力资源的很多工作进行外包,例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才招聘等工作。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起到很大辅作用。第三,人力资源战略性管理工作强化。例如,制定与公司发展战略完美契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行为上和心理上与员工共同发展、一起成长。第四,计算机辅助管理。科技化与自动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计算机会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数据的整合与筛选,员工管理,绩效评估等,从而解放了人力资源管理者,使人力资源管理者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战略与制度层面。通过日本松下电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案例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松下电器的成功与其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其成功经验值得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切实可行的管理实践将助力企业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成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不少公司创办自己的研修所和培训班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与未来发展规划,这是人才愿意长期效力于该企业的原因之一,也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之一。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将比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各企业将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有效地补充企业所需各项人才,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流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包括人才选择、岗前与定期培训、薪酬福利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关系、劳动合同与档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才晋升等一系列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一方面,人力资源规划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不仅仅是从企业角度出发的,更重要的是从人才的角度出发的,充分尊重人才的岗位需求与人才需求,充分考虑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岗位职责的匹配度,充分利用约束与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归属感,充分尊重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律等;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各项工作进行动态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管理工作。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在实际操作中收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实际值,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当实际值优于计划值时,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当实际值严重偏离计划值时,采取纠偏措施,及时调整各工作环节的工作方法和状态,力争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人力资源的动态控制属于过程控制法,更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预测与分析工作,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响应与风险控制,将风险消灭于萌芽中。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采取风险规避或转移的处理方法,减少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关注知识型员工,建立新型员工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工的细化,人力资源管理也将从宏观调控角度细化到微观层面。人力资源管理某个层面外包将是大势所趋,例如,人员招聘外包猎头公司,人员培训外包培训公司,人员档案外包人才市场,保险福利交由保险公司,薪酬税务交由会计公司等等。但无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何外包,企业员工关系必将由企业自身进行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员工关系处理的好,企业将更上一个台阶;员工关系处理的不好,企业有可能面临破产。可见,员工关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员工关系涉及到企业与员工,而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因此,企业在选择与管理员工上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传统员工关系基本上是劳资关系,而未来的员工关系绝不仅仅停留在劳资关系上。传统员工关系由于是劳资关系,而劳资关系双方的利益出发点和落脚点存在极大差异性,因此往往站在彼此的α⒚嫒ピ擞与服务公司,自然地,员工关系维持与发展存在很大弊端。而且,围绕劳资关系的员工关心的无非是工作报酬、薪资福利、休息休假等问题,无法上升到企业发展与人员素质提升的层面上来。与传统员工关系相比,未来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手段更加科学,成效更加显著。从企业发展来讲,企业将为有能力的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员工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为员工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规划与晋升标准;从员工自身来讲,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企业运营管理将提升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获得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此时的员工关系将是一种合作关系的管理,将是统一战线的管理,将是企业战略共赢的管理。未来员工关系的特点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共同的责任;企业与员工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企业与员工有效合作,互惠互利,成果共享。
一、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全称为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IT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以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为基础,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参与服务、外联服务共享,使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电子化,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的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建设不完善。我国电力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资金的缺乏。尽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在以后的运营过程中降低企业的成本,但该系统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软件产品,都是一项重大的资产投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耗资大,此外还得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以及软件后期的系统维护和升级等费用的开支,使得信息化系统的相关硬件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缺乏相应的设备以及人员的支持。
(2)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师,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销售专员,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客服。据悉,有关专家曾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过如是的描述:很多人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并不了解,但其实这一行业的专业性很高。从业者除了掌握这个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模块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沟通交流技巧,最好还能掌握几门外语。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门槛着实不低。中国有大概500多万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但是真正学过人力资源专业者数量大概只有20%左右。此外,由于电力企业高层管理者年纪偏大,观念上存在差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不健全,导致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IT技术的应用能力。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只是掌握了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能力和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却不高。因此,其能力的不足,严重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进程,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迟迟未果。
二、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对策
1.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1)提供资金的支持。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有足够的人力以及财力的支持,虽耗资巨大,但其带来的效益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企业应当保证足够的资金来源,如可按照企业目前的发展以及盈利状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计划,保证信息化体系所需要的各项设施逐步到位,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从外采购,其软件应当符合本电力公司的发展需要。从硬件设施上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2)重视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的运用,能有效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职能的分工和组合、吸引和留住企业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责任感、提升员工价值等方面。它强调的是企业员工作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来对待,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开发、经营和管理。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以及企业的日益重视,产生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大量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精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应该具有专业化的知识、更多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巧,应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心理素质,还包括持久的工作热情、顽强的意志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技能素质。