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08-19 03:47: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

篇1

xx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7日15:53 北京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 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篇2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11-04

Survey of dental caries on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ZHAO Mei ZHANG Hui CHEN Wei WANG Peng HAN Yongche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Dentistry, Beiji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ntal caries status of the elderly aged 65-74 years in Beijing City,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oral health service. Methods An equal-sized stratified multi-stage randomly sampling design was used in Beijing City. Oral examinations of dental caries were performed on people who aged from 65 to 74. SPSS 13.0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5208 old people were examed. The caries prevalence was 69.16%,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70.6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65.78%) (P < 0.01).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female (71.9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66.93%) (P < 0.01). The DFT was 2.85, which in urban area (2.9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62) (P < 0.01). Considering the sexual difference, the DFT of the female (3.0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ale (2.67) (P < 0.01). The dental caries filling rate was only 29.97%,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33.6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0.59%) (P < 0.01). Conclusion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is still very high, but the filling rate is very low.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caries prevalence, DFT and the filling rate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area.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n in the rural area.

[Key words] Caries; Root caries; Oral epidemiology survey; Old people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老年健康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北京市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成为口腔医疗服务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老年人对口腔保健有其特殊的需求。然而,老年人群往往比其他人群难以获得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老年口腔保健的前提是有效的疾病监控[1]。为了调查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了解龋病的患病趋势,为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提供最新信息,2010年北京市牙防所组织16区县牙防机构的口腔专业人员对全市65~74岁老年人进行了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北京市该人群恒牙患龋状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市16个区县城乡65~74岁常住人口,调查时间为2010年9~11月。

1.2 抽样方法

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本次调查的抽样设计,以区县为单位,按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高低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街道或乡镇。每个样本街道或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或村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60人(男女各半)。

1.3 样本量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量5208人,其中城市3595人,农村1613人,男2572人,女2636人。

1.4 检查项目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户口类型、出生日期等。 健康状况项目:恒牙冠龋及根龋。

1.5 调查标准

口腔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法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龋病检查标准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的诊断标准[2]。

冠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若有任何疑问,不能记为龋齿。

根龋:进行根龋检查时首先要判断牙根是否暴露,其标志是釉牙骨质界暴露。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针探及根面有软或皮革样感觉的病损记为根龋。一个龋损同时累及冠部和根面则分别记录为冠龋和根龋。

1.6 质量控制

检查者均为口腔专业人员,具有3年以上口腔临床工作经验。现场调查进行前,检查者由北京市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统一培训并考核,经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Kappa值达到0.6以上)。调查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使用统一配置的CPI探针。调查过程中,安排5%受检者接受另一名检查者的复查。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龋状况

如表1、2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冠龋患龋率为67.09%,城市为67.96%,农村为65.16%,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 < 0.05),城市高于农村;男性患龋率为64.31%,女性患龋率为69.8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802,P < 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冠龋龋均为2.57,其中城市为2.61,农村为2.49,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74,P > 0.05);男性龋均2.35,女性龋均2.79,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892,P < 0.01)。冠龋充填率为34.81%,其中城市为39.42%,农村为24.02%,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4.166,P < 0.01),城市老年人充填率显著高于农村。

表2 北京市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龋情况[n(%)]

注:D:患龋未充填;F:因龋已充填;DF:患龋及因龋充填

2.2 根龋状况

如表3、4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根龋患龋率为23.71%,其中城市为24.65%,农村为21.64%,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 < 0.05);男性患龋率为22.74%,女性患龋率为24.6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5,P > 0.05)。根龋龋均为0.63,其中城市为0.69,农村为0.4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547,P < 0.01);男性龋均为0.66,女性龋均为0.6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149,P > 0.05)。根龋充填率为18.01%,其中城市为21.70%,农村为6.35%,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5.324,P < 0.01)。

2.3 冠根合计情况

如表5、6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患龋率为69.16%,其中城市为70.68%,农村为65.78%,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52,P < 0.01);男性患龋率为66.33%,女性患龋率为71.9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124,P < 0.01)。龋均为2.85,其中城市为2.96,农村为2.62,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360,P < 0.01);男性龋均为2.67,女性龋均为3.0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760,P < 0.01)。充填率为29.97%,其中城市为33.69%,农村为20.5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46.939,P < 0.01)。城乡各区县患龋率、龋均、充填率情况详见表7,其中,东城、西城等城区充填率高,延庆、门头沟等远郊区充填率低。

