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5: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的教学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就是将音乐情景和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创设音乐情景,让学生置身于音乐之中,加之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情景教学法。
1语言导入教学情景
语言是课堂上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容易交流感情的工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够启发学生走进音乐王国,加快学生理解音乐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尽情参与,从而掀起课堂教学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安夜》这节课时,因为圣诞节和平安夜都是西方的节日,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假如教学实践中又没有办法运用多媒体,那么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描绘平安夜的场景: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这一天,所有的商场、街道和家中就摆起了圣诞树,圣诞树像一个小塔,树上挂着很多小铃铛,轻轻摇晃就会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非常动听,树上还会缠绕一圈小灯,五颜六色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眼的小星星,美丽极了。人们还会在教堂里虔诚的祈祷,衷心的许愿,欢乐美好的气氛充满了千家万户,就像我们国家的春节一样。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却也仿佛身临其中,加深了学生对《平安夜》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的体会。
2故事展开教学情景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思维过程,不如说是一种共情过程。教师给学生讲一段有关音乐教学内容的动人故事,可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音符先有感情。学生都爱听故事,精彩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能够运用绘声绘色、生动有趣、别出心裁的故事,就能唤起学生热爱音乐的激情。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莫扎特》时,教师可先讲莫扎特的艺术生涯,讲莫扎特三岁就开始弹琴六岁开始作曲八岁写下第一部交响乐的音乐天赋,讲莫扎特的代表作,讲莫扎特的创作背景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故事让学生对莫扎特有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内涵。
3表演再现教学情景
音乐与表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想完整的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实际肢体表演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样一来,教材中歌曲的角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形象,而就是学生自己,学生对歌曲必然产生亲切感。这种生动的形式会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感到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表达出来,而且富有趣味性,学生自热情绪高涨,积极参与。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家一起来》这节课时,在反复欣赏和学唱歌曲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明快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自己创编韵律操,在创编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动作要符合歌曲的特点,既要有轻快活泼的动作也要有优美的动作。动作编排结束后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分小组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通过各小组之间的韵律操创编和表演,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歌曲动感的节奏,扩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运动协调能力。
4多媒体呈现教学情景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目标,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多媒体中生动、直观的动画情景更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时,在第一单元的开始阶段,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以及相关文化,像西藏的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西南地区苗族和彝族的民族特色,西藏的天空、草地和风土人情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多媒体呈现,学生在欣赏《走进西藏》这首歌曲时,就仿佛置身于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旁边,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西藏草地上,就仿佛置身于西藏白雪皑皑的雪山上。学生通过学唱《走进西藏》这首歌曲,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呈现西藏特色,进一步加深了对藏族音乐的体验。学生演唱《走进西藏》时的感情更加丰富饱满。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方法之一。音乐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的魅力,在发现音乐魅力的过程中探究音乐的奥妙,在探究音乐奥妙的过程中创新音乐,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音乐的平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213-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不断普及。对于小学的音乐教学来讲,也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因此,采用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较为科学有效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正确选择,能够不断提高孩子的兴趣和综合能力。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20世纪德国著名艺术家卡乐.奥尔夫专为儿童设计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这种音乐教学方法自从出现以来得到了众多音乐爱好者以及音乐教师的一致推崇和肯定,并被广泛应用和传播。奥尔夫所创造的这种教学方法和原理也就是原本性的一种音乐教育。对于原本的音乐来说,理应是舞蹈、动作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这同时也是一种必须由本人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比较适合儿童的特点有自然、接近土壤以及机体,便于儿童体验与掌握。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即兴演奏。可以一开始就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设即兴性演奏。因为打击乐器相对来说技术要求比较简单,而且和声也比较单纯,同时参与伴奏的各个声韵都是基于固定的节奏。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灵活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说意义非凡。
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历少,因而社会经验不足,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他们具有天然的创造音乐的能力。当孩子们听到一首乐曲或歌曲时,可以凭借自己的感觉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采用简单的乐器进行即兴演奏或者是即兴表演,让他们在音乐的表达中去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如果没有相应的乐器,也可以采用筷子、手、脚或书本报纸等来对心中的音乐进行即兴演奏或表演。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根据自然生活中的声音来创编故事或图画,并用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以外,还可以用创作音乐的相关练习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个性,并从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自信、自尊和自强精神。
