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的研究路线范文

时间:2023-07-11 09:21: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课题的研究路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研课题的研究路线

篇1

Abstract: Reasonable assurance as to the road the Passenger Dedicated whether introduced diversion channels formed by the cities along, and use multivariate LOGIT model to calculate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of the urban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statistics and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ities along the Highway Passenger Line railway shunt volume reasonable quantitative treatment.Key words: passenger Line; along city; passenger traffic; multivariate LOGIT Model

中图分类号: F54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舒适性、快速性与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运输市场管制的放松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在“提速”的改革基础上,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率先进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客运和货运业务分线运行。

公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吸引和诱增更多的客流进入铁路运输市场。沿线城市是否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而言将出现旅客运量的分流,从而导致铁路经济效益的增减。如果要想定量地测算出客运专线引入沿线城市给该城市经济上带来的影响,那么铁路运量的分流变化情况是首先必须关心的问题。

1分流渠道的确定

根据居民交通消费行为,一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分为出行和基本不出行(相对区域旅行来说)两类。在新的交通工具或方式出现以前,对于出行的居民,他们只能选择运输系统中现有的运输方式;当新的交通工具建成后,它将作为运输系统中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供居民出行选择,吸引系统中其他运输方式承担的运量,并作为其运量构成的一部分,即转移运量。

如果沿线城市i引入公路客运专线,则该城市的铁路出现转移运量;如果沿线城市i不引入公路客运专线,设在相邻i城市k公里的j城市引入公路客运专线,则i城市引入公路客运专线情况下转移过来的旅客运量加上既有的旅客运量将分化为如下4种出行渠道:选择其他交通方式、选择既有铁路、选择公路客运专线和不出行。这里,选择不出行的旅客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2 运量转移概率的确定

2.1多元LOGIT模型

同一种运输方式,不同的旅客在不同的时期或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意向,即主观价值。退一步说,即使同一旅客在不同条件或从不同角度下也会有不同的主观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用“选择概率”的概念来解释并衡量旅客的主观价值,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提出了运输方式选择概率模型———多元LOGIT模型。

人们旅行时,总是愿意选择综合费用最小,即效用最高的交通方式。这里的效用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在内的综合效用。效用值的变化,必然引起运输方式选择的变化,即由一种方式转移到另一种方式。这里引入著名的多元罗吉斯模型(MultinomialLogisticsModel),如下所示:

这里,P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N是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Vi是效用函数,它由多种服务特性组成:

式中,Sij是选择第i种运输方式其效用函数中的第j项服务特性;ρj是第j项服务特性(分别指经济性、舒适性、快速性、方便性、安全性)之权重,j=1,2,…,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性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是绝对无人选择的,安全性因素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安全性因素放在服务特性中,以相对应的权重来影响选择概率是不够的,不能反映真实的选择意向。所以,对上面的罗吉斯模型进行改进,把安全性因素从服务特性中提出,让它直接影响选择概率,起到安全性否决作用。得到修正型的多元罗吉斯模型:

2.2 服务特性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硕士论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研究公、公路铁客运合理分流》中所确定的权重值[3],并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2.3服务特性Si1的量化处理

(1)经济性(Si1)。旅客选择运输方式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时,主要是直接以该运输方式的票价作为依据,间接地考虑到路途的花费。路途的有关支出与旅行时间有关,在快速性中将予以考虑,所以,用票价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Si1=Ci=Ri×Li,

式中,Ci是第i种运输方式票价(元);Ri是第i种运输方式运价率(元/人•km);Li是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距离(km)。

(2)快速性(Si2)。用送达时间作为标度,送达时间即是旅客在途旅行时间,与旅行距离、交通工具以及旅行速度有关。式中,Ti为第i种运输方式在途旅行时间(h);Vi为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速度(km/h)。

用时间价值系数将Ti转化为价值指标:Si2=W•Ti

式中,W是旅客时间价值(元/h),旅客时间价值前面已经给出。

(3)方便性(Si3)。采用间接旅行时间JTi作为标度,间接旅行时间是指旅客前往乘车点时间与候车时间之和。用时间价值转换为价值性指标:Si3=W•Ti

当发车间隔时间小于1h时,取平均发车间隔时间作为候车时间,民航侯机时间目前暂取1.2h。

(4)舒适性(Si4)。以旅客恢复疲劳所需时间来标度。恢复疲劳所需时间越长,其舒适性越差,反之则舒适性好。

篇2

当前财产保险业客户服务存在诚信度差、定位不清、认识不到位、缺乏财产保险业客户服务行业标准、人员和装备投入不足、考核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从而造成现场查勘速度慢、定损缺乏依据、理赔手续繁琐、赔款不足额且周期长等后果,其中车险理赔难就是财产保险业客户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主要表现,这些问题和后果已经引起保险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一、保险客户服务的特性

保险服务是指保险公司为潜在客户和现实客户提供的以保险保障为核心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全过程的服务,保险服务既有一般服务所具有的无形性、及时性、差异性和易逝性四大特性,更具有其保险保障所包含的特殊内涵。一是保险服务的无形性,与有形产品相比较,无形性是保险服务所具有的最为显著的特性。保险服务与一般的服务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保险产品本身就是无形产品,客户在购买保险前仅仅是初步了解保险的条款和承诺的服务,而无法亲身体验保险产品和服务,所以客户选择保险公司面临的投保风险就比一般的有形产品更大,就更需要保险公司履行最大诚信原则。二是保险服务的及时性是指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因此要求保险公司在现场查勘、医疗跟踪和协商定损以及赔款等方面都要履行服务时效的承诺。三是服务的差异性,由于客户的主观预期和感受不同、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素质不同、提供服务的时机和场合不同,服务质量常常处于因人因时因事而不断变化和高低起伏的状态。四是保险服务的易逝性,即保险服务既不能在时间上储存下来以备后用,也不能在空间上进行转移,如果不及时消费就会造成服务的损失。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特别是突发大面积事故后的客户服务更是对保险公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求保险公司对突发的大面积事故的频率和范围提前做出预案,对客户服务的人员和装备的配置留有一定的机动余地,以应对突发的大面积事故的及时处理。

