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09:2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62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101- 03
进入21世纪,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都充分认识到,面向企业需求,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
1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现状和特点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科技基础条件与科研转化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科技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科技资源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共享力度不大,资源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共享机制,相应政策法规尚不完善。为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应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都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1.1.1 国家层面
一是加强平台规划与制度建设。2004年国务院正式转发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5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四部委《“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2011年《关于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指标”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启动了平台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的工作。
二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试点。2008年底,科技部和财政部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中分别选取了集成电路、纺织产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家平台建设工作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政策。
1.1.2 区域层面
“十一五”以来,各地积极开展地方科技平台建设。一方面,按照《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要求,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六大方面,加强同领域、同类型科技资源的整合,建设了一批地方科技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创新,以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多种类型创新资源的综合集成,在产学研联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批地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的网络化体系。通过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地方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上海建设了数十个面向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广东建设了20个行业共性创新平台和数百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等等。
1.2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政出多门和分散管理导致重复建设和市场分割
目前,创新服务平台是根据隶属关系和计划管理部门分类管理,而不是根据服务机构的功能和性质来管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政府各类计划管理部门规定创新服务机构性质和业务范围,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业务和市场分割,限制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规模化发展。
1.2.2 功能不全,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创新服务平台主要是提供实验和生产场所,以及简单的一站式服务;许多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投资业务为主,市场开拓和技术咨询等专业能力薄弱;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提供技术信息、技术报价和集中交易的场所等,缺乏技术评估、市场开拓和融资服务等中介服务。
1.2.3 地方平台间的联合机制尚未建立
首先,优质资源基本在本地或本区域发挥作用,跨地域的资源开放和共享服务程度低。比如,浙江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在创意设计服务方面特色明显,但其服务企业中的85%集中在浙江,而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企业尚不能获得有效服务。其次,创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创新合力。各地方平台以省市为界独立申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既不利于集中攻关力量,也常常导致类似项目在一个地区处于立项阶段而在另一地区早已实现产业化。
2 建设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
2.1 深化对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平台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建立由多个部门参与的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平台属于公共产品,集中体现了区域发展战略和社会公众的公益需求,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长期、稳定、连续,具有基础性和带动性,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政府的责任,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聚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为广大用户所共享。
2.2 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的本质是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科技资源的持续积累和高效利用,而形成共享的文化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需要政府以资金为导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有利、封闭则损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一是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意识。对产业联盟承担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须承诺对技术和设备仪器等在联盟范围内进行共享,技术和设备仪器对联盟外共享的,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共享服务,尤其是那些产业联盟急需的行业共性技术共享服务,通过事后补贴的方式,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共享服务平台获取技术支持,对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获取共享服务的研发项目,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优先立项,优先支持。
二是设立平台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和前期运营。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工作,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角度来看,平台建设资金应由政府承担,同时平台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设立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平台建设得到持续保障。同时通过财政资金支持,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开放更多的基于平台的运用程序,不断发挥和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
2.3 建立和完善促进平台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各行为主体责任,强化政策激励,明确执法主体,加大奖惩力度。一是制定出台《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型平台的主要任务,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平台的融资渠道、建设和运行、资金的使用及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指导规范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二是通过金融政策,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平台发展;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参与平台的创新活动提供信用保障。
2.4 以平台为抓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产品和技术平台是企业竞争力建设的关键,也是产业联盟服务的核心内容,单纯依靠产业联盟来推动产业升级并不现实,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需求。
一是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依托平台开展。产业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内在自我驱动力有限,只有在产业联盟内部建立有效的市场化机制,使得联盟成员从技术合作与共享中获得企业发展的动力,联盟才有凝聚力。平台通过悬赏招标、技术方案移转、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共享,并使得服务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定价,实现优胜劣汰,使参与交易主体获得利益。联盟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依托平台进行,解决了联盟内部的机制问题,为建立联盟内部的利益机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二是推动产业联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技术创新。目前产业联盟的主要资源和服务对象基本局限在某一地区,资源集聚和服务对象比较有限。甚至由于产业分工,产业链的某些关键环节出现缺失,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立足于某一领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化机制,资源聚合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产业联盟。产业联盟进行市场整合和联合技术攻关都能从平台上获得信息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技术重用度,提升创新水平,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升产业联盟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5 加强支撑平台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既要汇聚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化人才,又要汇聚从事技术推广和科研管理的专业人才。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创新平台的人才资源问题,主动加强与现有各类人才发展规划、计划和工程的衔接,以用为本,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创新平台的创新人才双向交流,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
2.6 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新闻会、平台推介会、培训班、讲座等多种渠道,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开展对平台的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创新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倡导共享精神,鼓励共享活动,通过加强宣传与沟通,使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建设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平台建设的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平台建设与使用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昌泓.管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提升价值[J].现代企业研究,2014,(z1).
