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药行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0 09:25: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国际医药行业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际医药行业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F426; 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48-0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IN Lianya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9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edicine economy; medicin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uditing management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要把内部管理做好、做新,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对现在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所处地位,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药企业经济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

1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地位

1.1 经济产业特性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世界化的行业,它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特性,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的产业特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医药行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药工业在经济上的价值可以通过医药新产品的销售额与我国GDP比例看出来,几十年来,医药产品总的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出动态稳定性特征。第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永不衰落的产业。第三,其产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当然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并且有垄断性质。高投入体现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上,制药企业新药的研究开发费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 ~ 20%。医药行业的高投入也导致其高风险,一旦企业开发失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但是一旦成功,那么医药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高达30%,而且医药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垄断的产业,利润巨大且具有垄断性。

1.2 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按国际标准划分,是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制药机械、药用包装及医药商业。我国只是一个制药大国,并不是一个制药强国[2],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现状很理想。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 000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有200多家[3]。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达到了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1.3 机遇与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黄金的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市场迅速增大;新医改到2020年实施完成,医保全覆盖及大健康计划,会带来医药市场扩容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显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管控和扶持力度,目的是尽快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的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会很激烈;新颁布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各地区政府地方保护的设置;制药企业小而多、低水平的竞争等。

1.4 医药行业现有的地位

医药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保守与现代的综合高科技行业,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看病等问题,所以它是保护民生的特殊重要行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水平直接相关。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到底是呈怎样的方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医药经济已经趋向于全球化[4],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及生存质量提升的要求,加大了对药品的需求。药品价格渐趋合理,使得医药经济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药物制剂,生物药物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医药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里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为9%,而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同时,非处方药的迅速增长趋势很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物,一般都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痛药、胃肠道药和维生素等。全球老龄化时代来临,在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所以,老年用药市场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2.2 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制药企业小而杂,竞争激烈

我国大型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使得产品经济效益太分散,中型尤其是小型企业太多,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这些企业还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优势。

2.2.2 创新体系不完善,效率低

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新药产力不足,医药科技投入不足,我国产权品种很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新药的预期回报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医药企业很少甚至不愿意投入资金去研发新药,从而导致研发新药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2.2.3 医药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体制不完善

在旧的体系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还没有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药品低端而且重复,供应的量太多而卖不出去,流通秩序混乱,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医药市场治理任务艰巨。

3 医药企业的创新管理

3.1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也有很多的机遇,只是医药企业的规模,流程管理有些问题,作为医药企业,要想做得很成功,企业管理是不可少的,管理有了系统的体制,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研、生产、营销管理上台阶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其深远意义不仅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全面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制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构架的公司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小企业是权威管理、中型企业是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是文化管理”。

随着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上台阶已是迫在眉睫。在多项日常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国外许多发展中的制药公司管理中所重视的。内部审计,也叫内部控制,与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质量管理、经营控制、生产控制、研发系统控制、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控制等8个方面的合理化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生产、研发和物资这4个方面又是一个制药企业的命脉。

3.2 审计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综合审计部(有称“综合计划部”),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一个复合型人材相对集中的部门。它不但要对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程计划、营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计划进行全面制订、审计,而且要对相关图纸、材料预算、费用预算、各类合同进行审计、把关,不是简单扼要的文字条理性审校或靠“一支笔”签字能解决的问题。

审计部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犹如质量管理一样,是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监管。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勤于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加快经营决策,强化内部控制,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能有空白、也不能有重复、不能有交叉”。

为了强化管理体系的控制,应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报告制度。保障信息及时、信息准确、信息共享、信息互补和综合。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最重要的信息是财务分析月报、销售分析月报、库存分析月报、生产计划月报,这些将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决策。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要有利于内部监督控制,也有利于贯彻企业的政策方针。

3.3 研发管理

近年来,研发管理在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实际运作中,研发管理与企业中各项管理有着共性,也有个性。研发工作一定要重视信息工作,确定自己的优势,把握研发定位点。

在信息时代,审视确认研发的系统流程,完善职能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所开发的新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新产品专利、工艺路线调研后做出开题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立题并制订通过草案。经审计后纳入计划,其中包括了人员投入、计划指标、技术指标、工时预算、材料预算、设备预算、设备考察、成果监定和结题报告等。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和机器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了保障批量的适宜性,要充分力求合理、经济地生产。对每个品种、每个批量要计算工时和设备运行台班,逐渐推行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从这些基础数据出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设备的闲置或隐性浪费。

虽然是以销定产,然而营销预测常常不准确。受一些政策性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非人所能预料。虽然营销的预测按月滚动,计算机系统也会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如能综合考虑到营销预测,以及前三个月平均销售业绩和未执行的合同,则生产计划会比较切合实际,可以纠正单纯营销计划所产生的误差。尤其是公司不是静态生存的,而是年年在发展,要采用动态管理,GMP实施必须量化,细到各个环节,而审计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3.5 物资管理

物资、物流要科学管理。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FDA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验收物品要求实物清点,任何收发料、舱位转移等过账,都有单据备查,专人核对。计算机系统有过账审计报告,以此核对单据和系统的一致性。

负责计算机输入的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避免帐物一人管理,造成帐物不清。发料和发货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的积压和货品过期。物品应按日期的先后编制流水号、批号和供应商批号,以便跟踪。成品、药检报告、原料、包装材料、退货、不合格品、宣传资料、礼品、办公用品、设备、备品备件、废品等均需分类管理,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使电脑的查询功能更为实用。

仓库管理中,原辅包装材料、成品都要有状态。即待验、合格、不合格、销毁等,状态可划分区域和贴标签。不合格品要严格管理,一般由QA负责。从GMP规范来看,标签的管理要特别重视。用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过账和实物移动要同步,包括出入库和移仓。计算机管理库存中,有很多信息要能充分共享。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化物流管理,它与生产、科研、营销具有同等重要性。

4 结语

现代医药制造业成为技术创新最坚实的依托,无论是行业管理或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将研发和制造业进行分割。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成,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随着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研发也随之转移的现象是为了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实现。中国医药制造业走过了一个个里程碑,而要走的路依然漫长。虽然任重道远,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药房, 2003, 14(3): 132-133.

[2] 孔学东, 干荣富. 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76-78.

篇2

【摘要】医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医药行业的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迎来了美好的前景。但不可否认,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解决。分析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和机遇,具体探究了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机遇;问题挑战;对策

TheOpportunityandChallengefortheDevelopmentofPharmaceuticalIndustryinChina

WUGuan-sheng

(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Abstract】Medicineandhumanhealtharecloselyrelated,sothedevelopmentof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hasattractedpublicattention.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ournationaleconomy,improvepeople´slivingstandards,thehealthneedsofthegrowing,thedevelopmentofChina´spharmaceuticalindustryisfacingaverygoodopportunity,usherinabrightfuture.However,therestillexistsomeproblemsandchallengesneedtobesolved.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opportunitie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spharmaceuticalindustry,explorestheproblemsandchallengesexistingintheprocessofitsdevelopment,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topromote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pharmaceuticalindustry,health,protectthehealthofthemasses.

【Keywords】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Thedevelopmentofthestatusquo;Opportunity;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最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导致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迎来了美好的前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喜,也有忧,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好发展的良好机遇,并且正确应对所面临的挑战,解决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

1.1国内经济环境良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GDP为56.8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7.7%,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为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1]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实力也逐渐在增强。另外,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在国家正确决策的指导下,使得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步较快发展,这显然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1.2国家扶持力度逐渐增大

根据国务院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将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和强度要高于2009年至2011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2]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逐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足以看出国家对医药卫生行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大,对医药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视,这无疑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1.3人们药品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迅速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最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会导致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药品与人们的健康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增加了对药品的需求量。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使得我国老龄人口日益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增大,这就增加了老龄人口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对药品的需求。显然,这都会促使人们药品需求日益增加,扩大我国药品消费市场,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1.4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

近几年以来,中国医药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逐步提高,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3]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医药产业仍然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地位日益突出,说明它的重要性逐渐彰显出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1.5药品GMP和药品GSP的实施与落实

药品GMP是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SP是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规范的实施与落实因为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医药生产经营水平,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2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令人忧虑的一面,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这无疑会制约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1产能过剩、闲置

现阶段全国4800家药品生产企业整体产能过剩,20%~40%产能闲置,有1000多家小企业甚至是不开工的。[4]可见由于产能过剩、闲置,我国许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困境,并且在药品生产企业出现整体产能过剩、产能闲置的情况下,会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此时,很可能会导致药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从而降低医药行业的效益。另外,还会导致许多药品积压,增加企业成本,从而缩小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进而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

2.2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小、散、乱等问题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医药行业共有6,625家企业,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255亿元。而根据《制药管理者》杂志公布的数据,全球前20强制药企业2010年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11亿美元。[5]可见虽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由于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不当,并且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分散、凌乱等问题,导致我国医药行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国际竞争力不强,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中,将不利于我国医药行业“走出去”,严重制约了我国医药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3研发投入不足,医药产品附加值低

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要占销售收入的15%左右,而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平均占销售收入的2%左右。[6]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医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和创新能力明显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药品的生产以仿制药为主,新药所占的比重十分小。然而我们都知道,新药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性的优势,仿制药的利润空间明显要小于新药。另外,由于研发投入的不足,也制约了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从而也限制了新药的开发。所以,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医药产品附加值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以致医药行业重复生产严重,造成资源的浪费。

2.4缺乏对医药行业品牌的建设

时下有部分企业并没有看到品牌对于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因为企业本身的人力、财力等不够强大,没有能力建设品牌。甚至很多企业的领导提出先占领市场再打造品牌的战略,认为建设品牌会耽误市场的拓展。[7]然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甚至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医药与人们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医药行业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缺乏对医药行业品牌的建设,导致其产品缺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会使消费者逐渐失去对该医药产品的品牌忠诚度,最终将不利于我国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5行业管理水平高低不等