(二)强化节奏的积极作用
音乐中的节奏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意义,它同时也是舞蹈、音乐以及语言的共同基因。从节奏入手,不但可以将这三者有机地贯通起来,使其融为一体,而且可以通向这三者中的任意一个。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来说,节奏训练是非常基础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训练项目。因为节奏训练与小学生的心理节律以及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况且节奏相对来说又比较简单、比较单纯,具有很强的直感,此外还可以不必借助任何器具仅仅依靠肢体活动就可以表现出来。这样最容易被孩子们所领会和接受,从而使孩子们所参与的难度大大降低。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节奏开始一堂课,作为教学的前引。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把一些体态的节奏、语言节奏、敲打的节奏以及大自然的节奏综合运用到教学中。在对小学生上欣赏课时,可以综合采用舞蹈、走动、声势、伴奏、独奏、轮奏、合奏、轮唱、齐唱、合唱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欣赏。当对小学生上歌唱课时,可以依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创作出相应的节奏。或者启发学生用打击乐器创作出相应的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还可以就一首乐曲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者是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各展风采,各显神通,充分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三)树立孩子课堂主体地位
情商作为人类智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前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如何去培养。现在通过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能够培养孩子的情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听、嗅、触、视,来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才能,并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力。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将学生大多定位为聆听者,而奥尔夫教学法不仅将学生定位为聆听者,更主要的是将学生定位为音乐的参与者和主动者。在音乐课堂中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时,只要有音乐响起来,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随着节奏去用动作表达出来。这就好像有些小孩子当看到或听到电视里的舞蹈或唱歌时也扭动小身躯跳起舞来,并且嘴里还哼唱着一样。通过这种音乐形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宣泄或抒发感情。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唱歌、欣赏或者其他音乐活动当中,并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例如创编歌词、自编舞蹈或是打击节奏等等。
(四)以游戏促进个性发展
根据奥尔夫教学法,进行音乐教育的第一步是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生音乐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还要使教材内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并且最好带有游戏性,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小学生。因此,在现行教材中,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引入了大量的游戏,这些游戏不仅仅局限于智力开发和音乐本身,而是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结构感、空间感、美感、注意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这种将游戏带入教学内容的方法,不仅使小学音乐的教学降低了难度,而且使小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中还可以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五)多元化的课堂实践活动
音乐作为一门有声的艺术,只有在课堂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才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通过乐曲或者歌词表达丰富的情感,产生浓厚的课堂渲染效果。具体实践活动方法如下:
(1)“说”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念儿歌、讲故事都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事先让孩子们自己准备相关资料,引导他们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音乐史、音乐作品、音乐家等,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情境中,教师可以讲一讲王二小的故事,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思想、情绪学习歌曲,并且融入到演唱过程中,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
(2)“读”的作用。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强调节奏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语言与动作训练,可有效培养节奏感。所谓“读”,主要应用于识谱视唱、节奏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掌握“读”的节奏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中。
(3)“唱”的作用。在学习唱歌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强化孩子们对乐曲、对歌词的记忆,同时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必须在唱歌过程中融入情感与动作,更好地表达歌曲艺术形象,活跃课堂氛围。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相比,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体,而且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当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并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采用奥尔夫教学法,使学生们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现阶段,小学校对音乐课程教学给予高度重视,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如若教师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则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根据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实践问题做深入研究。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
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得到提倡,并逐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应用,旨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节奏、旋律的练习、形体动作的训练等,并创设童谣、民歌、奏乐、舞蹈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若能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利用,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创新音乐学习方式,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活动中,与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要求相适应。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课堂教学有重要影响。首先,该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小学生的特点,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该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教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小学生产生联想,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音乐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该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开拓儿童的想象力,并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将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等因素相结合,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感官神经和肢体,随音乐而舞动,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指导下,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因而可促进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学实践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