二、国内保险业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是标准化服务,通过夯实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基础,实现客户服务标准化,确保客户服务的统一性。二是专业化服务,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积累保险服务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经验;依靠现代科技成果挖掘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依靠高效的作业运营平台整合内部流程和外部资源,从客户价值的角度出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三是一揽子服务,强调保险服务不仅包括核心的理赔服务,还包括出险前的承保服务和平时的防灾防损以及紧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务;不仅包括基本的保险出单和赔款支付等合同内服务,还包括保险专业咨询和策划、续保提醒、短信通知、客户关怀等合同外服务。四是一站式服务,强调保险服务的全流程无缝联接,客户可以通过统一界面完成相关业务办理,满足客户以最简便的方式享受服务的需求,提高客户对服务流程的依赖性和信赖感,从节约客户的时间成本等方面提升客户价值。五是差异化服务,价格竞争所导致的利润压力迫使保险公司开始审视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益的权衡问题,同时对客户价值的关注是保险服务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客户细分实施差异化服务,可以更加有效地配置服务资源,使服务投入更加有效,确保优质客户的维系与发展。

三、客户服务的目标和能力建设要求

客户服务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服务”理念,由外而内打造服务价值链,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承保理赔、客户服务和品牌宣传等各个环节创造客户价值,实现客户满意和保险公司有效益的发展。客户服务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原有客户续保率持续提升,特别是VIP客户续保率保持较高水平,新增客户不断增加,客户投诉率明显下降,达到保险监管机构和客户满意度不断上升,形成保险公司和客户共同发展和共赢的局面。

保险客户服务需要达到“六个力”:一是客户界面的执行力,就是凡与客户接触的人,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服务习惯,自觉执行服务标准,忠实履行首接责任,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业务后台的支撑能力,就是要完善管理规则,理顺业务流程,明确环节时效,优化技术支持,形成有效激励,为前端客户服务提供支持。三是服务品质的监控能力,就是要建立保险公司各层级、各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服务工作标准和考评奖罚标准,健全保险公司各层级服务监督考评机构岗位,明确职责,赋予权限,实现服务效能考评的常态化和有效性。四是客户资源的管理能力,就是要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依托,通过客户实名制的强制执行,建立公司客户识别与分级系统,并有效联通业务系统、网电销系统、理赔系统、财务收付费系统和服务电话系统,构建公司统一、互联、高效和差异化客户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五是客户需求的发现能力,就是在市场研究、产品开发、服务提供、技术应用等方面,建立以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为目的的客户服务创新体系,充分体现公司引领市场的价值与作用。六是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就是依托保险公司既有的网点优势和巨大的客户群体,以保险保障为核心,有效整合外部资源,不断扩大和延伸保险公司的服务领域,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强化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四、客户服务标准的监督和考核

1.保险公司内部的监督和考核

一是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自身对照考核标准、自查自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二是由保险公司上级机构的客户服务质量检查神秘人和保险公司外聘的客户服务质量检查神秘人对照客户服务标准进行明察暗访并考核打分排名,每季度在公司内部网站上公布1次考核结果,每半年进行1次公司系统内部排名,对排名靠后的保险分支机构进行自查自纠,限期改善。三是通过电话回访和营业厅评价器评价以及发放书面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等途径进行客户满意率调查,全面了解客户对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的评价,掌握客户对保险公司服务需求并尽可能的满足。四是通过认真处理客户各种途径的投诉,发现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有的放矢的加以改进。五是建立服务质量日常监督机制,全面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监督、客户监督和社会监督三级监督网络,分类管理、定向监控,通过建立客户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机制,达到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的常态化。六是通过服务监督和定量化的服务效能考核对展业、承保、理赔等各业务环节的用时监控和服务质量的量化考核跟踪,为客户服务标准化的有效落实提供强有力保证。七是在公司内部将客户服务考核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的KPI指标进行严格考核并兑现,通过实施月通报、季考核、年度兑现的方式不断促进保险公司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八是坚持“专家治司,技能制胜”的原则来打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不断深化核保和核赔师制度,提高承保和理赔的专业化水平,为客户服务效能的提升和客户服务标准化的落实奠定人力资源的基础。

2.保险监管机构等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一是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行业协会或者委托的专业机构对所在地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和考核评分,并视考核评分情况对服务质量差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警告、直至机构的停业整顿。二是通过在社会上聘请行风和服务质量监督员的方式,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对保险行业进行全方位的舆论监督,对保险消费者投诉和反映到新闻媒体的寿险销售误导和车险理赔难等方面的问题,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并给社会一个公开透明的答复。四是通过保险公司自律、保险行业协会自律检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监管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多种途径督促保险公司采取措施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五是建立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确定客户服务关键环节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全流程客户服务的主要内容逐项考评并定期向保险公司和社会大众公布客户服务指标的考核结果。

篇3

一、全科医生的定义

全科医生也称之为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服务的特点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内的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中心、以预防为导向,积极、主动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完整性、全面性、连续性、综合性、个性化以及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二、国内全科医生服务整体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提升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数量仍然有限,全科医生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科医生数量稀缺。2011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表明我国全科医生的需求量为40万左右,但全科医生的缺口达到了30余万。我国全科医生的比例占全部医生的比例为5%左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全科医生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合格的全科医生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培训、继续教育的要求较高。从当前的全科医生职称构成比例来看,拥有高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占总数的6.7%,拥有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分别占总数的36.7%、56.6%。从全科医生学历层次来看,拥有大专学历的全科医生占总数的39.08%,中专、技校以及高中毕业的全科医生比例占总数的34.7%,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全科医生所占比例相对于少。

(3)全科医生全科培养模式不成熟。合格的全科医生需要经过专业知识教育、转岗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等多项内容,我国当前推行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为“5+3”培养模式,从全科医生的实际需求来看,“5+3”培养模式可以初步解决全科医生的入门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后续发展问题。

三、桐庐县全科医生队伍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杭州市桐庐县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0名医疗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同时还对这部分社区的1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查阅了有关我国全科医生现状等方面的有关知识,然后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结合对社区全科医生以及社区居民的访谈分析桐庐县全科医生的现状。