[2]易树柏.地理信息产业新型业态发展对策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3(3).
[3][作者不详].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战略 绿色引擎引领产业发展[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5).
2理论回顾与分析
2.1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与后发技术追赶的历史经验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耗费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2]。“战略性”强调该产业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能够实现产业主导技术突破所带来的潜在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新兴性”强调产业技术的先导性,认为该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萌芽期及成长初期,核心技术和主导设计都不成熟,技术和市场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3]。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技术变革的有利时期通常是在技术的初创期甚至成长期,由于该时期发达国新的技术体系处于初创阶段,产业进入壁垒低,技术创新的盈利机会和增长潜力大,因此存在技术追赶的“机会窗口”[4]。因此中国做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旨在通过掌握新兴产业的领先技术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优势,从而完成跨越式发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
2.2自主创新与后发国家技术追赶路径
传统追赶理论针对后发技术追赶的研究,基于后发国沿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既定技术轨道的追赶情境[5]。国内学者陈劲1994年提出自主创新,并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终极目标应是实现更多的自主技术创新,提高发展的竞争性与持久性[6],国内外研究把自主创新分为三种模式: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本文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典型企业为样本,结合中国情境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技术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是什么”、“为什么”;分析在后发追赶情境下高技术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与技术赶超路径模式,为高技术企业技术赶超提供理论借鉴。
3研究方法
3.1案例企业选择
案例对象选取基于以下标准:①行业有一定分散性,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子行业,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②被选择的样本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使案例对象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终选择了两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
3.2案例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案例调研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进行,结合媒体报道、专业杂志、文档资料等二手资料作为信息来源,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来源进行三角验证。案例分析采用模式匹配和时间演化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为主线,从纵向维度描述不同阶段每个案例主体的技术能力演化过程;再把两个案例进行对比。围绕核心问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赶超路径是什么”,其关键影响因素、相互关系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有:技术环境、技术能力、技术来源方式、技术战略等。
4案例描述及分析
4.1政府引导下的高铁产业赶超路径:“引进—集成—创新”
(1)高铁产业的整体技术环境。大规模发展高速铁路,是中国在能源和环境约束下解决交通运输供给不足,同时带动大批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制造业提升与发展的战略决策[7]。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高速铁路研究的国家,同时善于技术引进再创新的日本通过积极与法国合作,引进法国技术创新的先进成果,集中力量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短时间内对高铁技术进行了系列改进与创新。此后英、德、美国等在该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与技术追赶,这些发达国家在较长时间内,形成对高铁技术的国际寡头垄断格局。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高铁技术体系是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和德国ICE三大技术体系。(2)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与赶超过程。中国高铁及车辆技术的研究经历了近20年的里程。以2008年为分界点,将国内高铁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至2007年,该阶段前期主要依靠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进行技术突破,后期铁道部决定转而采取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路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德国、日本、法国的高速动车组的引进消化吸收。从2004年开始经历了整机进口、零部件进口、整机组装、技术消化,提高国产化率的过程,中国北车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所蕴含的隐性知识,采用先模仿、再创新的方式,短时期内缩小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建立了时速200~250公里技术平台和动车制造体系。但是制造能力并不等于创新能力,当时中国北车在高铁车辆国产化改造中,对高速列车的九大核心系统的认知,还停留在参照引进的图纸从事低水平的研究阶段。第二阶段从2008年至今,实施《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7]。这个阶段可以用两个跨越式台阶来描述高铁产业技术创新:第一个跨越,自主研制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主要解决高铁技术系统耦合引致的技术需求,可以看成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的技术优化,依靠国内技术攻关,中国高铁在转向架技术、轮轨动力学、车体结构等影响列车提速的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第二个跨越,突破了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列车,同时依托时速500公里高速列车试验的技术需求,开展高新技术在应用中带来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气密强度、振动模态等十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8],上述关键技术的突破,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技术集成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通过集成世界4种最先进的高铁技术,我国高铁产业具备了产品完全自主开发能力、低成本进军国际市场优势。依托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在铁道部的引导下,国内高铁企业成功实现了对世界高铁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技术引进,高铁企业搭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铁产品技术平台,最终完成了高铁技术的跨越突破。通过对中国北车与国内高铁企业研发、制造能力的各阶段观察,发现中国高铁企业的技术能力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定积累水平的初始技术能力阶段(第一阶段);持续改进与发展技术能力阶段(第二阶段);复杂产品的系统集成创新能力阶段(第三阶段)。中国高铁产业的成功赶超是在科技部、铁道部和行业部门协同下组织实施,铁道部通过统一向国外招标,一揽子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然后根据高铁所需要的项目性质,通过大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核心配套企业等组成各项目联合体;形成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科技项目经费为牵引,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作用,把多方技术创造性地集成;最终依托国内巨大运输市场需求,使高铁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据此提出以下命题:命题1:对于具备一定技术积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选择引进产业带动效应大的重点技术,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强化集成创新能力,这是后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命题2:以国家科技项目经费为牵引,由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建立协同创新平台,集成优势创新资源,是实现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与技术赶超的关键条件。
