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5: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绩效审计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事实上,绩效审计工作本身就很复杂,审计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交叉使用或同时使用,各种方法很难完全分开。加之,不同的审计项目,其所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从原则上说,凡是有利于绩效审计开展的方法都应归入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当然,随着时间、地点及审计项目的不同,绩效审计方法会有所不同或有不同的内容。但是,基本可归为两类,即传统审计的方法与专门用于绩效审计的方法。为了推动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本文对绩效审计分析方法和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作一探索和分析。
一、绩效审计分析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分析成本和效益(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益(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效果)。针对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及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比较分析,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二)数量分析法
数量分析法,即对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影响投入(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计算投入产出比,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即查找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四)层次分析(AHP)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约束条件及部门等来分析方案,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出各方案各自的权重(优先程度),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五)统计分析法
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原因。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来说,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但准确性强,结论相对可靠。
统计分析最主要方法是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对两类或多类经济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回归方程,然后以此回归方程来推算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规律。回归分析法的实质是从观察数据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可以同时检验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与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相比,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
(六)数据包络分析(DEA)法
DEA法,即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是用来评价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部门”(称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DEA法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参数的经济估计方法,实质是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的方法。
(七)分析程序法
分析程序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重要金额、比率、结构或者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的审计方法。分析程序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比较分析,将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若干个可比数据(包括某一相关数据、经济数据、经营数据、非经济数据、预算或计划、多期数据、行业数据等)进行对比,找出同一时期、同一性质的若干数量之间的差异,从而对公共资金筹集、管理或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合理评价。二是比率分析。就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来分解、剖析被审计项目绩效,如常见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以及其他各种技术指标。三是结构分析,指对某项信息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例如,对企业的各类产品占生产总量的比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各个货种的盈利能力,也可以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当期的经营是否符合组织的发展战略。四是趋势分析,将与被审计项目有关的若干期财务或者非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或发现异常变动,包括绝对数趋势分析和相对数趋势分析。
(八)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主要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锥处理技术;因子分析法是从指标的独立性角度挑选指标,根据因子载荷的大小来挑选指标,留下载荷较大者;聚类分析法是从指标的代表性角度筛选指标,先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指标聚为一定数目的类别,然后选择每一类中的代表指标作为入选指标,以每类中平均相关系数较大而类间平均相关系数较小的指标为代表指标;判别分析法是预先根据理论与实践确定等级序列的因子标准,再将待分析的地理实体安排到序列的合理位置上的方法。
(九)调查法
调查法,即凭借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如访谈、问卷调查等,对某种或者某几种现象、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方法。访谈有多种方法,可以通过电话、面对面、信函访谈,访谈形式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进行,访谈对象可以是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和单位外的相关人员,如人大代表、研究人员、社会专家,长期关注某一事项的人员等。但应注意的是,访谈获取的证据一般不能作为事实性证据的唯一证据,就是说,访谈获取的证据还需要经过审计人员的进一步证实。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进行必要访谈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关键的环节是设计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表格,要求所有内容采用问答方式,这些问题应该非常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导性。对于受益面比较广的资金支出,特别是具体到某一类公众个体的资金,比较适合这种方法,比如扶贫资金、三峡移民资金等。
(十)专题讨论会
通过召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就经营管理活动特定项目或者业务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二、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一)目标评价法
目标评价法,是将当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水平与其预定目标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它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支出绩效。此方法既可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也可用于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还可用于规模及结构效益方面的评价。
(二)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在多种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一个综合评价值,依据综合评价值对公共支出项目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法是我国目前绩效评价使用最多的方法。我国政府部门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的准确度较高,但在指标选择、标准值确定及权数计算等方面较复杂,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该方法可综合成本效益法、最低成本法、专家意见法、生产函数法等各方法的优点,适用项目支出、单位支出、部门支出和财政总体支出等各层次的绩效评价。
(三)360度反馈评价法
360度反馈评价,就是指帮助一个组织的成员(主要是管理人员)从与自己发生工作关系的所有主体那里获得关于本人绩效信息的反馈过程,这些信息来自包括上级、下属、平级同事、本人及客户和供应商等。它由审计对象的上级、同级、下级以及客户综合评价同时结合自我评价综合而成。360度反馈评价方位全、角度多、误差小;实行匿名方式,比较客观;有助于促进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团体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评价成本大、评价时间长、评价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同时,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分析,往往需要一些外部专业的咨询公司来指导完成。
(四)公众评议法
公众评议法,指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采取问卷统计、测评等方式向公众进行该公共支出项目实施效益情况的调查,以评判其效益高低。该方法适合于对公共管理部门和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共设施进行评价,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
(五)沃尔评分法
沃尔评分法,选择了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金周转率等7项指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做出评价。沃尔评分法的原理也可用于对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其缺陷在于所选定的指标不够科学全面。另外,当某项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
(六)综合指数评分法
综合指数评分法,是在沃尔评分法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综合指数评分法增加了盈利指标和成长指标,使指标体系较为完善;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分别规定了上限和下限,从而减少了个别指标异常对总分的不合理影响。但其全部指标为财务指标,可能会使经营者忽视非财务指标。由于评分时有标准分值作基础,某一指标即使为负值,其得分也可能为正值,不甚合理。
(七)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设计测评指标,从财务、流程、客户和创新学习能力四个不同的维度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测量和评价。
(八)关键绩效指标(KPI)法
关键绩效指标(KPI)法,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作为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做出比较的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将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关键指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具体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达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时限性(Time-based)。优点是标准比较鲜明,易于做出评估。缺点是对简单的工作制定标准难度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绩效指标只是一些关键的指标,对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评估。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应注意的事项:不同岗位应该有不同的关键业绩指标组合;关键业绩指标与绩效目标的衡量,可量化的量化,难以量化的细化,但评估手段要量化、可操作;激励指标与控制指标相结合。
(九)目标管理(MBO)法
目标管理(MBO)法,是一种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础的考核方法,它特别强调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设定具体的又确实能客观衡量工作业绩的目标。MBO将组织整体目标逐层转化为各阶层与各单位的子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同时,以预定的目标作为激励员工的工具,定期回馈上级共同讨论进行绩效评估,是一种完整的规划与控制程序。