中国医药行业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因超标的重金属含量药品的使用而发生的不良事件普遍存在,这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信誉造成严重损害。[8]可见,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维护企业信誉。然而我国医药行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等,使得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一些违法的、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活动,这也许短期内会给这些企业带来一定的盈利,但将不利于它们的健康持续发展。

3对策建议

3.1调整医药产业结构,推动优化升级

由于产能过剩、产能闲置,缩小了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阻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切实解决好产能过剩、闲置的问题。医药行业应该调整医药产业结构,及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企业,淘汰那些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大力发展那些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企业,发展那些低成本、竞争力强的企业,从而调整我国医药产业结构,推动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扩大盈利空间、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

3.2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走向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由于我国医药行业存在集中度低、规模小、分散等问题,导致我国医药行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国际竞争力不强,所以我们需要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走向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国家可以采取建立医药产业园的措施,推动同类医药产业走向集聚,促进产业园内各同类医药产业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延长同类医药产业的产业链,促进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先进技术等,提高医药行业集中度,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增强我国医药行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医药行业“走出去”。

3.3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样适用,医药科学技术的投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显然对医药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医药行业研发的投入,大力发展医药科学技术,加快推动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医药企业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新药的研究开发,推动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减少重复生产,努力提高医药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3.4加强医药行业品牌的建设

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探索建立健全医药行业品牌保护法,切实保护医药行业品牌,严厉打击各种盗用其它医药企业品牌,进行销售“假药”、“劣药”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医药企业要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打造知名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可以运用市场营销理念进行创作——通过市场调研,充分了解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市场细分和正确的品牌定位,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知名的医药品牌,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5加快建立健全医药行业的管理法律法规

一方面,国家要加快建立健全医药行业的管理法律法规,对医药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坚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的、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活动,从而提高医药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医药企业管理者要严格遵纪守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从而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4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医药行业取得了蓬勃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好发展机遇,并且正确应对所面临的挑战,解决好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商情报网.2014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EB/OL].askci.com/news/201406/20/20160440915.shtml,2014-6-20.

[2]中商情报网.2014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EB/OL].askci.com/news/201406/20/20160440915.shtml,2014-6-20.

[3]赵文,马爱霞.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2-1.

[4]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2013年中国医药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放宽.[EB/OL].abaogao.com/c/yiliao/Y16189GJ6E.html.

[5]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EB/OL].askci.com/news/201406/20/2016235640931.shtml,2014-6-20.

[6]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EB/OL].askci.com/news/201406/20/2016235640931.shtml,2014-6-20.

篇3

引言

医药产品质量逐渐提升,大部分医院都淘汰了老旧的传统医疗器械,开始使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小了发生医疗事故和其他隐患的概率。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对于医药的服务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就医环境,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就医。大力推广优质护理,在医药工作中深化改革,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分配医药物,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在药品采购上面,实施招标采购的方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在医院的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真实情况,合理分配药品。企业支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并成功开展国际发达国家药品质量认证,加快与国际接轨。其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也因此得到迅速提高,使药品质量和百姓健康更有保证。因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相同,其招标等各项待遇也应等同于进口药品。

1、质量第一,提升效益

要保证医药企业的长足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提高医药质量是重中之重,高质量的医药产品能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也能够为医药企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都以《药管法》作为工作中心,完善医药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管理意识深入到日常工作中。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支持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还有就是定期培训医药工作人员,以提升医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医药工作的整体水平。定期、不定期相结合,对医药产品机进行抽查,对质量较高的医药企业给以适当奖励。

2、统一体制,探索管理

我国的医药管理制度会随着改革深入,行业管理日趋完善,各地食药监管理部门和国家食药监管理部门更加明确管理职责。逐步深化医药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机制、调整机构,创造优秀条件以促进医药宏观控制和行业管理。对于我国的医疗器械,通过计划安排、规划引导、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技术等,形成独特的生产、销售和投资渠道,很多企业都发挥自身优点,承担医疗设备生产任务,部分企业的产品有独有的技术。

3、实施医药推广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关键因素是科研,基础因素是教育,这也是改革开放实践得到的结果。传统的医药管理制度过于分散,造成管理疏漏,医药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都难以满足需求,还有一部分缺乏医药行业人才,科研能力不强,严重阻碍了我国医药事业的顺利发展。我们将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转向生产、教育等其他方面,为科研、教育等创建有利条件。实施医药推广工作,在这一方面加大投资,使用医保费用,要求药品集中采购招标须遵循三大原则,即“质量优先、价格合理、行为规范”,进一步规范了药品集采招标活动,各省市也加强了药品集采的探索,才能发展和建设医药推广工作。

4、搞活企业,发展生产力

要保证医药行业高涨的生产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企业活力是重要因素。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工作统筹规划。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实用技术、方法的研究和推广,积极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实施。通过深入整顿,改善了医药生产不规范、混乱的局面,调整了要提高医药企业活力,我们施行了“简政放权”的措施,改革医药企业的经营机制,降低对医药生产企业的指令化控制,充分放宽企业的自主生产经营权。中药材和化学原料药种类都大幅度减少。施行差异化价格管理,不同地区、季节的医药产品可以有一定幅度差价。医药企业可以自主探索发展方式,例如有的企业开始施行股份制,而有的企业开始施行承包责任制,更好的完善企业按劳分配制度,充分激发企业活力。要提高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做好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医药企业整体管理、经营水平,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部分企业对员工施行“安全教育、法纪教育、质量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四有”教育,着力培养优秀人才和医药先进人物。

5、对外开放,技术交流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都开始和世界接轨,改革开放让医药行业不再封闭。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高新技术支持。对外开放加强了我国医疗行业和国外医疗行业的沟通交流,同时扩大了引进和出口。深化的医药改革中要合理把握和利用,分清楚医生、药品的关系,才能很好的对外开放,提高技术交流。在改革中一定要进行医药工作之间的交流,才能合理的把握和利用好药品,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药建设方面的改革,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对外开放建设中的方式方法,技术交流,促使医药工作迈向新的一个进程。

6、两个服务,充足供应

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是医药工作的主要内容。医药供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医药企业和相关工作者,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医生、护士等人员参加,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患者的需求,以促进医药服务质量的提高。例如近年来,我国多发疫情和灾情,我国医药企业紧急调运,满足疫情和灾情的医药需求,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7、医药事业发展战略

7.1发展方针 应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路线。目前,我国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力度,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医疗改革试点到医疗改革推广,完善医疗改革制度,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7.2发展战略 首先应坚持医药教科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应开发多途径、多层次的医药教育制度,结合医药事业发展需求,调整教育结构以提升医药教育质量,传统追求文凭、证书的观念已经落伍,需要摒弃,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医药行业人才。建设纪律严明、素质较高的医疗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其次应坚持中西结合,中药有其重要作用和地位,对于西药同样如此,单单发展其中任何一种显然都是不行的。坚持中西结合的重要理念,不应偏袒任一个也不可能摒弃任一个,现代西药、传统中药的有机结合,能够保证我国医疗事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将先进科学理念灌输其中,以保证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效率。

结束语

综上,首先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医药工作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分析医药工作的优势和不足,然后针对医药工作发展介绍了其具体的发展方针和发展战略,为促进医药行业进入新阶段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九五"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化学药品出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集团和*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九五"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完成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九五"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九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十五"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十五"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20*年达2180亿元,比*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20*年达5400亿美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十五"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十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十五"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九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到20*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领域: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第一层次: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流通领域: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十五"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十五"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力争"十五"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采用自营或委托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省社保部门优先推荐本省的制剂大品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用药乙类目录。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经贸委加强和社保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乙类目录。按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关于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抑制药价虚高。

2、引导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健康发展。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国外大公司进区优先鼓励,对以贸易为主的工贸企业、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入区。基地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所需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予以计划单列;产品报批优先给予审批,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已批复生产的产品,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再布点生产。申请新公司、新车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先立项。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篇5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九五"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化学药品出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海正集团和华东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九五"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完成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九五"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九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十五"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十五"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20*年达2180亿元,比*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20*年达5400亿美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十五"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十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十五"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九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到20*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领域: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第一层次: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流通领域: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十五"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一)建设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

以台州椒江入海口两岸开发区为中心区域,并辐射金华、绍兴等地的若干重点企业和工业小区为卫星区,规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国家级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着眼于高起点高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进一步突出区域集约化优势;顺应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要求,坚持环境综合达标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我国主要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基地,建成以一批在国际上品种规模最大、生产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高的化学原料药产品为依托的世界级化学药生产基地。同时,发挥多种所有制优势,加速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大力扶持优强企业,发展一批年出口额超过2-3亿美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争取基地全部建成后,年出口达到50亿美元,占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约25%。

在集中力量建好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的同时,全省的化学原料药工业突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努力改造提高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品种,进一步提高现有主导产品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研究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7-ACA和7-ACX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广泛采用高产菌种,提高现有发酵品种的发酵水平和后处理技术;提高合成、半合成药生产水平及维生素E的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水平,提高普利类他汀类、奥美拉唑等合成药的工艺水平;加强甾体激素的资源开发,运用手性药物合成技术,解决目前存在的消旋体拆分和消旋体处理等难题;加强对头孢曲松、VE、扑热息痛等大品种的结晶工艺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辅助控制和操作。二是着力开发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高技术含量的新品种,发展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紧跟国际药品开发进程,加快仿制一批国外专利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产品,特别是新型生物及化学药物,并迅速产业化,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占领国内外市场。