4.2中兴通讯的技术赶超实践:“跟随———引领”模式
(1)产业技术环境分析。电子信息产业是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产业,作为科技主导的产业,它的首要特点是研发投入多、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技术环境整体处于复杂与高度不确定性。在国际经济衰退背景下,中兴通讯和华为逆势增长,在市场份额和专利权上都有重大突破。中兴通讯2012—2014年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前三,当今已拥有超过6万件全球专利申请,1.7万件已授权专利[9]。作为信息通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成功实现了技术追赶和多项突破,进入全球信息通讯企业第一方阵,居于引领地位。(2)技术追赶与超越历程。电子信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兴通讯从技术追随者、局部领先者、到技术标准制定者,实现了追赶与超越的“三级飞跃”,企业的技术能力也经历了从弱到强的三个阶段:1987—1995年“跟着跑”———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形成自主产品开发能力。1987年中兴进入以固定电话为主的国内通信行业,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通讯信息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相差30年以上,在“后发优势”战略思维下,中兴通讯一步到位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并努力对该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根据技术轨道理论,在累积性弱的技术轨道中,企业容易学习和追赶,同时在技术发展中容易出现实现跨越的机会[10]。中国信息通讯业实现技术突破和赶超,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用通讯技术产业的技术轨道积累性较弱,移动通讯技术演化过程“整体上升、代际差别”存在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从而抓住市场重大变化带来的有利机遇实现赶超。在技术跟随战略下,中兴始终将技术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借助逆向工程等途径分析引进技术的核心隐性知识,挖掘核心隐性知识与自身知识的互补性,特别注意“学习机会”的大小,通过“干中学”进行技术积累,缩小与领先者差距。1995年中兴自主创新研发了10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标志着自主开发能力提升。1996—2005年“并肩跑”———培育复杂技术整合能力、实现技术多元化。1996年中兴实施战略三大转变,一是产品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拓展;二是产品市场由“一网”向“多网”扩展;三是从通讯传输产品进入手机生产领域。容量巨大的中国市场为中兴通讯这一阶段的跨越发展提供了主要优势,中国市场对电子类产品的需求升级给坚持市场导向战略的中兴提供了机遇。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市场机会的战略能力,使得中兴识别和利用每次市场机会,开拓了小灵通市场、研制手机产品,大规模进入大众消费品领域,充分发挥它在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奠定了中兴通过能力积累最终实现原始创新的基础。2002年CD-MA、GSM和PSTN三网融合标志着中兴的复杂技术整合能力迅速提升,在许多技术领域极大地缩短了与技术领先企业的差距,从2G时代的跟随者,跃升为全球3G时代的同行者,并且有能力进一步在核心技术领域突破,从而将技术战略从技术跟随型转向技术引领型。2005年以后“领跑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领域。随着行业地位的持续提升,中兴的技术研发从国内向国际研发合作发展,加大了海外市场和研发中心的扩张度,重视R&D,每年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10%,2013年R&D投入超过了10亿美金;在美国、法国、瑞典、中国设立了18个R&D中心,各个R&D机构形成了“蛛网型”内部知识共享网络,多渠道多方式的知识交流,提高了R&D网络的联系深度、广度和多元化[11]。国际研发合作有利于企业获得互补性知识,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有利于降低研发风险和研发成本,提升研发的规模效益;有利于产品适应东道国顾客的特定需求,增强在各国的适应能力,为中兴知识储备调整和准确捕捉市场机会创造了机会,也为实现产品和服务多元化以及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准备了条件。目前在LTE/4G、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技术领域,中兴拥有数千件基本专利、核心专利,其中持有专利的90%以上为技术品质高的发明专利。在核心技术领域,作为4G标准的主要起草者、5G技术标准的主要创新者,中兴成为信息通讯技术的领跑者。分析发现:通过“干中学”进行技术积累,同时建立广泛的国际研发合作是中兴通讯利用机会窗口进行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基础;把握市场机会,尽早预见到由于技术变化带来的市场转型,继而占领新一轮技术转型先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最终拥有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成功实现技术赶超。命题1技术能力积累和构建广泛的外部研发联盟是后发追赶情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追赶的基础。命题2处于市场成熟、竞争充分产业环境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注重技术和市场的结合点,尽早预见到市场转型,继而占领技术转型先机是技术赶超实现的重要条件。
5结论及政策启示
5.1技术赶超路径选择:技术能力与技术来源方式的协同
技术赶超路径选择受到技术环境、企业技术能力、技术来源方式等因素影响。企业技术能力是推动技术赶超的前提内因,是赶超成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企业涉足全新技术领域赶超时,能否在赶超过程中迅速有效地弥补自身知识与能力的空缺,“开辟新的技术积累轨道,积累新的技术与技术能力,是赶超成败与否的关键”[12]。在技术和市场已经高度国际化的技术领域,当新兴产业内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时,可以选择技术收购、技术引进等方式,通过消化吸收来提升技术能力,并在技术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调整研发模式,加快技术追赶速度。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技术特性采取差异化的创新策略。因此,后发追赶情境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阶段的技术追赶会表现出不同特点,可以选择的赶超路径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加强领导 制度保障
