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5: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同时社会岗位对人才的劳动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需要拥有更高的劳动素养。学前教育是高职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之一,其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呵护儿童茁壮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劳动素质作为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现状还有待改进。
一、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课程教学现状
1.一些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由于学校、社会、家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得现阶段学生劳动能力下降,责任意识淡薄。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岗位适应能力弱、岗位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应的锻炼,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弱的特点。另外,在当前高职学生生活环境中,由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给大学生生活提供了大便利,但同时滋生了学生的懒惰思想,例如:食堂就餐基本实行餐厅花管理,学生吃完东西直接把餐盘往餐盘回收处一放就走人。加上受到偏颇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轻视劳动品质培养的教学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不喜欢劳动,轻视体力劳动,把专业技能、文凭获得作为奋斗的唯一目标和最终追求,甚至厌恶和逃避劳动,缺乏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都认为劳动是很辛苦的,近48%的人不喜欢劳动或拒绝劳动,部分学生不喜欢劳动甚至厌恶劳动,看不起清洁工人或劳动的学生。刚毕业的一些高职学生找工作,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不是以单位发展前途适不适合自己为标准,而是以“工作越清闲越好,工资待遇越高越好”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劳而获可耻”的劳动观念正面临挑战。
2.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成果不佳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成果不佳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呈现出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轻视劳动品质培养的教学格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学习态度往往消极散漫,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没有意义;甚至一些教师未对劳动教育课程加以重视,认为劳动教育课程可有可无。二是教学体系存在缺陷,教学内容单一,没有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教育方式过多靠学生在扫地、擦窗户中领悟。对于这种简单乏味的劳动教育课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热情,更谈不上从参与中获得劳动素养。据问卷调查统计,69.8%的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劳动课程内容形式都过于单一,不能起到劳动教育的作用;50.2%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劳动课程的教学方式感到不太满意;58.6%的学生希望劳动课程内容向更丰富有趣的方向发展。甚至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将劳动教育课程等同为岗位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操作,这种单调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使得高职劳动教育课程枯燥无味,长期发展下去难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三是劳动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尚未健全。高职劳动教育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其更倾向于实践教学。然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实践较短,相关的管理制度、实践体系还不够完善,校企合作项目不足,使得很多劳动实践教学课程难以开展。
二、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探究――以贵阳幼高专为例
1.强化师生对于高职劳动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高职院校劳动素质培养的相关内容较为匮乏,劳动素质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有占有一席之地,被排斥在课程体系之外,关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劳动精神的教育则是散落于各门课程教学之中,泛泛而谈,内容甚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贵阳幼高专按照要求,把劳动素质培养纳入教学教育计划,并把其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考核。规定学生在每年必须修够一定学时的劳动课学分,劳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贵阳幼高专开展高职劳动教育课程首先让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做好这一点工作,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教师要拟订相应的劳动课程教学计划,以具体教学目标的形式量化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教务处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较好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励教师切实开展好劳动教育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培养其责任意识,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未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阐明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2.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并不是任何劳动都能教育人,只有那些按照教育原则组织的、作为教育过程总的体系的一部分的劳动才有教育意义。贵阳幼高专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两个方面考虑,即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规划为两个部分――共同劳动课程教育部分和专业劳动课程教育部分。贵阳幼高专共同劳动教育部分安排学生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社会活动(调查、志愿者等),通过这些公共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校生平均每学期要以分散或集中方式参加劳动课程学习,有专门的课程表、有专门的机构、有指导教师、有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并以必修课学分制进行规范。专业劳动课程教育部分充分考虑到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延伸到劳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开始之初,教师规划好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以现场感受(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幼儿园,与幼儿亲密接触,感受其日后的工作环境)、教育模拟(教师模拟幼儿环境,学生客串幼儿角色、家长角色等,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为主,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班的全日教学活动内容及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过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制度,增加劳动教育课程所占学分比重,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完善课程管理体系将劳动课程纳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范畴,不断完善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同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校方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督促其履行好管理义务,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安全性。
3.加大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投入力度
高职劳动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相关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贵阳幼高专提高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投入。学校相继建立蒙台梭利教学、儿童阅读等多个实训中心,建立系统、全面的操作平台,模拟相关专业的岗位操作模式,组织学习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劳动实践。劳动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就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拥有教学必需的软硬件设施),才能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取得显著教学成果。
综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对劳动的重视程度,加强其劳动技能的培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劳动素质培养的新方式、新方法,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理论层面