(十)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即对经营管理活动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查,通过与组织内外部相同或者相似经营管理活动的最佳实务进行比较的方法。它定义为“一个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业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标杆管理活动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3个步骤。一是计划阶段:确认对哪个流程进行标杆管理;确定用于作比较的公司;决定收集资料的方法并收集资料。二是分析阶段:确定自己目前的做法与最好的做法之间的绩效差异,拟定未来的绩效水准。三是整合阶段:就标杆管理过程中的发现进行交流并获得认同,确立部门目标。四是行动阶段:制订行动计划;实施明确的行动并监测进展情况。五是完成阶段:处于领先地位;全面整合各种活动;重新调校标杆。标杆管理分为四类:内部标杆管理、竞争标杆管理、职能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
(十一)历史动态比较法
历史动态比较法,是将某一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历史上的变化及效益波动情况。它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该方法适用于项目支出、单位支出和部门支出的绩效评价。
(十二)费用职能比较法
费用职能比较法,将公共管理部门及单位担负的社会职能与相关费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评估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公共管理部门及单位职能定位明确的情况下,行使某一项职能所需的资金应有一定的数量约束,只要数量约束是严格的,评估就会有比较充分的依据,部门和单位社会职能行使情况及行政效率的高低就可能被评估出来。但职能具有扩展性及不确定性,会相应增加评价的难度。
(十三)经济增加值(EVA)法
经济增加值(EVA)法,是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制度。从算术角度来说,经济增加值是从税后利润提取包括股东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公司业绩衡量的指标,衡量企业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
(十四)最低成本法
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或最低投入法,适用于那些不易观测或计算公共支出效益大小的情况。该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项目的投入,评价和选择费用或成本最低为最优,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十五)生产函数法
生产函数法,通过生产函数的确定,明确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借以说明投入产出水平即经济效益水平的一种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Y=f(A,K,L…),其中Y为产出量,A、K、L等表示技术、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生产函数法不仅可以准确评价综合经济效益,而且对评价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作用,但函数关系的确定较为复杂。该方法更适合项目的绩效评价。
(十六)“本量效”分析法
“本量效”分析,是指将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中所涉及的项目投入、项目产出与项目效果这三大类指标分别赋予“本量效”的内涵。即将“项目投入”与“项目成本”相对应,“项目产出”与“项目所涉及业务的数量”相对应,而“项目的最终结果”与“项目的绩效”相对应。对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可采用“本量效”分析方法,并将该分析方法贯穿于公共支出项目的决策、实施和完成阶段的全过程评价之中。
(十七)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将所要考虑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不同分类和分档的对应标准值,通过功效系数转化为可以度量记分的方法。综合分析判断法则是指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各种潜在的或非计量的因素,参照评议参考标准,对评议指标进行影响比较分析判断。根据《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的规定,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32项指标构成,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定量指标,评议指标为定性指标。功效系数法从理论上来说也属于综合指数法,它的改进之处在于在绩效评价中所起的功效不同。将指标分为三个层次,更主要的是增加了非财务指标,因而更加科学、完善。它的不足之处是:盈利指标所占权重较高,达42%,而盈利指标较容易人为调节,从而诱使经营者粉饰或片面追求权重较高的指标;修正指标也仅仅是对基本指标额进一步说明,并没有修正基本指标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测算起来过于复杂,指标体系也不尽全面。
(十八)模糊数学法
模糊数学法,是采用模糊数学建立模型,对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将模糊的、难以进行比较、判断的经济效益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计算,从而明确综合经济效益的优劣。该方法适用于经济效益能准确计量的财政支出评价,项目支出和单位支出的绩效评价均可采用。
(十九)目标成果法
目标成果法,即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者项目的目标是否实现,将产出成果与事先确定的目标和需求进行对比,确定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
(二十)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指通过邀请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若干专家,对项目支出绩效进行评价后,汇总分析专家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三、总结
根据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内容与性质,其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多种多样,包括行政措施、条例、管理办法、命令、决定等等。同时,也包括由各省市人大制定的地方环境法规及由各个地区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环保规章。
二是专业技术标准。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与传统审计工作是不同的,不使用计算、盘点等方法,而是需要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审核。其绩效审计依据多是预测性的数据,是一种需要经过计算才能够得出的数据。
三是计划与行业标准。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活动时,需要对比审计对象与行业标准,并以此来判断绩效情况,这样就能够帮助上级部门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其中,很多项目的评价需要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标准,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是部门预算与计划。审计人员在评价政府环境绩效时,需要将部门制定的定额、预算、经营目标、合同纳入评价标准之中。当然,这些预算与计划并非强制性的,而是部门努力的目标。此外,还要参考合同。用合同标准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这样才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二、不断改进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急剧恶化,多个省市出现的严重雾霾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加强环保工作刻不容缓。政府在环保工作中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因此,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也是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向,而审计方法的选择则直接影响审计的成果。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就对政府环境绩效审核作用的正常发挥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了保障审计工作的成效,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
(一)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也属于绩效考核工作的范畴,因此,也能够适当借鉴常规的审计方法。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需要使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对数据与信息进行核算。这一般会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实验法。实验法是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即根据审计目标将其分为控制组与试验组两组,对试验组采取相应的干扰方式,再对两组的审计工作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准确的审计结果。
2.面谈法。面谈法就是通过面谈的方式获取到数据与信息的一种方法。面谈法的形式很多,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审计过程中情况的变化选择适宜的方法。
3.抽样调查与案例分析法。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中包含着很多数据与信息,因此,必须要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审计人员需要将抽样数据与案例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4.文件检查法。文件检查法是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基础,这些文件包括执行人记录、受益人记录与决策文件等。
5.调查法。调查法就是从系统中收集信息的一种审计方式,常用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与面谈法两种。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互联网、邮件、电话等。
(二)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特殊方法
与一般的审计工作相比,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又有一些特殊性。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与审计工作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分析法。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目标导向法。目标导向法是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即对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将其分解为多层、多个目标,再根据相应的标准与方法提出建议的一种审计模式。采取目标导向法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计划性与实践性,促进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使用该种方法能够通过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将实践审计与理论审计有机结合。因此,也受到了广大审计人员的欢迎。目标导向法的实施需要遵循几个步骤:第一,明确审计目标,对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在分解时要考虑到每一个审计目标的可行性;其次,在分解完成之后,确定审计方法,看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达到相应的目标;第三,开展目标检查,即遵照相关的规定对分解的目标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其中的差距,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45
1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绩效审计全面推进阶段,经过前一段时期的探索,对绩效审计的国际惯例和中国特色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从2012年以后,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必须进行绩效审计,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审计署对于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决心。我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尤为重视。
