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4: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文化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企业不仅为他提供一种物质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他实现自身价值、寻求集体归属感的最理想场所,是职工在精神得利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让职工懂得只有企业发展强大了,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让职工从深层次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全体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其次,企业要有更高的发展必须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领导要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要让职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给职工提供参与实现目标的机会,引导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调动和激发全体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为之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职工和个人目标都能同时达到。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决定了企业必须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文化;内容;市场营销;作用
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contents;marketing;role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73-02
1 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带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其包含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及企业物质文化。其中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1.1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团体具备良好精神风貌的主要因素,得到员工的共同认同,并被社会公众理解的一种群体意识即为企业精神。良好的精神氛围可以使员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并能激发员工斗志,增加员工的使命感和接受挑战的勇气,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文化对市场营销有着导向作用并且还是企业市场营销的精神动力,而企业市场营销的开展也推动着企业文化逐渐丰富与发展,二者是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任何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不仅要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展示给消费者,更要使消费者认可本企业形象,如此才能创建一个品牌。精神文化应以人为本,要明确管理过程中人的主导地位,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开展工作。首先要柔性管理,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的员工,如此便可以清楚的监督与考评工作成果,而不是过程,这就会促进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其次是要建立双赢平台,要让员工明白企业为他提供的不仅是生存手段,更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寻求存在感的平台,企业发展强大了,员工自身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使员工与企业结合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将增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再者,企业应为员工的做好职业规划培训,使员工在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1.2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 企业制度文化是由企业法规、经营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三部分构成的。它在企业文化中承担着中坚及桥梁作用,属于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它能够将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完美的结合,是二者的中介。制度文化是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行为具有规范约束性的部分,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要求。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领导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成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这个共同的特点,即拥有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会敦促每位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目标就是要使所有员工融入这个管理体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工合作,共同为企业发展出力。
1.3 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反映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及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动态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作风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
1.4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 物质文化是形成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前提,属于表层部分,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以及工作作风与审美意识。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产品特点及标志性建筑等,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物质体现,这些均能使消费者对企业印象深刻。
2 企业文化对市场营销及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企业核心理念,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在新老员工交替中具有延续与保持性。过去企业主要依靠扩大企业规模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现今这已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企业文化,它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轨道中,制定整体目标是企业为了在经济市场中得以生存与发展。而整体目标的实现要分解后落在每个员工身上,全体员工对实现总体目标都担有相应的责任,能激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企业文化从精神上引导职工的心理与行为,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可以通过外部形象更深刻地体现出来,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观念、规范等内容,同时也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海尔“真诚到永远”不但是对消费者的承诺,还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向导,能明确企业全员努力目标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2.2 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管理具有凝聚激励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并能将企业成员紧密团结起来,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一是企业重视员工个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重视集体观念,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团结。二是企业文化注重从精神方面去感染员工,使员工对企业目标,观念等产生认同感,从而企业的重大决策能易于取得员工共识,并激发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在利益关系调整变动中使员工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保持稳定和谐的团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新、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2.3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塑造鲜明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外部表现,例如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声誉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及专业技术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总印象。企业形象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以海尔为例,其企业文化分为外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核心的精神文化。海尔的核心文化只有两个字,即“创新”,这一核心理念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并使海尔从濒临倒闭发展到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位置。