(1)桐庐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学历。从调查数据看,研究生人数只有2人,占2%;本科12人,占12%;大专和中专为47人和36人,分别占47%和36%;其他则占3%。整体来看桐庐县社区全科医生当中,高学历人才十分稀少,多数医生都为大专与中专毕业。而大专和中专毕业学生所学的东西有限,知识、能力都相对欠缺,很难真正胜任社区全科医生的职务,有许多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2)桐庐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职称结构。在接受调查的医生群体中,桐庐县当前在职的全科医生当中,所有的医生都拥有从业资格证书,但是,拥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只有8人,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拥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32人,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拥有初级全科医生职称的人数最多,为60人,占到了总数的60%。

(3)桐庐县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服务水平的评价。本次调查当中,将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的评价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调查的结果为:①服务水平一栏:15%的居民认为非常满意,50%的居民基本满意,还有35%的居民表示不满意;②服务态度一栏:21%的居民认为非常满意,56%的居民基本满意,还有23%的居民表示不满意。

群众的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当前许多居民对桐庐县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基本满意,但还未达到居民们的理想标准。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仅要懂医疗知识、技术,还应该诚恳的对待每一位患者。

四、桐庐县与国内前沿地区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差异

虽然我国全科医生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北京、天津,他们各自在早些年已经开始关于提升全科医生服务水平的试点改革,成为全国全科医生发展改革的示范地区。

同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桐庐县全科医生的发展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桐庐县经济水平发展有限,同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桐庐县的经济条件决定了社区医生的薪酬、待遇水平,对全科医生的吸引力较低。

(2)桐庐县目前人口只有40万,且县城内没有与医学有关的高等院校。这就决定了桐庐县的医疗人才是十分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医疗人才当中,全科医生所占比例也不高,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配备。

(3)桐庐县的医疗资源相对大城市来讲要少,而社区拥有的医疗资源则更少,所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种类有限。

从这些年桐庐县全科医生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的最大弊端是没有建立全科医生人才引进机制,无法保证广大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的需求。虽然桐庐县的医疗人才有限,但是桐庐县距离杭州仅有80公里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全科医生的缺乏。

五、提升桐庐县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水平的建议

(一)建立全科医生人才引进机制

健全的全科医生人才引进机制可以保证桐庐县社区拥有足够数量的全科医生,人才引进机制的重点是制定全科医生准入制度。首先政府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引起重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并且制定利于全科医生发展的相关政策,吸引全科医生前来就职。

在建立全科医生人才引进机制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全科医生人才梯队的建设,保证后续的人才输入。另外,为了尽快弥补桐庐县全科医生数量的不足,可以考虑引进从医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工作人员、招募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这两个方面引入全科医生人才。

(二)强化对现有全科医生的培训

从调查和后期整合发现,桐庐县全科医生的学历情况、专业情况、培训情况等均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群众也反应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有限,服务态度、治疗技术等都不够完善。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桐庐县一方面要注重全科医生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对现有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

(三)完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制度

全科医生完整的教育体系由基本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在全科医生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进行继续教育。

(四)建立社区医生群众反馈制度

群众能够发现全科医生存在的问题,但是群众的多数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因此,为了让桐庐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应该建立社区医生群众反馈制度。当群众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全科医生或相关管理人员反应,然后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针对性。

(五)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

从访谈中了解到,桐庐县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理念还比较偏传统,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应该以诊断治疗为主,而不是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为主。因此,应该对桐庐县的全科医生进行相关培训,转变其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嘉炜,张玉琼,张爱华.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J].中华全科医学,2013.

[2]司庆燕,李文,陈士福.关于社区全科医生的角色认识[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4).

[3]谢建平,杜勇,朱亚梅.全科医生培养路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

[4]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

[5]刘娟,陈志勇,吴世友.构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3.

[6] 丁静,黄凯.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

[7]赵亚利,曹硕.城市社区全科医生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选题小组访谈[J].医学教育研究,2013.

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现今社会发展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也已经无法满足,高中院校要想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并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解化学,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整体水平。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含义以及表现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含义

课堂有效教学是在20世纪中期,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来的,它主要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要按照教学规律要求,通过运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等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并保障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也能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课堂有效教学要围绕三个维度进行教学,包括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三点,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过程能够达到最好的状态,这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活动的良好进行。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定要以课堂有效教学的三维度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深度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学生理解自身的能力和实践应用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并且也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际作用。教师一定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体系,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

二、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有效的教学氛围是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内容,所以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化学教学效率,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授“镁和铝”(鲁科版)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反应,通过实验活动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不同的实验反应也能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化学教学整体效率,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化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高中要根据现今时展和教学要求,有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也才能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院校的良好发展。教师可以制定有效的问题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探究不同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这样才能保障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良好实现。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授“金属的冶炼”(鲁科版)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教学模式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化学知识,让学生有效掌握金属冶炼的知识。在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这样可以良好保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必须要进行改革,高中化学教学要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进行教学,并正确认识课堂有效教学的含义,明确其表现,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高中化学教学也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并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也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和兴趣,也能有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障高中院校的良好发展。

篇5

1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这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国家科委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部门科技发展规则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在情报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同类研究单位,以及向专家的调研,综合分析,组织论证,并进行综合研究和平衡后,而编制的攻关项目计划。这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务 院批准后,提交人大通过而下达实施,这类课题,如“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此外,各部门的课题仍然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组织论证方式,确定各部门的重点课题,便于有关单位投标竞争。

个人选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就应该提出问题,捕捉联想,形成一种意念;随之查阅文献,建立假说,选择科学手段来证实假说。这样在有了科学的假说、证实假说的手段、合理的构思,再用确切的文字表达主体来确定课题,这就是个人选题、立题的基本过程。在确定选题以后,准备申报标书之前,为了增加获准的机会,应该初步写一份意向书,在本科室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讨论,论证本课题的科学性以及证实假说的手段是否恰当,这样有利于标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有一些临床科技工作者,自选课题后,查阅资料闭门造车埋头书写标书,既不想找上级讨论,更不愿在科室集体讨论,自以为标书一定合格。这类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就会影响申请者的积极性。因此,个人选题进行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应集思广益,使标书更趋完善,这是申请过程中不宜忽视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的选择

