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7-10 09:2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篇1

2.企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企业成功除了管理人员的战略选择、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还需要员工的团结和凝聚力,而这种内部的精神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加强和促进。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长远利益和成功的关键,哈佛学者认为:“企业内部特定的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是当今社会影响企业成果和业绩的深层要素。”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其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的深层推动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营销方向已转向利用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贸易,这已经是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变趋势,经济活动的开展往往不是单一个体,而是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共同体,在这个信息和知识的时代,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任何一家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成功,都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中利用企业文化来带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企业文化与经济共生互动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人类的一些经济活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文化活动,具有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是相伴相随的关系,每个企业的内部精神和文化各不相同,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因适应与否的问题而起着促进或者制约的双重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于文化和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在企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份额也会随之增加,甚至成为未来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具体来说,文化是人们心理默认的观念或者规则,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和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市场,其企业文化的建设策略也不一样,而企业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和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跨国企业能够充分的体现文化与经济的联系,经济全球化为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是这种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也导致了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之间因差异而存在一定的摩擦,这种摩擦也是导致跨国企业经济损失和低效率的根本原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生互动的关系。

二、促进经济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的措施

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较为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来看,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经济高增长、快增长,而企业文化慢发展、低发展。企业的经济发展逐年增长,然而企业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大多数的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不够,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的慢发展和低发展与我国经济的高发展的形势极不协调。

其二,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员工的长远发展,我国企业的年利润逐渐增加,占据世界的前例,但是企业员工的发展和投资相对较少,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一味的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尊重企业员工,导致员工的工作动机外部化,对自身内部动机即工作的积极性不能持久。

其三,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员工对文化知识的吸收,缺乏鼓励员工不断学习的氛围,企业强调员工需要创新,但是没有响应的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对于员工技能的培训项目和日常活动项目的制定较为混乱,没有规划,同时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员工对于企业的规范制度认同性不高,没有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凝聚力不强。但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导向作用、规范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等,这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偏离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初衷,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了解决这个困难,需要让经济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并进。在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上,需要在坚持以顾客为本,尊重员工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的建设融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缩短两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差距,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经济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发展战略协同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的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在企业新的发展阶段,尽量避免重经济轻文化的局面,需要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文化、精神的建设,把企业经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放在同等地位,促进企业员工技能训练、娱乐生活丰富、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提高,全面推进企业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篇2

新经济对企业文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行为及文化管理也因为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的创新而出现全新的方式。

一、新经济的特征

新经济是一种以自发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新经济,之所以“新”就集中体现在它所具有的极强的创新能力上,新经济的飞速发展依靠的不仅是电脑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也要依靠社会各种制度创新的支持。而创新又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新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知识化。网络技术突破了时空的制约,使得信息传递、搜寻、处理的成本极大降低;新经济可以减少市场中供求双方、竞争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增加社会的净剩余,有利于社会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新经济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终身教育将是人类谋生存、求发展的基本条件。新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形态,要求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必须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由于知识可共同拥有的特性以及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各种有用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社会变革的速度不断加快,网络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形势。

二、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的传统作风和企业审美意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文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虽然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其基本内涵应该是一致的。

1.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认定由于人们能力不同存在收益差别的合理性。正因为企业中人们有很大的能力差异,所以人们在企业中收益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人将获得资本收益,有人获得劳动收益,有人获得创新收益。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持有企业股份,获得的就是资本收益和创新收益;一般员工按照劳动合同获得工资,则是劳动收益。由此导致人们的收益差距拉大,这充分体现了知识和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2.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分工比较细致,企业中任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协作,没有人与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协作,即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企业就不可能高效发展,也不会产生“1+1>2”的效果,更不会有企业中每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理设适合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在新经济条件下应当成为一种全方位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知识创新体系。新经济是以网络经济、网络概念为代表的社会经济形态,根源于信息化和全球化。与新经济的特征相适应,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创新与变革,其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理念创新与管理制度文化创新。

篇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州、县委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把提高全局(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创造一个稳定、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环境,强素质、严管理、抓行风,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工作目标

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好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促进机关精神文明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档案事业的顺利有序推进。

1.对本单位领导干部实行轮流培训,对本局职工严格管理,健全理论学习及考核制度,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知识学习。

2.发现、培养、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适时推选出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作者上报相关组织,激发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3.搞好全局2015年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4.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

5.充分发挥局党支部、工会、妇代会作用,开展好适宜干部职工参与的各类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

6.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扎实推进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倡导见义勇为、扶正罚邪,杜绝治安隐患,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机关和档案的安全。

7.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三无”达标。

8.加强局(馆)内外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环境整洁优美。

9.加强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

10.认真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

11.加强网络建设,认真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并按要求做好转贴、跟贴、网络评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一是局(馆)领导班子要继续

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定期专题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把精神文

明建设与巩固灾后重建成果结合起来,作为干部职工实绩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二是局(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全局(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各项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三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并实行“三个文明”建设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