2.4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自身的特色是企业文化的客观表现,企业一旦具备了自己的特色并确立了良好的信誉,便会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趋势,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便会彰显出来。例如沃尔玛依靠“天天平价”的精神文化核心跻身世界五百强之首。深层次的竞争不是产品质量或者是价格的竞争,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都可自内而外的体现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行为文化依赖于企业经营来表现企业的精神文化,这虽不是直接的,但却是更具有时效性的企业文化营销方式。
2.5 企业文化对社会具有辐射功能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之一,必须与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通过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这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长久的促进作用。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3.1 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很多共性,但更会突显自身的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体现本企业的特点,准确抓住企业的发展方向,认真分析企业所需要的特色文化,使企业更具备特色竞争力。
3.2 企业管理层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建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培养形成,企业和员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特别是员工中的先进或模范代表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都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所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员工都与企业目标一致,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他们地把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能。
总之,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集团公司积极承担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努力发展壮大公司实力,致力于产业报国。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尽快完成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的转变。
通过持续有效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依法向国家缴纳税费,为出资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为增强综合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融入到振兴祖国石油工业、加快集团公司发展的实践之中。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勤勉自励,为提高公司业绩多作贡献,这是爱国主义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
2、创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
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在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复杂激烈的形势下,更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知难而退,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力求避免决策失误。
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锐意进取,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创造发展条件,开辟新的增长领域,谋求集团公司更大的发展。
永不满足,创业永恒。以创业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把一个成绩当作新的起点,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努力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
3、求实: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以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这是集团公司致胜的法宝。其关键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努力形成重实干、讲实效、看实绩的良好风气。按照“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集团公司的发展。以超前的意识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奉献:职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回报职工、回报投资者。
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以王进喜、王启民、秦文贵等先进模范为榜样,竭诚奉献企业。牢固树立人才兴企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集团公司发展的事业上来,为职工施展才干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通过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以持续有效的生产经营为社会、客户提供优质安全清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努力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繁荣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依法保障职工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利。鼓励职工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物质利益,树立把国家、社会、企业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职工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公司的经营成果惠及每一名职工,为职工奉献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诚信、创新、业绩、和谐
“诚信、创新、业绩、和谐”集中体现了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其中诚信是基石,创新是动力,业绩是目标,和谐是保障。
1、诚信:立诚守信,言真行实。
诚信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集团公司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信誉之源。
集团公司奉行全方位的诚信理念。企业、管理者及职工都要讲求诚信。不仅公司内部要讲求诚信,在同社会、客户和合作者交往中也要讲求诚信。诚信集中体现在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上。
切实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教育职工忠诚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严禁任何为谋取私利而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积极倡导在企业内部以诚相待,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奋斗。
坚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努力使客户满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认真履行合同,恪守对外承诺,保证合作者的正当利益。确保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牢固树立诚信可靠、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
2、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集团公司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根本要求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努力提高集团公司全方位大创新能力。
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活动,努力领先竞争对手,不断超越自我。
学习是创新的重要基础。集团公司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提倡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当作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大力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
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主业突出、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企业集团。
3、业绩:业绩至上,创造卓越。
业绩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结果的最终体现,是评价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指标,是衡量单位和职工贡献的重要尺度。每个职工的业绩是构成公司业绩的基础,集团公司把业绩作为体现社会价值、提升企业价值和实现职工个人结实的结合点。
采取积极有效的步骤,建立和完善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明确并落实每个职工的目标和责任。通过指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兑现,形成企业在市场上以业绩论成败,职工在企业中以业绩论奖惩的氛围,激励企业和职工不断提高工作业绩。
积极倡导广大职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追求卓越。把创造卓越的业绩作为集团公司永恒的目标和神圣的使命,以卓越的业绩展示公司强大的实力,以强大的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加卓越的业绩,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回报职工。
4、和谐:团结协作,营造和谐