临床科研选题途径有投标、接受委托和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自选题目,不论是哪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应注重下面的具体措施。

1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后,竞争体制引入科技管理。国家攻关项目、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基金项目,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科研课题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中标,从而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办法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努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拳头”课题。各地、各部门情况不同,科技人员素质也不一致,总之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在全国或全省,如果把各方面的优势都集中起来,肯定会形成很强的科研力量。就单位而言,如能组合各科室的优势,进行课题协作,也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队伍。

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临床医学选择课题,要遵循卫生事业及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不能超出经济力量所允许的限度。我国卫生事业经费一般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6% ,而医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卫生事业费的 3%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较低,因此用于医学研究经费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更为悬殊。而且近几年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绝对不能把课题搞得太大,内容太分散;必须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出成果、出人才。

3 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开发研究 临床医学是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这就注定了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科学依据,没有相当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应用研究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基础科研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技开发越来越得到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今后还需加强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特别是省市以下科研机构,主要应当搞好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从全国来讲,科研课题经费比例卫生部要求基础研究占 15% ! % ,应用研究占 65% ! 5% ,开发研究占 1% ! 15% .

4 分层次找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主,反映到科技政策上,也是以计划管理为主。从国家级科研课题、卫生部招标课题、卫生厅申报课题,各有不同层次。每位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固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要评估自己的科研水平与技术力量,申报力所能及的课题,应以地区或国内先进水平为起点,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同类工作低水平的重复。

(三)申报标书的途径 标书是课题基金的申请书,因此要按照国家部门的要求,确定课题,填报申请书,按照自己的实力,向不同层次的部门申请。由于投标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而在希望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接受可能失败的局面。申报的途径,分别作简单的介绍

1 国家级科研课题 主要分四个层次。国家和各部门分不同层次,开辟了许多资助科研课题的渠道,其中与医药卫生关系比较密切有下列几种。

(1)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每 5年为一阶段,如“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医学部门为国家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由卫生部主持实施,分解出课题或子课题、招标范围、招标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科技人员可参照《招标指南》,结合自己进行的科研工作,选择投标课题,投报标书

()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为了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先进技术,国家安排了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其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肿瘤的基因治疗等。这些项目国内能够承担的单位不多,招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

宜面向社会。国家计划的攻关项目或高科技计划,多属于指令性计划下达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政府文件下达的计划,要求承担单位和参加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要全力以赴,完成这项特殊的国家级科研任务。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基金在临床医学上主要资助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印发《项目指南》,供申请者投标时选择课题。该基金资助的范围相当广泛,此外,还有鼓励研究领域。故拟申报基金者,每年都要关注《项目指南》,一般在年底发出,于次年第一季度各单位申报完毕,一旦被批准,资助额度相当可观。

(4)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为了配合博士生培养,国家教委设立该项基金,资助部分医科大学博士点导师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博士的科研、教学质量。招标时虽有招标通知,但并没有具体课题,只规定申报大学的课题限额数及经费额度,有关单位可根据招标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

(1) 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为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医学科学水平,面向全国医药卫生部门招标、资助有创造性与开拓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每两年申请一次(双年申报),申报范围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染及地方病、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社会医学及软课题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目前是各级医学院校及各级医院医学科研经费资助的主要渠道,因而凡具有科研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应结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投标途径,选择适合的科研课题。

() 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各省卫生厅,每两年也有招标通知,根据各省特点制定相应内容,提供省内各医学院校或医院申请,虽然资助额度不高,但足以作为苗圃工作,奠定科研基地,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及部分省市都建立了有关的医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范围是 35岁以下的医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目的是发现、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体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给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招标时发招标通知,同时还公布招标课题和范围。

(4) 省科委科研课题基金 各省科委不同时期有重点不同的课题,包括理、工、农、医各项课题,科技工作者应在招标时,向科委了解有无适合本人研究性质的课题,以便按时投标申请。

3 地区及市级科研课题基金地区及市卫生局根据当地财经预算情况,多数均有一部分资金提供科研基金,所属地区医院或市级医院科技人员,每两年可向有关当局咨询科研课题基金招标情况,由于范围较小,竞争性也比较小一些。因此,估计申请省级课题基金水平不足者,不妨转向地区或市内申请,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来源。

以上是申报科研课题基金的不同渠道,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通过不同层次进行申请,不能因为一两次投标失利而丧失信心,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本”,要不断创造科研条件,写好标书,不断争取科研课题经费。

(四)可行性的评估 我们对申报课题的可行性评估时,既要考虑到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还要考虑到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评估时要依照下列几个条件,作好综合分析。

1 立题的科学性 首先要看申请者立题的科学依据,对国内、外情况分析及掌握国内、外动态是否十分清楚,以及该项课题研究目的及其科学意义是否十分明确。科研课题的提出如缺乏科学性或者立题依据不充分,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也更谈不到可行性的问题。

研究水平的估计申请者在文献复习以后,对国内、外研究水平应有明确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自己所提出的课题,可以看出是否达到国际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无创新之处,与国内其他单位研究的重复性是否过多。如果一个课题有创新特点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就可增加在申请科研基金中的竞争性。要是一个课题与他人重复较多,没有新的见解,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在评审中就完全失去了竞争性。因此,对自己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水平的比较,在可行性的评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在计划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具体,然后在方案实施中的技术路线也要清楚,这样就可评估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有部分申请书的实施方案,只提了一些实验技术的名称,如 PCR、斑点杂交、Suhen 印迹杂交、DNA分析、基因克隆等,而在其后面缺乏具体内容,这样会使评审者认为申请人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就这会降低可行性的评估。

4 经费预算及标本数量经费是进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完成标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需有确切的经费预算,而且要符合招标单位的额度要求,经费估算过高也是失败原因之一。再者,样本数量也需要作合理的估计,例如,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需 8 例患者,但每月平均能收治 5! 6例,要想一年内完成该项研究工作可行性就成了问题,这就需要申请者延长研究时间或与他院协作进行研究来完成这项任务。

