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3 13:28: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期末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其中财务总监是专门做公司财务,确保公司各项的财务不出差错。生产和采购总监共同负责生产和采购。两位营销总监负责市场营销兼和我共同商量一些公司策略. 在实验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前总是凭印象凭感觉做一些决定,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决定是不科学,尽管凭着主观经验可以做的很好。在这个实验中,有老师的时刻提醒,终于让我的这种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实验中碰到一个决策我都会亲自计算一下这样决策后的效益,如果可行或者不可行,我都随时更正自己的决策,这样的决策达到的效果一般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比如说原材料采购的时候,公司可以做到不多一个原材料。这也是作为一个采购经理的职责。 而对于企业经营之道的理解,终于不单单只是停留在了书本的理论之上,通过实际的操作,也初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实验就是要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这种规划不能只凭感觉去支配、决策,而是要根据所模拟的市场环境(即比赛中各项规则、市场预测表)、企业竞争力(即团队特点、经营状况)等进行预测,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以及发展战略,做出决策。而每一步都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不论在做实验时还是比赛时,我都深深体会到这种精准的预测计算不仅是短期经营稳定的保证,而且是准确制定发展路线,确定市场需求,赢得订单,扩展规模,减少损失,实现长期目标,求得权益最大化的一个关键。眼前的每一个步骤都与将来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做到准确计算预测,就不能把握企业的命运。比如营销工作中,每年都必须对下一年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做出预测,少投100 万广告费可能就会拿不到所需的订单,而多投100 万也可能会使权益造成无必要的减损。这一多一少往往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指标,从而影响企业下一年的经营。又比如我们起初制定的发展方案也是凭经验想迅速扩张,然而通过实际演算,我们发现迅速扩张只会使企业走向破产。“用数据说话”使我们避免了盲目上生产线盲目扩大规模的错误。而我们最终制定的稳步展的方针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erp 不仅需要对企业短期经营进行规划,而且要进行长远规划;不仅要精确完成每个部门的工作,而且要求把每一步的经营放到整个供应链上来思考。因此,不论是一个团队的 ceo 还是其他成员,都必须统筹思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如现金,不仅要合理运用到当前的每一步,而且要保证将来运营时不会出现现金流断裂的问题。 即使做好预测工作,我们也必须知道比赛和实际中都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动,决赛时如果我们按照以前的经验去操作,结果将不堪设想。规则的变动和竞争态势都是不能预料的,企业发展中关于风险和收益永远是个问题,是追求高利益高风险,还是追求平稳发展,做出选择前要慎思慎行,做出选择后责必须勇于承担灵活应对。最重要就是将所有可以控制的因素把握好,将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降到最小。 不论是模拟实验还是实际经营,说到底都是要靠团队去完成,如果说erp 让我了解到如何运营数据合理规划资源,那么erp 的经历则让我更深地了解到一个团队要取得胜利,必须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必须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一个团队的各个成员就仿佛是一个企业的各项资源,同样是必须合理组合,并不是要某一个人把能力发挥到最多,也不能仅仅依赖某一个人的思想,只有相互激发引导,团队的智慧才会闪耀到极致,能量才会发挥到最大。
总结我们这次的实验,得出我们组存在的一些优点的缺点:
优点:
1、 公司战略明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2、 公司各项决策的制定,基本上通过计算分析得出;
3、 公司运营过程中,团队每个成员工作效率高;
4、 公司财务做的很严谨,没出差错;
5、 公司生产与采购做的很到位;
缺点与不足:
1、 电脑操作让我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2、 公司运营过程中,失去了几次很好的投资机会;
3、 在公司取得良好业绩的时候,没有进一步扩大生产,占领市场;
4、 公司原本立志做打公司,但在后几年经营中有些保守;
5、 开始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贷款和贴现这三种筹资手段。 与此同时,我也总结了一下其他队失败的主要原因:
1、一开始公司发展战略没制定好;
2、游戏规则不熟悉;
3、营销没有很好的打开市场;
4、人员分工不太明确,造成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2.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学校寻求发展战略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突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围绕实际岗位应用能力要求而确定的。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则是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保障。以铜仁学院为例,其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新办的地方本科院校,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改提高阶段。在铜仁学院深化改革的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实施以推进“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实现“转型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把提升人才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来抓。
2.2.软件工程专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当前,大多高校软件类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多,很多实际操作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这就导致了对软件类专业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忽略。这些问题已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于软件人才培养中将项目实训纳入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软件工程理论学习与软件项目实训实践相结合,把软件项目实训引入到教学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断接受企业化项目开发的实践和锻炼。目前,虽然高校改革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就软件工程课程来讲,尽管软件类专业的教学大纲都增设了软件实训课程,但是在师资、硬件和课时等方面没有配套,软件项目实训教学体系还处于较低层面,没有明确的实训目标、规范的实训大纲以及科学的实训体系,故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改革措施
3.1.总体规范、项目推进的课堂教学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总体来讲是采用项目推进模式,基于此,论文提出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根据近几年来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制定6个项目分别实施,具体介绍如下:
3.1.1.教学内容改革及学时分配方案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要求及考核内容。
3.1.2.教学形式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打破定制唯一教材的做法,选择多本教材进行授课。通过对多部教材各专业知识点的有效融合,把知识点统筹为相应的专题项目,初步按照软件——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的前导知识——软件开发(可行性分析、需求工程、设计工程、测试工程、软件开发管理工程)思路进行教学[4]。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结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系统开发。
3.2.两段两维的考核评价方式
3.2.1.考试成绩认定办法整个教学评价中注重两点:一是注重两段两维的管理形式,两段是指平时学习阶段与期末总结阶段,两维是指平时阶段性的总结与考评;二是注重期末综合实践评价。具体的做法:打破传统以期末成绩定成效的模式,注重过程管理,明确阶段性总结,分阶段进行验收,平时加强课堂练习的检查力度,确保课程达到效果;阶段性成果评价分值记入本人成绩核算,最后进行综合评估项目,得出本人成绩。总评成绩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大作业完成情况+期末理论评价情况。具体来讲,考核体系从平时综合及期末综合两个方面来进行。平时综合的组成:考勤+课堂表现+小组阶段性成果评审+练习作业;期末综合的组成:大作业以及综合答辩。
3.2.2.期末综合考核内容及达标标准学期结束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时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实现“任务驱动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
一、教案、讲稿和教材