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审计,而绩效审计是一个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创新程度综合性进行的分析评价,所以我们可以说,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必定成为高校审计的发展趋势。很多高校的绩效审计手段非常落后,审计方法也很单一。据了解,在广西地区的22所大学,在使用审计软件使用的大学只有不到10%,而且大多数大学的审计人员思想很落后,他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甚至出现在一些人中,审计的目标仍然是在审计手工操作下进行查账找错。关于审计软件和在线服务,在线管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等信息整合的“数字校园”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就更别说与审计有关的数据收集、内控评估、管理规定、数据库巡检报告等先进技术了。传统的手工审计将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这些不足恰是目前绩效审计和本课题亟待研究解决的基本任务与研究问题。
绩效审计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在世界上的多个国际组织中或者在绩效审计方面比较发达的国家中都对绩效审计作了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绩效审计是一种技术性的工具,审计人员先经过采集、分析、评估审计证据,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审核结果将提交相关部门,并提出进行审查控制。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对高校有关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估,然后可以为负责监督或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提供建议,从而促进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也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目前,许多高校都正在开展绩效审计的探索,一些院校收获很明显的效果,但也有许多地方高校由于缺乏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而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内容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审计人员需监督并评估高校某项资金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还要考虑到专项资金投入的项目对利益相关者的公平性以及环保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而要想完成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的采取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高校绩效审计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又对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加强高校绩效审计效果的一些建议,并对我国高校专项资金审计方法提出建议和做出展望。
2高校专项资金的定义、内容及存在问题
2.1高校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容
高校专项资金是高校年度预算计划除基本支出之外的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资金,大规模建设和采购资金,科技三项费用(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资料印刷费、租赁费、差旅费、鉴定验收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和三重建设成本(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项目,课程建设费用和后勤专项资金等。高校专项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其中有政府拨款,上级拨款,自筹资金,社会各种捐赠款等。
2.2高校专项资金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专项资金来源的多元性和运用的广泛性再加上专项资金具备投入量大,占用时间长的特征从而致使专项资金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容易出现许多的问题,主要有:
(1)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总体规划。从目前来看,我国国内的许多高校对于科学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经费合理使用的详细规则是普遍缺乏的,并且对于本校专项资金的使用上也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从而导致了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随机性。
(2)专项资金的构成不合理。有些高校为了体现拨款效益,只注重专项经费的安排,忽略正常维持经费的安排。如果这样就比较容易出现公用经费被专项经费所挤占的现象,进而导致学校公用经费更加紧张。
(3)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会经常发生。一些高校用财政拨款不足,成本超支作为借口,对办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某一部分进行挤占和挪用;或将一些支出直接拨付专项资金,严重的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和结项验收,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4)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的现象会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主要原因是因为专项资金在使用时缺乏与其对应的绩效评价,没有根据,所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盲目的现象,比如说扩大支出,重复购买等。
(5)绩效评价系统是不完美的,不能有效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不能只考虑到审计监督,应该还有财务监督。如果财务高校部门只把审计专项资金支出票据合理合法作为目标,而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或业务本身的真实性却无法判别,某些资金的使用者借此机会占小便宜,把不是该项目的,自己使用的合法票据纳入该项目进行报销,这种现象就叫隐形挪用挤占专款。此外,绩效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和校内审计部门不求甚解的例行审计,也都会造成专项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大大降低。
3审计方法的定义及种类
广义上的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达成审计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狭义的审计方法,一般就是指负责审计的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过程中而运用的所有技术和手段。审计方法的运用不只是在某个审计阶段中,从审计人员制定审计的计划开始,最后出具审计意见书并且要依据法律法规做出最后的审计决定,然后还要建立审计档案,在这一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审计方法。
审计绩效可以通过采用新的审计方法来提高,所有的审计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人员都应致力于研究探索和创新应用新的审计方法,才能使审计的作用不断增强。审计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分析探讨4种审计方法,以供各高校的审计工作人员作为参考。
3.1平衡记分卡
“无法形容,就无法评估;无法评估,就无法管理。”从美国哈佛大学诺兰诺顿研究所执行长戴维诺顿研究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绩效评价体系中而来,平衡计分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团战略管理工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战略规划和公司管理等方面。平衡计分卡的目的是要保证企业的战略能够有效地执行。人们把平衡计分卡叫做企业战略管理和执行的最有效工具,我们把平衡计分卡可以应用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来。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3.2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可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主要是为了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能够将组织的战略与组织内部资源、组织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SWOT分析法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的运用如表1。
(1)通过运用各种审计调查方法,分析出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普及政策以及国家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等政策都属机会因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从而影响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属威胁因素。它们会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和专项资金绩效,这些都属于外部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又可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比如说,国家划拨财政资金来支持高校基础设施和教育平台建设,这就属于有利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属于主观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审计分析之前,要把控制和风险分析作为出发点,分析每个指标的优劣度,促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高校专项资金项目所使用的最优方案。
(2)构建SWOT矩阵,需要依据各种因素的急迫程度或者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按照大小进行排序。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更好的评估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需要优先排列那些对高校发展有重要的、紧急的、直接的影响因素,以实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3)在高校绩效审计中运用SWOT分析法有如下作用:一是绩效评价信息更加清晰简明。从目前来看,高校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投资环境和公共需求。通过SWOT分析法,制定资金资源的使用规划,并列出高校当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使原本复杂的信息清晰明了,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二是资金的投向更加科学合理。以SWOT分析法构建SWOT矩阵,有利于对项目高校目前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研究。
3.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就是把与做出决策息息相关的各种因素分解成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再此基础上再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这种方法就叫做决策分析法。AHP方法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应用如下:
(1)首先设计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层级和权重,然后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和指标体系。专项资金从投入使用到最后产出,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层次分析法把复杂问题尽量简单化,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因素,利用少量的定量信息尽可能的量化决策的思维过程,再根据这些因素的隶属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按照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来排序,建立一个由总目标、子目标、明细指标构建的层次结构模型。
(2)测试评分。从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到项目实施到项目产出再到项目结果,按照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这一路线来采用案卷研究、复核法、询问法、比较法等审计证据法,对专项资金投向的项目实施内容、目标、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等因素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指标作出评价。
(3)综合评价。根据测试的得分情况,对专项资金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针对性的建议,促进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3.4数据包络分析法
简称DEA,该方法是一种专门为了进行效益评价而建构的决策模型,主要针对单输入,单输出下工程效率概念应用到多输入、多输出的相对效率评价中,拥有无需设置权重,不需要设定输入与输出函数关系,评价结果是独立的丰富的透明的等优点,所以该方法被广泛采用。
(1)明确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指标。DEA分析指的是在内容复杂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中寻求具有价值的指标,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监督评价其效率、效益和效果。因此,评价指标尤其为关键。就高校专项资金而言,投入指标较单一,主要是用于改善高校基础设施条件或提高教学水平或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产出的指标相对较多,并且受高校类型或者专项资金项目类型的影响,就比如说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产出指标。