篇6

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

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

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

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

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

3、技术路线

篇7

二、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导师制。然而,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高度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7]。这种形式的制度是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低比率,它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师比持续升高,办学资源日益紧张,高成本原始形态的导师制已难以为继,它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无疑增加了导师的教学负担。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选题后就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与研究生统一学习和交流,建立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5∶3)构成的梯度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导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对项目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子课题。然后,本科生自主选择一个具体子课题进行研究。团队中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以科研课题为基础,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一方面减轻导师的工作量,使导师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以往导师对指导内容不明确,对“如何导”、“导什么”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等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一个导师和一个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变成本科生与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进行高度个人的接触和交流,有效地缩短了本科生的适应期,极大地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显著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若选题过于陈旧或是假题目,研究内容与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则论文的价值低或意义不大。学生仅为了学分和毕业而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做到真题真做,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还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他们参与到本专业某领域前沿的相关研究,实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比如,针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新型生物食品防腐剂ε-聚赖氨酸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与集成化研究”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尝试各种先进分离提取方法,发现和比较这些提取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和互补性,最终提出一种可行的分离提取工艺路线,并进行实验验证和评价。此外,由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有两种形式,即试验性题目和设计性题目,为了能够兼顾学生的特长以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分流,充分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个性。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在ε-聚赖氨酸分离提取新工艺开发的课题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感兴趣和认可的分离提取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充分实验和评估后,将其整合到原有分离提取技术路线中,并考察该提取方法的加入对最终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如果试验结果是积极的,则尝试让学生对新技术路线进行工厂工程设计,为实现新工艺或新技术规模化和工业化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3.开设学术报告会议。科研成果汇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展示科研工作者成绩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之前,本科教学中没有开设关于科研成果汇报、论文写作等课程,学生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因此,学生在总结科研成果,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论文有明显的拼凑,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抄袭;(2)缺乏专业化和学术化语言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措辞不严谨、论文层次不分明,图表说明不合理;(3)论文格式不规范,特别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图表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实践中,导师要求本科生也参与到课题组的各种科研活动,包括读书报告会、月底课题组汇报、中期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在读书报告会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1~2篇与课题研究相关且是近期发表的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PPT的形式解释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对自身课题的启发,并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分析。在课题月底工作汇报、学期汇报的会议上,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一个月或一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导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并依据实验结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此外,课题组不定期组织专题报告,由导师或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选题有“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生物工程学科常用科研软件的使用”,“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的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些学术报告会议,使得本科生在文献阅读能力,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从选题、实施到论文定稿,历经约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合理评价,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信任感,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中分为指导教师评审、评阅老师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由于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学生与导师(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导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60%以上。课题组在严格执行校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8],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表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

篇8

选题是科研的第一步,也是科研工作中战略性的决策。选题充分体现了研究者的科学思维、学术水平、实验能力及其预期目的。选题是贯穿科研全过程的主线,各环节工作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运行。所以选题是科研的成败与成果大小的决定因素。

选题的原则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医学科研选题也应贯彻这一方针。为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增强人类体质和提高人口素质服务。在选择医学科研课题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需要性原则 选题的方向必须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尽量选择在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中有重要意义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医学基础研究、延缓衰老、提高生命的质量等科学技术课题都属于长远需要的课题。但从临床科研考虑,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大的疾病。 如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占我国全死因人数的72.30%,也是死因顺位中的前四位;还有环境污染所致的公害病也不容忽视。所以选题时,应当根据个人专长、工作基础与单位条件,既可选当前迫切需要的课题,也可选国家发展长远需要的课题。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线。缺乏创新性,就会失去科研立题的前提。若为理论课题,要求有新观点、新发现,得出新结论。若为应用课题,则要求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或是把原有技术应用于新领域。创新性是科研的灵魂。衡量课题的先进性,主要考核它的创新性如何。

选题的创新性来源于:①所选的课题是前人或他人尚未涉足的;②以往虽有人对某一课题作过研究,但现在提出新问题、新试验依据及新的理论,促使该课题有新的发展、补充或修正;③国外已有人研究,但尚需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探索属于填补国内此领域的空白。由此可见,充分地复习有关专业文献,及时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这对保证选题的创新性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性原则 选题的科学性就是指选题的依据与设计理论是科学的。为保证选题依据的科学性必须做到:①选题时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与客观规律相一致;②以事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选题不能与已确认的基本科学规律和理论相矛盾;④充分反映出研究者思路的清晰度与深刻性。选题应尽可能具体、明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30-0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高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我校做了很多尝试,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教学改革,本文对我校近年来开展的开放实验室教学进行总结与浅析,借此可以给与我校教学、科研条件相似的医学院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医学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一、开放实验室的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8个广西医学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以7个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为骨干,以20多个医学相关的教学实验室为基础,涵盖了从前沿医学研究到一般教学需要的实验室体系。长期以来,我校重点实验室及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主要是为专业科研人员和硕、博研究生提供科研服务,在本科教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更多地为医学本科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一直是我校探讨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开放实验室的形式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筹协调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地推行了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教学,主要的形式有:

1.重点实验室普及型参观和学术讲座。对于刚入高校的低年级本科生,由于他们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限,我们一般在第一学年末安排他们到重点实验室参观,给他们介绍实验室的一般情况。同时,由重点实验室专职教师举办1~2次学术讲座,重点介绍每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的科技前沿研究。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我校当前的科研水平,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他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验研究中打下基础。

2.延伸常规实验课,开设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一般是在本科第2学年下半年到第3学年上半年期间开展,学生此时只是初步了解相关基础医学学科知识,实验设计、操作仍不规范。因此,我们事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常规培训,如给学生观看示范性实验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在学生基本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并通过考核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其流程主要包括:(1)由带教老师讲解探索性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选题、可行性分析、申请书撰写等;(2)每个课题组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同时要求有课题负责人以方便联系;(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条件,通过查阅文献或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出合适的题目,并按要求写出规范的设计方案;(4)带教老师从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实验方案,确定入选课题;(5)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进行结果处理,老师只是给予一些技术上的指导;(6)学生撰写论文并参加答辩;(7)老师给予学生相应的综合评分。

