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4: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钢琴音乐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1准确了解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确定教育方向
钢琴文化,他有着悠长的音乐艺术文化历史和浑厚的音乐艺术文化底蕴,钢琴乐曲以其曲艺内涵深奥,演奏技艺复杂,各学派风格迥然等诸多特点,垒砌出了较高的钢琴文化艺术的门槛。很多的历史中著名的钢琴演奏艺术家的成名之路都是及其坎坷的,在他们的一生中的很多年中都经历过几次的大起大落,直至中年,晚年甚至身死后才被世人所了解,所接受,才铸就了他们在钢琴艺术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回归现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率的生活步伐使得古老的钢琴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很多年都难以的到较高的发展。现在的音乐领域几乎全被流行音乐所占据。社会大众对高尚艺术的理解能力和喜爱程度日渐减少。而流行音乐的脍炙人口,个性鲜明,再给歌曲中加入歌词,使得流行音乐更加的浅显易懂,从而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们的喜爱。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社会中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向也应当迎合现在的社会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流行音乐需求的钢琴音乐师。从传统教育教材及流程与流行钢琴音乐特点这两方面中找到他们的契合点,摒弃陈规,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师能够学以致用,真切的得到可以使用的知识。所以,培养出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能够很好的认识流行钢琴音乐的音乐师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培养教授学生的大方向。
2.2解剖自身,找准教育过程中的偏差并寻找方法改正
长期以来,钢琴音乐教育的传统方式是以教授学生音乐以及钢琴的基础知识,加入钢琴的弹奏技巧,长期的钢琴弹奏训练和许多著名钢琴乐曲弹奏的积累,用相应难度的钢琴弹奏曲目为标准,当作考核学习者对钢琴弹奏的掌握程度的评价。从现在的社会需求和人们的认知角度来看,这其中显然是出现了偏差。我们培养出来的钢琴师在毕业后是要面向社会的,他们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凭借在学校中所学得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传统的钢琴教育方式那种音乐知识与钢琴弹奏技巧的积累并不能带给学生们很多以后能应用的到的知识和能力。我们不仅仅要教授他们音乐基础知识和钢琴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结合社会中对钢琴师的需要而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创造出他们的价值。在传统钢琴教育中,钢琴演奏的独立性很强,演奏中讲求弹奏技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弹奏时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所掌握的弹奏技法结合,用钢琴为器具表达出来,让听者能够感受到乐曲中和弹奏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但当今流行钢琴音乐已经走向和其他多种样式的乐器乃至电子音配合,来演绎当红的流行音乐。现在的钢琴乐,已不再孤独。随之而来的,两架钢琴合奏,四手连弹,钢琴与其他乐器合奏,与其他多种乐器合奏,与电子音合奏等等。这些能力就是我们要教授的东西。我们要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熟悉甚至掌握到这些在学校外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法。
2.3结合现在的流行钢琴音乐中很多成功的例子教授其中技巧
何谓流行音乐。《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解释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描述的情感世界简单、质朴、直接、现实,它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交流,在内容上直面人生,生活气息浓厚,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音域偏窄,易于表达、传唱,亦称“通俗音乐”。通俗又被解释为浅显易懂。那么不难理解,流行钢琴音乐就是通俗钢琴音乐,就是浅显易懂的钢琴音乐。在流行钢琴音乐的教授过程中,引入时下诸多的成功流行钢琴音乐,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有较高的成效。如法国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具有浓厚中国曲风的《梁祝》,著名音乐明星周杰伦的歌曲《不能说的秘密》,光良的歌曲《童话》等等的很多众所周知并广受喜爱的曲目。吊起学生的兴趣,教授其中应用的技巧和合奏技法。用教材中的课程和实际的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学生来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教材中所提到的知识项点,技术难点。认准,吃透教材中的知识项点,熟悉,熟练的掌握教材中的技术难点。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在特定情况下运用出的这些知识和技法,还能想到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在其他的实际应用情况下也能够运用的到,并且运用的很好。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正的学会,学懂,学透。
2.4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理解能力,合奏能力以及即兴发挥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钢琴音乐教学;促进作用
在我国丰富的茶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中,“采茶戏”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表现样式。在我国“同源异流”的采茶戏谱系中广泛地存在着诸如江西“赣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类型,这些采茶戏尽管呈献给受众的是不同风格、不同歌唱方式和表演方式下的审美享受,但是本质上都是中华茶文化价值的表达。在这其中,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江南一枝花”的赣南采茶戏最富有艺术魅力。赣南采茶戏可以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生理需要、精神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以及文化审美需要,因而其对于我们当前的钢琴音乐教学具有一种深度的情感体验式的促进意义。
1赣南采茶戏的主要特点
赣南采茶戏最早发源于我国江西省安远县的九龙山地区。它最初的艺术基础是九龙山地区的“九龙茶灯”,所以在民间赣南一带的采茶戏也被称为“茶篮戏”或“灯子戏”。作为一种结合了采茶文化、戏曲文化、民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的艺术形式,赣南采茶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这样几点:
1.1以丑角为中心、以歌颂劳动人民生活为导向的审美价值情怀
赣南采茶戏中的人物主要可以分为“正丑”和“反丑”两种丑角,其中的正丑主要展现的是采茶劳动中有关的青壮年劳动力等,这种以“丑角”为主要审美导向的艺术形式,在深层次上因循着歌颂采茶劳动者的基本立场,只不过是通过“三角成剧,小丑当家”这种相对诙谐、插科打诨和滑稽可爱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实现的。实际上,在江西赣南采茶戏的主要表达群体中,“客家人”是一个核心的骨干群体,客家人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吃苦耐劳、勤恳劳作、对待生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构成了赣南采茶戏的主要精神品格。我们从赣南采茶戏的“三绝”(即丑中见美的矮子步、风韵独特的单袖筒、优美动人的扇子花)身上都可以将客家人身上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洞察出来,在劳作中显示出来的那种积极的审美态度、苦中作乐的实践精神和平民主义导向的农业文化审美都贯彻其中。
1.2音乐表达上的“三腔一调”
赣南采茶戏在音乐节奏上浓缩和融合了诸如“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这样的“三腔一调”,本身就是一个风格包容、以生活体验为导向的开放式表演艺术。在这样的“三腔一调”的曲牌体系中,“茶腔”是一种最核心、最常用的曲牌,这种曲牌唱法经常以“Re———La”音调为主阶,在客家方言介入后呈现出一种浓厚的乡土田园上种植和采收茶叶的美感想象。而灯腔类的曲牌则经常辅以唢呐和锣鼓的伴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喜庆欢快、积极向上、动感十足的艺术氛围。“路腔”是“三腔一调”中最具有诙谐色彩和插科打诨色彩的腔调,常用商调、宫调作为表达方式。杂调则是一种典型的属于赣南采茶戏、采茶歌、采茶曲的专有民歌小调,成为一种附加的艺术点缀。
1.3戏剧舞蹈的“动感三绝”
对于赣南采茶戏来讲,其舞蹈动作构成了其舞台效果的一个核心内容。不同于一般的采茶曲、采茶歌注重声乐表达的淬炼这种特点,赣南采茶戏的舞蹈具有典型的动感和个性特点,学术界将其归纳为“动感三绝”——即扇子花、矮子步和单水袖。这动感三绝的系列动作组合将劳动人民采茶过程中的走步、采茶、放筐、半蹲、挪步、擦汗、扇风等劳动细节,相对原生态地将茶民采茶、制茶的一个简单的模型通过艺术形式简要地表现了出来,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直觉、直观和动感的展现方式。
2赣南采茶戏对于钢琴音乐教学的借鉴价值
作为我国古代茶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赣南采茶戏有机地将采茶曲、采茶歌和采茶动作等结合了起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生活化的、原生态的乡土艺术气息和审美的对象。对于钢琴音乐教学这种相对高雅的艺术实践来讲,积极地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形成的民俗音乐、茶艺、茶道乃至采茶戏中去进行艺术采风,是促进教学创新的重要步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多学者都在积极构建和创新“生活化课堂”这种教育模式,开发出了诸如“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尝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等措施,为我们反思钢琴音乐艺术的教学创新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认为,赣南地区的采茶戏作为一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浓缩和代表了我国古代采茶艺术、茶乐艺术、民俗艺术和乡土戏剧艺术,并且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对于创新当前过于注重课堂化的钢琴音乐艺术教学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2.1审美价值上:可以为钢琴音乐教学注入古典审美情趣
钢琴的演奏和乐曲的创作一样,都是一种典型的艺术行为,本质上都需要按照特定的审美价值开展审美活动。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乡俗艺术形式,赣南采茶戏身上承载着乡土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多种审美价值,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包括“中和、优美、典雅、悠闲、恬静、清柔、和谐、圆通、渐变、中庸、定格、定性、虚拟、线性、自然、辩证”在内的审美价值系统。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审美引导和启发,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感悟和悟性,从而转化为有效的钢琴习练过程。