(二)建设中药现代化工程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开发符合现代用药习惯、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的中药产品;以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和中药科研现代化为重点,建立科工农贸一体化的中药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传统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十五"期间,全省中药现代化工程规划投入30亿元。争取到20*年,中药工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经济效益居全国前列。

中药现代化工程主要从药材生产现代化、中药工业现代化、中药科研现代化三个方面着力,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提升,促使中药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药材生产现代化。推进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幅提升药材生产产业化水平。实现大宗、地道中药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所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显著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以产地品质管理为中心,有重点地推行药材种植管理规范(GAP),建成5个以上符合GAP要求的种植示范基地,全省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积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创建优质药材品牌。

--推进中药工业现代化。突出中药提取、饮片、成药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技术、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建成5个以上中药提取物加工基地,实行中药标准提取物产业化生产;发展一批中药饮片名牌,建成3个以上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以"浙八味"为重点,建立2个以上中药单味浓缩颗粒饮片生产点;开发一批中成药新产品,规划研究1个以上一类中成药新药,5个以上二类中成药新药,及20个左右其它新药;大规模实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改造,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在率先建成具有90年代末国际先进生产水平。

--推进中药科研现代化。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中药研究、开发水平。中药基础研究取得明显成效,在探索中药机理、建立中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基地、推广中医药理论等中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中药制剂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中成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重点选择20个传统名优中药实施二次开发,"老药新做",提高产品档次和适应现代用药习惯。争取2-3个品种以新药的标准通过美国FDA认证。

(三)建设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重点在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辅以优惠政策,建设杭州"新药港",努力使杭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全国一流的"高起点、优结构、外向型、复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园区发展重点: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天然药物;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并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引进和发展新的化学专利药、制剂新剂型和先进医疗器械。重视科技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建立生物基因工程、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制剂等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天然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医药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依托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与医药企业共组科技创新平台。争取经过5-10年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园区全部建成后,达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的经济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中,制剂、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是:

--制剂产品。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品种。针对病原结构的变化,开发一批老年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病等高发病源的特效药。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剂型。主要是发展控释、缓释、透皮吸收制剂和复方制剂,争取到"十五"期末形成一批多剂型、高附加值及高生物利用度的新产品。

--生物制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挥我省民间资金充足的优势,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在瞄准国外同类产品的高起点上发展生物制药,力争有较大突破。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基因重组疫苗、诊断和治疗用单克隆抗体。针对神经系统、肿瘤、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开发白细胞介素类、造血因子类和其他细胞因子类产品。

--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用制冷设备、医用光学内窥镜、无损伤检测设备、便携式新型心电监护系统等产品。加强与省内知名机械、电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发高精尖、光机电一体化的诊断、治疗、检验型仪器设备,开发家庭用保健、康复、理疗型医疗器械产品。

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适应国际医药竞争形势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进一步发展医药高技术产业。到"十五"期末,全行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6%,重点骨干企业达8%以上。

1、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一个体系"和"三个机制"

--"一个体系":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以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以抓好企业技术中心试点为突破口,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项目的产业化为手段,全行业基本形成初具自主创新能力、多层次的技术开发体系。

--"三个机制":一是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资金支持的投入体系。完善企业科技进步奖励制度为主的激励机制,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部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坚持技术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质量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医药技术、经济交流合作。

二是加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扩大企业"产学研"联合,吸引国内外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建立以项目为纽带,以联合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多种形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医药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建立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作用的技术服务机构。

三是加速形成医药科技风险投入机制。增强企业对高新技术风险投入的意识,提高企业研究和开发经费中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比例。设立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由多种资金渠道组成的医药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扶持对全行业具有导向性的、高水平的医药研究开发项目。引导民间资本和行业外资金开办医药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从事医药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风险投资。

2、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和层次。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推动医药企业发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要从过去追踪了解科研单位在研课题、选择受让科研成果的被动科研为主,积极向先期介入科研、进而逐步主导研究进程的主动科研为主转变。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列入跨国公司培育的企业在现有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优良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环境、紧跟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步伐的开发研究机构。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开办科研机构。技术开发战略的重心从单纯仿制向仿创结合转移,进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在分析解剖国外新上市产品、进口药品和一些销售量大的非专利药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制开发拥有专利技术或具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特色主导品种。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运用信息技术、集成控制、纳米技术、生物工程、膜过滤、手性反应、光化学反应技术、多肽药物固相合成技术、耦合结晶、分子精馏、超临界提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争取在缓控释制剂的定速、定位、定时释放技术,制备靶向释放系统的脂质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超声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球晶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采用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把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二是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在合成和发酵过程,推广全过程计算机控制,采用膜过滤等新技术实现封闭式生产。中成药提取采用膜过滤、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新技术,改造传统提取方法。制剂生产,采用新型的连动性的装备、先进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包装机械。推广全自控精密微

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十五"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力争"十五"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采用自营或委托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省社保部门优先推荐本省的制剂大品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用药乙类目录。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经贸委加强和社保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乙类目录。按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关于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抑制药价虚高。

2、引导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健康发展。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国外大公司进区优先鼓励,对以贸易为主的工贸企业、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入区。基地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所需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予以计划单列;产品报批优先给予审批,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已批复生产的产品,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再布点生产。申请新公司、新车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先立项。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篇6

牛根生:制度创新最关键的是分配制度能不能有所突破

因为董事长的股份不可能变现,只有增持和减持的可能,一般不做减持的还有红利的分配权。过去我对财聚人散有很深的体会,红利让新的掌门人把它散出去,除了工资,除了奖励,除了期权,除了按劳和按资分配所有的分配之外每年又多了一个CEO有了一部分继续散财的权力,有这样的一个权力,有这样一个业务,有这样一个散财的场所,每年有法定的散财,这样就符合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为无论多么好的员工,我们三个月不发工资了,可能大家都得离开这家公司。国外的跨国公司,已经有百年历史,几十年历史的,我们怎么样才能超过他们?首先我们制度要创新。制度创新最关键的是分配制度能不能有所突破。我在企业的捐赠股份,想的是实现两个目的。第一,在新的掌门人来之前,或者是CEO来之前一定要他既要参与分配又要参与决策,不能只干活不参与;第二,他有一种其他CEO,其他公司目前还不能具备的散财的能力。我散财习惯发现对企业管理有好处,而且能吸引好的人才过来,怎么制度化,我想捐出去的第二个权力,除了本身的资本权之外还有一个红利的分配权。(牛根生:蒙牛集团董事长)

郭家学:做事业最核心还是人

篇7

生物、医药产业属当今世界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些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规划和指导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对近5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并对未来7年(到2020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谋划和思考。

1.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中成药制造、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医药用品制造以及生物技术的产业链。

1.1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税总额稳步增长。2008―2013年间,衡阳市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由17.62亿元增加到67.0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5%,工业增加值由5.44亿元增加到14.2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01%。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3%和1.63%。

2008年至2013年间,衡阳市生物、医药企业的利税总额由1.83亿元增加到13.53亿元,年均增长62%。税收总额由0.71亿元增加到4.65亿元,年均增长46%。

截止到2013年底,衡阳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95%,从业人员数量为6182人,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1%。

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优势企业逐步崛起。从地域分布来看,衡阳市的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白沙工业园、衡阳县、衡东县和祁东县。从细分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中成药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各项指标均排在首位,其总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88%,中药饮片加工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次之。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处于萎缩的发展状态。

截止到2013年底,衡阳市总产值过亿的生物、医药企业共有11家,累计总产值为29.37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61%。尤其是通过近年来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大量民营资本被引入医药行业,一批优势企业快速发展。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研发能力提升较快。从研发人员队伍情况来看,衡阳市医药制造业拥有的研发人员数量从2008年的302人增加到2013年的337人,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由855人增加到903人;从实验平台的数量来看,医药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较大。截止到2013年底,医药制造业拥有的省级技术中心2个,占比为11.11%。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占比为50%。湖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1个,占比为100%;从专利申请和授予情况来看,也是比较可喜的。

医药服务业加快发展,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目前,衡阳市医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零售与批发领域。2013年全市医药流通企业商品购进总额为21.42亿元,较上年增长18.5%,商品销售总额约为22亿元,较上年增长21.6%。衡阳市现有药品流通企业有1320家,其中零售企业有1296家(含县市区),居全省之最。由于企业个数的不断增加,医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尤其是限额以下的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限额以下的批发及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由2008年的2421人增加到2012年的5532人,年均增长22%;限额以上批发及零售业从业人员数量由2008年的1221人增加到2013年的2071人,年均增长12%。

1.2 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实力不强。目前,衡阳市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医药产业整体实力也不强。2013年医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为14.23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3%,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2.9%。2013年湖南省重点医药企业有51家,而衡阳市仅2家,在湖南省14个市州中占比最少。衡阳市最大的医药企业是紫光古汉,2013年销售收入也仅为2.56亿元。目前一批“低、小、散、差”的企业生存相当困难,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可以说,医药产业是衡阳市的弱势产业。

专利授予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201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申请量25件,仅为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1.03%。专利授予量5件,仅为全市专利授予总量的0.48%,专利授予量明显不足;从专业人才来看也相当匮乏。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制药工艺、化工工艺等。而这样一种交叉产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正是制约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目前,发改委负责制定医药行业发展规划、经信委负责医药行业的立项,商务局负责医药行业的招商引资,而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看起来好像“权责明晰、分工合理”,实则不然。由于这种“分块”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更愿意到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去“跑”项目,而忽视行管办对行业的统一协调和管理。而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又不是某个行业的管理机构,并不会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

医药服务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模式落后。2013年,衡阳市限额以上的医药服务企业仅14家,商品销售总额仅7.6亿元。衡阳市的医药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从批发业来看,8家限额以上企业年商品销售总额4.2亿元,户均销售总额5000万多一点。从零售业来看,由于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市区几家连锁大药房年销售在5000万左右,约30%的药店营业面积才40m2左右,全年营业额为200-500万,约70%药店全年销售额不到100万。