(二)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将精神文明教育纳入全局干部职工重要学习内容。一是开展干部职工遵纪守法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职工遵纪守法自觉性。二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认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道德修养,自觉规范语言和行为。三是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州、县委全会精神,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大力崇尚“顾大局、讲原则、尽职责精神,不怕苦、敢拼搏、出大力精神,讲真话、办实事、见实效精神,讲付出、不为名、不为利精神,尊民意、敬民众、解民困精神”这“五种精神”,增强爱岗、敬业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四是深入抓好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来抓紧抓好。五是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奉献观,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凝聚力。

(三)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多渠道选拔优秀人才,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三是进一步夯实档案基础业务,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党建目标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巩固“县级最佳精神文明单位”和“州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成果,积极争创“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五是继续抓好机关维稳、平安创建、综治以及安全和保密工作,确保机关的和谐、稳定以及档案的绝对安全。

篇4

警察文化是渗透体现于警察群体中的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当前,公安机关要推行正规化建设和人性化执法,就必须克服过去队伍建设中的种种弊端,如重用兵、轻养兵,重整顿、轻养成,重治标、轻治本,重片面、轻系统等问题。一阵风式的教育整顿,难以走出整顿——好转——反弹——再整顿的怪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着重从“根上”和“本上”下功夫,没有着重解决好民警的观念、理念问题,没有真正建立起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警察作为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执法队伍,警察文化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应时之举,而且是治本之策。用先进的警察文化武装警察、塑造警察,是时代的呼唤和警察自身的需要。

一、警察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警察文化是科学的警察认识观念和系统化的工作方式方法,必须把它作为全局性的战略来对待。在推动警察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警察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具体地讲,就是物质文化要先进,行为文化要文明,制度文化要规范,精神文化要高尚,要着眼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但是,我们还必须明确警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为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的管理转变。倡导“以民为本”的理念,也可以说以维护人民的安全为本。在警察内部,树立“以警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了解警、关心警、尊重警、培养警、规范警、激励警、服务警和凝聚警。文秘站版权所有

二、警察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警察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搞单打一和一蹴而就,要因警施策、多策并举,在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篇5

校园技能竞赛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协调和意志等能力的一种文化。旨在突出学生敢于“亮剑”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提高其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素质。校园技能竞赛文化是我院精神、形象、秩序和环境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一、 树立高职教育理念,营造校园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院认真探讨技能竞赛文化建设的思路与目标,通过大力营造校园技能竞赛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和敢于“亮剑”的拼搏精神,着力培育昂扬进取的技能竞赛文化,弘扬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促使全院师生养成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形成善于团队合作、乐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1、开展宣传攻势,形成人人参与、奋勇争先的校园氛围

营造昂扬向上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对建设校园技能竞赛文化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院报、校园新闻网、宣传栏、广播站等媒体,对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个人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师生爱祖国、爱学院、爱专业的精神。每当师生凯旋归来,学院组织学生在校门口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对获得省级以上团体一等奖的团队,学院订制拱门、悬挂横幅迎接。学院还组织召开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经验交流会,由获奖选手以及指导老师向低年级学生代表、领导、教师等介绍竞赛过程、获奖感悟。通过座谈,不仅为今后的竞赛积累了经验,也激发了全体师生团体意识、竞争意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院每年年底召开技能竞赛表彰大会。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和典型的推介,逐渐在校园里培植出一种人人参与、争当先进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2、对接企业需求,营造笃学精艺、敢闯敢拼的职场氛围

在打造技能竞赛文化的过程中,我院立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意识,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根据化学工业“两高、两有、两易”的特点,我院在开展技能竞赛培训、技能比武和实习实训时,注重把“6S”管理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贯穿于建设的整个过程,努力营造高职校园的职场氛围。

二、构建技能竞赛机制,夯实技能竞赛文化基石

在推进校园技能竞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举措:

1、加强领导,健全技能竞赛机制

学院建立了党委、行政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宣传部、实训处、团委、后勤处等多个部门紧密配合的技能竞赛的机制。学院成立了技能竞赛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对全院开展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及参赛培训过程进行统筹管理,规范各类组赛行为,把竞赛工作的组织管理纳入常规工作。同时,积极推行竞赛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提交立项申请书,审核通过后即立项,并明确其责任和获奖目标。

为确保技能竞赛文化建设有序、规范地进行,学院制定了《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技能竞赛文化建设规划》、《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2、强化意识,搭建技能竞赛平台

为强化师生参赛、组赛意识,拓宽师生视野,学院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技能节和科技文化节,并连续承办了三届湖南省劳动厅组织的计算机应用大赛,承接株洲市分析检测工种和化工仪表工种的技师比武以及湖南海利公司等企业的职工技能比武。2010年,学院承办了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课说课比赛。近年来,各系部在校内组织了丰富多样的知识、技能比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3、增加投入,确保竞赛经费到位