现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赋予音乐课堂教学以更多的趣味性,而且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小学生学习热情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全部感官神经,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想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可达到充实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过程中,为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百鸟叫声相融的音频进行播放,并配合唢呐乐器的图片、声音等,可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良好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教学氛围条件下,才能解放小学生思想,对音乐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例如,在《春光好》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座位按照半圆形进行布置,教师站在中间,不仅能够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与小学生进行更多的肢体交流,同时还能鼓励小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景象”进行表达和叙述。基于此,小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已有认知进行语言表达,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春光图。可见,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可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
(三)肢体语言和节拍的融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加注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动作、舞蹈、语言有机结合,以达到激发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培养其想象力的目的。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若能够将小学生的肢体语言、节拍相融合,则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小螺号》教学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打出节拍,既感受节拍,又能增强小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小学生通过将肢体语言和节拍相融合,能够更为深刻的感悟音乐、体验音乐,对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
(四)拓展小学生知识面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而拓展小学生知识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旨在将音乐、舞蹈等融为一体,因而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而开展教学活动,可增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例如,在《小雨沙沙沙》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有着整体认知,并鼓励小学生尝试通过乐器进行演奏,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同样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使小学生感受二者节奏的差异性,或者利用歌谣《螃蟹歌》,使小学生深刻感悟音乐的文化底蕴,并对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认同感。
四、结语
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成效发挥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肢体语言和节拍的融合、拓展小学生知识面等方式而开展,在结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段晓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郑丽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092-02
一、研究目的
音乐教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人文教育和人格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现时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以及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
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的音乐教学情况:国外传统的教学法有高大宜教学法、铃木教学法以及达克罗斯教学法,但在近年来,有可靠数据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逐步被音乐教育者们所认同,根据对美国奥尔夫教学法协会(AOSA)的前执行理事辛迪・伍比格的个人采访(2014/12/23),从2000年到2014年,该协会所公开的会员增长率为168.14%,分会增长率为172.22%,而其他教学法协会的会员人数情况则远不如此。可以说,奥尔夫教学法在国外正逐步成为初级音乐教育的主流。
在国内,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出版教材并应用在课堂上则更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奥尔夫教学法与我们传统音乐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借鉴其优秀的教学理念。
二、两种教学法的定义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是在教学上强调从教学大纲出发,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授课的教学方法。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只看重知识理念的传授,可以说,音乐教科书就是教学的全部,而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则不被重视,更不用说音乐兴趣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由卡尔・奥尔夫和冈尼尔德・凯特曼开发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唱歌、肢体动作和演奏乐器,直接参与到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去。卡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乐感,而这种乐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的。奥尔夫坚信,一个孩子的音乐学习过程就是从说话以及母语歌曲开始的。各种童谣、儿歌以及民间音乐等元素共同组成了奥尔夫风格。奥尔夫的首要信条是:“每个孩子的言语和动作一直都是表达音乐节奏的方式,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发展的方式”。奥尔夫强调,音乐实践体验比抽象理论知识的教育更重要。他还将音乐教育与普通的学校教育进行了类比:老师会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语言沟通后,才去学习如何阅读和写作。从一开始,奥尔夫就强调学生通过身体来感受节拍、速度、音高以及旋律的重要性。孩子应该在正式学习音乐之前先亲身体验和探索音乐。根据奥尔夫的理论,在合奏的环境中音乐体验会最佳,通过卡农、即兴表演、节奏和旋律、肢体打击以及乐器演奏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溶入到一个音乐整体中去。
三、两种教学法的差异性讨论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怀着这样的目的,我们不妨对传统音乐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表现和教学结果的差异性上进行讨论。