和谐是集团公司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和谐创造发展的动力,外部和谐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从理论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可以按照四个层面安排,即:企业文化大体应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四个层面不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四个独立方面,也不是两两相对的传递互动关系,而是彼此交织辐射、相互影响、交互促进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运行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入手处和重点内容,不可能按照上面的四个层面展开,任何一家企业照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都难以起步或起步之后难以为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需要放在六个层面上,其层次结构应该是:
第一,企业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对企业已经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用便于传播的语言做出表述和解释。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需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的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展开深入。这是通过举旗来实现凝聚功能的最主要抓手。
第二,理念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文化系统的其他层面来说,企业的理念精神文化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源头,处于其他文化层面的核心地位。企业理念的提炼工作完成后,要通过理念的宣传、灌输、渗透、开发几个步骤,实现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不渝地进行“铸魂”。
第三,行为文化是以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态、活动特点为显现的文化。行为文化的培育是一个艰苦长期的养成过程。行为文化要历练出员工的自觉的文明行为习惯习俗,实现由强制规范到自觉习惯的驯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文化“导行”的陶冶过程。
第四,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融进企业制度的规定和执行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特性,而不是制度本身。任何一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会提出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但是都需要避开一些本企业无法企及的制度性体制,不要在那些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方面企图取得“文化突破”。
第五,环境文化。环境文化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创造企业环境使之折射显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个性,成为企业文化的象征载体;另一方面是让企业环境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要件依托,通过环境的文明文化氛围特质来起到陶冶熏陶员工的物质反哺精神的作用。
第六,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依托(如设施、设备、材料等)和物质成果(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承载的文化,是企业文化对物质依托及成果的文化注入。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由于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市场特点不同,加之每个企业自身的文化背景、文化积淀、文化特色的不同,还由于企业所面对的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之初,都需要选择比较合适的切入点,而且这个切入点往往是其后相当长时段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第一,由于企业的产品市场不同,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在品牌文化、形象文化、管理文化这三者之中选其一作为切入点。
对于从事基础性产业的企业,比如煤炭、电力、冶金等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都选择管理文化。因为他们的客户都具有相当高的集中度,而客户对企业产品有非常专业的判断辨别能力,不会因其品牌造势和形象塑造而钟情。当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即使以品牌文化和形象文化作为切入点的企业,也必须苦练管理文化的内功,使品牌和形象具有品质的支持,否则将会使品牌形象断送于管理的粗疏疲沓。
第二,由于企业的既有基础和现实矛盾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需要选择在最棘手的最挡手的环节上。
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焦点时,没有安全就失去生产的资格,甚至会完全葬送企业。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都会把安全文化作为切入点。安全是一直困扰煤矿的最大的难题,也是煤矿一切工作的“天字号”过程。所以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几乎都从安全文化入手,而且普遍都是通过安全文化的成效来判定企业文化的效果。当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很难控制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财务文化。当企业的发展面对科学技术的屏障限制,企业在多处多次攻关不克的无奈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科技文化。当企业的现场管理混乱、岗位作业违章、流程控制紊乱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生产作业文化。
第三,由于企业的文化追求、境界品位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取在不同的人员层面上。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
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测量手段的科学化,而是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不断地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了认识方式和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再把员工只看作生物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人,而是重视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因此,应着重从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等方面深入实践,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当然,企业文化所主张的人本管理,从来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它强调的是物质利益与人的地位的正确权衡和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它推崇的是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时对人的态度的铭记,它要求企业家在现代管理与经营中牢记人的重要地位的不可置换性。
企业文化强调心理沟通,因为心理沟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文化认同、情感交流和基于共同愿景的认同。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和权利尊严交给企业安排,是一种庄重的奉献权的行为,企业理应为他们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使员工活出真正的生命意义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进步,主动为其设计前程,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会形成高效率的环境与和谐的局面。 转贴于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企业文化整合远比生产、营销、财务整合来得复杂。通过文化的整合,克服双方的企业文化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且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而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逆向性,首先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开始磨合。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惰性和传递性,使精神文化的整合显得更难、时间更长。按照企业文化要素对象的不同,企业文化整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精神文化的整合
企业精神文化是含于企业群体内,具有导向、激励、内聚、自控和协调能力的文化渊源。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企业员工潜能发挥的催化剂,而价值观念又具有惯性和传递性。因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冲突整合,更在于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与统一。
1.企业价值观的整合。并购中不同的企业必然带有不同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的市场形象、员工对成功的标准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不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不尽快调整价值观,必然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企业并购后,要把员工的价值观念的整合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将其规范为一种新的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的价值观。要对原有的状况进行分析,分清哪些是有利于并购后新企业的发展,哪些防碍其发展;强调新的价值观。对原有企业价值观念中有利因素果断地加以吸纳,对于不利因素必须摈除。在扬弃的同时,还需要在新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一旦条件成熟就要以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取而代之;注意对员工个体价值观的确立,对于新的价值观员工内心转变往往经历:抵触――服从――认同――身化。只有达到身化以后使企业新的价值观为大多数员工所共同拥有,形成预期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共同价值观。