[JP+1]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处理好平衡与非平衡、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应用三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案是教师将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的实施方案,是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上的设想与构思;讲稿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它侧重于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与撰写;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是教案与讲稿的直接依托。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我们使用校企合作的自编教材,注重物理化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强调讲稿、教案、教材的相互配套,同时建立了规范化的试题库,从而使得这一整套的物理化学教材和教学资料为学生更深入、更丰富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化学知识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完善了物理化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二、多媒体课堂
为了实现可视化教学,物理化学教学团队结合教案、讲稿和教材,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将物理化学改造成基础理论与企业实操紧密结合的新课程,使物理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
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科研素养、技能和水平。物理化学教学的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实训完成。目前,物理化学实训课程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并进入了新的教学境界。
同时,为了提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学习,也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通信W络的发展,适应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以及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物理化学课必须建设网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网络资源建设包括网络ppt、网络视频、网络动画、师生网上互动、网络趣味实验等。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化学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巩固和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可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LL]
四、教学考核
[TP闫碧莹tif,BP]
教学考核评价
物理化学课的教学考核采取期末成绩、实训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考虑给出(如图1)。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期中期末成绩占50%,实训成绩占40%,平时成绩为10%。教学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训成绩×40%+期末成绩×50%=100分。期末成绩以考试答卷的形式体现,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平时成绩通过出勤、迟到、旷课、请假、课堂表现和学生素质等方面给出。实训成绩通过实训操作和实训报告来评价。由于实训成绩部分是在学生每次的实训操作过程中现场给出的,为了保证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合理性,课程组教师要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训出勤、实训操作、数据分析和实训报告书写等,每次实训都会给出详尽的成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50-02
一、引言
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考核具有重要的地位。课程考核是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课程考核不仅仅是期末一张试卷的通过,而是应将课程考核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教学手段和监督手段,使学生获得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从而具有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考核方法改革,引导学生由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属于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我们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介绍
《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触摸屏的使用方法,PLC系统集成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能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这门课是教学做一体的课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设计能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按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成果展示六个步骤实施。
《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的确定原则是以课程目标为指针,将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改造,使学习情境既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又具有操作性。学习情境的安排顺序应按照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方法,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1是《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的内容。
三、《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课程考核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课程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应该是对课程的综合、全面、总结性的评定。以前的考核通过一次笔试考试作为学生最终的成绩,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同时一次考试也不能涵盖教学目标中所有的考査点。因此要改变考核方式,在课程考核中采用全面考核的新模式,才能够充分发挥考核对教学过程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含学生在课堂上的组织纪律、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团队协作等情况,实验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这部分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评定。
2.实践过程考核。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2~3人组成,每个小组选出1名组长,负责协调测试。实践过程考核成绩根据平时实训完成情况和实训报告评定,实训成绩全部为过程考核。每个实训项目按给出的标准打分,再把每个项目成绩累加求平均值就是实践过程考核成绩。《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这门课有7个学习情境,6个实训项目,实践过程成绩就是六个项目成绩的平均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掌控学生的学习轨迹;关注小组的合作情况,参与小组分析、讨论、决策的全过程,实践过程考核成绩是以小组整体水平来评定成绩的。
3.期末理论考核。期末理论考核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出卷,试卷应覆盖课程要求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在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兼顾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实训考核。对于实训课时较多的课程,期末考核不应只有理论考核,还应加入实训考核。实践过程考核成绩是基于小组整体评分的,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还是有差异的,基于对学生成绩的公平性原则,也应加入实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内容就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训项目,在期末学生从中任抽一题完成,根据完成情况给出期末实训成绩。下面就是《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本门课采用平时成绩、实践过程考核、期末理论和期末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20%,实践过程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占20%,期末实训考核成绩占40%。(1)期末理论考核内容和标准。期末理论考核采用笔试闭卷形式,成绩占20%,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
(2)期末实训考核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期末实训考核成绩占40%,其考核标准如下:
(3)实践过程考核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实践过程考核占20%,其考核标准如下:
(4)平时成绩评分标准。平时成绩占20%,其考核标准如下:
在实施《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的两年中,我们对实施效果及时跟踪,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这种考核方式做到了“以考促学”,考核目的实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重点考核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符合高职高专“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能更好地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对类型相似的课程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学惠.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探究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2012,(03):105.