(一)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归纳如下:教学的目的是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一定的音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教唱,学生学唱,教师教乐理知识,学生学乐理知识;考试的时候,学生唱一首学过的歌曲,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不同,与国外一些较流行的教学法(如高大宜教学法、铃木教学法或达克罗斯教学法)也不同,因为奥尔夫教学法其实并不是一种“方法”,因为它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它只有基本的原则、清晰的模型以及基本的过程,教师需要依靠他们的直觉和创造性来组织教学以及传授音乐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形式其实就是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而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教学,它就如同母语学习一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没有既定教学程序的情况下学会说话,同样,孩子们也应该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需要教授的是“基本的,自然的,并且最贴近孩子思维和幻想世界”的音乐,因此也被称为“原生的音乐创作教学”。
(二)音乐表现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所教授的歌曲通常都是较为正统的歌曲(不论古典还是现代的),所使用的乐器也是比较正式的乐器(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在课堂上,较多情况是群组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教师带领学生合唱歌曲)。
在奥尔夫式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唱歌、跳舞以及演奏乐器,可以单人表演也可以群组表演,而不论在选用歌曲还是在乐器使用方面,奥尔夫教学都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奥尔夫教学法所选用的歌曲通常非常简短,且包含固定音型,在演唱部分中经常会以循环或者“A-B-A”的形式进行演绎。另外,这些歌曲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民谣和童谣有较紧密的联系。奥尔夫音乐很大程度上都基于简单但有力的节奏变化模式,这种非常简单而优美的音乐形式,很容易让儿童和成年人学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奥尔夫认为按节奏敲击是人类对音乐的一种最原始的表达形式,所以奥尔夫教学法会使用小型木琴、马林巴琴、钟琴以及金属木琴等乐器,这些乐器都有打锤和共鸣筒,且易于搬动和放置。在教学中还通常使用各种鼓、录音机以及非尖锐的打击乐器,“使得所演奏的乐曲变得更加丰满”。另外在演奏时还需要学生跟着旋律和节奏进行唱歌、吟诵、拍手、跳舞、轻敲以及打响指。参与奥尔夫方式的音乐演奏――即使是第一次演奏,也非常简单。
(三)培养学生兴趣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主要是老师教唱、教音乐知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一旦授课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时(如一些理论性知识),学生的兴趣就会大为降低。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无法活跃起来,学生容易感到困乏。
在教学氛围的塑造方面,奥尔夫教学需要老师创造出类似孩子们玩耍的环境,这样不仅学习过程会轻松许多,同时学生对乐器和音乐技巧也较容易发生兴趣。另外,在奥尔夫式的课堂上,老师会让每个学生分别执行一组简单的教学活动,然后把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这样每个学生会感受到自己一直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当中,丝毫不会感觉到压力,还会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以教学大纲上的知识点为目标,欠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只知道如何学好教材上的乐曲,但无法形成独立的乐感和音乐审美能力。
在奥尔夫教学中,所有的音乐理念都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以即兴的方式并使用原声创作音乐,这样可以在创作过程中使信心得到累积,感受到音乐的趣味。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亲身体验音乐,这样的课堂不仅能生动地介绍如同节奏和速度这样的抽象概念,还能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素质。“奥尔夫教学活动激活了孩子们的完整感知,唤醒了他们的空间、时间、形状、线条、颜色、设计以及情绪的审美素质(这些东西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在课堂上教师教唱歌、讲解乐理知识的传统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学会了模仿,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更没有掌握自主学习音乐的方法。
奥尔夫教学因为有简单、即兴、交互性强等特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技巧,与此同时,超越了原始教学活动的即兴方式也很容易被学生创造出来,当学生创作出有趣的音乐时,他们就想把这些音乐录制下来,更进一步,发展音乐技能、学习正统音乐也会悄悄地成为孩子们的愿望。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不是把一切音乐知识和理念都送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发掘。
四、结论和建议
奥尔夫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是有其优越的一面的,但为什么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同时缺乏对这方面教学技巧的系统培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固步自封,传统就是用来打破的,教学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音乐在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并不是主课,所以我们不妨大胆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不要害怕犯错,因为犯错有时也是找到正确途径的方式,不管怎样,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Miranda.奥尔夫教学法[M].纽约: 全美音乐教育工作者会议, 2009.
[2]Shamrock, Mary.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种综合的方法[J].音乐教育者杂志,1997(8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28-01
奥尔夫音乐教学主张以儿童的发展为本,提倡综合性的音乐教学理念,以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音乐之路。这种鼓励式教学不仅对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的是通过这种音乐教学充分展示了我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特点
1、创造性。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哪种教学工具或是言行举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才能使学生在体验音乐的活动过程中更好的领悟到舞蹈、音乐、语言所要传达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小学生即兴创作的可能。
2、综合性。音乐的魅力及价值所在就是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人的内心情感和情绪,通过音符来传达出演唱表演者的思想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主要的特征的就是综合了音乐说唱、舞蹈动作及其语言等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有必要充分考虑到说唱、舞蹈动作等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小学生的音乐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音乐教学的综合性教学理念充分地运用了串铃、三角铁等相关乐器,并在音乐的伴随下激发了小学生跟随舞动的本能反应,在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一定的想象空间舞出自己的音乐旋律,帮助小学生开拓思维能力。
2、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考验着教师的的自我业务水平,更考验着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音乐教师要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的教学技巧,如此,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对音乐与艺术的鉴赏能力。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应用还能够有利于教师的自身素养的的提升。