2.企业精神的整合。对原有的企业精神取其积极方面并予以肯定,以安定人心;剔除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树立并购后企业优秀文化内容。并购后企业领导要示范推行企业文化。企业领导首先要成为企业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培育者和模范的实践者,自觉地将企业精神体现在领导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为之表率。加强舆论力量,冲破旧的观念束缚,使企业精神成为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的意识,促进更新整合;树立典型,以典型带路、熏陶、培育员工的群体意识。适时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和启迪员工,利用人们“从众和服从心理”,使企业精神在相互学习中深化,在竞争中升华。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整合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企业领导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影响力极大。为此:建立健全与预期企业文化相吻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明确的方向;设置精简、合理而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统一、协调、畅通和新的企业领导机制,特别是企业领导制度。企业在并购后,应当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贯彻,同时从硬约束的角度与其他各种软约束的因素共同强化了新文化在员工思想上的积淀。
三、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整合
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要素能够进一步强化企业员工的协同感和和对企业深层次观念文化的理解,所以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要素并非可有可无。企业统一的服装可以使员工产生纪律感和归属感,企业的商标、标志物、厂房车间、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都会与企业文化其他要素一起逐步在员工思想行为上发挥影响,有益于形成统一的新的企业文化。由于行为文化涉及到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且操作性强,整合实施相对简便、容易。为此:要塑造良好的并购后的新企业的风貌;坚持不懈地提高企业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做好并购后新企业的舆论、形象造势工作,提高新企业产品知名度;统一地把好产品包装、标识、注册等环节。
1 室内设计的内涵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具体而言,室内设计在物质功能上要根据建筑的类型及使用功能,合理安排室内空间,要做到布局合理、采光适度、通风顺畅、通行便利、空间层次清晰等。在精神功能上要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并满足其心理需要。就不同使用功能的酒店来说,经济连锁酒店注重经济实用便捷;度假型酒店要求休闲娱乐气息比较浓。
现代室内设计的内容,涉及到由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声、光、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等室内客观环境因素。还有从人们对室内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的室内视觉环境、听觉环境、触感环境、嗅觉环境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现代室内设计主要是探讨室内客观环境因素与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2 7天连锁酒店的概况
7天连锁酒店创立于2005年,2009年11月20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酒店集团。7天现已拥有的分店覆盖全国近30个省和直辖市共89个主要城市,业已建成经济型连锁酒店全国网络体系。7天在中国大陆的扩张速度也是相当快的,截止至09年底,7天已经占据了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的8.03%,开业酒店酒店数为330家,同期增加了44.74%,客房数33165,同比增加41.04%。
7天连锁酒店的成功与它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7天连锁酒店秉承让顾客“天天睡好觉”的愿景,致力为注重价值的商旅客人提供干净、环保、舒适、安全的住宿服务,满足客户核心的住宿需求。围绕着“天天睡好觉”这一理念,7天连锁在酒店经营的产品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加减法,下文就从室内设计方面来探讨如何将企业的理念灵活运用起来。
3 如何在室内设计中融入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在2009年“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经济型酒店品牌调研口碑分析报告”中显示,7天性价比在中国经济型酒店中是最高的,在价格、服务、安全方面网友的评价都不错,这与7天人在认真分析消费者需求后做出的控制成本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就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7天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是如何融入室内设计中的。室内设计的理念要靠材料、构件、色彩等元素来实现。
3.1 整体风格
7天连锁酒店的设计风格跟大多数的连锁酒店一样,呈现出简约明快的风格,在各个店铺推行统一风格统一标识,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十分干净和干练,没有多余的装饰。装饰材料合理利用、有效搭配,抛弃一些奢华的层次追求,使得顾客能在酒店的经营理念与自身的方便舒适追求之间达到充分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7天的大堂非常狭窄,除了前台外还承担着简易餐厅的功能,大堂不设报刊架和饮水机。据7天的规定,前台办理入住手续不得超过3分钟,办理退房的时间得控制在一分半钟内,前台的高效率根本无需客人等待,这样可以省掉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控制企业成本。入住7天的客人还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7天的窗户尽可能开的非常小,以致被人笑话为其窗户可以与监狱的铁窗“媲美”。窗户开的小有两点好处:第一、从企业角度来说,能够节约成本开支,窗户的造价成本比砌墙的成本高,还能节约窗帘的开支和清洁工清洗窗户的成本;第二、从客人的角度来说,7天这种经济型酒店一般面向马路,窗户越大意味着越嘈杂,客人一般很少选择透过窗户看马路风景。
3.2 装饰色彩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在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75%是对色彩的感知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7天连锁酒店在建筑外观采用了整体一大片高纯度黄色,其LOGO底色为蓝色配上橙色对比色,非常醒目。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黄色这种良好的可视性,特色鲜明的建筑外装饰能在闹市中很容易吸引旅客的眼球,让每个旅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酒店的所在地。室内设计延续了这种暖色调,可以营造一种温馨感,让人感觉安全和安心。此外,黄色是一种膨胀色,在面积10-15平方米的酒店经济房里,放上1.8*2米的大床之后,使得本来狭窄的剩余空间看上去比实际大,再加上床头的青绿色,会使人催眠入睡。
3.3 室内设施
7天不遗余力持续加大投入打造“高品质经济型酒店”,满足客人“洗好澡、睡好觉、上好网的核心需求”。从商务人士的核心需求出发,7天尽量简化了酒店内部的设施,诸如7天的吹风机并不是每一间客房都配备,而是放在一个公共区域供消费者使用。相反,7天却配置了很大的床,并提升了洗浴间的功能。据“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数据显示,顾客最关注的是床,占94.5%,其次是卫浴,占86.5%。为满足客人“洗好澡”的需求,7天研发了业内独创的“10秒速热淋浴系统”;为满足客人“睡好觉”的需求,7天选用了1.8*2米的大床、雅兰脊护床垫、波浪棉芯+荞麦枕头;为满足客人“上好网”的需求,7天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铺设高速Wifi功能。
3.4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设计是经济型酒店的最大优势,将有限的空间利用起来,专注考虑商务旅客的个人生活习惯及需求,去掉一些不实用的装饰,加重这一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在7天的客房里,桌板代替了抽屉,壁架取代了衣柜,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节约了服务员整理房间的时间,使得前台在办理退房时速度更快。相反,却配备一个较宽阔的办公桌和一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wifi上网和易于连接的网络设施,满足商务客人的办公需求。
4 小结
好的室内设计必须源于生活,让科技回归人性,让文化融入自然中。最永恒的设计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懂得从人类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出发,体现设计对生活和人文的那份体贴与关怀。
7天连锁酒店的室内设计是7天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计风格承载着7天特定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反映着7天人的价值和审美观念。从这个角度上说,室内设计是企业文化展现的载体。同时,每一种室内设计风格都是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的,每一种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都是企业文化影响的结果。只有将建筑物室内设计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才会有卓越的设计作品,也才会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吴明、李晶源.浅析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简约式设计风格.中国市场[J].2010年52期.185-186.