[2]陈越,申荣卫,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58-160.
[3]杨宇东.《土建工程估价》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32.
[4]乔永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及问题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30-32.
2加强实训室建设
完善的实训条件和充足的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训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我校口腔专业除建设一体室外,同时还对技工室、铸造室、修复室等实训室进行扩大,引进最先进的仿生头模操作系统,烤瓷炉,铸造机、打磨机等,使许多设备达到每人一套,如颌架、打磨机、熔蜡器、技工钳、雕刀等发放给每位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反复练习操作,避免以前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没完成自己作品或完成不够好,但无法弥补。设备的增加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作品质量。
3辅导答疑、开放实训室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由于操作性强,有些学生很难在老师的一次示教中完全掌握整个实训内容,而老师受到时间、教学任务的限制,往往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班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定期开放实训室,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机器设备的操作,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实训要点,实训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4实训教学过程改革
示教阶段缩短、学生练习改为(初步练习、强化阶段、考核评价阶段)。示教阶段控制在15-20分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讲解时突出重点,尽量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时间练习,改变以前的教师演示将近1学时,学生来不及操作已下课,使许多实训项目学生无法较好完成,学生初步练习就是先熟悉该项操作的步骤过程,能按要求做下来,不要求精确,带教老师指出不足之处;强化阶段该阶段是前阶段的延伸,在前阶段操作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操作步骤要点,操作达到正确、熟练,对操作有较大提高,作品尽量精确;最后留出20分钟进行考核评价,每位同学拿出自己作品,教师点评打分,该成绩记入学生期末成绩,并随机抽1-2名学生,对本次课口述并操作,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掌握情况,进行小结。
5考试模式改革
实验实训课考核是开放的、发散的、自由的,不拘一格,是检测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为理论考核所不能代替,所以期末考试在传统理论考试基础上增加实训考试,以前理论占100%,改为(理论60%加实训考核30%加平常考核10%)理论考试部分本门课的重点知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实训考核30%含平常每次实训课结束考核10%,期末实训课考核20%,期末实训考核对本期所有实训项目随即抽两题,进行口述并操作,教师根据完成情况打分。平常成绩,平常该生的一些表现,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仪表、纪律情况进行记分。最后将所有成绩合并为该生此门课成绩,考试模式的改革,调动了一小部分不爱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上实训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40-02
有机化学实训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训课程,它的后续实训课程是药物化学实训、药物分析实训、药剂学实训等专业课。目前,在工学结合的推动下,药学各专业实训课都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对有机化学实训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当前高职药学专业面临的问题,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训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缺乏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主要问题有:首先,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有机化学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课程成绩主要由理论考试成绩来决定,使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作用不够明显,造成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其次,是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不适合高职高专能力培养目标。一方面,近年来,生源减少,高校扩招,导致大多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滑,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实训理论及验证实训偏多,综合有机合成实训较少,几乎没有开设综合设计实训,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部分实训教学内容和实训手段陈旧。这就致使与后续实训课程脱节,不适应现代科学的新发展。
二、实施工学结合有机化学实训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岗位适应性,为临床药学、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制剂等药学工作岗位第一线服务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以完成任务为主线,强调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要与企业岗位对接,使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更胜任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新型人才。显然,目前有机化学实训教学现状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笔者所在的学校将“以提高综合实训技能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应用于药学类有机化学实训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工学结合下药学类有机化学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重视有机化学实训课程开设、优化课程结构,精选实训内容。目前,大多数高职药学类专业都把有机化学实训作为有机化学的辅助课程,课时往往是“68+20”式,即:理论课68课时,实训课20课时。从数据上看仅仅是帮助学习有机化学而开设的,难以完成当前教学培养目标。我校已将“68+20”式改成“58+40”式,即:将有机化学实训作为独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有机化学同等重要,而且建立了一套独立的考核制度。这样不但形势上重视了该课程的开设,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大了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训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性质验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等四个部分。为了优化课程结构我校把课程分成三部分:基本知识及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综合设计性实训。其主导思想是:精化基本知识和操作、删除性质验证实训、加大合成实训、增开设计实训。适当增开一些设计性实训,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优化课程结构,精选实训内容,使整个制备的产物不仅是各种有机化合物类型,而且是常见药物(如:阿司匹林、肉桂酸的制备等),这样可以兼顾到各种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但能巩固有机化学知识,学到实训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学到一些药物知识,实现知识、技能和兴趣的三重收获。我们讨论修订了原实训教学大纲,增开了药物合成实训,删减了性质验证实训,并与合成部分合并。其中有机制备实训是综合实训,需要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基本操作能力、性质验证知识及有机化合物的鉴定知识,是学生有机实训操作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体现.也是对实训水平的检验。如果在这一部分加强教学,可为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实课程验的药物合成、分离、提取及鉴定的操作能力打下扎实基础[1]。利用合成的产品进行性质验证,这样既节约了实训药品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的系统化,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改经典验证型的内容为应用型的内容,适当开设综合设计性实训。设计性实训由任课教师出题(如:乙酰苯胺的制备、水杨酰苯胺的合成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后,自选设计方案,经任课老师审阅后,再独立进行实训。这种实训方法和材料贴近专业,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与药学接轨,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实践表明:通过优化实训内容,既能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不断增强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实训兴趣,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综合实训能力,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2]。综上所述,我院有机实训课程作如下开设(表一):