加强“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组织领导,提高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执行力。大连石化公司历任领导高度重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成立“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专门工作委员会,公司定期召开科协全委会,总结布置“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每年结合公司重点工作和目标,确定当年“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主题,引导科技人员围绕公司中心任务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立项。“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影响力逐年提高。2011年~2012年完成“讲理想、比贡献”立项1555项,150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了“讲理想、比贡献”立项活动。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讲理想、比贡献”活动。2002年公司修订了“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实施细则,以公司党委[2002]9号文件转发了《细则》。制定了《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在“讲理想、比贡献”项目评比过程中,完善了相配套的各项制度,使“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组织与评比工作逐步规范。做到“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全年有安排,年初组织立项,年中检查实施,年底抓审核评比。重点抓好立项、实施、评比、推优和表彰主要环节。在科协全委会上通报“讲理想、比贡献”评比结果,推荐和评选优秀科技工作者。
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注重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科技人员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公司创新发展相结合;发挥专家作用与培养青年科技人员,打造创新团队相结合;爱岗敬业、完成立项与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相结合;“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与公司创新文化相结合。全面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
技术攻关 取得成效
面对公司存在的制约生产经营诸多瓶颈,2002年,在公司领导支持下,开始征集技术攻关项目。申报项目包括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初步)、预期达到效果,由公司科协组织评审,审定为技术攻关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内容对解决安全生产重要性、预期效益和可行性。确定技术攻关项目后,还要确定项目负责人,项目实施具体内容,实施计划、进度、项目组成员,由科协组织签订技术攻关协议。
技术攻关项目涉及不同专业,解决的难题比较大,因此,选好项目负责人,加强各部门、各专业协调合作尤其重要。在项目审核时,相关部门就介入项目内容审定和人员安排,首先考虑选择各专业的技术专家担当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选定项目组成员,然后负责制定项目内容及完成进度。技术攻关作为公司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工作组成部分,列入公司领导班子讨论议题,得到了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
在技术攻关项目实施中,努力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定期组织召开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会,听取各项目组工作进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公司主管生产和科技的副总经理亲自参加,听取汇报,给予指导,保证了技术攻关工作顺利实施。根据技术攻关工作的需要,建立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解决生产难题。在组织技术攻关中实行“三个一样”:技术攻关工作同其他行政工作一样安排;技术攻关取得成果同取得其他技术成果一样对待;技术攻关为企业创造效益同其他评奖项目一样给予奖励。
十年来,公司科协共组织验收完成技术攻关项目84项,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改善管理,降本增效做出显著成绩。
技术交流 提升动力
在组织“讲理想、比贡献”项目实施中,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各项内容的技术交流活动,帮助科技人员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动力。
近年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围绕公司2000万吨/年含硫原油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投产,组织召开了公司炼油技术交流会,邀请国内科研设计单位专家来公司进行加氢生产技术、含硫原油加工技术交流。邀请东北大学赵新军来公司举办“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讲座,学习创新发明方法,结合生产实际还举办了“高效节能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环境保护知识、企业与知识产权、外防腐技术待专题讲座”。
在私下里与学生聊天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都反映教师布置的作业过于枯燥,激不起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基于此,我设计了一些动手型作业.所谓动手型作业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例如,在执教完《轴对称图形》之后,我布置学生在课后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工具,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设计一些轴对称图形.作业布置下去之后的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自己的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纸,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两个手拉手的泥人……虽然学生设计的图形各有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到大家完成的作业,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动手型作业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魔力,他们不仅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还可以在无形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开放型数学作业
除了设计动手型数学作业,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型作业.开放型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发散性特点.除此之外,开放型作业的设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执教《货比三家》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现在我们计划对教室内部重新进行粉刷,请大家测算一下粉刷教室所需要的费用.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去市场中调查相关涂料的价格.而要完成这道题目,仅凭学生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的.于是,我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完成.由于这道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学生专门负责测算教室内部的墙体面积,有的学生去市场上考察涂料的品牌和价格,还有的学生去市场上考察油漆工的工钱价格.做完这一切之后,学生最终报出了自己小组内计算的粉刷教室所需要的费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交流中,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碰撞,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这样的作业设计没有标准的答案,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三、游戏型数学作业
为了有效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设计数学作业,我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其中,我发现可以有效地结合游戏设计初中数学作业.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玩很多游戏,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这些游戏设计初中数学作业.