学院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都专门设立了竞赛经费,用于各类参赛、训练及校内组赛的支出。对学院承接的各类技能竞赛则另拔专项资助经费。经审核通过的竞赛项目,由教务处牵头,所在系部提出申请,实验实训处第一时间进行参赛所用仪器设备、耗材的采购。从而多方位确保了组赛、参赛经费足额到位。

4、创新机制,激发师生的参赛热情

学院建立了以奖代酬的竞赛奖励办法。各系部则推荐品学兼优的获奖选手评选国家级励志奖学金。竞赛获奖选手在毕业推荐工作时优先推荐。在竞赛培训指导工作获得优秀的,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项指标。学院大力宣传在技能竞赛文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通过典型引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为学院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不俗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亮剑技能竞赛赛场,凸显校园技能竞赛文化建设成果

2005年至今,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湖南化院学子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种奖项230项,其中团体和个人一、二等奖达100余项。

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在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操作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如2005年,学院囊括了全国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个人与团队14项冠军;2006年分别获得“华昌杯”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和全国第二届“南化杯”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2007年获“中控杯”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和“南化杯”全国首届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2008年获“天成杯” 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中控杯”全国石油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和“南化杯”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第二届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2009年分别获得“扬农杯”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和“中控杯”全国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高职组团体一等奖,“中控杯”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竞赛和“环凯杯”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职业技能竞赛高职组团体二等奖;2010年获全国有机合成工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化工总控工团体二等奖、生物技术职业技能操作大赛团体二等奖和化学检验工团体二等奖。

在化工类竞赛的带动下,非化工类专业在各项技能比赛中也是全面开花、捷报频传。2006―2010年,我院学子在省级、国家级的计算机应用、数控、会计实务与电算化、市场营销等技能大赛中分别4次获团体第一名,团体二等奖15个。

最引以为傲的是在2006年全国数控技能竞赛中,我院作为非机械类院校第一次参赛,面对如云强手,学院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在时间紧、经验少、项目新、难度大的情况下,加班加点攻克技术性难题,最终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令组委会和兄弟院校刮目相看。这是平时扎实的教学质量的厚积薄发,更是我院浓厚的校园技能竞赛文化氛围中培养出的不畏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

四、拓展技能竞赛文化建设成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以赛四促”的理念,推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与改革

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设立的都是紧跟现代新技术,紧贴现代实际生产与生活的项目和赛题,而且赛场上比拼的不仅仅是参赛者的专业技能,还包括了参赛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心理综合素养。由此,引导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课程教学实施进行思考,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甚至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从而推进了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使之惠及全体学生。同时,教师在各类竞赛的组赛和备赛过程中,倍受锻炼,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是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都有一定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2、奋发进取的技能竞赛氛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奋发进取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促使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公平、和谐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和融合,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了职业情境,领悟到企业管理文化,为优秀人才的培育创造了条件。各种技能竞赛把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篇6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要让教室成为中职育人的最佳场所。

除了注重教育卫生和班训上墙的做法之外,我们很重视开发班级黑板报。

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但它也是我们班级自己的田地,我们应该用心经营它,让它产出我们班级的优质“土特产”,让它成为全班同学的一个精神乐园。

1.提供了交流学习、自我反思的平台

比如:我们让负责卫生值日的同学写写值日劳动的意义和工作的责任感;让学习优异者写写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它对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让学习后进生写写自己的理想和学习上的缺陷和困难;让违反校纪的同学写写检讨和反思。当我们打开思路,就发现原来这块黑板报成了班级状况的写真与同学们思想和精神的浓缩。

2.鼓励集体参与,促进了班级团结

黑板报是班级所有人的,黑板报从整体设计到文章的选择,不是一个人能全部完成的,它要靠多个人的合作。需要会写字的同学,会绘画的同学,会设计的同学,还有会写文章的同学等。既充分发挥了班上特长生的优点,又把一期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更使学生们的合作见成效。学生们在分享成功时,更加团结,更有积极进取精神。

3.激励积极进取,形成了良好班风

在办黑板报时,我们可以专门开辟一个“表扬与批评”专栏,鼓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继续努力,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让他们痛改前非。例如,我们班就定期在黑板报上刊登出获得“学习标兵”、“班级之最”荣誉的同学名单,以及一些表现转好的下期候选人名单,从实践情况来看,这种做法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激励作用。被填在表扬栏的学生会感到自豪,他们因此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候选栏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自信心增强,进步越来越大。

二、主题班会建设

充分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是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最有效的途径,经过实践,效果较为显著。

每周学校都安排有一节班会课,如何让班会课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就要班主任提前备好课,根据学校和班级情况,定出班会的主题,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不同内容的主题班会。通过不同的主题班会,增强了同学们的情感交流和班集体文化的开展,使同学们人人都能为班级服务,个个能为班集体出谋献策,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遵循制度建设的常规要求的前提下,重要的是对于班规的制定,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要让全体参与进来,围绕如何搞好班级卫生、学习、生活发表意见,然后制定出可行性操作性兼具的班规。