2.完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性的课堂,培养实训能力。根据三部分实训内容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基本知识及操作模块,这一部分安排课时较少,可采用理论教学、动手操作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曾加基本知识的信息量,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其中动手操作练习可以选常见的基本操作如:沸点测定、熔点测定、减压蒸馏等以提高动手能力,以满足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训操作的基本需要;其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模块是有机化学综合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运用部分,这一部分可以采用“四步走”模式:预习与问题操作与记录总结与思考再操作,在实训操作前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增强学生的实训兴趣,并记录作为考核参考;总结与思考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实训的成功与失败,并找出改进实训的方法,如:如何提高产率,如何提高纯度等;再操作阶段,可利用“开放性实训室”,即:建立课余时间开放的实训室制度,为那些一次实训不足,需要改进实训的同学提供弥补机会,也为那些追求完美、敢于探索创新的同学提供机会,而这些都记录作为考核依据,以鼓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最后,设计实训部分,教师给出几个题目分组讨论,并根据设计有机合成路线总结组织实施实训总结实训成果及不足的步骤来检验效果。
3.细化考核,促进有机实训的高效开展。考核不是目的,考核是保证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手段,而实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平时的实训中进行。本着这个原则建立平时考核(60%)+期末考核(40%)相结合。其中期末考核分为期末实训操作知识考试和期末单项基本操作演示,成绩各占20%,考核的目的是促使学生重视实训,增强学生参与实训的动力和兴趣[4]。平时成绩要细化到以学生每次实训的预习报告、回答问题、操作规范、实训报告及学习态度、良好习惯、开放性课堂等来进行综合评分,涉及到实训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样既保证了整个实训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时也避免了最后一次操作技能考试的偶然性。因此这个考核比例分配是比较具有科学性和人性化特点的。
参考文献:
[1]黄耀峰,何彬,等.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0,(02):55-56.
[2]郑明,卢薇等.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2006,5(5):82-83.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到企业单位去现场观摩并进行实际操作十分必要。由于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保密性等的限制,到实习单位很难达到实习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训室进行会计实务模拟操作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设计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借助现代技术,以全新视角对课程进行创新,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业务环境下综合实训的实践平台。它以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审核凭证、登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程实务操作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教学上创造了一种积极思维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两部分。根据高等教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会计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全力推行模拟化训练。采取教、学、做结合并举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紧密结合,手工会计操作训练与电算会计操作训练相配合,将技能训练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总体设计应从会计岗位工作要求出发,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再根据学习情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设计
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步骤内容、操作方法。手工模拟实训设计从提出任务开始,进行期初建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学生作的日常账务进行期末账务处理;最后提交实训成果。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设计
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面向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软件操作训练;强化电算化会计应用能力。具体实训设计可归纳以下几点:
1、软件的选择与安装;
2、账套建立与授权;
3、期初设置;
4、日常业务处理;
5、期末业务处理;
6、其他业务。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可采取案例式、角色式等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实现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序有效分组轮岗,手工、电算化相结合来实现的。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实现
手工模拟实训可分为准备、实训操作、总结三个阶段。实训准备阶段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训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实训教程,让学生明确各实训的目的、要求及操作标准;二是学生须准备齐全实训所需的证、账、表、笔、印签等用品用具。
实训操作阶段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应认真完成各次实训任务。实训的具体操作是:
1、建账,根据模拟企业账户的期初余额及有关资料开设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
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3、登账,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
4、结账与对账,月终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并将总分类账的余额与日记账的余额、明细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5、编制报表,月终,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编制损益表。
6、对所填制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系统整理,并装订成册。
学生操作完毕后,实训指导老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总评,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实训总结,让学生撰写实训实训报告等。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实现
以手工操作的一整套企业会计资料为背景,利用“用友ERP-U8版”等财务会计软件,完成从建帐到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处理全过程操作。包括:
1、建立帐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基础档案;
2、进行总账系统的控制参数、基础数据的设置,输入期初余额;
3、进行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的查询;
4、进行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对账、结账;
5、编制会计报表;
6、将电算化操作的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进行对比、总结。
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可以实现如下目标:
(1)完成账套初始化;
(2)进行辅助类账初始;
(3)能顺利完成凭证的录入、审核、记账;
(4)会进行凭证、各种账簿查询处理;
(5)可以进行银行对帐;
(6)能够进行期末处理,完成相关科目之间的计算和结转;
(7)会设置报表格式;
(9)会正确生成会计报表。
(三)教学效果的测评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总评成绩应由二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操作结果占60%;二是期末采用开卷考试,题目类型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占40%。实训操作从五方面考核:
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符合实训要求;
2、科目使用正确;
3、数据计算准确;
4、凭证、会计账簿的摘要清楚;
5、实训报告完整通顺。