(2)对专项资金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细分和优化。根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对于设计的多个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对各指标进行DEA分析。
4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4.1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的选择
审计对象、审计类型、审计内容与审计目标不同,其审计方法也不同。但应注意的是,审计的各种方法之间基本没有排他性,没有排他性的意思就是审计人员可以按照审计的对象、审计的类型、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的需要,因地制宜地灵活选择与结合多种审计方法。
4.2高校绩效审计方法的运用
在运用审计方法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个高校有每个高校各自的运行规律,所以不可能存在适合于每个高校的审计方法,运用审计方法也不一定就会带来正面的效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任何该组织的方法和技术,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在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时获得的基础信息和资料是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和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说,在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时,在运用各种新兴的审计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审计方法的作用。
(一)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目标定位是:
1.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有效地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
2.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3.发现并审计对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迹象或绩效不佳的领域,提出审计建议,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二)审计范围
1.财政性资金(或称公共资金)支出。其主要有:
(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行政单位涉及各级政府部门、人大、政协、以及由国家财政提供工作经费的党派机关和部分团体;事业单位包括文化、科研卫生、社会福利及其它社会公共事业部门。
(2)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主要是指由财政性资金 (财政拨款或财政融资)投资的各种建设项目。有些项目并不全部是由国有资金投入的,但只要是属于政府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投资项目都可以进行绩效审计。
(3)其他各种专项公共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预算安排的或有关部门、单位依法自行组织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比如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农业专项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
(4)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
2.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和金融机构。
(三)审计职能
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职能。绩效审计除了一般审计所具有的监督职能、服务职能外,还特别强调评价职能即在监督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也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比如,被审计单位所选用的执行方式是否体现了经济性?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与所使用的资源相匹配?结果是否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对社会的影响如何?等等。
(四)审计程序
政府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阶段,绩效审计也不例外。绩效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工作是建立具体、明确的审计目标和绩效标准,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基本情况,比如相关法规、协议、工作目标或项目目标、内控制度,单位或项目的产出情况包括产品或服务、社会影响等。
(五)审计报告
绩效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集中体现审计结果、反映审计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书面文件。报告的写作应当行文简练,突出重点,体现实质。与财务审计报告不同的是,绩效审计报告是对外报告,报告接收人是有关政府部门,报告人是审计机关而不是审计组。绩效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相关的背景资料。说明该审计事项为什么值得审计注意,介绍审计实施的基本情况和被审计项目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并说明在评价绩效时有哪些特别的考虑,比如被审计单位受到了什么影响和限制等。
2.绩效标准和结论。评价绩效的标准和结论以及支持结论的依据,必须一一列出,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差的方面。对于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指出根本原因。
3.审计建议。审计建议针对的是重要领域,要客观、合理、具有可行性。
美国和加拿大的绩效审计报告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其报告的最后通常增加一项内容,即被审计单位对报告的反馈意见,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结果、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意见,计划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审计机关对于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看法和对报告的修改说明。这样的报告更具说服力,所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全面、完整,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绩效审计的技术
(一)信息收集技术信息收集就是审计取证。绩效审计沿用了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比如审阅法、核对法、函询法、观察法、盘点法、抽样法等,但也有自身独特的方法。
1.实地观察。对整个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观察,了解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获得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对存货、设备状况进行实地观察,注意发现是否有多余积压、废弃等浪费现象;对于项目、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项目的运作过程。
2.面谈。向有关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被询问者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高级主管、一般管理人员、当事人,也可以是有关外部人员包括某方面的专家等。
3.座谈会。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多元式的面谈。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可以事先将有关调查表提交给被审计单位,以便他们有时间适当做些准备,并选择相关的人员参与座谈。
4.调查问卷。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进行必要询问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关键的环节是设计一整套合理的表格,要求所有采用问答方式,这些应该非常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导性。对于受益面比较广的资金支出,特别是具体到某一类公众个体的资金,比较适合这种方法,比如扶贫资金、三峡移民资金等。
5.审阅法。审查阅读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二)信息评价技术
1.比较分析法。比较就是将实际情况与一定的参照物或基准进行对比,基准可以是计划、预算、标准、设计、、同行业等。
2.因素分析法。对事实进行分析找出成困。比如某单位的办公费用明显超支,那么,是因为人员增加还是工作量增加?是因为浪费还是预算不合理?
一、背景
近几年,相较于常规性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人民银行也越来越注重管理上的绩效,因此催生了基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方面对各级人民银行基本建设项目整体情况进行评价,确保以最少的投入保质保量完成最多的工程,并与立项时的预期相符。
二、基层人民银行基建项目绩效审计现状和问题
就内审工作现状来看,基建审计特别是基建绩效审计在基层人行的推行力度远远不够,仍然主要依靠上级行指派的外部审计机构开展的竣工决算审计,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审计内容,对立项、施工管理以及项目结束缺乏追踪审计和有指导意义的绩效评价。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绩效审计理念
近两年内审转型规划成果初现,内部审计人员逐渐适应从合规性审计角度向风险导向型过度,但绩效审计仍是个难题,对许多审计人员而言,绩效审计只是个抽象的名词,无法引入实际工作中。2012年之前,各基层人民银行的绩效审计占全年审计业务量比例非常低,甚至为零,从2012年开展内审转型三年规划之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善,以某中支为例,近三年绩效审计项目数量已占到了总审计业务量的30%。
(二)缺乏绩效审计指导规范
本文认为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基建绩效审计难以开展的最关键因素是缺乏绩效审计指导规范。基层人民银行的基建项目多为小型的维修工程,有着工期短、形式多样、造价低、经常没有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用地审批、施工设计等特点,所以对于此类维修工程的审计,现有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超出了审计范围,也无法得到被审计单位的完全认可,最终审计结果可能流于审计人员的主观评价。
(三)缺乏绩效审计技术手段
目前开展的基建项目绩效审计工作仍主要是事后靠人工审查、调阅相关资料,时效性较差,难以获得第一手准确信息,且审计对象受限于建设单位,现场施工日志、签证单等重要资料往往无法获得。
三、对基层人民银行基建绩效审计方法的思考
针对上述基层人民银行基建项目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应当鼓励内审人员参与到整个基建项目中,在不同阶段针对重要决策、重要事项进行评估、计算,并作出评价,为实现整个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提供合理的保证。
(一)项目初期阶段
目前采用的基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为事后评价,本文认为应着重考虑“事前决策”,才能做出有指导意义的绩效评价。不以项目规模小而忽视前期设计堪察工作,才能避免因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而引起的工程量重大变更,甚至是设计变更,导致工期的延误和效率低下。以某支行办公楼维修改造项目为例,其中,重做院内地坪为一项重点工程,工程预算占整个工程造价17%,然而在正式施工时施工单位才发现无法按照原有设计正常进行,而重新提出将原工程设计中对院内地坪挖除后重新硬化改为直接刷黑,经测算,涉及到的新增下水道清淤、地面8cm刷黑两项工程预算就合计27.5万元,将比原标书方案增加工程预算19.5万元,占原合同总价40%。如果审计人员协助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就重点工程实施的环境、人员、时间、材料、技术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提示在现有施工条件下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地下管线分布施工图的缺失增加了施工对地下管道破坏的风险、施工场地离办公区域和住宅区域太近等等;然后帮助建设单位及时修正设计或施工方法,这样更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效率性。
(二)项目实施阶段