2.2教学模式上:可以为钢琴音乐教学注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应当指出,在钢琴教学中得到贯彻的“生活化的教学”是一个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展开创新的过程。这些复合型的创新汇聚成一点就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意义上,我们基于课堂式、理论图谱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因此,有学者提出了诸如“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或者“创新式教学”等理念,这些理念内在地都具有同一个逻辑,就是通过从具体的、鲜活的、生活化气息浓厚的一些资源上入手对学生们开展教学。而赣南采茶戏本身的生活导向的旋律、舞蹈动作、腔调表达方式等为我们的钢琴“隐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生活化教学资源。
2.3学习灵感上:为钢琴音乐艺术的教学提供学习灵感
我国钢琴音乐艺术的教学当前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以教材知识为导向”、“以理论教学为导向”、“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的思维和对钢琴艺术的自觉性被压抑在繁琐、枯燥的教科书体系中,这种教育模式实际上违背了艺术教学讲究的灵感式教育、启发式教育和互动式教育等理念,也违背了艺术发展的规律。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民俗性和乡土性、原生态性浓厚的艺术形式,将它合理地引入到钢琴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原生态文化气息的熏陶,增强其艺术感召力。
3钢琴音乐教学中应用赣南采茶戏的几个思路
实际上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应用赣南采茶戏涉及到的是一个在生活化的音乐导向中探索“艺术融合”的问题,我们可以本着这样几个思路展开:
3.1钢琴音乐的体验式教学思路
生活化音乐教育归根到底需要立足于特定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灵感的共鸣,达到我国传统茶文化和茶艺提倡的那种“天人合一”、“人乐合一”的境界。具体来看,我们可以在钢琴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演奏不同的赣南采茶戏曲调,让学生在这种实际的分组表演和分组竞赛中体会出我国传统茶文化艺术的魅力。
3.2钢琴音乐的互动式教学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钢琴音乐教学基于学科分工和班级授课等限制,往往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同时授课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习钢琴的学生和学习其他乐器的学生之间往往是互不干扰、互不联系的一种方式。赣南采茶戏这种复合型的艺术魅力之所以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称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对艺术的“集大成者”之表达。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熏陶学生们对于钢琴艺术魅力的特殊体验,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围绕着“艺术融合”的思路在钢琴习练者和打击乐器习练者、唢呐习练者等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式教学”,可以让他们共同分工演奏赣南采茶戏中的名曲经典剧目,实现一种更广泛的艺术锻炼。
3.3钢琴音乐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们参与到生活实践的细节和情境中去,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艺术的魅力,所谓的艺术采风就是这个道理。对此,我们应当号召我们的钢琴习练者学生们多观看赣南采茶戏,甚至可以到现场去感悟这种艺术的魅力,到农场的采茶现场去创作或者是习练钢琴曲目,当然也可以邀请采茶戏方面的专家学者向学生们授课,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中达到一种学生技能和感悟的升华。
作者:杜晶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卢致苑,曾荣.一朵艳丽的山茶花———赣南采茶戏之艺术特色[J].中国戏剧,2012(8):48-49.
[2]闫浩.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J].福建茶叶,2016(1):219-220.
在现代教育领域,国家逐步重视起下一代的德智美体劳多方面素质发展,尤其侧重于对婴幼儿的素质培育。为此现今全国许多幼儿园都面向于其孩子们,建立起了具备自己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音乐课堂,以期达到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文化素质,加强幼儿音乐才华熏陶的目标。就现实实际而言,大多数幼儿园教育院校所建立起的音乐课堂都侧重于对钢琴演奏这一教育模式的应用,故此在实际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对其课堂质量与教育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
浅析钢琴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钢琴演奏艺术
1.1钢琴演奏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其文学作品与音乐演奏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与熟悉,其中钢琴就是一个中西方音乐交流的典型代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七世纪末,最初其出现雏形只是一种简易的家庭式敲击式乐器,通过敲击产生独特而美妙的声音,在当时为很多家庭所喜爱。后来到了十八世纪初期,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克里斯多佛利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良,自此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架较为正式的键盘式演奏乐器,其对世界音乐史起着划时代的影响。到了现代,经由300多年的发展,钢琴在制作工艺与结构设计上几经变革改良,在音乐弹奏声色上逐渐趋于完善,同时伴随着西方音乐主潮流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原始的钢琴雏形一洗原有的声音尖锐、缺乏生机的缺陷,逐渐向声响细腻、感情丰富、声色洪亮的现代钢琴艺术特色发展,这其中主要的功劳与历代伟大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分不开关系。
就现代音乐演奏发展史来看,钢琴借由它独特的音乐声线美感与摄魄人心的穿透力,对整个世界的音乐演奏起着巨大的影响力,其被誉为乐器家族的“王者”。在现代音乐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钢琴创作艺术家,如肖邦、贝多芬、莫扎特等等。他们通过钢琴这一载体,借由音乐创作完美抒发着自己的感情、理想、抱负等,给听众提供了一场听觉上的盛宴,为音乐历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与宝贵的财富。
1.2钢琴演奏的艺术性
“尘缘中琴声,月皎波澄”,钢琴以其美妙的声乐艺术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听觉享受。仔细想象下,在一个月朗天清的夜晚,独自坐于湖畔,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远方忽然传来一缕缕悠扬、空旷、美妙的钢琴声。伴随着琴声乐曲的逐渐铺展,你会突然发觉,此时此地此景都逐渐随着钢琴悠扬的声音流淌开来。顺其自然的,放下心中烦扰,此时你就会感受到千帆过尽后的云淡风清,就会体悟到历经沧海般的沉稳淡然。这便是钢琴演奏的艺术所在,便是其对心灵的熏陶感染的魅力所依。钢琴演奏声如自然,纯净质朴,不假雕刻,给人以原始的淡然悠哉;钢琴演奏声如美玉,温润美丽,古朴大方,示人以温和的和煦高雅;钢琴演奏声如涧溪,蜿蜒曲折,渗透人心,赐人以不竭的奋斗期望。钢琴演奏是对现代人们心灵的净化,是对美的追求与感悟,是对人生理想与信念的熏陶与感化。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孩子而言,多听钢琴音乐演奏,对其自身理想与生活积极态度都有着极大正面的积极影响,
二、钢琴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而言,幼儿园对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段,幼儿园对幼儿文化素质与音乐兴趣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钢琴音乐作为“最为纯净的乐曲”,对孩子的思想与未来真善美品德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具体而言,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于以下极大方面:
2.1高水平钢琴演奏有助于孩子们艺术情感熏陶
钢琴以悠扬而细腻的音色而著称,其在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上起着很大的优势影响。在幼儿园教育音乐教学课堂上,通过高水平的钢琴曲演奏,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歌曲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感情,展现出乐曲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与潜移默化的艺术情感,进而对孩子们文化音乐上的精神需求予以满足。
2.2高水平钢琴演奏可为孩子们建立起对音乐美好向往
兴趣是激发孩子们学习与求知的最好动力,而在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上,高水平的钢琴演奏,有助于孩子们对音乐的这一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兴趣培养。
2.3高水平钢琴演奏提高音乐课堂整体教学水平
人的本性都有着对于美的追求,在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中,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即可实现对孩子们美好向往的满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由自己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吸引住孩子们关注的眼球,进而带领孩子们跟随钢琴曲中所表现的内容感情去不断思考,以此充分的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其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的思索感悟状态之中。这样一来,老师与孩子们就可以实现相互间积极的互动,进而在保障课堂教学进度的同时,完成对孩子们思想文化的启蒙,实现音乐课堂整体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三、如何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师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音乐教师,为保障音乐课堂整体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完成对其所教育的班级艺术感染,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在钢琴弹奏方面具备有一定的演奏水平。为更好的提升教师未来钢琴演奏的技艺水平,幼教师应仔细感悟钢琴乐曲内包含的情感思想,对其钢琴演奏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上,幼教师应具体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性与喜好趋向,进行乐曲的选取与演奏。