从经营管理模式来看,首先,衡阳市大部分的医药服务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零售终端,或者是零售终端数量有限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其次,衡阳市大部分的医药服务企业都没有建立详实的上、下游客户档案,没有制定严格的客户管理制度和客户服务规范。

2.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目前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现状,未来7年(到2020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2.1实施五个重点项目

生物技术项目。衡阳市农科所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5.9亿元建设生物育种项目,包括建设南方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库、创建湖南北大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档优质稻和双晚超级稻的研发等项目。

湖南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13-2015年投资5亿元用于实施100万头无抗生猪冷链物流及无抗猪肉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和建设微生物发酵无抗生素饲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生物制药项目。南岳制药公司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10亿元,生产年投浆300吨,年生产2600万瓶血液制品。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2013-2020年间投资4亿元用于新建6个单采血浆站及其配套辅助设施,用于解决南岳生物生产原料紧张的困难。并着手基因工程重组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胶和疫苗研发。

中药新产品生产项目。紫光古汉集团中药公司立足开发滋补类中成药。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3.7亿元,建设口服液提取和制剂车间及锅炉房等配套设施,以达到年产4亿支口服液的生产能力;新建年产1500吨丸剂、2500吨颗粒剂生产线车间。

化学药品项目。恒生制药在衡阳县西渡镇投资6亿元用于生产青霉素类粉针剂、青霉素类口服固体制剂、部分头孢类粉针剂等产品。同时还将投资4亿元用于冻干粉生产线的续建。

爱民制药将投资8亿元建设生产感冒欣喷雾剂、甘花茶、加伊健等医药产品。

医疗器械设备项目。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5亿元用于扩大软包装输液材料生产线二、三期产能、产量在原来基础上扩大10倍。

春天制药设备制造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蒸馏水机、反渗透管、中药提取等方面的器械。

2.2构建支撑平台

积极构建科研机构支持平台。加快建设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衡阳中心,积极促进重大医学成果的产业转化,提高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积极促进新药GMP中试平台的建设,加大新药的研发和试用。加强对医疗实验系统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医疗实验系统软件服务水平。同时要支持中国科学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衡阳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广生物技术成果在医药产业中的转化实施。

重点构建企业支撑平台。构筑以项目孵化、设备共享、信息服务为主体的面向全国的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支持建设汉森制药企业技术中心、紫光古汉企业技术中心、湖南创新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湘南中药材研发中心,建立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平台。

促进集聚发展。依托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基地,建设1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并大力推动我市医药相关企业向医药产业园区集中,形成我市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

3.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3.1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保障。一是成立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门管理机构,对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管理和指导作用,避免政出多门和管理真空的现象。二是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协调机制,统筹各部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协调各领域要素资源投入,形成合力,促进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完善政策保障。一是加强产业发展政策指导。完善发展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结合衡阳实际,尽快出台《加快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税费减免、土地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在本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全市现代中医、新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医疗器械等专业领域相关产业指引。三是推进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积极研究与医改、新农合、政府采购等政策衔接,探索建立创新药进入医保基本目录的绿色通道和谈判、议价、定价机制,设立试点地区(五大城区),改革和完善医保准入制度,形成医保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提供投融资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二是争取社会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机制。三是支持企业拓宽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市场融资。

构建人才团队。一是引进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充分利用衡阳市关于引进人才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的相关政策待遇,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三是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3.2政策建议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一是将医药企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二是加强行业指导与服务。市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组织企业积极开展行业技术交流,收集产品、技术信息,推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帮助企业包装策划,提升行业形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抓好政策服务。

篇8

1.1总体分析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药市场。2006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比2005年增长15.4%,其中原料药同比增长16.7%,制剂同比增长14.3%。虽然医药制造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71.3亿元,同比增加9.63%,但是其中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为7.81%,制剂工业利润增长率仅为2.34%,创历史最低。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双重压力之下,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亏损面达到25.4%,亏损总额进一步加大。受医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制剂企业受冲击尤其突出,制剂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2.2%。制剂工业实际上是真正体现制药工业水平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药品的行业,没有一定的利润支撑,难以进行持续的科研开发投入,过低的利润水平也增加了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隐患,这应当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出货值累计实现3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其中,原料药出口297.8亿元,同比增长17.2%,制剂产品出口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从2006年全年的出口情况看,原料药出口稳中有降,而制剂出口自8月份以来较快上升,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1.2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统计

原料药生产:原料药可分为24大类,按产量统计排列首位的是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类药物(见表2)。若按同比增长率排序,前5位的大类是:皮肤科类、消毒防腐类、滋补营养类、诊断类及血液系统类,位居第13位后的大类同期比较均为负增长。

制剂生产:统计的制剂品种共分14种剂型,产量最高的是片剂,同期比较增长最大的是气雾剂(见表3)。但产量排在前6位的竟然有5种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不由得发人深省。

据统计,1998-2005年这7年间,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8%左右;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约20%;化学原料产量突破百万吨;国内医药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5%左右。但是2006年的医药工业统计数据给了人们一个警示:随着国家各项有关医药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执行,医药工业虽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竞争将更为激烈。

2上海医药工业分析

2.1总体分析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报道,2006年1-11月上海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和利税总额均在全国排名第5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6.31%、10.83%、12.15%、12.35%和9.29%;新产品产值、管理费用和出货值排名均为第4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11.66%、12.17%和31.89%;利润总额排名为第6位,同期比较增长率为7.77%。

纳入统计的上海医药工业企业共有321家,数据显示有85家企业亏损。99家化学工业企业中,有31家亏损。在化学工业企业中有62家为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企业,却有21家亏损。此外被统计的38家中药工业企业中有6家亏损,其中的22家中成药工业企业中有5家亏损。中药工业的亏损比例相对而言似乎比化学工业小一些,但是利润总额却全部为负增长。化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2.12%,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0.06%;中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7.28%,其中中成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0.79%。由此分析,是化学工业企业中的原料药厂和中药工业中的中药饮片厂拖了后腿。

2.2原料药生产统计

被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纳入统计的上海原料药厂共有28家,能生产209种原料药,其中15种原料药属于非汇总品种。在汇总的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有2家企业生产,这些品种分别是精氨酸、苏氨酸、盐酸精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盐酸组氨酸、盐酸赖氨酸以及酚妥拉明(上药集团有限公司淮海制药厂已基本停产),其余均为独家生产。把纳入汇总的产量前20只药品列成表4,可以看出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的品种部分出口,是属于该公司异地生产或称为委托加工的品种。20只药品中有8只同比出现负增长,也没有可以左右市场的品种。全部品种中除了阿奇霉素、头孢拉定、乳酸左氧氟沙星和紫杉醇外,能在样本医院使用领先的品种也不多,而在医院使用情况尚可的头孢哌酮钠、头孢克洛、舒巴坦和罗格列酮等品种却没有产量上报。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企业的无奈!所以降低成本、有利可图是原料药厂所必需的;打通营销通道、开拓市场新天地是原料厂所必要的;药品创新、调整品种结构则是原料厂所必不可少的。

在非汇总的品种统计中,上海5家企业上报生产14个品种,其中以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品种为最多,分别是绒膜促性素、尿促性素、缩宫素、鞣酸加压素、肝素钠(精品)、尿激酶、玻璃酸酶、辅酶A和胰激肽释放酶。除了前2个品种有2家企业竞争外,其余品种基本上被该企业所垄断。肝素钠(精品)全部用于出口,但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的绒膜促性素与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胰激肽释放酶2006年无产量上报(见表5)。

2.3化学药品制剂生产

按生产剂型统计:14种剂型中,滴剂、栓剂和气雾剂没有上报数字。按产量多少排序则片剂、胶囊制剂居先;按同比增长情况排序则胶囊剂、外用液体制剂与缓释、控释片居前,说明在临床上还是以使用口服制剂为多。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数量除了颗粒剂外,其他在全国范围内排名还是属于领先的,尤其是膏霜剂和外用液体制剂的产量居全国第1位(见表6)。

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同比增长率的统计显示排序在国内不靠前,产量排第1位的片剂与膏霜剂、输液、冻干粉针剂、口服液体制剂和颗粒剂同比都出现负增长,占上报11种剂型的54.54%。全国同比增长情况也不好,14种剂型中,有10种剂型出现1/3省市为负增长、7种剂型有一半左右省市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见表7)。这说明某些剂型的产能过大却由于市场供需变化而严重失衡。深入分析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低水平重复、一哄而上所导致的恶果。

按生产品种统计:上海共上报114个重点品种,合计有155种剂型。按产量统计排列前20位的品种见表8,按同比增长率排序领先前20位的品种见表9。

根据统计产量和同比增长均进入前20位的是维生素B6和维生素AD;均进入前30位的再加上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红霉素;均进入前50位的品种,则再加上西咪替丁、二甲双胍、头孢唑啉钠、氯雷他定、琥乙红霉素、异烟肼、头孢拉定、维生素C和普萘洛尔。这些数字表明在被统计的147个重点药品中,3/4的品种上海能生产。统计的重点品种中,老药和普药为多,而恰恰这些品种将是在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将大力提倡使用的,所以必须考虑能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问题。

3分析和思考

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化学制药工业总利润增长率还是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都小于全国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除了本文所述的客观原因外,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因素。2007年将是一个变革之年,医疗体制的变革将从局部扩展到全局。在变革当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就必须有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以便在目前的医药生产与使用的现状中觅得发展的契机。