基层人民银行的基建维修项目在实施阶段大多未聘请监理,主要由建设单位指派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受专业性质及工作时间限制,建设单位指派人员很难做到时刻到施工现场查看,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工作比较被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最易出现漏洞。根据此类小型维修工程的特点,现场勘查加追踪审计应是最有效的,应当鼓励内审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进驻现场进行追踪审计,将审计重点放在预算单价是否切实执行、计算工程量是否准确。某支行成立维修专班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监督工作,但并无相关监督检查工作记录,在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量增减情况、施工材料采购方式的更改等事项也未在现场履行必要的签证手续。根据追踪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经常到施工现场考察实际情况,一是督促建设单位做好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留存记录,作为后期审计及竣工决算的重要资料;二是查看施工方是否按照合同或批准的规定进行施工,工程中出现的较大工程量变更,尤其是要做好工程变更签证审计,变更签证需通知审计人员到场,对合同和工程清单中没有、新增加的部分工程必须执行完整的变更程序,且要有专业人员的证明和解说,如存在不合理因素,审计人员可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并要求加以纠正,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
(三)竣工决算阶段
首先要规范送审程序,保证资料齐全,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方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将决算书和有关的全部资料送审。因为外部审计机构收费是按审减费用的一定比例收取,所以如果审计人员能在送审前先行核算,减少施工方收取的明显不合理、多算的费用,可有效地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性。具体来说,一是将工程量重新逐项计算一遍,并与竣工决算书进行比较核对;二是查看定额项目内容是否与实际施工内容相符,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与当时市场实际价格是否相符;三是核实收费标准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取费率计算是否正确。以上数据如有差异,可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重新计算竣工决算施工数据。
绩效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同时,它还可以促使管理公共资源的个人和单位能够对其行为负责任。政府绩效审计就是围绕政府的职责和行为,对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监督政府部门所管理的公共资源或公共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了绩效审计,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我国绩效审计虽起步较晚,但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公布,审计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目标。结合我国目前的绩效审计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我国实行国家审计制度至今仅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绩效审计则更是刚刚起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审计法》规定了“审计机关应对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但这仅仅是一个宏观的法律依据,缺少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指导绩效审计目标与范围的确定、审计方法的选择采用等具体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未能给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个足够坚固的社会法律平台。
1.2没有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方法。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审计经验去探索,加大了审计风险。
1.3我国审计人员的配置缺乏复合性。由于绩效审计对象评价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业务、分析能力的要求特别高,除财务审计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计算机、法律等综合知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而我国现有审计人员大部分都是审计、会计及工程专业,难以满足绩效审计的要求。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而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有着比西方各国更加广泛的审计领域,实现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也就显得更为迫切。
1.4国家审计工作要求高、任务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投入的急剧增加,国家审计的任务与日剧增,审计人员的力量并没有相应增加,造成目前审计人员疲于完成审计项目,缺少充分的时间来研究探讨绩效审计方法,提升绩效审计水平,这无形中降低了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解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对策
2.1建立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依据。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最关键的一环,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并在准则中对政府绩效审计对象、目的、程序、报告基本形式等做出具体规定,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
2.2统一制定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绩效审计对象千差万别,应根据绩效审计项目的行业、领域进行适当划分,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制定配套的评价标准。此外,在国内广泛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从理论上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路子、方法,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的试点项目,为绩效审计的全面开展摸索方法、积累经验。
2.3改善审计人员结构,增强审计力量。首先,审计人员配置应合理化、多元化。在今后吸纳审计人员方面应注重审计人员的整体结构,同时对非财经类人员也应进行适当的财经知识培训,使其更能胜任绩效审计的工作任务。其次,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综合培训。围绕如何开展绩效审计和评价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此外,各审计机关也可根据本地区绩效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对部分无法在短期内满足绩效审计需求的人才,可以向社会招募对口人才设立专家库,弥补审计队伍专业知识和专家力量的不足。
3 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方法的初步探讨
3.1准确选定绩效审计项目
我们在选择绩效审计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预计的审计效果;(2)资金规模;(3)管理风险;(4)影响力;(5)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一般来说,预计审计效果大、资金规模大、管理风险大、影响力强、审计成本低和可操作性强的项目,绩效审计的成效最佳。
3.2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行动的先导,由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综合性强,没有现成的理论操作指南,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因此更需要在充分的审前调查和审计组成员共同商讨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审计项目和审计目标制定出更为周密细致的审计方案,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内容具体、详尽,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审计方法,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分析方法,以减少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随意性。
3.3注重审计资料的收集
政府绩效审计综合性强取证范围广,需要有大量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如:评价被审计单位支出是否节约、投入是否高效、目标是否达到,评价政府投资项目是否可行、建设是否成功、成本是否合理、建成效果是否明显等都必须辅之以翔实、确凿的证据;需要多渠道获取审计证据,如:审计调查取证、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向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获取等;需要获取多种形式的审计证据,如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统计数据等。因此,我们要转变审计思路,灵活运用各种取证方法从各方面收集审计证据,所获取的数据,应充分、可靠、有效、相关、合理,尤其在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方面要注入更多的精力。
3.4坚持审计与调查分析相结合
政府绩效审计是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经济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的过程,要做到传统审计方法与各种调查分析方法相结合。绩效审计综合性强,需要多渠道收集证据,要灵活运用多种调查方式,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座谈会、询问、公开征求意见等,每一种调查方法都各有优缺点,要结合运用,并按照各审计阶段的需要分别进行审前、审中、审后的调查。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净现值法、抽样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需要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还要运用非统计抽样分析技术、业务测试、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方法来说,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但准确性强,结论相对可靠。
3.5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一个项目的精华和总结,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更能反映出审计的成果,扩大审计影响面。首先,绩效审计不能只罗列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处罚情况,要从经济、效率、效果性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其次,应指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体制、资源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此外,对取得的成绩和有利影响也要进行揭示和分析,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肯定成绩,全面地对审计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一、 综述
绩效的目的是为了客观评价员工的业绩,并且给单位员工特定的行为导向,让员工了解单位 的目标、愿景,并保持高度一致。事业单位由于性质的特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一直是单位管理的难题,审计部门作为单位现金流、员工行为、治理程序的监督部门,其职责是为了增加价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而提供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服务,内部审计绩效直接会影响到单位的运营管理。内部审计绩效不但可以使审计部门内部绩效得到提升,更能为提高单位整体绩效作出贡献。
二、 绩效的方法简介
绩效的目的在于客观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并且激励人的潜能,使人的行为有导向性,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达到个人思想和企业文化高度一致,使个人职业生涯和企业利益得到提升。总的说来,绩效是根据人的正常生理、心理反应发展起来的,绩效的成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如下图:
由图可以看出,外界有了压力后,人自然而然产生不舒服感,从而释放了潜能,最终为企业创造效益。内在因素是依据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如图:
由图可知,人们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从最基层的生理、安全需要提高到自我实现需要。人无论处在什么层次,都会由于不满足感向着更高的层级迈进,这种不满足感推动着社会进步、企业效益最大化和个人素养的提高。
绩效评价的方法比较多,主要分为非系统评价技术和系统评价技术。
非系统评价技术中包括:360度考核法;关注员工行为及个性特征的绩效评价方法;以业绩报告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员工比较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以特殊事件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以个人绩效合约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等。
系统评价技术包括: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MBO)、标杆超越等