例如,在执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结合学生平常喜欢玩的“24点游戏”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作业,具体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在整副牌中任意抽取4张扑克牌,其中点数A~K对应数字1~13,且红色的牌表示正数,黑色的牌表示负数.这样一来,每次抽出的牌就是4个有理数,然后把这些有理数分别±24,列出算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安排2~3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的结果.这个游戏安排下去之后,学生表现得都非常积极,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让他们感觉到既轻松又愉快.
安瓿吸取药液法操作烦琐:此方法教材中的操作程序为先消毒安瓿和砂轮锯安瓿再消毒安瓿折断安瓿抽取药液。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过之后,进行消毒1次。两种消毒效果的比较结果证明,进行1次消毒效果可靠,省时省力,经济方便。以我院急诊输液室1998年度输液量统计,平均每天输液235.5人次,共用安瓿628个,如按教材要求操作,以每个安瓿比实际操作多花10秒计,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时间需增加104分。通过科学研究与多家医院的长期实践证明,1次消毒可以取代常规的消毒方法。
皮试、肌注等单个治疗,铺无菌盘意义不大:此方法的常规操作程序要求为单个患者进行注射时也要铺无菌盘。在实际工作中,单个患者注射吸药后将针筒放入治疗盘中,然后即行注射,尤其目前一次性注射器已较广泛的用于临床,空针的原针头帽、空安瓿或空药瓶有较好的保护针头的作用,针栓部分虽然暴露在外,但对针筒内药液无任何影响。集体注射可铺无菌治疗盘,其目的在于针头套入安瓿内,在安瓿的口部有针头暴露的可能,而且放置的时间也较长。
口腔护理操作步骤太教条:口腔护理规定棉球的个数,规定上、下、左、右的先后顺序,致使护士在实际操作中普遍感到困扰。
观念上的保守:有些细节书中虽然没有要求,我们有的教员却自行加上。如对注射操作之前的清洁台面和治疗盘,也规定了很多烦琐的步骤,并且往往加得过于复杂化,认为保险系数越大越好,步骤规定的越细越好。
问题分析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内容过于烦琐,而临床实际则简便有效。以致操作考试成绩优秀者往往不能按时完成繁忙科室的临床治疗任务,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技术熟练的老护士为了操作考试能达标,不得不像护生那样去反复练习基础的操作步骤。护理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易误导年轻的护士产生不按规范操作没什么关系的想法,甚至有可能将本应严格的规范行为也随意起来,而产生严重后果。
护理教材和操作常规滞后于临床实际,硬性要求照此执行,则会限制护理学科的发展,限制护士的业务才干、进取心和创造性的发挥。
改进意见
重视护理内涵建设:建立一种激发和调动内在潜能的新机制,将护理技术的改进和护理知识的更新作为护理管理部门和权威性护理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纳入护理质量考评体系。对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更新有贡献者可予以奖励。区分不同层次护理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是提高护理群体自身价值和社会信誉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和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要组织由护理教育者、临床教员和护生共同参加的护理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40
初中数学对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也感觉比较难学,但是只要我们充分注意到初中数学数学中兴趣、信心、方法、创新及运用,就会引导学生学好初中数学。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教学尤其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如在教《圆的定义》时提出:车轮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的?能作成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吗?使学生感到自然、必要和富有情趣;讲《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先给学生讲故事: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算出塔高为131米。他是怎样测算出塔高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习情绪很高。
如讲《等比级数求和》时,给学生讲故事: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这64格都摆完就行了。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多数认为太低了。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1+2+22+23+…+263=18446744078709551615粒≈5270亿吨,相当于全世界200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总产量。同学们听后都很惊讶。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等比级数求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2.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初中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先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的结论:90°+ 60°+30°=90°+2×45°=3×60°=180°后,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这种关系吗?让学生任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们就会发现三个角之和都等于或接近180°,从而获得定理的结论。证明定理时,又从结论入手,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180°与什么知识有关?怎样证三个角之和等于平角?怎样相加?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让学生动手尝试,得出多种证法。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参与,通过不断的成功建立起稳定的、持久的自信心。
3.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已知a≥0,b≥0,且 a+b=1,求证(a+2)(a+2)+(b+2)(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 (a+2)(a+2)+(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d*d=(-2-2-1)/2=25/2,所以(a+2)(a+2)+(b+2)(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1 引言
我们正跨入一个亟需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内核。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2 提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了教学体系的不稳定和教学内容的高淘汰性,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技术进步这个时代的脉搏,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于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信息技术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多神奇?!这些信息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新欲望:原来奇迹的产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敢去想,敢去尝试。另外,利用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
3 与创新能力的亲密接触
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育工作过程中,对于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强化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仅仅有了知识而不会应用那是没有用的,因为世界千变万化,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更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新一代学生必须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否则就要被淘汰。所以说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本中有这样一道考题。
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演示文稿yswg2.ppt,按下列要求完成对此文稿的修饰并保存。