3.1企业重组身不由己

近几年来,国际跨国医药企业重组并购此起彼伏,日益高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与国际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相呼应,我国医药企业也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国内企业重组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跨国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行业要求集中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国家明确提出培养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推动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的计划等。上海的医药工业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后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

3.2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

近年向医院推广处方药的企业感觉越来越难了,因为我国习惯的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政府重拳打击商业贿赂使一些带金销售的企业渠道变窄,营销方式受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日趋规范化,尤其是广东等地开展的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又使一些小企业难以招架。还有政府大范围和大幅度的药品降价政策使其品种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无法生存。在困难之时要看到我国OTC市场异常活跃,无论从自我药疗的角度还是从法规政策导向的角度去理解,OTC市场绝对是块能让制药企业驰骋的新天地,外国企业各种OTC攻略在我国已频频发动,所以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上海属于特大城市,市民的素质较高,自我保健的意识更强,所以上海的OTC市场对上海制药企业来说更不能轻易放弃。

3.3对医改方向必须未雨绸缪

医改方向是全民享有医疗保障。但是在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过窄,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缺失,使得作为福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保明显缺乏公平性。所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对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等是政府的思路。

近几年,众多制药企业把品种进入城市社区医疗保险目录和进军农村市场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尽早寻找到一片蓝海。由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市场是以使用老药和普药为主,而我国化学制药企业目前的产品大部分又都是仿制药,且不少是超过专利保护期10年以上的老药,所以社区和农村市场就给这些老药和普药的生产企业提供了生存之地。但是要霸占这块市场,就必须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上海的制药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向这两块肥土伸出自己的触角。

3.4药品创新刻不容缓

篇9

国外最新研究分析报告认为:未来5~8年内,中国的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将达到美国的10%,也就是说我国医药商品净销售额将达到35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进口药品(包括三资企业生产的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1993年为11%,1994年为14%,到1997年已达到了40%左右。自1987年丹麦一家公司生产的胰岛素最先通过卫生部进口药品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第一张药品进口许可证起,到现在已有100多个国家、50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的药物获得卫生部颁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而随着加入WTO的临近,进口药品品种和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多。从长期看,我国临床治疗需要的专利药品将主要依靠进口,进口药品所占市场份额将可能达到70%。国外研究报告也有相似的结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药品三级批发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解体,代之以多渠道、少环节、多点购销、相互竞争的药品流通格局。医药流通领域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6500家,药品零售企业多达119000家。企业多、规模小、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医药流通组织结构极不合理。医药市场无序竞争、过度竞争使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全国医药商业现有销售利润率仅为0.27%,有15个省医药商业出现汇总性亏损,亏损总额超过10亿元。国家虽然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医药批发企业实行跨地区兼并或联合,并提出医药零售连锁可依法在异地设立分店,但实际上各地药品经营仍以区域性为主,地区医药市场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跨地区兼并药品批发企业或在异地设立零售连锁分店的实例屈指可数。

迄今为止,我国一直限制外商进入国内医药商业进行投资经营或合作经营,但中美已就中国加入WTO签署协议,开放药品批发、零售服务领域已成定局。据了解,除超过二万平方米的药品配送机构和超过30家以上连锁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其他则不做限制。进入WTO以后,随着关税的减免、非关税壁垒的废除,国外产品将对一些国际竞争力差的领域造成冲击,竞争的激烈必然会使国有企业按照国际化的模式进行整顿,提高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不可避免地将有一部分员工因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而下岗、转业,同时也会有一批新的高科技人才进入到企业中。估计在今后5年内将有一批药品企业破产或停产,将会减少一大批从业人员,绝大部分员工则要经过必要的培训后才可重新上岗。

从行业管理方面看,我国涉及医药行业发展的管理职能分别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卫生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承担,由于管理的侧重点不同,造成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配套性不强,加入WTO将促进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有利于医药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医疗保险制度是基本社会福利,保险支付范围的制定和与医疗保险有关的药品价格管理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涉及人类健康安全,其管理也不受WTO货物贸易协定的约束。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高、集约化国际化程度高、投入高、收益高的产业。以著名的跨国企业GW公司为例,1995年其全年药品净销售额达125.7亿美元,比我国整个医药工业6000家制药企业1997年全年的销售总额还多。GW公司等世界跨国大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推出的主打产品一般不超过10种,集中力量形成优势打“歼灭战”,而我国医药企业规模虽小,但却贪大求全,一个企业的主打产品少则十几种多则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什么都想搞,什么也搞不好,结果只能是精力分散、重复制造和盲目竞争。GW公司每年投入市场开发和营销的费用占总销售额的30%,大量的投入用于企业形象战略、品牌战略、广告战略、营销策略、售后服务和市场调研。而我国医药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总体上尚不足销售额的5%,却忙于或热衷于搞以非正当竞争内容为主的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回扣战。对比来看,未来我国医药企业形势极不乐观。

那么,面对加入WTO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对策何在?我们认为: 第一,要和国外大制药公司进行竞争,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只有建成一批有强大资本实力和规模实力的“航空母舰”与之抗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或改制一批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的现代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效激励和有效约束的新机制,通过企业资本的运营活动,进行购并、联合、控股、参股,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树立起以药品经营为主业,集科、工、贸乃至金融为一体的大型或特大型经济联合体。在组建这些大型、特大型企业或联合体时,要十分注重把握好规模和企业发展实际状况相适应这个尺度,既不能安于现状,人为地阻碍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更不能盲目扩大企业规模而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此外,医药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要有定位,包括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产业定位,特别要注重企业集团主业的中长期发展,只有搞好主业,多元化开发才有坚实的基础。企业集团组建后能否成功运作,还取决于其内部管理水平,要使重组后的庞大资产高效能地运作,这种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集团内部产权必须明晰,还要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医药企业必须成为研究、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的主体。

在当今医药市场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研究、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的主体只能而且必须是企业自身。离开企业的生产现场以及与顾客相关联的营业现场,要进行极为细致的技术开发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医药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发或进行共同开发,为了确切把握技术核心问题的实质并使其实现商品化,自己也必须有充分的技术力量。企业只有不断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在需求的“种子型”技术,并尽早进行技术的积累,尽量缩短研究和开发的时间,才能走在同行的前列。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除了企业应努力培育自有的科技开发力量外,还必须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鼓励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实现产研联合和产学联合,这种联合是融为一体的而不是松散型的结合或合作。此外,国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高层次或优秀开发人才向企业流动,企业也要为这些人才营造能让他们施展才华、谋求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优良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三,完善现有的药品价格政策。

篇10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省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期,化学原料药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从提前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全局出发,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2010年前的战略实施重点是,在若干行业和区域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全国性制造中心和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加快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医药行业在本世纪初头二十年的全局性任务。加快推进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正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在医药产业的具体落实。这对于抓住国际医药产业分工深化和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加快提高化学原料药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增强全省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医药市场需求和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国际医药市场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呈现了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

1、市场需求和总量增势较强

医药产品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商品之一。全球药品市场和药品生产于5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70年代增幅达到顶峰,年均增长率达13.8%;8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稳定在8.5%,90年代保持在7—8%的水平。全球药品市场从1970年的218亿美元增长至2002年的4006亿美元,32年间年均增长9.5%。预计2005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将超过5000亿美元。从国别和地区看:美欧日三大药品市场始终占据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份额,且呈逐渐扩大趋势。药品消费与国民收入呈现较强的相关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市场和生产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2、国际化学原料药制造中心明显转移

化学药是国际药品市场的主流,而其主要成分即是化学原料药。化学原料药制造出现了从发达国家以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转移的明显趋势。近年来,全球制药工业推进结构调整,加大了购并与重组的力度。跨国制药公司集中主要力量从事研发活动与市场行销,而采用合同生产等方式,将化学原料药进行大规模的外包加工。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目前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总量约为250亿美元,其中有80多亿美元来源于合同生产,这是全球原料药贸易的重头。跨国制药公司越来越多地与发展中国家实行联合经营,通常将一个合成药物的前2-5步在发展中国家加工,本土企业则完成最后几步的精加工,侧重于整个生产链的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如此,降低生产商的成本,减少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保持对医药市场的控制力。化学原料药制造中心的转移,为发展中国家的厂商提供了参与国际医药分工、接轨国际制药体系、提升产业水平的难得机遇。

(二)浙江化学原料药的发展现状

化学原料药制造业是全国医药行业的主要支柱。目前我国能生产全球化学原料药2000多个品种中的1500余种,是全球第二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2004年产量超40万吨,其中约90%供应国际市场,当年出口额约达250亿元。浙江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发展很快,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和供应集中地。

1、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在全国具有较高的产业地位

我省的化学原料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较突出的:

一是化学原料药制造业的产出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2004年,全省化学原料药产量5.71万吨,出货值约65亿元,分别占全国1/10多和1/4强。同时我省生产化学药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有利产业发展。

二是产品质量和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生产环节上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是塑造原料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我省化学原料药不仅有量的优势,而且产品质量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居前,在全国有相对较高的附加值;与国外相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而较有价格优势。

三是制造水平逐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经过近几年迅猛发展,工业配套相对完善,产品优势明显。不少产品属国内独家生产,大吨位产品具有规模化、系列化和区域协作的优势,许多技术指标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控制力的产品,部分制造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具有特定的人文优势。浙江人具有悠久的重商主义传统,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形成了极富浙江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传统。起步较早的市场化改革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浙江人的竞争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注重商业信誉的良好形象。

五是发展出口的区位条件较为优越。浙东南一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临大海,深水良港众多,水陆交通发达,环境容量和海水自净能力良好。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建设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2、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