3、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充分的利用小孩子爱玩的天性,以游戏音乐的模式来进行教学,通过组织小游戏让音乐教学变成“玩中学、乐意学、开心学”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游戏音乐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游戏音乐的想象和好奇心,对音乐作品产生一定的联想,在想象的过程中产生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想法,继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加强音乐实践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音乐创造的教学目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鼓励小学生进行创造,参与学习。最原始的音乐主要是人们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想象所呈现出来的,而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并充分的去了解和感悟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必须综合分析的小学生的心理特质,通过适当的音乐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在进行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设计好情景模拟,以分组的形式来进行情景表演,随着音乐的播放,几个人模拟坐在摇曳的船只上,静静感受一路波动的清水和轻拂脸颊的细柳,而教师也可适当的一些台本,让学生根据台本来即兴发挥演绎剧情,此时就可以营造出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也乐在其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运用好综合音乐教学法。
我以为实践是最有效的运用,不实践,一切都是空谈。
首先是音乐教师自身思想的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也不能丢了本民族的音乐,学习先进的、优秀的国外教法,结合自己的教法,就是有特色的教法,教师的思想上必须要有这点认识。
其次是对学生能力认识的改变。以前,我总是觉得学生的音乐水平也有差异,其实真不是这样,音乐课上真的没有差优之分,只有表现方式的不同,学生对同一段音乐有着自己的不同表现方式,综合音乐教学法正好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让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再者是社会认可度的改变。
一种新事物的改变,需要大量的工作者去做正确的引导,综合音乐教学法亦是如此,我一直认为,只要是让人感觉舒服的方法和动作,必定是正确的,兰州市综合音乐教学法音乐会的顺利举行,得到了广大音乐教师和校长、家长的认可,大家心灵的震撼与冲击久久不能平息,我们固守的传统的音乐课平淡无趣,索然无味,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新体系下的音乐课带给学生真正的体验与感受。这样的教法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音乐教师传唱的音乐。
这次音乐会给予我的感触很深,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汲取新体系的营养精髓,创新课堂,改变教法,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075-02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说起音乐教育的意义就不得不先谈谈音乐的意义,当我们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加以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我们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生活习俗,以及节日、仪式等等,音乐与人之间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追溯人类的历史,也能清楚的看到:各种仪式和节日、祭祀活动、劳动、舞蹈和宗教等等,都是和音乐相结合、并存发展的。 比如,古代有用咏唱、咒语来治疗疾病驱除灾害;宴会上用音乐来增进气氛;用音乐来鼓舞战士的士气等等。这些都说明:音乐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古以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音乐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科学的认识。随着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的进展,音乐对于身体与精神疾患的治疗,对于残疾人和疗养者的身心机能的康复,以及对于人的心理指导等等,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此外,在产业方面,背景音乐(BGM)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音乐在产业方面不仅限于背景音乐这种被动的方式,像企业、车间的合唱团、吹奏乐团等活动,对于增强群体的人际关系及创造良好的氛围,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孩子们在看电视、听唱片或观看音乐演奏实况的时候,常常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哇,真棒!”“真好听!”的感叹,这就是在情感上的一种感动,于是就会产生进一步听音乐的欲望,或者进而产生亲自参与一起演唱、演奏的愿望。一般来说,我们在边听边看音乐演奏时,所获得的感受、所受到的感动,在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参与表现音乐活动的欲望,只是每个人的音乐表现活动,因受到感动的程度和音乐表现的技能所限而有所不同。
在音乐教育中,与其说应该教给学生音乐表现的技术,不如说更应该重视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利用音乐来丰富全部生活,在发展丰富形象思维的同时,培养其对于音乐的兴趣和永久持续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们应该和孩子们在一起参与快乐的音乐、律动和身体表现等活动,在这些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中进行更加广泛的音乐体验,努力使音乐教育在学校这个“开创人类明日文化的场所”里,得到应有的、相应的地位。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人们不仅用歌唱而且演奏各种乐器,体验不同的音乐表现的喜悦,大大的扩展了音乐表现的范围。欧洲音乐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有赖于各种乐器的发明。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 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音乐教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应该指出,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符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方针的,对改变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属性的落后面貌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也有同样的启示作用,将所有的音乐理论知识生活化,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也会比较容易。
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大学生们手指肌肉已经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1、认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点:完整、独特的体系、原本性(元素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综合性、创造性、即兴性、从本土文化出发。
(1)从5个方面逐一阐述完整、独特的体系特点(体系性、独特性、灵活性、开放性、艺术性)。
①体系性,我们今天了解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点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从理论原则,指导思想到教材、教学法、教师及丰富的、成功的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具备的一个完整体系。它虽然从人的音乐天性出发,从音乐最起码,最简单的元素出发,但一切又都讲究高度完美的艺术性。它虽然十分强调以节奏为基础,但不仅是拍拍打打,对于旋律、和声、配器、曲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虽然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这一切都显示了它完整的体系性。
②独特性,这个体系以”元素性音乐教育”为特色,明显地区别于”传统”教学法和其它各种国外教学法,与”奥尔夫音乐风格”一样,形成它的独特性。
③灵活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点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分年级的要求,它的基础教材不要求一首挨一首地进行,而按音乐语言发展的顺序(如唱5、3、再6,再1(I),2,先五声后七声等)渐进,它的即兴性更使每年的教材不同,即使采用同一教材的两个不同班级的课,也不出现重复,永远是新鲜的。在德国各地,各校,在运用这一体系的世界各国,都不一样。