3.参与到现有的科研课题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由于医学本科学生自身条件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上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学生很难独自开展一个系统的课题研究。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的全程,我校重点实验室每年都开放一些科研项目,吸引本科生参与进来。这种教学形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老师给学生详细介绍课题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才可以让学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其次,学生完成阶段性实验后,老师定期指导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允许学生采用某一部分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投稿。最后,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申报书,申请各类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或参加挑战杯。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学习、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4.设置“未来学术之星”基金课题,鼓励学生自由申请。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项目申报活动。其申请的流程为:(1)每年的6月中旬~9月初为课题申报阶段,在这期间,学生要查阅文献,并按照申报每年的申报指南撰写申报书;(2)9月下旬为课题评估、立项阶段,教务处聘请校内副教授以上专家按照立论新颖、论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的总体要求进行初审,提出是否立项和立项级别的初审意见;(3)各分团委将允许立项的课题申报书及其初审意见一式三份上报至校团委,由校团委提请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复核,确定予以立项的课题及其级别;(4)10月~次年3月初为课题实施阶段,学校对获得立项的课题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采取课题负责人形式开展课题研究;(5)次年3月中、下旬为课题结题阶段,要求有结题报告。最后,教务处组织专家严格审查课题考核指标是否完成,并给予不合格、合格、优秀等评价,如果课题组能超额完成,并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考虑在下一年度给予滚动资助,特别优秀的成果还将被推荐代表我校参加广西区、全国“挑战杯”竞赛。总而言之,“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早期接触科研”的重要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接触和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动向。

三、教学取得的成效

为了打造“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我校近年来比以往更加注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多种教改措施,其中,针对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本科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科研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以我校临床重点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消化内科课题组面对我校本科生开放了“胃肠病循证医学”项目,先后招收了10多名本科“助理研究员”。在教师指导下,这些同学参与了整个科研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实际锻炼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2004级本硕班吴留成,2005级本科生刘莉丹、廖明、黄小丽,2006级本科生苏婷、潘晓芬、尹芳、黄萍、宾琼、李靖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分别在SCI期刊Endoscopy、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Pancreas、Colorectal Disease、Breast Journal、Dermatitis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2.强化和提高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开放实验室特别是重点实验,校团委主持开展了本科生“探索性实验”、“未来学术之星”等大学生科研培养项目。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12年,我校本科生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多篇,代表性的有2009级本硕班叶方慧、张冰、黄路路,2009级本科生杨铭、陆艳梅、刘常远,2008级本硕班陈阳、王洁、杨延龙等同学分别在SCI期刊Genes and Immunity、PloS ONE、Immunogenetics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四、存在的问题

1.开放实验室不像计划内的教学一样有固定的学时数和明确的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如何认定其学分,以此认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要考虑的问题。我校在这些方面是做了一些探索,但仍不够完善。

2.“探索性实验”和“未来学术之星”项目指南尚须改进完善,以适应医学高速发展的需要。另外,“未来学术之星”单个项目资助的力度太小,多数课题是在老师课题经费的额外资助下才能按计划顺利开展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老师带教的热情。

综上所述,多层次开放实验室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为学生早期接触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他们参与科研、从事科研的热情和愿望。这种教学模式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10

1开题报告的作用和整体思路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开题报告,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议评审《开题报告书》.暨南大学2002年1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并启用新版开题报告书的通知》.一般,对开题报告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同意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需要修改报告.有的要求书面回答开题报告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于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开题报告,通常只有一次重做报告机会,而且在一个学期以后.在审核开题报告时,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研究生,则认为不宜进入论文阶段,通过中期筛选淘汰.有的单位还要求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尤其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1)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4)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1]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问题是指事物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期望状态的差异,是与存在、发展、创造、成果等相关的一个概念.马斯洛[2]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波普尔的理论中,认为科学研究起于问题,止于问题.这二位科学家,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对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看法却是相同的.文献调研的目的,除了掌握情况,丰富知识,提高文献综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在研究生开始接触科学研究之初,就要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在文献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在研究生提出研究进度后,需要指导老师修改确定,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是向指导老师学习怎样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会上,如何安排完成研究工作通常讨论较少.实施方案对实际有效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开题报告的评价

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侧重点不同,对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种评价标准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0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动态,10分;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20分;研究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10分;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30分;已有工作基础,10分;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5分;参考文献,5分.检验开题报告优劣的最终标准是实践结果.在学位论文完成以后,回首开题报告,可以看出科技情报是否收集得全面深入,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成果是否明显,结果和设想有多大差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对照开题报告和实际进展,能够不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则开题报告这一阶段的培养作用就达到了.我院2001级的一位应届本科毕业的核物理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其开题报告根据学生特点,论文选题确定为d-t中子穿透铁球伴生γ射线泄漏能谱实验研究,涉及加速器、液体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mcnp计算程序、n-γ分辨、核探测电子学系统、屏蔽设计等基础单元技术.研究工作围绕γ射线泄漏能谱,采用实验方法,辅以理论计算,以如何获得精度更高的系列核数据为中心,对研究生进行系统训练.实际情况与开题报告计划一致性良好,在执行过程中按计划顺序进行.今年5月份答辩时,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8个硕士研究生中,该论文是唯一获得全优的.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11

[关键词] 医院;院级课题;课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62-03

Survey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s of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in tertiaryhospital