3 讨论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疾病防治策略的重要手段。自1983年起,全国大约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此次北京市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距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已有5年之久,此次调查对象是从北京市16个区县随机抽取,样本含量涉及范围比前3次全国流行病调查更为广泛,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牙病防治工作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65~74岁人群患龋率为69.16%,龋均为2.85,与2005年北京市同龄人群调查结果[3](患龋率为66.03%,龋均为2.37)比较,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和龋均二者均有上升趋势,提示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北京市老年人患龋率、龋均、根龋患龋率、根龋龋均、冠龋患龋率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城市高于农村,与2005年流行病调查结果一致,符合发展中国家龋病流行病学特征[4]。这可能与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差异等因素有关,如城市居民糖的消耗量及吃甜食频率较高,食物加工较细[5]。提示还要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为23.71%,龋均为0.63。这与2005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26.39%,龋均0.46)相比,患龋率有所下降,但龋均上升。说明老年人根龋问题仍然严重,未得到很好控制。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退缩发生率增加,或由于牙间隙暴露、口腔卫生差、食物嵌塞等原因,菌斑易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及根面,导致牙骨质脱矿、软化,发生根面龋[6]。此外,老年人缺失牙多,活动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也会致使根龋的患病率增加[7]。应该针对这些发病特点,加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日常保健能力,使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预防根龋的发生。

与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龋齿充填率(29.97%)相比,2005年(23.88%[3])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根龋的充填率。其中,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城区充填率在45%~52%。这些与北京市政府近年来两次将口腔保健纳入政府实事,如为低保全口无牙老人免费镶牙、市卫生局出台了生命全周期口腔保健等举措,有密切的关系。此次调查显示,城区老年人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农村,这一点与辽宁[8]、湖北[9]省市基本一致,表明农村地区老年人大部分龋齿未得到有效治疗[10]。从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来分析,城乡口腔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知识态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主要是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农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比较落后、卫生资源匮乏、人们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11]。针对城乡老年人患龋状况和治疗水平存在的差异,提示今后要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城乡经济水平和口腔医疗资源分布,加强对农村基层口腔专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预防口腔疾病,提高龋齿充填率,切实提高老年人群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PE.The world oral health report 2003[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 李璟,韩永成,张辉,等.北京市老年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23-26.

[4]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3.

[5] 张辉,顾志苓,陈薇,等.北京市城乡人群六个年龄组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1,9(1):18-21.

[6] 刘璐,张颖,程睿波.2005年辽宁省老年人根面龋患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9):553-555.

[7] 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8] 张颖,程睿波,刘璐,等.辽宁省人群患龋状况及趋势的抽样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4):351-354.

[9] 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J].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篇3

以房养老是个概念,更多是指工作30年养2套房,退休后出售一套房产以改善老年生活的理财规划,如同欧洲老年农户出售土地、日本老人出售黄金用以改善养老生活一样,不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属于商业行为。

老有所养的概念由养老金、老年医疗服务、老年居住与护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养老金是保障养老日常开支的,具有保值性、生存性的现金流,不能解决养老的一切问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要大于青年人,亟待国家开发老年医学、老年门诊和保健型老年公寓,给老年人一个合理的医疗服务。70岁以前的健康老人,拥有一套房产可以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对于70岁以后陆续失去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住有所居还应当包括家政服务和健康护理。

纳入社会保障范畴考虑的以房养老,是指仅有一套住房的养老安排,属于准公共品,需要在房产权限、房产价格、长寿风险等方面得到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才能实现房产保值和增值的目标,并非完全的商业行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其发起的主要原因均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在其人均寿命73岁以前,因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以房养老主要出自低收入雇员、军人、移民等养老金不足的家庭;在人均寿命超过78岁以后,以房养老的安排更多的用于置换老年服务。在美国大城市处处可见高大的老年公寓,是由政府、商家和老年人共同建设的。在中国的今天,需要准确界定以房养老的定义和定位,区分纯商业行为和准商业行为,否则将可能陷入“商家做不起,老百姓不敢做”的尴尬境地。目前中国最需要以房养老的是“有房产、缺资金”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群,他们的子女年龄偏大,如果依赖养老金生活,则无力扶住失能老人渡过难关。这个人群无须政府全面赡养,仅需要给予政策和一定的资金支持。

养老金撑不住护理费

青岛某高龄退休女教师已80多岁,有三个子女均在本市,老人患脑溢血后处于卧床状态,需要全日护理。老人退休金3000元左右,每月医保之外用药需要1500多元。几年前,老伴离世前将他们的三室一厅房产过户给了儿子,儿子和儿媳向父亲和两个姐姐承诺,一定会很好的照顾老母亲。届时老人的几个子女均已60多岁,月养老金不足2000元,照顾全瘫老人力不从心,请人护理需要吃住在家中,并付最低3500元工资,一家人为此犯了难。在法官调解时,三姐弟为老人住在谁家没有争议,但为如何支付日趋渐长的护理费未达成协议,只能靠法官来判决。