2010年,李正午接手军粮城中学,担任校长一职。其后,学校确立了“为每个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奠基”的办学理念。“高素质”是指有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品格情操,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善于独立思考,有创新意识,掌握劳动技能。在“军中人”看来,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欢迎不欢迎,家长满意不满意”。让学生走进学校学会做人,探求真知;走出学校自立自强,服务社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各种“适合的教育”形式中,劳动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普职渗透的基础就是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长技、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李正午校长介绍,学校实施普职渗透教育是基于四个方面的需要。
第一,普职渗透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创建各类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普职渗透就是高职教育的前奏,是学生适应和融入高职教育的必要准备。第二,普职渗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大批具备动手能力和实际就业技能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普职渗透就是为学生选择职业和将来的就业做准备。第三,普职渗透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课程目标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职渗透,可以使学生获得早期的职业发展认识,做好职业规划、职业追求的准备,培育职业理想,确立职业目标。这是不同于学历教育的另一种教育目标导向。第四,普职渗透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普职渗透切合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为了减少普通高中的同质化发展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军粮城中学在实践中寻找错位发展思路,以普职渗透为特色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学校创建普职渗透教育特色的指导思想是:以《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通过职业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为高职教育作好铺垫,使每个学生未来都能成为专业、事业上的成功者,找到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目标是通过3至5年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创建之路,努力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农村综合高中,通过渗透职业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分工,尊重各种职业、行业和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使学生养成不畏困难、勤奋刻苦、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实践中思考,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劳动的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准就业者。
现实层面
军粮城中学长期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创建初期条件艰苦,只有两间土坯房,开始招生后,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校建设。师生共同参与,脱坯建教室,边教边学边劳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师生共同到村队参加劳动,并在校园附近建起了农业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依托附近村庄及工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每年带领学生参加杏林食品厂采摘葡萄活动,到军粮城农机站参加劳动,帮助村队收割水稻等。近几年,学校对建校以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确立了劳动教育特色。学生从自我服务开始,教室内外、校园内外卫生均由学生每天打扫,环境由学生维护和美化。每年,各年级学生到东丽区育才中学参加劳动实践一周。现在,“编织艺术”“竹签画”等已形成学校特色项目,并已开发成校本课程。现代化学校达标建设期间,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得到了评审组专家的高度评价。全校初步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风气。
“军中人”认识到,近几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同时,国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又严重缺乏。这些形势表明,普通高中早期渗透职业教育就是为学生选择职业乃至未来就业做准备。普职渗透是一种大众化、起点较低的教育,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高中文化课的学习,教学内容、重点、进度视学生学业情况而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结合生源的实际情况,学校实施普职渗透的特色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军粮城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全中学,有学生1200余人,高中12个教学班,初中18个教学班,是东丽区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中校,学生全部来自周边十几个村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毕业后考入本科院校学习相对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准备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师资构成上看,学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来自东丽区农村,本身生长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大多数教师非常熟悉农村劳动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从地理位置和社会需求上看,学校东临滨海新区、泰达开发区西区,西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区经济社会发展、军粮城新市镇的启动建设和各个功能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预备人才,学生学习劳动技术和未来就业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基于管理和创新的实践
管理保障
为确保特色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学校采取了多项管理保障措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和研究指导小组,把特色学校建设列入重点工作范围。学校领导及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特色建设,校长直接分管,教导处将特色教育纳入课程计划管理,任课教师按计划上课。主管校长、教务主任具体负责,做好研究和指导工作,确保学校特色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主管校长、教务主任负责与村队及各学校联系相关事宜,班主任负责管理本班学生,所有教师负责本人管辖的项目。成立特色高中建设专家组和顾问组,专家把关、引领,学校定期向专家汇报特色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收集意见,不断改进调整。学校还拿出专项资金,并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资金支持,保证普职渗透教育正常开展。学校与家长、社会沟通,宣传普职渗透教育的思想和发展方向,寻求和达到共识。与高职院校建立联系,聘请高职院校教师为学校提供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学校提供生源为高职院校做好专业进修准备,建立合同,共同发展。
课程设置
拓展普通高中现行的课程资源(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把职业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另外,增设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高一年级开设“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校本课程20课时,高二年级开设“专业技能介绍”校本课程10课时、实践培训课程10课时,高三年级开设“高职院校专业介绍及录取要求”校本课程10课时。选择当前高职高专的特色专业基础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涉及的主要专业有: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会计与统计核算、资产评估与管理、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治安管理、市场营销、工业与民用建筑、水产养殖技术、畜牧、小学教育、影视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园艺技术、服装设计等。
各专业均由文化基础课、综合素质课、专业课构成。在注重文化基础教育的同时,渗透专业技术教育,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专业课教学和综合素质课教学统一在一起,嵌入到相应的能力板块中,整合运行,贯穿全程。文化基础课即普通高中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向上的思想。综合素质课由礼仪、演讲口才、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几部分组成,旨在培养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使其具有宽广的社会适应性。专业课为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彻底从以单一的学科学历教育为主导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培养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目标的教育轨道上来。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线开发课程。考虑中、高职教育的相互衔接,考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与融通,实现课程模式多样化、课程设计动态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模式科学化、课程信息现代化、课程教学个性化。