浙江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具有发展优势,但存在不足和制约因素也比较明显。

一是化学原料药制造业的整体状况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差距表现在制药工艺、设备、技术等各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低价优势。初步估算,跨国制药公司的生产成本一般占其总成本的25%,而我省企业高达50%左右,主要是工艺技术投入偏少。产品结构上,一些市场大、技术壁垒高的高附加值产品,我省在国际上没有优势;有些产品也仿制得出,但受限于知识产权而不可生产;部分原料药是一些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传统老产品。现有化学原料药的优势正受到印度的冲击,印度日益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制造基地,在许多领域其产品比我们更有竞争力。

二是国际贸易条件趋于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现已成为全球反倾销、保障措施和技术壁垒的最大受害国。许多非关税壁垒被广泛用来限制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如欧盟2003年出台重新修改后的《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草案)》以及《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的咨询文件》,规定将建立统一的化学品监控管理体系,并于2012年前对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化学品,分别纳入注册、评估、许可三个不同的管理系统,未能按期纳入该管理系统的产品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三是企业医药专业人才不足。据匡计,2004年末,全省医药行业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约8%。医药产业的大发展,迫切需要企业人员结构有个大变化,大量增加技术管理、产品开发、专业药师、高级技工、国际贸易和国际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式的人才。专业人才不足将成为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是环保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重,而我省医药化工企业目前还存在相当的低、小、散、乱现象,环境本底容量不容乐观。加快推进我省化学原料药发展的前提条件应当是做到污染物集中达标治理,杜绝“三废”无组织排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和产业布局

浙江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要按照全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精心推进。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我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紧紧抓住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着眼于出口导向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培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为中心,以推进产业重组和扶优扶强为重要切入点,实行高起点、高水平和集聚式、集约化的发展,努力建成全国化学原料药制造中心。

到“十一五”期末,我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完成合理有序的产业布局任务,进一步完善全省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的区域构架。

——发展成产业规模、出口规模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前列的国内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制造中心;并经过更长时期的努力,以一批在国际上品种规模大、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的化学原料药及高附加值制剂产品为依托,建成世界级的化学药生产基地,化学原料药总量占到全球约15%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发展目标为争取经过十五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专利药产品。

——培育成一批对国际化学原料药市场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经过二十年左右时间,力争跻身世界医药百强。

(二)产业区域布局

浙江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以台州、绍兴、金华三市为重点区域,以现有原料药骨干企业和拟建的重要合资企业为龙头,通过产品、资金纽带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和企业团组,积极参与国际主流市场。对目前散落于全省各地的众多“低、小、散、乱”原料药企业,下大力气进行整治,效果不理想的,尽快实施关停并转。

台州市以椒江入海口两岸为核心,椒南区块重点提升现有企业技术含量和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椒北区块作为“十一五”重点发展区域,加大建设力度,促使成为全省原料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绍兴市重点以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作为“十一五”化学原料药集聚发展区域,规范建设管理,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

金华市重点以现有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为依托,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

(三)产业政策导向

1、“三废”治理标准

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和环保要求,促进化学原料药制造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基地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基地的各区块要整体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明确大气、地面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的控制目标;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各区块要切实落实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对污染集中控制;以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规模的“三废”处理设施,作为基地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尤其是要针对化学原料药生产的特点,对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气进行严格控制,禁止无组织排放。基地必须设有环境监测系统,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予以限产、停产、整改。

环境规划控制目标: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地面水水质,沿海地区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Ⅲ类水体;内陆地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工业区环境噪声控制目标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三级标准。

2、土地资源利用规定

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用地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纳入所在地政府的城镇统一规划,并符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用地均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投资密度、容积率等不得低于省的规定要求。积极适应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形势,进一步完善化学原料药建设用地规划和实施方案。

3、产业政策和投资项目导向

以扩大化学原料药出口为导向,鼓励发展国外专利药转移生产,优势非专利药和紧缺医药中间体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的原料药生产,新药产业化。一是企业方面:要求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优先鼓励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发展;新建企业投资额度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并进行的严格的环保评估。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医药企业投资我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包括设立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参与我省企业的重组和改制。二是项目方面:主导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产品。引导建设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项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和《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2005-2007年)》项目建设;禁止上列入《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项目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禁止类项目、《浙江省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项目以及污染不能治理的项目;限制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的项目建设。

三、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

浙江省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基础和根本是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坚持立足于国际竞争,以发展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化学原料药为重点,以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从现有的企业基础出发,针对国内外疾病谱的变化,顺应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重点支持发展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抗肿瘤药、呼吸系统药物、精神病及神经系统药物、抗早老痴呆药、抗溃疡药、抗变态反应药、抗感染药和抗生素、糖尿病药、抗肥胖药、抗爱滋病药、维生素等项目和产品。

(一)维生素系列及中间体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VE年产量均达4000—5000吨的规模,所产VE占国内总产量的90%以上,约占国际市场20%的份额。VE两个主要中间体异植物醇和三甲基氢醌均已实现国产化,产品技术经济指标可与国外先进水平抗衡。新昌制药厂以精制植物油的脱臭馏出物为原料提取天然VE和生产ADD,在国内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ADD可替代薯蓣皂素,生产甾体激素药物,从而避免由于提取薯蓣皂素对天然植被的大量破坏。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A年生产规模达1500吨以上,并不断实施VA深加工产品的改造,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要在进一步保持和提高VE、VA生产水平的同时,开发、培育维生素D系列产品。

(二)抗肿瘤抗生素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该系列24个抗肿瘤药,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可生产其中的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博莱霉素、丝裂霉素等近10个产品,产品之多和某些产品生产规模之大,在国际上也可说首屈一指。该类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产品附加值高,上述多个产品已获美国FDA认证,出口形势良好。要在保持抗肿瘤抗生素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国际市场上疗效明确、用量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产品培育。

(三)心脑血管系统药

高血压、高血脂等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2001年世界心脑血管药物市场己超过350亿美元,2007年将超过520亿美元。该类疾病的治疗药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他汀类血脂调节剂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浙江华海药业有限公司年产卡托普利120吨,占国际市场30%的份额;依那普利国内独家生产,年产量6吨,占国际市场20%份额;赖诺普利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产品。该公司上述产品的生产总量目前排名世界首位,也是国际上唯一同时规模生产这三个产品的企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沙坦类:华海药业有限公司已具备工业化生产依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钾的能力,并有稳定的外销渠道。他汀类血脂调节药:代表产品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伐他汀,我省均可生产,产品以出口为主。在确保上述三大类部分原料药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贝那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氯贝沙坦、替米沙坦及他汀类系列。

(四)头孢菌素系列及中间体

该类产品作为具有基础地位的抗生素,量大面广,其中头孢侧链国际年需求量1.2万吨以上。永宁制药厂年产头孢菌素原料药40吨及氨噻肟酸、四氮唑乙酸、呋喃氨盐、噻唑乙酸、噻二唑、3—卤代甲基头孢烷酸(7—ACX)等数十个头孢中间体共计1000余吨,其中7—ACX是目前国际上研究最热门的头孢母核中间体之一,该厂头孢中间体可抢占约10%的国际市场份额。D—对羟基苯甘氨酸及钠盐,属半合成青霉素阿莫西林的主要中间体,国际上仅数家企业生产,全球年需求量2—4万吨。横店集团有机化工有限公司此产品年产量2000吨以上,占据国内出口市场主要份额。6—APA、7—ACA、7—ADCA等重要前体产品的规模生产在我省几近空白,是需要重点发展的产品。并要进而发展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地嗪等第四代头孢系列产品。

(五)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及其中间体

抑郁症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预测该病症2020年左右将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现全球每年用于抑郁症治疗药的费用总数约为600亿美元。浙江华海药业有限公司正在开发的舍曲林等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属近年国际市场畅销药。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卡马西平占国内市场的90%份额,卡马西平及其中间体占国际市场60%的份额,长期为该类产品全球生产规模最大。要重点发展的产品有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奥氮平等药物。

(六)喹诺酮类抗菌药

目前在抗感染药物市场中,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用量已超过青霉素类成为第二大类抗菌药。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乳酸盐及其盐酸盐等。台州、新昌等地主要厂家诺氟沙星产量总计2000吨左右,占国际市场50%以上的份额。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是国内第一家生产左旋氧氟沙星的企业,也是该产品主要供应厂家。今后主要发展的重点产品有抗菌谱广的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如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帕珠沙星等。

(七)甾体激素系列

包括醋酸烯诺孕酮、非那雄胺、米非司酮、地塞米松、倍他米松、醋酸泼尼松、醋酸氢化泼尼松、安宫黄体酮等。上述产品适应计划生育用药需求,国际市场前景良好。浙江仙居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定点甾体激素和计划生育用药生产基地,已可生产高、中、低档甾体激素数十个产品,形成系列化,技术经济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改进、提高甾体药物的生产工艺水平,特别是提高国际市场畅销品种泼尼松、雌二醇、甲泼尼松、甲羟孕酮、地塞米松的生产水平,同时积极发展抗前列腺增生药非那雄胺等。

(八)抗病毒药和抗爱滋病药

该类药在世界药品市场呈快速增长势头。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抗呼吸道病毒新药盐酸金刚乙胺,属国家医药科技“九五”研究计划和2010年远景计划的推荐产品,全球年需求量在150吨以上,该公司年生产能力已达50吨。黄岩联华的逆转录酶抑制剂及其中间体已具相当水平;华海药业的蛋白酶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已初步形成系列,如近期可形成年产50吨茚地那韦等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目前有10余家企业正在研发抗爱滋病药物和进行粗品生产,今后该类药物主要开发的产品有茚地那韦、沙奎那韦等蛋白酶抑制剂系列逆转录酶抑制剂系列。

(九)抗寄生虫抗生素类

该类产品主要有阿维菌素及其延伸产品依维菌素、表阿维菌素、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属新一代高效生物源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与环境相容好等特点,其中依维菌素并用于人体抗寄生虫。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上继美国Merck公司后第二家生产阿维菌素的企业,主要的抗寄生虫抗生素类产品出口超亿元。