案例分析:(1)该老人和其子女均有养老金,衣食住行有保障。但是,养老金仅是养老日常开支的现金流,不能解决老年护理费用。基于生活成本计算,家庭雇用1个护理者的费用约等于1.5人的基本工资(对于2人工作养1个孩子的家庭而言)。(2)该家庭显然是付不起这笔护理费的,已经过户给儿子的房产本是该老人可以置换老年服务的资产,在传统观念和现实困境之间,这个家庭必须做出新的选择。例如,将三室房产置换为城郊的两室,剩余房款作为老人购买服务的专款。

本案例很具有代表性,近年来各地民事法庭积累了很多类似案件。它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第一,伴随高龄老人日益增多,护理需求日益加大;第二,老年护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缺乏体系建设和产业支持,仍然依赖家庭生产,家庭从能力、财力和人力等方面均显不足;第三,伴随劳动人口的减少和老年服务现代化的趋势,服务老年的人工成本将越来越高,大多数老年人用货币购买老年服务的能力明显不足;反之,老人拥有自住房的比例很高,有调查显示人均达到70.3平方米。

以房养老的切入点

解决日常开支的养老金是国家义务,需要界定政府责任、个人责任,并依法培育养老金公共服务体系和养老基金市场投资保值机制。中国亟待发展公平的、统一的、方便的、可持续的二元结构的养老金计划,制定“全覆盖、保基本”的国民基础养老金计划,无论国家老龄化程度如何,均需要确保老年人吃饭穿衣和看病无忧虑;同时,以减免和延期征税建立雇主和个人的养老储蓄计划,强化受托人制度建设和培育养老基金投资保值机制,用以改善老年生活。但是,养老金不可能覆盖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

目前,城市居民日常开支占到基本养老金的76.02%,农村居民占到96.44%(见表1)。基于4:2:1三代家庭,甚至1:4:2:1四代家庭的发展,伴随独生子女一代人进入中年以后(2030年前后),由家庭护理失能老人的功能逐渐弱化,失能老人家庭用什么置换青年一代的服务,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篇4

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是中国现实。让老人生活起居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消减安全隐患,并通过智能化增强与子女的联系,是中国老年用品的探索方向。

一把可以随意调整角度的勺子,让父母更有饮食自理的尊严感;卫生间、走廊、床边的一只扶手,可以减少每年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4000多万次跌倒;一部具备卫星定位、云平台支持的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让子女随时关注父母的动态,并提供专业健康管理服务……

所谓老年用品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符合其特殊生理特点的产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特殊生活便利的工业生产业态。这个概念于1997年由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出,涵盖了因老年人特殊需要而产生的多个领域,主要可分为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康复器材等类别。

根据赛迪顾问2015年初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4)》,近年来,虽然以生活用品与保健食品为主的老年用品业传统结构正在悄然变化,交通工具、康复保健等助听、助看、助行、助浴用品比例正加快上升,老年用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远未满足现有的老年消费需求。

该研究也显示,国内市场每年提供的老年产品不足需求的10%。目前老年人中有78.91%仍急需老年用品,27.44%急需老年食品,8.72%急需老年服装,27.54%急需老年助听、助看、助行、助浴用品。

篇5

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等一直是社会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养老养生产业既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又因为正处于发展状态致使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仍有待完善。在政府和社会大力投入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的满足等精神健康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亦应关注以及值得研究。广西首府南宁市的养老模式主要集中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主要在南宁市对不同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这两种模式下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支持建议,希望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提供可值得参考的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居家养老模式(居家组)和机构养老模式(机构组)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居家组样本主要从凤岭北社区、枫林社区等南宁市属社区发放问卷获取,均为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12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106份,其中男48人,女58人,年龄从55岁到82岁,平均年龄73.02岁。机构组样本主要从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发放问卷获取,对象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20分,收回问卷106分,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01份,其中男46人,女55人,年龄从58岁到86岁,平均年龄74.38岁。两组老年人的所有被调查者均为智力正常、无精神障碍的老年人。

1.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选用问卷为李娟、吴振云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和傅双喜的《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包含心理健康5个维度: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采用程度等级4级计分。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包含4个维度: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采用程度等级5级评分。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采用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一般线性模型中重复测量组内比较法做F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两种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比,机构组的认知效能分量表得分高于居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居家组的人际交往分量表得分高于机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构组的情绪体验、自我认识、适应能力以及总分高于居家组,差异显著(P