2.抓好制度的实施

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四、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对于它的建设,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方面。在教师领导方式上,我采用了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这就使我与学生的关系很和谐。二是学生方面。班主任要协调好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合作与竞争并存。

篇7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景观项目并非仅仅shoppingmall或者大型商圈等的景观设计,而是展现了具有娱乐性、标志性、纪念性等等丰富多元特征的项目案例。这些隐性的文化特质犹如项目的灵魂吸引着大批的人流,最终带来商业收益。可取的商业景观项目主题有很多――绿色低碳、科技人文、社会责任感等等。在硬件设施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完善,为休闲娱乐的消费过程提供多样的空间环境。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消费者在互动和交流时有一个轻松的平台,从单纯的以购物为目的转变为体验过程,从而弥补现代都市生活的缺陷,让人们不再觉得都市生活单调、枯燥,反而轻松愉快,让人心情愉悦。商业景观空间可以包括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商业街景景观设计,商业中心景观设计,商业办公景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在商业设计中将多重体验和多重空间感受融入到商业空间之中的设计理念,该理念主要为了形成具有多样化、层次化和复合化特点的交融空间。文中结合着闻名遐迩的相关商业空间实例,来分析商业空间的美观与丰富性多样性并存的创新设计与文化融合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1商业景观的空间设计理念

对于商业景观的设计而言,空间的安排是很重要的方面,如何将空间进行巧妙的组织,使得商业区与城市区成为整体是商业景观空间设计的一大主题。空间的完美融合能够使得商业空间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将过渡空间进行巧妙的运用,可以使得人们在购物之余拥有休闲娱乐的平台。因此,在商业景观进行空间上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将商业空间做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

1.1合理衔接商业区和城市区,将中介过渡空间做到组织合理

处于商业区与城市区中间的过渡空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开放优势,如果这些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能够得到合理的组织和利用,那么这样的过渡空间对引入城市活动和人流而言大有裨益。合理的利用能够让商业区与城市区得到很好的衔接。Solana蓝色港湾是北京首屈一指的时尚购物娱乐新地标。它的优势在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最大城市公园――朝阳公园的西北角,以及它所倡导的开放式购物体验。虽然在典型的中国北方城市,Solana蓝色港湾大胆沿袭了传统欧式生活中举行户外庆典的文化传统。通过一系列松弛有序的空间,营造“街巷”般的感觉。中心广场――作为Solana蓝色港湾会面、互动和娱乐休闲的重要枢纽,中心广场的设计模仿欧洲“城镇广场”的概念。为展览 、演出创造了有利场所。同时。喷泉、音乐和多样性的主题活动为这里带来了大量人气,形成了人流的聚集点。融合滨河区和朝阳公园――朝阳公园的前湖被延伸到地块内,为蓝色港湾创造了入画的天然背景。运用多样的颜色和材质,从小尺度的铺装,到马赛克和丰富多彩的材料变化,来打造极具视觉效果兼具趣味性的景观。在这里,游客可以一边用餐、喝茶,一边欣赏北京城市的“绿色心脏”。

1.2为形成商业空间的整体化,可用人行流线将室内室外连接

大型的商业项目景观可以当作公园来设计,让购物者感觉是在公园漫步,同时室内景观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需要相呼应和配合,实现景观的最大延伸。

对于商业建筑而言,人流量一般较为密集,因此采光和通风是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除了建筑设计时考虑该因素以后,在商业建筑外部也可以加以空间利用从而有利于商业建筑引入自然的光线和通风。一般大型的商业建筑内部会形成步行街,使得人们在购物时能够自然通行于室内和室外。就将上海宝山祥腾生活广场作为例子,它的景观设计是将流淌的水流纹样作为整体铺装的理念,在广场内街围绕这一理念进行构造和装饰,这样的铺装使得建筑的硬朗现代风格被柔化,将内街空间的限定感进行弱化,从而使得建筑内部与外部进行流畅的贯穿。水流式的铺装能够将室内和室外进行巧妙的衔接,从而形成商业空间的整体化,增强了室内和室外的连续性和互动性,让购物空间能够体现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2商业景观的内容设计理念

2.1利用自然元素的引入形成商业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交融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自然有一种本能的向往和渴求,因此在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利用各种自然元素例如广场树阵、草坪、灌木、花卉、自然水景等对商业空间进行装饰,能够将自然文化与商业文化进行交融,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例如上海南京西路的园艺设计中,将灌木修剪成熊猫的形状,在花坛中间栩栩如生,周围配以粉色的花朵,为城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这样的创意设计使得植物与动物相结合,在绿色植物的天地中感受到动物的生动活泼,从而突显景观设计的特点。