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若出现二处以下不合乎要求的,实训成绩作合格处理;出现三处或三处以上不合要求的,实训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实训教程有的以理论为主,有的以编程为主,有的以会计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有的实训教程做得很细化,把每一步操作都写出来了,而教材中内部的钩稽关系表述交待不清,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不明显,内部牵制制度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种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不同,办理经济业务的手续不一致,规定会计凭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也不同,以保证经济业务及记录核算。在模拟实训中,很少有角色分工,整个业务自填制原始凭证至编制报表通常由一个学生完成。凭证在各环节的传递既没有相互间的审核,也没有相互间的牵制。
3、忽视了对会计凭证的审核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填制记账、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了事,没有树立对会计凭证、账簿进行审核监督的观念,一些学生在实训时根本想不到还要审核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最重要环节。
4、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
会计职业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职业判断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等。但在模拟实训中提供的具体的会计环境下,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学生没有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
(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会计实训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独立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会计实训教材,应组织具有丰富的相应课程教学经验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在对会计学科有较深理解,了解现行财务软件的运行机制,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教材中应有充足的实训资料,供学生在各阶段进行全面技能操作训练。
2、建立完善的会计模拟仿真工作环境
会计工作具有联系广泛的特征,不仅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银行、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等,要体现会计凭证传递流程及内部牵制制度,设置虚拟企业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上下游客户单位、银行、税务等机构,建立起企业单位内外部关系,使模拟的会计工作大部分都能在设定的环境下展开。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内容不完整的票据等,让学生既熟习了会计凭证的传递过程,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必要性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会。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模拟实训仿真度虽高,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十分必要。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各个实习基地,参与凭证的编制与传递、账簿登记、稽核、报表报送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二、国际结算课程实训体系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际操作”的现象,对类似于国际结算这样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的实践性重视不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偏重理论的讲授而相对忽视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对习惯于“死记硬背”,动手能力弱,应用能力差,考核时得分最低的往往是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这类的大题,求职时往往因动手能力差而影响竞争力。“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实训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增加了实训课时和实训项目
过去我校国际结算的实训分配10课时,最多只能安排5次实训。我们现在分配了21课时,可以排10次实训,实训占总课时(51课时)的比重大幅提高,从过去的约20%到现在的约40%。
(二)精心设计实训项目
过去我校实训项目往往是在购买的软件上进行,项目或脱离实际,或陈旧过时,或过于简单。为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项目,项目资料主要来源于实际工作:在解答实习学生和已毕业学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过程中收集大量案例,经合理改造设计成国际结算实训项目,把实际工作中的例子经过改造变成我们的项目,所用的单据也多是实际使用的单据扫描而来,比如真实的中国农业银行西联汇款收汇单、发汇单、境外汇款申请书,招商银行的本票和本票申请书,中国工商银行的支票等。
(三)同步安排理论与实训
过去我校的实训课集中安排在学期期末,即理论讲授完成之后,这样项目实训与理论讲授相隔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为克服学期末集中上机实训所带来的信息遗忘,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和应变能力,我们认为理论课与实训课应同步进行。为此,我们把实训课与理论课穿插安排,一般在讲授某种金融工具或结算方式后立即安排相应的实训。
(四)合理构建实训体系
实训体系要在体现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既应包含单个金融工具、单个重要结算方式的项目,又应包含综合性项目以体现不同情境下结算方式的选择与使用。为此,我们根据前述调查结果,增加了Paypal、西联汇款等项目;我们的实训体系包括汇票填制、本票与支票填制、T/T汇款、西联汇款、PAY-PAL开户、托收申请、开证申请、为信用证准备汇票和单据清单、审单、结算方式比较与选择等十个项目。其中前九个为单项实训,个人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项目为“结算方式比较与选择”,形式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演讲比赛,演讲时其他寝室学生当场提问,讲师点评,优胜者加分。
三、国际结算课程考试考核的改革
考试考核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也是引导学生的指挥棒。传统的国际结算课程考核采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方式“,一张试卷定乾坤”,教师往往在临近考试时划出书中重点,让学生背诵;学生不管平时理解与否,只要考试前刻苦背读,一样可得高分。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的过程,造成学生平时不注意积累,只靠期末突击,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更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考试考核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不仅在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在于过程,很难仅体现在一次考试上。基于“一考定成绩”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的缺陷,我们认为应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平时成绩、模拟实训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相结合,变一次性考试为“激励性”考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适当降低期末卷面考核的权重,加强平时的评价记录,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减少期末考试的分量,占总评的比重从70%降为40%;增加平时成绩的分量,占总评的比重从10%增为30%。平时分来源为考勤、作业、回答问题奖励等。
(二)加大实训考核的分量
过去,实训考核是包含平时成绩之中的,为加强实训,单独考核实训,实训占总评的比重为30%。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安排一30分的应用大题来自实训项目(经过改造)。
(三)构建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考核内容
能力考核,除了体现在前面提到的实训考核外,还体现在期末试卷上减少识记层次的考核分量,增加应用和综合层次的考核。比如体现审单能力的改错题,体现应用能力的应用题;即便是填空题,也往往是各种结算方式或工具的比较。我们的学生成绩考核表使用EXCEL2010编制,内含表达式(如VLOOKUP函数),可以自动计算结果,工作量主要为平时的评价记录。
2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改变以往由期末试卷得分决定成绩的方式,将学生总成绩分三大部分,包括期末卷面成绩、实训成绩和大作业成绩.该考核方式更强调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其中期末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实训成绩是考核学生的常规实践水平;大作业考核是在前两者结合基础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对学生的整个任务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交流讨论得以解决,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最后,学生结合具体的加工对象,加工过程的情境,对数控加工大作业的设计、加工工作进行总结,撰写任务总结报告,对在完成大作业任务中所用到的基础理论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梳理总结,以便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状况[7].