2.2 心理需求结果比较

首先运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分别对居家组和机构组进行组内比较法,对心理需求4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比较,居家组和社会组均呈现同样的需求排序,即生理需求水平最高,依次分别为交往需求、自我需求和认同需求。及后对两组同一心理需求对比发现,机构组的生理需求大于居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居家组的交往需求大于机构组,差异显著(P0.05);机构组的自我需求大于居家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机构组和居家组的认知效能和人际交往得分虽各有高低,但差异不显著,可证不管在当前和谐、开放和融合的社会氛围中,即便在不同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这两项心理健康状况也没有明显差别。而机构组在总分还有情绪体验、自我认识、适应能力均高于居家组,且差异显著,可以体现出在规模设施完善、环境服务优质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们不仅能得到优良的身体护理,并且同在老年人群体相处中也能得到较好的精神支持。本次调查的机构组老年人居住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是养老机构的示范性单位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在居住环境及配套设施、餐饮安排、医疗服务、护理水平等方面对老年人达到全方位的照料,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为良好。

在心理需求状况方面,居家组和机构组老年人均体现出同样的需求排序,生理需求处于最高需求水平。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体现出生理需求作为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最具优势的需求层次,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在身体功能下降甚至部分功能或已丧失的状况下,对生理的需求与其他年龄层次的群体相比都更为迫切和渴求,对物质的依赖也更为明显。而认同需求排在最末,可体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逐渐从家庭和工作的主要支柱地位退下,心态随之发生改变,故对社会权利的需求等亦随之降低。两组养老模式的心理需求对比,机构组的交往需求大于居家组,且差异显著,可体现在机构组老年人久居于养老机构中,日常接触的更多是老年人群体,与居家组相比渴望更多与子女儿孙、亲戚朋友等不同人群的接触,故交往需求明显。

4 对策与展望

从本次调查结果体现,在今后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服务中,建立完善优质的养老机构可成为发展养老服务的重点,养老机构在老年人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均可提供合适的服务,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升养老质量。老年人在机构养老的同时,子女亦要全面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多到养老机构与父母同乐,切不可将养老机构当作安置机构。老年人若选择的是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应的生活、医疗和心理服务设施应逐步完善,开展利于老年人康乐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可信赖和便捷的养老服务和物质支持。同时,在硬件设施和心理支持方面,养老服务应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而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生理问题而产生,提供便捷合适的服务设施,和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有利于老年人享受优质的晚年生活。

本次研究属于初次开展,对于养老机构和社区的样本选择不够全面,而且基于范围较为狭窄,获取样本量分布不够铺展和平均。由于采集数据时统计难度,对老年人具体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没有进一步分类,希望日后能进一步在全南宁地区乃至广西地区开展,为广西的养老服务提供更多可值得参考的数据支持和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李娟,吴振云,韩布新.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9):656-660.

篇6

“墙下村有3614人,其中55岁以上在家的老人476人,有多少人能看上电视、有多少人住处好不好,……”这是××上任伊始就做的一个调查报告。为了顺利开展墙下村的老年工作,他利用空闲时间,走街串巷,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摸底.在村里调节家庭纠纷多了,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在,村里只要有老人病了,他都要带领老年协会的人上门去看望,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连咱们都去看望,他的儿子、儿媳还能对老人不好?”“家有老人是个宝,知冷知热少不了,莫把老人不孝敬,人人终究会变老”。这是××编的顺口溜,在墙下村儿童口头传唱。在他的带领、带动下,哪家有不孝敬老人的,老年协会就要管,就要宣传制造舆论,让不孝敬老人的人抬不起头来,不敢出门, 他同时两边做工作,直到一家人重归于好。在支村委的领导下,通过××和其他老年人的努力,墙下村民风淳朴、关系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使老年人老有所乐

人到老年,子女都成家立业,需要自己操心的事少了,心情也放松下来,比较轻闲。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取得大队支持,先后为老年协会争取购置了麻将、扑克、象棋、电视、音响、dvd等娱乐工具。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下象棋,看电视、看戏曲光盘。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他又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在村里演出,为了开拓老年人的视野,又组织他们外出旅游……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乐趣和生活品味。20xx年元霄节,全县社火表演,墙下村抽动100多人,其中60%都是老年人。

为了老年人活动的顺利开展,××跑上跑下,求人争取资金,到各家做工作,有时候自己还要垫钱,他老伴理怨他说:“你这一天忙活个啥,儿女孝顺,不能在家里享几天清福?”他却说:“忙惯了,我坐不住。”是啊,朴朴实实、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体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一心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唯独不考虑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篇7

光大推出系列养老金融服务

近期,光大银行推出了系统化的养老金融服务。

其中包括为老龄人群定制的“颐享阳光卡”,将多重养老需求涵盖在这张金融借记卡中。

据介绍,颐享阳光卡所面向的是55岁以上的老年客户,除了基本的借记卡功能外,颐享阳光卡还特别推出颐享阳光四大专属增值服务,涵盖了财富、便捷、出行、健康等,一卡全面覆盖养老人群需求。