而具体到实际演奏曲目的选择,鉴于孩子纯净的心灵特性与轻柔呵护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多以阳光、轻柔、欢乐的曲目为主,例如脍炙人口的欢乐颂、肖邦小夜曲、雪莲花等,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们听一些经典、积极且充满向上精神的乐曲,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等,音乐无国界,这些积极向上的旋律,能够极大的吸引幼儿们的兴趣。为其心灵深处树立起良好的音乐喜好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
四、结语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其独特而悠扬的声乐效果与高雅的外形,征服了许多人的心,为此在现代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中,采用钢琴演奏的方式予以教学,是一个新颖而又有益的教学模式尝试。结合于具体的教学实际,一个高水平钢琴演奏有助于实现对孩子们艺术情感的熏陶,以此建立起其对音乐美好的向往,进而使得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师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学质量更优更快发展,我们还需依据于现实条件,对教师自身弹奏技艺,外部钢琴设施及教师对于音乐的感悟予以严格要求,以此真正完成对幼儿园教育孩子们未来文化素质与艺术内涵的全面发展的督促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健,浅议“课堂导入”在音乐课中的作用[J]义务教育,2007年10月
[2] 孔楷,国际幼教现状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 教育现状,2007年11月
通常教师在讲授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会深入浅出地,形象化地讲解并示范给学生,然后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力弹奏出来,看学生是否对老师的讲授的基本原理、要领、动作、含义能够充分理解并做到,要有所磨合,更重要的是双方的配合要默契,把弹奏正确的过程,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不断加深认识,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做到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自己能正确地练习七天(一周)。
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基本功上投入精力,使他们懂得,反复弹奏基本功的重要性,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训练。因为很多钢琴的音乐表现正是从音阶、琶音、和弦、哈农等练习中获得的。因此要获得在钢琴上潇洒地演奏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一)读谱
1、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也就是乐理知识、和声、曲式等音乐学知识。在练习一首新的曲子时,首先要把乐谱中的这些音乐知识学会,如果是初学者(儿童或没学过的),教师会边教弹琴边教有关乐理知识,它们之间的内容是相关联的,对应的,然后留为作业,需要反复练习明白,理解。学习弹琴也是在复习乐理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双方的头脑清晰、互动、配合,学生随着教师的思维前进,不断地在大脑中反应、理解,教师是根据学生接受和反应的能力伸缩自如,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清楚记在头脑中,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读谱。
在和学生讲授乐曲时,首先要教授他们认真读谱。读谱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乐谱上的每一个标记,都是作曲家们用来表现其音乐意图的,都是有意义的。谱面上有调号、节拍、节奏、音准、指法等,要逐一进行讲解与弹奏,然后再熟悉乐谱中标明的标题、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可以把中文翻译写在谱面上,这可以让学生做为作业。在学习一首新曲时,解决读谱的问题要从头到尾一直贯穿其中的。在讲授示范的过程中,学生要单手弹奏练习,学生用听觉检查自己在弹奏中是否做到了这些要求,老师所教授的这些内容是逐步进行,循序渐进的,不要急于求成,养成耐心的习惯,不断提高读谱能力。只有正确的表现乐谱上的所有标记,才能深刻地领会作曲家所传达的乐思。
(二)听觉训练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能正确地听自己的演奏。一般情况下能够依靠听觉辨认错音、节奏、音质及分句等,要有讲究、细致地处理音的时值、力度。对自己所弹奏的每一个音符都要认真听,感受。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检验和控制自己的触键,以培养高度注意力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演奏,进而得到提高,还有利于对所学的内容始终保持弹奏兴趣,而不会感到乏味。例如,在弹奏一首练习曲时,可以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坚持不懈。可以经常听CD,熟悉这些练习曲,了解每一首练习曲所要达到的目的。借助CD进行学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最为优秀的演奏水平,从而深入细致的练习。
通过这样“精雕细琢”的练习后,我们会慢慢认识这部音乐作品真正的内涵。慢慢会对乐谱了如指掌。之后可以背熟所弹奏的乐谱,最终充分理解作品完美地诠释作品。
(三)节奏
培养节奏感很重要。节奏是一门学问,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训练应该从初学开始培养,不能忽略。有很多孩子弹琴几乎都是节奏方面的问题,要不遗余力地教孩子们按节奏数拍子,直至他们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节奏,然后再灵活处理速度以增强乐曲的效果。在进行这方面练习时,教师开始可以选择节奏简易的作品用作练习,之后再逐渐选择一些较难节奏的作品。学生应当在这方面刻苦练习,直至练到独立地掌握为止。还有时常提醒并教授孩子根据不同的时值进行节拍方面的换算。在练习时,教师要让孩子练习自己短促而大声地数节拍,通过严格的数拍方式来把握节奏,有必要时还要练习拍打节奏,拍出强拍或重音。做完这些练习后,要有节奏地弹奏很重要,把我们在练习中拍出的强拍与重音要在弹奏中一一做到。这样在演奏时,需要演奏者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节奏感,而这种节奏感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的。这一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容易,需要花费精力与时间练习。但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于不按节奏演奏,那么往后这一错误会很难改正。如果不严格遵照节奏来表现一部音乐作品,这对每一位懂音乐的人或者是听众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与演奏过程中的个别错音相比,错误的节奏更加使人无法容忍。因为音乐的灵魂是节奏,音乐的骨架是节奏,音乐美感的重要源泉也是节奏,节奏源于生活,如同一个人的生物钟,所以练好节奏至关重要。
(四)触键
一是用鲁宾斯坦(Artut Rubinstein)的话来说,要有“落地生根”的感觉。二是要求学生以柔和触觉,完美的奏出连音及连贯的音。避免生硬的击键,引导学生在钢琴上真正获得歌唱性的感受。
在进行连音触键练习。要全神贯注采用很慢的速度,每个音触键时都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仔细地检查各种动作是否到位。每个音的力度弹得均匀以及是否放松肌肉。教师自己对每一种触键方式都进行过尝试,可以示范一些对的和不对的触键给孩子们听,有对比才能弹出优美的声音,因材施教地教授给学生。
(五)放松
放松的问题,就是在练琴和弹奏中应随时放松肌肉,随时可以有意识地绷紧肌体,但更重要的是随时可使其放松。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感觉,像一个人在行走时,手臂在身体两旁无意识的摆动一样,这时手臂的肌肉是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弹琴时肩、臂、肘、腕是放松的,腕是平衡控制的作用。与键盘是基本保持平行,不能下压、不能僵硬、紧张,更不能颠,学会不借助任何外在条件去体会放松的感觉。
(六)动脑
第一,全神贯注地集中注意力地演奏会提高演奏技巧。第二,全神贯注地看谱,要准确,每个音的力度、指法、触键、时值等等以上论述的内容,不断地尽可能完美的演奏。这都需要并积极开动脑筋来实现,如在练习时不运用脑力劳动,这样做就是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控制手指的能力。可以练习哈农,练习时用非常慢的速度来演奏,可以用节拍器。练习时开始讲要注意每个音的力度,要达到练习所要达到的熟练程度,就要用我们的手指能够将每个音的力度和时值弹得尽可能完全相同。在动脑练习时,注意在慢练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直至正确地达到节拍标记的要求。在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要克服每一个细节所存在的不足,直到全部解决。在练习曲目时,应分段练习,每个细节都能够娴熟掌握再将其连成一体,就能清楚地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使音乐表现符合作品的内容。
(七)练习
指导学生每天用正确的方法练琴。在反复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单手分段,慢速练习。把乐句分段练习。练习时分成了若干片断,哪里不熟单独练习哪里,单独练熟后,再连起来弹一遍,分段练习的方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乐感,还能用很少的时间掌握乐谱和技巧,并更好的表现整个乐句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弹奏者会在头脑中对作品会慢慢联想出一幅画面,画面可因人而异。通过反复练习,画面会逐渐加深、清晰,最后会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练习时持续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后大脑就会感到疲惫,再接着练没有什么意义,这样要注意休息,要使大脑彻底放松后,再开始练琴,每天这样反复几次,但一定要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持之以恒。
二、分析作品结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作用下,教育教学事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数字技术作为新时期高端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物,带动着教育教学事业走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音乐体系的发展角度上来说,自MIDI音乐到电脑音乐再到网络音乐,数字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及研究已经渗透到音乐体系及教学发展的方方面面。电脑音乐逐步叩响各大高校音乐教学的大门。这种与现代高端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音乐教学模式所表现出的独特教学优势使其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换句话来说,数码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得钢琴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均有着极为广泛的发展及创新空间,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发展的最关键推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加快数码科技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融合及发展,将传统的钢琴教学与数码钢琴教学两者优势互补,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达到、完成高校钢琴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音乐教学与传统钢琴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之下,钢琴教学一直都是高校音乐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钢琴教学而言,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极为单一的个别化授课方式。而这种个别化的授课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针对少数精英所开办的“英才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逐步由传统意义上的英才式教学向着普及式教学方向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与教学实力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近几年以来,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课程的参学人数不断扩大,钢琴教师授课量逐步增加,这些因素都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个别授课方式凸显出诸多的不足与缺失。然而,在数码科技不断建设发展作用之下,一种基于数码科技的新型钢琴集体课教学组织形式初具规模,受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与授课内容不断具体化影响而发展受阻的高校钢琴教学形成了新的发展途径与空间。