第一将最后一张幻灯片向前移动,作为演示文稿的第一张幻灯片,并且在副标题处键入“领先同行业的技术”文字;字体设置成宋体、加粗、倾斜、44磅;将最后一张幻灯片的版式更换为“垂直排列标题与文本”。
第二使用“场景型模板”的演示文稿设计模板修饰全文;全文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为“从左下抽出”;第二张幻灯片的文本部分的动画设置为“底部飞入”。
针对这道题来说,只是训练了学生们对于幻灯片的基本操作,这些现在已经满足不了世界的需求了,应该要求学生们学会创新,比如要求他们用幻灯片做一张贺年卡。在这张贺年卡中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运用进去。要插入FLASH视频、自己的声音等。这一切完全没有限制,幻灯片的格式和色调全都由学生们自己选择。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4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
信息技术在学校里是一个和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同等的学习对象,首先要掌握它的外部设备、功能种类、工作原理、操作命令等。
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为一个对计算机不很精通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运用文字处理系软件写文章,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物理、化学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对这个工具的运用,尽量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写作文,通过网络进行发表,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查看新闻等,还能在网络上获得各种教学软件,得到实时的或异步的答疑和指导,尽可能的将计算机的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学校去年举行的期中考试中,我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我们老师处理了大量的分数、表格,使学生的成绩更清楚,比较更明显,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5 教会科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创新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受学习与创新学习。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则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
5.1 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管理计算机、制作应用文选、图片的获取与处理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未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商职类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目前就教学层面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商职类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经济数学课程是商职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能力、业务素质诸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院经济数学课程在多年来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一定的教学理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做法,下面拟就操作层面如何推进教学创新,总结、思考如下,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一、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经济数学培养创新型商职人才的核心
用什么样的教育观来指导人才培养工作,这是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最高原则,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所持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英国李约瑟博士在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后,曾经提出一个困扰中国学人的世纪难题:“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大学教会了我创新。”这反映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作用与效果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有许多好的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例如,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等,但是面对未来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专业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继承轻创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严重阻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因此,要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将来能引导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从而在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确立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经济数学课程提出了“三个融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创新人才培养。“三个融合”就是“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所谓“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就是强调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重视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就是强调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就是强调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教学,一定要以一流的科研为背景,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使现代教育理念真正贯穿于经济数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经济数学课程教师经常通过教研活动、组织学习等方式开展转变教学思想讨论,召开教研室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引导经济数学教师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为经济数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二、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是经济数学促进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的基石