2.2通过自然式体验的引入形成商业休闲空间的舒适体验

在对商业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师通过将自然的体验移植到商业空间之中,将自然元素在商业空间中进行独特的布置,从而形成休闲的娱乐空间。悉尼达令港南部,也就是今天被人们熟知的Darling Quarter,是澳大利亚最引人入胜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达令港成功地打造了南北向、东西向两条人行走廊,连接起市中心、唐人街和海扇湾。城市居民和游客可以沿街购物、观光、品尝美食,尽情享受休闲生活。达令港改造的另一关键点是让城市公共绿地空间更好地为家庭活动服务,促进城市居民间的交流互动,进而使整个社会更为和谐,更有凝聚力。本项目广泛使用了从德国引进的儿童水上游乐器材,水闸、水泵、螺旋水斗,这些最先进的器具可以让小朋友们全程控制水的流动。水流通过水渠注入一个个游戏空间,这些空间都是由混凝土打造的,极具雕塑感。同步喷泉、水闸门、水轮、光滑的大石头,所有的设施都是为了小朋友们能尽情的探索与享受这个精彩的水世界,并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游戏。游乐园四周设有各种功能设施,以及阳光露台咖啡座、遮阴廊架、户外剧场大台阶休息区,让父母亲、照顾小朋友的阿姨们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不设围栏的欢乐园中。

2.3将文化概念合理引入,形成商业与文化的相互交融

2.3.1将商业空间塑造文化特色

人们在进行商业消费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引人入胜的文化体验,文化是精神层面最丰富的内容,它具有横向与纵向的多元性,不管是从当代文化来看还是从历史文化来看,文化一直都是人们心灵层面不变的重要内容。在商业空间中引入文化概念和文化因素,能够让人们在进行购物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新三里屯时尚文化创意街区,北区设计为高端消费人群营造出舒适独立的购物环境。在建筑上,北区也显示出典雅高贵,北区北座命名为“时尚前线”,该建筑随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北区东座命名为“水晶立面”,其设计采用玻璃的华贵剔透与金属的坚硬前卫相结合。对比北区,南区消费水平更接民化,是一个汇聚书籍音像、艺术画廊、酒吧等的时尚文化休闲消费中心,包括“尊贵品位区”、“艺术文化酒吧区”、“潮流区”、文化广场和时尚大道等,市民可在此购物、泡吧、健身、看电影、垂钓。闲暇时,市民可去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散步。在建设上,南区注重的是时尚。

2.3.2.将商业空间赋予文化内涵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故事,独特的地域文化能够给一个城市带来一种充实、悠久的感觉,具有文化魅力的商业空间也是一样。将文化内容融入到商业空间能够提升整体的涵养,让商业空间具有自身的特色和魅力,不再只是作为盈利的场所,也可以是文化交流的平台,福州“三坊七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福州“三坊七巷”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现与挖掘,将建筑整体构造成江南小镇的古典风韵,充分突出了唐宋建筑的特色,利用青砖灰瓦石库门等古典建筑材料进行现代建筑的构造,将古代建筑元素充分融入到现代的商业空间之中,从而将商业空间做到具有特色和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融入,为商业化的改造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3 结语

商业景观空间兼具易达性、舒适性以及文化性,能够实现空间的交融。通过对城市空间的优化改造,或者自然元素的融入,也或者文化内涵的赋予,都能够将商业景观空间做到具有自己的特色,变得与众不同,将商业景观空间不再局限于商业化一个主题,而是真正实现多元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金霞.商业建筑室内环境对购物心理的影响[J]. 山西建筑. 2009(04)

篇8

差异化教学要综合用多种教学方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1.1 分组学习法

通过与学习委员多次沟通,尽量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类型的学生按比例搭配,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大约10人一组,根据学生人数可以适当添加减少。各小组均设立组长。课前组长负责把教师指定的任务,按照分工通知每位组员。每位组员负责一部分,组长负责分析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难点,根据学习内容,有侧重地让组员去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启发大家发散思维,做出不同于上课项目效果的任务来。

这样,同一小组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小组间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举办各种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并且在期末成绩中适当体现。这样能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具备竞争意识,为走上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1.2 项目教学法

在学习每个模块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明确提出一个项目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目的上课,比一味地讲课达到的学习效果要好。学完该模块的内容后,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之前教师提出的项目,这样,学生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高得多。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二Word软件的学习为例。项目的任务是求职简历的制作,先展示事先做好的求职简历,让学生先看到教师制作的漂亮文档,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这个实用的项目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热情,也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触发将要学习的一系列问题:这个文件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如何插入图片?图片和文字如何排版?页眉页脚如何设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随后小组间相互学习和讨论,体现了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讲解完所有的知识点后,教师梳理所有的知识点,使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巩固教学效果。

实验课上,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练习进度,整体把握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收,并对大家的表现进行点评。