数码钢琴教室作为数码科技作用下钢琴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能够为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即兴演奏课以及键盘和声课提供必要场地,与此同时它也能够为非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共同课提供一定的场地及设备支持。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数码钢琴教学模式所提供的优势已非传统意义上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可比。,这种导至数码科技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数码钢琴教师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集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一名钢琴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几名或是数十名学生,针对钢琴音乐专业学生所必须且共同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展开统一化的集中式讲解。这种讲授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在扩大钢琴音乐课堂教学知识面覆盖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传统讲授方式下大量的重复性教学内容。特别是在视频辅助系统的作用之下,钢琴音乐教授的演奏方式及演奏技巧能够通过摄像机近距离的拍摄以投影的方式传递到大屏幕之上,使全体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且直观的看到教师的演奏情况。相对应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钢琴演奏情况也会通过相应的监听仪器及时传递到教师所在的主控台当中。教师能够依照主控系统所反映出的各个学生差异性的知识及技巧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这一点正是传统意义上钢琴音乐教学的缺失所在。它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节约,对于键盘教师空间压力的缓解以及对于钢琴音乐教学人力资源的解放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二)在数码钢琴作用之下,整个钢琴音乐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多教法与多学科的融合。首先,从多教法的角度上来说,基于数码钢琴教室,钢琴音乐教师不仅能够在一对多教学模式的作用之下将教学劳动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同时它也能够使得教师将其所解放出来的那部分教学劳动力应用到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辅导法以及示范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模式当中。基于数码钢琴教室,其所提供的主控界面同样能够在各种教学方式之间高效且灵活的切换,表现出了极为优越的交互式教学活动组织性能。学生与教师在参与整个钢琴音乐教学课程中的主体性与主导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同样具备了极为优越的培育空间;其次,从多学科的角度上来说,在数码钢琴音乐教学系统的作用之下,钢琴音乐教学课程内容在得以整合的同时也能够支持跨学科交互式学习。例如在数码钢琴背景之下,教师能够在教授“钢琴与伴奏”课程的同时实现钢琴技能课程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融合;而学生在自弹自唱课堂训练的过程当中也实现了钢琴演奏技能与和声技能的融合。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钢琴音乐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言是极为有利的,是学生钢琴音乐文化认知与钢琴音乐技巧技能的双向提升。
二、学生自主钢琴学习体系的构建策略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之下,我们还可以在应用钢琴教学软件的同时为其配备一台能够直接与电脑声卡系统相连的MIDI式键盘,或是直接将数码钢琴与电脑终端相连,钢琴音乐学生就能够高效率的参与钢琴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了。我们知道:Musicware Piano软件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交互式钢琴教学软件的一种,其在为学生学习钢琴键盘操作技能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被用以系统学习钢琴乐理知识。在Musicware Piano软件作用之下,学生能够以深入浅出式的教学语言为载体,逐步领会钢琴及键盘类乐器的通用化演奏技巧。其所提供的全部教学内容与当前国内业余钢琴六级技能难度是大致相当的。
教师还能够通过应用数码钢琴 音乐教室系统中所连接的包括CD、VCD、DVD以及DVD-ROM在内的多种设备实现对于钢琴音乐多媒体组合的引入。在这种背景作用之下,学生对于钢琴音乐历史及钢琴名曲的欣赏都能够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包括视频、音频光盘、教学软件以及电子课件在内)得以实现,这对于整个钢琴音乐教学体系的优化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不仅如此,从钢琴音乐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上来说,多媒体教学内容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不仅能够将钢琴音乐教学所涉及到的各种动态化教学内容以一种更为直观且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加深学生对于钢琴音乐学习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印象,更深入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引入还能够使得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自我学习、自我监督以及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学生真正处在了主动与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当中,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参与钢琴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传统意义上“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所无法实现的。
三、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说明:在当前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构建并逐步发展网络钢琴教育已成为“信息革命”时代我国钢琴音乐教学的必然方向与发展趋势。其从本质上来说不仅是我国钢琴音乐教学的一次深刻变革与转型,同时也是我国钢琴音乐教学实现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进程的作用之下,以Web为载体的超时空化在线音乐在整个音乐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日益彰显。无线通信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第四媒体即因特网。它继报刊、广播以及电视之后发展起来、迅速实现了同传统大众媒体的并存。第四媒体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在此基础之上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的最关键构成部分,其在承担音乐信息传播载体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高校作为现代经济社会钢琴音乐人才的最关键也是最集中培养基地,应当充分正视并遵循这种发展趋势,在钢琴音乐教学体系当中充分体现出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体系的中心地位。
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的作用之下,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可以说,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事业的建设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社会的的建设发展程度。现代经济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使得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而言,钢琴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以及教学角度都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建设发展脚步相吻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之下,钢琴教学软件、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体系以及数码钢琴集体课已成为了数字化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最关键的三大构成部分,将数码科技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相融合已成为新时期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基于数码科技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潘利红.文化的融合——高师流行钢琴音乐教学探析. [J].大家.2010.(16).104-105.
[2] 连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动力——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新模式. [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3).36-39.
[3] 于雅琳.浅议在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弹奏中国作品的兴趣. [J].电影评介.2008.(18).102-103.
[4] 郝思震.试以民族音乐学的新观念认识高师钢琴教学中首调与固定调的困惑. [J].艺术百家.2008.24.(Z1).241-243.