此外,氯洁霉素磷酸脂、萘丁美酮、苯乙酮、硫酸阿米卡星、联苯双酯、利福平、本芴醇等大批产品均具较强的竞争力,国际市场空间较大,需进一步发展。

四、支撑体系和政策措施

浙江省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发展,将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实行政府牵头、企业为主体、公平竞争的发展模式。从各有关方面努力,构筑必须、有效的支撑体系,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一)政府层面

政府主要负责区域公用工程、交通运输、环保治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制定实施配套政策,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组织领导

各原料药产业园区应加强组织领导,重点园区要求建立领导机构。负责制订当地化学原料药发展规划,提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并监督落实情况,协调区域内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事项和的问题。省各有关部门负责协调区域共性问题,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等工作。各区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当地园区建设的具体事务和联络工作。

2、加快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

(1)完善以公用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区域市政总体建设规划,配套建设水、电、汽、道路、码头和“三废”治理等基础设施。以开发区内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加大环保设施投入,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大型焚烧炉,对高浓度残液和有毒废渣实施焚烧处理,废气经集气处理后有组织排放。由当地财政担保,积极争取国债投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外国政府和机构贷款等资金。

(2)各区域集中设置行政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机构。完善检验、检疫、海关等政府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在主要园区内建立出口加工区,定位为“境内关外”,对进出口货物海关实行直通式管理,为产品生产和出口提供一流条件和快捷服务。

(3)为规划区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搬迁提供建设场地和配套设施。基地建设区内现有居民、学校、机关单位和其他厂矿企业等应按计划陆续搬迁,搬迁之前不得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任何建筑物的整修均应报批,明确整修范围和方案。当地政府应统一为被搬迁居民和单位提供建设场地和配套设施。

3、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以土地、产品报批、投融资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实行审批制度改革。严格编制基地用地计划,按照国家规定批准用地,努力做到既严格执行土地审批制度,又保证我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必须的用地。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的精神,加快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在投资基金设置、股票上市审批、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审批等方面,建议适当倾斜。进一步推出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化学原料药产业的政策措施。

4、加强协调服务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建立及时、有效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市场预警、政策预警和政企沟通。加强化学原料药市场的预警,监测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价格、数量等信息,及时判断市场变动状况。一旦某种原料药价格或销量出现异常波动,迅速把信息反馈给出口企业,便于企业制订应预案和应急措施。在建立政策预警机制上,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协调和引导的功能,争取第一时间把握主要贸易国的政策变动。保持与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之间的正常信息沟通,协调化学药品生产企业做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

5、进一步提出基地招商、引资、税收等支持政策

在遵守国家统一政策的前提下,各重点园区应结合当地实际,从有利于发展出发,完善相关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条件。

(二)企业和社会层面

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发展我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出力。

企业层面:

1、促进技术创新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进一步建设好企业技术中心,增加科技开发投入;进一步实行产学研结合,通过购买专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兴建技术开发机构、创办科技型实体等多种途径,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二是不断提高新产品研发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努力开发专利药物,加快新品种以仿制为主向创、仿结合为主的转变。三是充分挖掘知识和人才第一资源的潜能,把集聚创新人才、争取创新实效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四是加快形成医药科技风险投入机制。建立由多种资金渠道组成的医药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引导和资助高水平医药研究开发项目。

2、实施现代企业管理

一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企业改革。按照《公司法》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民营经济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引导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实行股权结构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发展产权多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好地利用外来人才和投资者加快企业发展。二是加快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升级。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科学管理体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在企业的应用水平,实行管理流程再造,促使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性变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推进产业改组

以企业体制创新为动力,进行产业整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引导具有发展优势的大型企业实施资本经营,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联合重组。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联合、并购,在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基础上,优化产业链,发展战略联盟,发挥规模效益。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链条,重点培育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基地建设的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以此,建立更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发挥整体优势,进一步促使大产品和优势产品的形成,使基地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4、加强国际注册、认证和国际合作

一是积极申请FDA、COS注册和CGMP、DMF认证。鉴于美欧是医药原料管理最严格的地区,也是最大的化学原料药市场,主动接轨国际,深入了解和掌握美欧药政管理的报批程序,努力争取通过国际注册和认证,为产品打入美欧主流市场铺平道路。二是积极承接国外专利药中间体和非专利药转移生产。针对国际市场非专利药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充分利用我省的优势条件,将我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成全球非专利药重要生产地和国际专利药中间体重要供应商。并经过长期努力,逐步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药品和品牌药品。

社会层面:

1、推行园区业主制

化学原料药各重点园区建设,可借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以国有土地出售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组建经济实体,以该经济实体作为核心企业,发起成立股份合作公司;尝试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银行借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借助资本和资金市场两大平台进行融资,用于产业发展。

2、各区域集中设置中央商务区

通过向社会招标,建立会展中心、信息中心、新技术孵化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社会服务体系,构成我省化学原料药产业重要功能中心区域,以此推动产业的开发建设。通过自身努力,争取承接世界化学原料药会议,扩大产业国际影响。

3、重视人才工程建设

篇11

0引言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特别是在日趋同质化竞争的市场情形下,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科学细分市场,实现医药物流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是医药物流企业的切入点,也是医药制造商的关注所在。

1国际国内市场现状是医药物流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世界药品市场正在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据美国权威部门核算,世界药品市场到2004年已达到506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7600亿美元。近年来,药品市场走势良好,呈稳定增长态势。专家认为:一方面,世界医药行业尤其是美国医药行业,已完成兼并整合,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未来的药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及保健意识的强化,给药品市场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世界人口将以1.5%的年率增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于此同时,目前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只占世界药品市场的20%左右,但随着这部分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将逐步增长。到2004年已占到总量的30%以上。其三:世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建立了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扩大全球市场占有份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同期增长19.1%,占我国GDP的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和三资企业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据统计,2002年,在我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中,医院销售与药店销售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医院销售仍占主导地位。

2国内外药品市场变化趋势是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起点

伴随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医药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未来医药药品市场需求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发展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促进了药品的需求。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总数已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1.52%;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龄人口消费的药品占药品消费的50%以上,按现行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385元/年计算,2005年,其用药总额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的500.5亿元净增115.5亿元。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达到15%的增长幅度,由人均12.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0元左右。2005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比“九五”期末增长1倍,消费总额增加约11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药品需求年平均递增幅度有可能达到12%。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几十年来,医药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在城市,农村只占了一小部分。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占药品消费的比重约为12—14%,农村与城市人口人均享用药品医疗器械金额之比为1:9,其医疗水平与用药水平相差悬殊,还有部分地区缺医少药,农村这个庞大的医药消费群体及巨大的潜在市场亟待开发,这既是我国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医药工商企业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来扩大国内需求,保证医药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药品消费结构和价格渐趋合理,非处方药品、防治新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的药物及消毒药品将大量增加,保健品消费持续增长,将有效地拉动药品需求的增长。随着新的医改方案出台,药品消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控制,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将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疗效好、价格低廉将是患者用药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销售量将会增加。新疾病谱的出现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主要是新的致病菌、病毒不断出现,危害人类的生命。21世纪医学模式将从治疗向预防型转变,抑制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将成为医疗的重点。因此,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的药物及消费用药的需求会大量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将会全面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已接近500亿元,并以15%——30%的幅度增长,高于医药各大类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保健品13%的增长幅度。

药品分类管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全球非处方药发展很快。美国现有处方药仅5500多家,而非处方药房多达75万家。美国是目前人均消费非处方药品金额最高的国家(人均消费非处方药为70美元);丹麦居第二(人均69美元);德国居第三(人均65美元)。虽然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水平(9.1美元),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增长却十分可观,据初步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从19.1亿到240亿人民币,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是年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不断增长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将呈现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光明。天然药物开发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就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中药类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呈稳步上升之势,但仅占33%左右,化学药品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随着近年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天然药物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天然药物作为来自植物的“绿色药品”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全球崇尚自然热潮的兴起,天然药物必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药物之一。

医药市场全方位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医药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版图”也将重新划分。这种优胜劣汰的结果使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减少。2001年、2002年已连续两年淘汰10%左右的小型制药厂。据统计“十五”以后,中国医药企业减少25—35%。国家对医药行业结构目标调整为: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其占全国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占销售总额的70%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个左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今后几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逐步出现。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实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足。西部将成为医药原料的生产基地,由于东部医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压力,不得不把部分医药原料生产迁往西部省份。此外,西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等,都将积极地吸引东部医药企业去开发利用,这就更需要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流动。