可以为认识和运用行政指导提供相当的便利。为力促文化创意企业的版权融资,我国自应大力推进激励型行政指导,适当推进协调型行政指导,努力提高有行为法依据的行政指导所占的比重。抽象行政指导有影响面宽的优势,具体行政指导有针对性强的长处,亦应并行不悖,协调发展。上述的“信息公布实情”、“赞同支持表彰提倡”、“宣传示范推荐推广”等类别的行政指导,尤应予以倡行。如2010年5月8日,首个国家级版权交易系统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正式开通,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也同步启动,为信托公司介入解决文化创意企业版权融资提供了契机。又如2010年6月,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个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产品。此次推出的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一次创新。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的功能是化解著作权瑕疵给有关交易方带来的风险。中行浙江省分行也于2010年开发了专门针对东阳横店影视产业试验区的“影视通宝”产品,以企业的影视作品版权和应收账款质押,向影视企业发放贷款。[3]对上述重大的市场信息,有关行政主体应予广为公布。至于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的版权质押多项目打包贷款以及光线传媒公司的版权质押组合担保贷款的成功个案,也应作宣传、示范、推荐、推广,以前景的展望和榜样的力量来增进行政指导的实效。甚至一些好的学术成果,也可宣传和推荐,供市场经济主体斟酌采用。为改进有关行政指导的程序,建议行政指导程序多依职权而启动,以体现行政主体的主动作为的特性。我国应讲求及时、自愿、平等、协商等原则,综合运用法定的、惯例的和结合型的程序规范,促使行政指导程序具有较强的协商参与性,保障包括文化创意企业在内的行政相对人的表达意愿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跟进乃至引领行政民主化的时代浪潮。一般来说,抽象行政指导的运作,应遵循起草、通告、评议、审议等程序;具体行政指导的运作,应遵循动议,告知和说明,听取意见等程序。为改进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版权融资的抽象行政指导程序,我国尤应补强抽象行政指导的审议会制度或听证会制度。当然,为了加强对违法的抽象行政指导的监督,权力机关可以依法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指导,上一级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撤销或者变更违法的抽象行政指导。
一、现代社会经济中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解
相对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实施的外部审计来讲,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均由企业内部开展工作。论及内部审计的含义,上世纪90年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对内部审计作出明确规定,即把内部审计定义为“一个机构内所建立的独立评价职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内部审计的内涵与外延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而更新。
根据国际上最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被界定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从内涵上分析,现代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目的在于帮助金融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职责在于增加金融企业价值、改善金融企业经营,内部审计的地位已经上升为金融企业内部一种日常性、独立性管理活动,建立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体系也成为内部审计的常用手段。在我国,内部审计由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定义作,“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其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等实行审查和评价,达到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目的。
现代社会经济形态下,伴随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内部审计所起作用发生改变。与传统内部审计的防护性相比,现代内部审计一改过去注重审查财务报表的自我监控功能,而借助于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领域的整体监控,实现了自我促进和自我完善的功能,起到建设性作用。尤其在现代内部审计定义下,内部审计强调实时、持续性监控,注重与组织其他部门之间共同合作,整合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各项内容,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其重点已经从传统的内部控制转向为企业风险。这意味着内部审计从监督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其内容也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拓展,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范围,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产生一致性。
二、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常见问题
与国际上金融企业以及我国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当前发展速度较慢,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的本质特点要求其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这是金融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有效前提,也是保证审计结构公正、客观的根本所在,但金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的现状,使得内部审计独立性偏弱,特别是金融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架构中,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管理上处于平等地位,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审计职责时很难推进审计工作,内审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
审计作用不被重视、权威性差。与独立性一样,重要性、权威性也是内部审计必不可少的特性。由于认识上误区,金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常被作为摆设,不仅在日常工作中不参加经营管理会议,且如果遇到精简则首先被排除在外,如此以来,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得不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审计中发现问题无人追究,审计结构无人关心。再加上有些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最高管理层,内部审计权限和监督作用受限,内部审计毫无权威性可言,其对管理层几乎无监管作用。
审计标准不规范、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标准化、规范化是现代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去规范审计工作的目标、范围与方式,来确保并提升内部审计的有用性、高效性。从当前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标准来看,内审目标与组织生产经营目标脱节,甚至目标很不明确,工作范围上甚为狭窄,审计方式方法上较为落后,导致内部审计步骤繁琐、效果不佳、功能难以很好地发挥。再说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多数内审人员由以往会计、信贷等业务人员转来,即使其具体岗位的专业业务水平过硬,其全方位、综合性审计业务能力也存在较大问题,内审人员业务水平的缺陷制约着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并衍生出潜在的审计风险。
三、新形势下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实施方法
总体上说,针对企业实行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比较、审查、复算、观察、巡视、重做、盘点、查询、总计、追踪、浏览、调节、审阅、保证、询问、分析、测试与抽样、证实与确定、评价等。其中,描述主要是对企业各项业务的程序进行概述,或者绘制出各种流程图及图表等;比较主要是对某个审计项目的几种资料做出说明,以找出其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审查即检查材料、设备、文件等各项审计证据;盘点是指清点库存现金、库存材料等实地清查活动;查询即为证实被审计单位记录的正确性函询外部组织;审阅即对书面文件审视阅读;分析指的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说明数字之间的关系及趋势;评价是对事项是非优劣作以判断确定,比如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程度的高低进行评价。
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企业发展紧跟当前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趋势,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加突出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功能,其具体形式也发生较大变化。内部IT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主要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有效的IT审计方案常见于识别机构最大风险暴露区域、评价企业运行中内部控制适当性、实践管理层计划及监督IT活动有效性、促进企业信息系统保密性及完整性等。