其中财富服务是指:持卡人可分享光大首家的养老指数、颐享阳光养老理财计划,以及为老年人特别推荐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养老基金定投精选池。

便捷服务包括,颐享阳光卡将作为55岁以上老年客户的身份标识,持卡客户在光大银行网点可优先办理各种金融业务,同时光大还将逐步建设颐享服务专柜,让老年客户享有专属优先的金融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光大银行还将提供上门服务,在取得老人的当面授权下,可由被授权人代为办理部分银行业务。作为增值权益,这张颐享卡强调的是健康与出行便利,持卡人可获得电子健康档案,个人日常咨询,定期关爱短信等服务,颐享阳光卡月日均100万元以上的客户还可获赠2次预约医疗挂号服务。此外,持卡人可获得光大银行赠送保额10万元的1年期意外伤害保险,年内成功申领颐享阳光卡的客户还可获赠2次机场贵宾服务。

可以说,颐享阳光卡与一般的贵宾客户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在增值权益设置上更加贴近老年客户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光大银行还推出了一款颐享阳光理财产品,专门为具有养老需求的人群设计。这款产品由光大银行自主管理,产品以境内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核心,采取护本策略。这款产品的存续期为15年,到期后还可根据需要展期,便于中老年人为养老进行规化,长期投资。产品采用收益率形式发行,每月公布上月实际收益率和下月预期收益率;当投资收益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可通过业绩报酬回补进行弥补。投资者可根据每月现金需求,通过每月分红或定期定额赎回部分产品份额,满足日常养老需求。

兴业打造“安愉人生”金融方案

兴业银行也为老年客户群体打造了专属金融方案,名为“安愉人生”。

在“安愉人生”综合金融方案中,集合了产品定制、健康管理、法律顾问、财产保障四项服务为一体。

其中,产品定制服务是指兴业银行为“安愉人生”客户精选产品组合,产品更加符合老年客户稳健的投资心态和理财需求。在功能设计上以安全、适用为原则。为此,兴业精心设计了专属存折,为老年客户在业务咨询、办理等环节提供人性化、便利的专属服务。

健康管理是“安愉人生”套餐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增值服务,“安愉人生”客户可获得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方案。包括为老年客户精选的身体健康体检套餐;提供专家挂号预约、全程导医、就医全程陪护以及住院/手术安排等综合医疗增值服务;为老年客户免费寄送健康类书籍,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客户的自我保健意识等。

此外,兴业银行与国内知名法律专业机构合作,可为“安愉人生”客户提供专属法律顾问服务,包括24小时律师电话咨询热线,协助提供法律文书拟定、修改,推荐本地专业律师法律事务,以及各类法律文档下载、定期发送法律知识期刊等服务。

兴业的套餐中还含有保障服务,由于老年人在进行投保时受到的限制较多,因此在套餐中主要为家庭财产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

“信福年华”逆按揭以房养老

其实,早在两年前,中信银行就推出了国内首张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专属借记卡“信福年华”卡。

与其他银行的老年借记卡卡相比,中信的“信福年华”卡内最富有特色的功能是其“逆按揭”贷款功能,这是一种以住房为抵押,向借款人分期发放用于养老用途的贷款。一般来说,贷款金额根据担保物价值和养老人养老合理需要的资金确定,计划累计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所抵押住房评估价值的60%,并且每月实际支付养老金额不超过2万元。在贷款的期限上,根据借款人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10年。

除此之外,信福年华卡内的功能主要围绕理财服务、健康服务和便利服务来设计。

篇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 老年人健康状况

老人慢性病患率为77.4% ,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对老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2.1 离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5]。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

2.2 空巢综合征 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6.4%,独居者为8.39% ,夫妻同住占35.3%,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6]。

2.3 脑衰弱综合征 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 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等。

2.4 焦虑症 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2.5 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都与抑郁障碍有关[7]。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6 老年期痴呆 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药物,以预防为主。

3 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3.1 健康状况良好老人的社区护理

3.1.1 成立老年协会、老人之家或休闲活动中心 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闲时间,帮助老人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许多时间,丰富退休生活。

3.1.2 推广义务工作制度 在美国、日本、泰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8]。在我国,义务工作较少,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

3.2 离退休综合征的社区护理 针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 转贴于

3.3 空巢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 由于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3.4 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 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

3.5 焦虑症和抑郁症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由于老年人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症。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使他们感觉到受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

3.6 老年期痴呆的社区护理 对此类老年人加强管理,设立家庭病床,请专人在家看护,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安全保障,定时服药,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家庭病床医生进行定期巡诊,或将老人安排到老人护理院进行护理。

4 小结

对老人的服务应做到“善始善终”,对临终老人协助家属送医院抢救,对在家庭病床的临终老人,协助家属做好临终前准备,帮助他们联系救护车辆,尽量满足临终老人的需要,减轻其痛苦。安慰家属,特别是配偶,减轻他们的悲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化,老人社区护理的开展势在必行。据调查报告,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9],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起步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3

[2]付东波.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价及其用途[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 ,15 (2) :49 -52.