采取学分制促进学生学习进程。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进入高中,结合实际情况,学校把职业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学生5个学期完成5个课题,获得15个学分。将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相结合,学生走出校门到各个社区、厂矿参观,并获得必修学分。高中新课程改革新增了通用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学校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在开足开齐必修课程的前提下,增设技术类选修课程,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并做到人人有技术类选修课程。同时,利用学校地理位置优势,开发了“蔬菜的种植和培育”“果树的种植和培育”“花草种植技术”“编织技术”“木工技术”等选修课程;利用理化生实验室设备、电教设备等,开发“无线电技术”“照相技术”“摄像技术”等选修课程。
基地实践
建设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利用宽广的校园和多处花坛,划分不同的区域,建设成种植园区、花园区等,将各区域按年级分配至各班,由班主任及全体学生负责培育、种植、管理、收获。学校地处军粮城镇中心,周边有十几个自然村落,学校与村庄紧密相连。为此,学校与村队联合开发劳动实践基地和学生实验田,并聘请经验丰富的村民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使学生亲近土地,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的辛苦,收获劳动的快乐。
充分利用东丽区社会实践基地的教育资源。东丽区育才中学是东丽区社会实践基地,距离军粮城中学只有十余公里,基地内设备齐全,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军粮城中学学生每年到基地学农训练一周,参观学校中看不到的农作物、植物等,并在教官的指导帮助下学习培育、种植、管理农作物的知识技能。
充分利用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的教育资源。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学校,新校区刚刚落成,距离军粮城中学只有5公里,交通便利,师资力量强,设备齐全,管理严格。为此,学校聘请了该中心的专业教师来校任教,学生定期到该中心学习培训,培养职业技能。
技能训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加快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新课程设置的步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由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而决定的。高职体育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教与育的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隶属于职业教育大系统中,还担负着培养职业体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特殊职业身体素质培养的教育职能。高职体育教育必须为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强化职业体能,发展职业特殊身体素质,积极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身体的健康、体能和职业综合素质保障。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通过教学任务来完成。(1)促进身心发展,增进体质健康。锻炼大学生的身体,增强大学生的体质,这是大学体育的首要任务。(2)增进知识,掌握终身受益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大学生学会和掌握几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其锻炼的机理,才能终身受益。简便易行。实施性强的内容应作为首选项目进行学习,如健身操。健美操、跑步、太极拳、气功、办公室健身法,并结合大自然的环境予以选择。这些运动,对大学生毕业后的一生都将有重要意义。(3)开展经济项目,提高运动竞技水平。(4)通过体育教育,向大学生进行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5)培养良好身体素质,提升职业综合素质。
二、高职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体的要求,学校的劳动教育应当使年轻人在参加生产活动时,能够迅速地了解工具,掌握工艺,适应生产条件。但是,这一切只有在他们具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具有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在能够灵活节省地完成必须的动作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学校体育教学通过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适应劳动和生产活动所必要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在职业生产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
(一)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展开,进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上。其中集体主义精神及顽强意志的培养,现代体育理念的形成,良好身体素质的奠定,现代专业技能的培养等,无不与体育教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学校体育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培养体育文化素质;同时,集体项目在教学中的设置和运用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培养综合体育素质的提高,以便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生存环境。高职院校学生和年龄层次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大,体形,骨骼,肌肉,内脏等变化较大,心理方面也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这些特点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运动量的合理安排,结合体育的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用于体育活动之中,加强对挫折教育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教育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勇敢顽强、创新开拓的品质,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学校体育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有目的的增强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促进职业发展。每一种职业劳动,就呈现一定的外在形态,都有特定的技能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研究不同劳动的基本方式,以体育为手段,进行近似劳动技能的教学,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如建工专业的学生,今后在职业劳动中需要抛接砖块等物体,在体育教学中可借用排球垫球的技术进行模拟训练,排球垫球时的基本姿,用力方向,顺序与之相似。练习时,在保持垫球基本姿势的基础上,把臂击球改为手抛球,为了更近似抛砖的动作,可把排球改为突心球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培养泥瓦工的劳动能力。这样学生在新鲜、快乐的氛围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劳动意识,提高了劳动能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应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无论哪一种职业,对从事者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少职业对从业者身体素质的要求还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应该始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作好身体素质的准备,以迎接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与职业的挑战。
引言:
素质教育是一个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过程的核心话题,作为20世纪90 年代迅速兴起的中国高职教育,是否应该成为一种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应该怎样构建?成为很多人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贴近社会,贴近民生,是应试教育特征鲜明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应该成为一种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围绕“职业素质”来做文章我们提出,新型的高职素质教育模式构架应该从组织机构改革、教学改革、综合人文素质拓展和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等全面着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参照国外发达职业教育经验和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深度地创新构建。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 职业实践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品质和能力 ,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从企业对就业者的要求来看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可分为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职业素质:基本职业素质指所有“ 职业人 ” 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主要体现在责任心、敬业精神、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是相应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特有素质 ,即良好的职业技能。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素构成来看 ,可以将职业素质分解为三大构成:身体素质、 心理品质、 思想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是从业者必备的、 对职业岗位 (群 )工作起保障作用的因素 ,可称之为保障要素;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反映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 (群 )工作并支撑从业者整个职业生涯所必备的素质 ,可称之为支持要素;而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是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 自我潜力发挥服务的要素 ,可定义为发展要素。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