三、 内部审计绩效模型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
伴随着绩效工具的发展和完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也借助于这些新的业绩评价工具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绩效可以将员工行为与组织战略目标有效结合,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此基础上,IIA 提出相应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内部审计评价体系也在发展中,王光远依据国外的内部审计评价理论,提出了内部审计的四个一级指标,即防卫性指标、建设性指标、一般性指标和与外部审计师的协调指标,从这4各方面在进一步进行指标分解;同时,又有学者认为,内部审计绩效考核需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合规性、高效性和效益性。
随着内部绩效手段的不断提高,基于战略目标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出现了,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等业绩评价工具出现,为内部审计绩效翻开新的篇章。有人认为,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是对企业内部审计整体而不是个体,可以通过经济增加值的评价办法来设计内部审计的绩效体系,即通过计算内部审计带来的收益,减去其耗费的资源价值来计算内部审计机构的EVA,也有很多学者将平衡计分卡用于内部审计绩效中,这些方法为现阶段内部审计绩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内部审计绩效设计
内部审计绩效模型不能简单的依靠一种绩效方法,应该是将多项方法进行提炼,寻找合适的绩效方案。本文中的模型是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基础,参考平衡计分卡进行设计。具体方法见下图:
上图中,一级指标为4个:能力、客户、流程和成果,每个一级指标赋予权重(Q1~Q4),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为35个,每个二级指标赋予权重(q1~q35),具体指标为:
1、能力方面(Q1)
q1:专职内审员所占所有内审员比例;q2:每年内审人员的培训时间;q3:内审人员教育程度;q4:内审人员的任职资格情况;q5:内审人员的从事本行业年限;q6:内审部门每年开展审计工作次数;q7:改进审计质量的措施。
2、客户方面(Q2)
q8:内审部门主管企业领导的级别;q9:内审部门的独立性;q10:内审领导对风险的关注;q11: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q12:企业管理层要求审计次数;q13:审计部门参与高层决策情况;q14:每年审计项目级别情况;q15:外部检查者对审计工作的评价;q16:对审计部门的关注度;q17:审计建议的采纳率;q18: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
3、流程方面(Q3)
q19:内部审计主管的业务报告关系;q20: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和主管高层的沟通力度;q21:管理层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审核情况;q22:审计发现问题的披露形式和范围;q23:年度审计计划编制的及时性;q24:审计工作结束后,形成报告签发的周期;q25:审计过程中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q26:审计的自动化程度。
4、成果方面(Q4)
q27:促进节约或避免损失金额;q28:年度审计计划完成率;q29:重复发现数量;q30:审计建议执行率;q31:重大审计发现和建议的数量;q32:组织内部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检查情况;q33:组织内部自觉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自律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的情况;q34:企业价值的增减变化情况;q35,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为:
以上4条以及指标和35条二级指标基本涵盖了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绩效方向和量化指标,具体的权重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验加权,是由评价者根据经验,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得出,形式上主要是通过专家组通过经验对每个指标进行权重判断得出,这也是由个人决策转向集体决策的过程,这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最终形成定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容易操作;另一种是数学加权,是利用数学公式对权重进行计算得出,代表方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要建立数学模型,对各指标进行逻辑分析后在经过数学处理后得出,这种方法具有科学背景,有根有据,具有较强的说服性。
经验加权法是由专家小组打分得出,是一种主观赋权,数学加权法是由数学公式计算得出,是一种客观赋权。在现实工作中,主观赋权虽然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但由于人的大脑是极其复杂的机器,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公式或者机器可以比拟,主观不等于随意,只要控制好评价主体,尽可能减少由于情感带来的误差,由这种模糊方法判断出的结果未必是不准确的。同时,客观赋权法虽然是由数学公式计算出来,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但是绩效评价涵盖内容较广,层次较多,单一的数学公式不能涵盖整个绩效内容,如果简单的依靠数学模型进行绩效,数据往往会背离人们的认知,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经过实践检验,基于加权法的经验加权法在实际工作中是由可操作性的,这种复合型方法,既有科学的计算为基础,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的进行检验和调制,这样数据才可靠,有参考性。
四、 结论
内部审计绩效是一项即有难度有非常关键的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应该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绩效工作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对企业的破坏性。内部审计绩效工作不同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前者是重视监督过程,受控的过程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后者是重视员工的情绪,一切的量化指标都是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进行行为导向,引导员工行为与企业愿景保持一致。一个公正、科学的内部审计绩效体系,凝聚着广大审计人员的智慧与耐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相信随着审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审计部门会不断创新出更适合自己单位的内部审计绩效办法。
参考文献:
[1]孙青霞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重构.审计论坛.2011.3
一、环境绩效审计的证据收集方法
环境绩效审计的证据收集方法与一般的绩效审计方法基本一致,其中专家咨询法是环境绩效审计比其他绩效审计用得多的一种,因为对环境事项的评价涉及专业的监测指标和设备,一般审计人员未能纯熟掌握。各种证据收集方法的做法和技巧如下:
1、审阅法
审阅的书而资料一般包括单位管理制度、重要事项会议纪要、项目实施计划、采购招投标材料、合同、各重大事项的申请与批复、财务报表账册等,审计人员需要对其中相关、有用的部分进行取证。
2、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察看建设现场,审计人员可以判断建设进度、财产物资的真实性、相关管理的有效性;与当地工作人员或周边群众交谈,可以获得最感性、真实的答案,有时还能从他们口中获得线索或灵感。实地调研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索取笔录和签名等方式来取得审计证据。
3、访谈法
访谈法包括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两种方式。访谈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监督单位的人员、受益群众或周边企业等项目利益相关者等。应注意访谈内容须形成书而记录才能作为审计证据,最好还能够有当事人签名确认。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分析方法
1、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指运用数学方式将收集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最后形成定量结论的方法。常用的有:简单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聚类分析等。尤其是环境绩效审计中问卷调查的结果,必须通过统计和分析才能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相互联系的两个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实际发生数据与计划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目前实现程度,将同一主体不同时期或不同空间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发展规律和趋势,将同类型的不同主体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得出被审计主体所处的水平,将实际实施情况与政策法规要求进行比较得出规范程度等。
3、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指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并通过因果图直观、条理分明地表现出来的方法。先将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都列出来,然后通过审计证实哪些因素确实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并分析这些因素中,哪些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其他原因等,最后用因果图清晰表现出来。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审计实际情况需要,适当运用一些管理学、经济学上的方法,例如投入产出模型法、杜邦分析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数据分布分析法等。
三、实务应用案例
本文选取一个政府投资的环境项目广东某城市环境项目作为案例(案例数据经过技术处理),综合阐述绩效审计证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应用。
1、项目背景
该项目立项的宗旨是改进和调整区域环保设施服务,从而协助解决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南中国海的环境问题。项目总投资估算为人民币30.8亿元,建设期为6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有害废弃物管理中心建设及有害废弃物管理政策研究、城市间环境治理区域合作、水质监测与数据共享等。
2、绩效评价过程
在完成调查准备、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各项指标的评分权重、设定评分标准等环节后,审计组进入绩效评价过程。
该项目的一级评价指标包括相关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六大方而。本文分别从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指标中的一个三级指标来举例说明。
(1)经济性分析
经济性分析主要从资金经济性和管理经济性两方面,二级指栩开展,反映资源的节约程度。其中,以三级指标招标采购合同预算节约率为例。
对该项指标的分析主要采取审阅法和分类统计分析的方法。首先,查阅项目评估文件、年度实施计划、历年审计档案、招标采购合同等资料,分类统计出所有进行招标采购的合同信息。其次,对不同类别的合同分别对其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作出比较。其中有一些设备采购是项目评估文件和项目实施计划中均有详细的资金预算的,例如水质监测与数据共享子项中的通风、温度控制系统,在项目实施计划中的成本预算为140万元人民币,实际签订一个合同,合同金额为129万元人民币,比成本预算节约了7.86%的资金。还有一些项目内容的预算没这么具体,例如有害废弃物管理子项中的现场作业、进场公路土建工程预算成本为7970万元,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招标签订了5个此类合同,金额合计7990万元,比预算成本高了20万元,没有实现节约。
按照此方法,对所有招标采购合同进行比较、统计后,得出,264个招标采购合同中,有102个合同(占合同个数总数的38.64%)实现了节约,预算节约率为7.32%,但是其余162个合同(占合同个数总数的61.36%)的实际结算都等于或超过了原计划金额,超出预算8.48%。审计组对该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为中,评分为该指标的满分分值的70%。
(2)效率性分析
在投融资公司审计的过程中,应以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切入口,以项目审计为基础,绩效审计为主导,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对某一事项的横向比较分析、同类型的单位之间的分析对比、同类型不同地域或时期的单位进行比较分析等方法,注重发现整体性普遍性问题。由于制度不完善,缺乏刚性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在政府投融资公司绩效审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制度进行审计,通常对法律法规规章采用文件查阅法,对被审计单位自己制定的制度采用文件审阅法。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中,由始至终都需要运用审计职业判断,如:判断是否接受委托;判断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判断重要性水平;判断是否进行以及如何进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判断运用怎样的抽样技术和方法;判断审计工作的主要结论。“职业判断”一词在我国旧审计准则中出现的频率只有11次,而在新准则中出现的频率高达59次之多。其中,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与治理层的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分别为7次、7次和6次。由此可见,我国新审计准则提高了对职业判断主体即审计人员的要求,提高了对职业判断的微观环境即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如果审计职业判断有失公允,将加大审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一、审计职业判断绩效评价