二、音乐通感体验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的作用
钢琴演奏是一种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复杂运动,它要求技术规范、思维及手指快速敏捷,极大地调动了人类生理运动和心理运动的极限。而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在社会文化形态和艺术创作审美等方面的综合才智,是钢琴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拿到一首钢琴曲目,大多数学生会集中精力主攻机械识谱,也就是简单的音符弹奏,而忽略了听觉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都选择时间堆积、旋律线条和技术要点慢慢叠进的方式练习弹奏,而忽略了调动各种感官的转换和互通,失去了音乐协作和感悟能力的训练。如果在钢琴弹奏及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巧妙的音乐通感体验,将会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视觉、听觉、动作协调性、艺术审美、音乐感悟等方面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能让演奏者在多种感觉交替中,获得更高的鉴赏水准和审美情趣。
1.钢琴视奏能力及听觉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首钢琴作品,由于乐谱的复杂规范和立体化,以教师客体声音作为学生直接认识对象的可行性微乎其微,大多数学生都以键盘乐理的正确性作为演奏的唯一标准,教师则是以学生演奏技能的提高作为教学的准则。这就忽视了学生在处理视觉符号中的连贯思维及敏锐听觉的训练,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奏能力及听觉能力的培养。运用音乐通感体验,让学生在识谱初期,通过眼睛快速读谱,加大视觉提前量,调动大脑视奏思维,下达手指弹奏指令,继而弹奏音符、进行听觉反馈。一系列的连贯动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视觉、感觉、听觉的感官渗透和挪移。同时,听觉反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觉想象空间、听觉色彩分辨和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和空间的建立,对钢琴演奏的触键水平和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2.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悟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生长环境、气质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无法通过后天训练来获得的天赋。我们无法提高天生木讷的学生钢琴演奏时审美的敏感性,但通过音乐通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准和审美情趣。比如我们可以在学生钢琴演奏时不再一味强调音符的正确、节奏的均匀,而是启发学生对乐曲的音色和情感展开联想,让声音弹得“清脆或圆润”,让曲目感觉“俏皮热情或悲凉苦涩”,这种借助音乐通感体验带来的复合立体的音乐感受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音乐、对音乐产生共鸣。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通感体验,适当引导感性敏锐的学生,让他们能够进入格调更高、更复杂的审美境界,在钢琴演奏技术和音乐意境诠释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改善其艺术感悟能力。
3.动作提前思维的培养
钢琴演奏和其他乐器演奏一样,应该具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才能灵活指导手指动作、弹出流畅的旋律、准确表达出作曲者的音乐意图和个体情感延展。我们把这种提前的心理活动称之为“音乐提前思维和连贯重叠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钢琴教师和演奏者司空见惯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还有一种思维方式没有得到钢琴演奏者和教学者的重视和探讨,就是“动作提前思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技术时,只注重表象的手型模仿,而忽略了手指在运动过程中力量转换的感觉运用,这种感觉就是一种音乐通感体验的意念和想象,是动作提前思维的内部感觉能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学习演奏技术的速度有快有慢,也经常发现学生有正确的弹奏姿势,却并没有准确地弹奏音色,这些都是缺乏以音乐通感体验为前提的“动作提前思维”所致。所以我们可以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通过音乐通感体验,加强音乐提前思维和动作提前思维的培养,通过音色的表达展现来感悟手指、手臂的动作要领,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4.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通感现象作为一种复杂深刻的心理活动,没有对音乐艺术各种技术理论的掌握和相关经验,通感体验就无从谈起。所以音乐通感体验的感觉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与钢琴弹奏技术相关的音乐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我们经常发现,在学习音乐理论时,鲜有学生会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灵活多变的键盘上来,当然,在键盘实际操作时,更无法直观快速地掌握键盘乐理。同时我们还发现,大多数学生会唱会听,却不一定会弹,这些都是缺乏音乐通感体验良性作用的表现。所以,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运用音乐通感体验可以将枯燥的理论和先修作品欣赏感悟转换到指尖的欢快跳跃中来,可以将声乐演唱中优美流畅、深切自然的旋律线条表现方式及感悟转换到手指的舞动中来,体验音乐艺术的完美享受。如此利用理论知识的转化渗透和借用感觉的挪移,可以让学生的音乐表达更丰富、音乐诠释更全面,让音乐专业的理论知识和钢琴演奏技术结合得更紧密,这正是我们培养“综合艺术能力”人才的初衷。
三、音乐通感体验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钢琴演奏与教学是社会艺术教育和高校艺术教育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相似情绪感受的感官中介,只有将它们融为一体,才能更大限度地体现综合的艺术,才能在演奏过程中做到音乐艺术最高境界的诠释,才能让听者得到更全面的感官体验。如何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展现音乐多方位的通感体验,成为目前高师音教专业和社会艺术教育机构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钢琴演奏的音乐通感体验运用方法作以下归纳:
1.通感联想法
钢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音色、风格特点来表达人的情感,具有抽象的音响效果。而绘画则是视觉的艺术,它是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来表达具体的事物,具有具象的视觉效果。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与绘画艺术中的线条和形状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通过线条的规律表现和主旋律的呈现手段在绘制不同的艺术形象,而音乐中的音色就是人们通过心理的感知赋予其色彩,这些均源于绘画中的色彩原理。这种通感联想的运用,让许多钢琴作品获得意外的演奏和倾听效果。如汪立三的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德彪西的《原野上的风》都是作曲家从绘画作品中找到灵感而作的乐中有画、音画交融的钢琴作品。它们都鲜明而直接地体现出图画的意境和印象,通过演奏者对音响的理解和联想,创造或者还原出作曲家心中的画面。同时还有许多钢琴作品来源于舞蹈,其节奏类型取材于舞蹈本身的节奏。如肖邦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op.53),是肖邦为了表达对祖国波兰的热爱所创作的著名波兰舞曲钢琴曲。这种舞曲起源于16世纪后半叶,最早来自武士凯旋的舞蹈。钢琴演奏者在弹奏此类作品时,应该在脑海里形成通感联想,想象舞蹈的姿态动作和节奏类型,掌握它的风格,用快速灵动的手指和持续长久的臂力来表达充满阳刚之气的波兰舞曲。
2.通感转换法
转换意指将一项事务或情感转移到另一事物,而钢琴演奏中的通感转换法就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将不同感官的诸多感觉转换成美好的音乐形象的方法。众所周知,人的触觉、嗅觉和味觉必须与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得到直接的神经反射,这种反射因无法超越想象而很难在心理活动中留下审美的印象。所以钢琴演奏的艺术表达方式中,触觉、嗅觉和味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听觉和视觉并不一定与客观事物相接触就能得到音乐的感知刺激,因而能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所以,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要表达曲目中较难表现的触觉、嗅觉和味觉时,可以通过通感体验将之转化为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验,以此来表达完美的音乐形象。比如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由12首典雅优美的富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小曲与四个季节相关联。其中第三首《云雀之歌》,旋律轻捷灵巧,展现云雀欢唱的春日情景,动听的歌唱可以在钢琴的演奏中通过通感体验转化为美妙的音响效果。最为著名的第六首《船歌》,舒缓的主题部分温和而略带苦涩忧郁,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通过钢琴的演奏,让我们在听觉的享受中仿佛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向着远方飘荡。
3.通感移情法
所谓“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与情绪外射到其他事物上,是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钢琴演奏中的通感移情法则是在演奏作品时将人的感情、意志移至一种新的境界和事物中,让演奏者在感受作曲家的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的同时,上升到一种更高尚的情感境界,最终达到共情,从而增加钢琴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优秀的钢琴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将生活中的情绪感觉准确再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演奏者是否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作曲家提供的音乐想象空间,将丰富的情感移情到音乐之外的事物和情绪中来,就成了演奏者弹奏活动成败的关键。所以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运用通感移情法,可以让演奏者浮想联翩,由音乐想到音乐之外的更高境界,体验近乎完美的艺术享受。如肖邦的《b小调谐谑曲》NO.20是其在维也纳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乐曲第一主题一出场,就是不稳定的七和弦,演奏者应从不稳定中体会到一个远离祖国的海外游子在祖国遭到危难时的愤慨、焦虑和无助,而乐曲中间部分的柔和宁静则应该让演奏者体会作曲家回忆祖国美好山水、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其中更高的境界则是通过音乐通感移情法,让演奏者的情感升华到对祖国母亲无以言表的真挚感情、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歌颂、对未来生活更加美好的憧憬。
美国音乐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贝内特·雷默出版了《音乐教育的哲学》,为世界的音乐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启示,随后其学生戴维·埃里奥特也出版了《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其全新的音乐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的钢琴音乐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示。本文就“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概念
1.1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作者和提出背景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最初是由美国音乐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贝内特·雷默的学生戴维·埃里奥特所提出的,并将编写成书,出版了《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引起了许多音乐教育学者的关注。
戴维·埃里奥特在自己的工作期间经常热爱收集与音乐本质和价值存在差异的观点理念,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音乐教师的教育工作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将音乐教育的理论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1.2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针对音乐本身
埃里奥特在著作中表明了“实践”一词的内涵,他认为这个词汇包含了对音乐本质的全方位理解,而并非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的内容决定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对音乐作品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并不等同于对音乐本质的理解,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还是针对音乐的本质。