[3]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3.

[4]吕探云.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 ,6 (16) :419.

[5]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50.

[6]李继坪.老人健康保健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 (4) :54.

篇9

这次我们去的是秦安县西川镇王湾村,在这里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一方面,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调查报告2.实践内容

三下乡已经结束已经一个月,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如此慷慨,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为了让我们“三下乡”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2.1、“法制下乡、法律宣传”

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挥我们的特色,根据农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况做一些法律宣传。我们可以通过彩页宣传,传单宣传,走访宣传等。

2.2、法律调研

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实际的调查该地的农民对“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认识。调研主要有三个大的课题:

(一)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农民工打工难;

(三)农民的维权途径;

2.3、模拟审判

在农村可能审判案子可能大多适用“简易程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炕头审案”,所准备的“模拟审判”项目可以让村民了解真正的审判程序,认识法律的威严性。为此我们准备了两个案子,一个民事案子,一个刑事案子。

2.4、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们结合自身的特长,给初中孩子们进行授课,内容有,首先,我们讲述我们的大学生活,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大学校园,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我们将自己成功和学习的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2.5、文艺演出

将我们将为为村民准备两台台晚会节目有印度舞、话剧、独唱等,以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2.6、支农

在业余时间,我们将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干农活,真正的走进农民,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是实践与知识的一个结合过程,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2.7、支持环保,低碳宣传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淡化,加之我们实际行动的破坏,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能忽视,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就让我们献出自己微笑的一点点力量,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2.8、电影法律宣传

通过农村题材维权电影的放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素,更是农村法制建设的艰巨任务,农民的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支教、法律宣传、低碳宣传、趣味心理游戏、文娱汇演?、模拟审判……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调查报告3.实践感想

从活动进入最后的筹备开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团结的力量。我们齐心合力的备课,我们认真的排练,我们激励的讨论。这一切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十八名队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总有众多挑战和艰难,但是,当十八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互助,挑战艰难,这是本次活动的主旋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2018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7月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电脑市场调查问卷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篇10

一、老年旅游市场前景的分析

分析老年旅游市场的前景,可以从诸多方面入手,这里主要从老年旅游市场的规模和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老年旅游市场广阔,规模巨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旅游市场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中国老年协会和国家民政局公布,从1999年10月起,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大陆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客观上推进了老年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老年旅游者的行列中来,形成一定规模的老年旅游市场。可见,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其市场前景是不容忽视的。

(二)老年人有强烈的旅游消费需求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的自我丰富、发展和肯定,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娱乐活动。“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观念开始成为过去式,现在的老年人物质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也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现代老年人有比年轻人更强烈的旅游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有条件出门旅游,老年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老年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同时也应认识到在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老年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片面的认为老年人消费水平低

尹贻梅博士分析,旅行社的产品项目满足不了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因为他们更青睐高品质、高价位的旅游线路。而一些收入状况中等的老年人,虽然受支付能力相对低一些,但他们占老年旅游市场的份额较大,同样不可忽视。上海市老年学会老年旅游专业委员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联合进行的一项“上海老年旅游意愿情况”调查发现,与一般人观念中认为的老年消费能力有限,往往会选择经济型、甚至廉价旅游产品不同,银发旅行族消费能力其实并不低。这项调查显示,在上海,54.64%的老人能承受1000元以上的旅游消费。这充分证明老年旅游消费水平并不低,老年人的旅游消费上升空间较大,反而是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较少。

(二)缺乏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

缺少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旅游产品。目前,老年团其实跟普通团没有更大区别。有些旅行社只是给一些普通旅游产品冠以“夕阳红”三个字,事实上,老年旅游产品与普通旅游产品大同小异。旅游产品缺少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服务设施缺乏人性化,住宿饮食方面也相对粗放,老年旅游产品在产品的方便性、安全性方面缺乏特色。同时,也缺少老年人欣赏的具有怀旧情结、探访旧友的旅游活动。此外,有些产品价格过高,时间安排恰逢黄金周,交通拥堵,给老年人出游带来很多不便。

(三)老年旅游产品忽视“安保”措施

老年人出游对安全、舒适等有较高的要求,对住宿、餐饮也有特殊要求。一旦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发生困难、险情时,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老年人在旅游期间无随团医生陪伴。此外,旅游线路的内容介绍不够详尽,缺少提示性、介绍性和劝说性,缺少针对老年旅游者制作的旅游广告。老年旅游团的行程安排上节奏太快,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相适应,容易造成老年人劳累过度或者旧病复发。