④开放性,从实质上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点体系可以归结为一种教学思想,因此它没有框框、不封闭、不排他,可以把各种教学法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因而它必然逐步发展、逐步丰富、永远没有终结。
⑤艺术性,奥尔夫教学体系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到表演、乐器制作,那怕是最简单的,也必须有艺术价值。奥尔夫教材中很简单的四小节儿童歌曲,在艺术上都很经得起推敲,质量要求很高,音准、音色毫不含糊,在和声、乐曲结构、配器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艺术准则。
(2)从节奏、朗诵、体感、声势(拍手)入手阐述原本性(元素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的教学特点。
①节奏为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
训练节奏的步骤:
从体感入手,把体内的节奏诱发出来。
单层次的训练:模仿、问答、节奏补充……
多层次的训练:卡农、多声部节奏。
用声势为旋律作伴奏。
②从朗颂入手,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如”叫人名”;在教学中实践的情况是这样的,在问了两个音节数不同的学生名字之后,就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然后是数韵和简单的诗歌。朗诵要素:旋律性。(汉语四声较西方语言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可以直接用到音乐中)。节奏性。(汉语也富有节奏性,单词,词组都可以配乐)。
③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如;按自己的心跳节奏自由走动,在这动中逐步互相协调,达到统一速度,产生基本节奏感。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捻指、拍手、拍腿、等不仅讲究节奏,同时十分注重音色。不强调理论、概念、名词、术语。如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称作”走”、”跑”、”拖”
走 走│跑跑 走│拖 ─ │拖 ─┃。
规定学生用五声音阶自由创腔,走唱结合。不象传统那样诉诸理性。
④形体动作的音乐感。
形体动作要求自然、有个性、有变化,如果一唱歌就摇头晃脑、身体僵直、这是做作的、勉强的、如果过分强调动作整齐划一,不分男女,不管音乐给个人感受如何,这是机械的、没有个性的。奥尔夫要求的”走”,要有各种不同的走法,还要走出音乐感,与音乐的情感吻合。拍掌,也有一、二、三、四、五指拍,半掌全掌拍,轻、重拍等各种拍法,获得多种音色的效果,不能永远是一种风格。所有的形体动作都要富有 音乐性。
(3)从语言、动作、节奏3方面阐述综合性的特点。
语言本身即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因素,语言本身也即是一种音乐。应从声调的高低和语调的轻重缓急两个方面来进行操练;既可以结合节奏,也可以结合动作来进行语言操作,即可以应用一般人生活的口语,也可以应用艺术性的文学语言,如格言、诗歌等进行。世界各国的格言,是各族人民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浓缩的结晶,我国的唐诗、宋词、则是我国语言艺术的无上珍品,并已成为人民传统的一部分,理应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主要语言之一,去广加采用,以充分发挥它对促进音乐教学高度艺术质量的积极作用。语言在音乐教学中既可以结合动作,也可以结合节奏来进行,而不是单纯、孤立地,“为语言而语言”地单纯 朗诵地来进行操练和从事。动作是一切动物本性的体现,一切物质也离不开运动。所以,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人性的本能体现和最自然的体现,动作和舞蹈结合音乐和游戏,应当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得到系统、全面地训练,使之成为体现并培养其仪表和情操,以及促进人际交流、集体协调以提高情商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动作结合,才能真实、全面地体现人性以及生活和艺术的原貌;音乐与动作结合,是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应有的形式,舞蹈教育从来未曾脱离过音乐,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舞蹈、诗歌的“呼吸”和生命线,而节奏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和动作,所以,节奏(尤其开始的阶段)最好结合语言和动作来进行操练,这更生动,也更有劲 ,然后方才单独去进行。
参考文献:
1.引言
小学音乐课程是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对小学生个人情操培养、审美品位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854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也主张“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教育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足见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法”的必要性。“愉快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符合音乐素质教育“给学生创造快乐,让学生带着快乐走进课堂、带着快乐学习音乐,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要求,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尝试。
2.多样教学方法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音乐“愉快教学法”(音乐“快乐教学法”),简言之就是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法两重性质。[1]音乐“愉快教学法”特点之一就是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师音乐教学应尽可能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富有趣味性,主要通过以音乐教学内容设计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愉快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许多小学音乐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如愉快游戏式、动态的图片式、想象引导式、情境表演式、故事感染式、新奇引趣式以及动作操作式等,积极挖掘音乐教学内容蕴涵的快乐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以“愉快游戏式”为例,做游戏非常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能使其注意力持久、稳定且紧张程度较高,不失为“愉快教学法”指导下设计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在教小学生演唱歌曲时,可设置“音乐渐高时慢慢仰头,音乐渐低时慢慢低头”的游戏,发现做错的小朋友可鼓励他起来表演。有的教师还设置音乐接龙、音节填空、音程代替、填歌词等游戏,寓教于乐,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孩子学好音乐。
3.将音乐美渗透课堂,与学生齐体验快乐音乐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其基础教育的核心在审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2]。将音乐美渗入课堂,教师与学生才能一齐体验快乐音乐的教学活动,实现“愉快教学”的目标。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音乐知识处于刚入门阶段,学习音乐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初步认识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小学生学习和心理特点,将音乐美渗入课堂,引导小学生发现音乐美。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上以饱满的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感情全身心投入教学。音乐教师带给小学生的应该永远是朝气和热情,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教师对音乐的爱,并且自然而然在教师的熏陶下出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情绪,音乐课堂应成为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欣赏音乐、表现音乐以及演唱音乐中来,如果只是教师口头传授忽视学生亲身体验,小学生很难发现音乐之美。如有的教师在音乐课上用乐器、伴奏、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愉悦,领略音乐的音韵美和曲调美;有的音乐教师在教唱歌曲前为小学生声情并茂讲述作者创作音乐的激情或音乐故事,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
4.重视音乐课堂鼓励教育,学生越学越快乐