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石”,所谓创新人才,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途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此,经济数学要实施创新教学,必须全面改革和更新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近几年来,经济数学课程在我院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根据“重视基础、趋向前沿、反映现代”的思路,对经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选用高质量的教材,自己编写适合我院的教材辅导材料,按照经济类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力争创建经济数学名牌课程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是经济数学促进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倚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教学队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和正确指导,所以说,教师的精力投入,教师授课质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近几年来,经济数学课程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优质课评选”在全院推出公开课、观摩课,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推动经济数学教师的业务成长,在一系列活动的参与和举行中,帮助经济数学教师不断增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四、注重科学研究训练是经济数学促进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科学素质、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一个人的科学素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很难通过某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培养的,必须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此,经济数学很早就提出了“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在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显性课程”课堂教学与“隐性课程”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以学术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加强实践性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三元结构”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增强、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可如此操作:一是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求要依据“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增加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讨论会、报告会。二是改革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设计实验、专题实验四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将一部分实验改成自选的研究型、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选题目、自订方案、独立完成。三是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数学科技活动小组,让学生共同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经济数学促进创新型商职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倡行,高校中有以培养多样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的,亦有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这些培养人才的目标与不成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相结合, 导致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专业名称混杂、师资结构不完善、阶段式的授课方法、基础课教学与设计课教学完全不对接、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的脱节、传授不求过程只求结果、学生思维的孤立片面、设计意识与社会脱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靠理论知识是无法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的,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实践观念,瞄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市场要求,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操作能力,才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能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效益。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1.提升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现象十分普遍,分析其原因有二点:一是专业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二是缺乏师资力量,即便是开设了专业理论课,也大多是由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设计课的教师来替代,没有专业理论指导的设计。在教学实力上也存在不小差距,缺少对应的实验室和材料室;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单一地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方法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手段趋于程式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2. 更新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实施以培养设计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设置以设计课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将并列课程通过设计课为主线连接起来,小课程融于主干课程,根据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地融合在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课题将这些并列课程循环、渗透,把所有的课程细化和分解地整合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一次性集中完成,按照设计的方式科学地进行有机的组合。
整合的方式会把分散的课程相对集中,既提高了时间效率,又加强了相关课程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够在接受设计基础的教育时,就建立了整体性、一贯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符合设计艺术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避免学生孤立地去接触一门学科,达到让学生学会设计、驾驭设计的教学目标。
3. 建立授课新形式,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直接利用设计公司现有的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及设计成果,将其融入教学;其次,设计师长期工作在设计第一线,这使得他们的授课形式将有所突破,再次,年轻教师需要全程跟踪教学,迅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学能力、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 真正做到“ 学、研、产”一体。在授课过程中, 以资深设计师带动学校的年轻教师。资深设计师作为课程导师,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内容、作业形式及授课方式,在课程的开始、中间、结尾的各关键点和评分总结亲自授课;而年轻教师则需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学生,在技法训练及上课过程中全面辅导。这种授课形式能充分利用资深设计师的经验而又不过多占用他们的时间, 也能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年轻教师。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希望打破高校课堂教育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模式,充分发挥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老教师和资深设计师的教学能力和设计经验,带动年轻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打包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设计教育的整体性;强化真题真做,或将已有的题目虚拟化,向研究性发现发展,并让学生在设计第一线进行实习,与设计企业一线设计师直接沟通交流,在设计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 顾湘东.用“系统方法”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J].装饰.2006(3).