调查统计,2003年连云港市医药保健品支出,人均用药平均每年以12%速度增长,年药品需求量在35亿左右,每年约增长2亿元。 近年来。连云港市药品零售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网点数量增加较快,药品零售网点也有所发展,但大都各自为战,分割了市场。连云港是港口城市,交通发达,货物流通较快,市场潜力很大。另外,连云港市与欧亚各国家有铁路联系,在中国具有的道地中药材中,欧亚各国也有大量的蕴藏,是今后能够开发的潜在优势。可以预见,在整个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下,连云港的医药连锁网络项目有很好的基础,如果运作得当必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预测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项目实施后,随着传统批发业务向总、总经销、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转型,采购能力和配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销售额较过去将有较大幅度上升,销售利润率可增加2个百分点。利用总部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和26个中心药店,既为自己的连锁药店服务,又开展低价现款销售业务,预计两年左右时间可运用低价现款模式使销售额增加1.5亿元,销售毛利控制在15%左右,可实现利润率10%。加快零售网点建设,项目期内力争完成300个零售药店的建设,覆盖面达到连云港市、江苏省70%以上地市,利用医药物流中心的销售网络,完成医院门诊药店的流通改造任务,采取联营、收购、招标中标、承包等多种形式将医院门诊药房纳入本项目技改之中,力争在项目完成之时,将原有医院销售网络门诊药房改造50个左右,销售收入可增加1.5亿元。为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医药物流中心子公司不设销售机构,其医药产品全部由本项目销售,根据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独有性特点及子公司生产情况,预计销售额可增至2亿元以上,毛利率和利润率也将大幅提高。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配送连云港卫生系统组织的招标品种,配送适合于药店销售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商品,可增至销售额0.5亿元。增加生物制品销售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冷藏设备积极开展生物制剂的销售业务,预计销售收入0.5亿元。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可达9.5亿元,力争到10亿元以上。发挥现金流的再投资作用,可使本项目的销售利润有大幅度上升。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精深加工等业务,预计新增销售收入0.5亿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依靠产业链资源整合,总、总经销品牌商品的管理,现金流再投及资本运作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技术和零售连锁网络建设等技改项目支持,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风险主要是市场和技术风险

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为公司信息技术的采用、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和必要的信息化装备的运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存在的风险为当前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快,因此在设备选购时要有超前性,否则运行一段时间后软硬件跟不上网络的发展,再更新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网络匹配不协调也会给工作造成影响;车辆购置要适合项目经营的需要。

随着全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领域的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未来也必受到周边同行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新的物流业务能否顺利发展,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风险控制:搞好现代物流知识培训,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拓新业务,提高增值服务和第三方服务的水平和规模,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用户对物流信息的要求,提高运输和仓储服务质量,积极扩大货源,扩大规模,降低服务成本。

5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根据连云港医药市场目前的状况,公司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来自连云港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有江苏恒瑞、江苏豪森、正大天晴、连云港康缘等大型医药集团,医药商业批发、零售网点都已初具规模。但这些集团在商业经营中,基本为松散的,各自为阵的经营模式。二是来自连锁公司、超市和国内及流通企业的竞争,江苏省内医药零售连锁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医药超市,占零售市场份额较大,药品价格较低,但大多数企业资本实力较强,配送能力差,有近一半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系统,这些企业即是竞争对手,也是整合对象。

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集中优势:原药材、医药生产、销售内部整合,管理自成体系,具有集中力量的组织优势,这对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先进物流手段,统一配送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营优势:公司将集中成药、西药、中药材生产、加工、批发、仓储配送、零售及道地中药材研发、种植和加工于一体,将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甘草、麻黄草专营企业。国家级首批GSP认证验收;公司药品零售子公司将是获批的医药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经过发展,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和遍布国内各地的商业网络,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

医药物流中心经营既有批发、调拨的医院,又有零售的连锁网络,是整合原始、低效物流转为现代物流配送的最好基础,通过项目推广促进,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中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经营,医院门诊药房纳入医药流通行业管理,如果恒康医药公司利用统一策划、连锁经营、现代配送、集中购进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做好企业品牌,整合此次变革动荡中的医院门诊药房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也具备网络等基础条件。

可见,我们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环境是可行的。也有利于发展经济、意义重大,符合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目前总体发展需要,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信息网络系统将为现代医药物流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支持,是经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系统及设备功能全面、先进、合理,信息处理量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仓储设备等硬件设施完全符合GSP要求,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惠珍等.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

[2]美保罗·A·萨缪尔森 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

篇12

2012年回顾 2012年上半年国内农药市场先抑后扬。一季度受持续低温天气影响,用药高峰期相应推后,杀虫剂、杀螨剂需求量减

>> 2013年农药行业十大新闻 2012年农药行业机遇大于挑战 2012年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农药行业复苏乘势而上 2012年山东省农药行业运行回顾 2015年核桃增产销售形势严峻 推进我国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选择 法律法规对2013年中国农药行业影响 浙江省农药行业2013年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13年农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浙江省农药行业2012年产销简况 浅谈钢铁行业兼并重组 2013将是重机行业形势更为严峻的一年 行业形势严峻转型升级正当时 近期国内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情况 农药企业:跳出价格鏖战 推进兼并重组 2013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函 山东农药行业2011年运行分析 2011年农药行业亮点频现 全面提升 2016年农药行业管理政策大盘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农药行业2012年兼并重组加速2013年外贸形势严峻 农药行业2012年兼并重组加速2013年外贸形势严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2年回顾 2012年上半年国内农药市场先抑后扬。一季度受持续低温天气影响,用药高峰期相应推后,杀虫剂、杀螨剂需求量减少;第二季度农药市场迅速峰回路转,价格出现上行态势;下半年以来,全国主要作物区虫害重大发生,尤其是秋季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常年·,国家财政部先后拨款共6亿元防治病虫害,农药需求旺盛,市场上扬。在除草剂的带动下,农药出口同比大幅增加,生产企业库存下降。农药行业在历经2009~2011年连续三个“小年”后,2012年逐渐显现稳步回升迹象。行业效益提高的同时,保证了农业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对全国粮食产量九连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农药行业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运行平稳、产量增长,除草剂增幅大 2012年1-11月累计生产农药320.4万吨,同比增长19.7%。这主要是由除草剂产量大幅增长拉动的。杀虫剂73.4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下降9.8%,企业库存减少;杀菌剂品种表现不一,总体产量下降;大宗品种如多菌灵在产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产量保持平稳,而戊唑醇等产品产量下降,杀菌剂总产量为13.0万吨,同比降低7.8%,占总产量的4.1%;除草剂在萆甘膦、2,4-D等大宗产品市场利好的带动下,产量大幅增长42.3%,达到148.5万吨,占总产量的46.3%。2012年1-11月全国农药产量统计见表1。二、进口大幅增长,平均单价下降 2012年1-10月累计进口农药5.42万吨,同比增加23.2%,进口金额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0%,平均进口单价8893.0美元/吨,同比下降4.6%。其中杀虫剂平均进口单价最高,为1.5775万美元/吨,较上年同期上升5.2%。进口农药相当于国产农药产量的1.9%。近年来,国际跨国公司专利品种大量涌入,他们推出农化产品和种子技术的综合方案,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而其他农化巨头的高端主流产品也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进口除草剂的价格下降最多,使得国内非专利农药品种销售受限,制剂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据报道,江苏省水稻除草剂市场的50%与苏南地区水稻杀虫剂市场的80%左右都被国外专利产品占据,国内产品则逐渐暗淡。长此以往,将导致我国在灾害防治方面的能力减弱。2012年1-10月全国农药进口统计见表2。三、出口持续增长,增幅下降 1-10月份累计出口农药74.89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12.6%。出口农药占同期农药产量的26.1%,出口金额23.60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3151.3美元/吨,同比上涨4.3%;其中除草剂原药出口49.79万吨,同比增长21.0%,占同期出口量的66.5%, 全国除草剂产量的37.7%,平均出口单价为2737.5美元/吨,上涨6.4%。而杀菌剂出口量和出口金额都持续下降。1-10月份贸易顺差18.79亿美元,同比上升17.1%。与上年同期相比,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的增幅都有所下降,10月份,增幅环比有所上升。继2011年农药制剂出口量超过原药出口量之后,2012年前10个月制剂出口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农药品牌扎根国际市场的步伐。2012年1-10月全国农药出口及贸易顺差统计见表3。四、行业利润增长较快,恢复态势有所显现 2012年1-11月,全国农药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193.5亿元,同比增长23.2%;完成现价销售产值2126.9亿元,同比增长22.6%。1-11月产品销售率为96.5%,同比降低0.42个百分点。1-10月份,利润总额达到11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9%,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到6.1%,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行业的亏损面达到11.6%,亏损企业同期减少6.2%,而亏损金额6.5亿元,同比降低5.2%,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行业效益有所好转。2012年1-11月全国农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见表4。五、规模以上企业增多,企业实力有所增强,兼并重组加速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12年10月了2011年销售百强企业榜单。从企业业绩来看,百强人围门槛持续大幅抬升,由2010年的1.70亿元提升到2011年的2.0亿元,人围门槛提升3000万元,反映出企业规模实力增强。与此同时,2011年农药百强的总销售收入达到618.6亿元,较2010年百强销售总额的497.0亿元,增加了121.6亿元,增幅达到24.5%。充分显示了大型企业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反映出农药产作为刚性需求,市场正缓慢回升。 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由2011年同期的773家增加到800家,同比增加了27家。国内行业兼并收购发生13起,多于2011年全年的6起,行业兼并重组加速迹象明显,为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打下基础。2012年国内农药企业兼并合作大事统计见表5。六、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1-10月份,农药行业累计投资完成增速达23.3%,较2011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如2,4-D、萆甘膦等大宗热点产品以及嘧菌酯这些专利刚刚过期、全球销售额过亿产品等多个原药品种成为投资热点。根据行业投资周期和增长特点,2013年行业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在20%以上。七、产能过剩隐现 2012年以来,草甘膦为代表的大宗产品市场逐渐复苏,带动了农药行业恢复性上涨,然而草甘膦产品为代表的生产企业由年初的8家左右,增加至目前的20多家,产能集中度有所下降,而且不少生产厂家都有扩大产能的计划,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问题进一步加大。 2013年市场预测 2013年,我国原药产量将保持平稳小幅增长,预计产量将达到360万吨。国内市场方面,根据农业部预测,在除草剂需求旺盛的带动下,2013年我国农药需求总量预计增长4.68%。国外市场方面,随着出口的不断增加,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2012年澳大利亚先后两次对我国草甘瞵制剂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事件表明。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由先前的原药产品的反倾销向制剂产品反倾销发展,农药外贸形势严峻,预计2013年的出口增长幅度不会高过2012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