“愉快教学法”要求教师重视音乐课堂的鼓励教育,这是因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除了以求知需要的满足来激发快乐情绪外,成功需要的满足也可以引发快乐情绪。古人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爱听好话是人的本性,更何况是步入音乐殿堂不久的小学生!他们能在音乐老师的鼓励和赏识中越学越快乐。一方面,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寻找和挖掘每个小学生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音质好,有的同学敢于表现,有的擅长讲音乐故事,有的乐理知识丰富,有的懂部分乐器等等。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才能对音乐有更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们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更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有的同学不喜欢、不乐意接受音乐或是不认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耐心引导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予鼓励。
现在,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为小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不管表演效果怎样,都应给予鼓励并加以指导。音乐是要求当众表现的课程,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每节课利用课前课后5-10分钟,请同学上台表演。内容可以是独唱、小组唱,可独奏、表演,可诗朗诵,可讲述音乐小故事,可演绎生活小品等等,通过此环节的设计,学生的胆量、表演能力都有了提高,同时学习音乐热情高涨,并在教师的鼓舞下越学越快乐,最终达到“愉快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2]。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愉快氛围、将音乐美渗透课堂及重视鼓励教育,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欣赏和学习音乐,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21世纪20年代初,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其教学核心是重视练习节奏、旋律、基本的形体动作,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其教学的基本原则中首要原则为一切从儿童出发;其次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最后是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小游戏中轻松愉悦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最终可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从而实现提高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目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尤其是他们对艺术的创造,往往更加让人出人意料。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音乐创作。或者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利用三角铁、串铃、铃鼓等奥尔夫乐器,来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跳舞,并且随着音乐而做出本能的动作,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17-0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育领域中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帮助。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艺术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在这种形式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能发挥出其本身的优势,将歌舞融为一体,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有着较大的帮助。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针对音乐教育所创立的一种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法主要主张将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综合化的音乐教学形式。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这种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也比较容易接受,它能带给孩子们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有着一定的作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为了显示出幼儿教育的语言和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结合,体现原本性教育理念,在应用过程中有着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则是人的教育,人本身有着用音乐进行表达情感的能力,音乐教育也应当凸显出这种原本性的特点。二是参与性,奥尔夫教育法认为,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学生在进行学习中一定要亲自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创造更多的快乐。三是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人参与到音乐中来,同时还在于从音乐中感受快乐,创造乐趣,丰富想象力。四是综合性,音乐活动是语言、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每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是将综合性音乐教学法进行利用,以此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明显的缺少对音乐教育的规范化建设,通常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时都不会进行艺术类考试,很多学生只是凭借着自己对学前教育的热爱,还有文化课成绩到学校来,因此在音乐技巧上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充分的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技术,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视教学的针对性,所以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教师应引导他们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以来当学生步入社会进入到学前教育中实践是,就会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好的音乐氛围,使幼儿放松心情,逐渐地体验音乐。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音准把握的不够好,总是会跑调,但有着一定的节奏感,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打击乐器或者身体律动节奏等来锻炼学生,一些来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身体上的平衡,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展示自己的才能。
2.创新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成为了当先的重点内容。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要不断地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情境演示和演讲等形式来丰富教学。例如在进行钢琴基础教学中,以《三只熊》为例,教师可以在教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到台上来进行即兴表演,或者以舞蹈的形式进行表演。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日后的学前教育奠定基础。
3.教学评价多样化。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评价教师应注意针对性和客观性,以此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成果。教师应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评价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音乐教育评价工作与课堂教学之间仍然有着密切的练习,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应多以鼓励为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对音乐的热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一下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怎样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及奥尔夫音乐课程的流程和作用:
首先,奥尔法音乐教学法中强调欣赏音乐作品应从提高幼儿兴趣,关注幼儿注意力开始。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前,以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通过故事,渗透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即可以为幼儿提供欣赏的方向又可以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识、常规培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教育。如:歌曲《找朋友》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音乐课程,在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之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接着就可以为他们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有一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儿,他们玩得特别开心、特别高兴,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呢?哪两个小朋友玩的游戏是一样的?你有好朋友吗?平时你都和你的朋友玩些什么?你们之间有相同的地方吗?”通过提问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另一个特点是节奏为先导,奥尔夫认为节奏本身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溶为一体。在欣赏音乐时,可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节拍或节奏的训练,对于小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能够跟着音乐拍打出基本的节拍就可以了。而大年龄段的幼儿则可以进行节奏的练习。为提高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兴趣可加入拍手、拍腿、捻指、弹舌等有趣的动作,统称为声势训练。以《找朋友》为例,它的节拍是2\4拍。加入声势练习可以这样来设计:。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其次就是体态律动环节,单调的让幼儿重复欣赏音乐会使幼儿失去对感受音乐的兴趣。如果结合律动表演就会不同。在幼儿不熟悉音乐的阶段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在原地做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对音乐熟悉后可加入两人合作的律动表演,每两个小朋友一组相对站好根据音乐的内容设计角色的动作;还可以加入全体的律动表演所有幼儿站成圆圈、竖排等队形进行律动表演。律动时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幼儿动作不需太规范,但一定要跟稳音乐的节拍或节奏。根据需要还可添加一些表演的道具如:表演小猫时可为幼儿准备胸贴、胡须、手套等,这样能让幼儿增加对律动表演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效果。
接下来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乐器的表演。这一环节对幼儿来说稍有难度同时又充满着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把乐器分为两种: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和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一般无固定音高打击乐的使用率比较高。因为它们的演奏方法比较简单,容易被幼儿掌握。这些乐器可分为四大类:木质类(木鱼、双响筒等)、金属类(撞钟、三角铁等)、散响类(棒铃、沙锤等)、皮质类(铃鼓、手鼓等)。我们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乐器的选择,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可以用木质类乐器,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用散响类乐器。当然这都不是固定的,教师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能力随意的选择和搭配。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用蛙鸣筒摩仿夏夜里的蛙声,用腕铃描绘三月的小雨,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
我们都知道,幼师的音乐课程包含唱歌,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钢(风)琴弹奏等几个部分。以下就以这四个部分为例子,谈谈联想教学法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歌唱教学方面,由于人的发声器官——声带生长在人体的一个较为隐秘的位置,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无法直接操控这个器官,因此教与学的过程只能依靠教学者的启发和示范,学习者的联想和模仿来进行。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当老师想让学生把声音唱得更加流畅,去除僵硬的感觉时,老师会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声音在不断地往前延伸,象河流一样流向远方。当老师要学生稳住气息,把声音唱得更加饱满而且坚定有力时,老师会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推动一块大石头,感觉腰部用力,气息下沉,发出的声音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当老师要学生稳住喉头,减少破音的出现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吃惊时喉头的感觉,用吃惊的感觉来吸气,并保持吃惊的状态发出声音,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地领悟老师的意图,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而且能降低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歌唱的技能。
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方面,由于初学者难以马上领会音的实际高低与乐谱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常采用空间联想的方法来进行指导。例如:当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音的高低时,会让学生联想楼梯的高低,音越高,该音符在乐谱上的位置越高;在讲解音程的度数时可以让学生把音阶想象成队列,把两音之间的距离想象成两人之间的距离;在讲解音程与和弦的转位时,甚至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积木作为教具,让学生摆一摆、转换一下位置,实际感受一下积木转换位置前后在空间上的变化,从而理解音符在转换位置后排列上发生的变化……等等。通过空间联想,学生能够将枯燥的乐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更加有趣,知识也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联想教学法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是由作曲家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传达出来的,属于音乐的第一创作。而学生欣赏到的音乐是由表演者根据对作品的理解所表现出来的,属于第二创作。当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实际上是在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第三创作,也就是将听到的音乐转化为自己理解的形象或情绪。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接近作者的本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与音乐相关的画面、通过联想来感受音乐的情绪,或者是让学生听出音乐中各种乐器所演绎的音乐形象,等等。例如:在让学生欣赏圣桑的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听到前奏时联想到了什么,然后再向学生分析作者采用分解和弦进行伴奏,从而达到模仿流水声音的意图。又如,在让学生欣赏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时,可先不向学生展示曲名,而是先让学生欣赏曲中模仿鸟鸣的片段,让学生说出联想到的形象,然后再引出曲名,并且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丰富表现力,等等。诸如此类的联想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胜枚举。
在钢(风)琴教学方面,由于学生的阅历较浅,弹奏时容易出现力度过大或速度过快的现象。这时,如果教师采用引导学生联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们就可以在掌握弹奏技巧的同时学会更加恰当地表现音乐。例如:当学生在弹奏进行曲风格的曲目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军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行进时的感觉。当学生在弹奏抒情的乐曲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内心跟着主旋律一起歌唱,通过联想歌唱的感觉来把乐曲弹奏得更加连贯、流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