升级转型
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科技始终是生产力范畴内最为活跃的要素。任何产业发展史的背后都会有相关技术的发展轨迹。从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看,作为承载信息内容传播功能的新闻出版业,始终、也必将继续与信息传播技术紧密相关。
在印刷术诞生之前,受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的限制,信息与知识的传播一直维持在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印刷术出现以后,信息与知识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出版产业逐渐形成。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升级,随着录音技术、影像技术的出现,出版产业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不断丰富,出版产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具体的产品形态与宏观的产业模式也在不断扩展。上世纪末以来,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出版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与升级,科技创新推动出版产业升级转型是基本的经济发展规律。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标准既是科技创新成果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更是新一轮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标准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总结,当某一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实践时,市场将产生对新标准的需求,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产业形成共识,标准得以制定。在出版业的发展进程中,基于印刷技术形成的市场模式下,针对出版产业链的各个重要环节,各国出版业达成了诸多共识,并形成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包括我国已经采用的国际书号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标准、录音制品编码标准、书号条码标准等。这些标准在保证出版产品统一规格与统一管理、规范生产流程、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出版产业实现了秩序化发展,实现整体产能与整体效益最大化。
标准与科技创新之间还将产生互动力,交替更新、不断前进。标准是对科技创新成果开放性的、基于实践应用的抽象归纳。当一项科技创新成果上升为出版领域的标准时,将不限于某种特定技术的支持,并且鼓励不断发明出新技术,从而不断推动标准的更新与升级。
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科技创新工作与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本世纪初,当数字技术的优势还未充分显现之时,从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一场划时代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为使我国新闻出版业在新的技术变革时代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总署及时作出判断,提出“以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总体战略,并强调,在科技项目推进过程中坚持“标准先行”的基本原则,并在“十一五”时期提出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目前,这些新闻出版重大工程项目中,数字复合出版工程的立项工作已经完成,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已经进入研发实施阶段。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为出版企业自发的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在出版产业领域的投资活动提供了方向。
同时,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工作驶入了快车道。我们已初步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工作规章制度;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标准制定工作紧扣产业发展新趋势,标准制定的工作面更为开阔,出台了一批服务于产业升级转型的标准,横跨传统技术到数字技术时代,覆盖了信息内容的生产加工、传播分发、终端呈现等各个产业链环节;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以企业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为指导、国家标准为引领的多层级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出版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已经由国际标准制定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并正在力争成为相关门类的主导者。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出版产业
升级转型的主要任务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维方式,转变发展观念,深入开展调研,摸准产业特性,掌握行业特点,找准各自优势,努力推动出版产业的升级转型。
我们为刘大爷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发现刘大爷不仅有腰椎退变性侧弯,而且还合并腰椎滑脱和腰椎管狭窄。如果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不仅对于背部创口附近肌肉的创伤很大,还会对椎管造成伤害,而且术后康复时间比较长,对老人原本较差的身体是一个严峻考验。
认真分析刘大爷的病情,多次会诊讨论后,我们决定为老人家采用微创腰椎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这次手术仅在刘大爷腰的外侧做了一个长约3厘米的切口,通过工作套筒从腰部大血管鞘及腰大肌之间进入并分离显露手术节段椎间隙,经减压后植入合适大小的、预填充好异体骨的椎体融合器;后方经皮置入四枚螺钉固定,再缝合切口。
整个手术仅仅耗时2小时,术中出血100毫升,避免了脊髓损伤、血管肌肉破牡炔⒎⒅。术后第三天,刘大爷即能下床活动,腰痛及双下肢症状完全消失。刘大爷出院当天,对病区医务人员们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并说道:“你们不仅帮我减轻了痛苦,还让我能再次下地走路。”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但是在农村,由于家庭误导和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的原因,使学生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局限了思维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性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转贴于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兴趣;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任课教师应该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例如在八年级的《面具》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贴眼睛”、“贴眉毛”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九年级的雕塑课,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充分发挥了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八年级《虚心有节—竹》这一节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