关键词: BTEC;能力本位;考核体系
Key words: BTEC;CBE;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91-01
0 引言
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的开发大都本着“以能力为基础”代替“以知识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为此,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引进英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BTEC)教学模式,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鲜明区域特色的特点,吸收英国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 旧有考核体系的弊端
1.1 考核方式单一 虽然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忽视了课程考核方式上的改革。长期以来,高职课程考核大都还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即期中、期末闭卷笔试方式,或平时作业、期末理论闭卷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试形式这种考试方式有很多弊端,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考试前临时突击方式来应对考试,平时放松自己,使学习流于形式,这种考核不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1.2 以知识考核为主忽视技能考核 虽然我们在课程改革和课堂实践中,积极倡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组织,但在课程考核时仍然是以知识考核为主。这主要由于技能考核组织比较繁琐,而理论知识考核容易命题,便于考核与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已经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得“教”“考”分离,既无法评价出学生的真实的学习水平,也无法体现能力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1.3 忽视过程考核,考核信度较低 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音”在高职院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近年来,部分院校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总评成绩中纳入一定比例的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状况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率,可以说这是成绩评价的一次进步但确实还不够。课程考核是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全面的、总结性检查和评定,一次期末考试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考查点,要提高考核信度,在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的基础上,需要在课程教学进程中分阶段提取多次考核信息。
2 能力为本位构建新的考核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对英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BTEC)的学习和吸收,我们认为以能力本位的考核体系,既是是一种自主性合作考核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过程学习性考核方式。整个考核过程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与传统意义的终结性考试重视结果不同,该种考核方式更重视学习过程的参与,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强调从“做中学”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我们以学院英国优质课程资源引进项目中《场地勘察过程》课程为例,对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将原有的一次性的课程考试考核方法分解为五个过程性的阶段考核方式。
2.1 平时课堂考核 主要以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作为评价依据,包括课堂出勤、课前预习检查、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2 课堂实训任务考核 在《场地勘察过程》的学习过程中,讲授完一种仪器的操作之后,马上安排与之对应的课堂实训考核。比如在学习了DS3水准仪和水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后,马上安排水准仪的安置与读数的课堂实训考核,使学生能马上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际中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课堂实训任务考核难度要适中,目的要明确,考核的技能要清晰通过有针对性的考核,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
2.3 阶段型理论考核 在《场地勘察过程》这门课程中,我们放弃了原有的期末一次性的理论考核方法,而是按照学习情景阶段性的组织考核。比如在学习情景一点测量的理论学习结束后,马上组织考核,重点考察高程测量和角度测量内业计算的方法。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同学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对于自己尚未掌握知识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阶段性考核没有及格的同学,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两周内)进行补考。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同学普遍反映,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使同学们根据课程进度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又避免了为考试而考试的应试教育的弊端。
2.4 阶段性课业考核 在《场地勘察过程》课程每一个学习情景学习结束后,马上安排与之对应阶段性课业考核,课业考核包括有:(1)应用水准仪进行场地平整及土方计算;(2)应用经纬仪结合钢尺进行地面点坐标测算、建筑轴线测设、倾斜与吊桩观测以及建筑物平面放样等;(3)应用全站仪结合建筑总平面图布置小区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在教师设计课业时要求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的一向综合逐步过渡,最后一个课业一般要求是综合性较强的大课业。通过一个学期的课业考核实践,同学普遍反映,BTEC的课业考核教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大家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去获得新知识。同时,课业使同学们产生了创造性学习所带来的发自内心的育悦和一种不可抑制的学习欲望和兴奋感。
2.5 综合实训考核 在所有的学习情景内容进行完以后,将全班同学按照四人一组进行综合实训考核,在综合实训中,要求同学们能根据项目任务书,计算放样元素;制定施测方案,并利用常规仪器进行点位放样。同时,在考核中,也能培养同学们整体协作配合的能力。最后,同学们得到的课程总成绩有①课堂考核(10%);②课堂实训任务考核(20%);③阶段性理论考核(20%);④阶段性课业考核(20%);⑤综合实训任务考核(30%),五部分共同组成,这样做就能够比较科学合理的反映出同学们学习《场地勘察过程》课程的综合质量。
通过借鉴BTEC教学考核模式,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特点,我们在《场地勘察过程》这门课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的特有的评价考核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在进行推广和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考核方法也必将替代旧有的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房地产经纪实务》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第五学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及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实务操作,使学生掌握新建商品房销售业务及存量房(俗称“二手房”)经纪业务。
1目前《房地产经纪实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对多家用人单位及2007、2008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回访,统计如下:从事新房置业顾问占26%;二手房经纪占40%;房地产营销策划占13%;房地产估价助理占8%;其他13%。其中从事二手房经纪的学生占了全部就业人数三分之一以上,但是教学过程中对这个模块的介绍与实训却几乎是空白。
基于此总结出目前教学过程主要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忽略了对二手房房源、客源的管理;二手房经纪业务流程等内容的教学与实训。②课程的原有教材为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房地产市场营销》,大部分章节知识点的选取遵循学科体系的要求,而非岗位技能知识模块建立课程体系。③未按学生就业的方向来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了解新房与二手房销售方面的差异,不能掌握适用的实际技能,毕业后需花费较多时间才能适应所从事的房屋经纪工作。
1.2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
学生的教学仍然按照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期末集中辅导答疑,严重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另外对学生的考核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其成绩构成是:期末成绩占70%,作业、课堂讨论占30%。显然,这种本来具有极强操作性的课程却主要以理论课程来教学,结果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普遍比较欠缺,表现尚不尽如人意。