此外还应适当地加强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该行业的各方面动态,以便更好地做出管理决策。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和要求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输入高质优质人才,为电力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翻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辅相成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战略的制定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着眼点。企业制定目标战略之前,会不可避免的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情况进行评估,了解企业的人员配置情况,再根据评估结果以及外部劳动力市场情况,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同时,企业还应该根据内部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员工激励计划,以有效发挥员工才能,做到实际与战略相符。第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战略的每一步实施都需要员工的执行和参与,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要紧跟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管理层要善于细化企业战略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制定出详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企业再按照方案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第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以企业战略为基础和依据,企业战略的实现以人力资源规划为前提。企业之所以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主要就是为了使企业能够获得实现其战略目标所需的各类人才,因此,企业应该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来制定和调整人员规划。
(二)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关系
首先,不管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还是实施,都需要员工参与其中。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员工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在制定企业战略时,经营者必须考虑由何种类型的人才来实现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数是否足够等问题。其次,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要以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为前提。在一个时期的某个领域内,对一类人员的需求是企业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需要首先考虑的,因此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需求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能够为企业战略实现提供有力保证。
二、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
契合是一个组件的需求、目标和结构与另一个组件的需求、目标和结构一致。这里的组件分别指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并认为达到相应契合的组织要比缺乏契合度的组织更有效率和效力。学术界通常将契合分为两种类型,即纵向契合和横向契合。其中纵向契合主要是指组织战略以及环境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契合,横向契合主要是指其它战略支持子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契合。纵向契合与横向契合共同构成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契合的关键维度。横向契合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组合成相互支持的紧密系统,指导人力资源行为紧密围绕组织的根本目标。这里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内部契合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各战略支持子系统间的契合两个层面。纵向契合简单来说就是人力资源系统与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环境的匹配。因此,这里包括两种关系的契合:一是人力资源与战略之间的契合;二是人力资源与战略所处的文化、环境、结构之间的契合。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是最佳拍档组合。两者的契合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自觉地根据组织战略的需求及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目标和结构,使之保持与战略和环境的协调一致,并能够与组织的战略支持系统紧密配合。此时,人力资源也成了企业的战略性资产。
企业战略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时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又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是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也是参与企业战略的决策者。因此企业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行为的主体,在企业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及时调整,促进并辅助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与企业战略匹配
当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时,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匹配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与企业战略匹配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提升
人力资源的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制定者以及推行者,如果想要胜任这个重要角色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第一就是要有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应该主动研究和制定企业的战略计划,并且协助好各个部门的关系,为这个部门设定出切合实际的经营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提供有关服务。第二就是要有应变能力。现在的市场环境千变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非常激烈,为了应对这些复杂的市场情况,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有非常强的应变能力,当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分析和把握形势,并且迅速做出反应。第三就是要具有团队建设能力。团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一个好的团队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发明新的技术,生产出新的产品,因此说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必须具备非常好的团队建设能力,促进员工的高层次合作。第四就是具有国际化能力。现在全球经济是一体化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离开全球经济而独立存活,因此现在的企业就是一个国际化的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情形下,必然就面临着很多跨国界的国际事务,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们必须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和思路,并且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正确配置人力资源,来应对国际化的复杂环境。
(二)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配合
企业战略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公司战略、业务战略以及职能战略。其中公司战略是一个企业最高层次最重要的战略, 公司战略就是首先根据企业制定的总体目标并且根据企业的优势来选择适合企业的经营领域,合理分配公司经营所必需的资源。业务战略或竞争战略就是由公司基层的各个业务单位的管理者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将公司战略包括的企业目标、发展方向和措施具体化,最终形成一套能够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经营战略。职能战略则确定该业务分支下,各职能部门如营销、财务、研发、生产、人力资源等为实现其竞争目标而采取的基本行动进程。人力资源战略是最重要的职能战略,但是如果人力资源战略的建立和公司战略以及业务层战略不能够很好的匹配的时候,人力资源战略将发挥不出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在与企业公司层战略以及业务层战略相一致的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战略,才能发挥其战略作用。
(三)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就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它具体是指一个企业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包括了企业通过人力资源达到企业预期目标的各个方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技能良好,素质比较高的员工,进而保证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最终形成企业的战略能力。
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战略配合以及灵活性。在发达国家,研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者都非常重视垂直层次和水平层次两种形式的配合。其中垂直层次的配合具体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配合, 水平层次的配合具体是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间的配合。灵活性是企业应对现在社会中各个变化的竞争环境的能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一个变化的、无法预测的环境中促进企业的战略配合的能力。一个企业在现在的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如果想要竞争成功,占据市场,就必须要正确预测市场的走势以及顾客的需求,然后针对顾客需求以及市场走势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企业必须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战略与环境的配合能力,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健桂.论人力资源需求与企业战略的关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
[2]郑向华.企业资源战略中的人才战略与可持续性分析[J].企业研究,2012
[3]徐梅鑫.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绩效关系研究的演进[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2
[4]刘力钢,隋鑫.人力资源的价值链理论与企业绩效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范围和种类的扩大,对大规模组织的强调、日益增加的劳动分工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科技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多次带来了明显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人员管理影响的历史考察