审计职业判断绩效是审计职业判断结果与一定的标准的相符程度。对职业判断的绩效进行评价,前提是确定审计判断绩效的评价标准。审计是基于社会需要产生的,必须经受得起社会公众的检验。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也要考虑成本约束,因此将职业判断效果与职业判断效率相结合才能更恰当地评价审计判断的绩效。审计判断绩效特征可分为效果特征和效率特征。
如图1所示,可以从可验证性、可防卫性方面来考察审计职业判断的效果;在追求审计判断高效果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作出审计判断所花费的成本,亦即考虑审计职业判断绩效的效率指标。可验证性包括共识性和稳定性,是不同审计人员根据相同资料做出判断的一致程度和同一个审计人员对同一事项在不同时间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可防卫性是指审计判断结论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可以对抗来自第三方的置疑或,尽可能避免承担法律责任,这可以从准确性和公允性两方面来进行考量。效率特征主要从时间节约率以及成本节约率来衡量,如同类或同级审计人员作出同样判断所花费时间及成本的比较,或者是与以前作出同类判断所需时间及成本的比较。
二、审计职业判断绩效的影响因素
依照行为科学理论的分析,行为主体、行为对象与环境是影响判断的主要因素,且每两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因此,以审计判断行为为研究对象,审计人员(即主体)、审计判断对象(即客体)、审计环境对审计判断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环境、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的函数,而且三个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环境因素也称系统因素。是指与审计判断绩效有关的所有审计判断主体、审计判断客体之外的因素,包括经济、法律、技术、政治等社会环境、被审计单位环境和实施审计判断的会计事务所内部环境。审计判断的客体是需要审计人员作出审计判断的对象,是审计判断任务或判断命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判断命题无处不在,审计判断任务的复杂性、关联性和继起性均影响着审计职业判断绩效。
审计判断主体因素是指由审计人员拥有的并带到工作中去的因素,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最为直接的因素。不同判断主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工作方式与风格、价值观、道德观、承担风险的意愿、对利益的关注、社会责任等方面。笔者把这些因素归纳为知识与技能、判断经验、性格与习惯、努力程度和职业道德水平等五个方面。其中知识与技能包括了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等;性格与习惯则表现为判断主体的想象能力、对奖励的忠诚度、与客户沟通、与同事沟通等。为了了解各因素对审计职业判断绩效的影响强度,笔者对审计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三、新审计准则下,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绩效的措施
(一)塑造审计职业判断的环境观念,是提高其效果与效率的基础
1.明确外部机会与威胁,适应外部环境。
(1)充分运用外部信息。除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以及审计人员进行必要测试程序时取得的调查表等信息外,判断时还可运用外部公开出版的信息如杂志、报纸、报告、政府对外通报、摘要、企业名录、在线数据库等及不公开出版的信息如股东会议上的讲话、用户调查、电视节目与访谈、与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者的对话等。
(2)与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多元判断主体的判断质量优于单一主体的判断质量。在进行复杂审计任务的关键点的判断时。可以联合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采取联合审计判断或注册会计师团审计判断等。与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应由互相仇视变为共同实施,将仇敌变为朋友,建立面对风险的合作竞争关系,构建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共享机制。
2.分析内部环境,明确内部优势与内部弱点。
(1)将会计师事务所文化与审计职业判断相结合。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文化在不经意中塑造了注册会计师不同的工作性格与习惯,也影响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在我国这个重视关系文化的大文化背景下,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绩效应注意会计师事务所文化建设,重视公众责任,遵守法规纪律,树立榜样,鼓励一丝不苟的积极态度,建立内部人员沟通的环境和条件,将个人的行为整合为综合的团队努力。
(2)不断开展研究、开发。有效配置研发资源。会计师事务所应不断研究、开发和使用新的决策辅助工具,以帮助和引导审计人员完成决策过程,从而避免判断失误。例如。研发并正确地利用重要性和样本量的计算模型,有助于审计人员使用正确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改进、完善内部控制调查表可以使审计人员不遗漏所有的相关问题;研发更加切合实际的披露清单有助于审计人员查清全部应披露的项目。
(3)将审计职业判断绩效与激励挂钩。高绩效的审计判断受制于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而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激励机制。因此必须建立有利于审计人员作出高绩效审计判断的激励制度。激励的方式有提薪、职务提升、业绩奖金、给予事务所股权、工资外补贴、表扬、荣誉奖励、增加工作自、批评、压力等,使每个人都愿意努力提高审计判断的绩效。
(4)创新与改进审计作业。会计师事务所应努力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改进审计程序和方法,创新整合审计作业与流程,灵活运用职业判断,完成常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特定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审计项目,不断提高职业判断绩效。
(二)重视审计职业判断主体因素的核心作用,是提高效果和效率的主导力量
1.加强审计判断主体的培训和引导,注重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审计判断是由判断主体作出的。判断主体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判断的绩效。拓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的培训内容,除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外,还应注重通过判断专题的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提高判断主体的想象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等。
2.加强审计判断主体相互之间的沟通。审计是一种思维的沟通过程,沟通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作出的职业判断的效果性和效率性。加强与客户、同事等的沟通可使审计人员更快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和更有效地处理所得的信息,作出高效果和高效率的职业判断。
一、项目背景及审计思路
近年来,环保监管部门积极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控的信息系统能力建设,用以实现对废水排污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其数据作为环保部门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废水污染源各监控站房内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采集设备接口的其他相关设备,如门禁系统、摄像系统、温度计等。数采仪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CE。(2)数据传输通讯系统,包括利用GRPS实现监控平台与废水污染源各监控站房内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无线通讯与数据传输。(3)基于废水污染源监控数据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监测信息的、管理、利用、比对、审核和共享。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2008,开发平台为。审计试图从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的功能性、安全性;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各排污企业的终端监测设备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诊断系统未充分发挥效用的病症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二、实施过程和测试方法
根据审计内容和要求,主要运用SQL Server软件还原系统备份数据,对上千万条信息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结合查阅工作记录等相关资料、实地查看现场以及问询等手段,查找系统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对主要内容的审计方法介绍如下:
(一) 测试废水在线监控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从数据传输过程、数据统计过程和数据比对校验三个方面对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开展测试和审查。一是利用数据库分析对现场监测仪器的显示数据与数采仪的数据进行逐一比对,统计分析数据传输的误差情况,分析误差是否在制度规范的可接受范围内,检查数采仪统计均值计算的准确性,以此判断监测仪表模拟信号转换到数字信号的准确率。二是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单位排污口信息导入数据库,与废水在线监控系统中对应字段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排放口名称”字段标识存在错误。进一步通过审查相关资料发现,被审计单位未建立信息维护机制,也未对字段信息进行审核。此外,将污水处理厂废水设计排放量与系统对应字段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废水在线监控系统数据库中部分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量数据异常,且未对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处理。三是通过查看比对监测资料和比对校验工作记录发现,被审计单位未对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现场端废水流量设备进行比对监测,影响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废水流量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废水在线监控系统中由污染物浓度与废水流量相乘得出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准确性无法判断。
(二)测试废水在线监控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在对上述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修正和剔除错误信息后对废水主要污染物因子-化学需氧量的采集次数进行测试,评价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技术规范,对废水连续排放和间隙排放等不同排放方式的累计排放小时数等参数进行测算,以获取每天理论采集次数。进而运用数据库分析工具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三年实际系统获取次数仅占应采集次数75%左右,未进行监测的废水量达10亿万吨左右,未监测的废水量比例为34%。采集数据的缺失是表象,查找数据缺失的原因是关键。因此,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采集次数缺失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发现,被审计单位对主要污染物因子化学需氧量的系统采样频率设置不合理,且未对数据缺失情况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和实施数据补缺措施,是导致数据缺失较大的症结所在。
(三)测试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的安全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audit. In the current audi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method of civil engineering cost audit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target, the method implements the flow,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uditing, quickly and easily complete the audit task.
