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划分规则范文

时间:2023-07-11 09:21: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等级划分规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等级划分规则

篇1

1.前言

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以下简称雪上技巧)是中国潜优势雪上项目之一。本文结合前几年不同版本的国际评分规则的变化,对目前评分规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榷,寄希望为中国队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借鉴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2版国际雪联评分规则中雪上技巧的评分内容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与雪上技巧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涵盖国际雪联网站、中国期刊网都相关信息。

2.2.2专家访谈法

为获得翔实的研究资料,先后走访了国际雪联官员、国家队教练员以及各国从事裁判工作的专家,所获信息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3.结果与分析

3.1 评分规则在“回转”评分要素方面的变化

表1 雪上技巧回转评分变化

序号 旧版规则评分要素 新版规则评分要素

1 滑降路线 无

2 刻雪动作 刻雪动作

3 缓冲与伸展 缓冲与伸展

4 上体姿势 上体姿势

从表1可以看出,新版国际规则在回转评分要素方面取消了对“滑降路线”的判定。国际雪联之所以做出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在运动员“窜道”方面的判罚加大了力度。

图1 运动员滑降路线“窜道”判罚

如图1所示,运动员在滑降路线方面只要发生“窜道”现象,基础扣分为“0.3”;即运动员从“0”的位置到“1”位置,扣0.3;运动员从“1”的位置到“2”的位置,再扣0.3;运动员从“2”的位置回到“4”的位置的位置实际扣“0.3+0.3=0.6”;另外,在偏离两条滑降路线过程中,还要再追加扣除两个旗门区域没滑行的分数:“0.5+0.5”;所以,图1所示的最后扣分总合为:2.5分。

由图1可知,针对“窜道”现象判罚是相当严厉的,这是新版本国际评分规则将“滑降路线”从回转评分要素中提取出来,并形成单独的判罚条文的重要变化之一。

另外,在“回转”评分要素方面,新版国际评分规则对回转评分裁判的判罚范围扩大到:运动员完成两次跳跃动作后再进行评判,即运动员跳跃动作的着陆情况已经关联到回转评分中,这也是新版国际评分规则重要变化之一。

3.2 国际评分规则在“空中动作”种类方面简化了“7o”系列动作的判定

雪上技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滑降回转的过程中完成两次跳跃动作,这两次跳跃动作包括:空翻类动作和非空翻类动作。其中,本次最新版本的国际规则最明显的变化是简化了“7o”系列的动作判定。

“7o”系列实际上是“偏轴”翻转动作,共分别为两类,即“7oA”和“7oB”动作。这两个动作最大的区别是运动员借助跳台起跳后,当身体沿纵轴方向进行转体时,如果头部在水平位下,则定义为“7oA”动作;反之,如果头部在水平位之上,则定义为“7oB”动作。

本次最新版的国际规则变化是:鉴于在纵轴转体度数相同的前提下,不以头部与水平位的关系来界定动作,即全部判定为“7oA”类的动作。国际雪联针对“7o”系列动作界定的调整,是一种简便宜行的变化,便于裁判员在实际比赛中执法。

3.3 国际评分规则在DNF(不得分)方面的判定变化

本次国际雪联加大了对DNF(不得分)情况的判罚力度:即雪板脱落和滑降过程中“漏旗门”都将被判为DNF。而且,为DNF判罚更加准确,还专门设置了“Gate Line”(旗门线)。

由图2可以看出,“Gate Line”的设置,实际就杜绝了以往运动员错过旗门后返回进行弥补的可能。

由图3可以看出,在双人雪上技巧比赛中,两个人同时比赛时,中间有一条蓝线分隔,如果运动员“窜道”,也将判为DNF。

图2 单人雪上技巧DNF判罚情况图(深色线:DNF)

图3 双人雪上技巧技巧DNF判罚情况图(深色曲线:DNF)

3.3国际评分规则在扣分方面的判定变化

表5 雪上技巧回转扣分的分类

序号 扣分的分类 内容

1 轻度跌绊

2 滑降路线偏离

3 速度调整

4 明显的滑倒 部分赛道明显无回转或无滑行(每个旗门最大0.5分)

5 像子弹一样射出 部分赛道明显无回转或无滑行(每个旗门最大0.5分)

6 轻度触雪 瞬间单手或双手触雪

7 中度触雪 髋部或手臂触雪

8 重度触雪 后背或身体侧面触雪、前滚。

9 完全摔倒 整个身体触地,雪板上没有承载任何重量。

10 完全停顿 任何原因的完全停顿。

注:

1.运动员失控以及双板拖雪无回转滑行超过两个完整的旗门:扣分=1.0(0.5X2个旗门);2.运动员起跳后失去平衡,背拍触雪但没有中断并立即起身滑行:扣分=0.8-1.0;3.运动员完全跌倒后拖雪滑过2个旗门并完全停止,随后继续滑行:扣分=1.5+1.0(0.5X2个旗门)。

从表5可以看出,本次国际雪联对雪上技巧回转的扣分分类更加准确,这种调整有利于裁判员的具体判罚。

3.4 国际评分规则“双重扣分”问题所引发的“负分”现象

国际评价规则的变化将引领着运动项目的发展。

虽然国际雪联针对雪上技巧国际评分规则做出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大变革,但雪上技巧评分规则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解决。例如,“双重扣分”问题。

所谓“双重扣分”是指裁判员先针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等级划分,然后再进行扣分。例如,回转评分等级被划分成8级(见下表)。实际情况是:划分等级的过程就已经在“扣分”了,再按扣分的分类进行判罚,实际上是对运动员所犯错误的“双重扣分”。

表6 雪上技巧回转评分划分的等级

序号 等级 得分区间

1 优秀 4.6~5.0

2 很好 4.1~4.5

3 好 3.6~4.0

4 较好 3.1~3.5

5 一般上 2.6~3.0

6 一般下 2.1~2.5

7 差 1.1~2.0

8 很差 0.1~1.0

按照表6的标准,对现行的雪上技巧评分标准对运动员的回转进行判罚,再减去所扣分数,经常会得出 “负分”现象。例如,某运动员的回转被划分到“差”(1.1~2.0)这一档次,如果运动员出现两次跌倒现象,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负分”判罚现象。造成“负分”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双重扣分”所引起。

3.5 关于雪上技巧国际评分规则的发展对策

3.5.1 取消回转等级标准,避免“双重扣分”

取消回转等级,只针对运动员的滑行错误进行判罚,可以避免重复扣分的现象发生。

3.5.2 取消雪板脱落DNF的判罚

从公平的角度而言,运动员雪板脱落是无奈的事情,如果因此而强行判罚运动员DNF(不得分),未免过于武断,有失公允。原有的旧版国际评分规则中允许运动员在雪板脱落后重新穿板滑行是比较人性的判罚。

3.5.3 取消“Gate Line”的限制

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运动员滑出赛道,都应该允许运动员返回重新继续滑行,否则,运动员就失去了参赛的机会。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 2012版国际评分规则部分内容的调整,相对于旧版国际评分规则更加合理和公平。

4.1.2 2012版本雪上技巧国际评分规则对“7o”动作的简化处理,将有利于裁判员进行判罚。

4.1.32012本雪上技巧国际评分规则仍然没有解决“双重扣分”所导致的负分现象。

4.2建议

4.2.1 建议取消回转等级的划分;

4.2.2 建议细化扣分标准,避免重复扣分现象。

参考文献:

[1]门传胜.再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时钟法”判罚标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15.

[2]门传胜,孙立平.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时钟法”判罚标准的商榷[J].辽宁体育科技,2004(4):46-47.

[3]龙春生,戈炳珠.自由滑雪评分总则裁判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45-48.

[4]FIS Freestyle Committee. FIS International Freestyle Judging Handbook[S].FIS Freestyle General Rules for Scoring Judging Handbook, Revised: November 2008.

[5]王石安.雪上技巧简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冰雪专刊.2002(22):65.

篇2

考评体系的设计导向就是

只看“评分”,不看“绩效”

有这样一家公司,对员工采用了“关键任务”考评方法,在考核表中详细规定了考核项目名称、行动计划以及输出结果,还设定了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结果描述(如时间、质量等),指标的绩效得分由直接上级和间接上级评分后按照6:4的比例综合计算得出,上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评分。

乍一看,这个考核方法好像设计得很不错,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例如某项关键任务,指标的满分(标准分)设定为20分,在实际考核评分的时候,领导可能会给这项任务评20分,也可能评18分,不同的领导也会有不同的评分。那么问题就来了:20分或18分,是表示这项工作完成得优秀,领导比较满意吗?17分或10分,是表示这项工作完成得一般、合格、还是良好呢?显然,从分数上,员工无法确认自己的这项工作到底完成到了什么程度,也无法获悉领导对这项工作任务的目标和期望,更无法知道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完成结果是否满意。最后,员工只能通过领导的评分猜测领导的满意度,这样一来,就会在无形中将员工的注意力转移到绩效的评分或者说是领导评分高低的偏好上,失去了对任务本身过程、结果及改进的关注。以至于有些员工在面对18分而不是19分的评分时,琢磨着:这一分的差异是不是代表我这项工作完成得还不够好?久而久之,员工自然就会认为绩效考核就是考核自己与领导的关系――与领导关系好考核分数自然就高,关系不好分数自然就低。因此,出现“绩效考核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和“绩效考核就是上级用来扣罚员工工资的工具”等误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其实就是很多公司的绩效考评体系设计者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的一大误区――绩效考评体系设计者所设计的考评体系的导向是考核“评分”,而不是为了提升“绩效”,即忽视了绩效评分规划和绩效评价等级的设计,从而给管理者/考评者传递了一种错误的考评导向。