(2)音乐教育的价值建立是以音乐技巧的掌握情况为基础的
埃里奥特在著作中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身具备多种意义和价值,人们只有在学习和掌握了音乐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认识和了解到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音乐教育的对象需要在音乐学习中具备一定程度的音乐情结和素养,对音乐的本质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音乐教育的自身价值和意义体现出来。
(3)音乐本质文化具有多元性
埃里奥特在著作中提及,音乐包括了各种音乐文化,其丰富的内容使其具有多样性,音乐自身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也需要体现出这一点。
1.3“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价值
在目前,“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自身价值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地大多数的音乐教育者的大力关注,其自身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不断地被应用于音乐教育行业的各个方向。“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价值彻底打破了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思想,人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思想理念也因此受到了冲击,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音乐教育实践的价值和作用。
2、“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
2.1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为音乐本身的观点影响了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长时间的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已经将“审美音乐教育”的思想理念融入其中,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上也将“审美音乐教育”作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并将“审美”的理念观点融入到整一个教学过程中,这也因此使得大多数钢琴教师在进行音乐作品本质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本质与“美育”相联系。在目前的钢琴教育工作中,将钢琴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义为审美教育的教学思想普遍存在,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上不断地放大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美感”,这一种错误的做法和思想直接导致了音乐作品本身的价值受到了更多人的误解,造成钢琴音乐“千律一面”的形势局面,钢琴音乐的教育本质也被大多数人单纯的定义为审美教育,成为了更多人学习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途径。
在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明确说明了音乐教育目标应该是音乐的本身,而并非其他的一些元素。这一种说法也为我国钢琴音乐教育工作带了新的指明道路和发展方向,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这一观念的提出,也让众多的钢琴音乐教师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更多人对其与钢琴音乐教育的联系加深了分析,这一观点对钢琴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让传统的钢琴教育思想被不断瓦解,钢琴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开始引起了更多人的重新思考,钢琴音乐作品的自身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开始有了新的诠释,其内在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2.2 “音乐教育本质的多元性”观点提升了中国特色钢琴音乐作品的地位
钢琴音乐最先出现在国外,在国外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才开始传入我国,因此,钢琴音乐对于我国而言算是一项外来的文化,这也使得外国的钢琴音乐作品成为钢琴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在上世纪出现多位音乐家,如贺绿汀、朱践耳等,这些音乐家都将本土的音乐素材融入到了自身的钢琴音乐作品。另外,周广仁、但昭义等钢琴教育家编写的优秀理论著作也对我国的钢琴音乐教育有了推动性的发展。然而,大多数的钢琴教育工作者还是将国外的钢琴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作为正统的钢琴音乐。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作者明确说明了音乐的本质具有多元性,音乐教育的本质也应该具有多元性。这一观点,让中国的本土钢琴音乐作品的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传统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来开展教学,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的教学内容也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来有针对行地开展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传统教学严重违背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要求。面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与高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针对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对音乐教学而言,应根据学生对钢琴的认知水平及技能有针对行的制定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以促进钢琴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师主要来自音乐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然而,这些教师不具备教师所有的教育素养,教师师资力量的短缺,阻碍了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并且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的缺乏,忽视了教学理念在钢琴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一些音乐教师仍然沿袭他们所接受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落后,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有重要影响。
(三)缺乏教学实践
在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钢琴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实践锻炼也加强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培养钢琴技能的重要途径。面对缺乏实践锻炼的钢琴教学,往往学生在即兴演奏过程中表现对钢琴生疏和拘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因紧张而常常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钢琴教学的相关途径
(一)明确钢琴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深化高校钢琴教学的前提,面对社会发展对钢琴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高素质的钢琴人才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要。然而,在教学课程目标上,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钢琴技能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目标。在钢琴教学中,首先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结合文化、历史、舞蹈等哈学科,将钢琴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除此之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的乐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钢琴教学中,这就要求钢琴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言传身教,充分表现出对钢琴音乐的热爱,通过教师自身的演奏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面对当前钢琴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在钢琴教学中,除了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选择班级授课、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演奏会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开展钢琴教学,明确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科学设置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针对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必要的钢琴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只有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了提升,才能为学生的钢琴演奏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布格缪勒钢琴曲集》、《土耳其进行曲》、《快乐的农夫》等课程时,以《布格缪勒钢琴曲集》为例,其分为了“牧歌”、“天真浪漫”、“娇嫰高的花”、“前进”、“行猎”等曲目,在学习这些曲目中,首先教师必须对布格缪勒曲集的历史及来源进行讲解,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争取的弹奏方法,臂、腕、手指的协调训练,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正确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为学生的演奏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钢琴教学建设进程也始终持续推进,渐渐地在各类年级音乐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使得广大初中学生对于钢琴知识以及演奏技巧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能够表现出基础的水平,激发了他们对于钢琴音乐的兴趣。一节高水平的音乐课,结合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电子音乐教学,相较之下,则需要另外一种最传统、最经典、最优秀的音乐直接传播媒介,正是初中钢琴教学所存在的重要意义,既可辅助其他相关音乐教学,也可以单独成立一种钢琴模式的音乐教学体系。
二、钢琴教学的“三强”特点
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直接印证了为何现代初中音乐教学尤为注重对于钢琴教学的应用意义。钢琴教学有“三强”的特点,即艺术性强、技能性强、实践性强,而整个初中钢琴教学也是去挖掘其中的“三强”特点,让学生们能够懂钢琴、爱音乐,增强学生们的音乐创造力、扩散性思维等因素。
三、钢琴教学的应用
1.传承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进程中,钢琴作为乐器被早早地使用在音乐课堂上,被定义为辅助伴奏的功能。然而现在的钢琴教学是以钢琴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但考虑到音乐教学的范围广,不局限于钢琴教学,钢琴应当继续传承传统教学模式:伴奏。如此做法,可以把钢琴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多元化地学习,鼓励学生课堂自主,教师则用钢琴为其演唱的歌曲作伴奏,形成一种初中音乐教学的互动陛。
2.黑白键的律感训练。52个白键和36个黑键组成了钢琴的键盘,从而演奏出各种优美的音乐。在基础的钢琴教学时,正是需要88个黑白键帮助学生们能够抓住对于音乐的律感,培养他们熟悉更多的“节奏”。音乐教师用钢琴中最简单的常规黑白键对一些学生们熟悉的音乐乐谱进行演奏或者伴奏,从简单的表演中,让学生们渐渐地掌握“律感”,对于拍子、小节、段符等等常规技巧初步掌握。
3.音乐教师与学生们互相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1)经过一定时期的钢琴音乐教学,学生们对于钢琴知识和掌握初步节奏技能,考虑到学生们对于钢琴音乐的欢喜程度不一,音乐教师给予他们一些曲子供选择,于是学生们在《歌唱祖国》、《让爱住我家》和《让世界充满爱》三首之中选择一曲,最终学生们选择了《歌唱祖国》o(2)音乐教师先采用多媒体音乐播放Mv画面,同时自己现场用钢琴进行演奏,利用多媒体直接在屏幕上展示《歌唱祖国》的钢琴曲谱。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把《歌唱祖国》的曲谱分成几组,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其中一段,其他小组认真观听。(3)每个小组轮流推荐除组长外的一人,来表达对于整首《歌唱祖国》所表达的情感和演唱本组组长所弹奏的部分歌词。通过交流,大家得到的综合观点,《歌唱祖国》具有摇滚、大气、激进、霸气、流行、爱国等诸多感情。(4)坌合学生们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用纸张记录下来其他几组组长在演奏过程中,对于节奏、拍子和技巧上面的评论。音乐教师等待每组写下自己的看法,然后采取组长轮流阅读组员之间讨论的观点,参与彼此相互讨论。(5)音乐教师在此时,应当认真听取学生们之间的评论以及结合自己刚才对于学生们演奏时候的观察,给予一定专业程度上的解释,并评出优秀讨论组和优秀演奏组长。(6)布置课外兴趣作业。通过周末,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个现场演奏《歌唱祖国》全曲进行拍摄,并录制一首《歌唱全曲》,为期3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音乐教师,进行下一次实践课程的讨论。