2房地产经纪实务课程的设计思路
目前,大多数学校《房地产经纪实务》课程的内容章节从整体上看稍显“乱而杂”。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按照房地产专业主要就业方向的岗位需求,所需的能力结构来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更能够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有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在与行业企业、多家用人单位深入交流后,我们进行了基于实际工作流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即以房地产专业学生的两个主要的就业方向“新房营销与二手房经纪”里的专业岗位技能来拟建和筹划相应的知识模块,由此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这里就以这两个基本模块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课程设计思路。
2.1依据二手房经纪机构的组织结构,系统化设计“存量房”经纪教学模块
该部分教学内容在设计之初,走访了多家二手房的经纪机构,与店长等一线人员探讨二手房经纪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最终确定按照二手房的组织结构分解岗位及工作流程步骤,以此来设计二手房经纪业务这个重要模块的教学与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出:租单、售单、权证、业务组等不同的岗位分工,通常的二手房经纪机构由这几个部门构成:①营销部(又分成租单组和售单租):主要职责是负责客户接待、配对及约看、实地看房、交易撮合、成交签约;②权证部:产权的过户及贷款的办理;③监察部:对各种基础工作及所有数据的检查;④业务部:寻找房源、开拓客源及其他部门的协调;⑤财务部:成交签约的复核及收取佣金。对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分部门进行讲授与实训,并让学生到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回到学校后在专业实训室分组进行工作情景模拟实训,教师对实训情况给予点评和成绩,由此构成了二手房经纪的全部教学内容和过程。
2.2依据工作流程来系统化设计新房销售的教学模块
通过走访了校外实训基地及大量房地产全程营销机构,与项目销售经理等一线人员探讨置业顾问的工作任务,提炼出14项培训任务:即为:①房地产基础知识;②周边配套了解;③配套画图;④周边楼盘调查;⑤项目基本情 况(占地面积、总户数、车位比等,分析所有户型的优劣);⑥项目配套学习、接待礼仪学习;⑦自拟项目配套说辞;⑧现场模拟讲解;⑨项目户型了解;⑩沙盘、模型熟悉、讲解;B11模拟样板间讲解;B12样板间对抗性说辞应对;B13前期按揭贷款规定;B14接待客户流程学习。将这14项培训任务作为学习新房销售的主要实训项目,在仿真实验室,合作的售楼中心内完成。通过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编排梳理,归纳总结出针对不同房地产类型的销售流程步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了相似的学习情境。
3课程改革实施途径
《房地产经纪》课程充分考虑房地产经纪岗位的职业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对所学的房地产理论和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培养目标服务。
3.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1)校企共建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团队中,本课程主讲教师均具有多年行业经历,运作营销过多个房地产项目;另外多名校外兼职教师均为房地产项目现场的销售经理等具有丰富的房地产实战经验的骨干人员。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地点主要集中在“龙泉驿区三叶房产”、“艺景湾”、“龙城一号”“东山国际新城”等项目现场及本系的房地产实训室共同完成。
(3)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本专业与多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房地产经纪”订单班,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订单班的需求条件直接相关。
3.2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式
(1)针对房地产行业和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该课程构建了以实践性教学体系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综合职业能力出发,结合房地产经纪人协理的考证要求,将岗位能力分解为房地产营销策划岗、存量房居间业务、新建商品房销售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项目,并设置了仿真实训、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情景教学、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技能训练和管理训练项目,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高达50%以上。
(2)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大胆的设计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一线房地产操作人员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涉及房地产经纪岗位的各个实践环节,授课方式采用实务操作课、分析实验课与案例教学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地点采取课堂、房地产实训室、房地产经纪门店、新建商品房的售楼中心、房交会现场等相结合的方式。
3.3以企业的考核标准作为期末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二手房可量化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主要的实训成绩。与成都龙泉驿区多家二手房置换公司合作,以学生实习的可量化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实训的成绩,将占到期末考试成绩的30%;
基础工作量化指标包括:①能清楚了解市区楼盘不少于10个;②平均每月的信息拓展量不低于房源5个,客源5个;③每月回访电话不少于10个;④每月不少于10个房源勘验;⑤每月不少于5组客户带看;⑥按时完成每周工作总结及月工作总结;⑦能独立完成税费计算;⑧在销售部门主管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合同签署;⑨熟悉房产贷款操作流程。
(2)新建商品房的销售流程实训考核占到期末考试成绩的20%。考核标准包括:①实习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②实习楼盘区位、特点、价格和销售情况;③实习楼盘周边的学校、医院、商场、小区交通等配套,以及周边在销和即将上市楼盘的特点档次、优劣势、价格变化、营销策略等情况;④熟悉当前房地产发展趋势和各项法规等政策法规,熟悉贷款计算方法和流程,税费的征收标准;⑤家庭装修的一般知识。
4课程改革主要创新点
特色一:凸显地域和行业特色的课程设计。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将房地产专业的岗位主要设置为四个方向:二手房经纪人、新房置业顾问、房地产营销策划岗、房地产估价助理;这四个岗位均为目前房地产行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而尤以前两项为最多就业选择方向。所以我们也更侧重于这两个岗位的课程设计、教学与实践。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场地的选择、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以成都龙泉驿区真实房地产项目为教学背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成都市周边的商圈、居住社区有一个预先了解;为毕业后在房地产企业就业提前预热,将来也能更快地适应和熟悉工作环境。
特色二:企业项目、真实场景下的教学过程。本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全过程全部在真实售楼处、二手房经纪公司及高仿真的房地产实训室内进行,每个周末,安排两组学生分别去项目售楼中心和二手房中介公司作为销售助理协助完成售楼交易过程或二手房租赁或置换签约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实实在在地学会了售楼置业顾问岗位及二手房经纪人员的基本技能。
国外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在分析、批判和改造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近年来,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发文指出: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会计实训课程是以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由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来完成的训练课程。为深化课改、洞悉我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对我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整群抽样,共下发调查问卷17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100%。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导向不明确。目前,我院大多数会计实训课程都采用期末考核一种评价形式,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教学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综合评价、忽视特殊能力评价。这种教学评价难以起到充分发挥和引导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检测出来,教师也无法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现行的测评方式中,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定,缺乏学生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随同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期末集中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学习阶段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种“一考定全程”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既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者采取适时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静态绝对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他评,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竞争观念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的评价应重视自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创新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自主进行内省和衡量,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增强。