考评者的认识误区:

考核评分就是管理员工的“指挥棒”

某公司对员工采用了“行为态度”考评方法,设定了详细的行为态度考核指标,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定义和评分标准,并在考评时结合员工的日常关键事件/行为记录材料进行评分。然而,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领导往往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或者综合比较部门所有人员的表现后,再将某一个人的所有指标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评分,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行为态度指标逐一考评,从而导致“员工自认为表现好的行为指标而领导评分却很低,员工自认为表现不好的行为指标而领导的评分却还不错”等情况出现。结果,员工对这种考评方法和领导的主观评价结果非常不满意,同

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

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为绩效管理的考评者缺乏“公平、公正、客观”的绩效意识和考评态度,认为绩效考评就是管理员工的“指挥棒”,怎么给下属员工评分由自己说了算,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违反了绩效管理的原则和制度规定。

问题解决之道:体系需要

科学的设计,考评需要正确的态度

按照指标的性质来分,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一般来说,定量指标的绩效得分,可以通过采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统计核算出指标的实际值,然后对照目标值和指标得分的计分规则综合计算得出。只要绩效指标的目标值和计分规则设定合理,绩效数据真实有效,那么通过计分规则计算出来的绩效得分就可以合理地确定该指标的绩效结果/等级。所以定量指标的考评结果比较客观。

定性指标的考核评价是由领导个人进行主观评价,而不同的领导各有各的评价标准和喜好,所以往往带着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对于定性指标的考评方式,不仅要科学地设计出“以绩效而非分数为导向”的考评方法,还需要考评者具备正确的绩效意识和考评态度。

一方面,在设计定性指标的考评方法时,首先要对考评指标进行界定和描述,明确定义绩效指标的具体内容。其次,界定绩效指标的目标结果以及绩效评分的标准和规则,如采用“等级描述法”对每个定性指标的工作标准分别进行分级描述,并确定各等级的绩效标准和评分规则,此方法要求事先对每一个定性指标的目标结果和评价标准进行详细描述,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还有一种“标准等级择一法”操作比较简单,即对定性指标的绩效结果划分统一的绩效评价等级,并详细定义每一个绩效评价等级标准,然后将其对应一个相应的绩效分数或分数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员工可以通过领导评出的指标评价等级或者评分所对应的指标评价等级,获悉该项指标的目标完成程度以及上级领导对该项指标绩效的满意程度,从而促使员工个人精力和注意力专注于工作绩效本身的改进和提升上。

篇3

试卷相同、考试群体相同, 成绩具有可比性

我省实施方案确定,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为什么选考科目“2”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

解决选考科目 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选择物理(或历史)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选择2门不同的科目。由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等级赋分规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下表),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不含缺考及因违纪作弊已被取消该科成绩的人数)。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赋分成绩这样转换

可以举例说明,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分布区间为82~61,则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原始成绩属B等级。而B等级的转换分区间为85~71,那么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转换分为:

篇4

【导语】

按照此次公布的2019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中考报名安排在3月11日~20日;5月25日前编排考点、准考证号;6月10日~12日考生填报中考志愿;6月18日前,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准考证并进行诚信教育;6月21日~23日,全市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初二学业考试,而去年考试时间为6月22日~24日。

7月11日将公布中考成绩;7月16日切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并公布,以及提前批录取(师范类五年高职)并公布结果;7月17日~25日普通高中招生录取;7月25日公布普高招生结果;8月1日~6日五年制高职院校录取;8月13日~14日中职学校录取。

全市原则上按各县(市、区)普高招生计划数的1∶1.05比例,划定各县(市、区)普高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各普通高中不得招收普高最低控制线下的学生(除少数体艺学科自主招生外)。普高最低控制线下的学生信息,直接转入职业院校录取。

此外,2018年我市中考化学科目考试时间为45分钟,卷面分值为75分,按卷面原始分的80%记入总分,满分为60分。今年化学学科作了相应调整,考试时长为60分钟,卷面分值为100分,换算分为卷面原始分的60%,满分60分;等级划分按照其他卷面分为100分的学科划分规则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