1.3 个别演示法

有的学生基础差,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中跟不上,这时教师要采用个别演示法。个别演示法并不是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做。例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课堂上和实验课上不爱听讲,贪玩,经常开小差。教师可以多给这部分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这些学生充当“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和辅导初学者。这些学生有了荣誉感后,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仔细认真地学习,心甘情愿成为教师的好帮手,这样教师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进行巡视辅导,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整体水平。

2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操作试题库的建设,保证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发展的水平基本同步。

深入调研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进度。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本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整理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项目和基本知识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操作。依据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在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理论、操作、实训并重,基础、技巧和经验并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要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项目,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篇9

俗话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文化,成就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是复杂到“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企业文化内容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复制”与“克隆”。比如华为,能够在国际一流企业必争之地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就是在于它有自己的文化基础。

XX项目是广州市首次引进大型央企合作投资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综合项目,采用创新的投资+施工总承包模式。XX作为XX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XX综合建设开发和XX企业地区影响力提升的重任。

二、XX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开展宣贯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施工总承包的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团队协作管理,履行统筹、协调、监督、指导、服务的职责,负责确保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履行,这就要求团队要有高度的团结合作精神,精诚密切配合,而不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为此,总承包在团队文化建设方面:一是打造“走廊文化”,在营地醒目位置制作企业文化宣传牌、条幅,将企业使命、精神、作风、愿景、理念等放在职工目之所及范围;二是下发《企业文化手册》,召开专题宣贯会,开展“党建及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让文化理念内化于心。三是通过学习宣贯XX发展历程、升维史,增强员工对XX文化的认知、认同,激发员工的自豪感。

在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中,一是凡接待外部客人均播放宣传片,制作公司简介的PPT;二是举办“拥抱新时代,共圆中国梦”大型诗歌朗诵会,开展“唱响明珠湾,讲好建设者故事”征文暨“见证·明珠湾”摄影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三是值自贸区三周年之际,开展“崛起CBD”等媒体日活动,围绕工程品质、形象进度、党建文化等方面主题进行宣传报道,开工以来,累计报道XX篇;四是制作《XXXX》宣传画册,强化文化品牌形象,塑造XX的形象。

(二)加强融合,探索大团队建设

项目有总承包部和分部两级管理架构,分部来自各工程局,总承包部、分部的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不同会造成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利益诉求的不同,围绕“团结开放,实干创先”,XX多管齐下,凝聚人心。

一是采用集中办公、集中住宿的形式,提高沟通效率;

二是以目标凝聚融合参建各大工程局文化,发挥“集团化作战”的优势;实行制度管理,实施采取总承包+子公司(局单位)对分部双授权的模式,针对分部的管理编制印发了《权责管理手册》和《综合考评管理办法》等33项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根据综合考核评定的结果对各分部予以奖励,奖励额度最大为各分部合同财政评审价的1%,奖励分为季度奖励、年度奖励、竣工验收奖励三种奖励,激发积极性。

三是以文体协会为平台,促进沟通融合

(三)“两个最好”,深化安全质量文化

围绕“XX”目标、“XX”理念,XX确立“创广州市最好的样板工地,建广州市最好的样板工程”目标,打造项目安全质量文化。为此,XX一方面打造“明珠湾讲堂”“工程质量大讲堂”,引导员工从“野战军”向“城市军”转变,树立精品意识,精细管理打造品质工程;另一方面筹建安全质量培训中心,开展“工程品质提升年”活动,建设质量样板展示区,实行“样板引路”,进行“亮点工程”评选,树立样板典型。

(四)加强结对共建,展示XX良好企业形象

XX主动与XX区公安分局、检察院、质监站、海事、港务、航道等政府部门及业务相关单位进行结对共建,每年举办一届“明珠湾杯”篮球邀请赛,举办水上执法单位座谈会,加强沟通,增进工作了解。实现“警务前置”,在明珠湾起步区的工地上设立广州首个工地警务室——明珠湾警务室;海事、港务、航道在营地设置工作站、联系点。

(五)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温馨之家

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余文化。一是成立羽毛球、篮球、足球、体育舞蹈、乐器、电影等文体协会,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二是联合各级单位工会开展“三送”活动;三是先后组织为困难员工捐款3次,领导亲自上门慰问困难职工,每季为员工举办生日会、集体婚礼、职工座谈会等活动,例如XX退休,并不是简单的聚餐而是举行欢送座谈会,分享43年在XX打拼的经历,激励员工保持初心,为企业壮大发展献策献力。四是总承包部自排节目,参与当地文艺演出,如横沥镇平安工地演出,融入当地文化,展示友好的企业形象。

 