1、素质
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毕业论文,内涵。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方面的一些生理特点。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而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一是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认识人的精神素质构成。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
二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育,主要是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应注重学生综合归纳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还要进行具有现代文明素质和管理、组织才能的训练。把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起来,把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衔接起来,把应用目标与学术目标结合起来,把社会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起来。
三是高职院校的职业心理教育,主要是指与人所从事的职业匹配的心理素质教育。毕业论文,内涵。高职院校职业心理教育,旨在协助大学生解决其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职业选择和适应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提高其自我决策的能力,启发他们从自身的愿望和特点出发,采取最佳的途径服务社会,并逐渐实现自我发展的最优化。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去追求职业目标。
四是高职院校的职业审美教育,主要是审美教育在职业岗位领域的延伸和扩展,是对专业技术人才在审美修养方面的特殊要求。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职业岗位操作能力,而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它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知识广博、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现代型专业技术人才所具有的素质,包括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创业能力、人文素质等,其中就包括审美素质。 让高职院学生具备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审美素质,即职业审美素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是高职院校的职业劳动教育,主要是与未来职业活动相关联的职业劳动意识的强化教育。强化职业劳动意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重要内容,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及发展,以及对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建立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全面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与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该设立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全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收集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信息,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各方面信息参考;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校内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及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制订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
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探讨各门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建立具有本校高职特色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负责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交流职业素质教育课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探讨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二)建立向职业素质教育倾斜的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完善和创新高等职业人才素质培养模式,体现在实训模式和质量评价机制两个方面:一是从改革实习、实训模式入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充分实现实习、实训的最大价值。拓展“边实习边就业”、“预就业教育”的格局。在实习、实训中,将顶岗实习纳入学分制,将企业鉴定作为学分的评价依据,加大素质考核的分量,从而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衔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空间。二是探索向职业素质教育倾斜的人才培养技能评价机制,必须推行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实施“多证制”。高职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职业技能考试,应从设备、师资、制度上保证各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从事一门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水平等级的培训与鉴定,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引入用人单位评价机制,把学生是否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作为素质培养的最终评价标准。
(三)加强就业与创业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根据生源结构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培养高职毕业生的良好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就业素质,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纳入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分阶段、分层面进行就业指导。开展多种方式的就业指导活动:利用校园媒体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办好供需见面的双向选择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招聘活动;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办好校园就业专门指导网站,为学生搭建网上就业指导平台;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既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又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用于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毕业论文,内涵。创业素质的核心是创业能力,需要创业者在青少年时代打好创业教育素质的基础,就要培养学生发现与捕捉机遇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毕业论文,内涵。毕业论文,内涵。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建设一支有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四)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建设时,要将与学院专业设置有关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将企业文化的精髓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源泉,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内涵与特色才能真正创立和形成。一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引进,如诚信文化、人本文化、尽职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非常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社会现象及热点问题,以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将诚信、人本、尽职的道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引进。高职院应将企业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规章制度等,与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严谨态度和安全意识结合起来,建立起富有企业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
(五)培养优秀的职业化教师
高职院校可借鉴美国,以各州为主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做法,对职业院校现有师资队伍进行有计划的送培,在校职业教育师资班学习的学员,可按照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要求来进行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和教育学课程之外,还可设立有关专业教学方法及大类专业技能课程。当地政府可以借鉴日本经验,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任务,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系统。毕业论文,内涵。通过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资实现对高职
学生的高质量培养。在终身教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环节上,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李丹,刘霄骁.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学校精神刍议[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2).
[2]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