此外,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方式的改进还要求优化配置内部审计资源、完善各项审计操作规程。以提升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含量为前提,有序组合各种审计手段,将内部审计工作成本降至最低,改善金融企业在操作手段上的速度和范围,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金融企业行业审计特点,编制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以科学化、细分化、定性化方法,确定审计部门与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干部任免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注重审计计划方案的制定与审前调查、构建现代化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等。
四、强化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实施效果的有效途径
伴随近年来审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重要性、权威性日益增强,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及建设职能越发显现,从实际操作角度讲,金融企业内部审计不断深化、提升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于:
革新理念,以风险为导向,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创造价值为核心,完善内部审计功能与目标,提升金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更好更快实现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工作对象上,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判断对错、查询错弊等内容向解决经营管理矛盾问题、发现并规避风险、觉察并抓住机遇等内容转变,同时还要擅长综合分析诊断、积极寻找对策、主动求证解决方案,既要履行监督职能,又要做管理层的智囊团和参谋长,以创造性的工作状态提高内部审计的层次和价值。
改进策略,致力于建设性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首先要完善审计报告、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向企业管理层、决策性传递高质量的金融营运优质信息,维护内部审计工作声誉、形象,在创新审计工作的同时,提升内部审计建议价值含量。其次要拓展审计领域、开发审计项目,着眼于改善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程序,本着看重事实、依据、风险的原则,以管理风险为导向,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设定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与有效措施,开展经营绩效、网络安全、市场营销、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等新型审计项目,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好的咨询信息。
吸纳人才,优化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金融创新日渐涌现,金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技术复杂性增强,内部审计所担负任务愈加艰巨繁重,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成果信息要求具备创新性、前瞻性和高附加值,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受到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下,金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完备的知识储备体系,以及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实用的沟通交流能力、综合性分析能力、一定的写作能力等。任何一方面的知识缺陷,都可能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麻烦,现代金融企业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精通国际金融、懂网络技术、能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提升金融企业内审服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叶,陈爱英,郭兰英. 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思考.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第31卷(2)
企业文化难以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观念和习惯的东西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除或改变,企业的陈规与员工习惯很难短时间内被打破,调整原有的规则和改变已有的习惯将使得一部分人员感觉不适应,也有可能触及一些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还有可能使得整个企业在短时间内支付一定的成本。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陈规陋习是一层厚厚的茧,将企业和员工束缚在原有的空间,停留在过去的历史;对于一些员工而言,安于现状,享受已有次序所带来的即得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一直是他们所习惯的工作方式。因此,新的企业文化内容一旦出来就受到了一些员工的怀疑和抵触,这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反应,也是导致企业文化难于“软着陆”的主要原因。
企业文化难以与企业管理工作实践有机的契合。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应当通过工作实践来落实,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企业文化内容与实际工作没有有机契合,说一套,做一套。由于没有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出现企业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情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始终处于“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关于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内容,还是停留在纸上,落实在嘴上,实践在会上。
企业文化建设难以维系长久。尽管大家都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企业仍然过于追求落实企业文化内容的短期效果,轰轰烈烈,大搞投入,制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持续补给,后续工作跟不上,之前取得的一些效果也逐渐淡去,时间久了,企业也失去了文化“软着陆”的信心和动力,文化建设难以持续。
难以“着陆”的文化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出现偏差。将文化“着陆”简单等同于文化宣传,将文化“着陆”的方式简单等同于文化活动,认为通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统一职工着装,对内对外进行一些企业文化宣传就可以使企业文化“着陆”。这样做的结果是表面企业形象也很美,但是员工对文化理念内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并不高,最终导致文化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文字,并未真正内化于心,即员工也并未从内心深处认同它,导致企业文化难以“软着陆”。
企业文化内容的设计不切合实际。企业文化内容的设计本身就不符合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诉求,很多企业在做文化建设时,抄袭同类企业或盲目照搬国外的文化内容体系,或只做稍微改动,然后将不切实的文化内容进行“着陆”,根本不去了解和分析这种正在实施的企业文化已经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违背。结果是推广、实施工作做得越扎实,企业文化背离企业战略就越远,企业文化成功“软着陆”的可能性就越小。
企业文化的导入工作不扎实。企业文化“软着陆”需要“硬着陆”来支撑。“硬着陆”的工作是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变为各项管理制度、员工规范和企业外显形象建设等内容,这些都是文化建设的导入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没有这些基础工作,难以实现企业文化的“软着陆”。但是在一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没完成,文化推广的前期导入还没打好基础,就在残缺的文化体系中推广价值理念,不仅难以使员工认同,还有可能使员工产生反感。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员工需求不一致。在一些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没有过多地考虑员工拆求,没有将员工需求方向与企业文化方向形成协同,企业文化传播的对象是员工,产生的影响也是员工,如果脱离员工的诉求来构建企业文化,文化推广将寸步难行,事实上,一些企业在设计文化内容时,一些文化因素被过分夸大,例如企业需要员工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并无私奉献,但现实说明,没有报酬,难产生激励;一些重要的文化因素被忽略,例如企业文化与地区文化的融合问题,多数员工认为应融入本地文化环境之中,但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时根本没有考虑,导致企业文化与地区文化冲突。