三、XX企业文化小故事

(一)“三者定位”,社会责任担当

1.自贸区拱门:XX年X月X日,广东自贸区正式获批成立。XX年初,距春节还有19天,业主单位询问了区里的几家国企,可没有单位接下这个任务,最后XXX临急受命。为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XX组织精兵强将,认真策划、调动资源、严密施工。李XX、张XX等人坚守现场,放弃春节假期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克服春节期间人工紧张、资源短缺等困难,于XX年X月X日凌晨4点按原计划圆满完成自贸区拱门建设。还有“天鸽”台风过后,项目两次派出人力、物力援助XX区抢险救灾,收到了三防指挥部的感谢信。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在关键时候、危难之时能挺身而出,展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2.安置区拆迁户:XX年,安置区拆迁户已落实了90%,剩余10%的一直没有进展。春节将至,XX决定慰问拆迁户,协助政府尽快解决征拆问题,一来稳固已拆迁的村民民心,一来向未接受拆迁赔偿的村民表达XX的心意。带上慰问品,一家一户地走访,拉家常,了解他们生活情况,宣贯“XX”的企业愿景,告诉他们安置区不仅会建成,更会建好,让他们都住上花园小区。最后拆迁户选择相信公司,支持安置区的建设。安置区提前竣工,XX年X月,村民摇号分房,XX年春节,90%的村民已搬迁入住。

(二)品质为先,用心浇注客户满意

篇10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63-01

一、深刻认识检察文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检察文化其实就是社会文化在检察机关这一范围内的反映和体现,实践证明,检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引导、规范、凝聚、激励等功能,它渗透于检察机关的职能工作、日常管理、干警生活及其他活动,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干警为民执法、严格执法、认真执法和规范执法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检察机关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长期性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检察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干警缺乏检察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积极性。而对繁重的办案任务,各检察机关对检察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对检察文化内涵的队识还不够全而、准确,对检察文化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到位,存在对检察文化可有可无,耽误时间,不务正业,只是单纯的形象工程等认识误区,缺乏对建设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投入积极性。

2.只注重检察文化外在物质形式的齐备,忽视检察文化精神内涵的构建。未认清物质形式只是检察文化的载体,精神内涵才是检察文化的核心。把检察文化建设的意义等同于机关环境的美化和丰富全体干警的业余生活,只强调发展机关环境和娱乐文化,离开了检察机关的精神文化建设。

3.盲目模仿,本院检察文化特色不明显。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照搬其他检察机关的经验和做法,使检察文化建设趋于表而化、简单化,未能发挥检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三、新形势下深化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新时期检察工作主题,牢固树立文化检察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具有綦检特色的检察文化,总结提炼了“团结奉献、务实创新、执法为民”的检察精神,努力营造出和谐、争先、创新的工作氛围,培养出一支优秀、团结、向上的检察队伍。

(一)倡导学习文化,着力提升队伍的实战能力

一是夯实政治立检根基。深入“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群众路线”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十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警头脑,指导工作实践。二是树立典型激励争先。提出“改革创检、人才强检、素质兴检、文化亮检、廉政促检”的发展战略和“12345”的工作思路,以评选“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挖掘一批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干警认可的先进典型,评选出年度“办案能手、办事能人、青年标兵、金骥模范”。二是选准人才强检关键。紧密结合干警白身实际,帮助干警制定符合个人成长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规划。通过开展“綦江检察论坛”、疑难案件研讨、观摩庭、检察官律师辩论赛等形式,加强干警专业素能的培养。

(二)积极倡导“和谐文化”,增强团队合力

一是以活动凝聚人心。开展“我为新院献一策”、“零距离交心谈心”、“盘点2011,思考2012”等活动,激发干警工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支部和群团组织作用,通过运动会、文艺晚会、建立趣味小组等方式,加强干警之间的联系沟通,情感交流。二是以关爱增进理解。通过民主生活会解决班子成员间的互信互知,通过领导与干警的真诚交流增进理解信任;实施温馨车、干警食堂、交心谈心、生日慰问、定期体检、节日问候等“六大温馨工程”,解决干警的实际困难,体现人文关怀;积极改善干警职级待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使干警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

(三)倡导廉政文化,保持风清气正

篇11

近年来,江苏在致力于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发挥江苏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残疾人文化体系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以活跃基层残疾人文化为目标,以培育特殊艺术百花齐放为抓手,以打造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为方向,着力实施残疾人文化大发展规划,对残疾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了新的实践和探索,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支持和积极参与。

我省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体,以残疾人文化服务设施为补充,以基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为依托,以残疾人文化、体育工程项目为载体,坚持重心下移,为残疾人提供基本文化服务;制定特殊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残疾人文化产品的研发和供给,促进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发展,鼓励残疾人文化创业,扶持残疾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为不断满足全省480万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均等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我们围绕以下五个方面作为残疾人文化工作的主要抓手。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创建残疾人文化氛围和阵地。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将残疾人文化工作融入社会公共文化大局。现在,全省所有公共文体场所均为残疾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例如,省级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图书借阅和送书上门服务,江苏电视台与省残联共同开办《江苏双语新闻》。各市残联也积极行动,在省辖市范围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文化活动阵地和窗口。南京市开办盲人电影院;常州市残联将残疾人文化成功融入“道德讲堂”和“幸福广场周周演”两大常州文化特色品牌中,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二是 合理设计,将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纳入基础设施建设。江苏充分发挥残工委作用,将省辖市残疾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实事项目中,有效加以推进。常州、苏州、扬州市残疾人文化活动中心现已建成,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11000平方米的省级残疾人文化活动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各残疾人文化活动中心均免费为残疾人开放。