二、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及应用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院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两部分。校内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出纳、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主干实训课程,珠算、点钞、键盘录入等应用技术实训以及证券模拟实训等拓展课程;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暑期见习和顶岗实习。课题组通过分析调查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除了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同行、顾客等。建立以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
1.在《出纳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中,广泛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出纳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填制账簿启用及交接表、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备查簿等八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由于每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了评价表,其评价的内容、模式和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在“处理现金收支业务”和“处理出纳岗位综合业务”实训项目中,课题组制订了包括实训作品评价、模拟情境操作评价的量化评价表,通过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现金收支业务的职业能力。
2.在校外实训中,注重第三方评价。
(1)课题组开发的《学生见习手册》,主要包括见习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见习单位情况登记、见习周志、见习小结、指导教师评价等内容,将学生暑期见习成绩总评明确为:专业见习最终成绩=见习周志(20%)+见习小结(20%)+见习单位评价(30%)+见习指导教师评价(30%)。
(2)课题组开发的《关于学生岗位实践的有关规定和成绩评定方案》和《学生岗位实践手册》,将岗位实践成绩的评定由实习单位评价(占比6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比20%)以及实结(占比20%)三部分组成,且实习单位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社会评价。设计了“岗位实践基本情况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实习周记”、“岗位实践检查表”、“学生岗位实践总结”、“实习单位意见”、“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成绩总表”等栏目。其中的“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分别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来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是站在“单位看员工”的角度,侧重于该生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财务纪律等;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是站在“学校看学生”的角度,侧重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程度、实习材料质量等,并特别设计了加分和扣分项目,体现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和谐发展、互荣共进”的指导思想。
通过填写“实习周记”,可以敦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培养其档案意识。通过填写“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和“岗位实践检查表”,可以强化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指导教师自己填的联系记录核对,起到相互稽核的作用,以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二)评价内容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将会计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从传统的对理论学习的评价逐步转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概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笔试(开卷、闭卷)、调查报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在出纳实训的“到银行提取现金”这一项目中,主要考核学生对现金支票签发的准确性、持现金支票去银行办理取现业务时的注意事项、取回现金后回单位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情况,不一定考核每个知识点,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会与不会。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能力权重,减少生搬硬套,强调实际应用。
2.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主要由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三部分组成,从实训参与度、协作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表。
期末,学生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学期的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后,安排进行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校再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会计档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训作品质量以及实训报告等进行评价。
实训综合评分法,借鉴了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会计档案资料、实训报告等方面,运用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在多个班级中试行实训综合评分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评价模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将评价模式由“期末一考定终身”转为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结合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按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例如,在点钞、珠算、键盘录入等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确定为70%,结果评价的比重确定为30%;二是将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实施梯度化(即随着学生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评价标准),三是在方案中添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加分项目。同时,将考核次数由原来的期末考一次转为每月考核一次,各月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通过在2010、2011级的会计专业班级的技能课中试行,强化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四)在部分课程中试点实施“以证代考”。鼓励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珠算)、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技术业务的多面手,获得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以“一书(毕业证书)多证”,确保毕业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长,增强就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