企业文化成功“接地气”
要想成功实现企业文化的“软着陆”,首先得重新评价设计好的企业文化与现有的企业发展战略是否相匹配,寻找出与企业战略不相匹配的文化要素进行改良和优化,寻找那些有利于战略发展但被上轮文化建设所丢失的文化要素,来完善现有的企业文化体系,然后重新审视完善后的企业文化体系中有哪些是有利于战略实施,但不被员工所认同的文化要素,并力求通过企业价值观的传递与内化,达到这些文化要素的“软着陆”。
一、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现状
所谓企业文化教育是指对企业精神、核心价值、企业制度及行为规范的适应等方面的教育。笔者学校从2006年开始,先后与上述品牌汽车企业合作开办“丰田班”“通用班”“现代班”,为品牌汽车企业量身定做培养适用人才。
但是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都侧重于“订单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培养,而对企业文化教育并不重视,导致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学校和企业对“订单班”的教学往往偏重于设施设备的投入,岗位技能的训练等,较少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教育。究其根源是学校和企业尚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教育对“订单班”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2.教学时间较短
如目前笔者学校开设的“丰田班”,企业文化教育也只有4课时。有的“订单班”也仅仅开设几个讲座,或开展几个活动。由于课时不足,教学内容难以展开。
3.教育重理轻实
目前“订单班”开展的企业文化教育大多为课堂教学,进行企业文化基础理论教育,而更为重要的企业文化教育实践环节开展不够。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也缺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4.教育针对性不强
一般均开展企业文化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涉及特定企业的文化内容不多,缺乏个性化的特定企业的企业文化教育,难以达到汽车专业“订单班”学生接受特定汽车品牌企业文化教育的要求。
5.教师企业文化素养不高
目前各校任课教师大多为政治教师或兼任的专业教师。政治教师具备企业文化的基础知识,但对特定品牌的企业文化了解不够;而专业教师对特定品牌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企业文化的整体素养,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汽车专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对策
汽车专业“订单班”由于缺乏对企业精神、核心价值以及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影响了“订单班”学生整体的质量,给学校办学和企业生产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汽车企业文化教育应当引起各汽车类院校高度重视。笔者根据上文分析的当前企业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充分认识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深入理解订单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及社会责任等,并使学生在实习及实际工作中逐步加以认同,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企业的社会价值,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2)帮助学生提前认识企业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认同,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这样也有利于缩短学生实习及就业的适应期。
学校和企业要充分认识汽车专业“订单班”教学中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要把企业文化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将企业文化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加大人力、财力投入,确保教育有效实施。
2.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入班级
(1)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各汽车类职业院校在推进与品牌汽车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如笔者学校已将校园中心大道命名为奔驰大道,学生及教工餐厅设立以汽车品牌命名的特色餐厅。另外教学楼、汽车实楼楼道、走廊均布置有汽车发展历史,各类品牌汽车标志、图案及发明人头像等,使品牌汽车文化在整个校园随处可见。
(2)将品牌汽车企业文化引入“订单班”班级。一是实训室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将汽车专业“订单班”实训室按品牌汽车4S店的标准建设,包括车型、举升器、工量具、通风装置等设备,也包括公司愿景、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地标、工作任务牌、标语、宣传栏等企业文化内容。二是班级教室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将上海通用“订单班”教室建立成企业文化屋,将企业愿景、企业依靠力量和基本使命、合作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三是学生个体企业文化展现。“订单班”学生着品牌汽车企业员工的服装,使用印有企业文化标志的纸袋、笔记本、信封、信纸、便笺等。
3.构建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体系
如果缺乏完整固定的教育内容体系,那么在内容取舍上就会出现零打碎敲、缺乏前后呼应、缺乏逻辑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进而影响汽车专业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效果。因此,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到某个特定品牌企业文化教育内容的取舍、体系的构建,主要由特定企业的企业文化状况、个性特点所决定,并没有统一的内容与模式。
4.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企业文化具有隐蔽性,其内容蕴涵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并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表露出来,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可以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果。因此,学校要积极组织“订单班”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组织“订单班”学生到对口的汽车4S店参观公司整车展厅、接待室、维修车间及整体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公司目前经营管理状况、车辆销售与维修流程、员工工作环境及精神面貌,初步体验公司文化。
(2)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组织“订单班”学生分组到停车场、大型小区、交通路口等统计对口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量,走访客户了解公司各品牌汽车的性能、质量及售后服务状况,通过市场占有率及客户评价来加深学生对公司整体及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3)组织学生参加或观摩企业各项活动。组织“订单班”学生到各4S店参加或观摩公司的庆典、车展、新车会、客户联谊会及员工文体娱乐活动等,使学生亲临公司现场,亲身参与活动,融入公司员工及客户之中,以体验公司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及员工的企业情感,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4)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安排 “订单班”学生到对口汽车4S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及文化氛围中加深体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素养。
5.加大汽车品牌企业文化宣传力度
(1)建设汽车文化宣传专栏。笔者学校已在奔驰大道上建起了汽车文化一条街,设有8块大型广告牌,充分利用这一汽车文化阵地,将各种品牌汽车的文化内涵分批、分期介绍展示,丰富汽车文化内容,既增添了师生汽车品牌文化知识,又加深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2)开展企业文化周活动。笔者学校把每年5月份的第一周定为企业文化周,广泛邀请省内外众多品牌汽车企业汇聚学校,通过企业展览、专题讲座、技术交流、员工联谊等多种活动,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3)开展一月一品牌、半年一车展活动。在学校醒目位置摆放品牌汽车整车样车,布置相应品牌企业文化介绍资料,并在学校大型液晶显示屏滚动显示相关内容,每月一换,每月一品牌。另外,每半年一次,邀请校企合作企业来校举办小型车展,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品牌形象,营造品牌氛围。
(4)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学校校园网、院报、系刊、电视台、广播室分别设立“汽车品牌阅览”“汽车品牌小知识”等栏目,鼓励广大师生投稿,定期刊登、播放系列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对各汽车品牌文化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汽车品牌意识。