三、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在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时有的放矢,开发“真正的”老年旅游产品

老年人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安排慎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针对老年人作广告促销宣传时,尽量内容丰富详尽,并且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老年人受身体状况及经济能力的限制,旅游行程路线要短,内涵丰富。安排活动时强度要适当,以观光为主,辅以适量的体验性项目,不能开展刺激性强的项目。根据老年人的阅历、收入、健康状况、文化水平、兴趣等特征开发富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如:观光旅游、生态疗养游、体育锻炼游、寻根谒祖游、游船观光游等。

(二)细分老年旅游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市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出游比例高,消费潜力大;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老年人出游比例较低。城市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出游比例高;乡村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常被生产所困,出游比例较低。所以我们在开拓国内老年市场时,要进一步对老年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一方面重点开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的老年旅游市场,积极为这部分老年人的出游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适当开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鼓励经济不发达地区老年人出游,并对这部分老年人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使整个老年旅游市场全面发展。

(三)注重旅游特色,突出“养生、养心”

在“上海老年旅游意愿情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老年人最钟爱养生保健游,排在其后的依次是休闲度假游、文化鉴赏游和都市观光游。现在老年人出游,更推崇特色,讲究品位,而不仅是游山玩水。在旅游中养生、为了养生而旅游已成为老年旅游的一种时尚。旅行社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开发相应的“养生旅游产品”,可以收到不俗的效果。要求推出的旅游产品要有特色,不可和其他旅游群体的旅游产品混为一谈。如可推出“海滨疗养游”,和其他旅游团队不一样的是时间比教长,不是走马观花赶行程,要真正达到疗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成元,王红.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篇11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篇12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42-02

2014年6月,备受争议的“以房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正式出台,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自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率先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以房养老”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以自愿参加为基础,规定投保人为60岁以上拥有房屋独立产权的老年人。但试点实施至今,老年人和金融公司均反应冷淡,持观望态度。

“以房养老”并不是第一次遭遇尴尬,之前各地推出的“以房养老”产品均不了了之。2007年,中山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寿山福海国际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推出了“养老房屋银行”业务,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可向养老机构提出申请,把产权房交付中大恒基代老人出租,赚取的租金用来抵免养老院费用,剩余租金由老人自己处理,并始终拥有产权。

2011年10月,中信银行公布了“以房养老”方案,规定老年人本人或法定赡养人以房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用于养老,银行核定贷款额度后按月将贷款划入老年人账户。借款人只需按月偿还利息或部分本金,贷款到期后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若到期无法偿还本金,房产将被用来偿还贷款。除了以上城市,上海、广州等地也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以房养老”业务,但结果同样不尽人意。

一、“以房养老”理念

“以房养老”是一种自我养老方式,广义上是指老年人利用自己的房子取得养老生活费用的任何做法。狭义上指拥有住房的老年人将房屋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年龄、预期寿命、折损情况等评估后,按评估价值减去预期折扣和利息,将房屋价值分摊到预期寿命中,按期支付现金给借款人,延续到其去世。老年人在有生之年拥有房屋居住权,去世后房产归金融机构处理,以补偿贷款本息。文中所指是狭义的“以房养老”,其实质是作为一种商品参与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房养老”是一种特殊的融资保险形式

“以房养老”不同于一般“一手交钱,一手交房”的住房交易――房屋抵押后,其使用权并未转移,仍归售房者继续保留,房屋产权抵押的资金也非一次性支付。金融机构取得房屋产权,却未能取得房屋的使用支配权。这种交易既是一种权利――若干年后获得房屋产权,又是一种义务,必须向老人支付养老费用。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履行义务的同时享受权利,但金融机构前期取得的权利只是名义权利,并以长期向客户给付贷款作为享受权利的条件。

(二)“以房养老”中的房屋是一种特殊商品

价值与使用价值本是同一物品的两个不同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无法到市场上进行交换,两者对立统一于商品之上,在正常情形下不可分离。但在特定状况下,价值与使用价值也会发生分离。“以房养老”业务中的房屋便具备这种性质――使用价值与价值分离,即居住权与产权的分离,房主在获得房屋价值时并不立刻让渡使用价值,而是在多年后让出房屋使用价值。正是房屋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可分离性,使“以房养老”成为可能。

二、“以房养老”的有效需求

影响“以房养老”开展的因素来自作为需求者的老年人和作为供给者的金融机构两方面。这对关系中,需求者具有主导性,因为有了需求,供给才有意义,市场有效需求具有决定作用。“以房养老”试点没有成功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所谓有效需求包含两方面:一是消费者购买意愿,二是消费者购买能力,两者需同时具备。