Key words: performance goals; civil engineering; cost; audi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23.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项目的审计已成为单位工程施工预算审计的重中之重,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也受到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根据施工预算审计的对象不同,进度不同,投资规模不同,对其审核的方法、步骤也不一样,故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审核方法。
二、准备工作
土建工程可变性因素较多,审核工程造价的准备工作就是要对施工图预算进行清点、归类、整理,根据图纸说明准备有关图集和施工图册,熟悉并核对相关图纸,参加技术交底,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必要时到施工现场进行勘测。
(一)土建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管理审计
土建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土建项目建设决策工作;
前期策划是项目的构思工作,包括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可行性研究工作审计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主体资格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建设条件和技术方案的客观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土建项目建设决策阶段审计重点包括:项目建设决策工作程序的合法性;项目的建设标准的客观性;建设地点选择的准确性等。
(二)土建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管理审计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主要包括设计准备、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准备工作审计重点包括:项目建设目标、设计任务书、设计单位的选择、设计所需的地质勘探资料等;方案设计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初步设计方案、功能要求、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概算、设计程序、设计进度等。施工图设计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设计限额、各专业设计协调合理性、设计变更的合理性。
(三)土建项目建设招投标阶段的工程管理审计
土建项目建设招投标阶段包括招投标准备、招投标、建设项目合同订立工作审计,
招投标准备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招投标的筹资计划、资金计划、项目的拆迁工作、项目的批准、招标申请资料的完整、真实性;招标机构的组建或招标单位的选择等。招投标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招标方式和程序、招标文件、标底、投标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的规范合法性;评委的选择及评委的评审工作、评标办法、评标报告、中标人、中标结果等。合同订立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合同条款、双方责任等。
(四)土建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审计
土建项目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工作审计、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审计。
施工准备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图纸会审、现场条件、施工许可证、各项目参加方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物资供应渠道、土建项目建设需要等;施工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各项目参加方的职责范围、内控制度、管理机制、施工环节、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物资采购供应、工程计量支付、计量的基础资料、工程变更和签证的审批、工程索赔、工程验收、资金到位等等。竣工验收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项目预验收、竣工验收、整改、工程结算、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财务决算费用客观合法等。
(五)土建建设项目使用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审计
本阶段的土建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缺陷责任期的保修管理工作和项目后评估工作,审计工作侧重分析项目投入使用后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与项目前期策划所确定的目标相比较,以判断该项目实现预期目标。
三、土建工程造价审计方法与土建工程管理绩效审计指标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取得审计证据,据以证实被审计事实的性质,作出审计评价而采取的各种专门技术手段的总称。在审计时应当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相结合、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相结合、注意项目管理与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区别,审计的技术方法有:重点抽查法、经验法、 全面审核法、分组法、参照法、指标筛选法。指标筛选法是利用工程中常用的构件、配件的造价指数和材料指数来审计。土建工程虽然千变万化,但各个分部分项的工、料、机、造价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技术指数基本变化不大,可以利用这些标准对各个项目筛选,选择那些严重超标的项目进行重点审计。本文所述的土建工程管理绩效审计指标流程如下:
(一)收到工程资料后,应根据其编制内容,确立土建项目管理绩效审计标准的特征,在确立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权威性、完整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
1、土建项目目标成功度
项目目标成功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照原定目标完成的情况,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实际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项目目标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项目目标评价可以从项目的系统目标入手,从功能目标、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方面进行评价。
2、土建项目过程成功度
由于项目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整个生命期,对建设项目的过程审计,是对项目立项决策、建设实施及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系统总结与回顾。根据建设项目生命期项目管理的任务,建设项目过程成功度可分为:
(1)建设项目策划阶段成功度
可以从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可行性研究费用和质量、项目决策周期、决策程序的合理性、决策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审计。
(2)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成功度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财力、物力集中投放和耗用过程,它对项目能否发挥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阶段成功度可以从勘察设计工作、招投标工作、建设环境、项目变更情况、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项目竣工验收等等方面进行审计。
(3)投资执行成功度
主要审计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可靠,资金总额是否符合项目开工建设的要求,资金供应是否适时、适度,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合理等。可以从建设资金筹措、施工期各年度资金到位率及投资完成情况、工程竣工决算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的比较分析、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的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审计。
(4)项目运营阶段成功度
主要衡量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实际投资效益,与预测情况或其他同类项目的运营情况相比较,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项目运营阶段成功度可以从项目运营管理水平(达到设计能力、财务状况等)和项目效益预测(达到设计能力状况及预测;市场需求状况及未来预测;项目竞争能力现状及预测;项目运营外部条件现状及预测等)等方面进行审计。
四、完善工程造价审计的措施,提高造价审计工作效率
(一)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核工程量
根据现场签证验收资料、施工和竣工图纸,依据不同行业工程国家制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对清单工程量进行计算,是审计人员从事造价审计工作的基本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工程的设计图纸都采用了CAD计算机制图技术。因此在工程造价审计时,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获取设计图纸和竣工图纸的CAD电子文件,利用CAD软件自身的长度、面积等计算功能,将可大大提高工程量计算速度。另外,不少软件公司针对CAD电子图纸还开发了工程量自动计算、预算套价、钢筋计算等软件。
(二)利用计量软件工料分析功能发现违法案件线索。
工程造价由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台班费,以及承包单位管理费、利润和税金等费用组成。它反映了承包单位投标时的人工含量和各种材料数量水平,通过投标文件中单价分析表等辅助资料,利用计量软件中的工料分析功能,能较快地汇总出结算中包含了多少人工及各种材料的理论用量。将上述理论用量与实际用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作为工程材料审计重要手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审计方法还有很多各有各的优缺点,要提高审计效率,关键是要会选择。另外,土建工程经常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往往建设时间长,存在较多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有的项目在审计时已经发生变化,甚至无法进行现场取证。这些因素决定了工程造价审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选择审计方法时,既要考虑不同的审计阶段和审计内容,还要结合审计目标,注意审计方法之间的交叉使用和外部审计条件的许可,做到有的放矢、科学使用。土建工程审计人员对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应该积极提高,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还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每个项目所包括的工程内容和施工工序彻底研究,这样才能对工程审计的任务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1.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多种方法解析《科学时代·下半月》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