三是以“四个一百”为活动载体,丰富残疾人“文化活动周”内容。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是活跃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我省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每年都有残疾人和健全人广泛参与,人数以数十万人次计,社会影响力巨大。迄今为止,我省已举办过三届活动。每次活动,我省都隆重举办启动仪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百场书画摄影展、一百场演讲比赛、一百场文艺演出、一百场技能展示”,同时动员社会开展文化助残活动。今年的残疾人文化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省残联向镇江市残疾人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读书卡。

四是设立“六进社区”标准,推动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建设。“六进社区”,即“文艺表演、读书活动、知识技能、工艺美术作品、知识讲座、回馈社会活动”六进社区。针对“六进社区”的特点,我省在开展国家和省级“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试点单位过程中,逐步确立了项目标准、量化指标、制度管理、责任分工和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定期按相关标准进行量化考核。

2012年,我省把试点范围从城市社区扩大至乡村。从2012年—2015年,每年建成100个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试点单位,建成100个残疾人“文化进乡村”试点单位。“十二五”末,该项目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篇12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9-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校企合作已愈来愈多的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且在各地得到了实践。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职业教育的篇章中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又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强调:“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同步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建立健全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在此指引下,各地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是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各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各种冠名班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抛开专业建设、技能培训等方面不谈,仅仅在学生管理这一点来说便出现较大的冲突和不协调。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勤奋、吃苦,乐于服从企业的安排,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对企业忠诚。此外,企业还特别强调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企业管理。另一方面,对于学校而言,中职学生的难于管理也是有目共睹的。由于长期的习性使然,中职生中的违纪现象比比皆是,迟到旷课时有发生,抽烟喝酒大有人在;有些学生进取心差,缺少正确有效的奋斗目标,学习生活缺乏活力。最严重的是不少学生常常漠视学校纪律,即使纪律处分也无动于衷,毫不在乎,甚至主动退学,造成不低的流生率。这些学生即便是到了企业,也往往坚持工作不了几个月,能坚持超过两年以上的已是凤毛麟角。

在这一种背景下,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化合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学校而言,现在的中职学生多为“九五后”,他们成长的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年代,也是互联网开始普及的年代,他们少受挫折多有享受,且好高骛远;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常常恃宠而骄,不在乎一切,更少在乎规则和制度;由于他们也是长期以来老师眼中的“差生”,在“分数为王”的教育体制里更缺少被承认。到了职业学校,由于管理制度与普通学校大同小异,他们的学习生活由不适应变成反叛。企业并没有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并不了解企业制度;学校对于连退学都不怕的学生也是显得无能为力。

校企合作,原意是一件为了双方共赢的举措,自然不能让它变得有名无实。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我们无力苛求企业做些什么,甚至也无力让学校的管理发生大的变化,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而言,还是有许多可操作的空间的,创造性的进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便是一个好的途径。实践证明,恰当的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评价方向

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多为以学习成绩为核心,然而实际上中职生最弱的也就是学习成绩,借鉴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我们可以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评价,即基本遵守、活动参与和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基本遵守考核的是学生的纪律遵守,我们所设定的基本遵守考核包括出勤、卫生劳动、纪律、作业完成等八个方面,这和企业对违纪的零容忍是一致的;活动参与考核的是学生对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的参与态度以及参与的结果状况打分,这与企业所强调的团队建设是一致的;学习成绩是学生的本职,犹如员工的产品,我们设定的指标有理论学习成绩、技能操作水平、综合业务能力等三个方面,这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致的。将这三个方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即能得到学生的发展指数,让各有优点的学生都能得到认可。这既和企业的管理接轨,让学生慢慢适应企业制度,也脱离了初中时候的单一考核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认可,从而减少他们违反纪律的行为。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考核手段

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注重对学生的结果考核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其实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企业管理中一般比较重视过程管理中的持续改进,当出现问题以后能够及时反馈,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我在管理校企合作班级时就常常使用过程管理,每一天我们都会将学生在三个维度的考核结果直接上墙,并且在班级博客公示,第一时间让学校、学生、家长、科任教师、合作企业的人事部门等知道,并且有针对性的找学生谈话、辅导,让问题得不到蔓延,也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严苛的过程管理。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组织形式

班级管理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线性的,如班主任以下有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班长下又有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等;团支部书记以下又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各委员以下又有各小组长等。但这样的管理方式显然不够全面,和企业的管理模式有点像,但也不完全一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