4.钢琴结合原创表演,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创新。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一首首经典的钢琴曲,例如《蓝色多瑙河》、《月光曲》等,让学生们感受其优美的钢琴曲调,结合音乐原创的理念,大胆创新地去编排情景剧、小短剧、舞蹈,等等。不经意间,便把钢琴的学习带入到学生们的个人情感之中,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音乐钢琴教学的举措。
5.利用对比模式,激发学生们对于钢琴的兴趣。当代初中音乐教育,多媒体电子音乐也是占了部分比重,并逐渐地超越部分传统乐器。音乐教师以一首普通的电子音乐曲的播放,和自己进行这首曲子的钢琴演奏。首先让学生们发言,阐述钢琴演奏和多媒体电子音乐之间的优缺点。然后重点阐述钢琴的几大优点:音域宽广、音量变化幅度巨大、最理想的多声乐器、独立完整的音乐世界、容易学习的入门乐器等等。用一些鲜明的例子去反衬出钢琴的优点,同时略带谈及现代多媒体电子音乐的优点,最终用对比的方式,去证明钢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视觉障碍给视力残疾大学生带来认知功能障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其认知世界和融入社会,使他们易走向自我封闭的误区。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特殊音乐教育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音乐,一方面能给视障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另一方面,还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即弥补其原有的生理缺陷及心理上的欠缺。尤其是学习钢琴音乐,能够充分发挥视障学生记忆力、听觉方面的优势,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增加其自信心,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视障学生学习钢琴的可行性分析
(一)视力障碍的界定
视力障碍又称视力残疾或视觉损伤。①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②有的人由于病变或外伤等原因造成使辨别物体形状的能力下降,或全部损失,属于视力残疾;有的人虽能看清东西,但是看到的范围太狭窄,这样视野小到一定程度也属于视力残疾的范围。③视力残疾教育的对象是视力损伤或视野缩小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包括盲人和低视力的人。
(二)视障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
由于视力的缺陷,在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视障学生较之普通学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出于自我保护的反应,经常会有缩颈、挤眼、摇摆等习惯性的“常态”,我们称之为“盲态”。但人的肌体有“生理代偿”功能,即当某一器官受损时,其他健全器官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受损器官的功能。因此,视障学生的听觉、记忆力、知觉、触觉、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较之普通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及特征。首先,在听觉和记忆力方面。视障学生通过触摸来辨识人脸的轮廓,依据对人说话的音色、速度甚至是脚步声的辨别来记忆人物特征。因此,视障学生的听觉记忆力时间较短、机械性较强。其次,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由于视障学生的智力发育与其生理年龄的增长同步,与普通学生的发育规律相同,因此有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加之视觉上的不足,心理上更渴望与人进行语言及心灵上的交流。 最后,想象力与思维方面。视障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分析大部分建立在听到或触摸到的感性记忆之上,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别能力不强。由于视觉表象的不完整,同时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三)视障学生学习钢琴音乐的可行条件
视障学生由于视觉缺陷,接受外来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听觉,因此对外界的声音刺激,特别是利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有着强烈的敏感度。首先,由于人体本身的“生理代偿”功能,视障学生敏锐的听觉和触觉使其具有超出普通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长期的对某种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听觉和触觉不断得到强化,其钢琴演奏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其次,盲文乐谱为视障学生学习钢琴音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盲文乐谱是一个完整的记谱体系,包括钢琴弹奏过程中的各种音符、表情记号、速度记号等,视障学生可以通过摸、读盲文乐谱来学习钢琴音乐的理论知识,解决了无法看、读乐谱的困难。最后,心灵上需要通过音乐进行沟通,是其学习钢琴音乐的内在动力。由于视障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范围较小,在精神上更加渴望与他人沟通。“兴趣是最好老师”,视障学生渴望沟通、渴望交流是学习钢琴音乐最有利的条件。
二、对视障学生学习钢琴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
(一)视障学生学习钢琴的培养模式
为能使视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认识世界、融入社会,在充分考虑到其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前提下,采取资源共享、残健相融的教育培养模式。即将特殊教育学院建在校本部,让视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共享教育资源。在其本专业随班就读,与本班同学平等参加考试和考查。融入大学的校园文化当中,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有助于消除视障学生的自卑、依赖等不健康的心理,增强视障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和信心。其次,专门培养与分层次教学。在资源共享、残健相融的教育培养模式基础之上,即视障学生合格完成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之后,可根据专业程度和个人志愿,以主修的方式选择继续深造某一擅长专业。如钢琴演奏专业或是钢琴调律专业等。根据每个视障学生程度和接受能力采取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和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分层次、分专业的培养模式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工作,使视障学生成为某一专业的高层次人才。
(二)教授视障学生钢琴音乐的教学方法
针对视障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及钢琴学科的特点,可采用语言引导法、触摸模仿法、盲态纠正法等教学方法。语言引导法:视障学生由于缺少视觉感官,对于诸如颜色、亮度、物体的大小、远近等缺少画面刺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补偿教育环境,使生理代偿功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也正因如此,采用语言教学法,即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地讲解理论知识,如音符时值、节拍节奏、乐句乐段以及钢琴音乐背景知识等。视障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产生对音乐的深刻体会,对音乐形象的感知与想象,对严谨作品结构的掌握。与此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钢琴音乐学习中语言能力的培养。触摸模仿法:即视障学生通过触摸、模仿的方式进行钢琴音乐学习的方法。在普通学生的钢琴教学中,常采用演奏、示范的方法,普通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模仿进行技术的掌握。而在视障学生的钢琴音乐教学中,学生在熟知乐谱的前提下,教师进行演奏示范,学生可将双手放在教师的双手之上,教师以较慢的速度将乐曲分小节、分乐句演奏一至两遍,学生通过触摸教师的指法、聆听乐曲的音高位置,然后在键盘上模仿练习。触摸模仿法的使用,使视障学生在钢琴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形象地感知音乐的情绪,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钢琴音乐的积极性。盲态纠正法:即在钢琴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前文提到的“盲态”。(转第页)
(接第页)钢琴音乐是审美的教育,作为钢琴演奏者更要重视演奏中美的表达,这不仅是声音的表达,也包括肢体对音乐的表达。钢琴演奏时,要求坐姿规范,手臂、手腕放松、舒展。特别是在节奏训练中增强视障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从而纠正视障学生在以往学习、生活中处于自我保护的“盲态”。
三、对视障学生进行钢琴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钢琴音乐教育可加强身心协同训练
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手指的灵活性,与此同时依靠听觉来控制声音的变化,甚至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要求双手与脚来协同进行的。比如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训练演奏者的注意力,对各个声部的听辨力,要求双手按照乐谱要求的节奏、对位来严格演奏,强调了手、耳、脑的合作。再如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充满着大量的华彩乐段,要求演奏者踏板的运用要严谨且精确,踏板采用的深与浅、节拍位置都需要耳朵仔细辨认,需要脚与手的灵活配合。因此,通过对钢琴音乐的学习,提高其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巩固和提高音乐听觉,同时训练了视障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
(二)钢琴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心理调节,提高审美能力
钢琴音乐主要是一门听觉艺术,而视障学生的主要认知途径就是听觉。在钢琴音乐教学中,视障学生通过聆听美好的音乐,感受音乐之美,塑造并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审美能力。在聆听中,心中也产生了对音乐所描述事物的想象,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掌握钢琴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社会生存能力
视障学生在钢琴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听唱练耳的方法、曲式理论、钢琴演奏技能甚至是钢琴调律技术等。随着钢琴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钢琴教师、演奏员、钢琴调律师产生更多的需求,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为其融入社会,并在社会中生存提供保障。
结语
钢琴音乐的学习不但能带给人以情感体验,更是视力障碍人群融入社会的途径。例如,我国盲人钢琴演奏家金元辉,在 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奏的《四季》受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著名钢琴调律师陈燕,成功创办以盲人为主的钢琴调律公司和培育学龄前健全儿童的启智教育中心,在社会钢琴事业发展道路上做出卓越的成绩。综观视障学生钢琴音乐教育的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对视障学生学习钢琴音乐的初步探索,希望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此项事业的关注,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使视障学生钢琴音乐教育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D027;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3010048)
注释:
①②王恩惠.实用低视力处理[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2.
③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69.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王爱国.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全纳实践的可行性分析——以长春大学视力障碍学生教育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1.
[2]朱宁波.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1.