LI Qi SHEN Yiwei LIU Fuquan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projects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explore appropriate solutions. To prove a reference for hospital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article summary the courseware of 2011-2013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in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ubmitted and the problems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Results 40.3% (54/134) of subjects were successfully in research, 59.7% (80/134) of subjects were delayed or even terminated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research progress problems. Conclusion Hospital research projects have problems like research funding deficiencies, lack of research time, poor coordination. It is right to recommend the hospital building large-scale integrated research platform, classification and encourage financial funding, optimization annual inspe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院级科研课题是医院在“科教兴院”的原则下,根据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展的面向全院科技人员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前景广阔或处于科学前沿的研究技术进行立项资助,并努力发展年轻一代医学科技人才,挖掘中青年医师的潜力,为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申请国家、省级与市级课题基金做好充分准备的科研活动[1]。做好院级科研课题的在研管理工作,无论是从长远的科技发展需求,或是近期的人才培养,都是正确和必要的,对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北京市大型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从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设立院级科研课题,鼓励并资助较好的有前景的科研项目进行前期或更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优化,我院形成了自己一套管理体系,在实际的在研管理过程中,强调过程管理,建立中期检查制度,目的是督促课题负责人按计划完成课题任务,及时发现课题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2]。我院科研处就医院2011~2013全年的院级科研项目进行了在研情况汇总与分析,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与思考,在此总结望为医院院级课题管理与发展提供借鉴。

1 在研院级课题现状调查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13年7月召开院级课题情况调查工作布置,要求全院所有在研院级课题(2011~2013全年3个年度院级科研课题),按照院级答辩课件规范模式进行答辩课件提交,课件要求项目负责人就任务书计划要求、课题研究进展、课题档案资料、成果发表情况、后续任务计划、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及需要解决的科研进展问题进行情况汇报。

据统计近三年共计在研院级课题134项,其中离院、调动科室等原因项目终止8项;孕产、借调、挂职等原因中止并办理延期13项,最终共计收到汇报课件113项。针对收集到的113项课件中“需要解决的科研进展问题”栏目进行分类汇总,按问题情况分为正常在研、科研经费不足、实验平台不完善、研究时间不足、需协调科室间协作、需协调院外合作及希望获得相关专家辅导等类目,每一项课题取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并按类别归纳,得出最终统计结果。

2 在研院级课题现状调查结果

经过对134项院级课题调查数据统计,得出结果,40.30%的院级科研课题顺利在研,并已发表相关成果,有一定的产出;5.97%的课题由于负责人的离院、借调等原因课题未开展即终止;16.42%的课题出现了经费不足,经费比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11.19%的课题由于医院提供实验设备不足或者实验设备维修的问题,进展困难;9.70%的课题由于孕产、借调、挂职等原因中止课题并办理延期;6.72%的课题表示科研时间不足需要延期;8.2%的课题表示相关协调科室及院外合作不顺利导致课题进展停滞;部分科研负责人表示希望获得专家辅导及希望提高科研鼓励。见表1。

表1 院级课题现状情况(n = 134)

课题如期完成是院级课题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3],通过调查汇总发现,近三年我院只有不到一半的课题可以正常在研,顺利结题并发表相关成果。绝大多数课题均存在科研经费不足、实验进展缓慢等问题,有22.39%的课题甚至出现了项目终止及延期的情况。经过总体概况了解及研究,就在研院级课题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优化管理在研院级课题的思考对策。

3 在研院级课题存在的普遍问题

3.1 科研经费不足且使用不合理

一直以来院级课题的资助强度都停留在表面阶段,虽然资助项目数量逐年增长,可平均资助强度都在1万~3万元阶段上,随着实验材料费及检测费等费用的上涨,该费用只能满足做一些基本实验,无法深入研究[1],负责人不得不大量缩减研究内容,减少收集病例数量,以达到保证科研质量的目的。并且由于财务管理受审计规范的影响,许多科研阶段实际发生的费用如回访患者的交通费、志愿者的相应酬劳礼物、加班录入的餐费等均不在报销范围中,只能寻求其他途径或者项目负责人自己承担,间接影响了课题负责人的研究积极性及课题研究进度。

3.2 科室实验设备不足且公共实验平台不完善

实验室是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础条件。没有良好的实验环境,是难以产生创造性成果的[4]。然而我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均衡,各科室实验设备不尽完善,在临床取材后拿到科室实验室出现保存困难,处理设备不足等情况。医院也没有建设可以进行实验资源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不同科室实验室之间存在严重的设备重复购置、甚至是设备闲置的现象,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开放性都不高[4]。将实验室资源进行集中,优化组合,建设完善的公共实验平台,为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和保障,是医院科研发展的一大问题。

3.3 普遍科研时间不足

科研负责人绝大多数为临床医生,均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造成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间时间上的矛盾,在从事课题研究时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实验或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许多在研的科研课题,由于负责人时间不足,开展缓慢,标本收集不足,外送检测不及时等,不能按照任务书计划进行,需要不断的延期,达不到预想的实验进度。加之许多实验用的实验室受到开放限制,只在工作日或限定的时间对外开放,而临床医务科研人员多借用休息时间或者周末进行科学研究,也不能有充分的条件支持研究进展。在实验地点不确定,实验时间不保证的情况下,导致科研工作一延再延。

3.4 院内外科研协作不畅,相互沟通不够

院内外科研协作包括院内科室间协作以及院外同一研究方向的院间合作。在日常科研工作中,由于标本借用、病例采集及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要求不同,科室间相互协调,共用资源设备等情况经常发生,科室间甚至医院间协作在所难免,但由于医院没有统一的科研协作流程,亦无法提供相关依据,院外院间的科研协作在没有规范的流程与模板参考下,往往只是简单的一纸协议,很容易发生纠纷及产权问题,造成较坏的科研影响。而院内的科研工作,科研人员只能靠关系交往,打报告请示、科主任之间沟通等多种形式进行科室间科研协作,既不能保障协作的安全性、严谨性,也容易在过程中影响研究效能,妨碍科研有效进展。

4 优化管理在研院级课题的思考

4.1 搭建医院大型综合性科研平台

随着科研内容的增多和实验复杂程度增加,各临床科室功能单一的科研实验平台已不能适应许多科研工作的发展与需要[5],建设医院大型综合科研实验平台成为医院科学研究的管理趋势。整合医院现有的科研实验设备资源,优化设备组织结构,整理科研平台设备使用规范,将各科室的实验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建设完善的公共实验平台,方便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的科研实验活动,既能方便科研人员及时完成科研进度,又能合理分配实验室设备资源,一举多得,促进医院科研发展。具体到医院科研平台建设即将各科室实验室设备进行统计整合,提供所能进行的实验内容列目,优化管理,统一资源,并对全院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室开放,分配好工作日及节假日开放时间,以达到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工作的目的。