6.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1)配齐人员。对于汽车类院校来说,一是各校至少选配1~2名汽车品牌企业文化专职教师,负责学科建设,统筹全校各品牌方向的企业文化教育。二是从人文素养较高的品牌专业教师中选配企业文化兼职教师,重点负责1~2个特定品牌企业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三是聘请4S店资深管理人员担任企业文化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及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可信度,提高教育效果。
(2)加强培训。通过培训加深校企教师企业文化理论知识,提高企业文化整体素养;学校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体验及参加企业相关活动等途径,加深对特定品牌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企业教师通过学校教师传帮带使其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水平。
7.加强专门教材建设
汽车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订单班”企业状况,组织编写特定企业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目前,品牌汽车企业“订单班”规模大且分布范围广,具有编写《品牌汽车企业文化教育读本》等教材的基本条件,可由个别学校牵头组织编写,相关学校及品牌汽车企业共同参与,以此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品牌汽车企业“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材。
教材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的基础知识及一汽丰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主流品牌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基础知识为各品牌“订单班”必教的通用知识部分,特定品牌“订单班”选用相对应品牌的企业文化内容,而其他品牌企业文化内容作为了解参考。
8.深化汽车品牌企业文化研究
学校要会同企业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企业文化教育研究活动,如共同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调研,举办各类研讨会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科研课题立项,校企双方合作对特定企业文化进行深层研究。近年来笔者学校《交通职业院校与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等市厅级及院级课题相继立项并结题,加深了校企人员对汽车品牌企业文化的认识,推动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提高了品牌“订单班”企业文化教育的水平。
第一,内容上的重叠性。从结构上看,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等层面,而后者相对最为重要,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理念及企业价值观等等,而工会工作的内容表面上看与企业文化似乎不相通,但实际工作却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很大的重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教育等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维护员工正当的合法权益、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组织员工开展文体活动,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要等,这是工会工作的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不或忽视的内容。再次,成功的企业文化也属于大众的文化,需要企业员工的支持与参与。从企业文化到大众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而对大众文化的宣传与建设也是工会工作的内容之一。所以,工会与企业文化具有重叠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实践上的互。
一是维护职能的互。工会组织维护着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与民利。如规范和保障企业员工的各项劳动标准;维护员工的生活、生产和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员工生活等。所以,无论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工会工作,都是以人为本,关心着员工的权益与需求。说到底,工作是企业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建设和工会的维护职能的员工为出发点,既关心员工的合理利益,关心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二者互靠互助,共同发展。
二是参与职能的互。工会依法组织员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保障员工的行使民利,保障员工的工时、工效、福利等问题合法解决等,而这些参与职能的开展,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向更现代化管理和文明管理迈进,,促进了企业管理能力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建设职能的互。工会吸引和组织企业员工积极参加企业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体现以效益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工会还组织员工开展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举行劳动竞赛等各种活动,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更高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是教育职能的互。工会不断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员工的素质。而这些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精神层面的内容,工会所履行教育职能的同时,也在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目标上的一致性。虽然工会组织的目标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却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首先,企业文化的目标之一是注重“人”的因素,即关心员工人格和生活,维护员工权益,使职工舒适的从事生产;而工会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者,其首要目标也是关心员工生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二者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其次,企业文化总是希望借用文化和精神的力量,打造人文的企业内部环境,实现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而工会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优化企业内部人文环境,提高企业活力和素质,也是工会工作的目标之一。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是从无形的、精神的层面对员工思想和行动进行统一,让所有企业员工能感受到这种氛围和精神力量,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向心力;而工会组织正是通过倡导与开展思想、道德、文化等教育工作,促进员工对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等的认同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异曲同工。
二、明晰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虽然工作与企业文化具有密切关系,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工作的“角色”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第一,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者”。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的建设,缺乏人的因素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切实际的。工会作为企业中员工人数最多的组织,必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是不折不扣地坚定的执行者。
第二,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拥护者”。长期的实践表明,只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工会才能有所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是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换言之,企业文化也是工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因此,无论从工会自身利益,还是从企业整体利益,从员工利益员,工会都会大力支持与维护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者”。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企业文化也是随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也需要创新。工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它既能掌握企业发展新动向,接近企业领导,又能贴近基层员工。因此,工会最有能力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和创新理念,提出适合企业发展和员工接受的方法和意见,从某种程度上看,工会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