(一)老年人购买“以房养老”产品的需要与意愿

1.社会客观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老龄化水平达14.3%。据联合国统计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表明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结构变动进一步加剧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人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人增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的数量增加。另外,全国约有1 850万老人有房产没子女。可见,我国的孤寡老人已达2 000万,这些老人无子女依靠,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又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老年人获得养老资金渠道少,“以房养老”完全可以成为解决上述群体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2.老年人主观意愿

对商品而言,消费者仅有客观需求,未必会去购买,还需具有主观意愿,这比客观需求更重要。搜狐网在2014年7月发起的“以房养老”意愿调查显示,79%的网友不会选择“以房养老”,74%的网友不支持父母选择“以房养老”。可见,人们主观上对这一养老形式的接受度很低。

我国地域差异明显,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区域、城市对“以房养老”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异。周宇博选取了包括东、中、西部的六省市对“以房养老”意愿问题进行调查,被调查人员从30岁到61岁以上不等。调查者根据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等指标对反馈数据进行了分析:总体上,东部地区对“以房养老”认同的比例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又高于西部。上海居民认为这一养老形式“可行,可参与”的比例为37.57%,江苏为37.86%;安徽为31.15%,江西为21.58%;陕西为32.96%,贵州为16.39%。总结起来就是总体参与意愿偏低,地区差异明显。

影响老年人参与意愿的因素很多,如学历、家庭结构等,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当属传统观念。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朱劲松对影响老年人参加“以房养老”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表明:“违背传统观念”被排在第一,成为影响老年人参与“以房养老”的最主要因素,而“担心子女埋怨”被排在第二位,显示了子女对老人的影响。

(二)老年人对“以房养老”产品的购买力

有效需求包括购买意愿与购买能力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购买能力分为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居民住房自有率不断升高。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住房自有率为89.68%,远超世界60%的平均水平。如此高的住房自有率表明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与巨大的潜在市场。住房自有率反映了市场潜在能力,然而老年人现时拥有的产权才具有现实意义。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2010年老年人现住房屋产权属于自己的比例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5.7%和71.2%,表明“以房养老”的实际市场也是巨大的。

三、“以房养老”发展初期的定位分析

“以房养老”目标群自然是有房产的60岁以上老年人。但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并不是所有符合要求的老年人都愿意参与,“以房养老”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小众产品。在该产品试点期,应抓住有意愿并且有能力的老年人群体,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打开局面,使“以房养老”成为居民养老的有效形式之一。

(一)区域定位

首先,因为农村依然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权,目前“以房养老”在农村行不通。在城市,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等因素,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城市间差异大,这些差异反映在各地区居民身上就是人们思想观念、收入等指标的差异。东部地区,尤其是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高,人民思想较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上文所阐述的东、中、西部不同城市“以房养老”意愿差异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最新的试点选在经济发达、思想前卫的四大城市是合理的。然而,发达城市间也是有差异的,“以房养老”的产品设计应该立足本地实际,研究当地人能够接受的形式,完善有关的各项配套措施――不同城市应该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二)家庭情况定位

微观定位也同样重要,试点期的定位应该是:有房产的无子女或者无子女照料的有参与意愿的贫困老年人。在有子女的家庭里,老年人受到传统观念和子女的牵制,往往不愿将住房进行抵押。无子女老人则不需考虑那么多,只要能够保障自己晚年生活即可。另一种情况是有子女但是子女不孝,没有尽到赡养义务,这种情况下,老人完全可以利用住房自我养老。这两种家庭状况的老人对“以房养老”更有认同感。此外,我国无子女和失独老人的数量超过2 000万,这部分市场潜力巨大,要想抓住这个市场,在初期产品设计的时就要更多地考虑这部分老人的需求,比如在定期发放养老金的同时可以从中抽取部分资金聘请相关人员给倍感孤独或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家庭照顾等。

老年人的收入情况也需考虑在内,若其在年轻时候积累了大量财富或自己购买的养老保险能够保障晚年生活,这部分老年人则没有对“以房养老”的迫切需求。只有那些晚年收入来源少甚至是无收入,不能够保证其晚年生活质量的老年人才有可能成为最早的“以房养老”产品购买者。

因此,目前的“以房养老”产品应定位于居住在经济发达城市中有房产的无子女或者无子女照料的有参与意愿的贫困老年人。总体来看,“以房养老”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只是目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导致市场潜在需求无法变成现实购买力,若能够准确定位目标群,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将会成为老年人可选择的有效养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柴效武.以房养老理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唐旭.基于有效需求角度分析以房养老的困境[J].政经视点,2011(20).

[3]崔兴岩,孙洁,于涛.倒按揭:中国老龄化社会以房养老模式研究[J].金融创新,2013(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