4.2 分类式经费投入,鼓励筹资研究

从经费支持角度上,建议医院适时适量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资助数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科室覆盖面[6],进行分类细化管理方式,对研究基础、研究团队、应用价值要求较高的课题,资助强度适度加大,而对预探索类,创新性较高,研究基础一般的课题,要保持一定的规模,资助强度仍中等较小。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医院科技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需求,医院应鼓励和允许项目负责人与外单位合作共同筹集资金进行研究,解决所需经费的难题[1]。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对经费管理实施有效监督,根据各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需要,适当调整经费支出栏目,对于经费在科研工作中的使用,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时提出需要,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监督科研项目的进度[7],做到经费支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不因财务报销问题,影响科研进展。

4.3优化科研过程管理,强化年度检查制度

优化科研过程管理,规范院级科研管理流程,制定相应的科室间协作流程及科研设备平台使用制度,为科研负责人提供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以及科研问题反馈渠道,做到及时有效的科研管理沟通。强化年度检查制度,通过年度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度及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年检制度一定要做实,且切忌流于形式[8]。应以课题负责人制作的答辩课件等形式,针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实验记录、科研困难等问题进行汇报,组织专家评审,特别针对实验记录情况等常见的科研问题,应在年度检查中予以强调及规范,避免后续科研工作不严谨问题的发生。对于技术类课题还可进行实地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好的改善建议。

4.4 定期专家学术辅导,提高科研水平

定期聘请相关科研设计、统计学、方法学及SCI文章撰写方面的专家以讲座、研讨等形式为科研人员进行辅导。在每次的课题申报、课题进度检查过程前后,聘请相关科研专家针对性的就课题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病例采集等内容进行研讨,并指导规范的实验记录方法。不仅可以在科研人员遇到研究瓶颈期时,打开思路、解决问题,同时可以促进相关科研人员的合作与沟通,获得更多科研资源,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水平,培养科研人才。

综上所述,在研院级课题在支持科研工作和培养人才两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科研管理部门只有掌握课题进展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才能在管理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9-12]。北京世纪坛医院在多年的院级科研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定期的进展检查及考核,及时总结发现问题,督促科学研究进步,优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医院院级科研课题管理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医院进一步取得院外课题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胡桂周,鲁鸿,钱毅,等.关于医院院级课题管理常见的几个问题[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592-2593.

[2] 钟梅.研究型医院创建过程中院所科研课题管理策略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4):232-234.

[3] 胡桂周,吴志华,钱毅,等.医院院级课题的评审与立项管理 [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24(5):317-318.

[4] 张淑林,陈伟,燕京晶,等.集中资源,优化组合建设研究生公共教学科研实验平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1-5.

[5] 毕大强.科研实验平台建设与使用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78-180.

[6] 钱毅,暨宜彰,郭煜,等.医院院级课题体系的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1):90-91.

[7] 严颖波,马晓鹂,黄娟.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232-233.

[8] 王秀清.对提高高职院校院级科研课题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201-203.

[9] 张明敏,沈康,张燕,等.我院科研工作现状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3,13(1):102-104.

[10] 廖唐洪,李青莉,胡坚方,等.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26-1129.

篇12

2.创造增量——以教师深入企业为载体催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或企业经验不足的教师到企业锻炼,体验应用性人才的内涵,了解企业实际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去对口企业集中实践的时间可以安排二、三个月或半年,充分利用假期。在这期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科研实践,与设计部门和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充分交流,缩短产学研之间的距离,积累宝贵的工程经验。对大多数无法有集中完整的一段时间到企业学习的教师,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走访企业,在生产现场“采风”,“捕捉”合适的工程案例,积累毕业设计素材。将素材进行整理与提炼,提出工程化毕业设计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3.激发能量——以学生的创新活动为动力孕育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从学生心理出发,按照引导学生“想创新”、“能创新”和“乐创新”的步骤开展工作。(1)舆论宣传引导。一是将参观创新实验平台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课;二是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及时宣传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消息;三是利用学生科技节充分展示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组织学生以身边先进典型作为学习样板。(2)技术学业引导。首先,经常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做讲座,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欲望;其次,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学生创新实践的阶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分认可通道。(3)学生自我管理。实验平台开放运行,鼓励学生在实验平台通过建立兴趣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科研和各类创新实践活动。(4)重视学科竞赛对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外向牵引作用。一方面在校内组织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另一方面投入资金鼓励和支持广大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5)建立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的有效联系。如学生开展的实验设备利用开发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活动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进一步提炼升华为毕业设计课题。

4.利用余量——以校企多方合作为平台产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企业和社会中蕴含的丰富实践资源有待挖掘,通过校友、教师的社会关系以及合作企业,可以获得工程化的毕业设计课题。(1)聘请往届毕业生指导本科毕业设计。通过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聘请在企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担任毕业设计的企业导师。结合他们现有的工程资源,设计出相应的毕业设计课题,利用他们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训练学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初步能力。此外,在帮带的过程中,往届毕业生向学弟学妹传授经验,并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发动教师充分利用社会关系,例如成教学生、短训班学员、教师同学等,他们有的具有企业工程项目研发经验,通过他们工作上的优势和条件,获取有利的工程资源,设计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同时,组织学生在就业签约企业开展毕业设计,可使学生提前上岗,学以致用,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这能有效地缓解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实习的矛盾。(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引入企业技术资源和创新文化。企业对工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非常敏感,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把握准确。因此需要千方百计使合作形式走向深入,及时跟踪科技发展,向学生提供动态信息。通常选择在行业内有影响的大型企业作为校企合作教育伙伴,如果学校所处区域缺乏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很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联系多家科技含量高、对人才培养有社会公益心和责任感的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合作教育联盟。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有: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建实验平台,开展技术讲座,以及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开展“3+1”培养模式,学生累计一年在企业开展课程学习、现场实习和毕业设计;二是按“双导师”形式直接安排学生在合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进入企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协商拟定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在完成企业实际课题的过程中,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和审核学生撰写的技术文件,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现场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