实际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与弹奏技巧,还要让学生具备音乐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发掘音乐的魅力,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的热爱钢琴,愿意投入精力到钢琴学习中。为此,深入探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对全面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要素
1.音乐听觉素养
钢琴演奏中,学生首先是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魅力,通过钢琴演奏出的音乐来帮助学生了解钢琴的音乐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提高学生听觉能力方面入手,让学生不断进行听觉训练,掌握钢琴音乐的音高与音色。同时,不同的乐曲通过声音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培养学生钢琴音乐听觉素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听力训练来了解钢琴曲面所表现的情感特征,力求在后期的音乐能力训练中,学生能够真正将感情融入到音乐演奏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音乐感知素养
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的练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觉素养,知觉能力是学生心理感悟的具体表现。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就必须获得一定的感知能力,通过分析琴谱,掌握其中的音乐术语,读懂音乐所要表现的风格。
3.音乐情感素养
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不单单是指技巧上的提升,更重要的还是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情感的提升,要求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能够与音乐本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钢琴教学的本质上来看,学生音乐情感素养建立在听觉素养与感知素养基础上,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聆听与感知,才能获得情感上的认识,然后将其转变为自我能力的一部分。
二、当前钢琴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钢琴教学依旧沿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严重下降,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提升。
2.对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视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演奏与音乐理论不熟悉,之前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理论培训,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存在不足。针对学生这种知识组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会以为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较好的音乐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重点内容的讲解,忽略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必然导致学生音乐能力长期不能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实际钢琴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忽略学生实践培养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个人伴奏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掌握理论后即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往往会忽略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很难形成音乐思维。
4.对学生即兴演奏的重视度不够
教师即兴演奏能力的不足,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课堂即兴演奏,而是更多地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曲目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演奏水平,学生的即兴能力严重不足,这样使得学生需要即兴演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手足失措的情况。
三、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方式
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主体验钢琴学习的心得体会,全身心地投入至钢琴创作的海洋中,让学生产生足够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钢琴音乐会,让学生准备钢琴弹奏项目。
实际钢琴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理解水平与钢琴基础存在严重差异,这必将严重影响钢琴教学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钢琴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钢琴理论讲解,学生很难感受到钢琴音乐的真正魅力,更别提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升。所以要求教师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添加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内容。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经历为课程导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挖掘钢琴音乐内在的作用与价值,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欣赏音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学习兴趣。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比如让学生体会音乐感知的过程,对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钢琴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解完钢琴音乐理论后进行示范性的表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演奏的盲区,为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奏后,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曲面的与基础演奏技巧后,让学生体验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努力发挥自我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做到融情感于实际学习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摆脱传统单一的复制与弹奏,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奏风格,达到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目的。
4.注重钢琴手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
钢琴音乐表现主要依赖手指的弹奏,钢琴演奏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每个手指,并且手指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能够有效把控钢琴弹奏曲面的音符流畅度、均匀度与清晰度。因此,在钢琴音乐实践能力培养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手指能力,比如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练习滚硬币,提高手指的灵活能力;手指力量的提升可以采取按压桌面与墙壁的方式;手指独立性的训练可以使用皮筋将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绑起来,经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将慢慢获得手指独立的能力,这样演奏起来更加流畅。
另外,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让学生控制好演奏情绪、速度与效果。在钢琴演奏中,情绪的融入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个人情感与作品情感联系在一起;即兴表演中,对学生演奏速度要求较高,速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好即兴演奏的节奏,使演奏效果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只有把握好情感与节奏,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者。
四、结语
总之,钢琴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真正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情感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慧.浅析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J].黄河之声,2014(05):74-75.
[2]张鑫鑫,王建坤.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206-207.
[3]景鹏.谈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J].音乐时空,2015(11):14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这一西乐(器)之王也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钢琴,想尽办法聘请钢琴老师。
不辞辛苦,风雨无阻的带孩子上课,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兴起了“钢琴热”。然而,钢琴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具有特殊性。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在儿童的钢琴教育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教育,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孩子学习时感到愉快而有趣。如果采用教条的方法,或者采用教成人的方法去教孩子,都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讨厌弹奏的种子,更不要说爱好音乐、献身音乐了。二十世纪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2),就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柯达伊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讲,也是建立在早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的,他的教育思想高度重视童年形成性格时期的音乐教育。特别是以1941年发表的《音乐在幼儿园》一文为起点,他对幼儿、婴儿音乐教育的关切直至终生。柯达伊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证实了三岁到七岁的年龄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这个年龄段被损坏、被疏忽的地方,将来难以弥补,这个阶段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发展。教育的起点必须始自幼儿园,音乐教育亦然如此。
二、家长及教师在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中应起的作用
第一,家长应起的作用。当今的教育领域百家争鸣,各种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冲进人们的视野,挑战传统观念。双语学校、艺术幼儿园几乎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圭臬,而类似“从宝宝抓起”这样的口号也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更为复杂且具体实际的教育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如何培养儿童的特长,最初的定向、时机的选择、事前的准备等诸多问题常常令家长焦虑。
[德]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谈到:孩子的天赋是方方面面的,父母要善于发现并为之提供良好的环境。只要父母能够发现并及时夸奖,孩子都是大有可为的,孩子的潜能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及时发现并鼓励,孩子一定会前进。小卡尔·威特(1800~1883)由幼年被认为“傻孩子”到14岁获博士学位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孩子的特长培养,有可能成就他日后的事业方向,也很有可能成为他这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发展才能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高度活跃的智能。要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以及培养才能的萌芽问题,这个领域可以是语言,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舞蹈。从这些领域里或其它的任何领域挑选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件好事。
爱因斯坦(1879~1955)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琴童的家长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取得的成绩上,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一些孩子对钢琴的学习从有神秘感、好奇心到逐步消失,转为感到厌烦,最后导致产生抵触情绪。
作为辅助钢琴教师的家长,也可以多引导孩子听唱片,看音乐会,观察积累。教师可以把进度差不多的学生进行分组。平时用打分、夺红旗的方式鼓励他们练琴,让他们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儿童的点滴进步,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经常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找差距。既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又可以锻炼心理素质,还可以产生竞争意识。
第二,教师应起的作用。儿童活泼可爱,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儿童学习音乐的大门,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譬如:把低音谱号比作鲤鱼跳龙门;音符比作小蝌蚪。在布置标题性乐曲时,教师最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用讲述童话故事的形式。例如:在教学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时,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出小天鹅在湖边嬉戏、跳跃、翩翩起舞的情景,指导学生用灵活敏捷的触键方法弹奏。这样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想像空间,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
三、在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儿童的想象力的培养
上述培养儿童兴趣的手法只是浅层次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现转化与创造性表现的心理能力———想象力,才是使孩子持久学琴的永恒动力。这种想象力用在儿童身上亦可称作幻想。
幻想是连接儿童主体精神与所弹奏作品并使其转化为音乐的桥梁。这种通过演奏激发出来的音乐幻想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内在主要因素。把看似枯燥的钢琴练习曲比作大自然的色彩;把琴谱上的旋律变成人物或动作的故事等等。在孩子的弹奏中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物质,这些都能使他们心灵感到愉悦。
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念。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地鼓励儿童学习钢琴,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儿童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儿童的钢琴教学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
(二)要注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重要的一环,儿童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可以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奏感。
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道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形象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三)要注意儿童钢琴弹奏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幼儿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若是刻板的传统教学,是很不利于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和想象力的发展的。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法。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直观形象是适合于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理解方法。7岁以前儿童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很好的发展,他们不能清楚的理解老师的意思,如果没有实际的东西,他们很难理解。也不会有兴趣,更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调动弹奏者的直观形象思维,可以促使弹奏的动作更精确。譬如: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站”、“走”、“跑”、“跳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因而,我们在钢琴教学时常常会说“站稳”、“手指立住”,使手指的动作达到精确的程度。这几种技能,都是最基本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手指想象成“腿”,然后通过直观形象思维促使这“十条腿”在钢琴上跑动起来。例如,我们说“站立”,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站不稳,就不能走,更谈不上跑和跳。所以,教授弹钢琴一定要强调“站”的功夫。许多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往往在实际问题中只会说“站稳”,而没有告知学生怎样才能“站稳”。我们可以想象十个手指如同举重运动员的“腿”,由此联想到举重运动员手举杠铃而负重的两条腿的坚挺与力量。由此而进一步联想和体会手指从指根到指尖之间的坚挺有力,手指“站稳”如同练武功的“扎马步”。从而联想指尖“踩”稳琴键不能浮。初学者要严格训练“站”功。如让儿童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可以用芭蕾舞演员的“足尖”来形容。让儿童更好理解,读谱方面关键是准确,即音高、音值节奏、速度、力度、指法、演奏、符号、表情术语、旋律走势等方面的准确。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解决每一要点,让孩子们理解深刻,记得牢固。应让孩子们每弹一个音都能知道它的“家”在哪个位置,手指在“家”呆多长时间等。倘若读谱不正确,音乐就会凌乱,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与作曲家的意图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