在科技革命前的历程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信息传播途径闭塞,手工技术生产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比较困难,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所以,这个阶段的科技对组织形式以及人的管理影响不大,变化周期比较缓慢。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组织变迁越来越受制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几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导致了组织的一次大变迁,组织的每一次变迁又导致组织对人员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其结果是使人的体能获得了解放,相应地,组织对人的管理方式也由原来那种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效率的管理方式转向雇佣管理。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得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早期雇佣双方之间家长式、宗教式或者部落式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规模组织和机械化大生产淡漠、疏远了双方之间感情纽带。在利益、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渐起纷争,工厂成为了冲突和暴力的场所。控制和安抚是这个时期人员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的发明发现和使用为特征,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核心。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结合程度对生产的影响日益明显,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以泰罗为首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直接导致了人事管理的产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人员管理活动是被动的、反应性的,但这种机械式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与当时科技发展下形成的企业组织方式相一致的。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现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科技不断创新、顾客需要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纷纷进行变革和再造,频繁的变化使得“事”不断变化,只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才能主动应对变化、适应变化,抓住变化中的市场机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的主导。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之间、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带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社会的很多领域内,我们对科技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科学技术曾是我们用以减少人类辛劳、提高生产和获得更好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但近来有人对这种看法产生了怀疑,而且开始强调科技“进步”的消极方面。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阶段两者的势力对比处于不同的状态,因此,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也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科技与工作系统之间的适配关系,成为了融入和利用科技成果的关键。科技对工作系统的体现在三个方面:科技是组织决定所要求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因素,间接地讲,它是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是组织结构和程序的某些总特点的决定因素;科技是单个或者群体工作设计中的直接决定因素,因而是社会结构和准则的间接决定因素。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科技对组织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科技发展与组织中的多种特性相关:组织命令——控制层级的长短;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组织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甚至组织的薪酬成本比例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下,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一个最佳的结构。科技革命一度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扩张,各种巨型组织不断形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开始不断缩小。
对组织社会心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组织中的个人。科技是确定任务和专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工作群体的大小和构成以及与其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互作用的范围等,往往都是由科技水平决定的。科技影响组织中人的各种作用和身份地位,同时,对每个员工的认为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科技的变革会引起人们工作的不安全感和忧虑感。科技进步的加快,导致员工知识、技能半衰期的缩短,社会对不断学习、更新技术的要求提高,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对生存、发展的忧虑逐渐增大。
对管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知识不断专门化,致使组织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深入,职能分工更加细致,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管理系统的基本关注使将活动分解或分割开来,以便由各分系统完成,但是,科技的加速发展,管理系统的重点发生了改变。随着复杂组织中的差异性的不断发展,各个职能之间的合作问题成为了发展趋势,创新要求各个专业之间知识的碰撞和共享,竞争要求各个职能之间更加灵活、快速的协作反应。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对科技的迅速引进、吸收,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呈现出跳跃式发展趋势,形成管理水平极其不均衡的态势,管理理念、操作方法、基础平台方面千差万别。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尤为强烈,站在总体的角度上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
思维方式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呈现两级分化趋势。两级分化趋势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得到加强,需要更多参与到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来,共同寻求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之间的整合;而事务性职能更加弱化,很多职能比如招聘、考核、人员配置等会更多由直线部门负责人承担。结果,人力资源部门要么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更加积极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以客户服务的理念进行管理操作;要么人力资源部门就会弱化甚至消失,战略职能由高层管理人员承担,行政事务工作由直线部门承担。前者更多出现在我国本土大型企业中,而后者多出现在外资性质或者民营企业中。
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发展引发变革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导致科技的学习、共享更加方便,各个方面的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变革也就成为组织中的常事,并且变革的周期越来越短。人力资源管理顺理成章地负起了变革的发动和管理的责任,利用各种心理激励和社会互动方法,规划变革进程,引导雇员的态度和行为。
管理的对象向知识和能力倾斜。我国的人员管理一直重视资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正在向人职匹配迈进。但是,随着组织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会发生转移:由强调人职匹配向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能力倾斜,这是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方式又会被置于多层次的转变发展之中。
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依据双方签定的服务协议,将企业人力资源部分业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包给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管理的活动。这是科技推动专业化分工在组织层次的体现,“回归核心”不仅是组织战略决策,也是企业职能战略决策,企业会逐步把不涉及企业机密、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程序较繁琐和经常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出去。外包业务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业务服务: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即有关公司文化建设、机构设置、核心决策等事项不能外包;只要是常规事务性的工作都能够外包。
基础平台的升级—EHR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创新的生产工具和运作平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得到了升级,EHR成为了国外先进公司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转变的方向。
EHR(Electronic-HumanResource)即电子化人力资源,是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人才战略实施中的功效会更加明显,理解并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所蕴涵的管理理念,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操作技术的转变
招聘。招聘是在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下为企业引入合格人才的活动,招聘活动将从现在的岗位导向标准向重视潜力、发展转变,内部招聘更加受到青睐,招聘渠道更加丰富,招聘、猎头公司在未来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培训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会更加重视培训开发活动,特别是对组织所需的专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科技带动技术价值的提升,企业培训开发的潜在收益与成本的比例增加,企业在培训开发投资上的积极性增强。另外,培训开发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从总体上还会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
员工援助计划。科技虽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有所控制和伤害。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对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关注是比较高的,但关注的重心主要是个人道德和家庭伦理方面。随着科技影响的加大,系统的员工援助计划将会得到广泛发展,特别是基于工作变革的员工心理和情绪方面的专门咨询活动,在我国今后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会占有较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